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

篇1

【关键词】脱水治疗;脑出血;颅内高压;护理

脑出血(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成自发性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发病率为60-80人/10万人口/年,急性期病死率约为30-40%,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高的。脑出血常发生于50岁以上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少数在安静状态下发生病。高血压患者发生此疾病的几率很大,也为此疾病的高发因素之一。患者发生疾病之后如仍有高血压疾病发生,会致使患者的脑部疾病发展更加严重,故需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措施,以避免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因药物应用易于出现体液平衡失调的现象,对患者的影响很大,故需对患者进行精心地护理,以保障患者的安全。笔者对2010年10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5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应用脱水治疗脑出血颅内高压患者护理方法及效果,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笔者对2010年10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5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2例患者为女性,36例患者为男性,患者的年龄为39-86岁,中位为64岁。1例患者有应激性血糖升高的合并疾病,4例患者为肺部感染,10例患者为糖尿病,4例患者为肾功能不全,39例患者有高血压病Ⅲ期的合并疾病。所有患者中7例患者有昏迷表现,35例患者有神志模糊表现。所有患者经治疗后3例患者死亡,6例患者疾病出现恶化或没有其他变化,49例患者治愈。所有患者中有40例(69%)患者的年龄大于60岁。

1.2方法所有患者中8例患者为轻度脑水肿,50例患者为重度,给予其进行脱水治疗,给予患者应用125-250ml,20%甘露醇进行静点治疗,4-5d为一个疗程。患者脑水肿改善后开始减量。

2结果

所有患者中3例患者经治疗死亡,治疗没有效果或出现恶化的患者有6例,治疗好转的患者有49例。给予患者治疗期间,3例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表现,2例患者出现高渗性脱水的表现,给予患者对症处理后患者情况改善。

3护理措施

3.1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可以反映患者的疾病情况,故在给予患者应用药物后应对患者进行密切地观察,了解患者的脉搏、血压、体温、呼吸等情况。应用药物之后患者多想进行饮水,这是因为药物的原因。在给予患者应用药物1-2d后为重点时段,此时应对患者的各项体液平衡进行观察,此期间患者易于发生水电解质平衡。如患者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躁动的表现时,应给予重视,不应把此作为患者疾病的表现,出现延误的情况发生。对于应激性血糖增高的合并疾病应首先控制患者的糖摄入量,对其进行密切的观察,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3.2给予患者应用药物之后应对患者的尿量进行观察,其可作为评价患者的一种标准。故护理工作中应对患者的尿量进行仔细地记录,如患者的尿量比较少,应马上对患者进行检查,查处具体原因,避免其他疾病发生。如患者的颅内压出现上升的表现时应控制对患者的输液量,可通过消化道给予患者补充。

3.3合理饮食如患者为昏迷表现可给予患者应用鼻饲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患者的营养应给予保障,避免出现意外情况。患者应多进行饮水。

3.4皮肤黏膜的改变甘露醇脱水后,作用迅速,大部分从肾脏排出,并带走大量水分,使患者呈轻度脱水状态,表现皮肤弹性差,黏膜干燥,呼吸道分泌物粘稠,舌体干红、粗糙。在护理中,对于吸痰困难,痰液粘稠的患者给予超生雾化吸入。同还需考虑液体量是否不足,结合临床症状,给予纠正,对于卧床患者,应定时给予翻身、叩背,每1-2小时一次,防止褥疮的发生。

3.5加强对心肺功能的观察甘露醇快速注入体内短期内可使血容量骤增,心脏负荷加重,已有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易诱发心衰,用药后如发生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心率增快应及时停止使用甘露醇并报告医生,对心功能不全者,最好使用速尿脱水。因为速尿不增加容量负荷,对脑水肿合并左心衰者尤为适用,遇有心功能不全,但又因为病情需要用高渗性脱水剂时,可先给利尿剂,然后再给高渗透脱水剂,但更需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3.6电解质的鉴定甘露醇及速尿除能迅速增加尿量外,还明显增加尿钠、钾的排出,速尿还增加氯的排出,因过度利尿可出现电解质紊乱,出现低血钠、低血钾症,前者可表现表情淡漠、食欲不振、头痛、视力模糊以及肌肉痉挛、脉搏细速、血钠低于正常,后者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恶心、呕吐、腹胀、胸麻痹而发生尿潴留、肌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循环反面可发生心律不齐,血压下降,血钾低于正常,心电图呈缺钾改变,由于脑出血患者年龄偏高,肾小球浓缩功能差。如脱水后未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可导致血管痉挛,尿量减少,也可出现高血钠、高血氯症,并有呼吸深快,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因此,须及时准确做好血液生化及血气检查,随时配合医生了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变化。

3.7减少并发症临床中多应用甘露醇治疗药物,此药物为高渗药物,给予患者应用时应注意速度应快,并避免液体出现外渗,经常对患者进行巡视,检查患者的输液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篇2

1临床资料

患者于1年余前出现额面部头痛,无脓鼻涕。自行服用抗生素无效,到我院就诊,门诊CT示:蝶窦囊肿。遂于2013男3-21收入我科。否认外伤史,高血压、糖尿病史。于3-21在局麻下行蝶窦囊肿摘除术,术中出血少,术后无出血。3-23鼻腔纱条抽取后鼻腔流出清水样40ml。低头时明显增多,生化检查示:脑脊液。行MRI检查,结果示:空蝶鞍综合征。4-1在全麻下行取大腿筋膜鼻内镜下漏口修补术。手术顺利。于10d后拆除大腿伤口缝线。术后第12d填取鼻腔填塞物,鼻漏消失,又继续观察10d无脑脊液鼻漏,痊愈出院。

