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档案管理细则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事档案管理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事档案管理细则

篇1

论文摘要:企业档案信息化是适应企业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档案管理者也要更新观念,努力探索档案收集整理利用的客观规律。充分运用现代前沿信息技术,发挥人才优势,整合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力量,把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向深广领域推进。

    1.企业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考虑档案信息化向题

    从历史经验来看,档案绝不单单是企业运行情况相关资料的‘储藏室”、“保管箱”,档案替理也不应是流水帐式的简单管理,对于档案的管理理应成为企业运行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多数企业领导已经充分认识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根本需要,但各企业实际情况不同,如何建设并利用好这样一个管理咨询信息系统,不同企业应灵活处理;全面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各部门对档案利用需求,不但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协调,更需要企业领导具备战略的眼光和务实的作风,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之中,将档案建设纳人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岗位职责范围之内,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做到层层落实,项目清晰,并应当投人甲定资金予以支持。

    2.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档案理论与实践,以档案资源信息化为核心内容的新时期档案管理信息化理论和工作体系逐渐形成和发展并指导着具体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

    (1)档案资源技术信息化。档案资源信息化是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保存,将原有不同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成数字化信息,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进行信息化有效开发利用,实现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即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建立起各类规范化、标准化、可共享的目录数据库;二是档案基础平台建设,包括档案网络建设和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化。

    (2)档案管理方法科学化。档案借巡匡作方法科学化,就是根据信息社会的特点和档案工作的客劝珠见律进行合理的组织计划和控制。白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档案管理中,如在系统论、控制论等的指导下作出正确的决策。此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还包括正确恰当地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按照管理对象的实际和它自身固有的规律来决定采用叨隆手段,以及使用这些手段乃至最终用法律形式来保证。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是旁彬势下管理现代化的核心。

    (3)管理人员素质酬弋化。信息时代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档案管理方法的不断改革,对档案管理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及管理操作能力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外,还要有一个结构合理的人才群体。档案管理人员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有较好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等。

    (4)档案月赂的社会化。随着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及档案效益的显现,档案利用从用户对象上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非官方组织与社会公众对档案的利用不断增长,经济活动利用明显上升。随着档案进一步开放、电子文档的实行,档案利用将出现跨地域、跨行业的局面,突破时空界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3.抓住机遇,全面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提供了十分优越的客观条件,因此,必须统筹谋划,精心实施,在秉承传统工作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档案管理。企业档案部门要把握信息化带来的企业管理的新思维、新模式,树立创新意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企业档案制度创新。建立健全适应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企业档案工作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扎实有序发展,完善企业档案的收集范围,及时调整和扩展企业档案信息的接收范围,尤其提男肠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潜在价值的文字材料;建立电子文件的归档办法,完善企业文件材料的归档制度;建立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和利用制度,保障电子档案信息的数据储存及利用的安全。

    (2)更新观念,多渠道开辟档案信息资源。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档案信息要格外予以重视,适当勿二大档案收集对象和收集范围,不仅要收集与档案关系密切的各种资料,对枚关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信息资料也要注意收集。同时,企业档案的收集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电子手段,从收集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加以拓展,档案保管重点要转向企业自身形成的材料和与企业经营有直接关系的文件。

    要以市场为导向,挖掘各种适销对路的档案信息。如:企业为了定价,就必须知道市场状况;为了制定促销策略,就必须了解产品销售周期性及市场竞争状况;为了发掘新产品,就必须全面了解生产厂家,如此等等。如果档案人员能在这些方面为企业及时提供真实、详细的档案资料(数据、文字、图表等),就会为企业的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其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就是高级的信息服务。

    (3)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好档案管理工作软环境。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方面给档案管理理论、管理模式、档案工作领域和工作手段与工作方法带来强烈冲击,另一方面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加速档案工作利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利学发展的关键。为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对在岗档案工作人员不断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岗位培训,让管理档案的专业人员历经时间积累和沉淀的能力,就会让档案为社会各界有效利用,并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要确立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人才队伍建设的标准,明确培养目标和方向,完善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制度与机制,加快档案复合型人才培养,对不合理的岗位设置应及时予以调整,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档案管理人员给予表彰奖励;要挑选一批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热爱档案事业,具有一定企业管理业务水平的人员充实到档案队伍中来。

    (4)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档案工作者自身要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开拓思路,勇于进取,超前介人企业管理流程,全方位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将自身有机融人到信息系统中,使档案工作与五处业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工作流程想衔接,以加强对企业各种类型文件材料运行的监控。档案工作者还要积极参与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贯标活动,实现文件、档案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主动配合企业计算机人员,建立和完善企业档案自动化系统。同时还必须积极主动地从各个渠道获取及综合处理各类信息,并编制出有一定水平的综合性、专题性的报告,供企业决策者分析和判断,提高服务水平。

