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护理需求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人护理需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人护理需求

篇1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6.04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类通过计划免疫,改善营养和食品供应及有效地治疗疾病等手段,使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也提高了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1]。据统计,截止2014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高达2.1242亿人,首次突破15%大关,占全国总人数的15.53%,预测到2049年时,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达36.5%[2]。

作为社会重点人群之一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角色的转换、心理特征的变化等因素,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社会适应能力也在逐步降低,各种健康问题随之凸显,大部分老年人都存在亚健康和患病的现象。而以我国目前主流的养老模式来看,绝大多数的老年人是生活在社区里的。因此,积极开展社区老年护理,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和生存质量,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3]。

本文通过对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及需求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进一步推进老年社区护理建设提供依据。

1 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分析

1.1 老年人健康问题突出

据2008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的两周患病率为43.2%(全国平均水平为18.9%),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比例呈上升趋势[4]。同时,由于老年人器官退行性变,大多数老年人得病后所需治愈期较长,易伴发多种疾病。此外,老年人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在周心驰等[5]对900名老年居民的调查中显示,92.2%的老人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患病率最高的前5种慢性病是高血压(55.6%)、骨关节疾病(12.9%)、糖尿病(12.1%)、慢性支气管炎(10.9%)、冠心病(10.7%)。同时,老年人的残疾率、失能率、老年痴呆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的残疾率为16%,74岁为30%,到82岁该数据则上升为50%[6]。老年人口行走失能中长期卧病占4%、没人帮助不能走占2%、不能独自出门占8.2%,听力失能占29.3%,视力失能占30%[7]。人社部在2016年初的新闻会上表示,截止2014年,2.1亿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预测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数量会进一步增多。2011年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数为800万,2040年将达到2200万,是所有发达国家老年痴呆症患者数的总和[8]。

而除了疾病、伤残等生理上的问题,由于社会角色地位的转换、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的减少、应激事件的发生、身体功能的衰退导致的失能等因素,老年人更容易产生失落、抑郁、焦虑、孤独等心理上的问题。据刘红卫[9]的调查显示,150名老年人中,45.3%有失落感,42.6%有抑郁感,50.6%有孤独感,1.3%身心衰老感,48.6%对生活失去兴趣,46.6%有性格上的改变。

可见,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不仅局限于身体上的护理,还需进行心理上的健康护理。调查显示,老年人对情感交流的护理需求最高(76.03%),此外,70.70%的老年人希望得到精神慰藉,59.57%的老年人希望得到心理健康指导[10]。

1.2 养老模式转换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加之计划生育的实行“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普遍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现实需要。此外,据国家卫计委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显示,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可见,在当前发展趋势下,以社区为载体的社区养老模式势必取代单纯的家庭养老模式成为既能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又能满足老年人现实需求的新型养老模式,而社区护理的需求也将随之增长。

1.3 健康及保健意识增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观念逐步从“有病求医”向“无病预防”转换,对于健康及保健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需求量相应增长。张玮等[11]对136名年龄在60~70周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老年人对社区的护理需求都十分强烈,在6项(①健康指导,②体格检查,③家庭病床,④上门护理,⑤康复服务,⑥社区老年院)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中,平均每人需求3.2项服务,其中92.08%的老年人需要健康指导,69.79%需要体格检查,46.28%需要家庭病床及上门护理和康复服务。

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增长,养老服务模式的社区化发展,作为医院护理服务的延伸,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服务提供者,以辖区老年人为服务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了解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并制定护理措施,解决其实际需求的老年社区护理服务将成为主要的老年护理模式[12],并对缓解家庭负担,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2 老年人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

2.1.1 健康档案 社区医务人员通过电话随访、上门随访、门诊检查等方式为辖区内老年人建立动态的电子健康档案,详细的记录着包括健康状况、医疗记录、生活行为习惯、体检情况、健康评估等内容,便于医务人员全面掌握辖区内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的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2.1.2 健康教育 (1)由社区医务工作人员定期在辖区内举办浅显易懂且实用的健康知识讲座(包括卫生保健、健康饮食、心理疏导等);(2)由社区医务工作人员在义诊或随访的时候,采取文字资料宣教及口头问答等形式,使老年人从中获益。

2.1.3 家庭病床 对需要连续治疗(在收治范围内且可在家庭进行治疗或康复的无危险病种),而无法自行就医的患者,依照规定在其家中设立病床,由社区医护人员定期上门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一种形式。包括疾病治疗与护理、健康宣教与咨询、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发展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负担,解决了行动不便者就医问题。但由于诊疗是在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相对缺乏的家庭中进行,难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如静脉输液时出现过敏性,插胃管时引发呼吸骤停,灌肠时引发心源性猝死等[13]。

2.1.4 家庭签约 辖区居民与社区全科医生团队通过签约,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并由团队按国家政策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上海于2011年起率先开展试点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逐渐由“粗而广”向“精而细”转变。在此基础上,浙江省宁波市于2015年5月起推行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以户籍家庭老年人为签约对象之一,签约后,可以享受涵盖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个性化健康管理等十大优惠服务内容,包括优先提供家庭病床服务,签约年度内免费为签约居民中行动不便且确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1次出诊服务,免费为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提供全程健康管理服务,免费每年一次出具健康诊断报告,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方案等,服务费人均150元/年,其中个人承担50元[14]。

2.2 老年人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在我国社区护理模式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迟缓,既没有如日本从法律上明确对社区老年护理进行规定,也没有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为“家庭与社区照护项目”设定专项拨款[15],加之区域差别、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等原因,使社区护理工作难以持续、稳定发展。

2.2.2 老年人社区护理形式单一 现有的社区护理服务仅仅只是沿袭着医院的管理模式。我国社区义诊服务仍以病人为中心,工作局限在测血压、静脉输液、肌肉注射、送药、体检等方面,贺伦等[16]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的社区义诊工作仍是以疾病护理为主,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涉及较少。

据有关报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根据本国特点开展了社区老年护理来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卫生保健问题,并逐步形成了医院、社区护理机构及家庭护理机构等服务模式,建立了疾病护理、预防保健、生活照顾为一体的网络系统[17]。

2.2.3 老年人社区护理人才短缺 我国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门的老年护理人才,有针对性的实践技能训练相当缺乏,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比较浮于表面,而且多数在社区工作的护士普遍存在学历低、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不扎实,沟通技巧掌握程度低等问题,加之缺乏系统的、专业的老年社区护理培训,很多护士对老年人的需求不了解,为老人所提供的护理仅限于一般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而不能体现对老人的全身心照顾与支持[18],服务不到位,同时,因为大多社区护理人员为临聘工,造成护理队伍的不稳定性,对社区护理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造成一定困难。

3 老年人社区护理发展对策

3.1 加大政府重视力度

政府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对老年人社区护理的支持力度,充分认识到加快老年人社区护理的发展进程是大势所趋,做好引导工作,推进老年人社区护理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社区护理相关制度、人才培养及考评制度,明确各项操作流程规范和服务收费标准,出台相应的社区管理法律、法规、标准,建立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政府补偿机制,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让服务双方能有法可依、有理可寻,居民能公平享有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增强社区护理人员的执行力度、工作责任感,提高工作积极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费用负担,同时保障老年人健康需求。

3.2 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护理模式及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及实际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根据生理、心理特点,在现有的服务基础上建立老年人社区整体护理模式,开展全方位、人性化的老年社区护理,(1)在现有的健康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健康促进活动,让老年人学会和掌握自我调解与疏泄情感的方法,保持身心健康,掌握科学的饮食,提高生活质量[19]。(2)积极开展老年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老年临终关怀事业起步较晚,但其对社区护理的作用不容小觑,老年临终关怀是为了让治愈无望的临终老人减轻痛苦、维护尊严的一种人性化关怀事业(包括身体、心理、道义关怀)[20],是人口老龄化的需求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将在老年社区服务中占据重要地位。

