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培养目标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6: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的培养目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无数事实证明,人要发展,人生目标,人生理想尤为重要,高中生现阶段以学习目标最为重要。针对我们学校的实际,如何帮助我们这些学习基础薄弱,习惯较差的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并有效执行,值得我们探索。
一、目标的重要性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这里的理想、方向我们可以理解成就是目标。
另外,哈佛大学也做过调查,对象是一群环境、智力、学历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结果:3%的人有目标且长期清晰;10%的人有清晰目标,但比较短期;60%的人有目标但比较模糊;27%的人基本没有目标。然后哈佛对这群人进行了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又如何呢?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大都成了社会顶尖的成功人士;10%有清晰但短期目标的人,大都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60%目标模糊者,能安稳地工作与生活,但没有特别成绩;27%没有目标的人,基本上是经常失业,靠社会救济。由此可见,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控、制约等心理作用,对整个人生更是非常重要。
二、如何树立学习目标
1.切实地审视自己,制定切合自己发展的目标,要切实能达到。树立学习目标正确的方法是要切实地审视自己,制定切合自己发展的目标,要既能扬长避短,又能促进自身发展。我们普通高中的学生,多年的学习习惯及实际的知识状况,大部分学生再走高考的独木桥不太现实,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学校分层教学的实际,选择自己的发展的方向,如向体育、健美操、民族舞、美术、音乐等专业去发展。
2.建立有效目标,核心是量化和时限性。目标就是量化后的梦想,即一个有效的目标,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目标要具体的;能量化的必须量化;目标要能够实现的;目标要有时间期限的。如果把上述要求再作简化,有效目标的核心条件只有两个:第一,量化;第二,时间限制。量化包括数字具体化和形态指标化。如果某一目标能用数字来描述,则一定用精确的数字来描述。时间限制是指任何目标都必须限定什么时候完成,可具体到某年某月,甚至是某日某时某分。
任何目标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时都是无效目标,因为它是模糊目标。模糊的目标就像打靶时,若靶子都看不清,命中是偶然的,打不中是必然的。
3.建立目标要有阶段性。要根据不同时段制定阶段性目标。
三、如何实现目标
1.分解目标。分解目标就好像切香肠,一个大香肠吃起来不方便,但如果我们把香肠切成一片一片地入口,也就极其方便了,如果把目标分年、分月、分周、分天、甚至是分时来层层分解,按时间和计划来执行自己的每一步目标,那么无论多大的目标,其达成都能举重若轻。
例如,日本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写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跑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过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常常把我的目标定在40公里外的终点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每个人与自己制定的目标都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这个距离常常使我们感到压力大、信心不足,甚至是心烦气躁,以至于有时会在奔向目标的路途上半途而废。这时,可以换个角度思考,把这一段距离划分成几段或若干段,化整为零,逐一跨越,以此增强自己的信心。最终,让自己的目标成功达成。大多数人之所以半途而废,其实往往并不是因为目标过高、难度太大,而是觉得成功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缺乏前进的动力。确切地说,他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循序渐进,在达成无数的小目标之后,才实现他们伟大的梦想的。
2.反复强化。第一,反复拷问自己,为什么要设置这个目标。一般人在设置好目标之后,都是去想如何实现,却没有想为何要制定这个目标。当你能找出设定目标的六大理由时,你就会产生迫切要实现这个目标的欲望。第二,设置的目标要具体,最好有明确的数字。如果某一目标能用数字来描述,则一定用精确的数字来描述。第三,目标期限。时间限制是指任何目标都必须限定什么时候完成,可具体到某年某月,甚至是某日某时某分。但在这一过程中,不能求快,太快给自己的压力太大,欲速则不达。第四,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也就是哪个阶段完成什么,如何完成。
3.积极的心理暗示。心理学证明,积极的自我暗示可能会对我们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消极的自我暗示可能会对我们的身心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告诉学生时刻给予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我一定要做好!我一定能做好!同时把自己的目标张贴在明显之处,每天反复地提醒自己,反复地强化。
4.抵御诱惑。当今社会,科技发达,文化多样,很多都会对我们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诱惑。包括:电玩、网络、漫画、小说,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早到的爱情等等。
5.实现目标要持之以恒。例如,我校2011届高考的张扬同学,当年中考300多分考入我校,英语成绩几乎为零,高二分班后他每天坚持早起学英语,不会的单词查词典,坚持两年如一日,最后取得高考全省第七名的好成绩。事实证明只要坚持肯定会有收获。
篇2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
提高效率是社会的热点话题。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提高办事、科研、创新的效率已经成为社会的各行各业的普遍共识。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是如此,如何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共同责任和面临的重要挑战。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必须从课堂教学抓起,因为课堂教学是高中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现在,高中生一周在校学习时间是五天,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高的学习效率,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给原来教熟了的老套路、老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只有紧紧抓住课上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我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如何改进教学,实现高效课堂进行了一番尝试。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获得了一些经验,更获得了一些教训。下面我就把我的一些经验教训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开展好课堂教学,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制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对一节课非常重要,教学目标是一节课要达到的目的,是教师教学努力和组织教学的方向,也是高中生学习的指南针和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对于一节课来说如果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就等于教学失去方向,教学活动就会变得混乱,教学组织就会失去方向,导致教师教学效率低下。如果高中生的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高中生就会变得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失去努力的方向,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可见,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教师高效组织教学活动和高中生进行高效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教学之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和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高中生学习实际的教学目标,并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进行合理的优化和组织,使教学效果得到优化。并且要在教学中让高中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励高中生为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努力。高中生一旦有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就会激发出无限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使高中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二、采取措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一堂课必然会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而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这个重点逐步展开的,教学过程中要最终突破教学的难点。