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的职能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管理的职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管理的职能

篇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09)12-0016-02

在现代医院护理管理过程中,作为最基层的护理管理者,起到的是维护大局、协调四方、保障质量等重要作用,担负着多元化的角色。她既是管理者,又是精细护理工作的实践者,是整个护理工作质量的最重要环节,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

那么,在现代医院管理过程中,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管理者――护士长,应具有哪些素质与能力哪?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

作为护理工作管理者,护士长既要准确地分析工作状况、护理队伍素质构成、护士心理的共性与差异、护理工作的难点等等,又要有精细的应对预案和完整的解决措施,才能有效地解决护理工作中问题,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护理任务。

1 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身建设,有效地施治

身为护理工作的管理者,既是领导者又是实践者,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础。任何简单、机械、教条地管理,是无法完成现代管理工作的,是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证实的失败教训。那么,作为护理工作的管理者――护士长,在自身建设上有那些要求或应具有那些素质哪?

1.1 政治素质要求

管理者必须明晰本行业肩负职业道德标准和党和政府对卫生工作的要求、本职业的社会使命、本单位本部门对本职工作的标准要求。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没有制度与标准,管理是难以得到实施的。政治的原则性、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对管理者素质的第一要求。

1.2 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

在专业性知识性很强的部门里,对管理者的要求是很高的。管理者是不能成为本部门业务技术的门外汉的。管理者同时也具有教育者的职能,管理者也必须是新的知识技能的先行者,否则在管理中会闹出很多笑话,无法实施管理。管理者除了在护理学科上和医学心理学上要有很高的造诣之外,还要对涉及人类学科相关的多种社会学科进行学习研究,从而增强自己的知识技能修养、文化修养、伦理道德修养、理性思维修养等,为护理团队建设和有效实施护理工作计划奠定扎实的知识技能储备。

1.3 管理技能的要求

管理者实施管理行为,必须实施科学化管理。管理技巧实际上更多的是管理者的人格与魅力的展现。管理者要具有公平、公正、不分远近亲疏的管理原则,知人善任的用人策略,理解、关爱、帮助的情怀,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示范作用,合理科学的工作布局,等等。这些都是涉及管理者威信和有效实施管理成败的关键。

1.4 制订工作预案的能力要求

管理者应对上级工作要求、本部门的专业特点,每个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特点和在工作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等等,制定科学保全预案和应急处理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管理者的能力素质高低,关系着工作团队的建设,关系着工作计划和工作质量的实施与高低。护士长针对着患者特殊群体和自己的工作团队素质能力构成,必须从完善自身素质建设开始,完成实施管理行为的第一步。

2 以人为本,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疏导减缓压力

作为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要想使患者住着安心,医护人员工作着的开心,那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充满人性关怀以理解信任为主题的人文坏境。护士长有义务有责任作为这个小环境的倡导者和坚定的执行者,从自己的团队开始实施。

2.1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要求前提下,要设身处地地体谅护士,关心体贴她们的心理感受,疏导不良的情绪,培养护士的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加强意志锻炼,提高心理耐受力。同时为她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条件,丰富其文化生活,组织和鼓励她们多参加文体活动,以积极的方式放松身心和适当的宣泄方式疏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2.2 加强业务培训和提高护士应对各种事物的能力。业务知识与业务技能的提高,也是增强护士工作自信克服自卑的有效手段之一。教育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热爱本职工作,客观地看待得与失,排除不利因素的影响。

2.3 科学合理地安排护士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时间表,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照顾护士在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合理安排人力,用人之长,根据科内每个护士的能力、性格以及特长,确定其工作岗位。

第四,建立公平、公正、平等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避免人治的陋习,奖勤罚懒,积极鼓励和提高业务水平突出或在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护士,充分地发挥其工作动机和成就感。创造条件地提高护士的收入,通过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将护理服务工作与经济效益、整体绩效工资挂钩,并不断地创新以高质量护理增值服务,为医院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护士的辛勤劳动得到合理的回报。

篇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92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适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高层次的需求。同时,对护理人员业务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护理模式下,产科护士服务的对象既包括产妇和新生儿,又包括产妇的家属。服务的内容除了常规性的治疗护理外,很大一部分是对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服务。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对产妇起到减少痛苦、促进健康、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帮助家属掌握护理技能的作用[1]。护士长作为管理者,只有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确保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得以顺利实施,促进母婴健康。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适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高层次的需求。同时,对护理人员业务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护理模式下,产科护士服务的对象既包括产妇和新生儿,又包括产妇的家属。服务的内容除了常规性的治疗护理外,很大一部分是对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服务。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对产妇起到减少痛苦、促进健康、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帮助家属掌握护理技能的作用[1]。护士长作为管理者,只有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确保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得以顺利实施,促进母婴健康。

具体做法

具体做法

制定健康教育路径:护士长组织科室骨干进行讨论,结合产科护理常规,制定自然分娩、剖宫产两种健康教育路径,并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每天分别进行不同重点内容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及技能指导,遇有特殊情况或病情变化时及时调整路径,避免了护士不切实际、填鸭式地灌输、临床收效甚微的现象。

制定健康教育路径:护士长组织科室骨干进行讨论,结合产科护理常规,制定自然分娩、剖宫产两种健康教育路径,并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每天分别进行不同重点内容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及技能指导,遇有特殊情况或病情变化时及时调整路径,避免了护士不切实际、填鸭式地灌输、临床收效甚微的现象。

组织学习:每个月进行健康教育路径学习,每周晨会提问两次,促使护士全面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同时,加强对护士的沟通技巧、母乳喂养技术培训。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体,必须具备熟练的沟通技巧、行为训练技巧、评估能力和丰富的产科知识。

组织学习:每个月进行健康教育路径学习,每周晨会提问两次,促使护士全面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同时,加强对护士的沟通技巧、母乳喂养技术培训。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体,必须具备熟练的沟通技巧、行为训练技巧、评估能力和丰富的产科知识。

制定责任护士岗位职责:护士长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的原则要求实行APN排班模式,病区分成两个责任小组,并选出2名临床经验丰富、知识技能水平高、沟通能力强的护士担任组长。每个小组3名护士,每位护士分管产妇≤8位,全面负责产妇的治疗、护理及具体健康教育指导。责任小组长负责:①健康教育路径的制定及特殊情况下的变通,指导责任护士实施健康教育;②每天检查健康教育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措施不到位及时补充;③参与健康教育讲课,每人每个月讲课1次。责任护士轮值白夜班,两个小组分别留1名护士值午、夜班,负责产妇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由相对固定的护理人员连续提供护理服务,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延续,真正做到无缝隙护理。

制定责任护士岗位职责:护士长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的原则要求实行APN排班模式,病区分成两个责任小组,并选出2名临床经验丰富、知识技能水平高、沟通能力强的护士担任组长。每个小组3名护士,每位护士分管产妇≤8位,全面负责产妇的治疗、护理及具体健康教育指导。责任小组长负责:①健康教育路径的制定及特殊情况下的变通,指导责任护士实施健康教育;②每天检查健康教育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措施不到位及时补充;③参与健康教育讲课,每人每个月讲课1次。责任护士轮值白夜班,两个小组分别留1名护士值午、夜班,负责产妇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由相对固定的护理人员连续提供护理服务,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延续,真正做到无缝隙护理。

有效实施健康教育路径:①通过护士与产妇及家属语言及非语言的交流来实现。抓住最有利的教育时机,针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以及个体的差异性,以及产妇所处的不同阶段(如分娩当日、产后第1天、第2天等),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如口头讲解、书面护理技巧告知、小组式教育(同病房)、手把手教(母乳喂养的姿势、技巧、挤奶的手法、凹陷的处理等),口头指导与书面结合、宣教与提问相结合等方法,指导产妇进饮食、下床活动、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自护等具体内容,教会家属护理宝宝的技巧,有效促进了母婴健康,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②通过责任小组长每天按照产妇的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检查,拾漏补缺,持续改进,完善健康教育内容,提高健康教育效果。③出院时发放健康教育卡,内容包括产后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复查的时间及内容、咨询电话号码等。

