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信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全年完成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通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比上年下降%。通信业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达到%。版权所有!
——固定电话发展再创佳绩。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万户,与去年新增万户相比,继续刷新历史最好水平,固定电话用户达到亿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新增万户,达到万户,占全部固定电话用户比重达到%电话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固定电话用户总数中:城市电话用户新增万户,达到万户,占全部固定电话用户的%。
——农村通信需求日益增加。农村电话用户新增万户,达到万户,占全部固定电话用户的%,超过去年近个百分点。在地方政府和邮电部门的努力下,村村通电话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国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占到全国行政村总数的%。
——国内长途电话平稳发展。国内长途电话累计完成亿次、亿分钟,分别比上年增长了和。
——“一线通”(—)业务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国际互联网在中国的逐步普及,“一线通”业务作为高速接入手段,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截至年底,“一线通”业务已经实现在北京、上海等个省会城市的长途业务联网。东部部分省市,已经实现了向地市的覆盖,用户总数达到万户。
——智能网等新业务快速发展。中国电信智能网自年以来已经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的网络。目前在全国范围开放的业务有电话卡业务、被叫付费业务、虚拟专用网业务等,其中电话卡业务具备国际漫游功能,被叫付费业务、虚拟专用网业务具备国内、国际业务能力,为用户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电话服务。
——移动电话用户迅猛增加。全年净增用户万户,用户总数达到万户,相当于固定电话的%。其中:数字移动电话用户净增用户万户,达到万户,已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其中,中国移动数字移动电话用户全年净增用户万户,用户达到万户;中国联通数字移动电话用户全年净增用户万户,用户达到万户,移动电话市场占有率达到%。
——无线寻呼业务平稳发展。中国联通全年新增用户万户,用户总数达到万户,比上年末增长%。全社会无线寻呼年末用户总数超过万户。
——数据通信用户快速增加。我国数据通信已经逐步从最初低速、单一的业务发展到目前高速、多样化的业务,主要包括:数据专线业务、国际互联网业务、分组交换业务、帧中继业务和电话业务。年末中国电信各类数据业务用户总数达到万户,其中:分组交换用户达到万户,数字数据用户达到万户。全国性的集团公司用户已经接近家。
——国际互联网络用户发展迅猛。截至年底,国际互联网络使用人数达到万人,其中专线上网人数为万人,拨号上网人数万人,同时使用专线与拨号上网的人数为万。其中:中国电信国际互联网络用户达到万户,吉通公司国际互联网业务专线用户个,拨号用户近万个。除计算机外同时使用其他设备(移动终端、信息家电)上网的人数为万。
“政府上网工程”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响应,截至年底,已注册的各级政府网站达到多个。电子商务方兴未艾,远程教育进展顺利。
我国上网计算机数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万台。国内网上中文站点超过万个。下注册的域名数为:下个,下个,下个,下个,下个,下个,行政区域名个。
——电话业务试验受到社会欢迎。
中国电信电话试验网于年月开通,一期网络覆盖全国个城市。中国联通、吉通公司电话试验项目在全国个城市开通运营,开通了多个国家的国际来去话业务。中国联通于年底在个城市开通网一次拨号业务。中国网通在国内个城市以及个国家地区开通运营电话业务。
——电信服务遍及全国各地,满足了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中国移动通信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和%的县市。中国联通数字移动电话在全国除外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个城市开通运营。
中国联通国信寻呼公司无线寻呼拥护覆盖全国个地市个县市。其中兆⒏已经覆盖全国个城市,容量达到万户。
国信公司开通“国信网源”网站。截至年底,网上寻呼开通了⒏全国寻呼网、个省网及部分本地网,电子邮件到达呼开通个省网。此外,公司还与有关单位合作建成了覆盖全国六十多个城市的货运信息网络。
年通信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到年,我国的邮电通信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成完整、统一、先进的通信网;到年,邮电通信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信网规模容量、技术层次、服务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版权所有!
⒈年通信发展目标
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主要通信能力和业务总量在年的基础上增长以上。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以上,装电话时限不超过一个月;大力发展公用信息业务,满足各部门对数据通信的需要。
⒉年通信发展主要指标
到年,通信业务总量(各个通信运营公司总和)将达到亿元,年增长;通信业务收入达亿元,年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可完成亿元。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增万路端,达到万路端;长话业务电路新增在万路,达到万路;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新增万门,达到亿门,实装率提高到,电话网总容量达亿门;数据通信网新增容量万端口,达到到万端口;移动通信新增信道万个,达到万个;发展电话用户万户,达到亿户;发展移动电话用户万户,达到万户。
⒊年通信发展主要任务
要调整网络结构和布局,加强基础网、业务网和支撑网建设,进下扩大覆盖面,提高全网的技术层次和运行效益。加快建设以光缆为主体的长途干线网,新建省际、省内光缆万公里,并对“八五”已建光缆进行扩容改造,在全国形成“八纵八横”格状光缆骨干网的同时,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大多数地市。新建和改造扩容的光缆干线采用大容量的和传输系统,以提高传输速度,增强网络的可靠性。同时,对省际微波干线进行数字化改造,扩大卫星通信网覆盖面。推进本地电话网建设,全国大部分地区建成以地市为中心的扩大本地电话网,积极发展城乡电话。重点抓好移动网建设,尽早地实现国际联网漫游,到年数字移动通信比重达到以上。突出抓好数据通信网建设,进一步扩大网络规模,到年覆盖县以上城市和有需求的乡镇,分组交换网容量达到万端口,数字数据()容量达到万端,加快计算机互联网络发展,大力发展数据通信业务和各类信息服务业务。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号信令网、数字同步网和功能齐全的电信网路管理系统。加快智能网建设,积极发展各类智能业务。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窄带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扩大的试验范围,向社会提供多媒体业务。
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几年内,中国的本地电话、移动电话、数据和多媒体及信息和服务业市场仍将有较大增长。
预计××年末,本地电话用户数将达到亿左右,—××年之间全国平均增长率为,其中城市地区为左右,农村地区接近。住宅电话仍是最大的用户群体;农村电话用户将逐渐成为本地电话市场的主角;中、西部地区差距将逐步缩小。
篇2
回顾性分析132例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动态心电图监测资料。结果 80岁以上高龄老人窦性心律减慢,复杂、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 高龄老人复杂、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应积极应对。
关键词:高龄老人;心律失常;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 R25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03041502
对132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研
究,探讨高龄老人心律失常发生规律及特点,降低意外的发生,以提高高龄老人的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2012年11月―2013年9月住院治疗和门诊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202例,高龄组(>80岁)患者132例,男性88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84.3岁。老年组(60岁~70岁)患者70例,男性4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8.6岁。两组患者病因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选取病例采用北京世纪金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12导联24 hDCG仪连续记录22 h~24 h,均不低于22 h, 嘱咐患者在检测的24 h期间严格遵守检测要求。记录结果录入电脑,配合相应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进行分析,采用人机对话,由专业人员对记录进行放大分析,去除伪差,得出报告。
2 结 果
整理资料统计各类心律失常、心率总数、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和平均心率。详见表1 ~表3。