3.3 加强老年人社区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篇2

【摘要】  目的 调查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及其对社区护理服务需求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适合本地区老年人的照顾模式。方法 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sf-36生存质量量表、自理能力量表和社区护理服务量表对长治市1328例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自理能力及社区护理服务需求及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依据张磊的老年人生存质量划分标准,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处于“中(72.1~117分)”占98.5%。影响老年人群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自理能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疗支付形式;长治市老年人对健康宣教、定期体检的需求率高于对治疗性护理的需求率,而各级社区护理站实际提供的治疗性护理服务率却高于健康宣教及定期体检。结论 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而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需求与社区实际提供服务情况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将全面影响老年人未来的生存质量,故需专业人员积极探索,尽早采取综合措施来满足老年人不断提高的社区护理服务需求水平,从而维持老年人现有的生存质量水平。

【关键词】  老年人;生存质量;护理需求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and the demand for community care services of the elderly, then to analyze the factors.methods the quality of life,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demand and utilization for community care services of 1328 elderly in changzhi city, shanxi province was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by sf-36,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and community care needs scale, then survey result was analyzed by t test,correlation analysis,stepwise regression.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on of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which was proposed by zhanglei,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scored between 72.1-117 reached 98.5%.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was impacted by the ability of caring oneself,marital status,the degree of culture,economic situation and so on. the demand rate for health guidance and periodic physical examin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rapeutic care. in contrast, the utilization of therapeutic ca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ealth guidance and periodic physical examination.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s at a medium level. there was a wide gap between the demand of community care and the utilization of community care. the quail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will be impacted by this gap in future. community care model was needed to find out by the professionals' active exploration,in order to 1.meet the high level demand of the elderly for community care. ultimately,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n changzhi city was kept by comprehensive measures.

[key words] the elderly;quality of life;nursing needs

2000年我国与全球同步宣告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已有老年人口1.53亿并以3%的年增长率增长。长治市居太行之巅,辖13个县市,2006年总人口312万,老年人34万,占总人口的10.6%,表明本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与大城市相比,长治市受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限制,社区护理发展缓慢,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范围局限。为了解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状况与其社区护理需求情况,笔者抽取城区、郊区及三个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入选2009年3—12月,长治市城区、郊区和11个县市(县市按经济条件好、中、差各抽取1个县)的老年人1328名,其中男性718名,女性610名,年龄60~92(68.39±6.94)岁。

1.2 老年人一般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健康状况、生活状态等。

1.3 调查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老年人自理能力量表adl(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及自行编制的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本次抽样调查采取分层、整群、多阶段抽样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大专及以上专业人员进行入户调查,由调查对象本人填写完成,实名记录,对书写障碍者由调查员向研究对象逐条询问记录。

1.3.1 生存质量量表sf-36问卷

sf-36问卷源自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中心,已被许多国家验证,信度、效度及实用性较好[1]。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pr)、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8个维度。老年人生存质量划分标准依据张磊[2]的研究结果而定:良(>117分)、中(72.1~117分)、差(≤72分)。

1.3.2 自理能力量表

adl adl量表由美国的lawton和brody制定于1969年,主要用于评定被试者的自理能力[3]。内容包括使用公共车辆、行走、做饭、做家务、吃药、吃饭、穿衣、梳头(刷牙等)、洗衣、洗澡、购物、定时上厕所、打电话和处理自己钱财,共14项。本量表采用4级评分,总分最低14分,最高56分,≤20为基本正常,>20分为日常生活能力轻度障碍(21~30分)、中度障碍(31~40分)和重度障碍(≥40分)[4]。

1.3.3 护理需求调查表

在全面查阅文献资料基础上,参考健康促进模式,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法。请有关专家审评调查表,并通过预调查对问卷进行反复修改和补充,其信度为0.82。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对老年人生存质量、自理能力、护理需求采用描述性统计性分析;对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对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与其生存质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问卷发放情况

共发放问卷1340份,有效问卷1328份,有效率99.1 %。

2.2 老年人一般资料

2.2.1 人口学资料

1328名老年人中, 60~69岁的老人占63.41%,70~79岁的老人占28.46%,80岁以上的占8.13%;农民占总人数的50%;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老年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82.83%;68.52%收入低于1000元;无配偶老年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6.96%。

2.2.2 健康状况

被调查的老年人中患病870例(65.52%),存在各种心理问题的老年人有838例(63.1%)。

2.3 老年人自理能力

本次调查中,基本正常占76.5%,轻度障碍占24.40%,中度障碍占3.47%,重度障碍占3.01%。

2.4 老年人生存质量

2.4.1 老年人生存质量等级划分

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处于“差”占1.05%,“中”占98.5%,“良”占0.45%。本市老年人生存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2.4.2 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

将老年人生存质量各维度作为因变量,其一般情况作为自变量,经多元回归分析自理能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疗支付形式可以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果表明: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自理能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疗支付形式。见表1。

2.5 社区护理状况

2.5.1 社区护理需求情况

长治市老年人对健康宣教、定期体检的需求率远远地高于对治疗性护理的需求率。在健康宣教这一维度中,疾病知识宣教需求率最高达25.38%,其次用药指导为16.64%,见表2。

2.5.2 社区护理站实际提供服务情况

长治市各级社区护理站实际提供的治疗性护理服务率远远的高于健康宣教及定期体检。在治疗性护理这一维度中,注射或(及)输液的提供率最高达33.28%,其次血压或(及)血糖监测为24.32%,定期体检的提供率最低仅为2.03%,见表3。

2.6 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区护理情况的相关分析

2.6.1 对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区护理需求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发现

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区护理需求情况呈负相关(p<0.05),结果表明:老年人生存质量得分越低,其社区护理需求越大,见表4。

2.6.2 对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区护理实际提供服务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发现

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区护理实际提供服务情况呈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老年人生存质量得分越低,其社区护理实际提供服务情况越差,见表5。表1 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2 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项目需求分布表 例

表3 社区护理站实际提供服务情况 表4 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表5 老年人社区护理实际提供服务情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自理能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疗支付形式。认为其原因为:(1)长治市地处山区,农村人口居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本次被调查者中农民占50%, 经济收入1000元以下者占68.52%,虽然农民的经济收入不高,消费水平偏低,但他们中大部分人有自己的耕地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所以本市老年人面临的经济压力较小。(2)长治市城镇人口大多参加了城镇医保。问卷调查时,国家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已经落实,这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就医费用。(3)长治市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本次调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2.83%,他们受教育水平的低下导致其对疾病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足。(4)sf-36量表主要反映的是调查者主观的生存质量感受。虽然他们中有65.52%的人受各种慢性疾病困扰,有63.1%的人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但是这些身心的不适或病痛不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思想负担。(5)长治市老年人幸福感指数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幸福感指数较高,说明长治市老年人容易满足。

但是在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需求与实际提供服务的调查中,发现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项目与社区服务站实际提供项目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社区护理服务站很少开展老年人需求率较高的健康宣教与定期体检服务项目。随着长治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差距将会不断增加,为了缩小差距并不断提高本市老年人生存质量水平,建议:(1)居家照顾者支持对策:政府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建议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规范化、法制化。改进三级医疗保障制度,构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家庭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扩展卫生服务范围。(2)医院和医学院校提供技术扶持:由具有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医院和医学院校负责培训基层和家庭卫生服务人员,并成立专门的社区服务组织,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开展家庭访视服务,将护理服务范畴延伸到院外,医院为出院老年人提供上门随访服务。护士进行家庭访视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对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干预,使老年人在享受到专业护理的同时,也因获得了相关的健康指导知识而产生安全感,从而有效地应对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红妹,李鲁,沈毅.中文版sf-36量表用于杭州市区居民生命质量的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6):428-430.

