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麻疹的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山东济南 250021
[摘要] 目的 探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手术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探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5.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提升治疗和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关键词 ] 麻疹病人;护理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c)-0043-02
麻疹多见于小儿,主要是由于麻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感性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主要以眼结膜充血、咳嗽、流涕、发热、全身红色斑等,以6个月~5岁的儿童最为常见[1],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是近年来,成人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关于麻疹疫苗是在1965年研制出来随后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基本上对于该病控制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计划免疫执行较差的地区,却仍旧存在着局部的小流行情况[2],而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对于麻疹病人,加以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此,在这里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均源于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80例患者,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岁,男44例,女36例,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岁,男22例,女18例,观察组40例患者,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岁,男22例,女18例,年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手术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探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
1.3护理方法
1.3.1 体温护理 要保证患者卧床休息,帮助患者合理安排一切的护理诊疗,尽量做到集中操作,规范护理操作过程,减少和控制感染机会,做好一切的生活护理[3]。
1.3.2 病房护理 每天病房保持通风2次为宜,确保病房空气的湿润、新鲜,湿度以50%~60%为宜,温度以18~22℃为宜,但是要避免直接吹见,防止患者着凉,同时,还要保持病房光线的柔和。
1.3.3 严格观察 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比如若是患者处于高热状态,则需要采用物理降温进行处理,避免温水擦浴、减少盖被、或者是严格按照医嘱减少药物的剂量。但是一定禁用酒精等,避免对患者皮肤造成影响,或者是体温骤降而导致的循环障碍,为患者供给充足水分,利用患者散热或者是排泄[4]。
1.3.4 控制病毒感染 护理是要保持患者五官的清洁,如眼睛清洁用生理盐水,然后再用红霉素眼膏或者是0.25%氯霉素眼药水,1d2~4次为宜,勤于帮助患者排痰拍背翻身,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为了防止中耳炎发生,可以口服鱼肝油滴剂,然后滴入0.5%~1%的麻黄碱。
1.3.5并发症控制 ①要随着注意患者的呼吸、体温、脉搏变化,2~4 h监测一次,及时清除患者的痰液;②确保患者营养平衡,多饮水,供给水分充足,以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切勿忌口,造成营养不良[5];③随时观察出疹情况与消退情况,进一步为患者病情做好鉴别与诊断,并且正确判断患者病情。
1.3.6 预防控制 要加强体能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减少传播与感染机会,注意个人卫生。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 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0.05。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5.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分析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麻疹多见于小儿,主要是由于麻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感性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主要以眼结膜充血、咳嗽、流涕、发热、全身红色斑等,以6个月~5岁的儿童最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是近年来,成人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关于麻疹疫苗是在1965年研制出来随后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基本上对于该病控制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计划免疫执行较差的地区,却仍旧存在着局部的小流行情况[6],而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对于麻疹病人,加以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5.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充分证明患者科学的麻疹病人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发现麻疹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体温升高;②组织受损;③营养不足;④潜在并发症--支气管肺炎。根据本次研究总结麻疹病人的护理体会,具体如下:①体温护理:患者由于病毒感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为此,必须要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和发热程度,及时处理,每天测温度和脉搏、呼吸。②营养护理:患者由于发热机体消耗量大,因此,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计划,以半流质、流质食物为主,多餐少食,并及时补充维生素。③并发症护理:严格叮嘱患者遵照医嘱应用药物治疗,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体征与出疹的关系,加强病房巡视,一旦出现呼吸困难、高热等症状,要立即上报医师并给予处理。④组织受损护理;患者由于病毒感染,会出现全身皮肤红色斑丘疹,口腔粘膜疹等,因此,要注意观察患者组织受损的程度,帮助患者合理安排一切的护理诊疗,尽量做到集中操作,规范护理操作过程,减少和控制感染机会[7]。⑤做好一切的生活护理:保持床褥干燥、清洁、平整、盖被应轻软,内衣柔软宽适并勤换洗。切忌紧衣厚被“捂汗发疹”。口唇或口角裂者,应局部涂以消毒石蜡油,口腔粘膜溃疡者,先以1%~3%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然后局部涂以西瓜霜或冰硼散[8]。总而言之,采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提升治疗和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参考文献]
[1] 邢琳琳,刘丽莉. 172例麻疹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17(2):15-18.
[2] 卢美,任维利,朱桂爱. 2007—2009年莱芜市莱城区麻疹流行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2010,10(9):940-941.