教师的教学要让高中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并且教师要在教学之前就要想好采取怎样的措施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只有在上课前做好准备,上课时才能做到挥洒自如,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深入浅出,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多种手段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已经进入了高中课堂。现在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乎已经成了标配。这给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新的选择。多媒体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具有其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借助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丰富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表现手段和高中生的学习内容。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生机,给高中生的学习带来了乐趣,激发了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多媒体教学由于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使得课堂教学的知识量极大增加,知识容量的增加带来了教学效率的提高,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及的。所以,教师要抓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特别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都可以借助投影仪完成。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 科学素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39-01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快速发展。《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的核心任务”。这给高中生物的教学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当然,科学素养的提高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
1 生物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运用科学知识确定问题,得出结果和结论,是一种理解的能力和作出决定的能力。科学素养包含科学意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品质五大要素。科学知识是根基和基础,科学能力是科学素养的最终目标,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是主要的呈现方式,科学方法是对科学的认知方式。生物科学素养就是在生物学科内运用科学的方式理解生物科学的本质,理解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另外也可以反映出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高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生物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其次,要让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的培养理解、探究能力;最后,要帮助学生形成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生物科学素养的三个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知识素养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核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养的培养必须依存于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之中。高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第一,知识目标。基本生物学知识体系、先进的生物学技术等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第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实践活动能力,锻炼其分析、思维、判断、比较、综合、概括等能力;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勇于探索、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其与人合作、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发展的精神。
2 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对策
2.1 实施探究式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目标要求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非常适合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所以教师应把探究式教学作为教学方式,结合学校课程资源与学生实际,实行创造性探究活动。在这里我们可以设定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流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给学生大胆猜测和“异想天开”的机会,让他们在好奇心和兴趣的推动下来主动的进行学习。指导学生作出科学而合理的假设,引导学生自主地收集资料,积极引导学生的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就问题进行实验的设计,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收集实验数据。最后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2.2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的实验教学,而实验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最为简单的就是让学生根据教材的实验,亲自动手,独立的或者是分小组的完成实验,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同时也更加深刻的掌握所学的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结果。有些学生由于在实验中操作不规范导致了实验结果的偏差,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然后要求学生再重复进行实验,直到实验成功。
2.3 加强学科间知识联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各种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在高中生物教材中,都许多的知识点都需要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进行学习。例如: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就是利用物理方法来解决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利用化学方法解决的;此外哲学中的许多原理在生物教学中也随处可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正是处于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生物上的问题,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要在不削弱乃至强化生物学科教学效果的前提下进行,根据有关篇目中与生物科学素养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点,找准渗透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2.4 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自身即必须要有比较高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师的生物科学素养是基础教育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的一项新要求。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才知道要怎么样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提高生物教师的科学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首要任务。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增强生物学教师的事业心。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工作拥有无限热情的教师才可能教好学生;其次,要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不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教师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不断的进步,才能胜任教学的需要;最后,教师要不断的探究教材中的知识点,找出其与科学素养的联系,并利用这些知识点不断的培养自身和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之,科学素养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生物教师应该转变原有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在深刻理解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最后还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梁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J].文理导航(中旬),2011(11):56.
