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合同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集体经济合同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集体经济合同管理

篇1

关键词:经济合同管理 市场经济 合同纠纷 问题 对策

一、当前经济合同管理的问题

1.经济合同的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缺乏、制度不完善或不落实。在经济合同管理的相应制度制定后,逐渐沦为面子工程,每次为应付检查而临时加强管理工作的内容与细节,根本达不到将管理工作落实到经济合同当中的目标,也并没有认真对待这项能够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管理工作,导致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生产与销售严重脱轨。

2.在现代商场当中,还有人会认为托关系走后门就能谈成生意,而靠这种关系维系起来的合作关系,也会因为面子问题而进行“口头协议”,没有书面化的合同进行维系,一旦合作当中出现了任何的意外情况,双方都会遭受严重的损失。另外还有为了节省时间而减少合同条款,或为偷税漏税而逃避书面合同的鉴定等情况出现,致使经济合同的签订率较为低下,即使签了合同,内容也不符合相关法律要求。

3.有部分企业签订经济合同后,对于合同内需要履行的条款与规定视而不见,仅凭自己的喜好进行为人处事,想履约就履约,不想履约就当没签订过经济合同,签约沦为形式,解约也成为了随意的行为。在合同的内容需要变更或需要解除合同时,未按照法律规定的规范时解约模式进行,而是通过口头、电话等非法方式予以解约或变更条目,进而形成了极大的经济合同纠纷隐患。

4.对于合同法未予以重视,不按照法律法规行事处理,或者对于违约的现象追究力度不强,发生纠纷时对于自身利益的保护能力不足。

5.对经济合同对方的了解不充分,在签订与履行合同的过程当中存在着麻痹大意的疏忽,这将造成己方遭受经济损失,承担法律风险。在与合同对方进行合同签署时,与主体资格存在瑕疵的当事人或者人草率签署合同,致使合同无效或合同对方履约能力不足,导致合同履行能力不足。另外,合同在履行的过程当中,合同对方因某种原因丧失了履行能力或者可能出现违约的情况,进而对己方的经营与经济活动造成巨大的影响。

二、造成经济合同管理问题的原因

1.在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层对于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并不重视,与经济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意识也比较弱,注意力全部放在了经济效益层面,而对市场经济的法治、合同以及契约等方面忽略,并且对市场与合同、合同与管理、合同与法律等关系没有足够的认识。

2.目前的市场经济与市场内部的法制大环境并未完善,严重影响了企业开展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在长期对于产品价格的进行规划当中,部分企业仍旧无法产生市场价格以及销售形势的判断与敏锐性,一旦市场经济大环境发生了波动,导致产品价格产生较大浮动时就会表现出不适应的情况,因此就无法形成调整企业经营计划来应对市场价格浮动的适应能力。这也将导致市场销售形势以及产品价格制约订立以及履行合同,进而使得大量的经济合同产生纠纷,对于合同的管理难度也逐渐加大。

在处理经济合同产生的纠纷时,主要相关的机构为合同仲裁委员会以及法院,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当中,这两种机构在处理合同以及契约的纠纷当中,通常会存在两种倾向的现象:一是忽略赔偿金与违约金以外的间接损失,使得违约方只会承担一定程度上的直接责任,使得被违约方的经济损失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二是在办理合同纠纷的过程当中,特别倾向于对双方进行调解进而结案,而在调解过程当中也仅仅是起到了“和稀泥”的作用与特点,这样就会造成无法保障合法方的合法权益,违约方也根本得不到有效的警告与惩罚,进而使其产生再次违约也不过如此的侥幸心理。另外,在合法的调解书以及判决书在执行过程当中也无法顺利进行,对于这种不依法按法的现象,也会使得企业对于经济合同的约束力产生了质疑,甚至会产生逃避以及厌恶感。

3.在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当中,合同管理网络的形成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当中的合同执行能力,但是目前对于经济合同的管理网络却一直得不到有效的形成与实施,工商行政、业务主管、金融机构等相关管理部门尚未在各自的领域进行协作与配合实施经济合同的管理与监督,合同执行工作也就无法顺利进行。

4.对于合法进行经济合同建立以及遵守的企业并未实行激励的表彰,目前激励的制度也较为缺乏,仅有工商行政的管理机关进行了“重合同,守信用”的大型活动以外,对于合法守法的经济合同管理根本没有真正的奖惩措施。

三、强化经济合同管理的对策

1.企业内部的管理层要充分了解和加强合同管理是当前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核心重点,在企业日常的管理、生产与经营当中都应围绕这一核心开展工作,将市场与合同、合同与管理以及合同与法律的关系进行正确、妥善的处理后,才能够将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位,进而使合同双方都能对经济合同当中的条款履行必要的责任,这样也能合理规避因合同不规范所带来的法律风险。

另外,管理层还要对经济合同的相关法律知识进行系统的了解与学习,要对在职的管理人员制定分批分期的培训计划,并制定管理层对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落实与负责的目标责任制,使得企业内部树立起一种依法签约、履行合同的合法经营理念,在企业对产品的质量与开发进行加强的同时,还要对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同样强化,并列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