高龄组和老年组患者Ⅰ级和Ⅱ级室性早搏发生率无明显区别,而Ⅲ级及以上室性早搏发生率,高龄组患者明显高于老年组患者。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老年组患者最快心率(111.6±12.8)次/min,最慢心率(54.6±17.4 24)次/min,24 h心率(73.0± 13.1)次/min,这与国内研究老年人正常心率范围的结果基本一致[1];但高龄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24 h平均心率均较老年组减慢,两组结果比较高龄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和24 h心率均较老年组有所减慢,这主要是由于心脏传导系统随着年龄增加退行性改变的缘故。通过病理解剖发现[24],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窦房结、房室结内纤维结缔组织的成分相应增加,而神经节细胞数量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通过尸体解剖的方法也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5]。窦房结的这种改变其实是窦房结本身的衰老过程,因此老年人心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是增龄性变化的主要结果。
老年组与高龄组比较,单纯房性早搏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而成对房早、短阵房速、短阵房颤高龄组明显高于老年组。老年人房早多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主要是由于心房负荷增加,心肌缺血引起。房性心律失常的这种增龄性变化,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肌褐色萎缩及淀粉样变性逐渐加重、冠状动脉硬化、心房肌纤维化,心房顺应性减低,心房压力增高和容量增大有关,房颤为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明显增加,可能与老龄心房肌退行性变、纤维性变,心房顺应性改变有关。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心室舒张间期缩短,心室充盈受损,室率不规则造成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心衰、血栓栓塞机会的增加,应
引起注意。
室早按Lown和Wolf分类法[6]:分Ⅰ~Ⅴ级。Ⅰ级:单形,偶发。Ⅱ级:单形,多发;Ⅲ级:多型/或多源;Ⅳ级:成对或短阵室速;Ⅴ级:RonT。高龄组和老年组患者Ⅰ级和Ⅱ级室性早搏发生率无明显区别,而Ⅲ级及以上室性早搏发生率高龄组明显高于老年组患者。Lown分级在Ⅲ级以上的早搏为复杂早搏,或高级早搏,高级别早搏发生猝死的危险性增加。单纯室性早搏可能并无病因和预后价值,频发多形多源室早、短阵室速等高级别早搏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几率明显增加,预后不良。RonT室性过早搏动发生在心室复极不完全易损期,容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7]。
高龄老人随着增龄窦性心律减慢,成对房早、短阵房速、房颤,及Ⅲ级以上的室性早搏等复杂、恶性心律失常增加,对人体危害较大,而高龄老人由于各种阈值降低,反应迟钝,一般无明显的不适。不少老年性心律失常在体检中才发现,常规心电图为瞬间记录,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动态心电图为24 h~48 h的心电连续记录,能及早发现常规心电图难以发现的高危心律失常,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潘文志,宿燕岗,李景霞,等.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心率分布的初步观察[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20(4):324326.
[2]Buruljanowa I,Wassilew G,Radanov S.Agerelated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stimuliconducting system of the human heart[J].Zetralbl Allg Pathol,1987,133:433438.
[3]Chandrasiri N.Histopathological restudy of the human 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 in coroner’s[J].Med Sci Law,1985,25:2943.
[4]Inoue S,Shinohara F,Nitani H,et al.A new method for the histological study of aging changes in the sinoatrial node[J].Jpn Heart J,1986,27:653660.
[5]Lowllandwolf M.Approaehes to sudden death from eoronary hear disease[J].Cireulation,1971,44:130.
[6]郭继鸿,张萍.动态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1283.
篇3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作者简介:蔡中华(1963-),男,四川大英人,四川大英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四川 大英 629300)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0-0101-02
电力行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且电力供应不断紧缺的形势下,电力与行政经常会联系在一起,这是时展的必经过程,同时也成为制约电力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我国电力企业在高度垄断的条件下引入竞争机制,不断建立起完善、公正公开、充满活力竞争的市场营销架构,是我国有步骤推进电力企业改革的坚实一步。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循序渐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电力企业的转型,有利于电力企业的技术创新,有利于电力企业改进效率,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新形势下电力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向下,电力市场营销是供电企业的重要任务,决定着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电力要发展就需要充分销售电力产品,且在销售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企业的理念和文化,使用户最大化感受到电力服务的优质。电力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对电力市场营销提出了更高更大的要求,电力营销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经营运作的核心部分。在市场需求方面,工业用电的需求猛增以及居民对用电质量的高要求赋予了电力营销新的内涵和意义,如何在电力供应缺口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积极鼓励企业错峰用电,减少对居民用电的影响,成为电力企业营销工作的首项工作。
一、我国电力市场的特点
1.选择性成为电力市场主要标志
东西部之间,平原与山区之间,发电成本差异较大地区之间的电力输送往往通过高压输电网络或者超高压输电网络完成,这样既能有效减低电损,还能实现不同电网区域之间或者发电区域之间的充分竞争。高压输配电系统日益成为多地区电网互联的大电网,甚至成为国家电网或者跨国电网,使得各个地区出现了经济功率交换——由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和电力负荷水平低的区域将电力送往相邻电网或者高负荷电网,来完成售购电网之间的电能转供任务。公平竞争原则使电力供应的各个环节能够自由选择贸易对象,因此选择性转供成为了我国电力营销的标志。
2.发电环节开放性与竞争性共存
我国在深入电力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电企业与供电企业分开运行,在相同电网、相同电质、相同电价的情况下,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这也使得我国的电力市场出现了发电和供电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性。说明电力行业虽然是自然垄断行业,但内部竞争依旧激烈,尤其体现在发电企业之间。
3.发电与供电之间计划性与协调性共存
由于电力的生产、输送和使用具有瞬间性,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不能完成一次电力销售,都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电力销售的各个环节相互紧扣,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就要求系统必须具有计划性和协调性,包括发电企业与供电企业之间的平衡,以及发电企业之间的协调。
4.电力营销客户具有能动性
在传统的电力销售过程中,电力企业属于绝对垄断地位,这种销售属于行政性销售,电力用户处于被动地位,丝毫没有选择权。电力系统改革后,竞争元素进入电力企业,使得电力市场营销发生了质的改变,电能使用者不再被动,取而代之的是电力选择权和能动性,同时被称为客户。
5.电价是电力市场重要要素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电力系统的调节既需要行政手段也需要经济手段,从市场层面来讲,经济手段更为重要,因此制定有效的电价形成机制关系到市场供需的合理配置以及市场资源的优化使用,这时电价的核算就成为调节经济运行以及电力市场营销的有力杠杆和重要内容。
6.电力市场参与者议价能力有所提高
传统电力市场中的参与者处于被动的执行或接受地位,如今电力市场中的各个环节都有了不同身份,他们既是某一环节的销售者又可能是另一环节的购买者。在这种竞争充分、供需选择空间大的市场中,参与者的议价或者协商能力都有所提高。
二、电力市场营销不足分析
1.电网建设有待提速
首先,近年来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和电网改造的有效推进,电网送配电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同时,我国地区差异明显,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部分地区电网建设和发电企业建设不能同步,这样就大大减弱了电力系统的综合发送配能力,严重阻碍了电力营销。其次,我国农村地区属于电力企业的尴尬地区,电量小、投资大的矛盾一直困扰着供电企业,输送点线径细,变压器容量小且耗能较高。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家电下乡政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制约了电量的增长。最后,由于气候等客观环境的作用,部分电网的设备老化程度加快,出现故障隐患的同时严重影响了电力营销质量。
