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设计规范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细化工设计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wer supply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park and the influence which power lines have on the layout of chemical enterprises. Additionally, the requirement for power distribution reliability, problems which need to be handled and feasible solutions are discussed as well.
关键词:工业区、化工企业、供电可靠性、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工业区现状
目前,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由农业 (第一产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第四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标志着中国城市化首次突破50%。
城镇化的发展,使原先位于城市和城乡结合部的工业企业向位于原农村地区的工业区搬迁,从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工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化工集中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较发达地区对招商引资的定位要求从解决就业问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转变。因此,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减少,占地少、产值(利税)高、低污染的高科技企业成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化工园区的招商以精细化工企业为主。
目前,新设立的工业区的道路交通、供电、供水、供热均统一配套,并配套了消防水、污水处理、雨水收集等辅助工程。
二、城市工业区供电现状
在较大的工业区均配套建设了110KV以上的变电站,用电大户的供电一般采用35KV以上电压等级,一般用户采用10(20)KV的电压等级。
工业区内的供电线路,考虑了架设、维护、巡视的方便,一般沿工业区主要道路采用架空电力线敷设,目前主要采用杆高20米以上的钢制电杆和高强度钢芯铝绞线,电杆的强度和高度均较以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水泥电杆和木杆已逐渐淘汰。
工业区供电方式与市区有所不同,目前市区主要是居民用电和商业用电,有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每平方公里用电负荷大,停电影响居民生活,人员密集场所的停电影响更大,可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市区已取消了大部分110KV以下的架空电力线,10KV以下,甚至110KV线路均采用电缆敷设,较架空电力线的安全可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城区的供配电采用110KV地下变电所向开闭所供电,由开闭所向用电单位放射式供电,由于开闭所有二回路电源,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市区供电的可靠性。
反观工业区的供电状况,除大用户采用35KV以上电压等级、二回路供电外,普通用户供电电压一般为10KV,线路均为架空电力线,树干式供电,因此,供电可靠性较差。
三、城市工业区化工企业供电现状
目前,工业区的化工企业大多是精细化工,用电量一般不大,均采用500KVA左右的配电变压器,供电企业一般将其视为三级负荷。
四、化工企业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化工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其生产原料和产品有易燃易爆的特点,生产过程存在化学反应过程,其中一些化学反应有放热等危险工艺,如发生冷却水中断会发生剧烈反应,以至产生高温高压,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另外,化工企业的生产储存场所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这些场所使用的电气设备以及与电力设施的距离,与一般的工业企业有着不同的要求。
化工企业在供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部分生产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停电停水,应视为二级负荷,但无二回电源供电;
2、易燃易爆的甲类车间、甲类仓库、甲类储罐区与工业区道路旁的架空电力线的距离不符合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部分非化工企业由于生产需要,储存和使用了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同样存在与化工企业相同的问题。
3、与架空电力线的距离不符合《建规》问题的由来:
(1)根据《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第5.2.3条 ,产生高温、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的生产设施,应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且地势开阔、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段,并不应采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布置形式。第5.6.4条 易燃及可燃材料堆场的布置,宜位于厂区边缘,并应远离明火及散发火花的地点。第5.6.5条 火灾危险性属于甲、乙、丙类液体罐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位于企业边缘的安全地带,且地势较低而不窝风的独立地段;2) 应远离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3) 架空供电线严禁跨越罐区;4)不应布置在高于相邻装置、车间、全厂性重要设施及人员集中场所的场地,无法避免时,应采取防止液体漫流的安全措施;5)略。
(2)GB50489-2009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与GB50187-2012在这方面的规定类似。另外,根据第5.6.2条,厂区出入口不宜少于2个,人流、货流出入口应分开设置。
(3)因此,大多数精细化工企业一般前后紧靠道路,左右二侧均为相邻企业,将人流出入口设置在靠行政区的一侧道路,物流出入口设置在另一侧的道路,甲类车间、甲类仓库、储罐区布置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且在人员较少的厂区边缘,因此布置在物流出入口一侧的临近道路旁。
(4)供电企业的10KV架空电力线一般均设置在道路旁的绿地内,接近企业用地红线,杆高普通在15米以上。
(5)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和GB50489-2009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往往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冲突,《建规》第10.2.1条 架空电力线与甲、乙类厂房(仓库),可燃材料堆垛,甲、乙、丙类液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的最近水平距离应为电杆(塔)高度的1.5倍,这个距离在22.5到40米,因此,对企业的总体布局影响较大,浪费了土地。
4、二级负荷,但无二回电源供电问题的由来:
(1)企业有部分装置属二级负荷,但这些精细化工企业普遍规模不大,用电量也不大,大部分企业采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以解决部分二级负荷的问题,在大部分企业均未申请二回路电源的情况下,供电企业不会考虑在区域内引入二路电源,个别企业申请二路电源也会因费用太高而作罢。
五、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GB 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第3.0.7条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宜由两回线路供电。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二级负荷可由一回6kV及以上专用的架空线路供电。
显然,目前大多数精细化工企业均没有这样的条件,考虑到这些企业内部分生产负荷属二级负荷,有的应以一级负荷,甚至一级负荷别重要的负荷考虑,大多数企业均配备了380V的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并在二级负荷供电端设置了电源自动切换装置,但柴油发电机的启动均有一定的时间,而一旦发生电网突然断电,由于种种原因,发电机启动时间较长甚至无法启动的比率较高,而化工装置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由于停电而发生剧烈反应,以至装置超温超压,导致事故的发生。
六、解决方案探讨
1、精细化工区供电线路宜采用电缆沿专用管道敷设,在建设区内道路时与市政排水、污水、通讯等同时施工,或在道路旁绿化带采取电缆沟、穿管或直埋敷设。10个以下用户设开闭所一个,每个用户的电源从开闭所经电缆进入用户变电所。
由于化工区取消了架空电力线,因此化工企业常见的甲乙类车间、甲乙类仓库和甲乙丙类储罐等与区内道路旁架空电力线的间距问题不复存在,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将更加合理。
2、精细化工区采用开闭所供电,极大地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开闭所其特征是电源进线侧和出线侧的电压相同,有二路电源进线(双重电源)。
对需要按二级负荷供电的企业,开闭所的设立提供了二路电源进线(双重电源)的现实的可能性,并为企业降低了接电的费用。
对需要按部分生产装置是二级负荷、一级负荷甚至一级负荷别重要的负荷的企业,除可采用二路电源进线(双重电源)外,二级及以上负荷容量较小的企业,也创造了就近取得另一路400V电源的条件。
二路电源进线的实现,使一回路电源发生故障时,自动投切另一路电源的时间均在1秒以下,这是柴油发电机组应急电源不能相比的,并符合GB 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1] GB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2]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篇2
