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例报告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病例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手术病例报告

篇1

关键词:输尿管中下段结石;ESWL;输尿管镜

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目前的治疗方法有ESWL、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ESWL因经济简便创伤小而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临床工作中常会有一些患者ESWL疗效不满意而需改用其他治疗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为56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ESWL无效患者改行了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56例中,男性37例,女性19例。年龄22-68岁,平均45岁;输尿管中段结石18例,下段结石 38例;结石大小0.8cm*0.7cm—2.2cm*1.5cm。其中左测24例,右侧29例,双侧3例。病史1周—5年,,平均4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诉疼痛不适者39例,尿路感染49例,WBC(+)18例,WBC(++)25例,WBC(+++)。BUN,Cr升高9例。

所有病例均曾行ESWL治疗,治疗1次者20例,2次25例,3次8例,4次3例,疗效欠佳,术后没有或仅有部分结石排出。术前常规行B超及KUB+ivp确诊及定位,3例另行CT扫描确诊。

1.2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采用德国Wolf9.8输尿管硬镜,配合国产气压弹道碎石机及液压灌注泵,经尿道插入 F8号普通导尿管 ,引导输尿管镜进入膀胱,以F4或F5号输尿管导管自患侧输尿管开口插入,引导输尿管镜上行,找到结石后关闭灌注泵。经输尿管镜工作通道插入直径为1mm碎石探杆,将结石轻压在输尿管壁上。气压为1.5-2.0kpa,单发或连发脉冲将结石击碎,一般至小于2mm,较大碎块用取石钳取出,尽量少用取石钳操作。对合并较大炎肉的病例,必要时先用异物钳将息肉钳夹清除,再行碎石。所有病例在碎石后均放置D-J管2-4周,并留置导尿管1-2天。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5天左右,出院前行B超及KUB复查。

2、结果

56例患者中47例采用输尿管镜手术成功(其中并发输尿管息肉26例,输尿管弯曲11例,狭窄8例),结石粉碎后全部排出,成功率83.9%;5例改行开放手术取石,其中1例为严重石街患者,1例找不到输尿管外口,3例为炎症严重,置镜困难;3例结石上移至肾盂,仅留置D-J管;1例为脓肾患者,仅行肾穿刺造瘘术。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血尿及轻微腰腹部疼痛,53例3-5天后症状消失,3例术后出现高热,腰腹部剧痛,加强抗感染后,症状消除;无输尿管脱套、撕裂、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3、讨论

对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因其创伤小、费用低、定位方便、无需麻醉、可在门诊完成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但某些因素如结石部位息肉形成、炎性组织包裹、患侧肾功能、骨骼和肠道气体对定位的影响和冲击波的阻挡等,常会影响ESWL的疗效,增加残留结石的发生率,据文献报道,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净率在56%~93%,再次治疗率为10%~30%[1]。本文通过对56例ESWL失败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有如下特点:1)病史较长,本组患者病史1周—5年,平均4个月。结石在同一部分的长时间停留,易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肉芽、疤痕形成,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病理变化,导致结石的嵌顿、包裹,这种情况下,即使ESWL下结石被击碎也难以排出[2];2)结石较大,本文56例病例,结石大小0.8cm*0.7cm—2.2cm*1.5cm,其中超过1.0cm者32例。有研究报道当结石直径超过1.0cm时即难以通过输尿管,易嵌顿于输尿管中,对输尿管造成损伤,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炎性肉芽、息肉增生甚至引起输尿管的狭窄,影响被击碎的结石的排出[3];3)肾积水形成,肾功能受损,56例患者中轻度积水27例,中度积水24例,重度积水5例。击碎的输尿管结石的排出必须依靠尿液的冲刷,而肾脏不同程度的积水导致了肾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坏,特别是病程较长的患者肾功能损坏更严重,泌尿减少,结石被击碎也难以排除,导致ESWL的失败。

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输尿管镜逐渐成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重要选择,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相对安全、可反复进行、治疗结石一步到位等优点,能有效处理ESWL术后石街形成等问题,且在处理结石的同时可以处理输尿管息肉等并发症,目前应用较广的是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开展于上世纪90年代,利用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的能量驱动碎石手柄内的碎石杆,产生脉冲式撞击将石头击碎,碎石效果确切,其过程不产生热能,碎石杆撞击幅度小于2mm,对粘膜只产生短暂而轻微的损伤,无长期影响,是ESWL失败后的首选治疗方法[4, 5]。本组资料56例ESWL失败患者中47例一次原位碎石成功,成功率83.9%。

综上所述,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ESWL术后结石残留的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完善B超、泌尿系静脉造影等检查,了解其病程长短,结石大小、位置,肾脏积水程度等情况,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完善双肾ECT,以准确了解患侧肾脏功能。对于病史较长,结石在原位停留时间超过3个月,结石直径大于1cm[3],泌尿系静脉造影肾脏不显影或显影较差,ESWL成功率低,应尽早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有文献报道输尿管结石如第一次ESWL治疗无效再行ESWL治疗的排石率明显降低,而建议第一次ESWL治疗失败的输尿管结石应改为输尿管镜取石以避免因为无效的多次ESWL而造成并发症[6];另有研究显示,受定位困难等因素的影响,输尿管中下段结石ESWL较易失败,疗效相对上段结石差[7],而反复多次的体外冲击波碎石不仅不能提高结石的排净率,反而容易加重输尿管的损伤,导致输尿管组织纤维变性、狭窄、肾功能受损等严重后果[8],所以虽然输尿管结石ESWL原则上不超过3次,但对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可以适当放宽ESWL改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指征,对于病史较长,结石较大,怀疑有息肉、狭窄形成,患侧肾功能较差的患者,甚至可以直接选择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4、结论

ESWL是治疗输尿管结石广泛使用的方法,经济简便,但有一定的局限性,ESWL术后结石的排除受到输尿管是否通畅、肾功能是否良好等因素的影响。对于ESWL术后结石残留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应仔细询问其病史,完善B超、泌尿系静脉造影、肾ECT等检查,对于病史较长(结石在原位停留超过3个月)、结石较大(≥1cm)或不规则,患侧肾功能较差的患者,应尽早改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以免因反复的体外冲击波碎石而导致输尿管狭窄、肾功能受损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丁智仁. 输尿管镜致输尿管损伤的原因分析[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9(06):252-253.

