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习阶段报告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顶岗实习阶段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顶岗实习阶段报告

篇1

0引言

任何有机体都有其生命周期,项目也不例外。项目管理是通过项目经现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理论与方法对项目及其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旨在实现特定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必然经历若干阶段,这些阶段构成了项目的生命周期。

顶岗实习是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的改革模式,将项目生命周期管理这种先进的现代管理模式合理应用于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可以使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等到改善,从而使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1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监控不完善。实习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与管理主要停留在表面上,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重点检查学生的实习日志,而忽略了学生态度,观念等。

(2)监控主体作用不明显。家长和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监控主体,学生在校外企业实习和工作过程中,与监控主体的联系不紧密,甚至失去联系,使得消息封闭。

(3)监控客体认识不足。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校内指导老师,既作为学生的监控主体也作为客体,指导老师在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指导不足,不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工作与思想动态。

(4)反馈不充分。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在生活、报酬等方面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对每一届学生的顶岗实习缺乏深入的思考,导致问题重复出现。

(5)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顶岗实习管理涉及多层次,多因素,多元化。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结果,轻过程等方面。

2项目生命周期在顶岗实习管理中的应用

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实训向校外的延伸,为使顶岗实习工作更好的开展,本文将项目生命周期理论与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相结合,详细分析分阶段开展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实施的各个阶段,即组织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收尾阶段。顶岗实习管理重点是实施阶段的管理,难点是如何协调四个阶段,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2.1组织阶段

顶岗实习应做到与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要求对接,不可过分适应企业而放弃专业培养目标。为使顶岗实习工作有序开展,学生在顶岗实习前,需组织相关指导老师学习《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在此阶段,学生的顶岗实习时间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而确定。专业负责人将顶岗实习工作组织协调到相应的指导老师中。为使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各指导老师可以制定不同的实习方式,以达到顶岗实习的目的。

2.2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有效实施顶岗实习的关键,此阶段不仅需要计划顶岗实习单位,而且需要计划学生的顶岗实习进程。首先,由专业相关负责人详细考察并确定企业是否符合顶岗实习要求,与企业洽谈顶岗实习内容并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其次,结合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要求,召开顶岗实习宣讲大会,提出具体的实习要求;然后,学校在学生赴企业实习之前需要进行安全教育,向学生家长提供学生顶岗实习情况;最后,要求学生与企业需要签定顶岗实习协议,以协议的形式来保障学生的顶岗实习有效进行。

2.3实施阶段

顶岗实习实施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也是管理过程中最复杂的阶段。在学生赴顶岗实习企业后,专业顶岗实习联系人首先要提供学生实习情况表;其次在学生实习期间,专业顶岗实习联系人与学生要保持充足的联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学生在实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关注学生在实习过程的心理动态,确保顶岗实习过程顺利实施;其次,专业顶岗实习联系人需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加强学生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的教育,同时对学生的实习内容进行专业指导,并能做到随时记录学生的实习情况或者变更情况;最后,制定紧急情况或突发事情应急处理措施。

2.4收尾阶段

顶岗实习的收尾阶段也是比较重要的阶段,此阶段需要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考核与评价,如何考核学生的顶岗实习是重点。高职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不仅只对结果进行考核,同时也要注意过程考核,学生在顶岗实习结束时需要提交顶岗实习报告与顶岗实习鉴定意见等材料。校内指导老师与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对实习学生给出评价,评价按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四个等级评定。另外,此阶段还需要进行总结与交流,将学生的顶岗实习经验、实习成果进行总结。

篇2

[关键词]顶岗实习;课程;物流管理

一、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目标分析

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是专业实践课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设置顶岗实习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以及综合职业能力。根据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需求,通过研究分析物流行业调研报告和有关物流企业资料,结合安徽省及蚌埠市物流产业发展实际,召开省内外知名物流商贸企业专家研讨会,对物流核心岗位,即配送、运输、仓储、物流信息管理进行分析和具体工作任务分解,总结出各岗位所需要和具备的单项和复合职业能力。依据相关物流岗位确定顶岗实习课程目标,确定了顶岗实习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目标、内容与相关岗位任务的对接方式,科学地处理个体兴趣与社会需要、知识技能与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具体目标定位于各岗位的初、中级职位所应具备的熟练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通用能力目标:沟通能力、相处能力、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心理能力、管理能力、职业态度、职业规范和创新意识等。专业能力目标:

1.技术型、技能型物流人才,即物流作业各岗位的操作人员,如运输、仓储、理货、配送、客户关系管理等,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运输、配送、仓储、包装、装卸、加工等方面的操作技能,并能熟练地在物流作业各岗位中运用,能够完成各岗位的工作任务。

2.基层管理型物流人才,即基层和中层管理者,如仓储管理员、车辆调度员、物流客户服务人员、采购员、理货员等;仓储经理、运输经理、采购经理、客服经理、营销经理等,要求能够熟悉并掌握物流作业流程,并能够对某个环节或某个结点进行计划、组织、决策等管理活动。专业综合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完全胜任一个或数个技能岗位的需要,与该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在确定顶岗实习课程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发展需求与心理特点的调查访谈与分析,关注学生职业成长需求与个性化特质,对课程目标进行适切性分层,从而保证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和可塑性。同时,通过对物流职业人格和职业精神的系统研究,确定物流顶岗实习课程目标在三个领域,即职业道德、物流操作技能和物流综合职业能力。另外,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注意协调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物流职业目标的整体化与融通性。

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内容

顶岗实习通常是经学校相关部门批准的,能为学生提供与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或者职业兴趣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培养职业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目前,顶岗实习模式日趋多元化,根据时间来划分,可分为工学交替、假期、周末顶岗实习三大类。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具体施教主体包括:专业教师、辅导员、管理部门和实习企业。内容主要涉及:使学生应用、推广、加深所学专业知识,获得联系真实世界的经验,加深对生产过程的理解;了解职场现状,适应职业工作和职业生活,最终顺利地实现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过渡;检验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兴趣,验证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工作资质,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匹配程度;了解自己专业学习适应性和专业认同感的程度;学习默会知识,逐渐形成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获得具有职业发展潜力的工作机会;构建人际关系网络,增加社会资本;提高就业技能和水平;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实现管理愿望等。邀请物流企业高管与学生进行交流,就物流企业现状、物流岗位技能与素质、物流企业文化、物流业发展等进行讨论。顶岗实习课程的学习是促使高职学生成功、成才、成长的最关键因素。顶岗实习课程的具体内容根据物流岗位来确定。采购管理岗位:能够填写采购与供应订单;能够制定采购与供应物流计划;能够实施采购与供应计划;能够对供应商进行公共关系管理等。运输管理岗位:能够运用科学方法选择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能够组织货物的装卸搬运;能够提出运费报价;能够使用和维护运输设施等。仓储管理岗位:能够编制仓库货物储存计划;能够根据货物特性对货物保管进行指导;能够指导仓储设备、设施的合理使用;能够执行库存管理计划;能够提出库存合理化建议;能够分析库存状况等。配送管理岗位:能够根据配送计划选择配送方式;能够选择配送工具;能够根据计划实施流通;能够编制装卸搬运作业计划;能够指导装卸搬运设备、设施的合理使用等。物流信息管理岗位:能够对物流信息进行分类;能够编制物流信息分析报告;能够选择物流软件;能够使用物流软件进行物流管理。