    (5)积极推进,尽快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档案管理数字化是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档案工作者不能观望等待,要主动出击。首先,在行文不规范的企业中,尽快完善文件制度,为各种机读档案目录的建立及管理软件的编制做准备;其次,根据企业馆藏特点,结合行业通用标准,及时编制出索引工具,以实现档案的自动化检索功能。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是人类社会的真实记忆。历史的延续和社会的发展都在档案中留下最可靠的印记和乡彭变。时间越久远,档案的历史价值就越发突出,档案也越显珍贵。对于酬统档案数字化过程的加速,也是刘这些传统的有效保留和传承。

篇2

关键词:人事档案工作;问题;对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也指出,要建设一流大学,首先就应该提高自身的建设能力和治理能力,更好地适应一流大学的内在本质要求,按照一流大学的办学规律来建设发展,才能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内涵发展,加快建设一流大学的步伐。

在一流大学建设治理能力提升中,学校各行政职能部门必须具备“行政管理的执行能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能力”、“社会服务的能力”、“文化建设的能力”、“信息化服务、管理、办公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等能力,才能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实现一流大学建设治理能力的提升。

面对这种新形势,在学校的人事档案工作中,我们需要深入思考,找出当下人事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我校人事档案工作,推进学校一流大学治理能力建设。

1 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缺乏重视

人事档案意识缺乏,对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关机构及人员对人事档案工作认识不足,认为人事档案就是收集、保管、利用人事档案等事务工作,与学校教学和科研没有直接联系,不能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只要不泄密、不丢失,能提供基本利用服务就行。因此,人事档案工作在学校总体工作中显得无足轻重,缺乏应有的支持和重视。

2.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学校人事档案相关管理制度,在执行中由于相关机构不够重视,或长期在工作中固化的模式等客观原因,无法在工作实际中完全贯彻落实,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3.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专业化程度有待加强

随着四川大学师资队伍的不断壮大,学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职工和学生人事档案数量增多,档案利用频繁,档案管理工作任务繁重。目前,档案馆人事档案科管理教职工档案17000余卷和学生人事档案70000余卷,却仅设置专职档案管理人员6人,其中干部档案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仅2人。按每管理1000人档案配备专职人员1名的标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人数严重配备不足。管理人员大部分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由于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且专业化程度有限,管理人员无法对人事档案进行高质量的管理,只能保证基本的管理利用,档案研发利用更是纸上谈兵。

4.硬件设施不符合档案规范管理的要求

档案库房现是办公及教室用房,库房承重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库房门窗为普通门窗,封闭不严,起不到防盗、防光及控制库房温湿度的作用,导致档案安全保管“八防”设施形同虚设,既不能使档案完全达到安全保管要求,又给使用设施带来安全隐患。

5.人事档案信息化服务能力局限,信息化、现代化技术滞后

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暂未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大部分工作还局限于纸质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层面上,信息管理仅局限于著录档案目录等基础检索工具,无法进行相关人事信息的查询和检索,更无法实现对人事信息的筛选、排序、分类、汇总,信息化水平比较低,由此导致很多人事统计、核对工作只能靠手工操作,无法实现人事档案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2 完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事档案意识

建立人事档案工作网络,切实做好人事档案工作。近年来,四川大学档案馆加强了人事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以使相关机构以及工作人员从思想上真正对人事档案工作高度重视和支持。在工作中,积极寻求各级领导的重视,及时将档案工作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反馈汇报;同时力争学校在组织上、制度上给予保证,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细化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中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

贯彻落实人事档案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k法》的要求,结合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进一步完善落实各项相关制度,修订《四川大学学生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四川大学教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四川大学著名校友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度。对人事档案的接收、传递、保管、查阅、档案材料的收集、审核、整理等环节做出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并依照相关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实施,不断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形成“有章可循、依章执行、违章可究的高校档案管理运行机制”。

3.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配备,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应适量增加人事档案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确保有足够的人员、时间和精力对人事档案进行归档、建档及对档案材料进行开发利用。人事档案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在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上要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专多能”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现代化知识的培训学习,以便更好地开展档案信息化、现代化工作,推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也应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开发利用人事信息,为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人才评聘等重大人事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人事档案信息,真正把人事档案部门转变成具有较强综合服务职能的人事档案信息中心。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人事档案工作发展的硬件基础

要积极争取学校的在档案馆建设上的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早落实档案馆新大楼的建设项目。设立专门的档案库房,按照档案安全保管的要求配备档案柜和必要的防护设备,确保人事档案的完好保存。

5.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服务,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开发利用人事档案信息软件,建立人事档案信息网络查询平台。根据高校人事档案实际工作情况,在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依照人事档案保密安全制度,对相关管理部门和个人网上开放查询,利用人事档案信息网络平台,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公开。这样不仅可以使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从繁杂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检索工作中解放出来,而且可以更快捷、更准确地为人事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3 小结

高校人事档案工作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领导应重视档案管理工作,采取措施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尽快促进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社会化转变,更好地提升人事档案工作的能力建设,促进学校人事档案工作的发展,进而推进我校一流大学建设治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婷.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 15( 14) : 97 - 98.

