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沟通的技巧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沟通的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沟通的技巧

篇1

【关键词】护理沟通技巧;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180-01

1 语言与非语言的重要性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持有和蔼可亲的语言,微笑的面容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这样不仅能减少医患矛盾,而且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对护理治疗有极大的帮助

2 沟通技巧的运用

2.1 要对患者使用得体的称呼语

使用称呼语是护士和患者进行交流的起点,护士使用得体的称呼语不仅会给患者留下一个好印象,也会为以后的交往打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护士对患者使用称呼语的原则有以下三点:①根据患者的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选取恰当的称呼语。②不可以用床号取代对患者的称呼语。③与患者及其家属谈话时,应使用适当的敬称以示尊重。

2.2 对待患者要有真情实感

多数人在患病后,其各种心理活动、情绪举止都会变得十分消极,而消极的情绪又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所以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应该以乐观向上、热情开朗的情绪来感染患者;以沉着、镇静的心情来安慰患者;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来同情患者。

2.3 对待不同的患者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态度

护士对待患者的态度直接影响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所以要想使护理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护士必须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在患者的心目中树立一种良好的形象。这就要求护士对待不同的患者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态度。在对待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时,护士应该耐心、细心,尽量使患者感觉不孤单,在与患者交流时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明白要回答的问题,这样不会让患者有不适感。

2.4 学会倾听

与患者交谈时要全神贯注的注意倾听对方的语言,不要轻易打断患者的谈话,在沟通中出现停顿的地方时,护士可重复患者谈话中的最后一个词,使患者确信护士在倾听,并鼓励患者继续叙述,从叙述中了解新信息。

3 善于沟通,避免或减少护理投诉、纠纷的发生

3.1 转变观念加强服务意识

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学习沟通技巧,充分认识沟通重要性,从病人角度出发,大力推广人性化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3.2 加强护士专业技能培训

提高护理操作技能,减轻护理操作为病人带来的外在痛苦,取得患者的信任。

3.3 加强护患沟通与交流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恰当运用安慰性语言切记伤害性语言,对有需要患者,护理人员应主动提供帮助,避免纠纷。

3.4 学习心理知识和沟通技巧

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心理知识,提高说话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让患者愿意与你交流也愿意听取你的意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良好的护患沟通不但利于获得有效的患者资料而且利于得到患者的信任与理解,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为患者减轻痛苦的同时也包护了自己的利益,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不仅利于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是一种生活方法的提高,一项必修的技能。

参考文献

篇2

沟通是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一个人的过程,是指在社会环境下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它包括所有的被人们用来发送和接收信息的符号和线索。沟通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在临床工作中运用适当的沟通技巧,可以增加医患之间沟通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治疗和护理的整体水平。

1 语言沟通

语言是人们社会交流的工具,是信号的信号,具有无比的丰富性。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恰当的语言不仅能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而且能达到一定的心理治疗作用。

1.1良好的礼仪形象与恰当的语言有利于建立护患关系

在门诊护理工作中,护士的良好礼仪形象与恰当用语,会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并能很好的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门诊护士仪表端庄、责任心强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以及标准的站姿、坐姿、蹲姿,会让人觉得护士充满朝气、活力,和患者交流时,要面带微笑,使用“请”、“对不起”等规范化用语,这样良好的职业形象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产生相互尊重的信任感。

1.2注意通俗用语

向门诊患者交待病情或是宣教、询问病史时,门诊护士的语言要通俗易懂,避免医学术语,以免患者产生疑问、猜测、无所适从,应使患者能明白他们的病情、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消除焦虑恐惧心理,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面对病情,接受治疗。

1.3注意艺术用语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里,与患者交流过程中更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语调不可生硬、冷淡,以免给患者造成难以接近、不被重视的印象。有些患者一时难以适应患者这一角色,表现暴躁、焦虑、情绪不稳定,但是内心却希望得到更好的照顾与体贴。在门诊临床工作中,护士应以商量的口吻、亲切的语调、适中的音量,将护患关系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的基础上,使患者感到亲切和被体贴,从而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

1.4注意鼓励性用语

美好的语言、暖人肺腑的话语,不仅使人听了心情愉快,而且可以治疗疾病。护士每天与患者接触,如果能注重发挥语言的积极作用,必将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大大提高护理水平。在工作中护士应学会对不同的患者运用不同的鼓励性话语,这些鼓励性话语实际上是对患者的心理支持,能调动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

1.5主注意道德用语

门诊护理工作的中心是病人。患者入院后,由于环境变化、疾病折磨,会出现一系列的情绪变化。这就要求护士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诚恳的语言对待患者,使他们感到温暖愉快,得到安慰、鼓励,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