三、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

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由以下三个连续的阶段构成:第一阶段:学生认知性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学生每五人一组,实习时间共计1周,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环境及专业技能岗位的技术要求、工具应用等,由师傅引导学生逐步适应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学生与企业相应岗位的师傅配对,全程观察师傅岗位工作任务执行过程,亲身体验职业生活,每一个岗位的体验时间为1天。5个岗位进行轮换。第一阶段顶岗实习时间共计5天。实习完成后,学生完成认知性顶岗实习报告。第二阶段:专业课程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分为5人小组,实习时间为1周。学生轮岗参与物流作业,熟悉不同岗位职责、工作内容、技术要求以及设备使用与维护,固化职业思想,独立完成物流岗位工作任务。根据企业需要,实行周末、假期、工作日多种实习时间安排,充分协调企业与学生实习之间的时间冲突。第三阶段:就业性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第6学期,学习以员工身份进行技能岗位的顶岗工作与学习,安排师傅指导,为期6个月。了解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模式和岗位操作性标准,熟悉物流行业各项管理制度。顶岗实习课程实施的每个阶段,在学校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的基础上,学校、企业、学生及家长等还必须签订顶岗实习四方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顶岗实习各阶段任务能够顺利进行。顶岗实习课程管理方面,形成专业教师、辅导员、师傅共管的管理体制,并分别制定专业教师、辅导员、师傅管理职责。专业教师和师傅共同负责专业技能指导。辅导员负责日常生活管理。顶岗实习课程管理实行企业化,校外基地的指导教师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全面指导学生开展物流作业,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和评价,并评选优秀实习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外实训基地人力资源部安排专人全面负责学生顶岗实习课程考核,并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及时协商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另外,运用QQ群建设课程管理平台,加强顶岗实习课程信息管理,实现学生、企业、学校和家长多方交流、互相监督。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过程,从校企共建协议到物流企业文化集训,从物流作业操作流程系统讲解与训练到实习主管和师傅们全心全意手把手教导,从严格的准员工管理(参与企业人员考核)到实习考核(经验知识+技能)与激励,最后经过双向选择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在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实现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当然,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职业院校管理机制改革动力不足,现存的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物流企业需要,迫切需要学校体制机制创新。学校投入顶岗实习课程建设的经费不足,单纯由企业承担不可能支持顶岗实习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职责的缺位,也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顶岗实习课程普及化和多样化发展。

四、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评价

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实行“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双重考核评价体系。顶岗实习课程考核主体是校企双方,双方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对顶岗实习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进行双重考核。企业根据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技能掌握情况、实习纪律和态度由顶岗实习企业指导教师进行考评,给定成绩。学校根据企业评定,并结合学生实习表现、岗位实习报告和实际检查情况等综合评定成绩。工作任务考核以企业考评为主,学校考评为辅,学生的考核必须经企业和学校双方考核合格。经过校企双方的双重考核,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学分,并获得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签发的《顶岗实习合格证书》。评价过程强调过程评价,企业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融入到对学生的评价中,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准则,从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实习纪律、岗位技能、团队与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伙食补助、奖金挂钩,填写《物流企业顶岗实习课程考核表》,完成《顶岗实习鉴定表》中企业师傅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校内指导教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参照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考核记录和学生管理平台的反馈信息,填写《学生顶岗实习校内考核表》,最终结合《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总结》的完成情况与职业能力的形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完成《顶岗实习鉴定表》中校内指导教师的综合评价任务。学生顶岗实习课程成绩由五部分构成,包括自我评价、企业评价、学校评价、顶岗实习日志和实结报告,每部分权重为20%。

[参考文献]

[1]夏英.关于职业教育顶岗实习课程的理性思考[J].职教论坛,2013(6):83-85.

[2]张游.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体系构建的对策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1).

[3]贾树生,秦静静,郭建敏.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体系的构建[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4]綦颖,宋连喜.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篇3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17-02

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践行之,已成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而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其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本质的区别,并有鲜明的特点,为此,必须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1”阶段学习内容与特点

“工学结合”教育教学理念在“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具体体现为“1”阶段的顶岗实习,目的是将学生在校两年期间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通过在实习基地的实际操作,进行深入的综合、细化、加深、拓展、熟练、融合和固化,培育在本专业领域内的职业技能,同时也为学生从实习到就业的“零距离过渡”奠定基础,从而实现“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1”阶段的另一项任务就是部分专业课的学习,即校外教学,并设置相应的学分。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的重要形式。校外教学一是由专业导师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学生与企业需求,并结合实习单位和学生实习岗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开设现场讲座、辅导、研讨和座谈等教学活动。校外教学其二由企业导师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进行讲授,对学生进行岗位和职业培训。综上所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1”阶段学习特点可归纳为:

1.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使学生针对实习岗位进行专业理论教学和实际技能训练。所以必须工学结合,让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是实现校内教学与职业岗位能力训练相结合的重要措施,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安排了学生一年的顶岗实习时间。

2.真实环境。只有经过真正产业环境训练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工程的需要。使学生不仅学到实用的技术,而且使学生所学习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直接在工程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巩固,使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升华和提高。

3.职业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计划是将在校内学习与在企业工作经历学习有机结合的教育计划,通过顶岗实习不仅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成本控制、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意识,造就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职业的环境中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学习考核评价的思路与原则

工学结合是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而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学习的评价不能仅以掌握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为主来评价,而应将掌握技能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结合起来评价;不应仅以掌握理论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来评价,而应将理论知识基础与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相结合;掌握知识多少、智力高低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还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而应以实际工作能力与职业能力为主,职业精神、吃苦肯干、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工学结合”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考核评分就是以上述综合素质为主的质量观来作为评价标准。只有以不同特点多元性、综合素质教育为主的质量观来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才有利于工学结合教育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促进其从点到面的向前发展。

1.职业为先原则。职业为先原则突出考核学生的职业精神与敬业精神。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履行职业责任,培养职业技能,遵守职业纪律,养成良好的职业作风。爱岗敬业是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是自己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尊敬和热爱,是职业人希望通过自身的职业实践,去实现自身价值,以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坚持职业为先的原则,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职业认知,恪守职业道德,增强职业意识,培养职业感情,磨炼职业意志,树立职业理想,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其考核内容是学生的出勤情况、工作态度、责任心、吃苦精神、合作精神等。

2.能力本位原则。能力本位原则它是以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学生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它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根据这一原则其学习评价考核内容要结合毕业生上岗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逐项对单项能力进行评价。

3.过程并重原则。过程并重原则是指学生的职业能力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实践锻炼中得到,所以评价学生成绩应注重过程,并且贯穿于实际工作的整个过程。从顶岗实习的了解企业、参加企业的岗位培训、完成顶岗实习工作、填写实习日志、撰写实习报告、参加校外教学以与指导教师的沟通等。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学习考评指标体系

建立合理的学习考评指标体系对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1阶段”学习成绩。改变以前只通过撰写实习报告的方式,采用多种方式来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1阶段”学习考评指标体系应重点突出工学结合的需要,重点理解评价指标的内涵,简化常规评价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由五个方面组成,总体分值为100分。

1.职业素养(20分)。职业素养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1阶段”学习的首要要素,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劳动态度、实习纪律、安全文明和适应环境五个方面。通过考核学生爱岗敬业、职业道德、实干精神、吃苦耐劳、遵章守纪、出勤情况以及安全与文明生产的执行情况,适应工作环境、工作岗位情况,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的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

2.职业能力(20分)。职业能力培养是顶岗实习学习的主要任务,主要包括使用工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团结协作和综合能力五个方面。通过考核学生对生产工具的使用情况,对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及运用程度,设备的操作技能与操作规程掌握情况,以及与工人师傅、与同学团结协作情况,处理技术问题及协调组织能力,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掌握情况。