有效实施健康教育路径:①通过护士与产妇及家属语言及非语言的交流来实现。抓住最有利的教育时机,针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以及个体的差异性,以及产妇所处的不同阶段(如分娩当日、产后第1天、第2天等),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如口头讲解、书面护理技巧告知、小组式教育(同病房)、手把手教(母乳喂养的姿势、技巧、挤奶的手法、凹陷的处理等),口头指导与书面结合、宣教与提问相结合等方法,指导产妇进饮食、下床活动、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自护等具体内容,教会家属护理宝宝的技巧,有效促进了母婴健康,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②通过责任小组长每天按照产妇的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检查,拾漏补缺,持续改进,完善健康教育内容,提高健康教育效果。③出院时发放健康教育卡,内容包括产后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复查的时间及内容、咨询电话号码等。

制定健康教育评价标准:护士长每天巡查。通过每天5次巡视病房的时间,检查产妇的健康状况及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家属护理宝宝技能的掌握情况等。主要内容:①产妇及家属能否准确回答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如母乳喂养好处、何谓按需哺乳、如何知道宝宝吃足了等;②产妇自我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自己该进何种饮食、每天如何活动、活动量多大为宜;如何自己挤奶(奶胀时)、如何喂奶等;③家属是否掌握护理宝宝的技巧;④产妇和家属是否接受和认同护士指导的内容和方式;⑤产妇是否因知识缺乏引起并发症或反复出现的现象;⑥新生儿是否因喂奶不足出现脱水热、过早出现黄疸及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现象;⑦病区内母乳喂养成功率:通过以上指标,评估健康教育效果,对未掌握的产妇分析原因,调整或改变路径,进入下一个循环,直至目标实现,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制定健康教育评价标准:护士长每天巡查。通过每天5次巡视病房的时间,检查产妇的健康状况及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家属护理宝宝技能的掌握情况等。主要内容:①产妇及家属能否准确回答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如母乳喂养好处、何谓按需哺乳、如何知道宝宝吃足了等;②产妇自我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自己该进何种饮食、每天如何活动、活动量多大为宜;如何自己挤奶(奶胀时)、如何喂奶等;③家属是否掌握护理宝宝的技巧;④产妇和家属是否接受和认同护士指导的内容和方式;⑤产妇是否因知识缺乏引起并发症或反复出现的现象;⑥新生儿是否因喂奶不足出现脱水热、过早出现黄疸及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现象;⑦病区内母乳喂养成功率:通过以上指标,评估健康教育效果,对未掌握的产妇分析原因,调整或改变路径,进入下一个循环,直至目标实现,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制定奖惩办法:护士长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制定奖惩办法。出现的问题记录到责任人,每个月汇总1次,根据检查出的阳性问题次数,处罚前2名,奖励出现问题最少或无问题的2名。以此激励护士参与健康教育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制定奖惩办法:护士长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制定奖惩办法。出现的问题记录到责任人,每个月汇总1次,根据检查出的阳性问题次数,处罚前2名,奖励出现问题最少或无问题的2名。以此激励护士参与健康教育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讨 论

讨 论

提高了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通过护士的讲解,产妇及家属首先了解到母乳喂养对产妇子宫复旧、身体康复的好处及对新生儿的益处,促使她们积极、主动地配合护士的帮助和指导;护士手把手示范喂奶的技巧,直至教会产妇及家属喂哺新生儿的方法,使母乳喂养得以持续。个性化指导产妇进饮食,有效保证母乳分泌充足,在新生儿有效吸吮的情况下,胀奶明显减少。

提高了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通过护士的讲解,产妇及家属首先了解到母乳喂养对产妇子宫复旧、身体康复的好处及对新生儿的益处,促使她们积极、主动地配合护士的帮助和指导;护士手把手示范喂奶的技巧,直至教会产妇及家属喂哺新生儿的方法,使母乳喂养得以持续。个性化指导产妇进饮食,有效保证母乳分泌充足,在新生儿有效吸吮的情况下,胀奶明显减少。

提高了产妇满意度、护士知名度。护士固定分管≤8位产妇,负责产妇自入院到出院全程护理,在提供照护、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与产妇及家属亲密接触,护患之间互相了解,关系和谐。出院时送上的点名表扬信、锦旗,出院后电话咨询时指定护士接听,证明了产妇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和满意。

提高了产妇满意度、护士知名度。护士固定分管≤8位产妇,负责产妇自入院到出院全程护理,在提供照护、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与产妇及家属亲密接触,护患之间互相了解,关系和谐。出院时送上的点名表扬信、锦旗,出院后电话咨询时指定护士接听,证明了产妇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和满意。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奖罚调动积极性,护士长的有效管理是健康教育持之以恒开展的关键。产科护士大部分工作时间是进行健康教育,通过有效控制措施,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奖罚调动积极性,护士长的有效管理是健康教育持之以恒开展的关键。产科护士大部分工作时间是进行健康教育,通过有效控制措施,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得以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健康教育控制措施,在教会产妇的同时,对产妇的丈夫或其他家属也进行相关教育,让他们主动积极参与到整个护理过程中,对产妇提供重要的心理支持和生活帮助,利于产后恢复,提高产妇的幸福感。同时,促进了护理新模式的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完善与提高,使护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得以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健康教育控制措施,在教会产妇的同时,对产妇的丈夫或其他家属也进行相关教育,让他们主动积极参与到整个护理过程中,对产妇提供重要的心理支持和生活帮助,利于产后恢复,提高产妇的幸福感。同时,促进了护理新模式的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完善与提高,使护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周敏兰.护士长管理职能在骨科健康教育中的体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71.

篇3

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管理;中央空调电力用户;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3

一、引言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1.2%,远高于同期3.5%的世界平均水平。经济总量突破五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能源消耗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国。以单位GDP能耗计算,我国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增长仍是以大量的资源消耗为代价的。国际经验表明,通过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单位GDP能耗。我国也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并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如移峰填谷、无功补偿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的来看,目前我国仍处于零散的项目探索阶段,没有呈现大规模实施的局面,这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差距。

我国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效果尚不如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对电力需求侧管理概念的认识不够全面,一些地方仅将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供需矛盾解决的手段等,但更为关键的原因是,我国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缺乏有力的经济激励政策和资金来源,没有建立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系统并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动力机制。因此,本论文通过对中央空调电力用户进行抽样调查,对我国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并尝试着提出建立适应我国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动力机制的思路。

二、电力用户调研情况

鉴于中央空调电力消耗较大,相关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应用技术较为成熟,如通过中央空调蓄冷实施移峰填谷等,对中央空调电力用户调研具有典型意义。笔者通过对30家中央空调电力用户进行调研,反映的情况如下:

1.调查样本

调研样本分布在我国中东西部各省,具体为广东7家、广西7家、江苏5家、湖北4家、上海2家、北京2家、河北山东天津各1家。样本单位如下:

2.调查基本结论

对中央空调电力用户调查样本反馈的问卷和访谈情况进行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30家中央空调电力用户中,16家已经实施过移峰填谷蓄冷改造,14家还未实施,反映了蓄冷改造等节能技术的推广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具体比例如下图所示:

(2)在蓄冷改造资金来源方面,已经实施蓄冷改造的16家企业中,有11家由节能服务公司投资,只有5家由用户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改造。具体比例如下图所示:

(3)蓄冷动因方面, 在已经实施蓄冷改造的16家电力用户中,有13家选择了节约成本,有2家选择了节约成本+政府补助,剩余1家选了节约成本+优先供电;未实施蓄冷改造的14家电力用户中,其动因选择更为丰富,有11家选择节约成本,1家选择绿色建筑,1家选择符合政府强制要求、剩余1家选择优先供电。这反映中央空调电力用户,实施蓄冷改造的动因主要是节约成本,但也出现多样化选择,如建筑物要达到绿色建筑要求、符合政府强制性要求、获得优先供电等。具体数据如下:

(4)从蓄冷的实施效果来看,已经实施蓄冷改造的企业中,有5家表示好于预期,有8家表示与预期相当,剩余3家反映效果还可以。这表明蓄冷改造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用户一般都能实现蓄冷改造的主要动因,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体如下图所示:

(5)税收优惠方面,按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改造的,税收优惠由节能服务公司享受,用户不再重复享受,节能补贴也是如此。用户自己出资改造的5家企业中,只有1家享受了节能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上海某机场),其余企业均没有享受。这些企业明确反映,未能享受的原因是由于目前国家没有明确移峰填谷的能效折算系数,导致节能量难以确定,从而无法享受国家节能减排的激励政策,无法获得国家财政的节能补贴。

(6)中央空调电力用户从电网企业获得的支持很少,只有3家用户表示获得过电网公司落实蓄冷电价、蓄冷技术推广两个方面的支持。

(7)电价政策方面,均没有享受优惠电价,具有实施蓄冷改造的积极性。但是也反映了以下问题,一是夜间蓄冷增加的最大需量电费减少了部分节能收益,二是部分地区近年电价差越来越小,节能收益变小,蓄冷积极性不高,三是一些地区的电价差偏小,例如广西的电价差低于发达地区(如江苏)的水平,四是提出峰平时段间隔多,需频繁开停机,会加速空调主机损耗,同时也带来操作不便的问题。

(8)调查对象提出的建议方面,提的最多的还是进一步增大峰谷电价差,蓄冷电价应低于谷段电价。一些企业提出,依据地区的具体情况应制定鼓励发展电蓄热供暖的政策。

三、我国电力用户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动力激励机制现状

我国对电力用户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激励机制,在配套财政政策方面,除《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2〕367号)专门针对电力需求侧管理外,再没有其它激励政策。

在配套税收政策方面,2008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节能节水设备所得税优惠目录》对三项电动机、空气调节设备、通风机、水泵四大类用电设备制定了国家节能标准。对购买符合节能标准产品的企业可将购置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从企业的购置税中抵免。虽然这是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税收激励手段的一大进步,但其范围过小,仅包含发电企业和四类产品,远不能满足电力用户进行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需求。我国目前仍然缺乏相对完善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税收激励制度,更是缺少适用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税种。这些激励政策的欠缺,使得电力用户没有积极性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

四、电力用户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动力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激励机制不健全、手段单一

我国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动力激励机制不健全,并且手段单一,具体表现在:

①过分依赖电价手段。电价手段是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基础性手段,但是绝不是唯一手段。虽然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用电侧管理的通知》等电力需求侧管理法律法规中关于手段的概述,基本都已各种电价手段为主。《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第十一条也规定“各级价格主管部门推动并完善峰谷电价制度,鼓励低谷蓄能,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实行季节电价、高可靠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等电价制度,支持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但是因其缺乏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执行细则,使其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②缺乏税收、财政手段。《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2〕367号)是专门针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财政激励政策,《节约用电管理办法》中虽然也规定了要采取税收、财政等综合手段。但是都由于缺乏配套的执行细则,而被束之高阁。

2.激励力度难以抵消对应的市场成本

电力需求侧管理牵涉面很广,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前期投入较大,风险也大,应当兼顾电网公司、终端用户自身的利益,使这些企业有能力回避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制度风险和政策风险。

根据调研,对于终端电力用户而言,其动力首要来源是通过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节约电费支出,其次是获得其他额外的利益,比如优先供电、财政补助、税收优惠等。但目前广大电力用户面临的问题是,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虽然可以降低用电成本但却面临着高额的前期投入。由于缺乏激励性机制及相应的政策,以及现有的激励力度不大,使得电力终端用户在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后往往难以抵消对应的市场成本,这对于很多处于转型期的企业或者已经享受优惠电价的企业,电力需求侧管理变成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

3.电价形成机制障碍

电价对于电力需求侧管理能否成功实施是一个关键因素。能够正确、及时反映成本和供求关系的电价体系是吸引电力用户积极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有效激励手段,同时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投资也将通过电价调整予以回收。不能反映电力生产实际成本的电价,或电价存在跨消费者群体、跨地区的“交叉补贴”现象都会阻碍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

我国在电价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实施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离形成合理的电价体系还有很大的距离。我国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分离以后,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也脱钩,都由政府定价管制,具体由国家发改委主管全国的电价(基准电价)、各省级政府的物价局会同经贸委分管各省的电价(阶梯电价、分时电价等)。这导致电价结构,电价的形成与监管机制,电价水平的审批均存在不适应市场化改革需要的环节,给广泛推行季节性电价、分时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造成阻碍。电价结构的不合理,缺乏价格的诱导,使得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经济效益难以体现,用户对电力需求侧管理兴趣不大,给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带来困难。

五、建立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动力机制思路

(一)建立市场化的电力价格机制,形成合理的电价体系

虽然我国已经在电价政策的运用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现时执行的峰谷分时电价结构不合理,峰电价只为谷电价的2-3倍,对电力用户移峰填谷的激励作用不大。另外,两部制电价使用面很窄,两部制电价的基本电价严重偏低,电度电价偏高,仅靠电度电价拉开差距,对用户激励作用也不大。实行峰谷分时电价是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核心,工业发达国家在两部制电价的基础上,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和季节性电价,峰谷价之比可以拉大到8~10倍。季节性电价对抑制高峰用电负荷、缓解季节性的供需矛盾有很大作用,避峰电价是削减电网高峰负荷、改善电网负荷特性的重要手段,但这些科学合理的电价政策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应当本着“权责一致、收益风险共担”的原则,在电价结构上对各个利益环节有所反应。也就是说,上网电价要反映发电机组的发电小时数,电网销售电价则须反映负荷容量及负荷波动,在现有电价体制下,可以考虑容量电价和最大需量电价的加权电价,使电力价格能够反映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过程中各要素的成本费用、供求关系、资源稀缺性,形成合理的电价体系,才能有助于DSM的实施和推进。

(二)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财税政策和执行细则

经验证明,在价格难以覆盖的要素环节,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可以消减项目风险增加收益,有效调动参与要素的积极性,鼓励各方探索DSM实施模式。我国实施DSM的激励机制,在配套财政政策方面,除《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2〕367号)专门针对电力需求侧管理外,其它的均为节能补贴类财政政策,如《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财建〔2011〕367 号)、《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0〕249号)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通知》(财建〔2009〕213号)。在税收政策方面,当前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税收激励手段范围过小,更是缺少针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税种,但在节能减排领域内的税收政策却较为成熟和完善,如《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四条、《企业所得税实施细则》第一百条的规定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实行税额抵免以及主要针对节能服务公司的《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

篇4

[关键词] 创业能力;职业能力;融合方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5?0028?02

1997年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为我国带来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揭开了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序幕。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创业能力的提高,带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了国内高校开展职业教育的一条途径。2012年8月1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第一次对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做出了规范,创业教育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各高校纷纷开设创业教育的教学课程。本文拟从创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出发,分析创业能力与职业能力形成的关系。

一、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创业能力”作为一个独立的词语,最早在1989年亚太会议期间经华裔专家朱小奇先生提出确定的;1999年4月,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强调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要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1]。自此之后,国内的学者纷纷把“创业能力”作为研究的课题,比如研究“创业能力”的定义,但对于“创业能力”目前还没有统一权威的定义。

研究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弄清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就显得特别重要。对于“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有人从创业能力的构成因素入手,认为主要包括机会能力、领导能力、风险承受能力;有人从形成因素入手,分析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有: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创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因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影响、创业教育水平的影响)、学生自身素质因素。[1]还有人从构成与形成两方面入手,认为影响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创业特质(个人性格中符合创业需要的特质)、技能层面(商业意识及如何建立和经营企业的能力)、动机层面(创业精神和属性)、环境层面(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家庭层面(包括家庭支持、经济条件等)。[2]

分析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我们首先得从“创业能力”这个词的意义出发,“创业能力”作为一种“能力”,必定由很多子能力组成,这些子能力影响着“创业能力”;而“能力”的形成必定是由一些因素的影响组成的。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必须从纵横两个维度去研究它的影响因素:一是构成影响因素部分,二是培养形成影响因素部分,而培养形成影响因素又会影响构成影响因素;构成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创新能力、领导管理能力、风险承受能力、机会能力等;而培养形成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个体因素等。

