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可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柯氏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等表现。我国自1965年普遍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后,目前已成功控制该病的大流行,但在近两年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麻疹在发病季节病例数明显上升,年龄一般在6个月~成人,2009年3月收治1例24 d新生儿麻疹合并肺炎,为使大家做好麻疹的早期预防,防止大流行,并做好麻疹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介绍:患儿,男,24 d,以“发热咳嗽2 d,出皮疹1 d”之代诉入院,系1胎1产,足月顺产。医院新法接生,生后无窒息,哭声大,羊水胎盘无异常,生后前18 d母乳喂养,18 d后因母患“麻疹”改为配方奶粉人工喂养,患儿其母生产后10 d出现高热、皮疹、确诊麻疹后经治疗回家。患儿于生后24 d后出现高热,体温高达39℃左右,伴咳嗽、喉中有痰、呛奶、频繁吐奶,7~8次/d,非喷射状,呕吐物为内容物,哭声大,颜面躯干及四肢可见较密集针尖大小的红丘疹,高出皮面,压之褪色,眼角膜稍充血,口唇干燥,口腔黏膜粗糙,麻疹黏膜斑(+),咽稍充血,听诊双肺呼吸音粗,闻及散在湿鸣,经诊断后确诊为麻疹合并新生儿肺炎收住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 4.0×109/L,GR 27.2%,LY 66.4%,HGB 122 g/L尿常规示:(-)粪常规示:黄色糊状便,脂肪球(+),胸部拍片:肺纹理增重示:肺炎。入院后给予呼吸道隔离,静脉滴注10%葡萄糖100 ml加10%浓氯化钠2 ml静脉推注西力欣0.2 g,2次/d,10%葡萄糖5 ml加沐舒坦15 mg静脉推注,2次/d,每次注射时间不少于5 min,促进痰液排除等对症治疗4 d,痊愈出院[1]。
2 护理
2.1 高热护理: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5℃以上时应对症治疗,采用散包降温或头部冷湿敷、枕冰袋、必要时遵医嘱用少量退热剂,如甜倩、扑热息痛等药物,用药后半小时测温1次,观察病情,衣被穿盖适宜,忌捂汗,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服,忌用淳浴,以免影响透疹,导致并发症。
2.2 眼睛护理(合并眼结膜炎):经调查认为麻疹的发生和Vit A缺乏有重要联系,在麻疹患儿血清中Vit A含量低于0.35微克分子,就有很高的使角膜发生溃疡的危险性,发生角膜干燥症,应注意居室要安静,通风,光线柔和,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患儿眼睛。由于眼部分泌物多,以致结痂,使眼不能睁开,可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清洗,3~4次/d,然后外涂金霉素眼膏或抗生素眼液。
2.3 肺炎护理(合并症):患儿出现咳嗽明显加重、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嗜睡、吐泡沫等症状,是并发肺炎表现。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对流,以免受凉。要经常变换,取头高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分泌物的排出。由于吃奶时加重气喘,所以不要用奶瓶喂奶,应用小勺喂,喂后将患儿竖起于肩部,轻拍背部,以防溢奶。注意观察鼻腔有无干痂,如有,可用棉签蘸水后轻轻取出,已解决因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不畅。遵医嘱给吸氧或吸痰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2.4 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整洁干燥与皮肤清洁,在保温情况下每天用温水擦浴更衣1次(禁用肥皂),应注意臀部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清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外涂植物油以保护皮肤。如疹透不畅,可用香菜煎水后服,并用此抹身,以促进血循环和透疹,并防止烫伤。为预防口腔炎,每天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擦拭口腔,2次/d,以防口腔继发感染。
3 预防
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国内初次接种年龄为8个月,7岁时应复种1次。目前原有的免疫程序已有所调整,即对育龄妇女增加1次麻疹疫苗接种,以减少新生儿麻疹发病率。近年来在儿童时期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母亲到妊娠期,体内抗体已明显下降或消失,孩子就不能从母体获得对麻疹的先天性免疫力。所以在6个月以内仍有感染麻疹病毒的可能,一旦患病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提醒保健单位及社区医疗机构,对准母亲应做好麻疹疫苗的复种及有麻疹的产妇提早隔离,防止患病后的母子传染及医院内的交叉传染。对接触过麻疹的健康儿童,可做麻疹疫苗的接种及遵医嘱给予免疫制剂的使用。
篇2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山东济南 250021
[摘要] 目的 探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手术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探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5.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提升治疗和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关键词 ] 麻疹病人;护理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c)-0043-02
麻疹多见于小儿,主要是由于麻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感性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主要以眼结膜充血、咳嗽、流涕、发热、全身红色斑等,以6个月~5岁的儿童最为常见[1],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是近年来,成人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关于麻疹疫苗是在1965年研制出来随后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基本上对于该病控制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计划免疫执行较差的地区,却仍旧存在着局部的小流行情况[2],而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对于麻疹病人,加以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此,在这里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均源于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80例患者,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岁,男44例,女36例,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岁,男22例,女18例,观察组40例患者,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岁,男22例,女18例,年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手术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探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
1.3护理方法
1.3.1 体温护理 要保证患者卧床休息,帮助患者合理安排一切的护理诊疗,尽量做到集中操作,规范护理操作过程,减少和控制感染机会,做好一切的生活护理[3]。
1.3.2 病房护理 每天病房保持通风2次为宜,确保病房空气的湿润、新鲜,湿度以50%~60%为宜,温度以18~22℃为宜,但是要避免直接吹见,防止患者着凉,同时,还要保持病房光线的柔和。
1.3.3 严格观察 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比如若是患者处于高热状态,则需要采用物理降温进行处理,避免温水擦浴、减少盖被、或者是严格按照医嘱减少药物的剂量。但是一定禁用酒精等,避免对患者皮肤造成影响,或者是体温骤降而导致的循环障碍,为患者供给充足水分,利用患者散热或者是排泄[4]。