2 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占所有沟通的60-70%,因为它能表达个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可表达个人很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情绪及感觉。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常常比语言性信息更富有感染力。

2.1恰当巧妙的手势

手势是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沟通手段。以手势配合口语,可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应性,这是护理工作中经常使用的,能使患者感到护士对他的重视、关心、体贴,消除顾虑和不安,增强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2.2丰富神奇的面部表情

有研究发现,交往中一个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可见,面部表情在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常见的、最有用的面部表情首先是微笑。护理人员常常面带欣然、坦诚的微笑,对于病人极富感染力,使病人感觉到容易接近。其次是眼神,恰当地运用眼神,能调节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一般来说,目光大体在对方的嘴、头顶和脸颊的两侧这个范围活动为好,给对方一种很恰当地、很有礼貌地看着他面部的感觉,并且表情要轻松自然。

2.3得体大方的体态

护理人员站立时双腿挺直,双臂在躯体两侧自然下垂,收腹挺胸,不倚靠。坐时上身自然挺直,两腿内收或一前一后,屈膝,平行或交叉,能显示高雅、文静。行走时步履轻盈,步幅均匀,抬头挺胸,自然摆臂,步态轻、稳、快,能体现庄重、有效率。总之,优美、朴实、大方的仪态是自然美的体现,工作中体态是否恰当,反映护理人员的职业修养和护理能力。

2.4清爽宜人的体味

篇3

关键词:儿科;沟通技巧;护理

由于患儿治疗依从性较差,常常不能较好地配合临床护理操作。而沟通是执行护理操作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在操作中的配合度。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对本院收治的儿科住院患儿进行宣教中运用沟通技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住院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种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方法

两组患儿均根据不同的病种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在每日上午09:30~11:00期间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及输液的操作,向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时间控制在10~15min。对照组在操作前进行常规宣教,即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操作的目的、操作要点及患儿与家属的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沟通技巧,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包括以下方面。

1.2.1语言沟通

在和患儿初次交谈时,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向患儿家属介绍医院制度与住院环境。每次为患儿进行操作前,均和患儿家属沟通好,告诉他们我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注意说话技巧,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做到确切、清晰、简洁,符合患儿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例如,避免提及“扎针”“穿刺”“消毒”等粗暴专业的词汇,取而代之的可以是“连接一个小管子”“擦一擦你的小手”等保护性、儿童易于接受的词语。由于患儿的年龄不同,护理人员可采取树立榜样、鼓励结合批评、表扬的方式与患儿交流。例如,向患儿讲解“你看,旁边床的小朋友多勇敢,刚才阿姨给他输液时就没有哭。让阿姨看看你是不是也很棒,来,主动把手伸到阿姨这里”等。交流时注意选择患儿感兴趣、有密切关联的话题切入。如患儿正在玩玩具,可以与患儿借此沟通,玩的什么玩具呀,这么好玩呀,你给阿姨玩会吧。以此与患儿拉近距离,消除其恐惧感,以利于沟通治疗。一般来说,与患儿最佳沟通时间为他们有兴趣与他人交流时,护理人员应当运用符合不同年龄患儿的语调与音色,调整自身情绪状态,情绪不佳时避免与患儿交谈,以免伤害患儿心理。可在患儿哭闹时暂停治疗,待情绪稳定后再做治疗。

1.2.2非语言沟通

操作者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时,除仪表端庄外,还可适时抚摸一下患儿的额头、肩部或握一握小手,使其产生亲切感。此外,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时护理人员面带微笑。在患儿面对护理操作时流露出焦虑恐惧的情绪时,护理人员则及时以关怀与同情的目光注视患儿,从而使患儿及其家属在心理上产生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目光中传递给患儿及家属勇气,有利于患儿接受治疗。必要时也可停下来,认真听取患儿及家属的倾诉,以满足患儿的心理需要。

1.3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患儿住院期间,患儿对护理操作的配合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分别通过数量统计及满意率调查表书面形式进行统计分析。配合率的评价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患儿能够参与到操作中,对操作者提出的要求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为配合。患儿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处于哭闹、拒绝、反抗状态者为不配合。在完成护理操作后,向患儿家属询问对此次操作是否满意,“是”为满意,“否”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护理操作中,观察组患儿的配合率高于对照组,家长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护理操作前的健康宣教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沟通技巧可以提高患儿在护理操作中的配合率及家属对护理操作的满意率。

