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

篇1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中的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在探索之中,尤其是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不多。由于缺乏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入分析、研究和思考,致使许多学生学习目标和方向不清,降低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专业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成为当前摆在中职学校教师面前的一个最迫切的课题。

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结构分析

要定位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必须明确企业电子商务活动所需的人才结构。从人才需求结构上看,目前电子商务活动大体上需要三个层次的人才:

战略型管理人才这种类型的人才属于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其特点是通晓电子商务全局,熟悉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和运作过程,具有前瞻性思维,懂得“为什么要做”电子商务,熟知至少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能够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电子商务的发展特点和趋势。他们作为高级管理人员,把握着整个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命脉。目前,这类人才主要在大学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培养。

商务型实务人才这种类型的人才是电子商务管理人员和市场推广、营销策划和物流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是最庞大的群体。他们了解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技术细节,对现代商务活动有充分的理解,知道如何在电子方式下开展工作,即如何使用网络提供快捷方便的功能。充分了解和理解企业商务需求。同时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懂得电子商务“能做什么”,善于提出满足商务需求的电子商务应用方式。目前,这类人才主要在高职或大学本科阶段培养。

技术型操作人才这种类型的人才属于基础性电子商务人才,其特点是掌握信息技术,如网站建设、系统管理、主页制作、简单的程序开发等。同时掌握一定的现代商务知识,善于理解商务需求,懂得“如何做”电子商务,能够以最有效的手段予以实施。他们是从技术角度对电子商务进行支持,这类人才主要由高职或中职教育院校培养。这就为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电子商务类岗位分析

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所对应的岗位分为不同的层次。从电子商务类岗位的产生来划分,目前,电子商务岗位有三大类:一是传统岗位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注入了新的内容后演变而来,如网络营销,它是在传统的营销和业务代表、市场推广等岗位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工具武装起来而产生的岗位;其二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而产生的新岗位,如网站设计、网页制作,网站美工等岗位;三是物流配送和货运等岗位所需的物流人员等。当然,对商务和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则是更高级别的电子商务岗位,如电子商务项目经理、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师等。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根据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结构和岗位特点,笔者试从人才的基础素质、专业技能、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试定位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

基础素质目标面对电子商务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现实状况,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显得特别重要。从整体要求看,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有应用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具体讲,其素质体系和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在要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较好的智能素质和团结协作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以满足企业对电子商务岗位对人才基础素质的要求。

专业技能目标在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技能结构上,由于人们对电子商务概念的不同理解一直存在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侧重“电子”方面即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应把学生培养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做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网站设计、网页制作、网站美工等技术性工作,即技术型人才;另一种观点认为,应侧重“商务”方面知识,把学生培养成能利用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的人才,即商务型人才;第三种观点认为,信息技术知识和商务知识并重。对于以上三种观点,基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考虑,笔者较倾向于第一种观点。中职教育短短三年的时间,让学生既精通商务知识,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是不现实的。由于社会专业分工的客观存在,决定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专长。从现阶段看,应该让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的商务理论知识,以商务活动为核心,提高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与迅速普及,拨号或专线上网、浏览网页、收发E-mail、网上购物等等必将成为一种人人必备的基本技能或手段,理应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必备的能力。而能制作电子商务网页,网上商店,网上采购,网上银行,网上交易等能力也应该是中职教育阶段学生所必备的能力。

发展潜能目标电子商务发展日新月异,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时,其发展潜能目标是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要考虑到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即首先要使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人才适应当前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基本要求,又要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沿,强化电子商务人才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发展潜能。

综上分析,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适度、够用”的商务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和操作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在各类中小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电子商务等。

这个培养目标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也具有丰富的内涵。从业务培养目标看,本专业的学生应具一定的商务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从业务培养要求看,本专业学生主要掌握基本商贸理论及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掌握电子商务技术,了解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流程,接受电子商务运作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系统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电子商务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来看,一是要掌握从事电子商务工作所必备的信息技术和商务理论基础知识,二是要掌握电子商务应用与运作的方法,具备从事电子商务、商务管理、网页制作、简单物流管理工作的技术与能力,三是要具有较好的品德修养、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解决电子商务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四是要了解我国有关电子商务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五是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六是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以及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金寿.我国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电子商务,2005,(12).

篇2

摘要: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大量的人才需求,但目前很多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是因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模式存在问题。本文从人才市场需求导向的角度探讨高校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模式。文章先探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基本模型,接着提出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该如何构建,以期待能够帮助解决市场的巨大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巨大反差。

关键字: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培养模式;基本模型;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子商务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涉水电子商务,这催生了巨大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市场。高校作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肩负着为社会和企业输送符合需求的人才的任务。然而一边是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场,一边却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1],这就得首先要分析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及困境。

1、电子商务类专业的特点及困境分析

目前很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都依托于经管类专业,而经管类专业的特点是在“动手”与”动脑”方面,强调“动脑”能力,培养对多变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思辨、判断、决策的能力,对各种方案和策划的制订、改善、调整、实施的能力,同时强调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以及沟通、协调、组织、管理的能力。