2 病情特点

1为自发性2低头时脑脊液增多3鼻漏液经生化检查为脑脊液4经CT及MRI检查出蝶鞍扩大,垂体压扁约2.66cm

手术方法:取大腿筋膜在鼻内镜下行漏口修补术。

3 其优点有

在手术进路中增加光亮度,使视野更加明亮;可近距离观察目标从而得到高清晰的细微图像;可以延伸视野及视角;可避免开颅手术引起的手术和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的弊端。漏口填充物采用自体肌肉、脂肪和阔筋膜,避免了因利用鼻甲、鼻中隔粘膜填充时组织不足[2]。

4 护理

4.1 术前护理

4.1.1 采取床头抬高30°,避免头低位,这样既可以降低颅内压,减轻病员头痛症状,也可以避免脑脊液回流引起颅内感染。

4.1.2心理护理 患者因为此病治疗时间较长、费用高而担忧,并且因为脑脊液鼻漏担心颅内感染而呈现明显焦虑。表现在既有迫切的求治心理,又担心手术复杂可能引发后遗症,或者难以治愈的矛盾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将共情应用于护患沟通中,首先建立起护患的信任,取得患者的配合。再向病员详细介绍疾病的治疗方法与配合方法。讲解此种手术的优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处理及配合。将患者的焦虑担心降到最低。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4.1.3 皮肤准备 术晨做好皮肤的准备,剪鼻毛。避免术中污染术区。

4.1.4 鼻漏液的观察 护士应注意询问或观察鼻漏液流出的速度、部位和关系。向医生做好报告。以利于医生与检查报告结合判断漏口的位置。

4.2 术后护理

4.2.1 病情的观察 此手术涉及颅底及硬脑膜,易造成颅脑损伤。术后除常规床旁心电监护48h,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外。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是否有头痛、恶心、呕吐等。以及时发现患者有无颅内高压和颅内感染的症状。

4.2.2 全麻清醒后给予床头抬高30°利用脑部重力作用,使脑组织附与漏口修补位置,利于伤口愈合,同时可以减轻因鼻部填塞引起的头部不适。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每2h翻身一次,预防压疮,翻身时动作要轻柔缓慢。解释卧床休息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活动引起颅内高压导致脑脊液再次鼻漏。可提供书籍,床上可做手工活,缓解患者因绝对卧床带来的心理问题,提供患者的依从性。

4.2.3 饮食 给予低钠清单高营养饮食,每日限制饮水1000ml。低钠饮食和限制饮水都是为了预防颅内高压。同时在配餐中增高纤维素的含量,以增加大便的容积,刺激肠蠕动,预防绝对卧床休息及降低饮水量二引起的便秘。

4.2.4 预防颅内高压 术前患者因脑脊液鼻漏颅内呈低颅内压状态,术后镂空欧修补后脑脊液不再漏出,患者呈现假性颅内高压。术后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饮食及护理外在应给与以下几点护理:

给与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输入甘露醇要观察患者是否有视物模糊、头痛、头晕、尿量增多等不良症状。预防便秘:由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活动减少,并且限制了饮水量,患者易发生便秘。而便秘是诱发颅内高压的重要因素之一。配餐中增加纤维素、腹部顺时针环形按摩、建立规律排便模式;还结合按摩腹部的天枢穴。指导患者避免摒气、抠鼻、擤鼻等动作。

4.2.5 预防颅内感染 由于手术是经由鼻内非无菌去进入蝶鞍内,术后颅内感染仍然是易发并发症之一,故应做好预防颅内感染的护理工作。处理每日监测体温观察病情变化外,术后要选择对血脑屏障有良好穿透性的抗生素,按时按量用药。鼻腔纱条抽取后保持鼻腔通畅,勿做抠鼻、擤鼻的动作;同时还要做好口腔卫生护理工作,保持口腔清洁,3次/d用西帕依漱口液漱口。

4.2.6 供组织区的观察及护理 脑脊液鼻漏口填充物为筋膜。术后大腿伤口处各项操作须是无菌操作,防止供皮去感染。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大腿处伤口是否有红、肿、热、痛及异常分泌物。此患者术后供血组织去皮肤生长良好,于第7d拆除缝线。

5 出院指导

鼻内镜手术修补以后容易复发,可能再发的漏口部位较多,需要长期随访复查。随访监测的指标包括头痛症状、眼底检查、垂体激素水平检查等。

空蝶鞍综合症是临床罕见的一种临床症候群,目前有明显临床表现的患者需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多是在鼻内镜下行脑脊液漏口修补术,此手术方法较为复杂,术后有可能引起领域内感染,轮高血压等并发症,进而可能导致手术失败,脑脊液再次漏出,甚至威胁生命。但只要我们熟练掌握术前术后护理要点,认真仔细观察病情,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颅内血肿;颅内压;临床护理

颅内血肿是脑外科常见急诊,患者颅脑损伤后直接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一般都是颅内高压,意识障碍,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病死率和致残率也在50%以上[1]。因患者自身的生理特点,加上合并损伤多和脑损伤严重,伤后昏迷时间长,因此,伤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月—2009年10月收治的颅内血肿患者62例。其中单纯颅内血肿28例,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19例,合并颅骨骨折12例,合并脑疝3例。患者或清醒或处于昏迷状态。患者致伤原因有:坠落38例,交通事故伤20例,打击伤4例。

1.2 方法 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等手术治疗的患者有60例;采用脱水、激素、抗炎、营养神经,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等非手术治疗的有2例。

1.3 评分标准 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标准,3~5分36例,6~8分26例。

2 结果

本组资料62例患者中,治愈31例,中残14例,重残8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5例。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颅内血肿患者,要保持病室安静,有条件的应单独房间,专人护理。要注意室内温湿度适宜,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60min。患者保持平卧或头高10°~15°为宜,避免头部较剧烈的活动或搬动。颅内血肿患者一般都伴有意识障碍及颅高压症状,有效地约束患者,及时上好床栏,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如发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可能是脑疝,需立即行头颅CT检查,并做好术前准备。

