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市场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市场的特点

篇1

【关键词】国际金融市场 发展趋势 特点探析

一、引言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疑为我国的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开展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探析,明确当下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特点,并且根据国内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更加周密的发展计划,可有效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在使得我国的企业获得更加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二、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探究

开展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探究,主要可以将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总结如下:

(一)当下的国际金融市场的总体形势相对较为平稳

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复苏,当下绝大部分的欧元区重债国所具有的债务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有效的解决,同时很多国家的高风险资本也逐渐的呈现出回调现象(以美国为主)。因此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变动也逐步的呈现出了缓和的状态,所处的环境和其总体的趋势也相对平稳。

但是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结构的复杂性相对较高,因此很多具有经济问题的稳定趋势也容易被较小的经济变动因素打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长期的保持警惕性[1]。

(二)国际金融市场所具有的资本呈现出流向逆转的现象

当下的国际金融市场所具有的资本的结构分配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动现象,逐步的显现出了“南升北降”的发展特点。“南升北降”的经济资本特点的逐步呈现,使得新兴股市的发展速度十分的缓慢,进而出现了资本呈现出流向逆转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而导致经济发达的国家的发展速度的逐步提升造成的。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贷结构性分化

由于世界的经济体系的逐步复苏,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贷结构性也开始逐步的呈现出了分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发展中的经济与发达经济的结构分化问题日益凸显。同时由于发展中的经济受通货膨胀的整体趋势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需要加急改革自身的货币政策。

2.发达经济与短期利率的分化问题呈现出长期分化的趋势[2]。开展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探究可知,当下的国际金融市场的总体形势相对较为平稳,在其所具有的资本呈现出流向逆转的趋势的同时,其信贷结构性分化并且发达经济长期于短期利率分化。通过开展国际金融市场的形式的基本特点,可以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的思考和探究提供更加明确的探究思路,进而为我国的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中指出更加科学的发展方向。

三、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的因素探究

针对于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进行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的因素探究,主要可以将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的因素总结归纳如下:

(一)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美国的经济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所占有的主导地位无需质疑,因此美国的货币资金吸引能力、以及美元的资金的流动性都会影响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

(二)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的流动方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多元化趋势的逐步呈现,美国在国际上的经济主导地位也开始被逐步的削弱,国际上的金融资金也开始逐渐的呈现出由美国流向欧洲以及亚洲的趋势。但是由于国际的金融市场被全球的宏观经济所良好的调控,因此可以在这一背景下实现国际金融经济的稳定性的有效的保障[3]。

(三)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银行无疑是金融和经济的重要承载体之一,只有保障国际银行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平稳性,才能够真正实现国际金融市场的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因此国际金融银行的发展趋势,也是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开展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的因素探究可知,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的流动方向以及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企业在新时期进行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当密切的观察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因素以及因素的动态,进而才能够真正的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实现企业的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发展[4]。

四、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探究

开展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探究,主要可以将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总结如下:

(一)国际金融市场逐步呈显出资金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其所呈现的资金国际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可以有效的提升国际资金的利用率,实现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趋势的良好型的保障。

(二)国际融资畅通化成为了国际市场的发展主流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的逐步发展,国际融资畅通化成为了国际市场的发展主流,国际金融市场的畅通化的提升,也有效的提升了各个国家在利用资金投资时的宏观性[5]。

通过思考探究当下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可知,国际金融市场逐步呈显出资金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并且国际融资畅通化成为了国际市场的发展主流。当下国际金融市场的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为我国的企业的发展、改革和扩张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同时也对于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因此我国企业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当顺应市场趋势,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结束语

开展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探析,首先应当明确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进而针对于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进行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的因素探究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探究。开展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探析,明确当下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特点,根据我国的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有方向性的、科学的以及全面的提升我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可以有效的实现我国的企业的良好发展,进而高速推动我国社会和经济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思豪.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研究[J].中国商贸,2015,04:79-81.

[2]玄立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22:61-62.

[3]张雪.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33:41.

[4]韩洋.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

篇2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金融市场;改革;深化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256-02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于2013年9月正式成立,作为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其对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意义不言而喻,广阔而深远。本文将浅谈上海自贸区的基本政策,中国金融市场的基本状况,以及上海自贸区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意义。

一、上海自贸区的意义和作用

1.成立上海自贸区的目的。上海自贸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而第一批入驻的企业与金融机构也获得牌照。首批入驻的36家机构中,金融机构占到11家,除中农工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外,还有招商银行、浦发和上海银行等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包括花旗等,还有交银金融租赁公司。如此大量的金融机构入驻昭示着此次以金融改革为导向的上海自贸区正式拉开大幕。

上海自贸区的主要特点:第一,国际贸易政策优惠。在自贸区注册的企业可享受多种政策优惠,如国际贸易、放宽税收、外汇使用等,这极大地方便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调拨,也势必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在自贸区注册营业。第二,金融市场改革力度大。上海自贸区不同于其他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简称FTZ,传统自贸区仅指商业服务等贸易项目,而中国上海自贸区侧重于金融市场改革,并且是新一轮政府职能定位的改革试点。在期货保税交割、扩大保税船舶登记、融资租赁等试点、研究建立离岸特点的国际账户等多项特点的先行试点,其中最引人关注也是难度最大的便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逐段实现在上海自贸区企业法人可自由兑换人民币,个人则可以在试点效果良好后再开放;也有人称可能会分步骤推进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2.成立上海自贸区的意义。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更多的是一种国家战略,是一种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意义非凡。上海自贸区侧重金融改革是以制度创新为基点,提升国际贸易和金融的竞争力,顺应全球经济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实行金融市场改革开放战略的重大举措。

一方面,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在金融市场改革的道路上是一项重大变革。人民币自由兑换,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将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使人民币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清算货币,这意味着将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上海自贸区肩负着开放市场的使命,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为中国更多地参与到全球化战略,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金融制度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二、上海自贸区同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关系

1.中国金融市场现状。中国金融市场在改革开放依赖中不断成长,金融主体日趋丰富,金融市场不断同世界接轨,金融同业间的经验与范围逐步融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电子商务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各种“宝”的出现可以说是金融市场一种新兴的主体,刺激商业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思考经营方式,挽留和争取客户群。消费者们已经可以自由选择各项金融产品,金融创新成为日后发展的主题。但是,总体上来讲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金融各项监管依然较为严格,市场竞争没有完全放开,几大金融主体依然把握着市场的主流,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的竞争中依然处于绝对优势。未来,金融市场的改革应该更加大胆,放开竞争,让更多的金融创新理念得以实现。金融市场作为一个“市场”要具备市场的特点才能深入发展,而市场的重要特点就是“自由”对于金融这一特殊行业而言就更需要自由。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依然较难突破几家独大的现状,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也是如此,几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率先入驻,当然,大型商业银行市场经营丰富,业务种类健全,有利于自贸区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展开,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应该更多地吸引外资银行加入,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上海自贸区吸引了很多外资企业入驻,这些外资企业合作的银行大多是外资银行,如果吸引更多的外资银行势必对国际业务迅速开展更加有力。其二,在国际业务方面中国商业银行可以说是落后的,通过上海自贸区可以更多地和外资银行进行学习,拓展国际业务的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2.上海自贸区对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意义。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金融业逐渐成为一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要份额。1980―2008年间,世界金融行业总额从30.8万亿美元增长到近65万亿美元。1980―2006年间,全球贸易总额中金融业的占比从15.7%上升到27.7%增长的速度之快是其他行业望尘莫及的。在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依据相关要求,中国需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规模,向着多功能、多层次发展。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证券期货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形成的多元化主体的发展,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已基本完善。同时,人民银行的市场主导地位不断巩固,货币政策的预见性、有效性、科学性不断提高,能够基本实现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与变化趋势进行适当、适时地调整货币政策,运用各项宏观调控的手段调整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2008年至今,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些措施有效地应对了经济和金融问题,使中国金融市场更加完善。与此同时,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促进作用,即中国金融业的变革,对人们生活方式也产生巨大的影响。截至2013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145.33万亿元人民币,金融业对人们的理财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传统的柜面经营方式逐渐被网银、手机银行取代,资金逐渐从传统的储蓄存款转向其他各种投资方式,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理财购买、资金划拨、金融投资等活动。

综上,中国金融市场已经搭建完成,市场主体也十分丰富,但是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依然相对落后,主要问题是与国际贸易组织合作少,金融市场成熟程度低,市场环境相对封闭等。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依托上海国际贸易大都市的优势,加之此次自贸区注重金融市场改革,各项政策有利于金融机构大展拳脚,金融机构应利用好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契机,更多地参与国际合作,改变自身经营发展方式,加速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

自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清算所、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以及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等新建金融市场交易平台不断涌现。

3.上海自贸区对中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借鉴意义。上海自贸区作为区域性的开放区,很多金融改革政策其实并不适用于全国统一的监管模式,个人认为,中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金融中心的监管方式,结合自贸区特点搭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制度。以迪拜为例,2004年9月迪拜政府成立了迪拜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监管主体是迪拜金融服务局,简称DFSA。DFSA的主要职责是在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内进行金融机构执照的授予及其金融活动的持续性监管。DFSA的监管范围十分广泛,包括银行、证券、信托服务、保险、基金、期货、资产管理、伊斯兰金融、证券交易所等不同属性的金融机构,甚至包括国际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所。同时,DFSA还负责涉及反洗钱、反恐融资和金融从业人员的监管。在监管理念方面,DFSA的定位是立足于风险控制,这样可以有效地促使金融机构履行合规义务,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监管负担。DFSA以其独立高效的特点闻名世界。至今为止,DFSA吸引了900余家企业入驻,其中金融机构占比45%DFSA将金融产业打造成仅次于旅游业的重点开放产业。

中国目前的金融分业监管从某种角度来看,是不适合上海自贸区的。如果能够在自贸区推行特色的混业监管模式,对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虽然中国整体的金融市场尚不适合混业经营,但是在自贸区这种模式会更加有效。中国大可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区域内的综合金融服务局,借鉴DFSA模式,实行混业监管,降低区内企业的监管负担,提升金融业运行效率,从而从政策上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入驻,发挥自贸区应有的招商引资作用。但是,在中国这种模式受到多方阻碍,最大的阻碍在于立法方面,所以需要从法律层面确定金融监管局的地位,并赋予其职责和权利,使其有利于自贸区的发展和建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上海自贸区建立相对独立的金融服务局也是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契机。目前,中国金融业在无形之中已经向混业经营逼近,不仅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不断融合,而且第三方小额支付企业也加入其中,利用其客户资源优势,迅速占领市场,从金融市场中分一杯羹,并快速向各个领域渗透。目前来看,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出现不能搞“一刀切”性的禁止,因为他们的存在是金融市场自由发展的产物,有利于广大消费者。另外,其存在和发展也证明了目前的监管机制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迅速扩张,对中国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监管模式需要发生重要转变,从规则性向风险控制型监管转变,而是风险控制型监管也是国际主流的监管模式;其二,应该逐转变为混业监管模式,对金融市场上各类投资主体进行一致性的监管,更加适应中国金融市场现状,同时使金融监管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马玉荣,王艺璇.上海自贸区:来历和去向[J].中国经济报告,2013,(10).