2.供电服务意识和水平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电力企业改革之前,电力部门一直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垄断营销的结果就是卖方市场的形成。但是,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供电企业不断意识到了竞争的压力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优质和多元化的服务方式既能提高营销水平,也能得到客户的肯定和好评。但是,也有一些供电公司的老员工一直没有转变服务理念,或者服务意识不强,没有真正形成顾客至上的工作态度,不能真心转变角度为顾客着想,为公司开拓市场。总之,电力企业员工的服务意识、工作素质、服务水准,甚至公司的服务设施与市场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电力供需质量不平衡
供电企业市场营销的最终产品是电能,因此电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高质量的电能是连续向客户输送的,且在输送中电压和频率是必须在标准浮动范围内的,这样才能使客户连续获得高质量的服务。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不断扩张,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都给电力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量和质的更高要求。再加上电力设备的老化运转以及用电高峰期的高负荷运行,使得我国电力供需时常不平衡。
4.电价机制与现代电力市场不协调
根据《电力法》的规定,对于相同电网内电压等级、用电类别相同的不同客户,须执行同样的电价标准。但实际上,受我国管理体制、历史沿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省份之间相同性质用电的电价往往并不相同,甚至在同一省份的不同地区之间,乃至同一县城的不同片区之间也存在着相同性质用电的电价并不一致的问题。此外,在国家统筹管理下的电力行业,其产品的价格是由国家掌控的,其产品价格制定的科学性与及时性并不能与市场变化的节奏协调一致。同时,受售电分类电价和用电类别不可调性的影响,购电价格的单一性与销售电价的多分类性不匹配,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增加电力供应、扩大电力销售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改善电力市场营销的几点策略
根据上述我国电力市场面临的客观特点以及营销过程中的不足,建议采取以下营销策略以改善电力市场营销状况。
1.建立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营销观念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时刻以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提供优质的市场服务为手段,以建立和改善企业管理模式为基点,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我国目前的电力市场是被动根据市场需求来改变市场供给,需求增加就马上增加电厂建设和电网建设。现代营销策略是要求企业要有计划性,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寻求稳定的规律,保持企业效益的长期化。因此,现代电力企业营销要更以市场为风向标,以企业效率为中心,开拓和发展市场,在竞争的市场中获得先机。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和营销模式,不断占领市场开拓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2.实施有效的细分市场
市场细分是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同,把整个市场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其客观基础是消费者需求的异质性。进行市场细分的主要依据是异质市场中需求一致的顾客群,实质就是在异质市场中求同质。市场细分的目标是为了聚合,即在需求不同的市场中把需求相同的消费者聚合到一起。根据目前我国电力市场需求的不同可以细分为低收入家庭用电群、中等收入家庭用电群、高收入家庭用电群、工业企业用电群和事业企业用电群等几类,以不同市场细分群的用电量和用电时间为营销切入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并制定相应的策略,促进销售。
3.建立有弹性的电力市场营销机制
开展电力企业营销的目的就是扩大企业效益或者降低企业成本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按照市场运行规律,发电企业应该合理协调上网方式,从源头上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电力能源的市场竞争力,稳定和发展市场份额。充分考虑到工业企业对电价敏感,边际收益的变化能使大型工业企业改变大额用电需求。因此电力企业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电力产品销售方案的介绍,建立灵活有弹性的营销机制,直接或间接通过定价策略来促进电能销售,扩大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4.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为了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实现低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对终端用户进行负荷管理,使用电负荷平均化,提高终端能源使用效率及实现综合资源规划等。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可以减少高峰时段电力负荷对电网的压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服务水平;在电力供应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大大缓解限电的压力,提高电网设备的利用率,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减少和延缓电网建设的投资。大力推进用电技术进步,提高全社会的电能终端用能效率,把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纳入综合资源规划,延缓或减少发电装机投入,提高资本资源的收益和利用率。
四、结语
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是为了保证电力市场销售目标的顺利实现而采取的有计划的经营活动。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要满足市场需求的多元化特性,不断改进营销理念,以客户的需求为切入点,以提供高质服务为载体,以充分满足各类用户群的需求为目的,进一步开拓市场,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运龙.电力客户服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篇4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新理念;策略
1、现阶段,国内电力市场发展的状况
现阶段,随着我国电网建设趋于成熟,在全国范围内架设了高压电网,逐渐达到了电力资源的远距离传输,在这样的形势下,电力市场逐渐呈现出一种良性竞争的形势,电力行业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促使电力市场选择性得到显著提升。另外,电力市场竞争模式的转变使得电力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发生了变化,为电力企业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2、现阶段,国内电力企业营销工作的开展状况
2.1电力企业市场意识不够
中国幅员辽阔,省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各地的电网建设程度也各不相同,这种情况严重限制了电力系统的整体配送效率,进而对电力企业营销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电力企业的营销是其经营管理活动的关键性业务,其营销能力直接决定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电力企业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特性,导致其对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够强烈,没有充分意识并开发电力市场的潜能。另外,个别电力企业未能为客户提供较为有序化、高效化以及优质化的服务,使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显著降低。
2.2电力企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使得电力行业垄断性降低,进而同时面临着来自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竞争压力,所以电力企业努力优化自身营销工作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客户至上”经营理念的产生,电力企业若想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也应该将这一经营理念融入到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服务意识,将优化服务工作放在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并加强对这些方面的资源投入,进而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高自身的公信力。
2.3电力企业管理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随着电力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大,广大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在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得到充分保障。然而,电力企业在电能供应前、供应中以及供应后的服务管理体系还存在不足,需要对管理结构进行进一步地优化。另外,虽然电力企业具有一定的营销渠道,但其职能并没有完全发生转变,特别是公共关系、市场策划、服务体系等部分有待提高。所以,电力企业应该充分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强化自身内部管理,优化整合自身管理结构,进而为营销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创新营销理念、拓展电力市场的有效策略