[2] 梁丽莉,郭应禄,汤慧娣,等. ESWL 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原因分析[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7(05):18-19.

[3] 刘星明,任胜强,邬旭明,等. 输尿管结石ESWL失败后改行钬激光碎石的疗效分析[J]. 中国内镜杂志,2004,10(2):76-77.

[4] Kostakopoulos A, Stavropoulos N J, Picramenos D, et al. The Swiss lithoclast: an ideal intracorporeal lithotripter[J]. Urol Int,1995,55(1):19-20.

[5] Denstedt J D, Eberwein P M, Singh R R. The Swiss Lithoclast: a new device for intracorporeal lithotripsy[J]. J Urol,1992,148(3 Pt 2):1088-1090.

[6] Park H, Park M, Park T. Two-year experience with ureteral stones: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 v ureteroscopic manipulation[J]. J Endourol,1998,12(6):501-504.

篇2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腹股沟疝;外科手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年龄59~81岁,平均61岁。伴腹股沟斜疝38例,直疝4例。其中单侧者39例,双侧者3例,均为可复性疝。

12  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与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相同。下腹部纵行切口,先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30例)或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12例),后行腹膜前疝修补术。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参照文献[1]进行。①取出自动牵开器。牵开切口下方的腹膜前脂肪组织,显露腹股沟区,找到向前走向腹股沟管的横筋膜弓及下方的髂耻束。在腹膜与腹股沟内环之间找到疝囊,在疝囊颈下方插入两手指分开精索,钝性分离将整个疝囊拉至腹膜前间隙。②将疝囊与其下的精索分离,在两把血管钳

之间剪开疝囊。插入手指于疝囊内有助于分离疝囊与精索。如疝囊伸向远侧,则横断疝囊,远端旷置。③用组织钳提起疝囊边缘,用4号丝线内荷包缝合疝囊颈,切除多余囊壁。④用组织钳夹住内环边缘,向内侧牵开精索,沿内环下缘触摸髂耻束及其深部的髂血管。用7号丝线在精索内、外侧将髂耻束与横筋膜弓缝合2~3针,逐一结扎缝线。腹膜前直疝修补时,钝性游离疝囊至疝囊颈,此时要注意防止损伤其内侧的膀胱和其外侧的腹壁下血管。切开疝囊底,回纳内容物,切除疝囊,高位缝扎囊颈。间断缝合髂耻束和腹横筋膜弓状缘。

2  结果

42例患者经1~2年随访,均未见复发及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平均疝修补时间约20 min。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由于其下尿路梗阻,患者排尿困难的同时增加了腹内压力,再加上老年人腹壁肌肉松弛,肌张力减退,就诱发了腹股沟疝的发生。

Perter等报道约5%~12%患前列腺疾病并需手术治疗者同时伴有腹股沟疝[2],本组病例约占院同期需行前列腺切除术病例的92%。Jurlke等[3]指出,超过50岁的男性患者有60%以上存在着病理性排尿功能障碍;谭家湘[4]统计普外科因腹外疝住院手术的老年男性,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慢性尿潴留高达12%。因此,曹承华等[5]认为对超过50岁准备接受疝手术的男性患者,应了解有无前列腺增生症存在;对前列腺增生症就诊者,也就详细询问病史和检查有无腹外疝。由于腹沟疝与前列腺增生症有关,因此临床上应避免单纯行腹股沟疝修补术,而未行前列腺切除术,下尿路梗阻尚未解除,易致术后腹股沟疝复发。同期行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和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复发率[6]。行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同时,行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避免了分两次手术时手术切口多、创伤大、费用增加的弊端,尤其适用于合并双侧腹股沟疝者。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治疗体会:①于腹膜前要充分显露腹股沟区,在腹膜与腹股沟管内环之间寻打疝囊;②要清楚地显露腹横筋膜弓状缘和髂耻束;③在精索内、外侧缝合腹横筋膜弓状缘和髂耻束时,注意勿伤及其下行走的髂血管;④在腹膜前直疝修补时,游离疝囊时勿损伤其内侧的膀胱;⑤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实质是直接对内环口或直疝三角进行修补。本组病例经术的1~2年随访,无疝复发及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效果良好。因此,在行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同时行腹膜股沟疝修补术,比分两次手术治疗具有减少切口、创伤小、恢复快、节约费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Frank Hinman,jr著,李龙承,张旭主泽泌尿外科手术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98699.

2Perter NS,Patrick CW.Stimultaneous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 during radical pelvic surgery [J].J Urol,1987,137:1180.

篇3

关键词:手术后 顽固性头晕 梅尼埃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534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465-01

患者蔡某,女性,34岁,全麻下行颧骨、颧弓降低术,手术时长1.5h,术中失血约300ml,麻醉苏醒后即诉头晕,无恶心及呕吐,考虑麻醉后正常反应,未予特殊处理,嘱其卧床休息,无好转,第2天诉症状加重,纳差,恶心,无呕吐,测血压96/72mmHg,心率90次/分,予静脉补充血容量,血压升至130/80mmHg,心率78次/分,头晕仍无好转,值班大夫予甘露醇250ml静点,症状短时间稍减轻,第3天仍诉头晕,觉周围物体转动,无耳鸣、耳聋,追问病史,曾有晕动病,请内科会诊,考虑梅尼埃病,予倍他司汀片,4mg,口服,3/日,次日症状轻度好转,下地轻度活动无受限,连服3天后,症状明显好转,手术后第7天头晕症状消失,正常出院。

