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

篇1

关键词:  骨科;优质护理;人性化护理

        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护理模式的完善。优质护理服务除了包括关乎病人身体健康的基础护理,即以疾病为中心进行的护理活动以外,逐渐转变为同时致力于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其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将医疗护理与病人心理及社会密切联系,建立起新的护理模式。

        外科骨科护理有其特殊性,优质护理有利于促进病人的恢复和减少身体残疾等后遗症的发生,病人康复过程中的优质护理,可以帮助病人达到最佳身心状态,提高疗效,促进恢复。

        1  优质护理理念

        外科骨科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主要理念是人性化护理。优质护理要综合考虑医疗效果与病人反应两个方面,是一种整体有效的、个性化的护理模式。为提高病人身心的舒适感,以病人为中心,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和病人对医疗工作满意度的提高。

        护理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医患之间的沟通。外科骨伤病人多为意外事故,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助于使病人的情绪得到稳定,对于治疗与护理工作的进一步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指导病人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在治疗中,医护工作者要熟练掌握基本技术,规范言行举止,给病人足够的尊重,用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树立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对于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要详细向病人说清楚,疏导病人的情绪,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医患沟通中要体现足够的人文关怀,才能帮助病人建立接受治疗的信心,提高康复的效率。

        2  注重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护理的效率、治疗的效果及病人的心理,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技术。

        骨科病人大多需要卧床治疗,护理中主要保障卧床病人的舒适度,一般术后七至十天病人需平卧,可以用柔软物体垫高受伤的肢体,以减少压迫。在输液时,应考虑病人肢体的活动度,对上肢骨折的病人尽量采取下肢输液,下肢骨折的病人尽量采取上肢输液。护理过程中,手法要轻柔,除了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提高护理技术之外,还要注重病人对护理的感受及评价,给予适当调整。骨折创伤处的疼痛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及情绪。医护人员应该观察病人的病情,综合考虑,评估其疼痛的水平,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通过疏解情绪使其心态放松,必要是需给予止痛药。因病人卧床无法运动,护理人员应当时常帮助病人按摩腰椎及肩胛部位,并指导病人在保证身体不受损的前提下活动健康部位,促进血液流通,有利于促进康复进程。

        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是优质护理的基础,也是护理有成效的前提,基础护理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外科骨科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在掌握骨科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进相关知识,做到规范操作、专业护理、合理沟通,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篇2

【关键词】老年人 并发症护理 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要求全社会更多地关心老年人健康,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长寿的人随之增多,但在社会发展,交通工业日益发达的同时,各类车祸事故也不断增多,当这些不幸发生在老人身上时候,由于年老体弱,多数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一般情况下护理老年病人的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病人,多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有赖于他人的帮助,如何做好对老年病人的护理,一定要掌握老年人的特殊性,提高老年人工作效果是护理人员的责任义不容辞。下面概括总结了800例骨科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我科1992年10月~2008年10月份共收治住院老年病人800例,女320例,男480例。其中55~60岁300例,61~70岁280例,70~80岁220例。而从患病分类:颈椎病、颈椎骨折10例,腰椎狭窄、腰椎骨折100例。锁骨、肋骨骨折140例,上肢骨折110例,下肢骨折240例,股骨颈、股骨粗隆间骨折200例。这些病例中长期卧床的占本科病人的70%,而这些病人有50%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支、肺气肿、肺心病、静脉曲张、前列腺肥大等。均治愈出院。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当患者带着病痛来到我院求医,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护士、医生、病人、病房。等待的各种检查、治疗、手术,他们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完全丧失,有的表现烦躁、焦虑、恐惧、激动、多语、失眠等,上述心理状态都不利于疾病治疗,为解除病人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最重要的是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我们根据病人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业余爱好、家庭情况及经济状况等,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与病人进行亲切的交谈,护患之间相互沟通,信任我们并对自己的病情有所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 老年人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耐心、细致多做解释。操作时动作轻柔,给病人一种安全感、亲切感,使之容易接受。

2.3 营养护理。个别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给我们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而控制饮食。这样的病人应向其说明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二便通畅,避免便秘。同时我们更应该周到的做好生活护理,尽量满足其一切需要,不能表现出有任何厌烦的情绪,让病人信赖我们,使患者信赖我们,使其精神伤得到安慰,为进一步配合手术、药物治疗打好基础。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3.1 警惕心、脑血管的并发症。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星的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能适应'正常时的应激状态。加上创伤疼痛时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此类病人,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智等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 防止呼吸道并发症。老年人由于呼吸功能相对减弱,一部分病人有烟酒嗜好,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史。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病人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因此病人进入院,要求不吸烟,讲清吸烟对术后身体的危害性。鼓励病人咳嗽,做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做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在协助病人翻身时,拍击背部使积痰易于排出,惧怕疼痛、不能咳嗽的病人应鼓励他尽量把痰咳出,若痰液粘稠可以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便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炎发生。

3.3 褥疮的预防。长期卧床、截瘫或牵引病人,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因此病人入院后给予气垫床、海绵垫或骶尾部加防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绵圈。不能自行翻身的隔2h协助翻身,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上一定要职责到人,每班检查交班,护士长不定时抽查,人人重视,使大家认识到预防褥疮的发生不是某个人的事,必须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努力。由于措施到位,责任到人,所有病例无褥疮发生。