3.2 术前护理

3.2.1 心理护理 因患者病情发生急,外伤突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指导,解释手术的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治疗效果、消除家属的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3.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颅脑外伤造成的多发性颅内血肿,颅骨骨折可引起口鼻腔大量出血,或因颅内压增高而频繁呕吐,并堵塞呼吸道。这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床旁备吸引装置及抢救物品,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防止出现脑疝造成呼吸停止,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2.3 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及时准确地完成术前准备,包括血常规、出凝血功能,术前四项、配血、心电图等,备好头皮,建立静脉通道。对于急需手术患者,要在30min内完成术前准备。

3.3 术后护理

3.3.1 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观察 意识和瞳孔的变化提示病情变化,予以持续心电监护,持续血氧饱和度监测,每15min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待病情稳定24h后改为q1h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3.2 呼吸道护理 术后昏迷行气管插管者,应做好带管护理。护理人员应告知家属气管插管的重要性,交代家属注意带好病人的手,防止意外拔管。护士每4h观察插管深度并做记录,每班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观察有无单侧气管插管。床旁备吸引装置,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根据痰液粘稠程度进行气道湿化,保证200~400ml/d。q2h予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出。如病情未好转,气管插管48~72h左右,医生可能根据病情需要做气管切开,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人工呼吸患者,做好呼吸机护理,观察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情况,有无人机对抗现象,烦躁明显者遵医嘱予镇静。

3.3.3 管道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量是颅内压高低的重要标志,根据硬膜外或硬膜下引流管适当调节引流袋的高度。术后保持头部相对固定,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扭曲、受压,保持引流管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要注意观察引流量、颜色、性质、准确记录2h引流量,了解颅内压及颅内出血情况。每日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搬动患者时应夹闭头部引流管,避免引流液回流,防止逆行感染。

3.3.4 基础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1)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每日口腔护理1次。(2)褥疮护理:予以垫气垫床,q 2h翻身,及时清除大便及尿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有潮湿及时更换,加强营养,如有皮肤发红,加强翻身次数,并予以高分子材料保护局部皮肤。(3)会阴护理:每日会阴擦洗2次,每天更换引流袋,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扭曲、受压、折叠,定时夹管训练其膀胱功能。(4)饮食护理:预防消化道出血,根据医嘱用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静滴或口服、鼻饲护胃治疗。鼻饲前回抽胃液,如有咖啡液体及时通知医生,并留胃液送检,暂时禁食或鼻饲冷流汁。(5)呼吸护理:预防肺部感染,q2h翻身、叩背,保持病室清洁通风,每日开窗通风,昏迷患者及时予以吸痰,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以免引起颅内压升高。

3.3.5 康复治疗与指导 颅内出血患者按其出血部位及对脑组织损害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或语言功能障碍,术后尽可能早进行功能训练尤为重要,借助针灸疗法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同时指导或协助患者进行患侧肢体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及语言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功能,颅内血肿吸收后可辅助高压氧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肌张力高根据医嘱应用抗肌张力高的药物,每日定时进行瘫痪肢体活动和按摩,保持肢体功能位,防足下垂。

3.3.6 心理护理 颅内血肿患者术后常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致生活不能自理,针对不同的患者耐心做好思想工作,介绍同病室康复较好的病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自主锻炼,保持情绪稳定。

4 体会

做好护理工作除具备精湛的护理技术、良好的服务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专业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中110例患者均为我科自2005年3月~2008年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男7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8岁。其中硬脑膜外血肿23例,硬脑膜下血肿17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合并颅骨骨折5例,患者均处于昏迷状态。患者致伤原因有:交通事故伤86例、摔伤9例、打击伤15例。患者伤后就诊时间在30分钟~3天,平均5.4小时。

方法: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等手术治疗的患者有90例;采用脱水、激素、抗炎、营养神经等非手术治疗的有20例。全部患者均行颅内引流术,用持续颅内高压(ICP)监测:①患者取头部水平卧位,固定压力传杆器与耳尖同一水平,颅内引流管连接1只三通管,侧通道接引流袋,直通管接一次性压力监测套,扣于模式压力传感器接监护仪,彼此紧密连接,持续监测颅内压,直通道连接冲管用生理盐水;②测压时将三通管引流通道关闭,开通测压通道,并将侧口打开调为0后,盖上即可,从监护仪显示屏观察到颅内压波形及压力情况。

评分标准: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标准,3~5分48例,6~8分62例,均<8分或对疼痛丧失定位能力。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X2检验。

结果

本组资料110例患者中,治愈64例,中残18例,重残14例,死亡10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4例。有效率为58%。

护理

术前护理:护士要正确连接监测装置,监测前对监护仪进行性能测试,使各部件工作正常。在每次监测前均要校准“0”点,监护时患者保持平卧或头高10°~15°为宜,妥善保护监测装置的接头导线,防止扭曲、折叠或脱出。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每15~30分钟观察并记录1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由于颅脑损伤患者极易发生频繁呕吐,因此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必要时置气管插管,吸氧3~5L/分,以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2]。对于急需手术患者,要在30分钟内完成术前准备。及时评估患者伤前原有的慢性疾病。本组病例中,既往有慢性病的患者35例,颅脑损伤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加重原有疾病,如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术后护理:对昏迷较深的患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并严格执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要及时叩背吸痰,操作动作必须轻柔,尽量减少刺激,吸痰时要施行无菌操作,常规行雾化吸入和气道内给药,根据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3]。当颅内血肿、严重脑水肿、伤口疼痛、缺氧等时,患者可出现躁动不安,医护人员应该及时查找原因,对症处理。必要时使用镇静剂,让患者平静后再测量,以便确保颅内高压监测的准确性。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脱水剂效果更好。由于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性期发热很常见,我们必须要明白患者发热的原因。一般中枢性高热,主要是由于下丘脑功能障碍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我们可采用物理降温,使患者的体温控制在37℃以下。