讨论:全麻术后头晕是临床较常见的并发症,一般认为是全麻药物的后遗效应,再有就是禁食时间较长,出现低血糖,或者出现性低血压等。这些症状一般较容易改善,且维持时间较短,对于那些顽固性的头晕(心脑血管病变、颈椎病、梅尼埃病等),我们要慎重查找发病原因和分析主诉和病史,因为有些患者容易将眩晕、头晕和头昏相混淆,据报道[1,2]有人对768例以眩晕初诊的患者进行分析,最后确认眩晕者占49.1%,头晕者占28.1%,头昏者占22.8%,因此问诊时对这三种症状进行仔细区分,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延误诊疗时机。

本例患者以头晕为初发症状,后转为眩晕,说明有时这三种症状可能同时出现,但以某一个为主,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仔细注意其变化。对于眩晕的治疗以镇眩和促进前庭代偿功能的早日康复为主,头晕的治疗以加强致病因的治疗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治疗为主,而头昏的治疗则以正确的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减轻脑力负荷和思想压力,促进脑细胞功能的药物治疗为主。眩晕最常见的疾病为梅尼埃病,病因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是内耳膜迷路积水,典型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和耳胀满感。目前尚无绝对可靠的检查手段确诊梅尼埃病,临床主要靠磁共振成像技术、或者甘油试验等手段来证明膜迷路积水的存在来诊断梅尼埃病,但因与检查时是否发病时间有关,有可能出现假阴性[3]。有时可在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时,给予镇旋药物对症治疗,观察效果。

总之,对于手术后顽固性头晕,尤其是眩晕,且既往有晕动病病史的患者,排除其他疾病后,应警惕梅尼埃病。同时嘱其好好休息,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同时心理安慰及疏导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栗秀初,孔繁元,黄如训,有关眩晕诊断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12):705-707

篇4

【关键词】

非侵袭性 真菌性 鼻窦炎

鼻内镜

【Abstract】

Objective〖WTBZ〗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the surgical therapy of 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 by nasal endoscope . Method: Post-operation discussion of pathological results of 18 such cases. Result: 17cases were cured after1-3years-follow-up visits,1 case was cured by second operation . Conclusion: Nasal endoscope can ensure a wide view , let every nasal sinus full open and thus lessen damages and shorten operation time. So it’s a ideal therapy.

【Key words】〖WTBZ〗 Noninvasive, Funga, Rhinosinusitis, Nasal endoscope.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报道近几年明显增多,笔者认为可能与抗菌素的滥用有一定的关系,但与CT检查检查的普及和鼻内镜技术的普遍运用密切相关。自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笔者收集了18例此类病患,经鼻内镜技术进行检查和手术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于27-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5岁。其中单侧共16例,左侧10例,右侧6例;双侧2例。病史为1周到10年不等。主诉鼻塞伴头痛6例;鼻塞伴涕中带血7例;单侧头痛2例;鼻腔内臭味2例;无症状但体检时发现1例。11例初诊时诊为真菌性鼻窦炎,2例诊断为双侧鼻窦炎。5例诊为上颌窦肿瘤或占位性病变,12例曾在门诊诊为鼻炎或鼻窦炎,长期或间断口服抗生素治疗。

CT检查:全部病例均行鼻窦CT检查,提示鼻腔、鼻窦内软组织影,上颌窦内密度不均,可见不规则稍高密度影,中央散在少量气体者报告为真菌性鼻窦炎11例;5例疑为上颌窦占位伴内侧壁部分骨壁吸收报告为上颌窦肿瘤或占位性病变;1例报告为单侧鼻息肉;2例报告为全组鼻窦炎。

术前鼻内镜检查: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12例,鼻中隔偏曲伴同侧中鼻道狭窄6例,中

鼻道可见息肉4例,中鼻道可见干酪样分泌物9例,可见脓性状分泌物7例。鼻腔外侧壁明显内移2例。

1.2方法:

17例在局麻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1例全麻手术。有2例在鼻内镜下加行下鼻道开窗术。16例单侧钩突切除并筛窦开放术,其中4例行蝶窦开放术;2例为双侧上颌窦、筛窦开放术。全部病例中其病变窦腔内和中鼻道均可见黄褐色或灰褐色干酪样团块物阻塞,2例为粘稠的泥状物,不易清除,行下鼻道开窗后,经反复冲洗清除干净。所有病例均伴有窦腔内或窦口处粘膜水肿同时伴不同程度的积脓。全部病例在术后分别取干酪样团块物并窦内或窦口处粘膜送病理检查。病理报告为曲霉菌14例,毛霉菌4例。

所送粘膜标本病理报告为炎性改变,未发现真菌侵袭,作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依据,本组病例未加用抗真菌类药物。

2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及术后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给予抗生素及适量激素对症治疗。48h后一次性取出鼻腔内填塞物。出院前清理,冲洗鼻腔鼻窦一次,未加用抗真菌类药物。嘱出院后定期随访复查。有4例随访时因中鼻甲粘连而作简单分离,2例因窦口及窦内粘膜水肿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使用,2月后消失。1例未按定期随访导致术后2年复发,于发稿前3 月再次手术,随访至今无复发。17例随访中鼻内镜检查见中鼻道、上颌道口通畅,粘膜正常,未见真菌团块,部分病例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术前鼻塞、头痛、涕血、鼻腔异味消失。

3讨论

3.1真菌性鼻窦炎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大类。1996年Molpeth等提出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分类为急性暴发性、慢性无痛性、真菌球和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前2者为侵袭性,后2者为非侵袭性。如患窦粘膜或骨质中发现真菌侵袭则属于侵袭性,这是诊断为非侵袭性或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最关键的依据之一[1,2]。本组所有病例所送检的干酪样标本中,均检出真菌,但所送患窦粘膜均表现为炎性改变,未检出真菌侵袭。故笔者将本组病例归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一类,后期治疗中也未加用抗真菌类药物。