3.1加强能力强、素质高人才的培养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增长,人们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形势下,电力企业为了满足电力行业飞速发展的要求,使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就需要加强企业内部专业营销人才的培养,使其逐渐成为业务能力更强、综合素质更高的营销人才,进而才能为电力企业整体营销水平及营销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应该加强企业文化宣贯、开展职业素养培训,树立电力企业营销人员的服务意识,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根本目标,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然后,在对电力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时,通过典型经验交流、业务能力培训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其市场分析与专业知识技能。
3.2对电力营销理念进行优化和创新
为了改善国内电力企业的营销现状,电力企业就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营销理念,使其由传统的重生产、轻营销转向为统筹兼顾生产与营销的理念。第一,电力企业应该将满足市场供需需求作为自身营销工作开展的目标,从而实现电力企业营销理念的创新和优化。第二,电力企业应该对营销和服务产生一定的认识,明确市场营销工作对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并ψ陨碛销和服务进行准确定位,促使营销工作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要求。第三,在电力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将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当作工作重心,以客户满意度为服务指标,在优化营销工作所有流程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地营销管理体制,进而促进营销整体水平的提高,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果。
3.3采用高效、先进的营销方式
现阶段,电力市场价格特性主要分为价格弹性、价格刚性以及价格敏感性。由于电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存在一定的动态变化,因此,电力市场的弹性价格是较为常见并应该作为电力企业着重考虑的价格特性。例如,对于电能消耗较大的工业企业,电力企业应该运用“直购电”“富余电”等政策降低客户用电成本,刺激客户用电需求。因此,在日常经营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应该及时走访电力客户,根据电力用户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营销方式为其提供服务。在工业园区建立客户经理制,及时关注大客户用电建议意见,保障工业正常用电。
结论
电力营销企业应该更新发展思路,创新电力营销模式和理念,建立健全的电力营销系统,完善企业经营业务相关数据的管理模式,并强化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营销能力,进一步实现电力营销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完善,从而明确划分电力企业员工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促使电力营销体系向着优质化、高效化、有序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满足现代电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为其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电力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提供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郭穗燕,梁裕琪.电力市场营销理念及策略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6,(36):117-118.
篇5
关键词:青年人 士兵 心电图检查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ethecharacteristicsofconventionalECGofconscripts。Methods :Routins: physicalexaminationof1058casesofsoldiersqualified forelectrocardiogram.Results:897casesarenormalECG ,accounting for84.79% ;158casesofapproximatelynormalECG (14.94%);OfWhicg96 casesare sinustachycardia 。Whentheheartratewasfasterthan110beats /min ,andaccompaniedwithST-T segmentdepression , adoptingthemethodofoppressdingeyeballorcarotidsinus , heartraterapidlydroppedtobelow90times 。Atthesametime ,ST-Twas also significantlyimproved ; 59casesoftallTwavedeviationareassociatedwithneurologicaldisorder ; Atlast , 41cases areabnormalECG (3.87%).Conclusion : Becausecandidatesforrecruitmentofyoungsoldiersallhavetakenarigorousphysicalexamination,mostoftheconventional ECGshowednormal。However , neurologicaldisorderscanalsoleadtotheST―TvariationinECG , wethereforeshouldbeverycarefultojudgetheclinicalsignificance 。
Keywords: young man, soldiers, cardiogram
1 资料与方法;
1.1 1058例均为男性,年龄17―21岁(平均年龄19.2岁);准入伍士兵。临床无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史,查体示发育良好,心脏听诊无病理性杂音,X线检查心、肺无异常。
1.2 采用日本光电92C型多导同步心电图仪检查记录,受检者静息状态下平卧,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每导联记录3―5组波形,诊断标准依据黄宛主编《临床心电图学》①
1.3 对心率快于110次以上部分伴有ST---T降低者,给予压迫眼球或颈总动脉窦时,让心率下降在90次以下时ST―T也有明显改善;观察心率减慢后ST―T变化,ST―T能恢复至正常范围的为大致正常心电图。
2 结果
2.1 1058例受检者常规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其中正常897例(84.79%);大致正常138例(按征兵体检新要求)。
2.2 窦性心律失常172例(16.25%);分别为窦性心律不齐109例,窦性心动过缓10例(心律48―58次/分),窦性心动过速19例,其中心率在110次/分的10例,经压迫眼球或颈总动脉恢复在90次/分以下的7例,另有2例让其休息放松后复查心电图心率恢复到100次以下;左室高电压21例[2],表现为Rv5高于2.5mv,Sv1+Rv5<4.0mv;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1例,异常41例。
2.3 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滞4例(0.3%);QRS波形表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1例(1.98%);
2.4 短P―R间期,正常QRS综合征5例(0.47%);
2.5 早搏9例(0.85%),其中房性早搏7例,交界性早搏2例,室性早搏2例;其中1例呈频发性。
2.6 ST段水平或近似水平型压低0.15~0.20mV,并伴有T波轻度倒置或低平者6例(0.56%);因心率在110次/分以上压迫眼球或颈总动脉心率降低至90次以下后,ST―T明显改善,ST段基本恢复到等电位线,T波由轻度倒置或低平转为正向或直立。
2.7 T波高大28例(2.64%)。T波直立、波幅明显增高,部分大于R波的1/2。波峰偏尖,双肢较对称,多以Ⅱ、Ⅲ、AVF、V3、V4、V5导联表现更为明显。
3 讨论
作者收集2008―2009年冬季本市参加征兵体检工作中,对1058例心电图分析[1],所分析的心电图均来源于青年士兵,在作心电图前均已通过了临床各科严格体检筛选,而且合格(均无明显疾病)。绝大多数人的常规心电图特征表现为“正常或大致正常范围”本文对入伍前1058位青年人作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均为窦性心律,其中心电图正常及大致正常为897例(84.49%),大致正常心电图包括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阴滞等。
本组健康青年中19例因心率过快110次/分以上,经压迫眼球或颈总动脉能使心率快速下降到正常范围,当心率下降时ST―T也随之恢复到正常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全组出现T波波幅增高者多达28例,占总人数的5.38%。心电图T波是临床疾病的主要诊断指标之一,临床依其T波振幅改变而决定对疾病的诊断。理论是因为空间T环最大向量方位是朝下,前方偏左,故T波振幅变化常反映在额面向下部的ⅡⅢAVF导联及胸前V1V5导联。本组T波振幅增高的变化也表现在上述导联上,但受检者并无任何临床不适,查体也无其它异常,经与之交谈,了解这些年青人生活习惯饮食等情况,此类人员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①无喝水习惯,除一日三餐外,每日基本不再喝开水;②口重,可能食入蔬菜偏咸;③每日的活动量大,出汗较多,④有作者认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致T波振幅高大,T波在胸导联可显著增高、甚至可大于R波,一搬无临床意义,仍应注意与急性心梗、高血钾鉴别。因本文受检者均为健康青年,故分析其T波改变可能与受检者少喝水、体液相对减少。神经系统功能变化有关,无重要临床意义,应属大致正常范围。T波在反映心室的复极过程中易受到心脏本身或心外原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3[[4],因此在确定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时必须十分审慎。
综上所述,本组1058例准青年士兵的常规心电图体检中,正常897例、大至正常心电图158例,正常及大至正常心电图占总人数的96.04%,反映有临床意义的心电图异常41例,只占3.80%,此结果反映出青年健康群体常规心电图检诊的特征。
参考文献:
[1]戴蓉,王彦惠.789例青年士兵的常规体检的心电图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6,4(2):255.