3.4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老年人因肾血管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而至肾功能减退,此外膀胱粘膜并随着老化萎缩,女性患者更年期后雌激素减少,尿道粘膜发生退行性改变,阴道Ph值相对增高,难以抑制局部细菌生长,细菌容易由尿道逆行进入膀胱引起感染;男性患者由于前列腺肥大均可以发生尿潴留,再加上卧床而引起泌尿系感染,对长期卧床病人嘱其多饮水,有尿及时排出,排尿时觉困难,可以用手挤压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需行导尿术的病人,按留置导尿的护理常规护理。

3.5 预防消化系统的并发症。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减退,因病情需要使用激素治疗的,应警惕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密切观察腹部及大便情况,发现黑便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长期卧床病人易出现腹胀、便秘情况,宜进食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必要时可用缓泻剂。

3.6 静脉血栓的预防。大部分患者存在高血压、冠心病、静脉血管壁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同时骨折时肢体活动明显减少,下肢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易导致老年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危及生命。因此要鼓励患者早期积极活动,如肌肉主动收缩于舒张活动的练习,被动肌肉按摩和关节屈伸等(术后1~4天,注意加强对肢体肿胀程度、肤色、温度、浅静脉充盈程度及感觉的观察,术后下肢保持在外展中立外,同时将患肢抬高20~25,避免窝受压及过度屈髋,以促进静脉回流。

3.7 防止骨延迟愈合。老年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甲状旁腺素分泌增高以及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细胞活动性降低,而钙的吸收利用率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骨质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合。可以给病人服用钙剂,进食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D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4 指导功能锻炼

4.1 机械运动是刺激骨细胞活动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健康时其活动力就已经减退,一旦生病或手术后活动量就更加减少,不利于骨折愈合。因此卧床期间,根据不同情况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活动。

4.2 骨折术后病人早期可活动健康肢体和伤肢肌肉做等长收缩及足趾的收缩运动。3周以后可以做伤肢的关节运动,有利于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

4.3 在指导老年人作运动时要有耐心,同时不可过量,逐渐增加次数,不要使其感觉疼痛和疲劳,开始离床活动时一定要有专人扶助,注意安全防跌倒,保证功能锻炼顺利进行。

篇3

为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和2010年全国卫生会议精神以及我院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我病区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安全,便捷,温馨的护理服务,我病区于2011年10月开展了优质护理活动。正式成为优质护理病区后,护士长首先组织全体护士学习卫生部相关文件,认真领会中心思想;然后根据我病区病种及收治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制定出了适合我病区情况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及管理模式。经过这几个月全体护士的共同努力,我病区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的井井有条,使病人得到了实惠,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首先,我病区对原有的护理模式进行了改进。以前,护士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输液的只负责输液,发药的只负责发药,对病人的基本病情及用药治疗不能全面了解掌握。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以后,我病区采取了护士分组责任制护理的模式,将病区病人分为两个大组,各设一名组长,下设两名组员,各管两个小组,6至8名病人,不仅细化了责任护士的工作流程,也对护理工作实施了逐级管理。这就要求责任护士要对自己所负责的病人从病情治疗到生活护理方面了如指掌,由每位组长为组员制定周计划,并监督组员是否按计划执行相关护理工作,并指导本组护理人员完成医疗护理任务及危重症病人的护理。实施分组责任制护理后,护士加强了巡视,注重了病情观察,落实治疗性护理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给病人全方位的护理。

其次是真正做到把护士还给病人,大力加强基础护理的力度。我病区卧床病人较多,多数生活不能自理,加强基础生活护理和晨晚间护理就更加重要。原来的洗头擦身,剪指甲等生活护理多是由护工、家属完成,现在是要求我们护士来完成,因为,在为病人进行生活护理的同时,由于护士对病人病情的了解,随时可以在操作中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病人的痛苦。加强基础护理更为一些无陪住的病人解除了顾虑,减轻其家属的后顾之忧,让家属能够放心的把病人交到我们手中。

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仅是为病人做好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还要注重与病人的沟通。及时,有效的沟通不但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病人排解不良情绪,还能够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及疾病进展的症状,随时为医生提供有利的资料以便及时调整用药及治疗。从入院、住院直到出院,护士都会和患者及家属温馨的交流,认真倾听……虽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一个微笑,却大大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篇4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引流管的护理、基础护理以及如何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等。

1 病情观察

术后要对病人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要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及患者瞳孔的变化,意识状态的变化反映大脑皮层的功能情况,是判断病情进退的重要标志。如发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出现脑疝时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快速静脉注射脱水剂,如20%甘露醇250ML。

2 引流管的护理

2.1 引流管的高度:血肿引流时,引流袋放置的高度应于头位在同一水平或低于头颅位置,利于血肿腔内的残留积血不断流出。

2.2 保证引流管的通畅:严密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不能折叠、扭曲、受压,如引流不畅,怀疑引流管被血块或脑组织碎块阻塞,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空针轻轻向外抽吸。