[2]宋恩荣.上海自贸区―落实的困难及对香港的影响[J].中国经济报告,2013,(11).

[3]贾甫.上海自贸区―中国金融改革的支点[J].新财经,2013,(10).

[4]青云.上海自贸区的基础与发展方向[J].国企,2013,(9).

[5]上海自贸区的使命和未来前景[J].国际融资,2013,(10).

[6]吴思.上海自贸区的挑战[J].中国经济报告,2013,(9).

[7]丁吉林.深化金融市场改革的契机已经到来[J].中国货币,2013,(11).

[8]武剑.中国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展望[J].新金融,2013,(11).

篇3

离岸金融市场也叫做境外金融市场,其具体任务就是为非居民提供境外的货币兑换、借贷、投资、证券交易等金融业务或服务,离岸市场在我国香港、深圳等地方引起了较多的关注,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起到较大的作用,但是,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本文在具体分析了我国现存的四种离岸金融市场监管模式的基础上,对其选择方案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离岸;金融市场;监管模式;选择

1 当前离岸金融市场监管模式分析

1.1 内外一体型

“内外一体型”顾名思义,就是离岸市场与国内市场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境内与境外的金融市场相互融合,不在任何限制的条件下实现资金的出入境,入境资金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获得的各种收益也无需纳税。在这种模式下的离岸金融市场环境中,居民与非居民都可以进行存款与借贷业务,银行离岸与在岸业务之间不存在任何的限制,都进行合帐处理。因为这种模式下的离岸金融市场中,金融机构的经营自由性一般都比较强,所以境内市场基本上是完全开放的,非居民之间的资本流动一般会给市场所在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和冲击,甚至会影响到市场所在国的宏观经济发展,这就要求选择此监管模式的离岸金融市场的国家或地区具有较为强大的经济发展能力与较高的发展水平,并且已经掌握较多的金融监管经验,能够运用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对发达的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管理,完全取消外汇管制,政府及国家相关部门有实力进行外汇市场干预,目前,这种模式应用比较广泛的就是伦敦和香港。

1.2 簿记型

国际银行采取在所在国某城市建立机构,并通过其账户对境外的各种交易进行处理的措施,为能够达到避税的目的,并能够无条件的享受市场提供的各种优惠,而这个机构实际上就是离岸货币存贷款业务的记账结算中心,我们将这种模式叫做“簿记型”。“簿记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该市场的所在国或地区不缴纳或者缴纳很少的直接税;另一方面,该市场中各国金融机构开立的分支机构,只执行记账职能,实际上就是一个空壳银行。在这种监管模式下的离岸金融市场中的金融机构,不仅能够不受外汇的管制,还能够避免产生直接税的情况下办理离岸金融业务;而从这一模式下离岸金融市场所在地的角度来看,即使不收取任何的何直接税,但是依靠不断增长的注册机构数量,以及逐渐发展起来的多种离岸金融交易,同样可以通过间接税来获得更多的收益,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其金融、会计、旅游等多种行业的发展,从而间接的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目前,这种模式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开曼、百慕大等地。

1.3 内外分离型

这种监管模式下的离岸金融市场中,离岸业务尽管不受税收、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等多方面限制,但是,离岸与国外金融市场之间的业务是相互分离的,进入离岸市场的金融机构需要有专门的离岸业务账户,全部的离岸交易均通过这个账户实现,而且要求一定是境外与境外的交易。这种模式下的离岸金融市场,一般是在政府支持下专门为非居民交易而建立的。其优势表现在两点,一是有利于分别对国内、在岸及离岸业务进行管理与监控,二是有效的避免了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对国内发展的影响。目前,这种模式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纽约、东京等。

1.4 内外渗漏型

内外渗漏型与上一种模式相比较,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需要分开设立离岸与在岸账户,分开运行居民于非居民交易,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开辟一个资金单向进出的通道,还是允许资金在一定的限额内相互渗透。这种监管模式是介于本文所介绍的第一种与第三种模式之间的一种模式,也可以说是从第一种向第三种过渡的一种模式,能够在有效保护所在国国内金融市场稳定的基础上,实现外资的稳定利用,这种模式十分适用于资金不足并不具备较强干预能力的发展中国家。目前,这种模式应用比较广泛的是雅加达、曼古等。

2 适合我国的离岸金融市场监管模式的选择

我国于2002年开始重新实施离岸资产业务,那么经过10几年的发展与探索,究竟哪一种监管模式更适合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笔者结合相关理论及我国国情,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内外一体型模式不适合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监管,这种模式要求所在国具有加强的经济实力及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实情来看,还依旧实行外汇管制,尽管加快了金融改革步伐,但是金融监管水平依旧较低,还不具备较强的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因此,这种模式并不适合我国当前的国家实情。

其次,簿记型模式与我国的大国身份及地位不一致,从我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初衷来看,主要是为了减少资金的筹措成本,使国际间的合作更加密切,推动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为市场经济的繁荣提供新的途径与方式,但是这种模式不能实现资金集散功能,它只是相当于一个“记账中心”,并不能很好的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因此,这种模式也不适合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监管。

再次,从当前诸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实情来看,大多选择采用内外渗透型模式,但是,结合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来看,在发展的初期最好选择内外分离型模式,我国还未开放外汇管制,并不能进行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金融业也还没有完全的自由化,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稳定金融市场的发展秩序,分离的离岸金融业务模式成为首选,从而更好的保障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它以建立非居民的金融制度为主,与所在国的金融体系保持独立,并不会对在岸市场形成较大的影响。

最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步提升,在对离岸金融市场能够更加熟练掌控的情况下,逐步转变为内外渗透型模式,从而有利于进行资金筹措与规避国际流动资金影响。如果一直选择内外分离型模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际离岸资金向国内市场渗透,逐渐失去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的机会,因此,我们不能在国家发展的任何阶段始终选择一种监管模式,应当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适当的对其进行调整。当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适当的允许渗透,但是要注意循序渐进,切勿急于求成。

3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于当前“内外一体型”、“簿记型”、“内外分离型”,以及“内外渗透型”四种典型的离岸金融市场监管模式进行分析,对其具体的内涵、要求及特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内外分离型”更适合于离岸金融市场的初期发展,并在日后的发展中逐渐渗透与转变为“内外渗透型”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亮.我国离岸金融市场法律监管模式及措施探究[J].学理论.2012-02

[2]刘迎弟.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监管法律问题探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4-03

[3]张韬.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8-11

篇4

1 办公自动化软件特点

办公自动化(OA)是信息化时代企业经营模式的特点,其不仅适应了科技化产业背景要求,也顺应了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相关要求,为行业经营创建了高科技平台。

1.1 功能性

办公软件指可以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幻灯片制作、简单数据库的处理等方面工作的软件。企业走信息化改革之后,对计算机软件功能要求越来越多,这是现实办公事务处理所需要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可根据行业用户提供对应的功能,满足日常经营及市场分析等多方面的操作要求,具有广泛的功能性特点。

1.2 多样性

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了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多样性改造,办公软件产品形式也呈现了不同类别,满足了办公人员多方面的作业要求。例如,金融行业办公软件更加多元化,主要包括微软Office系列、金山WPS系列、永中Office系列等。多样性软件用于行业分析,可减少人工参与金融事务处理的难度,建立了高科技经营模式。

2 金融市场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

金融业是我国新型行业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总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但是,受到经济全球化大市场的影响,国内金融市场依旧面临着不同的波动性,尤其是市场环境变化而扰乱了经营秩序,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金融市场分析是对行业变化的预测性评估,应用计算机软件展开自动化分析活动,主要研究问题包括:

2.1 客观性问题

强调调研活动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符合科学的要求,以求金融市场分析活动中的各种偏差极小化,保证所获信息的真实性。市场客观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具有无法人工预测的特性,市场分析失误会对经营者决策造成了很大困境。

2.2 系统性问题

金融市场分析是一个计划严密的系统过程,应该按照预定的计划和要求去收集、分析和解释有关资料。金融市场分析是为决策服务的管理工具,企业要积极选用自动化软件辅助办公,及时预测到金融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好市场决策应对工作。

2.3 营销性问题

市场分析应向决策者提供信息,而非资料。资料是通过营销调研活动所收集到的各种未经处理的事实和数据,它们是形成信息的原料。信息是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而获得的认识和结论,是对资料进行处理和加工后的产物。

3 办公自动化软件用于金融市场分析

计算机软件是OA系统的核心构成,不同软件可以发挥出多种操控功能,用其作为企业经营调度中心具有多方面优势。笔者认为,办公软件用于金融市场分析必须发挥其功能,将软件功能用于市场分析的多个方面。

3.1 远程办公

远程调控主要是集成金融企业的各项信息,标准配置工资管理、考勤管理、人事管理等极具价值的模块,为市场分析提供更大规模的数据中心。OA系统根据金融市场现状收集相关数据,为软件执行自动化程序提供真实参考,提升了办公人员决策的科学性。