1.3.4 控制病毒感染 护理是要保持患者五官的清洁,如眼睛清洁用生理盐水,然后再用红霉素眼膏或者是0.25%氯霉素眼药水,1d2~4次为宜,勤于帮助患者排痰拍背翻身,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为了防止中耳炎发生,可以口服鱼肝油滴剂,然后滴入0.5%~1%的麻黄碱。
1.3.5并发症控制 ①要随着注意患者的呼吸、体温、脉搏变化,2~4 h监测一次,及时清除患者的痰液;②确保患者营养平衡,多饮水,供给水分充足,以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切勿忌口,造成营养不良[5];③随时观察出疹情况与消退情况,进一步为患者病情做好鉴别与诊断,并且正确判断患者病情。
1.3.6 预防控制 要加强体能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减少传播与感染机会,注意个人卫生。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 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0.05。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5.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分析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麻疹多见于小儿,主要是由于麻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感性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主要以眼结膜充血、咳嗽、流涕、发热、全身红色斑等,以6个月~5岁的儿童最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是近年来,成人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关于麻疹疫苗是在1965年研制出来随后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基本上对于该病控制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计划免疫执行较差的地区,却仍旧存在着局部的小流行情况[6],而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对于麻疹病人,加以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5.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充分证明患者科学的麻疹病人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发现麻疹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体温升高;②组织受损;③营养不足;④潜在并发症--支气管肺炎。根据本次研究总结麻疹病人的护理体会,具体如下:①体温护理:患者由于病毒感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为此,必须要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和发热程度,及时处理,每天测温度和脉搏、呼吸。②营养护理:患者由于发热机体消耗量大,因此,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计划,以半流质、流质食物为主,多餐少食,并及时补充维生素。③并发症护理:严格叮嘱患者遵照医嘱应用药物治疗,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体征与出疹的关系,加强病房巡视,一旦出现呼吸困难、高热等症状,要立即上报医师并给予处理。④组织受损护理;患者由于病毒感染,会出现全身皮肤红色斑丘疹,口腔粘膜疹等,因此,要注意观察患者组织受损的程度,帮助患者合理安排一切的护理诊疗,尽量做到集中操作,规范护理操作过程,减少和控制感染机会[7]。⑤做好一切的生活护理:保持床褥干燥、清洁、平整、盖被应轻软,内衣柔软宽适并勤换洗。切忌紧衣厚被“捂汗发疹”。口唇或口角裂者,应局部涂以消毒石蜡油,口腔粘膜溃疡者,先以1%~3%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然后局部涂以西瓜霜或冰硼散[8]。总而言之,采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提升治疗和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参考文献]
[1] 邢琳琳,刘丽莉. 172例麻疹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17(2):15-18.
[2] 卢美,任维利,朱桂爱. 2007—2009年莱芜市莱城区麻疹流行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2010,10(9):940-941.
[3] 陈芳芳,赖爱萍. 麻疹的预防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1,3(11):199-200.
[4] 周新凤.浅析66例麻疹病人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11,3(10):157-158.
[5] 唐燕雅,沈旭慧. 23例麻疹病人临床变异的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9,4(36):207-208.
[6] 王克勤. 62例麻疹的护理[J].安庆医学,2009,3(6):178-179.
[7] 胡天平. 浅淡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及预防[A].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C].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2009,23(6):18-19.
篇3
关键词:麻疹;重症肺炎;治疗效果
麻疹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全身出现斑疹及深呼吸道的炎症,同时伴有发热反应,该疾病主要是由麻疹病毒引起。在麻疹并发症中,肺炎最为常见,其主要的特征表现是呼吸困难以及持续性的高热,在这种持续性的高热状态下,患儿会出现惊厥,同时呼吸困难情况会加重,更甚者会出现患儿的死亡[1,2]。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麻疹合并重症患儿的护理效果情况,并对其护理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上提供有效的反馈护理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麻疹合并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特征除了符合麻疹的临床表现外,进一步使用elisa法实行抗体检测,均发现麻疹抗体IgM呈现阳性。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小儿重症肺炎的推荐诊断标准,所有患儿的重症肺炎表现均与其符合。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实验组中28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患儿年龄在6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3.6±0.8)岁;在对照组中,26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4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4.1±0.6)岁。在所有患儿中接种麻疹疫苗的有14例,没有接种的有81例,剩下5例患儿不能肯定是否进行过麻疹疫苗接种。进一步比较发现,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的方法,而实验组人群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与成人的心理特点不同,小儿在心理上有其特殊性。由于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方面的限制,因此任何的不适应都有可能引起患儿的哭闹,同时在行为上抵抗医务人员的治疗行为。因此,医院护理人员应该对患儿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呵护,同时正确把握患儿的心理特征,使其产生安全感和依赖感。