[2]姚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7) : 23 - 24.

篇3

一、加强管理力度,建立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是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保障,这也是人事管理人员在这一工作中必须完成的工作需要。目前中央相关部门已经下发了《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并颁布了七项制度,分析了档案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对于职工材料的信息收集、鉴别档案、核对档案、保密工作和转移查阅等等方面都进行详细的规定。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者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都必须要恪守中央颁布的工作标准,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管理人员在进行针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和核对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建立登记和统计的制度,将各个类别的档案记名成册,并且固定周期的进行核查,必须要做到每个档案都由相应的编号,并且档案与记录的名册中编号一致,在筛查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以确保每一份档案都十分安全、准确,档案的卷皮、目录、只带等等都按照标准严格进行操作,按照中央下发的《工作细则》文件执行。事业单位必须要出台相关的制度,确保不会以个人的名义私自保管单位职工的人事档案或是人事资料,在工作过程中如果要查档,必须要出台相应的文件,并填写“处理登记表”,经过相关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确认签字审核之后,才可以进行查阅。对于待处理的材料来说,要定期由人事档案的工作人员销毁,如果遇到人事档案的转接问题,必须要等收到相关单位发送的“干部档案调度单”之后,才可以进行人事档案的转接,并且这一过程不得通过个人进行携带活体区,必须要按照机要交通渠道。若是当事人要求派送档案,则应该由人事档案管理负责人进行配送,并且等待转接单位在“档案通知单”上签字盖章,亲手送达该单位人事管理部门负责人手中后方可离开。

二、加强职业培训,锻炼培养专业人才

要想将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各个事业单位必须要培养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锻炼出档案管理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高低与否,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在于管理人员,因此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必须完全经过人事档案管理负责人与信息管理人员、信息人员三者之间的角色转换和培养,并且要从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能力、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技能培训。管理人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针对人事档案基础管理理论和管理业务技能进行培训,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坚实的档案学基础知识,还必须要懂得各个文件与不同类型档案的管理原则,并且熟悉各个单位的分类规律以及方法,掌握相关的技术。另一方面是进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培训,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关注与书觉得规范采集方法,学习一些数据采集软件的正确运用技术,并且还要掌握相关联的网络知识运用技术。通过这样的针对性培训,不仅仅能够帮助档案人员掌握较好的信息技术水平,学会档案管理中可以运用到的软件的多样的功能,以确保在事业单位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安全正常、平稳的运行档案管理系统。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只有培养了高素质的职业人才,才可以做到充分培养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档案发展的工作,更加有效地带领人事档案信息管理朝着电子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三、落实突出重点,全面建立资料收集网络

篇4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在现实工作中的不足。提出了主要从主体上、管理技术、管理制度、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监管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改革,做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校 人事档案 管理 改革 创新 优化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深入,对人事档案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对人事档案工作重视不够、人事档案内容单一、管理方式落后,利用率不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展和优化。要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利用的有效性、及时性,使之更好地为高校发展服务,探寻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优化模式势在必行。

一、复合型管理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的主体优化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始终是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重点。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多是非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加之领导不重视,他们很难有学习、提高的机会,造成了他们在思想观念、业务水平、工作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专业素质亟待提高。要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优化,管理主体必须达到优化。档案管理人员首先必须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研究水平。其次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再次,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最后,要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如实现微机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进行辅助立卷、检索、统计、借阅等管理。

二、信息化建设:人事档案管理技术优化

信息化、自动化在高校发展中广泛运用,图书馆、财务、行政管理、教务管理等工作借助网络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是在档案管理上却运用不多,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档案管理工作仅限“收、管、查”,不能形成综合性的人力资源信息。因此,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主要任务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构筑人才资源共享平台。从长远看。信息化建设促进了人事档案管理技术的优化,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促进人事档案信息服务范围扩大,实现资源共享,使人事档案信息的利用空间更为广阔;其二。实现了人事管理工作和档案信息存储的同步完成,使人事档案工作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还能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高校在积极实践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科技知识密集的特点,加强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更好的实现为本校展现人才风采,促进人才交流的目的;其三,有助于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人才能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为促进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和全校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做出贡献。