2.在当前的企业当中,生产与经营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工作流程,必须按章进行,否则将导致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与企业严重脱轨,形成自流失控的不良后果。在对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方面,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经济合同的管理体系进行相应明确与具体的制订,这虽然是一项最为基础的工作,但却是对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进行保障与正确实施的前提。

完善的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体系包含了制度网络与组织网络两个方面。

制度网络有两种含义,一是要对企业内部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进行各个流程的每个环节、制定完善且有极强操作性的制度,使得经济合同能够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二是无论是哪种行业,或是企业中的哪个部门,都应该具有相应的合同管理的制度,明确职责、落实到人。

组织网络的意义是企业要完善对于企业经济合同建立的管理机构,其中包括兼职机构以及专职机构,使得合同管理工作能够对企业的各个层次、各个部门进行全方位覆盖。

3.对企业经济合同的签订以及审查要严格执行,这是提高合同履行率、合理规避法律风险的一个重要的保障基础,在避免各种不正当行为的同时,还要制订完备的合同内容、履行义务以及合同所要承担的责任制度,使合同能够在保障双方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能保证遵守合同的一方的经济活动能够安全顺利的实施。

4.对于当前市场信息化的发展与冲击,企业要尽快建立起自身的局域网,并对内部及合作伙伴提供一个便利的信息交流平台,将经济合同以及其他日常工作进行现代化管理的模式。尤其是在经济合同方面,能够通过这种公开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民主管理与监督的体系,能够有效控制合同的时效性以及履约率。

企业通过加强经济合同的管理,能够有效规避与化解经营当中面临的风险,迎合现今形势下的市场经济合同化准则,进而增加企业效益,以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便于企业的经济活动顺利开展,同时还能促进我国经济立法的发展与运作,以此来形成完整的市场体制,建立和谐、公平、安全的市场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永军.《合同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2(26)

篇2

【关键词】经济合同 市场经济 经济效益

一、前言

在市场经济中合同管理是经济手段法律化的形式之一,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因此,实行合同管理应成为企业全部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与关键所在。企业经济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内部为了保证合同得以完全实现的、贯穿于从签约开始全过程的控制、协调和监督。它是微观管理,但确实又是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证国民经济顺利运转和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因为任何一个经济合同对于当事人来说,都有一个约定权利和义务-履行义务-取得权利,即签约-生产(作为、服务)-清结的过程。只要这个过程的任何一链出了问题,又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纠纷。

二、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主要问题

(1)经济合同管理机构、人员、制度不落实。主要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并没有把经济合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也没有把经济合同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工作来抓,致使经济合同管理工作无法渗透到企业生产――销售全过程中去。

(2)经济合同签约率不高。有的认为是老关系,碍于情面搞口头的“君子协议”,而不签订书面经济合同;有的怕麻烦,图简单或只签内容条款不全的合同;有的则为偷逃国税(如印花税),故意不签书面合同。

(3)经济合同签订把关不严,签约随便,解约自由。视经济合同为儿戏,不依法签订经济合同,高兴就履约,不高兴就不履约。需要变更或解除的经济合同,不按法定条件、法定期限和法定形式办理,打个电话或口头打个招呼,简单了事。经济合同纠纷的隐患很大。

(4)不懂法,不依法办事,违约不究,自我保护能力差。

2、原因

存在的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1)企业领导对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经济合同法律意识淡化。只关注企业经济效益,忽视了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合同经济,忽视了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尤其对市场与合同、合同与合同管理、合同与合同法律这三对关系缺乏认识。(2)外部经济、法制环境不完善,影响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长期的计划价格制度使得不少企业时至今日仍对市场销势、市场价格缺乏应有的敏感与准确判断,不适应突然出现在经济关系中的市场价格波动与变化,更难形成根据市价变动而及时调整经营计划的能力。这就导致经济合同的订立、履行受制于市场销势和价格,合同纠纷大量产生,合同管理难度大。我国原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力结构,使得有些领域形成了人为的行业垄断。不少大中型企业对某些行业的生产、经营存在着实际上的封锁、垄断,支配着其他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垄断的结果必然导致地区封锁,商品流通不畅,经济合同无法签订、履行,纠纷难于解决。

合同仲裁委员会和法院在处理契约纠纷时,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在计算违约金与赔偿金时忽视间接损失,违约方只承担有限的直接损失责任:二是过份强调调解结案,而大量的调解是以和稀泥式的折衷调和为特点,其后果不仅是使一方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严重的是使违约人的违约心理得不到应有的警醒,进而产生敢于进一步违约的潜在侥幸心理,有时候,即便是公平合理的判决书、调解书,其实际执行也是多费周折,极不容易。这些有法不依,有法难依的现象,无疑挫伤了企业合同管理的积极性。另外,印花税的实施也给企业的签约率带来一定的影响。三是多层次的经济合同管理网络尚未形成,使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缺乏推动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业务主管部门、金融机构还没有形成在各司其职的同时又相互配合的多层次经济合同管理网络,使企业缺乏外部推动力。四是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缺乏激励机制。现在除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大面积推行“重合同、守信用”活动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明确有力的奖惩措施。

三、加强企业合同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强企业合同管理是维护企业正常经营秩序的重要保证