[2] 吴小峰.高中生物运用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J].中学时代,2012(5):217.
篇4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探究性学习能力 培养策略
按照高中教学改革指导思想,要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为目标,高中课堂教学模式也要相应做出调整。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就要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主要方向,调整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是关键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生物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由于生物知识倾向于文科性质,因此生物教师强调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接受和记忆。学生这种被动的学习使其主观意识受到压抑,逐渐失去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使得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1]。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特别指出要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就要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加以重视。在生物课程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探索欲望,基于此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需要学习,有助于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生物知识思考新的生物知识。随着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不断总结,从自我需要的角度出发制定出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由此,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不再以高考为目标,而是从满足知识需求的角度出发学习,而这正是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因素
(一)生物课堂教学缺乏探究性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是既定的,以提问方式激发学生思考。高中生物实验课是让学生动手以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探究意识,而对知识的理解也浮于表面而难以灵活运用。要对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加以培养,就要开启探究式生物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新的生物知识以探索。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资料,生物知识面就会相应地拓宽。随着学生生物视野的开阔,探究生物知识的兴趣也会被激发,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二)生物课堂教学依赖于教材内容
高中生物教师的生物教学以教材为参考,但是如果生物教师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而没有适当扩展,就会使得学生的知识面也局限在有限的知识范围内[2]。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最终都是要落实到教师所谓的标准答案上,让学生认为只有教材内容才是正确的答案,要提高学习成绩,就要从教材中获得知识。学生缺乏对生物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习质量也就难以提高。
三、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性能力培养策略
(一)以有效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是,生物教师要有效提问,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为目标展开提问,使提问对学生具有积极引导作用。比如,在“光合作用”教学中,生物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植物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呢?”当学生进入思考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动画,介绍叶绿体的结构,以及叶绿体实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学生一边思考,一边观看,并鼓励学生相互之间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生物科学的知识涵盖面非常广泛,需要学生对生物研究方法充分领会,才能够提高生物知识的学习能力。生物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就要注重学生对生物原理的理解,并懂得运用原理对生物知识以进一步论证[3]。比如,在讲解“分子与细胞”的时候,由于这些微观事物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如果单纯地讲解就会使生物知识抽象化,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显微镜对各种蔬菜的鳞片进行观察,并描绘细胞的形状。当学生对这种学习活动产生兴趣之后,就会被激发起对相关知识的探索欲望,从而按照自己对生物知识的需要深入探索。
(三)生物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充分互动
生物教师改变单方面将生物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理解生物知识。生物教师要从生活内容中寻找与生物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标准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生物知识的应用者,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活学活用课堂知识,积极思考生物问题。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充分了解,有助于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
结语
中国传统的高中教学模式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将知识单向传递给学生,学生本着应付高考的目的进行学习,导致学生成为学习的工具,潜在学习能力难以发挥出来。随着高中教学改革,生物课堂教学就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对生物知识加以探索,并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景晓燕.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探究[J].学周刊:C,2010(12):154.
篇5
【关健词】高中;语文;衔接;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崭新的高中生活和学生以前的学习生活有太多的不同了。当务之急我们是做好初高中的有效衔接,减少初高中过渡时期的压力,帮助学生早日进入高中生的角色,为以后的高中学习打好基础。
一、两套标准的差异讨论
在认真研读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初高中课程标准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一)两个阶段的目标要求的基本内容不同:初中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高中课程标准则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造”五个方面提出发展要求。不难发现,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偏重积累,而高中则偏重积累基础上的运用。
(二)从培养目标看,初中语文《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整体把握的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因而“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
(三)从阅读能力看,初中语文《新课标》“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高中语文《新课标》“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效果。对阅读材料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透过表面现象理解由此反映出人们观念上的差异和变化”。
(四)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层次由初中的理解层提升到应用、鉴赏的高度,要求“文本对话”深入读者内心世界。这一心理变化过程,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如现代文阅读方面:①阅读方法上,由初中“熟练运用略读、浏览”,到高中“能根据不同目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法”。②理解方面,由初中“理解主要内容”到高中“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③分析评价方面,由初中的“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到高中的“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④鉴赏方面,高中更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二、对高一新生的心理和方法指导
在第一课上我先从初高中课程标准和培养目标两大方面向同学们说清楚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区别,以期对高一的新生作出有效的心理和方法指导。
(一)两个阶段的课程目标的基本内容不同:初中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高中课程标准则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提出发展要求。由此可见高中语文学习特别注重整合、积累以及运用。