3.2 数据处理

Windows网站服务器与MSSQL数据库的完美结合,使得软件性能得以充分发挥,更可利用多台计算机组成高性能应用集群,全面面向金融市场规模化应用。OA系统用于金融数据处理具有智能化优点,避免了人工参与数据处理的缺陷,使市场分析数据结果的准确性更高。

3.3 安全保护

基于OA系统的企业办公软件,在市场数据保护方面也有显著的功能优势。例如,金融数据存取集中控制,避免了数据泄漏的可能;提供数据备份工具,保护金融系统数据安全;这些可以防止商业竞争中数据库资源丢失,影响到金融业经营发展的可持续性,加快了产业结构模式改革。

3.4 定期升级

OA软件成熟度很高,可实施性很强,为市场分析提供了便捷性。在大量用户实际使用的基础上,OA软件历经多次版本升级,按照金融业经营改革要求进行调整。为了适应金融市场分析的自动化趋势,企业要定期更新OA系统以辅助经营模式,为产业科技化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篇5

一.金融市场的组织方式与金融安全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命脉,经济发展已离不开金融,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深化程度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金融风险大小和金融危机程度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程度。所以,金融风险、金融危机日益成为金融科学研究的重点,也就是说,如何确保金融安全,防范危机。金融安全指的是货币资金融通的安全,凡是与货币流通以及信用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都属于金融安全的范畴(周道许,2001)。从金融安全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安全不仅与货币资金的形式有关,而且还与资金货币的融通方式有关。所以,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的防范出现在这两个环节上,而这两个环节都是组织方式的构成要素即组织中的对象与组织方式。所以,金融安全问题与金融市场的组织方式密不可分。接下来,我们将分析两种组织条件下的风险与危机隐患。

1•金融市场的自组织方式与金融安全。金融市场的自组织方式强调遵循金融市场演化的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由金融市场的各个系统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各种合力的结果使金融市场由混沌无序走向有序结构,实现金融市场的跃迁。自组织方式是一种自然演进方式,反对人为干预,也就是说它其实是金融市场自由化的思想。通过组织的自我演进方式,金融市场能够展现出原来没有的特性与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组织过程实质就是金融创新过程。(1)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安全。金融自由化主要指利率自由化、汇率自由化、金融业务自由化和金融管理自由化等。关于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安全的关系,实际上是探讨金融自由化为什么引发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实施金融自由化政策,实际上是遵循金融市场上中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能够得到相应的融资的内在逻辑,以期通过货币的自由流动实现货币的价值增值。但是,金融自由化的自组织过程,却加大了资本冒险的机会:一是银行和其它金融有更多的机会处置资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时有发生;二是融通资金供给增加,企业居民面临的融资约束缓解,债务依存度提高,负债率上升。

这都使得货币资金的再融通面临着困境,特别是银行机构,是通过资金的长期不匹配,促使资金流动,实现收益。当资金无法流回时,不仅会影响经营绩效,还会造成挤兑现象,出现金融恐慌,深化到一定程度,便会引发金融危机。在金融自由化中,利率自由化被当作金融自由化的核心内容(黄金老,2001)。利率自由化的风险常常是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利率风险源自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具有长期性和非系统性。只要实行市场化利率,必然伴随着利率风险(黄金老,2001)。例如,智利在1976~1982年进行了非常大胆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包括取消利率限制,减少银行储备金比例等,结果却使此期间的真实利率达到了18%,如此高的利率水平实际上使任何投资者不可能达到相应的投资回报,结果是企业倒闭,银行系统因企业的坏帐而崩溃(李量,2001)。(2)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金融创新源于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金融深化的结果。金融创新旨在货币资金的运作与流通,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促进金融系统化、一体化发展。但也给金融体系的安全问题造成了隐患。MichaelCarter(1989)指出:“金融创新实际上是掩盖了日益增长的金融脆弱,是一种金融上的‘围堵政策’,最终激励基于难以实现的未来的收入流和资产价格预期之上的投机性融资。”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主要是由金融创新工具的广泛应用和失控所造成的。首先,金融创新工具具有自创生的特点。

自创生是指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系统原来无序态失衡(如风险加大,收益降低),金融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结构、功能、特性,从而出现了与原有系统不同的状态。但新出现的事物由于找不到原型,也就不能利用原有的组织理论来管理,不能按事前决定的方案来控制,这样就出现了失控的可能。其次,金融创新工具具有自生长的特点。自生长在系统科学中指的是系统整体除了“体积”变大以外,其余形态、性质、特点均不发生变化,系统保持不变的结构、功能。当然,自生长是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但一定是根据组织的内在机理自组织的,通过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平均地”变成整个系统发展的动力,使之整体扩大。例如,证券市场的自生长,是将资金吸入金融生物体内,经过金融生物体的吸收转化,成为金融发展必须的养份,促使金融系统的各个部分相应长大,造成了系统的自生长。但是,由于金融系统自身转化系统可能存在功能,从而可能导致自组织过程中的马太效应(即发展过程中差异逐渐拉大)或者各种资金违规操作,进入市场,导致金融创新市场规模大大超过原生市场的规模,甚至远远超过原生市场,导致金融市场的虚假繁荣。

2•金融市场的被组织方式与金融安全。金融市场的被组织方式是指在金融系统之外,存在着一个组织者,事先设定好目标,指导、控制金融市场的演化,从而实现预定的目标。金融市场的组织者一般指的是政府,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组织、控制称之为金融抑制或金融压制。金融压制对金融体系造成的不稳定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1)政府的计划控制使得金融市场丧失了多样演化的可能。金融体系的失灵、运营、发展、壮大,需要政府之间“看得见的手”来规制,但是由于存在不完全和不对称信息,政府实质上不可能掌握预测有关金融市场各子系统的运营行为。再加上政府作为一个集团,集体选择的时滞较大,成本较高,即使掌握了充分的信息,这些信息也可能出现变化或失真的现象。政府在管理金融市场的过程中,只能根据金融市场所反映出来的信号,以及政府所掌握的有限信息,进行计划管理,以使得金融市场在预定的轨道中有序发展,却使得金融市场丧失了多样化演进的可能性。例如,在我国的传统体制下,计划经济管理控制着金融市场,全国所有的金融业务被“统一”为一种业务,即银行信贷;所有的银行信贷又由一家大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来做,这种体制几乎彻底消灭了金融业的市场成份,资金的流动运作受到严格约束,统收统支,限制了金融市场的多样化发展(黄金老,2001)。(2)政府行为可能加大金融市场外部正熵的流入。一是预算软约束。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干预企业的融资过程,企业预期将得到政府的“父爱主义”扶持,那么在投资上就会倾向于选择收益更大、风险也更大的投资项目,加大银行系统的风险。而银行预期到当企业面临债务危机时,政府也不会袖手旁观,从而银行也会冒险加大企业的贷款规模。这就为银行的呆帐、坏帐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加大了银行的支付危机。

像韩国20世纪90年代的危机,银行信贷扭曲膨胀,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300%(1996年)。原因就在于政府的软预算约束和隐含担保,最终导致资本外逃和通货贬值(钟伟和宛圆渊,2001)。二是垄断行为。政府参与经济管理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获得垄断利益。而如果国家的各项法律不健全的话,产权界定不明晰,权利交叉重叠,外部负效应加大,反映在金融领域中,也是如此。但政府为获得垄断利益,有可能长期维持这种无效率的产权,从而使金融市场在无效率的状态下长期徘徊,金融风险能力极其微弱。三是寻租行为。在政府主导的融资格局下,政治资源的多寡成为决定企业生存的主要因素。无论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为获得资金,就展开获得政治资源的寻租行为。政府官员与企业勾结起来,形成金钱政治。这种融资行为并未考虑到资金的安全、风险,并未考虑收还情况,完全是出于巩固政权,寻求利益集团的政治支持,使得整个社会的信贷规模无限膨胀,银行的坏帐居高不下。(3)政府管理引起金融系统的负反馈的发生。在一个控制中,将输出信号的一部分作为输入,再来控制系统的输出,称为反馈。反馈分为正反馈与负反馈。正反馈是系统的激励机制,信息的放大机制,负反馈是系统的抑制机制,信息的衰减机制。政府一般采取等级管理的方式来实施对经济的干预的。但管理的等级层次使得信息的传递时间拉长,环节增多,从而出现人为歪曲信息,或理解错误,或粉饰行为,等等,使得真实的信息难以传递给组织者。那么当系统偏离目标时,就难以修改实施方案,使系统仍按原定的目标演化。超级秘书网

二.自组织与被组织对研究金融市场的意义.

自组织与被组织都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系统实现有序结构的两种途径。自组织方式强调各个系统遵循客观规律的自然演进,而被组织方式强调人为的控制和干预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实践证明,自组织演化优于被组织演化。例如,市场经济已经被证明优于计划经济,尽管市场经济并不完美。所以,就金融市场的演化来说,自组织方式也是优于被组织方式。然而,在人类的社会中,被组织方式又大量存在,人们总是避免不了用被组织方式来认识控制、管理事物,关键是在运用被组织方式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事物按自组织的方式来演进。那么对于金融市场而言,就是在政府在对金融市场的管制时,如何遵循金融市场的内在规律,在内外力的作用下推动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从而也能够有效地防范单一组织方式对金融体系带来的隐患与危机。

〔参考文献〕

〔1〕钱建娣.政府与金融体系的不稳定〔J〕.财贸研究,2002,(1):

〔2〕钟.伟,宛圆渊.预算软约束和金融危机理论的微观建构〔J〕.经济研究,2001,(8):

〔3〕许国志.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4〕吴.彤,曾国屏.自组织思想:观念演变、方法和问题〔J〕.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2000.