3.顶岗实习(30分)。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形成的载体,是理论联系实际、技术应用能力综合训练和提高的重要阶段,所以对此项的评价尤为重要。主要包括岗位培训、实习内容、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学生通过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了解企业文化、生产组织和生产工艺过程。在顶岗实习期间,其实习内容要符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应将每天的学习内容、现场观察、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结果,以及收集的有关资料和导师提出的课题、得到的解答等记入实习日志之中,并做好一周记小结。在此基础上按实习报告的内容、写作、格式要求完成顶岗实习报告。

4.校外教学(20分)。学生参加校外教学是“1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参加授课、效果评价、接受指导。其学习的内容涉及新理论、新知识,以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技能、工艺、设备等具体问题,是学生完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过程。认真考核学生参加校外授课和到课情况与学习效果,以及平时与指导教师的QQ、E-mail及电话交流情况。

5.实习效果(10分)。本项是考核学生的实习教学计划与大纲的执行效果、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的总体评价。考核学生在实习岗位上其专业技术和技能训练,是否达到教学要求。同时也检查学生在实习期间是否对企业提出了技术方案、合理化建议以及企业对学生的重用和是否录用为正式员工情况。总的考核采用以学生自评为辅,企业导师、职业导师和专业导师考核为主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其权重分别为1:3:3:3。最后由专业导师根据综合评分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给出最终的总评成绩。

四、结语

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学习考评指标体系,本文只是谈了对顶岗实习即“1阶段”的学习考核,要实现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建立完整的学习评价体系,即还应建立对学生在校学习“2”阶段的评价指标体系,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学习评价,要坚持及时性和经常性。这样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的实习态度和实习进度,不断改进实习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助于全面、准确地评定实习成绩。为此可设计一学习评价的软件系统,采取网络评价方法,通过过程考核,时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确实实习效果,以期达到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预期效果,而最终的目的是实现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张晓东,龙志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1,(4):86-87.

[2]侯松,陈肖生,张晓东.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109-1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王计堂.高职教育课程考核与评价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8):59-60.

篇4

关键词 顶岗实习 三级制 校企合作 三赢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Teaching Achievements of Three-tier System Internships

――Take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Toys Quality Inspection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nternships as an example

PENG Yu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83)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plan of vocational college, the internship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internships usually performed semester when students graduate.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toy quality inspectio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s a three-tier system of internships manner. Three-tier internships, refers to as "first-year professional discipline,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in second grade, third grade job skills training," while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corporate interest in culture and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internship process.

Key words internship; three-tier syste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iple win; revelation

1 三级制顶岗实习的定义

顶岗实习是一门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它是玩具质量检验与管理专业工程应用中重要基础内容之一。

广州番禺职业学院玩具质量检验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顶岗实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综合性很强,不只是体现在顶岗实习的实行,还可以从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看出。玩具质量检验与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模式是“一年级职业训导,二年级专业技能训练,三年级岗位技能实习”,同时将职业道德教育、专业兴趣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贯穿顶岗实习全过程。顶岗实习签署实习协议、买保险、按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工资最低标准给学生发放实习工资。三级制顶岗实习,是让学生尽可能早地将学校所学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尽早地与企业环境接触,提前适应社会的发展。三级制顶岗实习的出台,是学校、学生、企业三方不断磨合的结果,是三者三赢的选择。

2 三级制顶岗实习的具体安排和考核方式

广州番禺技术学院玩具质量检验与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在从学生在第二学期暑假开始的第一阶段,时长2~8周;第四学期的暑期为第二阶段,时长是2~8周;第三阶段是在学生第六学期教学周第一周开始,进行时间最长的顶岗实习安排,时长16周。

第一阶段,是在学生第二学期的暑期,此时顶岗实习是作为职业能力选修课的形式存在的,在学生自愿选课的前提下安排的。学生选课名单确认后,由玩具质量检验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与专业对口或专业相关的企业联系,根据企业以及学生的个人意愿,以职业训导为中心思想,对学生进行暑期顶岗实习安排。这一阶段,企业、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较少,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职业认知、公司概念、个人技能等的基础教育。

这一阶段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三个方面:(1)学校专业指导教师是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情况的考核,在绩效考核中要用事实说话,很好地维护每个学生实习成绩公平公正,维护了纪律的严肃性。(2)学生实习期满按规定时间返校后,要求学生撰写的实习工作总结,学校专业指导教师组织对学生进行答辩与座谈,了解学生对顶岗实习工作的真实体会和收获; (3)由学生自我管理小组根据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限间的各方面表现提出综合的自评意见,为专业指导教师的考核提供重要参考。

成绩考核比例:工作记录20%+实习报告20%+实习单位评价40%+实习答辩20%。

第二阶段的顶岗实习,安排在学生第四学期的暑期,同样是作为一门学生职业能力选修课的形式存在的。这一阶段的顶岗实习,同样也是安排了2~8周的时间,在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进一步地考虑学生的专长、能力。这一阶段,顶岗实习是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企业会对学生提出比第二学期的顶岗实习中高一阶的要求,学生会接受到更新、更专业的技能培训。顶岗实习的执行基础是在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获得 “三赢”,由于实训安排在企业内部,需要兼顾企业的生产现状,在此基础上,尽量结合学生(二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安排。

第四学期的顶岗实习考核要求,和第一阶段的顶岗实习考核制度是一样的,但是增加了校外指导教师以师傅带徒弟、短期培训等方式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指导。

第三阶段的顶岗实习时间最长,为期16周。在这一阶段,顶岗实习是作为职业能力必修课存在的。此时,这门课程学分为16个学分,在学生毕业当学期进行,也可以解释成毕业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即第三级岗位技能实习,是在第六个学期(一般约四个月),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并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就业倾向,毕业生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学生以企业试用员工身份独立工作,完成毕业顶岗实习。一方面,毕业实习让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并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企业对实习的学生进行就业试用,考核合格者录用。学生将由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跟踪管理,同时委托企业兼职教师协助管理,由企业和指导老师共同考核。

毕业顶岗实习主要以与就业相结合的形式。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基本保持相对应,主要有玩具企业助理QA工程师、实验室测试助理工程师等。实习地点、实习单位与岗位采取学校推荐和自己应聘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岗位和单位以自己应聘单位为主,在自己不能找到实习单位的情况下,学生应无条件地服从学校安排的实习单位与实习岗位。

3 三级制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

三级制顶岗实习,鉴于其实践性、社会性及延续性,这就使三级制顶岗实习具有其独特的教学要求。

三级制顶岗实习,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验证理论知识,不断地学习最新操作技能,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环境的过程。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不停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充实自己所学知识,扩展自己的社会人脉。

教学要求:(1)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热爱;(2)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在每个实习单元之前要安排专人负责介绍实习内容等;(3)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在每个实习单元结束之后要组织研讨活动,及时总结和提高理性认识;(4)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的能力,从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的意识;培养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等;(5)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社会能力(主要指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三级制顶岗实习的三赢效果

三级制顶岗实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三方,学生、学校、企业,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都获得了不斐的成果。

对学生而言,在三个阶段的顶岗实习过程中,除了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工资最低标准的经济收入之外,得到更多的是在学校无法学习的操作技能,企业经验、社会适应能力。学生的顶岗实习,促使学生认识社会,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企业的工作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就业后的工作实践,并且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塑造“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过渡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人际关系学习,学会社会、企业中职场伦理关系,扩展自己的社会人脉。