充分的语言沟通有利于患儿及家属对操作充分的了解,更好地配合、参与护理操作治疗。此外,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亦可在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中无形地提高沟通效果。抚触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能增加舒适感的实用护理技术,是肢体语言沟通中重要的手段之一。适当的抚触可使患儿感受到关怀与温暖,增强信任感与安全感。抚触不仅可以促进患儿的健康成长,还可以拉近患儿与护理人员的距离,增进护患的感情交流。面部表情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过程中最容易被对方捕捉到的重要信息,对患儿的心理和身体康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在面对患儿时,必须控制好表情,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和陌生感,缩短护患间的距离,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深入沟通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而且可以为进一步开展护理工作铺下基石。罹患疾病,对患儿和家属的压力都比较大,与家属沟通时注意眼神的交流也可极好的提高沟通效果。听是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倾听痛苦是一种帮助患儿及家属宣泄和情绪转移的方法。认真听取患儿的诉说,深度的共情和倾听是治疗病痛最佳良药,因此,无言的倾听、共情亦是不可少的沟通技巧。

综上所述,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沟通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方法,护患间的相互作用与良好沟通是密切护患关系的前提与基础,不仅有利于维护患儿正常权益,而且能够促进临床工作顺利开展。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患沟通技巧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患儿在护理操作中的配合率及家属的满意率明显提高。从而降低了护理操作难度,使操作得以更顺利的进行,治疗效率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翠花.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1(20):123-124.

[2]李颖红,梁锦娣.儿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3,37(7):628-629.[

[3]何文杰,邓范艳,王江.在儿科护理操作中加强护患沟通技巧的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8):2795-2796.

[4]张春日.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174-175.

篇4

[关键词]护理; 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 皮肤科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149-01

1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非言语信息传递包括眼神、表情、动作等。在沟通中所起的作用是言语不能代替的。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1]。由此可见,非语言沟通更有助了解病人的真实感受,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

1.1 通过面部表情沟通护士应善于表达与病人沟通时的面部表情,有的护士言语并不多,但微微一笑,往往比说多少话都起作用。因为微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情绪的语言,它可以和有声语言及行为结合,起“互补”作用,沟通人们的心灵[1]。

1.2 通过身体姿态 首先要求护士统一着装,整洁、合体的工作服,体现了护士群体严明的纪律和严谨的作风,给病人一种美好庄重的感觉[2]。工作中工作中应保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步态优雅,给人以热情、干练,充满活力的形象,使对方感到亲切、自然及可信赖,这些在沟通中极为重要。

1.3 通过调节人际距离 人际交往中主要有3种距离:亲密距离(18英寸)、个人距离(18英寸-4英尺)和社会距离(4-12英尺)[3]。个人距离是护患沟通的最理想距离,在个人距离下,护患双方都会感到更舒服一些,因为个人距离既可以提供在帮助关系中一定程度的亲近而又不会使人感到过分亲密。

1.4 倾听 例如: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顽固性皮肤病,病情迁延反复,导致患者长期精神刺激,这类病人常常伴有焦虑、抑郁。我们应主动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耐心倾听他们诉说的内心感受,给患者提供宣泄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语言沟通技巧

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另一基础,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可使患者倍感温暖,亲切可信,使护患之间距离贴近,从而达到有效沟通。

2.1 情感性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皮肤科病人,大多数病情迁延反复。多数患者由于病痛的折磨,产生焦虑悲观的情绪。护士应以热情的态度,亲切自然的语言主动和病人沟通,使病人精神放松下来,既可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又可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保密性 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注意语言的保密性。对于患者及家属比较敏感的话题要征求他们的意见,有准备地与病人沟通,语言要委婉、含蓄,避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2.3 通俗性 由于患者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对疾病的认识有偏差,因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医院常用的省略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恰当的比喻,深入浅出地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解释他们提出的问题。

2.4 准确性 针对皮肤病的特点,使用具体准确的语言,使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从而达到融洽的护患关系,加强护患合作,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3 特殊情况的沟通技巧

除了上述情况,在皮肤科临床护理中我们极易遇见下述病人:

3.1 愤怒的病人护士不能失去耐心被患者的言辞或行为激动,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视其愤怒为一种健康反应,尽量让患者表达和发泄焦虑或不满,了解他们的需求,尽最大努力与之沟通,缓解他们心理上的压力,解决他们的问题,稳定他们的情绪,使其身心尽快恢复平衡。

3.2 对悲哀的病人皮肤科病人尤其是年轻女性病人,对于身上的皮损尤其是脸部的皮损或多或少都有较大的心理打击时,会产生失落、沮丧、悲哀等反应,护士可以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悲哀,允许患者独处,还可应用鼓励、倾听、沉默等技巧,表示对患者的理解、关心支持,多陪伴患者,使其尽快度过悲哀,恢复平静。

4 小结

通过护患沟通技巧学习,护士不仅学到了许多交流的基本知识,而且护理的专业知识也有提高,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个体化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史瑞芬.医疗沟通技能[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147-159.