从上文分析的经管类专业的特点看,经管类专业实践性差,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因而被称为“软专业”。这种专业的学科体系以课程为主,学生学起来困难,学好了无用。而目前很多经管类专业在职业素养能力培养方面具备随意性、随机性、不确定性,因而教育出来的人才与市场需求反差巨大,如不具备实践和动手的“硬“能力等。加上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体系性的、有权威影响力的教育和培养模式还没有形成。这些更使得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严重脱节,市场需求巨大,但是企业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做事[2]。

2、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基本模型

就业问题的实质是人才培养模式是否适应社会、市场、企业发展需要的问题[3]。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培养的目标是面向市场和社会,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为此,“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成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必然选择。也就是说在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时,首先要分析社会和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岗位,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进而提出人才规格要求,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突出体现“紧贴市场需求、紧贴岗位要求”的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当然专业的建设离不开双师型教师队伍。

基于这样的观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需要考虑四个要素:一是行业、企业、岗位分析,二是精准的人才培养定位,三是课程体系开发实务,四是双师型结构队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模型见下图1。

2.1 社会、市场、岗位分析

在进行专业建设时,首先要考虑社会、市场、岗位的需求,根据社会、市场、岗位的需求,进行相应的专业课程的设置。这就要求学校要有企业资源,做到校企融合、产学结合。

2.2 人才培养定位要精准

在对行业、企业、岗位分析完后,要进行人才培养精准定位。市场需求可能多样性、广泛性、个性化,每个行业、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可能都不一样,必须要对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精准的定位:是针对特定的行业、地区进行特定的人才培养,还是针对所有的行业、地区进行广泛、通用的人才培养。是求“大而全”,还是求“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强”的精准定位。从人才就业前景分析,建议进行“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强”的精准定位,因为这种定位其实是进行市场细分,而进行市场细分后的专业定位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销对路[4]。

2.3 课程体系开发实务

课程体系开发实务的依据是人才培养定位,针对岗位开发出能够培养出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的课程,课程开发要确保实务。

2.4 双师型结构队伍

学生的知识通过教师的教学传授和提升,所以双师型的优质的教师是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得以实现的最后的条件,这就要求电子商务专业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得要有丰富的实践阅历和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方教授推荐的经管类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求学校企业资源要丰富、人才培养定位要精准、课程开发要务实、老师要双师型。

3、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

上文提出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基本模型对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那么该如何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呢?上图1告诉我们需要务实地解决两个问题,为谁培养人才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即人才规格)。也就是说首先进行社会、市场、岗位分析,然后进行人才培养定位,进而确定培养目标。

3.1 为谁培养人才

(1) 企业分析

分析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向(即面向什么样的行业、企业和岗位),从而确定为谁培养人才。可调研几家的典型企业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需要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都是什么类型的企业。

(2) 典型岗位分析

学生进入企业后从事什么业务,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工作,这就需要进行岗位分析。电子商务涉及的岗位多,分布广,包含技术类、商务类和营销类。学校老师的资源和精力有限,可重点研究3至5种典型的岗位,而这些典型岗位是目前学生的客观选择。通过研究得出学生主要就业的岗位有哪些。如果经过调研之后,发觉学生主要的就业岗位为网络营销、网站推广与网站运营,那么专业体系建设应该优先开发面向网络营销、网站推广与网站运营岗位的课程。

3.2 培养规格(知识、技能、素质):培养什么人?

根据调研结果得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岗位,接着分析这些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3.3 培养目标

经过上述梳理后,就能够很务实地描述出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比如经过调研分析得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为商务和营销类,则可以这么描述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着重培养学生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分析判断、网络业务操作能力;养成他们积极进取、严谨务实、执着专注、敢于创新的工作态度、以及善于学习、开放乐观、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

4、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解决电子商务专业就业问题和实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在整个专业构建教学体系时要进行系统地思考和设置。经过实践探索,建议从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手段三个角度考虑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4.1 人才培养主体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问题是人才培养主体的定位。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包含教师、学生和企业三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是否被激活成为关键,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实践才能成功。老师是整个体系的主导,主导人才培养的进程和方向。最后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方面是企业。企业是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主体,因为学校是为企业培养人才,如果忽视企业的需求,培养出来的人才就缺乏相应的能力。所以要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首先要对这三者进行清楚地定位和判断。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人才培养模式是老师主导下的人才培养的进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互动过程,成败的关键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凸显,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激发,企业的导向是否正确。

4.2 人才培养平台打造

人才培养模式主体定位后,就得考虑人才培养平台的打造。为了培养出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就需要打造多个人才培养的平台包括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第一课堂是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的45分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核心。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之外的在学校内组织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校园之内的学习、研讨、交流、实践活动,包括学生的竞赛、创业实践、工作室等。在第二课堂上,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可以高校电子商务大赛作为契机,以阿里巴巴、淘宝网、易趣网和一拍网等为创业平台,让学生体验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创业实践。第二课堂成为电子商务专业是否有活力的一个重大标志。一个专业要是没有强大的第二课堂,就很难出精品,很难出大批对接市场需求的人才。

第三课堂是校园之外,为社会服务而进行的交流和实践的活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最终是要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企业的需求,那么就需要学校跟企业和市场对接。

4.3 人才培养手段

人才培养手段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尤其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依托的经管类专业这种“软”专业要能够培养出“硬”能力人才,就需要实践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的设置需要经过系统地成熟地思考。

