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院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口腔医院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口腔医院研究报告

篇1

磨牙,会磨出什么毛病?

磨牙症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它不仅影响患者和周围人的睡眠质量,而且还会对患者的颌面部造成伤害。磨牙症会对牙体组织产生一种非生理性的损耗,会使得牙尖磨平、牙冠变短,还会影响咀嚼和美观。另外,磨牙症会改变颌位关系,导致孩子的咬合异常,从而破坏了咬合关节、神经、肌肉三位一体的功能整体。不过,因为孩子夜里磨牙而到医院就诊的家长却非常少,大多数孩子的磨牙症是通过医生的问诊和检查才发现的,因为很多家长认为磨牙是孩子肚子里有蛔虫或者消化不好,一旦那些因素被排除,就觉得没有什么影响,过几年孩子自己就好了,所以并不在意。家长所认为的这些因素其实不见得正确,导致孩子磨牙的因素有很多,而且磨牙的时间越长,孩子牙齿的磨耗会越严重。如果这些孩子能及时就诊,医生将能够帮助孩子解除磨牙的习惯或者减轻对牙齿的继续磨耗。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研究报告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磨牙症儿童组与正常儿童组相比,牙齿磨耗的程度更为严重。牙本质暴露的孩子占到总比例的62.7%,而正常儿童组只有13.8%。可见,磨牙对牙齿的磨耗是很严重的,如果孩子晚上经常磨牙,家长一定要重视并及时带孩子就医。

是什么让孩子晚上经常磨牙?

牙齿排列不齐出现咬合异常

孩子的牙齿排列不齐如果导致咬合异常的话,有可能使孩子出现磨牙。而孩子长期的磨牙,又会影响到牙齿的排列和咬合关系。不过,即使孩子磨牙与牙齿排列导致的咬合异常有关系,医生也不主张通过调磨牙齿来治疗磨牙症,因为大多数孩子虽然牙齿排列不是很理想,但在长期磨牙后,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适合自己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改变这种状态,可能会造成孩子的不平衡的咬合关系,尤其是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过多、过早干预调磨他的牙齿不一定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心理因素

大多数人认为磨牙症是牙齿本身的问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对于磨牙症的作用。孩子磨牙,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压力,比如换幼儿园、害怕老师等都有可能搅乱孩子的正常生活。与父母或者家人争吵也会导致孩子磨牙或者牙关紧咬。此外,一些过度活跃的孩子也会发生夜间磨牙。所以,如果孩子出现磨牙症的时候,一定不能忽略他的心理因素。

遗传因素

父母一方或双方有磨牙症病史的孩子,患磨牙症的可能要明显高于父母不磨牙的孩子,所以,磨牙是有显著的家族遗传倾向的。

在芬兰进行的一项长期同卵双生及异卵双生双胞胎跟踪调查研究了遗传因素对磨牙症的影响, 结果表明磨牙症具有持续性, 儿童期的磨牙症往往在成年期还持续存在, 遗传因素不可忽视。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研究报告

从我们的研究统计数据看,患有磨牙症的孩子,不仅45.8%的父母有磨牙现象,还有23.7%的亲属也有磨牙现象,这说明遗传因素与磨牙症的发生相关性非常强。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磨牙的孩子没有任何其他方面的异常而磨牙症状却相当明显的原因。

睡眠姿势

通过对有严重磨牙症的孩子的观察发现,以左侧卧位睡眠为主的孩子,通常在右侧上下尖牙出现磨损。以右侧卧位睡眠为主的孩子,他们左侧上下尖牙的磨损较重。而仰卧位睡眠的孩子,前后牙磨损都比较严重。可见, 睡眠姿势与磨牙症状有一定的关系,原因可能是侧卧位时由于下颌处于偏斜状态,并支撑着不正常的头颈位置,颞下颌关节及其附属肌组织也会高度紧张,因此,孩子在睡眠过程中会表现出一种无意识的肌振颤动作,最终导致牙齿非功能性磨损。由于睡眠姿势的影响, 产生夜磨牙的诱因也许是孩子在睡眠过程中会无意识地寻求一种“稳定”的位置, 便于使下颌及其附属组织能够支撑头颈部。尖牙的牙尖磨损后, 孩子在睡眠过程中则逐渐习惯这种支点的睡眠姿势。就他们本身来说, 这个位置是比较舒适的,所以他们会更加经常地使用这种姿势。