[3] 陈芳芳,赖爱萍. 麻疹的预防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1,3(11):199-200.
[4] 周新凤.浅析66例麻疹病人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11,3(10):157-158.
[5] 唐燕雅,沈旭慧. 23例麻疹病人临床变异的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9,4(36):207-208.
[6] 王克勤. 62例麻疹的护理[J].安庆医学,2009,3(6):178-179.
[7] 胡天平. 浅淡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及预防[A].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C].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2009,23(6):18-19.
篇2
关键词 麻疹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7月收治麻疹[1]患儿67例,其中男38例,女29例,年龄2个月~12岁。多数患儿均有发热,体温38~40.7 ℃之间,发热高峰均在出疹的第2~3天,热程5~11天;均有较典型的皮疹,出疹顺序,口腔黏膜斑以及呼吸道卡他症状,67例患儿中,并发腹泻54例,支气管肺炎21例,心肌炎3例。经应用病毒唑抗病毒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均治愈。
护理:①心理护理。②隔离护理:按呼吸道传染病严密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隔离至疹后10天。麻疹传染性极强,要隔离麻疹患儿至皮疹完全消退为止。③环境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18~22℃,湿度50%~60%,保持安静,使患儿得到充分休息;患儿有畏光症状时,房间内光线应柔和,避免刺激眼睛。④皮肤护理:剪短指甲,防止抓伤。观察出疹时间、顺序、皮肤色泽皮疹出齐时间,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判断病情的转归。内衣应柔软,透气性好,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勿捂汗。⑤高热护理:发热是麻疹的主要症状,麻疹患儿体温可高达40.0℃以上,部分可并发高热惊厥。高温应采取降温措施,但不宜过分降温,体温骤降则影响皮疹透发,故应监测体温,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向家属解释,避免不必要的误会。物理降温宜用温水浴,禁酒精浴,防止酒精对皮疹的刺激。药物降温可用布洛芬等,不宜用激素类。⑥饮食护理:患儿高热,不显性失水增加,消化能力差,饮食应予易消化,富有营养,多水分的流质、半流质为主,注意补充水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因麻疹时维生素A需要量大,可以补充富含维生素A、C的果汁,随体温降低,病情好转,渐渐恢复正常饮食。
中医辨证论治[2]:①顺证治疗:初热期贵在透疹,以辛凉透发为主,忌用攻下,以防麻毒内陷,可用宣毒发表汤;见形期重在清热解毒,并佐透发,忌用大辛大热,以防助邪化火,伤其阴液,治以清解透表汤;疹没期,益气养阴,忌用大苦大寒,以防伤其肾气,可用沙参麦冬汤,若患儿四肢厥冷,可用温水擦浴。②逆证治疗:邪毒闭肺,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痰,可用麻杏石甘汤,若痰多者,加鲜竹沥、天竺黄;热毒攻喉,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可用清咽下痰汤;邪陷心肝,治法清热凉血,熄风开窍,可用羚角钩藤汤合清营汤,若皮疹稠密,疹色紫暗,可加活血药。③其他疗法:对麻疹透发不畅者,可配合外治透疹法,可用浮萍草15g,西河柳30g,苏叶15g,芫荽15g,煎水蘸毛巾擦洗周身。
预防:凡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应按时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年龄以8~12个月为宜。麻疹流行期间,不要带小儿去公共场所。对于接触过麻疹病人的易感儿可及时注射丙种球蛋白,并隔离观察21天。
讨 论
麻疹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无合并症者需对症治疗,故合理的护理对减轻病情,减少并发症尤为重要。本组病人病发夏季,特别注重高热护理,把握体温与出疹的辨证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应强调护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优质化护理;麻疹;重症肺炎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195
麻疹属于临床常见的儿科疾病, 主要是麻疹病毒引发的急性全身出疹性呼吸系统传染疾病, 多数患儿合并多种并发症, 肺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麻疹合并肺炎较一般肺炎严重, 影响了患儿生存质量和预后[1]。本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优质化护理应用在麻疹合并肺炎患儿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本院治疗的90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 患儿出现发热、流涕、结膜分泌物增多、伴有气促、呼吸困难等体征, 血清学检查麻疹病毒阳性, 胸部X线提示出现不同程度肺部改变[2]。其中男54例, 女36例, 年龄3个月~8岁, 平均年龄(3.41±1.25)岁。
