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计基础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工机械设计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是林产化工专业的一门实践技能训练课程。本文从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的结合、题目库建立、加强实习实践环节和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措施明显提高了课程设计的质量,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
关键词: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113-02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是我校林产化工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工程力学基础、化工设备设计基础以及机械传动三部分内容[1],各部分相对独立,涉及到力学、材料学、化工生产过程、生产设备和机器、工程制图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其课程设计是林产化工专业在其理论课结束后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第一次实践设计课程,它起到融合几门重要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架起理论与工程实际、基础与专业技术之间桥梁的作用,是培养林产品加工工程技术人才、训练林产化工学生设计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2],是提高学生搜集与应用资料、绘图、运算、计算机、独立分析与思维等能力的一次实践训练[3]。目的是使学生从化工设备的理论计算、结构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选择到设备制造、检验和验收有一个全面的训练[4]。
一、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有机结合
按照林产化工专业的教学计划,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在第十周结束,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第18、19周,共两周时间。除了教师集中讲解、辅导、分配设计任务和设计期间学生考核汇报及查找资料等必要的准备工作,要在8―9天时间内完成全部设计,包括总体设计方案确定、设备及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和结构设计,编写设计说明书和绘制设备的零件图、装备图,比较紧张[5]。而且第18、19周又是学校的考试周,林产化工专业这段时间的考试较多,学生根本就不可能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课程设计上,所以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就把设计任务书分配下去,让学生根据课堂进度提前按照课程设计的相关参数进行设计计算。例如,讲压力容器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参数确定容器内径和筒体壁厚;讲完容器封头设计就可以确定封头形式和尺寸;讲完容器零部件,就要求学生们为他们设计的容器正确选择法兰类型和具体尺寸、确定容器支座及其他容器附件;讲完带传动后,就可以确定减速器V带的截型、根数及带轮的结构尺寸;讲完齿轮传动,就可以选择齿轮材料、进行齿轮结构设计,等等。教学实践表明,把课堂授课与课程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加强课堂讲授内容的侧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诚,同时学生也能有时间、有目的性地复习回顾其他先修课程和查找设计资料,为课程设计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结合工程实际,建立设计题目库
以前林产化工专业的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基本上是压力容器或减速器的设计。设计题目单比较单一,而且现有这两个方面的设计资料很多,学生大多按着资料上的步骤进行计算、设计及绘图就能轻而易举地完成设计任务。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独立运用所学先修课程知识、设计理论并结合生产实际的知识,综合地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课程设计的选题应紧密结合工程实际,选用生产实际中的典型题目,搜集了生产实践中的各类设计参数,建立塔器、容器、换热器、反应釜、减速器等几组设计题目的题目库。另外,课程设计选题也可以与合作的化工企业的相关设计任务相结合,根据企业需求和实际参数进行选题,直接贴近生产实际,企业可能更加注重设计方案的工艺可行性和经济效益,能提供许多计算相应生产成本的原始性资料,这样学生也能获得好的实战设计训练,使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得到提升[6]。同时,为照顾到学生设计计算能力以及理论知识水平的差别,设计题目又要成组具有相近性,以便学生间相互学习和帮助,提高课程设计的效率。题目设计好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分类进行合理选题,保证一人一题,题目各不相同。确保设计只能在独立的基础上完成,初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化工设备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今后从事工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与生产过程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
林产化工专业教学要以实际生产过程需要为总体目标,不但强调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应用,更加强调与生产过程的结合,强调课程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7]。本课程设计与工业生产设备、机器、材料及加工工艺等密切相关,因此在课程进行的第七周穿插了一周针对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和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的工厂认识参观实习。在此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现场结合实际生产工艺,分析某些关键性设备在流程中的作用和具体结构,介绍这些化工设备的设计原则及注意事项,使学生了解设计与制造工艺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获得设备的有关制造工艺知识,加深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便在设计过程中能灵活应用。例如,在杨凌馥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时就重点为学生介绍反应釜、干燥器、再沸器、冷凝器、精馏塔、液体贮槽、气体储罐和减速器等的作用和结构,加深学生对这些设备和机器的感性认识。指导教师在指导中强化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影响,使学生能够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如有关国家标准、手册、图册、规范等,以完成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方面所必备的基本训练。
四、改革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诚
考核是课程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公正合理的考核方式是提高课程设计水平直接有效的措施。为了真实、合理地反映实际设计水平,一方面要力求设计题目、设计参数多样化,另一方面就需要加强现场答疑,增加阶段性的学生汇报和抽查考核。并建立课程设计QQ群,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讨论,老师也可在群里对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指导解答,并可随时随机检查学生的设计情况和设计进度,这样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及时的得到指正和总结。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汇报、抽查成绩、设计说明书质量、零件图和装配图质量、答辩情况等作为主要的考核依据。另外,要求学生尽可能地使用AutoCAD绘图,强化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而设计说明书要求手工书写,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课程设计中出现抄袭现象。这些考核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诚,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作为实践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林产化工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教学内容。本文提出从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的有机结合、题目库建立、加强实习实践环节和改革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以期达到课程设计训练的目的。实践表明,通过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初步树立了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严肃负责的工作作风,为后继工程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培养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军,张有忱,段成红.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二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7.
[2]李红,孙虹雁,刘利国,马方伟.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08,(10):41-42.
[3]李政x,李庆生,姚忠.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J].2012,1(123):47-50.
[4]董俊华,赵斌,张及瑞.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3(119):17-19.
[5]张琳.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的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2,2(72):54-55.
