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项目计划书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项目计划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项目计划书

篇1

 

一、项目整体情况

(一)项目背景

砚山县辖7乡4镇3个农场管理区,11个乡镇和3个农场管理区共103个村委会和管理区,我公司光缆已覆盖11个乡镇和3个农场管理区本次设计有线电视覆盖68个村委会、3个农场管理区247个村小组33140户,本次联网有线电视用户24000户,宽带用户3000户,有线电视入网率为72%。目前农村主要采用“小天锅”收听收视方式,大部分用户收视不正常的原因:一是“小黑锅”已被国家广电总局控制和关闭信号;二是易受阴雨天、大雾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三是优质通、长期通和后续服务难以保证。为切实确保农村用户正常收听收视权益,第一时间安全、优质、高效地将党和国家的声音,以及文山、砚山本地节目传输到千家万户,解决边远农村看电视、看本地节目、听广播难的问题,砚山支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向砚山县人民政府汇报并争取项目支持,砚山县人民政府同意砚山支公司的2017年农村联网项目建设并投入480万元支持发展项目并把该项目纳入了砚山县政府的十大惠民工程之一,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将上报本项目分为两年建设,本次项目实施预计发展24000户,政府支持的480万元为发展24000户用户的补助即200元/户(附砚山县人民政府相关文件)。砚山县首次在农村采用光纤到户建设进行联网覆盖,可全面开通电视信号,双向高清互动信号、宽带互联网等多业务信号,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数字化。

(二)项目基本概况

本项目涉及11个乡镇和3个农场管理区,68个村委会,247个村小组,覆盖33140户。根据我公司人员及村委会干部摸底调查,群众对我公司业务需求量达72%以上,预计新发展24000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

详见《云南有线数字化整转及NGB项目之2017年文山分公司农村联网工程(三期:砚山县)用户统计表》

(三)项目实施慨况

砚山支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设计,采用城市模块化设计方式,用户端采用FTTH的级联结构对网络进行建设。现在,其它通信运营商杆路建设已通达各村委会,经我公司与其它运营商协调,主干光缆可并挂其杆路。本次建设预计投入资金1912.753688 万元。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如果本项目不建设,该区域市场将被其它通信运营商占据,今后公司业务想要进入将失去主动权。

2、有线电视是党委政府的宣传工具,该项目的实施使广电网络在物理结构上实现三网融合成为可能,能够让老百姓更好的收看到更清晰、更丰富的有线电视节目。

3、该项目建设实施后,所涉及的村寨都通有线电视,能更好地传达砚山县党委政府的心声。

4、该项目建设实施后,将有效解决农村“小天锅”收看不到电视节目的问题。

5、该项目建设实施后,将有效抵制“小天锅”、IPTV、OTT等对我公司的冲击。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2017年已获得砚山县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党委、政府将投入480万元。详见砚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砚政办发【2017】48号

2、网络建设符合用户对双向业务的需求(目前对互联网的需求),项目实施后,将能很好的支撑我公司的业务发展。

4、项目实施后,公司可在这11个乡镇及3个农场管理区所有村委会进行业务发展,大大提高公司的影响力。

5、本项目的实施采用FTTH方式建设,减少维护量、传输稳定、满足今后多元化业务的发展需要,提高公司网络双向业务承载能力,提高信号传输质量,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三、项目的市场情况分析

该项目是对双向业务的支撑点,属于基础投资项目,项目建成后,应支持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双向视频点播等业务的开展,目前多数用户翘首以盼广电双向业务的开通,该项目建成后,具有较好的双向业务承载能力。

四、当地政府对该项目的态度

有线电视是党委政府的宣传工具,该项目的实施使广电网络在物理结构上实现三网融合成为可能,能够让老百姓更好的收看到更清晰、更丰富的有线电视节目和享受到互联网的服务。本次工程项目得到了砚山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五、项目建设方案

(一)项目设计及技术方案

1、项目设计方法:采用农村模块化结构进行设计加FTTH设计。

2、项目技术方案及工程建设规定详细情况见附件:《按需FTTH基础网改设计原则》《有线电视HFC网络双向化工程设计基本规范》

3、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1)建设内容:预计建设光缆1872.594公里、皮线光缆203.44公里,新建设综合交换箱64个,安装光放大器323台。每个村委会光缆纤芯有12芯直通机房。新增24000户。

(2)块内设计图纸

光缆路由图、拓扑图、光功率分配图:

详见《云南有线数字化整转及NGB项目之2017年文山分公司农村联网工程(三期:砚山县)工程图》

(二)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设备器材配置

敷设光缆1872.594公里,新建设综合交换箱64个,安装光放大器323台,预计入网24000户。

详见《云南有线数字化整转及NGB项目之2017年文山分公司农村联网工程(三期:砚山县)预算表》

六、项目实施方式

1、项目设计采用外请设计公司设计。

2、机房至村寨头采用包工不包料,材料由公司自行采购,施工外请。

3、寨头至用户家采用包工包料,即为所需材料由施工单位按需采购组织施工。

七、项目人员配备情况

项目经理:苏爱平

项目管理人员:砚山支公司经理李俊

砚山支公司副经理徐庆明

砚山支公司副经理权秀琼

砚山支公司副经理尹诗猛

八、工程概算

一、本项目预计投入资金1912.753688万元。其中主干光缆及设备器材531.725386万元,施工费(含寨头至用户家材料包工包料)1305.85272万元,工程监理、设计费费75.175582万元。

二、本次项目所需器材数量、单价,详见:《云南有线数字化整转及NGB项目之2017年文山分公司农村联网工程(三期:砚山县)预算表》

九、项目的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1、本项目覆盖33140户,入网24000户,政府投入480万元(200元/户),项目工程投资1912.7536万元。

户均建设成本:19127536元÷24000=796.98元/户

户均一次性收入:政府补贴480万÷24000户=200元/户

户均综合成本:796.98-200=596.98元/户

 满足集团农村联网项目遴选条件。

2、政府投入480万元(200元/户),基本收视费180元/户每年,入网24000户,项目完成后可收起912万元。项目完成后按基本收视费252元/户每年计算,第一年可收604万元。第二年同样可收取604万元,共计可收取2120万元,项目完成后两年可收回成本并可盈利207万元。

篇2

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农业部决定今年在全国11个省试点培训1万名农村实用创业人才。为使试点省顺利开展工作,近日又制定了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试点实施方案。方案要求按照“政府推动、部门监管、学校培训、地方扶持、农民创业”的思路开展创业培训,以公平公正原则,突出实效原则,根据农民意愿培训,着重在五大产业开班培训,对学员进行三年跟踪服务,通过培训和政策扶持,使学员树立创业理念、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巧、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学员提高经营水平、扩大经营规模、领办经济合作组织、创办农业企业,培养造就一批现代农民企业家,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根据农民意愿设计培训计划

方案要求各试点省要根据农民意愿科学设计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内容,提供扶持和服务。要结合当地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科学制定本省(市)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工作方案,围绕产业类型设置教学内容,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不同类型农民创业培训模式。应着重按照种植、畜牧、水产、农产品加工、农村服务五大产业分类开办培训班,产业相对集中的地方可开办具体的专业班。选择培训学员和培训机构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实效性。在选择培训对象、培训机构、培训教材、培训形式和设计创业项目方面,突出实在、实际、实用,切实提高创业培训实效。