[2]卢喜烈.心室高电压与肥大的传统诊断标准是否适用于数字心电图[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2(4):86.
篇6
有报道称从今年11月起,中国移动飞信业务将向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用户开放,这两家运营商的用户将可以申请并使用飞信业务。但记者从中国移动飞信业务负责人处得知,此事尚在内部讨论阶段,中国移动对此"未有具体时间表"。该人士同时表示,如果真要向电信、联通用户开放,取消飞信号与手机号的绑定将是趋势。
易观分析认为,中国移动于2007年推出移动IM“飞信”,并在2008年把飞信业务定为关键业绩指标,把累计用户数、活跃用户数作为考核指标。随后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也推出移动IM产品。即时通讯市场竞争加剧。
易观国际认为,运营商推出业务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互联网的威胁,提升自身的为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实力,扩大现有的增值服务市场。而采取IM的模式是因为客户端是引导和方便用户使用业务的综合平台,客户端下游能统一用户界面、整合电子渠道,承载各项业务,形成与门户的互补,上游横跨各类终端。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从发展的角度看,仅做管道工已不能满足移动增值业务突破的需要,运营商需要通过IM类服务扩大目标市场的覆盖领域。
从生存的角度看,管道服务正在被边缘化,话音、短信业务正在被IP技术旁路化,数据服务的核心地位日趋明显,运营商需要通过IM业务建立一个跨越固定和移动互联网的数据服务交付平台,提升服务能力。
从用户粘性角度看,通过将移动通信相关服务与互联网沟通平台、内容服务提供平台的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无缝通信服务,增强用户满意度,提升忠诚度。
从渠道价值看,IM业务可以相对容易的构建完善的营销渠道和计费渠道,并能够辅助电信运营商构建固定和无线相统一的广告平台、构建全新的数字内容销售渠道。
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研究发现,电信运营商IM业务尽管拥有品牌影响力、推广资源、用户基础、电信业务融合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几点问题:
首先是注册需要与手机号捆绑,提高了用户对IM业务的使用门槛,不利于用户的无障碍规模化发展,且手机号注销后IM业务随之消失,增加了IM使用风险。
其次是IM业务好友无法和手机联系人实现统一联动,操作环节复杂,影响用户体验。
第三是部分IM业务仅能实现文字短消息发送,PC版语音互通功能缺失,只依靠免费短信业务来增加用户规模和保持用户粘性,难以实现最终战略目标。
最后是缺乏自由寻找、选择并加入陌生网友的平台,未能充分将即时通讯软件的人际关系拓展交往功能,加之缺乏强有力的营销措施,运营商IM业务在对IM业务有强烈需求并且付费意识最强的年轻人之中吸引力不高。
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分析认为,IM用户市场空间已经处于严重饱和阶段,QQ和MSN借助先发规模化用户优势分别牢牢占据了绝大部分个人娱乐和商务办公市场份额, 从新进入的即时通讯软件发展来看,阿里旺旺通过电子商务协同优势保持了用户快速增长和良好的使用粘性,而百度HI借助百度搜索、社区、贴吧等一站式服务也在IM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因此新进入的IM业务必须拥有差异化竞争优势和有效的营销推广策略,才能迅速扩大用户规模并保持高度用户粘性。
易观建议运营商:
首先,探索与手机号捆绑与非捆绑两种自由模式,并通过实现IM和移动通讯好友及业务方面的实现便捷化联动,借以鼓励用户将手机号与IM业务进行捆绑,一方面降低使用门槛,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改善用户体验较好的提高用户网络忠诚度。
其次是在营销推广方面,除继续稳固原有的短信业务,利用独有的资源保持对用户注册和使用吸引力外,学习开心网的病毒营销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并以话费、活动赠品或短信业务、上网套餐等多种方式灵活激励,快速增加用户规模,占领IM市场。
篇7
随着动态心电图(DCG)技术及软件技术的发展,目前DCG在临床上已获得广泛应用。DCG是检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最常用的无创性技术,我们应用24小时DCG对心律失常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防治心律失常提供依据。同时24小时DCG可以反映出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的图形,对于检出突发的心肌缺血,尤其是无症状心肌缺血有很大的价值。通过DCG还能发现短暂性或一过性的异常心电变化,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本文着重阐述DCG对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分析的方法、诊断标准及一些注意事项。
2 DCG中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ST段改变)的分析是由计算机来完成的
计算机软件进行DCG分析时的基本模式有三种:①全自动分析。②带有人机对话的自动分析(半自动分析)。③认证式分析。从目前软件技术现状的实际出发,由于DCG中干扰和伪差比较多,全自动分析的准确度达不到临床使用的要求。在DCG分析中,必须加入在分析过程中的人机对话功能,以保证分析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计算机分析心律失常的方法
DCG图形中由于P波的幅度很小,用计算机识别DCG中的P波很困难,有些心律失常事件,如房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只能靠医生根据心电图的波形人工识别。计算机软件完成分析只限于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和停搏以及由此组合而成的短阵性的异位搏动事件(如成对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3.1 DCG信号的预处理DCG比常规ECG混有更多的干扰。这些干扰主要来源于50Hz交流电、电极脱落或松动造成、身体运动及呼吸等。在24小时DCG检查中应嘱患者注意以上影响因素,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同时在DCG信号处理中采用滤波技术,用数字滤波器抑制一部分干扰信号。但是完全滤除这些干扰是不可能的,有些形状的干扰(如电极脱落的干扰)仍需要在QRS波形分类时,利用干扰与QRS波在波形上的差异人为予以剔除。有很多方法(如高通滤波、样条曲线拟合并扣除基线等)可以有效地消除基线漂移,但一般只在QRS波形的识别时使用,在ST-T形态及位移分析时,宁愿对基线漂移不进行校正,以免造成ST-T形态的改变。
3.2 QRS波检出QRS波检出是计算机软件以一定的数学算法由DCG数据中计算出的RR间期。由于每个人的QRS波形的高度及形状的差异,又由于DCG常常伴有大量的干扰和伪差,在QRS波检出过程中会产生误差,如当QRS波高度较低,或基线漂移很大,漂移到上下边界而使DCG的某一段变成直线时,可能会使QRS波漏检。这时会出现假性长RR间期。再如检出程序可能会把高的T波或伪差当作QRS波,产生误检出。这时会出现假的短RR间期。此时就需要人机对话,纠正计算机的误读结果。
3.3 QRS波的分类及识别心室激动产生的QRS波与窦房结激动及心房激动产生的QRS波的波形在形态上有比较显著的差别。为此正确识别出室性QRS波,再加上RR间期的节律分析就可以分析室性心律失常。对QRS波的分析一般分为QRS波分类及QRS波识别两个步骤。在QRS波分类中将DCG中的全部QRS波按波形相似的程度分成若干个类别,每个类别都有一个最能代表该类QRS波形状的QRS波,称为该类心搏模板。每类中的QRS波在波形上都与该类模板的形态相近似。第二步是以医学知识对每类QRS模板进行医学标识,也就是判定每类模板是属于窦性QRS波(N)、室性QRS波(V)或者房性QRS波(s)及其他类别(O)例如室性融合波等。在QRS模板的医学识别之后,结合RR间期的节律分析就可以对属于每类模板的心搏的性质进行标识,从而完成对于心律失常的分析。