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主动与患儿的家属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使其能很好的对医务工作给予更好的配合,促进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②药物护理在患儿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并做好对患儿的药物护理工作,从根本上严格控制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更昔洛韦应该作为抗病毒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其使用方法是0.04g的更昔洛韦和40ml10%的葡萄糖静脉滴注。2次/d。若患儿伴有细菌感染,则应给与更昔洛韦和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给予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以使患儿的麻疹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若患儿出现明显的咳嗽,则应静脉输注沐舒坦,其量是10mg,输注2次/d。③饮食护理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体力消耗和食欲减退,因此护理人员提供饮食应遵循少食多餐原则,给予提供清淡的饮食,同时补充维生素丰富的饮食或半流质、流质饮食。如果患儿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则可以让患儿食用面汤或米汤。患儿在恢复期多给予富含丰富蛋白的食物,以增强其抵抗能力。在整个饮食的过程中,应禁止食用辛辣和生冷的食物,以降低消化不良和腹泻的发生率。
1.3统计学方法 比较两组间患儿治愈率、病死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情况。进一步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计数资料使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如果出现P
2结果
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50例患儿中,治愈人数为48例,病死人数为1例且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在7~14d,通过对治愈率、病死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统计发现,实验组上述指标值分别为96%,2%和(11.5±2.1)d。而对照组50例患儿中,治愈人数为41例,病死人数为5例,住院时间在10~21d,其指标值分别为82%,10%和(19.6±3.2)d。且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两组指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国内外医学研究结果表明,5岁或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麻疹和肺炎。如果患儿单纯只感染了麻疹,经过积极治疗,有可能不会出现死亡。但是如果麻疹一旦合并重型肺炎发生,则使患儿的病死率大大上升,甚至可以达到94.6%[3,4]。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治疗,采取综合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饮食护理等护理手段,能有效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并升高患儿的治愈率,同时也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因此该种综合的护理手段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王银双,杨春莉麻疹合并肺炎患儿发热期的护理[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9(5):860-862.
[2]王佩,轧春妹,刘秀娟,等.婴儿麻疹并发症382例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杂志,2010,27(5):777-778.
篇4
【关键词】 碘造影剂; CT增强扫描; 护理
CT检查主要包括CT平扫、CT增强扫描以及CT血管造影(CTA) [1]。CT增强扫描是在CT平扫的基础上,通过静脉注入有机碘造影剂之后进行扫描,这个时候血管和血管丰富的病变组织或者器官的密度增高,而血管少的组织密度相关比较低,使得两者产生密度差,病变部位得以显示清楚[2]。现阶段,CT增强扫描主要以含碘造影剂扫描为主,通过碘造影剂的使用,能够使得病变的性质和范围得以清晰的显示,还可以了解到病变的血供情况,便于发现病灶,在疾病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3]。随着CT扫描速度的提高,静脉注药速度和用量也在提高,更高要求的注射技术成为诊断所必须。高压注射器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得到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过敏反应、对比剂外渗等也成为研究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做好前期的护理工作,提高穿刺技术,及时处理意外状况,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本院对600例CT增强扫描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效果良好。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4月-2013年12月行螺旋CT增强扫描的患者56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04例,女262例;年龄17~86岁,平均(48.52±5.38)岁;患者采取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增强扫描;检查部位:头部96例,胸部164例,腹部243例,盆腔40例,其余23例。另外选取34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行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增强扫描;检查部位:头部5例,胸部11例,腹部14例,盆腔2例,其余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仪器及造影剂 CT扫描设备为美国GE公司Brightspeed16排螺旋CT和高压注射泵,所用造影剂为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浙江海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053)和离子型碘造影剂60%泛影葡胺(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022106),浓度为300 g/mL,按1.5 mL/kg体重及检查部位确定注射用量,注射速度为2.5~4.5 mL/s。
1.2.2 高压注射器操作方法 首先,把本机特制的一次性注射器针筒装好,吸入造影剂75 mL,换上螺纹连接管和螺纹连接针头,排尽空气,并将注射器针头朝下放置备用。选择血管,扎止血带,进行穿刺,固定针头,使整个系统处于待机状态,通过操作台医技人员发出指令开始注药,此时护理人员必须站在患者身边及时观察注射部位、患者反应以及显示屏上各种指数变化情况,发生故障即按暂停键,重新操作,若一切正常经10~15 s后方可快速离开,并通过监控电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以及注射部位是否外渗,出现问题通过操作台上的对话机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直至扫描结束。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精细护理。具体如下。
1.3.1 心理护理 CT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负担比较重。一般患者都会对过敏等情况产生恐惧心理,还要面对CT检查结果,造成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稳定,难以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这样的情绪对于病情的准确诊断是十分不利的[4]。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有着重要意义。护理人员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的性格、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多和患者进行沟通,尽量和患者贴心交流,告知患者增强扫描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患者的配合对于诊断准确率的重要性等[5]。将一些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外渗等情况告知患者,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不必惊慌害怕。
