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5: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

篇1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

冶金企业要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和机构的完善来明确岗位的任务和责任,为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同时,需将企业的节能减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逐级考核,加强监督,强化节能减排目标管理。

二、建立能源计量化的统计管理制度

冶金企业要配备齐全的能源计量仪器仪表,积极推进计算机模式的计量数据管理,加强和完善大宗原燃料和各种能源介质的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以及计量化的能源统计管理制度。

三、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投入

冶金企业每年都应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要加大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并淘汰高耗能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大力调整企业产品、工艺和能源消费结构,把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作为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根本措施来抓,促进企业生产工艺的优化和产品结构的升级,实现技术节能和结构节能。

四、建立严格的节能减排激励机制

冶金企业要建立稳定、有效、积极的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安排适当的节能减排奖金,对节能减排发明创造、节能挖潜革新等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或个人给予一定奖励,对浪费能源者给予惩罚。同时将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节奖超罚。以此形成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也更能调动员工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五、加强节能减排的宣传与培训

篇2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建设“两型社会”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电力、水泥、化工、有色金属加工等行业为重点,突出抓好节能宣传、节能示范、能源管理等工作,积极推进能源管理机构、节能机制、节能规划的构建,努力形成政府高度重视、企业主动参与和社会广泛关注的节能工作新格局,确保节能目标的实现,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万元GDP能耗降低4.6%,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6%。

2、初步建立县级节能管理体系。

三、工作重点

1、开展节能宣传。3月下旬,召开会议,部署今年节能工作;编印、发放《望城工业服务手册》。4月份,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在县政府广场设置大型广告牌,宣传节能标语;在望城电视台、望城公众信息网开辟节能专栏,报道节能动态、典型;发动企业、机关等单位,张贴节能宣传画、悬挂节能横幅。6月份,开展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在县城路口投放宣传气球;与社区联合开展“节能减排”进社区活动;开展以“节能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每季推出一期《望城工业--节能专刊》,通报节能工作情况。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公众节能意识,营造节能的良好氛围。

2、制订节能规划。深入调查研究,起草《望城县-年节能工作意见》,报县人民政府审定。编制《长沙化工产业基地资源循环利用规划》,为申报省级节能型循环经济示范园打好基础。制订《望城县年有序用电预案》,为应急管理提供依据。

3、开展创建节能示范单位活动。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和市能源办支持,开展创建节能示范单位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在全县评选表彰10个节能示范机关、10个节能示范企业(试点单位附后)。改造局机关水电系统,更换节能灯,从节水、节电、节油入手,降低机关能耗,率先将局机关创建为市级节能示范机关。

4、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监管。对年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单位(年14家)进行能源跟踪管理,及时掌握能耗动态,督促重点用能单位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健全节能管理制度、落实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配合市能源办,对长沙电厂、晟通科技、金龙铜业、坪塘水泥等能耗大户进行能源监测、能源审计。

5、积极申报节能项目。加强与省、市能源管理部门衔接,积极推荐一批节能技改项目和节能新技术、节能新设备、节能新产品项目,为企业争取国家、省、市节能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扶植;在4月20日前,组织企业、单位申报长沙市年节能备选项目,争取一批项目得到上级支持。

四、主要措施

1、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要求,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批准在我局设立望城县能源管理办公室或能源管理科,负责全县能源监督管理工作,各乡镇企业办要明确专人负责能源管理工作,企业单位要明确专人担任能源专干,建立县、乡镇、企业单位三级能源管理体系。

2、摸清能源底子。4月份,举办能源统计工作培训班,对乡镇企业办统计员和重点用能单位能源专干进行业务培训,培训结束后,组织开展能源专题调查,摸清企业、学校、商场、宾馆等单位用能设备及能耗情况,建立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台帐和节能项目库,夯实能源管理基础。

3、完善节能考核机制。将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纳入县对乡镇综合目标考核和局对企业办年度目标考核,同时,完善年度工业企业目标考核奖励办法,增设“节能先进单位”,对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7%以上且在全县同行业能耗较低的单位进行奖励。

4、建立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按照《长沙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长政办发[]36号)精神,将节能评估纳入项目前置审查,把住项目能耗准入关,禁止高能耗项目落户我县。

5、建立节能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协同统计局、环保局、发改局、建设局、交通局、电力局、石油公司、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农办、重点办、经开区产业局等部门,建立能源统计、监测、管理、宣传等工作联系制度,共同推进节能工作。

篇3

关键词:选煤厂;节能;减排;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188-01

1主要节能措施

1.1工艺及设备的节能措施

优化选煤工艺,减少生产环节,一个作业尽量选用1台设备,系统简单,占用机电设备少,安全可靠,能耗较低。车间设备布置尽可能采用煤流,水流自上而下的自流布置方式,减少重复跌落,减少设备和能耗。煤泥水系统尽可能采用自流运输方式,减少能耗。选煤厂集中控制系统利用先进的检测、监控与控制技术,实现选煤厂生产设备的集中控制,工艺参数自动采集,设备运行故障和参数越限自动报警和自动处理。大大缩短了启车时间,增加了有效生产时间,降低了设备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系统无效运转而消耗的功率且使设备安全运转,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损耗。

1.2供电节能

电源靠近负荷中心,提高了电压质量,减少了电缆数量和线路损失,节省投资,电能损耗少。设置电容器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线路损耗、变压器铜损等,从而减少了电能损耗。选煤厂吨煤电耗7.76kW,满足《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中要求的洗选原煤单位能耗不高于8kW的要求。

1.3暖通节能

集中供暖热力管道及其他保温设备均采用导热率低、保温性能好的材料,使该系统运行散热能耗降低。在管道的选取方面,无论是室外还是室内的热力管道,结合具体的使用条件,使流速在其经济流速范围内。

1.4地面建筑节能

本厂的选址充分考虑了当地气候、土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朝向合理,并创造了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如规划中,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既能有效的遮挡风沙、净化空气,还能遮阳、降噪;由于朝向合理,基本上实现自然通风,主厂房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形成不同的气压,即使在无风的时候也能形成通风,在厂房体型设计上形成风洞,使自然风在其中回旋,得到极好的通风效果,达到节能的目的。

该选煤厂主厂房主体狭长,为自然采光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厂生产岗位都能正常利用自然光线,白天不需要专门的照明,节约了能源。晚间作业使用高效发光光源代替原有的低效光源,在节电的同时提高照度、显色度,改善照明环境,从而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稳定的照明环境,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亦保护了人体健康。

1.5矸石综合利用

该选煤厂年产生洗选矸石6.76万t/a,除用于充填塌陷区土地复垦,还可用作建材厂原材料。

1.6节水措施

该选煤厂采用国内普遍采用的煤泥水浓缩压滤工艺对煤泥水进行处理,选煤厂实现洗水全闭路循环,全厂清水耗即为各产品带走水量(过程蒸发量按3%计算),按原煤水分8.12%,精煤水分10.14%,中煤水分14%,矸石水分14%,煤泥水分24%计,全年吨原煤清水耗为0.132m3/t,符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总局发改能源[2007]1456号文字,单位吨原煤清水耗<0.15m3/t的要求。