本文所述项目为河南煤化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聚四氢呋喃项目土石方场地平整工程。拟建场地为低山、沟谷地形地貌,表层有残积物掩盖,谷底有第四系坡积物及粉质黏土,场区内地形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呈台阶状由西向东逐渐降低。
根据2012年6月20日对该项目的测绘地形图、土石方填方区挡土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回填区护坡坡脚东南角自然地面高程229.78米,挖方区最高点自然地面高程272.81米,最大高差46.3米。挖方区工程量52.46万m3,填方区工程量11.31万m3,外运工程量41.15万m3。其中填方区面积15 770 m2,最大回填高度11.47 m。
土石方回填区场平工程设计及施工控制
为了准确掌握填方区地下岩土结构,结合地上拟建建筑物或构筑物,有针对性地对填方区、护坡及挡土墙进行设计,避免出现不良地质结构和软弱下卧层,可有效地避免土石方填方施工完成以后滑坡、坍塌质量问题的发生。通过详细岩土工程勘察,分析得知填方区地层岩性结构为:
(1)第(1)单元层 杂填土(碎石土)
主要为人工回填(碎石)土,碎石不规则,棱角、块状,粒径0.2―0.8米,拌有大块状岩石,松散,该层东北角厚2.6―4.4米,其他钻孔为耕土混碎石,厚度0.5―1.5米。其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建议为90KPa。
(2)第(2)单元层 第四系上更新统粉质黏土
褐黄色,硬塑,干强度、韧性中低等,具针状孔隙,稍有光泽,含姜结石,无摇振反应。该层在南端中部发育,厚度1.5―4.8米。其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建议为140 KPa。
(3)第(3)单元层 第四系中更新统黏土
褐红色,硬塑,干强度、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稍湿,含钙质结核和铁锰氧化物,底部含砾石。该层在场地南端中部发育,厚度3.3―5.3米。其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建议为160KPa。
(4)第(4)单元层 石灰岩
青灰色,质密,坚硬,中等风化,具节理(裂隙),岩芯长0.3―0.6米,质量指标较好RQD=70―80。其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建议为500KPa。
2.对自然地表附着物灌木、树墩、孤石、墓穴等进行清理和山坡表面坡度大于20%的斜坡进行1:2错台基底改造,由于土石方回填区属低山、沟谷地形地貌,距村庄较近,山坡上灌木、树墩、孤石、墓穴等较多,山坡自然坡面坡度在6.2―32.8%之间。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在土石方回填之前,应先改造基底,以防止土石方填方沿坡面滑动。设计土石方回填边坡坡比为1:1.5―1:1.7,坡底、坡顶均设排水沟。
(1)填方区内的山坡表面附着物灌木、树墩、孤石、墓穴等在土石方填方工程施工前应予清除,当填方基底为松土时,应将基底碾压密实。
(2)当填方基底自然坡度大于20%时,应先改造基底,使其成为高宽比为1:2的若干台阶(每级台阶高≤500 mm),以防止填方沿坡面滑动。
3.对土石方填方区施工进行严格控制,施工中采取以下组织和技术措施:
(1)整个施工过程中组织专门班子,配置足够的设备、技术力量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2)严格施工技术交底,规范组织图纸会审,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认真审核施工单位规范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3)施工单位应委托有相关检验资质的检验部门配合进行各层压实填土的物理学实验工作,作为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一部分。
(4)土石方填方不得使用碎块、草皮及有机质含量>8%的土作为填方土料。填方施工顺序应遵循“先低后高,先下后上”的原则。
(5)土石方回填土压实系数λc=0.94(土的控制干密度d与最大干密度dmax的比值)。
(6)应采用碎石类土和爆破石渣作为填料,铺填时大块料不应集中且不得填在分段填筑的接头处或填方与山坡连接处。填料中碎石占全重的30%―50%,粒径不得>400 mm,应级配良好,可用约15吨重的压路机振动碾压压实,每层铺填厚度控制在600mm以内,先静压后振动碾压,碾压遍数一般为6―8遍,碾压行驶速度≤2公里/小时。
(7)分段填筑时,每分段接缝处要做成斜坡形,碾压重叠0.5―1.0 m,且上下接缝距离>1 m,同层填土石料要求一致。
(8)填方施工应分层回填,分层验收,检验压实系数合格后方能填筑上层,填方施工压实的质量要求和取样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施工验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经验总结
1.根据拟建场地地形、地貌及其厂区周围环境,结合厂区南部挡土墙详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未发现其他不良地质作用。
2.拟建场地地形地貌单一,主要为第四系粉质黏土及石灰岩地基,场地内无活动的断裂通过,在天然条件下地基是稳定的。第四系黏土及石灰岩界面,其岩性均匀性有一定差异,场地目前是稳定的。
33场地内不会出现饱和砂土和粉质黏土的液化现象,无湿陷性黄土,也无软弱下卧层。
篇3
关键词:生态 绿地 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191-04
绿色化工产业园是一个新的产业园区概念,也是国家实施循环化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全新要求,更是实施两型社会的战略部署,“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是对绿色化工产业的全面诠释。地区发展的生态平衡、人与环境和谐、产品可控、经济效益优良、城乡统筹一体、区域内物质与能量良性化循环、区域生态环境优美等均是建立两型社会的具体要求,也是绿色化工产业园的发展目标。
工业园区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地域综合体,是一种新型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破坏。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尤其对专类化工产业园区,工业生态化是产业现代化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在工业园区生态系统中,园林绿地系统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维护地区生态平衡、美化地方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绿地系统成为关键。
1 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区基本情况与产业规划
1.1 园区概述
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前身云溪工业园)成立于2003年,园区位于岳阳市东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与临湘市接壤,西北与湖北省监利县隔江相望。境内驻有长岭炼油化工总厂、巴陵石化公司(原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华能岳阳电厂等三家中央大型企业,是湖南省重要的石化基地、火电基地和纸材基地。2013年6月由云溪工业园更名为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进入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1.2 产业发展定位
云溪发展目标定位:以原油、煤气资源为基础,发展石油炼制产业、催化与助化剂、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产品、合成材料深加工产业,延伸丙烯、碳四、芳烃、碳一化学四条产业链,培育石化产业集群。并借助大交通优势发展大型物流业及其它工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城市,力争成为岳阳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点。
1.3 产业空间布局
立足园区现有产业空间分布及地区整体空间发展形态,将园区产业功能分为:“一园、三片”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园就是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包含“三片”指云溪城片区(巴陵石化厂区、云溪精细化工园区、新材料产业区),长岭片区(长炼厂区、长岭工业园区),儒溪片区的临湘滨江工业园区。
1.4 产业规模
绿色化工产业园规划控制范围为230 km2,至2020年发展规模约52 km2,精细化工产业园核心区用地为26.77 km2,十二五末工业产值规模达2500亿元,总人口达10万人。初步建成一个工业与城市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型工业园区”。
1.5 产业园生境条件
1.5.1 区位优势
云溪区位于湖南北部,是省唯一沿通江达海的城市,园区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齐全,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岳阳市又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1.5.2 交通优势
境内公路成网,通衢四方。有多条国家级主干道在此交错经过:京广铁路、武广高铁、杭瑞高速、随岳高速、107国道等横穿境内,有近30 km的长江水岸线,有岳阳城陵矶国家级直航港口,交通十分便利。
1.5.3 地形与水文气象
工业园区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温暖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湿润,传统农耕文化发达。园区规划地多以低矮丘陵为主,穿插众多大小湖泊,在沿长江不到30 km的水岸线南侧,汇聚了芭蕉湖、松阳湖、白泥湖、洋其湖等较大的湖泊,还有白杨湖、枫桥湖、鲁家湖、莼湖、肖田湖等面积在300~500亩左右的小湖泊,区域内湖湖相连,水生湿地景观优良。
1.5.4 地域文化和传统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域都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绿色化工产业园区也有着自己独有的文化资源。古镇陆城系公元994年建成的原临湘县治,历经千年。区内存有培风塔、寡妇矶、擂鼓台、五爪松、尚书墓、贞节牌坊等8处古建筑遗址。古树名木众多,100年以上的古树120余株,有坪田村岳飞手植松、有新华村700年的古银杏树、有荆竹村古树群落。园区传统文化资源特色鲜明,人文环境特质优良。
