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是创造的先驱。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教师要突破常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达到效果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德国教育家斯第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学生能依据语言环境,并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言之成理地理解课文时,教师就该给予肯定。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使学生不迷信、敢创新。
二、要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贫瘠的土壤是生长不出茁壮的禾苗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求知欲。学而创,创而学这是创新的根本途径。青年具备勤奋求知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在自主创新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其次,培养好奇心。将蒙昧时期的好奇心向求知时期的好奇心转化,这是坚持、发展好奇心的重要环节。要对自己接触的现象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要敢于在新奇的现象面前提出问题,不要怕问题简单,不要怕被人耻笑。再次,培养创造欲。不满足于现成的思想、观点、方法及物体的质量、功用,要经常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发明、推陈出新,大脑里经常有“能否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没有更简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盘旋。最后,培养质疑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因此,要鼓励青年大胆质疑,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最佳方法,从多角度培养青年的思维能力,激励青年创新。鼓励青年提问,大胆质疑,是培养青年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提出问题是获得知识的先导,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而认识才能发展。一定要以锐不可当的开拓精神,树立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既要尊重名人和权威,虚心学习他们的丰富知识经验,又要敢于超过他们,在他们已进行的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的创造。
三、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刨根问底,凡接触同类事物,就主动地选择新方法和途径来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活泼、乐观、愉快的气氛,对培养学生学习新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重要意义。
这样的阅读教学,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阅读、分析、鉴赏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要努力的创设创造性思维
(一)拓展读物内容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和想象,挖掘创造想象的潜能,以此拓展读物内容的想象空间。“在任何创造活动中,创造想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创造想象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必要重要条件”。创造想象,是创造性思维闪烁着耀眼的火花。人类的想象力很大程度是指向未来的。这种面向未来的思维品质也是学生形成坚持探索、追求赶上目真理品格的必备因素。
(二)唤醒参悟生活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由于满足提供应试直观需要,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远离生活,成为象牙宝塔。脱离了生活的阅读必然成为空谈,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自然只能是奢望。所以,参悟生活的情感体验的缺失正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创造性思维培养功能的病根。
五、要发展良好健康的创造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篇2
1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1.1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美术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之一,美术教育的教育方式独特,能够带给人们美的感受,美术作为学校的一门基本课程逐渐地走进人们的视野,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我们的教育不断地改革,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激发了家长和学生对美术教育的兴趣,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丰富的想象力,美术教育不仅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还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但是,现今的美术教育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受升学观念的影响。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语数外学习情况,认为学美术就是消遣,就是不务正业,再者就是学校的美术教学系统不够完善,缺乏对美术教育的深人研究,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制约其美术教育的发展,间接地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1.2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前景
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前景就是把创造性思维运用到美术教育当中,用创造性思维促进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幼儿美术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增加幼儿的动手能力,多赞美少批评,在无形中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孩子去主动地感知周围的世界幼儿美术教师在教学当中要认真地观察每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学会因材施教,授课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状况,使幼儿能够接受,使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为他们提供更好地创作平台,促进其全面发展,不要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忽略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美术有最基本的知识框架,有最基础的绘画技巧和方法,不要总是强调创造性思维,要绘画技巧和方法与创造性思维相结合,才能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对于幼儿美术的发展,社会和家长就持有积极的态度,孩子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幼儿美术教育,但是美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家长、老师、社会的支持与理解,只有我们共同合作、积极配合,才能使幼儿美术教育体制更加完善,才能更好地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2创造性思维对幼儿美术教育促进作用的表现
2.1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教育环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幼儿美术的教育,创造性的思维运用到美术教学当中,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就是美术教育中的一种工具,可以开发幼儿的创作潜能,提高幼儿的创作水平,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教师在授当中,不要条条框框的对幼儿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要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在幼儿的心中种下富有创造力的种子,避免使用枯燥性的语言进行授课,讲课方式要生动、有趣,带有鼓励性,授课选题要适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性的内容进行教学。使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创造性思维在美术教学当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上,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因此不要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天马行空的想法。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思维由形象性向逻辑性过度,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情景,不要给幼儿的想象力设定局限,把美术教学当成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一个过度。幼儿的可塑性很好,想象力比成人好,可以很快地接收新的事物,不断地学习,进而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地丰富,使幼儿的创造性不断地得到开发。