篇5

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间在我院静脉输液的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沟通交流技巧措施,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之间对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性(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8.33%),且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在儿童输液护理中,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和恐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沟通交流儿童输液技巧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97-01

在小儿门诊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儿童是医院需要重点照顾的患者,为了保证儿童输液安全有效的进行,减少护理人员和家属的纠纷,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不仅要提高相关的护理质量,良好沟通交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减少误会并且相互增加一些理解[1]。所以,一名优秀的临床护理人员必须要掌握相关的沟通技巧,并且要采用因人而异的沟通方式,让自己的工作能做得更好,才能让患者满意,改善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治疗,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120例,其中男性患儿65例女性患儿55例,年龄3岁至7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的护理按一般情况进行,观察组用良好的交流来辅助护理工作。在病人出院时,比较家属的满意度等相关指标。两组的年龄、性别等指标比较得P>0.05,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1)非语言的沟通技巧:在工作中,医护人员应该穿着整洁,仪态端庄得体,给患者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及手势来表达自己的目的和要求,微笑服务,通过亲切和蔼的态度来消除患儿对于医护人员的恐惧感,同时也使家属感受到尊重从而对于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只有医护人员、家属、患儿三方面协调合作才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取得好的治疗结果。

(2)语言的沟通技巧:语言的沟通是最直接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输液前护理人员应该向家属告知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于家属的疑问要耐心细致的解答,不能随意打断和敷衍了事,以免引起家属的反感和不满。在输液前打消家属的疑虑,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护理人员和家属的密切配合对于顺利治疗至关重要[2]。另外,与患儿的交流也必不可少。对于患儿提出的一些问题应该认真又不失幽默的回答,轻松的语气可以使他们减少内心的恐惧和不安;适当的激励他们勇敢起来,给予鼓励都是有效的方法;对于哭闹不止的孩子,要耐心的安抚他们的情绪,告诉他们输液的好处[3],用温柔的语气和态度来取得患儿的顺从。

(3)提高基础护理的相关水平:儿童的血管相对于成人来说较为细小,穿刺过程中的疼痛会使得患儿哭闹,这些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注射时应该选取较为粗直的血管,待血管充分暴露后进行消毒,努力做到下针稳准轻快,力争一次穿刺成功以减少患儿的痛苦和家属的焦虑。如果第一次穿刺失败,应该及时向患儿及家属真诚道歉,说明原因,以求得他们的谅解和配合。输液结束后,应该告知家属用消毒棉球压迫穿刺处5分钟左右,直到不再出血。处理好护理工作中的细节,尽力减少各种差错的出现,是提高服务质量和家属满意度的重要环节[4]。

1.3统计学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P

2结果

由表1结果可知,观察组患儿依从性(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8.33%),且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在给予良好的沟通交流后,其一次穿刺成功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患儿依从性提高,观察组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且有显著性差异(P

儿童对于输液治疗有着恐惧心理,尤其是针头穿刺的时候由于疼痛会挣扎和哭喊,再加上儿童的血管比较细小娇嫩,这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想要顺利穿刺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家属看到孩子的痛苦心里势必焦躁,这就容易对护理人员产生不满,引起医患纠纷,沟通交流技巧在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在注射前应该给家属讲清孩子输液中相关的注意事项,耐心的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以求得家属的大力配合和支持;用微笑和温柔的话语安慰患儿使其尽量不乱动,这样就能大大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创伤,治疗的顺利进行当然也就能使家属的满意度提高。经过临床的相关实践证明了在儿童输液护理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沟通技巧来与患儿及家属进行充分的交流,能降低穿刺的难度,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三方面的良好沟通和密切配合可以大大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家属的焦虑,同时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因此,不同的沟通交流技巧对于儿童输液的护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马红霞,朱瑞平,朱红卫.学龄前儿童输液沟通技巧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1,(z1):52-53

[2]李凤仁,高建平,王建.同理心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6,21(21):72-74

篇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12-02

良好的语言是融洽人际关系,尤其是处理好护患关系的保证,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护士的语言反映护士的思想情操,道德文化修养,也是对患者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

1 语言沟通的必要性

语言对患者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护士的语言往往对患者起着潜在的双重作用,良好的语言沟通可促进患者与护士的相互信任尊重以及配合,同时可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刺激性的语言可成为导致疾病恶化的诱因,也会因此引发护患纠纷,因此护士必须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重视语言的学习,提高沟通技巧。[1]

2 语言沟通的技巧

2.1 亲切细致是护患沟通的首要条件

要以亲切自然和缓的语气,让患者感到被尊重被重视。常言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夏日寒。美好的语言使人感到亲切平和,心情舒畅。