方案要求创业培训试点县要面向全县项目示范村公开创业培训实施内容,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自愿报名、村镇推荐、择优选拔的形式公开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对象重点从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选取,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创业意愿强烈,具有与创业项目相适应的产业基础,并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项目县对选定的培训对象,应编制填写《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学员登记表》并报省(市)农业主管部门备案。培训经费由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县从项目经费中统一安排,每人的培训费用原则上不超过2000元。

创业培训5个环节不可或缺

方案对培训环节及内容要求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各试点的创业培训环节包含有集中培训、市场考察、创业设计、实践学习和创业发展等五个环节。要求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20天(120学时以上),创业实践和市场考察时间不少于10天。

对于集中培训,方案提出可根据生产周期分阶段进行。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安排课程:第一,围绕激发学员创业意愿安排课程。主要讲授萌发创业理念、产生创办企业的想法、如何创办你的企业等内容,除主讲教师讲课外,要求各地要聘请一定比例的有农业创业经验的企业家讲课。第二,围绕提高创业能力安排课程。主要讲授创业技巧、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络应用技术和相关农业专业技术等。第三,围绕确定创业项目安排课程。重点对学员进行分类指导和咨询,帮助学员确定有发展前景、符合市场需求的创业项目,编制、论证和完善《创业计划书》(内容参见提纲)。第四,围绕创业扶植政策安排课程。讲解中央和地方对农民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便于学员及时了解、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讲授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品牌创建、循环经济、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

对于创业设计,方案要求在创业培训专家的指导下,每位学员结合本人实际和所学知识制定具体的创业项目计划,包括已有和新上项目。培训机构要组织有关专家和全体学员对每位学员的创业项目计划进行论证,要通过创业设计使学员基本掌握农业创业设计的基本框架、程序和步骤。

对于市场考察,方案要求根据项目培训需要,就近安排学员进行1-2次考察,主要是了解所创办产业的产业状况、市场行情、市场运作和发展前景等。市场考察结束后,每位学员必须写出结合自身实际的考察报告,并在学员中开展讨论交流。

对学员进行定期指导跟踪服务

篇3

答:具有广西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半年以上进城务工经历的农民工;具有广西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农民。

问: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对象认定条件有哪些?

答:农民工,是指持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农民工;农民,是指经 “第一书记”推荐,且持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农民;持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就业失业登记证》或《就业创业证》的农村转移劳动者。

问:广西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的额度最高是多少?

答:广西农民工创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最高不超过10万元。

问:广西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的期限是多久?

答: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贷款人提出展期,且担保人或担保机构同意继续提供担保的,经办银行可以按规定给予展期一次,但展期期限不得超过1年,且展期贷款不予贴息。

问:广西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的利率是多少?

答:可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最高不超过3个百分点。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合同有效期内如遇基准利率调整,按贷款合同签订日约定的贷款利率执行。

问:广西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的申请与审批程序有哪些?

答:(1)自愿申请;(2)组织推荐;(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4)担保机构担保;(5)经办银行发放贷款。

问:申请广西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需要提供哪些资料?

答:(1)贷款项目用途说明、抵押担保意向和还款计划;(2)劳动合同或村委会出具的外出务工证明(经“第一书记”推荐的农民不需要提供);(3)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已婚人员还需要提供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核原件、收复印件);(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核原件、收复印件);(5)经办银行和担保机构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问: 广西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反担保人范围有哪类人员?

答:具有所在地户籍或在所在地工作的下列人员:(1)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2)垂直机关工作人员;(3)在规模以上企业连续工作五年以上,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员工;(4)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的村“两委”干部和公职人员。

问: 广西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哪种情况可以免除担保?

答:对信用社区推荐的贷款人,以及妇联组织推荐的创业妇女,凭其与信用社区或妇联组织签订的《借款承诺书》,原则上可免除反担保。对参加创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且创业项目计划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机构评审通过的,也可免除反担保。

篇4

近年来,县财政局农业科在县委、县政府及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升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管好用好支农资金为工作为重点,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做好全县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为己任,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遵循“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原则,坚持廉洁、务实、规范、高效的工作作风,加强科室的作风和制度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提升科室的政风行风建设水平,不断转变观念和工作作风,创建“群众满意窗口”活动取得初步成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创建机制

作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窗口”单位,农业科的工作至关重要,为塑造一支技术过硬、管理严格的支农资金管理队伍,农业科坚持把创建“群众满意窗口”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以政风行风建设为抓手,做到思想重视,组织得力,常抓不懈。为确保创建工作开展顺利,农业科坚决服从局创建“群众满意窗口”领导小组的领导,并召开了全体人员会议,组织学习创建活动内容,从明确任务、责任落实、督促检查、问题整改几方面进行了详细分工,做到层层落实,形成了全员参与,各尽其责,各尽其能的创建工作机制,保证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规范管理制度,增强工作责任感

初,农业科认真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切实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坚持实行“每周例会制”、“主管领导负责制”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专项资金县级财政报账制、资金管理三专制、重大项目会办制、土建工程实地核查制等各项工作制度,明确了科室人员的岗位职责,把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分解到人,增强了科室各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科室全体人员逐步形成遵章守纪、爱岗敬业的良好作风。

三、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提升农业项目建设质量

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方面,农业科针对项目主体多元化和建设管理模式多样化的新情况,严格按照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的要求,对项目的申报、定地勘测、论证以及项目计划书编制等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对重点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管,加强计划的跟踪管理,合理安排,经常会同项目主管部门到项目实施地点察看项目实施情况,严格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项目资金款项,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按时完成。通过与各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年共向上级申报项目85个,申请支农专项资金21940.41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四、建立便民服务举措,强化服务理念

认真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标准,通过意见箱、座谈会和走访等途径,广泛征询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接受监督抓整改。同时工作实行“五公开”,向社会和群众公开办事依据、程序、时限、结果和监督方式,对项目检查核查出的问题及时反馈给项目单位及施工单位,同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保证项目实施过程公开透明。优化服务环境,规范、透明、公开操作;工作环境整洁无脏、乱、差现象,对群众来人办事做到态度热情、服务周到、耐心细致,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在行风建设方面,农业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杜绝“冷、硬、顶、横”现象和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报”等违纪行为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及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联系,我们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与业务单位及乡镇建立公共邮箱,公开相关业务责任人电话,实行零距离接触,零距离服务。有些事情能电话联系解决的,尽量电话联系解决,几件事情能集中办理的,尽量集中办理,避免群众不必要的路途奔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

五、立足本职岗位,树立财政服务形象

农业科积极转变工作职能,更新观念,将工作的重心切实转变到管理、服务、协调上来,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抓起,把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质量关,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农民增收服务,树立财政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良好形象。

一是在财政支农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农业科加强与项目乡镇密切配合,突出重点环节,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的对涉农项目建设情况和工程质量情况进行监督核查。由于我县农业项目较多、而且分散在各个乡镇,这就为科室对项目核查增添了许多困难。在人员相对较少的情况,科室人员发扬“一不怕吃苦、二不怕流汗”的精神,千方百计想办法、挤时间,坚持对涉农项目进行实地考核。在各相关单位的协助下,科室共下乡进行项目督、核查660余次,每月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基层,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项目建设体量到位,质量监控到位,资金拨付到位。