一般护理:颅脑损伤患者,要注意室内温湿度适宜,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60分钟。要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每次翻身后用热毛巾擦洗受压的皮肤和骨突出部位,要保持床铺的清洁与干燥,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对持续置尿管的患者,应加强会的护理,并为患者行早期膀胱训练,缩短导尿时间和降低泌尿系感染率。本组病人置尿管时间在5~10天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护理: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应激性溃疡,本组发生率为62%。颅脑损伤后的患者应及时进食,可阻断营养不良与免疫功能低下的恶性循环,对不能进食者要留置胃管,同时做好胃管的护理。危重病人因机体处于强烈应激状态,体内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入血,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使胃黏膜血液供应减少,局部黏膜水肿,因此插胃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反复插管。有学者认为,将插管长度改为从发际到剑突(实测距离)至5cm时,对胃黏膜损伤较轻[4]。适当约束烦躁病人的双手,可防止自行拔管,保持胃管畅通,防止堵塞。避免过频更换胃管,防止造成胃黏膜机械性损伤出血。在鼻饲时应给予半卧式头部抬高30°~45°,并观察胃液性质、颜色,定时测定pH值,使pH值保持4~7。鼻饲时要调整“三度”,即浓度、温度、输液速度。一般温度在35~37℃为宜,过热可导致黏膜烫伤,引起出血;过冷则易致腹泻。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早期,患者常有呃逆,一旦出现应激性溃疡,除遵医嘱应用制酸剂、止血药、扩容药物外,还要严密观察呕血和黑便的变化,并记录其量和性质,并做好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尿量等变化。准确记录引流量及颜色,防止引流管堵塞、扭曲、脱出。

饮食指导:营养支持对脑组织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进食时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吞咽动作及呛咳。若有吞咽而无呛咳,应先喂密度均匀的糊状饮食,如藕粉、鸡蛋糕、流质等;若病人无吞咽动作或呛咳较明显,要尽快进行鼻饲,使患者的鼻饲液更接近于日常饮食习惯,减少了腹胀的发生。本组有6例发生心衰、3例发生肾衰,其中4例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这些患者心功能代偿能力较差,当伤后处于高动力状态时,心脏负荷增大,出现失代偿。大量脱水剂的应用,易加重肾负荷,因此要及早补充和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康复期的护理:颅脑损伤后,患者易引起偏瘫和失语,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够达到脑功能区的转移或重组,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因此,生命体征稳定后一般24~48小时即可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运动时应在护士的示范指导下,从大关节到小关节、运动量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要求肢体的每个关节都要运动。我们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要及时恰当的给予肯定,坚定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讨论

颅内高压监测,能准确判断颅内伤情及脑水肿情况,降低了因使用甘露醇不当而引起的肾脏的毒性作用,减少了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变了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盲目性[5]。在监测过程中,要求将预防颅内感染作为护理的重点,必须保持监护及引流装置的全封闭,避免漏液,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因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和判断各种异常压力波型,各项操作要严密遵守无菌技术原则,防止颅内感染。监测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要及时准确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做好各项护理,提高抢救患者的成功率及生存率。

论文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压护理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方法:对2005年3月~2008年2月收治的11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以及临床治疗与护理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极高。本组110例患者,治愈64例,中残18例,重残14例,死亡10例,放弃治疗4例。有效率为58%。结论:提高临床救治和护理水平,加强患者术前和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呼吸道和引流管的护理,早期给予营养支持,可以减少患者肺部并发症,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质量。

颅脑损伤是脑外科常见急诊,患者颅脑损伤后直接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一般都是颅内高压(ICP),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病死率和致残率也在50%以上[1]。因患者自身的生理特点,加上合并损伤多和脑损伤严重,伤后昏迷时间长,因此伤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

参考文献

1周燕,刘英.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68例.中华现代临床医学,2004,(2)7:1039.

2周玉娟.老年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评价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8:34.

3丹金秀,李淑迦,王军.1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功能受损患者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47-148.

篇5

1.1基础护理

通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意识障碍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程度,瞳孔的变化可以反应患者的出血情况,瞳孔缩小说明出血的是患者的大脑半球,瞳孔散大,说明患者出血严重病情危急。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浅程度决定是否对患者进行通气支持,一般情况下都需进行呼吸机通气。患者容易发生恶心呕吐的症状,对于此类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让其保持侧卧,并指导正确的咳痰呕吐方法,在必要时可进行机械吸痰,及时清理口腔,减少肺炎发生率,如患者属于深度昏迷,自主呼吸能力不强,可进行氧气支持。

1.2并发症的护理

脑出血昏迷患者常出现的并发症有肺炎、褥疮及尿道感染等,为防止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急诊护理中可进行相应护理,发生意识障碍的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吞咽与咳嗽,这样造成口腔分泌物在口腔内的淤积,为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可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吸痰护理;为防止褥疮的发生需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护理,注意保持患者口腔卫生及床褥的清洁干燥,如患者病情严重,需多位护理人员协助翻身,动作轻柔,注意导管的固定;导管的留置是因为患者排尿失禁,为防止尿路感染放置导尿管。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如呕吐物颜色变深,大便颜色为黑色,则表示患者的胃部出血严重,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1.3颅内高压的护理