二、职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职业能力是在工作行为中的具体体现的能力。职业能力是一个人进入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其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必要能力,国内学者也把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影响因素作为研究的热点,通过对目前国内学者关于职业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可以看来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职业二维论。认为职业能力的影响因主要包括基本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当然还有主要以陈宇、吴晓义、胡伟等为代表的研究成果的职业三维论,他们的研究也是基于职业二维论,只是把综合职业能力折分为职业特定能力和核心能力两个因素。

第二类是以庞世俊为代表的纵横维度论。他认为职业能力的基本结构由纵横两个维度构成。职业能力在纵向的结构层面可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在横向的要素结构层面则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身体能力[3]。

国内学者关于职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的研究成果较多,总结分析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在职业能力影响因素中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是被广泛认可的职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但是各学者对于职业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的角度单一,并不全面。以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来构建职业能力影响因素的模型,其模型的影响因素由纵横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构成影响因素部分,二是培养形成影响因素部分,而培养形成影响因素又会影响构成影响因素;职业能力影响因素的构成影响因素主要有: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职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培养形成影响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其中学校教育会影响到专业能力的形成。

三、创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创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创业能力与职业能力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4-8],结合创业能力与职业能力影响因素模型,可以看出,创业能力与职业能力都受学校教育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学校教育因素又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创业能力的形成也会受到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但是相比职业能力的形成,其影响小一些;从范围上讲,创业能力又属于职业能力的一种影响因素,创业能力的形成必将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而影响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如创新能力、管理能力、风险承受能力、机会能力等这些能力,也是影响职业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们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从能力层次上来讲,创新能力、管理能力、风险承受能力、机会能力等这些能力对职业能力的形成的影响力远没有对创业能力的形成重要。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总结创业能力与职业能力形成关系与融合方式:① 从范围上来看创业能力属于职业能力,通过培养人的创业能力可以提高其职业能力,以创业能力促进职业能力的提升。既然创业能力属于职业能力,通过培养创业能力就一定能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而结合以上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模型,可以看出,通过学校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等这些可控因素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创业能力的提高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② 从能力层次上来讲,创业能力高于职业能力。从职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可以看出,职业能力属于一般能力,而创业能力属于更高的能力,有创业能力的人一定具有职业能力,而有职业能力的人不一定有创业能力。在制订学生的培养方案时,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除了培养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以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寻找与抓住机会的能力,这样做本来就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培养与提高,能使学生在未来更好的的适应社会。③ 职业能力与创业能力互相影响。职业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而创业能力的提高必将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具体的实践中,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提高,发挥好学校教育的作用,同时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创业教育,在社会上形成鼓励创业的良好的氛围,通过职业能力的提高培养创业能力,通过创业能力的提高来提升其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柳映.大学生创业能力调查及其培养策略研究——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1.

[2] 庞世俊.职业教育视域中的职业能力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3] 吴世华.创业能力的内涵及培养策略[J].中国培训,2001(9):29-30.

[4] 阎大伟.试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和要素[J].青海社会科学,2007(6):28-30.

[5] 阳意峰.浅谈高职教育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当代职业教育,2011(10):64-65.

[6] 杨金焱,费世淼.新时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教育探索,2010(12):147-148.

篇5

关键词:桥梁,养护,管理,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我国目前关于桥梁的诊断及养护的管理系统存在着功能简单,操作繁琐,不具备智能分析等问题,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现代桥梁技术的发展及维护应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建立一套科学化、智能化的现代桥梁智能管理系统,提高桥梁检测效率、降低工作误差、提升养护层次,是未来桥梁智能化管理的趋势。

1 桥梁养护管理的现状

我国关于道桥智能化管理的早期探索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七五”“八五”期间由交通部组织研究的中国道路管理系统( CPMS) 和中国桥梁管理系统( CBMS) 。此后,全国各地许多部门在道桥智能管理化方面不断探索,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应用于道桥的智能化管理维护,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我国目前的桥梁管理系统按照现行的桥梁管理规范要求编制,存在着以下缺陷:

1) 桥梁的缺损监测信息主观性强,误差率大,受检测人员个人因素影响较大,缺损信息发现不及时。

2) 桥梁运行信息的采集过程评判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桥梁缺损程度判定信息少,造成了缺损等级评定误差大,精度相对较低。

3) 桥梁的缺损处理方案不明确,主动性、针对性较差,辅助分析欠缺。

4)桥梁的标志缺乏。公路桥梁为了保护行车行人的安全,通常都是要设置很多标志的,如限速、限高、限重、限轴重以及限宽等多项禁行标志,这对于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以及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都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实际的情况确实很多公路桥梁都严重的缺少了这些禁行标志,而原来有的被损坏了的也都没有进行及时的补立,这就加大了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5)对于已经受损的桥梁结构的维修不及时。公路桥梁在投入使用一定的时间后,由于受到很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其结构部件和构件受到损坏也是十分正常的,但是这些已经出现的结构变形、构件沉陷、结构裂缝以及空洞在日常的养护维修工做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这些问题的维修和养护工作做的也不够及时,时间一长,就会出现钢筋外露生锈以及混凝土菠萝等严重的受损现象。

目前的养护管理系统,实现了由单纯的文字档案向数字化资料管理的进步,但是对桥梁的缺损管理相对较死板,严重的依赖人工收集桥梁信息,造成了主观影响因素较大,后期人工分析处理工作量庞大。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对桥梁的机构状态,载重等外部因素影响下的响应进行的实时监测,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分析,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桥梁的机构损伤,完成损伤预警及定位等,做出最优的维护方案,保证桥梁最佳运行的方案。

2 桥梁养护的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桥梁后期维护保养是桥梁工程领域最常见,工作量大,最繁琐的工作内容,每年投入在该项目上的人力、财力及物力都十分惊人。我国目前的桥梁养护工作手段落后,管理系统滞后,还存在管理手段机械化,危害记录平面化,资料管理台账化的静态管理状态。利用新技术实现桥梁的智能化管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人们可能关心为什么要走智能化发展的道路。桥梁的智能化管理是由以下三个方面决定的:

1)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技术的进步,使一些无法看到的现象展示了出来,人们进行结构分析和优化的能力大大增强。

2) 数字化仪表仪器的广泛使用。

数字化仪器仪表的广泛使用使得信号处理变得十分方便。人们发现,数字化仪器仪表的使用使数据测量和分析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使用演算数据有时候比使用原始参数更易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结合计算机技术,使以前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开始有了解决方案。

3) 智能技术本身的进步。

人工神经网络解决了人工智能在环境中自主学习的问题; 遗传算法的出现解决了混合变量全局最优化的自主选择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为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及定位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手段,也为建立一整套预测模型提供了合适的工具。上述技术的发展,为桥梁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理论及技术工具。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检测技术等分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桥梁的养护智能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4)建立桥梁管理系统

现代计算机技术先进,可以建立专门的桥梁管理系统,将管理范围内的桥梁的基本信息、维护信息、使用年限、限载等禁令录入系统。各养护单位在对桥梁进行维护时就能够很方便的调取桥梁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维护。并且在日常对桥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承载能力评定等行为时,都可以快捷方便的进行,不需要再浪费人力物力进行调研或者查找资料,节约了时间。

5)加强桥梁的检查和调研,为桥梁管理系统更新资料

养护部门应该定时定期的对所管辖范围的桥梁进行检查和调研,对其附近的情况也做到了如指掌。对桥梁的缺损情况、异常情况等进行登记,进行养护措施后的情况也记录在档。调查结果录入管理系统,并且生成报告交至上级养护部门。经过统计分析总结后,成为养护指导的技术手段。

6)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提高桥梁养护管理人员的素质桥梁的养护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专业性强的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目前我国的养护部门人员很多不具备这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实际工作经验少,抑制了养护工作的发展和开展。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对技术工人在桥梁的养护工作和管理工作等方面的认识和水平,掌握桥梁检测、维修、加固、养护等的基本方法,了解国内外桥梁养护的发展方向,建立一支专业的业务队伍。