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立即给予24 h低流量吸氧, 采取雾化吸入治疗, 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补充维生素、纠正酸碱失衡、清热解毒等对症支持治疗, 必要时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1. 3 护理方法
1. 3. 1 心理护理 患儿由于病情较重因此出现哭闹、情绪烦躁等表现, 患儿家属则表现出焦虑、担忧等心情, 护士开展护理工作要尽可能解释清楚操作目的和意义, 争取家长理解, 同时向患儿和家属做好疾病宣教, 对患儿采取、播放动画、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患儿压力。
1. 3. 2 加强基础护理 护士每天对病室进行消毒隔离, 开窗通风, 2次/d。每天用紫外线进行照射, 时长1 h。每天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病室物品等。尽可能减少家属探视, 保证病房温度在18~22℃, 湿度50%~60%。
1. 3. 3 皮肤护理 为患儿开展口腔护理, 1次/d, 口唇干裂采用局部涂抹甘油, 对结膜分泌物增多患者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咽部, 减少刺激。床单和衣物及时更换, 保证皮肤干燥, 瘙痒严重患儿采用炉甘石洗剂治疗, 为患儿定期剪指甲, 避免抓破皮肤引发感染。
1. 3. 4 饮食护理 患儿以流食为主, 必要时采取鼻饲保证能量供给充足, 鼻饲结束要注入少量温水, 冲洗管路, 防止食物残存变质。鼓励患儿多饮水, 病情恢复期则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为主。
1. 3. 5 呼吸道护理 护士要保证呼吸道畅通, 每隔2 h为患儿翻身拍背鼓励咳痰, 部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则采取雾化治疗, 雾化后拍背吸痰, 确保分泌物顺利排出;同时吸痰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防止出现交叉感染。
1. 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3] 观察两组临床效果, 同时记录患儿体温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治愈:体温恢复正常, X线提示肺部炎症完全消失, 皮肤表面皮疹完全消退;好转:经治疗后患儿体温降低, X线提示肺部炎症明显好转, 皮疹大部分消退;无效:经治疗后患儿体温未降低, 肺部炎症和皮疹未见改善或加重, 严重的患儿出现死亡;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2 结果
90例患儿治愈51例, 好转34例, 无效5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患儿平均退热时间(3.01±0.65)d, 平均住院时间(9.87±1.53)d。
3 讨论
麻疹合并重症肺炎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 本病特点:①一般以2岁以下患儿最为常见, 占发病病例的90%左右;②患儿临床症状表现极为典型, 且并发症较多, 病情转变迅速, 因此预后较差, 一旦处理不及时容易带来生命危险;③患儿发热的持续时间较长, 以高热为主, 因此患儿容易出现高热惊厥;此外部分患儿由于体质较弱、营养不良等造成免疫功能低下, 一旦继发细菌感染造成病情加重[4, 5]。
麻疹病发患儿由于身体的免疫功能低下, 体温过高且出疹不顺利, 因此病情进展较快, 病死率较高, 肺炎则是小儿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对患儿威胁较大, 因此需要积极地开展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本科通过为麻疹合并肺炎患儿提供优质化护理服务, 一方面加强了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让患儿和家属放松心情, 增强治疗的信心, 了解疾病的转变, 消除了不良的负性情绪对疾病治疗的干扰;另一方面阻断了可能加重病情的诱因, 通过开展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降低了炎症进展, 促进疾病康复;此外优质化护理更加注重基础护理, 通过严格消毒、定期通风等方法减少了疾病的传染, 同时也提升力护士自身的能力与素质[6-8]。
综上所述, 对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开展优质化护理服务能够促进患儿康复, 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郭莉. 护理干预在麻疹合并肺炎患儿护理中应用效果. 医药前沿, 2014(24):298-299.
[2] 郑色秋, 李文玉, 陶爱萍.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护理杂志, 2012, 29(10):41-43.
[3] 刘艳.护理干预对60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影响.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11):59.
[4] 张启月, 张翠英, 李立群.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中的应用.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8(12):1710-1711.
[5] 吕丽格, 李兰凤.小儿麻疹合并重症肺炎的护理干预.河北医药, 2013, 35(24):3819-3820.
[6] 邓有能.麻疹合并重型肺炎患儿的科学护理方法.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0):578-579.
[7] 王银双, 杨春莉.麻疹合并肺炎患儿发热期的护理.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19(5):860.