二是在财政惠农资金兑付过程中,加强政策的宣传,积极深入基层为群众解惑答疑。全年发放省级能繁母猪补贴资金399.84万元,兑付省级脱贫攻坚奖励资金562万元,兑付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140.6万元,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资金176.89万元,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获证奖补资金240万元,受益群众2969人。全县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7042.4万元,已付贴息资金94.38万元,受益农户5647户。兑现农机购置补贴1787.87万元。在资金发放过程中,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对待,主动上门核实情况,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绝不敷衍了事,群众反映问题处置率达100%。

三是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提升学习能力。定期进行党风廉政教育和业务技能学习,认真学习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通过经常性学习,进一步提高科室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服务水平。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

要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具备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和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法,严把工程的质量关,只有这样才能同时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概况起来主要包括:“三控三管一协调”,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或成本控制、组织管理、安全管理、合同管理和协调。其中组织管理 、安全管理、质量控制、(投资)成本控制的好与坏都决定着项目的成败,本人依据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和学到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项目的组织管理

1、项目管理者的素质。管理者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能得到有力的保证。保证施工质量首先要考虑到项目管理者的素质,因为建筑工程质量是以人为中心的生产活动而形成的,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和影响,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决策失误或个别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所引起的质量问题屡见不鲜。

2、项目计划的制定需认真研究,反复论证,才能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书。先了解这个项目的规模,项目的成本和工期,进行可行性研究。

3、建立一个能完成管理任务、令项目经理指挥灵便、运转自如、效率很高的项目经理部,是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

4、规范程序,加强保障,做好监督,推动组织项目实施,确保项目落实到位。必须组织有力,制定规范的项目流程。

5、形成责任制和信息沟通体系。责任制是施工项目组织中的核心问题。一个项目组织能否有效地运转,取决于是否有健全的岗位责任制,施工项目组织的每个成员都应肩负一定责任。信息沟通是组织力形成的重要因素,越是高层领导,越离不开信息,有了充分的信息才能进行有效决策。

二、项目的安全管理

由于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因此,搞好安全管理任务重大。在项目伊始,首要工作是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项目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对工程分包队伍资质审查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考核。农民工现在已成为建筑业劳动力的主体。据统计,全国每年参与建筑务工的农民工就有300多万人。大部分农民是从农村放下锄头到大城市的建筑工地当民工,是很难马上适应的。从近几年发生的安全死亡事故分析来看,有相当比例的死者从农村到城市工地工作不满三个月。他们没有经过必要的上岗培训,缺乏自我安全保护意识。那么谁应该负起培训他们的责任呢?回答应该是用人单位,通过对进场的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使其掌握最基本的安全生产常识,培养其安全保护意识,并制定严格的安全奖惩制度,通过日常安全检查狠抓落实。

2、做好对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的施工质量安全培训工作。施工队伍层次不齐,有许多技术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相当缺乏安全施工知识,其中甚至包括某些工程监理人员。《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规定要求对入场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进入项目部的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进一个教育一个,无论是老职工,还是新学员,都要进行安全考核,合格后方能发放本项目部上岗证进入工地施工。这样,通过学习教育使进入工地的职工对施工现场有一个新的认识、新的了解,这样就会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对外协队及临时工进入项目部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及身体检查,进行安全管理规定及规程的系统学习,并进行必要的施工技能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要求各专业针对本工程特点及专业特点,编制出危险点、危险源、危险面及防护措施,并在作业面做出明显标识,警示施工人员。

3、给予安监部门及监理人员充分的奖惩权力,加大日常安全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隐患及时通报,落实整改责任。为增强安全检查人员的责任,对项目部组织进行每周、每月安全大检查及例行检查,对查到的安全问题及隐患,不仅要对责任单位进行批评、通报,对专业安全检查人员也要追究责任,进行通报批评,以增强安全检查人员日常的检查执行力度。并加大安全措施的投入,做好安全防护,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安全施工环境。

三、项目的质量控制

一个工程项目的成与败、优与劣,关键在于工程质量的管理,要想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就必须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篇6

年,是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是经受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变化严峻考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全市各部门、各区县和社会各界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支持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民营企业家积极承担企业责任并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创造社会财富并实现社会价值,民营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年9月召开的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市有关部门制定了16个配套文件,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和重大成果得到了全社会广泛的认知,民营企业家承担企业责任和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全社会形成了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条件和有利氛围。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方面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民营企业家和社会各界意见,认真研究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的情况,决定以“民营经济”称谓取代“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称谓,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了包括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在内的民营经济的实际情况,从而为不断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奠定了基础。市有关部门制定的配套文件要求,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降低准入门槛,实行公平准入;按照“非禁即可”原则,扩大经营范围,准予关联延伸;按照优化商务环境原则,实施市场化管理,搞好社会化服务;按照强化管理和优化服务原则,扩大市场容量,增加企业主体,并形成了相应的政策制度规范。

(二)以投资融资为重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今年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银根紧缩困难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市以促进投资和扩大融资为重点,支持民营经济克服困难持续发展。举办第二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和银行业与中小企业融资洽谈会,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以促进直接融资,发展信贷租赁信托保理票据贴现等业务以促进间接融资。支持市金融办健全职能发挥作用,支持区县设立金融服务机构,发展贷款担保公司和信用联合体,搭建融资平台和中介服务平台,促进企业和经济组织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提高信用等级,扩大融资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及其他出资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拓展民营经济发展新领域,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新渠道。市政府了《关于优化商务环境促进投资融资的意见》,建立市金融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将民营重点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列入融资协调工作计划,提供基本的项目融资计划书范本,帮助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单位编制修订项目融资计划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融资能力。贯彻落实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多增加存款,多发放贷款,多渠道融资。

(三)民营经济规模扩大、总量增加、实力增强。民营企业经营领域不断扩大,涉及到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行业,以及银行保险信托租赁保理基金等金融行业。民营企业家积极支持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积极参与奥运会和协办奥运活动,在承担企业责任的同时勇于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二、全力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促进民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各部门、各区县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体要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不断优化商务环境,制定新的政策制度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努力克服困难,实现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放宽准入准予,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已经出台的政策制度措施,按照凡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未予禁止的即可准入准予的原则,各有关部门要同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企业组织注册登记,鼓励开办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专业市场和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办租赁、保理、基金、小额贷款公司等投融资企业,开办贷款担保、信用互保、融资服务和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和市场功能健全。二是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共助、多元投资、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搞好津南区民营企业成长示范基地试点,与有关区县经济功能区规划建设相结合,设立都市工业园、创意产业园、民营经济园和企业孵化器,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三是建立民营经济年度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科技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对列入计划项目实行提前介入、及时注册、重点指导、全程服务,在项目审批、立项、科研、环评、土地使用和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确保财税政策落实到位。

篇7

一、财政奖补资金筹集和奖补的范围、标准、方式

(一)奖补资金筹集

奖补资金包括中央和省、市财政安排的财政奖补资金、县财政安排的奖补资金和整合支农资金、奖补资金利息收入等。同时,倡导社会各界捐赠赞助,逐步形成政府补助、部门扶持、社会捐赠、村级自筹和农民筹资筹劳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新机制。

