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习提高方法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学习提高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学习提高方法

篇1

【关键词】高中生物 要求 方法

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像优化设计上的归纳就很不错,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

一、学好高中生物课的要求

(1)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应当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应用;(2)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应当使自己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3)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应当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学好高中生物课的方法

高中生物课,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生物科学的特点,学好高中生物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课本中各章节内容之间,也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记忆,而是要深入理解,融会贯通。

2.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生物科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且从中领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3.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也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同样,不重视观察和实验,也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课。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生命现象,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4.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

一是归纳,二是做题。

首先讲讲归纳,这是我个人最推崇的方法。因为我高三这一年花在比赛上的时间很多,没有严格地按照老师的进度很系统的复习,但知识归纳帮助我将系统的整理知识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我的生物知识归纳包括基本知识的归纳、习题归纳和特殊知识点归纳。

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像优化设计上的归纳就很不错,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我高二的时候做了全部自己写的那种归纳,上高三不久,就在优化设计上对它给出的框架做了补充。

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方法研究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是素质教育当中一个极为关键的内容。学生只有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方能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对知识进行探索与研究,进而理解并深刻掌握知识,体会学习所带给自己的成就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与综合学习水平。因此,本文将对提高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探讨。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从初中步入高中,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方式、内容、方法等都感到十分陌生。由于高中生正处于向青年时期的过渡,所以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很难进行独立思考;在记忆知识点的过程中往往也是使用机械式的记忆方式,只是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模仿,不会进行独立的思考[1]。但是高中时期的数学是十分具有逻辑性与条理性的,高中生仅仅使用被动的学习方式学习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用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方法

2.1更新学习观念,提高学习意识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向学生传输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再进行指导性学习。在指导过程中需要注意循循善诱,加强辅导,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将学生的思维引导至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思路上去,将学习成果更加的系统化[2]。例如在进行“幂的运算”时,学生会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将同底的数幂相乘与合并同类项、同底数的幂相乘与幂的成方、同底数幂相乘与同底数幂相除。在学生的学习思维中,这几个幂的概念与性质是混淆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就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用乘方的知识,真正理解同底数幂相乘、相处、幂的成方、积的成方所表示的数学意义,再使用乘方的意义进行探索,从而推到出一系列性质。

2.2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1)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自主参与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并且鼓舞学生自主加入到问题的处理中,进而促使学生慢慢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针对学生疑难问题的提出,应当表现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例如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所困惑的地方提出来;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都能将具备自身特点的问题提出来,而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之前,如果学生对整个过程存在疑问,同样可以大胆提出来。之后,教师必须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并且对自身的备课内容进行调整,进而更好的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运用情境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往往觉得苦难、枯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使用多角度进行培养。例如在课堂中增设试一试、做一做等环节;还可以在数学课堂上融入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充分的融入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并不是枯燥的。例如在进行概率的教学时可以列出以下表格:

让学生根据表格来判断在罚点球方面谁的能力更强[3]。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就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

2.3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思维。在高中数据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单单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运用多种方式来激励学生大胆创新,让学生像数学家意义去“研究数学”。学生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知识以外,还能够自主探索新的学习知识。例如在进行“绝对值”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给出基本的知识点让学生举一反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零的绝对值是零;负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得出绝对值的一些重要性质,例如,绝对值等于本事的数有哪些;任何一个数值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吗。教师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束语。在稿子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能够有效的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逐步认识并掌握自主学习的办法与手段,发散自身的数学思维,同时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长期以往,学生必然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另外其学习的有效性也将获得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葛笑春.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中的学法指导探析[J]. 新课程(教研). 2011(01)

篇3

关键词:高中生 高中体育 学习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学会学习”己成为一种时代需要,“终身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倡导体育教学应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能力、体育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知识到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培养能力的重要策略。所以科学有效的体育学习方法是培养这些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对“体育学习方法”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优化高中生体育学习方法之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科学学习方法的运用和掌握