(二)从培养目标看,初中语文《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整体把握的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因而“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三、对高一新生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讨论
通过以上的简单比较,我们要让学生看到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但在教学目标、内容上与初中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本人对我们的高一新生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抓好课堂
因为课堂是语文学习的生命线,比较初高中在阅读能力、思考深度、方法积累、语言表达、文言积累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高别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那么课堂上的学习交流就显得特别重要,同时高中语文的课堂要特别注意学生阅读思考的之后自我体悟和唤醒,指导学生学会关注更为广阔的世界,而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我们课堂的引领。课堂的确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缺失了这一块阅读、体验、提升的地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就无从培养和提高。所以我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倾尽全力投入课堂,让自己在阅读和思考中获得不断地成长,从而切实把提高探究能力落到实处,实现初高中的有效过渡,让自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劈波斩浪,化解一切难题。
(二)做好积累
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石,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必由之路。如果说初中的积累是语文知识的一种呈现和聚集,那么高中的语文积累工作就是一种质的飞跃。高中的积累之后还要我们会灵活运用积累的内容,当我们积累的时候特别要关注我从中学到了什么、体悟到什么,关键是在表达的时候能把他们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作文表达变得生动和活泼起来。当然,在积累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指导学生关注初高中语文教材的衔接的方面,这是一个连接初高中的有效回顾过程,更是一次更高要求的积累过程。
(三)加强阅读
篇6
关键词:职校;高中;通用技术资源;开发
自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将“通用技术”增设为学习领域之一至今已近十二年。作为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的课程,技术实践是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重要形式和主要内容。但是,相关实践设备和资源的缺乏不但限制了课程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实施,制约了学生技术素养的提升。而职业学校在通用技术教学方面具备良好的师资队伍、丰富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借助职校的平台与资源,开展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技术素养包含了对于技术的理解、使用、管理、评价等多种能力。而这些恰恰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高中生毕业后可能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并发展为专家型人才,也有可能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发展成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大力扶持,加之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大,提升高中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素养,对其今后的择校和就业均有一定的帮助。而职业教育是面向岗位的教育,职业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职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
2.师资配备方面
高中与职校在通用技术课程师资配备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师通常有着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实践能力及操作经验相对较少,多数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无法正常开展,与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往往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高素质的职校教师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经验方面体现出较大的优势,与此同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的加大,也进一步增强了职校教师在技术实践教学方面的优势。
鉴于以上现状,认为强化职校与高中在通用技术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使高中教师与职校教师之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对此,可组织高中生进入职业中学进行一至两周的通用技术能力培训,或者请职业学校的老师到高中讲课,以弥补高中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
3.教学设备方面
虽然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高中校长、领导及各科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关注度逐渐提高。但高考对高中师生带来的压力仍然是巨大的,繁重的教学任务下,很少有高中校长或相关学校领导对通用技术教学设备的引进投入足够的重视,因而对相关设备的引进投入经费甚少,许多高中学校根本不具备通用技术实践教学的条件。
而相反的,职校教育是面向职业的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的技术教学设备是其提升学生就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基础,因而职校往往具备丰富的技术教学设备。因而借助职校设备资源,进行高中生通用技术实践能力培训有着较强的必要性。
4.学生学习习惯和心理方面
高中学习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是完成高中学业的重要基础,对高中学生来说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相对职校学生来说,高中生面临着沉重的高考压力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因而面对学习的态度往往更勤奋,能够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管理和调整。且高中生通常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且掌握着较为完善和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但与此同时,高中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和生活经验,在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相对较弱。
而职业学校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多面向岗位和专业,学习任务相对高中生较为轻松,因而职校学生往往表现出较为随性和散漫的学习态度,导致其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知识体系不够完整。但与此同时,职校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更为丰富,接受的技能教育更为系统,因而常常具备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如果能将职业学校学生和高中生的双方优势结合起来,那么学生就会呈现理论基础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的趋势,对高中生和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有很大的帮助提高,并且通过高中学生在职业学校的短期培训可以在习惯和素质培养方面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5.课程时间安排方面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结构的变化和选修课的增加,要求教师从自身的能力出发,针对性地开设选修课,鼓励学生多选择本学科的有关模块进行学习。高中必修课程可以有如下几种排课方法:采用每周2学时、占用4个学段的方法排课;采用每周4学时、分别占用1个学段的方法排课。而通用技术课程由于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如果采用普通必修课程的排课方法容易降低教学效率。因而建议采用连课的方式,组织高中生进入职校集中学习一到二周,多工种、全方位地学习通用技术,以扩大其对通用技术的接受面,并通过连续性的实践培训提升其动手操作能力。
6.总结
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让职业教育为国家不断创造人才红利”。为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提供平台和资源,也是职业教育为国家人才培养事业创造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规定,该门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借助职业学校在技术素养培养和操作教学方面的经验与资源,有着很强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郭金虎.新课程理念下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24):38-40.