2.3 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量和颜色:术后引流液多为暗红色,为陈旧性积血,如引流管内有新鲜血引出,应考虑有无再出血,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做好开颅止血的准备。

2.4 防止感染:每日更换引流袋,更换前先将引流管夹闭,引流管在末端用2.5%碘酊或75%酒精消毒后再接引流袋,引流管结合部用无菌纱布包裹,更换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改变患者头位或搬动时也要夹住引流管,避免将引流管或引流袋内的引流液倒流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引流伤口处的纱布要保持清洁干燥,一旦污染要及时更换。每日进行室内空气消毒,保持空气新鲜,预防颅内感染。

3 做好基础护理

3.1 做好安全护理,昏迷及烦躁不安的病人要及时加床档,注意看护好病人,防止病人坠床、烫伤、冻伤等意外的发生,并且注意各种管道,如脑室引流管、胃管、尿管等各种管道,防止病人拔出而影响病情的观察及疾病的治疗,给病人带来痛苦。

3.2 眼睛护理,昏迷病人常眼睛闭合不全,应避免引起角膜溃疡,用生理盐水纱布或凡士林消毒纱布盖眼,每天滴0.25%氯霉素眼液3―4次。

3.3 口腔护理,昏迷患者往往张口呼吸,口腔内干燥,应根据PH值不同,用相应液体浸泡的棉球每天做口腔护理2次。

4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4.1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1) 严密观察病人的大便颜色、性质,如果发现有柏油样大便或有异常血,应及时送化验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2) 密切观察病人的腹部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腹部硬度及是否胀气,通过触诊、叩诊来观察,及时判断是否有消化道出血。(3) 昏迷病人早下胃管,通过观察病人的胃内容物能够及时发现消化道出血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发现病人有消化道出血时,立即对病人采取禁食,用冰镇生理盐水500ML加入去甲肾上腺素200g每次20ML ,两小时一次鼻饲,出血期间护士要注意观察胃内容物,以此判断出血情况,如出血停止,应给病人进细、软、宜消化的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生冷硬食物。

4.2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1) 定时翻身,每2小时翻身一次,根据情况可缩短翻身时间,翻身时应避免托、拉、拽,以免损伤皮肤,每天定时洗全身,做好尿失禁的护理,保持床单元干燥平整,定时用活血药按摩受压部位及骨突隆起处。尽早使用气垫床,使身体各部位交替受压,能很好的起到预防褥疮的作用。(2) 加强营养,对长期卧床病人饮食护理很重要,饮食护理得当能增强病人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长期卧床病人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如瘦肉、鸡蛋、牛奶、鱼汤、鸡汤、排骨汤,新鲜水果及蔬菜,特别是周身水肿的病人,更应该给病人进高蛋白的食物,能减轻水肿,从而有效的预防褥疮的发生。

4.3 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1) 引流,护士将患者床头摇高30―50,床头垫软枕,且半卧位与卧位经常变换,引流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有时比应用抗生素更重要。(2) 翻身拍背,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久病体弱,咳嗽无力,使痰液不能及时排出极易造成肺部感染,通过扣背,可以使痰液松动顺利排出。正确的拍背方法是,患者取侧卧位,护士一手扶住病人的肩膀,右手掌屈曲成杯状,手腕微屈呈150角,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的轻轻拍打背部,每次3―3分钟,通过拍背,使支气管、细支气管内痰液因振动而产生咳嗽反射,同时鼓励病人进行咳嗽及深呼吸,痰液由小气管到大气管,痰液随即咳出。