1.5.5 区域劣势
环境现状:由于园区是传统的石油化工基地,水环境和大气环境都不容乐观,化工固体废弃物污染也日益突出,环境形势严峻。另外,区域内农村养殖业众多,猪鸡等畜禽粪便及水产养殖污染非常严重。生态环境较为恶化,生态安全受到一定影响。
绿地现状:绿地总量严重不足,缺乏植物造景特色,自然山水条件未能充分利用,缺乏自然生态保护体系规划,未能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网络结构。
2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原则与规划思路
工业园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破坏与修复的过程。一方面,工业发展要求土地成片集约化、高效化及配套节约化,在工业用地大量成片开发时原有地表植被资源被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失调。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三废”又污染着周边大气水体与土壤,破坏着周边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为改善区域环境,人们又不得不去改造和修复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使破坏与修复在区域内循环。作为两型社会和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应将生态保护与修复摆在园区绿地规划的首位。
2.1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2.1.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法建绿治绿
按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编制区域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制定各类绿地的定额指标,创建多样化的绿色空间及安全、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并按国家与地方相关的环保及绿化法规及条例,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严控绿地系统建设指标、治理和恢复恶化的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
2.1.2 区域协调,生态优先
按区域丰富的湿地生境条件控制生态基本构架,划定生态功能区,建立地区生态安全体系,做到绿地“斑点、廊道、基质”的有机结合,生态修复与保护结合,城乡环境统筹结合,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2.1.3 突出重点,强化特色
绿色化工产业园核心规划区现状河流污染严重,大量原有植被破坏,大气质量较差,生态系统弱化。应当努力加强河流污染治理,保护沿河植被及土壤原貌,建立河湖与园区间的生态缓冲体系,并加强园区道路、企业与园区周边绿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2.1.4 以人为本,总体规划,分期建设
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园区生产、经济及社会活动的需要,以人为本,为园区及其周边居民生活提供舒适、方便、实用、优美的绿色环境空间。规划中,按照“近细、远粗”的思路,远近结合,首尾相顾。使近期项目建设指标明确,可操作性强,为远期规划发展又留出余地。
2.1.5 实地适树,景观多样
大力开发利用区域内乡土树种,有节制地引用外来物种,构筑有地域性的植被特征,构建园区生物多样性特性。
2.2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思路
自然生态条件是区域生态的物质基础,是区域景观规划的本底和基础,是大地景观的骨架。区域是由多个生态系统相互耦合和镶嵌而形成的生态格局,即是“斑块、廊道、基质”的空间镶嵌体。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沿长江岸线规划,一江多湖,具有浓郁的湖泊生态系统特征。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应形成以企业附属绿地、园区公共组团绿地、古树及古建筑遗址绿地为斑点;以长江水线及岸线,多主干道、高压线通道、化工物料管线为廊;以多个湖泊及农林基地为基质的综合绿地体系。注重大环境绿地与园区中小型绿地结合,开放型绿地与经营型绿地结合,线型绿地与块状、带状绿地结合,绿地系统与园区水系结合,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结合。
3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3.1 多斑点绿地格局
斑块是景观构成中极为重要的景观类型,一方面可以美化改善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所;另一方面也是城市生态中大多数生物的栖息地和庇护所,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所以应结合现状绿地斑块,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开辟新的绿地斑块,并使其均匀合理分布。
3.1.1 以企业附属绿地为斑点的绿地建设
园区各企业是园区规划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园区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绿地是一个企业精神文明与企业价值的体现,并可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应结合各企业生产平面布局及工艺流程特点,以在降噪、除尘、防火、通风、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的基本要求下,处理绿化与路、管、线之间的关系,合理营造人工植物景观群落。在企业主出入口、主体建筑、高大构筑物等作为工厂标志性景物前,营造起点缀、衬托作用的植物景观;在不够美观生产建筑前,用植物材料进行遮掩,用植物界面替代建筑界面,形成一个新空间,起到替代、分隔作用,达到视觉美化、转化目的;利用浓密树叶遮挡与吸附工业粉尘;利用乔木的高大树冠,为道路、广场等提供遮阴,避免夏季高温和阳光刺激,获得适宜的小气候和满意的光影效果。
3.1.2 以园区公共组团绿地,节点绿地为斑点绿地建设
在园区各个主要的交通对接口(如园区大门与临湖路接口处,云港路、长江路、临湖路交接处,园区规划的主次干道与园外交通干道的多节点处),园区边角余地,重要企业的主要出入口等景观节点处等,规划建设面积不等的开敞绿地空间,每一个景观节点都作为重要景点进行控制建设,形成与周边环境特征相协调的景观环境。
3.1.3 以古建筑遗址绿地及古树保护为斑点绿地建设
散落在园区规划地的八处古建筑遗址是地区人文景观的见证,要根据遗址大小及实地环境合理规划,在保护的基础上建设可大可小的斑点绿地,或遗址公园、或绿地组团、或防护绿地等,要突出遗址特色,再现当年历史风貌。
古树名木承载了多个世纪的历史和风雨,是地区悠久历史文化象征,是地区珍贵文化遗产,是研究地区历史文化、环境变迁、植物分布等的重要活物证。一颗树就是一道景,就是一片绿地。园区新华村古银杏树龄达700多年,高25 m,胸径达1.8 m,冠幅达35 m,树势雄伟苍劲,秋日满树黄叶,700年树龄还每年结实,极为绚丽壮观。要做好园区规划内的大乔木特别是古树名木的现状调查和保护方案,确定应保护树木位置、保护方案和景观利用设计,使古树这一不可再生的地区文化底蕴得以延伸。
3.2 多廊道绿地格局
3.2.1 以长江岸线为屏障的滨水景观廊
园区沿长江近30 km的水岸线既是园区对外水运物流的交通承载地,更是园区滨水绿地景观的营造本底。要合理布局岸线的港口,码头及仓储建设用地,将长江生态绿化带融为一体设计,合理营造防护林带、滨水景观带。在滨水景观规划中,设立滨水步行道,休闲观景平台、将护坡,草地和原有树木以及交叉口有机结合,形成丰富多变的亲水空间,为工业园区创造一个开敞的,融绿树碧水为一体的自然滨水景观廊。
3.2.2 以园区多条交通干道为轴的道路景观廊
道路景观廊是园区物料流、能量流、信息流的通道,也是区域内的景观廊与防护廊。既联系斑块,引导通风,使园区绿地形成连续的体系和网络结构,又为园区提供真正的氧气库和舒适的外部空间。绿色化工产业园规划或建设了多条红线宽50 m的主干道(长江路、云港路、瓦窑路、白泥湖路、道云路等)。
长江路生态景观带:与长江岸线平行,规划有10 m宽的中央绿化带(环湖路―沿湖路)。在绿化设计上,应分段大规模的片植特色树木,要求全线特征段明显,形成“春、夏、秋、冬”植物季相,并进行轮替。中央绿化带上不设置步行道,避免行人从花园横穿马路的安全隐患。两侧人行道上栽植大中型乔木以形成林荫道,并与生态景观带形成生态廊道。
云港路、瓦窑路、长江路、白泥湖路、道云路设计为三块四带式,形成了东西或南北贯通的绿色景观脉络。路两侧沿企业用地红线规划了7~9 m宽的绿带,宜乔、灌与花草搭配,树木郁闭度尽可能达到90%,起到隔音降粉尘作用。规划人行道宽度为4~5 m,宜种植一排高大乔木,形成林荫道。规划2~3 m宽的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分隔绿带,宜小乔木与花灌木球或铺地植物搭配,形成一道分割空间。绿化种植形式可丰富多样,分段变化,使得林荫道四季绿意浓浓。在保证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最大化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另外对贯穿园区南北向的随岳高速与东西向临湖高速过境公路两侧要规划30~50 m宽的防护隔离带,以自然植被为主,起隔音降尘与吸附汽车尾气作用。按《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对修路破坏的山体进行护坡与植被恢复,按要求种植行车道隔离带。对与园区交通干道接口形成的交通绿岛要高标准规划设计,宜树组景,宜园林雕塑或小品成趣,展现化工园区对外新貌。
3.2.3 以园区高压走廊及物料通道为线的防护景观廊
对园区规划或建设的高压走廊与物料管廊要设置防护绿地。对长江路西侧预留110 kV高压走廊及在临港铁路南侧及随岳高速公路西侧预留的220 kV高压走廊,都要设置不小于40 m宽的防护绿化隔离带;对接长练片区、巴陵石化片区及岳阳绿色精细化工园核心区的物料输送管廊要设置20~30 m宽的防护隔离带。防护隔离带绿化,近期以自然植被为主,远期可根据其不同功能选择不同植物及不同的种植方案进行人工生态化改造,形成一条条绿色生态走廊,发挥绿带更大的生态效益。
3.3 多基地绿地格局
3.3.1 以松阳湖为生态恢复性蓝色景观空间规划
岳阳绿色精细化工园核心区与新材料园围绕松阳湖流域规划建设,松阳湖湖叉众多,为树根状,因承纳巴陵石化建厂初期化工生产水及过去云溪城区生活污水,河流污染严重,湿地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湖泊健康的生态环境是发挥湖泊生态功能的最终目标。一要加大治污减排力度,促进清洁生产,减少化工生产对湖泊的继续侵害;二要加大河湖改造,修建人工河道,实行清污分流,边治理边修复;三要在园区土地开发时,要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现有的生态稳定,尽量做到不填湖汊,维护已经脆弱的生态系统;四要利用多种绿地形式修复恶化的区域生态环境。