1.3.2 静脉注药护理 高压注射器压力高、注药快,其注药速度可达5 mL/s,所以在对血管的选择、穿刺方法等方面要做好护理工作,做好穿刺针头的固定工作,以期提高CT增强扫描一次成功的成功率。穿刺血管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取血流量充足、弹性好的粗直、不易渗漏的静脉,尽量避开关节、静脉窦、血管分叉等处的静脉。通常情况下以手背静脉、前臂浅静脉和肘正中静脉为主要选择范围。对于老年患者,长期进行化疗,血管损伤比较严重,可选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或颈外静脉穿刺。已有资料显示,大角度静脉穿刺法对穿刺部位的组织损伤小,比常规静脉穿刺更加安全可靠[6]。所以,可以作为穿刺方法的参考。穿刺时告知患者,不需握紧拳头,可以减轻疼痛。尽量避免重复穿刺同一部位。穿刺针头的固定要稳妥牢固,用胶布把针头软管固定在穿刺部位周围,将螺纹连接管夹在患者指缝中,使之能随着床的移动而移动。
1.3.3 过敏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在对患者进行造影剂注射之前需要了解患者的过敏情况,尤其是药物过敏情况和碘剂过敏情况,掌握造影剂的注意事项[7]。患者家属需签订知情同意书。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监护工作,对于出现的意外状况要做好及时的处理。扫描完成后,要留观患者半小时,确定无不良反应发生后再离开。叮嘱患者多喝水。
1.3.4 造影剂的渗漏预防及处理 高压注射器注药速度快、压力高,容易发生外渗情况,这和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系,包括血管壁状况、注射压力、穿刺技术、穿刺部位固定、机床移动、患者不慎碰撞穿刺部位等。对于高危人群而言,如长期进行化疗患者,老年动脉硬化患者,糖尿病肥胖患者等,在进行加压注射的时候,更容易发生外渗情况[8]。造影剂渗漏会伴随多种并发症发生,一旦发生渗漏,需要立刻停止注射,轻度外渗患者经处理后可自行消失,中度外渗患者需做好处理工作:(1)30%~50%硫酸镁开水融化冷却后局部湿敷,24 h后再改用热敷,一般2~3 d可消退。若局部有水泡肿胀明显,则抬高患肢减轻水肿,适当的应用抗过敏药、抗生素,一般3~7 d可治愈;(2)0.05%地塞米松湿敷。
1.4 造影剂不良反应分类 根据Ansell分类法将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分为4类[9]。轻度不良反应: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面部潮红、轻度荨麻疹等;中度不良反应:患者表现为反复呕吐、全身荨麻疹,面颊水肿,喉头轻度水肿,血压下降、支气管痉挛等;重度不良反应:患者表现为血压骤然下降,喉头重度水肿,神志恍惚、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CT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之相对应的造影剂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使用。在诊断时,控制静脉期和动脉期,能够更好地达到诊断疗效[10]。诊断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是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在进行CT增强扫描的静脉注药时,良好的护理措施是必要的。高压注射器的正确使用,对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着重要意义[11-12]。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对各个易发生不良反应的环节进行严密检查,做好对各种不良反应情况的应激处理工作[13-14]。有研究显示,在进行CT增强扫描时,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对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有着很好的预防作用[15]。在进行CT增强扫描时,配合必要的护理措施对于诊断的准确率和顺利完成率效果显著。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患者进行精细护理,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CT增强扫描时采取精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利于CT增强扫描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耿旭,刘海霞,孙静华.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390-1391.
[2]谭清华,邓先余.夜间急危重症患者CT增强扫描的护理风险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560-561.
[3]廖伟华.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4):345.
[4]梁伟.CT增强扫描中应用恒温箱加热造影剂的效果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3):338-339.
[5]陈石桂,易冰琰.造影剂过敏反应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6):735-736.
[6]罗小东.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的预防和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3C):844-845.
[7]段和春,吕红涛,崔凤珍,等.护理配合在腹部CT增强扫描中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7):1925-1927.
[8]余东鹰.CT增强扫描在肝脏创伤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5):78-79.
[9]江杏英.循证护理在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1A):22-23.
[10]冯浩,姜萍,陈国平.CT增强扫描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118-120.
[11]申晓春.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6(17):175-176.
[12]赵卫东,吴文青,李红梅.水溶性碘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副反应[J].山西医药杂志,1996,39(2):138-140.
[13]罗秀芬,董春玲,王建,等.碘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应用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18):66-67.
[14]何晓琴,江南,苟军.非离子型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运用和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5(18):2313-2314.
篇5
关键词 血管造影;不良反应;护理
荧光素纳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g,FFA)是用于眼底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吲哚箐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ICGA)主要用于脉络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疾病、黄斑下新生血管膜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将FFA与ICGA联合使用,取长补短,发挥2种检查各自的优点并克服其缺点,可大大提高眼底病的诊断水平,并可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我院2002~2007年应用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对665例各种眼底患者行荧光素纳和吲哚箐绿联合眼底造影,为了使更多眼科护理人员掌握操作,对联合造影时发生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及处理[1],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造影前的准备
