化工设计培训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工设计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工设计培训

篇1

关键词:工程装配化技术实训基地教学效率

高职院校要紧跟国家发展战略、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提升学生在工程装配化方面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培养合格的装配式人才,为了保证实践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提高实践环节教学质量,有必要开展工程装配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1职业院校装配式技术的实训基地现状研究

一方面,随着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和装配式技术的发展,许多高职院校十分关注装配式人才的培养,开设工程装配式专业和相关课程和实训项目,但工程装配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受到学校区位因素、人才培养就业方向和岗位、资金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工程装配式实训条件在整体建设跟不上行业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要求,实训基地的建设缺少前景设计和系统规划,不能形成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运输到施工、管理等建筑全过程的教学[1]。另一方面,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工程装配化实训基地的主要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构件展示功能,学生往往可以看到装配式构件的最终结果,但对于构件的生产、吊装、施工和检测环节缺少直接的参与过程,往往只能观看而不能操作,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实训项目受场地和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安全因素的影响无法全部开展,学习过程不连续,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职业院校装配式技术的实训基地建设流程

2.1工程装配化技术视频展示及工法展示区

工程装配化技术视频展示区,可以通过视频方式让学生对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范围、装配式建筑的优点、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构件等内容进行视频展示,使学生对装配化技术有比较宽泛的认知;同时对预制梁、板等构件生产流程、测量定位流程、装配式灌浆套筒的连接、施工现场构件吊装、外墙防水、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等关键步骤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2]。工法展示区可以通过装配式构件来展示构件的内部结构,例如柱、梁、板的钢筋排布;预制式夹心保温外墙的结构构造;灌浆套筒的连接方法;钢筋的连接方式、构件安装支撑和加固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扫描构件二维码,观看装配式施工工艺和相关的知识内容;在工法展示区,还要提供给学生装配式技术的标准、规范、图纸等资料,方便学生系统地学习相关内容。

2.2装配式建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装配式建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通过真实的施工现场模拟,使学生在电脑端按照实训要求完成装配式施工工序,包括施工安全保障、施工工具的选取、施工步骤流程等,仿真系统对学生的操作正确性和规范性进行判断。在实训指导教师演示和操作后,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达到模拟装配式构件内部构造设计、测量定位、构件进场检验、吊装加固、支撑安装等任务,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状态下完成装配式构件结构和关键工序的操作练习,直观上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

2.3工程装配化技术实践作业区

装配式构件生产区首先为学生提供装配式构件生产中的安全知识和安全管理条例,构件生产中的法律法规、构件规范和生产标准等相关内容。使学生深入了解模具安装、构件钢筋构造、预制件预埋、管线布局等基础上,在现场实训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构件生产,可以选择真实的材料进行加工,考虑到安全问题,可以通过沙盘、轻质材料等进行替代,学生通过学习后熟练掌握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构件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在完成构件生产的实训、熟练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的基础上,实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测量和吊装实践作业区。测量实践作业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设备完成装配式施工中测量放线定位、角度测量等实践学习;吊装作业实践区首先要进行吊装前准备,包括:吊装设备、测量放线、构件检查、构件连接部位的处理工作,构件吊装和斜支撑的安装加固等工作。考虑到吊装作业的危险性,可以去校外实训基地观看吊装过程,并由校外实训基地教师进行专门讲解。钢筋套筒灌浆操作是装配式建筑安装施工的重要工序,在构件钢筋连接中占有很大比重,施工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灌浆操作实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套筒灌浆工艺的实训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钢筋套筒灌浆工艺,包括灌浆料的拌和施工、灌浆套筒的试验选取、灌浆材料的制作、灌浆操作规范规程及验收要点。装配式构件验收区学生可以利用检测工具对构件材料所用的集料、水泥、钢筋等材料进行试验检测;对各类成品构件掌握验收流程并记录验收数据,熟练掌握质量控制和成品验收的方式方法。同时通过视频展示等方式把构件堆放、构件运输等相结合,熟练掌握在堆放、运输、吊装过程中对构件成品的保护。

3职业院校装配式技术的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3.1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工程装配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在建设前期做好细致、全面的调研,既要满足目前教育教学的需要,同时要为后续和企业深度合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做好功能方面扩展准备,积极开展校企共建就成为重要的合作途径。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学院方面可以更加及时地掌握装配式建筑在设计、生产、施工方面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及时开展新的实训项目,跟上行业产业发展。

3.2开展“订单”培养模式

工程装配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要立足提升学生装配式实践能力,和企业岗位工作技能零距离对接,可以和企业开展灵活的合作,促进学生就业。“订单”培养模式就是较好的合作方式,通过学院和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范围内,双方共同培养装配式人才,共享软硬件资源,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提升学生岗位所需能力。

3.3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提高产学研能力

学院工程装配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要注重校企合作,发挥团队优势,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创新项目。一方面提升学院专业教师熟悉掌握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提高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师在新技术、新理念方面可以紧跟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教师参与企业的工程项目实施,提高实践技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校企双方合作建立网络资源课程建设,推进课程改革,开发装配式建筑的虚实结合项目、实训项目指导书。

4结语

本课题组在探究实训基地硬件条件、师资力量得到提升后,除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训外,辐射其他专业发展,推进社会生产服务和社会人员培训,提高学院产学研综合实力,努力把校内工程装配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面向社会、紧贴行业、广泛进行项目合作的生产型装配式培训中心,积极为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工程装配式相关方面的人才提供契机。

参考文献

[1]吴丹,刘学军.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思路研究与技术实践[J].广西城镇建设,2019(8):86-88.