三、制度保障: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优化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优化,要靠相关制度来保障。目前。许多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对人事档案的材料收集、鉴别、归档、整理、利用与转递等制定相应的制度;或者已有制度多年来未修改,已不能适应当前高校日新月异的人事改革发展的需要;或者是有制度却执行不力。为此,制度优化的主要任务就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要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统一规划,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细则和岗位职责,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具体而言,一方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有制度可循,要将人事档案管理纳入工作制度体系中去。为此.健全各项制度是重点。另一方面。人事档案管理j.1:作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体现人事档案制度的特点。比如:查借阅制度、转递制度、保管制度、保密制度等等。不能让制度流于形式,也不能让制度因人而异、随意改变。制度优化不是一日之功.这是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管理人员共同的责任,也是实现高校人才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四、人才社会化: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优化

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人事。工作社会化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高校如何适应人才市场化需要,合法用人、规范用人,提高高校的人才市场竞争力,建龟自主用人、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这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新形势,也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题中之意。其中,最主要的人才管理社会化方式就是在高校实行人事。人事是指政府人事部门批准或授权的人事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为其提供人事管理方面的综合性的人才服务形式。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人事工作社会化的一种新型人事管理模式。高校人事的主体是高校的人事机构和受聘者。人是人事机构,被人是受聘人和高校。人事适应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通过人事,高校能借助社会化人事服务使人才使用权与所有权分开,打破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所有制界限,把“身份管理”逐步改变为“岗位管理”,把“单位人”变为“社会人”。

五、个性化:人事档案管理方法优化

在管理方法上,除了标准化之外,实行人事档案个性化管理,为高校的各种人才提供个性化档案服务也是管理手段的创新方式。比如,针对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学科带头人、专门化人才建立能够反映个性特征、专业技术特点、业务能力水平的业务档案资料,从而对高校中的人才做出全面综合的评价,更有利于优秀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为高校的发展选好人才、用好人才。

篇5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人事档案管理 问题 建议

人事档案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以来,对我国的各项建设、干部管理、国家安全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加以改善,从而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水平。

1.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档案材料内容不准确。现有的档案材料中存在许多内容前后不符及内容失真的现象。如:“三龄一历”记载多样。出生年月公历、农历填写随意,且没有说明。甚至有个别干部的出生年月前后相差较大,参加工作时间、入党入团时间前后不一致,基础学历越来越高。

1.2档案材料不齐全。一些年度考核表、履历表短缺或虽有表但未盖公章。还有一些如学历、培训、职称、奖惩等材料仍在个人手中而未能及时收集归档。一些单位分管人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并非专职人员,往往是身兼数职,有时只是将档案材料作为要保存的资料加以收集堆放,没有及时归档,这也是导致个人档案中材料不齐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1.3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运行效率较低。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人事档案管理需要专人管理,单独存放。但现在大多数事业单位的从事人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且大部分靠手工操作,未使用干部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费时、费力,效率低。

1.4人事档案利用范围狭窄。提供利用是档案工作的目的之所在。从我国人事工作的现状及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来看,现有的人事档案利用范围小,频率低。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这就要求人事档案要更加符合社会需求,扩大利用范围,提高利用频率。

2.人事档案管理的建议

2.1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水平。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头绪多、琐碎繁杂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制度来制约,就会无章可循、无所适从。应结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和社会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并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尤其要建立人事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制度,对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和转进转出档案的管理制度要进一步严格要求,更好地阻止虚假材料进档。要完善人事档案案卷整理工作细则,使人事档案案卷的整理更加科学、全面、完整,为干部考察任用提供真实、准确、实用的个人信息。

2.2注重人事档案材料收集,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收集人事档案材料是人事档案工作的基础,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制度的改革、考察、考核、学历、各种培训、聘任、专业技术晋升等需要入档的材料不断增多,给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收集与档案有关的各种材料,认真整理,细致鉴别,做到取之有据。对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要及时进行处理,手续不全的材料要退回形成材料的部门进行补办,确保材料齐全完整、手续完备,保证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2.3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资源库,为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必须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延长人事档案寿命的目的。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人事档案服务于人事工作、人事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一个具体组成部分,也是适应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日渐增强的客观需求。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部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及时地传输人事信息,提高人事信息管理的时效性。要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对人事档案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计算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实现人事档案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根据需要,可通过屏幕查阅有关内容。同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创新,通过网络,可以实行不属于保密范围的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才档案信息服务,以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既方便利用者,又提高人事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大大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2.4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人事档案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加强责任感,把人事档案工作看作是一项政治工作,在平常的管理中体现它的严肃性,才能坚持原则、严守纪律、遵守制度、保守秘密,在繁杂琐碎、枯燥单调的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差错。有了责任心,才能不厌其烦地去收集材料,认真鉴别材料的真伪,按照要求将材料及时归档、整理成册,将人事档案材料当作一种资源。人事档案工作人员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熟悉人事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尤其是对材料的鉴别、分类,更是要了如指掌;要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档案质量;还要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使人事档案工作更科学、更实用,为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提供有利的人事资源。

参考文献:

[1]潘姝.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05,(3):119.