[2] 齐中琪.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师资培养途径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3(9):77-79.
[3] 易晓敏.支架式教学在通用技术理论型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6):59-60.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引言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理念过于僵化,教学手段单一枯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评价方式片面单一,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优选有效教学策略,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习主体性,打造互动式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1 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第一,教学理念过于僵化,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相脱节。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理念过于僵化,教学思维滞后,教师大多按照大纲要求开展教学,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创造性改革,同时,过多地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个体的不同兴趣、爱好、特长培养,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致使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相脱节,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教学手段单一枯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目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过多地注重教师的课堂讲解,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权威性,以老师为中心,为课本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缺乏独立思考,俨然成为一台台学习机器,接受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导致课堂缺乏生机活力,学生不能积极融入课堂,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体育积极性,难以提高学习的学习兴趣,反使学生产生厌倦、反感心理,甚至出现逃课、弃学现象。第三,教学评价方式过于片面单一,忽视过程性评价。以往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定量评价,注知识目标考核,忽视了分数以外诸多方面的过程性评价,如学生学习态度、表现行为、学习能力、合作意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以成绩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从考试成绩上对学生进行人为的划等、分类和排队,强调评价的管理功能,这样的评价方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自信心和自尊心,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难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从而致使学生学习效率不佳。
2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2.1 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变灌输为诱导
在课堂教学中,衡量教学是否有效,并不在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多少,而是在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思考了多少,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优秀教师会认识到教学在于引导与诱导,给学生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使其积极思索,乐于学习,而不是直接灌输现成知识与结论,强牵着学生,抑制了其进取与探索精神。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灌输式”、“一言堂”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以往老师滔滔讲、学生漠然以对的僵局,变教为诱,变教为学,变学为思,以诱达思,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
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启发式法、生活化教学、多媒体教学法等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逐步诱导学习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探讨,使以往枯燥无味的教学场面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在师生、生生、生本多向对话中达成预期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物质跨膜运输》,探究细胞层次上物质是怎样输入以及输出的,可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实例:①当我们吃一些较咸的食物时,如咸菜或嗑咸瓜子时,此时口腔以及唇的黏膜有何感觉呢?并说明原因。(由于细胞外盐分太多了,会引起口干)②将白菜剁碎做馅时,一般会放些盐,过后会看到有水分渗出,请问这些水分源于何处?并解释其原因。③在清水中放入蔫了的青菜叶,浸泡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说明原因。④上述例子,有何共同点?等等。这样通过创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既唤起了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参与积极性,又激活了学生思维,增强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2.2 探索多样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无法发挥自主创造性,难以满足学生情感与学习需求。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探寻多样学习方式,引发学生探知欲望,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具体包括:
第一,注重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探究式学习法,以学生为主体,打破教师过多的干预与束缚,关注了学生个体差异,使其有更多自学空间与选择余地,可依照个人能力、兴趣爱好等自选方法,自主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诱发学习兴趣与动机。如教学《光合作用》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绿色植物的照片,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生物知识,说说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学生带入学习意境之中。而后呈现课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自土壤,土壤是构建植物体的唯一原料。对这一观点,你们赞同吗?是否可设计一个实验装置加以验证呢?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大胆假设,合作探究,自主设计有关实验装置。
第二,开展体验式学习,诱发学生参与体验。体验式学习,满足新课程教育理念,以学习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通过设置相关教学情景,围绕学生的学而灵活调整教学,让学生切身体验学习过程,发掘知识学习的乐趣,在自主体验、多向互动中自主获取知识,深化理解,提升学习能力。譬如,学习《细胞呼吸》时,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强调学生实验探究、自主学习。辨别呼吸方式时,巧设问题情境,补充有关情境资料,学生观看屏幕,认识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尝试提问,譬如酵母菌依靠哪种方式展开细胞呼吸?在无氧、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分别会得到哪些产物?等等,要求学生联系原有经验与知识进行大胆而合理的假设。接着,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合作,互帮互助,一起破解有氧呼吸过程,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自学能力。最后教师列举常见现象,比如蔬菜粮食的储存条件等,引导学生应用细胞呼吸知识,内化成能力。