2主要减排措施

2.1副产品及排弃物

本选煤厂主要副产品为洗选中煤、矸石及煤泥。中煤产量为0.75万t/a,矸石产量为6.77万t/a,煤泥产量为1.76万t/a。中煤、煤泥、矸石均属低热值燃料。在目前的工业环境中,中煤作为锅炉燃料,部分外销,矸石可用于建材厂制造矸石砖;煤泥可用于民用,或晾干后掺入中煤作为锅炉原料。选煤厂各种副产品及废弃物统计表见下表1。

2.2污废水减排措施

选煤厂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小,约为4.66m3/d,生活污水经管道收集后,就近排入矿井生活污水管道系统,由矿井生活污水处理站统一进行深度处理后重复使用或达标排放。

3综合评价指标

3.1综合能耗指标统计

全年电耗:3.49x106kw.h,吨煤电耗:7.76kw.h/t;全年生产补充水:59294.4m3,吨煤用水:0.132m3/t;全年浮选药剂用量:煤油或柴油约58.56t,仲辛醇约11.71t,吨干煤泥浮选油耗1.56㎏/t;全年采暖能耗:653.3804kw;全年介耗:891t,吨煤介耗:1.98kg/t。

3.2能耗指标综合评价

选煤厂各项消耗指标标准见表2。

篇4

关键词:绿色信贷;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3)06-0071-03

一、银行业监管部门:强化监管引领。着力推动实施

(一)窗口指导,引导银行业机构树立绿色理念

在《内蒙古银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加大绿色信贷的投放力度。通过窗口指导,充分利用季度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等形式公布全区绿色信贷执行情况,明确节能减排授信工作的目标、原则、重点及措施,要求银行业对政府部门表彰、推荐、鼓励的节能环保企业和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对限制类和淘汰类的新建项目、未获得环评审批的新建项目等实行信贷禁入。

(二)健全机制,保障绿色信贷政策深入实施

一是健全绿色信贷管理机制。把信贷支持节能减排纳入监管评级和监管问责,将评价结果与银行业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评价、机构准入、业务审批相挂钩,对节能减排授信工作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二是完善绿色信贷传导机制。通过年度监管、走访调研和现场检查等方式,不定期地评估各家机构的节能减排授信政策。同时,按年开展产业政策指导和行业风险提示,向银行业公布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环保合规情况,从2008年起,每年对自治区公布的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信贷情况逐户进行排查,指导银行业快速退出。三是建立绿色信贷共享机制。加强与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协调,积极构建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机制。

(三)定量监测,为绿色信贷跟踪评价奠定基础

为切实防范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时期行业信贷风险,内蒙古银监局建立两项专项统计监测制度,加强分析和监测。一是节能减排专项统计监测制度。从2007年开始,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风险专项统计”和“两高一剩领域重点集团客户监测统计”,动态监测其授信运行变化,为银行业机构提供及时的政策指导和风险提示。二是重点行业信贷风险监测制度。结合全区经济特点和国家调控导向,每年都选取房地产、煤炭、钢铁、风电等作为当前重点监测行业,持续开展对重点行业的政策变化、运行特征和信贷风险的监测分析,及时发出风险提示,引领银行业认真落实相关的政策规定。

(四)战略相向,着力促进向绿色经济升级转型

配合把内蒙古建设成为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等新型产业基地和生态屏障的战略实施。内蒙古银监局加大对银行业落实《绿色信贷指引》和《绿色信贷工作意见》的督导,实现银行信贷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升级良性互动,促进内蒙古把得天独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升级转型的发展优势。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内蒙古银行业发放用于支持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的贷款余额已达1200亿元。如贷款300多亿元支持全区建成了1862万千瓦/年的风电规模,成为全国最大的风电基地,平均每年可节约150万吨标准煤能耗,对改善地区环境、促进节能减排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措施跟进。着力寻求突破

(一)公司治理架构体现绿色信贷理念

主要体现在地方法人机构加快绿色信贷战略转型步伐,将绿色信贷要求纳入公司治理结构。上升为公司发展战略。从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产品创新等方面规划绿色信贷的长远发展。如包商银行成立节能减排授信(绿色信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行节能减排授信(绿色信贷)的推进工作。

(二)经营管理行为贯彻绿色信贷要求

银行业根据节能减排的要求和区域经济的特点,相继出台与之相关的信贷政策、授信细则、风险清单等,将环保信息纳入信贷管理全过程,同时运用贷款限额、风险权重以及经济资本等手段促进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使辖区银行业信贷政策更趋理性,信贷操作保压鲜明。如工商银行建立了绿色信贷分类与企业评级和贷款质量分类的关联,实现环境与社会风险全流程管理;农业银行建立了两高行业信贷限额管理制度;股份制银行陆续出台了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办法;各城商行明确提出逐步提高绿色信贷占比。

(三)考核问责机制彰显绿色信贷导向

据调查,辖区银行业普遍建立了绿色信贷考核机制和问责体系,例如农业银行对于突破“两高一剩”行业信贷限额的地区,双倍扣减信贷规模:建设银行对“两高一剩”行业的经济资本设置了较高系数,中国银行、内蒙古银行对“两高一剩”行业实施退出管理制度,落实退出责任;兴业银行秉持“赤道原则”,建立了绿色信贷管理团队,实行总、分行双线控制的考评奖惩机制。通过探索银行信贷引导资源配置,影响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选择。有效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四)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品种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内蒙古银行业将信贷资源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不断丰富绿色信贷产品。提升绿色信贷金融服务能力,如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推出小企业节能减排抵押授信业务,并与包头钢铁集团合作发放全区第一个合同能源管理贷款。包商银行与德国国际金融创新组织(CFIF)在能源效率贷款系列方面进行合作,设计专门产品用于更新设备、优化设计、能源回收利用领域。部分银行还先后探索开发碳排放置换权抵押、排污权抵押等新型的融资产品,以满足科技创新型和节能环保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支持和培育绿色产业,引导企业绿色发展,积极营造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共赢的发展局面。

三、绿色信贷现状:困难和障碍尚待破解

(一)对绿色信贷的标准认知尚不统一

尽管银监会已经了《绿色信贷指引》,但由于过于原则,对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行为指导性和约束性有限,各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的内涵、外延理解并不一致。绝大部分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制定各自的绿色信贷战略、政策制度、流程和相关产品。致使在推广绿色信贷工作层面缺少统一的执行标准和衡量尺度。监管部门也难以整齐划一评价、考核,亟待需要规范、可操作的制度建设。

(二)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的承受能力尚存不足

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认识能力、管理能力和管理技术差别非常大,对银监会提出的有效识别、计量、监测、控制信贷业务中环境和社会风险要求,还很难做到全面跟进落实。特别是部分中小法人银行机构承担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能力还比较弱。而“两高一剩”行业产生的环境和社会风险时刻伴随着银行业信贷风险而存在,国内外形势的不确定性或一个政策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此类企业关闭、甚至破产,进而可能导致某一商业银行面临不可承担的风险或不良贷款的急速反弹。