2.2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美术老师在幼儿教学当中应该首先研究幼儿的学习兴趣点。摒弃枯燥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接受更多的正能量。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幼儿的学习有更多的主动性,在实际的教学士中,引导幼儿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听、看、练,主动地去感受周围的环境教师教学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引导幼儿的思维,对相同的事物进行多种思考。
幼儿的美术教育,是幼儿发展的重要一步,把创造性思维应用到幼儿的美术教学当中,让幼儿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更细致的观察和更丰富的体验,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幼儿的思维认识。在教学当中,教师针对幼儿的教学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幼儿的心理状况,对当前学习环境的适应情况,对教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等,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2.3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
幼儿时期就是自我思维和直觉行动时期,幼儿的活动需要情感的激发,把创造性思维运用到幼儿美术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情感,幼儿美术教学让幼儿有很深的审美体验,注重幼儿的艺术感受,让幼儿在快乐的学习中得以成长。在幼儿的学习当中,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要摆正态度,孩子的内心世界比较敏感,多鼓励少批评,不要总拿孩子进行对比,也不要盲目地指导孩子,为孩子的绘画营造形式美是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特色之一,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健全幼儿的创造性人格,培养幼儿的严谨、坚毅的生活态度,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专注性,幼儿时期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处于学习初级阶段,激发他们的性是必要的,可以更好地塑造他们的思维方式,密切的关注幼儿的行为,通过他们的动作、语言观察他们的个性特点。进而进行正确的引导。按照科学的方式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注重幼儿内心的情感世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2.4促进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顺应时代的发展,多元化的社会就应有多元化的发展,教学也一样,教学模式不能一成不变,尤其是在幼儿的美术教育教学当中,教学模式不能单一而论,教学过程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的思维应用到美术教学活动当中,使幼儿的美学教育形式得以拓宽,幼儿是教育的主体,针对幼儿主体的特殊性。多元化的美术教育模式。更适应幼儿的成长和知识的接纳,在教学当中,引导幼儿主动去体验和发现,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激发幼儿的情感,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在美术教育当中。不断的观察幼儿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创造性思维对美术教学活动的应用,使幼儿的学习性质得到改变,使幼儿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使幼儿美术教学模式不断地改变,以适应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注意处理专业知识的灌输和培养孩子主动性、创造性之间的关系,促使幼儿美术教学模式更加健全。
3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3.1幼儿美术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幼儿美术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不要对学生的思维有过多的干涉,要引导他们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避免在教学中让幼儿形成思维定式,以至于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幼儿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枯燥单一的学习模式。一味地听从指挥。盲目地模仿。丧失了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传授基本的绘画技能是必需的,但是教师的教学要有创造性,注重幼儿的情感和主观性的培养,最终让幼儿形成一定的创造性思维。
3.2学校应形成完善的美术教学体制
美术应是幼儿思想自由表达的一种方式,具有生命力,教师应引导幼儿对美术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制定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鼓励幼儿自由的创作并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情感,避免幼儿被动的摸仿,给予幼儿足够的想象和思维空间。为此学校应形成完善的教学机制,提供多层次的美术材料,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有目的和针对性的摆放不同的美术材料,提供给幼儿更多的选择,在学习中逐渐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3注重幼儿的学习氛围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主动性,创作和绘画的基础就是观察,幼儿由于年龄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观察比较单一,教师在教学当中应提供足够的美术材料,引导幼儿去观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有更大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幼儿的美术材料应该贴近幼儿自身的生活环境,从生活中找寻,使幼儿更好地观察和学习。幼儿的阅历有限,我们不应用我们的思想观念去过多的约束他们,在学习上,给他们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自由开放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和认知世界,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3.4在美术教育的环境中启发创造性的思维
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和指导下,孩子具有了最基本的学习能力,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环境可以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启发,形成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孩子的学习潜能得到释放,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良好环境中自由学习,迎合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使思维具有灵活性,从而激发创作的灵感。因此,美术的授课选题不要天马行空,要在幼儿的接受能力之内,让幼儿在环境中自主的选择需要的材料,自由的创作,使幼儿的表现欲得以激发。
4结语
篇3
关键词:联想思维法;发散思维法;逆向思维法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建立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心智活动,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特别是形象思维与辩证思维的高度结合的结果。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数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数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通过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出定义、定理、性质等规律,这就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战场。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联想思维法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联想思维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探索、发现、创造的前提,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过程。它是通过对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