篇4
【关键词】 麻疹/护理; 喉炎/护理; 上呼吸道感染; 传染病; 婴儿; 护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及皮肤特殊性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1]。由于麻疹病毒本身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麻疹患儿常有喉炎并发症。本院收治婴儿麻疹合并喉炎156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01~200812 沈阳市传染病院收治婴儿麻疹合并喉炎156例,其中男101例,女55例;1~6个月27例,7~12个月129例;1~2月份发病20例,3~6月份109例,7~12月份27例;明确麻疹疫苗接种史者31例,未接种者92例,接种史不详者33例;母亲明确麻疹疫苗接种史者36例,未接种者60例,接种史不详者60例。
1.2 临床表现
156例患儿均有发热,其中121例体温达38.5 ℃以上。患儿于发病2~6 d出现声音嘶哑、频咳,34例出现哮吼样咳嗽。患儿均伴有哭闹、流涕等症状。所有患儿均出现皮疹,在病程的第1~7天开始出疹,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颈部,出疹后24 h内逐渐蔓延至额面、躯干及上肢,第3天延至下肢及足部。皮疹为暗红色充血性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在发疹前24~48 h出现口腔麻疹黏膜斑,80%患儿累及整个黏颊膜并蔓延至唇黏膜,于出疹后1~2 d迅速消失[1]。
1.3 治疗
本组病例均给予卧床休息、抗病毒、雾化吸入对症、支持治疗和护理,156例患儿均在诊治5~18 d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
实行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保持室温18~22 ℃,湿度50%~60%。空气净化器消毒每日2次,每次1 h。
2.2 高热护理
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恢复正常。注意监测患儿体温,观察热型。测体温时加强监护,防止体温计破损,造成患儿损伤。婴儿禁忌口温测量。62例体温达39.0 ℃以上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水温32~34 ℃,忌用乙醇擦浴、冷敷,以免影响出疹,导致并发症。衣被穿盖适宜,出汗后及时用软毛巾擦干,更换衣被[2]。
2.3 饮食护理
注意营养和水分的供给。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牛奶、蒸蛋等;少量多餐,注意多喂热水及热汤;喂奶、水时应将婴儿抱起,斜卧于喂食者怀中,喂食后轻拍小儿后背,促使空气排出。31例拒食患儿给予静脉补充液体、热量及电解质等稳定内环境,病情好转后给予流食。
2.4 雾化吸入护理
156例患儿均使用雾化吸入。使用地塞米松2 mg、庆大霉素2 mL、生理盐水50 mL雾化吸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充血与水肿,使炎症消散。本组69例患儿每日2次,53例患儿每日3次,34例患儿每日4次;时间分别为8:00、11:00、16:00、睡前,每次均为15~20 min。雾化吸入过程中注意患儿面色、呼吸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156例患儿均无异常情况发生。
2.5 静脉留置针护理
本组120例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均选择较粗直、弹性好,卧位不易受压的血管,如颞浅静脉、额正中静脉[3]。穿刺成功后先用无菌输液贴敷盖针眼,再用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控制速度,每分钟15~35滴,观察留置针部位皮肤情况。本组患儿中76例保留4 d,40例保留3 d,14例当日脱落改为普通头皮针穿刺。120例患儿均无静脉炎发生。
2.6 心理护理
加强关怀照顾和有效沟通,护士对患儿要保持友好的微笑,通过亲切的手势、动作、抚摸等,使患儿感到安全与舒适。对家长要做好麻疹相关知识的讲解,并告知护理方法,护患双方互相配合。
小儿喉腔狭小,软骨柔软,黏膜血管丰富,易出现充血水肿。护士要积极护理,密切观察并发症,对疾病的危险因素认真评估。积极与患儿、家长沟通,将患儿痛苦降至最低。同时在麻疹流行季节要加强健康宣教,婴儿应尽量避免去人口稠密场所,室内加强通风、消毒等,避免8月龄内婴儿与麻疹患者接触,若接触应立即注射丙种球蛋白,提高被动免疫力[4]。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1,188189.
[2]崔焱.儿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4.