对学校而言,组织学生完成顶岗实习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等多方面跟社会的发展。学校应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改革课程体系,使其更加贴近企业工作流程,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胜任工作。在此过程中,学校加强了校企合作的力度,对于社会导向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站在企业的立场,人才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企业的人才选用时,除了常规的招聘方式,在选择与高职院校合作培养人才时,就开辟了另一条新的道路。以南海美泰玩具公司为例,企业与专业合作,分批次分年限地接受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初次进入企业工作的学生,企业一般会将顶岗实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安排在工厂车间,由车间熟手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玩具零件组装指导,第二阶段,学生单独进行操作。第二次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企业根据学生的专长、能力、个人意愿进入车间组装玩具,或进入设计室设计玩具、或质量检验部门检验玩具质量。第三阶段,企业将学生当成独立的社会人对待。对于工作要求、工作态度、工作能力都是以正式员工对待要求。在这三个阶段中,企业不停地选择、考察、培养员工,寻找适合自己企业文化,培养符合企业目标,能促进企业发展的员工。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除了解决了用工忙时的企业人才需求,还达到了省时省力寻找、培养人才的目的。

5 结语

为适应社会需求和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地寻求不同地合作渠道。三级制顶岗实习就是在这一前提下进行的实验性教学改革。工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上顶岗实习的多形式执行,为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跟上社会生产工艺的进步、以及人才的培养提供方便。三级制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一个成功案例,为学生、高职院校、企业创造了三赢的机会。三级制顶岗实习是现在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的一个启示,是教学手段的一种提升,是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

参考文献

[1] 卢飞跃,渠川钰.高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8).

[2] 陈诗慧.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项目化管理的探索[J].科教导刊,2013(4).

[3] 李绍中,王晓敏.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难点透析与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1(5):63-65.

篇5

1.1国内学者对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工作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酒店实习的效果、类型、时限、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等方面。然而针对酒店实习模式的研究并不多。侯国林提出了5种实习模式设想:

①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寻求合作,共同发展;

②要将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

③校企一体化模式;

④“3+1”模式,即采用3年学习,1年实习的方式;

⑤实习

模式国际化,即让学生到国际旅游企事业单位实习。吴洪梅、李丽等学者比较赞同大多数高职高专类旅游专业院校实行传统的“2+1”实习模式,即2年学习理论知识,1年到企业实习。侯明贤、郑海燕等通过对传统实习模式的分析,分别提出了“适应、思考、研究”3步渐进的实习教学模式和严格挑选实习合作企业,实行轮岗制、多岗位选择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模式。

1.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定位

在酒店实习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有3个学历层次:本科、高职和中职,本科学生当为应用型,中职学生属于技能型,那高职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将学生的培养规格定位在酒店中层以上管理者。即部分学生就业时可进入酒店基层管理岗位,实现高位就业,经过2~3年的工作努力,便可胜任、进入部门经理岗位工作,这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任务要求。它将改变即使毕业生能胜任基层管理岗位工作,也仍要去充当“劳动力”角色的现实。因此,进行顶岗实习模式改革创新,实现酒店专业学生高位就业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2传统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不足

现在较多的高职院校采用传统的“2+1”或“1.5+1.5”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在3年的教学时间里,有2年时间或者是1年半时间在校内组织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实践教学环节,1年的时间或者1年半的时间在酒店进行顶岗实习。仔细分析传统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其不足主要来自于3个方面。

2.1来自于学校由于缺乏先进的实习教学理念和系统的实习教学方案,使得学校不能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以及对于实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因此使得学校在实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弱化,无法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引导和帮助。

2.2来自于酒店

传统实习模式多强调实习生的“员工”角色,实习生更像是酒店的“廉价劳动力”,单调、乏味、重复性的工作,随着实习时间的推进,学生新鲜感、兴奋劲逐渐消退,实习的稳定性也变差。此外,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没有周密的实习计划、没有轮岗安排、没有具体实习指导人员、没有相应的阶段培训计划,实习生得不到细致的实习指导,不能满足其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因此实习热情受挫,不配合工作,以种种理由提出请假甚至终止实习的申请。

2.3来自于学生自身

一些学生将实习当作一种负担,为了完成实习而实习,没有意识到实习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还有一些学生目光较为短浅,只关心一些低层次的问题,例如:薪金待遇高低、假日休息时间多少、住宿条件如何、伙食好坏等等,这些都背离了实习教学目的,制约了实习教学步伐,影响了实习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建立具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特色的顶岗实习创新模式,以适应现代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要,满足我们对学生高位就业的培养目标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3+3+3+3”创新实习模式的构建

“3+3+3+3”顶岗实习创新模式是指通过构建3个实习系统(保障系统、运行系统、评价系统)、确定3个学习内容(技能学习、外语学习、管理能力学习)、制定3个制度(岗位调配制度、过程指导制度、实习生档案制度)和考核3个阶段(3个月、6个月、1年)的新的顶岗实习模式,强调对学生操作技能、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应变能力和基层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完全胜任其实习岗位的工作,独挡一面。

3.1一“3”———建立3个系统

顶岗实习创新模式“3+3+3+3”主要由3个系统构成,即保障系统、运行系统和评价系统。

3.1.1保障系统

3.1.1.1思想保障

做好思想保障工作是实习工作的大前提,在实习前夕开实习动员大会,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解除家长对实习的疑虑和误解;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预见实习中的种种困难。

3.1.1.2条件保障

它是实习工作的坚强后盾。选择具有良好企业文化、高品质服务水平和完善管理制度的酒店进行校企合作,为顶岗实习提供稳定的教学基地;不断地进行师资力量的完善和提高,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借助企业导师力量为顶岗实习提供技术保障;保证学生的食宿条件,提高实习生活质量,为顶岗实习提供物质保障。

3.1.1.3法律保障

它是顶岗实习的护身符,通过签订一系列具有法律效益的协议来保障学校、企业和学生3方的共同利益。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向、用人数量、用人时间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的处理方式;学生与酒店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主要包括说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的处理方式;学生与学校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主要也是包括说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的处理方式。

3.1.2运行系统

主要包括实习培养目标的确立、合作单位的选择、实习协议的签订、兼职教师队伍的建立、联合教学方案的设计、现场教学的实施、工作岗位的调换、工作重点的制定和工作情况的检查等。学校要认真进行企业调研,慎重选择实习企业,与企业共同商讨确定实习培养目标,并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同时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校企双方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实施现场教学,同时还要为具备一定素质和能力的实习生提供轮岗工作和锻炼的机会,确定工作重点,检查工作效果。

3.1.3评价系统

评价的主体包括学校、企业和学生,3方共同参与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真实;评价的内容包括实习方案评价、实习过程评价和实习效果评价,这样使得评价内容更全面。评价的方法包括学生自评(通过填写《顶岗实习日志》、《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习报告》)、同学互评和校企双方导师综合评价,这样使得评价方法更多样,评价结果更客观。

3.2二“3”———学习3个内容

酒店对实习生的培训内容应该由3个部分组成。3.2.1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应该由各部门制订培训计划,通过岗前和在岗培训的方式,对实习生进行操作规范、工作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并进行最终考核给予成绩。3.2.2外语培训主要是英语的培训,通过讲授、影视欣赏、口语对话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可以熟练地使用英语对客服务,同时提高外语能力也为个人职位晋升增加筹码。3.2.3管理能力培训对于一些实习表现较好、个人素质和能力较高的实习生,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一些相应的管理能力培训,并为其提供一定的锻炼机会。