2.2 建立信任关系

与病人沟通最重要的是建立信任关系,这是护士与病人沟通时的重要环节。语言应表现出对患者的关心同情体贴。使患者听后感到亲切信赖。

2.3 应注意语言的规范性逻辑性

把握谈话的深浅度,尽量避开患者关注和敏感的话题,不对其病情妄加评论,以免加重其心理负担。

2.4 沟通的语言应简单明确通俗易懂

根据不同患者要使用不同语言,如对老人要有耐心,认真多次讲解;对小朋友要用亲切的语言,减少患儿的恐惧紧张的心理;对文化层次高的患者,要讲究语言的科学性;对文化层次低的农村人,要讲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能用方言可用方言。

2.5 避免使用刺激性命令式的语言

与患者沟通时要语气温和,体现出护士对患者的关心,而不是像审犯人似的,讲出来的话冷冰冰的。要知道语言使用的不当是导致护患关系发生冲突的最有效的导火索,当患者对你的第一印象产生反感后,要想改变你的形象,那将要花费若干倍的努力也不一定能改变过来。如果通过交谈,患者对你产生了良好的印象,觉得你很亲切,很容易对你产生信任感。

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曾说:医生有两种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2]富有感应力的语言,能使患者感到温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早日康复,重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老年;沟通;技巧

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桥梁,是进行护患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1]特别是与老年患者的沟通,因为年龄的增长及社会结构的变迁,老年患者的生理、心里也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使与他们的沟通方式与年轻人有所不同。护理人员只有掌握了老年患者的特点,加上适当的沟通技巧,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年患者的沟通需求,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1一般老年患者的共同特点

1.1感知觉功能减退随着年纪渐增,老年患者视、听力等各种感觉功能均渐进减退,最主要是听力下降,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听力下降患病率为64.7%,听力障碍为:34.1%。[2]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所以老年患者对护士所给信息的反应速度不及正常人或年轻人快。

1.2理解力和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老年人因为机体老化,各种疾病明显增多,可引起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易疲劳,而记忆力下降会直接影响老人对某些信息的记忆和理解,思维能力也越来越迟钝,对外界的反应也越来越淡漠,久而久之,情绪抑郁,小脑萎缩,老年痴呆等疾病不请自来,[3]因此影响沟通效果。

1.3性格的变化老年人的性格基本稳定不变,即有较强的对传统习惯、作风的保持性,常表现为保守、固执、顽强、容易怀旧,但做事周到有条理,处事沉稳、谨慎,因此,老年人经常出现沉默或多言,从而影响有效沟通。

2与老年患者的语言沟通技巧

2.1沟通语言的调整与设计口头沟通对外向型的老年患者而言是抒感和维护社交的好途径,而书写方式则更适合内向性格的老年患者。在进行沟通时,要选择双方都理解的词语,如果老年患者保守,可结合书写方式进行,以克服老年人记忆减退,从而发挥提醒的功能。

2.2增进语言沟通效果

2.2.1适宜的称呼 以适宜的称谓称呼老人,要有尊敬之意,以满足老年患者对尊敬的需求。比如可称呼“某老” “您”,如果知道对方职业是医生、教师等。还可称其“某大夫”,“某老师”等。护士在执行“三查七对”而不得不称呼他的姓名时,也要对患者解释清楚。

2.2.2说话的速度说话速度要和缓,给老年患者足够的时间理解信息和做出反应,必要时保持适当的沉默,这时,可用鼓励的眼神,或表示了解地点点头,或握住老人的手,这样会大大增加老年患者谈话的兴趣。

2.3尊重老年患者被人尊重包括被人认可,受重视,有好的印象和受人爱戴,得到良好的待遇等。老年患者因为社交能力降低,心理障碍增加,对尊重的需要更为迫切。因此,与老年患者交谈时,首先要满足他们对尊重的需求,主动打招呼,倾听他们的诉说,不可中途打断讲话,这样病人就愿意与你交谈。

3与老年患者的非语言沟通技巧

3.1触摸触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人都有被触摸或者触摸他人的需求,每当伤心、生病或者害怕时,特别需要温暖,而关爱的触摸,可使患者获得被关心、理解、安慰和支持等情感。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翻身、叩背,患者可产生温暖和亲切感。护士可握住患者的手,耐心倾听老人的诉说,适当地给老人拉拉被子,理好蓬松的头发,通过皮肤的接触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使他们更有安全感、亲切感。

3.2身体姿势当老年患者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达或护士的意图不能被患者理解时,身体姿势能提供有效地辅助表达。这时可以鼓励患者以身体语言表达,然后再给与反馈,以利于双向沟通。如模仿和加大动作指出洗手、刷牙、吃饭等日常功能的活动。