所以,孩子睡觉时,家长最好经常帮助他换换姿势,而不要让孩子长期固定一种睡姿,否则有可能导致或加重孩子磨牙,还可能影响孩子的头面部发育。

其他因素

“肚子里有蛔虫”是人们认为孩子磨牙的一个传统原因。蛔虫成虫可引起孩子出现夜惊、咬牙、瘙痒、惊厥等症状。不过,专业人士在经过大量的检验和研究后发现,孩子磨牙和寄生虫并没有什么关联性。此外,磨牙症的发生与孩子的年龄、龋齿情况、便秘、肠胃功能紊乱、口腔溃疡、说梦话、缺乏营养等的相关性也不显著。

治疗磨牙:对因&对症

既然磨牙原因这么复杂,对牙齿、对面容的影响那么大,我们当然有理由重视它,积极治疗它了。要知道,经过治疗,80%的孩子磨牙症状都会好转,如果不治疗的话,只有30%的孩子磨牙症状能够好转。可见,治疗和不治疗的差别还是很大的。那么,究竟怎么治疗磨牙呢?对于磨牙症的治疗,一般采用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对因治疗包括治疗龋齿、进行咬合调磨、纠正不良睡眠习惯、药物治疗等。而对于那些没有明显异常的孩子,或去除可能的影响因素后,磨牙症状仍然没有得到改善的孩子,可以选择牙合垫治疗。对于3 ~ 5 岁的孩子,用咬合垫治疗磨牙症是很有效的。牙合垫的治疗原理是阻止上、下牙的直接接触,属于对症治疗。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机械性地隔离上下牙间的直接接触,重新分配牙合力,缓冲咀嚼碰撞压力( 因牙合垫富有弹性、韧性),阻断和改变不正常的反射,起到降低肌张力的作用,并持续发挥松弛肌肉张力的作用,以防止孩子磨牙,避免牙体、牙周组织继续受到损害,从而保护孩子口颌系统的功能,使他逐渐纠正磨牙,恢复健康。

名词解释

篇2

【关键词】 改良型腮腺切除术;腮腺肿瘤;传统切除术

腮腺肿瘤(parotid gland tumors)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肿瘤之一, 其触诊时包块呈结节性或者囊性, 该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1]。本次研究为了探讨改良型腮腺切除术与传统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 将河南省安阳市口腔医院近两年来收治的97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97例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完全随即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 其中男19例, 女24例, 年龄32~67岁, 平均年龄(45.13±7.25)岁, 病程6~24个月, 平均病程(10.63±4.15)个月。对照组44例, 其中男21例, 女23例, 年龄31~64岁, 平均年龄(44.38±7.19)岁, 病程6~24个月, 平均病程(9.81±4.32)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故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P>0.05)。

1. 2 纳入标准[2] ①所有患者术后经过病理检查均为良性肿瘤;②肿瘤直径≤4.0 cm;③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以及精神疾病;④本次研究均得到患者的知情同意。

1. 3 手术方法 治疗组给予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给予患者下颌神经阻滞麻醉, 切口由耳屏上方处开始, 沿耳屏游离缘内侧走向, 绕过耳垂, 至耳廓后沟约2/3处, 并由此呈75°转向枕发际线约2~4 cm, 分离筋膜以及肌肉, 将肿瘤充分暴露后给予切除;对照组患者则给予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 采用“S”型切口,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加压包扎, 常规抗生素抗感染肿瘤,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 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以及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设定α=0.05, 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别,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据许多文献证实, 早期治疗腮腺肿瘤主要是以单纯摘除肿瘤本身, 而不损伤面部神经, 但主要疾病的复发率较高, 约为25%~40%, 达不到彻底治疗疾病的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传统腮腺切除术的应用, 由于其治疗后复发率较低, 使得其成为彻底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 但是该方法的切除范围较广, 有可能损伤面部神经, 以及术后瘢痕收缩等因素将能导致患者面瘫, 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影响[3]。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是在传统腮腺切除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良, 其切口的选择由传统手术的“S”型改为由耳屏上方处开始, 沿耳屏游离缘内侧走向, 绕过耳垂, 至耳廓后沟约2/3处, 大部分经过皮肤褶皱处, 减小了对患者的创伤, 对患者术后美观的影响较小, 特别是针对女性患者, 同时改良型腮腺切除术仅切除肿瘤周边部分组织以及肿瘤本身, 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腮腺导管, 再加上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护面部神经, 因此该方法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改良型腮腺切除术的治疗组与使用传统腮腺切除术的对照组, 其在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无明显差异, 同时两种方法的复发率也较低, 说明两种方法对该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但是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改良型腮腺切除术较传统腮腺切除术的安全性更高, 值得了广泛借鉴。