3.3三“3”———制定3个制度

3.3.1岗位调配制度

实习岗位的分配一方面由酒店各部门对学生进行挑选,另一方面老师也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专长对酒店进行推荐。目的是使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得心应手的工作,加强自信心的同时也可提高酒店的工作效率。尽管岗位调配对学生而言是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的,然而轮岗对酒店来说意味着增加培训负担,所以多数酒店不愿这样做,为此我们应该制定严格的轮岗条件,满足条件的允许轮岗,如经过酒店系统培训后在本部门工作3个月以上,在本部门表现优秀,包括服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经过考核成绩良好的。尽量做到兼顾酒店和学生双方利益。

3.3.2过程指导制度

顶岗实习期间要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并由“3个导师”共同负责实习生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管理。这3个导师分别是“职业导师”、“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职业导师”主要由辅导员组成,负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工作。“专业导师”由相关专业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到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了解、对实习工作进行指导、解答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组织好校外教学。“企业导师”主要由酒店的相关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食宿安排、上岗培训、实习指导、安全教育等工作。根据三段式的考核方案,制定不同阶段学生的工作要点,其中1~3个月,工作的要点是帮助学生适应实习生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3~6个月,工作的要点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对优秀的学生可以协助其调岗,并建议其学习基层管理知识;6~12个月,工作要点是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每个学生找到就业方向,对于不愿从事酒店行业的学生,协助其调换工作。

3.3.3建立实习生档案制度

为了更好地了解实习生的实习过程,总结实习成果和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建立实习生档案,包括实习岗位说明,岗前培训内容,工作场地、场景照片,工作成果,实习日记、周记,实习报告,实习鉴定和各种考核表格等。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将一名实习生的整个实习过程真实地记录下来,以便更好地总结实习的经验和教训。

3.4四“3”———考核3个阶段

建立三段式的考核方案,在学生实习期间的3个月、6个月和1年这3个时间段对学生进行跟踪考核和评价,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业务技能、服务水平和外语能力等。

3.4.1、3个月阶段学生实习的前3个月主要是以适应为主,包括对酒店工作环境的熟悉、对工作中人际关系的适应,以及对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的适应等等。有很多学生由于适应不了这些方面,所以在实习初期就出现逃避实习等问题。所以把这一阶段作为第一个考核点,可以准确掌握学生对实习的适应程度和心理动态,以便进一步进行实习指导工作。

3.4.2、6个月阶段这一阶段,基本上酒店对于每一个实习生的基本情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阶段需要酒店和学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对优秀的学生可以协助其轮岗,这样既使得优秀的学生有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对其他同学形成了激励作用。

篇6

[关键词]高职建筑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

[作者简介]张广峻(1978-),男,河北衡水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钢结构设计与施工;张玉菊(1975-),女,天津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绿色建筑。(河北邢台054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144-01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毕业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可以将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到真实的工作中去,有效地提高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为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在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中,顶岗实习是实现工学结合的重要手段,它关系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成败。教育部在2009年工作要点及16号文件中也多次提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因而如何做好顶岗实习的实施与管理,一直为教育界所关注。建筑工程系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经过三年来的不断实践完善,走出一条富有成效的特色管理之路。建筑工程系顶岗实习管理特色概括起来就是“以机制制度为基础、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多方共管,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质量管理”。

一、完善机制与制度,保证顶岗实习实施与运行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整合管理职能,统筹安排,合理分工。将校外实训基地管理、顶岗实习管理职能统一划归系顶岗实习管理办公室负责,统筹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实训基地资源和提高管理效率。办公室成员分工明确,如办公室主任负责对实训基地宏观管理和协调,导师负责具体的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辅导员负责就业指导及协议签署工作等。

2.顶岗实习管理实行专业指导教师、生活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三导师制。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专业指导教师负责拟订具体的实习进度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和实习步骤,提出写实习周记、实习报告的要求,介绍实习单位情况和实习应注意的事项,宣布实习纪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生活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顶岗期间的生活和人际交往进行指导。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中聘任企业导师指导学生从事顶岗实习工作,具体落实学生的安全教育、岗位指导工作,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考勤、业务考核、实习鉴定等工作,并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填写相关内容。

3.顶岗实习考核实行过程考核与最终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成绩实行企业评定与学校评定相结合。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将学生作为准员工,工作期间按员工标准进行考核。顶岗实习结束由企业和学校对学生共同考核,主要结合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岗位能力表现、工作态度和顶岗成果性材料等进行顶岗实习鉴定,符合条件的校企联合颁发“工作经历证书”,并优先录用。

4.完善规章制度,使顶岗实习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各个专业在院系顶岗实习管理实施细则及补充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色,加以细化补充,形成本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体系。为了明确顶岗实习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切实保障实习的顺利进行及有效管理,首先由学校、学生、单位三方共同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并将文件副本及相关实习管理规定书面告知学生家长,取得家长的支持。在此基础上,针对导师、学生、实习单位不同的职责,制定了相应的可操作文本,使实习过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于专业导师,填写学生顶岗实习情况月报表、工作记录、答辩记录等文件。在实习开始前,召开负责班级顶岗实习动员会,向学生详细讲解顶岗实习的各项规定,并发放实习指导手册,以便于对实习全过程进行管理;对于学生,在顶岗实习前,需领会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填写实习登记表、实习保证书、实习周记、阶段性工作报告等材料,实习接近结束时,需提交顶岗实习成果材料,并参加由学校、企业主持的实习答辩。对于实习单位,需要企业导师及时指导学生,并填写实习鉴定和参加实习答辩。

二、顶岗实习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重点进行事中控制

1.顶岗实习开始前,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第一,未雨绸缪,就业工作提前进行,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主,结合用人单位需求,实现实习就业无缝对接。如建筑钢结构专业将学生就业工作提前至第四学期末专业实习阶段,考虑到顶岗实习单位是学生就业首选,因此选择校外实训基地中优秀合作企业作为工作重点,如中铁建设集团、浙江东南网架等公司,提前与企业沟通,采用订单培养模式,实现“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正式工作”三阶段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此外,还调动教师、毕业生等力量进一步拓展实训基地,保证顶岗实习单位的落实。第二,实习标准与实习岗位挂钩,结合岗位的能力需求制定不同的实习与考核标准。同时,各专业结合行业、生源、校外实训基地等情况的变化,对实习计划进行针对性修订更新。第三,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使其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去面对现实社会和工作环境。各专业多次开展相应的交流座谈使学生在实习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如专业教师业余时间通过与学生讨论电视剧《蜗居》,使学生对社会、生活、家庭、工作等方面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企业专家、技术能手、与学生交流座谈个人职业成长经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第四,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参加学校和企业保险作为双重保障。各专业通过真实案例、视频教程、图片展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专题教育,有效地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第五,为了提高学生的意外风险保障能力,鼓励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前,学校补贴个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将是否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作为参加顶岗实习的前提条件,以保证学生在受到人身意外伤害时,能够获得最大的赔偿;此外,要求企业以书面协议的形式,针对学生工作岗位的危险程度,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及相应保险。

2.学校、家长、企业三方共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过程管理。顶岗实习过程一直以来是管理的薄弱环节,时间跨度大、学生分布广、导师教学任务繁重等多种因素制约管理的有效进行。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实行学校、家长、企业三方共管,通过网络、电话、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进行过程管理。首先,我们以书面形式将顶岗实习详细信息告知学生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其次,要求学生每周以电子邮件或短信的形式将实习情况作简要汇报。第三,要求学生坚持写顶岗实习周记、阶段性总结报告、毕业成果各阶段进展等情况,并按时提交相关材料。对于学校导师,要求每周同学生联系一次,通过电话、网络等手段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定期更新学生顶岗实习记录表、实习指导记录表等。