篇2

[论文摘要]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就有较多人力资源专家和企业培训人员从事培训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培训无论对公司,还是对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企业而言,培训实质上是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培训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培训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培训能够提高企业自身改革和创新的能力;培训是企业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和保留人才的重要手段。对个人而言,培训是员工本文从员工培训的概念着手,分析了员工培训需求,探讨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方法设计,优化设计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的流程,得出了企业员工培训改进策略,总结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设计影响因素,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案,有效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理论依据。

一、员工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企业有计划地实施有助于提高员工学习与工作相关能力的活动。这些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或对工作绩效起关键作用的行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则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为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政治理论、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常识等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教育与训练活动,从而使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价值观念等有所改变,使他们在现在或将来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现达到组织的要求,并发挥最大的潜力以提高工作绩效。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局限性总要受到实际工作的挑战,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难以有效地扮演好各自的职业角色。为保证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人力资源的优势,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就必须对本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培训项目、建立评估模型的基础。培训研究表明,企业组织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需求分析:组织、工作任务和个人。

从组织角度进行培训需求分析,通常可以了解实现企业目标需要的技能、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情况、竞争对手等情况。

从工作任务的角度入手,需要确定哪些是重要任务,哪些是属于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加以强调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

工作分析时,调查者必须了解做好一项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知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实的信息:程序性知识指有关技能和解决问题过程方面的知识。技能则指正确自如地做好工作的能力,实际是一种心理能力,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主要与工作绩效标准有关。能力是指做好工作所必需的认知能力。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分析人员如果已经了解到做好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了解到工作中包含哪些主要任务,那么就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寻求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据此进行培训项目的设计。在实际情况中,找寻任务要求和履行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的对应关系显得特别有意义。

如果从个人角度来进行需求评估的话,分析人员应该关注以下两个问题:企业中谁需要培训?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企业中的绩效评估实践及反馈机制能够帮助分析人员了解企业中的哪些员工需要接受培训,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另外还可以从研究员工的学习动机的角度来了解培训需求。调查培训需求时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如观察法、调查问卷法、面谈法、阅读技术手册和记录、访问专门项目专家等。由于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公司借鉴竞争对手的培训模式来制定适合自己工作发展的培训类型。

三、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的流程优化设计

(一)整理学员出勤情况(成绩资料建档)

统计出席人员及原因,分析参加者的成绩并通知其主管,对完成课程的学员建立资料档。

(二)分析课程评估表

对讲师及学员的评估意见加以分析,一方面给予讲师回馈建议,另一方面作为课程设计的改进参考。

(三)撰写课程实施报告

对于课程的规划、执行方面所发生的状况,进行整合性的分析与检讨,提出综合报告。

(四)训练后访查学员

在训练结束后二周内,抽样访查参加学员,追踪其对参加训练的印象及可应用程度。

(五)应用跟踪

在训练后一周内,整理出课程精华摘要,通知各学员的直属主管,以利于主管对学员受训后的应用跟踪。

(六)召开课程检讨会议

针对课程规划、执行及追踪相关人员的意见统计做全盘检讨,以利于行动展开及往后改善。

四、企业员工培训改进策略

企业员工培训改进,就是对培训工作进行追踪、总结和改进。培训改进的流程如下:

(一)追踪训练后的行动计划

对训练时学员所承诺的行动计划,于事后追踪其执行成效,并给予协助及回馈。

(二)追踪配合单位改善行动

对训练时学员提出改善建议及要求相关单位配合的行动计划,加以追踪并掌握状况,将有助于管理改善。

(三)抽样访查直属主管

以抽样方式访查主管的看法与积极性建议,有助于提升训练质量。

(四)对高阶主管的建言

根据参与训练学员的态度及意见,对上级单位做出改善建言。

(五)研讨资料的整理

对研讨资料进行有效整理,并扩大流传范围,或作为自我学习教材,将便于训练效果延伸。

五、企业员工培训方案评价设计影响因素

培训的成效评估和反馈是不容忽视的。培训的成效评估一方面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培训工作的总结。选择什么样的设计取决于几种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恰当设计的因素之一是,能不能得到评价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结果的合适的数据。因素之二是对工作环境的现实考虑。评价设计越复杂,实施评价的成本就越高(有效性就越大)。另外,还要考虑对照组的获得、随机抽样的难易程度、消除学习之外的其它因素的影响等。如果设计不够理想,那么人力资源开发的专业人士在做出选择时要掌握好如何平衡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熊超群,企业员工选用、培育与考核实务,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 4月第 1版

[2]郭京生、张立兴,人员培训实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1 版

篇3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3月

定价:42.00元

国家电网公司·新入职员工系列培训通用教材:安全实训

为了规范国家电网公司新入职员工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国网技术学院依据国家电网公司新入职员工培训方案,结合自身实训设施和新员工培训特点,编写完成《国家电网公司新入职员工系列培训通用教材》(包括8个分册)和《国家电网公司新入职员工系列培训专用教材》(包括52个分册)。《国家电网公司·新入职员工系列培训通用教材:安全实训》,共分4个学习情境,22个学习任务,主要包括电力安全生产基础知识、电力安全管理、电力安全技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内容。

作者:权锡哲 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6月

定价:39.00元

弗布克企业培训精细化管理系列:培训管理关键点精细化设计

本书围绕企业常见的培训管理业务,从风险控制、流程控制两大角度提炼出了培训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点,构建了一套全新、实用、高效的培训业务关键点管理体系。涉及事项包括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培训体系设计、培训计划管理、培训课程研发、培训运营管理、培训外包管理、培训督导管理、培训效果转化、培训费用管理等内容,为企业全面控制培训管理关键点、加强培训管控工作提供了“拿来即用”或“稍改即用”的指导性手段。适合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是培训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阅读,也适合人力资源研究人员、管理咨询人士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作者:李存斌 等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6月

定价:46.00元

篇4

当前我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与国内发展较好的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政府资金的投入,缺乏有效的相关扶植政策。仅仅凭借一些制造企业的资金来推动和个别团体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我省政府牵头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扶植政策,并给予相应的资金等资源投入,加之制造企业、高等院校及相关设计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我省的工业设计产业得到真正的、有效的振兴和发展。