7) 购置专业的桥梁检测仪器、设备

桥梁的检测分为上部结构检测和下部结构检测,进行观测时,很大一部分都需要在空中作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购置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利用合适的设备仪器才能真实的检测出桥梁的真实情况。除上述措施之外,还要学习先进的检测手段;普及养护知识;层层布置,层层落实等等。

3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桥梁使用年龄的增长,结构老化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桥梁运营过程中的损伤检测及预警就十分重要。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对桥梁的整体结构能力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化分析,确保桥梁安全运营,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通过早期发现桥梁病害,能大大节约维护养护费用,避免频繁大修关闭交通所引起的经济损失,且能防止桥梁坍塌等大兴安全重大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智能化管理获得的数据反馈于桥梁结构设计,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能改进桥梁结构的设计及相应的规范标准等,为桥梁结构设计开辟新的空间。由于智能化管理涉及信息技术,测量技术,通讯技术等多个学科,目前取得的成就仅处于探索阶段,还需广大桥梁工作者及相关人员不断探索,为桥梁的智能化管理取得新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http: / /baike. baidu. com/view/6251441. htm,地理信息系统,2012-02-16.

篇6

关键词 护理管理 护士 主观能动性 护理质量

没有满意的护士,就没有满意的患者。护士是医疗队伍的主力军,护士的潜能发挥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如何让临床护士满意,创造积极进取、轻松、融恰、和谐的工作氛围,是每位护士长应探索的重要问题,现就体会总结如下。

护理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在生活工作中始终体现在维护人的生存权利、价值观念、道德尊严、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等。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往往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种默契的心灵共鸣可使护士工作轻松愉快。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大大提高。因此,护士长要主动关心护士、爱护护士,和护士交朋友、和护士心连心。掌握护士的家庭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和近阶段心理活动。主动与她们谈心,及时反映和表达护士的心声和愿望,帮助其实现人生自我价值。排班时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照顾护士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需求,以免失却安排的合理性以至影响护士的工作热情。

及时有效的激励措施

激励是通过有针对性地采取某种刺激来激发人的内在动力,推动和控制人向着既有个人需要,又有组织目标需要而奋进的心理活动过程。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在对职工的激励研究中发现:一般情况下,职工的能力可能发挥了20%~30%,而受到充分激励后其能力可能发挥到80%~90%,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1]。因此护士长在从事管理活动中,应学会通过各种激励方法激发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整体功能的发挥,以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①感情激励:在众多激励方式中效果最明显[2]。不要让管理变得冷漠,适时短信慰问、生日祝福,会让护士感到感动和惊喜;亲切的眼神,和蔼的微笑会赢得护士一天好心情,管理者的信任关怀可以激发她们的工作干劲和热情,使之为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竭尽全力。②沟通激励:管理名言“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沟通无时不在,沟通是管理的浓缩。通过沟通,管理者能够了解护士的能力、成绩、意见;通过沟通同时向护士传达管理者认同对方优点,充分依赖对方的信号,从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③文化激励:以境育人,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在护理集体中形成“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好人好事有人夸,不正之风有人抓”的良好环境。④强化激励:正强化激励是对优质服务、高效率工作,有创见建议的人员给予赞扬并奖励。护士行为得到良好刺激,就增加了这些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使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和加强,形成良性循环。负强化激励是对损坏公物、工作效率降低、态度差、纪律松懈等行为给予批评否定,并扣奖金处理。但负强化会引起人们情绪的不满和行为的对抗,因此尽量少用。⑤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不仅指明了前进方向,而且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准确的榜样会使大家心服,在群众中产生强大的激发作用。⑥根据护士具体情况和具体需要形式予以激励,要做到因人而异、适时适量,同时在激励中注意公平性和合理性。

结 果

增强了护士的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将人文关怀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后,护士主动参与病区的管理工作,人人争当病区的主人,共同把病区的管理工作做好。同事之间关系融洽,心情舒畅,护士对科室有一种归宿感,提高了科室的凝聚力,使护士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工作,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实施激励措施后,使护士积极为科室的工作出谋献策,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向护士长汇报并提出好的建议.共同把问题解决,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人人参与病区的管理工作,这样不仅促使护士积极学习各种新知识,同时锻炼了护士的管理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升了护士在患者心中的形象。满意度由原来77%升到98%。护理质量在全院名列前茅。

讨 论

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医院之间的竞争已由原来的设备竞争升级为人文素质竞争,护士长的管理不再是财、物、时间的管理,更主要的是对人的管理,而对人的管理则注重以人性化为原则的“人文关怀”,即:一切管理都要以人为核心,以激发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来进行,增加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使护理人员热爱临床工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最大程度的搞好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就医看病不再是简单的、被动式的目的,而是人们对生命健康的早期重视。与之对应的整体护理也就不应停留在原有的计划、措施、流程上,而应该从针对性、科学性、人性化方面,细化整体护理的内容,在完善、细化过程中,职业素质和技能是整体护理的关键环节。

职业素质和技能是护士对所从事的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是在整体护理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价值观、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的“综合能力”。二个综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和促进,形成对整体护理的有效深入和展开,进而使整体护理达到最佳效果的统一。反映在整体护理环节上,所表现的是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爱岗敬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整体护理。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患双方融洽沟通,充分尊重对方知情权、选择权,从建立良好互信关系开始。对病人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按着评估要求从各方面有计划、有步骤的收集、整理、归纳,以评估体检人员的身体状况,还要了解其社会、心理、文化、经济等情况,为护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的护理基础,也是确定患者整体护理计划、措施、完善护理效果的前提条件。而影响评估效果的因素有:一是患者对护士的信任程度;二是护士的职业素质、观察能力和专业水平。要想做好整体护理工作,必须在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上下功夫。

1 转变护理工作观念,提高职业素质

以患者为中心,用科学、规范、周到、细致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服务。不论医学科技如何发展、设备如何先进,最终决定整体护理工作质量的是人。虽然护理工作条件改善了,有了实现整体护理的基础,但是由于一些素质的原因,导致当前整体护理质量方面参差不齐。如:由于护士的素质不高,导致当前在整体护理质量方面的不足。所以,在跟患者交流上,要做到行为自然、态度和蔼、语言亲和、用对工作的细腻来密切医患关系。增强自己对职业的吸引力、对患者的向心力、对整体护理的凝聚力。并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病情等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使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的心情。

2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是整体护理的需要

当就医人员进入医院后,他(她)的心理是非常渴望医护人员的关爱、温馨和体贴的,因而对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行为方式就极为关注和敏感。如果医护人员稍有疏忽,就会引起误解,甚至诱发医患纠纷。因此,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塑造医院形象的需要,也是提升职业素质的需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整体护理的实施。良好的医患沟减轻了患者身心痛苦,营造患者体检的最佳身心状态,是促进医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整体护理效果的前提条件。

3 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促进整体护理有效实施

患者在治疗中往往会产生心情焦虑和精神压力,非常希望尽早知道疾病的根源、该如何治疗,渴望医护人员从专业的角度给予解释。虽然他(她)对于专业名词不太懂,但是这种心理支配着它,如何解除病人的这种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早日康复,除对患者进行开导之外还要在专业上作进一步的、详细的解释,这在患者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了能够减轻病人心理压力,使患者进一步配合整体护理,做得不好或不到位就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而专业技术又受到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科技更新速度的限制。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拓宽知识面,加强整体护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跟上医疗科技的发展,使知识结构进一步适应整体护理工作的需要。

篇8

[关键词] 自我护理管理能力;永久性结肠造口;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2(b)-0091-04