5、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实践体系应该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实训实践,二是学生实践平台的实践,三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三个方面都是进行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手段,都要“工学结合”,要根据企业的需求来改革我们的课程,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任务和定位。

5.1 课堂实训项目

课堂实训项目是属于课堂45分钟之内的学习型项目,是仿真企业业务环境的项目,是为工作而准备的项目。通过这种实训,学生应能够对职业角色进行初步定型,建立职业情感。比如说学生是从事电子商务职业,那么此种实训就从电子商务职业人的角度进行探索,帮助学生认识电子商务职业,获得职业体验并建立情感。

5.2 创业平台提供的实践

大量的实训项目要延伸到课堂之外来完成。学校应当要开发出便于学生实践的创业平台,这些平台不仅能够完成45分钟课堂之内的仿真项目而且能够进一步拓展,能够承接真实的企业项目。这种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准,将学生打磨成一个基本的职业人士,使得学生能够具备成为职业人士的初步能力。

5.3 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的实践

这种实践由校外的企业提供实际业务,具备真实的业务环境,学生在此平台上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也就是说这类实践的目标是为了完成工作的学习。通过这类实践能够精炼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递进的过程,通过校内的第一课堂的实习实训,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平台,第三课堂的校外顶岗实践以及就业能够完成专业的实践能力的系统化的过程,使得“软”专业“硬”能力的打造实现稳定和可靠地流程化,经过这个流程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人才的能力是稳定的、可靠的,也是可预期的。

6、“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手段

6.1 第一课堂课程的设置

经管类专业目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课程以老师讲为主,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课堂缺乏实训项目,学生很难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有效的有价值的实训项目中。而第一课堂是实践教学的基点和出发点,如果第一课堂实训不到位,那么在后续的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实践中就很难达到系统化的人才培养的成效。因而如何在第一课堂中开发实训项目就成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课堂的开发要基于核心岗位,开发出核心岗位课程。这就需要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精准的专业定位,面向的主要岗位进行业务分析,从而针对这些主要岗位设置专业课程。课程的内容要进行一定的整合,整合后导入有效的企业资源来设计学习项目。

6.2 第二课堂的拓展

第二课堂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基地,比较难在短期内被超越或模仿。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创建学生工作室如网络营销工作室、网站建设工作室、网店装修工作室、服务外包工作室等,学生在工作室中进行创业。可根据业务规模、管理能力来设置工作室的大小。与工作室相配套的第二课堂活动有专业竞赛,包括校内的、省内的、全国范围内的专业竞赛。另外,社团活动、协会活动以及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应纳入第二课堂,进行统一的规范的管理,从而完成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6.3 第三课堂的开发

第三课堂是指校外基地,用于学生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毕业顶岗实践,老师到企业的挂职锻炼。只有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对企业的业务了解了,才能更快地调整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优化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因而要求老师也要参与到第三课堂到企业挂职锻炼。

第三课堂开发的途径有老师主动开发、学校资源的利用、学生网络资源的整合和一些其他资源。在不少的学校看来,第三课堂的开发难度较大。但是应当来说,随着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时间越长,积累的毕业生越多,久而久之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资源网络,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校外基地。从这一角度而言,校外基地的开发也就没那么难了,而且会越来越强大。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就业为导向,首先分析社会、市场、岗位的需求,根据需求开发对人才培养的课程。电子商务专业在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时要明确人才培养的主体和各个主体的地位,注重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手段的创新,从而解决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 邹靳.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8,23(2): 227-230.

[2] 代治国.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手段和方法的创新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14): 9-11.

[3] 方玲玉..略论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1): 75-76.

[4] 王健.当代大学生细分市场导向的职业规划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2014(1):31-34

篇3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定位,创新创业型

移动互联网将人类带入了“随身应用时代”,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9297.1亿元,年增长率达239.3%,2018年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这表明,移动电子商务已经显示了强大的市场潜力,并且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得到广泛运用。未来几年内,我国移动商务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企业需要大量专业的移动电子商务人才,而高校在移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上,还没有跟上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脚步,这必将成为制约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

1.移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移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移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一般是定位在满足现代企业对既懂通信信息技术,又掌握商务运作流程的复合型移动商务人才。这样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略显宽泛笼统。作为一种全新的电子商务活动模式,移动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在不断地飞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要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要针对移动电子商务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分析和判断企业对该类人才的动态需求,从而高校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移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1.2移动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不完善

面对移动电子商务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作为人才供给的各大高校也陆续开始引入移动电子商务的相关课程,为培养移动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做准备。然而移动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尚不完善。复合型移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导致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过于面面俱到,从而无法建立真正实用有效的移动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1.3移动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目前电商专业的教师在进行移动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时,一般是通过教学模拟软件传授学生实践经验,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与企业需求差距较大。目前大多从事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都比较年轻,在科研、教学,特别是实践经验方面比较欠缺,教授、副教授等高职称比例人才还不多,教学质量急待提高。

2.移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2.1确立创新创业型移动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

美国著名学者科林・博尔提出了21世纪新的教育哲学观念,即未来的人都应该掌握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第三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他把“创业能力”作为面向21世纪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后的第三种能力,也称为“第三本教育护照”。当前我国正处于“互联网+”的时代,面对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大量劳动力需要通过创业来解决就业,高校需要以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并通过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移动电子商务就业具有人才缺口大、晋升速度快、创业比率高的特点。为适应就业市场需求,高校应明确创新创业型移动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