(三)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尚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监管部门间的协作尚不密切。承担项目审核和环保审批政府职能部门与属地人民银行、银监部门还只是松散型的协作和信息共享,处于各取所需阶段。二是政府职能部门与银行间的信息尚不透明。银行业普遍认为,难以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业的环保及安全生产信息,只能要求贷款企业提供。从本地区情况来看,目前缺乏统一的环保政策、安全生产等信息机制,甚至从地方保护角度审慎提供部分环评信息,致使银行获取此方面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研判能力受到很大制约。因此,项目审批及环境主管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与银行业监管部门及银行业金融机构间不能实现更为有效的联动配合,或成为制约绿色信贷发展的瓶颈。

(四)绿色信贷产品的创新与服务尚有待深度开发

绿色信贷产品的设计不仅要吸取传统信贷产品的成功经验,同时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要体现银行的环境与社会责任意识。目前银行业绿色信贷与服务产品绝大部分体现与环评结果直接挂钩上,绿色信贷创新上还显得迟缓,部分在发达地区创新推广的排污权抵押等一些绿色服务产品。在本地区还处于探索阶段,受制于区域经济、资源、技术和人才等因素的制约,还难以开发新的服务产品或借鉴先进地区成熟的产品,绿色信贷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如探索“碳金融”服务、开发能效贷款、设计与可持续金融产品挂购的理财产品等方面还只是初步尝试,均有待借鉴应用和深度研发。

(五)绿色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尚需寻求最佳结合点

由于各商业银行在实际执行中仍按照行业信贷政策落实绿色信贷政策。对于一些循环经济园区或循环经济类型企业的整体授信。在操作中还存在突破产业政策的困难。如内蒙古的部分重点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园区或循环经济类型企业,都是以煤炭一煤焦油为起始产业链,然后形成一个新型、节能环保的循环产业链,而银行在实际项目评估时,必须参考煤炭、煤焦油的信贷政策,而煤焦油又是受限的传统煤化工行业。所以银行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上需要与国家产业政策的有机结合。解决好相互挚肘的问题。

四、绿色信贷发展:重在确定现实战略和路径

(一)强化顶层战略设计,促进银行业向新型“绿色银行”转变

在进一步明确绿色信贷标准的基础上,督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把发展绿色信贷、绿色金融提升为银行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强化银行业法人机构顶层规划。促使分支机构积极实践。通过银行业资本配置、绩效目标和信贷产品的优化推动信贷结构的优化,进而发挥信贷杠杆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实现绿色信贷政策与打造绿色银行、助推绿色经济三者实现良好的契合,促进内蒙古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向“绿色”转变。

(二)强化政银协同联动,为推动绿色信贷提供支撑和保障

从对口角度,要积极向上级反映绿色信贷执行情况、面临的困难,需要各相关高层部门解决问题,提供可操作的配套政策支持。从区域角度,要加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与银行监管部门及银行业的联动,联手定期制定绿色信贷指导目录,作为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和授信的重要信息,为信贷决策提供依据,并推动绿色信贷企业信息库建设,形成管理、评价、贷款、监测一体的协同机制。从良性互动角度,要进一步加强相互间信息沟通,银监部门积极引导银行业定期绿色信贷政策信息,政府职能部门定期产业发展、环境评估等信息,及时通报违规违法企业信息,通过高效通畅的信息平台,全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及时有效。

(三)完善监测评价体系,实现绿色信贷制度化、规范化

尽快建立完善银行业统一适用的能够进行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价的统计监测体系:制定银行业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并开展试评价工作,使绿色信贷可量化、可考评、可报告。通过监测和评价,促使银行业不断完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政策、制度、流程和相关信贷管理系统,形成既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又符合信贷基本原则和运行规律的绿色信贷制度,使得绿色信贷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篇5

(1)当好政府的帮手,全力协调公租房墙材供应年初,市墙材企业由于受电力、燃料供应、工人难招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开工严重不足,造成供应公租房等工程的墙材紧张,影响公租房建设的进度。协会对此情况十分重视,多次召集有关公租房供货的企业开会,了解生产、运输、原燃材料供应等情况,将存在的问题、企业的需求,上报市重点工程办公室,千方百计协调电力供应,保障运输能力。另外,协会牵头召开了三次建筑施工企业与墙材生产企业领导参加的供需对接会,建立了供需双方的直接联系,及时解决了存在的问题,确保了公租房建设顺利进行,得到市重点办、市经委建材处等有关部门领导的表扬和肯定,再次为我们墙材企业赢得了声誉。(2)开展全市节能墙材质量安全监督自检自查为了贯彻落实5月3日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强建筑节能材料使用管理,确保节能墙材质量和安全,根据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开展年全市建筑节能材料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的通知》(建[]309号)的要求,协会开展了全市节能墙材质量、安全自检自查工作。协会对加气混凝土砌块、烧结空心砖、烧结空心砌块、混凝土标(配)砖等产品的密度等级、传热系数、抗压强度等影响墙体节能工程质量和节能效果的指标进行了抽样检测,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护短、不迁就,责成相关企业认真整改,全面加强质量管理,提升节能墙材的质量与安全。(3)搞好服务工作,为企业排忧解难今年以来,随着国家楼市调控政策进一步深入,房地产行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直接影响着墙材行业的发展。节能减排、转变增长方式成为墙材企业生存或淘汰的首要选择。为了全面帮扶企业、协会先后做了以下主要工作。①搞好区、县节能墙材备案资料审查,现场复核工作。先后对3家烧结空心砖,2家加气混凝土企业进行了认真核查、指导,顺利通过了市建委的节能备案,促进了节能墙材的生产、销售工作。②帮助符合建筑节能50%要求的烧结多孔砖企业搞好技术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建全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制度,为3家企业编制了企业标准;参与了市地方标准《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石英复合面材》的制定;为企业产品迅速扩大销售市场,发挥了较好的作用。③帮助、指导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今年虽然不是资源综合利用换证年,但仍有许多企业要求办理资源综合利用证。协会全力为申办企业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帮助新办证企业建立完善原始台帐,统计制度,搞好生产工艺、技术服务。耐心讲解有关表格填写、数据统计及相关政策法规。全年共为16家企业办得了资源综合利用证书。④积极参与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技术规程》的修定工作和国家标准GB50574-《墙体材料统一应用技术规范》的宣讲,为市新型墙材的发展做好服务。⑤组织新型墙材企业,参加第五届中国西部()绿色墙材展览。年4月初,协会组织烧结空心砖(砌块)烧结多孔砖、烧结保温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集料(陶粒)混凝土砌块、陶粒、泡沫混凝土砌块以及砖瓦机械等60家生产企业参展,赢得了广大参观企业及主办单位的好评。(4)完善“十二五”规划和“窑炉调研”课题年11月16日在永川召开有协会副会长,区县联络主任参加的墙材发展高峰论谈会,对《市墙材工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初稿进行了研讨,随后协会依照各位副会长和领导的意见,进行了仔细修改,呈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审阅,经多次修改后,报送了建材处,受到有关领导的表扬和肯定。市烧结砖企业焙烧窑炉节能潜力调研工作,是市经信委交给协会的一项重要课题,开始于年5月份,先后完成了资料收集,数据分析,调研报告编写工作。初稿完成后,经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多次修改,于年10月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为市烧结砖企业窑炉节能改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5)配合市经委建材处领导、加强行业调研今年以来,部分区县违规新建烧结砖企业,引起了市经委领导的高度关注。为了掌握烧结墙材企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协会积极配合建材处领导,对江津、璧山、梁平、巴南等区县进行调研,摸清了行业发展状况,为市经委制定行业发展政策提供了依据。(6)加强行业质量管理,促进新型墙材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烧结空心砖、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标(配)砖、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等产品是市主要的新型墙材,为了稳定提高这些产品的质量,必须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协会通过对企业设备配置,生产过程控制、燃料投量、成品检验等环节的审核,以核发产品合格证等方式,要求企业从硬件上增加投入,从制度上强化管理。从而全面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加强常规质量检查,是督促企业提高质量意识,重视质量管理的重要方式,年有103家企业接受市级产品质量检测,有11家企业接受了全国质量检查,并获得了好成绩。(7)加强行业自律工作,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维护行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提高产品质量意识,加强行业自律是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年来,协会帮助烧结空心砖企业防止恶性竞争,提高产品质量,化解企业之间的矛盾,做了很多具体的、耐心、细致的工作;帮助陶粒企业、加气混凝土砌块企业搞好行业自律,稳定了销售价格,收回了多年未收回的欠款,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8)做好协会日常工作,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年,协会多次召开烧结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标(配)砖、陶粒等生产企业座谈会,互通信息,协商解决生产、销售中的问题。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想,为技改企业、准备投资的外地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受到各方面的赞扬和肯定;办好协会会刊,精选国内外有关墙材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生产技术、产品开发等信息,免费赠送会员企业,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来,我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1)产能过剩未得到有效遏制,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展缓慢。市场秩序还有待进一步规范。(2)在节能减排,“禁实”等方面,仍有许多差距。(3)建筑垃圾、工业副产品石膏利用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没有新的突破。(4)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还不够有力,效果不够显著。(5)产品质量还有不少缺陷,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我们相信,在各位理事、会员企业和联络主任的大力支持下,在主管部门和友好单位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明年协会工作将会搞得更好。