(一)加强我省制造企业与高校间的产、学、研、用合作

2009年5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以企业为主体,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可见中央对产学研用结合的重视程度。目前省内高校和企业单位的合作不畅导致了很显著的问题。省内院校缺乏在企业设计实践的环境,不能满足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而学生因缺少设计实践机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进而产生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现象。由于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社会根源,单靠学校的力量无法完成企业与高校间的产、学、研、用合作。须借助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合力量,让高校和企业共同协作,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去学习实践,同时也让企业的相关设计和管理人员将设计的新理念带入高校课堂。保证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实践环节的学习质量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搭建我省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国际间交流合作平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提出,国内部分院校设计专业开始不断加强与国外院校的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提升专业自身国际化水平。一些院校设计专业越来越频繁地与国外高水平设计院校、公司,展开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如浙江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与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媒体实验室举办互动workshop;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与米兰理工Lndaco系举办合作课程CHITA08;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联合艺术学院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汉诺威大学举办国际合作课程;中央美术学院与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合作课程;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与MO-TO设立交互设计工作坊;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和MOTO成功合办工作坊等一系列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目前省内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必须通过加强与国外一流设计院校及知名公司间的交流合作来提高我省工业设计教育国际化程度、争强国际影响力;需要积极邀请国外高水平设计院校及知名设计公司与省内具备国际交流合作条件的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我省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的建立不仅有利于省内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习国外先进工业设计教育教学理念,借鉴国外院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及成功经验,使省内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与国际先进工业设计教育水平接轨,从而尽快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型工业设计人才;还有利于我省现有工业设计专业教师与国外优秀教师间的学术交流,开拓现有专业教师的国际视野,增强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与教学能力,从而增强现有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升专业教师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

(三)院校应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建立有地域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我省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要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式的创新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这需要省内院校转变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观念,加强专业学科建设及工业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和优化培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现阶段我省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应尽快建立具有地域特色与院校自身特色相结合的国际化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省内各院校要先解决专业教学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问题,在确保能够满足授课教师和专业学生工作学习的基础上加强海外交流合作,吸引国外高水平教师及学生来校工作和学习,聘请国际知名学者及设计师来校执教或定期进行与专业相关的讲座等活动,优化现有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当前形势下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具有日益专门化、数量日益增多化、知识日益密集化,自主选择程度越来越高的特点。2010年11月,由广东省与香港政府共建的,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和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南海基地正式挂牌。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是国内首家与国际全方位接轨的专业化高端综合性设计培训基地。学院结合我国产业优势,确立了工业设计职业研发、培训认证、创意实验、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和展览交流六大功能。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的建立和工业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评定标准的确定,标志着我国工业设计教育培训以向国际化、标准化趋势发展。职业资格评定标准对工业设计人才的各方面能力制定了详细的规格要求,给我省工业设计院校在人才培养改革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依据和参考。

设计教育应该是分层次的,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规格要求,其总体发展定位要向“高层次、多元化、有特色”发展。因此,我省各院校专业应根据专业自身资源、学科、师资、特色等优势,来确立专业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特色,并按照高水平工业设计人才认证标准来,加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国际视野与前瞻性培养,以设计教育培养专业化,推动我省工业设计人才向职业化、国际化、国际通用型发展。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专业自身现实状况的,具有黑龙江省地域特色的国际化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卓越工业设计人才设计师在社会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对于设计师来说,必须要具有对全社会负责、对全人类负责、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负责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使社会、人类,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变得更加美好。据专家预测,2020年的知识总量将是现在的3—4倍,到2050年,目前的知识总量将只占那时知识总量的百分之一。另一方面,高速发展的新技术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设计师经常要面对许多新需求和新课题。当前我省的政府部门及工业设计院校应加大对学生创业资金投入并尽快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为自主创业学生创造有利条件。我省各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应按照自身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对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规格要求,并针对本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现实状况为处在不同年级的、对就业指导有不同需求的专业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及就业培训,将就业指导培训真正做到实处,不走形式、不走过场,让学生真正能够从中受益。从而,改善我省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增强我省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3.加强工业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当前,高等院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教育改革与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决定性要素之一。加强我省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省工业设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针对工业设计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职业技能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鼓励专业教师自主参加国内外相关培训,并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实现我省工业设计专业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增强工业设计专业教师国际竞争力。其次,加大国内外优秀专业教师引进力度,转变和优化现有专业教师知识结构。通过制定相关奖励政策,激励工业设计专业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调动专业教师学术研究积极性,促使我省工业设计专业教师成为富有国际学术研究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设计教育专家、学者。最后,实行适合我省现实状况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师绩效方式,提高专业教师收入及相关待遇,保证专业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当中。同时,还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管理,并实行专业教师能力评估与问责制度。

二、结论

篇5

我公司自取得D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以来,严格按照《制造许可证》批准的范围开展工作、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规定、认真履行压力容器QHSE管理体系的要求、按照压力容器管理制度的的规定,加强技术人员的内外培训,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落实各级人员的职业。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年度的设计工作做一总结。

一、各级人员的管理与培训

按照人力资源部下发的年度培训要求,2019年度单位有计划安排压力容器技术人员参加了内外培训累计3次、35人次,其中参加外部的压力容器相关培训班累计2次、12人次,组织内部培训1次、23人次。

技术人员参加的身外培训有:中国化工装备协会主办的压力容器责任师培训班,沈阳栖合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主办的压力容器设计培训班。同时,在内部组织了压力容器相关知识及QHSE管理体系相关内容的培训,进行了标准宣贯。通过培训,各级人员掌握了相关的压力容器的规范、标准等,从而提高了员工的技术能力和水平,确保了压力容器的制造质量;通过QHSE体系的培训,使相关人员进一步的熟悉和掌握了体系文件的内容和要求,从而认真贯彻执行。确保压力容器的Q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也进一步保证了压力容器的制造质量。