2 张磊,徐德忠,黄九仪,等.sf-36量表中文版的应用及分级截断点选择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69-73.

篇3

关键词:长期护理;老年健康;健康管理

长期护理保险是对被保险人因为年老、严重或慢疾病、意外伤残等导致身体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安养院接受长期康复和支持护理,或在家接受他人护理时支付的各种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当前在我国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长期护理保险在现实保险业中仍是一个几乎尚未触及但又颇具吸引力的新课题。人口老龄化趋势引致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体现了发展快、绝对数大、“未富先老”和地区差异的特点。我国失能老人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可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趋势加快,医疗费用的飞涨,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的潜在市场将会相当可观。因此,为了构建和谐的小康社会,在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势在必行。

一、我国老年人健康需求

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是多方面的,老年人的疾病治疗包括慢性病和突发病,常见病的治疗,老年人的健康才能保证老年人过上安定无忧的晚年,对于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糖尿病都需要一定的治疗方案以稳定病情,对于日常的疾病老年人可以及时得到治疗。老年人由于机体的退化,生活自理能力减弱,日常生活需要照顾,起居饮食都需要雇人长期的料理。老年人退出工作领域,缺乏情感的依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很重要,所以老年人的情感慰藉很重要,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较多,及时解决老年人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解决。

二、我国老年护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我国护理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在医院得到治疗方案或治疗后的老年人需要一定时期的疗养,他们并不是重病患者不需要在医院得到治疗。如果长期住医院会浪费医院的资源,浪费病床,而居家却没有人照顾,所以长期护理制度的实施非常必要。由于我国现在家庭的限制,子女无法长期照料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于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一项为此类老年人解决后顾之忧的上佳选择。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会提高,对于护理保险很多老年人都有经济能力来承担,很多养老院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来提供,健康保险的需求也在增长。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还可以推动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推动就业,缓解子女的照料压力。为很多下岗再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和生活来源。2.德国护理保险制度。德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出台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当时的德国的护理保险存在了很多问题,于是就进行了改革,再融资机制,受益资格,受益级别,受益方式方面都重新有了新的明确规定,护理成本多方承担,并公私合营。德国的护理保险对经济产生了很好的影响,降低了政府与个人的护理成本,并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发挥了积极的影响,由于覆盖面较全,层次多样,满足了不同老年人群的不同需要,在护理保险制度内进行监督保证质量,引入竞争机制,各个健康保险基金公司相互比较,刺激发展,是比较成功的。

三、健康管理下老年护理制度的构建

1.护理保险制度人员培训。在社区可以培养一批为老年人服务的人才队伍,养老院,老年公寓更需要一批护理人才去给予老年人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的培训需要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入手,了解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对老年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具备的不仅是医院的医护人员所具备的医疗技术,更加重要的是具备护理人员照顾老年人的能力,懂得如何照顾老年人,了解老年人的老年需求,融洽的与老年人和睦相处,不管能够解决老年人的医疗问题,还能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2.护理保险机构建设。在社区可以设立长期护理康复机构,其中包含的专项治疗包括慢性病康复诊疗室,日间照料护理室,常见病普通治疗室,老年心理健康咨询室,注意增加面积,为老年人提供必要地诊疗服务。各个诊疗室要有足够的床位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建设以小规模为单位保障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慢性病的康复诊疗室专门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和康复治疗,老年人可以长期居住,治疗慢性病。日间照料护理室是针对一些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所开设的,一些失能失智老人能在这里得到生活照顾。常见普通治疗室是为老年人解决日常遇到的一些常见病。在养老院,老年公寓都可以设立性病康复诊疗室,日间照料护理室,常见病普通治疗室,老年心理健康咨询室为老年人提供各项服务。3.护理保险制度法律法规建设。我国的护理保险制度应该定立一定的法律法规,我国早在2006年的《健康保险管里办法》已将长期护理保险列为健康保险,我国的社会保险的发展空间广阔,可以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列入保险制度里,能加入护理保险制度的老年人人群广泛,很多老年人都有参加护理保险的需求,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规定参保人,参保年限,参保资金的缴纳与筹集。4.护理保险制度的资金来源。采取公私合营办养老院和老年公寓,老年护理的服用采取政府财政拨款,由税收占大部分护理费用,参加护理保险的老年人需要在入住护理机构前缴纳护理保险费用,以保证晚年入住护理机构。一般养老院如果进行住院护理的话老年人大概支出3000元左右,对于一般家庭相当一个人的收入或是老年人的退休金,所以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多分担老年人的费用,不至于老年人住护理机构就没有了老年保障。四、结语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提出的早,虽然我国护理保险制度资金的筹集也是也是一项不好解决的问题,需要各方在努力思考如何合理地进行筹资,护理人员的配备也不是一朝一夕。但在老龄化和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在我国是可以实行护理保险制度的。

参考文献:

[1]周典,周若祁.构筑老龄化社会的居住环境体系[J].建筑学报,2006(10):11.

[2]周典,周若祁.适宜“老有所居”的城市老龄化社会居住环境建设方法研究[J].华中建筑,2009(3):79.

篇4

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B文献编号:1671-4954(2010)11-826-03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11.032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延边地区城乡老年人的主观健康状况及健康需求程度,为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使老年人安享健康晚年提供科学的参考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取便利抽样方式,选择延边地区城乡60岁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调查193名中,居住城镇94名(48.7%),居住乡村99名(51.3%);男86名(44.6%),女107名(55.4%),年龄最大86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69岁。

1.2 调查内容采用韩国Kim的调查表,主要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健康状况的满意度和健康需求。其中健康状况共28个条目,分为躯体健康(12项)、心理健康(12项)和社会健康(4项)3个维度,赋予1~4分,分数越高说明健康状况越好,Cronbach's Alpha值为0.95。健康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信息需求3个维度,共28个条目,赋予1~4分,Cronbach's Alpha 0.91。

1.3 调查方法为确保材料的准确性,严格培训调查人员,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入户调查,由延边大学护理系本科生担任调查员,共发放200份,回收193 份,回收率为 96.5%。

1.4 统计分析用SPSS13.0软件,用频数、百分比、平均、标准差、t检验 等方法进行数据 整理和分析,并进行相关性研究。

2 研究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本次共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193名;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者最多,占83.4%,高中14.5%,大学以上2.1%;有配偶62.2%;家里有1名子女6.2%,2名子女33.7%,4名及以上者30.1%;一起生活的人为配偶者43.0%,子女者26.2%,自己生活的人17.6%。喜欢的业余活动为看电影者最多(29.5%),其次顺序为唱歌(23.3%)、健康讲座(14.5%)、健美操(8.8%)、书法(3.6%)等。

2.2 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健康状况的总分为3.05±0.65,其中躯体健康状况的均分最高(3.19±0.68分),其次为心理健康(2.99±0.69分),社会健康状况最低(2.80±0.81分)。

2.3 老年人对自我健康状况的满意程度 12.4%的老人对自我健康状况非常满意,56.5%的老人大体上满意,23.8%的老人认为大体上不满意,还有7.3%非常不满意。总体来看,老年人对自己健康处于大体上满足状态。

2.4 老年人健康教育需求 延边地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均分为2.67±0.52,其中对心理护理需求的均分最高(3.01±0.61),其次为信息护理需求(2.87±0.68),生理护理需求最低(2.35±0.64)。

2.5 一般状况和健康状况、健康需求的关系从表中看出男女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差异(p<0.05),无配偶老年人的健康需求高于有配偶者(p<0.05)。

3 讨论

3.1老年人躯体健康影响因素人到老年,其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 受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影响随之老化,健康问题也应越来越受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1],老年人问题不仅停留在躯体健康,更体现在心理健康方面,护理需求不仅停留在生理需求方面,更体现在心理及护理需求上。本次调查显示,延边地区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其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很多与汉族人不同[2],延边地区男人的地位要高于女人,男尊女卑的传统还一直筵席着,在家里外面一般都是男人说了算,而女人在家里则承担着更重的负担和劳累,.还可能与延边地区老年女性的生活习惯有关,而与受教育程度及有无配偶统计学意义.