1.1对象
本组病例665例,男365例,女300例,年龄14~85岁,平均年龄46.5岁。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210例,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9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0例,黄斑变性128例,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73例,视网膜动静脉血管阻塞病变42例,视网膜脉络膜肿瘤47例。
1.2造影前的准备
1.2.1 询问病史
造影前护士要了解病人全身情况,是否有过敏史、高血压、心脏病、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等全身病史。对育龄妇女应了解是否怀孕。并与患者签订造影知情同意书。
1.2.2药品准备
20%荧光素纳3ml/支和吲哚箐绿5mg/支。
1.2.3皮试
用浓度为0.1%荧光素纳皮试液和吲哚箐绿皮试液(厂家提供皮试液)分别在双手前臂掌侧下段做皮试,15min后,按青霉素皮试观察法观察皮试结果,如为阴性方可做此检查。
1.2.4准备造影用剂
用10ml注射器抽取注射用蒸馏水5ml稀释吲哚箐绿5mg加20%荧光素纳3ml配成混合造影剂8ml套上5号或7号头皮针,抽好药后做标记摆放于无菌盘内备用。
1.2.5散瞳
造影前要散大瞳孔,可以用1%复方托品卡胺液滴眼,每5min滴一次,连续5次。每次滴完后用棉球压迫泪囊2~3min,以防全身吸收。如果病人出现口干、脸色潮红、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四肢麻木等,应立即停药并冲洗结膜囊。无高血压患者可用美多丽眼液散瞳,疑有青光眼和浅前房时暂不散大瞳孔。另外,造影室要具备抢救器材及抢救药品,氧气,预防过敏发生,及时抢救。
2检查方法
病人坐于德国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HRA)前,调整好所需的扫描部位,选择右侧前臂静脉开始注入荧光素纳和吲哚箐绿混合造影剂8ml在5s内快速推注,同时启动计时器并记录时间,于图像监视器上观察造影过程,储存所需图像,打印出具有代表性的造影图像。告之病人目前皮肤黄染,小便变黄,与造影剂药物有关,24h后自动消失,不必产生恐惧心理。
3不良反应及处理
3.1造影剂外渗处理
发现后应停止注射,局部短期压迫防止渗漏增加,可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24h后改热敷,2次/d,20min/次,促进吸收。
3.2头晕、恶心、呕吐
一般出现在注射后20~60S,此时叮嘱病人精神放松,深呼吸并提供已准备的容器盛放呕吐物。向病人解释这种反应瞬间即过,减轻病人思想顾虑。
3.3荨麻疹处理
①给予扑尔敏4mg口服,每日3次;②50%葡萄糖溶液20ml加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推注。
3.4支气管痉挛的处理
①立即平卧并给予鼻导管吸氧;②用抗组织胺类药物静脉给药;③氨茶碱0.25加50%葡萄糖20ml静脉缓慢注射;④严重者给予氢化可的松0.1,并建立静脉通道;
3.5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①立即给予休克(头抬高20度,脚抬高30度);②给予鼻导管吸氧;③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脏0.5--1mg,观察15~20min,如血压无回升,可考虑是否重复给药;④10%葡萄糖500ml加地塞米松5~10mg静脉滴注,或注射氢化可的松100mg;⑤有哮喘发作及呼吸困难者给予氨茶碱0.125~0.25加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⑥必要时,送急诊室观察病情,进行对症处理[2],
4结 果
在665例行联合造影病人中,发生过敏反应有28例病人。其中头晕、恶心呕吐14例;造影剂外渗2例,出现荨麻疹有10例;晕厥2例。
5讨 论
5.1认真做好造影前的各项准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5.2加强心理护理,减轻患者恐惧心理
造影前护士应向患者作好介绍检查过程,告之造影剂的安全性和低过敏率,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取得造影时好的配合[3]。
5.3过敏反应的观察
操作者在造影前一定仔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血压及肝肾功能,常规测量血压。说明其的重要性,签署造影知情同意书,避免患者隐瞒。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良、严重过敏史患者,尽量不做。Ⅱ型糖尿病患者不要空腹做造影,以免发生低血糖与过敏反应混淆。
在联合造影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造影剂的过敏反应,早发现早作处理。对一般轻度恶心、瘙痒患者,嘱其放松,深呼吸,任可继续检查。对严重者,立即停止检查,嘱其平卧实施抗过敏处理,必要时送急诊室处理。
参考文献
[1] 吴瑞华.眼底血管造影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5,20(7):668-669.
篇6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接种史;护理措施;季节性;医务室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78-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校在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来所诊断的10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这些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年龄集中在15-17岁,平均年龄为15.7岁;有60名男性,40名女性,男女比例为3:2。临床表现,这些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头疼发热、全身乏力、咽喉疼痛、腮腺单侧或者两侧肿疼。还有一部分患病学生有发热、畏冷等感染性的症状。
1.2 治疗方法
1.2.1 加强宣教 许多中学生对流行性腮腺炎缺乏相对疾病知识,这可能引发一些诊断上的错误。对此,我校医务室人员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疾病知识普及工作,例如运用广播、宣传栏、报刊等手段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疾病知识的普及。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患病的中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点,开展个性化护理宣传工作,以期达到患者能够大概明白相关疾病的知识,消除诊治中的心理疑虑。在宣传同时,指导患者自测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及早预防。由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具有季节性,对此这就需要医务室工作人员做好宣传方面的工作,这段时间内尽量避免到一些拥挤的公共场所或是到病人家中去,同时学校,一定要做好一些消毒性的工作。[1]
1.2.2 隔离患病学生 我校医务室在诊断患病学生为流行性腮腺炎后,立即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避免进一步传染。针对患病学生的症状,采取积极有效地治疗,如果患病严重,应当立即转换到当地大中型医院接受医治。同时调查患病学生的班级,近期活动的地方及亲密接触的学生、老师,针对这些线索,立即上报学校管理层,联合学校保卫处对患病学生的教师、经常活动的地方运用双氧水消毒,开窗保持通风。同时对患病学生近期亲密接触的学生、老师进行检测,主要是测量他们体温,并对他们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预防或者服用板蓝根等药物,防止发生大规模的流行性腮腺炎的爆发。
1.2.3 接种疫苗 在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高峰期前,在学校的组织下对我校学生接种疫苗,我校学生采取自愿措施。我校医务室提供的疫苗包括:一是冻干流行性的腮腺炎的活疫苗;二是麻疹以及腮腺炎的混合疫苗;三是腮腺炎、麻疹以及风疹的混合疫苗。[2]
2 结果
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末夏初发病最多。有40名患者存在并发症,占总数的40%,其中脑膜炎(20例)与脑炎(14例)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次就是炎3例,占总数的3%,心肌炎2例,占总数的2%,中耳炎1例,占总数的1%。透过对我校学生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实施分析,探讨中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发生与有无高热、有无接种史等因素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3 讨论