二、制造工作业绩

2019年度制造的完成有上类容器整体制造10余台,受压元件制造40余台,详见压力容器制造台账。

在制造规程中,相关人员严格遵循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按照QHSE管理体系的规定,相关人员严格履行自己职责。

设备从安装、使用情况上看,满足使用单位要求,符合国家标准,未出现不合格品,使用单位反映良好。

三、QHSE体系运行情况

1.体系运行情况

本年度,我公司9月份开展了压力容器制造的QHSE管理体系的内部评审和管理评审。

根据内部评审结果,找出制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并及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

根据管理评审结果,修改QHSE管理体系中文件不适用的部分,并在QHSE运行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经验,吸取经验教训,使QHSE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和不断的提高。

在体系运行方面,严格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压力容器管理规范和安全技术规定。主管生产和设备的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及QHSE监督员必须经常监察所有的压力容器制造、安装和维护情况,杜绝违章操作,进行安全教育,使相关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准无证作业、无证维修和违章作业。

根据体系运行需要,结合工作实际,将标准、规范的有效版本清单实施了动态更新。严格按照控制要点、程序去做,在实际运转过程中,对文件、资料和记录进行有效的控制,资料方面有正常的交接记录,可追溯,找到第一责任人,各种文件发放回收得到有效控制,没有使用过时的《图纸》、《规范》等现象,各种资料交接手续清楚,有记录,并规定保存年限及易于检索,节省了查找资料的时间。做到在质量控制上,压力容器制造严格地遵循体系文件的要求,做好每个接口,每个阶段的控制,使压力容器成品的合格率达到100%。严格地执行国家各类标准和国家市场监督局颁发的《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在资料、档案管理方面,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健全资料归档,做到档案有交接手续,建立台账,健全记录的采用和运行,对记录的填写内容进一步完善。

篇6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给药错误;原因;对策

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以口服药物为主。而精神科护士是最直接的观察者和执行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1]。如何对药物治疗进行全程的安全管理,是精神科护士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的26例口服给药错误事件,我科针对口服药发放错误的环节因素,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口服给药错误发生事件26起。涉及给药错误人员职称:护士18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2名;工作年限10年1人;学历:本科2人,大专9人,中专5人。

1.2方法 对26起护理给药错误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给药错误引发人员的工作年限、职称,用药错误发生的主要类别等进行列表统计分析并针对具体原因制定防范对策。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描述性分析及百分比进行统计处理。

2给药错误发生的原因

2.1影响给药错误发生的因素,见表1。

2.2给药错误发生的类别,见表2。

3原因分析与对策

3.1患者身份混淆不清 由于精神患者的特殊性,发药时呼唤患者姓名,患者有时会冒充答应,而付班护士又未核对清楚患者的相貌就发放了口服药,导致错发。因此精神科护士在发放口服药时,应严格遵守口服药发放流程。每次发药均由2人或2人以上工作人员共同负责完成。具体操作为:主班完成发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发药前的药品查对工作)后,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到患者面前开始发药,先由主班呼叫患者姓名,患者答应后再由其他工作人员核对问患者相貌,再让患者自报姓名,主班护士再次确认是该患者后才给患者发药。同时要求工作人员看服到口,并检查是否真正喝进去了,严防藏药。这样能有效降低由于操作流程失误所致的给药错误。

3.2药物方面的错误 ①粗心大意看错单位,不认真核对剂量;②对高危药品认识不足;③给药过程中被其他工作打断后忙中出错;④配药时不看排的时间或次数,导致患者重复治疗。护士应在药品使用前和医生相互沟通,核实好所有医嘱,配药前三查七对,给药前双人查对。一个人值班的情况下,执行医嘱后一定要养成自查的习惯,并在医嘱执行单上注明"已自查"表示医嘱已执行。科室准备常用药物的说明书与药物手册,定期对护士进行用药安全指导,提供给护士可看和可更新的药物信息。为护士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保证执行医嘱时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护士和医生要加强沟通,能减少医嘱处理方面的失误,提高查对有效性。当护理工作人员少时给药错误发生率较高,故护士长应重视护理人员的配置,合理排班,同时实行无处罚上报制度,分析用药错误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减少或防范相同错误再次发生。

3.3漏发药物 护士在给药的准备阶段时若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扰,致使给药中断,是出现漏发药物的主要原因。另外,如交班时忙于下班,忘记交班的一些内容;执行医嘱时分神不用心,签字后不抄执行单,导致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治疗;给药时段患者外出,而返回病房后又未及时补发给药等都容易造成药物漏发。故要求护士不能简化工作流程,要规范执行各环节流程,提高护理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依从性,从而杜绝用药遗漏的发生。

3.4不同职称与给药错误的关系 从高到低依次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护理差错多发生在工作1~4年的护士中,年轻护士由于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操作流程不规范、缺乏慎独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而发生差错。因此应加大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和考核,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地设计培训内容,同时掌握沟通技巧,减少因评估不足或沟通不良而引起的给药错误

4结论

影响给药错误最重要的因素是精神科护士的年资及职称、对患者身份的混淆不清。护理管理者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医护沟通,护患沟通,并针对不同年资护士采取不同培训方案,提升护士整体风险意识水平,同时针对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用药错误应急预案、口服给药规范流程等,实行无处罚上报制度,从而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确保护理安全。

篇7

关键词:煤矿职工 人才 教育培训 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世界各企业向高档、先进、快速方向发展,产品升级换代不断加快,产品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企业间竞争变得日趋激烈。这些都要求企业内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拓宽教育培训思路,不断更新员工知识、技能,培训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员工队伍。

一、当前煤矿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1.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管理和使用有欠缺。一般来说,企业更加重视经营效益,面对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急攻近利的短期行为导致对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应配备的教育设备未及时到位。一旦经营状况不好、效益低的情况出现,就会大量削减教育培训经费,甚至对经常性的培训项目也不开展,体现了企业决策者对职工教育培训认识的不到位。而且由于缺乏健全的培养、使用、激励及考核教育培训成效的管理机制,使职工教育培训的管理和监督受到了一定阻力,影响了经费使用效力。