2.2建立有效的移动电子商务综合课程体系

首先,要构建一套有效的移动电子商务综合课程体系,这需要我们的专业教师走出校门,积极参与人才招聘会,与用人单位充分沟通,了解当前社会真实需求,理解电子商务行业标准。其次在课程体系的规划方面,划分基础理论课程――移动电子商务概述、专业理论课程――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专业实践课程――移动电子商务实践三方面课程,结合这三方面的课程构建出综合教学体系,将移动电子商务的教学分为认知、应用、创新三个层级,并尝试用微课、慕课搭建平台去支撑并且用APP推给学生。

2.3加强专业教师移动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能力

学校要建设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团队,一方面要做到“请进来”,即聘请移动电商企业的业务骨干到学校担任兼职讲师;另一方面要做到“走出去”,即派出专业老师到这些商务企业进行短期的实践调研和行业锻炼。通过这些行业专家的经验,以及对移动电商行业的真实了解,专业教师能较快地理解,移动商务行业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工作内容,并与企业共同开发完成体现职业特点的实践教学课程。

3.结束语

移动电子商务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正在不断增大,社会、企业对移动电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构建有效的移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校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紧跟就业市场需求,确立创新创业型移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相关课程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参考文献:

[1]周军.移动商务实训教学研究[J].科技资讯,2014(15)

篇4

1.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模糊,专业师资缺乏

当前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提出的培养目标相对宽泛,不能清晰地界定出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其培养“全能型”电子商务人才的目标不符合我国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专业性、实用性的需求。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从管理、经济、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知识储备缺乏系统性、实用性,并且很少参与商务实际运作,缺乏电子商务的实战经验,因此课程的案例来源、实习指导、创业指导都受了极大的限制。

2.电子商务课程体系设置重点不突出,没有体现电子商务特色

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覆盖面较广,涵盖了计算机技术、管理、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经济、金融、法律等诸多领域。课程体系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课程的拼凑。这样课程设置没有突出专业重点和系统化;各个学科没有真正融合,没有形成电子商务特色;课程内容设置随意性较大,往往根据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来决定课程的内容。

3.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电子商务是一门与现代信息技术密切结合的交叉性学科,无论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商务活动策划还是项目具体实施都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练习。然而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多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说为主,而学生以听为主,缺乏自主性和实践能力。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配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师资缺乏等都影响着专业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对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思考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经济运行方式,能够给中小型企业、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因此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地方、面向服务基层的应用性人才。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也应该与社会需求岗位配套,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学校办学情况、办学特色,合理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综合实训课程。

2.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培养

一支能够将信息技术与商务理论和电子商务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师队伍才能胜任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工作。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成长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为电子商务教师制订长远的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应该走出去,参加企业电子商务培训,参与企业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深入了解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应用。也可以把具备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人才或有实战经验的人才请进来,将专业知识和鲜活实践融于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建设电子商务实验室和实习基地

篇5

【摘要】笔者根据工作实际,介绍了目前技校电子商务教育的现状,分析了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探讨了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的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

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是运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商品交换的经济活动的总称,是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实现各阶段贸易活动电子化。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正成为我国各职业院校的教育热点。本文就职教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做一些探讨。

一技工院校电子商务教育现状

教育部2000年批准在全国部分高校试开电子商务专业后,各类职业学校也纷纷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由于我国有关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教育刚刚起步,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岗位职责定位尚不十分明确,而技工院校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及学习能力的特点,决定了对他们的培养不能等同于大学生。目前技工院校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培养方向模糊;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实践环节薄弱。

二技工院校电子商务毕业生就业去向

目前,整个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事务层,指一个电子商务项目运营中的事务操作层次,如网站推广、网上营销和采购;第二层次是实施层,指电子商务项目的实施过程,能够参与甚至领导项目的某一项工作,比如流程策划、界面设计、内容架构;第三层次是策划、决策层,指能够根据环境和企业的具体条件策划其电子商务规划,并能在辅助论证、决策重大项目问题,比如采用何种支付方式、何种配送方式。对于第二、三层次的人才,我认为其知识层次、能力素质要求高,技工院校难以培养,应由本科或研究生教育来完成。而对于第一层次,由于侧重对知识的实际应用,是我们中职教育能够实现的。通过统计调查和个访,以及相关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得出本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除升学外,目前主要工作岗位群有:市场营销、仓储物流、客户服务、财经事务、网站维护、网站编辑。

三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与知识体系建设

对于技术类院校而言,本科、高职院校的办学经验不能照搬照抄,技工院校的课程设置应该能够体现技术教育特色,突出课程设置的职业针对性、岗位适应性。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的专业特点、资源优势、办学层次等实际情况,积极实践,探索适合自己学校实际的办学模式。我认为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能够应用网络技术参与商贸活动的劳动者,其知识结构是以商贸业务为核心,以所涉及的金融、税务法律知识为依托,以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为手段的知识结构体系。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应特别突出以下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能够进行网络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熟悉办公软件操作。掌握网络技术,能够熟练地利用Internet获取资料和信息,并进行信息处理。具有计算机软硬件配置、网络操作系统等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网页制作及电子商务网站的建立、、维护与管理。