篇6

【关键词】民间金融 发展 对策

一 民间金融概述

1.民间金融的定义

民间金融,国外多将其称作“非正规金融”,是指在政府批准并进行监管的金融活动(正规金融)之外所存在的游离于现行制度法规边缘的金融行为。央行认为,相对于国家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而言,民间金融泛指非金融机构的自然人、企业以及其他经济主体(财政除外)之间,以货币资金为标准的价值转移及本息支付。

2.民间金融的特点

民间金融相对于正规金融而言诸多特点,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经济主体上看,民间性突出。民间性主要体现在投资主体大多不是官方正式投资机构,且投资资本大多为民间资本。民间金融市场上以企业与个人的借贷关系为主,交易原则与规则自发而成,多由民间约定俗成的道德准则或惯例约束交易行为。

(2)从利率水平上看,利率较高且差异化明显。民间金融市场更加重视市场在资本配置上的作用,长期以来政府对其干预少,市场化程度较高,利率变化能够较敏感地反映资本的供求特点。

(3)从贷款对象上看,主要以个体经营者、农户和中小企业作为目标主体,借贷多以目标主体的信用为基础。这些经济主体由于自身生存发展缺乏资金,又缺乏足够的有效抵押物品,难以通过正规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资金,为了生存与发展,它们转而向利率较高但是无需或只要较少抵押物的民间金融市场融资。

(4)从经济活动手续上看,民间金融活动中的借贷手续灵活、便利,倍受急需资金者青睐。它一般不需要手续,有手续时也只是简单载明借贷双方、日期、还款金额或利息的简要凭据。民间借贷中一半以上是私下达成的交易,对借方来说手续简便,在急需资金时办理非常方便。

二 民间金融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风险增加社会不稳定性

民间金融的特点之一是融资时无需抵押品或抵押担保不足,多以信用、关系为基础进行借贷,同时由于借贷行为不规范,手续不健全,法律保障不足,极易出现欠债不还的现象,因此增加了借贷活动双方特别是贷方的风险,容易产生经济纠纷。在民间金融市场上,对借方借款的具体用途缺乏有效地跟踪监督机制,极容易被用于赌博等极高风险的违法活动上,严重扰乱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一部分“高利贷”性质的民间借贷设置的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利率的数倍,一旦发生无法偿还的债务就会极大地增加社会秩序的不稳定性。

2.高利率增加企业经营风险

民间金融的融资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加之原材料、能源等不断涨价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水涨船高,利润增长速度放缓,从而越来越难以承受民间融资中日益上涨的高额利息,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一旦经营出现问题,容易造成资不抵债的困境甚至面临破产倒闭。

3.弱化国家宏观政策实施效果及判断能力

第一,民间资金数额庞大,它们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放大了信用总量隐性,对央行实施的对信用与资金总量的监控造成干扰,易弱化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第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有效性通常需要通过统计具体经济数据来估算,而民间金融的特殊性使得这个市场的运行数据无法计入国家的统计范畴,因此不能得到完备全面的国家经济运行数据,弱化有关机构对国家宏观政策实施作用有效性的判断能力,进而造成决策的偏差。第三,对融资去向监控的缺失使得民间资本容易流入国家限制发展的行业或部门,从而削弱信贷政策的调控效果。

三 慈溪市民间金融市场现状分析

1.慈溪市民间金融市场概况

慈溪市作为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市场经济发育最成熟的地区之一,已经形成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格局,目前共有各类工商企业60000多家,平均每5户家庭就有一家在经商办企业。此外,慈溪市是一个民间资本充足的城市,在近几年间,许多的民间投资公司、典当行等涌现慈溪,为这些闲置的民间资本提供了一个获得更高利息回报的投资途径,组织形式也逐渐规范。从需求的角度看,众多的中小企业也能够通过民间金融市场及时获得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以解燃眉之急,可以说慈溪市民间金融市场十分活跃。

2.慈溪市民间金融市场活跃的主要原因

第一,金融生态环境原因。首先来看金融生态环境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从民间募集资金,但是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大企业比较容易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融资,但这对中小企业来说却十分不易。再看票据市场,它确实是融资的极好场所,慈溪的票据市场也较为活跃,然而票据融资的短期性决定了它无法满足这些需要大笔的长期资金寻求发展的企业。至于银行贷款对这些中小企业而言也是无法企及的,它们普遍反映银行贷款难。正是在这样的金融生态环境下,中小企业很难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生存与发展所需资金,因此它们转而向融资速度快、手续简单、担保要求较低的民间金融市场进行融资。

第二,社会文化原因。一方面,慈溪市经济的崛起与发展时间并不长,没有能够建立起完整的信用评级体系和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加之中小企业自身周期性强、抗风险能力弱、经营风险较高的特点以及缺乏足够的抵押品或固定资产,使得正规的金融机构不愿对其放贷;另一方面,慈溪市地域范围较小,中小企业、自然人等彼此之间联系较为紧密,加之民间金融市场比较重视亲缘、情缘、地缘关系,民间金融市场的活跃也在情理之中。

3.慈溪民间金融组织成功实例及启示

慈溪市融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是按照央行、银监会相关政策规定,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慈溪市试点组建的民间金融组织,是慈溪市首家小额贷款公司。该公司一贯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为慈溪众多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截止2011年底,一共累计发放贷款11.6亿多元,期末贷款余额达2.7亿多元,受益企业近500家,累计办理票据贴现7000多万元,贷款平均年利率约为13%,贷款单户余额最小金额为2万元,最高达500万元,主要面向企业法人且单笔放贷额达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贷款共278笔,占贷款总额的70%。这家小额贷款公司操作流程较为规范,至今尚未发生一起本金及利息未收回或逾期的情况,可以说是慈溪民间金融组织有效运作的典范,促进了民间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

慈溪市融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带来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中小企业广布的地区发展民间金融市场是有利且必要的。慈溪市自身特殊的经济发展状况是民间金融组织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民间金融市场活跃的重要条件。慈溪民营企业发达,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为融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开拓业务提供了广泛空间,特别是在应对金融危机挑战中,这种形式的民间小额贷款更是雪中送炭,解其燃眉之急。第二,民间金融组织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促进民间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由于融通小额贷款公司是由慈溪市较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服务于当地中小型企业,因而对本地的经济情况、市场情况较为了解,借贷双方信息对称。与银行相比,发放贷款速度快、担保方式多样化、还款期灵活等是小额贷款公司这类民间金融组织的优势所在。它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针对银行业传统信贷方式的缺陷,创新一些便利的贷款品种,简化贷款办理手续,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加快贷款放款速度,受到中小企业和农户的一致好评,充分显示出了民间金融市场的优越性。

因此,在民间金融市场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既要着眼于改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畅通融资渠道,又要改善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条件。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发展能贴近农户及中小企业的民间金融组织,寻求适合它们的融资方式,创新金融产品。

四 现阶段发展我国民间金融市场的对策

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至今已有近4000年的历史,从1986年开始,农村民间借贷规模已经超过了正规信贷规模,并且每年以19% 的速度增长,显而易见的是,对民间金融一味遏制是行不通的。从总体上看,要用发展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分析民间金融利弊,以创新求发展,通过必要的引导和综合管理等措施,促使其去弊存利。

1.加快民间金融创新

进一步发展民间金融需要不断开拓思路,对民间金融产品进行创新,针对不同客户群开发多品种的金融产品,构建多种所有制并存、布局合理有序的民间金融组织体系。可以考虑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发行民营企业债券与股票,成立区域性投资公司,如产业投资基金、行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等,提高民间投资效率。可以考虑在目前处于低端且混乱的担保行业杀出一条新路,建立担保服务公司,为筹资者建立起集担保、银行、信托等多种融资渠道的多方服务平台,提供融资服务。

2.促使民间金融主体多元化创新发展

民间金融主体多元化主要是指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可以有效地建立广泛的渠道,充分挖掘民间资本的巨大投资潜力,聚集数额庞大的民间资本,扩大民间直接或间接融资的覆盖面,甚至可以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建设,参与企业改组中的并购和转股改制,促使国内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提高国际竞争力,从而增加利润率,以降低民间金融市场高利率所产生的风险。

3.调节好政府与民间金融市场的关系

政府不干预,放任民间金融市场会导致后者秩序的混乱;政府干预过度,会抑制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因此,调节好政府与民间金融市场的关系至关重要。现阶段,我国政府应积极对民间金融活动进行疏导、监管和培育,限制违规行为的发生;充分尊重民间金融市场及其主体创造能力,用制度激励民间金融的大力发展,给予其与正规金融同等的地位待遇;采取有效测量方法估算民间金融规模,强化有关机构对国家宏观政策实施作用有效性的判断力,使民间金融在一个健康、有序、宽松、公平的市场环境下不断发展。

4.建立与完善民间金融市场的外部环境

财务报表与信用记录是金融组织、金融机构出借资金时的重要参考物,然而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而言财务信息不够透明不够完整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些恰恰是资金出借者最想获得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不对称阻碍这部分中小企业迅速筹集资金。应督促中小企业提高财务报表、公司基本运营情况的透明度,建立健全民间金融借款具体用途、流向的跟踪机制,降低风险。因此,建立完善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审核机制与信用评级制,改善借贷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可以为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 结语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一起构成金融体系,民间金融的发展紧密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前者以其自身的优势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现阶段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本文分析了民间金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高风险增加社会不稳定性,高利率增加企业经营风险,民间金融的存在弱化对国家宏观政策实施效果及判断力,不规范的民间金融活动导致纠纷扰乱金融秩序,制度的缺失阻碍其发展。这五方面问题贯穿一个宗旨,即政府要积极支持、引导、规范民间金融市场,以创新求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制度的创新。但是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某些观点不够准确全面,还需同人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安琪.对民间融资存在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村金融,2008(10)

[2]桂又华.当前民间融资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J].金融与经济,2008(11)

[3]李晓红.对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J].北方经济,2006(4)

[4]宋三旭.关于宁波市民间融资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经济丛刊,2006(3)

[5]刘慧.规范我国民间融资发展的对策思考[J].北方经贸,2008(10)

[6]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R].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08