3.打破专业或班级限制,根据学生实习区域分布情况,统筹安排导师进行实地跟踪管理。专业导师由于同时承担教学任务,因而很难兼顾实习实地跟踪管理和教学工作,因而,在本系范围内,打破专业区别,根据学生实习单位分布情况划分为若干地区,派遣导师进行现场跟踪管理。

4.强化顶岗实习结束后的信息反馈机制。顶岗实习结束后,要及时地进行顶岗实习效果总结和信息反馈。一方面,由系部或专业组织企业指导教师、企业负责人、专业指导教师、学生代表召开顶岗实习交流座谈会,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另一方面,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召开顶岗实结大会,并邀请下一届学生参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交流心得与体会,并选出顶岗实习优秀个人进行表彰。此外,学生在毕业离校前,以班级为单位登记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为实训基地拓展、就业数据统计等提供帮助。

三、结语

通过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顶岗实习管理效率得到很大提升,我系建筑类专业学生90%以上与顶岗实习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实现了实习和就业良好对接。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得到了企业的重用,同时,由于毕业生的优异表现,为学校赢得了声誉,很多大型建筑企业积极主动与学校联系合作事宜。顶岗实习管理成功进行,不仅保证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炉炼铁岗位(群);顶岗实习;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188-02

一、调研背景

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强行业指导、评价,研究制订黑色冶金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我们立足专业领域,结合行业、企业需求,进行了黑色冶金技术专业高炉炼铁岗位(群)顶岗实习项目调研。

本次调研对象为:学生、钢铁企业、高职院校专业指导教师。主要采用网络调研、问卷调查、座谈会、访谈及电话咨询等调研方法。

二、高炉炼铁岗位(群)顶岗实习调研分析

1.对实习单位实习条件的调研分析。调研结果显示,毕业生满意度较高的顶岗实习企业多数为安全设施到位、安全制度完善、能够保证实习岗位、工艺装备水平达国内主流装备水平或更高、有专人负责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和专业指导、企业管理水平高的大、中型钢铁企业。

据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反馈意见,顶岗实习效果较好的学生是已经与实习单位签约并预就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实习期间,实习单位安排了专职的技术人员承担实习指导,每月发放2000~3000元不等的实习薪酬,按照与企业职工相同的要求进行考勤管理。由于他们参与的顶岗实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实习内容c职业标准相对接,并有一定的生活保障与权利保障,故而能够安心实习,踏实工作,最终取得良好的顶岗实习效果。

2.顶岗实习岗位、主要岗位的工作任务、技能要求及职业素养的调研分析。(1)顶岗实习岗位。通过调研,钢铁企业为黑色冶金技术专业学生提供的炼铁部门顶岗实习岗位主要有上料、配管、热风、喷煤、炉前和主控。(2)主要岗位的工作任务。炼铁部门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见表1。(3)职业素养。高炉炼铁生产岗位对钢铁冶炼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养有以下要求:①遵守国家、地方的法令和法规,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②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设备、技术等操作规程;③文明生产,保持生产现场环境清洁,进入现场时劳保用品穿戴整齐;④工作认真负责,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及执行能力;⑤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成本意识和市场意识;⑥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⑦思路开阔、敏捷,具有创新精神,具备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3.顶岗实习时间安排与实习成果分析。调研的22所高职院校中,75%的学校安排最后一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只有25%的院校安排学生在最后一学年进行顶岗实习。调研结果显示,熟练掌握1-2项岗位职业技能大约需要半年时间。

统计结果表明,顶岗实习的成果有顶岗实结报告、顶岗实习日志(周志)、顶岗实习论文三种形式。顶岗实结报告要体现实习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单位的基本情况、实习学到哪些方面的知识与生产经验、顶岗实习的体会等。顶岗实习日志(周志)则要求学生每天(每周)都要记录顶岗实习的基本情况。顶岗实习论文一般要求与专业相关,主要考核学生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

4.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分析。据调研分析,90%高职院校冶金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考核的主体是学校与企业,仅有10%的院校是全部由企业负责。企业考核内容看重的是学生的实习态度、吃苦耐劳精神、执行力及岗位任务的完成情况等。学校考核看重的是出勤情况、顶岗实习日志(或实习周志)内容、答辩情况,此外,30%的高职院校的考核内容中增加了学生通过网络(QQ群、顶岗实习平台)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的频次、汇报内容等方面。

5.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分析。

(1)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调研结果显示,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分为顶岗实习准备、顶岗实习、顶岗实习考核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校要与学生共同寻找并确定实习单位,分配学校指导教师,由相关部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并布置实习任务。第二阶段,学生进入顶岗实习企业后,顶岗单位将对学生进岗前安全培训、安排企业导师进行日常管理与实践操作指导。学校也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汇报其实习情况。学校指导教师也通过网络交流等形式检查学生完成实习任务的情况,并处理纠正实习过程中的问题。第三阶段,顶岗实习结束后,不仅学生要完成顶岗实习日志(或周志)、顶岗实习报告、实习论文,指导教师也要完成指导工作总结,以便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能持续改进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机制。

(2)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分析。由于冶金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是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的,其管理情况的好坏对顶岗实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调研的22所高职院校中,全部制定了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内容涵盖顶岗实习的申报审批,顶岗实习的要求、组织、管理,校企各方的职责,考核制度等多方面。但在执行过程中,能够认真执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学院,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高,效果好。反之,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低。

三、对制定顶岗实习标准的建议

1.提炼顶岗实习的目标。在进行顶岗实习目标表述时,要注重全面性、专业性、职业性。学生在炼铁岗位群顶岗实习的目标是,了解企业的运作、结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掌握岗位的典型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及核心技能,养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益求精、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2.遴选顶岗实习单位。为了保证实习效果,黑色冶金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的选择应保证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提供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职业岗位,从事钢铁冶炼生产、经营,安全防护条件完备、技术先进,并具有健全规范的安全制度与管理制度,能够提供实习所需的管理规章制度、岗位工作职责、事故处理预案、设备操作手册等学习资料。

3.精心设计顶岗实习内容。高炉炼铁岗位(群)顶岗实习的内容要依据黑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卷扬、配管、热风、喷煤、炉前和主控核心岗位的工作任务,参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及企业岗位操作规程精心设计。

4.优化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队伍。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是顶岗实习的联系者、监督者、指导者,是顶岗实习工作完成的纽带和桥梁。要保证学生实习效果,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应由学校与企业共同选派。实习企业应选派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指导老师。学校应安排具有较强沟通、协作与管理能力的“双师”型专任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5.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由于顶岗实习具有实习地点分散化、管理复杂化、实习项目多样化的特点,高职院校冶金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项目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标准。考虑到目前学校对企业缺乏有效的约束力,故建立以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注重实习过程表现和实习成果、校企双方共同考核的评价制度,更有利于科学评价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提高实习效果。

6.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是学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的保障。顶岗实习前,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应签订顶岗实习三方协议,明确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此外,学校应构建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和管理体系,企业应制订顶岗实习位培训计划,建立顶岗实习考勤制度、安全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及相关保险制度等。

The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Post Practice on Blast Furnace Post Group in the Major of Ferrous Metallurgy Technology

HOU Xiang-dong

(Shanxi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Taiyuan 030009,China)