综上所述, 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 对患者创伤小且并发症少, 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彦,李传亭,张东生,等. 3 T MR 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显示腮腺肿瘤及其与腮腺内面神经和腮腺导管的关系.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0, 44(1): 61-64.

[2] 王忠.改良型腮腺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比较. 中外医疗, 2012, 31(6): 109-109.

篇3

【关键词】 根尖手术; 冠延长术; 根尖周病变; 美学修复

Evaluation of Simultaneous Apical Surgery with Crown Lengthening for Severe Apical Diseases in Short-Term/WU Wang-xi,CHEN Zhu-su,ZHOU Lei,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8):004-007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simultaneous apical surgery with crown lengthening for severe periapical diseases in short-term.Method:The total of 6 patients from Guangdong Provincial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from Sep 2013 to Oct 2014,6 cases with 23 roots with severe periapical lesions were treated using simultaneous apical surgery with crown lengthening for resecting apical lesion,trimming gingival margin,shaping alveolar,improving clinical crown height at the same time,provisional restoration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ies,then final restorations 3 months after surgeries.Evaluation of bone healing by CBCT,soft tissue healing by PES.Result:Periapical defect filled with new bone,gingival margins and restorations were stable 6 months after surgeries.Conclusion:Simultaneous apical surgery and crown lengthening is a valid treatment to severe periapical diseases.

【Key words】 Apical surgery; Crown lengthening; Periapical diseases; Esthetic restor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Provincial Stomatological Hospital,The Affiliated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8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8.002

前牙美学区根管充填治疗并金瓷冠桥修复临床广泛开展。然而由于前期根充治疗不完善,基牙继发根尖周病变,长期的病损累及根尖周大面积软硬组织缺损,上部修复体边缘微渗漏、过量粘结剂刺激引起慢性龈炎、牙体继发龋等,致使基牙龈缘水平不对称,基牙临床冠过小[1-2]。此类患者临床常见,后续治疗包括消除根尖周病灶破坏、妥善的保存基牙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美学修复[2-4]。系列的病损处理起来较为棘手,周期较长。为了减少手术次数,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就诊次数,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能否在根尖周病变手术治疗的同时一并进行基牙的冠延长手术,本研究对此治疗进行初步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0月广东省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门诊重度根尖周病患者6例,其中女4例,男2例。共累及患牙23颗,中切牙11颗,侧切牙10颗,尖牙2颗。病灶均表现为患牙根尖周软硬组织缺损,基牙临床牙冠过短,修复体龈缘退缩不对称。

1.2 材料 根管倒充填超声动力系统(SATELEC ACTEON,FRANCE),MTA(PRO ROOT MTA,DENSPLY,USA)。

1.3 方法 拍摄CBCT,确定治疗方案。拆除不良修复体,拟保留的基牙彻底预备完善根充,制作临时树脂联冠过渡修复,并以临时修复体作手术导板修整牙槽脊。常规浸润麻醉,参考临时修复体边缘线作内斜切口形成新龈缘,双侧垂直松弛切口,翻起梯形全厚瓣,锐性分离健康黏膜与炎性肉芽及囊壁,完整剥离根尖囊肿,显露根尖,去除病变根尖组织,超声倒充填预备,MTA倒充填,按临时修复体边缘修整牙槽脊,根向复位组织瓣,以临时修复体边缘为止点缝合固定。术后即刻及每个治疗阶段拍摄CBCT。