篇2
关键词:和谐社会 公民文化 宪法爱国主义
“和谐社会”的概念提出以后,从长远来看,其政治意义远远超出迄今为止人们所讨论的范围。它不仅仅是“科学发展观”、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和谐或者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不仅仅是执政党执政模式的变化。从更深人一步说,和谐社会及相关各种目标的实现,会导向政府和人民之间社会契约关系的重建,而这种契约关系的建立和巩固都有赖于一个社会的公民概念以及体现公民特征的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加强,有赖于一个公民文化所体现的共识。可以说没有公民文化,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契约便无从谈起,蕴涵在契约文化中的民主、自由等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就会被暴力、零和搏弈等前现代文明的价值观所取代,和谐社会的构建最终也会失去其制度保障。因此,和谐社会意味着一种基于公民文化的契约型国家治理制度。缺乏公民意识,也是中国在政治文化上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因此,重塑公民文化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最紧迫的任务。
一、公民文化的身份认同观
1.公民的涵义
公民一词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在古希腊、古罗马,公民指的是在法律上可以享有政治权利的自由民,而非公民的奴隶和外国人在法律和社会两个层面都是受到歧视的对象。公民是一种身份,一种作为国家认可的构成成员的身份的符号。17世纪洛克、卢梭等人的天赋人权论使公民一词走向普遍化。
《不列颠百科全书》把公民定义为:“公民资格指个人同国家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个人应对国家保持忠诚,并因而享有受国家保护的权利。公民资格意味着伴随有责任的自由身份。公民具有的某些权利、义务和责任是不赋予或部分赋予在该国居住的外国人的。完全的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担任公职权,是根据公民资格获得的。公民资格通常应负的责任有忠诚、纳税和服兵役。”
公民是法律上的概念,强调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平等性。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没有奴役,没有特权,也没有歧视。
与“公民”相对应的是“国民”,与“公民”相对立的是的“子民”。“国民”表明一个人的国籍,而“公民”除了表明国籍外还有更深的内涵,说某人是某国公民,内涵此人与该国其他公民的地位相互平等,拥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民”就是老百姓的意思了,为什么要加一个“子”字呢?《礼记》中说:“子,谓所获民臣”。按照这个说法,“子民”就是不管内心愿意与否都必须臣服的老百姓,它所衬托的是依附型人格、身份差别,所以,在封建社会,“子民”也可以用“臣民”来代替,“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子民”的真实写照。在当前中国社会的习惯性词语中,老百姓远比公民有位置,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公民文化的缺失。
2.公民身份与公民文化
公民身份摈弃了个人身上一切人为的差别,只要在一个政治共同体中具备了公民身份就会享有基本相同的权利和承担基本相同的责任义务,因此,一个社会公民身份的普遍实现取决于政治的公共性,取决于身份平等的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受到文化传统支撑的身份不平等社会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公民身份的普遍认同就构成了一个社会的公民文化,这种以认同为基础的公民文化是一种摒弃了等级特权的的政治文化,它要求彻底摆脱人身依附关系,建立一种无论任何人都不能违反的法律制度以及对公共权力持有的高度警惕。同时,它还是一种自由的政治文化,在公民文化中,公民们视追求政治自由、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和经济自由为天经地义,它鼓励个性和自我,认为个人的意志、利益、爱好和享受,从最终价值上看高于家族、集体、民族和国家。
在当代,公民文化渐渐取代传统的血统认同和传统认同成为了当代许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和认同基础而成为世界认同文化的主流,认为公民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化解种族仇杀、阶级矛盾、意识形态冲突这些人类社会在上个世纪遗留下来的最终难题的惟一解决办法。在所有的公民文化解决方案中,德国政治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的“宪法爱国主义”观念显得十分突出。
二、公民文化观的现代特征—宪法爱国主义
一个追求和谐的社会必定不会是追求以暴力或以暴力威胁的原则来平衡利益的社会,一个以“和而不同”为特征的和谐社会必定要用以理性协商和妥协的方式来解决利益的冲突,所以和谐社会必须要寻求社会认同。传统的认同价值,如血统认同、种族认同、传统认同等由于其包含的排斥性因素而显得不宽容,这种不宽容如果发挥到极至,暴力原则的解决方案就会接踵而至,这样的事例在历史上、在当代都是层出不穷的。对此,哈贝马斯提出的“宪法爱国主义”观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宪法可以作为公民文化的象征发挥其整合社会的巨大作用,一个追求和谐的社会在具体操作上可以以宪法追求其认同价值。
哈贝马斯认为,存在多元文化差异的人类共同体是不能以民族认同来维系的。作为统一和融合的基础,民族主义缺乏价值规范的基础。提出现代国家统一的价值规范问题,是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的精髓。尽管哈贝马斯的宪法爱国主义在1989年之前就已经提出,但两德统一、欧洲联盟以及移民与全球化浪潮仍然是哈贝马斯倡导宪法爱国主义的三大主要背景。
篇3
关键词:核磁共振测井 能量储存 电容 机械结构 优化
中图分类号:TE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092-01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物理基础是利用氢原子核(质子1H)自身的磁性及其与外加磁场的相互作用。它通过测量地层岩石孔隙流体中氢核的核磁共振驰豫信号的幅度和驰豫速率,来探测地层岩石孔隙结构和孔隙流体的有关信息。
核磁共振测井直接测量岩石孔隙中流体的信号,对岩石骨架没有响应,是当代唯一能够直接测量储层(油层、气层、水层)自由流体孔隙度的测井方法。测量结果不受泥浆、泥饼及侵入的影响,也不破坏动态平衡和孔隙结构[1]。
一般的核磁共振测井仪器的基本组成,包含包括磁体和天线的探头、电子线路、储能短节以及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电磁场,激励地层的核磁共振信号,并接收核磁共振信号。电子线路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天线实现大功能射频脉冲的发射和超微弱核磁共振信号的检测。发射电路发射的射频(RF)脉冲期间往往高达上千瓦,由于电缆的限制,很难在短时间内供给这么大的能量,需要一个储能短节,为发射电路提供能量。储能短节的能量来源于1260个钽电容,这些钽电容必须有效合理的连接才能实现供应能量的目的,图1为钽电容结构(如图1)。
本文针对目前储能短节机械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优化的储能短节机械结构设计。即设计一种连接电容固定座的结构,提高电容固定座稳定性,易于拆装,使得储能短节在实现能量供应的同时,为工作者拆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1 优化前机械结构
钽电容固定在电容固定座中,电容固定座结构如图2所示,中间圆孔为贯通线通孔。为了起到良好的绝缘效果,并达到一定的机械强度,电容固定座采用PEEK材料。每2个电容固定座通过销子连接起来,共36节,如图3所示。但这种连接方式极其不连贯,在拆装过程中由于整个电容及固定座的自重极易断开,而且贯通线从电容固定座中间通孔穿过,给实际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如图2-图4)。
2 优化后机械结构
每个电容固定座钻有35个弹巢式圆孔,将电容成蜂窝状排列,1260个钽电容共分布在36个电容固定座上。为了将电容固定都圆孔中,需要把钽电容按方式装入电容固定座中,并用螺丝顶紧(如图4)。
电容装配完成后,用镀银铜母线将全部35个电容并联。母线右侧双箭头所指引脚开始连接,进入内圈,顺时针绕过所有引脚圆环,共三圈绕回双箭头处。正、负两端绕法相同。再准备两根30cm长的AWG22 600V引线,橙ORG、灰GRY各一根,从双箭头所指引脚引出,橙ORG线接正极、灰GRY线接负极。用电烙铁将所有连线与引脚的接触点进行焊接。
储能短节为了提供足够的能量,需将每9个电容固定座串联成4组,然后将串联好的4组电容固定座彼此并联,每2组并联的电容固定座之间用间隔管间隔开,起到绝缘作用。电容固定座正中间钻有正六边形通孔,中间穿正六边形不锈钢金属棒,防止容固定座周向转动,提高稳定性。
串联的每2个电容固定座之间用间隔管隔开,间隔管圆周钻2个螺纹孔,用顶丝将其与六边形不锈钢棒顶紧,既防止电容固定座轴向串动,同时也起到了绝缘作用;每个电容固定座正上方开有走线槽,方便贯通线穿过。正六边形不锈钢金属棒将36节电容固定座串成一个整体,不锈钢金属棒两端用螺母拧紧。
3 实际装配
按照上述设计思想,加工制造了一批PEEK电容固定座和相关的金属部件,并进行了实际的装配。首先将紧固板装正六边形金属棒上,然后依次装入装配好的电容固定座。相邻两个电容固定座之间用电容固定座间隔管1间隔开,每9个电容固定座之间用电容固定座间隔管2间隔开,共4节。装配完成后两端用螺母带紧。装配完成后,将整体电容固定座竖起,用橡皮锤轻轻敲打上面,使电容固定座之间装配更加紧密,防止由于装配不牢而出现电容固定座之间串动。
将36个小节分成4组。每9节首尾相接进行串联,将串联好的4组电容进行并联,蓝色(BLU)接负极,橙色(ORG)接正极,从短节两端分别引出。将装好电容固定座的两端装配上金属头,并接好电路骨架进行测试,测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结构信号的噪声大大减小,信号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而且整个储能短节的强度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达到了预期设计的目标。
4 结语
优化后的储能短节机械结构可以提高电容固定座连接稳定性,而且拆装效率高。结构中采用金属棒穿过电容固定座,可支撑固定电容固定座,防止电容固定座周向转动,且通过固定结构防止电容固定座轴向窜动,稳定性非常好,间隔管提高了电容固定座之间的绝缘特性,凹槽的设置使得穿贯通线非常轻松,效率大大提高。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制作成本低、使用可靠。
篇4
摘要: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将以新时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主要的切入点,但是在此之前相对应地添加了“新时期”、“社会公平”这两个重要前提,其中这两个限定词分别将本文研究内容的时间属性与研究方向进行限定,同时也充分呼应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城乡建设中的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几个重要的主题。与此同时,在完成了基本的理念廓清与思路的梳理之后,笔者将先后对社会公平原则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关系、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规划设计的基本策略进行阐述,进而形成一个有机组成的系统。
关键词:新时期;社会公平;城乡基础设施;发展与规划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科学的规划也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公平正义与效能。在新时期,社会发展进入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并且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社会发展的走向开始朝着经济转型与社会进步和谐发展、深化改革与构建社会和谐并举、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环境,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进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发展、统筹规划、科学发展,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