篇5
关键词:患儿;重症麻疹;护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流涕、咳嗽、口腔黏膜斑和皮肤红色斑丘疹等为主要症状和体征,多发于6个月~5岁的儿童[1]。麻疹合并较严重的并发症如重症肺炎、心力衰竭、超高热、中毒性脑病、脑炎、消化道出血等时称为重症麻疹。单纯麻疹预后良好,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01月~2015年01月我院收治重症麻疹患儿5例,男4例,女1例,年龄6~8个月2例,3~5岁2例,8~10岁1例;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传染病学》第6版麻疹的诊断标准[2];其中,有麻疹疫苗接种史1例,未接种4例。
1.2临床表现与特征 入院时发热、结膜充血、皮疹伴心衰2例,超高热、结膜充血、皮疹伴肺炎1例,超高热、结膜充血、皮疹伴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1例,发热、结膜充血、皮疹伴惊厥1例。
1.3治疗与转归 经过积极抗病毒、抗感染、保肝、止咳祛痰等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
2护理体会
2.1环境护理 病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室温以18℃~20℃为宜,相对湿度50%~60%,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光线应柔和,保持安静可使患儿得到充分的休息。房间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紫外线消毒。对疑似麻疹、麻疹的患儿均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2.2发热护理 麻疹患儿体温可高达40℃以上,但应注意麻疹的特点,在前驱期尤其是出疹期,若体温不超过39℃可不予处理,因为体温太低,不利于麻疹发出。若体温超过39℃,可用降温贴贴于额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禁用酒精擦浴,防止酒精对皮疹的刺激,或可服用小剂量退热剂,使体温维持在38℃为宜[2]。
2.3饮食护理 一般无忌口,以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为主。避免粗糙、粗纤维尖硬食物,忌食辛辣、过咸、过甜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应少量多餐。多饮水,可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以利毒素的排泄。高热时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2.4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变化,如出现体温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呼吸困难紫绀,均提示可能出现并发症;出疹期应注意观察出疹顺序、皮疹颜色及分布情况,如出疹过程不顺利,提示可能发生并发症,需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观察有无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观察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的表现;注意观察消化道症状变化(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2.5基础护理 认真做好生活护理(包括皮肤的护理和头发的清洁梳理),注意口腔卫生,婴儿多喂白开水,较大患儿用漱口液漱口。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及鼻痂,保持呼吸道通畅。可用阿昔洛韦眼膏滴眼,防止眼睛继发感染。给患儿修剪指甲,对于轻微的瘙痒,告诉患儿家属可用手轻轻拍打止痒,避免抓挠,难以忍耐的瘙痒可外搽5%碳酸氢钠溶液或炉甘石制剂。衣着应宽松,内衣裤勤换洗;床褥保持清洁、松软、平整、干燥,减少物理性刺激。
2.6心理护理 态度和蔼,语言温柔,娴熟的护理操作,可以使婴幼儿及家长配合,顺利完成各种治疗,可以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摆脱紧张、恐惧心理。
2.7并发症的护理 5例麻疹患儿中都合并有不同的并发症,合并高热惊厥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防止误吸窒息,放置压舌板,防止舌咬伤。合并肺炎、呼吸道感染者,注意喘息、呼吸困难情况,予以雾化吸入,减轻喉头水肿、稀释痰液。经常予患儿扣背及变换,因为扣背及经常变换可以减少肺部淤血及肺不张[3]。出现喉梗阻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术或气管插管[4]。合并心衰时要注意卧床休息,控制静脉补液速度,给予氧气吸入,一般流量为2~4 L/min。若心率>160次/min,可酌情给予西地兰静脉推注。
2.8健康教育 ①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②切断传播途径在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群众多的公共场所。冬春季节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清新。③保护易感人群对没有抵抗力的人群进行预防注射。④做好家庭隔离麻疹患者如果没有并发症,可在家休息,一旦出现并发症或麻疹症状重者应住院治疗。
3 结果
5例重症麻疹患儿,在治疗和护理密切配合下,效果良好,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4例治愈出院,1例病情好转转儿童医院继续治疗。
4 讨论
麻疹是儿童较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极强,出疹期体温高、病情急、变化快、易并发支气管肺炎、心衰、喉炎等严重并发症。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患者后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以往约90%发生在6个月~5岁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小儿,6个月内婴儿可受母体抗体的保护。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同时由于患儿年龄小,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病情,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加强监护,做好小儿重症麻疹的护理,减少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徐奋奋,蔡一飙,赵凤敏,等.不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与疫情、免疫相关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7(4):355-358.
[2]彭文伟.传染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5.