2.知识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是技工院校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建设电子商务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电子商务专业是集传统的商业营销理论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因此我校投资建设了电子商务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和实习场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促进理论的模式,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行“双证书”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要在获得专业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这是我校毕业生职业能力的体现。因此,我们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电子商务员的资格认证并积极提供培训等条件,让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施“双证书”制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验教学

电子商务活动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电子信息流通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并完成多种商业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目前,电子商务已经发展成了一门新的学科,为培养电子商务专门人才,许多高校都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并建立了功能齐全的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本文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验教学进行探索,浅谈几点想法。

一、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达到实验教学目的的前提

电子商务专业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现代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多门学科,是融技术和商务于一体的一门综合学科,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我们知道,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它既可以验证理论观点,也可以强化学生学习和应用理论知识,尤其是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更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既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搞好实验教学的前提是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目标既是方向,也是目的。目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没有准确定位,根据社会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需要和多所高校组织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其人才培养目标应是: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学会并应用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掌握并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网络信息来从事商务活动的高级专门人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主要应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电子商务活动方案的解决能力:培养学生为企业设计和实现电子商务业务流程的能力,掌握EDI(电子数据交换)、BTB(企业对企业)、BTC(企业对客户)技术。

2电子商务网络信息的收集与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电子技术,通过网络收集和商务信息的能力。

3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的营销能力:培养学生承揽、制作、网络广告的能力。

4电子商务网站的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监控、管理电子商务网站的能力。

5电子商务活动中物流的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在电子商务活动中进行货物储运、配送的能力。

6电子商务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对网络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是做好实验教学工作的基础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等还没有统一的模式。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是该专业的主要课程,其学科发展的速度较快、内容繁多,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若将其内容全部编入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是不现实的,但要经常更换其教学内容也是有悖于教学规律的。所以,优化并确定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内容是必要的。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可优化为以下三个方面:

1网络使用。根据国内电子商务活动情况,其网络使用主要包括:①网络工具使用,即教会学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熟悉电子商务活动中常用专业英语词汇,能够使用浏览工具和电子邮件工具;②网页制作,即教会学生学习网页制作方法和维护方法,能够运用常用网页制作工具完成静态网页制作;③基本安全技术,即教会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掌握网络安全常识,能够有效使用防毒软件,及时更新防病毒软件。

2网络营销。营销内容主要包括:①网站经营,即教会学生进行网上浏览,以便了解和评价有关电子商务活动情况;②网络商务信息采集,即教会学生掌握网络信息的采集方法,利用网络检索工具收集客户信息,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③网络商务信息,即教会学生掌握网络信息和广告的方法,利用电子邮件信息。

3网上交易。电子交易内容主要包括:①网上虚拟交易,即教会学生利用学校的网站建立电子商城,实现微型创业模拟,开展虚拟交易活动。②网上单证处理,即教会学生熟悉网上单证知识,在网上能够完成单证处理工作;③网上电子支付,即教会学生掌握信用卡、借记卡、电子支票等使用知识,利用电子支付工具进行交易;④交易安全,即教会学生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在电子支付中能够安全使用密码等。

三、构建教学模式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保证

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验教学主要是在校园网上模拟进行。因此,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验教学模拟平台是保障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训技能的需要。电子商务的模拟教学平台软件可以逼真地模拟电子商务的贸易协定、电子商务往来等业务。它通过模拟电子商务的各个流程环节,营造了电子商务的实践环境。学生使用其模拟软件,可以全方位、立体式地学习电子商务活动的运作过程。学生在实训中可以进行网上购物、电子支付、物流管理、商店管理、银行管理,还可以进行BTOB的采购业务等。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 网上商店(BTOC)的实验模式

网上商店(BTOC)是企业通过网络为消费者提供的一个新型购物环境,即消费者通过网络在网上商店购物并支付,而企业在网上零售商品。它完全超越了消费者与企业双方的时空界限,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使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网上商店(BTOC)主要功能是:购物流程、网站监控、网站经营、订单收发、报表管理、访问流量统计、销售商品统计、消费论坛等。

通过BTOC模拟实验,学生可以掌握网上购物的运作环节和程序,辨别网上购物与传统购物的异同,还可以熟悉电子商务网站的结构与功能、网上商店的结构和特点;选择和采购商品,进行电子支付;注册成为新会员,会员信息修改;查询定货状态,结算货款,购物信息反馈等。

2网上银行的实验模式

网上银行是利用网络进行商务交易结算的一种方式。网上银行为电子商务带来了极大方便,使电子商务活动充分展现了高效、快捷的优越性。目

前,网上银行正成为传统银行趋之若鹜的领域,各大银行纷纷推出自己的网上银行,并把网上银行相关业务作为未来业务的主要增长点。在网上银行进行商务活动须要健全安全认证、数据加密、交易确认等监控制度。

网上银行主要功能是:虚拟银行管理、存款余额查询;网上模拟支付、电子交易明细查询;网上订单查询等。

通过网上银行的模拟实验,学生可以掌握网上银行业务及操作规程。学生还可以实际操作开户及销户、存款及取款、信息查询(修改)、密码使用和电子支付等。

总之,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实验课程是学生学习电子商务方法和技能的重要渠道。学校开设电子商务实验课,可以拓展教师的教学空间,同时也可激发学生认知的主观能动性。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用结合及创新能力。我们相信,随着电子商务实验教学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电子商务的实验教学体系将会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篇7