基于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基于社会公平的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与规划将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对于城乡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与科学规划将有助于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将大大推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资源公平、建设公平和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发展的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另一方面,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与规划将会对于目前的新农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传统的二元经济体制之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劣势地位,并且呈现出了发展滞后的局面难以满足农村的生产与发展需要,进而影响了农村经济竞争力的提升、现代化发展的推进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然而,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与规划的展开将有助于构建起统筹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为新农村建设与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将以新时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主要的切入点,但是在此之前相对应地添加了“新时期”、“社会公平”这两个重要前提,其中这两个限定词分别将本文研究内容的时间属性与研究方向进行限定,同时也充分呼应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城乡建设中的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几个重要的主题。与此同时,在完成了基本的理念廓清与思路的梳理之后,笔者将先后对社会公平原则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关系、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规划设计的基本策略进行阐述,进而形成一个有机组成的系统。
一、新时期社会公平的内涵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离不开社会公平与正义,社会公平是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构建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必须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对于新时期社会公平的内涵,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罗尔斯等人的理论观点中寻找到一些启示,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时期的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其实,新时期社会公平本质上就是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配置的公平性和平等性。
社会的运行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中不仅需要社会思想与发展理念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公平与正义,更需要在资源配置、社会机会分配、社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公平与平等。与此同时,社会的公平与平等都能够较好地表达出正义的内容,同时正义的表达与实现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资源与发展的公平。当然了,新时期社会公平的内涵与原则绝非是偶然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呈现出来的,也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差别与差异基础之上的。新时期城乡基础社会建设方面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正是立足于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差异,推动资源分配与发展的和谐发展而形成的。同时,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发展也是与社会经济平等观和满足需要的平等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就社会公平的内部构成而言,这一概念与内涵也主要体现在多个维度,其中社会制度的公平、资源配置的公平、发展机遇的公平以及百姓认可等多个维度。而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基于社会公平的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与规划研究更多地是立足于城乡发展现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进而实现城乡基础建设走向协调发展、科学规划的良性循环,进而全面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社会公平原则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关系
实现社会发展的公平正义原则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其中政治制度、经济建设、文化发展与社会管理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并且是采用各种措施促进这一原则的实现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一体化科学布局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措施与实践任务,同时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发展环境,进而实现城乡资源有机配置与和谐发展以促进社会公平原则。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在要求。从这一点上不难发现,社会公平正义原则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思想与重要原则,并且成为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科学布局、推进城市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也在客观上有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与发展。可见,社会公平原则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之间存在着一个指导原则与实践内容、思想与实践的影响关系,同时二者共同统一于社会的发展进程之中。
三、基于社会公平的城乡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理念
1. 城乡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理念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经济活动逐渐突破原有的传统区域限制,逐渐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机制,呈现出日益频繁、多元、紧密的交流现状,并且呼唤一体化的交流与发展环境。而传统的城乡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受到社会环境、思想理念与发展方向的影响,更加注重城市方面的内容,进而直接导致了城乡技术设施建设的不协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处于严重滞后的发展局面,迫切要求基础设施规划必须在更广大的区域范围内协调城乡平衡、统筹和谐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仅是某一区域或者城市的建设,应当立足于全局、统筹区域发展,从整体的角度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的整合与发展,进而有效地促进和提升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
城乡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理念就是将统筹规划的范围进行扩大与延伸,进而区域环境的改善与协调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同时对于传统规划模式之下行政主体所具有的封闭规划模式进行改革与完善。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不断加强,尤其是不同区域之间技术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诸如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铁路等,使得城市的资源可以借助于这些技术设施实现完善与共享,城市周边地域也可以得到一定资源的共享。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之下,相关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协调仅仅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进行切入已经难以满足客观环境的需要,需要从城乡发展的全局状况出发,立足于整体规划的理念。诸如:在进行城乡整体规划的进程中,为了解决一些大型供水、排水基础设施对于区域的分割影响,解决同类设施内部缺乏协调问题,可统一规划垃圾处理与给水处理体系,进而减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差距,实行城乡一体的垃圾处理)供水系统和排污系统。
2. 城乡基础设施的综合协调发展理念
坚持城乡基础设施的综合协调发展就是要跨区域、跨部门、跨传统地进行协调发展策略,淡化行政区域的影响,积极强化市场规律与资源调配的贵了吧,实现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时在标准、时序、位置等诸多方面的有效对接。与此同时,城乡基础设施的展开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固有特征与市场特性进行区域范围内公共交通、电力通信、供水排污等公共基础资源的市场化与专业化,建立跨越诸多行业的市场竞争体系与激励服务机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城乡之间资源与发展机会的协调与发展也是这一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更加积极地进行城市快速交通事业的发展,完善和打造完善轴线地区和核心圈层公路网络,推动城市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实现,加速城乡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开发。而至于城乡之间所涉及到一些公共问题和财力投资的项目,整体的基础设施设计与规划需要立足于区域综合协调发展的角度,应以整体发展为目标,以区域轨道交通网)快速交通系统和区域供水为重点,进行综合协调)统筹规划。