例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学习“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时,后面的线面平行、面面平行,可让学生联系线线平行,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有哪些性质和定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法,它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在心理学和教法学法的各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
例题的讲解应该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讲清解题思路,然后条件改变,结论不变(多题一解);或条件不变,结论改变(一题多问);或条件、结论都改变(即增加原题部分条件,变换求解结论)等变化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联想、猜测等多角度去研究、探讨,往往可以从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中,创造出某些新颖有趣的数学问题。
数学题目,由于其内在规律或思考的途径不同,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在例题教学中,可叫学生先做例题,引导学生广开思路,探求多种解法,然后教师再给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法的优劣,找出最佳的、新颖的或巧妙的解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逆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相对于习惯思维而言的。习惯思维是从题目给的已知条件出发,对问题进行推理,找出结果;而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在创造思维中,逆向思维是最活跃的部分。
对于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往往习惯于正面看、正面想、正面用,极易形成思维定势。在解决新问题时,这种思维定势是一种负迁移,作用是消极的。要很多数学问题是逆用公式的问题,所以,在重视正向思维的同时,养成经常逆向思维的习惯,破除思维定势的束缚。
如何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呢?首先,在教学中可教学生从正、逆两个方面去理解概念。其次,从正、逆两个方面去掌握公式、法则和定律。数学中的许多公式、法则和定律都可以用等式表示,等式具有双向性,既可以用左边的式子替换右边的式子,也可以用右边的式子替换左边的式子。最后是在解题中注意逆向思维的训练。
篇4
关键词:假说法 ;培养 ; 创造性思维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很多科学规律和科学成果都是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反复实验得出的。其中假说法运用的较多,假说法一般包括归纳推理法,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这些方法在生物的三个必修模块中都有应用,科学家通过归纳推理法,总结出“生命起源于无机的非生物环境”;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孟德尔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得出了遗传两大规律;摩尔根也运用“假说演绎法” 得出连锁定律。
如何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在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中掌握这些方法,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 归纳推理法有利于学生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归纳推理法是根据现有的事实材料找出其相似或者不同的地方进行比较,通过分析综合来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理论,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归纳推理法主要是锻炼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提高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
归纳推理法在高中生物课本运用的比较多,比如元素与化合物一章由于各种生物的元素虽然含量差别很大,但是种类相同,提出生物是同一起源与无机环境;在讲细胞结构中发现具有磷脂膜的有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膜等提出生物膜系统概念内容都是运用的归纳推理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我运用归纳推理法教会学生对复杂的知识进行梳理,是学习思路更加清晰。
二、类比推理法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跳跃性思维的培养
类比推理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或相似)的,并且已知其中的一个(或一类)对象还有其他特定的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或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特定属性的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法与归纳推理法不同之处在与归纳推理法的物质的属性是一样的,是同一类事物,而类比推理法的物质属性差别较大,一般不是同一类事物,思维一般呈跳跃状发展。类比推理法能促使研究者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少重要的科学假说就是靠类比推理才得以建立起来。类比推理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跳跃性思维的培养。高一第2模块中类比推理法的应用是萨顿通过观察孟德尔的基因在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行为和减数分离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类似,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能启迪人的思维,促进人的联想,从而扩大人们的视野,开拓人们的认识。类比推理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它在科学事实的发现以及科学假说的提出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类比推理是现代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模拟法与仿生学的逻辑理论基础。
模拟法就是用模型去代替原型,通过模型间接研究原型的规律。从自然原型到技术模型,是依据自然原型和技术模型都具有相似属性,而自然原型还具有另一属性,从而推出技术模型也有此种属性的方法。上个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门富有生命力的新科学——仿生学就是运用这种模拟方法的结果。比如,根据蛙眼的结构和功能,模拟出的“电子蛙眼”;根据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模拟出的“电脑”和“机器人”;等等。在教课实践过程中例如模拟半透膜的试验用半透膜模拟细胞膜是学生体会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模拟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试验以及模拟减数分裂的试验等,都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类比推理法的思维方式学会想象,学会思维的跳跃,培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假说演绎法有利于逆推思维的培养
篇5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教学 基本途径与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以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想象、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加工活动,来获得自己尚未知道的新知识的这种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除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有的思维品质。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精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从教与学两方面探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一、恰当选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中学物理知识大都是从观察生活与生产实例、自然现象、物理实验等总结概括出来的,这类知识内容的教学,运用发现法、启研法、学导法、实验探索法等较为适宜。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恰当选取、运用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精心设计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案
我们知道,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往往跟教者课前教学设计质量的优劣有关。物理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依据,如何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式、最合理的教学结构进行教学才能达到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又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及各种能力的目的,是需要我们精心设计的。