在松阳湖湿地生态恢复规划时,要少填湖汊,对自然式河道予以控制保护,让自然湖叉伸入园区中心形成一条条楔型绿地,并沿湖岸线预留30~60 m宽的河道植被生境带形成生物通道。楔型绿地可有效起到降温、输送氧气、增加湿度、控制水土流失、有效过滤污染物的作用,特别是对提高生境的多样性,快速修复生态系统起着巨大作用。对松阳湖流域实行清污分流的清水区,要通过非生物化和生物化手段进行生态系统的修复,非生物化方面:对河场多年污泥进行换填或去富营养化(换水或提高储水量),改变水质;生物化方面:加大水土保护,改造或改良保留地的植被,营造良好的陆地生态系,并沿湖岸低水位区逐步引进水生植物群落,营造水生生态系统,提高湖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对生态保留地与沿湖岸生物通道植被带的绿地建设,可根据园区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分期实施,逐步形成以松阳湖为基点的湖泊湿地景观与滨水景观。
3.3.2 以白泥湖为休闲性蓝色景观空间规划
白泥湖区域是生态敏感带,植物、动物、微生物已经形成了合理的食物链。但近年来随着农业养殖业的发展,如沿湖周边生猪养殖、河蟹养殖、茨实种殖等,严重影响了湖水水质。在规划建设中,近期:应以慎重保护为主,控制湖泊富营养化是保护和恢复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关键。要大力控制农业生猪无序发展和无限扩张,特别是要控制禽畜粪便的乱排放现象;河蟹养殖要减少人工饵料喂养方式,多发展水草生态养殖;对水质直接造成恶化的茨实种植面积要严格控制,直到取缔,最大限度保护好原有生境条件。中期:根据经济发展具体情况,要逐步取缔周边围湖造池,围湖造田等缩小水面的农业行为,扩大湖水面积,提高水位,保护自然水生生物群落,全面恢复水生生态系统。并鼓励环湖周边进行荒山绿化,还绿于大地;远期:规划营造一个大型的环湖生态公园,建设环湖生态走廊,运用地形、自然河湖汊、丰富的植物群落、园林建筑小品等进行空间组织和分割,创造出不同的自然及人工小景,形成绿色化工产业园开敞的滨水空间。
3.3.3 以肖田湖、杨其湖为半农业的绿色景观空间规划
肖田湖和杨其湖湖泊区由园区浅山丘,湖泊和规划的城乡防护隔离林带共同围合而成,它直接的生态作用是保护和过渡聚居斑块与农田自然生境本底,形成园区的保护林带,同时作为园区未来发展用地。规划将远期发展用地及长期保留的耕地、林地、园地等自然生态用地划为自然保护区,并制定严格保护政策,控制居民区侵占。规划结合区内的自然生态条件,重点保护区内山体林地和沿湖生态林地,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建设,构筑良好的生态背景,重点引导和发展休闲性农业,控制禽畜养殖规模,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园艺与生产绿地等的种植,形成观光农业区,逐步建成园区的绿地保护与补偿地带。
3.3.4 以陆城古镇为修复性紫色景观空间规划
古镇陆城系公元994年建成的原临湘县治,至今还保留着古镇部分风貌,现已纳入国家古建筑修缮保护建设规划。在修复过程中,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结合,保护、发掘和利用其历史人文景观遗存,创造独特的城市景观特色。并合园区其它古建筑遗址,对外形成一条独特的古文化景观廊。
4 植物生态景观规划
4.1 地域植被调查
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规划区属低山丘陵地带,低矮的山丘地和河湖相连,地貌多样,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树木繁茂,自然植被丰富。经实地调查生境物种多样。
乡土乔木树种:香樟、杜英、榆树、朴树、枫香、银杏、枸骨、红果冬青、桂花、杨梅、国槐、紫薇、木芙蓉、椤木、炸木、三角枫、构树、栾树、白蜡树、乌桕、皂荚树、杉类、臭椿、香春、苦楝、棕榈、石榴、柿树、枣树、白花继木、竹类等一批观赏价值高的园林树木,也有马尾松、山杉、桤木等人工林。此外还引进了雪松、樱花、红叶李、石楠、柚树、玉兰、竹柏、梅花、罗汉松,柏类、铁树、柳类等外来乔木树种。
灌木类:红继木、珊瑚冬青、六月雪、迎春花、南天竹、胡枝子、夹竹桃、黄栀子、海桐、茶梅、红枫、茶花、龟甲冬青、十大功劳、黄杨类、杜鹃、女贞类、紫荆,木槿、花碧桃、火棘、月季类、梅花、五针松、海棠、含笑等。
藤本类有:紫藤、山金银花、络石、常春藤、猕猴桃等。
多年生花卉类有:美人蕉、紫茉莉、、鸢尾、月月红、黄花菜等。
地被植物:沿阶草、麦冬草、葱兰、韭兰、酢浆草、虎耳草、狗牙根等。
水生植物有荷花、棱角、鸭丝草、茨实、辣蓼、芦苇、毛蜡烛、灯芯草、荸荠、凤眼莲、千屈菜、菖蒲、野稗等多种水生植物。
4.2 植物景观规划原则
4.2.1 适地适树原则
一是根据地缘因素选择乡土树种,构建有地域特点的植物景观;二是根据种植地段的不同,选择适宜树种,达到绿化种植目的。
4.2.2 乡土树优先原则
乡土树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抗性强、培育简单、生长快,成景效果好等,要优先考虑。
4.2.3 生态效益优先原则
工业园园区绿化树种选择要优先考虑生态效益,兼顾景观美学价值。
4.2.4 乔、灌、藤、花、草复层混植配置原则
在植物造景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特征,注意多层搭配混植,提高单位面积生物多样性指数,努力营造丰富植物景观的同时实行绿地生物量与系统的稳定性。
4.3 树种规划
4.3.1 基调树种
基调树种是指各类园林绿地均要使用的、数量最大能形成全园统一基调的树种,应以本地区的适生树种为主。
香樟、杜英、银杏、红果冬青、桂花、杨梅、国槐、紫薇、栾树、石楠、柚树、玉兰、红继木、冬青、夹竹桃、铁树、茶花、龟甲冬青、杜鹃、火棘、女贞类等。
4.3.2 骨干树种
骨干树种是一个地域的绿化支柱,对保护环境、营造植物景观、反映区域面貌等方面作用显著。下列树木宜在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规划作骨干树种选用。
庭院绿地树种有:香樟、杜英、榆树、朴树、银杏、枸骨、红果冬青、桂花、杨梅、国槐、石榴、紫薇、木芙蓉、椤木、炸木、三角枫、栾树、棕榈、竹类、雪松、石楠、柚树、玉兰、竹柏、梅花、罗汉松等一批观赏价值高的园林乔木树木。
行道树有:香樟、杜英、银杏、红果冬青、杨梅、国槐、三角枫、广玉兰、栾树、朴树、马卦木、水杉等。
防护林有香樟、杜英、三角枫、乌桕、马尾松、桤木、梓树、白杨、构树等。
抗大气污染的树种有柏树类、榆树、朴树、银杏、国槐、构树、白蜡树、臭椿、苦木等树种。
湿地树种:水杉、池杉、落羽杉、柳树等。
4.3.3 植物园林特性规划
观花与香类植物:桂花、紫薇、栾树、石榴、梅花、夹竹桃、黄栀子、茶梅、杜鹃、木槿、花碧桃、月季类、海棠、含笑、木芙蓉、茶花、紫荆、樱花等。
观果类植物:银杏、枸骨、火棘、栾树、柿树、枣树、柚树、石榴、红果冬青、杨梅、胡枝子、南天竹、皂荚树、海棠花等。
观叶与姿态植物:银杏、枸骨、三角枫、乌桕、棕榈、红枫、红叶李、铁树、红继木、五针松、竹类、十大功劳、龙爪槐、南天竹、金叶黄杨、石楠等。
藤本攀缘类有:紫藤、山金银花、络石、常春藤、猕猴桃、凌霄花、爬山虎等。
地被植物:沿阶草、麦冬草、葱兰、韭兰、酢浆草、虎耳草、狗牙根、四季青草皮等。
水生生态群落植物有:荷花、棱角、鸭丝草、茨实、辣蓼、藻类、芦苇、毛蜡烛、灯芯草、荸荠、凤眼莲、千屈菜、野稗、菖蒲等多种水生植物。
4.3.4 植物配置规划
根据植物形态(乔、灌)、喜光性(阳性、阴性)、季相(落叶与常绿性)、抗性(烟尘、毒气)、喜水性(耐旱与耐涝),生长势(速生与慢长)等生态习性,注重常绿树与落叶树、速生树与慢长树、乔木与灌木等的比例关系。落叶树种中多选择色叶树,边坡绿化以地被植物和藤蔓植物为主,湖泊湿地选择耐水涝植物与水生植物,近期应适当增大速生树种比重,以加快绿地系统成形步伐。主要节点、交通岛、公共服务区等重点地段要选用园林观赏特性强的树种。植物布置总体上要丰富植物层次和季相变化,并且疏密有致,既有密林,又有疏朗草坪,既要发挥植物的生态作用,又要体现景观效果。在大面植物群落的空间围合形态上,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从密林幽径到林中开阔空地,疏林草地再到缓坡草坪,要形成疏密、明暗、动静对比多元化空间,创造出富有活力的感悟空间。
4.3.5 生产绿地规划
根据《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生产绿地面积要占建成区2%以上。要大力护持发展一批较大规模的绿化苗圃基地,中期使园林绿化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并不断加大园林科研力度,利用开发乡土树种的同时引进和驯化新品种,以丰富园区植物的多样性。
5 规划目标
以园区大规模开发建设为契机,通过规划,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区的园林绿地建设与园区功能有机结合,营造出各种园林绿地类型齐全,分布合理,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生态稳定,游赏方便,城乡一体特色的山水园林工业园区。
(1)规划区至2020年绿地率达到15%,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2)在规划期内构建合理的绿地系统和完善的绿地网络,生态环境得到最大的修复和改善,进入良性发展阶段。(3)加强重点地区,包括沿江、河湖岸、主干道、城市门户等地区绿化建设,构筑既富有地方特色,又具现代化化工园区风貌的生态绿地景观系统。(4)充分保护区内古建筑遗址、古树名木及珍贵植物资源,突出地方特色。
参考文献
[1] 李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
篇4
众所周知,化学品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印染行业的废水排放占到了纺织行业废水排放的 80% 以上,其污染即来源于在染整过程各工序中未使用完的染化料。不同工艺、不同工序所用到的染化料各不相同,它们所含杂质不同,理化特性差异大。这就导致了印染废水将是一个庞大的污水体系,无法用单一的方法开展污水治理工作,必须分门别类,针对不同工厂、不同批次、不同纤维类别产品的废水排放去设计治污措施。如此一来,就需要大量的专门从事印染废水治理的企业和人员,这便造就了印染废水治理产业。
近年来,我国印染布产能不断增长,虽然环保节水的染整设备不断被应用到生产中,但废水排放量却在持续增长。为此,《纺织导报》记者对印染废水进行了深入调研,虽未深入到各个细分环节,但足以展现印染废水排放情况及其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Printing and dyeing process is an important sector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chain that adds value to fabrics and garments. As the increase of the demand for functional properties, more and more chemicals have been used on fabrics, and pollution was caused by a great deal of dyes and auxiliary agents remained in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 is a huge difference i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between those chemicals, so it is necessary to treat wastewater with different methods.