在城乡基础设施的综合协调发展理念之下,城乡技术设施规划的实现还需要一定的政策、执行机构、相关措施作为有力的保障,可以通过成立区域规划协调组织机构,建立城乡发展协商与规划机制,进而建立起城乡基础设施发展的共享机制,为城乡从技术设施的规划提供有力的协调规划环境。此外,为了保证城乡基础设施的综合协调发展的顺畅,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区域之内的发展状况进行行政区划的设计与调整,适度解决行政体制对于相关规划协调行为的影响。
四、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与规划策略
1.确立农村基础设施先行的规划意识
在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与规划实践过程中,要树立起农村基础设施现行,城乡建设协调发展的基本思想,这一点与目前的基础设施现状有着直接的联系。一方面,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重要的资本。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处于劣势地位,并且直接影响到农业现代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故而其基础设施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现代农业的水平与农业生产力。此外,农村的基础设施是城乡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系统构成,不仅具有了基础设施建设的一般特征,同时在测算和评价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时应充分认识其特殊性。
2.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城乡一体化策略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城乡一体化战略是新时期进行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与规划的重要策略之一。实践过程中,主要是用过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对于传统的发展规划与策略进行集中调整、修改与修正,进而制定出符合目前社会发展实际的规划策略。在目前城乡基础设施发展环境下,农业基础设施处于较为明显的落后局面,对其适当地倾斜与辅助是应当的。然而,在目前的经济格局中,工业化与城市化在也需要大量的资源配置,故而需要照顾到目前的这一现状,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和基础设施的公共性特征出发,通过合理布局,可以优先发展城乡社会共享型基础设施,极力扩大基础设施的服务对象、服务范围和领域,让农民分享工业和城市基础设施,使基础设施成为沟通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统筹的纽带。
3.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建设力度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作为后盾,由于目前的基础建设财力投资相对薄弱,故而需要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在目前的城乡基础建设投资环境下,各级规划与建设单位需要创新融资渠道,丰富投资主体,形成国家、企业、个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局面,为整体的建设活动提供资金保证。另一方面,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各级管理部门需要对于投资范围和投资责任进行明确,以保证投资的力度与投资质量。诸如:国家在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总量的同时,降低投资成本,压缩投资周期,优化投资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投资收益,提高工程项目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强化服务功能与此同时,为了保护投资者的积极性,应当继续实施“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以充分发挥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4.重视城乡信息化网络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基础设施效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相关规划与设计者需要将农村的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纳入到城乡基础设施发展的进程中,并且把农村的诸多信息化模块纳入到基础设施体系之中,诸如农村的“六小工程”,可以有效的提升农村的信息化平台。为了充分兼顾社会公共的建设原则,可以在统筹城乡规划、加强区域合作的较大的建设城乡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城市与农村的信息沟通机制,构建起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与此同时,重视城乡信息化网络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策略,不仅要注重对于硬件投入,还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通过信息化技能培训、人才引入、信息化知识普及与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努力,最终提升基础设施效能。
5.建立高效、统一的城乡基础设施管理机制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中不仅需要规划与设计、建设与维护,还需要一个科学经营管理的过程,故而需要建立高效、统一的城乡基础设施管理机制,以实现基础设施的增效。一方面,需要对于城乡基础设施中的竞争性、经营性城乡基础设施逐步按照公司制的运作方式,建立起一整套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对于城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非营利性城乡基础设施,需要充分依托于现有的公益管理现状,实行以价值管理为主、实物管理为辅,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此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离不开很多小型基础设施的作用,针对于这些可以采用合作社、管理组等管理形式,实施科学的管理,保证城乡基础设施发挥应有的效能。
篇5
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是化工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装置设计水平,增强工程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原有教学方法的弊端逐渐显现,课程设计急需改革。本文分析了课程设计面临的问题,以课程的教学目的为依据,提出在设计时间、设计题型、学科交叉、设计规范、成绩考核等方面的改革方案。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机械设计水平,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工程意识
化工机械基础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必修课程,涉及化学、化工、机械、材料、物理、力学、数学等学科知识[1],具有学科交叉复杂、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紧密、工程实践性强等特点[2]。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础的工程力学知识,熟悉材料特性,学会常用化工装置的设计方法,了解化工机械安全使用的检验原理[3-5],对于提高化工专业学生设计水平,增强工程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6]。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是继该理论课程之后的一次集中实践教学环节[7],能够起到将机械设计知识融会贯通,发挥理论与工程实际、基础知识与专业技术之间的桥梁作用[8]。学生在设计化工装置时,既要基于学科理论,又要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既要装置结构合理,又要保证安全经济,是多门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多种专业技能强化锻炼的重要过程,为化工类学生更好地服务化工行业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因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课程设计面临的问题
针对化工专业学生开设的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开课于大三,这个阶段,学生刚接触专业课学习,对本专业知识体系还不熟悉,对专业设计更是知之甚少,急需专业教师悉心指导,同时,一直沿用的课程设计内容、课程安排及考核形式等都无法与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相适应,课程设计急需改革。1.课程设计时间短,与理论课衔接不合理一般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课结束后一周内完成。要做好课程设计,学生要查阅相关装置的设计资料,熟悉涉及物料的性质,了解国家设计规范,选择合适的设备材料,合理设计装置内部结构,完成设计尺寸计算及强度、刚度、稳定性校核,绘制装置设备条件图,编制设计说明书[9],设计工作量大,专业知识要求高,学生很难在一周时间内完成。而此时段,学生已完成理论课的学习,对于设计中用到的知识已经淡忘,需要重新查找复习,不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以致用。同时课程设计处于期末考试阶段,考试压力较大,学生忙于准备考试,很容易出现应付或抄袭现象,无法真正起到增强学生工程意识、提高装置设计水平的作用。
2.课程设计题型少,装置结构简单以往的化工设备设计题型比较单一,只做一些压力容器设计,课本中有该类装置的设计例题,学生只需将设计条件带入,参考例题,按部就班地计算就可以完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完成质量也不高。设备一般不进行内部结构设计,只进行外部壳体计算,设计难度较小,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习主动性较差[10]。
3.不同学科间知识交叉少,装置设计不完整化工装置的设计包括工艺设计和机械设计两部分[11]。工艺设计是根据设计任务提供的原始数据和生产工艺要求确定设备的主要尺寸;机械设计是根据工艺尺寸设计设备的结构、选择结构材料及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给出设备与零部件的条件图。对于化工专业的学生来说,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做的是工艺设计,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做的是机械设计。教改之前,这两个设计没有交叉点,学生每门课程只做一部分设计,而没有化工装置设计的完整训练,不利于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12]。学生提交的设备条件图,大多采用手画的形式,而不采用现行各设计院普遍采用的AutoCAD绘图软件,无法锻炼学生机械制图的能力。设备条件图绘制简单,各物料进出管口、自动控制方案都无法体现,化工设计及化工自动控制课程所学知识不能应用到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中,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无法得到锻炼。