篇8

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产业园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构建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是学校建设与改革的重心。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充分利用企业的专业人才、技术、设备及经营环境等资源,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相关政策、师资建设、学生适应性、企业参与等方面的限制,顶岗实习开展困难质量不高。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频繁更换岗位、企业配合度不够、顶岗实习单位与学生签约率较低等企业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冲突,学校受政府政策影响等。

一、电子商务人才极度缺乏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在2007年始进入快车道,尤其以B2C、C2C为代表的网络零售,更是以年均增长率70%的速度快速扩张,国家“十二五”规划把电子商务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和杭州赢动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联合的《2012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报告》,随着国家对电子商务政策的升温,未来5年,我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将有半数企业尝试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更加趋紧,预计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265万人。而从2000年来,教育部已经批准了339所本科高校和650多所高职高专设置电子商务专业,每年大约有8万多毕业生。也就是说高校每年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根本不能满足这个产业的人才需求。被调查企业中,18.18%急需电商运营人才,20.45%的企业急需技术性人才(IT、美工),13.64%的企业急需推广销售人才,4.55%的企业急需供应链管理人才4.55%,而各类人才都很缺的企业占43.18%。电商的知识结构中,理论体系尚未形成,现存知识技能全部来自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电商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如团购模式的发展、社会化电商、移动电商的尝试。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在电商人才培养中碰到很大问题,一是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可以教授,二是教授贴近实践知识结构的师资匮乏。导致传统教育体制教授的电商知识,与企业实践和需求脱节严重。

二、现有合作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顶岗实习模式分析

经调查发现,有一些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与季节性销售或生产企业进行合作,有一些成功案例,即在企业销售或企业生产旺季时安排学生进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如“双11”期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杭州部分电子商务企业进行的顶岗实习,端午期间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与粽子企业进行的学生客服顶岗实习。这样的顶岗实习方式,一方面,解决了企业的短期用工荒;另一方面,让学生有真实的职业体验,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1.顶岗实习时间较短具有爆发性,对学生的职业影响时间有限

职业技能就是与完成某项职业活动有关的肢体的和认知的动作体系、实践知识和经验的总和,包括基本技能层、专业技能层和特定技能层。职业技能的习得包含感知阶段、模仿阶段、练习阶段、内化阶段四个阶段,呈现的是“隐性――隐性――显性――显性――隐性”的一个知识的螺旋上升模式;其养成要通过感知过程的情景化、模仿过程的标准化、练习过程的岗位化和内化过程的个性化,考虑到学生对真实职业岗位的认识过程,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时间一般安排时间为3个月左右,但旺季时间具有爆发性强时间短的特点,在非旺季企业员工本身闲散,更不能承载太多新入职人员,学生可能刚找到职业技能入手点的练习阶段,旺季已经结束,失去提升和改进的内化阶段,对学生职业认知的影响不足。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参与一些与自己有关的工作决策,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在实习中没有经常得到师傅或是同事的支持与帮助。这些信息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出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存在着一些无法避免的适应性问题。

对于校企之间的文化差异造成学生对企业认同感低,企业由于业务量太大,可能没有按照正常的作息时间来安排顶岗实习的学生,学生认为自己对企业的决策缺乏参与,没有根据学生的合理需要而适当调整规章制度,企业中的师傅或同事没有发挥他实习缺乏职业责任心的问题,另外对职业过程中遇到的工资及考核机制,学生对考核和现实的落脚点也有一定的理解偏差。

2.实习内容单一

由于企业生产或销售的旺季时间一般不到一个月,而且要求学生一到岗位就马上应对高峰期,缺少入职培训和技能培养期,企业也没有场地和能力对大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训练和岗前培训,所以提供给学生的只能是易上手、技能简单的项目,如客服、打包等,这样的实习内容只适合作为某个课程专项训练,而不是顶岗实习所要求的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工作强度很大,能让学生短时间内了解企业岗位,但也不易学习消化,有一定程度的穷于应付现象。企业在自身人员工作量饱满的情况下,也不能对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分析情况细致指导,大多数情况只能指定规则要求学生执行,没有时间和精力加以解释辅导。

在遇到突发的业务突击的情况时,企业可能会安排学生加班做一些其它工作,这在企业人员看来是正常的事,对学生没有加以解释和安抚,导致学生认为企业对他们的尊重不够,把他们当作劳工安排等。这一方面跟企业生产特性相关,另一方面也和学生心理、身份的准备不足有很大关系。

篇9

【关键词】“学― 工― 学” 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学校 汽车专业 可行性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国内各中职院校围绕着校企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出现了对工学结合内涵认识不足、实践工学结合过程简单化、校企合作双方地位不对等的问题,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针对中职汽车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培养的难点,我校汽车专业坚持“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专业建设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提出了“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达到教学与单位用人的“零距离”的对接,使我们的学生对岗位适应得比较快,能从容地走向社会。

一、汽车专业“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1.“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

针对汽车专业校外实习、学习、实践交替存在的瓶颈问题,我们整合利用校内外资源、构建学习、工作多循环螺旋上升式系统,做到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时间与空间的协调统一。

2.“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设计安排

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期设计为6个阶段:

(1)校外参观见习阶段(专业观初形成阶段),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专业观。

(2)校内学习阶段一(基本技能培养阶段),第一、二学期,在学校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基本技能和部分专项技能训练,为下一步到企业实习做好准备。

(3)校外工学交替阶段(职业素质初步培养阶段),目的是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实战的形式巩固和提升基本技能;通过校企合作,设备、师资的融合,共同开发课程,改革课程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4)校内学习阶段二(综合技能培养阶段),开始系统学习《汽车发电机构造与维修》等13门专业课程,并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为下一步到工作岗位实习做好准备。

(5)校外顶岗实习(职业素质综合培养阶段),第六学期,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顶岗实习。在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在实际岗位上结合岗位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专业学习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校企共同对顶岗实习进行考核。

(6)校内回炉、提升阶段(职业技能提升阶段),毕业前3周,学生回校,对毕业顶岗实习进行总结,指导教师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使学生的专业理论进一步提升。

六个阶段做到了校内与校外、学习与实践的交替循环,每一循环都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递进式而设计,符合认知规律,在多循环中实现素质、知识、技能的螺旋上升。

3.构建汽车专业“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体系

(1) 教学观念改革探索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只有在学校里读书的观念转变成“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理念。

(2) 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探索适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分析的课程体系,针对汽车行业最新技术发展,开辟新技术领域课程,配合“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来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汽车专业以工程实例、真实任务为载体,促进教材建设,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化教学教材。

(3)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汽车专业与行业或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我们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开发了13门核心专业课程,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加强课程建设规划与研究工作,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 学― 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4)建设“学-工-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引厂入校,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造职业环境,强化学生的专项技能训练、职业综合训练。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实习实训机制和管理制度;并开展毕业生就业、人员培训、合作办学等多层次合作,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教学、培训、研发一体化的校企合作平台。

(5)建设一流的“双师结构”队伍。

通过“工学结合、校企互动”的实践,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提高汽车专业教师队伍的质量,通过企业培训和师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职教能力,建设出“双师”结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6)有效监控课程教学过程

汽车专业“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分为“见习― 学习― (工学交替)实习― 学习― 顶岗实习― 回炉学习”六个阶段教学。为了确保质量,需要对每个阶段进行监控,我们要制定《实践、实训教学管理规定》。特别是在第三阶段的工学交替实习阶段,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实行双导师制度,由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共同管理,学生的每项学习都有实习报告或总结,促进学生发展;回炉学习阶段围绕企业岗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促使学生企业文化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工作(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制定《外聘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在“双师”管理基础上实习,并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考核评定学生绩。