篇6
[关键词] 麻疹疫苗;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118-01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主要在婴幼儿和未接种麻疹疫苗的人群中流行[1],麻疹可并发肺炎、脑炎及心肌炎等,严重者危及患儿生命[2-3]。因此,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麻疹疫苗与其他疫苗相比,接种后的副反应发生率高,故对小儿接种麻疹疫苗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护理干预方法
1.1 接种前
①健康教育。利用网络、广播、张贴广告、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计划免疫规划政策以及家长应履行的义务,提高其依从性,及时带孩子就近门诊接种麻疹疫苗。②接种工作开展前,通过有效的宣传途径告知监护人所接种麻疹疫苗的品种、免疫作用、使用对象、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仔细询问受种者健康及接种禁忌情况,筛选出非适应接种对象。③指导家长认真阅读告家长书,每次接种前主动讲述儿童健康状况,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④如实告知家长此次接种麻疹疫苗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提高家长对疫苗的认识和对儿童接种护理的重视程度,指导家长掌握接种麻疹疫苗后适宜的护理措施,取得家长的配合。
1.2 接种时
①创建温馨、整洁、舒适的环境,注重首应效应。首应效应在心理学上指最初获得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是最深刻的。按照国务院颁布的《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条件》的规定,诊区分为候诊区、接种区、留观区;应保持环境整洁明亮、色彩柔和,带有翠绿色,充满生机;桌子边缘为椭圆形,防止孩子碰伤。②心理护理。热情接待每一位儿童,技术操作动作轻柔、熟练、准确,以减少对婴幼儿的刺激,接种前轻拍、搂抱,适当的抚摸可减轻其陌生感。③做好接种时的检查和指导:嘱家长固定好受种儿童,儿童在注射过程中由于疼痛不适会出现挣扎乱动,易造成针头移位或脱出,造成损伤;核对受种者,再次询问有无禁忌证,并对受种者皮肤消毒、待干(目的:避免消毒液杀死麻疹疫苗或降低疫苗免疫效果);麻疹疫苗接种途径选择皮下注射,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免疫效果,并影响疫苗吸收;严格把握接种剂量,随意增减剂量都会影响免疫力产生[4] 。目前本中心使用的麻疹疫苗是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1支/2人份,所以稀释液的配套及抽取必须精确; 接种后针头拔出时,应马上用无菌干棉签稍压片刻,防止药液流出或出血。
1.3 疫苗接种后的健康指导
接种后告知家长,受种者应在留观室观察30 min。如出现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消除家长对麻疹疫苗接种反应的忧虑心理,告知接种疫苗出现反应的护理要点,以及本中心的免疫接种室求助热线电话[5]。在计划免疫中,接种的对象是儿童,而评判护士工作的是家长,所以如何让儿童得到最佳的护理和家长的满意是避免医疗纠纷的关键所在。儿童接种后,接种人员应嘱家长注意以下问题:接种后要儿童注意休息,不要剧烈运动,多喝开水。保持衣物和接种部位皮肤干燥,避免孩子用手抓而诱发感染。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反应时间较晚,个别受种者在注射麻疹疫苗6~10 d出现中度发热,有类似轻型麻疹样症状[6]。护理人员应嘱家长好好照料,多喂开水,让儿童适当休息;千万不要洗澡以免感冒。如果体温不超过38.5℃、伴有散在的“类麻疹”样皮疹、注射部位出现短时间的烧灼感及刺痛,这是由于生物制品本身引起的接种反应,一般不需要处理,2 d后可自行缓解。
2讨论
通过接种前、接种中及接种后的全程护理,儿童家长对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有了了解,主动配合工作,提高了预防接种率,并筛选出有疫苗禁忌证和需延后接种的儿童,如在接种前询问出有些儿童有鸡蛋过敏史,立即停止了对该儿童麻疹疫苗接种;还有一些严重湿疹等免疫缺陷的患儿需经临床安全评估后再进行麻疹疫苗接种等,这种护理模式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本中心门诊部出现1例麻疹疫苗接种耦合反应,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等呼吸道感染症状,通过抗感染对症处理2 d后恢复。可见通过对儿童预防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所进行的护理干预,极大地提高了麻疹疫苗接种的安全性。
通过麻疹疫苗接种全程护理干预,家长对麻疹疫苗有了正确的认识,儿童预防接种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国策。有许多儿童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 有错误的认识和理解,认为麻疹疫苗以及其他疫苗预防接种可造成儿童的伤害,危及孩子的生长发育等。本中心辖区内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及麻疹疫苗都有了正确的认识,并积极主动带儿童参加预防接种,保障了儿童的权利,有效地预防了麻疹传染病的爆发流行。计划免疫可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的[7]。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5-88.