我国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城市人群以及学校学生高度集中,造成许多传染性疾病大规模的爆发,严重侵蚀学生的身体健康,许多患者患有多种疾病,这就增加了医疗、护理的难度。中学生是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高危人群,从多项临床调查资料显示,中学生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中学生高度集中于学校学习生活,容易成为传染的温床;二是有相当大一部分中学生远离家庭,住宿学校,身体素质也不是很强,缺少家庭及自我照护能力,而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高达15天,造成延误诊治的机会比较多。[3]
笔者长期从事中学生医疗工作,对防治与护理流行性腮腺炎有着丰富的经验,总结出如下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是加强护理。患有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学生,一般会受到学校惊慌,这会给学校医务室在实际工作中,带来了一些的挑战,要是我们采取的是比较一般的措施,就会来带一些负面影响,这会给学校带来一些麻烦。所以我校医务人员在对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采取一些必要的护理措施,如在气候变化的时候,一方面要给患病学生增减衣服,同时还要在饮食上尽量保证患病学生的营养需要。对于那些体质比较弱的患病学生的护理,同时出汗多的应当及时对着这患病学生擦拭,并及时更换内衣,注意保暖。患病学生睡眠时,不要吹对流风,避免着凉。[4]
二是合理饮食。学生患病后,增强体质最重要的一环是要合理喂养,这就需要医务人员指导下,为学生结合学校所提供的伙食或者自身情形,开出最合理的营养餐,运用最合理的膳食来保证患病学生可以得到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要素以及所要求的热量程度,可以达到减少学生营养不良的情形,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是避免医务人员感染。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非常强,我校医务人员在接诊患有流行性腮腺炎的学生,避免被感染,这就要求医务人员注意自身的身体干净,戴口罩,勤洗手,还要注意医务室内的通风,特别是在发病的高峰期,室内要定时定量的开窗,以此净化空气。
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疾病的预防措施,希望通过此研究可以更加体会预防的重要性,以及护理的必要性。从以上的诊断中,可知流行性腮腺炎疾病的临床表现又许多种,也有较多的非典型的病例,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的情形,应当提高医护人员对这种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争取将健康还给学生。[5]同时学校的医务室要加强与当地的医疗单位的联系,时刻保持警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有效地隔离患病学生,对传染源进行消毒。同时学校医务室要联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普及工作,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杨文震,陈志慧.腮腺炎病毒的基因分型及当前疫苗的免疫效果[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5,15(02):156-157.
[2] Inou,Y,Nakayama,T,Yoshida,N,Uejima,H,Yuri,K,Kamada,M,Kumagai,Sakiyama,Miyata,A,Ochiai,Ihara,Okafuji,Nagai,Suzuki,E,Shimomura,Ito,Miyazaki,C.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mumps virus in Japan and proposal of two new genotypes.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2004,11(10):133-134.
[3] Rubin S A,Pletnikov M,Carbone parison of the neurovirulence of a vaccine and a wild type mumps virus strain in the developing rat brain.Journal of Virology,2007,12(26):113-115.
篇7
1临床表现
潜伏期6~18天。平均15天左右。
1.1前驱期(3~4天)起病比较急,发热伴头痛、咳嗽、流涕、眼睑浮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等结膜炎表现。90%病人在口腔第一臼齿相对应的双侧颊黏膜上出现0.5~1mm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有时蔓延至口唇及齿龈处。出疹1~2天后逐渐消失,同时可伴有精神萎靡、纳差、呕吐及腹泻。
1.2出疹期(3~5天)发热3~4天后开始出疹。顺序:耳后、发际,逐渐延及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最后达至手心、足底。多在3天出齐。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稀疏分明,压之褪色,直径2~4mm,而后皮疹增多加密,互相融合、成片,呈暗红色,疹间肤色正常,此期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可达40℃以上。精神萎靡,咳嗽加剧,呼吸急促,肺部可闻少量啰音。结膜红肿、畏光、上睑浮肿。可伴有上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呕吐等,重者嗜睡、谵妄等。
1.3恢复期(3~5天)皮疹出齐后,体温于12~24h内降至正常,并顺序消退,同时有皮糠样脱屑及褐素沉着,如无并发症,全身情况好转,症状减轻,精神及食欲好转。
有一定免疫力的呈轻型麻疹,症状轻,皮疹轻而淡,疹褪后无色素沉着、并发症。年老体弱、免疫力低的有严重继发感染的呈重型麻疹,体温持续高热,中毒症状重,皮疹密集融合,常有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喉炎、脑炎、心血管功能不全、心肌炎等等)或皮疹骤褪,四肢冰冷、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表现。
2护理诊断及措施
篇8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川崎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小儿心血管科21例川崎病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结果:21例患儿均治愈,治愈率100%。患儿住院时间为3~14天,平均住院时间为7天。患儿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有所改善。结论:通过对患儿进行症状等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环境舒适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提高患儿舒适度,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促进健康。
【关键词】舒适护理;川崎病;应用
现在护理工作着重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舒适护理,即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缩短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综合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血管炎,多发于4岁以内儿童,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可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栓塞等。对该类患者予以积极的生理、心理舒适护理,提高患儿的舒适度。2012年1月~2012年11月,我们对21例患儿进行舒适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1例,年龄3~72个月,平均26个月。平均住院日7天。所有患儿诊断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