(二)奖补范围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限于以村民筹资筹劳为基础、村民直接受益的集体生产生活公益事业项目。主要包括:村内道路(行政村到居民点)、村内水渠(灌溉区支渠以下的斗渠、毛渠)、桥涵、机电井、小型提灌或排灌站、人畜饮水等小型水利设施、户外村内环卫设施、植树造林、村容村貌整治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跨村以及村以上范围的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按现有投入渠道解决,原则上不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办法来解决。农民宅前屋后的修路、建厕、打井、植树等投资投劳,由农民自己负责。

(三)奖补标准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标准根据普惠制和重点项目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农民群众筹资筹劳的情况确定。村民筹资筹劳严格按照《省村级范围内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试行)》(甘政办发61号)执行,实行上限控制。其中筹资每年每人不得超过15元,筹劳每年每个劳动力不超过10个标准工日。对筹劳确有困难的,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允许以资代劳,每个标准工日不得超过20元。试点期间,如遇上级政府调整筹资筹劳标准,按新标准执行。对一般性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实行普惠制,可根据项目大小和农民直接受益程度,财政奖补比例为群众筹资筹劳额的50%-100%。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重大改善、农民需求迫切的重点公益事业项目,财政奖补比例不超过群众筹资筹劳额的3倍。

(四)奖补方式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为支持基层积极开展改革试点,县财政部门根据奖补资金筹措情况可先预拨付试点乡镇一定比例的奖补资金,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并结算后,由县财政部门兑现全部奖补资金。

二、充分认识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重要意义

农村税费改革前,村提留、乡统筹和农村劳动积累工、义务工(以下简称“两工”)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要资金、劳务来源。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了村提留、乡统筹和“两工”,规定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所需资金、劳务,实行村民一事一议。但是,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开展不平衡,整体覆盖面较小,不能满足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的需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总体上呈下滑趋势。农村基础设施脆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需要采取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近年来,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对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进行财政奖补试点,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较好效果。实践证明,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有利于激发村民参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热情,引导和鼓励村民出资出劳,调动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主动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调动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民主议事积极性,运用民主方式解决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并不断完善民主议事机制,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形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渠道投入的新机制,让农民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财政资金带动作用。有利于完善和激活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让农民依靠自己的双手,在政府支持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带动农民就业,拉动农村投资和消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继续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开辟新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农村,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推进以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村民民主议事决策实践,转变基层政权组织职能,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基础、广泛争取各方支持为补充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筹资筹劳建设村内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加快以村内道路、小型水利建设、人畜饮水、村容村貌整治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步伐,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民主决策、筹补结合的原则。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必须尊重民意,议事主体必须与受益主体相对应,以村民民主决策、自愿出资出劳为前提,政府给予奖励补助,实现政府投入和农民出资出劳的有机结合,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2.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必须考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承受能力,要统筹规划、加强引导,优先支持农民积极性高、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适当向贫困村倾斜。

3.规范管理、阳光操作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确保筹资筹劳方案制定、村民议事过程、财政奖补项目申请、奖补资金、筹资和劳务使用管理等环节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4.普惠制和重点项目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集中财力抓重点村、示范村的建设,又要保证一定的试点面,让惠农政策惠及更多的农民群众。在推动全县村级公益事业整体发展的同时,分年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对一些事关群众生产生活重大改善、农民需求迫切的重点公益事业项目进行重点支持。

5.竞争与淘汰的原则。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奖优罚劣”的工作要求,引入竞争淘汰机制。对试点工作不扎实,年终检查验收未通过的项目村,县财政不予报账和拨付财政奖补资金,待整改工作结束后,可视整改情况确定是否继续实施试点。

6.以县为主组织实施的原则。县政府担负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组织协调、规划指导和管理监督责任,并结合实际,分轻重缓急,组织实施县内村级公益事业发展规划。

(三)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使全县绝大部分村村内道路实现硬化,村民用上清洁安全的饮用水,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小型农田水利、环境卫生、公共文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为整体提升全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水平、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

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程序

(一)项目的规划

1.项目规划的基本原理

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要求,分清轻重缓急,结合当前与长远,认真研究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群众认可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规划,按照要求编制项目,建立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库。

2.项目规划过程包括

(1)收集资料,明确和收集制定项目计划的资料,数据,依据和前提。

(2)方法、工具和技术。

(3)写出项目计划书和有关辅助文件。

3.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规划

(1)项目提出。由村民委员会提出,也可由1/10以上的村民或者1/5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提出。实践工作中多以村民委员会提出为主。对提交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审议的事项,会前应当向村民公告,广泛征求意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和表决的事项,会前应当由村民代表逐户征求所代表农户的意见并经农户签字认可。

(2)乡镇统筹规划。在村级上报的一事一议的基础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农村公益事业现状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类指导,科学制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规划,建立一事一议项目库。

(3)填写项目申请书。在项目规划的基础上,填写项目申请书。

附件:

①关于成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②乡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三年规划的报告

③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请书

④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预算书

⑤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征求意见表

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情况,在深入调查,倾听民意、民愿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规划,建立一事一议项目库(规划制定和项目库的建立以乡镇为主体)。

(二)项目的选择。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必须符合《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规定的议事程序、范围,且筹资筹劳数额在规定的上限标准以内。对于村内道路、人畜饮水、小型水利、村容村貌等村民需求迫切、积极性高的建设项目,优先进行支持。

(三)项目的申报

1.申报时间

项目规划好,每年3月底前,按照轻重缓急,从项目库中选取群众急需办的项目,着手申报。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行项目申报制。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建设村内公益事业项目、需申请财政奖补资金的,由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将书面申请和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形成的筹资筹劳决定一同报乡镇政府,乡镇政府对村级申报奖补项目的合规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报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综改办)和县减负办进行复审;复审部门对符合筹资筹劳议事程序、范围和限额标准等规定的项目进行分类整理,对不符合筹资筹劳适用范围、议事程序以及筹资筹劳限额标准的,县减负办应当在收到书面申请和筹资筹劳方案的10个工作日内提出纠正意见。

(二)申报材料

1.关于《乡(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实施方案》的报告

2.《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审批表》

3.《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请书》

4.《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申请审批表》

5.《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申请报告》

(三)项目的审批。

对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项目申报材料,由县综改办牵头,会同县财政局、减负办等相关部门,对所申报项目一事一议程序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工程预算、村民筹资筹劳、乡村投入等情况进行审核。经审核确认符合财政奖补范围的项目,由县综改办和减负办负责指导督促乡镇政府及项目村予以公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公示内容包括:议事主体、项目内容、工程概算、施工期限、村民筹资筹劳数额、社会捐赠、乡村投入和上级财政奖补资金安排情况等。经公示无异议后,一般性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由县政府审核批准,并报省税改办备案,财政奖补项目的覆盖面应控制在全县行政村总数的50%以内。重点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由县综改办和减负办审核确定,并逐级上报省税改办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批。

(四)项目的实施。

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的开展,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通知》(4号)和村级范围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甘政发〕87号)的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和手续。

1.筹资筹劳的原则。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必须按照《通知》和《条例》的有关规定,坚持“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实行一事一议,逐项表决。

2.筹资筹劳的项目范围。村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修建、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有关的土地治理项目和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集体生产生活等其他公益事业项目。属于明确规定由各级财政支出的项目,以及偿还债务、企业亏损、村务管理等所需费用和劳务,不得列入筹资筹劳的范围。