[2]余刚,陈秋芳,刘金荣,等.429例儿童麻疹并发肺炎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2009, 21(9):29-30.
[3]米吉提・买买提,张领军,张永萍.麻疹合并脑炎和心肌炎1例[J].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1964,1966.
篇7
【摘要】玛纳斯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于2007年8月~2008年8月共收治麻疹患者126例,通过对126例麻疹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笔者认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经正确治疗,并根据病情变化给予高热的护理、皮肤黏膜护理、五官护理、饮食护理、预防感染传播等措施,患者平均住院7d,全部治愈出院,效果良好。
【关键词】麻疹;护理;预防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口腔黏膜有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皮肤的斑丘疹为主要特征,人群普遍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常见。玛纳斯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于2007年8月~2008年8月共收治麻疹患者126例,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患者中,1~8个月6例,占4.8%,8个月~7岁9例,占7.1%,7~14岁25例,占19.8%,15以上86例,占68.3%;合并肺炎22例,占17.5%,合并心肌炎3例,占2.4%。经临床护理观察,分以下三期:
1.1 前驱期:本组患者从发病到出疹3~5d不等。主要症状有发热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发热低到中等度,亦有突发高热伴惊厥者。流鼻涕、刺激性干咳、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等日渐加重,精神不振、厌食、肺部可闻到干音。幼儿患者有呕吐、腹泻。部分患者在软腭、硬腭弓出现一过性红色细小丘疹,起病第2~3日于双侧近臼齿颊黏膜处出现细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此即麻疹黏膜斑),一般维持16~18h,大多于出疹后1~2d内消失。本组患者麻疹黏膜斑很不典型,可能与麻疹疫苗接种有关。
1.2 出疹期:起病约3~5d后,全身症状及上呼吸道症状加剧,部分体温可高达40℃,精神萎靡、嗜睡、厌食。首先于耳后发际出现皮疹,迅速发展到面颈部,一日内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2~3d内遍及手心、足底,同时有患者头面部皮疹已开始隐退。皮疹约2~3mm大小,初呈淡红色,散在,后渐密集呈鲜红色,进而转为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出疹时部分患者全身淋巴结、肝、脾肿大,肺部闻干粗音。
1.3 恢复期:绝大部分患者皮疹出齐后按出疹顺序隐退,留有棕素斑,伴糠麸样脱屑存在2~3w,随皮疹隐退全身中毒症状减轻,热退,精神、食欲好转,咳嗽改善而痊愈。
本组患者中:儿童大部分为轻型麻疹患者,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轻,麻疹黏膜斑不明显,皮疹少,并发症少;成人大部分为典型患者,症状较重,病程一般10~14d,合并肺炎、心肌炎的患者病程较长,约18d左右。经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
2 临床护理
2.1 高热的护理: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病室内保持安静,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避免患者直接吹风以防受凉),每次通风30min,保持室温18~22℃,湿度50%~60%,每天进行空气消毒1次。衣被穿盖适宜,忌捂汗,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被。及时监测体温,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6次,观察热型。高热患者可用适量退热剂以防惊厥,烦躁不安者,可酌情给予镇静剂,忌用酒精浴、冷敷,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及体温骤降引起末梢循环障碍,导致并发症。
2.2 皮肤黏膜的护理:保持床褥干燥、清洁、平整。盖被轻软,内衣柔软、宽松,勤换洗,忌紧衣厚被“捂汗出疹”,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被。条件允许者,在保温的情况下,可每日温水擦浴1次,禁用肥皂。出疹期或退疹后常有皮肤瘙痒,应剪短指甲,以防抓破皮肤。皮肤瘙痒者遵医嘱搽炉甘石洗剂或外扑止痒粉,退疹后皮肤干燥者可涂以油。
2.3 五官的护理:室内光线应柔和,常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再滴入抗生素眼液或眼膏,可加服维生素A预防干眼病,角膜溃疡者可用鱼肝油滴眼。加强口腔护理,每日常规用温水或盐水彻底清洁口腔2~3次。每次进食后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口唇或口角干裂者,应局部涂甘油。口腔溃疡先以1%~3%碳酸氢钠清洗,然后局部涂以1%甲紫、西瓜霜、冰硼散或制霉菌素液等。
2.4 饮食护理: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蒸蛋等,常更换食物品种并做到少量多餐,以增加食欲,利于消化。多喝开水及热汤,利于排毒、退热、透疹。恢复期添加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指导患者家属做好饮食护理,无需忌口。避免生冷、干硬、油腻、含刺激性调料的食物,补充维生素A、B、C、D,防止维生素缺乏。
篇8
【关键词】麻疹;患儿;护理;策略
麻疹(measles,rubeola)是由麻疹病毒所引起的小儿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冬末春初易发,好发于6个月至5岁的小儿。临床上以发热、结膜炎、上呼吸道炎症(咳嗽、流涕)、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表现,其传染性极强。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将会使之尽快从病痛中摆脱出来。
首先、要注重做好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等,遇有体温过高、躁动不安、皮疹消退后再度发热、呼吸困难及紫绀等,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出疹期应密切观察出疹顺序、分布情况及皮疹色泽等。持续高热或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应注意观察,避免抽搐发作。?