3.4心律失常诊断标准正常人心率范围为60~100bpm,3岁以下儿童多在100bpm以上。窦性QRS波的宽度比较窄,其前有明显的相关P波,而室性QRS波宽大畸形其前没有P波。国内一些单位作了国人动态心电图正常值的研究探讨,近年有研究报告认为正常人房性早搏发生率为67.7%,平均36.6次/24 h;室性早搏发生率为33.6%,平均42.5次/24h;室性早搏≤100bpm/24h,或5bpm/h,超过此数只能说明心脏电活动异常,是否属病理性应综合临床资料判断;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6.9%。无法确诊为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的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为2.2%;夜间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1.3%。
4 计算机对心肌缺血(ST段改变)的评价
据报道,心脏位置改变可以引起ST的改变。因此。要在排除对ST段改变的影响后,才可以把ST段改变作为反映心肌缺血的指标。在Holter监测时,就应对改变做详细的活动日志,同时提供详细的病史对提高Holter评估心肌缺血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4.1选择记录的导联系统双通道的记录仪常用CMV1和CMV5导联组合,CMVI导联显示P波清晰,适合于对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分析,而CMV5导联的ST段下移对前壁缺血较敏感,但这两个导联只能反映左室前壁的心肌缺血,而对下壁心肌缺血不敏感。三通道记录仪常用CMVI、CMV5和CSaVF导联组合,由于增加了CSaVF导联,增强了对下壁心肌缺血检出的敏感性,该导联系统可基本上满足临床要求。
4.2计算机对ST段的分析ST段的测量点通常取J点后80ms,但因ST段的个体差异较大,且与心率有关,分析软件应有手动或自动调节3个测量点的功能。设定好测量点后,计算机会按照1×1×1的诊断标准,将ST段的测量点的电压值与等电位点的电压值作比较后,得出ST段的分析结果。
4.3心肌缺血的判定标准(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目前国际上评价心肌缺血诊断标准大多为3个“1”:即相邻的2个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1mm,ST段明显移位时间≥1min,两阵缺血间隔≥1min。
5 分析报告的确认
当计算机完成对于24小时DCG数据的分析时,自动统计并生成一份报告,报告中包括心率的统计、心律失常的判定和ST-T形态及位移的分析等。
5.1心率统计平均心率、最低心率、最高心率、最慢心动过缓心率、停搏次数、最长停搏时间等。
5.2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统计室早总数、联律、短阵、R on T、成对室早、室速出现的次数、最长室速心搏数、室性自主心律次数、最长室性自主心律、最短室性自主心律、最大室速心率、1min内最多室早数、1h内最多室早数。
篇8
关键词:心力衰竭;动态心电图;12导联心电图
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终末情况的表现,其发病率与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成正比,且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衰和心律失常两种情况常同时出现又互相恶化。本文通过对我院76例心血管疾病心衰患者实行常规和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与分析心衰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及其具体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住院病人经临床确诊为心衰患者76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27例,年龄37~81岁,平均年龄65.3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31例,冠心病29例,高血压心脏病10例,扩张性心肌病4例,法洛氏四联征2例。
1.2检测方法 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仪对患者进行24 h连续记录,并由专人分析, 监测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详细统计心律失常的种类和例数。
2结果
在76例心衰患者中,常规心电图记录有一种心律失常者39例(51%),两种心律失常者14例(17%),三种心律失常者6例(7%),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者51例(68%)以心房颤动为主,室性心律失常者14例(19%),房室传导阻滞9例(12%)。
动态心电图检出一种心律失常者6例(9%),两种心律失常者25例(33%),三种心律失常者43例(57%),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63例(84%),室性心律失常者42例(55%),房室传导阻滞20例(27%)。
76例心衰患者动态心电图发生心律失常种类与病种的关系见表1。
3讨论
心力衰竭是各N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由于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及心脏扩大等方面的原因,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会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心衰时伴发的心律失常不仅可引起和加重心衰,而且可引起心脏性猝死[1],从本组附表观察发现心衰患者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最多见于房性心律失常以房颤多见,其次是室性心律失常以频发室早为主。本文房颤发生率高,可能与观察组中风心病患者占多数有关,其次为冠心病,也提示房颤在临床上除风心病外,亦多见于冠心病患者。检出频发室早33例中有15例发生于冠心病患者中,12例发生于风心病中,3例发生于高血压心脏病中。短阵室速11例中有7例发生于冠心病患者中,1例发生于扩心病患者中,由此可见,冠心病心衰患者常可见多种恶性心律失常。目前,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猝死原因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心脏机械收缩不稳定,导致心力衰竭;心脏电不稳定,易并发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有关,而也有研究表明室性心律失常并不能预测扩心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
对76例心衰患者分别用12导联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同时监测,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以动态心电图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本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到室性心律失常14例(19%),而在动态心电图检测中室性心律失常42例(55%)。当心衰患者出现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提示心脏性死亡和猝死的危险增加[3]。因心衰和心律失常两种情况常同时出现又互相恶化,我们认为心衰患者在常规心电图的基础上有必要做动态心电图检查,这样能更好地反映心律失常变化情况,对病情估计及预后判断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振华.心力衰竭时心脏性猝死的预防[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0,09(4):233.