3.筹资筹劳的议事范围。原则上为建制村,但是相邻村村民共同直接受益的筹资筹劳项目,应当由受益村协商、乡镇人民政府协调,按照分村议事、联合申报、分村管理资金和劳务的办法实施。根据受益主体和筹资筹劳主体相对应的原则,也可适当缩小议事范围,以村民小组或者以自然村为单位。

4.筹资筹劳的标准。村内筹资,以村为单位,按照本村实际参与筹资人口,人均总计不超过15元的限额,分摊筹资额。除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经村民代表会同意可以按田亩进行分摊外,其它筹资项目一律应该按照筹资人口进行分摊。村内筹劳,以村为单位,按照本村实际劳动力数,劳均总计不超过10个工日的限额,分摊筹劳额。

5.筹资筹劳的对象。筹资对象为本村户籍在册人口或者所议事项受益人口;筹劳对象为本村户籍在册人口或者所议事项受益人口中的劳动力。五保户、现役军人不承担筹资、筹劳任务;伤残军人、在校就读的学生、孕妇或者分娩未满一年的妇女不承担筹劳任务。对于家庭确有困难,不能承担或者不能完全承担筹资任务的农户可以申请减免筹资;因病、伤残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承担或者不能完全承担劳务的村民可以申请减免筹劳。

6.筹资筹劳的程序。

(1)、议事项目的提出。需要村民出资出劳的项目、数额及减免等事项,应当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或者经村民会议授权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筹资筹劳事项可由村民委员会提出,也可由1/10以上的村民或者1/5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提出。对提交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审议的事项,会前应当向村民公告,广泛征求意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和表决的事项,会前应当由村民代表逐户征求所代表农户的意见并经农户签字认可。

(2)、村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应当有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2/3以上农户的代表参加。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应当有代表2/3以上农户的村民代表参加。

村民委员会在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前,应当做好思想发动和动员组织工作,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民主议事。在议事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吸收村民合理意见,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进行表决。

(3)、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村民会议所做筹资筹劳方案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时按一户一票进行,所做方案应当经到会村民代表所代表的户过半数通过。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后形成的筹资筹劳方案,由参加会议的村民或者村民代表签字。

7.筹资筹劳的审批。筹资筹劳方案报经乡镇人民政府初审后,报县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复审。对符合规定的,县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方案的1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对不符合筹资筹劳适用范围、议事程序以及筹资筹劳限额标准的,县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提出纠正意见。一般性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经县政府审核批准后即可实施。重点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由省税改办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

五、筹资筹劳的管理

(一)纳入监督卡管理。对经审核的筹资筹劳事项、标准、数额,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省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统一印制或者监制的农民负担监督卡上登记。

村民委员会将农民负担监督卡分发到农户,并张榜公布筹资筹劳的事项、标准、数额。

村民委员会按照农民负担监督卡登记的筹资筹劳事项、标准、数额收取资金和安排出劳。同时,应当向出资人或者出劳人开具筹资筹劳专用凭证。

村民应当执行经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经县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的筹资筹劳方案。对无正当理由不承担筹资筹劳的村民,村民委员会应当进行说服教育,也可以按照村民会议通过的符合法律法规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进行处理。

(二)筹资管理。筹集的资金应单独设立账户、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村民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筹资筹劳情况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筹资筹劳的管理使用情况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定期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平调、挪用一事一议所筹资金和劳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立项或者提高标准向村民筹资筹劳;不得以一事一议为名设立固定的筹资筹劳项目。

(三)筹劳管理。属于筹劳的项目,不得强行要求村民以资代劳。村民自愿以资代劳的,由本人或者其家属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可以以资代劳。以资代劳工价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布。由村民筹资筹劳,开展村内集体生产生活等公益事业建设的,政府可采取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办法给予支持,实行筹补结合。

(四)专项审计。乡镇农经站应当将筹资筹劳纳入村级财务公开内容,并对所筹集资金和劳务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五)违反规定的处理。违反规定要求村民或村委会组织筹资筹劳的,县级以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提出限期改正意见;情节严重的,应当向行政监察机关提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的建议;对于村民委员会成员,由处理机关提请村民会议依法罢免或作出其他处理。违反规定强行向村民筹资或以资本代劳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将收取的资金如数退还村民,提出相关处理建议。

六、项目审核

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乡镇一事一议项目规划要求和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对村级上报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进行初审,经初审同意后报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和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七、项目审批

乡镇上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经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审核汇总后,报县人民政府审定批复,批复文件和项目汇总表报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违反村民议事程序和有关规定的,县级人民政府不予审批。

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程序

奖补资金的申报实行自下而上、先建后补,由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村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对村级申报奖补项目的合规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初审,县级财政、农业部门按职责复审并汇总上报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农业部门审核确定奖补项目。中央根据试点范围和工作进度拨付奖补资金,省级财政部门接到中央奖补资金后,按照省级审定的奖补资金申请汇总表,连同省级奖补资金,拨付到县,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负责管理,专项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项目奖补。政府奖补资金列入地方各级财政决算“对村级一事一议的补助”科目中反映。乡镇依据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出资人交款凭证、经公示群众认可的奖补资金明细表,直接发放给该项目筹资筹劳的议事主体。

九、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相关配套措施

(一)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议事机制。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通知》(4号)要求,遵循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规范议事程序,明确议事范围,确定限额标准,细化管理措施,正确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要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有关规定,所议之事要符合大多数农民的需要,议事过程坚持民主程序,实施过程和结果接受群众监督。特殊原因确需跨年度筹集资金和劳务,须经全体村民同意,报省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不得超出规定范围向农民筹资筹劳,不得以行政命令方式下达筹资筹劳任务,不得平调使用筹集的资金和劳务,不得强行以资代劳,防止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变成加重农民负担的口子。

(二)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一是建立财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的内容、筹资筹劳的数量、奖补金额等应作为村务财务公开内容,及时向村民公布。二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县乡要建立一事一议奖补项目档案或数据库,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会议记录、村民签字、筹资筹劳方案、奖补项目的申请表等相关原始材料汇总归档,规范管理。三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试点省份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农业部门每年要对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及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对违规操作、截留挪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和奖补资金的行为,要责令纠正,追回资金,并按照规定,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

(三)推进村级公益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明确小型公益设施的所有权,落实养护责任主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形成的资产,归项目议事主体所有,可成立相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承担项目的日常管理养护责任。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农村公益事业,对现有的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使用效率和养护水平。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49号)要求,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逐步增加国家对水利设施运行维护的投入,探索农村小型水利设施运行维护的新机制。

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组织领导

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为了切实加强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工作的组织领导,镇上在去年九月份成立了沙河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各村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进一步落实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努力做好具体组织工作,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展好一事一议工作,加强在实施过程中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政策,确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十一、项目实施

1.项目实施主体

经批准的财政奖补项目,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实施。村民委员会成立3-5人的村民监督小组或理财小组,具体负责对一事一议的项全程监督。对专业技术性较强、安全性要求高的项目,由县综合改革部门组织有关部门配合村民委员会或村民监督小组或理财小组,对项目的设计、施工及安全进行管理监督。

2.招投标管理

5万元以上项目(含5万元)项目由乡镇采用打捆招标形式将所有项目汇总一起公开招投标,5万元以下的项目,各乡镇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公开招标以外的方式进行。