一、服务地方经济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课程体系与地方行业对接不紧密

调查显示,当前许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结构设置、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发展定位、课程内容、产学研合作方面,与地区所需电子商务人才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根本无法满足地方特色经济发展需求,这导致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毕业之后无法顺利就业,同时,由于校企联系不紧密,企业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服务能力缺乏信任,也未能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提供实习实训与信息服务条件,这无疑对电子商务专业发展极为不利。

2、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

电子商务涉及到经济、市场营销、金融、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交叉性,能够为地区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文化、咨询等方面的电子商务人才。调查表明,当前许多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针对性,未能结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培养方案不具体,导致专业核心竞争力较差,就业方向模糊。导致该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方向性和针对性,未能掌握符合地区企业发展要求的专业技能。这一方面不利于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地区行业发展。

3、缺乏专业建设资金

若要提升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效率,就必须在学生技能竞赛、课程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使其专业设置紧跟地区经发展,更加贴近地区实际。但目前,许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资金投入有限,地区相关部门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重视度不够,缺乏资金支持,导致电子商务专业基础教学设施和实习基地建设缺乏必要支持,难以顺利发展。

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策略

1、采用多样化实践教学方式

首先,可以采用模拟性实践教学方法,这主要是指运用电子商务模拟教学软件,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并鼓励学生根据教学情境进行角色安排,模拟电子商务交易。在参与模拟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电子商务的专业价值和具体操作技能。此外,在此过程中大学生还能够了解电子商务中的各种岗位,进而深入认识电子商务参与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其次,可以采用实战性实践教学模式。这主要是指引导学生以创办企业为目标,自主组建创业团队,并完善电子商务方案,根据创业方案选择创业资源,并作出相关准备,形成虚拟创业实战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多种市场模拟活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组织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为之后的择业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要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等方面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并将通用性电子商务人才确定为基础培养目标,制定特色专业教学标准,将信息技术、项目实践、商务技术融合在一起,以现有的专业教学资源为依托,加强专业培养目标与地区经济发展的联系。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利用移动学习设备、微课等渠道不但巩固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

3、加强校企合作

篇8

作为一个较为新兴且涉及面宽广的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在探索初期容易给学生以定位模糊之感,如此不利于本专业的学科建设,也难以培养出目标明确,具有电子商务专业特色的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应对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有一个准确清晰的定位,将学生培养为一群能面向数以百万计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类岗位的复合型高技能运用人才,他们必须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及职业道德,不但了解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还掌握较为先进的营销管理理论,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熟知现代商务运作的流程,具有鲜明的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及突出的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此外,还可在强调培养学生商务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基础上,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细分为网络营销、网站建设、物流管理等方向,使电子商务这个涉及面宽广的大专业有更为明确的教学培养方向及目标,提升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2.加强电子商务能力型课程体系的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建设时,应以就业为导向,充分掌握并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加强能力型课程体系建设,着重培养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全方位培养形而上的关键能力,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进行电子商务专业科目课程改革,以国家技能鉴定培训、考核内容为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使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必要时可进行课程整合,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调整课程。专业课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的开发设计,按照项目、任务、案例、设备、现象、产品等内容的平行或递进关系对专业核心能力进行层级分解,形成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课程体系。学生在初学阶段进行公共基础课、经济管理基础课程以及商务交流课程等专业性模块的学习是必要的,这是培养其人文素养、基础能力及经济管理能力、商务贸易交流能力、沟通能力等电子商务专业必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这些课程应作为必修课供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此外,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但要充分考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因素,还需兼顾学生的长远利益规划,拓宽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层面,尽可能多开设有用的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特长爱好,选修相关的强化课程,为培养自身的专业特长及个人核心竞争能力,乃至形成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

3.构建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教育;中国;美国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电子商务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也出现了不容回避的问题。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据《人民日报》报道,未来10年中国电子商务的人才缺口将高达200万。另一方面,根据国际电子商务师认证委员会(中国)研发中心对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截至2004年6月15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远远低于上年同期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面对电子商务人才的供求矛盾,有必要借鉴和学习国外开展电子商务教育的成功经验。本文以电子商务教育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中美电子商务高等教育的基本概况,并对两者进行比较,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1培养目标的比较

一般而言,中国高校对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培养方向就是培养从事现代商务管理,掌握电子商务相关信息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_2_。而美国就其培养目标来说是培养商务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应用人才。中美两国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的描述可以用一个二维表的形式表现(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培养目标的异同点:

首先,两国对电子商务本科阶段的教育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电子商务以技术为手段,但核心仍然是商务。所以,两国都认为电子商务人才其实是综合应用管理、商务以及信息技术的人才。

其次,两国对电子商务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虽然两国培养的都是复合型人才,都强调对信息技术和商务知识的掌握,但中国高校的培养方向是管理型人才,因此特别强调对管理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管理理论知识的培养,而美国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更加侧重技术能力的培养。

2专业设置的比较

中国高校基本上是在管理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院里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或者在这些学院中的经济或管理相关学科开设电子商务相关课程。尽管这些高校有很多在经济学院或计算机学院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但更多的是在管理类学院开设。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高校在不同的院系都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从不同角度和重点来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如,浙江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同时在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