颅内血容量的增加会引起颅内高压的发生,颅内高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患者部分脑组织发生移位,进而压迫神经或脑干,引起一系列的症状,也是脑疝发生的表现,应该及时给予药物降低颅内压,多是应用利尿剂及甘露醇治疗,本组患者静脉滴注25min左右的甘露醇0.25g/kg,并在间隔7h后再次滴注,如果患者心肺功能不全,可减缓滴注速度,防止患者发生胸闷心慌症状,如果患者年龄过大,可相应减少甘露醇的剂量。

1.4饮食的护理脑

出血昏迷的患者无法正常进食,为免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需及时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对于上消化道无出血症状的患者可鼻饲流质食物,食物主要以清淡高蛋白为主,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胃液颜色,防止患者出现胃出血。

1.5其他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与并发症护理之余护理人员需严格交接班制度,务必做到时刻有人监护,时刻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保证护理的完全有效。在巡查病房过程中需注意脑出血昏迷患者的体动,看其是否有情绪不稳不安乱动情况的发生,为防止患者不自觉的动作引起病情加重,可适当应用保护带,在护理人员巡房的同时嘱咐陪护家属注意患者的情绪及动作。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舒适,为防止深度昏迷患者由于身体长时间处于同一位置而发生褥疮,可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按摩护理,促进血液循环与肢体功能的恢复,注意动作轻柔,防止用力过度造成患者的再损伤。

2结果

在对3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有效急诊护理后有2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抢救成功率为80%,其中14例患者治愈出院,7例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未能治愈。

3讨论

篇6

关键词:脑损伤;急救;护理

我院急诊科从2003年以来抢救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20~82岁。车祸伤67例,坠落伤6例,塌方砸伤7例,拳击伤2例。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GCS)为3~8分,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38例,脑挫裂伤伴颅内多发血肿1O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底骨折12例,脑干损伤8例。80例患者治愈55例,良好14例,致残6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生存率95% .优良率86.2% .

2 急诊处理

2.1 呼吸系统的处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再加上误吸血液、泥土、粉尘、呕吐物及舌后坠等都可引起严重呼吸道梗阻。故接诊后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将患者头偏一侧,及时清除口咽部的血块、呕吐物、分泌物。有义齿的取出,用舌钳拉出舌头并固定或置入口咽通气管,并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4~6L/分。对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者,立即行气管插管或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使用人工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充分给氧。

2.2 伤情的观察护理

2.2.1 意识的观察:意识变化是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颅内压升高与否的重要指征。重型颅脑损伤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以根据GCS。评分越低,颅脑损伤程度越重,GCS评分逐步下降,提示有脑疝形成可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应及时处理。

2.2.2 瞳孔的观察:瞳孑L变化能反映颅脑损伤原发性及继发性损伤情况,能帮助定位,是决定手术的重要指征。应注意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度。如有一侧瞳孑L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表示同侧有血肿存在;两侧瞳孔大小多变、不等圆、对光反射迟钝或出现眼球分离,表示有脑干损伤;一侧瞳孑L忽大忽小、对光反射迟钝,提示脑疝先兆;双侧瞳孑L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揭示脑疝已经形成,病情危重,接近死亡。急诊室护士必须时刻观察瞳孑L变化,捕捉病情动态信息,为抢救赢得时间。

2.2.3 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者出现进行性血压升高、脉搏变慢有力、呼吸变慢而深呈鼾声,提示脑受压、颅内压升高,应立即处理。如出现血压下降、脉弱而速、呼吸浅而慢,多为脑干损伤或脑疝晚期或失血性休克。出现这些危急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2.4 多发伤的观察:重症多发伤的特点是伤情严重复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变化快且死亡率高。颅脑损伤患者常合并严重的其他部位或脏器损伤。因此,护理患者时须树立系统观念,按护理程序实施完整护理措施。

2.3 颅内高压的处理:脱水疗法为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高压的重要措施。接后应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其中一条为大号留置针头,用于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另一条供使用其它抢救药物。如激素和利尿剂等,同时注意限制晶体液输入量。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如双侧瞳孔散大。是晚期脑疝的标志,表示脑干功能已经严重受损。有报,道若双侧瞳孔散大超过30分钟,即使抢救也多呈植物生存或死亡。所以应积极配合医生做好颅内高压的抢救和护理。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赢得时机。

2.4 术前准备:重型颅脑损伤考虑有颅内血肿,必须立即行开颅手术,为缩短伤后有效救治时间,争取手术时机,应在急诊处理的同时紧急做好术前准备,如验血型、配血、备皮、药敏试验、留置导尿管等,通知手术室做好相应的准备。护送患者进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详细交接。

3 转运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相对稳定后,应转运到神经外科治疗或手术室手术。转运前通知有关科室作好准备,转运应及时迅速,如须紧急手术更应分秒必争,不能在急诊室延误。因此我们制定了规范、科学、系统的绿色通道管理制度,转运过程应保证各管道通畅,患者头偏一侧平卧在车床上,保持车身平稳,避免过多震动和搬动头部,以免加重颅内出血、增加颅内压、加重病情或引起呕吐致窒息。

4 体会

4.1 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我们根据颅脑损伤患的病情特点,明确护士在抢救过程中的分工配合,指定专人负责呼吸道管理、循环系统及生命体征的监测管理、对外联系和术前准备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通过规范化、程序化的抢救合理分工制度,确保抢救工作稳步有序地进行。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4.2 熟练的业务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神经外科护理体现了“急、快”的特点,护士必须做到谨慎、细致,尤其对危重患者。护士短时间内必须完成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吸痰、输血、输液等多项护理操作。重视培养护士敏捷、镇定、忙而不乱的工作作风,确保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充分挖掘护士的工作潜能。体现了良好的应急能力和工作技能。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65.