教者应深入研究大纲、教材,以大纲、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获取知识为目的,突出启发性、探索性、灵活性、民主性、独创性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者的聪明才智,精心运筹策划,细心推敲安排,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例如,在“大气压的测定”这节课的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按教材的编写依葫芦画瓢,直接运用托里拆利实验获得结论,这种生硬的灌输式的教学,不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果变讲述为下面的探究式教学,则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步骤如下:
1.将一开口玻璃管插入水银槽中,分析为什么管内外水银面相平(连通器原理)。
2.把玻璃管中按上一活塞,向上拉动活塞,分析为什么水银柱能上升。
3.分析当玻璃管足够长,是否当不断向上提拉活塞时,水银柱能不断上升。
4.在水银柱不随活塞的上升而上升时,你能从中悟出什么?
5.设想一下,怎样使管内水银面以上部分达到真空状态,从而精确地测得大气压值?
这样按此质疑、实验、探索、解疑等不断深化的探索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亲自参与科学探索、发现,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灵感,使他们产生顿悟,而且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三、巧妙设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途径之一。
1.巧妙设疑,激发思考问题的兴趣。
上课伊始恰当质疑,创设悬念,会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认知心理,激发求知欲望。
例如“轮轴”一节新课导入的教学,教者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口井的平面图,井里画有一系着绳子的水桶,井上画有一短杠杆,然后提问:“利用这个短杠杆能否将井中的水桶提上来,为什么?猜想如何改进才能发挥杠杆应有的作用?”这样图文并茂的物理情境,定会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与途径,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通过想象直觉思维、联想逻辑推理,通过猜想、议论,互相启示,这样,思维将向连续旋转的杠杆逼进,进而“创造出新的机械”――轮轴。
2.注意难度,提高问题的艺术性。
我们还应注意所提问题难易要适度,不宜太过简单,而且提问题的方法还应具有良好的艺术性、顺序性及逻辑性,问题要新颖,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趣味性,才能诱发学生探索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在“惯性”的教学中,若以地球上的人竖直跳起后落地点与起跳点位置关系为例来研究惯性,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但若以人站在高速水平行驶的火车车尾边沿处或大海中匀速航行的船尾上竖直起跳后的下落情况来研究,其教学效果要比前者好得多。
四、拓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改进实验方法,探寻新的途径,培养创新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一般都不局限于一种方法。如测圆柱体的周长和直径的实验、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测导体电阻的实验等,除书中的实验方法外,还有多种其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若能为学生创设、提供探索其它方法的机会和条件,有意引导学生探索、寻求不同方法,学生就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定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及独创性得到培养和提高,定能使学生思路开阔,创新意识增强。
2.提炼由实验现象到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物理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实验数据后,通过分析、判断、概括、综合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的思维加工活动,使之产生认识上的飞跃,获得结论。这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但若把握不当,也不能达到目的。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关键在于实验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进一步假设推理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重大飞跃,获得用实验方法无法直接验证的重要规律。但这一关键环节,往往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为急于得出结论,用教者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思维,使这个难得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机丧失掉。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之处,以突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中加强习题的变式训练,创设问题讨论情境,设计动手实验能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综合教法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价值的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篇6
关键词:高校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学
放眼全世界的教育,不注重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都是不成功的。特别是在这个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只有在教育教学中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其他思维能力培养与发展的基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高校中的数学教学有效地进行结合,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创新,在创造性思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理解
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一种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过程,这种开创活动主要包括开创认识新领域、开创认识新成果的过程。简单地理解,创造性思维又可以称之为发散性思维,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主要表现为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它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等来看待问题,或者是在问题的研究中,能突破常人的思维定式,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得出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成果。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特性、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它可以有效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断地提高人对事物的认识。
二、高校数学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一定是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这样才会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并且在创造性思维中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与想象力,在社会中就很难有大的成就。
(2)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数学建模思想,强化数学应用。在高校数学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的过程中,必定会使用到一些数学模型,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这就是数学建模思想。这种思想十分常见,也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知识越来越抽象化,只有通过建模来表现,才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3)有利于促进高校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高校数学课要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在推行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通过创新教学形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数学课堂形式的创新与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三、高校数学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的途径探讨