所有项目必须实行合同管理,由村民委员会与施工单位(或个人)签定正式合同。

3.竣工决算

项目完工后,必须编制竣工决算,投资较大的项目,原则上由村民委员会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实施项目进行审计,并提交竣工决算报告。

4.项目的检查验收。

项目竣工后,由村委会向乡镇政府提出验收申请,乡镇政府验收合格后,出具验收意见,对验收合格的项目向县综改办提出验收申请,县综改办会同县财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部门,根据相关的考核评估要求,采取实地核查、听取汇报、查阅有关资料、征询村民代表和群众意见等方式,重点对财政奖补资金的监督管理、档案管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公示制、设施管理、养护制度、社会捐助、村民自愿出资以及项目工程质量和效益等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同时,对跨年度建设项目和验收达不到标准要求需要整改的项目,待竣工和整改到位后组织验收。

十二、项目资金

1.专户管理

中央、省和县财政安排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纳入“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专户,同时,将村民筹资、村集体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也要纳入“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分乡镇村核算,县级财政报账制,项目实施完成并验收合格,并经村民监督小组或理财小组审核同意报村民委员会批准后,按有关规定的程序将资金直接拨付给施工单位或施工个人。

2.资金监管

乡镇财政所应加强对村民筹资、村集体资金以及社会捐赠资金的监管。乡镇农经站应将筹资筹劳纳入村级财务公开内容,并对所筹集资金和劳务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严防只筹资不办事、或为了套取上级奖补只议事不筹资。专项审计的结果将作为下一年度村开展一事一议事项的审批依据之一。由乡镇填写《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报帐申请表》,对申请县以上财政奖补资金的还应填写《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审批表》

十三、项目档案

1.总体要求

乡镇要建立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档案,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会议记录、村民签字、筹资筹劳方案、项目报告、公示结果、项目奖补申请、竣工验收报告等相关原始资料汇总归档,做到一项一的档,规范管理。

2.项目档案目录

第一部分一事一议

第二部分项目招标议标

第三部分合同

第四部分施工过程

篇8

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土地复垦的有效实施,根据《土地复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土地复垦应当综合考虑复垦后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生产建设活动造成耕地损毁的,能够复垦为耕地的,应当优先复垦为耕地。

第三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明确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土地复垦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城乡规划、铁路、交通、水利、环保、农业、林业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和行业指导监督。

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土地复垦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条 除条例第六条规定外,开展土地复垦调查评价、编制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确定土地复垦工程建设和造价、实施土地复垦工程质量控制、进行土地复垦评价等活动,也应当遵守有关国家标准和土地管理行业标准。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补充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复垦工程建设和造价等标准。

第五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土地复垦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对土地复垦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收集、汇总、分析和本行政区域内土地损毁、土地复垦等数据信息。

第二章 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的复垦

第六条 属于条例第十条规定的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在办理建设用地申请或者采矿权申请手续时,依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的要求,组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随有关报批材料报送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具体承担相应建设用地审查和采矿权审批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对土地复垦义务人报送的土地复垦方案进行审查。

第七条 条例施行前已经办理建设用地手续或者领取采矿许可证,条例施行后继续从事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地损毁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一年内完成土地复垦方案的补充编制工作,报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第八条 土地复垦方案分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和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依法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建设用地的建设项目,以及由省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批登记的采矿项目,应当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其他项目可以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第九条 生产建设周期长、需要分阶段实施土地复垦的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应当包含阶段土地复垦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跨县(市、区)域的生产建设项目,应当在土地复垦方案中附具以县(市、区)为单位的土地复垦实施方案。

阶段土地复垦计划和以县(市、区)为单位的土地复垦实施方案应当明确土地复垦的目标、任务、位置、主要措施、投资概算、工程规划设计等。

第十条 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受理土地复垦方案审查申请后,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根据论证所需专业知识结构,从土地复垦专家库中选取专家。专家与土地复垦方案申请人或者申请项目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要求回避。土地复垦方案申请人也可以向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专家回避。

土地复垦方案申请人或者相关利害关系人可以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向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查询专家意见。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法提供查询结果。

第十一条 土地复垦方案经专家论证通过后,由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最终审查。符合下列条件的,方可通过审查:

(一)土地利用现状明确;

(二)损毁土地的分析预测科学;

(三)土地复垦目标、任务和利用方向合理,措施可行;

(四)土地复垦费用测算合理,预存与使用计划清晰并符合本办法规定要求;

(五)土地复垦计划安排科学、保障措施可行;

(六)土地复垦方案已经征求意见并采纳合理建议。

第十二条 土地复垦方案通过审查的,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向土地复垦义务人出具土地复垦方案审查意见书。土地复垦方案审查意见书应当包含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有关内容。

土地复垦方案未通过审查的,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书面告知土地复垦义务人补正。逾期不补正的,不予办理建设用地或者采矿审批相关手续。

第十三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因生产建设项目的用地位置、规模等发生变化,或者采矿项目发生扩大变更矿区范围等重大内容变化的,应当在三个月内对原土地复垦方案进行修改,报原审查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第十四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不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第十三条规定补充编制或者修改土地复垦方案的,依照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在实施土地复垦工程前,应当依据审查通过的土地复垦方案进行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将土地复垦方案和土地复垦规划设计一并报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按照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要求,与损毁土地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双方约定的银行建立土地复垦费用专门账户,按照土地复垦方案确定的资金数额,在土地复垦费用专门账户中足额预存土地复垦费用。

预存的土地复垦费用遵循土地复垦义务人所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使用的原则。

第十七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与损毁土地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银行共同签订土地复垦费用使用监管协议,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原则明确土地复垦费用预存和使用的时间、数额、程序、条件和违约责任等。

土地复垦费用使用监管协议对当事人具有法律效力。

第十八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在项目动工前一个月内预存土地复垦费用。

土地复垦义务人按照本办法第七条规定补充编制土地复垦方案的,应当在土地复垦方案通过审查后一个月内预存土地复垦费用。

土地复垦义务人按照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修改土地复垦方案后,已经预存的土地复垦费用不足的,应当在土地复垦方案通过审查后一个月内补齐差额费用。

第十九条 土地复垦费用预存实行一次性预存和分期预存两种方式。

生产建设周期在三年以下的项目,应当一次性全额预存土地复垦费用。

生产建设周期在三年以上的项目,可以分期预存土地复垦费用,但第一次预存的数额不得少于土地复垦费用总金额的百分之二十。余额按照土地复垦方案确定的土地复垦费用预存计划预存,在生产建设活动结束前一年预存完毕。

第二十条 条例实施前,采矿生产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缴存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中已经包含了土地复垦费用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可以向所在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属实的,可以不再预存相应数额的土地复垦费用。

第二十一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按照土地复垦方案确定的工作计划和土地复垦费用使用计划,向损毁土地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出具土地复垦费用支取通知书。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七日内出具土地复垦费用支取通知书。

土地复垦义务人凭土地复垦费用支取通知书,从土地复垦费用专门账户中支取土地复垦费用,专项用于土地复垦。

第二十二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按照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于每年4月31日前向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当年土地复垦义务履行情况,包括下列内容:

(一)年度土地损毁情况,包括土地损毁方式、地类、位置、权属、面积、程度等;

(二)年度土地复垦费用预存、使用和管理等情况;