美国的大学很早就开设了电子商务课程,并且也有很多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研究所,可是把电子商务作为专业开设的情况却很少。从澳斯坦汀得克萨斯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查到的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情况看:美国的计算机学院和商学院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占绝大多数,尤其是在著名大学的商学院,普遍开展电子商务教育,如范德比尔特大学欧文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坦普商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等。另外,有很多经济类的小专业一般会开设电子商务课程或辅修电子商务专业,比如说市场营销类、信息管理类等。

从科类结构看,两个国家对电子商务所属的科类基本认同,都是在经济类、管理类和计算机技术类院系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然而,由于两国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不同,中国主要培养管理应用型人才,而美国则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中国大部分高校选择管理类的院系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而美国大多是在计算机学院和商学院开设电子商务专业。

3课程设置的比较

中国在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时大致可以分为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部分。其中专业课又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主要包括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等数学工具,以及电子商务分支方向的基础课程,如管理学原理、经济学、计算机程序语言和数据库原理161。专业必修课的主要课程是在2002年4月召开的首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联席会议上CECT提出的10门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是比较混杂的。从对某些学校课程计划的调查来看,可以说专业选修课开设的内容多种多样,凡是和电子商务有联系的领域,基本上都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与中国高校类似的是,美国的高校在安排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时,也分为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部分。专业课同样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但是在必修课中又按课程的类型进行分类,例如商业类、技术类等。从总体上看,美国的课程组织结构是基础课一专业基础课一专业课。

由于课程组织结构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因此,我们分别从两个国家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课程安排来进一步比较两个国家的课程设置中学科之间的统合关系(如表2、3所示)。

3.1对于必修课的比较

中国和美国对课程的组织都分为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从学科基础课的内容上看,这两个国家都属于“加法的”课程组织结构和“抽样的”课程组织结构,即认为电子商务是管理、经济、技术等学科的综合。因此,在学科基础中选择了与之相关的基础课程,但是没有提供各个分支领域的深层次的课程,因此缺乏各门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从专业课的内容上看,中国属于“关联的”课程组织结构,采取的是融合形式,把不同的学科合并或融合为一门新的课程。例如,我们把管理学与信息系统论融合为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把计算机技术和会计学融合为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等。而美国属于“整体的”课程组织结构,采用的是相关形式,强调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理论的新应用。比如,网络环境下的营销、网络商务软件等。

3.2对于选修课的比较

在选修课方面,中国对选修课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类,学生在选择时还是被规定每一类课程都需要选择若干学分。因此,这样的课程结构并不能使学生对电子商务某个分支进行深入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马上具备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知识水平。

美国的选修课没有进行分类,只要求学生在其提供的课程中选择几门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因此,美国在对电子商务专业分支的深入学习是在选修课过程中由学生自己选择的。例如,在上面表格中提供的选修课程中要求学生选择两门课程,如果一位学生选择了电子商务技术与系统分析和设计,那么这个学生实际上是在深入学习电子商务系统方面的知识。

4师资力量的比较

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学校在申请设立电子商务专业时,并没有足够数量的、达

到一定教学水平的和能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师资队伍。许多教师是从计算机、通信、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转而讲授电子商务课程,懂技术的不懂商务,懂商务的不懂技术,根本无法胜任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制定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但因教师缺乏,只能是有什么样的教师开什么样的课,教师会什么就教什么。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知识内容不合理。

美国高校大多是在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市场营销等专业下开设电子商务课程,侧重讲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电子商务知识,教师专业特色浓厚,对某些课程的研究非常深入。比如,由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讲授网络营销等课程。另外,美国高校经常聘请一些电子商务研究机构、公司的知名人士到学校来兼职从事教学工作,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很强的事务处理能力。

5教学手段的比较

电子商务是一个交叉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都很强。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既有商务和管理的内容,又有相关技术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迫切需要丰富的实践教学。从中国高校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学校仅仅设立了一个简单的电子商务实验室,安装了一套简单的模拟实验系统,部分学校还没有实验室,甚至不具备上网的条件。大部分学校缺乏必要的实习基地,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理论和实践难以结合,培养的学生只会动口,不会动手,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美国高校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作用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他们还重视实验室的建设,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很先进,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另外,美国高校尤其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通过自建或与电子商务企业联建等方式建立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电子商务的实际活动,体会电子商务的运营情况,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6教材的比较

面对电子商务教育的普及热潮,尽管教育部近年来加强了一批“十五”、“十一五”电子商务系列教材的编写,但各高校使用的电子商务教材仍然良莠不齐。目前,电子商务教程铺天盖地,其中大部分很难满足教学要求,有的直译国外的教材,不适合中国学生的语言习惯,有的是从网上收集资料拼凑而成,不但体系不好,而且内容也很枯燥。尤为突出的是,教材的编写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落后于教学内容的更新。虽然是系列教材,但并不系统和完整,相互之间有重复和冲突,不同系列教材之间的重复和冲突更加严重,各高校在教材的选择上难度较大。

与中国相比,美国高校所使用的电子商务教材强调实践性和实时性。美国的电子商务教材大多采用经典案例教学。比如,近年来,美国学者编写了《电子商务——管理视角》、《电子商务管理者指南》、《电子商务经济学》等教材。这些教材采用了大量最新的真实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有机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而教材内容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7总结和建议