学习方法只有经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在具体学习中被学生自觉应用,而体育与学习方法的“内化”是通过思维过程和身体活动来实现的。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和实际体验时间,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实践和体验具体的学习方法。否则,学生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就从“思维”的层次沦落到简单、机械“模仿”的层次,更谈不上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改进观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具体的实践,运用先进的体育教育教学观念指导和组织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要真正切实保证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体育教师在备课上首先要确立全面的教育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其次,因人而异注意考虑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难度,对不同性格、思维方式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

(2)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教学环境。首先,要注意采取多种学习活动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包括听、做、讨论、评价等,切实做到“精讲多练”,以使学生参与教学在形式和实质上达到统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精神(活动)参与,就不可能形成个人信念和道德信念;没有思想的参与,知识只能是知识,事实只能是事实,知识和事实本身永远也转化不成信念。”

(3)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创设让全体学生都喜欢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根据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好胜心和强烈的好奇心等心理特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对待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课堂上多用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有一位好老师在和他们一起学习,从而树立起必定会上好体育课的信心;适当的设置问题情景,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实践,参与讨论进行自评和互评等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采用鼓励式,使学生敢于发挥想象,敢于创新,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机会体验学习方法的运用和掌握。

(二)结合体育学科的学习特点,加强学法指导

只有结合体育学科的学习特点,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具体实践中,要提高学法指导的效果,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是明确教育对象――学生的特性,实施学法指导

实施学法指导,离不开对教育对象――学生的正确认识。只有重新认识学生的自我实在性和创新性,即明确无论在何种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最后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化,来完成对心智的培养和知识的获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身心健康,实现教法和学法的统一,达到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

2.是掌握体育的特点,实施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对于运动技术动作、要领,必须学会观察。因为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形成运动技术、技能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重点、有顺序、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在观察中鉴别比较、分析探索,最终达到清晰、完整的动作表象,加强学生对动作的巩固和理解。

(2)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

体育项目虽多,但在各项技术中,不同的项目、动作间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共性,作为教师要善于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和共性,通过设计适当的铺垫性提问,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技术、技能之间的联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指导学生开展想象思维

教师应发挥体育教材的优势,在中学这个尚佳的年龄阶段开启学生智育并加以培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通过一定的学习,启发学生创编操、拳、舞蹈、趣味性游戏等,也可安排若干学生为一组或自行组和集体创编,充分发挥群体和个性创造性思维。

(4)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

指导学生阅读体育书籍、看图等,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尝试和演练,安排学生个人自我练习,让学生自主、独立、反复、仔细地琢磨动作要领,即以动作的方向、路线、顺序,启发学生选择针对的内容、方法自己做准备活动,选择锻炼内容和放松整理活动,提高学生自我练习的能力。

三、结论

撰写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加强高中体育教师对高中学生体育学习方法指导工作的理性认识,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服务;此外,本文也是希望能为体育教学理论体系的补充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国梁,高中体育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篇4

一、课前认真预习

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前预习未讲的一章,首先把这一章中的每一节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以及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他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对于已学过的知识,如果忘了,课前预习时可及时补上,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了。然后再纵观一章内容,找出各节的联系,掌握知识的脉络,绘出知识结构简图。同时还要阅读有关的典型例题,解答书后习题以作为阅读效果的检查,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适当阅读相关内容的课外书籍。

二、主动、高效率地听课

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教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要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教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在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听完课,不仅能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而且能更好地掌握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深刻认识物理学科的特点及怎样才算真正地学好物理

教师应使学生明确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讲述的是物体在物理变化过程中的道理,是在对自然界和实验室内进行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许多概念(或物理量)、定律、公式和原理的,然后应用这些规律去解释和解决自然界及生活、生产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和问题。只有全面熟练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种基本能力(主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去解决有关问题,这样才算学好物理。因此,要学好物理除了要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外,还应掌握适合物理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

四、学习方法

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十分重视观察和实验,努力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观察与实验能力。