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经济国际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国内企业发展需要融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企业经营的各个要素资源的重组流动也更多、范围更广。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市场经济框架下,企业主体之间以及内部要素之问的合作都要处于某种契约网架之中,并依靠契约各方诚信履约来维持和维护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体平稳运行。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可以使企业经济合同行为的全过程都处于动态的控制之下,使合同的签订履行更加适应企业与内外环境的互动需求,条款更加严密,权责更加相称,履行更好操作和到位,推动企业经营良好运行。

2、加强合同管理有助于维护企业权利与利益

一方面合同管理为维护企业权利和利益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另一方面,合同管理有利于完善合同条款和对合同履行进行实时控制,一旦对方违约,可以及时把握并对对方违约责任进行及时追究和处理,做到尽可能减少损失。

3、加强合同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发展的预见性

合同管理的过程,也是充分利用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各种优势的过程。加强合同管理,必然要求企业合同管理的参与者和责任人员不断地研究和调查企业的优势所在,外部环境可利用的政策、机遇或有利条件所在,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对企业合同行为进行校正和完善,起到为企业经营超前预测和探索的作用。

4、加强合同管理有助于减少企业经济纠纷

纠纷的产生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合同签订不公平;二是违约处理不及时;三是合同修正沟通不一致。加强合同管理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三个问题,有助于提高全员合同意识、合同的合法性和完整性,保证合同签订的公平。一旦合同订立基础或环境发生变化,能够及时沟通,对合同进行修订,并可以及时处理违约行为,防止扩大,从而有效地减少合同纠纷。

四、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的策略

合同关系自始至终是一种法律关系,因此合同管理也应当是自始至终的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管理合同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经济合同管理制度

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合同的归口管理、合同资信调查、签订、审批、会签、审查、登记、备案、法人授权委托办法、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履行与纠纷处理、合同定期统计与考核检查、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合同管理奖惩与挂钩考核等。建立和健全单位的合同管理制度,必须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和相关的法规,同时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2、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首先要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合同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者和决策者转变不合时宜的思维和模糊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然后依照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选择本单位的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方式选拔人员,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把优秀人才放在这个岗位上。人员确定之后,要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可根据本单位与市场的实际情况, 参加短期培训或进相关高校深造。同时从经济角度出发,对合同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他们的责、权、利建立竞争机制,对有贡献的单位领域和合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通过以上措施,促进合同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平、法制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

3、违约纠纷的及时处理

合同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违约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要承担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或强制履行等法律后果。法律顾问部门审查合同时选择合适的违约条款和纠纷处理条款显得很重要,一旦发生违约情形,法律顾问要区别情况,及时采用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积极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减少单位的经济损失。

4、加强监控,防范合同履行中存在的风险

加强对本单位经济合同签订授权的管理与控制,落实执行好授权制度,完善对合同履约情况的考核制度,加强合同签订后的监督和管理,促使相关人员随时了解、掌握合同的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的 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强化合同履行的有效控制。

篇3

关键词:施工合同;效益;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是建设单位或总包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为完成商定的建筑安装工程,明确双方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是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合同谈判和合同签订是获得尽可能多利润的最好机会。因此,对于承包商来说必须加强施工合同的签订和管理。

一、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签订不规范

《建筑法》明确规定:“建筑工程的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应依法制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少承、发包双方,由于法律意识淡薄,不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以及工程项目和自身的具体情况做逐条分析和认真订立。订立的合同很不规范,待工程实施起来,一旦涉及到经济利益,由于施工合同中缺少约束彼此行为的条款,甲乙双方各自为敌,最终导致工程经济纠纷的发生。

2.签订合同不严谨,条款不全

建设工程耗资巨大,涉及面广,个性差异和履约时间长,因此客观上要求合同条款细致严密,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在实际工作中,甲乙双方由于缺乏施工合同管理的经验,订立的合同约束条款不全、内容不明、职责不清等现象经常发生。例如:所依据的定额之外的计价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合同条款用词不准或模棱两可;承发包双方职责划分不清;缺少工程变更、合同变更等处理程序,对索赔的处理、合同纠纷的协调等问题缺少规定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工程经济纠纷的发生。

3.忽视合同的严肃性,违背等价有偿原则

自觉执行合同条款,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是合同当事人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签订合同的甲、乙双方,其经济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主从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承发包双方忽视合同的严肃性,违背合同的等价有偿原则,以各自的经济利益为中心,随意违背合同条款。例如:甲方认为承包单位应服从甲方;甲方随意将分项工程进行分包;对包工包料工程,甲方强行采购质次价高的材料及甲方不按工程进度支付进度款等。承包单位为了在施工中得到更高的利润,违反施工常规、偷工减料、采购材料以次充好。

甲、乙双方这些违约行为,最终导致工程经济纠纷的发生。

4.缺乏健全的合同管理机构

政府有关部门要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施监督、检查等管理,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更要对施工合同进行管理。

有些地方的合同管理机构不健全,对合同的审查、监督和检查不得力;建设单位没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力量,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过多地依赖于监理公司,施工单位特别是中小型施工单位,重视公关和预算管理,轻视施工合同管理,甚至没有专门机构从事过施工合同管理工作,遇有工程签约,便临时抽调人员予以应付,这些都可能造成合同纠纷。