3.2 老年人健康状况与自我评价的关系在被访老人中,14.5%的人认为自己健康状况非常好,53.9%的老人认为自己健康状况一般,24.4%的老人认为自己健康状况不好,还有7.3%的老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非常不好,而统计学数据显示,老年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都不容乐观(P<0.05),说明老年人对健康状态的认识还没有十分清楚,对健康的评价标准还是以有无疾病为标准的。有些老年人深感自身的不适,但是临床为确诊,就认为自己健康状况很好,其实心理健康及亚健康的状态还未引起老年人的重视,由于一些潜在的问题被忽视,可能是导致老年人性格怪异及抑郁孤独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3.3 老年人心理需求此次调查中,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与老年人一般特征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调查人员的解释及老年人的理解有关,也可能与老年人及社会对 老年人心理需求的非重视有关。

我国是一个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国家之一,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需要我们全社会去积极的关注,为了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需要定期开展老年人讲座服务,提高老年人对健康水准的要求,更全面的的去关注老年人。(1)健康教育的开展可以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及自我护理的能力,通过健康教育,可以让老年人的生活有规律和节奏,改变不良的生活[3]方式,平衡心态,均衡营养,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2)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老年人解除心理上的疑惑,使其保持健康的积极乐观心态。对于农村地区,应加强社区服务工作,将社区护理工作扩大到家庭,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有效的,完善的健康服务体系。对于农村地区,应加强村镇卫生所及医院的医疗水平及护理需求,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福利制度[4-7],让农村的老年人能够及时就医,及时帮助老年人解决身心遇到的问题,给予老年人更全面细致的关心和照顾。

【参考文献】

[1]姜宏,王志红.从发表文献看中国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J].护理研究,2004,18(12):2155-2166.

[2]庞连智,章亚萍.上海市闸北区临汾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4,7(5):342-343.

[3]刘艳.安绪淑.我院对老年患者开展整体护理的几点做法[J].护理杂志,2009;19(1):72-3.

[4]王洵.城乡老年人健康和医疗状况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7,11(2):25.

[5]Charlotte I.Aging and disability in china:cultural issues in measurement and interpretation [J].Soc Sci Med,1991,32(6):649.

篇5

关键词:辅助器具;养老机构;康复护理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江西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610.9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3.45%。有数据显示,该省自2005年开始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主要表现为高龄人口呈持续增长态势、失能老年人日益增加及慢性疾病老年患者不断增加,这些都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现阶段,高龄老年人的康复护理成为社会、医院及政府关注的重点及难点,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辅助工具在老年人功能康复中的重要性,这也使更多人看到了辅助器具在养老机构应用的广阔前景和应用价值[1]。本文主要探讨江西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辅助器具的应用情况。

1 老年康复护理的概述

"十二五"开展以来,江西省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具有江西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截止2014年底,全省各类养老机构达到1730余家,床位超过17.4万张,其中有550家养老机构和各类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服务合作。通常所说的养老机构主要有:敬老院、荣军疗养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等。

1.1老年人功能障碍情况 目前,老年人的功能障碍大多数是因老年各类疾病所导致的,还有一些则是因老化过程,即衰老所造成的。老年人的功能障碍主要有这些:感觉和运动障碍、机体脏器功能、骨关节和肌肉功能障碍、语言沟通和交流障碍、精神、心理、活动能力障碍与社交能力局限等。现阶段的养老机构中,高龄老人比例相对较大,大多数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特别是运动功能障碍、视听障碍,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不强[2]。

1.2康复护理概念 当前,康复护理已成为功能障碍老年人康复治疗中重要组内容,在养老机构各种服务中,康复护理已被纳入新时期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标准中[3]。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标准中已明确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主要有肢体康复、日常活动、康复效果评估、群体康复方案和个体康复方案制定等。在辅助器具的应用上,主要是指训练类和康复类辅助器具。在最新出台的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标准中,除训练类和康复类辅助器具的应用外,还新增了个人移动类、防护类辅助器具的应用及相应护理服务。先进的辅助技术和适用的辅助器具可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优质化服务,也使得老年康复护理更为人性化、个性化,在养老机构的康复护理中应加大投入,提高应用效率。

2 辅助器具在江西各类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1辅助技术的概念 辅助器具是现代辅助技术中一个重要组成,广义层面的辅助技术主要指辅助器具的研发与服务两个方面[4]。近年来,随着社会大众对辅助技术的认识日益提高,其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现阶段普遍观点是,辅助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硬件和软件方面,即器具和应用方法;②服务方面,适配与供应服务;③系统方面,主要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及管理。辅助器具是辅助技术实际应用的一个载体,依据相关标准,辅助器具根据其实际功能分成12个大类、93个次类。通常而言,凡可有效解决或克服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改善和提升残障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的器具均属于辅助器具,比如:电子耳蜗、拐杖等。辅助器具的使用对象不仅单一指残疾人,而高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也是重要的适用对象。

2.2关于老年人辅助器具 大多数辅助器具可适用于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主要包括这几类:移动类、视听类、防护类及生活类等辅助器具。根据南昌市2013年3月~2014年3月对924名残疾人开展残疾等级的鉴定和康复需求的评估,通过集中和社区个别评估法,获得的康复需求评估结果表明,级别和类型差异的残疾人士对辅助器具的需求情况分别为:视力方面77.4%、听力方面75.6%、肢体方面74.3%,尤以语言、智力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最少。从该市残疾人的辅助器具需求情况看,视听功能障碍者对辅助器具需求最高。

3 强化辅助器具在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应用的原则和对策

3.1辅助器具在康复护理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为提高养老机构康复护理的水平,及提升辅助器具的应用效率,应确保各类辅助器具能遵循人体活动规律,满足人的生理功能[6]。具体而言,需要遵循这几个原则:①遵循老年人功能障碍情况选用辅助器具,养老机构应根据老年人的功能障碍的类型和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危险,经专业评估后选用合理的辅助器具进行康复护理。比如:设计具有在紧急状态下预警及求救的辅助器具,在老年人跌倒、心脏病突发等情况下可迅速和医疗中心联系;再如设计适合视力障碍老年人的语音测温计、语音血压计等;②严格遵循必要即最简原则,也就是尽量选用简单,适合老年人力量大小的辅助器具,且以临时应用为主,通过临时性的康复护理措施最大限度解决存在的问题;③充分重视辅助器具的应用教育,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老年人没有掌握辅助器具的正确应用方法或使用不当,即便极为适配老年人的实际情况,也会造成无法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同时也会导致辅助器材的使用寿命减少。因而,需要告诉老年人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日常维修方法。

3.2强化辅助器具在康复护理中应用对策 根据当前江西各类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辅助器具的应用效率和整体服务水平较低,以及配置率不高的情况,可从确立养老护理人员新标准、强化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老年辅助护理课程的改革、专业人员进驻及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来有有效解决。

3.3积极引进辅助技术人员入驻养老机构 辅助器具的康复护理服务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工程,养老护理人员的职责是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而仅仅依靠培训来获得辅助器具相关知识是很难为老年人提供系统性康复护理服务的。一些辅助器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也有些并非随买随用的产品,而应要根据老年人的功能障碍情况,开展需求调查、适配评估、量身定制及跟踪随访等工作。所以,科学合理地选用辅助器具还应有专业人员入驻养老机构以提供全面的服务。

4 结语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要求社会、国家及家庭充分重视老年人的权益,要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实际需要,积极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新时期,为促进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的提升,应充分重视辅助器具的科学合理应用,加大投入,培养护理人才,提高辅助器具的适配率,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化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吴敏.基于需求与供给视角的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现状研究[D].山东大学,2011,(05):32-35.