2.教育培训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培训效果。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煤矿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不断扩大,旧的专业面临淘汰,新的专业急需开设,而体现出的是基础课教师多,煤矿专业课教师少,尤其是煤矿主题专业和企业新兴行业,采掘开机运通、安全、煤化工、煤层气等专业教师更是少。而一些来自煤矿的专业技术兼职教师,虽具有丰富的煤矿现场技术经验,但常常是缺乏系统概括、课堂把控、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转型升级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3.煤矿技术工人整体素质未能适应转型跨越形势。煤矿职工队伍老化或是岗位长期固定,职业倦怠,技术更新速度慢,直接影响着发展。“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已经在职工思想中根深蒂固,只要不涉及到个人利益,这部分职工就不会主动去学习、去提高。即使参与了学习,也不会全情投入。另外,培训形式单一,不能充分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也是影响教育培训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

4.教育培训评价体系缺乏系统性。培训质量和效果的好坏,必须要对培训全过程每个环节进行有效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培训,以确保过程管理中没有细节缺陷,保证培训的有效性。而目前缺乏一整套对培训项目、策划、课程设计、培训管理、服务、教学、反应、考试、行为等内容的科学评价体系,因而造成培训需求与内容脱节,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不理想。

二、提升职工教育培训成效的主要举措

1.创新教育培训理念。构建“职工教育大培训格局”理念,构筑以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为中心、以“统一管理、管办分开、考教分离”原则,人财物资源共享的大职教培训系统,是提升职工教育培训的前提保障。要树立把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当作“第一资源”来开发,当作“第一要务”来履行,当作“第一责任”来落实,深入和渗透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是“第一车间”、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是“第一道工序”、职业教育培训教师是“第一专家”、不积极参加培训的员工是没有出息的员工、不关注培训的干部是没有远见的干部、不注重培训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的教育培训理念,让全员从思想意识上牢固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的理念,以逐步建立并完善全员教育培训管理机制。

2.规范培训管理监督。根据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监督职能,通过多年摸索总结,充分认识到要改变过去由三级单位组织培训的分散管理模式,转为在部分条件较好的二级单位集中建立培训基地,以实现资源优化、资源共享。一方面能够增强二级单位开展职工培训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各单位可根据自身培训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层面的职工培训,既可以组织针对某项实用技术的专项培训班,也可以组织某个专业的综合性培训班,既可根据自身生产实际灵活安排培训时间,也可以进行集中或分期的培训。另一方面也使得学员能共享完备的培训硬件设施、良好的培训环境、浓厚的培训氛围,使培训基地成为职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重要平台。

3.加强对培训主体的指导和服务。在关于推进煤矿从业人员“人本安全、培训教育、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指导下的中专、大专及本科的学历提升工作,为确实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持续发展,培训机构在各煤矿建立了教学点,实行“明确职责,分层管理,合力推动”原则,充分发挥各煤矿学历提升的责任主体作用,在煤矿设立教学站和教学点,并制定专管人员,在为其提供课程教材、精选师资、送教下矿等项目调控的基础上,指导并配合完成对各矿学员的督促检查。培训机构则重点坚持下基层、搞调研、摸情况、做交流,加强管理与监督,做好支持与服务,管查结合,督导共行,奖罚并举。

4.强化培训流程控制。第一,要使得全员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安全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远程教育等更好地落实到位,执行培训流程的控制至关重要。在确立一期培训项目之前要对培训对象、送培单位、员工工作性质等内容进行深入调研。一是要通过实地调查、电话回访、重点核查、报表审核、底数筛查等多种方法,积极建立与送培单位的沟通交流机制,切实保证应培、尽培、取证、换证人员的底数清、情况明。二是要关注到受培人员多为井下一线职工,工作时间一般都在10小时以上,在进行培训策划和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到不能因为培训影响职工的休息,培训环境上要体现舒适学习,对培训者服务要跟上。三是要选择教学有魅力的教师,不仅仅是水平问题,教师巧妙运用课堂技巧与学员互动,能够激发职工的学习兴趣,引起共鸣才是更重要的。第二,培训过程中要实行“四有”精细化管控,做到事事有标准,环环有检查,项项有验收,周周有评价。要认识到教学管理是培训的关键环节。一个培训项目成功与否,培训班管理人员的作用十分重要,他对班级实行工作流程控制的态度和责任意识,对教学任何一个环节的把控,是保证教学过程有序有效的重要因素。在执行过程中要明确管理不是限制专制,而是为解放人的个性、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力提供土壤、空气、阳光,要帮助和指导学员成为自由思考的人、有创造力的人、快乐学习的人,促进学员自我发展。要注重挖掘企业深层次文化,促进管理个性化,增强培训的吸引力,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培训管理人员要时刻树立管理的极致就是服务的意识。

5.提升师资的专业化水平。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以“转变观念,转型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持续不断的各种教育培训活动成为主流。对于煤矿而言,培养更多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而且随着煤炭主体专业或企业新兴行业的发展,对师资的专业化水平要求更高,要让学员适应转型发展,教师首先要转型。因此首先要加紧修订完善一系列教师聘任、使用、考核、待遇等管理制度,为教师的资格准入、待遇公平、畅通职业发展路径搭建良好的制度平台。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原则,通过调入、兼职、外聘、讲学、技术合作等方式,一方面要积极引进煤炭、煤层气、煤化工、煤机等领域的技术专家、学科带头人、高级技师等高端优秀人才参与科研项目研发,开展技术专题讲座,另一方面,要实现内部挖掘,创造条件为本公司优秀师资提供成长平台,通过与专家研讨、观摩教学、现场指导、教研分析等方式,提升专业素质和现场实践水平,促进其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另外还要对于一些来自煤矿生产一线的学历较高、表达能力强、煤矿现场经验丰富的各专业类别人员,通过专门教师资格认定评审组的专项理论考核、课堂教学实践测评、专业教法培训,最终确定为兼职培训师,以弥补一些专业教师煤矿现场经验缺乏、立体感的不足,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6.丰富教育培训形式。职工教育培训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企业服务,为员工服务。因而培训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对象设置不同的培训时间和地点。在教育培训形式上,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教学式、互动式、体验式、案例法、情景模拟法、拓展训练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以极大地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全员参与教育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适应煤矿生产特点,教育培训要更具有灵活性和变通性,组织送培到矿、送培到一线,切实让煤矿学员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高品质的培训服务,是激发和促进学员浓厚学习兴趣的动力。