二、施工阶段对施工合同的管理

1.推行项目管理模式

把企业作为利润中心,项目经理部作为成本中心,并以承包责任合同为纽带,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关系。本着“谁控制、谁负责、谁承担、谁受益”的责任分解原则及“收益和成本挂钩、分配与上缴挂钩”的控制监督机制,全面动态的管理工程项目。

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阶段是根据设计图纸投入人力、原材料、半成品、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施工方案不同,工期就会有所不同,所需机具也不同,因而发生费用也会不同。要做好优化细化工作,编制出先进、合理、高效的施工方案,均衡地安排各分项工程的进度。选择最佳的项目施工组织,最大可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考虑经济性、合理性。杜绝人、材、机的积压、闲置、浪费。

3.对合同中风险的转移

施工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三通一平不到位,无法按时开工;自然、地质原因造成的不可抗力等情况。

常会引起工程量的增减、工期的延长等使发生合同变更。变更事件一发生,要及时与现场监理办理变更签认手续,取得索赔依据,把企业的损失减到最低限度。同时,把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安全事故等不可预见的风险,通过与社会保险机构签订保险合同把一部分风险转嫁到保险公司。

三、工程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与措施

从2004年4月1曰开始国家已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新的计价模式给与了施工企业

发挥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舞台 同时也使其承担着一定的竞争风险。

篇4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 合同管理 风险防范

2010年,我国中小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上缴的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中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分子,经济往来不断,经济合同数量巨大。很多中小企业在合同管理上采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策略,对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不够重视,往往导致发生本可以避免的合同纠纷,增加了企业成本。因此,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变事后救济为事前防范,对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合同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一)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加强合同管理是企业立于市场的客观要求

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看,从商品经济、货币经济、债券经济、证券经济、期货市场、到衍生品市场。每种市场、每种机制都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成长,由千千万万的经济实体在经济实践中达成并遵守的协议来推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关起门来以一己之力完成整个产品全部原材料或中间产品和部件的生产和销售的全部工作。这不符合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特质,既不经济也不可行。因此,需要一种确定各自权利义务关系且共同遵守的契约,即合同。合同是联系市场主体的纽带,加强合同管理势在必行。

(二)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加强合同管理是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现实选择

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对以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依法经营的要求更高,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也必然成为政府部门开展社会管理的尺度。社会各主体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市场经济中的问题必然是法治社会的发展趋势。[2]企业合同管理是包括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合同管理表面上是企业管理行为,实质是企业的法律行为,如果合同管理上有瑕疵必然面临法律风险。因此,企业加强合同管理是防范法律风险的现实选择。

(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加强合同管理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工作

企业的竞争涉及到方方面面,但不管是人才的竞争还是产品的竞争,也不管是质量的竞争还是价格的竞争,最终都要由人来落实,都要体现在管理上。企业在市场中活动,合同是重要的经济纽带。因此,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合同管理的好可能显现不出成绩,但管理的不好却可以给企业带来灾难。

二、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同管理流程形同虚设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结构简单、重生产轻管理等特点,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有些甚至没有合同管理制度、没有必要的合同管理流程。而更多的中小企业虽然有合同管理制度和流程,但制度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流程不完善,或因为“长官”意识的干预,在执行中流于形式。也有的企业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无控制,导致合同履行缺乏监督,不能及时发现合同履行中的问题而及时纠偏,更缺乏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争议事项进行证据固定的工作;执行完毕无总结,缺少闭环管理环节,没有及时总结合同履行中经验和教训,提升合同管理水平。

(二)合同文本制作出现漏洞

一是由于没有法律专门人员或法律知识欠缺,在合同内容完整性、内容合法性、条款严密性等方面经常出现漏洞,为合同履行埋下隐患。如在合同签订阶段出现的合同主体不当、合同文字不严谨、合同条款不完整、违反法律法规签订无效合同等。二是合同签章随意性大,对法人章和合同专用章的使用范围没有管理规定,合同签章时随意使用法人章或合同专用章,增加管理隐患。三是合同用印不规范。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多页合同文本用印时只在签章处签章,而不盖骑缝章;有的合同文本经修改后没有双方签章认可;还有的企业文件用印位置不规范,印章附近留下大片空白,给别人留下变造利用的隐患。变造文本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已不少见,因为印章的真实性,在具体审理时法官也会发生意见分歧。

(三)合同管理队伍素质较低

一是部分领导法律意识淡薄,对企业的法律风险认识不足,对企业法务工作的作用认识不够,认为法务部门、法务人员是多余的。更有甚者认为法务部门就是找茬的,万一有法律纠纷找律师解决就万事大吉了。二是部分合同管理人员素质低。中小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多由综合部门负责,一方面没有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兼职人员因身兼数职难以集中精力研究合同法律问题,另一方面从事合同管理工作的人员多数是半路出家,对法律法规的掌握和法务工作程序不太了解,合同审查流于形式。三是信息化建设程度低,合同管理还停留在合同档案的保管上,没有对合同管理全过程实行动态化管理,更没有利用信息化手段研究提升企业合同管理水平。

三、防范合同法律风险的主要对策

企业立于市场,合同往来不断,要坚持依法规范、预防为主以及法律审查和经济审查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