篇6

经初步统计,年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6.4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21%、万元GDP电耗下降0.33%,分别列全市第三位、第二位和第一位,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给我区的年度节能降耗目标。去年节能降耗的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党委、政府的层面来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一年来,先后召开了多次全区性的工作会议,统一思想,部署任务。区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从企业的层面来说,许多企业特别是年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对节能工作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出现了由“政府要我节能”向“我主动要节能”的可喜变化,纷纷加大节能投入、推进节能工艺创新。从全社会层面来说,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节能知识、实用技术和产品,宣传节能先进典型,切实增强了社会公众的节能意识,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节能工作的良好氛围。

2、完善政策,强化保障。建立了节能降耗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制定了节能降耗考核办法,把节能工作列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一票否决”指标,加大了对镇和重点用能企业的考核力度。制定了南湖区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区财政专门安排200万元节能资金,鼓励企业进行节能技改和节能产品的应用及开发新能源,有效地指导了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编制了南湖区节能降耗工作应急预案,确保全年工作目标完成。

3、突出集群,调整结构。

一是全面实施产业集群工程,制定配套政策,狠抓平台拓展,致力引进、培育产业龙头,全力打造通讯电子、汽配机电、香精香料、特钢产业集群,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9.93亿元,增长32.7%,其中四大集群产业产值占比由2006年27.5%上升到30.9%。

二是大力实施创新推进工程,全面推进科技创业“六百”计划,创新主体进一步激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4.69亿元,增长53.1%,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12.6%提高到14.5%。

三是严格执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对高耗能建设项目,从项目联审抓起,从源头上严把准入关。四是严格执行省、市产业政策,加大力度开展淘汰高能耗设备工作,年继续开展粘土砖瓦窑整顿工作,完成淘汰目标,累计已淘汰10座。同时,淘汰了国家明令禁止的变压器等一些高能耗设备,积极推进区域集中供热,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4、落实责任,夯实基础。

一是层层落实责任,区政府与各镇政府签订“十一五”及年度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区经贸局与20家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切实将节能降耗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突出重点监管,建立重点用能企业数据库,督促年综合能耗3000吨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及持证上岗制度,推广能源信息系统管理等节能基础工作,建立能源消费台帐。对重点用能企业分年依法监测审计,并要求企业每年上报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大大增强了企业加强节能工作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三是积极落实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申报和审核,对全区精细化工、造纸、印染、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目前共有26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创建绿色企业一家。年,大桥镇被列入市级循环经济试点镇,有8个企业和11个项目被列入市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项目。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

节能降耗是市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必须确保完成。尽管去年我区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年度节能降耗目标,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节能降耗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从目标任务看,按照我区必须确保完成“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20%以上这个目标任务,今、明、后三年单位GDP能耗年均降幅必须达到4.2%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降幅必须达到8%以上,而一些重点用能企业,本身单耗已经处于领先水平,要继续下降,难度越来越大。今年市政府下达给我区节能降耗的工作目标是:确保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4.4%以上,力争4.68%;年与年相比,确保单位GDP能耗降低20%,达到0.88吨标煤/万元。

从可新增能耗看,据测算,如果后三年全区GDP增幅年均保持14%,则每年允许新增能耗仅16万吨标煤,可见我区新增能耗空间十分有限。而目前,一些前几年建设的较高能耗项目已陆续进入投产期,尽管这些新上项目的单耗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但产业特性决定了其单耗仍然超过目前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单耗的平均水平,给今年节能降耗指标任务的完成带来很大的压力。

从产业和能耗结构看,我区第二产业占比大,年二产占三次产业的比例是46%,年为49.3%;工业消耗的能源占了全区能耗的80%左右,其中化学原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三大高能耗行业又占了全区工业能耗的72%左右。这种现状和特点,决定了我区节能降耗的重点是工业,工业节能降耗的重点是三大高能耗行业。

三、今年工作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节能降耗的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要在完善已有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势推进节能降耗工作,重点狠抓以下六个方面。

1、狠抓经济发展不动摇。一方面,必须认识到,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根本目的在于发展,是为了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也是为了下一步又好又快的发展创造空间。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节能的目标任务,是一个相对指标,分子是能源消耗量,分母是生产总值,抓好节能降耗工作,要抓分子,也就是要减少能源消耗量,但更重要的是抓分母,做大经济总量。因此,我们抓节能降耗工作,决不能就节能而节能,因为节能而束缚住发展的步伐,要用发展的思路来抓好节能工作,把抓节能作为推动我们又好又快发展的一种手段,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一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先进制造业项目,进而来实现发展与节能的“双赢”。

2、狠抓节能考核不手软。企业是节能工作的主体,发挥好主体的积极性和作用,是抓好节能工作的关键。必须看到,当前我们还有部分企业,甚至包括部分地方,对节能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存在着“上面热、下面冷”、“规模以上企业热、规模以下企业冷”等问题。作为企业,必须认识到,抓好节能,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为抓好责任落实,今年区里将进一步强化举措。

第一,进一步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强化政府和企业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确保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签订率100%到位。