2.3 注意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有效教学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多角度评价学生,既参考学生学习成绩,还要考虑学生们在学习潜能、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记录好他们的课堂行为与表现以及特长、弱项等,多元而准确评价,发挥评价激励作用。即便学生学习结果没有达到满意效果,教师也要发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亮点,灵活引导,渗透发展性建议,让学生乐于接受指教,自主改正与完善。同时,要注意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与主体,既有学业评价,也有活动评价、成果展示等,既有教师评价,还要有学生自评与互评,展现评价的民主性,提升学生在评价环节中的地位,使其积极而主动的展开自我评价与反思,说出自己对老师的教学看法与建议,形成信息反馈,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也提高学生自主教育发展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促进有效性教学。
3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实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优选教学策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从而而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中生 高等舞蹈教育 教学体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有多所普通高校陆续开设了舞蹈专业,高等舞蹈教育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每年报考舞蹈专业的大学生成倍增长,全国高等舞蹈教育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尽管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开设多年,符合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条件的教学体系却迟迟没有出现。近些年,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招生对象更是由中专生转变为以高中生为主,从教学反馈可以看出,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例如照搬像北京舞蹈学院这类专业院校的教学体系,对以高中生为教学主体的学校来说,无论是学生的自身条件还是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是不适合的,因此,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教育不得不重新思考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制定出一套符合生源现状的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体系。
一、教学现状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主体展开。在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教育中,特别是近些年,教学主体逐渐发生改变,由原本100%的艺术中专的学生到如今80%―90%的普通高中生。这一现象不仅说明了艺术中专的毕业生在逐年减少,而且使人们了解到伴随着“艺考热”越来越多的普通高中生选择报考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根据报考数据显示,这种现象不是偶发,甚至是未来的一种趋势。这样一来,生源的“质量问题”成为让所有普通高校舞蹈教师头痛的难题。
经过5至6年的艺术中专学习的学生和几乎没有经过专业舞蹈训练的普通高中生相比,二者的基础条件相差甚远。舞蹈教师在面对以无基础的高中生为主的学生进行授课时,按照原有的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专业教学,难度可想而知。目前,大多数院校仍按照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学体系进行授课,众所周知,北京舞蹈学院是培养高、精、尖专业人才的专业艺术院校,其教材和教学计划是面向专业条件极其优秀的学生而制定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普通高校中以高中生为主体的舞蹈教育是远远达不到这种专业性的,如果一味地强求,无疑会造成教学中“拔苗助长”的现象,学生学到的只是皮毛,最后只能达到“形似”而已。
对于这种现状,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引起思考,盲目地照搬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体系,是否是我们的唯一出路?生源不同,培养目的不同,却采用同样的教学体系,这条路还能走多远?“舞蹈学生,是舞蹈教师工作的对象,是舞蹈教学质量、舞蹈教学成果的最终体现者。”①教学主体发生改变,教学体系也应当随之产生变化。如果延续旧有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学生会感到吃力,教师也做不到因材施教,教学问题、人才培养问题将会一并而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以普通高中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体系呼之欲出。
二、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的定位
针对大多数普通高校舞蹈专业所面临的问题,从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首先应该对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准确定位,避免在舞蹈教育的激烈竞争中因缺乏自身优势而惨遭淘汰。
1.专业特色的建立
专业特色是一个专业生存的必需因素,它意味着独树一帜,意味着绝无仅有。面对着林林总总的高等舞蹈教育,没有自身的专业特色,创不出自己的品牌,那将很容易被淹没在历史的浪潮里。
正如想到北京舞蹈学院就想到了“高、精、尖”一样,在同行中的出类拔萃就是北京舞蹈学院的品牌。而对于大多数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而言,短短几年的专业发展史,特别是近些年生源的发展趋势,要想在大型的专业比赛中凭借学生实力取得好名次,在同行业中有骄人的成绩难度很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就应甘于人后,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挖掘自身优势才是真正的出路所在。
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与专业院校的舞蹈专业最大的不同是所处的环境,前者处在一个多学科、多专业的大的教学科研环境中,后者则处于相对单纯的单一学科环境中。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可以依靠良好的综合资源优势,使舞蹈专业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在科研领域对舞蹈边缘学科进行研究创新。另外,还可以根据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深入民间挖掘与收集本地域的民族民间舞蹈资源,并对其加以研究整理,将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相结合,编著适合本专业需要的、符合本专业特色的教材,同时也对保护和继承民族文化遗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人才培养的定位
由于生源的特殊结构,普通高中生与艺术中专的学生在专业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另一方面,以高中生为主的生源,文化素质要明显高于艺术中专学生。因此,学校要根据学生的自身优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依托普通高校的综合型教学优势,发扬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优势,不仅从舞蹈技艺上进行系统的学习,更要强调舞蹈理论文化的培养,打破对舞蹈专业学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偏见,培养社会所需的普及型、大众型的能教、会编、能演、会写的综合型舞蹈艺术人才。