7.健全完善培训评价体系。健全完善的培训评价体系,能够科学评价培训质量和效果,为确立下一个培训项目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要重点抓住“训前、训中、训后”三个环节,对培训项目、策划、课程设计、培训管理、服务、教学、反应、考试、行为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价。对培训全过程的控制,才能为培训效果提供可靠的保证,因为好的效果要靠完美的细节支持。在实施培训效果评价的实际应用中,一般还要把握六个要点:一是要树立注重结果的理念;二是要明确培训需求是培训的依据,也是评价的标准;三是在设计培训时,必须设计评价方法,制定评价计划;四是评价不只是培训部门的事情,参学者和管理层都要参与;五是并不是所有培训都需要评价;六是评价结果要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报告,让评价信息成为改善决策、改进培训的依据。评价采用的方式可以采用学员填写问卷和座谈的形式,对培训管理、教师教学、教学环境等进行评价。通过《教师评议表》对教师的仪表、表达能力、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堂把控等进行评价。评议教师既可反映学员的学习兴趣,又能发现教师的能力,通过评价可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逐步形成一支能力过得硬的教师队伍。还可让学员填写《培训效果调查表》,内容包括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设施、教师环境等,能够客观地反应对本次培训的整体感觉。

总之,职工教育培训为干部职工开辟了一条实现终身学习的“绿色通道”,提供了广泛的多渠道的成才平台。通过不断“充电”,增加知识的积累,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将更多的人转化为具有一定优势的人力资源和人才储备,达到持续“保值”与“增值”的目的,为实现公司的跨域式发展目标提供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安丰国.技能人才开发的途径与措施[J].现代企业教育,2012(5)

篇8

关键词 信息化 信息素养 提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教育领域,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信息化的成功与否,教师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需要改变教师的信息意识,不断地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知识,因而,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什么是教师信息素养

根据国内外专家对信息素养的概括和定义,我们对教师信息素养可以定义为:1)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有基本正确的理解;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投入教育信息化工作。2)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对教育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为学习或教育教学工作等问题的解决,能确认自己的信息需求,能灵活地通过多种渠道较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3) 能准确、高效地解读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4) 能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和发送信息;能较好地管理自己搜集到的或自己生成的信息。5) 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解决问题; 能用尽可能好的方式表达、呈现( 和储存) 自己生成的新信息。6) 能将以上一整套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于自己的继续学习和交流。7) 有较强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

二、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一)缺乏强烈的信息意识,信息使用率不高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各个学校普遍建立了校园网,但校园网上的资源的利用率都普遍较低,校园网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上没有促进作用。比如大部分学校的网站基本是用来通知,其他的跟教学相关的内容或资源不是很多。同时教师对Internet 上的资源利用率也不是很高,没有自己一碰到问题,就去Internet 上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源的习惯。

(二)信息检索能力差

缺乏电子文献、网络文献以及数据库等的基本知识,不知道怎样高效地去搜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检索方法、搜索技巧知之甚少,比如“空格键”、“双引号”的作用,很多人不了解,因此无法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或者要费很长的时间才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偏弱

有些教师虽然找到了一些自己所需的资料,但无法对这么多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网络上的信息千千万万,千头万绪,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之前,我们心中应该有一个腹稿,应该在纷繁中抓住重点,根据自己脑子中的思路,进行过滤,加工得到自己的信息。

(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

许多教师没有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的习惯,或者有些教师由于对于信息化设备不是很熟悉,懒于学习,因此在平时的上课中很少用,或者有些只是在公开课或观摩课中使用,从而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实践经验;另外很多教师缺乏对新技术的兴趣,这也制约着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尤其重要。

转贴于 三、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一)让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要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强化信息观念。教师的职业有一个特点,当他刚刚进入教学领域时,需要一段时间积累教学经验,而且经验对于教师非常有用的。但是,当教师一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时,经验有时会反过来成为某些教师进步和创新的障碍。

因为经验来之不易,获得后就不愿轻易丢掉或改变,时间长了,容易产生一种惰性,这种惰性对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吸收和消化都是不利的。因此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使他们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特别是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塑造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树立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二)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为了达到培训目标,可以依据教师的能力水平将其分为初级培训和高级培训两个层次。初级培训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因特网基础等五个培训模块;高级培训包括文稿演示、电子表格、网页制作、多媒体作品制作等四个培训模块。同时,还应采用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将基本技能、技巧培训融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和课题的开展过程中进行。

(三)积极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情感信息化教育情感,是教师在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的态度倾向。目前很多学校的信息化设备都比较先进了,但可能使用的次数不是很频繁。如果教师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信息化教学中,那么信息化设备将发挥它最大的价值。因此,在教学管理上,应该想方设法培养教师积极主动的信息化教育情感。比如,建立信息化教育教学学科科研小组,提高骨干教师的研究积极性;评选学科运用信息技术优秀课,及时表彰上进者;召开信息教育教学经验座谈会或专题讲座,让能者有施展、表现的机会;创办信息化教育小报,及时宣传教学教研进展等等。这样,健全了激励机制,有利于增强学校信息技术运用的氛围,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教育技术的能力。

(四)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

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以促进信息素养的均衡发展。教师们依托公开课、优质课、说课评课等形式,促进各方面知识技能的交流与共享。同时,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成立教师虚拟学习社区,借助电子邮件、QQ、BBS 等方式开展合作,不同学科甚至不同学校的教师都可以组成学习团体,彼此取长补短,消除信息素养的性别、年龄、教龄、地区差异。同时,学校可邀请信息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到学校讲学,选送教师参加信息学术活动。

总之,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除了部门学校加大支持力度外,我们教师更要努力学习,跟上信息时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为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玉明. 试论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

网络信息,2008,(2).[2] 朱金满. 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培养[J].