篇6

关键字:人事档案;档案管理

人事档案是记述和反映某人经历和德才表现等情况的人事材料。人事档案管理既是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信息源。一份规范的人事档案能充分反映出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工作表现、奖惩情况、行为轨迹、历史背景及其经历的重大事件。因此,从新时期人事工作的实际出发,把握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性,管好用好人事档案,对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1 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人事档案工作是做好人事工作的基础条件之一,是人事调动、聘用、晋升、工资调整等多方面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1、人事档案是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础。

新时期的干部选拔标准是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来选拔的。要做到选贤举能、知人善任,就必须对干部进行历史而全面地考察和了解。而借助干部人事档案了解干部在各个时期静态的、原始的资料情况,则成为重要依据。所以说,干部工作离不开人事档案,人事档案是做好干部工作的基础。另外,干部人事工作中的工资福利、职称评定、奖励惩处、离退休等方面的工作也离不开干部档案为依据。

2、人事档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人事档案的形成过程来看,它不仅是每个员工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而且也从一定程度上详实、全面地记载了每个员工的德才素质和能力水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的交流互动将更加频繁,人事档案也将面临更广泛的市场需求。人事档案中积累着大量的各类人才信息,档案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措施,及时主动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提供档案信息,把档案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进而达到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目的。

2 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各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新时期人事管理工作的需要,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畅。

现行的人事档案,主要按管理权限和隶属关系进行管理,在组织人事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在新时期,人员流动量大而且快,人员的隶属关系时常会有变化等原因,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档案管理的关系较乱。主要表现在企、事业单位部分人员的档案有的在人事部门,有的在人才交流中心,还有的在劳动部门以及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部门,其管理的主体不清。二是人档脱节。在人员流动中,少数职能单位档案意识淡漠,造成人档分离,弃档、“死”档和无档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管理有盲区。部分单位在招聘人员时,擅自保存所聘人员档案,少数流动人员及一时没有落实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私自截留档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成为新的管理盲区。

2、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计算机技术已逐渐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得到应用,但是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环节其管理人员依然习惯于手工操作,计算机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还不能得到完全地广泛运用,其信息化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不但不利于档案的完整与保管,同时也影响了其工作效率。

3、人事档案的内容不完整。

一是档案的内容不实。人事档案中的材料一般都是由本人填写的,由于组织上对有些材料缺乏严格的审查,致使个别人事档案内容不实不准。特别是有的人处于个人的私利,在档案中将“年龄越填越小、工龄越填越长、文凭越填越高”;有的人事档案材料中填写的内容前后不一致,使档案资料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这给人事部门考察了解当事人的信息增加了难度。二是档案的内容不全,@在一些趋于破产或已经破产的企业单位尤为突出。三是档案的内容不精。档案材料分为十类并依材料形成时间排列。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方式是基本合理的。但是在具体操作中,由于资料形成部门要求将一些可装可不装的、甚至不该装的资料都装进了档案,使档案的内容臃肿繁杂。

篇7

传统封闭内向的人事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人事制度改革需要。开放搞活的用人制度改变了过去人们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念,尤其是青年人,择业跳槽的现象的普遍化,促进了人才市场的活跃,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人们积极性的发挥,是人力资源市场进步的体现。传统的纸质档案也不能适应大量的快速的人才流动的需要。

二、完善、创新人事档案管理的措施

做好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规范传统的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单位的人事管理方式,使之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二是探索区域性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的管理方法,实行人事档案开放式管理。具体措施为:

1、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档案意识

我国延续多年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对我党、我国的干部队伍和员工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改革开放新形势,虽然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出现一些不适应,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要或弱化人事档案管理,相反而是要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改进。通过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探索并实行新的管理模式,使之更加完善,科学,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所以,我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人事档案的管理,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强党对人事档案工作的领导,加大《档案法》的宣传贯彻力度,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明确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落实档案室硬件配备,搞好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2、严格管理标准,规范管理程序

在我国多数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相对于其他档案管理还是比较被重视和正规的,但严格来讲,按照高标准要求,仍达不到标准化、规范化要求。严格管理标准,规范管理程序。就是在认真执行档案管理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同时,重点解决目前存在的较普遍问题;一是干部、员工个人应入档的信息资料要按规定时间、规定程序进档,并做到及时、无遗漏、无丢失;二是整理人事档案,要严格按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要求,做到“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使每一个档案达到完整、真实、精练、实用。三是在记载内容上,切实从人力资源管理和利用的角度出发,把反映个人业务水平、技术专长、工作业绩、个人信用、职业培训、违法记录等方面的内容纳入人事档案中去,突出个人能力的发展,提高人事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进而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开放搞活