[2]屠其雷.辅助器具在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4,(10):134-135.

篇6

>> 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护理 老年人居家用药不合理的原因及护理策略探究 老年人介护式居家护理的政策建议与思考 社区老年人的居家护理 现代化背景下南通市市区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现状与对策 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德国“护理式”老年人居住模式的经验引介 浅析老年人居住环境模式与设计理念 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我国老年人居家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老年人居家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对策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的分析与思考 老年人介护式居家护理的实践与体会 社区老年人群居家护理与保健的分析探讨 护理队伍对老年痴呆病人居家照料者情绪的影响 “村改居”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对策分析 老年患者居家护理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老年人“居家”的舒适高度 老年人的“居家”舒适高度 适合老年人的居家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刘雪琴. 日本老年介护介绍[J]. 中国护理管理, 2005, 5(3): 54-55.

[3] 石瑞君, 孙丽娜. 日本老年护理见闻及对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的思考[J]. 护理学报, 2009, 16(19): 26-28.

[4] 马强. 老年介护简明读本[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2-15.

[5] 王海蓉. 日本老年介护保险与护理服务介绍[J]. 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1): 77-78

[6] 任远. 生产性老龄化社会是未来发展梦想的基础[N]. 新闻晚报, 2013-06-01(4).

[7] 周萍. 中国介护事业发展中护理人员的作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14): 1262-1264.

篇7

【关键词】 长期照料护理;老龄社会;商业保险;长期护理保险

一、研究背景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我们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长寿时代,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社会还必须面对城市化、人口流动、家庭核心化和养老观念弱化所导致的养老资源减少等问题。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及其占总人口比重的迅速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面临旷日持久、数量庞大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的严峻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的现状加以分析,揭示出在现有社会经济条件下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为我国制定长期护理保险提供建议。

二、老年人长期照料护理现状分析

1、概念界定

老年人长期照料护理(Long Term Care 简称LTC)是指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受损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都需要别人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广泛的帮助,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包括在医院临床护理,愈后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护理和训练等)。[1]

2、老年人长期照料护理的需求分析

(1)老年人身体状况随增龄而下降。就老年人自身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或心理渐渐的发生衰老变化,并开始患有慢性疾病,生活自理能力受损。长期性身心失调经常会使老人丧失完成日常生活的能力,使他们需要生活上的帮助。

联合国已经在2000年的世界老年人大会上,明确将85岁以上的年龄段划分为第四年龄,这一年龄段的老年人被称为“室内老年人”,他们普遍患有3种以上的慢性病,每天能到室外的时间很少或没有,其主要的需求是解决孤独与日常照料、医疗保障及护理问题。[2]因此,对于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来讲,长期照料护理资源的获得关系到他们晚年生活的质量。

(2)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和高龄化。按照国际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而且老龄化、高龄化的进程在加快。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3]而未来老龄化事实更为沉重,有学者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4亿,同时通过预测可知,21世纪的中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数的增长速度,不仅大大快于总人口数的增长速度,而且比老年人口数的增长速度还要快得多。

在人口快速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形势下,老年人口的长期照料护理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将使老年人口总体的健康水平下降,患慢性病和卧床老人的增加,扩大了需要家庭和社会照料老人的数量,增加了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料的总需求。

3、老年人长期照料护理的供给挑战

如果说20世纪是西方发达国家经历老龄化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要迎接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在中国,几千年来所秉承的一直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家庭为老年人长期照料护理既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同时主要的照料者也源自家庭成员。但是在新的形势下,传统的家庭供给LTC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医疗成本也相应的随之上升。此外,长期照料的提供者还必须面对机会成本的损失,因照料老人而丧失收入、个人时间以及发展的机会也应该被计入因长期照料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当中。

同时,对老年人的长期照料护理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老年人长期照料护理耗费的医疗支出在各国占其国民收入的比重均很大,国家财政面临着沉重的医疗支出负担的挑战。

三、长期护理保险的作用

为了应对LTC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长期护理照料保险应运而生。长期护理保险的出现从经济上为老年人及其照料者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

长期护理保险(Long―term Care Insurance),是针对那些身体衰弱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生活、需要他人辅助全部或部分日常生活的被保险人提供经济保障或护理服务的一种保险。长期护理是一个风险概率事件,而且长期护理本身又是一个成本高昂的行为,这使得在较大的人口基础上可以根据大数法则[4]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成为一种可能。

长期护理保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逻辑上充分可行的方式从而保证了长期护理的支付能力,保险的原理相当于一个应对风险的蓄水池,通过将长期护理费用在使用者和非使用者之间的平摊来转嫁风险,降低了风险事件带来的后果。通过风险转移将个人风险转移给社会,减少了个人和家庭所要承担的巨额长期照料成本。

由于人们无法预料的老年期自己是否会需要长期照料或者是长期照料所需的花费,因此它必须选择自我保险或是购买医疗保险,而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将要面对较高的需要长期护理的风险,因此参加长期照料护理保险对他们而言是满足消费效用最大化的。

四、小结

在我国目前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削弱,社会保障系统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民众保险意识增强的情况下,发展商业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将会有效的降低个人面对长期照料风险是所遭受的损失,为老年人获取长期照料护理提供稳定经济保障。同时,该保险的实施将有助于弥补社会保障体系的不足。

【注 释】

[1] 邬沧萍.长期照料护理是老龄产业重中之重 [J] .人口研究,2001(2).

[2] 原新.老年人消费规律的理论探讨,第二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论文集.

[3]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国家统计局,2011.4.28

[4] 大数法则(law of large numbers)用在保险领域是指,面临同一风险事故的数量越多,观察到的实际损失偏离期望损失的程度就越小.

【参考文献】

[1] 邬沧萍.长期照料护理是老龄产业重中之重 [J] .人口研究,2001(2).

篇8

关键词: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老龄化;构建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102-01

我国人口众多,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就逐步的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不断增多,加上国家实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子女数量的减少,使我国老年人的养老和护理问题突显出来,养老形势严峻。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是我国养老制度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针对我国的老龄化国情和现有长期护理保险的状况,建立科学完善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对我国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构建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1)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自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就进入了老龄化。老年人口剧增,尤其高龄化和生活能力弱化的老年人数量高速发展,使我国对老年人的生活和护理需求加剧。老年人口数量到2009年年末,60岁及以上老人的数量已经占全国人口总量的12.5%,其中有11.4%的老年人超过了80岁,并且每年呈现大数量的增长。预计到2020年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人口总量的17.17%,届时超过80岁的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3000万人。到21世纪中叶,预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数量以上。数据反映着我国老龄化的严重现实,这种现象将在我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剧,直接反映出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正在不断的加大。(2)家庭结构的变革,使家庭功能减弱。我国传统的养老都是以家庭的形式来进行的。传统以来,老年人多由子女来进行养老和护理的义务。但是我国几十年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独生子女的家庭增加,家庭的规模和结构都有所改变。到2005年,我国的空巢老人数量显著增多,尤其是个别大中型城市,空巢老年家庭的数量达到了老年家庭的70%以上。独生子女的压力也不断增加,养老负担的加重也使子女对老人的养老任务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使养老的社会化需求加重。(3)医疗护理费用的攀升,养老经济压力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医疗费用也呈现了快速的增长趋势。医疗和护理的费用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上涨,很多普通家庭已经不堪重负。到2010年我国的人均医疗费用比重占家庭人均收入的7.5%左右,看病难看病贵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老年人的就医费用占医疗费用的80%的比重,高额的医疗费用是养老的经济压力巨大,而我国现有的保险制度只提供基本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不能保障长期的护理费用。因此,构建针对老年人长期护理的保险制度成为一种社会养老的重要需求。