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应使学生认识到有很多重要的物理规律和理论是直接从大量观察自然现象和事实中总结出来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善于观察物理现象和事实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时,不要代替学生观察,不要把结果事先告诉学生。而是要交代观察的目的任务,教育学生要专心致志地细心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变化,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现象;要有序地观察,要全面又有重点地观察,要注意动态与静态观察,对比观察,要用多种感官观察,要边观察边动脑,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加工、推理,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笔者十分重视中学课本上著名物理实验的教学,教好这些实验对学生实验素质的培养和学习物理知识的态度和方法的指导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这些实验的介绍、学习及操作,可以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独特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巧妙精确的实验设计。如介绍卢瑟夫α粒子的散射实验时强调当时卢瑟夫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如何做的,以及他苦心研究的精神和对科学的贡献,能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认真钻研的精神,还可学习他们那种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和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同时笔者也十分重视实验课教学,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必须明确这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并且安排好实验步骤,确保实验效果。如检查预习情况,对做不完实验的学生或实验中出问题的学生可以抽时间再来实验室完成实验。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5

关键词:教法创新合作学习

一、让学生领会教师的讲授思路,降低学习难度

思路教学的关键就是将教师的思路转变为学生听课的思路。其首要的一步是教师应把教材的思路转化为讲课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充分揭示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起知识体系,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突出每节课的主线和知识点,使学生的思路按照主线和知识点去展开。譬如我在教《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这一节内容时,按照教材内容设计了这样的讲课思路:“演示实验不同物质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具有化学键的类型不同。”抓住这个中心主线,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思索,这样既突出了教材的关键,又使学生感到思路清晰明了,一堂课下来,学生接受知识普遍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二、通过实验进行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实验又是化学的魅力所在。新奇有趣的实验场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趣味盎然地学习,因此教师应在教材中已有的实验之外,再设计一些效果明显、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例如:在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钠为什么浮在水面上?②为什么熔成小球并向四周游动?③为什么有嘶嘶的声音?④水溶液滴加酚酞为什么会变红?当学生全面了解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有关知识后,可以先做“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让学生分析思考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然后让学生先推测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大都认为金属钠能将铜置换出来,之后补做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而实验事实证明,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并无金属铜置换出来,这“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到无比惊讶,他们迫切地希望找出答案,这种由知识的实际应用提出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组织学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标明确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 。从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个学习者的智慧是整个学习群体的共享资源。如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通常,小组学习是最常见的组织形式,它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体现“协作”。在合作学习中,也有利于实现“角色扮演 。

在小组中,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分别就某个子问题做更多的钻研,而后再汇总各方面的信息,运用到当前任务中。为了不是个别人 借用 知识,小组必须明确分工,明确每个人的责任,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让每个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或搜集的材料。这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交流的过程。包括教师与学生进行相互式的学习,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商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首先,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先前的知识,在原有知识背景与当前信息之间产生更多的联系;其次,交流讨论可以使学生思维过程表现出来,学生会感受到观点、方法的不同,从而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彼此的想法和做法。

四、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对抗赛法为例,每章结束或临近期中期末考试复习,都可以用此法,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活泼,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复习的效果比题海战术好得多。

比如每学完一章,教师事先拟订好题目写在投影片上,布置学生课下准备,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教师打出投影片之后,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参与激烈的竞赛和角逐,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总之,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另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化学计算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化学游戏法。初中阶段,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突破难点,除了课堂上注意讲解记忆方法,反复练习以外,采取游戏法,可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突破难点。比如,在开始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时,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可以说还不如英语单词好记。如果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而不是采用让学生反复书写的方式,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而且效果很好。游戏方法很多,例如采取击鼓传纸片拼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随着时快、时慢咚咚的鼓声,学生手中的纸片依次相传,鼓声骤停,接到纸片的学生打开纸片迅速阅读有关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和化合价,在两分钟之内把所有的能拼写的化学式及其名称书写在黑板上全对为胜;写错了,表演一个小节目。学生对比赛游戏很感兴趣,课下积极准备,同学间互相提问,通过游戏,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篇6