探索区域性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的管理模式,区域性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就是建立保管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内的所有人员的人事档案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并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手段对人事档案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和开发利用,使其更好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以适应我国用人制度开放搞活带来的人才流动快、流动量大、档案信息公开透明、人才竞争公开透明的需要,实现全国档案信息的直接交流。克服传统人才管理模式中档案信息封闭,档滞人流的弊端,促进整个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操作上,形成档案的员工或单位可委托人事档案管理中心保管个人或其员工的人事档案,由单位及时补充新材料,用工单位可利用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的档案成功招聘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中心通过保管、提供、利用乃至信息开发等众多职能,实现档案管理和服务。

4、引进电子技术,实现科学管理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事档案 现状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233-02

近年来,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内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更好的记录教职工工作业绩,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服务。

一、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机构配置不尽合理

当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人事档案室属于非独立机构,挂靠院校组织人事部门,其职能主要是执行而非决策。比如,忻州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在职教职工总计540人,包括离退休人员人,所有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全部归属组织人事部门,而组织人事部门仅有14人,而真正管理人事档案的人员仅有2人,人事档案传统意义上的管理也是疲于应对,与科学创新管理的目标相差甚远。随着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这种管理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人事档案科学管理的要求。

(二)人事档案归档整理滞后

多年来,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不够规范,创新意识比较淡薄,很多教职员工调动调整工作,常常出现新档案不能及时归档,旧档案不能及时更新,查询时有时还出现缺失的现象,很多地方档案日期不一致,部分档案资料还有后来补全的现象。以上这些情况,都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扰,影响了正常的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还存在着对人事档案管理不严,在档案借阅、转递的过程中发生遗失等现象,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管理人员业务能力较低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教职工人数明显增加,人事档案库存量增长,个人材料进档频繁,既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量,也增大了归档难度。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部分高职院校把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当作高校富余人员的临时安置点,只能忙于应付日常事务,没有学习的时间,对档案的管理采取以往循规蹈矩的方式,与国内国际的高标准管理模式差距很大,严重制约着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不利于人事档案工作的发展。我针对忻州部分规模较大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技能情况做了一项调查,反应情况如下:

(四)人事档案软硬件配置明显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大多数还是采用单一的传统管理模式,没有统一的干部人事管理软件系统。档案管理仍然采取纸张装订的形式,手工检索,人工管理,工作量大,效率低,准确性差,使得在档案整理的过程中既繁琐又操作困难,这种原始低效的管理条件,对于个人档案的提取十分的困难,无法形成对人事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

大多数高职院校硬件配置也不符合档案管理的基本规范要求,有的档案室就是普通办公室门窗,封闭不严,起不到防盗的作用;有的甚至把档案室安排在办公楼顶层或是地下室,长期存放会导致很多档案的潮湿发霉,不仅影响查阅,更有可能影响高职院校档案的保存。目前各种软硬件配置模式严重制约着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不能紧跟社会发展。

(五)档案管理模式简单粗放

人事档案主要内容包括人事履历材料、组织鉴定、考核情况、学历、学位、培训和专业技术职务情况还有政审、职务任免、入党、入团的材料、奖惩材料、工资调整等,它能充分反映个人经历、德才成绩、工作表现、受奖励、处罚、历史背景及重大事件的经历等等。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局限在纸质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层面上,管理仍沿用过去传统守旧的模式,并没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实现档案管理的创新。对于一些教职工的个人成果或者是科研贡献,不能及时归档,档案无法及时反映教职工的当前状态,更不能体现档案管理的个性化需求,无法保障教职工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

(一)管理模式的创新

国家档案局《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指出,每管理1000卷档案配备一名专职干部,有业务指导任务的单位,要配备相应的业务指导人员。一些高职院校已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在高职院校机构改革中,先后将人事档案从院校人事部门或其他部门分离出来,升格人事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并充实了专职人员,人事档案实现了“职能分离,集中管理”的管理运行模式。这种模式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决策,对促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变革具有重要意义。组织人事部门也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解脱出来,专职从事政策法规的研究执行,专业人员的分类管理和培训等。高职院校人事档案工作的主体地位形成之后,就要着眼于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特点,在档案资源、档案人力、档案开发、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职院校人事档案工作的超越。

(二)管理理念的创新

人事档案管理也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改变传统保守的人事档案管理理念和重管轻用的思想,树立现代化管理意识。一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对人事档案室管理水平的评价不仅要看场所、设备,更要通过对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评价来确定。更直观地说,主要应看档案室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工作重心要从对档案室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转向对教职工服务。档案管理人员要面向教职工,走向教职工,想教职工之所想,急教职工有之所急,实现“人”与“档”的有机融合。二要努力营造互动共赢的工作氛围。学院主要领导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就可以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输送优秀的管理人才资金保障,否则,创新人事档案管理就无从谈起,难以真正实施。其次,要强化校内宣传,取得学院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三)管理人才的创新