篇9
[关键词] 心律失常分析;心电起源-心电传导-心电图形;心电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b)-0147-02
心电图是用以描记和分析心脏电活动的重要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是临床上最为普及、操作简便、成本经济、无创伤性、可快速完成、又可重复、易为患者接受的检查方法,被临床医师作为诊断和指导心血管疾病极其重要的首选工具和手段。由于心电图特别是心律失常的理论复杂抽象、图形变化多样、内容多而深,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医学生,使心电图的教学比较困难[1]。单纯地死记硬背某些心电图诊断标准或指标数值很难做到,甚至会发生误导,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建议医学生和临床医生学习心电图要从“心电起源-心电传导-心电图形”的心律失常分析总纲予以考虑,并善于把心电图的各种变化与具体病例的临床情况密切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握心电知识的本质特征,熟练掌握心电图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实际的分析能力。
1 掌握心电知识的本质特征
分析心电图至少从四个方面考虑:心律问题、传导问题、房室肥大问题和心肌方面的问题。前面的两个方面即回答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的问题。而分析心律失常首要的问题是要判断明确心电激动是否存在、来自何处(起源)。同时要判明激动传向何处,如何传播(传导)。心肌不是解剖学意义上的合胞体,心房或心室不可能在同一瞬间同时激动,心脏最先激动的部位称为起搏点(心电起源),往往是起搏点先激动,再按一定的顺序和速度传导,激动心房和心室。通常情况窦房结自律性最高,其他作为潜在起搏灶,隐性地存在于心脏的各个部位,保障了心脏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功能。总起来讲,心电起源无非就是窦房结、心房、房室交界区和心室四个部位(四级定位)。但不管来自哪个部位,由于激动在心脏自律传导系统中传导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甚小,在体表心电图上并无直接表现,只有当激动传至心房肌和心室肌时,方可以在体表心电图上分别表现为P-Ta波和QRS-T波。必须让学生心里要明白,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很重要,但由于心电图记录的局限性,心脏起搏-传导系统产生产生的电流太弱而在体表心电图不能显示,我们看到的心电图形只是大块心肌激动的结果(心房肌激动产生P波、心室肌激动产生QRS-T波)。因此,心电图的外在表现其实很简单,只有心房和心室激动的两套波形。但是体表心电图上的P-Ta波和QRS-T波本身无法告诉我们心电激动的来源和传导,尽管同一激动在心脏自律传导系统传导过程中是隐匿性的,但P-Ta波和QRS-T波各自的频率、节律、波形变化及P-Ta波和QRS-T波的相对位置可以间接地反映出在心脏自律传导系统中隐匿地发生着的心律失常,也可直接地表现出在普通心肌内的传导阻滞。虽然心电记录本身不能显示起搏点的部位,也不能显示兴奋的传导,但我们可以从看到的心肌激动的结果(心电图的P波、QRS-T波),通过逻辑思维推断出心律的起源和传导,从而“看懂”心电图[2]。这一过程的逻辑推理方法就成为“心电起源-心电传导-心电图形”这一总纲,成为心电分析方法论中的前提。强调医学生在学习心电图过程中必须把握这个总纲,作为指导性原则。
P波是心房肌兴奋产生的激动波,其兴奋的来源可以是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接区,甚至是心室内的起搏点。就窦性心律而言,兴奋的起源为窦房结,但窦房结本身的激动在体表心电图不能显示,激动在房间束的传导也不能显示,只有当窦房结的激动经过心房内优先传导通路进入具有应激性能的心房肌后始可显示P波;然而从窦房结发出的激动在激动心房时起源部位和传导有其规律性,即心脏的兴奋发源于窦房结,兴奋在向两心房传播过程中,其除极方向从右前上向左后下除极,故在aVR导联倒置,在V5、V6导联直立。因此,即使是最基本的窦性P波也不是窦房结电活动(产生和传播)的直接记录,而是通过逻辑推断出来的。
QRS-T波是心室肌兴奋产生的激动波。同心房一样,其兴奋的来源可以是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接区,以及心室内的起搏点。室上性(窦性、房性、房室交接性)的激动,经过房室交界传入心室;心室肌有了反应后才显示QRS-T波,因室上性激动下传心室时,经过左右束支几乎同步激动左右心室,所以此时QRS波是窄的。如果存在束支阻滞或旁路则会改变室上性激动的传导速度和途径,导致QRS时程改变,QRS波增宽。心室内的异位起搏点在兴奋起源部位和传导方式上(肌-肌传导)与室上性激动显著不同,常形成宽大畸形的QRS波。从起源和传导的基本原则来讲,窄的QRS波提示:①激动来自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接区(室上性起源);②激动在心室内的传导路径大致正常。反之,宽的QRS波提示:激动来自心室(室性起源)和(或)激动起源是室上性,但在心室内的传导路径不正常。不能单从起源或单从传导异常来分析QRS波增宽。
由于心房和心室之间是电绝缘的,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是相对独立的,即相邻的一个P波和QRS-T波之间可以有传导关系,也可无传导关系。P波和QRS波的相关性,又成为分析的关键,并成为分析时的难点所在[3]。其实所谓的P波和QRS波是否有关的含义,即P波和QRS波是否同一起源。由于起源和传导路径的不同,不同来源的激动在激动心房和心室产生P波和QRS波时,P波和QRS波的波形及其相对位置必然形成多种模式,理解和熟悉不同起源心搏的P波和QRS波的相对位置对判断P波和QRS波是否同源很有帮助,如窦性心律时窦房结的兴奋先传到心房,故心房先激动,兴奋在通过房室结传导时有一段延搁,随后传到心室,心室后激动,产生QRS波。因此P-R间期≥0.12 s,P波永远在QRS波之前;室性心律时兴奋起源于心室内的异位起搏点,心室先激动,心室的激动可逆传激动心房,因此形成逆P波,不可能是窦P波,且逆P波肯定只能在QRS之后一定距离,不可能与QRS重叠。由于心室的激动较难逆传激动心房,因此其后可无P波。而交界性心律逆P波和QRS波则存在三种相对位置,因交接区异位起搏点可以先后激动心房或心室,也可同时到达心房和心室。理解了心房心室关系的以上特点,有助于推断心律的起源和传导。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诊断学》教材在讲述心律失常时,常将传导异常和窦性心律分开讲授,我们建议讲完窦性心律后即应讲述传导异常,特别是房室传导阻滞,这样讲述有利于理解各种复杂的房室关系,建立正确的思维程序[4]。
总之,“总纲”的内涵应该成为心电图分析中方法论的关键性理念,在分析心电图时必须同时关注心律的起源和传导。
2 利用梯形图分析复杂心电图
梯形图是分析复杂心电图,尤其是复杂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先通过心脏解剖示意图中心电形成的机制画出梯形图,再通过梯形图描记出心电图。梯形图的数条横线分别代表窦房结(S)、心房(A)、房室交界区(A-V)和心室(V)这几个起源部位,另配以适当的符号,例如:加黑圆点表示激动的起源,直线表示激动传导,“-”表示传导受阻等。梯形图可以直观地显示心电的起源和传导,是“心电起源-心电传导-心电图形”这一总纲的直接体现。梯形图在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教学中,配合教师的讲授,能够引导学生依据心脏激动的起源和传导过程,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梯形图的理解和想象,可以很直观地联系到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的改变,从而达到教学效果[5]。
3 结合临床资料的重要性
心电图记录的只是心肌激动的电学活动,心电图检测技术本身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心电图的波形常收到生理性、病理性或解剖学变异等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做出心电图诊断时,必须结合临床资料,方能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6-7]。许多心脏疾病,特别是早期阶段,心电图可以正常。多种疾病可以引起同一种图形改变,例如心肌病、脑血管意外等都会导致出现异常Q波,不可轻易诊断为心肌梗塞;再比如肌颤引起的伪差,很容易和心室颤动相混淆,如果患者一般情况好,可嘱患者安静,在肢体保持平稳后再予以记录。如果描记当时患者病情重笃,要想到属于心室颤动,并紧急施救。作为内科医师,重要的是牢记您所评估的是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而不是孤立地评估心律失常。把心电图的各种变化与具体病例的临床情况密切结合起来,才可能对心电图作出正确的诊断和解释。
[参考文献]
[1] 岳梅,程怡,孟洋,等.心电图临床见习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53-154.