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 设计规划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 水利事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而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于农村水利,还是城市水利,其不仅会影响到地区的安全,防止灾害发生, 而且也能够为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足够的帮助。鉴于水利事业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就必须严格按照科学的理念开展, 从而确保各项水利工程能够带来必要的作用。对于科学理念的遵循就是要求在设计当中严格按照相应的原则,从而很好的完成相应的树立工程。

1 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性

在一个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一般来说在工程项目中除了具备完善的水利工程规划之外,还要在此基础上对工程设计提出可行的方案进行优化,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当今工程施工建设中,一个方案的拟定和设计通常都是从:方案拟定、方案设计、方案比较、方案选择多个方面进行。在工程规划的过程中,设计规划工作的开展都是结合工程的开发任务、施工规模、地理条件、建筑物布置情况、环境因素等环节。在工程规划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优化控制,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因为技术难度大、工程重要性突出、工程投资高的特点,在工程项目中还需要从经济性考虑,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施工难度不断突出,这也使得整个规划设计工作出现了新的难题。为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快速、合理的制定出设计规划方案至关重要,是整个工作开展的核心问题。

二、水利工程设计规划方面的特征

在现代化水利工程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它本身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其受到的影响因素复杂、变化速度快,在工作的过程中经过总结、分析,其整个设计规划工作的特征如下:

1 广泛性

在水利工程设计规划工作中,它存在着良好的广泛性,是一个涉及到工业、电力、水利、交通、环保等多个领域的系统化工程,同时它在开展当中还涉及到地质、气象、经济、园林等多个环节的内容。

2 差异性大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因为全国经济发展差异性和特殊性较大,乃至一个城市、一个乡镇在建设的过程中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环境、技术理念的影响而存在着严重的差异。通常来说,人们在工作中对于环境的理解极为深入,同时对于工作管理认识也提出了新的看法,深刻的认识到市场经济对建设工作的制约因素。

三、当前水利工程设计规划的问题

1报告的编制

(1)首先是对于基础的资料就不准确,众所周知,水工设计过程当中,要涉及到的信息内容是多方面的,例如包括地质、水文、水资源等各个方面的详细资料,只要是任何的涉及到的基础材料不够准确,都会导致设计问题出现,因此,水利工程设计中一定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公示选择和参数的设计等方案。另外还有个别的工程进度很紧张、大坝段多、前期运行资金紧张等多方面原因,并没有对工程进行地质勘查和统筹规划,导致不同的坝段采用不同的勘察队伍进行勘察,最后就会呈现设计成果和各个坝段中的坐标不一致,最终导致施工单位的测量复核工作没法顺利进行,使工期延误。

(2)对于编制的大纲理解不清

如果设计人员对于编制的大纲理解不清楚,就会造成设计的方案和编制的标准上出现很大的差异问题,这样的问题一般在小型的水利工程中常见,例如,设计人员对与编制的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时,设计者不能完全理解大纲的意思,导致不同标题的内容出现不断的重叠,

导致并没有将实质性的问题展现出来。另外如果遇到一些不在大纲设计范围之内的工程时,就不会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调整,最后导致水工设计中报告和张杰内容很单一,重复,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单单给审批的人员带来麻烦对后续的施工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3)施工组织内容很简单

很多设计单位对于设计出来之后的成果没有进行认真核查,导致施工的内容过于简单,而施工组织的设计内容是关乎到工程建设后续的很多个环节的,这样会直接的影响施工工期、投资质量的,目前还存在很多的设计单位对于施工组织的设计内容方面仅仅是用套话进行描述一番,对于施工中的具体环节和情况没有做明细说明,例如像外运土的运距、料场的位置、施工换将和材料的性能等,如果这些问题的缺失是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施工的,给施工带来严重的隐患。

2图纸缺残

在图纸设计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尺寸标准的不清晰、不规范,这些问题都是比较常见的,大多数的施工设计人员对于图纸的细节方面都没有给予重视,许多特征点无剖面图或尺寸标注不完整,这样的情况下是会给工程量计算和施工操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的,以此来影响施工的进度,另一方面,还缺少必要性的性能说明和保准说明,例如机械的型号、对于特殊的施工工艺说明等等多方面,这些也会给施工带来很严重的影响。

3投资概算不准

(1)编制说明描述不清

水利工程的概算编制说明主要涉及到了工程概况、主要材料价、编制依据等。在设计环节里,有些设计人员对于工程实际建设情况、影响造价的各种因素没有进行详细分析说明,直接套用之前所做项目的编制说明,这就导致了工程预算审定人员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审定金额与工程实际造价不相符,使工程投资的准确性大大降低。

(2)单价分析不合理

工程单价的确定没有参照实际情况,在单价分析上缺少依据。大多数的设计者在进行单价分析时,不考虑当前的市场形势和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而是照搬早期的项目单价表;不同设计阶段的材料价格也不能参照当地标准及时进行调整,这些都会引起项目单价偏高或偏低,给工程投资的准确性带来不利影响。

四、提出优化建议

1专业培训,提高水平

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设计人员没有参加高层次的设计培训,导致设计水平停留在原来的层次上。设计单位需要为设计人员做好定期培训工作,使其学会运行现代先进的技术参与设计工作,如计算机技术、勘察探测技术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设计人员的水平将得到显著提高。

2端正心态,增强责任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时时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对设计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设计。此外,设计部门的领导要加强思想上的教育工作,引导设计人员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保证设计质量。