(1)更改教育观念,转化教育目标。高校数学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一方面要改变原有的落后的教育观念,不要让固有的数学教学模式束缚思维的发散;另一方面要转化教育的目标,明确高校数学课程在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与目标,并使之与数学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2)把数学思维方法的提炼和渗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对于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学,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在数学教学中,把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提炼贯彻到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是最为有效,也是最多的。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情境对于高校数学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非常重要。学习都讲究一个良好的氛围,只有在一个充满创造性的环境氛围中,才更有利于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所以,老师要注重创设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数学探究兴趣,从而在课外时间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数学探索。
(4)重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前面的创造性思维内涵中可知,发散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紧密相关,所以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习题的训练来培养,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并与同学交流各自不同的解题过程。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创新思维 创造能力 学生
培养创造性人才正是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目的。英语教学作为学科教学也同样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任务。以往谈到创造性就只与科学课联系起来,似乎人文学科的只肩负知识、文化传承的作用,而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创造性来自于全脑的开发,来源于知识的综合运用,靠的是以创造性思维为中心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创造性思维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于每个学科教学中。
创造能力的培养应以创造性思维作为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活动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摆脱了习惯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鼓励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聚合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 创造思维是智能发展的高级形式,培养创新人才须从创造思维培养入手,运用恰当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积极的发散思维,活跃的灵感等。吉尔福特提出的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是创造性思维在发展层次上的特征。总之,创造性思维,是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在内的各种认知能力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也是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结果。
吉尔福特也认为,发散思维体现创造性思维的多个方向,而集中思维能决定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同样是创造性思维所需要的。实际上,创造活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它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或主导,但从横向上看,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集中思维,既需要直觉思维,也需要分析思维,需要它们的协调活动。而只有把它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才能产生创造性。在教与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假设,标新立异,这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和高度协调,是创新得以产生的根本。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创造能力的培养应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基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要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以及与发散思维紧密相关的联想思维的培养。
1.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就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发散性思维目的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和独创性。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列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探索较多的可能性;产生与众不同的新奇思想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人们的想象又不是无根据的凭空想象,而是建筑在某种联系基础上的,既是以联想思维为基础的,所以,培养发散思维就要首先培养联想思维。
2.联想思维的培养
联想思维法是根据事物之间所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对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它是通过对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
联想与想象是记忆的提炼、升华、扩展和创造。从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个设想导致另外一个设想或更多的设想,从而不断地创作出新的想法。培养联想能力就是引导学生去寻求、发现、评价、组合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在表面看似无联系的事物之间搭上联系,换句话说,就是在以前无关的事物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有意义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能在混杂的事物表面抓住本质特征去联想,能从不相似处察觉到相似,然后进行逻辑联系,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3.收敛思维的培养
收敛思维就是在已有的众多信息中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收敛思维过程中,要想准确发现最佳的方法或方案,必须综合考察各种思维成果,进行综合的比较和分析。因此,综合性是收敛思维的重要特点。收敛式综合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具有创新性的整合。
收敛思维的具体方法很多,如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比较与类比以及分析与综合等。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思维。法国遗传学家F?雅各布说:“创造就是重新组合。”
培养学生的收敛思维可以从培养比较、类比和分析思维能力入手。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比较、类比和分析、综合,是一个“先发散后收敛,先感性再理性”的认知过程。
二、William Gordon 的教学模式
托兰斯在总结培养创造性最成功的做法时最后提出:要给予积极参加、实践以及和教师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这个观点说明,培养创造性,必须提供实践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使教师能依据具体的教学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进行细化,应用。英语作为教育的一门学科也同样肩负培养创造性的任务,如何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如何在完成语言教学任务的同时,兼顾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能否将英语教学作为学生创造性培养的一个实践机会?另一方面,现代的教学理论普遍承认的一个观点:语言教学应注重实践,应创造环境让学生去使用语言,在用中学语言,在使用中活化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使用语言的能力。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语言、文化知识, 培养语言使用技能, 所以,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应用也必须以此为基础。正是本着用中学语言、用中练技能、用中培养能力的教学理念,来设计英语课堂,即教学模式的设计本着两个目的:(1)培养语言能力;(2)培养创造性。因此,在英语课堂,要从培养创造性的目的出发设计问题,但问题的给出,讨论,描述,直到写作的一系列过程都要求学生用英语完成,所以也就是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
William Gordon的教学模式包括:
1.Describe the topic.