[2] Gertsch M.心电图诊断速览及详解[M].王吉云,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
[3] 方炳森,陈华,李全忠.不同心搏间距的“序列组合”分析法[J].心电学杂志,2010,29(4):355-357.
[4] 金成子.浅谈心电图教学中心电学基本知识的重要性[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9,16(4):227-230.
[5] 张波.梯形图在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教学中的应用[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2):91-92.
[6] 顾巧玲.浅谈心电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J].甘肃科技,2011,27(1):176-177.
篇10
关键词:老年病患;律失常;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
老年病患由于心脏致病的在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此类疾病的特殊性,需要对其进行长期连续性的指标监测。动态心电图(DCG)的无创、灵敏度高等优点非常适用于来检测心率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相关数据[1,2]。本文通过讨论DCG的检测结果,研究对此类病症的诊断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5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280例患有心脏疾病的老年患者,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为185:95,年龄均在65岁以上,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老年患者61例,冠心病174例,心肌炎10例,心肌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25例,肺心病4例,其他相关疾病1例。
1.2方法 280例老年患者需做心电图检查,佩戴检测仪后,需避免有水蒸气等渗入仪器,因此避免撞击或者剧烈运动。24h后,观测结果,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
1.3诊断标准 心肌缺血: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下降,J点后0.08s下降大于0.01MV为心肌缺血阳性结果,并持续>1min。另一段缺血表征为在原有基础上下降0.01MV,并持续>1min。2个发作时间一般高于1min。同时在监测时,需要排除服药、、患者情绪、接触不良等影响因素。在ST-T改变同时,有心慌、心绞痛、胸闷等情况时,算是有症状心肌缺血,而无症状,则为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类型分为:窦性心动异常、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3-5]。
2 结果
2.1心律失常 经过24h内检测心律失常情况,280例老年患者中,发生窦性心动异常和房性心律失常情况高于50%,室性心律失常与传导阻滞较低。在窦性心动异常中,心动过缓更加明显,房性期前收缩和心动过速倒较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更加多发。在传导阻滞的几项中,I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最高。其中窦性心动异常患者所占比例情况:窦性心动过速10例,占总患者的3.57%,窦性心动过缓113例,占总患者的40.36%,窦性停搏25例,占总患者的8.93%;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所占比例情况:偶发房性期前收缩(≤100次/24h)68例,占总患者的24.29%,频发房性期前收缩(≥720次/24h)54例,占总患者的19.29%,房性心动过速66例,占总患者的23.57%,心房颤动6例,占总患者的2.14%,心房扑动8例,占总患者的2.86%;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所占比例情况:偶发室性期前收缩(≤100次/24h)34例,占总患者的12.14%,频发室性期前收缩(≥720次/24h)25例,8.93%,室性心动过速15例,占总患者的5.36%,心室颤动1例,占总患者的0.36%,心室扑动4例,占总患者的1.43;传导阻滞患者所占比例情况:I度房室传导阻滞10例,占总患者的3.57%,II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占总患者的2.50%,III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占总患者的1.43%,左束支传导阻滞8例,占总患者的2.86%,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占总患者的2.50%(①窦性心动过速:平均心率≥90次/min,总心搏数≥144000次;②窦性心动过缓:平均心率≤55次/min,最小心率≤40次/min;③窦性停搏:P-P间期≥2000ms)。
2.2心肌缺血 存在心肌缺血的老年患者有105例,其中无症状心机缺血28例(26.67%),有症状心肌缺血占多数,为77例(73.33%);发作频次多低于3次(78.10%),大于3次(21.90%);ST段压下移情况高于上移情况,69.52%>30.48%;每阵持续时间小于5min12例(11.43%)5~10min患者较多83例(79.05%),10min以上10例(9.52%)。
3 讨论
在现代临床上,对有心脏疾病的老年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已是无创诊断检测的重要手段,虽然其检出率差异偏高,但相较于传统的心电图还是更具说服力。老年患者由于心肌纤维化,部分神经功能衰弱,使得病情不明显,时常具有隐匿性。并且缺血性等一系列变化使得心肌兴奋性失调,出现多种心率问题。心率问题往往在器质性脏器病,据报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较高,且易受感染、药物、缺氧等影响[6]。
对于心肌缺血方面,DCG能够占主要优势的是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其影响因素亦非常复杂。通常只能通过非直观的指标来表征实际情况,在常常因为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度降低、药物因素、程度较轻等造成患者的漏诊、误诊的情况下,致使最终病情拖延非常严重。面对最后棘手的问题,提前做出判断,防止过度治疗都有很高的治疗意义。但因为心电图有检出误差,所以要对其饮食、服药情况甚至患者当时的状态和情绪都有多方面考量。
本文抽取的280例患者临床资料,在心律失常方面,窦性心动异常的占52.86%,以心动过缓为主,而房性心律失常与室性心律失常相比,前者为72.15%,后者为28.22%。在传导阻滞的三型和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中,I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最高3.57%,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最低1.43%。心肌缺血方面,则平均ST段压低幅度在0.165~0.179mV,平均持续时间为(7.59±2.66)min,并且发生部分多在下壁,前壁较少。这些数据即可作为有力的诊断依据。
综上所述,DCG对于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者心律失常合并心肌缺血的老年患者的诊断治疗都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与意义。能够较为敏感地找出问题,为临床医师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此外,患者平时饮食、运动、作息需要非常注意,提高对心脏状态的变化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韩秀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10:1416-1418.
[2]姚萍,姚伟民,阎卫. 老年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特点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2000,01:75-77.
[3]李军丽. 老年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特点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 中原医刊,2006,18:24-25.
[4]王慧. 老年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 当代医学,2011,18:84-85.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