3扩大团队,分担任务

由于工程设计工作任务量大,且设计要求十分细致。这些繁重的设计任务给设计人员带来的工作压力过大。设计部门需适当增加人员,做好设计工作的分工,以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引进先进的设计技术,提高办事效率,需要时可邀请专家亲临指导。

4添加硬件,优化效率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计算机已经成为了工程设计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设计单位应及时为设计人员提供硬件设备,添加计算机、绘图仪、打印机等,这既能够保证设计质量,又能缩短设计工作时间。

结束语

一直以来,国家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是投入很大,因为它的建设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的,进而全国各地在大中小型的水利工程建设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水利工程是一门比较专业的学科之一,工程的设计都是由水利工程师来担任,但是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水工设计存在问题,这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确保工程能够正常顺利进行施工,帮助社会创建良好的前提条件;作为专业的设计人员必须要高质量的完成工程设计工作,必须要进行进行合理布局、统筹和兼顾,才能实现工程建设和生态和谐发展的新局面,以此来适应当下社会对水利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吴正厚.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河南科技. 2011(04)

[2] 吴正厚.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 河南科技. 2011(08)

篇10

关键词:企业;人员培训;质量控制;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21世纪的人才短缺将是一个世界现象,国内企业将面临来自全球激烈的经济竞争、人才竞争的挑战。企业只有对员工进行高质量的培训,才能真正把人力变成了人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企业才能具有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培训不仅是发展员工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吸引、激励、留住人才的一个有效方法。文章就对员工培训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提高培训质量的措施及有效方法。

一、企业员工培训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强烈,企业要想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更多的生存机会和发展空间,必须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而想要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就需要不断地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与再培训的机会。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提高他们胜任工作的能力。从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形势来看,现代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加大投入,对新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新设备,最终形成新产品,否则,就会被竞争对手所超越。另一方面,企业的员工只有能够熟练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才能够通过出色的职业才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对员工进行培训,才能够保证员工们的知识与技术水平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

二、教育培训的有效方法

(一)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前期的准备工作就是进行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通过对企业所处的经济、政治、科技、社会、全球化等环境的分析,把握企业在动态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同时详细掌握目前同类竞争者的发展态势,再结合培训机构的优势和特点,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客户和培训主题。在这个环节培训主题的确定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点,是培训项目的起点和基础,将先天性地决定整个培训的质量。在进行这一环节时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课程体系设计必须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紧扣主题,第二要充分发挥专家和外脑的作用,第三要注意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实践案例的深度相结合。

(二)培训教育的实施过程注重对现场的掌控。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培训现场的调控和把握,在此过程中教学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场观察学员对教师授课的反映,捕捉学员的关注点,在课间休息时及时与老师反馈调整教学内容或授课方式;还有就是现场异常情况的处理,由于学员来自不同行业,学历背景和工作生活阅历差别很大,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学员的接受程度不同,对于学习过程中个别学员的消极意见和态度,应该及时地沟通和处理,客观分析原因,从学员角度出发帮助其解决问题,并引导学员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三)创新培训方式

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来引导员工接受培训,使员工内心形成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树立起职业前景的风向标。在培训方式上采取情景互动式、案例研讨式来激发被培训者的创造性,重视“练”的过程,从而激发员工参与学习的动力。同时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时段的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使培训更加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让企业培训更为活泼、更为全面。

(四)创新培训内容

根据企业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目标,编制企业培训内容。内容应从单一性转向一专多能的培训,将培训的重点从适应性转向拓展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及创新能力的培训上来,从而进一步推动培训计划的有效开展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五)创新培训评估体系

员工是否将培训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对于培训的评估,应该更多地放在行为和结果层面。这就要求培训组织者与部门领导良好沟通,同时从制度上明确部门领导培养下属的义务,强化他们对下属培训效果的责任,要保证培训考核的公开化、透明化,向员工传递培训中的不足,从而提高培训质量。另外,还要将员工的培训效果与企业的激励、晋升与考核、反馈机制结合起来,激励员工学以致用。

三、培训质量控制要素

(一)培训需求。培训需求是存在于当前的、现实的状况与某种理想的、期望的状况之间的差距。需求所指向的层次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部门或整个企业的需求。培训需求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培训活动而得到满足。有了培训需求,才能产生有的放矢的培训项目,企业才有按需选送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参加培训的个人才有学习业务技术的主动性。所以,培训需求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原动力。

(二)学员素质。学员素质是其心理素质、安全意识、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等在学员身上的综合体现。学员素质是影响培训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培训方法。培训方法是指在培训过程中为了实现培训目标,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和措施。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员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员掌握知识技能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培训方法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四)培训考核。培训考核是指在培训过程结束后,有关部门通过考试与测评活动,衡量与评定受训学员职业技能水平和培训质量的过程。培训考核是影响培训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培训设计。培训设计是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学员的文化、技术现状、岗位职责及技术标准的要求,科学设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教材、选聘培训教师,确定培训方法和培训时间。搞好培训设计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前提。

四、培训处需要做好的工作

(一) 加强培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一是硬件建设,如培训学校的空间建设、教学场所、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的储备等,其中应以建设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学设备为目标。二是软件建设,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学校管理使员工管理、学员管理、制度建设、经费管理、设备管理和基础资料管理等纳入规范化轨道。同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给学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二)不仅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工作,还要要求负责培训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确定不同的培训方法。培训方法可分为三类:传授型、训练型和案例型。

1、传授型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从讲课中学,重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作用;

2、案例型方法以问题为中心,从案例中学,重视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缺乏系统性和结构性;

3、训练型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从实践中学,强调了学习者个人的直接经验,却忽视了教师的重要作用;

但是这三种教学的方法都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不能达到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最好是把三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与互补,这样效果才会更加的显著。

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在日益的激烈,那么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对员工的培训时极为重要的,就要运用正确的培训方法,实施有效的培训管理,不但要讲究有效性,而且也要提高有效的转化率,找准培训需求,运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