结直肠癌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仍呈不断上升趋势[1-2]。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被认为是当前低位直肠癌最有效也最常见的治疗方法。然而该种手术方式需要在患者的左下腹部位进行永久性结肠造口,使患者终生使用人工,虽然结肠造口可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但该方法却改变了粪便的正常出口,这在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的同时,也对其躯体和心理造成了很大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自我护理管理能力是其中之一。自我护理是患者个人为了维护自身生命、健康、舒适所进行的自我照顾行为与实践[3]。我国到20世纪90年代中才逐渐发展和重视对造口的护理,但护理初期只是为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提供大部分的造口护理工作,而忽视了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医院的医护人员极少给造口患者自己护理的机会,使得造口患者在出院后面临自我护理能力低下等问题。尤其是患者对自我护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缺乏,使大多数的患者在出院后不能完全应对造口护理所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本文为了评价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在提升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对绵阳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接受永久性结肠造口治疗的96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永久性结肠造口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其中男51例,女45例;年龄26~78岁,平均(49.3±0.1)岁。所选患者均接受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并处于恢复期间,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了本调查的知情同意书,所选患者均排除有精神病或合并有其他疾病。

1.2 方法

对所选患者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进行问卷分析,采用不记名填写方式,所有调查患者问卷均有效收回。其中,自我护理管理能力的问卷采用美国学者Kearney设计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4]。该量表共含4个维度,43个条目,各维度均采用0~4级来评分,总分为172分。测评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越强。且以得分大于总分的66%为高等水平,得分在总分33%~66%的为中等水平,而小于总分33%的为低等水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采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所编制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C30)[5]。该问卷含1个总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维度、5个功能维度与3个症状维度及6个特异性条目,且该量表中患者的总健康状况/生活质量与功能维度得分越高表征其生活质量越强,而患者的各症状维度与特异性条目中,得分越高则表征其出现的症状越严重、问题越多,即生活质量越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对以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软件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分析相关性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能力

结果显示:本研究中所调查的96例患者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的得分情况。其中,所有患者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总分为(109.10±21.87)分。其中有30例患者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处于高等水平,占总数的31.25%,64例患者处于中等水平,占66.67%,其余2例患者处于低等水平,仅占2.08%。且在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各维中,自我护理责任感的得分最低,仅有(16.68±4.39)分,健康知识水平的得分最高,为(46.23±9.01)分。见表1。

2.2 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显示:患者QLQ-C30生活质量得分与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所提供的QLQ-C30参考值比较,96例患者的总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维度与5个功能维度得分均要低于参考分数,3个症状维度与6个特异性条目得分均显著高于参考分数,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2.3 调查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能力与其生活质量的关系

本研究调查的96例患者的我护理管理能力与其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 < 0.05),说明自我护理管理能力越强的患者其生活质量越好,也即表明患者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效果。见表3。

3 讨论

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是多数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需进一步完成的手术[6-7]。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重视生命的质与量,他们不但要求活着,还要活得有尊严,活得愉快。而结肠造口手术虽然挽救了癌症患者的生命,但同时因改变了人体粪便的正常出口,致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受到一定的不良影响,为其带来巨大的生活与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仍不高[8-9]。

本研究中所调查的96例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所提供的QLQ-C30参考值进行比较后可得,现有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均低于参考水平。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①患者在实施造口手术后,终身需要使用人工,使得患者自身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有所改变,进一步将导致患者产生自卑心理,不愿参加社会公众活动,缺少人际社交活动与情感支持。②造口患者也可能由于自身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对造口护理知识相对匮乏,护理实施效果较差,将进一步导致患者产生造口旁疝、肠造口脱垂等并发症增多。而这些并发症将增加患者在生理上的痛苦,影响其生活质量。③患者受长期慢性癌症的影响,其经济负担加重,往往会产生一些如焦躁、抑郁等心理问题。而这些不良心理问题又会进一步导致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削弱身体的免疫识别以及消灭癌细胞的作用。这对癌症的发展及预后等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

有研究显示自我护理能力对患者适应结肠造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主要的因素[10-12]。自我护理管理能力是个体为保证生存和发展而通过有目的的行为付出所获得的能力。自1954年美国著名护理理论学家Qrem首次提出自我护理概念以来,该理论正被不断改进与完善。当前该理念已应用到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腰背痛等疾病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3-14]。自我护理的目的是尽可能的发挥患者自我护理潜能,以便使其能自我护理,必要时可介入他人帮助。虽然结肠造口手术的发展已有200多年之久,其手术技术也日益成熟完善,但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却是近几十年才发展的,且开始时护理人员并没有重视自我护理对患者的重要性。多数护理人员在给予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并没有给予其自我护理的机会,以致多数患者在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仍很低。如本研究中的96例患者中有66.67%的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仅有31.25%的患者处于高等水平,仍有2.08%的患者处于低等水平。造成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①造口手术不可避免的会对患者造成生活上的不适应,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躁、自卑、依赖等不良心理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学习意愿。如患者若习惯由家属帮助其进行造口护理,在家长精细呵护下,患者自然会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使自我护理水平下降。②造口手术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手术,需要专业的造口治疗师来处理,患者在手术后的复查、咨询等也都应由门诊医师、全科护士来处理。而若医院相关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匮乏,技能粗浅,则很难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指导,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③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当前许多国外的大城市会组织造口联谊会,派遣造口者参加造口访问等增强造口患者间的互动交流。而国内却鲜有造口相关的团体与组织,患者很难获取交流、学习的平台。总之,本研究中所调查的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患者自身、医院以及社会均应给予相应的重视。

此外,本文为深入评价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在提升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对所选的96例进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治疗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我护理管理能力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与患者总体生活质量相关系数为0.785,呈正相关的关系,且相关性很强。即表明自我护理管理能力越强的患者其生活质量越好,也表明患者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地效果。这也与相关研究中自我护理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相一致[15-16]。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强,其自身功能状态就越好,其疾病症状反应则越轻,生活质量相对越高。分析其原因,主要为:①自我护理能力强的造口患者能有效进行自我行为的管理,并能疾病的进展状况,有利于促进自身健康的恢复以及病情的稳定,可减轻患者疾病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②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其对疾病的认识。健康知识水平相对高的患者对造口的护理知识掌握的要好,其自我护理水平要高,从而能够正确护理造口,减轻痛苦。③自我护理概念强的患者对自我的认同感强,能坦然接受自身状况,能正面面对现实,接受现实,能积极参加社会组织活动,获取社会与情感支持,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④自我护理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相对低的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慌心理,而自我护理能力强的患者则能自我调节控制,促进心理健康,也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在提升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效果,临床应努力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以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对此,可以采取多项措施来实现,如医院方面,可培养专业的对口造口师,为造口患者提供专业化的治疗与康复服务;如通过门诊或电话回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基础知识与自我护理技能的教育与培训;指导患者及时监测和处理并发症的出现,合理选择恰当的造口护理用品;另外还可以加强对患者心理康复的指导,提高社会的支持水平。具体医院相关护理人员需掌握合理有效的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的交流,缩短与患者的心理距离。耐心帮助患者,走出心理阴影,鼓励患者接受自身状况,正确面对疾病,乐观接受现实,增强患者积极参加社会团体活动的信心。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可通过指导患者家属来培养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指导家属监督患者日常生活行为,鼓励患者自己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尽量减少患者对家属产生依赖心理。平时家属可带患者参加轻松娱乐场所,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社会方面,有关部门可积极组织相关造口联谊会,使患者在参加联谊会的过程中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造口患者间可相互交流,心态好的患者可以给心态不良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安慰,可以自身经历来指导同类患者在治疗恢复过程中应该学习掌握的护理知识,帮助患者提高自我认同感。患者可在造口联谊会这样一个知识传递、信息交流与信心共建的环境中获得相互间的支持理解,可从心理上帮助患者减少孤独感,促进心理恢复。

综上所述,针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间所具有的密切相关性,可以通过实施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万德森.结直肠癌流行病学与预防[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1):3-7.

[2] Burt RW,Barthel JS,Dunn KB,et al.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2010,8(1):8-61.

[3] 夏姣燕,李丽,张克娜,等.延续性护理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7):1582-1584.

[4] 梁冬红,陈华土,梁霞.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2): 66-68.

[5] 杨秀秀,付菊芳,李秦,等.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研究[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2,25(10):2659-2661.

[6] Lian L,Wu XR.,He XS,et al. Extraperitoneal vs. intraperitoneal route for permanent colostomy: a meta-analysis of 1071 patien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lorectal Disease,2012,27(1):59-64.