二、总结

“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绝不是“学习”和“工作”的简单叠加,它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学校和企业两种环境下培养学生,以实现“零距离”就业;目的是使得中职教育和社会市场经济更加合拍,使得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要求。

篇10

关键词:顶岗实习;考核;管理

一、引言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到对口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的时间不能少于半年”。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实行半年或一年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的时间占高职教育学制时间的三分之一到六分之一,是高职教育中关键的教学阶段,也是高职教育最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这么关键的阶段和重要的课程,其考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当前顶岗实习考核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30多所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的分析发现,虽然它们对顶岗实习考核的规定繁简不一,但考核方式大致相同,都是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两部分考核组成,企业指导教师考核的比重都在50%以上。大多院校都给企业指导教师提供了“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表”,在这张表中,多数院校除了学生实习基本情况外,就一栏“企业指导教师评价”,没有具体的内容规定。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依据学生的实习日志(周记),实结报告,平时检查和联系情况等。以上这些考核方法看似完善,但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其普遍存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考核人员的责任问题导致企业考核结果“虚”

从顶岗实习考核方法设计上,以企业为主进行考核无可厚非,但企业考核人员的责任能否落实就值得商榷了,首先,从各个院校的管理办法上看,给学生的考核都是由企业指导教师来实施,最后由企业盖章确认。而绝大多数企业指导教师是由学生自己找的,学校只不过规定了企业指导教师应具备的一些条件罢了,而且没有一所院校给企业指导教师支付指导费用,也没有以学校的名义给企业指导教师一个正式的委托手续。学校与企业之间仅有的是一份由学生自己去落实的“实习委托书”和“实习协仪书”,而且都是针对学校与企业的,内容大多比较空洞。很多企业指导教师也是碍于情面在评价表上给予了评价,但说的大多都是空洞的好话,反映问题的几乎没有,直接导致评价的结果“虚”!

(二)学生弄虚作假应付考核

根据我们企业调查和学生的考核表上反映出来的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确定的企业指导教师,只不过学校有这一项考核,必须完成,所以“被”指导了一次,随便把所在岗位的直接领导或同事填在考核表上,而考核内容都是自己填写,最后到企业人事部门盖个章交差,反正学校只认章不认人。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去实习,就在家待着,最后自己填写一下考核表,到熟识的单位盖个章应付考核,完全弄虚作假。直接由学生弄虚作假应付考核,结果当然更“虚”!

(三)企业考核内容设计不合理

从各院校的管理办法看,有小部分院校对企业指导教师考核表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但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我们给企业指导教师提供的这些考核指标合适吗?学生在不同的企业有各自不同的情况,企业的具体考核内容和指标也肯定不尽相同,而我们根据自己对企业的认识规定了一个统一的标准,自然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企业指导教师也缺乏对顶岗实习指导和考核知识的培训,对由学校提供的考核指标缺乏了解,难以做到按学校的要求进行考核,因此,仅管看起来有一份内容很齐全、操作也很简单的考核表,实际上也难以做到考核的真实到位。同样存在“虚”的情况。

(四)学校考核内容及过程也“虚”

各院校指导教师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基本上是根据对学生的实习检查、评阅学生的实习日志、周记、实结报告等方式进行,通过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形成的资料来考查学生的实习态度和成果。除了现场检查的情况外,其余绝大多数都是在学生回校后一次性对日志、周记、总结等资料进行评价考核,仔细分析考核方法和过程,结合我们本身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当前的校内指导教师考核至少也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

三、变“虚”为“实”的办法及措施

(一)加强职教理念教育,明确顶岗实习考核的作用和重要性

顶岗实习已经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阶段,是职业技能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现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多数职业院校的领导层已高度重视,然而在众多职业院校教师中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由于职业教育规模的飞速发展,大量本科生、研究生进入职业教师队伍,还有很大部分从本科院校退休后到职业院校贡献余热的老教师,他们接受的和以前从事的都是非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观念、理念理解得还不够透切,对顶岗实习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还不够重视,甚至在部分职业院校中层领导、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等骨干教师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果高职教育的基本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要让考核真正落到实处是很困难的。

(二)明确学校和企业在考核环节的分工

职业院校作为顶岗实习的主导方,必须根据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特点来明确考核中学校与企业的分工。企业是生产部门,擅长对工作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并对员工进行适当的考核,因此请他们对学生在顶岗过程的具体表现、态度、工作成果进行考核是合适的。而学校掌握着学生顶岗实习的主导权,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应该学到什么只有学校指导教师最清楚,因此应该由学校来考核学生顶岗过程的学习成果。企业考和学校的考核内容应各有侧重,分工明确。

(三)企业考核要找准对口部门

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能否真实可靠,什么人或什么部门来考核是关键。首先看一下学校能够给企业提供什么?――学生,这是学校的产品,而企业正是我们的用户。那么企业哪个部门与学校的产品最有关系呢?毫无疑问应该是人事部门。在笔者走访过的企业中,几乎每个企业的人事部门都会向我们提要求,希望能给他们推荐一些专业对口的学生,现在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用工荒,职业院校的产品――技能型的学生正好能够弥补企业的不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相互交换条件,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个关系来为我们服务。再进一步分析,做好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管理,对学校来说是培养人才的需要,对企业来说同样需要培养人才。这样看来在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管理考核上企业与学校还可以找到共同的需要。因此笔者认为,要把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考核到位,获得学生在企业顶岗工作的实际表现和工作成果,学校必须直接与企业的人事部门开展合作。

(四)学校考核要及时跟踪,重视过程考核,重点考核顶岗实习的学习成果

顶岗实习是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学生又处在分散状态,与学校的指导教师也处于分离状态。对于这么长的一个阶段和这么高度综合的课程,用最后一次性检查日志、周记、总结的方法是很难考核出实际情况的。笔者认为,要使顶岗实习学校考核部分真实到位,首先必需明确考核内容,根据前述的校企分工情况,学校应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主。一是岗位操作技能的获得与提高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参考企业的月度考核,可从产量、质量、工作成效、定额完成情况、报酬获取情况等企业考核资料中获取,第二个方面是还要考核学生“学得多少”,即通过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在认识、理解上有多少提高。这一方面的考核可通过学生的日志、周记、实结等来体现,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这些记录资料把自己在顶岗工作的体会、收获写出来,而不是简单的流水账,同时要改变实习结束后一次性检查这些资料的做法,指导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联系,并组织同专业、同班级的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对在实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及时辅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好、成长得快。

四、急需解决完善的几个问题

(一)实习教学要落到实处

当前顶岗实习考核未能落到实处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实习教学没有真正开展起来。许多教师偏面地认为“实习”就是实际操作训练,实习的目的是提高“技能”,关键是“习”,也就是“练”就行了,要“教”也只需企业指导教师在技能方面的指导,这是一种传统的、偏面的理解,顶岗实习过程的“教”也是必需的,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恰恰忽略这一点,因而对顶岗实习过程没有开展认真的教学,而没有认真的“教”,却要来考核“教”的结果,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考核出来的也只能是虚假的情况了。所以要使顶岗实习考核落到实处,先得把“教学”问题落到实处。

(二)网络化教学和管理问题

顶岗实习是学生离开学校,在不同区域、不同企业分散进行,与学校传统的教学和管理状态不同,给学校顶岗实习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实施带来了难题。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的考核只能集中在实习结束回到学校时进行,不能及时进行过程考核也是导致考核结果不实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网络化教学和管理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各高职院校应尽快建立起顶岗实习教学和管理网站,使用网络这个有效手段使顶岗实习教学和管理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