3.2真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与细菌长期共生于鼻腔和鼻窦内而不引起病症,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机体内菌群失调时真菌在封闭潮湿的环境下可大量滋生,又因为该病常继发于鼻窦细菌感染之后,长期不规范的滥用抗生素可造成机体内的菌群失调,由此增加了真菌的生存机会。致病菌属以曲霉菌多见,占83.8%[3],毛霉菌少见。本组病例病理结果与国内多数学者的统计基本一致。

3.3因其他原因诱发鼻窦炎时,大量粘、脓性分泌物积聚窦内,作为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环境,阴暗、潮湿、乏氧的环境更有利于真菌的生长,而这种环境是由于鼻窦、鼻腔的解剖结构异常或病变造成的。本组病例中几乎全部病例在术前和术中鼻内镜检查时都存在着鼻道、窦口不同程度的狭窄和封闭,有12例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因鼻中隔偏曲致患侧鼻腔狭窄6例;伴有中鼻道息肉、钩突肥大4例。以上病例可以说明本病形成和发生的重要因素可能是由于鼻腔、鼻窦的解剖结构异常从而引流不畅,导致大量粘、脓性分泌物积聚窦内最终造成真菌滋生、感染。

3.4术前鼻窦CT检查可对鼻腔鼻窦的解剖结构取得充分而直观的了解。本病的影像学具有特征性改变:即病变窦腔内密度增高且中央区域有斑块状或沙粒状等形态不一的钙化灶、网格状阴影以及密度增高区域内的小含气腔,并可伴有骨壁的反应性增厚或非侵入性破坏等[4、5]。故术前CT片的阅读对本病的诊断极为重要,不仅作为最主要的辅助诊断,同时可了解病变累及的范围和程度,因此需要做到术前准确判断、认真评估,以防漏诊和误诊。本组病例全部采用术前CT检查均获得良好的特征性影像,为手术治疗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3.5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清除病灶并充分解除引流口的闭塞或狭窄,以恢复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功能[6]。目前临床上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深化,为治疗本病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传统的柯-路氏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大,对筛窦、蝶窦的处理不尽理想。鼻内镜手术可以全方位的清除各组鼻窦的病变并可建立良好的通气引流通道,消除真菌生存的环境。鼻内镜手术在诊治本病的过程中可减少对患者的侵袭性操作,并大大缩短诊疗周期。我们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未作同期鼻中隔矫正术,以防止交叉感染。在术后处理上定期的鼻内镜检查可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少本病的复发率。因此认为鼻内镜技术是诊断和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良好方法。

参考文献

[1]Molpeth J F , Rupp N T , Dolen W K , et al . fungal sinusitis : an update .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 1996 , 76 : 128—139 .

[2]王军,孙佩智,王鸿波等,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60例体会,中外医疗,2010(03)

[3]

王秀敏,王毓新,刘铭,等.100例真菌性鼻窦炎病原菌分析.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0,7(1):9-12

[4] 俞肖一,朱杰敏,崔金才,等,霉菌性副鼻窦炎CT表现和病理分析. 医学影像学杂志,1999,9(1):4—6.

[5]

篇5

【关键词】腹腔镜;精索精脉曲张;高位结扎术

Clinical analysis of 135 cases oflaparoscopic Varicocelectomy

MA Yu-jie,HUANG Zhi-yuan,YANG Jian-she,et al.DepartmentofUrology,Central Hospital of Xuchang,Henan 46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echnique of the operation,the therapecctic effect and the feasibility of laparoscopic procedures for varicocelectomy.Methods 135 cases with varicocele cases treated by laparoscopy were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All operation were successful.Operative time was 20~45 minutes,average operation time was 28.5 minutes,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was 3~4 days,blood loss was less 10 ml.The results were satisfacting and there were no recurrence and atrophy of testis during 6 to 12 monthsfollow-up.Conclusion Laparoscopic varicocelectomyissafeandeffectivefortreatingvaricocele.

【Key words】Laparoscopy; Varicocele;High ligation

作者单位:461000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我院泌尿外科自2003年5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13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35例,年龄12~45岁,平均27.5岁。左侧63例,双侧72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阴囊坠胀不适,体检阴囊内精索增粗或呈不同程度的迂曲,蚯蚓状静脉团块。彩色多普勒检查,精索内静脉≥1.8 mm。以不育症就诊者,除以上表现,分析均出现异常,本组病例均排除继发病例。

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或插管全碎,头低脚高30°仰卧位。脐下缘取1 cm切口,Vesser穿刺针穿刺腹腔,注入CO2气体形成人工气腹,保持腹腔内压力10~12 mm Hg,拔除穿刺针,置入1 cm直径Trocar插镜观察腹腔及双侧精索静脉。直视下在双侧麦氏点稍内上方分别置入0.5 cmTrocar作为操作通道。于内环口上方2~3 cm切开精索血管束外侧腹膜,显露精索血管束,仔细观察曲张静脉及精索内动脉搏动,游离精索静脉,间距1 cm 4号线双重结扎,如精索内动脉辨别不清或分离过程中出血游离困难。则游离精索血管束约1~2 cm,4号丝线间隔0.5~1 cm双重结扎整个精索血管束,如为双侧同法处理对侧,然后排尽CO2,拔除Trocar,缝合伤口。

2 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均获成功,单纯结扎精索内静脉96例,集束结扎精索内动静脉血管束39例。无开放手术病例,手术时间20~45 min,平均28.5 min。术中无明显出血,出血量

3 讨论

精索静脉曲张(Vc)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为10%~15%[1]。临床主要表现为阴囊坠胀不适及不育,精索静脉高位结扎阻断共静脉回流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传统的经腹股沟区内环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创伤大,术中易损伤或结扎动脉,输精管动脉及提睾肌动脉而导致术后萎缩;而且术中易漏扎少数精索内静脉分枝导致术后复发。随着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广泛应用,腹腔镜下精索精脉高位结扎术已成为目前治疗Vc的主要治疗方法。与传统手术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2]。①创伤小,痛苦小,几乎无出血,恢复快;②镜下操作,视野清晰,不易漏扎,结扎位置高不易复发;③不需另行切口可同时行双侧手术,因此尤其适应于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3];④对于过度肥胖,有腹股沟区手术史或开放手术复发的病例,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尤为适应[4]。本组135例,手术全部成功,术中几乎无出血,痛苦小,疗效确切,充分体现了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特点。