第二,继续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对未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政府,取消年度评优资格,暂停对该地区新建高耗能项目的核准和审批;对未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重点企业,将予以通报批评,一律不得参加年度评奖,不得授予荣誉称号,不得享受各种扶持政策,并对其新增工业用地暂停核准和审批。

第三,强化行政和舆论监督。实施节能降耗督查制度和重点耗能企业领导、部门联系制度,继续实施节能指标公报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以及未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企业公开曝光制度。

3、狠抓结构调整不放松。

一是认真执行《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和《市年节能降耗工作意见》。

二是实施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从严把好投资项目的准入关。凡是年新增综合用能3000吨标准煤及以上(或年新增用电300万千瓦时及以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一律不审批、不核准、不备案,依法追究擅自批准建设的项目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三是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根据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南湖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四是实施腾笼换鸟,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抓紧制定《南湖区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意见》,充分利用国家宏观政策和“倒逼”机制,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

4、狠抓节能重点不松劲。

一是大力推动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化纤和印染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重点整治电镀行业,对全区16家电镀行业进行集中整治,限期关停一批、规范一批、提高一批。同时积极推进集中供热,有序关停区域小锅炉,积极推进节能降耗。

二是狠抓年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23家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工作,通过评选“节能先进单位”,发挥先进企业的示范引导作用。

三是抓好25个重点节能项目,以此为载体,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节能项目的实施。

5、狠抓技术进步不停顿。

一是加强科技攻关,充分依托科研院所加强对我区高能耗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努力在重点领域突破技术瓶颈,提高节能的技术水平。

二是发挥区节能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推动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取先进技术、工艺、设备,替代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装备。

三是进一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工作。依托新成立的市众合节能评估中心南湖区办事处,为南湖区企业开展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和管理一条龙服务。

6、狠抓基础保障不懈怠。

一是加强对1000吨以上70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按照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能源审计,今年将安排中华化工、龙腾化纤、绿色能源、恒华热电等4家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能源审计。

篇7

我县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机遇,准确把握国家的投资重点,找准中央政策与实际的结合点,选准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产业和项目,把千方百计扩大投入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最关键、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1—5月份,全县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1.9153亿元,增长53.7%。一是吃透政策,全力争取国家投入。认真研究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取向,紧紧抓住重大基础设施、民生、节能减排和推动结构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做好产业规划和项目开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年初,我县就根据国家、省市的投资政策和资金投向,谋划了廉租房建设、农村公路、农村饮水等13大类32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的项目。同时,将项目争取工作责任落实到分管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对重大项目实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研、亲自协调、亲自调度的工作机制,并把5月份定为“争资争项活动月”,集中精力、财力和物力向上争资争项。1—5月份,全县向上争取各类资金8717.49万元,同比增长17.4%;争取新增中央投资项目33个,总投资达4272.45万元。二是扩大开放,全力引进外资投入。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入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主攻大项目招商。今年县委、县政府把开放型经济工作列入了全县“138”重点工作。组建了8支专业招商小分队,分别到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四省一市”驻点,全方位对接长珠闽地区的产业转移,全脱产长期驻外蹲点招商。并将4月1日至5月15日定为全县“招商引资活动月”,活动期间各乡(镇)、各单位及各专业招商小分队成立精干队伍赴“长珠闽”地区推介优势,拜会客商和洽谈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效,20个单位共引进26个投资意向项目。5月15日,我县在泉州成功举行了2009′江西(泉州)招商项目洽谈会,共洽谈了14个项目。同时,对新引进大项目,实现了以会务形式向洽谈项目形式的转变。成立专门的服务协调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亲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加强对大项目的协调服务,确保大项目的成功运作。1—5月份,全县共完成签约内资7.68亿元,实际进资3.66亿元,同比增长13.7%;实际利用外资391.65万美元,同比增长321%,其中现汇进资69.66万美元;共引进8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落户。三是搭建平台,全力促进信贷投入。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县委、县政府建立银企定期联络机制,通过召开矿山机械产业、返乡农民工创业等银企合作座谈会,采取企业代表和返乡人员代表提问,相关部门现场解答的形式,当场公开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电话号码,增强银企间互信互惠。同时,由政府出资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扩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今年以来,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10.415亿元,比年初增加2.477亿元,增长31.2%,净增额度是去年同期的4倍,其中工业贷款净增1493万元,占年度计划(2300万元)的64.9%。四是创新创业,全力启动民资投入。利用城建公司搭建城市融资平台,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以政府投入为主向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转变。由县国资委授权县城建公司经营,将企业改制后的剩余资产、收购原改制企业在银行的债权资产、土地开发收储的资产划转至城建公司的形式,变非经营性资产为市场运营资本,增加了融资抵押物,使长期闲置、沉淀的国有“死资产”转化成“活资本”,最大限度地实现存量资产的价值,为政府及企业融资奠定良好的平台。至5月底,县城建公司以抵押贷款、信托计划等方式向银行实现融资8600万元,正在履行程序融资的有2亿元,预计今年融资总额可达4.2亿元。

二、大力加强产业建设,经济实力得到提升

一是着力加快工业主导产业集群培植。围绕矿产品加工、服装轻纺、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平台建设为载体,以促进企业开工达产为目标,力促工业经济快速发展。1-5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8200万元,同比增长26.7%;完成工业增加值2665万元,主营业务收入为7626万元,利税总额679万元,分别增长17.6%、24.1%、18.6%。尤其在工业园区平台建设方面,通过土地一级开发、市场运作等方式,进一步加大了力度。目前园区完成总投资5029.43万元,一期工程500亩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并开始陆续供地,二期1500亩投资开发正式启动,同时,启动了高速公路出口2个特色产业小区建设。园区平台集聚效应开始显现,新增凯迪、宏盛、海崴、通用等4家企业落户工业园,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61万元,利税总额263.4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10.5%和81.2%。二是着力加快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旅游业方面,依托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毗邻“红色古都”瑞金的近邻优势,按照“发展大产业、培育大品牌、开拓大市场”的发展思路,出台了《2009年度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意见》和《莲乡旅游文化节筹备工作方案》、《县首届旅游文化节——赣江源头、魅力温泉实施方案》,科学谋划旅游业发展方向。同时,加快了景区建设步伐。九寨温泉和赣江源漂流开发建设项目列为今年我县“138”重点工程项目。目前,九寨温泉项目投入建设资金1200多万元,已完成休闲大厅和接待大厅的主体结构及各功能管线预埋等基础工作;赣江源漂流项目已经完成立项报告和环评报告的初稿编制,目前正在抓紧项目立项审批。阻击战纪念园建设项目,已经完成了项目施工图的编制和图审工作。现代三产方面,以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现代商贸业为重点,努力加强政策引导,提升服务功能,增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活力。全县城乡消费市场呈稳步增长态势。1—5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79亿元,同比增长15.1%。汇客隆超市、新佳多超市、百家惠等零售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房地产业运行平稳,截止目前,房地产业共完成投资1.09亿元。赣江佳苑、锦绣嘉园、金福花园、丽水明珠等一批精品房地产项目相继完工,全县共销售商品房307套,成交面积达4.21万平方米,成交额达8000万元。