(一)从完善合同管理体系上加强合同风险防范

一是完善机构、配备人员。国资委要求在国有大型企业中实行总法律顾问制度,所有中央企业都要设立法律事务机构。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在促进企业依法经营、依法决策,有效防范各类法律风险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3]中小企业可以参照总法律顾问制度的要求,指定专人负责法律事务工作,有条件的也可以实行总法律顾问制度,加强企业法务工作能力建设。建立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总负责、企业法务机构归口管理、业务部门各负其责的管理组织体系。明确法务工作部门合同管理职责,明确各相关部门对合同的技术、质量等相关专业的审查负责制,明确合同管理员和合同承办人员的职责要求,真正确保合同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健全制度、规范流程。要在《合同法》的指引下健全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合同管理制度,重点抓好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合同分类专项管理制度、合同授权委托制度、合同审查审批制度、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合同监督检查制度、合同纠纷处理制度、合同统计分析制度、合同归档制度等。要完善合同管理流程,把合同管理工作内容以管理流程的形式固定下来,推进管理环节到位。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合同管理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防止制度流于形式。三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鼓励法务工作人员或合同管理人员取得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或合同管理员证书,提高工作人员法律素质和处理法律事务、合同管理的能力。加强综合部门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办文水平,防止办文中用印不当、文字不严密导致的法律纠纷。加强对业务部门人员的合同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训,提高全体人员法律思维能力,主动防范法律风险。

(二)从规范合同管理的环节上加强合同风险防范

(1)合同订立前应该注意的事项,一是要加强合同审查,确保合同标的、内容合法,不签违法合同;二是要对合同当事人进行资格审查。与自然人签订合同前应审验其身份证,并在合同文本中记录身份证号、住址等联系方式;法人因其设立的目的和批准的范围的限制,具有不同的民事权利能力,合同签订前应审验其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证书;对授权委托人要审验授权委托书,并要审查授权范围,防止合同主体不合格或合同当事人无权或超越权限签订合同,为合同履行带来风险。(2)合同订立时应注意的事项。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的订立采取要约、承诺方式。一是要加强要约、承诺管理,在发出要约时,要约的内容应当具体明确,要考虑清楚是否必要,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即生效,法律对要约的撤销有明确的规定,不可随意撤销或撤回。作出承诺即表示同意要约,承诺自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而不是签字时合同成立。法律根据不同情况对承诺的生效时间作出了明确规定。二是要加强文本制作管理。合同相对方应加盖其单位的公章或合同专用章,不能用分公司或部门印章代替公司印章。修改过的合同文本,应由双方在修改的地方盖章确认。对以文本复印本形式提供的合同附件,应加注“与原件核对无误”字样,并由核对人签字、加盖公章。(3)合同履行中应注意的事项。一是要积极履行合同义务,并要求对方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二是对合同中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内容按法律规定的情形履行,有问题应主动协商解决;三是对履行中出现的纠纷要依法采取包括行使相应抗辩权在内的应对措施,积极收集与纠纷有关的证据;四是提前或部分履行债务,要权衡利弊,不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提前履行或部分履行债务都要依不损害债权人的利益为前提,而且增加的费用由债务人承担,决定提前履行或部分履行时要权衡利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五是加强合同档案管理,及时收集整理记载合同形成过程的全部书面文件,为合同监督检查总结和合同纠纷证据固定做好准备。(4)合同变更和转让中应注意的事项。一是建立合同变更管理制度,合同变更严格按合同管理相关制度执行,并严格履行合同订立和审批程序;二是对合同转让要根据转让权利或义务分别履行“通知”义务或经合同相对方“同意”程序。转让债权时,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转让合同义务给第三人,应当经债权人“同意”。“通知”或“同意”程序不到位的转让对原合同债务人或原合同债权人不发生效力。

(三)从吸取常见合同纠纷的教训中加强合同风险防范

现实经济生活中合同纠纷时有发生,吸取别人的教训,可以起到以案说法的警示作用,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从工作实际来看,这类问题多是管理问题,但往往以法律问题结束,特别应该引起注意。一是加强单位印章管理,防止私盖单位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引发纠纷。如,把预先盖章的空白合同书交由合同相对方,业务经办人未经单位领导同意私盖公章,把盖有单位公章的空白授权委托书、介绍信、纸张交给业务人员使用等。同时,要加强企业内设部门印章的管理,这些部门对外签订的合同,如果构成表见,责任将由法人单位承担;二是加强合同文本的管理,防止合同内容被变造引发纠纷。如,一方在合同空白处添加内容,一方在已签订生效而未加盖骑缝章的合同中间偷换部分页,对生效合同的改动双方未盖章确认等。这类纠纷一旦发生,如果不能举证证明是对方的故意擅为,往往会处于不利地位;三是严格依法经营,不可因一时之利签订“阴阳合同”、假合同,埋下风险。不管是“阴阳合同”还是假合同,只要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合同本身是真实合同,只要一方按照合同内容主张权利,就有可能弄假成真,出现合同纠纷。

(四)从规范合同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加强合同风险防范

合同监督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要坚持定期监督检查和不定期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自查、互查、抽查和联查等多种方式加强合同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检查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合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签订、履行合同的情况和合同纠纷解决情况。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对合同管理部门和有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分析合同管理中的不足,提高合同管理水平。通过对具体合同的谈判、签订、履行情况的检查,实现对签约决策的监督防止