篇5

【关键词】饮食健康教育;骨折;应用分析

骨折患者经过复位后,在药物和物理治疗的同时,饮食营养调理也是促进骨科愈合的重要手段。饮食营养护理贯穿整个骨折治疗及在家休养之中,不仅患者要配合而且家属也要熟知骨折后饮食健康需求,这样才能及时配合在院内和院外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良好的营养不但能促进骨折的早日愈合,而且能避免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细致的饮食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骨折患者及家属对骨折阶段饮食护理的明确性和重要性,对主动配合饮食护理起到了积极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20例均为本院2012年4月――12月收治的骨折患者。由我科一组责任护士对162例骨折骨折患者及主要照顾家属进行个体化饮食健康教育并发放骨折饮食健康教育小册。另外选择饮食健康教育前160例骨折患者。饮食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实施饮食健康教育组的方法。(1)基础知识宣传: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骨折后的饮食特点及骨折后康复治疗中饮食配合的重要性。骨头的生长需要胶原,钙、磷及维生素C、维生素D,所以骨折后需要补充这些物质。(2)骨折各期饮食特点:①骨折早期1-2周内,由于骨折疼痛、肿胀、出血、活动受限[1]、卧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变导致病人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焦急从而抑制胃肠功能,导致腹胀、便秘、不思饮食等。所以骨折早期宜食清谈、易消化、高能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D的食物,高能量高蛋白饮食有助于患者恢复元气,高纤维素有助于胃肠蠕动,增加食欲,防治便秘减轻腹胀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食物有助于加速伤口愈合和骨痂连接。高热量高蛋白食谱:稀饭、软米饭、面包、淡水鱼汤蛋类、豆制品、奶制品、瘦肉汤等。高纤维素食普:芹菜、韭菜、笋、白菜、蕨菜、黄豆芽、玉米、苹果、枣、梨等[2]。高维生素C食谱:猕猴桃、鲜枣、草莓、山楂、柑橘、苦瓜、青椒、西红柿、油菜苔、新鲜蔬菜等,高维生素D、A食物:鱼、肝脏、蛋类、全脂牛奶、胡萝卜等,骨折早期注意事项:早期宜少吃多餐,避免油腻,骨头汤含有大量钙,磷,早期不宜多吃。不宜消化胀气之食物如糯米、土豆、红薯、黄豆,蚕豆等尽量少吃。骨折病人突然卧床,非常不适应,大小便感觉很不方便,以致病人减少喝水,更容易导致便秘,因此,要鼓励病人多饮水,还要增加有润肠作用明显的食物如蜂蜜,香蕉等。②骨折2周以后,患肢肿胀已消退,局部疼痛也减轻了,胃肠功能基本恢复,对于骨折卧床这个现实也慢慢接受,也适应了卧床,此时,饮食不必限制,鼓励病人多进食,此阶段,需要大量的胶原纤维来参与骨折的连接,损伤的组织需要大量的蛋白质,骨痂的形成也需要大量的钙、磷参与,骨头汤含有大量的胶原、钙、磷,所以需要补充骨头汤,骨折后,机体修复组织、长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肿都需要靠各种营养要素,因此,此阶段,人体的消耗增加,此时的摄入的营养要大于消耗,人体所需要的七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水、维生素、纤维素都要保证摄入,增加蛋白质丰富,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如:肉类、禽蛋类、虾皮、芝麻酱、甘蓝菜、花椰菜、肝、豆制品、奶制品等[3]。多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口味以平时口味为主,减少辛辣食物。中期注意事项:中期避免偏食,机体需要大量的营养要素,要摄入各种食物,偏食就会导致营养失衡,中期也是最需要家人关心和爱护,家属按照营养要求和病人适当的口味提供合理的比较全面的食物需求。不必太拘泥于民间的发物之说。③骨折四周以后,骨折进入临床愈合阶段,病人活动量增加,饮食结构连续骨质中期的饮食,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增加病人的体能,此阶段能饮酒者,可适量饮酒,但有其它并发症的,以及用药阶段不能饮酒。④特殊骨折病人的饮食健康教育。一是小儿骨折的饮食,小儿骨折愈合快,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大量微量元素,所以可以早期补钙,增加含钙、磷、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禽蛋类、虾皮、鱼、肝、豆制品、奶制品[3]等,并多太阳,有利于钙,磷的吸收。小孩骨折后的饮食健康教育主要利用图片宣传,通俗易懂,图画鲜艳,孩子好奇易记,主动配合饮食护理。二是有其它合并症的骨折患者,特别是合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等疾患的,要因人而异,在骨折饮食健康的基础上制定各自不同的饮食需求,发放不同的饮食健康指南。三是老年骨折患者,老年人骨折愈合慢,需要时间长,所以为了早日促进骨折愈合,缩短卧床周期,饮食健康教育尤其显得重要,饮食护理过程是老年骨折病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定要有来自家人的关心、呵护和配合,对于家属,要定期进行宣传指导,督查饮食是否合理,食物要软硬适度,因人烹调,少吃多餐,耐心护理,利用图片、文字反复讲解,获得老人和主要照顾家属的重视和配合。⑤饮食健康教育方式以根据发放图片,文字说明给病人一对一讲解为主,配合广播教育宣传、黑板报、座谈会等形式进行饮食健康教育。

2结果

饮食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骨折后的饮食认知情况和饮食配合有较明显的区别。饮食健康教育前56.8%的患者对于饮食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吃好吃饱就可以了。99%的患者对于骨折各期的饮食要求没有认识。一片茫然。80.3%的患者及家属对于骨折后的饮食认识不足,认为是平时健健康康的,骨折了,饮食和平时没有多大区别。只要多补点钙就可以了。饮食健康教育后,98.6%的患者认为骨折后的饮食很重要,主动配合饮食护理的达89.2%,100%患者和家属对骨折后需要吃什么饮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骨折治疗过程中按饮食需要实际配合的达不到100%,还是有13%的患者认为无所谓,16.7%的患者认为治疗骨折的医药费用已经很高了,在其他方面能节省就节省,这其中就包含饮食。

3讨论

3.1骨折患者住院周期长,卧床时间久,早期、晚期并发症多。因此合理的饮食护理是保证病人营养,增强病人抵抗力,促进骨折早日愈合的必要保证,是缩短住院周期、避免卧床过久,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3.2加强饮食健康教育宣传。宣传不仅针对我们的骨折患者及家属,还要广泛化、实际化,避免抽象、说教。由于饮食习惯受到种种习俗、文化、信仰、地域、民族、经济基础等影响,要改变其饮食习惯中不合理的成分,必须进行反复多次强化,护理人员承担的饮食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4]。

3.3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感。避免一过性宣传指导,完成任务式宣传。饮食健康教育贯穿整个骨折治疗过程,要反复宣传、耐心指导、随时督查。对于出院病人,要随访,追踪。

3.4在骨折饮食护理中,与骨折家属的配合、营养食堂的配合密不可分,因此饮食健康教育就要及时及早,反复多次,直到病人及其家属尽力主动配合为止。家人的关心、耐心、爱护也是骨折患者的精神食粮,医护人员也是精神食粮的倡导者和实施者,让饮食健康教育发挥更强的作用,使病人身心愉悦地去接受饮食,主动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吴在德,主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4-751.