2护理
2.1入院时的舒适护理护理人员首先应热情的接待患儿,带患儿到病床休息,向患儿家长介绍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医院环境和各向规章制度,帮助其尽快适应环境,与家属沟通应真诚平等,以消除患儿家属的焦虑感稳定情绪,了解患儿一般情况、主要症状以及有关护理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同时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如病室每天要开窗通风2次,开水间洗漱间的位置等,安排好探视时间,以避免交叉感染,使患儿得到充分休息[2]。
2.2发热护理以物理降温为主,(如给予退热贴、温水擦浴、头部冷敷等,同时多饮温水)。必要时请示医生给予药物降温。请家长不要私自给患儿用药,以防影响病情。对出汗较多者及时更换内衣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3皮肤及口腔黏膜的护理如指(趾)或肛周有脱皮时,不要撕拉,让其自然脱落,防止继发感染。衣物、皮肤要清洁干燥,如口腔黏膜糜烂擦思密达,形成保护膜。口唇皲裂,给予石蜡油擦口唇。应协助家属做好患儿的生活护理,修剪指甲,告之勿搔抓皮肤,每日清洁皮肤2次,每次便后温水洗净并擦干,衣裤应柔软,每日更换,保持床单清洁平整。
2.4饮食护理饮食上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温凉饮食为主,如鸡蛋糕,果汁饮料、豆浆等。避免食用生、硬、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急性发作期应少量多餐。
2.5药物治疗的观察护理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护理:丙种球蛋白溶液为血液制品,易被污染。使用前认真检查质量,开启后立即使用,输注过程中,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控制液体滴速,用输液泵控制速度最好。大多数患者无不良反应,但仍需注意观察,一旦出现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症状,可减慢输液速度或暂停输液;如症状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发绀、荨麻疹等,立即停药,给予输氧、保暖,配合医师予抗过敏治疗[3]。
2.6心理护理大部分家长对本病缺乏了解,当得知本病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进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梗和猝死时,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及焦虑,此时应耐心倾听家长的诉说,主动解答家长的问题,及时澄清家长的疑惑,并且积极告知本病的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疗程及预后。部分家长因患儿使用丙球等贵重药品致使医疗费用过高而引起焦虑。此时应向家长说明使用丙球的重要性及对患儿病情的影响,取得家属的心理支持。患儿一方面需要接受治疗和各种检查而产生的恐惧心理,护理人员要有耐心,根据孩子的家庭情况,用患儿能接受的方式使其配合治疗,如给患儿讲故事等,以消除抵抗恐惧的心理[4]。
2.7环境舒适的护理创造一个患儿喜欢的医院环境,如在处置室或病房帖些卡通图片,准备些好玩的玩具分散患儿的注意力等[5]。
2.8健康知识宣传向患儿家长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及主要的治疗措施,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及注意事项,多与家长沟通,使其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加强健康宣教。
2.9出院指导继续按医嘱服药至完全康复,教育家长高度重视防止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重要性;对家长进行饮食、活动、个人卫生、护理措施等方面指导;反复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遵医嘱继续服用阿司匹林,不可随意停药、减量,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并定期复查血常规。生活要有规律,制定活动及休息计划,避免剧烈运动。
3结果
通过对21例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全部病例生理和心理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4讨论
整体护理时护理的基础,舒适护理是护理的进步[6]。通过对川崎病患儿进行症状等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等研究,患儿舒适度获得明显提高,促进患儿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舒适护理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15.
[2]曾红.舒适护理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5):127-128.
[3]丁浩萍.川崎病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8,4(11):335.
[4]茹飞燕.川崎病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四医结合杂志,2008,3(6):20.
篇9
关键词 成人麻疹 利巴韦林 注射用胸腺五肽 胸腺肽
胸腺五肽(TP-5)是细胞免疫调节药,是胸腺分泌物的一种-胸腺生成素Ⅱ的有效部分,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起重要的调节的作用。陈红用胸腺肽用于治疗成人水痘获得良好效果[1],受此启发,用胸腺五肽辅助治疗成人麻疹,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1月收治麻疹患者34例,男24例(70.6%),女10例(29.4%),年龄18~57岁,平均29.23岁。临床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结膜充血、流泪、畏光、刺激性咳嗽、咽部充血。成人麻疹参照《传染病学》诊断标准确诊[2]。
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7例。对照组利巴韦林针按0.4/日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1次/日,支持对症治疗措施相同,有并发症者处理并发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胸腺五肽1mg,肌肉注射,1次/日。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传染病学》制订。①治愈:全部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②好转:部分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③未愈:全部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结 果
计算每组的好转平均天数,治疗组平均4.07天,对照组平均好转天数8.93天,经统计检验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胸腺五肽与利巴韦林治疗成人麻疹可以缩短病程,疗效显著。
讨 论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麻疹斑及全身斑丘疹。成人麻疹临床特点:①成人麻疹临床症状重且不典型,病程长,皮疹稀疏,易被忽视,误疹。②全身中毒症状重,可能与成人机体反应较强有关[3]。其诱发原因可能患者未接种麻疹疫苗或接种后免疫力逐渐减弱,成为易感人群[4]。对麻疹病毒至今尚未发现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原则是以加强护理,对症支持处理,防治并发症为主。胸腺五肽可诱导和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增强外周血单核细胞γ-干扰素的产生,对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最为明显,有双向免疫调节功能。胸腺五肽辅助利巴韦林治疗成人麻疹可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
成人麻疹并发症多,病情较儿童重,病程相对较长。近几年来有增加趋势,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同时要加强预防措施,有效控制成人麻疹的蔓延。
参考文献
1 陈红.胸腺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成人水痘临床疗效观察.海南医学,2006,17(12):9.