2.Create direct analogies.
3.Describe personal analogies.
4.Identify compressed conflicts.
5.Create a new direct analogy.
6.Reexamine the original topic.
7.Evaluate.
…
三、实践中的发现和思考
1.在实践中发现,学生越熟悉此模式,课堂进程得越顺利,效果也好,学生的想法多,发言积极踊跃,也越能产生新颖的答案;同时,还发现准备得时间越长,学生进入状态越快,这可能语言的基础有关系。平时越活跃、越团结的集体,这个模式的使用效果越好。课后在对此模式评估时,学生给出的反馈也是这样的。
2.在这一过程中,发散思维、联想思维,收敛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得到运用和发展,能使学生产生超出常规的想象。 在这一过程中,把不相似的事物联系起来,而且能从不同的侧面看到了事物的本质。
篇8
幼儿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一、引言
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发现幼儿会问很多的问题,或者就一个问题问到底。有的时候,我们会认为幼儿问的问题很可笑。但是有的时候,他们问的问题,却同样难倒了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甚至有的老师和家长们都无法答复和解释。实际上,这种探索问题的行为,就是幼儿们创新意识萌芽的直观体现。例如,在一次课堂上,我问:苹果里面有什么?有的幼儿说苹果里面有星星。原因是他们将苹果横着切,发现苹果里面的果核像五角星的样子。这与我们成人竖着切苹果的定性思维有很大的区别。
二、幼儿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条件及表现
创造性思维,又叫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最本质的特征是新颖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它对传统的常规思维的超越。想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好奇心和兴趣作为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主要体现在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听讲故事活动,是培养幼儿想象和推理能力的极好契机。在活动中,我针对班内幼儿喜欢讲述的特点,经常给幼儿讲一些留有问题或悬念的故事,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兴趣,并给他们提供自由讲述的机会。幼儿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好问、好动、好强,思维不易受束缚,正处于创造性思维的觉醒时期。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日常的教学、游戏与生活实践中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思维的主动性。
三、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很多压制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主要来源于家长的错误指导和教师的负面教育两方面。
家长的错误指导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在幼儿出现“奇怪”的举动时,家长总是根据自我的认识给予纠正。家长们按照成人的思维很快给幼儿给予纠正,而不是从幼儿的思维出发,沿着他们的思路给予巧妙的顺水推舟,使幼儿明白其中的原委。其二,就是家长主观强迫幼儿按照主观设想培养兴趣爱好。不管幼儿喜欢什么,根据家长个人的主观判断,想让自己的孩子多面发展,强迫幼儿参加艺术培训活动。殊不知,这种行为无形中压制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另一方面,家长们没有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给予发展,而是主观强迫幼儿按照他们的主观意念去实施。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功利的负面教育。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教学中依然还有着不少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其一,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往往用“填鸭式”的方法,让幼儿机械地模仿,机械地记忆,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其二,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要求幼儿完全照着教师的样子进行各种活动。其三,在教学活动的评价上,教师对上课规规矩矩,下课老老实实的幼儿评价很高。这样的教学,既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对开拓幼儿创造性思维是一个无形的障碍。
四、教育对策
幼儿的成长环境较为封闭,主要涉及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学校要营造自由宽松的生活环境和氛围,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敢说敢做。同时,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耐心的对待每一位幼儿。家长们也要加强和学校、教师的联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根据幼儿兴趣爱好适时进行辅导和加强。
1.营造自由宽松的生活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条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土壤”和“气候”,在日常活动中有意识地给幼儿创设自由、安全活动的小天地。教师只有为孩子们营造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环境,才能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培养创造性思维。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核心环节
动手能力是创造力的组成要素,动手能力就是通过动手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句成语叫“心灵手巧”,思维确实和手巧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刻意培养孩子自己倒水喝、用筷子吃饭的习惯,自己整理玩具等自理能力。我们也可以帮助孩子做多种手工以提高技巧,在动手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些乐器,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手指的灵活性,还可以锻炼手、眼、脑的高度协调能力。总体来讲,我们必须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有机会参加各种动手的活动,促进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及时发散引导和总结是保护幼儿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
灵感是创新火花的闪现,当孩子在活动中有创新的意识和举动时,老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表扬孩子肯动脑筋,夸奖孩子的求新求异的想法和做法,老师的肯定能大大激发孩子的热情,对他们微小的创新意识起到保护和激励作用。我们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幼儿的创造性;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是主动探求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将这种教育观念融入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提倡大胆想象,为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搭建平台。