决策失误,提前做出风险防范准备。同时可及时发现越权订立合同、违反程序订立合同等管理行为,及时采取整改措施,防止交易风险。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合同本身的缺陷,采取补救措施予以排除、纠正,防止合同条款失误导致的履约风险。

(五)从提高合同管理的技术水平上加强合同风险防范

篇5

关键词:联通企业;经济效益;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1

一、引言

加强企业管理工作是每一个企业都需要面临的重点问题,创新管理制度也是企业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就目前来看,企业管理内容较多,包括组织、思想、模式、方法等等,不同的企业均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市场的变动进行相关的调整与创新,并组成相应的规划部门、设计部门等等。对于联通而言,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分清楚前台与后台之间的关系,对于客服,则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升他们的服务质量,对于内部工作人员,则要加强网络与信号的传输。只有明确的区分好各个职能部门,制定好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够促进联通长治久安的发展。

二、企业管理制度中的常见问题

1.管理制度缺失。如果管理制度存在着缺失的情况,很容易导致企业业务管理活动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在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制度的管控,导致所有的业务难以囊入管理工作中,如果制度细致性不足,那么企业管理工作也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这就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些阻滞。

2.管理制度滞后。很多企业都存在着管理制度滞后的情况,企业客户与业主需求的变动较大,这就导致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难以适应企业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于联通公司而言,应该根据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创新产品,完善管理制度,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3.管理制度教条化。管理制度教条化也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常见弊端,企业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之后,常常不会积极的根据市场的变动进行调整,盲目夸大制度作用,这就导致企业反而陷进自己的制度之中难以自拔,联通必须要随机应变,根据客户的反应革新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4.管理制度欠缺规范性。管理制度规范性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即财务制度不透明、作业流程不规范、人才选拔制度不科学、绩效考核不公平、决策体系不健全等等,从联通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各个分公司应该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设置好相关的技术管理中心、安全服务中心、综合管理中心、资产管理中心以及资源管理中心,并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应该包含人事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行政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将企业发展与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扼杀在摇篮中,也能够保证企业的经营效益。

5.管理制度执行力不足。很多企业虽然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却难以受到良好的管理效果,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制度的执行力不足,缺乏执行力,那么不管再完善的制度都难以发挥应用的管理效果,因此,联通就需要在每个地区的分公司中安排好专业的负责人员,保证制度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

三、完善联通企业管理体制,提升经济效益

每个企业的生产与经营都会受到企业属性的限制,联通是中国通信企业的代表之一,近年来,联通WCDMA已经进入商用阶段,为此,联通就需要抓住这个机遇,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提升企业竞争力,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目前,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一些企业的资金没有得到科学的利用,在项目的开发中,也未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好适宜的项目,这就导致企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可见,资金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企业决定性作用,要想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首先要完善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制度,这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第一,对资金进行协同管理。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命脉,想要保证企业能够得到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对内部的资金进行协调管理,只有将资金合理的投放在各个部门,对产品进行正确的定位,保证资金的投放比例,才能够保证企业发展的平衡性。例如,3G网一直都是联通的优势企业,为此,联通可以适当的增加在3G网的投资比例,只有充分的发展自己的优势企业,才能够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优化资金管理效率。资金管理效率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举例来说,为了保证资金的流动性,企业可以选择一些利润高、风险小的项目,对于联通公司而言,可以推出新的套餐,强化流量费用低廉的优势,抢占市场先机。

第三,提升资金管理时效性。企业资金管理工作并非是固定的,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动情况进行变化,把握好实际发展核心优势项目,例如,可以多推出一些促销活动,利用好发展的时机,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客户,也能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流动资金。

2.加强财务分析。就现阶段来看,财务分析这项工作在我国的企业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主要为重视单个指标分析,忽视了综合分析、投资科学性不足、事前预测不科学、过于重视对资金的应用等等,实际上,财务分析工作是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联通可以根据企业产业结构对市场份额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

3.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工作是财务核算的重中之重,核算质量关乎着企业、国家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也影响着财务成果的分配,虽然现阶段下各个企业均制定了完善的核算制度,但是,对于成本的核算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在下一阶段,联通在开发新业务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关的市场调查工作,制定好科学合理的价格和完善的宣传措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而言之,联通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必须要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各个部门的配合,发展核心优势产业,这样才能够提升其社会效益与效益。

参考文献:

[1]祝宏英.加强企业管理提升联通经济效益[J].中国连锁,2013(10).

[2]孟杰,杨海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第十八届川鲁冀晋琼粤辽七省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09).