篇7

【关键词】金融市场 自由化 金融监管 国内外比较

一、我国金融市场结构发展现状

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其最初形态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早已出现,但是现代化的金融市场发展却略显滞后。这是因为决定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而逐步完善的。经过计划经济体制到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转型,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国有商业银行为首脑、各个中小股份制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的一个健全、完善的组织结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这种结构打破了国家垄断金融市场的局面,各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陆续展开了股份制改革,严格遵循市场运行机制,促进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建立了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上世纪90年代,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截止至2010年3月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754家,沪深两市总市值达239438亿元。沪深两市的发展促进了融资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也带动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国债、金融债券规模日益扩大,为人民银行进行货币政策调整提供了平台。此外,保险市场、外汇市场的逐渐规范与普及,使我国金融市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在保障经济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总的来说,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的自由化程度有待加强[1]。

二、国外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发展经验

(一)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化

金融市场通过市场运行机制能够实现资金融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化,但是不能放任其毫无节制地野蛮发展。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后,西方国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形成了限制竞争、追求安全、保障存款人利益的监管机制,构成了稳定的西方金融体系。随着西方经济与金融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强有力的管制开始损害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严重阻碍了金融业的正常竞争。因此,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各国对金融市场结构进行自由化改革,开始了西方的金融自由化浪潮。

(二)国外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化

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浪潮的不断扩大,在70年代以后,国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接受金融自由化理论,开始推进金融改革,如智利、新西兰、马来西亚、韩国等等。这些国家首先通过放松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管制,推进资本市场流通的自由化,弥补资金供给缺口。其次通过政府的力量鼓励直接融资,增加金融市场中流通性强的金融工具的发行数量,建立健全有关的管理法规,对外开放一级二级证券市场以吸引外资。再次缓慢放松对汇率和资本流动的制约,从而规避因为高估本国货币而可能出现的本币大规模编制的利率风险。

总之,金融自由化使金融市场摆脱了一些政府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1.促进了市场竞争,提升金融市场运行效率,打破金融业内部原有的分工,促成金融、产业资本的相互融合;2.推动金融市场创新与金融市场结构的优化,使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组织等方面的创新更加顺利;3.加速了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实现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3]。

三、国外金融市场自由化的经验教训

(一)国外金融市场自由化的教训

金融市场自由化在促进金融国际化的同时,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例如,利率自由化降低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业务范围扩大使表外风险增强等。我国的邻国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经济,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贷款,日本金融业耗费了了相当长的时间来清偿“泡沫”经济中的不良贷款问题。此时日本的商业银行职能已发生变化,从原先的套利转向后来的对冲不良贷款,但是银行面对这种情况的业务模式调整却显得非常缓慢。

日本虽然在经济发达程度上很高,却依然遭受到金融市场自由化带来的困扰,而这种情况对于抗风险能力弱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一个致命的危机,因此在1982年、1994年、1997年分别爆发了拉美国际债务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亚洲金融危机。虽然,不同的危机有各自的原因,但是都在金融市场自由化的背景下发生了,所以发展中国家要严防此类危机的爆发,防止本国出现“泡沫”经济。

(二)国外金融市场自由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自2008年以来,我国从整体上成功地抵御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国内的金融市场结构并没有受到颇为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也为我国走出经济低谷制定了战略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注入了充足的资金[4]。

目前,我国主要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的积累都得到了改善。这些国有以及股份制银行正积极地提升自身资产深度,以盈利为根本目标,积极参加国际金融市场结构建设,逐渐提升其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道路仍然很漫长,政府要通过旧有的金融市场管理模式来控制大量资金的流向分配越发困难。我国政府对于银企运营的行政干预和指导无法达到以前的效果。

此外,中国各类金融机构还应该主动适应中国金融市场结构日渐全球化的趋势。我国要求各类金融机构支持本国的各类企业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同时,还应鼓励金融机构在金融衍生品领域进行试验性的操作,比如人民币的境外结算业务等,我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需要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和支持,从而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结构优化配置,使金融市场中的各类市场组成部分之间形成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过程,使各类金融市场能够反映金融市场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中国金融市场结构改革的展望

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尚未完全实现,还需要进一步地在必要的金融监管下充分实现金融市场自由化。根据国家金融改革的政策方针,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的进一步改革需要特别关注以下方面:

(一)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组织体系

我国金融市场的需要高效率、充满活力、良性竞争的组织体系。实现这种组织体系,一是积极促进我国国有金融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通过金融企业的资本比例的改革实现金融企业的现代化。二是发展并监管适合资本市场良性竞争需要的证券金融机构和投资银行体系。三是稳定发展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适合中小企业、私营经济发展需要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中小金融机构。四是充分调动以保险、信托公司为主的保障类金融市场结构优化的积极性,并进一步开拓资信评级公司等信息咨询服务类金融机构。五是以农村信用合作组织的股份制改革为重心,规范发展适合农村金融市场特点的金融组织,加强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5]。

(二)进一步提高对金融市场的调控与监管,维护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调控与监管不断提高,但与经济金融业高速发展的需要相比略显不足。在2006年12月我国加入WTO五年过渡期结束后,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我国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将更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严格维护金融安全与金融市场稳定,一是健全、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构建安全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而更加适应金融市场开放情况下的宏观调控需求[6]。二是完善金融市场监管机制,规范金融市场各结构的行为,形成完备的金融风险规避与化解机制。三是完善我国各类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加强风险管理与经营审核,促进金融市场环境建设,提升金融企业的资产水平与盈利能力。四是保证国库拥有完备的外汇储备,进一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增强抵御外部金融风险的能力,加深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

(三)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加大我国金融市场结构中直接融资的融资力度,增强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和融资效率,逐步缩小我国在金融市场结构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主要通过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结构,加快股权分配合理化,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外招商引资,不断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水平,稳步发展货币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从而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通过加强金融市场结构创新、加强现代科学积水在金融领域的合理应用、加强金融人才的培养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市场结构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友成.我国金融市场结构优化的战略构建[J].征信,2010(3):88-89.

[2]郭树华,王文召,郭新宇.基于SCP视角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的选择—以云南省为例[J].思想战线,2007(6):45-48.

[3]秦池江.农村金融的机遇与考验[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2008(3):18-19.

[4]王军峰.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与综合绩效关系实证分析[J].金融观察,2009(3):57-60.

[5]曾康霖.我国农村金融模式的选择[J].金融研究,2001(10):32-41.

篇8

关键词:2009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0)02-0048-03

一、2009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

货币市场成交量同比放大,市场利率有所上扬。2009年,银行间同业拆借累计成交194万亿元同比增长29%。年初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0.93%,最高1.77%,最低0.82%,年末收于1.16%,较年初上升24.7%。从品种看,1天期品种成交量占全部拆借成交量的85%。

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共成交70万亿元,同比增长20.94%,其中质押式回购累计成交6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买断式回购累计成交2.58万亿元,同比增加49%。年初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0.97%,最高1.83%,最低0.83%,年末收于1.2%,较年初上升23.7%。回购交易品种仍以1天为主,1天期品种成交量占全部质押式回购成交量的78%。

从资金流向看,货币市场的主要资金供给方为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其融出资金净额分别占融出资金总额的58%、25%和14%:国有银行资金融出占比大幅上升,股份制银行的资金融出占比有所下降;农联社、证券公司是主要的资金需求方,其融入资金净额分别占净融入总额的32%和26%,与上年同期相比,外资金融机构成交活跃程度有所降低。

债券市场发行量大幅增加,公司信用类债券快速增长。2009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不含央行票据)46734.7亿元,同比增加68.27%。其中,国债(含记账式和储蓄式)发行14213.58亿元,同比增加96.15%;政策性银行债券发行11678.1亿元,同比增加8%;普通金融债券发行3071亿元,同比增长2.15倍;中期票据发行6885亿元,同比增长2.96倍;短期融资券发行4612.05亿元,同比增加6.3%;企业债发行4252.33亿元,同比增长80.68%,新发行了12.65亿元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并新发行2000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以及10亿元的国际机构债券。

从债券发行的期限结构来看,5年期以下债券占62.79%,居主导地位;5年期(含)至10年期债券占27.3%;10年期(含)及以上债券占9.91%。

银行间现券市场成交活跃,债券指数有所下降。2009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47.3万亿元,同比增加15.8%:交易所国债市场成交1334亿元,同比减少24%。银行间债券净价总指数年初为122.412点,最高122.772点,最低116.014点,年末收于116.267点,较年初下降5%:交易所国债指数由年初的121.35点升至年末的122.35点,较年初微涨0.8%。

股票市场交易量大幅增加,市场指数震荡走高。2009年,沪深两市A、B股共成交53.6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1.01倍。两市指数震荡走高,上证综指较年初上涨77.24%。深圳成指较年初上涨108.92%。

2009年6月,在暂停9个多月后,A股市场IPO重新恢复:9月,创业板正式启动。全年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共筹资5711.16亿元,同比增长33.9%,其中,通过A股市场IPO募集资金1633.79亿元,同比增加57.63%;通过创业板IPO募集资金197.59亿元;境内企业通过在A股市场增发共融资3019.93亿元,同比增加44.31%。

人民币兑美元、港元和日元中间价小幅上行,兑欧元、英镑有所下跌。2009年,人民币兑美元和港元汇率的走势趋同,在经历上半年的探底回升后,下半年呈现持续小幅上行态势,年末美元、港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分别为6.8282和0.8805,较年初分别下跌0.12%和0.17%。截至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较汇改前累计升值21.21%。人民币对欧元中间价总体走势较为平稳,年末欧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9.7971元,较年初上升2.71%。人民币兑日元中间价起伏震荡,一季度冲高后呈逐级下降行情,年末100日元兑人民币中间价7.3782,较年初下跌0.68%。人民币对英镑走势起伏震荡,英镑兑人民币中间价年末收于10.978,较年初上升10.67%。

黄金市场成交量保持增长,黄金价格创出历史新高。2009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各交易品种累计成交2.1万吨,合计1.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51%和22.67%。黄金各品种累计成交4705.9吨,合计1.0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7%和18.36%,铂金累计成交56.66吨,合计155.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45%和2.61%。白银累计成交1.62万吨,合计586.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7倍和2.96倍。黄金现货主力品种Au99.95年初以192.6元/克开盘,年内最高285.5元/克,创历史新高,年末收于248元/克,较年初上涨28.76%。