二、国外发达国家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经验借鉴

在美国,长期护理保险采用商业保险的模式。投保的方式采取居民自愿的原则,保险多个种类的划分,可以满足社会中不同层次人群的不同需要。美国长期护理保险的示范法规将保险公司在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从最低标准到投保享受的权力都进行了规范化的管理。

在日本和德国,长期护理保险采用的社会保险的模式。日本的投保方式是强制性的,以公平性为原则,使全社会的老年护理得到全面的覆盖,社会福利性突出。但是因为缺乏一定的灵活性,符合社会整体的需求,但是对于高层次人气的护理需求不能使其满足。德国采取强制性和补充性相结合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是多种层次的需求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也减轻了政府在养老护理方面的财政负担。

三、构建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现状,通过对国外长期护理保险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对于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构建,可采用社会 保险和商业保险两种模式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满足多层次多需求的保险体系的建立。

(1)建立社会基本老年长期护理保险。1.保险的筹资。根据我国老龄化社会现实的需要,建议将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加入到社会基本保险体系的范围。在资金的筹集上以部分积累的模式进行长期护理保险资费的征收,费用由政府、单位、个人来进行共同承担。如果企业、个人因特殊原因或者贫困家庭的经济困难,对保费无力承担,政府应提供相应的保费的补充。费用的缴纳直接从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的缴费账户中进行相应比例的扣除,无需单独设立账户,个人缴费比例依然以薪资比例来计算。2.保险的运营。社会基本老年长期护理保险运营建议采用政府集中的管理模式。以保持基本收益稳定增值为原则,采用银行存款、国债发行、股票基金等多投资渠道相结合方式进行投资。同时,也可以采用信托的方式,将资金投入于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以多种投资渠道的综合运用来保证投资的稳定收益。可构建专门的基金机构,建立有效的全面的管理体制,加强法制建设。3.保险的偿付。保险的偿付方面可采用年金偿付制度。设立基本的偿付条件,如:投保年限,退休年龄,失能等级等。以医疗机构开具的失能鉴定书为主要依据申领保险金。(2)建立商业性老年长期护理保险。1.投保条件限制。现有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存在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多对年龄进行限制。建议放宽年龄限制,将投保条件放宽,既可以提高经济利益的获得,又可以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真正实现保险的价值。2.责任范围的认定。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责任范围的认定首要条件在于承保于投保人因接受各种医疗性质所产生的个人护理任务而产生的长期护理费用。个人护理任务包括家庭护理,委托机构护理以及后续的康复等。持续护理的时间在12个月以上。自我过时和不良习惯造成的特殊情况不在承保范围之内。护理的类型不同所对应的保险额度也不同。3.支付的方式。可采用服务和现金相结合的支付方式。现金支付又可分为年金支付和一次性留余支付。服务支付是指直接根据投保人的需求提供护理服务的方式。这种方式针对性较强,有其独特的优势所在。同时还需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制体系,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完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

综上所述,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建立和健全,是符合我国老龄化国情的需要,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一系列负面社会影响的有效途径。为我国的养老问题开辟新的道路,真正的实现老有所养,保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荆涛.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J].保险研究,2010,4:77-82.

篇9

关键词:老年护理现状展望

世界卫生组织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7%称为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也正席卷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不断提升(注重人口数量到注重人口质量)的体现。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给社会、家庭、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老年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我国老年护理现状与展望综述如下。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为12.95亿,60岁及以上达总人口的10.23%,65岁及以上达总人口的6.96%。预计2000~2025年,老年人口会占到总人口的19.3%。2025~2050年,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5.2%。

19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2亿,1970年达到3亿,2002年达到6亿多,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0%。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老年人数量将增加到世界总人口的21%。中国甚至于全世界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二、人口老龄化对健康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的下降,患急慢性病的几率增加,就诊率、住院率因此上升。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衰老变化和外界环境的改变,在思想、情绪、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往往不能适应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老年人也常出现脑衰弱综合征、焦虑、忧郁症、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高楼住宅综合征等心理和精神问题。

三、老年护理的现状

3.1老年护理的概念

3.1.1传统观念人们往往将老年护理与老年病护理相提并论。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老年护理是针对老年人的某种疾病而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大多数疾病对老年人的影响与对其他年龄组人群的影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实践证明,对老年人群的护理有别于对其他年龄段人群的护理。这些因素包括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各种疾病症状在这类人群中的不同表现,以及这些疾病所导致的身体、心理的反应及所产生的后果等。目前老年护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老年人应付实际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因此老年护理有别于传统观念的老年病护理。

3.1.2新的观念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让老年人及其照顾者共同参与护理活动,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适时给老年人及其照顾者以护理知识技能的教育及监督指导,而不是让老年人被动接受护理,从而避免心理上产生“无用”的压力,由于老年人及其照顾者的参与,使老年人出院回归社会后仍能获得连续的自我护理及家人的护理。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老年患者(非卧床者)表示不需要护士提供更多的生活护理,充分反映了老年人自我护理的需要,经由自我照顾而满足自身生活需求则有助于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交的健康。因此,老年护理应重视强化个体自我照顾能力,在尽可能保持个人独立及自尊的情况下提供协助,适时给予全补偿、部分补偿的护理服务。

3.1.3没有统一的概念老年护理在德国没有统一的概念,其特点是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及个性,注重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身体三者合一,强调回归自然、贴近自然;对护理人员强调更多的是耐心与献身精神。

3.2国内外的老年护理机构发展史1870年荷兰成立了第一支家居护理组织,以后家居护理在荷兰各地相继建立起来。德国的老年护理始于18世纪,1900年老年护理成为一种正式职业。英国1859年开始地段访问护理,19世纪末创建教区护理和家庭护理,1967年创办世界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日本1963年成立了老人养护院。我国于1985年在天津成立了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1988年在上海建立了第一所老年护理医院,1996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倡导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区老年护理,1997年在上海成立老人护理院,随后深圳、天津等地成立了社区护理服务机构。截至2004年底,全市共有养老院(老年福利院)439家。根据医疗保险部门统计数据,2004年我市家庭病床共有2.1万,根据市民政局调查数据,上海市有95%的街道(镇)开展了居家养老护理服务,每月接受服务的老人有2.6万。目前上海市的老年护理机构主要有: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4个方面。

3.3老龄化所带来的观念转变

3.3.1传统老年歧视观的改变传统观念一直把老人看成是衰弱、无价值、贫困的社会边缘人群,是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这种负面、消极的老年歧视观也严重影响着医疗护理服务业,表现为治疗护理环境较差、资金投入不足、设备简陋、医护人员素质低,老年人受歧视、被忽视,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和应有的尊重,更谈不上优先权和高质量的医疗护理。1991年第46届联大提出了老年人“独立、照顾、自我实现、尊严”四大原则。明确指出老年人的健康要在既符合人道又安全可靠的环境中得到保护和康复,老年人有权利对照顾的方式和生活质量作出自己的选择,老年人应当享有人道关怀、远离歧视,过着尊严、健康的生活。老年歧视观念的积极、正向转变,强烈要求老年护理执业者改变对待老年人的态度:从歧视、忽视老年人,提供低质量的护理,转变为尊重、重视老年人,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老年护理,真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3.2老年护理模式的转变针对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1990年WHO提出健康老龄化战略。健康老龄化不仅体现为寿命跨度的延长,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老龄化使老年护理的内涵发生了重大转变:护理对象从个体老年病人扩大到全体老年人,护理内容从老年疾病的临床护理扩大到全体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生活能力和预防保健,工作范围从医院扩展到了社会、社区和家庭。护理模式由“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向了“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全人护理模式”。传统医疗护理活动的目标在于诊断、治疗及治愈疾病。病人康复的速度和程度是护理活动成效的评判标准。现代老年护理的目标是:延缓衰老及恶化,增强自我照顾能力,支持濒死病人并保持其舒适及尊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已经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作为老年护理的最终和最高目标,同时也作为老年护理活动效果评价的一个有效判断标准。