【关键词】文科生 数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78-02

文科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畏惧心理,与时俱进的教育发展趋势和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耐心对待文科生的数学学习。文科生对人文知识、时代的潮流等有着强烈的兴趣,为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将数学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联系到一起,使他们愿意学习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喜欢学习数学,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数学学习心理。本文主要探讨五种提高文科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数学知识抢答赛

要引导文科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就必须上好第一堂课,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使其愿意学、想要学。上文科班的第一堂数学课,笔者没有着急给学生讲课本上的内容,而是给学生精心准备了一个活动――数学知识抢答赛。笔者把整个班级按座位分成了4个小组,并为获奖的小组提前准备了一定的礼物。抢答赛的题目是平时在各种书籍、杂志以及网络上面搜集下来的,它们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解答出来需要一定的注意力和耐心。例如:

(1)只允许移动一个数字,使下列等式成立:62-63=1。

(2)某一顾客到甲店买衣服,甲店的衣服每件成本48元,售价56元。该顾客买了一件衣服,拿了一张100元的钱给店主甲找,店主甲找不开,就拿去隔壁店跟老板乙换了零钱,回来找了44元给顾客。顾客走了之后,隔壁店的老板乙把100元的钱拿回来,说收到的是假钞,店主甲不得不给隔壁老板乙一张真的100元。问:该店主甲损失了多少钱?

(3)一个盆里的细菌,每秒钟就繁殖原来的一倍。经过一分钟,盆里的细菌满了。问:第几秒的时候盆里的细菌占一半?

问题提出后,整个班级非常活跃,学生激动万分,纷纷举手抢答问题,大家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这次抢答赛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让学生对数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发现数学中蕴涵的趣味,让他们觉得数学也是一门有意思的课程。

二、介绍名人轶事

在课堂上,我们会经常碰到一些新的理论或者定理公式等,而每个理论、定理、公式等一般都有第一发现者,文科生对于故事以及历史有一定的兴趣,教师可以从这个第一发现者入手,改善课堂气氛,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当然,这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数学史知识。

例如,在“集合”这一章,可以谈论德国数学家、集合论的创始人――格奥尔格・康托尔(Cantor,Georg Ferdinand Ludwig Philipp,1845~1918年),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介绍康托尔的生平和他在首创集合论的时候所遭受的苦难,并借此激励学生学习的斗志和提升追求知识的强烈欲望。

在学习函数之初,可以让学生了解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年),一个博学多才的“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一位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他是德国最重要的自然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他的研究成果还遍及力学、逻辑学、化学、地理学、解剖学、动物学、植物学、气体学、航海学、地质学、语言学、法学、哲学、历史、外交等,他还是最早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德国人,对丰富人类的科学知识宝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讲到这些的时候,学生很惊讶: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博学多才的人。借此机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并对他们表示充满信心:你们未来也一定能在某个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功。

在学习欧拉公式时,有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1783年);在“解析几何”这一模块,有解析几何的创始人――勒奈・笛卡尔(Rene Descartes),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当学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可以说说数学界的王子――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1777~1855年);学习“韦达定理”时,聊聊代数学之父――弗朗索瓦・韦达(法语:Franç;ois Viète;1540~1603年),等等。

在学习每一个新知识的时候给大家介绍相应的名人轶事,让学生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与名人共同学习。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还需要学生自己搜集材料,共同参与,每周安排一定的课堂时间给学生发言,讲解他们对数学的一些认识,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体现新课改的“以学生为主体”性。

三、探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之美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涵着大量数学信息。课堂上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教师还应该相应地补充课外知识。可以与其他学科联系,也可以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出发,使课堂上的知识生活化,激起大家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引入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时候,教师以投资者的身份投资一个月,学生是老板,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投资者第一天投资两块,以后每天的投资金额是前一天的一倍;另一个方案是投资者每天给老板投资10块。此时学生身临其境,因为自己是老板,所以他们积极性很高,乐于参与到课堂中,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相应的知识。