小切口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是开放手术治疗VC较为微创的治疗方法[5]。切口仅为4 cm左右,肌肉纯性分开,结扎部位与腹腔镜手术一样体现高位,只是入路不同,疗效确切,大部分病例局麻就能完成,因此有学者认为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相对于小切口腹膜外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优势并不明显。但对于双侧精索静脉曲张,由于需另行切口,对于开放手术后复发病例或过度肥胖患者,由于精索游离或寻找困难,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更具优越性。

对于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中是否仔细游离精索内静脉单独结扎或游离精索内动静脉集束结扎临床上仍有争议。游离精索内静脉保留精索内动脉可确保术后的血供,但手术费时,易出血,有时鉴别困难,易漏扎围绕动脉的细小静脉而导致术后复发[6]影响疗效。复习文献和解剖,血供除内动脉外,还有输精管动脉及提睾肌动脉,二者在内环以下汇入精索血管,足以保证附睾的血供,结扎内动脉不会导致术后萎缩[7]。因此,国内外很多学者[8-10]采用内环上方精索血管集束结扎的方法,术后未见萎缩。本组病例均先游离精索内静脉分别给予双重结扎,如游离困难、出血或分辨不清则采用内环上方精索血管集束结扎的方法,术后均未见萎缩。因此我们认为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术中刻意分离精索内静脉并无必要,采用内环上方结扎精索内静脉和集束结扎精索血管的手术方法,都是安全的,不会导致术后萎缩。

参 考 文 献

[1] 吴阶平,泌尿外科.山东科技出版社,1993:934-936.

[2] 蒋志强,蒋先镇,曾青,等.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方式的选择.中国男科学杂志,2005:19(4):45.

[3] 陈久顺,徐友明,余建华,等.腹腔镜与腹腔后小切口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比较.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58.

[4] 张轶痒,陈湘,陈合群,等.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附54例报告).中国内镜杂志,2004:10(1):45-46.

[5] 曾安军.经腹膜后小切口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22例报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540.

[6] Murray RR,Mitchell SE,Kadirs,et parison of recurrent Varicocele anatomy following surgery and percutaneous ballon occulusion.JUrol,1986,135:286-289.

[7] Walsh:CampbellisUrology,8thed,Copyright,2002 Elsevier:76-79.

[8] 郝路,高振利,王琳,等.腹腔镜下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255例.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6:11(2):112.

篇6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穿孔 治疗

消化性溃疡穿孔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治疗上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住消化性溃疡穿孔502例,其中进行非手术治疗52例,治愈49例,3例失败后转手术治愈。现报告以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中,男性41例,女性11例;年龄13~85岁,平均45.5岁。穿孔到入院时间2~72h,。既往检查有溃疡病史33例,无明显溃疡病史19例,发病前有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激素类药10例。全组病例均表现为突发性上腹部剧痛,查体有全腹腹膜炎体征,腹部立位X线检查示膈下游离气体40例,占76.9%,腹腔穿刺抽出液体18例,空腹穿孔42例,餐后穿孔10例。

1.2治疗:禁食,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直到正常排气、腹膜炎体症基本消失。拔胃管后逐渐进食流质、半流质。全身应用广普抗生素控制感染,静脉给予质子泵抑制剂,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后期加予腹部理疗及针灸,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及腹腔炎症吸收。出院后2~3周行电子胃镜检查。

2 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治愈49例,平均住院时间7~12d;3例失败后转手术治疗治愈。1例于1月后行胃镜检查示胃癌,行胃癌根治术;1例于2年后再次出现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分切除术。

3 讨论

溃疡急性穿孔是消化性溃疡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起病急,发展讯速,可危及患者生命。其在治疗上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手术治疗主要有穿孔修补术与根治性手术。穿孔修补术简单易行、创伤小,在解决穿孔的同时能彻底清除腹腔内污染物,穿孔愈合快。根治性手术能同时解决穿孔及溃疡二个问题。过去多认为内科难以治愈溃疡,对消化性溃疡穿孔主张行根治性手术。但根治性手术风险及创伤大,要求高。穿孔时间超过8~12h、腹腔内炎症及胃肠组织水肿较重或患者一般情况较差者均不宜行根治性手术。同时,一些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如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十二指肠残端及吻合口瘘、返流性食管炎及倾倒综合征等。因此许多学者认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时彻底性手术仅适用于少数患者[1]。

近年来,随着对消化性溃疡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认识,以及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这一概念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且冲击着传统的外科治疗观念。这也为非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在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治疗中,非手术治疗已日益受到重视。非手术治疗是先治愈穿孔后经内科治愈溃疡,通过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可使绝大多数患者平稳渡过急性穿孔期,其死亡率与手术缝合者并无差别[2]。目前认为,有接近一半的溃疡穿孔可自行闭合或经非手术治疗而闭合[3]。李华等[4]报道非手术治疗已占同期消化性溃疡穿孔病例的58.3%,治愈率为96.4%。本组非手术治疗占同期消化性溃疡穿孔病例的10.3%,治愈率为94.2%。

非手术治疗最大的优点是患者避免了手术的创伤就可取得治愈的可能,恢复快,费用低。其缺点一是不能讯速清除已漏入腹腔内的污染物;二是漏诊胃癌急性穿孔,这也是我们目前最为担心的。对以下情况要考虑为胃癌穿孔的可能:①病史长,年龄在45岁以上。②溃疡顽固不愈、严格内科治疗无效。③患者发病前有明显的钠差、消瘦及贫血,潜血持续阳性,体格检查或辅助检查提示有上腹部包块。