篇6

现将财政部(92)财工字第120号《关于提高国营企业职工福利基金提取比例调整职工福利基金和职工教育经费计提基数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市具体情况补充如下,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我市国营企业(包括实行各种形式工效挂钩或工资总额包干办法的企业)职工福利基金和职工教育经费一律按财政部规定的企业实发工资总额扣除各种奖金(包括超过标准工资的计件工资、浮动工资、提成工资等)口径计提。

二、我市原规定企业副食品价格补贴由企业留利开支的部分改按企业职工工资的列支渠道列支。

三、我市批准的部分提高职工教育经费试点企业列支比例相当于工资总额1.5%的职工教育经费部分,企业可以先提取使用,不足部分,可以在核定的全部教育经费提取比例内据实列支。

以前规定同此文件有抵触的一律按此办法执行。

篇7

京医保发[2002]41号

各区县医保经办机构、各指定定点医疗机构:

为了加强城镇失业人员医疗补助金的管理,做好医疗费用的审核结算工作,根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加强失业人员医疗补助金管理的通知》(京劳社就发[2002]66号)精神,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失业人员在办理《失业保险金领取证》时,应在区、县劳动保障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范围内,选择1-2家本人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并将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填入《失业保险金领取证》中,加盖街道、镇劳动保障部门用章。

二、业人员按规定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应主动出示《失业保险金领取证》。各指定医疗机构可自行刻制直径为2厘米的圆形“失业”专用章,医生应对患者使用加盖“失业”专用章的白色处方。

三、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因实行计划生育需要,实施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流产术、引产术、绝育及复通手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失业人员持处方底方、医疗费收据及诊疗明细单按有关规定申报。

四、失业人员因病情需要转诊、转院治疗的,必须凭本人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转诊、转院证明和《失业保险金领取证》户口所在地街道、镇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办理转诊、转院手续,经批准后方可转往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五、失业人员在门诊和住院就医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垫付,并应妥善保管所有医疗单据,由于个人原因造成单据缺损、丢失,影响审核支付的,由失业人员本人承担相应责任。

六、各指定定点医疗机构在为失业人员诊治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诊疗项目及服务设施支付范围和标准。

七、各区、县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收到街道、镇劳动保障部门报送的失业人员医疗费用及相关材料后,应严格按照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予以审核,认真填写《北京市失业人员医疗费用审核表》和《医药费拒付明细表》,并将审核结果及时返回街道(镇)劳动保障部门。

篇8

    根据财政部、建设部《关于房管机构转制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财规〔2000〕24号)和我市建立政府住房基金预算管理等有关文件规定,现就我市直管公房管理机构转制资金的建立、使用和管理等有关具体问题通知如下:

    一、市、区县所属房管机构出售直管公房取得的售房收入扣除公共维修基金(售房收入的30%)后的出售收入应全部纳入政府住房基金预算管理。公共维修基金的归集管理和使用仍按照北京市房地局、房改办、财政局《关于归集住宅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的通知》(京地物字〔1999〕第1088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市区县房地局应将所属房管机构收取的直管公房的出售收入于每季度末之前十日内按照有关规定,填制“一般缴款书”,分别就地缴入市、区县级金库。

    三、转制资金从纳入市、区县“政府住房基金”预算管理的直管公房出售收入中列支。

    各区县房地局应将所属房管机构的企业改革方案连同转制资金使用计划分别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和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经审核后由同级财政部门按年度支出预算拨付资金。

    四、转制资金的开支范围包括:

    (一)在参加企业社会保险统筹之前,支付房管机构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医疗费;

    市、区县房管机构离退休人员在未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前,房管机构应在上一年第四季度前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本年度所需离退休费、医疗费使用计划。由财政部门按照房管机构实有离退休人数,参照事业单位离退休费、医疗费开支标准核定后按上缴的直管公房出售收入入库进度办理资金拨付。

    (二)按规定支付房管机构富余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一次性补偿金;

    (三)房管机构改企转制或者组建新企业的启动资金。

    第(二)、(三)项开支按直管公房出售收入15%比例核定。2001年1月1日前已出售的直管公房,按直管公房出售收入2000年12月31日帐面余额15%的比例补提。

    五、市、区县房管机构改制为企业后,应尽快参加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统筹;参加统筹后企业的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医疗费相应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不再从转制资金中列支。关于社会保险统筹问题待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研究后另行通知。

    六、各房管机构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专款专用,定期编报转制资金支出使用报表,并不得以转制为名,挪用和坐支转制资金。对违反本通知规定和有关财经纪律的,财政部门要立即收回拨付的转制资金,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篇9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急性期过后遗留的顽固性疼痛,常见于老年人,其疼痛剧烈,病程长,治疗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疼痛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都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不完全清楚,病人痛苦重,治疗效果差,易复发;近年采用梅花针点刺结合拔罐治疗,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现就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来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中医康复科门诊 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梅花针刺结合拔罐组和药物治疗组各 例。

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1)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或继往有急性带状疱疹病史;(2)有明显按神经支配区域分布的痛觉、触觉异常,局部可有色素沉着;(3)疼痛的性质为自发性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痛或持续性烧灼痛、紧束样疼痛;(4)患区内有明显的神经受损后其他不适感:如痒、紧束感、蚁行感等;(5)患者心理负担沉重,情绪抑郁,睡眠障碍。

1.3纳入诊断标准

91)符合诊断标准者;(2)年龄50岁至70岁(3)分组前没接受针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措施;(4)自愿接受治疗。

2 治疗方法

2.1梅花针刺结合拔罐组

采用梅花针刺结合拔罐治疗。消毒疼痛局域,以梅花针快速多次叩刺消毒局域,直到被叩创面出血为止,然后迅速闪罐5-10次后留罐10分钟,小心起罐,擦净被吸出的血液,消毒局部。每天一次,连续治疗10天。