[2]章萍,刘珊珊.张建华.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1):919.

篇6

【关键词】 骨科卧床病人;便秘;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onstipation of the sickbed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Methods 80 in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2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0 in each; routine nursing was provided to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hile massage,antisecosis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were added to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Result 5 patients had constipa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le 27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after routine nursing; the nursing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superior to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1).Conclusions Proper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nstipation.

KEYWORDS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constip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便秘是骨科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一般在50%~70%[1]。其发病原因多与病人长期卧床,代谢降低,胃肠活动功能下降,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有关,给病人的生活、康复带来不利影响。我院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外科病房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住院患者共计8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2~81岁;胸椎骨折10例,腰椎骨折15例,骨盆骨折4例,股骨骨折11例;对照组男性26 例,女性14例;年龄41~83岁;胸椎骨折9例,腰椎骨折13例,骨盆骨折6例,股骨骨折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按摩、饮食调护、排便训练、心理护理、合理使用缓泻剂等综合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按摩

病人取仰卧位,双膝屈曲,腹部放松,尽量放松腹肌,右手掌平按在腹壁上,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方向反复推展按摩,使腹部下陷约1cm,幅度由小至大,直至产生肠蠕动。1次/d,10~15min/次[2]。

1.2.2 饮食指导

(1)做好饮食知识教育,让患者及家属明白合理饮食对康复的重要作用,要求患者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食物为主,蔬菜与水果均不少于250g/d。(2)多饮水:每日饮水在1000~2000ml之间,并养成良好饮食及排便习惯。

1.2.3 排便训练

定时对患者进行排便训练,早餐后按压刺激括约肌,其目的在于重建排便机制。

1.2.4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躯体遭受的较大创伤,给其带来严重的心理打击,护理人员应定时进行心理疏导。

1.2.5 合理使用缓泻剂

应遵循最小剂量、最短疗程、最合理剂型原则。用药前应询问患者每天排便情况,如果发现3d未排便或有便意者可适当给予缓泻剂。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便秘发生的例次。依据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中的便秘的诊断标:(1)排便时间延长,每次排便之间隔72h以上;(2)便质干硬,甚则如羊屎,或团块,或大便并非干结而排出困难。并排除器质性疾病所致之便秘和大肠实热者[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数据软件包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便秘发生率比较,见表1。观察组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后发生便秘人数5人(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其便秘发生人数为27人(67.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 论

正常排便的必需条件为:饮食量及所含的纤维素适当,有足够的水分摄入,胃肠道无梗阻,消化、吸收、蠕动正常;有正常排便反射,腹肌及膈肌有足够的力量协助排便。而骨科病人由于长时间卧床,活动不便,食欲降低,饮食结构差,摄入水分和粗纤维较少,导致肠内容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动,出现便秘。此外,手术使用麻醉药,术后使用镇痛泵,都会使患者肠黏膜应激性减退,肠蠕动反射功能障碍等,导致张力减退性便秘。再加上创伤因素导致排便习惯及姿势发生改变,许多骨科卧床患者住大病房,白天不好意思在床上排便,经常有意识控制便意,使直肠失去对粪便压力刺激的敏感性,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长,均会造成排便困难,出现便秘[4]。

研究证实:腹部按摩能起到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的作用。此外,便秘绝大多数是由于膳食纤维不足所致[5]。而有效的饮食指导是预防便秘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表明膳食纤维有明显加速胃肠运输速度,维持正常菌群,保护肠上皮的作用[6]。而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可忽视。

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便秘发生率只有8%,远远低于对照组的67.5%,两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阳泻伟,殷吕,李健.饮食教育预防骨科术后病人便秘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21.

[2]封志英.介绍一种指压按摩解除卧床患者便秘的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491.

[3]谭健.健脾通便汤配合按摩治疗老年便秘65例[J].按摩与引导,1999,15(2): 26.

[4]陈淑红.膳食纤维在长期卧床患者肠内营养中的作用.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6):257~258.

篇7

【关键词】 桥式搬运法 临床观察 效果评价

在临床上对病人进行各种辅助检查,是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但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卧床病人来说,搬动病人往往需要家属和护理人员多个人一起配合,费人、费力。本文旨在探讨桥式搬运病人方法的效果评价,现报告如下:目前我们科搬运患者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教科书上的三人或四人搬运法。二是桥式搬运法,是结合北京天坛医院的先进经验和我科实际情况自主设计的。从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1月30日采用这两种搬运法,拟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为桥式搬运病人法,对照组为一般搬运病人法。通过对上述两种方法安全效果进行比较作出评价,本研究安全可靠,是搬运卧床、危重病人一种省时省力的好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1日~2007年11月30日我科住院的卧床病人200例。其中男136例,女64例。纳入标准:凡年龄在14岁至80岁的昏迷、偏瘫、卧床、制动和神经外科术后的病人。病情根据格拉斯哥(GCS)评分为标准[1],8分以下为重型、9-12分为中型、13-15分为轻型。体重根据我科实际情况50kg以下为轻、50-70kg为中、70kg以上为重,