篇7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接触性溶栓;尿激酶;护理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少见类型,占全部脑卒中不足31%[1]。病死率达10%~25%[2]。神经介入放射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成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手段,大大降低了该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3]。静脉窦微导管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我院已经开展3年,为5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此种治疗的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情况 收集我院3年来所进行接触性溶栓治疗的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5例均为女性,年龄为25~35岁;临床表现为头痛,个别伴有恶心、肢体活动障碍。

1.2方法 2例患者确诊后行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治疗。在导管室将微导管通过导引经股静脉进入静脉窦血栓内,采用脉冲技术以万U/min的速度注入稀释 尿激酶,随着血栓溶解,不断将微导管向前推进,直至静脉窦主干通畅;将患者送回NICU后,小剂量持续泵入尿激酶(万u/h)。溶栓治疗过程中,护士遵医嘱进行血凝系列的检查。数小时或天后拔出导管鞘,继续予以抗凝治疗。

1.3效果 接触性溶栓治疗将微导管置于血栓内,一方面可提高血栓内溶栓药物的浓度;另一方面经微导管内持续缓慢泵入溶栓药物,使药物反复循环溶解栓子,增加静脉窦再通率。5例患者微导管持续尿激酶溶栓治疗后,于数天后栓子溶解,症状明显缓解,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降低率内压 静脉窦血栓形成导致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至颅内压增高。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水肿等颅内高压症状,甚至患者有意识障碍发生。脑脊液检查:多数颅压大于320mmHg。在术前护士要遵医嘱使用脱水剂、利尿剂等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并观察、记录出入量。另外,患者由于头痛导致心理恐惧、烦躁,护士要正确评估,做好心理干预,给予心理支持。

2.1.2术前准备 询问患者既往有造影剂无过敏史,基础疾病情况。遵医嘱对穿刺术进行备皮、留置尿管、开放液路、术前8h禁饮食。术前予以完善的检查项目:心电图、胸片的检查,肝肾功能、凝血系列、输血前五项的检验等。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疏导,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告知术中的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使患者身心达到术前的最佳状态。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 ①严密观察病情:在治疗前应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和神经系统体征,作为治疗后观察对比的基础[3]。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现象,以便及早发现颅内高压、颅内出血等并发症。观察患者四肢活动、语言状况及足背动脉波动情况,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置;②术后嘱患者卧床继续卧床休息,为防止管路脱出必要时要对患者进行约束;③由于卧床时间长、头痛等原因,患者易烦躁,护士要给予心理疏导,取得患者的理解,积极配合治疗;④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饮食宜清淡,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并发症;⑤留置导尿期间,要预防尿路感染。做好基础护理。

2.2.2微导管及导引导管的护理 术后予以小剂量尿激酶持续微导管内泵入,是将微导管置于血栓远端,进行长时间缓慢持续溶栓治疗,增加静脉窦再通率[4]。因此保证管路通畅,及时有效的使溶栓药物泵入是术后护理的关键。护士要求重点看护,防止导管滑脱、扭曲、移位、堵塞,避免导管被牵拉、拔出。要给与患者合适的,必要时予以肢体约束,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理解和配合。保证输液泵及折射泵的正常运转[5]。

2.2.3 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置 ①颅内出血:溶栓后,颅内出血为致命性的,原因可能有:⑴血管内尿激酶溶栓治疗理论上有增加出血的风险;⑵静脉窦闭塞引起的颅内静脉血液循环受阻,使颅内静脉压增高;⑶操作粗暴,反复推送导管、导丝;⑷在术后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和意识状况,如有血压急剧升高、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加剧可能发生颅内出血,要及时报告医生,配和抢救;②下肢血管栓塞,观察穿刺处肢体有无远端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做好记录[6]。

2.2.4用药的护理 在后期抗凝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监测凝血功能,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皮肤、粘膜、消化道出血,有无发热、皮疹、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

3 小结

对经血管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 5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体会到:术前健康教育、准确收集评估患者资料和对患者应对能力的个体化护理是顺利完成治疗的基础;保持正确、避免导管脱出堵塞、及时发现出血倾向,可防止颅内出血和下肢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熟练使用输液微量泵、准确应用药物是顺利完成治疗的保证。

参考文献:

[1]Masuhr F,Mehraein S,Einhaupl K.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J].Neurol,2004,251,II-23.

[2]邢成名.缺血性脑血管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5-241.

[3]吉训明,凌峰,谬中荣,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治疗[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3:100-105.

[4]张清,李建民,贾长宽,等.内外科护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9.

篇8

【关键词】颅脑外伤;颅内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124-01

对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40例颅脑外伤颅内出血患者认真、细致、全面的护理和观察,不仅及时发现了患者的各种病情变化,为其赢得了更多的救治时机,而且还预防了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颅脑外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并深刻体会和总结了颅内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相关因素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0例颅脑外伤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为颅内出血,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1~65岁;交通事故24例,打击伤10例,坠落伤6例;血肿量50ml以下23例,,50ml以上16例;硬膜外血肿20例,硬膜下血肿12例,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8例;入院时神志清醒14例,嗜睡状态16例,浅昏迷状态4例,深昏迷6例。

2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均收治入院。其中行颅脑手术34例,保守治疗6例,10例行气管切开术。经治疗,痊愈32例,好转8例,死亡0例。

3 临床观察

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观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包括对患者意识状态、瞳孔、颅内压、生命体征以及神经系统体征的密切观察。在病情观察的同时也要做好记录工作,如发现有临床意义的病情变化,应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并记录相应的处理结果。