4.学生工程意识不强,设计不规范生产中使用的任何机器或设备的构件都应满足适用、安全和经济三个基本要求,其中,安全是核心。为了保证装置安全可靠运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便于构件互换,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了各类化工装置设计的标准和规范[13]。学生对相关的标准与规范不熟悉,容易造成其无法将标准和规范应用到化工装置的设计中,与生产实践脱离。比如,计算容器的物料接口尺寸,很多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没有规整,即使规整了,也没有查阅国家制定的各种钢管公称直径的规范,采用标准尺寸。在选择设备材料时,一般选择适用范围广,性能优异的材料,没有考虑会使设备成本大大提高的风险。在设计压力容器时,计算出的容器壳体壁厚与封头壁厚不一致,很多学生本着经济的原则,没有设计为相同尺寸,影响容器的焊接和安全。这些都是理论设计与生产实际偏离、工程意识不强的体现,没有达到强化工程概念的教学目的[14]。5.考核方式不合理,无法体现设计水平以往的课程设计是根据学生提交的设计报告给成绩,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设计的合理性、规范性及严谨程度没有体现[15]。设计报告抄袭或模仿现象严重,单纯凭借设计报告无法反映学生真实的设计水平,不能体现公平、公正、合理的考核原则。针对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存在的这些问题,按照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我们对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
二、课程设计改革措施
1.提早布置课题,合理衔接理论教学针对课程设计时间短,与理论教学脱钩的问题,我们对课程设计时间安排进行改革。在完成第一章工程力学和第二章化工设备材料教学之后,我们便将每位学生的设计课题布置下去,理论课程结束后两周上交相关设计文件,进行考核。在布置课题时,利用两节课的时间,介绍各类装置设计的流程,每个环节用到的理论知识也事先向学生明确,使学生对课程设计有大致的了解,并对今后会对用到的知识引起重视。同时,理论课授课教师在今后介绍各类化工装置机械设计时也要对重点知识的应用加以说明,并结合课程设计详细讲解。学生了解设计课题之后即可随着理论课的讲解开始设计,学到的设计知识即刻能够应用到设计中,真正起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在设计过程中,遇到困难,学生可以在理论课堂上提出,经过老师讲解得到解决,提高了设计效率,也方便指导教师掌握学生设计情况。由于设计时间由原来的一周延长为多半个学期,学生在理论课结束时便完成了大部分的设计计算及校核,利用两周时间整理数据,绘制装置图,撰写说明书,不会耽误期末考试复习,避免了应付抄袭现象的发生,真正锻炼了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达到了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2.增加设计题型,重视设备内件设计课程设计题型的选择关系着化工实践教学的效果。为了使学生熟悉各类化工装置,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化工设计能力,我们编制了多种化工装置的设计题型,包括压力容器设计、板式塔设计、填料塔设计、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和搅拌反应釜设计,共计五个设计题型。这些装置是化工生产中最常用的,体现了理论设计与生产实践的结合,同时,理论教学讲授的设计知识在这些装置的设计中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保障了装置设计的质量。对于装置的主要部件,比如板式塔的塔板、填料塔的填料层、反应釜的搅拌器等,也要求学生详细设计,并且给出部件的条件图。通过内部构件的选择、设计和校核,加深学生对化工装置的认识。
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成5组,每组负责一类装置的设计,并且同组学生的设计条件各不相同。学生要完成自己装置的设计,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搜集各种物料性质,学会各类装置的机械设计方法,参考化工容器设计的国家标准,这种形式彻底改变了课程设计形同虚设的尴尬局面,锻炼了学生查找科研资料,积极探索未知领域,不断补充新知识,独立完成科研任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提高了化工装置的设计水平。3.加强学科交叉训练,完善装置设计流程化工装置的工艺设计与机械设计是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的,工艺设计为机械设计提供工艺条件及设备主要尺寸,而机械设计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工艺设计。为了使学生对化工装置设计有完整的设计体验,我们联合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将这两个设计有机结合,学生在做完化工装置的工艺设计之后,根据工艺条件及计算出的装置尺寸,接着进行化工装置的机械设计,使学生知道装置的设计流程,为学生将来从事化工设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学生提交的设备条件图及主要内件结构图,严格要求用AutoCAD绘制,并且标出各接管及自动控制仪表的安装方位,在设备条件图的右侧表明工艺要求、安装要求、各接管尺寸、材质、采用的国家标准等。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熟悉了化工装置的设计流程,将化工原理、化工机械基础、化工制图、化工设计、化工自动控制等专业课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设计能力的提升。4.严格规范设计,强化工程意识作为一名合格的化工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国家制定的有关化工设计的各种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在做任何装置设计之前,都要先查找有关规范和标准,绝不能闭门造车,无据可依。与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相关的标准有《钢制压力容器》《管壳式换热器》《钢制塔式容器》《塔器设计技术规定》《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等。学生在做课程设计时,遇到有关尺寸的确定、内件的选择等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查阅相关标准,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和严谨的工程态度,做一个敢于担当、认真负责的设计者。同时,要注意适用、安全、经济相协调的原则,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强化工程意识。5.完善考核体系,激发设计热情考核对于课程设计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公平、公正、合理地对课程设计做出考核,对学生有着监督、鼓励和引导作用。实践类课程的成绩考核不同于理论课,决不能单纯依据提交的设计报告定成绩。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设计报告质量和答辩三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70%和20%比例。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学习态度及团队协作能力。设计报告质量包括报告的完整性、设计的合理性、计算的准确性、图纸绘制的规范性等。答辩环节要求每位学生将设计内容做成幻灯片,利用3分钟的时间陈述工作内容,然后由考核教师提问有关问题,学生作答。这种考核形式督促学生实实在在地做设计,认认真真地抓质量,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激发了学生的设计热情,杜绝了抄袭应付现象,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总结
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是化工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原有教学方法的弊端日趋显现,课程设计急需改革。针对设计时间短的问题,我们提早布置课题,与理论教学合理衔接,避免了抄袭应付现象。增加设计题型,由原来的单一装置设计增加为五种装置设计题型,并且对装置的主要部件也要进行设计。加强与化工原理、机械制图、化工设计等交叉学科的联系,完善装置设计流程。装置设计要严格遵守国家规范和行业规定,注重适用、安全、经济相协调的原则,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完善考核体系,公平、公正、合理的对课程设计进行评价。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设计质量得到提高,杜绝了抄袭应付现象。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自觉依据国家设计标准,将理论设计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增强了工程意识,提高了机械设计水平,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允,路有昌,赵凌.《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州化工,2012,40(4):122-123.
[2]王元文,陈连.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06,33(153):69-70.
[3]刘理华,刘书群.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广州化工,2012,40(19):145-146.
[4]谭蔚.化工设备设计基础[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5]董大勤,高炳军,董俊华.化工设备机械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6]徐想娥.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J].襄樊学院学报,2007,28(8):83-85.
[7]江华生,陈树大.基于CDIO模式的《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化工时刊,2013,27(3):56-58.
[8]李红,孙虹雁,刘利国,等.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08(10):41-42.
[9]董俊华,张及瑞,高炳军.“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1,39(14):152-156.
[10]董俊华,赵斌,张及瑞.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3):17-19.
[11]张琳.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的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2(2):54-55.
[12]孙保帅,朱春山,李东光.化工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0,37(8):218-225.
[13]陈连.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改革的若干尝试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7(1):19-21.
[14]李政辉,李庆生,姚忠.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2(1):47-49.
篇6
关键词:化工机械;腐蚀;防腐措施
一、腐蚀的原因和种类分析
1.1 化工机械腐蚀的原因
常用机械金属本身就具有着易腐蚀的化学性质,这是化工机械易腐蚀的内在原因。同时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适度等因素,为腐蚀的发生提供了客观的因素,双方共同作用就造成了腐蚀的发生。另外,由于化工机械工作地特殊,化工厂本身环境中就有很多如SO2、H2S、硫化物、氢氧化物以及盐雾等有害物质,这是化工机械易腐蚀的外因。通过长期接触,机械本身会与空气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从而造成机械的腐蚀。
1.2 腐蚀的机理种类
化工机械发生的腐蚀主要有两种:①化学腐蚀,化学腐蚀指的是环境中的介质设备的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促使新的物质生成,从而使得设备的表面受到新生物质的腐蚀,这种腐蚀一般都发生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下,通常是由介质与设备表面直接接触而发生的;②电化学腐蚀,这种腐蚀指的则是设备的表面与电解溶液的接触时通过电极反应而发生的腐蚀。这种腐蚀属于还原反应的一种,通常发生在潮湿的环境下。