为了提高非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首先选择病例要拾当。具体适应证如下:①病人年龄较轻,一般情况良好。②临床症状较轻,腹膜炎体征趋于局限。③空腹穿孔。④溃疡病史不长、未经正规内科抗溃疡治疗或是因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应激性溃疡穿孔。⑤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其次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如6~8 h后病情无好转,如腹痛加剧、腹胀明显、腹膜炎体征加重、全身中毒症状加深或出现休克等,应果断及时转手术治疗,以免延误手术时机而造成不良后果。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穿孔治愈后必须给予正规疗程抗溃疡治疗,尤其是根除HP治疗;定期行电子胃镜检查,除了明确溃疡位置,了解其愈合情况外,重要的是通过取病理检查及时发现癌变的溃疡。以下病例不宜行非手术治疗:①腹腔渗液多,腹胀明显,全身中毒症状重。②合并有溃疡出血、幽门梗阻。③疑为胃癌穿孔时。④高龄病人。

本组病例表明,只要病例选择拾当,非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是有效的。但要注意穿孔治愈后给予正规的内科抗溃疡治疗及行电子胃镜检查。

参考文献

[1]Hugh TB.Perforated peptic ulcer.In: :Maingot Abdom in a operations 9th ed.California San Mateo:Lange:1991.627~646

[2]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100.

篇7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手术治疗特别是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仍是我国多数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湖南省宁远县中医院自1995年7月至2007年11月采用该术式治疗前列腺增生症462例,均一次手术治愈,全组无死亡病例,无尿道狭窄及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462例中,年龄57~81岁,平均67.5岁,病程1~9年,平均6.7年。其中Ⅱ°增生314例,因急性尿潴留入院者140例,以尿频、排尿困难人院者322例,残余尿均大于60 ml,B超检查均报告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者42例,泌尿系感染者194例,心电图异常者241例,肾功能不全者96例。泌尿系感染者术前给予足够抗生素治疗,肾功能不全者经尿液引流使肾功能接近正常。心肺功能差者经内科协助治疗至病情稳定后手术。全组病例均行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中置普通硅胶导尿管与膀胱造瘘管相连作持续膀胱冲洗。

2 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术中出血量100~300 ml,输血300~400 ml,术后冲洗液转清时间为12~48 h,平均36 h,其中1例于手术后第6天因用力排便致膀胱内继发出血,经输血、止血、更换导尿管及造瘘管后出血停止,痊愈出院。全组均于术后8~9 d拆线,10~12 d拔除造瘘管,12~15 d拔除导尿管,其中22例拔管后有不同程度尿频尿急,14例有排尿困难症状,均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全组无死亡病例、尿道狭窄、膀胱痉挛、尿失禁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目前仍是我国大多数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最常用的术式,但其手术并发症却不容忽视,有报告术后继发出血率为2.8%~3.7%,以下是我们就如何防治术后继发出血、后尿道狭窄、膀胱痉挛等并发症的几点体会。

3.1 术后继发出血及膀胱痉挛的防治

3.1.1 导尿管的选择与使用 传统的方法是置入气囊导尿管,充盈气囊,并予持续牵引达到止血的目的,但这种方法使得多数患者出现程度剧烈的膀胱痉挛,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而且容易造成术后继发出血和引流管阻塞。而本组病例全部使用普通硅胶导尿管与造瘘管连接作膀胱持续冲洗,不压迫前列腺窝。结果术后无膀胱痉挛发生,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亦大大避免了因膀胱痉挛而致的术后继发出血及引流管堵塞,术后冲洗液转清时间也并未因没有压迫前列腺窝而延长,效果良好。

篇8

关键词:胆囊切除;诊治分析

选取2008-2009年期间入住我院的300例胆囊病患者相关资料及治疗情况进行讨论,并对胆囊切除术适应症的选择及相关手术预防和操作问题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05例,女195例,年龄9-80岁,平均年龄52岁,患病你最短8天,最长,40年,均根据临床症状、术前B超检查等证实。其中胆囊肿瘤150例(50%),胆囊颈部梗阻症90例(30%),急性化脓性胆囊炎42例(14%);胆囊瘘管18例(6%)。

1.2术前准备

①急症患者的术前准备参见胆囊造瘘术。②慢性病例患者术前应适当饮食改善贫血、营养不良等状况,同时进行适当的保肝治疗。术前准备300~500ml血量。

1.2方法

①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包括B超、血压等。

②让患者呈仰卧位,上腹部对准手术台的腰部桥架。

③切口一般取右上经腹直肌切口;或右上正中旁切口;肥胖和肋弓较宽的病人,可采用右肋缘下斜切口。

④首先由切口处观察患者相关内脏有无异常;其次重点观察胆囊的大小、形态、异常结节等,特别是根据患者病患情况对相应部位进行仔细观察,如:有无水肿充血、坏死、穿孔、囊内有无结石等等。

⑤结合顺行性胆囊切除(从胆囊颈部开始)、逆行性胆囊切除(自胆囊底部开始)对不同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⑥放置引流、缝合腹壁网膜孔处放置香烟引流,并逐层缝合腹壁切口。

1.3术后处理

①术后首先要求患者平卧,观察无休克者次日可改为半坐。②对呕吐及腹胀不严重者,术后次日即可进食(不胀气流质饮食),并根据情况逐步增加饮食量;呕吐及腹胀严重者,术后需要禁食1-2天,并配合做一定的胃肠减压及服用中药胃肠复元汤,以便促进肠蠕动进而早期回复。(注:禁食期间应静脉输液)③根据患者胆汁细菌培养敏感度测定结果选用相应的抗生素。

2结果

300例手术顺利完成,其中112例患者进行顺行性胆囊切除,188例患者进行逆行性胆囊切除,时间在15-160min之间,术后平均时间入住时间4天,300例患无死亡病例。