Today,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roduction has gradually been taking root in our society, so the work of dye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is admits of no delay.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throw themselves into the industry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How is the operation of this special industry?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industry? Let us pay attention to this feature article: Wastewater of Dyeing and Its Treatment Technology.
1我国淡水资源及用水情况
1.1全国水资源情况
据统计,我国淡水总资源量位居世界第 6 位,但是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却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4,居世界第 121 位,是世界 13 个严重缺水国家之一。
由表 1 可见,我国水资源总量呈总体平衡状态,从2004年开始稳步回升,至2008年达到平均水平附近,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为淡水资源的回升作出了贡献。而人均水资源情况则呈现出稳中略降的趋势,主要是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快,工业用水较多所致。
1.2工业用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情况
由表 2 可见,全国工业用水量和在用水总量中的占比都处于上升趋势,说明我国工业发展处于增速状态,用水需求持续走高。而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都在下降,则反应了工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推进。
由表 3 的各项数据表明,工业废水处理的需求在不断增强,尽管如此,工业废水的总量依旧处于上升趋势,环保形势严峻,废水处理市场空间巨大。
1.3纺织行业废水排放情况
在过去近 10 年的实践中,纺织行业废水排放几乎翻番,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废水排放呈加速上升趋势(表 4),这都说明纺织废水处理需求发展速度非常快,空间巨大。
2印染废水排放、分类及相关要求
印染是纺织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是提升终端纺织品附加值的必须步骤。据统计,我国是全球印染布产能大国,其产量占据全球印染布产量的 40% 左右,印染布加工能力从2000年的 57.3%,提高到2009年的 95.13%。
2.1印染布产能及废水排放情况
印染废水是纺织工业废水的主体,数量占到了纺织工业废水排放的 80% 以上。据统计,2009年我国印染布产能达到 540 亿m,按照每生产 100 m印染布,平均产生约 4.5 t 废水计算,2009年我国产生 约 24.3 亿t印染废水。印染产能的持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废水排放量的增加,废水治理刻不容缓。
2.2印染废水的分类
印染废水的污染物大部分为有机物,并随采用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异。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污染物成分差异性很大,很难归类求同;第二,主要污染指标COD高,BOD和COD的比值一般在 0.25 左右,可生化性较差;第三,色度高,混合水中色母分子离子微粒大小重量各异性大,较难脱色。所以,处理印染废水,首先要对其进行分类,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一般而言,对于同类纤维在同一工序进行的处理工艺,所用到的化学品基本相同。所以印染废水大都按照工序进行初步划分,主要为 8 类。
(1)退浆废水
退浆是用化学药剂将织物上所带的浆料退除(被水解或酶分解为水溶性分解物),同时也除掉纤维本身的部分杂质。退浆废水是有机废水,呈淡黄色,含有浆料分解物、纤维屑、酶等,废水呈碱性,pH值为 12 左右,COD和BOD含量约占印染废水的 45% 左右。
(2)煮练废水
煮练是用烧碱和表面活性剂等的水溶液,在高温(120 ℃)和碱性(pH值为 10 ~ 13)条件下,对棉织物进行煮练,去除纤维所含的油脂、蜡质、果胶等杂质。煮练废水水量大,水温高,呈深褐色和强碱性(含碱浓度约为 0.3%)。煮练废水中含有纤维素、果酸、蜡质、油脂、碱、表面活性剂、含氮化合物等物质,其BOD和COD值较高(每升达数千毫克),污染物浓度高。
(3)漂白废水
漂白工艺一般是用NaClO、H2O2、NaClO2等氧化剂去除纤维表面和内部的杂质。漂白废水的特点是水量大,偏碱性,但是浓度不高,污染程度较轻,BOD和COD均较低,属较清洁废水,可经简单处理后直接排放,甚或回收后循环使用。
(4)丝光废水
丝光是将织物在NaOH浓溶液在进行溶液处理,以提高纤维的张力强度,增加纤维的表面光泽,降低织物的潜在收缩率和提高对染料的亲和力。丝光废水碱性较强(含NaOH 3% ~ 5% 左右),多数印染厂通过蒸发浓缩回收NaOH,所以丝光废水一般很少排出,经过工艺多次重复使用最终排出的废水仍呈强碱性,BOD、COD和SS值均 较高。
(5) 染色废水
由于不同的纤维原料和产品需要使用不同的染料、助剂和染色方法,加上各种染料的上色率不同,染液和浓度不同,使染色废水水质变化很大。染色废水一般呈强碱性,水量较大,水质中含浆料、染料、助剂、表面活性剂等,废水色度可高达几千倍,COD较BOD高得多,COD一般为 300 ~ 700 mg/L,BOD/COD一般小于 0.2,可生化性较差。
(6)印花废水
印花废水主要来自于配色调浆、印花滚筒、印花筛网的冲洗废水,以及印花后处理时的皂洗、水洗废水。印花废水量较大,污染物浓度较高,当印花滚筒镀筒时使用重铬酸钾,滚筒剥铬时有CrO3产生,含铬的废水毒剂要单独处理。
(7)整理废水
整理废水水量较小,其中含有纤维屑、树脂、油剂、浆料、表面活性剂、甲醛等。由于整理废水数量少,对全厂混合废水的水质水量影响也小。但由于浓度较高,且含有的杂质较为复杂,所以需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8)碱减量废水
碱减量废水由涤纶仿真丝碱减量工序产生,主要含涤纶水解物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等,其中对苯二甲酸含量高达75%。碱减量废水不仅pH值高(一般 > 12),而且有机物浓度高,COD可高达 9 万mg/L,高分子有机物及部分染料很难被生物降解,此种废水属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
2.3印染企业废水排放的系统分析
所谓系统分析,是指对每种纺织工艺中,不同纺织品生产过程中所涉及设备的耗水量、废水中的载荷等因素都要充分考虑,并且需要对每种工艺中新水的质量,以及废水的特征,诸如颜色、COD、传导性、pH值和硬度等进行量化。只有通过精确的系统分析,才能为废水治理提供准确、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图 1 和表 5 是某染色车间系统分析的数据举例。
2.4印染废水治理要求
根据《印染行业准入条件》(2010版)中的规定,新建或扩建的印染企业都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新建或改扩建印染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符合本地区生态环境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
(2)水源相对充足地区新建印染项目,必须在工业园区内集中建设,实行集中供热和污染物的集中处理;
(3)印染废水原则上应自行处理或接入集中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不得接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4)现有印染企业要具备废水、固体废弃物处理条件;
(5)实行生产排水清浊分流、分质处理、分质回用,水重复利用率要达到 35% 以上。
《印染行业准入条件》(2010版)的量化要求见表 6。
3印染废水治理规范、现状及相关技术
3.1印染废水的排放方式与处理原则
借鉴国外的经验,印染废水的排放方式主要有集中排放和单独排放两种。
集中排放主要被产业集中区域所采用,例如意大利、日本等国对印染废水进行初步处理后,与城市污水混合一并进入污水处理厂。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处于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
单独排放主要是针对那些不在产业集中区域内的企业所采取的单厂排放方法,例如德国企业大都采用这样的方法。但是,这样的排放方法对单个企业的资金和技术要求较高。
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是各类有机物,都是属于精细化工类产品。借鉴精细化工中,废水含量主要是不溶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的处理方法,印染废水的处理原则主要是以下两大类:
(1)利用分离、离心、沉降等方法进行固液分离,除去不溶性物质;
(2)利用各类物化法、化学法、生物法处理可溶性固体,使其降解为气体、水和污泥。
3.2我国涉及印染废水治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
标准
目前,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都在积极更新或制定有关印染废水的取用水、排放、治理、回用水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1)目前已并正在使用的相关标准与规范
① HJ 471 ― 2009《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② HJ/T 185 ― 2006《清洁生产标准 纺织业(棉印染)》;
③ 《印染行业准入条件(2010年修订版)》(2010年6月10日起正式实施);
④ GB 50426 ― 2007《印染工厂设计规范》;
⑤ FZ/T 01002 ― 2010《印染企业综合能耗计算办法及基本定额》;
⑥ FZ/T 01104 ― 2010《机织印染产品取水计算办法及单耗基本定额》;
⑦ FZ/T 01105 ― 2010《针织印染产品取水计算办法及单耗基本定额》。
(2)正在更新中尚未的相关标准
① GB/T 18916.4《取水定额 第4部分:纺织染整产品》(替代GB/T 18916.4 ― 2002);
② GB 4287《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替代GB 4287 ― 1992)。
(3)正在制定中尚未的相关标准
《纺织染整工业回用水水质标准》(征求意见稿)。
3.3当前印染废水回用与处理所面临的技术性问题
(1)印染废水大量回用对生产及污水处理系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有机污染物的积累和无机盐的积累。有机物的累积会使污水处理系统无法运行,回用率过高,且不进行脱盐处理,也会使得生产和污水处理无法进行。
(2)一般来讲深度处理费用比常规处理高,对于用水量较小的工厂不太合适 , 对于用水量大的工厂就显示出其优势,并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随着新型化学纤维、仿真丝、印染整理技术的发展,聚乙烯醇、染料、新型助剂等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使废水的可生化性进一步降低,这些因素也影响到废水的回用。