1.4 评价指标 CBCT放射学影像观察根尖病灶愈合情况,基牙牙周骨水平改建情况,口内摄影观察修复体周软组织改建情况并参照PES红色美学评分标准进行修复美学评价[5-6],取近、远中龈及唇侧软组织水平三个变量进行评价,近远中指数按高度评分,缺失为0分,不完整1分,完整2分。唇侧软组织水平按曲线形态评分,曲线明显中断0分,轻度中断1分,曲线连续2分。

2 结果

术后3个月及戴牙后3个月CBCT显示根尖周病灶骨缺损区充满新骨,接近邻近健康骨面水平,软组织愈合良好,龈缘对称无退缩,附着龈改建良好,修复体无异常松动。所有病例PES评分三变量单项得分均为2分,单项得分总分均为6分,达到预期美学效果。

3 典型病例

患者34岁,女性,初诊时(图1)11根尖周瘘管,基牙临床冠短小,龈缘不对称,X线根尖片显示(图2)11欠充,12根管空虚,12、11根尖周大面积低密度影像(图3)。治疗计划:根尖手术根治11、12根尖周病变,同期12-22冠延长手术,增加临床冠高度,形成对称协调的软组织曲线,3月后软硬组织完成修复改建,进一步铸瓷全冠修复。手术治疗的软组织导板(图4)术前精确定位切口线,切口设计为12-22龈沟内斜切口,双侧健康邻牙近中垂直切口,术中完整分离根尖病变及软组织瓣内瘘管组织(图5),切除病变根尖组织及根尖倒预备(图6),MTA倒充填(图7),利用导板同期进行冠延长手术(图8),明胶海绵填充骨缺损区稳定血凝块,术后即刻CBCT明确术后即刻骨缺损范围,根尖倒充填材料密实,术后3个月软组织及骨缺损愈合改建情况良好,修复后3个月软硬组织改建情况稳定(图9~11)。

4 讨论

前牙区固定修复后继发根尖周病变合并红白美学效果不良的患者临床常见。治疗方案常规包括根尖手术根治保留患牙,冠延长术增加临床冠高度增加修复体固位面积,同时获得协调牙龈曲线最后进行美学修复[7]。然而两次手术存在治疗周期长,增加患者治疗痛苦等缺点,本研究尝试采用一次手术法根尖切除同期冠延长,并对后期修复效果进行短期观察。

4.1 切口的设计 手术冠延长法既改善临床冠高度又维持健康的生物学宽度[8]。血供是组织愈合的基础。本研究中患者术中均采用龈沟内斜切口,双侧健康邻牙近中垂直切口,形成保留完好基底血供的梯形全厚瓣(如图8所示)。对龈缘的处理中,有学者指出激光法较常规手术刀片或钻更利用切口止血[9],所有患者根尖周病变均伴瘘管,术中均对组织瓣潜行分离瘘管并切除,对位缝合关闭软组织缺损。术中以临时冠边缘做导板修整牙槽骨水平及龈缘外形至对称协调。有研究报告冠延长术后6~12个月观察期龈缘明显向冠方移位[10-11],本组病例由于切除根尖病灶伴软组织缺损,治疗期内戴用临时修复体维持软组织形态,术后6个月观察期内龈缘稳定。

4.2 骨组织的处理 研究病例根尖周病变范围均不累及附着龈区,唇侧组织对应为全厚黏膜瓣,血供丰富,且骨缺损区周缘仍较好维持上方组织瓣外形,均未对骨缺损区植骨,仅在骨缺损局部填压明胶海绵促进早期凝血块的稳定。术中按导板曲线进行牙槽脊顶修整成形,文献[12]报告冠延长手术去骨后根向复位瓣较直接切龈更有利于牙龈的外形稳定,本组病例治疗效果支持这一观点。