3.3倾听有些老年患者喜欢不停的说话,其原因是当他们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时,会感到安全。虽然沟通的另一方会因此无法满足双向有效沟通的需要,但是,在与之进行沟通时,还需要耐心倾听,并维持良好的姿势。在与一轮椅代步的老年患者沟通时,注意不要偏身或利用轮椅支撑身体,应该适时坐在或蹲在旁边,并维持双方眼睛于同一水平线,以利于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在倾听时,还要注意眼神的接触。认识障碍的老年患者往往有知觉缺损而对所处情境难以了解,因此,提供简要的线索和保持眼对眼的接触,必要时,正面触摸,以取得他的注意力。

3.4目光的接触 护士与患者的目光接触,可以产生许多积极的效应目光的接触通常是希望交流的信号,表示尊重并愿意去倾听对方讲述。此外,护士还可以密切观察患者的非语言反应。最理想的情况是:护士坐在患者的对面并保持眼睛和患者的眼睛在同一水平即可以体现护患的平等关系,也能表示护士对患者的尊重。

3.5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老年患者有浓重的恋旧情绪,住院后陌生的环境及疾病等应激源的影响,通常会产生孤独、失落的心里。因此,尽量将同一层次的患者安排在一病室,同时尽量把病房布置成家庭模样,使老年患者有住在家里的感觉,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

参考文献

[1]刘玲.临床护理交流的原则和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73―875

篇8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随机对照;胸外科围手术期;临床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66-02

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围手术期的护理越来越受到关注。优质的沟通护理可消除护患之间误解和冲突,不仅可增进和谐与亲密的护患关系还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们依据胸外科围手术期特点,针对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需求,在临床护理中合理实施技巧性沟通护理,进行临床随机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科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行胸外科手术患者120例,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血气胸伴胸膜炎60例,肺叶切除术12例,肺脓疡14例,食管癌切除术22例,纵膈修补术12例。麻醉方法均为气管内插管全麻,标准四孔法进行手术。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护患技巧性沟通干预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病例在病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

2 两组护理的具体实施

2.1 干预组护患技巧性沟通与护理

2.1.1 手术前通过优质护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简单讲就是了解手术过程及手术的必要性,使患者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安全渡过手术期。术前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配合医生检查患者心肺功能,了解其对手术的耐受情况,术前常规备皮、配血、药物过敏实验,观察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对病情的认知度。①对心情紧张、恐惧病人,根据患者的沟通能力采取相应的方法与其沟通,可以发放书面材料结合解释教育,文化层次低者,使用解释教育和形象教育相结合的方法。②护士到病房探视次日手术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利于术中配合。③术前告知麻醉的方法和作用,对担心不能忍受疼痛者,教会他们如何使用呼吸放松的方法,以配合麻醉手术。④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使他放心地接受手术,可采用语言暗示和转移法对缺乏信心的患者进行心理安抚,医护人员尽量保护其个人隐私。

2.1.2 手术中沟通与护理 手术中对非全麻且有感知的患者,可以随时传递护士的关爱,如除了通过言语的关心外,在必要时还要轻轻抚摸病人的双手和额头。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尿量等。术中舒适,使胸腔内炎症渗出物不扩散,便于引流。术中注意观察病人皮肤的温度,末梢循环状况,外展上肢用棉套包裹,胸腔冲洗的水应用恒温箱中预置的生理盐水,减少机体热量散发。运用丰富的专科知识和熟练操作与医生默契配合,大大缩短手术时间。

2.1.3 手术后沟通与护理 术后第3-5天,就要鼓励患者自行下床进行室内活动后到室外走动,所有活动以患者能耐受为主。还要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患者伤口敷料及引流物颜色、量,以判断胸腔内有无出血及决定拔管时间。鼓励病人咳嗽排痰,有痰时用手按压伤口部位把痰咳出,并应做深呼吸运动有利肺部扩张,防止肺部并发症。术后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按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胸腔内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抗感染。告知患者可以忌进浓茶、酒、生硬、油炸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应该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食物,以菜汤、蛋汤、果汁为佳。

2.2 对照组护患沟通方法 采用胸外科围手术期一般护理常规,参见《临床护理实践指南》[1],不采取特殊技巧性护患沟通。

3 结 果(见表1)

经统计学处理,X2=0.089。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1周内呼吸功能恢复率、伤口愈合时间,干预组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4 讨 论

实施胸外科围手术期的医患技巧性沟通的优质护理,是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护理的重要环节,它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有机结合,努力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2]。将护理融入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中,贯穿于胸外科围手术全程护理服务中,使病人感受到舒适及亲人般的温暖,为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此举不仅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同时也给护士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带来新的动力,从而达到提高护理的服务质量。通过实施有效的护患沟通,护士不仅学到了许多交流技巧,与患者能够和谐相处,同时营造了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使护士主动接触患者、发现问题、评估患者需求,从被动的执行医嘱转变为依据病人的病情特点、体质因素及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本研究初步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1周内呼吸功能恢复率、伤口愈合时间,干预组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曹允芳,刘峰,逯传凤.《临床护理实践指南》[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北京,2011年5月:45-49.