3.3.3对健康需求、老年护理需求的改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人们不仅希望寿命延长,更希望生命质量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就随之上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有更多患慢性病的机会。据有关调查显示,79.1%的老年人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病。如:肌肉骨骼系统疾病、高血压、听力障碍、慢性支气管炎、气喘等。衰老及疾病使老年患者大部分或全部失去自我照顾能力,据有关调查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80%~90%反映有不同程度的日常活动障碍,对护理的需求增加。许多老年人需要的是照顾。而不仅仅是治疗,对慢性患者来说更是如此。老年人照顾需要连续性(如医院外的预防性照顾、理疗、精神护理、家庭护理等),为老年人提供居住选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起居协助中心、日间照护中心、老人院、宁养院等)。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家庭作为基本照顾者的能力可能因独生子女政策而降低,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急剧增加。

3.3.4人口老龄化对老年护理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使老年人问题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现象。老年人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如何全方位地护理老年人,提高其生活质量,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状况对护理是一个挑战。进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下降,同时面临退休、丧偶、慢性病折磨、身体功能下降、经济状况改变等人生大事,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使得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更为复杂。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护理也是一个挑战。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年疾病有其自身的特点:发病率高、慢性病多;病情复杂、住院时间长;医疗需求高、住院花费多。因此,长寿之后如何促进其保持良好的健康功能是今后面临的重大挑战。临终关怀是护理老年人安详、尊严、无憾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站。我国的经济状况、传统的文化思想及医务人员长期形成的道德价值观与发展临终关怀有着强烈的冲击。护理人员不

可避免面临伦理的挑战:尊重生命;关注护理而非治疗;注重生命质量;尊重死亡是一个自然过程,不加速也不延迟死亡;协助病人安静地、有尊严地死去,去者能善终,留者能善留。

3.4老年护理各方面的保障

3.4.1老年人养老服务的有关政策上海在1998年出台了我国第一个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以法制的形式规范养老结构的运作,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努力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新模式。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的通知。大力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发展居家老人服务业务;支持发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服务业务;促进老年用品市场开发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目前欧洲是世界上人类寿命最长的地区,也是人口老化现象发生最早的地区。在北欧,瑞典人平均寿命已达80岁以上,位于该地区的瑞典、丹麦、芬兰等国政府和卫生行政机构非常重视老年护理服务,不仅投入相当数目的经费,还建立了完善的服务网络。如瑞典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健康护理管理委员会。

3.4.2老年人医疗护理需要的获得根据老龄委的老年人口数据,2004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人中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人口有17.5万人。根据复旦大学护理学院2001年对徐汇区3个居委会65岁以上老人的入户调查,有20%左右老人需要不同程度护理。以此推算,上海65岁以上老人中有40万左右需要老年护理服务。然而,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与当前老年护理医院卫生机构的设置、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难免出现医疗服务的不平衡。虽然城市退休老人有养老金、医疗保险保障,医保政策又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入住养老机构,门诊就医不呈现突出问题。但是病员疾病因素及功能减退、加上家庭照护能力的削弱,则需长期住院获得医疗和护理,就会受到经济限制而带来住院困难,有的则产生住院依赖,从而发生住院时间延长或将“养老”并入“医老”现象,病情稳定后不愿转向缺乏医保、医疗护理力量的养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的养老造成床位的周转受滞,使本来有限的老年护理机构失去最有效的利用。农村地区老龄化的居高、经济条件与医疗保障的有限,还由于农村医疗技术服务欠缺的影响,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需要更显得望而不及。

在德国,凡需住老年护理院的老人,须先本人或家属向保险公司提出申请,保险公司根据老人身体各系统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定出护理级别,进行评估。护理机构(老年护理院或家庭护理中心)根据保险公司提出的护理级别和信息资料查看病人,明确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澳大利亚经过长期的探索形成了比较完备并独具特色的老年医疗保健评估制度,其实质就是根据老年人的不同身体状况进行分级分流,保证真正需要住院护理的老人的需求。

3.4.3老年护理的医护力量卫生人力是卫生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对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上海市卫生局在1998年对护理院中卫生人员的数量、结构等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显示:22个护理院共有卫生人员1262人,医生310人,护士303人,另有护工393人。22个护理院共开设床位1922张,由此得知:医生与床位比为1∶6.2,护士与床位比为1∶6.3,护工与床位比为1∶4.9。而由1997年上海市卫生年鉴资料了解,本市所有医院中医生与床位比为1∶1.9,护士与床位比为1∶2;街道医院医生与床位比为1∶0.93,护士与床位比为1∶2。护理院的病床使用率很高,达103.2%,因此,护理院的医护人员数量比较紧张。医生的学历构成以中专和大专为主。护士的学历构成以中专为主,医生的职称结构高、中、初之比为1∶5∶13.3。护士的职称结构高、中、初之比为1∶9∶130。护理院医护人员的年龄:医生以20~39、40~49岁组为多,50岁以上的也占了约25%。护士中20~29岁组最多,占了1/3,30~39岁组占了1/4之多。护理院医护人员年龄构成(%)护工来源结构:22个护理院393名护工中,下岗、退休职工占5.3%,外地民工占59.2%,其他占35.5%。

2002年对上海市67所老年护理医院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共有医护人员2293人,其中医师1181人,护士1112人。40岁以下的医技人员占49.38%,护理人员占73.29%。中青年比例较高。学历结构:医技人员中本科学历的为205人,占17.36%,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者占41.40%。护理人员中中专学历者达970人,占87.23%,医护人员的学历层次总体偏低。职称结构:医技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占29.85%,医(技)师占45.32%;护理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仅占7.65%,护师占39%;护士及以下职称占53.35%,超过护理人员总数的1/2。护理人员中中高级职称比例低。医疗护理人员与床位之比以核定床位比例,医生与床位之比为1∶4.93,以实际开放床位比例,医生与床位之比为1∶6.54,护士与床位之比为1∶6.95,医护之比为1∶0.94。护工概况:62所老年护理医院共有护工1581人,男性占15.75%,女性占84.25%。外地户籍护工占54.92%。年龄在30~49岁的护工占69.70%。文化程度小学及文盲比例达67.05%,护工总体文化素质偏低。总之目前护理人员人数和质量,均不能适应老年护理的发展需要。

3.4.4老年护理保险所谓老年护理保险,又称长期护理保险,是将因病或衰老而需护理的有关费用由保险系统来支付的一种保险制度。保险人在投保人交纳保险费后,承担被保险人在医院、康复中心等专门护理机构或家中因接受个人护理服务而发生的相关护理费用。老年护理保险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率先出现。此后,其他发达国家(如欧洲和日本)相继推出这一保险。这一保险制度之所以在发达国家出现,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人口老龄化。第二,家庭护理功能弱化。第三,医疗费用急剧上涨。为规避道德风险,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经营者就希望建立专门的老年护理保险。日本于2000年4月实施了强制性护理保险,也是具有社会保险性质的保险。