商品期货市场规模快速壮大,资源类商品量价齐升。2009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21.57亿手,成交金额130.5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18%和81.48%,资源类商品交易活跃。总体上,各期货价格全年震荡上行,部分品种有所起伏,铜、豆粕、白糖、棉花等品种则全年保持上扬走势。

二、2009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

2009年,金融市场发挥了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融资总量同比大幅增加,并正式启动创业板,新增了地方政府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多种金融产品,有力支持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增加了民间投资、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及时高效的资金支持。二是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收购、兼并、重组和整体上市等方式,进行结构调整,实现做大做强,在促进自身盈利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l一是金融市场交易工具创新步伐有所加快,增强了资产流动性,并为经济主体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避险工具。四是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股票市场指数不断上扬,使得资本市场通过财富效应增加居民财产性收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发行市场看,2009年我国债券市场发行量同比增长68.27%,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共筹资5711.16亿元,同比增长33.9%。从交易市场

看,在2008年快速扩张的基础上,2009年金融市场规模继续大幅扩大。全年累计成交321.91万亿元(含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黄金市场、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同比增长45.87%,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金融市场规模迅速壮大和拓展的同时,各市场行情普涨,进一步提升了金融市场在我国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09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中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量大幅增加,共发行各类公司信用类债券1.96万亿元,较2008年的同类债券发行量增加96%,高于同期债券发行总量的总增长率68.27%。2009年,我国创业板正式开始运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市场参与者结构进一步优化。截止2009年末,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机构数量为9247家,较年初增加948家,其中,非银行金融机构及企业增加898家,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进一步多样化。股票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等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

市场创新取得重要进展。2009年,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我国金融市场在产品创新、机构创新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相继推出地方政府债券、内地港资银行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新债券产品;成功推出创业板,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资本市场层次与结构、拓展资本市场深度与广度;螺纹钢、线材、早籼稻和聚氯乙烯等新的期货品种相继上市交易,促进了期货市场交易进一步活跃;央企ETF等新的基金产品不断推出。9月21日成立了中债信用增进投资公司,对扩大中小企业融资份额,推动我国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11月28日,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大举措。

金融市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2009年,市场监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市场监管,防范和处置市场风险。人民银行及相关监管机构相继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管理办法》等重要制度,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与交易主体的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中国银行问市场交易商协会出台自律规则,加强对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行为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人员行为的市场自律。证监会创业板及新股发行的管理办法与指导意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新股发行机制: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进一步规范了国有股转持的实施办法。国资委通知规范央企参与期货等衍生品业务交易的行为。证监会出台了基金的评价与管理制度,加大基金市场规范力度。上述制度有效保障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平稳规范运行。

三、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中需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认清形势,积极关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对金融市场运行的影响

2010年,全球的宏观经济政策将呈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国际金融市场将会因此而产生一定的波动与震荡。

从国内宏观经济政策来看,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以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为此,需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需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在此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将可能有较大幅度的震荡。应认真分析这一变化特点,把握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与运行方向,正确把握调控金融市场的方向、节奏和力度,使其发展适应经济发展的水平、宏观调控的要求、市场发育的程度和金融监管的能力,避免金融市场出现大起大落。

(二)抓住契机,积极把握监管政策与市场主体运作方式变化对金融市场发展的作用

2010年相关监管部门的政策将着力支持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同时也会加强审慎性监管,切实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此,在具体政策措施上会优化融资结构、通过产品创新方式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也将进一步完善维护金融稳定的体制机制。

对应于此,相关市场主体的运作方式也将有一定的变化,并对金融市场形成影响。一是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融资量会有所增加。相关市场主体会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寻求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总体来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二是金融市场融资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0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将会加大。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等的调整要求,相关监管部门会加大对市场融资的引导与监管力度,将对优化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起到积极作用。

三是金融市场创新将加快,产品将更为丰富。现有的如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中小企业融资工具的发行规模将会扩大,也可能产生新的中小企业融资工具,信贷资产转让平台的建设及资产证券化的推动步伐将可能有所加快,新的金融衍生产品也将得到更大发展。

(三)顺势而为,积极应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对金融市场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是对我国金融市场,尤其是固定收益市场的产品发展与对外开放提出更高要求。此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境外人民币持有主体需要进行多样化的资产配置,对货币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和黄金市场等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也会提出相应要求。

篇9

关键词:金融市场化;地区差异;投资;Panel Data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8)04-0014-04

一、引言

Keynes提出了投资过程存在的两种关系:其一是低利率能够鼓励高投资,其二是高投资又促进高产出。当金融压抑存在时就会产生人为压低存贷款利率的因素,引发对贷款的过度需求并导致信贷资源的无偿配置,从而使高投资促进高产出的效果发挥不出来(Mc Kinnon和Shaw,1973)。因为低利率的推行,减少了金融资源的机会成本,对于不具备一定产出能力的投资项目起不到“筛除”(screen out)的作用(Liu和Li,2001)。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金融市场化作为一种制度变迁的进程能够完善市场制度,减轻金融压抑,从而带来资金成本的降低和投资水平的增加(Henry,2000)。同时金融市场化形成的金融开放引来了境外资本的流入,提高了国内的投资率,弥补了国内资本的不足,避免了“挤出效应”的产生(Berkaret et.al,2001)。但是,前苏联东欧等转型经济国家推行以纯粹自由化为特征的金融市场化也带来金融波动甚至危机(Tornell,Westermann和Martinez,2003)。因此,从理论上有必要明晰投资与金融制度安排间的关系,以有利于发挥制度设计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快速健康的增长,同时金融市场化进程也呈稳步推进状态。根据作者(陈邦强等,2007)的研究,从1978至2004年期间,中国金融市场化相对水平由1978年的0.02提高到了2004年的8.84,由此带来的变革是金融资源由过去的计划经济的配置模式逐渐转向市场化配置模式。作为能够反映中国金融资源配置状况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同一时期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率从1978年的18.5%上升到2004的51.49%,因此,对于中国投资增长原因的探究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课题。Liu和Li(2001)利用分省数据对四种不同来源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这一经验性判断: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财政部的相关财政项目的支出成为投资资金的唯一来源,国有银行在所有货币交换中扮演着“出纳”角色。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国有投资逐渐减少,而非国有来源的投资逐渐增加。由于中国沿海与内陆地区间存在巨大的地理差异,内陆地区缺乏其他的投资来源,国有资金仍然是投资的主要的来源,而非国有资金则成为沿海地区的主要投资来源。周立(2005)的研究认为,形成金融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两方面的“分割”,其一,中央政府推行的纵向分割式金融改革;其二,地方政府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拨改贷)后形成的横向分割式金融控制。康继军等(2005)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面考查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因果关系。

尽管如此,迄今为止所检索的文献鲜有从金融制度变迁角度深入对影响投资增长的因素进行的研究,已有的定性分析和判断也缺乏有说服力的支持。为此本文针对中国转型期这一特定制度转型时期的金融市场化进程,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深入考查投资增长以及形成地区差异的制度原因。在计量方法上,本文根据已建立的中国各地区金融市场化指数(陈邦强等,2007;陈邦强,2008)和各地区统计数据构建了1995-2004年中国金融市场化、金融发展与投资增长的Panel Data数据集,并运用了Panel Data分析方法,在模型构建、指标选择及相关分析方法上均有创新。力求通过对金融市场化与投资间关系进行实证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金融市场化进程以及相关方面与投资增长间存在的理论联系与相互影响。

二、模型、数据与指标说明

(一)模型、指标说明

Ndikumana(2000,2005)在进行跨国数据的实证中,在Anderson和Hsiao(1981,1982,1986)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国或地区的国内投资与其金融发展、金融结构、经济增长及对外开放水平相联系的经验假设,同时构建了由一组金融发展指标作解释变量加上其他相关控制变量(经济增长、进出口等)组成的投资方程。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陈邦强等,2006,2007),沿用与Ndikumana(2005)的跨国研究相类似的投资模型并引入中国各地区金融市场化指数作为制度变量以考查金融市场化进程与投资的关系:

lnIit=φ0+φ11nFLIit+φ2git+φ31nTradeit+uit (1)

其中,地区i=1,…,N;年份t=1,…,T;Iit为地区投资;其中,FLIit表示分地区金融市场化指数。git为地区经济增长指标;Tradeiit为地区对外开放指标;uit为误差项。

本文构造了中国金融市场化、金融发展与投资增长的Panel Data数据集并对中国金融市场化及其四个相关方面(金融中介市场化、政府行为市场化改革、金融市场化自由化、金融对外开放)与投资的关系进行实证。首先分别使用随机效用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式(1)进行估计,然后对二者的估计结果进行Haus-man检验以确定最终模型形式。其次,针对东、中、西部的不同区域,考察金融市场化与投资间关系存在的地区差异。

针对式(1),本文采用地区金融市场化指数分别作为以下5个解释变量:

1、FLIAit为地区金融中介市场化相对指数,反映金融市场化进程中作为金融结构组成部分的金融中介在市场化进程中的相对水平及其呈现出的特征。

2、FLIBit为政府行为市场化改革的相对指数,反

映中国市场化进程中政府对金融的管理模式由计划经济方式向市场经济转轨程度的相对水平。

3、FLICit为金融市场自由化相对指数,该指标反映了作为金融结构的另一组成部分的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的相对水平与特征。

4、FLIDit为金融对外开放相对指数,反映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中,地区间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相对水平。

5、AFLIit为地区金融市场化总指数,反映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中,地区金融市场化综合水平在这一市场化进程中所处的相对位置。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考虑到我国金融机构实质性的市场化改革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的实际情况,本文以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由于数据缺失的原因,按惯例本文未包括海南、、重庆)为研究对象,建立样本区间为1995-2004年的Panel Data数据集。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口径,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区,西部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10个省区。按照以上地区标准划分出同一样本区间的地区Panel Data数据集。