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决定了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结果和效果。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针对档案专业人员成长和工作特点,着力加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一是全员聘任竞争上岗,在全院范围内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工作实的专业人员,通过岗位的设置和工资待遇的分级,调动各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招聘有档案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毕业生充实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总体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在职培训与继续教育,完善档案干部终身教育体系,特别要加大对优秀青年档案工作者的培养力度,定期输送档案管理人员到高校档案管理专业培训学习,或参加国家和省织织的各类档案管理培训活动,提高档案培训质量,保证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充实,防止档案管理人员知识老化,着力提升现职档案人员的文化和专业程度,增强档案人员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档案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如计算机课程培训,归档文件整理等,加强多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锻炼人才。三要吸纳勤工助学学生作为兼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入档案管理队伍,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得他们了解相关的知识和工作职责,不仅能在生活上对学生给予帮助,也为他们铺设了锻炼自我的平台。

(四)管理内容的创新

人事档案内容虽然是按照国家和党的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及业绩成果等内容的原始材料收集与规范化管理,是人事档案工作的基础,没有收集就不会有完整的人事档案和健全人事档案材料,只有通过规范化收集和管理,才能把分散在部门或个人中的材料集中统一管理归档,才能保证人事档案材料完整、准确。一要畅通人事档案材料源的沟通渠道,建立联系制度,不失时机地向形成材料的部门收集应归档的材料,对于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资料,要及时通知形成档案资料的部门,补送资料或补办手续。二要创新规范化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人事档案工作法规体系,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细则和标准,规范归档机制、健全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和归档要求,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完善人事档案的管理。

(五)管理手段的创新

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不断影响着各个领域。人事档案管理为了适应发展形势,必须进行全方位、多层次信息管理系统提升改造,把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应用到档案管理中,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各类高职院校管理手段创新的基本要求。一要加快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化推动档案利用服务模式的创新,通过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档案的数字化、利用的网络化,积极推进网上查询查阅利用方式的普及,打破传统服务方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构建高效、快捷、便利的利用体系,通过信息化提升档案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二要积极参与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提出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要求和建设。认真研究解决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与学院办公自动化的衔接问题,研究解决文档一体化问题。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地把人事档案工作重点与学院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教学、训练、科研等服务,使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走上主导地位,实现管理手段方式的社会化、多元化和优质高校化。

三、结语

全面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建设,以创新的思路促进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使传统档案管理向创新管理者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人事档案管理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燕.做好高职院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6)

[2] 刘畅.浅谈高职院校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J].科技向导,2012(8)

[3] 夏燕玲.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云南档案,2010(3)

[4] 王敬.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创新与实践.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

[5] 黄柳飞.论高等职业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体系建设.黑龙江史志,2013(7)

篇9

[关键词]信息化 高校 人事档案 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D0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351-01

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份量,其主要负责对高校师生、工作人员等的人事档案存放与管理,从而利于高校的人事管理。但据调查发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状况并不理想,许多高校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管理模式、方法等陈旧落后,管理效率不高。为此,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创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构建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这对于有效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与效率十分有利。

一、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针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现状的堪忧,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必须紧随高校人事制度的变化而不断进行革新,根据新形势与新要求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创新。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显然十分重要,这是促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进入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必然趋势。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辅助可以大大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帮助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快速处理档案的统计、检索、编目等工作以减轻其工作压力。同时,得益于计算机网络通讯的便捷,能够有效实现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这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依据,利于高校高层做出正确的决策判断。如此可见,建立健全创新型信息化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研究

(一)树立创新意识,优化制度保障

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利用科学技术来优化与提升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以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促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及时性。创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理念,这是推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取得进程的必然要求,但要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创新管理,还需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以优化制度保障来促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与创新需要考虑整个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个流程,包括前期工作的各方面(如材料收集、鉴别、归档、整理等)、后期工作的各方面(如保管、查阅、借阅、转递、保密等),这些都需要在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中有所涉及。同时,还需要包括工作细则、岗位职责等方面内容。

(二)加强技术引进,建设信息化管理模式

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加强技术引进是基本保障,这是为建设信息化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必要前提。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主要是针对教学人员与工作人员的管理,他们的工作成绩、工作能力都充分记录在人事档案中,便于高校选人用人与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为高校构建一个人才资源共享平台,科学、分类管理人事档案材料,实现人事管理工作与档案信息存储的同步进行,以形成综合性的人力资源信息库。高校要建立科学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体系,就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构筑一个全面、系统的信息数据库,对高校所有教学人员、工作人员、学生的人事档案进行统一管理、细致划分。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充分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扩大人事档案信息服务范围,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实用性。

(三)建立专业化管理队伍,提升管理人员专业水平

当前,许多高校为节省开支并未组建一支专业性的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大多由高校教师等其他工作人员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甚至于有些高校直接选用兼职高校学生来管理。可想而知,这些都是造成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极低、问题突出的主要缘由。因此,为了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建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尤为重要,同时还需对管理队伍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与业务方面的双重培训,以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与专业服务水平。对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强其职业道德、责任心、敬业精神等。同时,加强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这也是加快实现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效保障。