在化工机械腐蚀中,具体腐蚀包括:高温氧化腐蚀、剥层腐蚀、点状腐蚀、晶间腐蚀、缝隙腐蚀、疲劳腐蚀、焊接应力腐蚀、工业大气腐蚀、海洋大气腐蚀、震动磨损腐蚀等一系列腐蚀种类。其中电化学腐蚀、缝隙腐蚀、疲劳腐蚀和焊接应力腐蚀是最主要的几种腐蚀方式。而电化学腐蚀的腐蚀导致机械损伤也是最严重的, 另外几种其他腐蚀的综合结果最终也会导致电化学腐蚀。
二、化工机械设计时的防腐设计
2.1 材料的选择
机械设备的通用材料是碳素钢,这种材料的使用优势在于廉价,易加工、供应方便,且这种材料在普通条件下腐蚀并不剧烈,因此很多企业都会选择其做为机械材料。但是在化工行业这种具有高浓度腐蚀性介质的恶劣环境下,碳素钢并不适合“生存”。因为其抗腐蚀能力较弱,一旦接触到高浓度腐蚀性介质必会发生大范围腐蚀,根本不能保证化工机械长期使用。例如Q235钢,其在酸性介质中常态下发生反应的速度达到0.5~1.0mm/a,虽然很多企业在选择这种材质的化工机械时都会在机械表面进行防腐涂漆,但是一旦漆膜脱落,金属与空气就会发生大范围强烈化学反应。由此可见钢材类金属并不适用于化工企业的机械制造。为了提高机械材料的抗腐蚀性能, 化工企业通常可以选取16MnCu等普通低合金钢作为化工机械的制造材料,虽然这类材料较碳素钢贵,但是其抗腐蚀能力较碳素钢强上很多,有数据显示,低合金钢制成的设备是碳素钢制造设备使用寿命的2~3倍。因此使用低合金钢材质的化工生产总体经济效益要高的多。
2.2 结构工艺上的防腐设计
结构和工艺的防腐设计除了材料,机械设备的结构也会对防腐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设备的几何形状不够合理,或者是整体的构造过于复杂,会引起设备积液、积尘,或者是表面涂层破损等。因此,在针对机械设备的结构和工艺进行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防腐能力:
①机械设备的形状应当避免复杂,力求简洁明了,而且整体上应当使用同一种金属材料,避免材料种类过多;②构造方面减少留有缝隙,预防表面出现划痕,构造应当利于清洗;③在焊接时要保证内应力和应力集中,避免出现焊接缺陷;④防锈涂层的涂抹要军营内,尽量使用具有防腐性能的涂料,尤其注重对焊接点的涂刷;⑤对不同的构件连接处应当进行科学的处理,防止缝隙腐蚀的出现。
2.3 在强度设计上注意防腐设计
在化工机械设计时, 设计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化工环境的强腐蚀性, 因此在对机械强度设计时设计人员也应当注意防腐设计。这就要求在刚度设计时,构件不仅要满足机械对刚度和强度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到腐蚀余量的设计。通常机械设计中的腐蚀余量为设备寿命内腐蚀深度的两倍。
三、防腐蚀涂料
3.1 防腐蚀涂料的作用
①屏蔽作用。漆膜阻止腐蚀介质和材料表面接触;隔断腐蚀电池的通路,增大了电阻。②缓蚀作用。某些颜料,或其与成膜物或水分的反应产物,对底材金属可起缓蚀作用(包括钝化)。③阴极保护作用。漆膜的电极电位较底材金属低,在腐蚀电池中它作为阳极而“牺牲”,从而使底材金属(阴极)得到保护。
3.2 防腐蚀涂料的主要类型
①油脂涂料
油脂涂料是以干性油为主要成膜物的一类涂料。其特点是易于生产,涂刷性好,对物面的润湿性好,价廉,漆膜柔韧;但漆膜干燥慢,膜软,机械性能较差,耐酸碱性、耐水性及耐有机溶剂性差。干性油常与防锈颜料配合组成防锈漆,用于耐蚀要求不高的大气环境中。
②生漆
生漆附着力强、漆膜坚韧、光泽好,它耐土壤腐蚀,较耐水、耐油。缺点是有毒性,易使人皮肤过敏。此外它不耐强氧化剂,耐碱性差。
③酚醛树脂涂料
主要有醇溶性酚醛树脂、改性酚醛树脂、纯酚醛树脂等。醇溶性酚醛树脂涂料抗腐蚀性能较好,但施工不便,柔韧性、附着力不太好,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常需要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如松香改性酚醛树脂与桐油炼制,加入各种颜料,经研磨可制得各种磁漆,其漆膜坚韧,价格低廉,广泛用于家具、门窗的涂装。附着力强,耐水耐湿热,耐腐蚀。
④环氧树脂涂料
环氧涂料附着力好,对金属、混凝土、木材、玻璃等均有优良的附着力;耐碱、油和水,电绝缘性能优良。但抗老化性差。环氧防腐蚀涂料通常由环氧树脂和固化剂两个组分组成。固化剂的性质也影响到漆膜的性能。常用的固化剂有:①脂肪胺及其改性物。特点是可常温固化,未改性的脂肪胺毒性较大。②芳香胺及其改性物。特点是反应慢,常须加热固化,毒性较弱。③聚酰胺树脂。特点是耐候性较好,毒性较小,弹性好,耐腐蚀性能稍差。
四、腐蚀的控制方法
总的来说,机械的防腐方法有很多种,一方面是选择抗腐蚀能力较强的金属,并对金属表面进行抗腐蚀处理;另一方则是改善外界环境以及进行电化学保护。对金属的抗腐蚀处理是在选择抗腐蚀金属的基础上对金属进行定期防腐漆涂抹;而改善外界环境则要求企业能够尽量控制化工生产中环境污染的程度,通过降低环境中有害气体浓度和控制环境湿度、温度来达到减少介质腐蚀能力的作用;而利用电化学保护进行的腐蚀控制则是采用牺牲阳极达到保护处于阴极的设备的作用,另外通过外加电流也可以对机械进行防腐保护。
结束语
在化工行业中,机械设备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使用的频率也十分的频繁,这对于机械设备的性能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应当从选材、设计等方面不断促进机械设备的防腐能力的提高,尽量避免或者是减少由于腐蚀而对设备产生的不良影响。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腐,加强对防腐技术不断研究和完善,对防腐材料的性能要进行研究,根据不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防腐漆或防腐涂料对于化工机械设备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其防腐能力提高的关键,对于当前的化工行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春荣.浅谈化工机械设备的防腐设计及措施[J].装备制造技术,2011(10)
篇7
【关键词】化工机械;环境;和谐发展
当前,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化工机械的发展。但是对于地球资源、能源过快,过多消耗,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仍然一直是化工机械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并且我们已经付出惨痛的代价。因此必须加强化工机械工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势。
1、绿色化工机械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率极高,符合一定的环境保护需求。这就是绿色化工机械,也是化工机械未来发展的方向。
2、绿色化工设计及其应用技术
2.1实现绿色设计的化工机械
针对产品的可靠性设计、科学创新设计、人本性设计以及绿色设计是确定产品的质量的重要标准,他们密不可分又缺一不可。可靠性是产品的初级设计。科学创新设计是产品的优化设计。人本性是产品的核心设计。绿色性是产品的追求设计。只有他们共同协作,才能实现机械的绿色设计[1]。
化工机械绿色设计[2]:指的是分析化工机械的生命周期以及相关的设计信息,使化工机械具有先进的性能并且对环境友好以及很高的经济性的系统设计方法。其原则就是:1)技术先进性原则。2)环境协调性原则。3)最佳综合效益原则。
2.2化工机械应用绿色设计
保障化工机械的环境协调性、最佳综合效益和技术先进性原则。就一定要实施绿色技术。其中包括:资源化以及废弃物再生、机械可回收设计、机械的易拆卸设计、环保材料、机械的生命周期评价等。
1)环保材料:主要通过对环境的影响来选择。其包括:天然材料、生物易降解或降解材料、容易回收和再利用的材料、废弃后污染小的材料。
2)化工机械回收率高的设计:减少资源和能源浪费,并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是绿色机械设计的根本目标。适合的回收方法和设计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现今我国的化工机械回收方法几乎都是手工分解。其回收率虽然很高,但是对环境的影响却不理想。而机械回收性设计就是要在机械的设计阶段,就考虑到材料以及零件的回收性。回收办法以及回收价值,已达到材料和零件的最大利用力,并且回收过程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机械拆卸的设计:化工机械拆卸性设计是指在机械的设计阶段就让机械具有不错的拆卸性能,其原则就是:(1)使用材料种类尽量统一,使用兼容性能好的材料;(2)要根据可拆卸设计的原则进行设计。(3)在功能可以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尽量设计成可拆卸和回收,并且简化设计减小拆卸的难度;(4)功能和结构相近的部位使用通用化、标准化的零件。减少拆卸工具的种类和数量,以便更换与拆卸。
4)化工机械的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的评定主要是针对环境问题提出的。同时其也是机械绿色设计评定以及分析的方法。其不仅包括拆卸设计、产品的回收利用设计、以及资源化及其再生处理、环保材料的选择等等绿色设计的内容。与此同时更加强调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保证经济。技术环境的最佳。因此,机械进行生命周期评价是必要的。
绿色制造也称清洁生产,与绿色设计一道,在化工机械中运用预防性、一体化的环境保护战略,达到保护人类健康并向市场提供极具竞争力的化工机械,优化合理运用能源和资源,并达到最小。
3、环境污染,实现机械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目的
3.1优化化工机械的制造过程
就化工机械而言,要实现绿色,节省两点。1)绿色指的是环境保护,化工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甚至可能招致大灾难。而社会发展一定要与自然和谐,因此化工机械制造一定要减小对环境危害。
2)节省,就是节约,节俭的意思。这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任何一个经济行为,都需要在一定程度啥节约成本。而且节俭也是我国的传统,因此我们需要保持。
3.2实现机械的制造方法先进化
对于化工机械制造方法来说,有以下五点需要注意。1)数字化。信息化石工业化的核心,而数字化就是信息化的核心。因此想要先进的制造技术就一定要把数字化放在重要的位置。2)自动化,即减少人工,减少劳动力,用机械取代劳动力。现今,我国一次一般的自动调节、自动控制、自动补偿等发展到了自组织、自修复、自学习、自维护的高水平。3)集成化,就是多种事物及集成,是技术的集成,也是管理的集成,更是管理与技术的集成。而高科技制造技术就是信息技术、管理科学与有关科学技术、制造技术的集成。4)网络化,网络化就是通信技术与数字技术的集成。它既是集成化、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更是集成化、制造业信息化的的进一步发展。其必带领制造企业走向整体化、资源互补共享、有序化,全球化的新纪元。5)智能化,就是在制造过程中能自主地处理大量信息,甚至是不完整的信息。具有自修复、自诊断以及自组织能力。
4、化工机械工业与废弃物循环利用
在新进的技术以及完善的管理下,化工机械生产所带来废弃的利用率不断提高,这也是发展化工机械生态化,绿色化的关键。尤其要对“三废”严加处理、高效的循环利用是减少污染的重要方法,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
5、化工机械工业与部件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是一种包装理念、它是一种理想包装,现今还未给出完全的评审标准和定义。可是它已经影响到了国际贸易,绿色包装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中新的壁垒.绿色包装包括:保证包装功能的前提下,废弃物最少、用料最少,同时包装材料及制品是无毒、无害物质;不影响生态环境;包装回收、易再利用等。
篇8
关键词: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建设、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TF703.8文献标识码: A
20世纪90年代末, 我国经历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专业调整。从一千多个专业, 合并为24个专业。在新的专业目录中, 将原“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更名为“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专业, 并归人机械类。这是在分析了国内外化工类和机械类高等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基础上做出的及时调整, 为该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1 年, 教育部“ 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 的通知中指出, 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等院校, 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积极设置主要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应用型人才。