1.2方法 本设计以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其中对照组100人,实验组100人,对照组采用一般搬运法,即《基础护理学》中讲的三人或四人搬运法。实验组为桥式搬运法。

1.2.1桥式搬运法

1.2.1.1桥式搬运法滑板的制作

桥式搬运需要一块滑板,其规格为76×48×0.8cm的两块三合板通过合页锁连接起来,可以折叠,方便拿取。外用防雨布做罩以增加滑度减少阻力,达到省力的目的。

1.2.1.2桥式搬运法平车的选择

平车为可升降车,铺为硬板床并两侧带有防护栏及刹车,可以抬高头部30°,适合神经内、外科及骨科病人检查。

1.2.1.3桥式搬运法的操作步骤

从病床搬运至平车的方法:移开床旁桌椅,松开盖被及床单。操作者将滑板的1/2插入床单下,使患者平卧于滑板上,将可升降推车紧靠床边,固定刹车,防止平车移动,高度调节低于病床2-4厘米,滑板的另1/2放置在平车一端。两名搬运者一人在患者侧,一人在平车侧,平车搬运者使用适宜的力量拽动床单,利用滑板的滑动作用,将患者移向平车中央,再抽出滑板.然后将平车升高至80cm。

从平车搬运至病床的方法:操作者将滑板的1/2插入平车下,使患者平卧于滑板上,将升降推车高度调节高于病床2-4厘米,其余方法同上。

2 结果

本试验通过对200例患者应用2组搬运方法,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对比结果如下:

2.1实验组搬运患者100名,均由2人操作。在搬运时,患者无论是清醒还是昏迷状态均无需个体配合,可以有效防止在搬运时对患者造成的肢体伤害。对照组搬运患者100名,均由3-4人操作。在搬运患者时,由于一些患者神志清楚难免自行运动,试图配合搬运反而在无意的情况下伤及伤肢。

2.2两种搬运方法对搬运时间、坠床、导管脱落、液体外渗的影响,

2.3经过计算,桥式搬运患者的过程为1-2分钟,一般搬运法为2-3分钟,桥式搬运法比一般搬运法节省搬运时间,为临床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

3 讨论

临床上大多数病人因病情需要而进行一些常规的搬动护理工作。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重超标的病人不断增加,用一般搬运法,使安全平稳为前提地搬运病人非常困难,由于施重点过多,对于病情较重及各种管道过多的病人,容易导致导管脱落及液体外渗[2]。其次如脊柱损伤和后颅窝开颅术后的病人不能保证轴位搬运。

桥式搬运法在搬运急诊抢救病人时,快速平稳安全有序,为手术或抢救赢得了时间,在搬运一般病人时不需要病人自己配合移动,使病人更有安全感和舒适感。

试验组即桥式搬运法[3],首先要配备可升降推车,利用特殊的光滑材料作外罩,利用两者之间的高度差和平滑移动帮助病人平稳、安全地达到过床或移位的目的。桥式搬运主要用于卧床病人,适用于病人在病床、平车、手术台、各种检查台之间的换床、移位等。桥式搬运的使用减轻了病人被搬动的痛苦,避免在搬运病人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提高了搬运病人的舒适感和安全平稳性,从而避免了导管脱落及液体外渗的发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极大地降低护理人员搬运病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上述方法的验证,我们认为,桥式搬运病人法较一般搬运病人法省时、省力且安全,病人舒适。

参 考 文 献

[1] 吴承远.主编.临床神经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8.

篇8

卧床病人的床单位设置应尽量考虑病人的方便、舒适、安全等条件,床的宽度,视病人的病情需求、生活习惯等而定,通常较一般用床宽10~30cm,床旁应留有放日常用物(如眼镜、手表、收音机、梳子、小镜子、痰杯等)之处。床旁物品的放置:如小镜子,可提高卧床病人生活的情趣,看到居室周围的环境,扩大视野,通过反光镜看到外面的“世界”和走进居室内的客人,使病人建立生活的信心,渡过由卧床带来的困难。

2.基础护理

(1)晨间护理:可促使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单位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男病人剃须)和按摩受压处。

(2)晚间护理: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作一次晚间护理。内容包括:除重复晨间护理内容外,给病人擦背与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剪指(趾)甲(修剪指甲形状应与指尖相同,足趾应平剪,剪后应用控刀磨平)、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3)协助病人进餐:先排尿、洗净双手,用棉被或大枕头托注病人腰部,双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协助病人进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

对于不能取坐位进餐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方法。

3.长期卧床病人主要合并症的家庭预防护理

(1)主要合并症: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褥疮、静脉血栓炎和继发功能损害。

(2)家庭护理中的预防

1)预防功能损害的摆放

A.预防足下垂:足下垂,又称垂足畸形,下肢瘫痪者极易形成。足部应给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使足与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以预防跟胆挛缩。冬季保暖时,应注意到棉被对足部压迫,可用支架或干净硬纸盒支撑被子,避免压迫足背。指导和帮助病人锻炼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B.膝关节畸形的预防:膝关节下放垫子,可防止膝肿胀和关节过度伸展(膝反张),时间不可过长。每日数次去垫平卧,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