4.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孕育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助推外力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必须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家长开始重视对幼儿各种素质的培养,同时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家长要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要及时对幼儿的奇思妙想加以肯定。教师作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纽带,要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平时多和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参加一些学校活动,让他们学习一些指导方法,发挥家庭在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孩子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要是幼儿充满兴趣、积极探索就应该多赞许、多包容,并给予鼓励和赞扬,这样才能大大激发孩子创新的欲望和激情,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五、结语
幼儿的创新能力是幼稚的,但其发展的潜力却使很大的。幼儿时期的创造性思维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广大幼教教师和家长要利用一切一切教育活动和适当的条件,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计划,充分让幼儿自由活动,并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我们要善于启发幼儿的创造萌芽并扶植和保护好。
参考文献:
[1]程立新.浅谈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1,(03).
[2]卿忠.浅谈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
[3]沈洁云.浅谈如何培3~4岁幼儿的创造性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0,(13).
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意义;培养;分析
1 引言
数学,是一门对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要求极高的学科,因此也对“教” 与“ 学”双方的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或者可以说,数学本身的就是一种锻炼学生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又是思维能力的高级过程,其本质在于求新、求异,创新,是“教” 与“ 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1]。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对于扩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更要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培养。本文拟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行分析,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创造性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另一方面需要改革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深化素质教学。
2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分析
2.1 加强应用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日本学者米山国藏曾经说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记忆一时,但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却永远发挥作用,可以受益终生,是数学能力之所在,是数学教育目的之所在[2]。”因此,掌握数学思想在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本质,催化学生深层次理解数学知识有很大意义。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依靠的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观察的深刻与否,是否可以去伪存真的认识,只有深刻地观察、细致的分析才能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而数学思想恰恰可以是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数学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具有发散性和灵活性。比如学习概率问题的时候,有题为:一位射击选手射击靶子1次击中的概率是0.9,如果连续射击4次,每次射击可否命中是相互独立的,那么他至少击中目标1次的概率是多少?经分析,至少击中目标1次的情况包括击中1次、击中2次、击中3次、击中4次共四种情况,于是,可转化为其对立事件:一次都未击中来求解。经过这样的转化,逐步的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会形成。
2.2 使用生活化的素材,构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平台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因此,教师要从生活出发,以丰富的生活化素材和案例为素材,设计学生熟悉而且感兴趣的情境,这样他们就会感觉学到的知识有意义,他们也就会有兴趣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比如学习数列的时候,教师给学生们讲完数列的基础知识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把数列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看看可以在生活中哪些方面派上用场。有的学生经过调查之后,发现很多可以用数列解决的地方,比如有的同学家里按揭买房,数列可以算贷款与还款额度的关系;有的同学家里做生意,数列可以算纳税额随着营业额变化的幅度。又如学习“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用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节目为例,在节目当中有一个猜商品价格的游戏,谁都希望在一分钟内多猜中几件商品的价格,那么如何把学到的“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部分知识应用到其中呢[3]?通过这些生活中的例子中融入了数学中的知识,数学知识便会变的更加有生命力,而且因为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们也会感觉知识的重要性,便会进一步发挥其创造力的思维,努力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知识与实践的切合点。
2.2 培养求异性的能力,塑造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动力
求异思维,实质上是一种通过不同角度,多方面分析的方式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其关键在于要拓展学生思路,启发学生从各方面、各角度、各层次思考问题,并在各种结构的比较中,选择富有创造性的异乎寻常的新构思。而且求异思维还要配合教师一定的奖励机制,因为任何学生其实在内心深处都是渴望被赞扬,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因此在恰当的环境下,学生都会激发出内心深处的求异思维,进而产生创造力。比如学习《梯形2》部分知识时,教师问学生:“如何判定一个体型是否为等腰梯形?谁想出的方法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学生们为了从比赛中取胜,纷纷开动脑筋,有通过作辅助线,延长两腰交于一点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了问题额;也有过上底两顶点作高,用矩形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也解决了问题的;还有同学平移一腰,利用平行四边形和等腰三角形的知识也解决了问题的[4]。答案五花八门,远比教师开门见山的告诉学生怎样解,有几种方法更有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显然有着很大的意义。