根据教育部的通知精神, 为适应现代社会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校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 开设了“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 我们借鉴了各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 请教了许多专家学者, 同时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 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一、新专业
所谓新专业, 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首先, 体现在专业名称和专业内容方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前身是化工设备与机械专
业它自20 世纪60年代初建立以来, 已培养了大批化工机械方面的专业人才, 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过程装备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原先的化机专业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过程工业的发展需要1998年3月, 教育部批准将原先的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更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在新专业中, 增加了过程控制和管理方面的内容, 基本培养目标也由“化工机械设备制造与研究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转变为“ 具备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更加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
其次, 对于我们学校来说, 由于原先没有设置化工机械专业, 因此,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一个全新的专业虽然, 与已有几十年化机专业发展历史的学校相比, 在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但我们学校同样具备搞好该专业的基础和条件。首先, 该专业涉及的几个主干学科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我们学校都有相应的专业, 而且教学和科研实力也比较强。其次, 我们学校没有原先化机专业的束缚, 可以依据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新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以全新的思路使该专业得到迅速的发展。
二、新思路
原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是化工与机械相结合的专业, 以机械为主。现在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将化工、机械自动控制三方面的技术知识结合起来的综合叉学科。随着过程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求具有化工和设备方面的知识, 还要求具备过程控制方面的知识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 我们在专业建设过程中, 注重了如下几个方面。
重基础, 宽专业, 知识结构系统化
本专业学习内容横跨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 主要学习过程原理、过程装备、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此, 在学科基础方面, 我们主要分过程工程、机械工程和控制工程等几个系列进行课程设置, 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过程工程类课程主要有. 工程化学, 化工原理, 工程热力学, 工程流体力学。机械工程类课程主要有. 工程制图,工程力学,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设计基础,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控制工程类课程主要有. 电工技术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化工过程控制原理, 可编程控制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专业课程主要有. 过程设备设计, 过程流体机械, 过程装备制造技术, 过程装备成套技术, 过程装备以. , 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 过程控制装置,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同时, 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跨专业听课, 拓宽知识面, 提高素质。我们学校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全部选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核心教材。
突出控制方面的课程并形成特色和优势
原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改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比原有专业增加了控制学科。如何开设控制方面的课程, 各个学校都在积极探索中。不过, 大多数学校在控制方面都是增加了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过程装备控制技术与应用》。该课程覆盖了过程装备传感器检测技术, 气动和电动仪表, 计算机过程控制,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应用, 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等。实际上, 这些内容都是以前过程控制仪表及自动化专业所开设的多门课程。现在把它们统一在一门课里, 使该书内容偏多, 涉及面广, 加上学时限制, 控制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在这本书中很难讲清楚。
本专业要在过程控制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发展成特色和优势, 仅仅开设一两门控制方面的课程是很难达到的。必须从控制方面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系统学习。自动控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 因而有人常说, 自动控制专业的人不知道具体控制什么。对于我们专业来说, 学习控制知识侧重于工程应用, 主要是过程工业中“ 五大参数”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组分.的控制和由单元过程设备.换热器、反应器压缩机、塔、泵、罐等.组成的整个装置的控制, 在理论方面不要涉及太深。为此, 我们在控制系列的课程设置中,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 参考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自动控制专业和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课程设置, 对控制系列课程进行了系统的设置在数学方面增加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这门课, 同时开设了《过程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 《过程检测技术及仪器》、《过程控制装置》等过程控制方面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篇9
关键词:机械设计;三维CAD技术;运用
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正在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模式和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普遍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抱着好奇之心观察着这个世界,科技的发展不断地刷新着人们对于世界万物的认识,所以说人们在感受科技发展的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在不断认识学习新的技术,以此来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变化。科技的发展同时也带动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机械设计水平不断改变和发展为设计人员的设计带来了许多的便捷。三维CAD技术的出现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重要表现现象,可以说为机械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三维CAD技术应用于机械设计中的优势,制造出更加科学紧密的机械仪器,以此来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一、三维CAD技术的优势分析
(一)提高机械设计的数据化
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经过多次的设计和修改才能得到一张比较满意的设计的图纸。这对于设计人员效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增加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的同时也对于设计人员的设计心情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设计人员在一遍一遍的修改时会造成原图的不清晰,次数多了设计人员的心态也会发生变化,一系列厌烦和烦躁的消极情绪都会影响设计的完成。运用三维CAD技术对产品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输入他们对于设计工作的基本的相关的数据,计算机自动生成初步的模型,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并且每一个步骤系统会自觉的进行记忆,以方便设计人员查看任何一个步骤。同时通过在线进行局部的修改和整合之后就可以得到设计的产品。不仅减少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还保证了产品模型的精准。
(二)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根据有关数据分析,三维CAD技术与二维技术相比之下,工作效率提升了近70%。以此来看,三维CAD技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化工机械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在这一过程中,设计人员根据自己的思维需求,对模型的某一部位进行改动以此来完善自己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设计效率。同时软件技术因素的影响下降低了设计人员的产品改造难度,设计人员可以极其简单地方式对原产品进行改造之后获得一个全新的产品。
(三)设计模型形象化
对于机械产品的设计来说是将思维下的一种虚拟的东西进行物化,设计之初都需要设计人员对其有相应的模型构造设想,在进行绘制来展示设计模型。图纸上的绘画在设计师个人水平影响下在精准度与实际设想会有一定的差距。只能通过平面展示绘制的图形,为设计人员的机械设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三维CAD软件技术的应用,使得设计模型更加形象逼真。