4.3 超声根尖倒预备及根尖倒充填 本研究采用超声预备尖做根尖倒预备,工作时切割运动完全平行牙体长轴(如图6所示),根尖舌侧壁保持原有的解剖结构,并形成良好的3 mm深的填料洞型。早期有学者提出超声倒预备存在预后根尖继发折裂的风险[13],手术中笔者通过显微镜观察到预备完成的根尖孔周根壁完整平顺,具备良好的抗力型,在观察期内,从三维影像呈现的骨改建效果看,根尖周间隙均为新骨充填,可进一步降低预后根尖折裂的风险。有学者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到超声预备有利于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14],笔者实践中从手术视野、预备空间的宽容度及对根管内壁的保存情况三个方面体会,超声倒预备明显优于传统高速涡轮机的预备效果。本研究选材MTA进行根尖倒充填(如图7所示),以确保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根尖封闭效果,三维影像也显示了该材料利于骨腔成骨。

4.4 冠根比 由于根尖手术切除患牙受病变累及的根尖牙体组织,增大了冠根比例,同时为增加临床冠高度,冠延长术又去除牙槽脊顶部分骨质,进一步增大冠根比例。理想的冠根比为1∶2[15],这一数值在临床实践中难以实现,甚至临床上治疗前都未能达到这一数值,有学者提出1∶1.5为理想值或1∶1为最小值[16],本研究中同时进行根尖切除及冠延长的患牙如影像资料显示,患牙牙体经治疗后骨内部分均大于骨上部分,冠根比例均小于1(如图10和11所示),观察期内修复体服役临床效果稳定。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经典的二维影像,传统的冠根比值局限于线性层面比较[5],本研究中结合CBCT影像资料,对患牙根面骨愈合及存留作更全面的评价,从而更客观地反映前期治疗的效果。三维影像结果显示,患牙根面唇侧骨质观察期内改建稳定,提示牙根骨内部分得到骨质完整包裹,这也更客观地反映修复体临床效果稳定的生物力学基础。

参考文献

[1] Hala L A,Mello J B,Carvalho P L,et al.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linical and radiograpic analysis for the diagnosis of proximal caries for different clinical experience levels:comparing lesion depth through histological analysis[J].Braz J Oral Sci,2006,5(17):1012-1017.

[2] Hempton T J,Dominici J T.Contemporary crown-lengthening therapy:a review[J].JADA,2010,141(6):647-655.

[3] Krivitsky A A,Aalam A A.Fundamentals of soft tissue management around teeth:going back to basics[J].J Parodontologied' Implantologie Orale,2012,32(1):1-12.

[4] Minsk L.Esthetic crown lengthening[J].Compendium,2001,22(12):562-569.

[5] Fürhauser R,Florescu D,Benesch T,et al.Evaluation of soft tissue around single-tooth implant crowns:The pink esthetic score[J].Clin Oral Implants Res,2005,16(6):639-644.

[6]吴王喜,孟波,刘卫平.美学区临界小缺牙间隙种植修复的临床研究[J].广东牙病防治,2013,21(7):341-344.

[7] Levine D,Handelsman M,Ravon N.Crown lengthening surgery:a restorative driven periodontal procedure[J].J Calif Dent Assoc,1999,27(35):143-151.

[8] Nethravathy R,Vinoth S K,Thomas A V.Three different surgical techniques of crown lengthening:a comparative study[J].J Pharm Bioallied Sci,2013,5(suppl 1):S14-16.

[9] Magid K S,Strauss R A.Laser use for esthetic soft tissue modification[J].Dent Clin North Am,2007,51(2):525-545.

[10] Arora R,Narula S C,Sharma R K,et al.Evaluation of supracrestal gingival tissue after surgical crown lengthening:a 6-month clinical study[J].J Periodontol,2013,84(7):934-940.

[11] Pontoriero R,Camevale G.Surgical crown lengthening:a 12-month clinical wound healing study[J].J Periodontol,2001,72(7):841-848.

[12] Ganji K K,Patil V A,John J.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for biologic width following surgical crown lengthening using gingivectomy and ostectomy procedure[J].Int J Dent,2012,10(1155):479 241.

[13] Waplington M,Lumley P J,Walmsley A D.Incidence of root face alteration after ultrasonic retrograde cavity preparation[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1997,83(541):387-392.

[14] Lange J,Putters T,Baas E M,et al.Ultrasonic root-end preparation in apical surger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7,104(14):841-845.

[15] Grossmann Y,Sadan A.The prosthodontic concept of crown-to-root ratio: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Prosthet Dent,2005,93(45):559-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