[7] Yang X,Li Q,Zhao H,et al. Quality of life in 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colostomy in Xi'an [J]. African Health sciences,2014,14(1):1-5.

[8] Ito N,Ishiguro M,Uno M,et al.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evaluation of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colostomy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for rectal cancer:a preliminary study [J]. Journal of Wound Ostomy & Continence Nursing,2012,39(2):172-177.

[9] Sj■dahl R,Schulz C,Myrelid P,Andersson P. Long-term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sigmoid colostomy [J]. Colorectal Disease,2012,14(6):e335-e338.

[10] 薛盈川,刘晓鸿,陆薇,等.自我管理教育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 46(8):753-755.

[11] 胡小征,陈力.持续自我管理教育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7):120-123.

[12] 胡爱玲,张美芬,张俊娥,等.结肠造口患者适应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09-111.

[13] 邵欣,李峥,蔡蛇,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3):164-166.

[14] Sherman KJ,Cherkin DC,Wellman RD,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yoga,stretching,and a self-care book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J].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2011,171(22):2019-2026.

[15] Dickson VV,Howe A,Deal J,et al. The relationship of work,self-care,and quality of life in a sample of older working adul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 Heart & Lung:The Journal of Acute and Critical Care,2012,41(1):5-14.

篇9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干预; 功能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1-0094-0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解除患者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广泛应用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性髋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髋关节脱位和畸形等疾病[1]。现对2012年6月-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骨科住院的8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随查1~2年,临床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干预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7例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中,男55例,女32例,年龄59~89岁,平均(71.1±3.6)岁。其中左侧42例,右侧45例;股骨颈骨折4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5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4例。患者伴有高血压病23例,伴有糖尿病5例,伴高血压病和糖尿病4例。

1.2 护理干预措施

1.2.1 术前护理干预 主要做好心理护理。术前主要以焦虑恐惧心理为主,护士应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应对机制,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发挥最大的潜能,可让患者和家属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重要的是家庭成员和医务人员相信并认真倾听患者诉说,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包括家庭成员、亲属、朋友、医务人员和同事。会产生一种参与感,有助于患者紧张心态的平静[2]。术前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有利于加速术后的恢复。向患者详细介绍该手术的优点、方法及结果等,缓解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和疑虑,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加快手术后的恢复,使患者增强治愈的信心。

1.2.2 术后护理干预

1.2.2.1 术后急性期的护理 维持呼吸、循环等生理功能的稳定,保证患者安全。术后去枕平卧6 h,24 h内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呼吸、心律、心率的变化,发生异常及时处理。每2小时测量血压1次。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量,需要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3]。注意静脉补液导管是否通畅及滴注速度是否得当。给予氧气吸入,以提高血氧浓度,改善呼吸功能。如果有痰或有肺不张时可以用吸痰机吸出痰及分泌物。注意预防出血性休克,若患者出现脉搏变快、变弱,脉压变小,血压下降,呼吸急促,每小时尿量

1.2.2.2 术后疼痛处理 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往往因为切口疼痛而感到不适,切口疼痛在术后24 h内最剧烈,2~3 d后逐渐减轻。可持续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止痛。将患者安置于舒适,鼓励患者表达疼痛的感受并提供简单的解释。指导患者运用正确的非药物方法减轻疼痛,如按摩、放松或听音乐。配合心理疏导,分散患者注意力以减轻对疼痛的敏感性[4]。

1.2.3 护理干预预防术后并发症

1.2.3.1 预防脂肪栓塞综合征 术中股骨腔准备过程中髓腔锉的插入以及试模或假体的插入,导致髓内压骤升,髓腔内的脂肪颗粒和骨髓被挤压。脂滴由破损的静脉进入血循环,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致使脂肪滴体积增大,从而在肺部形成不同程度的脂肪栓塞。主要指标:(1)皮肤下出血点;(2)呼吸系统症状和肺部X线典型影像;(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4]。是以进行性低氧血症、皮肤黏膜出血点和意识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呼吸支持是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轻者吸氧,重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保证足够的通气量,或高压氧治疗[5]。药物早期以大剂量激素应用。加强护理,定期进行血气分析,预防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定期翻身、拍背,严防交叉感染、褥疮、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6]。

1.2.3.2 防止人工髋关节脱位 术后保持患肢外展30°,下肢和足置于中立位。避免髋关节放置在易脱位的: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位,髋关节伸直内收外旋位。术后6~8周内避免性生活,避免向患侧翻身。如侧卧时需保持屈髋和屈膝,两膝之问可垫一软枕,防止内旋造成髋关节脱位。坐厕不宜过低,不宜坐低凳,防止出现身体前倾,双足分开,双膝并拢的不良姿势[7]。

1.2.3.3 肺栓塞 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全身并发症。急性肺栓塞的栓子几乎均为血栓性质,但由于血栓大小的不同,堵塞肺血管床的大小、程度及时间不同,临床表现呈多样变化,急性肺栓塞的患者中70%~80%有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胸痛且在吸气时加重,恐惧感,多汗,一过性意识不清,心悸。呼吸次数为16次/min以上,心率100次/min以上。生化学检查LDH上升(67%)。血气分析动脉血气>80 mm Hg基本可以否定肺栓塞。胸部X线片可见肺炎浸润状阴影和肺不张等肺实质改变占47%。肺栓塞发病后2~3 d最危险,一旦发生,应保持安静、保暖、吸氧、止痛,必要时可以给吗啡、杜冷丁。为预防肺内感染应用抗菌素。治疗急性右心功能不全,现一般多用多巴酚丁胺。抗凝治疗在于预防肺动脉已经形成血栓的周围形成二次血栓,溶栓治疗安全且有效。为了避免血液的淤滞,术后提倡尽早离床。脑血管疾病等长期卧床者,在他人的帮助下做下肢按摩活动。静脉滴注右旋糖酐和补充足够的液体量;鼓励和指导患者尽可能早地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8]。

1.2.3.4 预防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多为老年人,术后卧床过久,活动少而引起下肢血流缓慢,血细胞凝集性增高,处于高凝状态;因手术致使血管壁和血管内膜损伤,极易造成血管栓塞。术后抬高患肢,鼓励患者作踝、膝关节的早期主动和被动屈伸活动及股四头肌等张收缩。术后可以用复方丹参溶液以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微循环。术后负压吸引,防止髋部血肿,减少局部压迫。术后严密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及活动情况,有无肢体肿胀、静脉曲张、皮肤张力增大、疼痛等情况[9]。

1.2.3.5 预防伤口感染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感染是一个灾难性的并发症,常导致手术失败,应该极其重视。术后严密观察体温变化,一般不超过38 ℃,于术后1~2 d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术后3~6 d的发热或体温正常后又发热,则要警惕感染的可能性。定期观察切口有无出血和渗液,切口及周围皮肤有无发红,观察切口愈合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异常。每日更换敷料以保持切口干燥。患者术后伤口常规放置胶管负压引流,应注意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体的色泽和总量,需要认真观察并记录。经常检查引流管是否堵塞、扭曲,如发现引流不畅时,及时处理。一般在术后48~72 h拔除引流管[10]。

1.2.3.6 术后尿储留护理 术后尿潴留较常见,及时在严格无菌技术下导尿,留置尿管。持续引流尿液,并记录尿量,以评价液体平衡。2 d后改为定期开放,每4~6小时开放1次。留置导尿管可能继发尿路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保持在2000 ml以上,以稀释尿液。除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外,每天给予生理盐水250 ml加庆大霉素24万U冲洗1次。排尿功能恢复后尽早拔除导尿管,以防尿路感染。

1.2.3.7 预防褥疮 患者术后可以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侧卧,侧卧时两膝之间可垫一软枕。不能够翻身,定期更换。对骶尾部及骨隆突部位易发生褥疮的部位可以经常按摩和进行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无异物,随时更换湿污的床单、被套;指导患者家属或护工正确使用便盆,以免皮肤破损,发生褥疮。