三、着力推进统筹发展,城乡面貌更加繁荣

一是县城扩容提质步伐加快。按照改造西城、开发“一江两岸”的城市发展思路,以防洪堤梅福段建设项目为龙头,全力抓好片区建设,启动了行政中心、新琴江派出所等一批行政设施建设,以及新人民医院、新妇幼保健院等一批公共设施建设,区正逐步成为集行政、商业、居住为一体,功能完善的新区。同时,为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加强对城市建设的指导,今年以来,我县对原有规划设计进行整合,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根据初步设计方案评审择优确定编制单位,争取了上海市城市规划研究院为我县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免费帮扶项目,启动了西城区及区两大片区控制性详规,琴江东岸景观设计等专项规划,将控规项目整合为两个,景观规划整合为三个,规划编制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为整治县城交通秩序乱、市场秩序差、环境卫生脏等现象,我县出台了《县城市管理工作意见》、《县城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方案》、《县市政设施移交接管理规定》、《县城区“门前三包”管理实施意见》,建立了每周五全县县直机关单位分片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制度,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二是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农业产业建设方面,立足良好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壮规模与提效益同步、拓市场与树品牌同步、夯基础与增后劲同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县实现烟叶种植3.66万亩,收购量有望达到12万担左右;新开发种植油茶1.3万亩,发展连片千亩以上县级示范基地8个;与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签约总投资达3.4亿元的生物质能源开发项目,目前已协调流转山地5.5万亩;今年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投资1500万元新启动18个烟水配套建设工程,建成后将新增基本烟田8000亩,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村镇整治建设方面,立足实际,继续以“空心房”拆旧建新为主要模式,实施村镇联动工程,力求在扩大群众受益面、提高整治普及率和打造特色新村上有明显突破。今年以来,县本级财政配套安排838万元专项资金,抓好了100个省、市、县三级共建点,50个乡村自主建设点和9个圩镇建设,目前已完成60%的建设任务。由于启动早、基础实,争取了32个省扶点调剂指标。通过整合民政、扶贫、残联政策和扶助资金,在新村点上集中建设“公寓式”小区集中安置困难群众,有效破解了部分困难户拆旧后无能力建新房的难题,得到省、市的高度评价,目前在全省进行推广。新型农民培育方面,围绕新村点布局适时跟进培训载体建设,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及时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围绕服务企业招工,随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今年新增培训基地27个,举办各类培训班173期,为县工业园企业输送技术工人1260名。扶持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基地17个。如珠坑乡引进的耀荣塑胶有限责任公司,大由乡引进的浙江温州森雅服装有限公司大由分厂,吸收安排用工均在100人以上,创业基地与技能培训基地合二为一,不仅培训了农民,也为企业解决了用工问题。

四、千方百计保障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篇8

一、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一是进一步完善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调度网络系统,加强与各县市区及有关重点企业的联系和沟通;二是根据省经委的统一布置和市政府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工业生产年度目标任务。并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中省市企业。二是及时掌握和分析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工业经济运行的影响,继续加强对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及主要产品的监测和预警,密切掌握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坚持工业经济月度预测和汇总分析制度,三是继续抓好“春节”、“五一节”、“国庆节”、“元旦节”等节假日企业生产和加班情况的调度,确保工业经济安全平稳运行。四是进一步完善了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制度,每月认真总结新型工业化的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安排下阶段的重点工作,化解工业经经济存在的矛盾;五是加强了煤电油运的综合协调。在当前生产要素供应偏紧的情况下,突出做好煤电油运的协调和调度工作,保障了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生产需要。

二、强化应急工作管理。作为经委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协调科室,我们一是按照省经委的统一要求和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经委系统应急工作特点,通过认真研究论证,起草上报了《dd市经委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意见》和《dd市煤电油气运综合协调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等应急预案,建立了监测预警与信息报告制度;二是在“8·19”特大洪灾中,加班加点了解灾解,及时上报企业因灾造成的损失,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反应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应急管理工作经验,积极参与重灾地区的核灾工作。

三、狠抓主要行业调查研究。一是通过认真调查研究,起草了《茔石资源开发及氟化工产业发展的思考》,二是提出了全市水泥行业布局的意见建议,三是按照省经委及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我们先后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以及纺织、有色、工业硅等行业进行了调研,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比较分析企业发展与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差距,发现制约产业发展的政策瓶颈,明确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四、贯彻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措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省经委的要求,我们对全市水泥、铅锌企业的经营状况,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进行了全面的摸排、核实,对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认真开展行业准入申报工作,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和具体时间表,坚决整合和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准入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技术装备的步伐。

五、积极组建企业集团。一是市委、市政府依托优势资源组建企业集团的战略构想和市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的安排,dd铋业集团的组建工作于10月份正式启动,并成立了铋业集团组建了筹备协调工作小组,为此,我们组织了柿竹园有色金属、金旺实业公司、桂阳银星公司等主要企业负责人召开了座谈会,统一思想认识,并从主要铋企业抽调了工作人员,进行市场论证,起草集团成立的相关文件,争取春节前后挂牌。二是积极筹建民爆企业集团。九月份,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召开了全市组建民爆器材经营公司工作会议,并主动到各县市区调查研究,听取有关县市区和部门对组建集团的意见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民爆器材集团经营有限公司的组建方案。

六、认真做好新型工业化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今年来,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组织召开全市电视电话会议2次;组织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成员外出考察2次;召开市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成员会议5次;编辑新型工业化简报22期,作为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协调科室,我科室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各种活动的开展承担了大量的联系、协调、服务以及文件的起草、档案的管理、简报的编缉与印发等繁重工作,较好地完成了领导了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

20__年工作打算:

20__年是举世瞩目的奥运中国年。从宏观经济环境看,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坚持“好字优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20__年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综合各种因素分析,20__年dd工业经济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根据我们对明年工业经济的综合分析,预计20__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实现工业总产值830亿元,同比增长27.7,实现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50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税收56亿元,同比增长25。主要工作打算:

1、加强经济运行分析、预警和调节。要充分认识和估计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和约束,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积极应对,主动搞好经济运行综合协调,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坚持月度分析和重要情况报告,建立定期经济运行分析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预测信息网,提高预警预测水平。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把握全市经济运行的变化趋势和突出矛盾,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提出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做好市场引导、信息咨询、上下协调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加强煤电油运综合协调。要大力加强部门配合,积极协调生产要素的供应,优先保证重点企业生产需求,研究不同时段、不同企业[文秘站-您的专属

篇9

一、充分认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区域经济文化高地的关键时期。国际国内经济深度调整和深刻变化,迫切要求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改革的力度,破除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区域新兴产业高地、区域物流服务高地、区域生态宜居高地、区域文化发展高地、区域科技人才高地”的目标要求,从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在“扩大总量提质增效、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绿色建设、一体化发展和加强社会建设”等六个方面实现重大进展。

二、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

把保持经济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着力完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把完善政府调控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结合起来,着力激发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与活力;把推进社会建设与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结合起来,着力健全改善民生的保障机制;把提高经济效益与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着力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把加快国内发展与提升开放水平结合起来,着力形成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二)目标任务