篇9

关键词:门诊护理护患沟通技巧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29-01

门诊是每所医院的对外窗口,也是医院和患者联络的第一站。门诊工作质量的好坏,是医院水平和面貌的重要体现,而患者来到门诊首先接触且接触最多的就是护士,因此,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提高门诊工作质量、减少医患纠纷,进而获得医疗市场的重要措施。护患沟通是门诊护士的主要工作,作为一名门诊护理工作者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责,将自身的一言一行与工作结合到一起,做好护患沟通工作。门诊护士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纯熟的操作技术、热心的服务态度等基本素质,同时还要精通和熟悉门诊工作流程以及本院常见疾病的症状、医疗、护理、用药等相关事宜,以便能正确的为患者解释和指导,使患者感受到门诊的良好服务质量、医院的服务水平,进而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

1护患沟通的实质

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者之间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和交流,进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交流的内容不仅包括患者的护理和康复相关的信息,还包括护患双方的思想感情、需求及愿望等方面的沟通。良好的护患沟通是临床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1]。

2护患沟通的意义

医院门诊通常具有患者多、流动性大的特点,来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多数都承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痛苦,而作为医院的第一站来说,门诊护士细心观察到患者的不适和需求,并及时的给与患者人性化的服务,会使患者感受到医院的温暖、真诚、优质、以人为本的服务,而护士精通的专业知识、纯熟的操作技术、科学恰当的沟通语言会使患者信赖医院,愿意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这样患者的病情才能得到早日康复,医院的其他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展,所以,护患沟通在医院的门诊护理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护患沟通的技巧

3.1良好的外在形象。第一印象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良好的护士形象会促进护患关系的建立,因此,门诊护士的仪表、仪容以及精神状态等外在形象是护患沟通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护士在面对患者时,要保持积极愉悦的情绪,这样才能去感染患者,使患者一定程度的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以及对医院的恐惧情绪。正所谓“微笑是最好的语言”,护士应该善于并乐于向患者微笑,使患者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使护患沟通更加顺畅[2]。

3.2细致的察言观色。门诊区域的科室众多,就诊的患者也多,门诊护士应该善于对患者进行察言观色,树立主动服务患者的意识,及时了解患者的困难和需求,给予正确、诚恳的帮助和指导,并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水平、不同病情的患者给予恰当的健康教育指导[3]。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护士要主动的关心和理解患者,热心、真诚的与患者交流,疏导患者紧张、焦躁的情绪,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实现最佳的诊疗效果。

3.3诚恳的服务态度。每个人在遭遇不幸和疾病的时候,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与呵护,患者来到医院时首先进入的就是门诊,护士应该将心比心,热情的接待患者,主动询问患者,尽量实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实行首问首诊负责制的一条龙式服务,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分诊、导诊以及常规的健康指导[4]。护士热情诚恳的态度会作为医院的集体语言,传递到患者的心中,使患者感受到人文的关怀。

3.4恰当的沟通语言。语言是沟通的第一手段,是护患之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每一个承受病痛的患者都会带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痛苦等负面情绪,此时他们十分信赖护士的话,正所谓“好言一句三冬暖”,门诊护士要习惯性的安慰患者,减轻他们的不适和恐惧[5,6]。

3.5有效的对话交流。护士在和患者交流沟通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认知水平等多种因素选择合适的谈话方式和内容,谈话内容要紧密贴近病情,不能没有目标、没有主题的滔滔不绝,要把握好谈话的节奏和气氛,尽量将谈话限制在护理工作需要的信息范围中。

3.6主动的倾听患者。沟通中,不仅要善于说,还要善于倾听。护士要学会倾听患者的生理、认知、情感等多方面的倾诉,患者在诉说时,护士一定要全神贯注,与患者保持合适的眼神交流,患者才会从心底信任护士。

3.7合适的态势语言。护士在与患者沟通中还要注意非语言的交流,也就是人们说的态势语言,具体指人与人交流过程中,通过仪表、表情、动作等传递出的思想感情,同样是传递信息的重要交流工具。