1.2.4 饮食护理干预 由于老年人肠道吸收功能较差,易引起低蛋白血症、贫血等,造成术后组织修复能力低下,致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因此应给于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利于消化吸收,提高患者免疫力。嘱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必要时予以肥皂水或开塞露灌肠。有糖尿病的患者,饮食上尽量不食甜的食物,严格控制饮食量,忌食辛辣、油腻、燥热之品[11]。

1.2.5 术后功能锻炼护理干预 帮助患者克服早期锻炼的恐惧心理,指导患者进行早期锻炼,可以预防各种并发症,更可以恢复肌力和活动关节功能。锻炼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

1.2.5.1 术后3 d 防旋托内、下肢肌肉等长舒缩运动。骨水泥固定型术后第3天或生物固定型第1周末起CPM被动功能练习,从30°~40°改为60°~120°。

1.2.5.2 术后第2周 骨水泥固定型者练习起坐,坐直。生物固定型者主动练习肌肉舒缩与CPM练习相结合同时结合主动练习屈伸髋膝关节。

1.2.5.3 第3周 术后第3周末,医生握持患者双手练习平步行走,2次/d,走100~300步。

1.2.5.4 第4周 独立行走,不扶任何辅行器,3次/d,100~300步/次。同时双手握床档,练习下蹲运动,2次/d,40回/次。生物固定型者扶双拐,患肢不落地,日行300步,2次/d。

1.2.5.5 第7周 生物固定型者患足部分负重,扶拐行走300步,2~3次/d骨水泥型固定者屈髋达到100°~120°,后伸10°~20°,外展20°,内收20°,练习自系鞋带和穿鞋穿裤。

1.2.5.6 术后3个月内功能应达到的目标 平步无跛行,持续行走1 km不感疼痛,疲劳,下蹲,坐坐便器均无碍,自行穿鞋袜[12]。

1.3 评价标准

Harris评分是广泛应用于评价髋关节功能的评分方法,常常用评价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满分100分,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 分,差70分以下[13]。

2 结果

采用护理干预随访患者经治疗后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期间87例关节置换患者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血栓、褥疮、泌尿系感染及关节脱位等并发症。Harris评分:90~100分患者64例,80~89分患者20例,70~79分患者3例,无70分以下患者,优良率达96.56%。患肢功能均有很大程度的恢复。

3 讨论

半个世纪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得极大的成功与发展。良好的手术效果,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手术后假体使用的寿命也大大延长。不论骨水泥固定还是生物学固定假体,术后10年的优良率达到90%左右。人工髋关节置换在解决髋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改进走路能力等方面确实有优越性,已成为骨科解决某些髋关节疾患的一个重要治疗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越来越多。随着手术技能的提高和假体设计发展,手术效果显著,但术后康复对手术效果也显得重要。术后康复不仅与手术操作技术和假体选择有关,术后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术后护理干预对预防或减少伤口感染、假体脱位、肺与脂肪栓塞、下肢血栓、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有很大的作用,能更好地促进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具体包括术前心理干预、术后对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干预以及术后功能锻炼护理干预等。可以增加患者自理的主观能力,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经济支出,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14]。

参考文献

[1]朱通伯,戴克戎.骨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62.

[2]王海兰.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10,11(7):422.

[3]朱小婧,董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6,24(6):124.

[4]赵群,陈金宝.外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0:62.

[5]毛宾尧.人工髋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3-275.

[6]易志坚,侯铁胜,张玉堂,等.股骨干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J].创伤外科杂志,2001,3(2):103.

[7]胥少汀.实用骨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2511.

[8]张青莲.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7,17(8):639.

[9]殷晓红.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36(5):330-332.

[10]张小萍,秦欣荣,梁桂珍,等.双侧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诊断与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9):19-20.

[11]何晓真.实用骨科护理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57-388.

[12]毛宾尧.人工髋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0-194.

[13]艾自胜,张长青,刘粤,等.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随访资料的Harris评分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11(4):84.

篇10

关键词: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一0110―01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 rative cognhivedys―function,POCD)是指手术麻醉后数天内发生的意识、认知、定向、思维、记忆以及睡眠等方面的紊乱,是一种可逆的、具有波动性的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随着医学的发展,更多的老年人和危重疑难疾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现将我科2007年2月~2009年8月对35例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3~93岁,平均72.5岁。既往均无精神异常病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9例,人工股骨头换术13例,DHS内固定术7例,腰椎手术4例,颈椎手术2例。采用连续硬外麻醉15例,连续硬外麻醉加静脉复合麻醉8例,插管全麻12例。

1.2临床表现。术后当天出现症状3例,术后l~3d出现25例,4~7d出现7例。26例患者夜间首先出现症状,具有昼轻夜重的特点,其中躁狂型14例,表现为躁动不安,想自行拔除各类管道、自行下床、胡言乱语、幻想、错觉、治疗不配合、语言零乱无逻辑性、判断力下降;抑郁型9例,躁狂与抑郁交替12例。

1.3治疗及预后。35例获得平均6个月~2年的随访,其中20例术后1周内好转,12例术后2周内好转,3例术后随访1年仍有认知功能障碍,但较住院期间好转。1例患者术后第4 d凌晨3点跨越护栏摔下床,x一线提示右肱骨颈骨折,予以手法复位,三角巾吊臂治疗。

2 护理

2.1术前护理。除予以常规的术前护理外,还予以认知护理于预,包括:①术前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重视患者的个性特征,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赖感及手术的安全感;了解并矫正患者不良的思想、情感及信念,帮助鼓励患者重建新的正确认知;有意识地帮助患者回忆曾经的光荣经历,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②认知功能训练:日常物品识记,使患者处在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治疗;③向家属了解患者以前是否受过精神打击,并做好心理开导。

2.2严密观察病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意识、情绪的变化。应予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大于0.95,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血容量,补充维生素和氨基酸;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给予相应处理和对症的药物治疗。

2.3人性化管理。保持病室安静舒适,温度适宜,光线柔和,防止黑暗带来的恐惧,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减少噪音,尽量减少护理操作的刺激频率;寻求家属配合,使病人随时能看到自己的亲人及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减轻孤独和焦虑,并指导家属认识和了解POCD的一些知识,以便引起大家的重视。

2.4对症处理。患者术后若出现POCD,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对躁狂型患者遵医嘱及时准确的应用催眠镇静药,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密切患者的意识情况、呼吸频率、深浅及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和肢体的活动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本组1例患者使用安定片5mg口服18h后仍呼之不应,生命体征正常,期间急诊做CT提示陈旧性脑梗塞,按神经内科的意见处理后好转;②加强安全的管理,加强巡视,上护栏、使用约束带,但对曾经受过捆绑的患者应慎用。本组有3例患者在使用约束带后更加紧张、恐惧,并回忆起以前的情景,家属反应患者期间曾经被捆绑过,故予取消;③重视患者术后的,以免躁动引起关节脱位或移位,防止患者撞伤、抓伤、摔伤。本组有1例术后第4天零晨3点自行翻越护栏下床致右肱骨颈骨折,由于术前术后都向家属告知POCD的相应症状,患者家属表示理解。有2例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第4天就要弃拐下地,经严密看护未造成不良后果;④对抑郁型患者严密观察神志变化,做好家属工作,让患者身边有亲人安慰及交流,可使症状减轻,让患者熟悉的医护人员做心理开导,症状也比较容易好转。

2.5加强管道的管理。管道不适的刺激也会加重患者POCD的症状,对各种引流管、氧管、导尿管等应妥善固定,使其保持有、效的引流,尿管应及早拔除。本组有1例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入院前从外院带尿管人院,术后7d仍拒绝拔尿管,后经多次做工作后予以拔出,3d均由医务人员定时扶到床旁小便,2周后扶拐出院。1例于术后第1天自行剪断尿管。在做术前准备时告诉家属不存放危险的用物于床头柜,护士准备床单位时再次检查,以免发生意外。

2.6疼痛的观察与处理。术后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采用椎管内麻醉或者区域麻醉术后行有效镇痛,可预防早期POCD的发生。应在术后支持护理中加强对疼痛的观察和早期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