2 杨绍基.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7-60.
篇10
【关键词】造影剂;CT增强扫描;副反应;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373-01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进展,碘造影剂大量应用,使广大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但在CT增强检查时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多,严重危及生命,必须引起重视。本文回顾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共460例使用离子与非离子型造影剂出现不良反应及如何预防和处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碘过敏试验阴性共460例病例CT增强扫描。男278例,女172例,其中16岁以下43例,16- 55岁312例,55岁以上105例,头部248例,体部212例。其中使用离子型60%泛影葡胺造影剂为230例,非离子型优维显造影剂为230例。
1.2 方法:离子型与非离子造影剂CT增强扫描前患者均行碘过敏试验。本院CT强化扫描常规使用碘造影剂是离子型60%泛影葡胺100ml,非离子型为碘海醇100ml,静脉加压团注快速静脉离入法(Bolvs注)40-60秒注完,并常规静注地塞米松10mg,推注完毕即行扫描。
1.3 副反应分类根据:Shehadi氏分类.轻度37例.表现为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尊麻疹等;中度6例,表现有严重呕吐、较重的算麻疹、面部水肿、喉头水肿、暂时性血压下降等;重度1例。主要表现为休克、惊厥、昏迷、支气怜痉挛、严重唯头水肿。
2 结果
300例增强扫描患者,其中注射离子型造影剂230例,非离子型造影剂230例。离子型造影剂碘注射中反应35人,发生率为15.2%,其中轻度反应29人,表现为:头晕、发热,偶有恶心呕吐及局限性尊麻疹。中度5人,表现为:虚脱、呼吸困难、寒战及广泛性尊麻疹等。重度1例,表现为惊厥、昏迷、支气管痉挛、休克。死亡无;非离子型造影剂5例出现反应,发生率为2.1%,轻度反应4人,中度1人。
3 处理
轻度反应给予酒精棉球鼻吸、嘱深呼吸等.均未做特殊治疗:中度反应者,一般给苯海拉明5mg肌注或是地塞米松10mg静推.全部在短时间内缓解;重度反应者,立即给予盐酸肾上腺素l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推.吸氧、测血压,并立即请急诊科医生来协助抢救、建立静脉通道、先输人盐水、地塞米松10mg静推.吸氧、测血压。并立即请急诊科医生来协助抢救、建立静脉通道、先输人盐水、低右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给予肌注非那根25mg。 异丙嗓25mg,同时缓慢静推氨茶碱,静滴升压药多巴胺,一小时后病人症状减轻,血压回升。休克症状缓解,后转入急诊科继续治疗,一天后痊愈出院。
4 讨论
4.1 关于造影剂反应、预防及处理
4.1.1 造影剂反应:本组使用60%泛影葡胺230例,出现不良反应率15.2%,一般大多数不良反应发生在注射后5-10min内(本组有25例,占10.6%),有报告晚发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认为并不完全因过敏,因此易感试验是不可靠的[1]。国内外大量调查研究资料和临床实践经验证明,非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显著低于离子型造影剂[1]。本组230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出现不良反应为5例,占2.1%。 造影剂反应主要有毒副作用及造影剂外渗引起的局部不适或损伤。造影剂的毒副反应根据出现的程度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症状。①轻度:主要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②中度:荨麻疹,眼睑等颜面部水肿,胸闷,呼吸急促,声嘶等;③重度:脸色苍白、四肢青紫、皮温降低、血压下降、心搏骤停、大小便失禁等。
造影剂外渗造成的损伤主要是局部肿胀,使用压力注射器时较常见。虽然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未见有严重的外渗损伤,但文献中有相关病例报道,应引起注意。
4.1.2 降低毒副作用的产生,避免死亡,保障造影工作的顺利进行是CT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为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关键。回顾本文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有关报道,我们的经验是:①注射前了解病人病史,有无过敏史,心脏、肝肾功能,对具有高危因素最好慎用或不用碘制剂增强。应积极与临床医师及CT室主诊医师协商,决定是否继续做造影检查及使用何种造影剂进行检查。②做碘过敏试验。③造影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④造影剂加温至接近37℃。⑤造影前加强心理护理,对增强使用造影剂很少会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病人所关心的问题给予科学客观的解释,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和恐惧感,调节好心理因素,使其密切配合。⑥扫描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注射,并保持血管内针头或导管。⑦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检查室应备有常用的急救药物。对失效的药品和消耗的氧气要及时更换和补充。⑧CT扫描完成后,应在护理室观察15min,防止出现延迟性反应。
4.1.3 造影剂反应的处理:①轻度:让患者安静,并可适当吸氧。②中、重度不良反应:a荨麻诊:多数都无需治疗。严重者可用盐酸苯海拉明,50mg静脉点滴,肌肉注射或口服。b支气管痉挛:经鼻导管或面罩给氧。肾上腺素1∶1000,0.1~0.3mg,皮下注射。必要时15min一次,总量不超过1mg。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氨茶碱0.5~1.5mg,置于等渗氯化钠溶液或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c休克:应立即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对光反射等,并积极进行抢救(使用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异丙嗪、补充血容量,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并立即通知急诊科及有关临床科室进行紧急合作处理。③造影剂外渗:用33%的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并辅以热敷、封闭等治疗,目的是促进吸收,减轻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