3.4当前印染废水回用与处理所面临的行业性问题
(1)部分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废水治理积极性不高;(2)管理机制粗放,随着产能的扩大,而废水治理设备并未随之增加或更新;(3)废水治理研发投入不足,缺少关键技术的支持;(4)全行业的水耗评价标准与体系不健全;(5)环保执法措施单一,执法力度不够。
3.5印染废水回用与处理技术概述
印染废水先经过格栅、筛网、沉砂、调节水量及水质、降温等预处理,以除去悬浮物和可直接沉降的杂质,改善废水水质,确保后期处理的进行。
预处理只是把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浮石渣除去,要达到排放或回用标准,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深度处理,进而除去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色素及其他杂质。深度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1)物理化学法
① 吸附法
吸附法是依靠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来脱除染料分子,处理后出水水质好,无二次污染。常用吸附剂主要是:活性炭吸附剂、矿物吸附剂和粉煤灰吸附剂。
② 膜分离法
膜分离技术利用特殊制造的多孔材料的拦截能力,依靠浓度差、电势差、压力差等作为不同物质分离的动力,通过膜对混合物中各组分选择渗透作用的差异进行分离、提纯的方法。膜分离技术主要有:超滤、纳滤和反渗透。
③ 萃取法
对水溶性好的染料,可采用电泳萃取法采取染料,然后再对溶剂进行再生。而对油溶性好的染料,可采用萃取进行染料回收,再用电泳萃取法进行溶剂再生。在使用萃取法的过程中,萃取液一般都是有机溶剂,其自身往往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化学法
① 氧化法:化学氧化法是目前使用较多,技术较为成熟的化学处理方法。主要氧化方法有:氯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和湿式空气氧化法。
②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通过外加电场的作用,使被分离物处于特定的反应器内,根据被分离物的电性不同而分离。主要有:电解法、电凝集气浮法和电催化氧化法。
③ 絮凝法:絮凝法是以胶体化学为基础,通过吸附作用进行废水污染物处理的方法。常用的絮凝剂有: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生物絮凝剂和复合型絮凝剂。
(3)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酶氧化或还原废水中的化学物质,使其沉淀为污泥。生物法主要有:好氧法、厌氧法、好氧厌氧联合处理法和高效降解菌法。
(4)其他方法:除了以上常用方法外,目前,Fenton试剂法、超声波法、磁分离法等技术也正处于研究或推广初期。
4印染废水治理产业的情况
4.1印染废水治理产业的特点
(1)产业链完善
作为印染布的衍生产业,印染废水处理这一市场份额日益壮大,产业链已逐渐完善,其产业链涵盖废水处理企业、设备生产企业、配件和耗材配套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等技术研究和服务机构等。
(2)资金需求大
目前,我国的印染企业大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的产业集群地。从事废水污水处理的企业大都以当地政府为主导,当地大企业参与,采取集中排放、集中处理的方式进行。所以,废水处理企业的规模和资金需求都很大。
(3)技术要求高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涉及纺织染化料、环境保护、精细化工、膜科学与技术、机械与自动化、水科学等诸多学科,多学科组合、系统性、交叉性是印染废水处理工程的技术特点。所以,印染废水处理市场的技术准入门槛较高。
(4)运行成本高
在当前排污权限不明确、排污额量化不足、排污份额交易体系尚未完善的前提下。印染废水处理行业依旧无法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对印染企业而言,废水治理只能增加生产成本,而不是产生利润,所以导致在废水治理中投入的资金有限。而从事印染废水治理的企业,由于涉及投资规模大、营业收入有限、耗材和设备投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故其运行成本比较大。
(5)市场前景广阔
环保是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环保事业市场化、产业化也是其主流发展方向。随着国家的重视,将会有丰富的资金和足够的政策投入到这一行业,市场制度、产业链条将进一步完善,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
4.2印染废水处理产业的市场空间及地域分布
目前尚无公开的印染废水市场的相关统计数据。但是,基于对印染行业服务的职能,其趋势可以从近年来印染布产量的增长和地域分布情况入手对印染废水治理市场进行大致的分析和判断。
(1) 近年来印染布的产量
从图 2 可以看出,全国印染布依然呈现增长趋势。由此可以预测,印染废水的排放量应与印染布产量的增长趋势一致,印染废水治理市场正在不断扩大。
(2) 印染布产能地域分布情况
从印染布产量分布的情况可以推测(表 7),印染废水治理市场主要在浙江,其邻省江苏与福建也占有全国产能 15% 以上的份额。另外,山东与福建也不可忽视。
4.3分类纺织品的产量统计
(1)针织产量统计
2010年1 ― 8月我国针织行业实现工业生产总值(现价)2 862.39 亿元,同比增长 28.22%,增速较上年提高 15.21%。其中,针织服装产量增速从第2季度超过机织服装,截至8月,增速高出机织行业 1.36%;我国针织服装累计产量为 100.53 亿件,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18.84%,增速都高于服装及机织服装;前 10 名省市的针织服装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达 93.95%;除江西和上海外,其他省市均呈现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其中广东以超过 1/4 的产量占比一直位于榜首;东部地区作为我国针织服装主要产地,累计产值达 89.18 亿元,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 88.72%,较上年同期提高了 22.72%。
(2)棉布及色织布产量统计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表 8),2010年1 ― 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布产量增长稳定,色织布、棉布、棉混纺布、化学纤维布及印染布产量均较上年同期增长显著。其中增幅最大的是色织布(含牛仔布),增幅达 21.67%。
5先进印染污水处理技术介绍及其应用实例
5.1科德染色专用污水回用技术与装备介绍
5.1.1技术难点概况
染色污水的回用是应对当前水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的一大重要举措,是我国印染行业的当务之急。然而在染色污水回用系统中,脱盐成本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坎。一般情况下,用户为了去除回用水中的盐份,只能采用反渗透(RO)脱盐工艺与装备,这样做虽然解决了回用水中的盐份,但反渗透膜系统的运行成本及耗材成本会很高。一旦运行管理失误便会造成很高的膜元件更换成本,因此反渗透膜用作染色污水回用处理,由于高昂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管理风险等因素使广大用户望而却步。为了能找到较为实用的染色污水回用处理技术,常州科德水处理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自2004年开始,便开展了回用技术的实践。至2009年,经过 5 年的不懈努力,已初步研制成功了一种抵投入、低能耗,易管理的回用新技术与装备 ――“避盐回用”新技术。
5.1.2 “避盐回用”技术的核心理念
“避盐回用”技术是将染色生产中所产生浓盐污水排入外排管网或设施,经处理达标后排放。而将不带盐或少含盐的清污水进行单独收集之后进行相应的生化、物化等处理,当经处理的回用水水质达到回用要求时回用生产。
5.1.3 “避盐回用”工艺路线
浓盐污水排放流程示意:
处理工艺说明:
(1)调节池容积要大。停留时间 24 h左右。
(2)水解酸化池。该段工艺是脱色的关键,水力停留时间为 18 ~ 24 h,并且水中要有少量的溶解氧以保证该工艺仅为水解酸化,不作厌氧,避免硫化氢气体的产生。
(3)好氧生化池。采用二段法,以便更好地去除水中的化学污染物,而二段好氧生化能使水体进行仿自然生态的处理,使回用出水良好。
(4)臭氧氧化器。要带有臭氧循环收集使用功能,要有延时氧化反应仓,使臭氧得到充分的利用。
(5)KD染色专用污水回用处理系统的特点。处理设施集约化较强,能脱色、去浊度、去除铁锰离子、去除硬度、稳定净化水质等。
5.2科德染色污水回用装备的技术经济分析
(1)科德染色污水回用处理装备的运行处理成本 1.8 ~ 2.3 元/m3,包括前处理污水生化段和整套后级回用的处理运行费用。
(2)在我国各地供工业用的自来水水价 2.7 ~ 4.77 元/m3,个别地区的供工业用自来水已涨至 6 元/m3以上。
(3)在我国各地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排放费 2.8 ~ 5.8 元/m3,个别地区的污水处理排放费已达 7 ~ 8 元/m3。
(4)常染厂的进水加排水成本(不含进水软化成本和排放预处理成本)6 ~ 9 元/m3。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如采用科德染色污水回用水处理装备则可节省水费为:染厂最低水成本减科德回用水成本 6 元/m3减去 1.8 元/m3约为 4.2 元/m3左右。如每天生产用水量为 5 000 t的中型印染厂,按以上方式计算,每天可节省水费 2 万元以上,每年可节省水费 600 万元以上。
5.3应用实例
5.3.1江苏常熟某天鹅绒印染企业
回用原因:该用户实际产能需用水、排水为 4 000 m3/d,实施节能减排后只能排 2 000 m3/d,回用量为 2 000 m3/d。
回用工艺:KD“避盐回用”新技术加短流程快速氧化处理技术。
回用成本:1.1 元/m3。
用户实用水水价:自来水 2.7 元/m3,污水排放处理费 3.5 元/m3。进出二项相加合计水费为 6.2 元/m3。经回用后每吨可节水费 5.1 元/m3。每年回用可节省约水费 300 万元以上,另外,使一半面临关停的产能得到了正常运行,增加了企业效益。
5.3.2江苏常州某筒染企业
回用原因:由于节能减排的原因,该用户有 2 500 m3/d的污水无法外排,产能一半停运,在此前提下实施回用。回用量 2 500 m3/d。
回用工艺:采用“避盐回用”工艺。水解生化 好氧生化 化学氧化 KD染色专用污水回用装备 回用水池 供生产。
每吨回用水处理成本 2.1 元/m3。用户实际用水成本:自来水为 4.77 元/m3,污水排放处理费 5.8 元/m3,二项合计成本 10.57 元/m3。经回用后每吨可节省水费:用户实际进出水费 - 每吨回用处理费 = 回用利润(10.57 - 2.1 = 8.47元/m3)。用户回用后每天节省水费 21 175 元/d,用户实施染色污水回用项目之后每年节省水费 635 万元/a(以每年开工 300 天计)。
工程情况:2010年3月18日开工,至本年6月底投运,8月份全部正常,9月份通过验收。
5.4小结
科德KD染色污水“避盐回用”技术以其独特的分流择水理念,在染色生产中从源头出发开展避盐去污处理,解决了常规综合排放回用时处理的脱盐难题,并且体现出该技术与装备的低耗能和高效益,符合国家当前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产业政策,值得在当前染色行业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环境统计数据 2003 ― 2008 [EB/OL]. ,2009 12 15.