3讨论

胆囊切除术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顺行性胆囊切除,出血较少,手术简便,应优先采用。在炎症严重,胆囊与周围器官紧密粘连,不易显露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时,则以采用逆行性切除法为宜。有时则需两者结合进行。

3.1胆囊切除适应症

胆囊切除手术用于治疗胆囊疾病,最为常见的是胆石症。胆囊管阻塞、胆囊炎、胆汁阻塞等情况,都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治疗。

3.2患者病情了解

手术治疗过程与后期效果与患者息息相关,如病例时间长则手术难度大,相反病例时间短相应要好做得多,因此手术前必须询问患者及结合相关检查报告详细了解和分析患者的病情,如:病例时间、每次发作时间、病情严重性的判别、病例症状等等。

3.3手术技巧

①如患者粘连紧密、炎症严重,相应胆囊切除难度和危险度就增加了,这是可以部分切除胆囊,然后从内到外逐步刮除残余胆囊粘膜及缝闭切口,从而成功完成胆囊切除术。

②术中若出现渗血不止情况,可以由黄疸日久采用堵塞法止血。

③术中如出现粘连紧密、胆囊萎缩解剖关系不清楚时,可以先起开胆总管,使用一定的金属探条插入患位以便分辨,再对粘连部分进行分离,同时可以可以避免误伤。

④若术中因胆囊出现膨胀厉害而妨碍手术进行时,可以适当抽吸内容物(吸取时保留原内容的1/3),以便胆囊轻度充盈,同时易于分离粘连部分。

⑤手术整个过程的所有操作,医务人员要做到胆道解剖熟悉,尽量不伤右肝管术和胆总管,仔细辨认胆囊管、胆囊动脉及胆总管,以免发生误伤。

4结论

当前临床上,大部分胆囊切除手术都继承了腹腔镜外科技术,如使用含有摄像机的精巧器械,于患者腹部穿刺细小孔进入腹腔内进行手术,临床上,目前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适应证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胆囊息肉、单纯胆囊结石等症状可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是急性胆囊炎病人不适合立即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畅情况下需要控制炎症3个月左右才能进行手术。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见效快、并发症小等优点。

参考文献

[1]陈敬洪,陈家阳,何应新,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多

因素分析及对策[J];河北医学,2008年05期

[1]邵锦全,王捷,张建龙,刘超.巨块型多形巨细胞型肝细

胞癌1例报告[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8年05期

篇9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32例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及术中灌洗方法。

结果:27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术中灌洗,3例行结肠造口,再二期手术切除,2例行永久性结肠造瘘术。切口感染2例,无吻合漏,无手术死亡病例。

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术中彻底的结肠减压及灌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结肠癌 肠梗阻 术中灌洗 一期吻合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04-02

本文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我院共收治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32例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6例,女6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8.2岁,其中结肠脾曲癌5例,降结肠癌12例,乙状结肠癌15例。术前经腹部超声、腹部平片、CT检查、肠镜等相关资料结合病史等而明确诊断。Dukes分期:B期7例,C期24例,D期1例。

1.2 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手术原则。32例均急诊手术,入院至手术前,行术前短期准备,纠正水电解紊乱,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状态,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急诊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27例。3例行结肠造口术,再行二期手术切除,2例因肿瘤广泛浸润而无法切除,行永久性结肠造瘘术。一期切除吻合的病人均遵循“上空、口正、下通”和“引流放过危险期的原则”。

1.3 结肠灌洗方法。27例一期切除吻合患者术中均行结肠灌洗。方法如下:游离左半结肠,在肿瘤近端肠钳钳夹切断,将近端肠管提出腹部切口外置入盘内并开放减压,切除阑尾,经阑尾残端插入气囊导尿管至盲肠,用温生理盐水灌洗结肠清洁后,再以0.5%甲硝唑及0.1%新洁尔灭各200ml灌洗。

2 结果

2.1 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15例,差分化腺癌4例,管状腺癌6例,状腺癌7例。

2.2 疗效及并发症。本组27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手术的病人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无吻合口漏病例,3例行结肠造口再行二期手术切除,2例行永久性结肠造瘘术,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

2.3 随访。本组病例均随访1-5年,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病人1年生存率为96.2%(26/27),3年生存率为68.3%(17/26),5年生存率52.9%(9/17);分期手术和永久性造瘘术1年生存率60%(3/5),3年生存率为33.3%(1/3),5年生存率为0%。

3 讨论

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严重危及人类健康。而左半结肠癌约为大肠癌发病率的45%,且多为中老年人,常合并内科疾病[1]。由于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时呈闭袢性肠梗阻病理改变,容易导致肠壁缺血,脓毒性休克。因此,对手术治疗应持积极态度。我们认为,有下列情况者应及时手术:①左半结肠梗阻诊断确立,观察6~12h症状体征无缓解且进行性加重者。②完全性左半结肠梗阻或并发腹膜炎,疑肠绞窄者。③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者,在抗休克同时急诊手术。

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手术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根治性肿瘤切除。但术式的选择争议较大,目前尚缺乏统一意见。传统的观点认为左半结肠壁薄,胶原代谢及血运较差。加之梗阻后肠避水肿及粪便堆积容易污染,因此主张行一期左半结肠切除,近端肠造口,二期闭瘘以避免术后吻合口瘘这一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随着术中肠道处理方法的改变对重症病人监护诊疗水平的提高,强效抗生素的开发运用,术后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支持治疗,对于左半结肠癌,越来越多学者主张一期手术[2]。因分期手术有显著缺点:①患者必须承受多次手术,部分患者年老体弱,因不能承爱再次手术而失去治愈机会。②由于肿瘤扩散,二期手术时无法根治切除。③患者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增加,且5年生存率并不比一期手术高。