C. 肩、髋部关节预防

a.平卧: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够关节外展、外旋。防止床垫太软,臀部凹陷,使得臀部长期处于屈曲位而发生屈髓畸形,一旦病人可以离床站立时,身体的额关节屈曲而不能站立。

b.偏瘫病人健侧卧: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放置垫子;患例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

C.偏瘫病人患侧卧: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

d.半坐位:两臂离开躯干、上肢微屈,肘部下放置垫子,防止肩关节内收畸形8)。

D.运动锻练: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废用性变。

a.被动运动;病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进行床上被动操的锻练。

方法:各关节(上肢:肩、肘、腕、指各关节;下肢:髓、膝、踝、趾各关节);各方向(前、后、左、右、上、下);活动顺序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运动幅度(屈、伸、旋)从小到大;时间: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每日l~2次;速度宜缓慢,手法轻柔,循序渐进同时配合按摩。

b.主动运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锻练。因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是保持关节软骨面生理功能的基本因素,是预防关节面发生退行性变的有效方法。

运动内容:上、下肢各关节:按照生理活动范围,鼓励病人积极活动,作产L操;手关节:用力握拳和充分伸展手指;足关节:踝用力背屈,足趾伸屈活动。并经常保持手的精细动作的训练,如书写、用筷子进餐等动作

4.口腔护理与预防呼吸道感染

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防御功能减低或减退,易发生吸入性、坠积性肺炎。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主要途径。

口腔护理中,要注意到刷牙与漱口的关系。对于卧床的病人,有时漱口比刷牙显得更重要。因此,要求卧床的病人在就餐后(或喝牛奶、饮料后)一定要漱口;病重或吞咽有困难的病人(中风、脑瘫、口腔内肿瘤术后)等,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自己不能漱口的病人,可在就餐后用饮水的方法代替漱口,必要时社区护土需亲自做或指导家属做口腔护理。漱口的方法是,含一口(大约10ml)温开水用水冲洗牙齿上下及口腔的左右。漱口之后是刷牙,清洁牙齿面上和牙缝内的残留物。刷牙后仍需漱口,目的是将齿面、缝内刷出的残留物通过漱口,清出口腔(彻底清洁牙刷后,牙刷要向上放置保持干燥)。漱口,刷牙漱口后应饮一到二口温水,以冲洗咽喉部,其目的是将该部位的细菌总数的数显减少,是将细菌稀释后吞咽至胃内由胃酸杀灭。夜间排尿后最好也能饮一到两口温开水,易感儿童及老人外出活动时间过久,回家后也应先漱口,再饮l~2口水,目的同上。如遇疾病限制饮水的病人,可利用全日饮水总量控制,分多次、少量饮水,达到清洁口腔、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5.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对于瘫痪或床上活动困难的病人,要定时翻身和有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次。计划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付以表格让执行者记录,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夜间翻身可根据家属或照顾者睡眠习惯,安排翻身时间,如家属晚11点睡觉,可在睡前给病人翻身,晨2点前家中谁起夜,由起夜者再为病人翻身一次,5点前给病人翻身一次至天亮。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再让病人饮温开水l~2口,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作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褥疮。

对于在床上能活动的病人,视病情和耐受情况制定和指导自行翻身的护理计划。计划要切合实际,训练要循序渐进。方法;白天利用晨起、早中晚饭前、午睡前后、夜间睡前的排尿时间进行翻身。夜间叶根据睡眠习惯和排尿次数增加1~2次。

6.大小便失禁病人的护理对策

做好心理护理必不可少(病人和家属),首先要分析病人的年龄、病情、失禁的原因、时间(晨间、晚间)等,根据分析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篇9

老年人健康功能低下,多数原来已经存在的骨质疏松、骨关节疾病、肌肉萎缩等各种老年慢性疾患并伴有反应迟钝,极易因外力发生骨折,骨折后即失去自主能力。骨折创伤不但加重了老年人本来的健康功能低下,而且也加重了病人原有的疾患,两者互相形成恶性循环并迅速发展,随之发生各种并发症。我们针对老年骨折病人长期卧床、恢复缓慢、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的特点,在工作中注重老年骨折病人的健康教育,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

1 健康教育前的评估

通过与病人沟通收集基础资料,分析病人状况、病情、病人实际情况,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对疾病的认识 责任护士应根据病人的病情适时做好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疑虑,介绍同种疾病康复病例,有机会时可让康复者与病人直接交谈,客观地向病人介绍疾病的有关发展过程及预后知识,消除病人不健康意识,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来接受治疗与护理。

2.2 合理用药 对需要用药治疗的病人,应向病人讲解药物的剂量、用法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合理用药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以达增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同时要预防病人乱用土方、秘方等,以免影响治疗、护理计划,延长病程。