我国现有的保险体系尚缺乏护理保障,虽然城镇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障体系正在初步形成,并已初步建立起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它们并未将老年护理费用包含在保障范围之内。而目前的商业人寿和健康保险市场上,老年护理保险基本上仍是空白。因此,老年护理风险尚缺乏保险保障,正虚位以待。在有关老年人的社会保险方面,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都存在覆盖面窄、保障程度低等问题。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例,2003年我国参加这一保险的人数只占全国人口的8.43%,计入暂时还保留公费医疗的公务员和部分事业单位的人员,医疗保障比例也不过10.8%。在有关老年人的商业保险方面,已有少数寿险公司涉足。例如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于2002年5月就在上海推出了我国首个针对中老年人的保险产品——友邦永安保综合个人意外伤害保险,将投保人锁定在50~75周岁的中老年群体;新华人寿也于2002年12月推出名为“美满人生”的老年保险产品。但相对于需求不尽相同的广大老年保险消费者而言,现有的老年商业保险体系存在缺陷,乏善可陈。因此,适时开发老年护理保险产品,对完善我国老年保险体系无疑会起到促进作用。

3.4.5老年护理教育和专业老年护理人员的培养老年护理教育滞后,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我国1994年才增设社区护理学课程,1998年以后,老年护理学课程才在华西医科大学等几所高等护理学院开设,尚未在全国普及。《老年护理学》本科教材于2000年12月才正式出版。目前虽然在许多高等院校已调整课程设置,增设了老年护理学以及相关的人文学科,但专科护士的培养仍是一片空白。我国护理教育的最高学历是硕士,但至今尚无一人获得老年护理方面的硕士学位。从事社区护理和老年护理的护士学历低、人数少,且没有接受过社区护理和老年护理的系统教育,知识结构老化,她们不能称为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严重短缺,高级专业人才更是奇缺。

1967年美国护理协会规定从事老年护理的执业者必须具备学士以上学历,社区开业护士要具备硕士以上学历,目前已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等多层次老年护理人才梯队。英国RCN(RoyalCollegeofNursing)提出“老年护理专家计划”,旨在培养老年护理专家,以提高老年人的护理质量。而日本于1994年成立了看护福利专门学校,培养介护福利士从事老年护理工作。

德国的老年护理教育为职业培训性质,主要培训“老年护士”和“老年护士助手”,凡年满16岁,相当于普通高中毕业(10年教育),身心健康者均可申请参加培训,没有入学考试,学生经过为期1年半的法定学时学习与考试,毕业后可得到国家认可的“老年护士助手资格,能在德国境内的护理院做老年护士助手”。通过3年法定学时学习和考试,毕业获得国家认可的“老年护士”资格,可在欧盟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护理院、医院和社区家庭护理中心工作。1年半制的老年护士助手的培养主要以老年基础护理教育为主。其课程设置包括4个方面:人文政治、社会-心理、医药及护理、工作方法及管理。其特点是突出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意识。

四、老年护理的发展

我国老年护理起步晚,发展滞后,老龄化的到来不同于先进发达国家,他们是“先富后老”,而我国正处于发展中,是“将老未富”。同时,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家庭小型化趋势,家庭的养老、护老功能正在弱化。面对老年医疗保健体系不完善、国家经济不富裕、医疗卫生资源缺乏、护理保障空缺的特点,我们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4.1将老龄人的预防保健作为医疗体系的基础工作纳入政府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中加强老年人群健康教育,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建立和完善系统的老年护理模式,建成医院-社区-家庭护理连续服务机构,不断提高老年护理质量,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4.2提高国家对护理工作者的重视度,减少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加强媒介宣传,加强人们敬老意识和对老年护理工作的认识,改变对护理工作者的歧视。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老年专科护理工作者,派遣去发达国家引监护理方面的成功经验,选择适合我国老年护理的先进护理观点和技术,拓宽老年服务的思路。积极开展老年护理研究,培养老年专业人才,促进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开拓与发展。

4.3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建立系统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确保老有所医日本于1963年颁布了“老年福利法”,1987年制订了老年保健法,1996年出台了推动高龄者福利的十年计划,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集保健、医疗、护理、教育系列化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美国1965年通过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和贫困医疗补助(medicaid)的立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在长期护理、家庭护理和临终关怀(hospic)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须抓紧建立和发展与国情相匹配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

4.4调整医疗保险支付政策,促进资源利用的效率与公平一是通过调整医疗保险家庭病床结算政策,将部分老年护理费用纳入报销范围,进一步促进居家护理和居家养老;二是通过明确老年护理院的出入院标准和适当提高长期住院病人的费用分担水平,提高老年护理院的服务效率;三是通过增加养老院内部医疗机构的医保联网数量,方便养老院住养老人就医,同时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一定比例的老年护理费用,提高养老院住养老人的护理保障水平。

4.5鼓励和扶持社会、企业、个人兴办老年护理机构和福利设施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所形成和收到成效的老年护理中心、临终关怀、托老所、家庭护理、老年公寓等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管理体系,适应我国医疗保健市场的需要,满足老年护理需求。

总之,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如何维护好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龄人群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完善的服务是我国护理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对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巨大挑战,是我国政府的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应当积极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相信有了政策、法律、制度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我国的老年护理事业必将有着美好的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志红,詹林.老年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

2国家统计局.2000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告,2001,3.

3郑翠红,姜小鹰,肖惠敏.人口老龄化问题与老年护理.莆田学院学报,2005,12(1):33-35.

篇10

关键词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服务网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34

AbstractObjective:toknowtheruralelderlyhealthstatusandforcommunitynursingrequirementandusing,seekanddiscusscommunitynursingcannotmeettheoldmanneedstoreasonandformulatecommunityhealthservicedevelopmentstrategyprovidesthebasis.Methods:usetheself-designedquestionnaire660casesofruralelderlypopulationmaterial,health,communitynursingdemandoftheinvestigation.Results:theoldmanhighrate,badhabits,anddonottakethephysicalexamination,totheneedsofthecommunitycareandusingsituationoutofbalance,receivedonlyandmedicalrelatedtohelp,andtoguide,oldpeoplehealthcare,andpsychologicalhealthadviceandguidance,chronicdiseasepreventionhealthcarecontentrehabilitationutilizationrateislow.Conclusion:theestablishedcarecommunityservicenetwork,tocareneedsastheguidance,changepeople''sidea,thepublicityofcommunityhealthservicecanprovideservices;Integrationofexistinghealthresources,effectivelyimprovethecommunitymedicalservicequalityofcare,cansatisfyalltheneedsoftheruralelderly.

KeyWordsCommunitycare;HealtheducationCareServiceNetwork

本文调查研究60岁以上温州城乡老人的护理需求和健康状况,通过健康状况分析了老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目的是为开展老人的卫生部门社区护理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基础资料与指导依据。

资料与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针对常住人口中文成、泰顺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方式采用入户问卷式,共计调查660人,男300人,女360人;年龄60~93岁,平均67.5岁。文化程度:文盲50%,小学258%,中学18%,大专以上文凭62%。婚姻状况:独身82例,有配偶220例,离异21例,丧偶237例。

方法和内容: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情况调查表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表都是自行设计,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士向60岁以上的辖区居民中的老年人发放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采用入户访谈的方式,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由护士收集资料,剔除填写不完整及年龄<60岁的60份,有效问卷收回660份,完成问卷内容。有效回收率为93%。内容包括社区居民的人口学特征、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状况(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11种常见老年病)、健康相关行为、社区护理需求(康复护理、健康指导上门服务、体格检查、心理护理和家庭病床6项服务)、现有卫生资源利用等。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用Excel建立数据库。

结果

健康相关行为,见表1。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