1.破除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德发〔2010〕18号),变革农村行政管理体制,由原来的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管理体制向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转变;变革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由原来分散居住向集中居住转变,由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变革农村社会管理制度,公共服务制度由政府单向投入城市向城乡全覆盖转变,社会福利制度由城乡不均衡向城乡均等转变,户籍管理由城乡二元管理向城乡一体化管理转变。(市农办、发改委负责)2.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扶持“三农”政策体系。在继续贯彻“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完善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机制的同时,鼓励城市资本下乡进行合村建区和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以及适宜于农村发展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并带动人才、技术和管理理念下乡。继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动省市两级财力下沉,努力推动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金融资源向农村配置,引导金融服务和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鼓励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积极发展面向“三农”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支持和引导发展以专业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农村互助合作组织,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市农办、农业局、发改委、财政局、金融办负责)3.明晰农村产权,保护农民权益。逐步解决农村集体产权虚置问题,加紧对农村土地承包权等各类产权进行确权、登记和颁证,允许农村产权通过转让、租赁、入股、抵押等形式实现自由流动和取得财产性收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能够折股量化的尽量落实到人。搞好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和产权交易服务组织建设,配套建立产权价值评估机制和市场交易规则,尽快形成完善的农村产权流转体系。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林权有偿转让和流转。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农村水利体制改革,探索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多元化改革。(市农办、发改委、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负责)4.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资本化。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转让、入股、出租、抵押、融资等多种物权化实现形式,推动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资本化和市场化。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条件下,允许和鼓励城市工商企业通过租赁、入股、接受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等形式到农村进行土地开发和经营,用先进的经营理念来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程序,探索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取得和退出机制,加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力度,在旧村改造和村庄整合中节约的土地复垦为耕地,除留作农村集体经济社会发展用地以外的剩余部分,可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所得收入,全部用作农民拆旧建新住房的补贴以及发展集体经济和集体公共事业。(市农业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负责)5.破除城镇化发展的体制障碍,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建立与加速城镇化相适应的体制与机制。积极探索培育大城市的路子、机制和研究撤县(市)建区问题,着力提高城市化发展的内在素质和战略竞争能力。加速发展小城市和中心镇,达到小城市标准的县要争取撤县建市,中心镇的发展目标定位应为小城市,功能定位应能承担县城和县级市的副中心职能,并赋予部分县级管理权限;布局上不能过多过散,每个县和县级市的中心镇数量应限定在1-2个以内。把农村社区的培育纳入城镇化体系之中,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意见》(鲁发〔2009〕23号)要求,人口目标规模要达到3000-10000人,基础设施与农村社区环境面貌建设的目标要求要达到小城镇的标准。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植,深化房地产管理体制和市场调控模式改革,努力把房地产业做大作强。(市住建局、民政局负责)6.建立城镇化发展的促进机制,增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按照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和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的要求,在集中做大做强县城的同时,要建立农民和农村非农产业向中心镇与农村社区集中的促进机制。城乡统筹衔接的各类基础设施、各级财政安排的农村建设资金、各类公共服务及享受政府政策支持的市场化服务机构和设施的布局,都应向中心镇和农村社区倾斜,以增强对农民的吸引力,探索研究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通过旧村改造和合村并建融入城市或向中心镇、农村社区集中。(市住建局、民政局、财政局负责)7.创新城镇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在取消户籍二元化管理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专业人才、大中专毕业生、投资、经商、购房、进城务工人员的落户政策,消除进城务工、落户、定居的体制;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中村体制转变,将在市(城)区建城区内的农村社区转化为城市社区,让该社区的无地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积极探索研究小产权房的落户政策和管理方法。通过多渠道引导农民变市民,吸引各方人才进城落户,膨胀城市(镇)人口。创造消费,扩大内需。结合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暂住户口登记制度、外来人口调控和服务管理机制,研究推行居住证制度。(市公安局负责)8.深化环保机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通过提高排污收费标准、限制产业进入等多种措施,强化对落后技术、高消耗、高污染产业、企业和项目的约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重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监测制度,推行总量减排、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责任追究制度。开展重点流域、区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研究探索建立污染物排放激励约束机制和排污权指标分配管理体制,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市环保局、经信委、财政局、物价局负责)9.继续推进垄断行业和国有困难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打破垄断行业市场准入限制,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垄断行业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对直接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行业,探索实行公开招标和特许经营制度。继续深化国有困难企业改革。推动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和布局调整,集中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国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市经信委、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国土资源局负责)10.做大作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在市场准入、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信贷支持、建设用地审批等各个方面,都要给予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以平等待遇,并研究制定通过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措施。结合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从部分竞争性领域的退出,要允许和鼓励民营经济通过参股、控股和收购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改造和重组,发展混合型经济。加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方式,培植一批规范化、担保能力强的担保机构,着力构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搞好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运作管理,扩大市级再担保公司资本金规模,尽快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努力破解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引导民营经济采用现代管理模式和现代企业制度,努力解决许多家族式企业不能持续发展的问题。(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局、金融办、发改委负责)1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支持中央驻德银行机构改革发展;大力引进各类银行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商业银行试点工作;推动城市商业银行继续加快县域分支机构设立步伐,深化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为下一步实现跨区经营奠定基础;深化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股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重点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引导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大推动企业上市力度,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支持发展各类融资担保机构,加快建设多元化投资的融资担保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加大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发展中的政策性问题,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市金融办、人行、银监分局、发改委负责)12.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技术支撑。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纳入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自主创新的投入引导机制、政策导向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继续完善源头创新、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中介服务三类平台建设,健全支持创新型企业的投融资体制,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开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市科技局、经信委负责)13.改革外资外贸管理体制,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与水平。研究制定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意见,促进对外贸易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鼓励发展服务贸易,加快出台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建立健全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应对机制、应急反应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研究探索能够充分发挥保税物流中心等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场所作用的体制与机制,提升特殊区域的服务功能和运营效益。加强跨区域口岸通关协作,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一步明确开放的重点国家和地区,深化同跨国公司的战略性合作。推动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再造开发区体制优势。进一步下放外资审批权限,简化和规范外资审批程序,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制定利用外资培植新型战略产业、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和改组改造现有企业的政策措施。(市商务局、发改委、打私口岸办、海关负责)14.深化就业体制改革,扎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促进城乡各类劳动者就业的扶持政策,继续推进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为重点的就业帮扶工作。完善支持自主创业政策体系,搞好政策平台、项目展示平台、创业孵化平台和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强失业动态监测,建立失业预警和动态重点监控制度。(市人社局牵头、市就业和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配合)15.深化社保制度改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积极消除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空白,重点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镇个体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政策,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加快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与衔接,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研究探索农民工在城镇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在农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机制。提高各项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要尽快实现市级统筹。研究制定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和新农合制度之间相互衔接的政策措施。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开展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探索建立低保标准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农村五保供养、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改革住房保障制度,把提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作为住房保障的重要形式,研究将农民工纳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和建立农村困难群体住房保障制度的问题。(市人社局、民政局、住建局负责)16.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促进投资管理科学化。根据国家出台的政府投资条例,研究我市加强政府投资管理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放宽对非公经济投资领域的限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根据省出台的企业投资核准备案办法和代建制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我市的相关管理办法。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强对规划、计划、财税、价格、建设用地供给和政府采购等调控手段的统筹协调,形成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合力。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引导机制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机制,突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健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市发改委、经信委负责)17.深化节能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建立健全能耗统计、检测、考核体系,完善节能统计、检测、考核办法,强化节能考核的一票否决制度。加强节能工作协调机制建设,强化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协调与沟通,提高对节能工作的统筹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节能评估制度建设,强化对高耗能项目的源头控制。建立市级节能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加强对节能项目、技术、产品推广等工作的支持。强化各级节能组织机构与节能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节能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节能长效工作机制。(市经信委牵头,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18.深化社会事业改革,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认真落实医改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抓紧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着手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教育体制改革,制定并出台《全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深化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和办学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工作,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文化体制改革,要加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投入,深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全面推进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领域,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辐射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市发改委、卫生局、教育局、文广新局、物价局负责)19.继续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推动面上改革不断深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鲁发〔2008〕19号)要求和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抓好已批复试点工作方案的落实,并加强检查与考核,切实试出经验,抓出成效;搞好经验总结,为面上的改革提供借鉴;根据试点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相关的试点工作政策。(市改委牵头、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篇10