3.1 意识状态的护理观察 意识变化是颅内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变化之一,正确识别意识障碍的程度,对患者的治疗预后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3.2 瞳孔变化情况的护理观察 瞳孔是反映重型颅脑外伤病情变化的窗户,一般急性期应每15~30min观察1次,并做好详细记录。如伤后一段时间出现一侧瞳孔一过性缩小,很快进入一侧或双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有脑疝可能,如伴有对侧肢体偏瘫,意识障碍加重,则进一步提示脑疝,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忽大、忽小、忽下、忽右、不圆、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则提示原发性脑干损伤。发现上述情况应迅速通知医生以赢得手术时机,挽救患者生命。

3.3 颅内压变化的护理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可能提示颅内高压的各种阳性体征和临床表现。如血压逐渐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大提示颅内高压,多见于脑水肿、颅内血肿、急性脑肿胀等。在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控制原发或继发性颅内高压,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在维持有效循环的前提下及时有效地控制患者的颅内压,对降低颅脑外伤残死率有重要意义。

3.4 生命体征的护理观察密切观察并记录颅脑外伤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体温等情况,观察各种生理、病理反射。颅脑损伤病人往往处于昏迷或意识障碍状态,只有细心观察才能避免遗漏和延误诊治。

4 护理要点与相关因素分析

颅脑外伤颅内出血为脑外科急症,患者病情在短时间内可发生急剧变化,因此对患者实施认真、细致、全面的护理观察显得十分重要。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护理经验与总结,认为其临床护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入手,以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生命质量,减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4.1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彻底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或血液;从口腔、鼻腔或气管插管处进入气管内吸痰,吸痰动作宜轻柔,头偏向一侧,定时翻身拍背,如痰粘稠可行雾化吸人,同时气管内滴入庆大霉素,持续低流量吸氧,吸痰前后应加大氧流量,吸痰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病室定时通风,降低空气中的细菌密度,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4.2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①保持引流管通畅,若切口处血性渗出较多,而引流量极小,应考虑引流不畅;②严格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若引流液颜色鲜红,并有凝血块出现,应及时检查处理;③预防感染,定期换药,保持引流管部位的清洁干燥和引流管道密闭,引流液及时处理,引流装置应始终处于切口部位以下,以防引流液逆流人颅内引起感染。

4.3 预防并发症的性状:①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观察尿液尿量及尿比重等,并定期抽血、留尿、大便标本送检,同时注意合理补充水、电解质,以预防水、电解质紊乱,防止尿崩症的发生。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紫外线消毒,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做好气管切开术的护理,口腔护理每日2次,用2%~3%硼酸溶液涂擦口腔,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控制肺部感染。③自伤后或术后1~2天均常规留置胃管,定时抽取胃液观察以及留大便做潜血试验,连续3d~4d,并观察患者是否有原因不明的呃逆、血压下降等症状,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4.4 心理护理:对于患者强烈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要理解,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细心观察,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在协助患者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有关专科疾病健康知识教育,强调意志、毅力在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

4.5 护理: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咳嗽、吞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病情稳定后及颅底骨折者床头应抬高15-20C0,减轻脑水肿和防止脑脊液逆流。耳鼻出血时患者取头高足低位,以防血液倒流增加颅内积血,禁止耳道填塞及鼻漏吸引或填塞,避免因不当而造成的并发症。

5 讨论

本文通过对收治的颅脑外伤颅内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进行全面分析,并从多方面总结该病的护理要点。笔者认为:在临床治疗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颅内压以及各种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在护理工作中应着重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定时对引流管及患者进行护理,并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和必要的营养支持,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控制患者的病情。这些对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春玲,王宝珠.重型颅脑损伤155例急救体会.护理研究,2002;16(5):289

篇9

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人体吸入一氧化碳后,吸入的一氧化碳与体内的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血液携带氧的功能,使机体、组织出现严重缺氧的情况,表现为呼吸、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的病变。如果治疗不及时,机体处于长时间缺氧状态,会产生不可逆的伤害,出现许多并发症例如肢体瘫痪、智力障碍、迟发性脑病、精神障碍等,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的发生[1]。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早期应采用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患者机体受损组织和机体功能尽快恢复,并且获得良好的预后。在应用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时,护理人员的工作同样是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本研究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护理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49.2±23.4)岁,其中9例为轻度中毒,16例为中度中毒,5例为重度中毒。观察组14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17-82岁,平均年龄(46.2±25.6)岁,轻度中毒11例,中度中毒15例,重度中毒4例。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与观察组均给予常规一氧化碳中毒后治疗,清除干净患者口鼻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当患者出现休克时,及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同时给予患者输液、保暖、高流量吸氧治疗[2]。给予高压氧疗法,使用空气加压舱,压力为2.0ATA,面罩吸纯氧60min,升压20min,减压20min。重度中毒患者前3天可给予每天2次的治疗,以后每天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入氧舱前做好宣教工作,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入舱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帮助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并和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准备工作:为患者更换好衣物,去除易燃危险品,保持静脉通路,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舱内护理:指导意识清醒的患者正确的鼓气、吞咽动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对于意识不清醒的患者给予严密监控。出舱后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询问患者有何身体不适,叮嘱患者家属相关事宜[3]。

1.3 疗效判定

无效:中毒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病情较前加重。有效:中毒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恢复正常生活能力。显效:中毒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可以正常生活、工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

2.结果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机体会出现缺氧的情况,诱发不可逆的损害,出现诸多不良并发症例如瘫痪、迟发性脑病、精神及智力障碍等,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4]。高压氧治疗是临床针对一氧化碳中毒治疗的一种特异性疗法,可以增加机体的血氧含量,提高体内氧的弥散度和血氧分压,促进体内一氧化碳的排出,加速离解碳氧血红蛋白。高压氧还可以促进颅内血管收缩,对减轻脑水肿状态和降低颅内压有较好效果。高压氧可以促进脑组织内毛细血管再生,建立侧支循环,改善脑组织的血液供给状态,促进脑组织的修复,改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神经系统的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采取入舱前护理、舱内护理、出舱后护理,严密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降低了患者一氧化碳中毒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在给予常规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和有效沟通,让其知晓高压氧治疗的有效性,在提高一氧化碳中毒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敏.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护理模式的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2):363-364.