(三)年度土地复垦实施情况,包括复垦地类、位置、面积、权属、主要复垦措施、工程量等;

(四)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年度报告内容。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复垦义务人报告事项履行情况的监督核实,并可以根据情况将土地复垦义务履行情况年度报告在门户网站上公开。

第二十三条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复垦义务人使用土地复垦费用的监督管理,发现有不按照规定使用土地复垦费用的,可以按照土地复垦费用使用监管协议的约定依法追究土地复垦义务人的违约责任。

第二十四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应当遵循保护、预防和控制为主,生产建设与复垦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下列预防控制措施:

(一)对可能被损毁的耕地、林地、草地等,应当进行表土剥离,分层存放,分层回填,优先用于复垦土地的土壤改良。表土剥离厚度应当依据相关技术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表土剥离应当在生产工艺和施工建设前进行或者同步进行;

(二)露天采矿、烧制砖瓦、挖沙取土、采石,修建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应当合理确定取土的位置、范围、深度和堆放的位置、高度等;

(三)地下采矿或者疏干抽排地下水等施工,对易造成地面塌陷或者地面沉降等特殊地段应当采取充填、设置保护支柱等工程技术方法以及限制、禁止开采地下水等措施;

(四)禁止不按照规定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粉灰、废油等。

第二十五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对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的规模、程度和复垦过程中土地复垦工程质量、土地复垦效果等实施全程控制,并对验收合格后的复垦土地采取管护措施,保证土地复垦效果。

第二十六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依法转让采矿权或者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复垦义务同时转移。但原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完成的土地复垦义务未履行完成的除外。

原土地复垦义务人已经预存的土地复垦费用以及未履行完成的土地复垦义务,由原土地复垦义务人与新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在转让合同中约定。

新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重新与损毁土地所在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银行签订土地复垦费用使用监管协议。

第三章 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

第二十七条 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调查评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损毁土地现状调查,包括地类、位置、面积、权属、损毁类型、损毁特征、损毁原因、损毁时间、污染情况、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

(二)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包括损毁程度、复垦潜力、利用方向及生态环境影响等;

(三)土地复垦效益分析,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等效益。

第二十八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土地,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认定为历史遗留损毁土地:

(一)土地复垦义务人灭失的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

(二)《土地复垦规定》实施以前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

第二十九条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将历史遗留损毁土地认定结果予以公告,公告期间不少于三十日。土地复垦义务人对认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复核。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做出答复。土地复垦义务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裁定。

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做出的认定结果不符合规定的,可以责令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重新认定。

第三十条 土地复垦专项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土地复垦潜力分析;

(二)土地复垦的原则、目标、任务和计划安排;

(三)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和复垦土地利用方向;

(四)土地复垦项目的划定,复垦土地的利用布局和工程布局;

(五)土地复垦资金的测算,资金筹措方式和资金安排;

(六)预期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效益;

(七)土地复垦的实施保障措施。

土地复垦专项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纳入土地整治规划。

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的修改应当按照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复垦专项规划制定土地复垦年度计划,分年度、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第三十二条 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资金来源包括下列资金:

(一)土地复垦费;

(二)耕地开垦费;

(三)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四)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

(五)可以用于土地复垦的耕地占用税地方留成部分;

(六)其他可以用于土地复垦的资金。

第四章 土地复垦验收

第三十三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完成土地复垦任务后,应当组织自查,向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验收书面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验收调查报告及相关图件;

(二)规划设计执行报告;

(三)质量评估报告;

(四)检测等其他报告。

第三十四条 生产建设周期五年以上的项目,土地复垦义务人可以分阶段提出验收申请,负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行分级验收。

阶段验收由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总体验收由审查通过土地复垦方案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或者委托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

第三十五条 负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组织邀请有关专家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依据土地复垦方案、阶段土地复垦计划,对下列内容进行验收:

(一)土地复垦计划目标与任务完成情况;

(二)规划设计执行情况;

(三)复垦工程质量和耕地质量等级;

(四)土地权属管理、档案资料管理情况;

(五)工程管护措施。

第三十六条 土地复垦阶段验收和总体验收形成初步验收结果后,负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项目所在地公告,听取相关权利人的意见。公告时间不少于三十日。

相关土地权利人对验收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公告期内向负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书面提出。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会同同级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核查,形成核查结论反馈相关土地权利人。异议情况属实的,还应当向土地复垦义务人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第三十七条 土地复垦工程经阶段验收或者总体验收合格的,负责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出具阶段或者总体验收合格确认书。验收合格确认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土地复垦工程概况;

(二)损毁土地情况;

(三)土地复垦完成情况;

(四)土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处理意见;

(五)验收结论。

第三十八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在申请新的建设用地、申请新的采矿许可证或者申请采矿许可证延续、变更、注销时,应当一并提供按照本办法规定到期完工土地复垦项目的验收合格确认书或者土地复垦费缴费凭据。未提供相关材料的,按照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通过审查和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十九条 政府投资的土地复垦项目竣工后,由负责组织实施土地复垦项目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初步验收,验收程序和要求除依照本办法规定外,按照资金来源渠道及相应的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初步验收完成后,依照条例第三十条规定进行最终验收,并依照本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出具验收合格确认书。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代复垦的项目竣工后,依照本条规定进行验收。

第四十条 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或者社会投资进行复垦的土地复垦项目竣工后,由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验收,验收程序和要求依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五章 土地复垦激励措施

第四十一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将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耕地、林地、牧草地等农用地复垦恢复为原用途的,可以依照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凭验收合格确认书向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出具退还耕地占用税意见的申请。

经审核属实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十五日内向土地复垦义务人出具意见。土地复垦义务人凭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出具的意见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退还耕地占用税手续。

第四十二条 由社会投资将历史遗留损毁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为耕地的,除依照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办理外,对属于将非耕地复垦为耕地的,经验收合格并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复核同意后,可以作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补充耕地指标,市、县政府可以出资购买指标。

第四十三条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投资将历史遗留损毁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的,经验收合格并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复核同意后,依照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可以作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补充耕地指标。但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复垦的耕地除外。

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复垦后应当交给农民集体使用。

第六章 土地复垦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年度检查、专项核查、例行稽查、在线监管等形式,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复垦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当事人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相关的文件、资料和电子数据;

(二)要求被检查当事人就土地复垦有关问题做出说明;

(三)进入土地复垦现场进行勘查;

(四)责令被检查当事人停止违反条例的行为。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门户网站上及时向社会公开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复垦管理规定、技术标准、土地复垦规划、土地复垦项目安排计划以及土地复垦方案审查结果、土地复垦工程验收结果等重大事项。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国土资源主干网等按年度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损毁情况、土地复垦工作开展情况等逐级上报。

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落实土地复垦法律法规情况、土地复垦义务履行情况、土地复垦效果等进行绩效评价。

第四十七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对土地复垦档案实行专门管理,将土地复垦方案、土地复垦资金使用监管协议、土地复垦验收有关材料和土地复垦项目计划书、土地复垦实施情况报告等资料和电子数据进行档案存储与管理。

第四十八条 复垦后的土地权属和用途发生变更的,应当依法办理土地登记相关手续。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条例第三十六条第六项规定的其他、、行为,包括下列行为: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出具土地复垦费用支取通知书,或者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土地复垦义务人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期限内出具土地复垦费用支取通知书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人出具退还耕地占用税的意见,或者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人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期限内出具退还耕地占用税的意见的;