又如,福利彩票中奖问题,有的同学甚至参与过这种类似抽奖的活动,我们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把问题分解开来,其实就是我们学到的概率问题。根据当地学生家庭特点,在学习“数学期望”时用实际生活中的养鱼、养蚕等实例来分析。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学特征,普罗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开普勒也说:“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在数学中,虽然有大量表面看来枯燥无味的推理和计算,然而其中却蕴涵着内在的、深邃的、理性的美。然而对于文科生来说,要给大家讲解数学之美,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内外不断地给大家展示数学之美到底美在哪里。

例如,在学到解析几何的圆锥曲线时,可以从几个方面给大家展示数学之美:首先,通过一杯水水面截面的不同形状来认识到数学的真实美;其次,开普勒第一定律与卫星运行轨道的联系可以让大家看到数学的神圣美;最后,组织大家共同做实验:拿一条细绳和一些必要的工具就可以快速画出我们想要的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还可以决定他们的圆与扁,给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数学之美。

苏霍姆林斯说:“惊讶感情――是寻求知识的强大源泉。”教师通过与实际联系,并展示数学之美,可以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定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到新鲜、有趣,并乐于主动去学习数学。

四、提供成功和表现的机会

乔治・波里亚说“尽量让学生在现有的条件下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学习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是亲自、独立地去发现它”。现在文科生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兴趣依赖于成功所带来的愉悦心理,持久的兴趣又反过来促进学习活动,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成功和展现自我的机会。文科生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题目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再从简单慢慢深入。在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知识点上,还可以考虑给学生DIY(Do It Yourself)题目,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环节。

例如,在学习期望的应用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笔者特意把每桌的两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给5分钟的时间,叫他们自己DIY一个类似的应用题出来。大家很积极,5分钟以后,就有各种各样的题目出来了。周同学以两家包子店的包子好吃与否举例;徐同学说家里养了两种不同的蚕;莫同学说的是两个盒子里的小球;庞同学举的例子让大家更感兴趣:两个制造炮弹的厂家……出题之后,叫其他组同学起来解答问题,然后再由出题人或者老师帮审核看是否解答正确。一堂课下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发现、创新的环境和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产生了很大的成就感。

五、肯定学生

未成年的中学生往往希望老师能够注意他们,肯定他们,表扬他们。在学习了魏书生的教育教学思想理论之后,笔者更加感受到肯定学生的重要性。文科班的学生在理科的学习上本来就很吃力,有的学生选择文科就是因为数学学得不好。对此,教师应用微笑和鼓励来面对学生,给予学生轻松愉快的心情,让他们感到亲切、温暖。“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

例如,学习瞬时速度的时候,教师以一个例子出发,一步一步讲解,再把解题步骤写出来,然后叫学生做课后练习。模仿着刚才的例子,按照给出的步骤,同学们一个一个安静地在动笔,特别是以前很少听课的小贤同学也在动笔。笔者走到他身边,对他大加赞扬,同桌吴同学见小贤得到了表扬,也赶紧拿笔与小贤一边讨论一边计算起来,笔者也顺便肯定了吴同学的积极。大概花了5分钟左右,大家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互相的探讨中把练习写出来了。对此,笔者很高兴,表扬了全班同学,肯定了大家的进步。当然,学生做的与笔者预期的效果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要抓住他们这一点闪光点,欣赏他们,不吝啬表扬和肯定的语言。学生得到表扬后,心情愉快,极大地调动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持久,学习热情高昂,整堂课都认真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学。

即使学生不小心犯了错,也不要一票否决。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孩子打不及格的分数。”我们知道,学习的过程就是尝试与改正错误的过程,我们是在不断地犯错和改错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要相信学生,要对他们抱有希望。“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抱以希望,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取得进步。”我们对学生的希望,也就等于给了学生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动力去追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主动学习,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一种和谐的强大的合力中开展教与学活动。