[5] 我国针织行业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EB/OL]. ,2010 11 02.
[6] 中国测控网. 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及其研究进展[EB/OL]. ,2007 10 16.
[7]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印染废水处理新技术与工艺[EB/OL]. ,2008 01 18.
[8] 田无边. 印染废水分类处理好处多[EB/OL]. ,2005 09 19.
[9] 开吴珍. 常用染整废水处理方法[J]. 纺织信息周刊,2004(30):14.
[10] 王军芳,朱世云,程鼎,等. 臭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技术进展[J]. 工业水处理,2008,28(6):8 11.
[11] 国内外印染废水处理情况及技术参考材料[J]. 世界水窗,2006 (12):23.
[12] E Menezes. 染整废水处理的新进展[J]. 王平,张一波,译. 国外纺织技术,2004(6):36 40.
[13] 梁慧锋.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J]. 企业导报,2007(3):293 294.
[14] 储金宇,曹凯杰,吴春笃.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42,2060.
[15] 奚旦立,马春燕. 印染废水的分类、组成及性质[J]. 印染,2010(14):51 53.
[16] 王建庆,毛志平,李戎. 印染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现状及展望[J]. 印染,2009(1):44 51.
[17] 闫金霞,成庆利. 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综述[J]. 染料与染色,2007,44 (2):48 51.
[18] 张莉莉,李顺涛. 印染废水回用技术初探[J]. 化纤与纺织技术,2008 (1):36 39.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纺织业(棉印染)[S]. HJ/T 185-2006.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S].HJ 471-2009.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印染企业综合能耗计算办法及基本定额[S]. FZ/T 01002-2010.
篇5
(一)主要目标
到2010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由2005年的2.17吨标准煤下降到1.69吨标准煤,降低22%;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取水量由2005年的278立方米下降到222立方米,降低20%;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79吨标准煤下降到2.15吨标准煤,降低23%,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由2005年的29.42立方米下降到25立方米,降低1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2005年的83%提高到86%以上。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试行)》,到2010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由2005年的2.7万吨下降到2.26万吨以内,在新增量基础上削减38%;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3万吨下降到2.02万吨以内,在新增量基础上削减33.1%。全市节能减排重点目标、县区重点目标年度分解、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及年度分解见附件2、3、4、5。
(二)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全市“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目标,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强化监管,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控制增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三)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国发〔2006〕11号)等文件精神,严格新建项目审批,严禁淘汰类和限制类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入驻。市发改委、经委及环保、国土、建设、工商、规划等部门要实行部门联动,协同把好项目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能耗、污染增量。坚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环保基础设施不到位的地区,采取区域限批措施,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设项目。对年耗能在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新、改、扩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审核。全面落实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差别电价政策,加大差别电价政策的实施力度。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严格按照区域环评(规划环评)的相关要求,实施企业准入和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重点淘汰小炼钢、小化工、小造纸、实心粘土砖等“十五小”和“新五小”生产企业。到2010年底前,取缔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183家,其中粘土砖厂50家,小炼钢96家,小化工、镁砂、卷材等37家,实现节能15万吨标准煤,削减二氧化硫1258吨;取缔关停COD污染企业6家,削减COD787.85吨(见附件6)。对不按期关停的企业,有关部门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停止供电。市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告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和各县区执行情况,对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县区实行区域限批。
(五)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沼气、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促进燃料结构调整、风力发电、煤层气开发等项目建设。推进地(污水)源热泵技术在建筑供热、供冷中的规模化利用,稳步推进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安装工作,积极组织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试点示范。深入开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工程、秸秆气化工程。
三、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
(六)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着力抓好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十一五”期间,形成2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推进实施30项节能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华锦集团乙烯装置节能增产改造项目,力争20*年底前完成,实现年节能2.6万吨标准煤。在全市推广应用高效绿色照明产品、高效电机、变频调速装置、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等节能新技术。
(七)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集中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工程、*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盘山县新县城污水处理厂、大洼镇污水处理厂4个污水处理工程,确保2009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加大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和泵站建设力度,逐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确保污水处理量不低于设计能力的90%。上述4项污水处理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预计新增日处理能力13.3万吨,减排COD9297吨(见附件7、8)。加强水污染源治理项目建设,重点完成华锦集团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中油辽河石化公司600立方米/小时污水处理厂等33个减排工程项目,减排COD6162吨(见附件9)。
(八)推动二氧化硫治理。通过更新和改造除尘脱硫设施、实施专用型煤炉改造、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以推进辽河石油勘探局热电厂、华锦富腾热电厂、*热电有限公司、市供暖处供热站二次脱硫项目建设为重点,抓好14个工业污染源的尾气治理工作,完成二氧化硫减排任务。20*年底前完成对3家电厂及市供暖处供热站的限期治理工作,在现有循环流化床的基础上安装二次脱硫除尘设施,力争将脱硫效率提高到90%以上,减排二氧化硫5078吨(见附件10)。实施14个工业污染源尾气治理项目,减排二氧化硫5933吨(见附件11)。所有脱硫装置要确保正常运转,二氧化硫达标排放。加大对分散小锅炉的拆除力度,鼓励采用集中供热。集中供热有效范围内的企业,必须尽快拆除自备工业小锅炉和生活锅炉。
(九)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市有关部门及各县区政府要积极引导金融、投资机构对节能减排项目进行融资服务和投资,争取国家、省政策性贷款和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投入力度。各县区政府要突出抓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工程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加快配套管网建设。各有关部门、企业要积极争取和吸引国内外、社会和民间资本,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采取BOT等运作模式,努力开辟多元化节能减排项目建设的投资、融资渠道。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建设。按照国家及省循环经济工作要求,实施《*市循环经济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我市作为省循环经济试点市的建设步伐。到2010年,培育6个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园区、1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各类园区、企业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建设和改造,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建立和谐共生网络体系。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船舶工业基地、食品工业园、精细化工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循环经济建设,加大对园区建设的扶持力度。着重推进*经济开发区、辽河石油勘探局、华锦集团、鼎翔集团4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企业的循环经济建设。*经济开发区以*热电公司、华孚公司等企业为试点,引入关键链接技术,开展能源和水资源的梯级利用。*船舶工业基地以发展船舶制造业、机械加工业和石油化工业为主导,建设高科技生态型园区。
(十一)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逐步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加强石化、电力、建材等高耗水行业的工艺和设备改造,促进企业向节水型方向转变。2010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加快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到2010年,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3提高到0.60。抓好公共建筑和住宅节水设施建设,全面推广使用节水设备和器具。2010年,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5%以上。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禁止滥采地下水。积极推广IC卡智能管理系统,安装IC卡式水表。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失率。2010年,城市自来水管网漏失率由40%下降到18%以下,城市污水处理率由40%提高到90%以上。
(十二)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依据《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做好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证工作。推进企业开展粉煤灰利用、化工尾气回收、油泥处理等资源综合利用。到2010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6%以上。加强报废汽车回收管理,以废塑料、废轮胎、废旧家电及废旧电力设施器材回收为重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大力开展农作物秸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和农林牧副渔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到2010年,建设各类有机肥厂15座。
(十三)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以石油化工、建筑材料、轻工等行业和污染严重的其他工业企业为重点,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对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做好已实施清洁生产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持续清洁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到2010年,完成100户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
五、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推广,培育节能减排服务体系
(十四)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全面提高全市节能减排的整体技术水平。到2010年,攻克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20项,建立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中心5个。
(十五)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和产业化示范。加强科技对节能减排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重点推广应用高效绿色照明、变频调速、污水处理及回用、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循环生物法制纸浆等节能节水新技术。推广应用化工尾气回收、油泥处理、废橡胶(塑料)热裂解、造纸黑液回收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到2010年,组织推广成熟节能减排技术20项,实施重大集成应用示范工程3项。
(十六)培育节能减排服务体系。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培育节能服务市场,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推进环境服务产业发展,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和设施运营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理和运营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项目代建制和特许经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专业性公司参与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签订包括污水处理达标率在内的特许经营协议。
六、强化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工作