2.3 饮食指导 让病人明白合理饮食对疾病康复的重要作用,并根据病人不同情况进行正确指导。经常指导病人做好饮食调整,可减少卧床老年病人腹胀及便秘的发生。

3 针对性防护对策健康救育

3.1 预防并发症

3.1.1 预防压疮大部分骨折病人长期卧床、制动、卧硬板床、使用牵引架、固定架等,极易发生压疮。应建立皮肤护理卡,每2小时用红花酒精按摩皮肤受压处及骨隆突处,促进血液循环,责任护士操作后签名,班班交接,保持连续性。避免物理性刺激,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渣屑,防止便器损伤皮肤等。并教会病人及家属增强预防为主的意识。

3.1.2 预防肺部感染长期卧床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要定时叩背,教会病人有效咯嗽、排痰,以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1.3 预防泌尿系感染骨折卧床病人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应嘱咐病人多饮水,不要因怕排尿不方便而不敢饮水,大量饮水对预防泌尿系感染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女性老年病人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减少细菌入侵机会。

3.2 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分为早期床上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向家属及病人说明功能锻炼在疾病恢复中的重要性,并教会其功能锻炼的方法、运动量、开始时间等。正确的功能锻炼能预防废用性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等并发症。功能锻炼的关键是护士要教会病人功能锻炼的方法、运动量、开始时间、具体锻炼部位等,并鼓励病人要有毅力。

篇10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b)-132-01

我们对28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康复护理,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5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病例28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发病年龄40~60岁8例,60岁以上20例,男22例,女6例。

2康复护理内容

2.1 疾病知识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流突然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部位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急性缺血性损伤和坏死。临床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和心肌梗死后相关的全身症状[1]。急性心肌梗死常在饱餐或高脂饮食,体力及情感负荷增大,用力排便时,以及睡眠中发生。

先兆症状:①多数病人发病前数日出现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表现。②心绞痛发作时间长、更频繁、更剧烈、硝酸甘油疗效差。③疼痛时伴恶心、呕吐、头昏、大汗、心悸,可伴血压明显波动。

症状:疼痛、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休克、心力衰竭等。

2.2护理知识教育

2.2.1饮食起居指导指导患者摄取低脂肪、低胆固醇、少糖低盐、适量蛋白质、高纤维食物;饮食不能过饱,少食多餐,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2.2心理护理心肌梗死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半数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都会出现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衰竭效应,表现为消极被动,社会活动少;因为心脏受损对自己以后的工作生活感到非常悲哀,入院后因为家属、亲友的探视受到限制而感到孤独无助。

由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和疾病本身的影响,心肌梗死患者常有情绪稳定性差,暗示性高,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特点,因而出现消极的情绪反应,只有建立良好的生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形成身心方面的良性循环,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为了达到有效的心理调适,护士应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熟知患者的心理活动和病情变化,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2.2.3健康教育适当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病人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进行冠心病有关知识的教育的同时,教会患者在各种情况下如何调控休息和活动量,协助患者安排合理的生活方式,指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和支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身修养环境,积极配合治疗,并定期复查;指导患者维持理想体重、戒烟戒酒,预防便秘,酷冷、炎热的天气避免外出旅游;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观看体育比赛和惊险电影等刺激性强的节目等。

2.2.4康复运动指导 传统医学认为心肌梗死急性发作一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但越来越多的医学报道讨论研究早期康复活动可缩短住院天数,病人舒适度增加。从心脏康复角度考虑,应该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让病人懂得卧床时间长引起的不良后果,如情绪不佳、食欲减退、腹胀和排便困难等。应向患者提出,在医生护士的指导下适当运动循序渐进地参加锻炼,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梗死症状等。如入院后1~2 d卧床,4~5 d取半坐卧位,在病人心电图稳定,没有胸痛的情况下进行早期康复运动,包括腹式呼吸、足部旋转和伸展。6~7 d被动肢体运动,7~10 d可逐步起床站立,原地踏步,室内散步;11~12 d增加室内步行时间;13~14 d步行速度可稍增快,进行各种检查,准备出院。出院后鼓励病人在不感疲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气功、太极拳等健身运动,以增强体质。

3康复护理方法

3.1直接与病人交流

收集病人第一手资料,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个性化护理,指导时语言应简单,通俗易懂。

3.2书面交流

制订疾病知识小卡片,发放给病人;制订标准护理计划和标准护理教育计划,上面列出心肌梗死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措施、注意事项等,护士只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在符合的栏内打勾即可,然后及时评价、修改、补充。

3.3示范、督促、协助

3.3.1示范 如腹式呼吸、足部旋转和伸展,肢体被动运动等,都应认真向病人示范。

3.3.2督促心肌梗死病人往往害怕疾病复发,不敢活动,趁医护人员不在,就不做康复运动,这就需要制订病人运动计划,督促病人及家属按计划运动。

3.3.3协助心肌梗死病人在开始每做一个运动时,都应由护士在旁协助,一方面给病人安全感,另一方面可防止意外发生。

4结果

2例因为梗死面积大,死于严重并发症,其余26例患者均平安出院,住院天数14~28 d。

5小结

心理护理和早期康复运动对心肌梗死的恢复奠定了基础;而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又对心肌梗死的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康复护理大大缩短了住院天数,提高了心肌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远厚.急性心肌梗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