此外,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不断地锤炼自己,博览群书,不断学习,打磨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技能,“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具备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以此影响和指导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学生自然而然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极大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孙杰远.现代数学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教学方式;答题技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老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任务和基础,在教学上可以尽量把课件讲得生动形象,下课积极耐心的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这样就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产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当学生获得比较好的成绩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和赞赏,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也就会拥有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进行地理学习的关键性因素,效率提高了学生才能用最少的时间学到最多的内容。

上课效率的提高需要老师采取合适的方式,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就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带动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转变教学方式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也是老师教学角色的改变,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进而比较积极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在做地理题目时不进需要日常积累的地理知识,同时更需要答题的技巧,因此教师传授给学生相应的做题技巧,会使学生大大的提高做题的效率和准确性,所以,向学生传授相应的做题技巧,能够为学生做题和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有一些刚上高中的学生,在初中时学过一些浅层的地理知识,但是由于基础差、一知半解,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对地理产生厌恶的情绪,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会使得学生越来越不想学习地理。针对这种情况,老师需要多加鼓励学生,对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定期给他们补课,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老师时刻关心他们,从而会更加努力的进行学习。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老师时刻的关注,及时给予他们相应的表扬和鼓励,慢慢的学生就会产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取得了好的成绩或者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表扬,这样就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小组的方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所有的学生平均分成几组,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秀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这样让优秀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所有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节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比如说,天体有哪些?恒星的特点有哪些?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激发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在回答恒星的特点时,有些小组可能回答的不够全面,老师就可以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做相应的补充。比如说不仅应该考虑到恒星是自身可以发光发热、体积和质量巨大的星体,而且还需要考虑到距离遥远这一特点,距离遥远又包括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通过恒星的知识引出行星的知识,这样就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过渡。这种小组学习的方式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提高学习效率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前提,了解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有意识的重视高中地理的学习,合理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新课标也对学习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要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学习效率的提高不仅体现在课堂的学习中,还有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新课的任务,每个学生把自己不太懂的内容通过纸条的方式交给班长,班长通过把每个学生提交的问题综合起来反馈给老师,这样老师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老师可以通过PPT的形式进行教学,PPT课件能够更加生动直观的展示所学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学习。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这一节的内容时,老师通过PPT课件的形式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让学生总结出昼夜产生的原因,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如果由夜进入昼就是晨线,由昼进入夜就是昏线,从而引导学生认识晨昏圈以及晨昏圈相应的特点。学生通过课件进行学习,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学习,这样学生就能产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转变教学方式

首先,有些学生认为高中地理学科是一门背记的学科,只需要考试前的突击背书就可以考得高分,这是很不正确的,因为地理不仅仅是一门文科性质的学科,而且还带有一定的理科性质,所以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需要转变教学方式。自然地理比较难,因为难点和重点的知识比较繁琐,老师要仔细全面讲解;而人文地理的文科性质比较强,需要记忆的东西多,针对这个特点老师要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记忆和背诵,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增强。其次,转变教学方式还体现在老师的角色转变,老师要成为学生引导者、合作者、探究者,只有把学生当成朋友,学生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积极耐心的进行讲解。角色的转变有利于老师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传授答题技巧

篇8

【关键词】 数学成绩;问题;初中数学;建议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数学成绩,是所有数学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 以往,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报很多辅导班,但是成效不是很大;老师上课一遍又一遍地讲,学生总是学不好. 我认为很多初中生,往往偏重于模仿,依赖性很强,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不够,很少去探究知识间的联系和运用. 当然学生数学学得不好,也不只是其个人的原因,应综合分析各种因素.