2.2药物治疗组

阿昔洛韦0.2,口服,每天三次,维生素B12 250vg加聚肌胞2ML肌肉注射,每天1次,治疗10天。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VAS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测量患者的疼痛程度。取长度为10厘米的标尺(等分标记0-10,每1厘米代表1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无法忍受的疼痛)让患者指出代表疼痛程度的位置,医务人员读取分数并记录。在第一次治疗前评估,然后再在第十天进行VAS评估。

3.2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

从上表可见,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梅花针刺结合拔罐治疗与药物治疗组都可以减轻疼痛;两组治疗后VAS比较,梅花针刺结合拔罐治疗组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梅花针刺结合拔罐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改善优于药物治疗。

4讨论

篇10

关键词:资产流失;壮大集体经济;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农村“三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目前影响我镇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取消了向农民的收费,部分村负责人依赖向农民收取费用的思维一时还难以转变,在新的形式和挑战面前思维滞后、手足无措。

二是村集体资产流失的现象和隐患依然存在。这主要是村级集体经济的监管还不够有力,少数村民主理财仍流于形式,财务公开不及时、不详细,对外承包不公开,大额举债不征求农民意见,违规出借集体资金,应收的承包、出租金不能及时足额收齐。

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的增值机制尚未较好形成。目前我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于资源性资产的开发利用,吃的是资源饭,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收益渠道狭窄,各村年可分配收益较低。各级组织的考核虽然包括村级经济的发展情况,但由于考核内容比较多,对村主要负责人在发展集体经济上缺乏明确、直接、有力的激励,再次,由于村级集体经济在负重下经营,增值受到较大制约,随着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需要而逐年增加,因此集体经济消费和积累的关系及难处理。费用增长比收入增长高,甚至一些过去的富裕村由于必要的运转经费数额较大,加上非生产性开支控制不利,集体资产逐年萎缩,富村变穷村。

四是改革的滞后,制约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于当前集体所有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产权关系模糊,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不少村负责人较难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统一,往往更多应付上面,发展集体经济的经历不足。

我镇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方面也有比较成功的典范。

小泓村地处海阳所镇东南部,具有浅海和滩涂资源优势,九十年代初,村党支部、村委会决定成立浅海养殖场,由集体统一经营,项目上马后支部班子团结,村主要负责人责任心强,把村集体经营的项目当成个人项目,重大事项由两委研究决定,两委一班人亲自参加采苗、分笼、倒笼、收获,两委成员每天轮流值班,养殖人员全部来自本村劳力,繁忙季节雇佣本村村民。每一个养殖周期末,村两委召开党员和部分群众会议,公布收入、公开账目,让群众明白。由于经营得当养殖场坚持了近20年,每年为集体增加经济纯收入10多万元,为群众增加收入10万元。集体增加资产20多万元,是海阳所这个牡蛎大镇中唯一的一个集体经营的养殖项目。

杜家岛村集体滩涂养殖资源资源丰富,前几年,由于村主要负责人,责任心不强,班子不团结,班子成员之间各为其主,各行其事;承包租赁不公开,乱开口,乱答复,导致集体资源分配不公,财产收入流失严重。人心涣散,集体经济拮据。是个典型的守着金饭碗要饭吃的村。

2011年支部换届后,新班子成员重新对村级合同进行理顺,对集体资源性资产进行了清查,该签合同签合同、该收承包款收承包款,对毁损的虾池大坝进行了加固维修,增加了大坝的安全性,维修结束公开向全社会招标承包,明码标价、阳光透明,由于工作思路清晰,方法得当,村级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有效地保护了集体资产,保持了全村的稳定。杜家岛村在2012年由村委牵头协调,镇上领导积极配合,由司法所出面公开发包,程序合法公正,对外发包了原来由于人心换算导致损失的滩涂,给村里带来了1000多万元的利益,这都是村委领导在换届以后团结一心,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结果。姜格村也与2013年先后两次对外承包了自己的虾池,程序公开透明,村里没有一个人提出任何意见。

根据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严格土地管理,依法经营土地资产,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出让,必须首先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确保长远生计。积极鼓励村集体将合法的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与建设用地单位或其他经营组织合作,合资经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二、对集体原有的库房等固定资产,要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搞好资产经营,也可以采取合作、联营、入股等方式参与项目开发和企业经营,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决算、现金管理、开支审批、经济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确保集体支出科学合理,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建立健全“村两委”会议制度,党员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是关系到村民切身利益的,必须让群众知道,坚决遏制村级债务的增加和蔓延,村级借款要进一步严格程序和范围,兴办村级公益事业和生产项目,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

四、管理好三资。农村“三资”管理得好不好,关键在村会计。海阳所镇对39个村的财务由镇集中托管后,按照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环节,在各村公开考选一名报账会计,并围绕报账时效、印章使用等,对其实行镇村7:3双重考核,年底根据综合得分情况定报酬、定去留。同时,从39名村报账会计中,精选4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担任镇记账会计,每月固定10天时间集中到镇办公,全镇村级账目,每半年进行一次轮换,确保账目真实无误、清楚公正。

通过科学规范的“三资”管理工作,海阳所镇的村级财务从干部做主变为制度做主,从隐秘操作变为阳光操作,从随意处置变为规范管理,很多“糊涂账”、“流水账”变成了“明白账”。各村上下意见少了、建议多了,找事的少了、管事的多了,村级财务管理真正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