3.8纯熟的操作技术。门诊护士常要为患者进行各种途径的注射,在这些操作中,护士要充分掌握无痛的操作技术,善于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尽量一次操作成功,如果有失误或患者感到疼痛,要及时向患者致歉。护士熟练、无痛的操作技术其实也是一种非语言的交流,使患者之间维系沟通效果的重要环节。

4结束语

良好护患沟通的前提是强化护士“以病人为本”的工作服务理念,医院应该加强管理手段,随时监督指导护士的服务意识和态度,同时要注重护士礼仪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作为门诊护士本身,应该严格要求自身的素养,不断提高语言沟通能力,用自己纯熟、扎实的专业技术,真诚、温暖的护理工作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证医院的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邵建华.门诊护理工作中的沟通技巧——门诊护理人性化服务的重要性[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27)

[2]王啸飞.医患沟通的重要性[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报),2007,28(2):192

[3]彭贞香.从医患纠纷看医患沟通[J].医学教材探讨.2008,9(7):9

[4]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篇10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44-0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湖北省三级甲等医院肝胆外科新入院病人。2012年2月到7月为实质研究阶段,其中研究对象为100例新病人,年龄18~76岁。

1.2 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进行资料收集患者对护士与之沟通的期望及沟通内容

1.3 结果:在100例新病人中,80例患者希望每日护士至少与之沟通一次,占比例为80.00%;有94名患者选择护患沟通内容与疾病有关,占比例为94.00%。

1.4 讨论:护患沟通是护患双方对医疗护理活动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它使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护理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而对于了解患者身心状况、向患者提供正确信息以及提高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患沟通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所关注,它不但能避免医疗纠纷,而且能加强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值得重视。

2 护患沟通的技巧

作为护士,不仅要努力使自己具备博学、负责、耐心、细致的优秀品质,加强职业道德和内涵气质的修养,更应该学习人际交流的技巧和方法,只有具备了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修养、精湛的专业技术、娴熟的沟通能力,才能有理有据、应对自如[2]。

《护患沟通技巧案例》 有报道,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30%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83.3%的护士对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33.3%的护士认为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不加理睬。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目前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要求还远远不相适应,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沟通的理念、知识和技巧。

2.1 语言沟通: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交流工具,而语言礼仪则可以传递尊重、友善、平等的信息,给对方已关怀和温馨的感受。在护患交往中,恰当使用礼貌性语言,注意尊重患者的人格,不伤害患者自尊,对患者的称谓要有区别、有分寸,可视年龄、职业选择不同的称谓。在称谓上如果不是“三查七对”时尽量不要直呼其名,也不可用床号称呼。原则为:要根据病人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力求确当;避免直呼其名,尤其是在初次见面呼名唤姓不礼貌;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与病人谈及其配偶或家属时,适当用敬称如“您夫人”、“您母亲”、“您父亲”,以示尊重。

2.2 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又称体态语言,是指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的沟通,在进行护患沟通时常能表达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意思,且能充分体现护理工作者的风度、气度,有助于提高沟通效果,增进和谐的护患关系。

2.2.1 面部表情:据研究发现,交往中一个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可见,面部表情在非语言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微笑是最常用、最有用的面部表情。护士常常面带欣然、坦诚的微笑,可以给病人带来很大的感染力,使他们能够在本能上相信我们。病人焦虑时,护士面带微笑与其交谈,就如同给病人注了“安慰剂”;病人恐惧不安时,护士镇定、从容不迫的笑脸,能给病人以镇静和安全感。再就是眼神,恰当地运用眼神,能调节护患双方的心理距离,如在巡视病房时,尽管不可能每个床位都走到,但以眼神环顾每位病人,能使之感到自己没有被冷落;当病人向你诉说时,应凝神聆听,让患者意识到自己说的话已经被你听进去了,这样他们才会觉得这是被重视、被尊重的。

2.2.2 手势:手势配合口语,可以提高表现力和感应性,这是护理工作中较常用的。比如在病人腹痛时,在询问病情的同时,用手触摸患者腹部皮肤可以让患者感觉到我们护理人员对他的关心。

2.2.3 体态、位置:工作中体态、位置是否恰当,反映护士的职业修养和护理效应。站立时双腿挺直,双臂在躯体两侧自然下垂,收腹挺胸,不依墙而立。坐姿应上身自然挺直,两腿一前一后,屈膝,平行或交叉,能显示高雅、文静。当病人痛苦时,护士主动靠近病人站立,且微微欠身与其对话,适当抚摸其躯体或为其擦去泪水,会给病人以体恤、宽慰的感受。

3 小结

护患沟通是护士进行护理活动最基本要求,它与护理知识和技术同等重要。良好的护患沟通增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增进了解,协调关系,相互信任,从而减少冲突、矛盾、纠纷,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真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和“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