1. 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和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些年轻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一味地讲,反而步入了另一个极端. 新课改强调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正地活跃起来的时候,课堂的秩序又变得难以控制,以至于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有些教师将一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组织学生讨论,课堂上看起来是气氛活跃,实际上忽视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花费很长的时间去做课件,将课件做的五彩缤纷,学生的注意力全被色彩吸引住了,而把该掌握的东西忽视了.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用题海战术组织学生,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消磨了他们的精力和创造能力,以至于造成厌学情绪,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学生应当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不够强,只是一味地听老师讲解,没有自己独立地思考问题,学习相当被动. 有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对基本的概念认识模糊,不会把相关概念联系在一起形成系统.

2. 如何引导学生学好数学

教师帮助初中学生学好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

2.1 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而学生的参与往往不是自发的,数学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要充分利用生活实例、趣闻轶事、寓言故事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知识、发现知识的氛围,营造一个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课堂气氛;教师的备课、讲课和辅导要为学生创造出一个置身于数学问题或社会实践之中的意境,让学生想有可想之物,思有可思之处;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并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和动力.

2.2 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 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愿望,让每一名学生在参与中得到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知道学生尝试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辨析,让学生投入到对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中去. 我们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难题,正所谓,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去,学以致用,这样就可以给我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3 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要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本领,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和点播. 比如做数学题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提出三种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应该是做后看. 先做题,做完后再看同学怎么做的,老师怎么讲的,再看参考书是怎么写的,然后进行比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哪种方法好在什么地方;对于学习能力稍差一些的同学,可以边做边看,做了一部分,做不下去,可以请教一下别人,可以翻翻书,找找资料,受到启发后再做;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先看后做,可以先问问别人,或是找老师帮你指点,再自己动手做. 这样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 经过长时间的引导训练,学生能真正意义上的进行学习活动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反思.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只有经过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出的知识,才能记忆得牢固. 不要只研究结果,要重视探究概念、公式、定理性质的形成过程. 这样,平时养成了自主探究的习惯,才能举一反三,才有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 平时有很多学生谈论,数学题教师一讲就明白,可是自己做题就不会了. 实际上,这些学生就是缺乏自主探究精神,如果把教师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住,找一些相类似的题目用此法主动探究加以巩固,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3. 结 语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让数学教学不再枯燥和单调,让课堂教学不再是“填鸭式”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从学习、分析、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入手,把握课改方向,从思想上重视,向先进的教法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反思、创新,这是有效地实施新课程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马静云.浅谈初中数学教学[J].新课题·中学,2012.

[2]李茂华.浅谈如何学好初中数学[J].学术研究,2012,5.

篇9

关键词:师生关系;悬念;实验

在目前素质教育大趋势下,学生已经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要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搞好学习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喜欢一个教师,那么他也一定喜欢教师的学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热爱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并且要做学生的朋友和楷模,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

二、在教学中要注重悬念的设置

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在上第一节化学课的时候,必须清楚学生对于这门新的学科所抱有的强烈好奇心,作为一名化学老师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一好奇心,有目的地做一些有趣味的小实验,比如,“鸡蛋的沉浮”“魔棒点火”等实验,每个学生都会感到非常惊讶好奇,这时需不失时机地设置悬念,并实时提出疑问:“实验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神奇的现象?”学生就会议论纷纷,每个人都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对于这样神奇的学科学生立马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从第一节课就需要给学生设下他们想知道的却暂时又不能解决的悬念,让他们带着这样的悬念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之中去。如果学生经常带着这样或那样需要探究的悬念上课,他们就会感到越学越有兴趣,从而极大地激发出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重视课堂上的演示实验