三、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在明确了自身的专业定位和对专业发展有了大致的方向后,应以此为目标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改革。所谓调整和改革并不是彻底地或否定,应在基本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的和生源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从专业型向综合型,从技术型向文化型,从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具体到每一节课的开设、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都要本着以培养目的为依据,逐步建立起科学的、系统的符合普通高校舞蹈专业自身需求的新型教学体系。
教育以学生为本,不同的教学主体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体系。传统不破不立,要敢于突破,并给予准确的定位。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在时代的洪流中定会寻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地位,为中国舞蹈艺术人才的培养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注释:
篇9
1 国内中高职衔接现状
中职教育是高中教育必需的学习基础,而高职教育则是中职教育的延伸和发展。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有机的整体,缺少哪个都是不完整的。缺少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只能是具有较高文化理论和中等专业技能的教育,在职业岗位方面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斩首”工作,缺乏竞争力。只有中、高职作为一个整体有效衔接起来,使中职毕业学生能够像高中生顺利升入大学一样进入高职学习,才能实现高职培养目标。
对接中高职的教育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使中职毕业生实现高学历加高级技能的培养目标,使他们在理论和技能上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训练[1]。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主要以招生考试、单独招生考试、推荐进校、成人高考考试、“3+X”、“3+证书”等考试形式进行连接[2]。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自2011年起,被广东省教育厅列入自主招生试点院校,招生由单一的面向普通高中招生,变为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学校自主进行招生、“3+2”中高职分段招生并行。面向中职毕业生招生是广铁职院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通中职生专业水平提升的通道的改革举措。广铁学院已有9个相关专业实现了中高职对接。
目前在连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高职招生的主要对象是考不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虽然有很多方法来接受高等教育,但由于对高职教育学生了解不多,并且学校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学生缺乏职业发展的意识,进一步的求学意念不强,所以大部分的毕业生选择就业,放弃进高职进一步提升[3]。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但由于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要想使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是关键切入点。通过课程的基础性和层次性来体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的不同。课程体系建设主要体现在专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后,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的专业对接体系,就会造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中职体系不对接,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重复,专业技能训练与中职训练区别不大,导致学生和教育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学生技能的提高。
因此,对于该院机电一体化专业而言,中职和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课程体系的建设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
2 专业与课程有效对接是核心
专业衔接和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落脚点。对于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中高职衔接首要解决的问题。中职的专业一般是按照就业岗位来设置,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知识点很细,而高职则是面向岗位群设置专业,课程教学上知识点更粗,知识层次可延伸性和扩展性更强,中、高职衔接就是要在课程内涵建设和专业建设实质上建立有机统一[4]。
目前,高职因招生模式不同,生源存在很大差异。就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来说,中高职对接的招生形式就有“三二分段、自主招生(面向高中和中职)”等。中、高职衔接中课程设计建设存在系统化不足的问题,很多学校课程体系设置从根本上说高中生源和中职生源的课程设置区别不大,中职学校生源的学生和高中生源的学生采取相同学制的一套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重复,职业课程目标定位模糊,课程内容区别较小。自主招生(面向中职招生)的采用2年学制,自主招生(面向高中招生)的采用3年学制,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课程设置上大致相同,区别仅在于相同的课程,一般中职的课时量要大些,高职的课时量少一些。开设课程的名称相同,使用的教材不尽相同,针对中职生源学生的教材缺乏。
3 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探索
相同或相近专业中职的课程设置与高职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就基础知识来说,中职阶段知识水平是要知道“做什么”即可。而高职要教的是基本理论和相关技能的应用,知识掌握水平是“知道”以及知道“为什么”[5]。在技能培训上,根据设定的工作导向的培训目标,适当进行技能培训。中职学校重点是初级工和中级工的培养,而高职院校则重点在高级工的培养。另外,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还希望高职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因此高职阶段还加入了企业管理、自主创业知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现代企业是如何运作的,掌握一定的企业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和强调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拓宽自己的视野,使高职毕业生了解创业政策,并鼓励他们大胆创业。
高职课程体系要想有效地衔接中职课程体系,势必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系统地为每一个职业构建共同的培养目标,对课程结构进行设计,统筹安排和分期实施,具体建议如下:
3.1 充分进行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区域产业链,分别根据职业岗位的不同要求设定,以实现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培养目标和凝聚力。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主要以铁路机械制造产业链不同的职业岗位,制定机械类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在初中级职业教育阶段,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机电安装调试,而高职阶段,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层次更深,针对性较强,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机电一体化领域的一般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一定创新能力,适应机电产品安装、维修、保养、管理和销售工作的能力。通过组建“中高职对接教学委员会”,协调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中高职对接教材、以及招生考试方案[6]。
篇10
高中音乐欣赏课程目标是“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是全面音乐知识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重视过程、强调方法,其实质是尊重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体验和学习方式;情感与价值目标居于课程目标首位,其特质是情感审美,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因此音乐欣赏教学着重于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拓展学生审美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为学生终生爱好音乐奠定基础。中职音乐欣赏课作为学生美育和素质教育中一门重要课程,担负着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高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但其培养目标应科学合理的把音乐艺术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做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更主要的是通过音乐艺术提高学生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职业观,满足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的需求。
2.学生个性不同,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同。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提倡主动的、多样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中职生同高中生在个性、知识、能力等方面都是有差异的,高中生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交往领域日趋扩大,一般都能比较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他们的情感比较丰富,富有理想和抱负,在学习上行为习惯也比较好,学习的自觉性和自我学习能力都较强,已具备较为广博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将眼前的学习与未来的生活道路相结合,因此高中生给人看来都拥有阳光的前程,一般都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关爱。而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相当一部分被认为是考试失败者,因此在思想上往往会自暴自弃,在学习上也会散漫、不自觉,然而不乏思维活跃,善于表现的优点,他们有自己的爱好,但爱好不稳定,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想法却不成熟,社会普遍认为他们是“差生”,“垃圾”、“不可救药”,会受到歧视,学生也缺乏自信和关爱。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两者不能同一而论,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采取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针对高中学生应让学生全方位了解音乐,更多的要求以学生为本采取体验、对比、探究、合作等方法学习音乐文化,并结合教学进行音乐创作实践,旨在使音乐欣赏教学更适合高中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对音乐作品初步感知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上升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较高的音乐素养。针对中职学生,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要遵循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美国一位心理专家罗杰斯在《一种存在方式》中曾指出,只要能够真诚相处,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就会出现奇迹……,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多给学生一点理解和关爱,多给学生一点鼓励和帮助,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和差异,根据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善于表现和创作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积极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侧重用操作、实践、感受等方法学习音乐文化,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学习,曲目上则由小到大,由易到难,来调动学生情绪。这样既符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也能潜移默化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情趣,通过音乐之美来感悟人生,抒发人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3.学生职业规划不同,教学内容不同。
普通高中生在三年的学习生涯后,还将继续深造学习,而中职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大都是就业,因此两者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所不同。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内容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层次的音乐,广泛的涉足了人类一切音乐文化成果的养分,这些曲目都是古今中外思想性、艺术性较强的音乐精品,其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具有高度的审美性,在题材、形式、风格方面也是多样化,可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欣赏,逐渐让学生感悟音乐之美,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人文素养。中职学校课程设置既要考虑专业技能的培养,又要兼顾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学内容必须要符合时代要求,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要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要有实际的帮助,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如今中职学生音乐基础较差,对音乐认识相当肤浅,教学内容抽象化、理论化,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灵活筛选教学内容,重视学生的知识水平,淡化理论知识学习,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与学生职业特点密切结合。在中职学校开设多门艺术专业的基础上,要进行有效的利用和整合,塑造“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理念,在音乐教学中要融合好不同艺术学科之间的搭配和衔接,要兼顾到音乐与学生专业的相关性,还要注重学生层次差别与专业技能要求达到的基本能力之间的关系。总之,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将音乐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全方位吸收各种艺术的文化养分,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及学生的审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