数据来源为: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口总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数据来自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各地区金融市场化指数来源于作者已有的部分研究工作。各地区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分别按当地GDP、人口总数计算得到。进出口数据的美元价按《中国统计年鉴2005》中1995-2004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将美元价换算为人民币。GDP及进出口数据最后均按相应地区的GDP平减指数修正为实际价。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使用STATA9.2软件包,对式(1)分别使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Hausman检验的结果证实,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实证研究首先针对全国总体水平,其次比较东中西部地区间差异。

表1显示的模型(1)对中国金融市场化与投资的实证结果如下:

首先,除FLIB外(10%显著水平),FLIA,FLIC,FLID,AFLI均在1%的显著水平通过t检验,说明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与投资增长存在极为显著的关系。

其次,金融市场化(AFLI)及其四个方面对投资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从大到小的次序为:金融市场化(AFLI)、金融中介市场化(FLIA)、政府行为市场化改革(FLIB)、金融对外开放(FLID)、金融市场自由化(FLIC)(固定效应模型的φ1依次为1.31,0.83,0.53,0.28,0.17)。金融市场化总体水平影响投资的程度均大于金融市场化的四个方面,由此反映出金融市场化进程的综合作用大于单一方面的政策措施。

其三、金融结构对投资的影响也存在差异,金融中介市场化影响大于金融市场(固定效应模型φ1分别为0.83和0.17)。

其四,金融市场化进程下,除在政府行为市场化改革方面外,经济增长与投资间的关系均显著,说明地区金融市场化(AFLI)和相关方面的金融中介市场化(FLIA)、金融市场自由化(FLIC)、金融对外开放(FLID),能够促进投资与经济增长间的联系。这一结果与作者(陈邦强等,2006)在考查金融发展与投资增长关系出现的g均不显著完全不同。由此可以认为,金融市场化进程下,制度变迁有助于增强了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联系,而地区间政府行为市场化改革相对水平仍然较低。样本期间的中国金融发展程度存在数量型的扩张而质量型发展不足的特点。

其五,lnTrade均显著,说明在对样本的整个考察期间,对外开放始终是促进投资增长的显著因素。

表2为采用地区金融市场化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基于式(1)对金融市场化与投资增长间关系的实证,其结果显示:

第一,东、中、西部的金融市场化进程对地区投资的影响显著并呈现地区性差异。东、中、西部的投资增长与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高度相关,而且西部和中部对地区投资增长的影响大于东部地区(φ1依次为2.06、2.02、0.62),西部与中部相近。

第二,除东部的政府行为市场化改革外,东、中、西部的金融市场化进程方面对投资影响显著且地区差异明显。西部的政府行为市场化(φ1为4.15)、金融中介市场化(φl为1.38)对投资的影响依次明显高于中部、东部;中部的金融对外开放(φ1为0.52)、金融市场自由化(φ1为0.22)依次高于西部、东部;东部除金融对外开放外(φ1为0.28)高于西部外,金融中介、金融市场方面对投资的影响均低于中、西部,而且政府行为市场化改革与投资的关系不显著。

第三,经济增长指标git与投资的关系不稳健。从地区金融市场化整个进程考察,仅东部地区显著;在金融中介市场化方面,依次有东部、西部显著;在政府行为市场化改革方面仅有西部显著;在金融市场自由化方面,仅有东部显著;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仅有中部地区显著。由此反映出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中,金融制度变迁在地区间对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是不一致的。

第四,lnTrade对投资的影响均显著,说明金融市场化进程中,对外开放与东、中、西部的投资增长之间的关联性强。这一结论与表1的结果相同。

四、结论

得出以下结论:

(一)在引入中国各地区金融市场化指数后,用作跨国研究的Ndikumana(2005)模型能够较好反映中国金融市场化与投资增长间的关系以及地区差异。Hausman检验的结果表明式(1)的固定效应模型是最适合的形式。

(二)对样本期间的中国金融市场化与投资增长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的结果显示,中国金融市场化与投资增长间具有显著影响,并呈现以下趋势:

首先,在全国层面上,金融市场化进程以及相关四个方面显著影响投资增长,并存在差异。第一,金融市场化及其四个方面对投资的影响差异明显,在样本考查期间其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金融市场化进程、金融中介市场化、政府行为市场化改革、金融对外开放、金融市场自由化。第二,中国金融市场化对投资的影响程度均大于金融市场化的四个方面,说明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没有遵循国外经济转型国家普遍采用的金融自由化路径,即出台某一项或几项自由化政策推进纯粹金融自由化的方式。第三,金融结构对投资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样本期间的金融中介市场化相对水平对投资的影响大于金融市场自由化。

篇10

对金融市场的概念,理论界的认识至今仍不统一.一种说法是:“金融市场就是资金融通的场所”;另一种说法:金融市场就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互相接触,各种金融工具自由买卖的场所;再有一种说法是:“金融市场就是指直接融资的那部分融资活动”.显然,第一,二种说法强调了市场的“空间位置”的重要,认为金融市场必须是有形的,忽视了无形市场的存在。第三种观点也过于片面,把金融市场仅仅局限在直接融资范围内,实际上是对金融市场的狭隘理解.我以为:“金融市场是社会资金融通渠道、融通方式和融通手段的集合”。既有直接融资,也有间接融资,既有纵向融通,也有横向融通,既包括银行体系内的,也包括银行与企业单位以及企业单位、个人之间的融通,既有一级市场,也有二级市场.金融市场作为资金融通的媒介和手段,有无固定的场所并不是问题的实质和关键。

我们知道,金融市场是一个大的系统,就狭义的金融市场来说,是指金融工具自由买卖的场所,就广义的金融市场而言,则既包括直接金融交易,也包括间接金融交易,研究金融市场问题应当从广义金融市场的概念出发,现在把资金市场与金融市场两个概念等同运用的做法是值得讨论的,因为资金市场和金融市场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资金市场只是金融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把目标定为开放资金市场的话,那无疑是不自觉地把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都限定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了,这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因此,我觉得还是提开放金融市场为好,本文涉及的金融市场都是指广义的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在产品经济条件下,由于生产、流通的计划性,资金也是计划分配的,勿需金融市场的调节,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以市场为媒介的交换,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结合,作为商品经济油的资金,也必然通过市场的融通米调佑生产和流通,但是有商品经济不一定就有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与信用经济相适应.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豁要信用的帮助,要求建立金融市场,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形成也有赖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二者互相依较,相辅相成.

我国目前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既然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那么,商品经济的特点、矛盾及规律就要起作用,就需要建立金融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提出了开放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必要性.

二、我国金胜市场的现状

我国的金融市场目前是很不完备的,除了传统的银行信用间接融资外,今年以来又先后在沈阳、上海、武汉、西安等城市建立了金融市场,但是仅仅局限于同业拆借业务和票据承兑业务,发展很慢,而且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归纳起来大致由以下原因所致:

(l)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投资欲望和价值观念.

(2)人们对金融市场知识的贫乏.据了解有的企业财务人员不懂得票据贴现是怎么回事,竟拿粉货款申请书到银行要求贴现.

(3)价格体系的不合理,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准确及时的投资信息,资金得不到合理流动。

(4)市场体系不兄善.由于技术市场和劳务市场的步履艰难,信息市场滞后软弱,作为市场体系的一部分一一金融市场是很难有特殊表现的.

(5)专业银行没有企业化,信贷资金尚有供给制,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尚不发达,信用工具缺乏.现有证券的不流通.

(6)金融立法、章程残缺不全,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据此,我认为,我国近期内还不宜全面开放金融市场,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可以逐步开放以摸索经验,而更多的地方还需要创造条件。

三、开放金胜市场摇要实现十一个转化

(一)观念的现代化

中国受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思想的影响,加上建国后JL十年的高度集中统一的供给制、大锅饭,养成了一种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害伯竟争的习惯“重义轻利思想根深蒂固.缺乏创业精神,没有价值观念,没有效益观念,把商品经济、货币视为产生资本主义的温床.这种传统的观念阻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也阻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因此,要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首先要实现人的观念的现代化,建立起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效益观,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做好思想准备.

(二)资金商品化

我们知道,只有成为商品的东西才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买卖,资金也是如此,要开放金融市场,买卖证券,在资金商品化之前是做不到的.在现行体制下,由于封闭式的资金供给制仍未摆脱,资金没有实现商品化,或者退一步说,资金的商品化程度不高;专业银行的条条,资金的纵向分配和供应,形成独立单干的工作作风,业务经营、资金运用仅仅局限在某一领城内部,还不能把资金当作自己的财富来运用.从企业来讲,不仅经营管理水平低,资金商.昂化意识更低.资金浪费严重,影响了微观经济的搞活.因此,只有实现资金的商品化,使专业银行、企业都能够把自己拥有的资金当作商品、财富来运用,才有利于专业银行之间,企业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相互融通资金,资金商品化程度,决定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我们应当创造条件,加速资金的商品化.

(三)专业银行企业化

从理论上讲,专业银行应该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实体之一,没有专业银行的企业化,就没有资金的商品化.因此,要开放金融市场,专业银行企业化是必需的.只有这样,专业银行才具有独立、自主地运用资金的能力,才能把它拥有的信贷资金作为商品来运用,实行严格地资产负债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平衡.当中央银行切断资金来源时,专业银行为保证盈利,就会在市场上寻找来源,实现资金的融通.可以说,专业银行企业化,是专业银行得以进入金融市场的根本保证.

(四)金融机构多元化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调节者。在国外,凡是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其金融机构都是种类繁多、五花八门的.相比之下,我国金融机构仍然是少而不发达,而且在现有机构中,除信用合作社是集体性质外,其余均为国家所有,四大专业银行条条分割,各自为政,垂直领导,具有强有力的自我控制系统,名为专业银行,实为中央银行以外的“中央银行”.几家专业银行实行“寡头垄断”、使银行之间的竞争难于实现,也难于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缺少投资者,参与者和调节者,显然就没有活力.因此,我国要开放金融市场,就应当实现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可以考虑成立我国的地方银行,扩大集体金融机构队伍,允许私人办金融机构,从而使国家、集体、私人、中头,地方的各种金融机构浑然一体,共同参与和调节金融市场.