笔者认为,中国电子商务教育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借鉴和学习美国开展电子商务教育的成功经验。具体来说,当前中国高校应采取如下措施:

(1)明确培养目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高校要结合各自学校的优势和市场需求状况来制定电子商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不应相互模仿。目前,全国已有275所本科院校和400多所高职院校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未来的电子商务人才供应市场的竞争将会白热化。各高校只有明确目标,恰当定位,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满足市场的需求。

(2)提高培养层次:电子商务教育不仅需要应用型人才,而且需要管理型人才。目前,中国大多数高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对管理型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因此,我们要在加强电子商务专业本科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研究生教育,重点培养管理型和研究型复合人才,以适应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需要。

(3)优化课程体系:各高校在借鉴教育部高校电子商务建设协作组推出的各门课程标准体系的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更合理的课程体系。高校应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划分教学内容模块,合理确定需要开设的课程以及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对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整合,避免知识重复、冲突和遗漏。

(4)加强师资培训:针对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各高校应加强师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水平。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派教师到国外高校进修学习,学习国外最前沿的理论动态和先进的实践经验。同时,可以请企业界的电子商务专家兼任该学科某门课程的教师,这些处在电子商务实践第一线的专家具有丰富的商务经验和最新的技术,掌握着电子商务最前沿的信息。这样,既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会落后于时展,也保证了学生毕业后不会感到自己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

(5)改进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们应该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一味地讲解理论,而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例如,可将学生分成多个项目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某项作业,让学员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竞争的压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另外,充分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教学更直观、生动,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篇10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自2001年教育部高教司正式批准试办电子商务专业以来,全国已有约70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在读学生已达数十万人1。近几年,虽然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但根据国际电子商务师认证委员会(中国)研发中心的统计,我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低于其他专业的就业率。企业在招聘电子商务人才时偏爱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学生。就其原因,深圳博研网络营销顾问服务公司总经理刘延庆的回答比较有代表性:“电子商务人才供需的矛盾不是绝对数量层面的,而是有效供给不足造成的。如果不从用人企业实际需求出发,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将会面临更低的就业率”。因此,如何将高职电子商务人才供给变成有效供给,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明确

从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来看,对电子商务的本质必须有清晰的认识。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活动还是应用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现代商务人才,还是培养出具有电子商务技能的信息技术人才,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自然也不一样,培养方向也就千差万别,这直接关系到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

2.课程设置不合理

电子商务是一个交叉学科,横跨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等专业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因此,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的难度比较大,如果课程设置不连续,就会导致知识点衔接不好,从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生的修业年限和课程的学时数也是有限的,因此,课程的设置既要反映出学科应有的知识体系,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由于电子商务理论体系正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人们对电子商务还缺乏深刻的了解,很多学校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在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选择上缺乏依据,从而,使整个教学计划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和相互支持 2。

3.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比例不对称

实践表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明显强于技能操作。国家电子商务师的历年考试成绩统计表明,理论知识经常有满分的学生,而技能操作得满分者几乎见不到。在电子商务实验室的软硬件环境配置中,很多高校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完整地提供整个电子商务知识体系模块的模拟系统操作,仅仅设立一个简单的电子商务实验室,安装一套简单的模拟实验系统软件,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学生眼高手低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大部分学校缺乏必要的实习基地,学生无法在企业环境中体验和实际操作,理论和实践难以给合,培养的学生只会动口,不会动手,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3。而且,大部分学校教育模式与产业发展相互脱节,没有真正实现产学研的结合。

三、提高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院近几年来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改革实践的成果,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商务的运作需要多层次的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也是分层次的,高职院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是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如果按金字塔结构排列,高职培养的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应该是金字塔的塔基,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力量。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各院校应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高职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全面讲述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同时,应有所侧重,将本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细化为不同的专业方向,如网络营销方向、网站维护与开发方向、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方向等,以培养出既熟悉电子商务全面知识,又掌握重点技能,能从事实践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办出有自身特色的电子商务专业,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交叉性专业。在理论课程的设计上,坚持“理论以够用为度”的原则,这个“度”有两重含义,第一是深度要适当,必须能够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二是广度要足够,涉及面要覆盖“电子商务化岗位”的理论知识宽度。

3.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毕业生既要掌握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必须具备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构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本着“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通过电子商务学习,使教学能够充分利用网上免费资源以及企业的一些针对教学的开放平台,建立学生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尽可能早地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电子商务活动,形成学校,企业,学生的长期合作,相互支持的资源环境。实践教学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方案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应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贯穿专业教学过程。为了更加突出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数按1:1的原则编制教学计划。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组织教学实施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要办好电子商务专业,必须有一支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电子商务活动需要从业人员掌握多学科知识,这对电子商务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既要懂电脑又要懂商务,既要懂理论又要懂实践操作。当前高职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与人才市场需求有一定的矛盾,后备力量明显不足。

四、结束语

总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动力,以教学体系改革为突破口,才能真正体现出职业特色,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金寿.我国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 电子商务.2005,12:91-94.

[2]郑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忧思录[J]. 2006,12:23-25.

[3]徐兆畅.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定位与建设问题分析[J]. 2007,6:33-34.

[4]彭连刚.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职教通讯[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院. 2006,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