(四)创新个性化管理方式,完善管理监督机制

为促进高校充分施展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构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为其提供了可能条件。而创新个性化管理方式,为高校各类人才提供个性化档案服务,并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的监督机制,这利于发挥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最大作用。如何采取创新型的个性化管理方式,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管理工作人员可以从个性特征、专业技术、业务能力三个方面入手,对高校各种人才进行不同层次的档案划分与归类,这样能够对这些人才进行综合的初步评价,以充分挖掘各人才的优势,从而利于高校的高层领导全面了解人才,以达到选好人才、用好人才的最佳效果。除此之外,完善高校人才档案管理的监督机制需要同步进行,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全过程进行合法化监督,从而确保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合法化、公开化。

三、结语

科学、创新的管理是促进各个领域、各项工作顺利有效落实与开展事项的保障,对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如此。信息化、创新型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能够有效推动高校人事工作的开展,对于高校的科学发展极为有利。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高校注重建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创新化,不仅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提升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积极采取相应的创新管理也利于促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与人事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前言

作为基层事业单位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人事档案管理记录了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能力、经历和业绩等重要的原始信息,是个人成长的重要记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干部和职工本人的品德素养和能力表现,有利于事业单位通过简单便捷的方法发现和使用专业的人才,直接对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起作用。伴随着我国增加了对人事制度的改革力度,尤其在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面对这一挑战,加强涉及每个员工的具体利益的人事档案管理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基层事业单位中,只有将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为基层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基层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制度不够规范,领导的思想认识不足

一方面,大部分的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工作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国家下发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没有结合基层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一般的制度细则与事业单位的干部和职工人员的实际情况不符,不够规范的管理制度使得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取得实际的较大进展。同时,相关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落实不能够到位,即使多数的基层事业单位已经在建设初期就制定了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收集和保管等各项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人事档案管理的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审核不严谨、归档不标准的现象,造成许多的不利于保障干部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的业绩发展缓慢,所以不容易引起基层事业单位领导的重视,领导对其重视的程度较弱,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弱化了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1.2 基层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

一般的,基层单位会有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从事相应的工作,但是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经费的投入不足导致了管理人事档案的人员配备不到位,没有根据工作的任务量去安排合适比例的管理人员,无法满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的要求。另外,相当一部分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较多的工作经验,并且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专业素质和思想价值的差异性巨大,会存在缺乏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员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的现象出现。多数的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由非专职的人监管,其业务能力不能够被保证,使得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流于形式,管理缺乏连贯性和标准化。

1.3 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陈旧

现阶段,基层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方法仍然是以人为手工的执行操作为主,多数的工作属于重复性劳动,较大的工作量使得人员不能够及时地整理和归档人事档案的具体资料,人事档案资料不完整的现象时常出现。计算机软件的使用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操作复杂的特点使基层事业单位的各部门不能实现人事档案的全面的共享,大大降低了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在进行信息采集的过程中,被动接受信息,对于缺乏的人事资料没有及时寻回,材料的缺失会致使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到位。

2 提高基层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举措

2.1 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思想认识

制度的建设不仅起到对工作的指导作用,而且能够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因此,建立和健全人事档案的制度规范十分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利于使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相应的制度规范也会使工作人员的具体执行行为受到一定的约束,使其标准化,更大化地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完善制度建设一定程度上使管理人员能够按照规范制度严格要求自身的行为,有效地避免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基层事业单位要充分地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提高思想上的认识,强化档案意识是基层事业单位领导的重要职责。

2.2 加大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实际上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在新形势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要求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加强思想、政治和文化的建设,由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服务性和保密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在选择管理人员方面,重视观念价值、业务能力和道德品质上的考察,使其能够热爱档案工作,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基本的档案技能,注重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形式,熟悉各项人事档案管理的业务,在适当的情况下,组织专业的人士对工作人员进行授课,明确原则和理念,不断加大对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为基层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加强创新创造,有效提示效率

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针对我国的基层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较为落后的问题,应该将计算进技术充分地与档案管理的工作相结合,不断开发具有简单便捷的档案管理软件,通过现代化的数字化手段采集、记录和整理相关人员的基本人事材料,推行立卷制度上的更新处理,合理改进档案管理的工作手段。创新与创造的方法是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的,勤于思考和注重创新的品质应该是工作人员具备的品质之一。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投入,努力提升设备的条件,安装适当的安全防盗措施,满足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需求。

结束语

基层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事实上是一件需要时间和精力的工作,用人制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逐渐在改革和深化,在强化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创新创造的原则,坚持科学规范的理念,使其不断适应时展的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观念和制度上探索人事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思路,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才能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工作服务,加强基层事业单位的人才建设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