本组32例中行一期切除吻合术27例(84.4%),切口感染2例,无吻合口漏病例,随访本组行一次切除吻合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68.3%、52.9%,分期和永久性造瘘术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33.3%、0%。因此,在行一期切除吻合的过程中,除严格遵守“上空、口正、下通”的原则外,我们体会到:要选择合适的病例不应盲目追求一期吻合。我们认为行一期吻合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患者无严重中毒症状,无低蛋白血症;②梗阻时间短、肠管血运好,水肿轻,近远端肠管口径相差不甚悬殊,吻合无张力;③术中肠道灌洗满意;④腹腔内渗液少,无严重污染。围手术期必须加强营养支持,合理应用抗生素,积极改善患者全身症状,纠正水电解质。术中彻底灌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通过术中减压灌洗可使近端扩张肠管明显缩小,水肿减轻,血供改善。并可显著减少肠腔内的细菌数量。有报道认为术中给予肠减压及抗力素液灌肠,术后吻合口抗张强度及羟脯氨酸含量均高于未处理组,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未处理组[3]。合理的引流管放置。引流管的放置对于吻合口瘘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引流管以双套管引流为好,放置中要保证低位,避免压近吻合口。术后晚期合口瘘多发生在第7~9天,引流管放置时间以超过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期为宜。保证吻合口无张力及远端通畅,吻合口良好的血运及术者娴熟的吻合技术对吻合口的顺利愈合非常重要。术后积极扩肛,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道功能尽早恢复。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病倒,对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行一期吻合是安全可行的,术中彻底的结肠减压及灌洗是保证一期切除吻合成功的关键。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晋湘,陈子华,陈志康.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7):520-522

篇10

【关键词】胆管外科手术;胆管探查;电子胆管镜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4-0515-02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其基本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去除病灶和通畅引流[1];尽管手术中应用纤维胆管镜技术而残余结石仍然达23.3%[2]。2003年6月~2005年12月,我们应用电子胆管镜在胆管手术中诊治胆管疾病157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57例,男62例,女95 例,年龄13~75 岁。术前均经B 超、CT 检查,部分病人行MRCP、ERCP检查。术前继发性胆总管结石54 例,原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94例,并胆管蛔虫症9例,胆总管扩张、梗阻性黄疸术前未明确诊断9例(不包括诊断明确病例)。其中急诊手术25例,择期手术132例,有胰腺炎病史24例。

1.2方法:按常规行胆总管切开后,先用传统器械探查,如为胆总管结石先用传统器械取石,然后用Olympus V-240电子胆管镜行术中电子胆管镜检查,首先检查肝内胆管,然后检查胆总管远端,遇结石或蛔虫逐一采用取石网结合碎石仪碎石后取出;遇溃疡和新生物用活检钳取组织作冰冻病理检查,根据快速病理报告选择手术方式。

2结果

本组157例胆管探查手术患者,54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术后结石取净率为100%;94例肝胆管结石术后残石率占17.02 %(16/94);9例梗阻性黄疸,术前B超、CT、MRCP和(或)ERCP等检查,未明确病变性质,术中胆道镜检查,发现胆总管下端新生物(病理报告胆管腺癌)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诊断为Oddi’s括约肌开口炎性狭窄,以胆管探条行扩张治疗;4例为胆管下端结石,全部取净。

3讨论

胆管探查手术中,应用胆管镜技术已成为常规[2]。由于纤维胆管镜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如保持镜身稳定、术者间配合、取石网及碎石的准确性和成功率等,手术中应用纤维胆管镜技术的残余结石仍然达23.3%[2];由于电子胆管镜具有放大作用、亮度高、图像清晰、不易遗漏小结石和微小病变;容易保持镜身稳定,使术者间配合默契,取石及碎石的准确性和成功率提 高,并能检查Oddi括约肌功能等优点。本组病例肝胆管结石148例,手术中须遵循: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为原则,术中应用电子胆管镜的优势,结合肝叶、肝段的切除、肝实质切开取石与肝门胆管会师、狭窄胆管的处理、胆肠吻合等手术方式,使手术后总的残石率降至为10.5%(16/148),明显优于手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者。16例术后残石病例中,11例(含6例急诊手术)为肝内泛发结石,残石位于三级甚至四级胆管支以上,而肝叶、肝段切除等治疗又不能完全去处病灶,所以导致术后残石发生;另5例病人因急诊手术耐受性限制,未取净结石。本组有25例属急诊手术,应以抢救生命为第一原则,手术中迅速胆管切开减压后,虽然大多数患者生命体征较平稳,但胆管镜检查、治疗仍以输通大胆管,达到引流为目的,不要进行过长时间的操作,术中安置20号以上T形管,以便术后胆管镜取石。Chen等报道胆总管结石仅行胆管探查,不行胆管镜检查,残石率为11.7%,本组54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无1例术后发生残石。

术中电子胆管镜的应用可有效地减少胆管损伤发生。术中切开胆总管后,首先把位置相对较浅、器械能达到的结石用取石钳取出;然后采用电子胆管镜观察结石大小、部位、有无嵌顿后,以取石网篮取出;对较大或嵌顿的结石,配合碎石仪碎石后取出;有时一些较小的结石嵌顿于胆总管末端开口处,不易取出,可用活检钳在电子胆管镜的指导下把结石推入肠道;若胆管镜能顺利通过胆管下端进入十二指肠,则表明胆管下端通畅,并可避免采用胆管探条探查可能产生的副损伤。本组病例术中无1例胆管损伤并发症发生,术中电子胆管镜取石,克服了传统器械取石的盲目性,减少了胆管损伤。

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术中具体术式的选择。虽然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绝大部分胆管病变可以在术前得到确诊,但是对于一些病例仍然很难明确病变的性质;术中应用胆管镜直接观察胆管、不增加手术创伤、对胆管结石、感染、肿瘤等能及时判断,并作出及时相应的处理[3];我们对9例梗阻性黄疸,术前B超、CT、MRCP和(或)ERCP等检查,未明确病变性质,术中胆管镜查,2例发现胆总管下端新生物(病理报告胆管腺癌),3例诊断为Oddi’s括约肌开口炎性狭窄,4例为胆管下端结石,并作及时相应处理,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