(十七)建立节能减排领导协调机制。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委,负责节能减排的综合协调工作。其中节能工作由市经委负责,减排工作由市环保局负责。各县区和重点用能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十八)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区政府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指标逐级分解和考核制度,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组织开展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行政效能监察,对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责任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对本地区节能减排工作负总责。凡履行职责不力、节能减排任务未能按期完成的,对所在县区实行区域限批,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总量建设项目,直至目标完成。对未完成重点减排项目的企业,追究有关责任,并按照有关规定加倍征收排污费。
(十九)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按照《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精神,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从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完善能源统计。以普查为基础,根据各行业的能耗特点,建立健全以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各种调查方法相结合的能源统计调查体系。社会各用能单位要全面加强能源利用的计量、记录和统计,依法履行统计义务,如实提供统计资料。建立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对各项能耗指标的数据质量进行监测,评估重点企业的能耗数据质量,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节能降耗的进展情况。建立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强化政府和企业责任,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对各县区政府及重点用能企业,采用量化办法,对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落实节能措施情况进行考核。完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要求,加强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调查。及时调度和动态管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数据、主要减排措施进展情况以及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台账。对污染物排放状况和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建立污染源监测档案,排污单位要保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完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体系,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和减排措施的落实情况等。
(二十)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市所有新、改、扩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其可研报告中要包括合理用能分析篇,其中年耗能在1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项目,必须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对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不得审批、核准、备案。按照环保准入标准,严格控制新项目污染增量,必须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绝不允许突破总量控制指标。坚持项目环评审批,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
(二十一)强化重点企业节能管理。按照《*市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20户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行动,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节能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落实目标责任,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开展能源审计,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实现“十一五”节能70万吨标准煤目标(见附件12)。其中重点抓好国家“千家企业”中的我市五户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掌握企业单位产品能耗、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节能降耗投资等情况,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56.5万吨标准煤任务(五户企业节能目标及年度分解目标见附件13)。
(二十二)积极推进建筑节能。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和建筑节能审批管理程序,加强建筑节能全过程监督管理,建立定期开展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积极推进存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编制存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规划,明确改造技术方案、资金来源、扶持政策和实施进度。以党政机关办公楼为突破口,抓好存量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到2010年,存量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应改造面积的15%以上,其中民用居住建筑节能改造3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30万平方米。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重点推广太阳能供热制冷、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采光照明、淡水源热泵、浅层地能热泵等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以上。鼓励和引导企业研究开发建筑节能结构体系,积极推动绿色建筑、低能耗、超低能耗建筑的研究、开发和试点,促进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推进供暖体制改革,一是抓好供暖收费制度改革,实行谁用热谁交费;二是大力推进分户计量工作,积极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制度,分户供热,以热定费。
(二十三)强化农业节能减排。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节约型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推广生态农业工程技术,促进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和生态基地建设,形成西安、太平、鼎翔、石山4个农业种养殖循环经济生态示范园。大力开展农作物秸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和农林牧副渔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农村沼气工程、秸秆气化工程。到2010年,全市新建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20处,建200立方米以上沼气工程5处。
(二十四)强化公共服务领域节能减排。发展建立节能型公共交通系统,对老旧汽车及时报废更新。鼓励使用小排量汽车、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推行公交、出租车油改气,推广使用清洁燃料、车用乙醇汽油。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推广生活垃圾袋装化和分类收集。新建一座日处理能力650吨的垃圾填埋厂,2009年竣工投产。到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改造天然气供气管网,降低管网漏失率。到2010年天然气漏失率由35%下降到20%。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和节能照明产品等。所有公共建筑严格执行空调温度控制标准。对商业及餐饮业开展优质管理节能达标活动,对居民住宅加强节能指导,提供咨询服务,鼓励自觉节能。
(二十五)完善能效标识和节能节水产品标志的监督管理。加强对能效标识和节水、环境标志的监督检查,强化社会监督、举报和投诉处理机制。开展专项市场监督检查和抽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二十六)加强节能、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完善节能监管体系,加强市节能监察中心的能力建设。配备用能状况评价设备,建立节能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和信息平台,强化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测、节能效果评价工作。完善环保监管体系,加快环境监测和监察机构标准化、信息化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在线监控系统建设。
七、依法行政,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二十七)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督察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检查企业及公共设施用能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评情况、明令淘汰设备使用及异地再用情况、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及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情况、污染源及污水处理厂的污染排放情况等。对违反节能及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予以曝光,依法查处,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对超标、超总量排污的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或停产整治,限期治理期间要限产限排,逾期仍不达标的,依法责令停产关闭。
(二十八)加强烟气脱硫设施运行监管。20*年,全市42家重点工业污染源、20吨及以上燃煤锅炉等企事业单位必须安装脱硫除尘和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见附件14),建立脱硫设施运行台帐,加强设施日常运行监管。对未按规定和要求运行脱硫设施的电厂要扣减脱硫电价,加大执法监管和处罚力度,并向社会公布。
(二十九)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监管。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着力提高污水处理厂达标率。对超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污水处理厂,责令其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对纳管企业实施限产限排措施。逾期仍未实现达标排放的,对其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实行区域限批,直至实现达标排放。对未达到规定要求建设、投产、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要相应扣减财政专项补助,并对规划截污管网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实行区域限批,直至达到相关要求。因纳管污水超标导致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的,可采取关闭超标排污单位污水纳管阀门等措施。对超标纳管企业进行限期治理或整改,逾期仍未完成的,实施停产整治。
八、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逐步建立健全能够反映资源环境供求关系、稀缺程度和供给成本的价格体系。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利用余热、余压和城市垃圾发电,执行相应的电价政策。执行脱硫电厂优先上网和有利于烟气脱硫的电价政策。运用价格手段,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优化城市、企业用电方案,提高电能使用效率。完善水价改革方案,严格执行各类用水收费标准。建立促进节水价格机制,推行阶梯式水价,合理提高各类用水价格。逐步调整非农用水价格,推行农业灌溉用水价格改革。对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高耗水企业实施惩罚性水价。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确定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逐步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根据污染减排工作需要,对总量控制和减排任务无法完成的县区,辖区范围内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和工业企业将适当提高污水排污费标准。
(三十一)落实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充分利用市节能专项资金,引导和支持企业实施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循环经济等项目。充分利用市污染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减排产品和减排新机制推广、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各县区也要安排专项资金。按照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做好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工作,帮助企业争取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减免增值税政策。执行节能环保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及节能环保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存量建筑节能改造税收优惠政策。
(三十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信贷支持和提供直接融资服务力度。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环保总局的统一要求,环保部门与人民银行要建立环境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将企业环保信息纳入人民银行的企业诚信系统中。
九、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能环保意识
(三十三)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各新闻媒体要制定年度宣传报道计划,开展节能减排专题宣传报道,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宣传节能先进典型,曝光浪费能源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反面典型。做好节能减排重大主题宣传活动,精心组织好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等宣传活动。普及节能环保知识,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环保意识。
(三十四)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组织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校、社区等开展经常性的节能环保宣传,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发放节能、环保知识宣传册。加强对青少年的节约环保教育,中小学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主题活动,培养青少年的节约环保意识。大力提倡绿色消费,鼓励购买和使用绿色产品,引导市民合理消费,减少浪费。积极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的作用,鼓励开展节能减排咨询研究、培训、研讨、宣传等活动。将节水、节电、节气等作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的评选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