我国的环境污染相当突出,生产过程的整个环节都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所占比例各有不同,如图1所示。因而,治理环境污染一直是我国致力而为的工作,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治理力度更是空前。但是我国的煤炭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一直高而不下,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损失。煤炭企业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一是运输交通工具排放的气态污染物以及颗粒污染物高,成为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交通工具也是社会和城市噪音的最大污染源之一;二是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煤炭装卸、煤炭露天堆放、煤炭扬尘、煤粉掉落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据统计,我国煤炭企业物流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占主要环境污染因素的2%以上,所造成的社会效益损失约占1%以上。

低碳经济下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的机遇

1政府扶持政策指导更加明确

近几年,我国在对煤炭企业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不仅扶持力度加大,而且政策指导方向更加明确。随着国家《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煤炭产业政策》、《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重要政策措施的出台,使得煤炭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活力和空间。特别是《循环经济促进法》提到“利用煤层气以及煤矸石、煤泥、垃圾等低热值燃料的并网发电”,以及《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明确提出“灰分大于25%的商品煤,应就近使用,尽量减少长途运输”。“煤炭集散地要有防止扬尘措施,煤炭运输要逐步实现封闭运输”等都为煤炭企业构建绿色物流系统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

2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物流园区规划不断提高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附属设施日益成熟和完善。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等状况得到空前发展,不断为企业物流运输提供了便利。物流信息系统日益发展,在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方面逐渐形成标准化、电子化及自动化,促成信息流转加速,特别是跨地域联接、跨企业联接信息的实时传送和处理的实现,使得物流信息使用效率剧增。全球定位系统(GNSS)、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ICS)、智能标签等物流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和应用,不仅提高了物流效益,也降低了物流环节的能耗和环境污染。一系列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运输工具的广泛应用,也为物流环节的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如图2所示。据相关资料和数据显示。2009年初伊始,我国投资了4万亿,较大比例投入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09年,我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600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2650亿元,增长79%。全国新增公路通车里程9.8万km,其中高速公路4719km。

3绿色物流意识日益提升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增强,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等观念不断增强和走向成熟,在物流运输过程中,人们对物流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物流自身环境的认识和改善净化意识也逐步清晰,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绿色物流等观念日益确立。而对那些不利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企业经营活动往往呈现抵触意愿,甚至拒绝消费和使用,特别是针对煤炭等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产品,消费者的绿色环保意识、绿色物流要求更是强烈。具体到煤炭企业的绿色物流,就是要从煤炭企业的产品出发进行绿色运输,合理规划网点及配送中心、优化配送路线以提高运载效率和降低运输路程。使用新能源等绿色运输工具,降低废气排放以减少环境污染。实行封闭式运输、储存等以避免煤炭扬尘。利用物流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及网络化等先进物流技术以提高物流活动效率。

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系统构建对策

1增强绿色运营意识

在绿色物流系统构建方面,煤炭企业要积极增强绿色运营意识,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绿色物流建设不是企业单纯的投入和成本增加,而是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财富;另一方面是实现绿色物流,不仅有利于社会经济,而且还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煤炭企业通过构建绿色物流系统,合理设计物流体系,使用低耗能、低排放物流工具,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运输、仓储、装卸等工序流程,进而降低物流成本。不仅如此,煤炭企业通过满足社会公众的绿色化物流要求而提供差异化服务,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提高企业声誉等,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竞争力。

2加强正向物流环节的绿色管理

2.1运输路线的绿色化

在构建绿色物流系统中,运输路线的绿色设计占据重要位置,要本着精细化设计,消除不必要运输路线原则。具体地说就是不盲目地选择最优路线和最短路线,既要考虑最短路径,最短运输时间,又要充分考虑运输过程的不确定性,坚持从客户的分布位置及密度等方面出发,优先选择近产近销。对于较远路程运输,必须精细化路线分析和选择,尽量安排和选择直达路线,避免中转运输和运输方式的改变,减少装卸和搬运等中间环节。

2.2运输工具去碳化

煤炭企业在物流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的碳排放对环境将造成严重污染,选择低碳化的运输工具将大大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煤炭企业可以从降低运输工具的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角度出发,选择新能源作为动力燃料的运输工具,以降低有毒气体的排放。同时,选择安装天然气燃气发动机或欧Ⅲ标准发动机等新型发动机的运输工具,提高动力燃料燃烧率,发挥动力源的最大效用,从而节约资源。

2.3提高仓储和装卸环节的防尘防污效率

在煤炭仓储和装卸环节,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防尘防污效率。合理选择和规划仓储仓库位置及空间布局、减少露天堆放、增加封闭仓储。煤炭堆放时,充分使用空间,杜绝煤垛过高、煤层虚空、坡度过大,要保持垛顶平坦,采取有效的通风散热措施以防止氧化和自燃。在装卸环节,应在指定区域操作,尽量降低装卸频次,采取自动化、集中化操作,并且做好收尾检查和整理工作,积极妥善做好煤堆排洪沟清理和整顿,保证煤堆安全。

2.4物流信息战略化

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应用,常常是煤炭企业实现高效低污物流活动的关键环节,煤炭企业必须本着战略化、长远化原则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对包括钻探、开采、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装卸、包装等环节构建相互衔接和集成化的信息数据库建设,应用先进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集成化、网络化、共享化,充分利用现有的企业内部网络系统,构建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物联网系统,实现信息高效资源共享。

3加强逆向物流环节绿色管理

煤炭企业的逆向物流主要是针对在生产、运输和使用煤炭产品之后所产生的矸石、废水、废气、粉煤灰、煤焦油等废料和副产品的回收再利用过程。在逆向物流流程中,做好废弃物信息跟踪工作,将这些废旧物资进行分类,对于可回收利用物资做好产业链或供应链系统循环使用,以提高煤炭资源效率;对于不可再利用的废品做好最终处理工作,或深埋或运送至废品集中处理区,或寻找更经济的其他处理方式,而不能随意抛放而造成环境或大气污染。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