二、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生产制造业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使得传统的人工机械设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设计人员的实际需求。三维CAD技术的出现是时展产物,已然成为必然的趋势。在各项生产制造业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的背景下,三维CAD技术能够有效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比如上海的中望软件产品的数据兼容性强,能满足产品开发所需要用到的功能,且操作简单,易学易用、方便快速掌握,完全契合我们的实际需求,较好的实现了成本与需求的平衡。未来,上海申雅希望能打通二三维CAD软件与PDM、FEM等系统的数据交换,实现生产设计数据的深度集成与共享,更好的应对新常态下的挑战,能够较好地进行方案设计。
(二)机械建模进程的应用
三维CA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设计中重要因素是CAD技术可以让设计过程更加直观。三维CAD技术在机械建模进程中的应用表现在表面,框架和立体这三个方式中。三维CAD技术中应用各种图形,而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形状系统内部可以自带图形进行重新排列,提高了机械设计的效率。
(三)实体建模中的应用
三维CAD软件所具有的三维编辑功能就是使得设计人员在完成对于零件实体建模之后,设计人员应用到针对性的数据资料,使得机器运转到指定位置上面。可以根据零件所具有的型号完成安装操作。CAD建模方式主要分为表面建模,实体建模和线框模型这三种表现方式。而CAD软件内又包含了圆柱体、球体、锥形体、圆椎体等等各种在具体建模中需要的体系。使得设计人员在数据分析上能够更加便捷,在运用零件时能够划分为多个基础性结构,方便了设计人员作出修改和完善,完成对于零件的实体建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三维CAD技术能够提高机械设计的数据化,提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对于零件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随时对于自己的设计进行局部的完善。本文分析了三维CAD技术概念,从而得到了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过程中与传统设计方式相比较所具有的优势,表现分析了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上分析是我个人所持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孙明,闫海东.机械设计中三维CAD技术的运用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5,(20):270.
[2]罗丹.机械设计中三维CAD技术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26(24):181-181.
篇10
关键词:化工装备;课程体系;工作任务;技能;背景知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215-02
一、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思路
“高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综合改革”是四川省教育厅2011年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立项建设项目,化工装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综合改革的重要部分之一,本文介绍的课程体系已经在我院2010级开始试行。机械工程系邀请化工装备技术行业企业专家、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课题组通过市场调研,召开专业建设会议,并广泛征求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意见,指导化工装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基于工作任务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方案。通过对化工装备技术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提炼出适合教学的主要49个工作任务,对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组合,将岗位背景知识、工作过程的相同或相近知识点、技能点进行归纳分类,以化工装备为载体、化工装备维修为核心,将化工装备的构造、原理、基本故障诊断和维修等融为一体构建一门课程,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形成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在这一课程体系中把工程力学相关理论融入到机械结构设计与装配中,化工原理、流体密封的相关知识融入到流体机械结构与维护、化工设备结构与维护等课程中,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核心课程体系。
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
1.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岗位工作任务的确定。成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专家、能工巧匠、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工作。通过对典型企业调研,确定本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包括机械零件图阅读、机械零件测绘、加工、热处理,通用零部件的选择、装配与维修,液压系统维护、各种化工设备的运行、维护、安装修理,各种化工机器的运行、安装修理、设备管理等49个主要工作任务。罗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知识和能力,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组合,以典型化工装备为载体,将化工装备的构造、原理、基本故障诊断和维修等融为一体,构建一门课程。
2.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形成基于工作任务的核心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将实践进一步的具体到位,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法进行课程内容重组,按照理论够用为度、突出实践的原则,融合职业资格证书所需的能力内容,将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和内容转为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的完善,使课程体系、教学的内容更加贴近科学化,实际现实化,使形成完整的可执行的课程体系方案。
3.化工装备技术主要核心课程的构建。第一,机械制图。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为零件图阅读和零部件图的绘制;所需技能和背景知识为制图的基本知识、零件的表达方法、零件图、装配图绘制与阅读。第二,互换性及技术测量。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为零部件的加工,所需技能和背景知识为尺寸几何精度及测量。第三,工程材料及成型。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为零部件的热处理,所需的技能和背景知识为材料的基本知识、热处理、热成型、普通机械加工方法及设备、数控加工技术及设备与特种加工技术及设备。第四,钳工操作训练。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为钳工操作,按照钳工基本进行训练。第五,机械结构设计与装配。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为通用零部件的选择、装配与维修。所需的技能和背景知识为常用构建、联接件、机械传动、周、轴承、弹簧等结构特点、工作原理、选型与安装。第六,液压传动。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为液压系统维护,所需的技能和背景知识为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流体力学基础、液压元件、典型液压回路、传动系统、液压控制系统。第七,化工生产基础。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为化工生产实习,所需的技能和背景知识为常见化工生产工艺、工作过程知识,管道、阀门的标准、结构、安装维护等。第八,化工设备结构与维护。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为化工设备的保温、隔热,换热器的故障判断与维护;塔设备的运行、维护与检修;反应设备的运行、维护与检修。所需的技能和背景知识为传热学原理、换热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运行、维护、检修知识;气体的吸收、精馏原理,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维护与检修等;反应设备工作原理,反应釜密封、搅拌类型,反应容器的结构、运行及维护检修等。第九,压力容器结构与制造。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为压力容器设计与制造,所需的技能和背景知识为压力容器分类、结构、强度计算,主要零部件、压力试验和气密性实验的操作方法,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及无损检测。第十,流体机械结构与维护。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为离心泵及其他类型泵的运行与维护、离心式压缩机及风机的运行与维护、活塞式压缩机运行与维护,所需的技能和背景知识为流体力学基础知识、工程热力学基础知识、流体密封与结构,泵、压缩机、风机的工作原理、结构、运行与维护、选型、检修与安装。第十一,分离机械结构与维护。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为分离机械的运行、故障诊断、安装修理,所需要的技能和背景知识为介质特性、沉降、过滤、萃取、离心分离原理、分离机械原理、结构、运行、维护、检修与安装。第十二,化工机械状态监测。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为化工机器振动监测与处理,所需的技能和背景知识信号处理、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与处理。
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基于工作任务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已经在我院2010级开始试行,相应的校本教材已编写完成,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不断的完善校本教材,根据规范的校本教材来具体实施,用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化工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平.试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4):24-25.
[2]崔秀敏.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课程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00-101.
[3]魏胜宏.优化高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J].镇江高专学报,2009,(4):70-73.
[4]唐树伶.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74-75.
- 上一篇:大学生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性
- 下一篇:防水工程竣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