(五)信用工具证券化

信用工具证券化,是商品经挤发展的必然.但我国目前不仅信用工具少,而且没有证券化,银行内部使用的存款单、贷款单、结算凭证以及企业使用的支票,国家发行的国库券,企业发行的股票和一些商业票据,都是禁止流通的,信用工具的不流通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建立,加之在当前信用工具中,国库券由于期限太长,行政派购,失去了信用证券对购买者的吸引力,股票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票,不仅保利,而且还保本保息,违反了股票发行原则.一、金触市场及其客观基础

对金融市场的概念,理论界的认识至今仍不统一.一种说法是:“金融市场就是资金融通的场所”;另一种说法:金融市场就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互相接触,各种金融工具自由买卖的场所;再有一种说法是:“金融市场就是指直接融资的那部分融资活动”.显然,第一,二种说法强调了市场的“空间位置”的重要,认为金融市场必须是有形的,忽视了无形市场的存在。第三种观点也过于片面,把金融市场仅仅局限在直接融资范围内,实际上是对金融市场的狭隘理解.我以为:“金融市场是社会资金融通渠道、融通方式和融通手段的集合”。既有直接融资,也有间接融资,既有纵向融通,也有横向融通,既包括银行体系内的,也包括银行与企业单位以及企业单位、个人之间的融通,既有一级市场,也有二级市场.金融市场作为资金融通的媒介和手段,有无固定的场所并不是问题的实质和关键。

我们知道,金融市场是一个大的系统,就狭义的金融市场来说,是指金融工具自由买卖的场所,就广义的金融市场而言,则既包括直接金融交易,也包括间接金融交易,研究金融市场问题应当从广义金融市场的概念出发,现在把资金市场与金融市场两个概念等同运用的做法是值得讨论的,因为资金市场和金融市场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资金市场只是金融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把目标定为开放资金市场的话,那无疑是不自觉地把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都限定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了,这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因此,我觉得还是提开放金融市场为好,本文涉及的金融市场都是指广义的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在产品经济条件下,由于生产、流通的计划性,资金也是计划分配的,勿需金融市场的调节,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以市场为媒介的交换,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结合,作为商品经济油的资金,也必然通过市场的融通米调佑生产和流通,但是有商品经济不一定就有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与信用经济相适应.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豁要信用的帮助,要求建立金融市场,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形成也有赖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二者互相依较,相辅相成.

我国目前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既然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那么,商品经济的特点、矛盾及规律就要起作用,就需要建立金融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提出了开放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必要性.

二、我国金胜市场的现状

我国的金融市场目前是很不完备的,除了传统的银行信用间接融资外,今年以来又先后在沈阳、上海、武汉、西安等城市建立了金融市场,但是仅仅局限于同业拆借业务和票据承兑业务,发展很慢,而且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归纳起来大致由以下原因所致:

(l)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投资欲望和价值观念.

(2)人们对金融市场知识的贫乏.据了解有的企业财务人员不懂得票据贴现是怎么回事,竟拿粉货款申请书到银行要求贴现.

(3)价格体系的不合理,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准确及时的投资信息,资金得不到合理流动。

(4)市场体系不兄善.由于技术市场和劳务市场的步履艰难,信息市场滞后软弱,作为市场体系的一部分一一金融市场是很难有特殊表现的.

(5)专业银行没有企业化,信贷资金尚有供给制,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尚不发达,信用工具缺乏.现有证券的不流通.

(6)金融立法、章程残缺不全,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据此,我认为,我国近期内还不宜全面开放金融市场,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可以逐步开放以摸索经验,而更多的地方还需要创造条件。

三、开放金胜市场摇要实现十一个转化

(一)观念的现代化

中国受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思想的影响,加上建国后JL十年的高度集中统一的供给制、大锅饭,养成了一种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害伯竟争的习惯“重义轻利思想根深蒂固.缺乏创业精神,没有价值观念,没有效益观念,把商品经济、货币视为产生资本主义的温床.这种传统的观念阻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也阻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因此,要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首先要实现人的观念的现代化,建立起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效益观,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做好思想准备.

(二)资金商品化

我们知道,只有成为商品的东西才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买卖,资金也是如此,要开放金融市场,买卖证券,在资金商品化之前是做不到的.在现行体制下,由于封闭式的资金供给制仍未摆脱,资金没有实现商品化,或者退一步说,资金的商品化程度不高;专业银行的条条,资金的纵向分配和供应,形成独立单干的工作作风,业务经营、资金运用仅仅局限在某一领城内部,还不能把资金当作自己的财富来运用.从企业来讲,不仅经营管理水平低,资金商.昂化意识更低.资金浪费严重,影响了微观经济的搞活.因此,只有实现资金的商品化,使专业银行、企业都能够把自己拥有的资金当作商品、财富来运用,才有利于专业银行之间,企业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相互融通资金,资金商品化程度,决定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我们应当创造条件,加速资金的商品化.

(三)专业银行企业化

从理论上讲,专业银行应该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实体之一,没有专业银行的企业化,就没有资金的商品化.因此,要开放金融市场,专业银行企业化是必需的.只有这样,专业银行才具有独立、自主地运用资金的能力,才能把它拥有的信贷资金作为商品来运用,实行严格地资产负债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平衡.当中央银行切断资金来源时,专业银行为保证盈利,就会在市场上寻找来源,实现资金的融通.可以说,专业银行企业化,是专业银行得以进入金融市场的根本保证.

(四)金融机构多元化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调节者。在国外,凡是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其金融机构都是种类繁多、五花八门的.相比之下,我国金融机构仍然是少而不发达,而且在现有机构中,除信用合作社是集体性质外,其余均为国家所有,四大专业银行条条分割,各自为政,垂直领导,具有强有力的自我控制系统,名为专业银行,实为中央银行以外的“中央银行”.几家专业银行实行“寡头垄断”、使银行之间的竞争难于实现,也难于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缺少投资者,参与者和调节者,显然就没有活力.因此,我国要开放金融市场,就应当实现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可以考虑成立我国的地方银行,扩大集体金融机构队伍,允许私人办金融机构,从而使国家、集体、私人、中头,地方的各种金融机构浑然一体,共同参与和调节金融市场.

(五)信用工具证券化

信用工具证券化,是商品经挤发展的必然.但我国目前不仅信用工具少,而且没有证券化,银行内部使用的存款单、贷款单、结算凭证以及企业使用的支票,国家发行的国库券,企业发行的股票和一些商业票据,都是禁止流通的,信用工具的不流通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建立,加之在当前信用工具中,国库券由于期限太长,行政派购,失去了信用证券对购买者的吸引力,股票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票,不仅保利,而且还保本保息,违反了股票发行原则.证券化的信用与银行信用的最大区别是:证券信用条件下的信用工具是流通的,它是一种买卖关系,而银行信用条件下,信用工具是不流通的,只是一种契约关系.因此,信用工具证券化有利于投资者有选择性的进行投资决策,便于投资者掌握其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从而在投资中获得利益,而资金的需求者则能通过发行债券、股票来扩充其自有资本.同时,在证券信用条件下,银行信用依然存在并支持证券信用的发展,实现信用工具的证券化以后,就可以通过有价证券的自由买卖来融通资金,从而金融市场也就顺之而开放了.

(六)信用形式的多样化

信用形式的发达程度与金融市场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信用形式的多样化,才能带来信用工具的多样化,有了大量的信用工具,才会要求为其流通、买卖提供便利的场所,金融市场才能开放,从我国的情况来看,1979年以来,的确出现了‘多种’信用形式,但这些信用形式还是很不活跃的,从商业信用来看,许多信用不是真正地融资而是相互推销积压产品,而且巳有的商业信用多以口头或挂帐形式出现,没有实现商业信用的票据化,从国家信用来看,只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减轻银行负担发行俊券,且规模很小,加上这种信用形式本身还很不完善.诸如:行政派购,期限太长,不能转让流通等等,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在人们心中的威信.近几年,民间集资,股份集资,联营,合营等形式的信用相继出现,但只是初具规模.因此,要开放我国的金融市场,除了继续完善上述信用形式外,还应该发展多种信用形式,如消费信用、股份信用、租赁、信托、保险和国际信用等.

(七)资金价格的合理化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利息表现为资金的价格,金融市场的开放,必须要有形成合理资金价格的有利条件,目前,我国价格体系的各种关系尚未理顺,价格扭曲,机制失灵,影响了资金的合理流动,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利率比同业拆借利率还低,使得专业银行之间不愿相互拆借,而是更大地依赖于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为此,必须使我国资金价格合理化,形成我国市场利率与公定利率相结合的利率体系,市场利率可以放开,允许借贷双方自由竞争,随行就市,中央银行只掌握公定利率即基准利率,从而影响市场利息水平,只有这样,金融市场才会在一个良好的价格环境中开放.

(八)管理手段的法律化

开放金融市场,允许证券买卖,如果管理跟不上,必然带来投机活动.而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正规的金融法规,以致于资金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纠纷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为了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管理,应该建立银行法、企业破产法、公司法、股票法、债券法和证券发行、交易管理条例,使金融市场的控制调节与宏观经济的调节相一致.

(九)金融信息传递工具的科学化

金融市场的开放,需要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和庞大的信息网络为其服务,以保证有价证券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中,除少数大城市具有比较先进的通讯设备外,其他大部分银行都只能靠邮政来传递信息,难以适应金融市场的需要.为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先进的通讯技术要逐步引入金融领域,计算机、电传、电报等信息处理方法都应当广泛采用,有了这样的基础条件,必然能适应金融市场的要求,灵敬及时地融通资金.

(十)中央银行调控体系的完善化

金融市场是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的手段之一,但是,金融市场的开放要建立在中央银行制度比较发达、控制能力较强的基础之上.我国目前中央银行制度建立不久,各种调控手段尚不完备,也不配套,中央银行本身的力且也很脆弱,倘若全面开放金融市场,中央银行是很难驾驭得住的,我的想法是,目前中央银行应着力应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再贷款利率这样二个工具,来控制专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完善中央银行的调节手段,在增强中央银行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开放金融市场,并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贯彻紧缩和松动银根的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给.

(十一)专业人才的优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