(三)其他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五十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未按照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将土地复垦方案、土地复垦规划设计报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处罚。

第五十一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未按照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预存土地复垦费用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处罚。

第五十二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未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开展土地复垦质量控制和采取管护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处罚。

第八章 附 则

篇9

深入贯彻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创新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社区教育,稳步发展民办教育。以改革创新挖掘内涵,以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以加大投入强化基础,以调整专业优化结构,以提升特色办出水平,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促进全市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科学发展。

二、主要目标:

1、巩固事业发展规模。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1万人,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实现高中段入学率达95%、毕业生就业率达90%工作目标,使90%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2、着力强化内涵建设。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所。创建省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市级实训基地4个。创建省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5个,市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10个。

3、积极发展社会教育。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万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0万人次,农民工培训和老年教育各1万人次。创建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1个,市级6个。创建省级社区教育中心3个,市级8个。创建省级社区学院1个,社区教育示范乡镇2个。完成企业职工培训12万人次。

4、稳步发展民办教育。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内涵建设

1、推进示范学校建设。在扎实推进中等专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的同时,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水平为目标,继续推荐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产教结合紧密、改革成绩突出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项目申报,通过创建和建设,使项目学校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更好地发挥骨干、引领和辐射作用。

2、强化实训基地建设。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根据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态势,按照“七个合一”的要求,集实验、实训、生产、服务为一体,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设施先进、绩效显著的特色实训基地和高水平实训基地。加强对已立项的国家和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督查指导,认真落实项目计划书的建设要求。中等专业学校、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金山中等专业学校要按计划、按要求加快工作力度,全面抓好国家和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确保年内通过绩效评估。

3、加强新一轮专业建设。紧密围绕市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引导职业学校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积极开发新兴专业,着力打造品牌专业,大力发展符合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特色专业,推进专业链的延伸和专业群的开发。按照《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要求,积极开展市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大力推进省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创建。强化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和规范化建设,实施合格专业认定工作,加强对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抽测,并作为合格专业建设的重要条件。引导和推进职业学校积极实施并完善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方案,强力推进专业建设提升水平、错位发展、办出特色,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

4、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和出国培训计划,努力培养一批职业教育名教师、专业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建设能力和教学水平。举办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负责人、教研组长培训,开展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和教师技能大赛。充分发挥好出国培训、国家级教师培训的二次传播作用,通过消化吸收,开展好汇报培训,为职业学校教师不断产生新思维、新思路,催生新理论、新观点搭建好平台。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稳步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中心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不断提高社区教育中心师资队伍水平。

(二)继续深化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改革

1、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以普通高校对口单招和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这两项重点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落实“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开展立足课堂、面向现场的教学研究和专业实践,促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在教学领域有效转化。加大对职业学校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的督促力度。进一步加强市中心教研组工作,统一工作标准,规范活动内容,完善管理制度。严格职业学校教材的使用管理,严格按照省教育厅颁发的《中等职业教育用书目录》选用教材,严格实行教材的全市统一征订和统一发送,确保职业教育的教材质量。指导中等专业学校做好省第八届职业学校“校长杯”乒乓球比赛的承办工作。做好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年研究课题的结题工作和2012年研究课题的立项工作。

2、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任务引领、项目导向、场景模拟等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围绕人才培养方案研制、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方式改革、课程管理制度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点和实验学校工作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扩大对口单招招生规模,加强单招教学业务研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统一单招教学进度,提高单招教学质量,提高本科上线率。落实省教育厅制定的中职毕业生注册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方案,积极开展中职毕业生注册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试点工作。

3、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把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有计划、有目标地落实专业实验、实践课程,开展学生的技能训练,组织好学生顶岗实习,努力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水平。按照教育部提出的“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要求,积极推进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把广泛开展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作为各职业学校一项常规性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在广大师生中营造学技、练技、竞技、展技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技能大赛的“四覆盖”。认真学习技能大赛先进学校的经验,把争先进、创一流、上省赛、进国赛作为每一个学校的奋斗目标,尤其是五年制高职校、国家示范校、省高水平学校要突破常规,做到省赛有名次,国赛有位置,为全市职业教育争优创先做出贡献。指导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承办好2012年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化学检验技术项目的比赛工作。

4、积极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积极推进创业行动计划的实施,广泛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和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职业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职业教育创业园和创业基地,引导在校学生进行创业锻炼,帮扶毕业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积极为学生创业提供条件,并大力宣传学生创业实践的成功典型。要积极开展学生创新教育,通过建立创新工作室和成立学生专业兴趣小组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和创新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积极组织参加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大赛、职业教育信息化大赛和全省职业教育创意论坛。

(三)提升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服务水平

1、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指示,加大推进县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力度,完成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一是要实现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以上,努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比例。二是要加强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拓展和优化社区教育资源,实现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50%以上。三是中等职业学校达到省优标准,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达5%,“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5%以上。四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备的学校安全保障体系。深入指导县、县教育现代化的创建工作。

2、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积极推进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密切学校与企业的广泛联系,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的资源优势,与行业、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同开发专业和课程,形成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对接服务的格局,努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大力实施职教富民工程,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开展退役士兵和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强化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创业、创新、创优,毕业生职业资格等级合格率达到98%,中级工合格率达到80%,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90%和60%,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

3、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乡镇(街道)成人教育中心校统一更名为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切实加强乡镇和街道社区教育资源统筹,积极构建各类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社区教育体系,鼓励职业院校和有关机构广泛开展面向全民的教育培训活动。高标准抓好省级项目的创建工作,重点建设好社区教育中心和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在硬件建设、运行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引领全市社区教育和示范基地整体水平的提升。指导区教育局承办好市暨区201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大力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数字化学习网络。积极提升农民培训的科技含量,主动加强与农业、科协、劳动等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指导各县区、乡镇(街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培训,使受教育者学到最新的科技知识。

4、认真抓好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加强对县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工作的督查指导,积极申报第二批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认真落实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制度的建立,完善政府统筹、部门协作、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完善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定点企业制度,完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推进职教集团建设,推进职业学校内部机制改革,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职业学校办学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实力的增强。努力在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中不断创造新经验,取得新成效。

(四)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和谐发展

1、稳定事业发展规模。继续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认真落实职业教育的招生政策,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制度,加大目标考核力度,为职业教育招生营造良好的氛围,确保全市高中段入学率的稳步提高。积极开展东西部合作办学,吸引西部地区学生来我市就读职业教育。组织开展招收未升学高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积极面向退役士兵开展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主要基地,面向返乡农民工实施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指导中等专业学校做好新疆内地中职班的招生与管理等相关工作。进一步规范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行为。

2、加强学校常规管理。要认真落实《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学生、后勤管理规范(试行)》,把抓好《规范》落实作为学校强化内部管理、促进内涵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作为提高教学、学生、后勤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一项常规工作来抓,从根本上促进学校的三风建设。加强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积极创建省职业学校和谐校园,开展职业学校三好学生、先进集体、优秀班主任等评选表彰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研组织机构,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进全市职业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生态校园、和谐校园、人文校园,强调环境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形成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指导各社区教育中心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设施的管理及档案资料的归档工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创建优美的社区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