3 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5]。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历来都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核心任务,但是创造性思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方面需要学生自身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另一方面还需要有人给与科学的引导和培养,这样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思维。但是我们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主导下,过多的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因此灌输式的教学成了最主流的教学思路。所以,在下一步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多的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培养,最终才能形成具有创造意识的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 徐 奋,张 伟. 高中数学教学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J].中学教师,2009(6).
[2] 王卫勤. 数学思想方法与素质教育[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86-87.
[3] 回归生活的高中数学应用教学研究[EB].
篇10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不抱残守缺,用一种自主的、独创的、富有新奇特点的思维体例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首要表现为创造力和立异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是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形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造就是学生创造力进步和创新意识增强的根基。青少年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就是初中阶段。在这期间,学生的高级思维和抽象思维开始迅速发展,然而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成长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初中生在思维的形成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也利于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创造性方向发展。初中学生的思维还特别活跃。初中学生在心理上有要证明自己的强烈愿望,会形成叛逆心理。他们会有许多独特的、独出机杼的想象;在某些问题上,他们会有一些奇异的想法。这些奇特的想象和奇异的想法极易形成一种创造欲望,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应该鼓动勉励初中学生勇敢地想象和创新,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2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目前美术教育的焦点是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美术创作在本质上来说是创造革新。艺术家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创造出特定的艺术形象,这就是美术作品的创意。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术创作过程中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形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想象。创造活动与想象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美术作品的创造是从对事物的直观意会和想象中产生出来的。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的源泉。二是创造性思维促进人们审美观、审美能力的形成。人们的审美观与审美能力是在学习中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动性,经过不断的训练逐渐形成的。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确定后,就会产生猛烈的缔造美的欲望。因此,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育应当成为美术教育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美术教学方法
3.1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是艺术创造的根本,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艺术创造。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创造和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活动。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启迪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在美术创作中要求学生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理或重新组合。这是学生发挥想象力的过程,也是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3.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活需要观察,思维的培育过程也需要观察。学生在观察中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法国著名画家马蒂斯曾说:“创造始于观看,而看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注意取舍,留用美好的部分,再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来表现物体,这样就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激发。在教学中使用观察法要注意指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并且观察方法要灵活多样。
3.3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组成部分。美术作品的灵感和构思大多来源于发散思维,利用发散思维,通过改变事物原有的逻辑关系、把事物进行局部的重新组合等,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固定思维模式的束缚,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进行美术创作。
3.4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
固有的美术教学观念已不适应当前新课标的需求。在以前的教学中,美术老师大多只教给学生绘画技能,让学生把现实中的事物搬到画中,学生能画出现实存在的事物即可。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形成一种固定思维,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和想象,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如果老师不仅仅要求学生能画出现实存在的事物,还要求学生在现实存在的事物上添加其他东西,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学观念的革新要求美术教师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合理安排课程,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