初中生年龄普遍较小,这正是好奇心很强的时候,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感兴趣是他们学习化学最主要的动机。而化学演示实验的任务之一则是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并促使这种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在认真做好演示实验的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设置实验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通过学生之间自主地讨论得出实验结论。例如,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先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一秒后取出。接下来让学生观察现象,多数学生都能够看出火柴梗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不同,此时提出实验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便相互讨论,通过合作并且由教师引导最后得出结论:火焰是分层的,并且每层的温度不同。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抱着极大的兴趣积极参与进来,而且还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个实验。所以,课本中出现的实验,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完成。这不但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途径,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另外,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掌握实验,必须对一些实验进行改进和补充,例如,在检验CaO变质以后,其中是否混有Ca(OH)2的实验中,有的学生向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水,再向此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若溶液变浑浊则说明CaO中混有Ca(OH)2。但是,CaO溶于水的时候会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a(OH)2,所以,这样的实验方法并不能够证明固体混合物中有Ca(OH)2存在。教学中对这个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取混合物于研钵中,向其中加入固体NH4Cl研磨,如果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产生则说明固体混合物中有Ca(OH)2存在,这样就避免了CaO与水接触。再如,在做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的时候,同时做大理石和稀硫酸、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实验,这样补充以后学生就能很直观地看出来为什么不用稀硫酸和碳酸钠来作为替代药品。因此,抓住课堂演示实验,合理改进和补充实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所反映的知识。

篇10

一、概念定理的内涵和外延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

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都源于客观现实世界,正确反映了客观世界在数与形方面的规律性。数学理论的建立在逻辑上具有严密性,数学结论具有清楚性、确定性,不容半点疏忽大意。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读概念时应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数学的每一个命题有其真假,当你要证明或求解某一个命题时,必须先分清命题中哪些是条件,哪些是所求(或所证),正确理解每个数学语言,逐字逐句翻译成数学式子方能把握题目的意图,如果能画出几何图形(模型)则有助于帮助理解题意,找到解题途径。对题中明显的已知和未知(需求条件)弄清楚后,还要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当你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找出后,一般从所求(证)结论开始分析需要什么条件进行逆向分析,寻找解题途径,还可采用回想、联想、猜想等办法将条件与结论联结起来,如果所给条件结论较繁则应进行等价化简后再分析,化归为学过的典型题的模式后就可按部就班进行解题了。

二、启迪思维,为顺利理解和掌握知识创造条件

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学习中之所以产生一些思维的困惑或理解的偏差,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还不能同化和顺应教学的内容,因而形成了思维障碍,造成了知识运用上的脱节现象,而这些又恰恰是课堂教学中应该解决的矛盾。所以就要善于寻找矛盾形成的原因,并以此为切入点,选取好有针对性的问题,为顺利地理解知识、消除困惑、掌握基本解题技能创造条件。因此,要用好“读、听、议、练、评”“五字”学习法,掌握学习主动权。读:读书预习;听:听课;议:讲议讨论;练:复读练习,形成技能;评:自我评价掌握学习内容的水平。这就需要掌握听课要诀: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听;手脑并用,勤于实践,勤于笔记,养成笔记的习惯;勇于发言、发问,暴露自己的疑点、弱点;把握重点和难点,对“重点”要“练而不厌”,对“难点”要锲而不舍;重视每节课的归纳小结,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就数学而言要学会归纳知识结构、题型、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重视知识、题型积累,更重视思维训练和能力发展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数学学习应是一个“学(习得)、做(练习)、想(策略、反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过程。对于数学学习,操作运算行为是数学认知的基础行为,但如果学生在对概念、法则等了解甚浅。甚致还处于模糊不清状态时就去解题,就去解有一定难度的题,在解题过程中又缺少对“双基”及解题过程的回顾与反思,而仅仅靠盲目的“熟”能生“巧”,可能只是一些解题“小巧门”而已,恐怕很难真正获得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观念。有不少题目还可通过间接办法进行思考求解,有时采用定义法、图解法、参数法、反证法、补集法可以独树一帜,迅速求解。答题时要严谨规范,步步有根据,讨论时要分类明确,不重复不遗漏。一题多解,胜练十题,特异思维的一次成功,就是思维发展的一次飞跃。学会一题多解能深化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数学知识的应用,注意多题一解能把握数学知识的精髓,学会分类、归纳、演绎、推理,能将学数学变成为真正的训练人脑思维的体操。

四、提升探究意识,推进知识关联点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