篇10

【摘要】目的:总结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对80例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并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本组存活75例,死亡5例,存活率94%。结论: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虽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但在药物及手术等综合治疗的基础,配以精心细致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护理体会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属于弥漫性脑损伤,是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外力作用时,因剪切力而造成的以脑内神经轴索断裂和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脑损伤,多数病情危重,是颅脑损伤后植物生存,重残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也是临床救治的重点和难点[1]。本科2009年6月―2011年6月共收治DAI患者80例,经临床救治及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进行回顾性总结,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患者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21―72岁,平均44岁。其中交通事故伤58例,坠落伤13例,打击伤9例,均行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合并颅内血肿48例予以手术治疗,术后均带有头部引流,所有患者均给予鼻伺饮食和留置尿管, 17例行气管切开,56例合并偏瘫,27例并发严重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合并硬膜下出血者7例,弥漫性脑水肿15例, 39例患者行保守药物治疗。结果80例中自动出院5例,治疗痊愈及好转出院43例,植物生存22例,死亡5例。

2 护理体会

2.1 病情观察:①意识的观察 重型DAI病人于伤后有不同程度的原发性昏迷,昏迷较深,呈持续性,时间长,部分病人有长短不等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因此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免延误病人抢救机会,同时意识的观察也是预防脑疝形成的重要环节。②瞳孔的观察 GCS评分低的病人常发生瞳孔的变化,在CT诊断中的重型DAI病人中,34%―51%病人入院时有瞳孔改变,可表现为双侧瞳孔不等大,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同向凝视或眼球分离。③生命体征的观察 重型DAI病人通过监护仪监护,出现呼吸节律紊乱,先浅快继而深慢,最后出现病理性呼吸,心率增快或迟缓继而出现心律不齐,应严密观察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④肢体活动的观察 重型DAT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或交叉瘫,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等。

2.2 颅内高压护理:DAI 急性期因颅内出血、水肿等原因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除了采用有效的药物及手术减压等治疗措施外,积极而规范的护理措施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抬高患者头部15―30°[2], 使患者处于头高脚低位,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准确记录患者每小时液体出入量,定时监测患者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变化。

2.3 呼吸道护理 :DAI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常累及呼吸中枢,临床表现为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误吸等。因此,及时彻底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有效供氧。对昏迷程度较深、呼吸减慢或不规则的患者或有肺部感染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后每日进行雾化吸入,并定时湿化抽吸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2.4 中枢性高热护理 :由于DAI常伤及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加上容易并发肺内感染,故常出现高热,且不易控制,而高热会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损伤,应及时进行亚低温治疗。在进行亚低温治疗时应注意温度要严格控制,切忌过高过低,尽管冬眠低温疗法对脑保护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其能减轻颅脑创伤后的病理损害程度,而且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3]。

2.5 营养支持 :伤后48h内为观察期,以静脉内补充糖,氯化钠溶液为主。48h后,排除腹部脏器损伤及胃肠蠕动恢复后,即可实施胃肠道内营养。经胃肠道营养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干的原则。对昏迷者采用鼻饲,注意监测患者血糖,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和预后,将血糖控制在6―8mmolL。

2.6 基础护理 :患者病情较重,加强基础护理对预防并发症尤其重要。①因DAI患者大多行气管切开术,应严格做好气管切开护理。②鼻饲患者取半卧位,每次鼻饲前应抽取胃液,以观察其颜色,性状及量,还要观察大便的情况,以免出现应激性溃疡。进食后如无不适可适当加量,如出现腹胀、呕吐,解柏油样便应立即禁食,通知医生及时处理。③留置导尿管者早期膀胱训练,每天尿道口及会用0.05%碘伏溶液消毒2次。③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松软、透气,可使用气垫床或在骨隆突处垫气圈,以减少骨隆突处皮肤受压,每2h为患者翻身1次,做好患者皮肤的清洁工作,防止压疮的发生。④对躁动者,用约束带把易摩擦破损部位包裹起来,减少这些部位的摩擦强度。⑤眼部覆盖凡士林纱条,预防角膜炎。⑥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2.7 高压氧护理 :高压氧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能提高氧分压,对昏迷患者有促醒作用。一般认为它可以使脑损伤后处于缺氧状态但尚未死亡的脑细胞得到氧供,有利于脑组织生理功能的恢复,同时使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激活上行网状系统,恢复脑干功能[4]。因此常对DAI昏迷患者使用高压氧治疗,伴有颅底骨折,脑脊液漏的患者,禁忌做高压氧治疗。

3.7 心理护理: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受伤突然,病情危重,昏迷时间长,恢复慢,患者家属应对能力下降,容易产生消极及烦躁心理。因此应注意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给予信心,使其能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的进行。对清醒患者常有心理恐惧感,对周围环境不适应并有智力的下降,常不配合治疗,需予以心理安慰及人文关怀。

3.8 康复期的护理 :早期进行促醒康复,除了使用脑组织营养药物及促醒药物外,还可通过在患者耳边播放音乐、戏曲及家庭成员的声音,眼前遮挡物定时放置,身体敏感部位电针灸刺激等方式,逐步对患者进行听觉、光觉及痛觉刺激。伤后3周即进入康复期,外伤后早期进行包括肢体功能等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功能,促进运动反射的重新建立,提高生存质量,减少伤残。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84.

[2] 高淑平,张静,李征.弥漫性轴索损伤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2007,7( 2) : 379 - 380.

[3] 江基尧,朱成,罗其中.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141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