其次、要保持好患儿病房的隔离单人单房或同病同房,病室要保持安静,室温保持在18℃~22℃为宜,相对湿度维持在50%~60%,每日通风2次,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但要避免冷风对流。患儿有畏光症状时,调整病房内光线,避免强光刺激患儿眼睛。医护人员要合理安排各种诊疗操作,尽量集中时间进行,以保证患儿的休息和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隔离至出疹后5天。被褥、衣物及玩具等每日曝晒1~2小时,或紫外线照射1小时,患者用过的食具毛巾等应煮沸消毒。易感者勿进病房探视,医护人员注意戴口罩、洗手等防护措施。
三、应加强对发热患儿的护理 高热对患儿不利,但体温过低会影响出疹,故出疹期如体温不超过38.5℃可不予处理。对于持续体温过高或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可适当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可选用减少盖被,温水擦浴,也可用冰水灌肠,禁忌冷敷或酒精擦浴,慎用退热药。体温超过39.5℃,可遵医嘱给予小剂量退热镇静剂,如对乙酰氨基酸酚、布洛芬等,以使体温略降,以减缓患儿的痛苦。
四、应加强对皮肤的变化和处理麻疹患儿皮疹出疹始于耳后发际,2~3天后逐渐延及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手心及足底。观察皮疹形态,出疹及消退情况,每日保持皮肤清洁,及时评估出疹情况,如出疹不畅,可使用中药(如芫荽煎水服用并抹身),使皮疹出齐、出透。对皮肤灼热无汗,高热及皮疹迟迟不出者,可用温水进行擦浴,忌用乙醇擦浴,以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机体散热,有助于皮疹的透发。出疹期宜保持皮肤温暖潮湿或微汗为宜,出疹时及疹退后常有皮肤搔痒,剪短患儿指甲以防抓破皮肤,并可涂抹碳酸氢钠溶液或炉甘石洗剂。
五、应增加对患儿五官的护理每日常规用温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或呋喃西林溶液清洁口腔2~3次,预防口腔炎发生。如有口腔炎发生,可搽锡类散(也可遵医嘱给药)。在出麻疹过程中,患儿结膜充血,分泌物多,易继发感染,可用温水、生理盐水或2%~4%硼酸溶液冲洗双眼2~3次,必要时以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对鼻腔粘膜充血肿胀显著妨碍通气者,可滴入0.5%~1%麻黄素,每日3~4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六、做好饮食护理应加强饮食管理,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汁、豆浆、牛奶、稀饭、蒸蛋羹等,注意多喝开水,若能用鲜芦根煮水当汤饮则更佳,及时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对有明显腹胀的患儿可暂时只给米汁或脱脂奶,还应避免油腻食物或刺激性调料,并按少量多餐的原则轮流调换供给。特别是高热或腹泻的患儿要及时补充水分,随时给予温淡盐水、果汁或开水。不能进食或进食过少者,予以静脉输液,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至恢复期时应逐渐增加患儿饮食,保证营养。
七、要加强对并发症的护理麻疹的并发症多而且比较严重。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喉炎、心肌炎及脑炎等。出疹期如透疹不畅、疹色暗紫、持续高热、咳嗽加剧、发绀、肺部湿音增多等,可能并发了肺炎,重症肺炎可致心力衰竭;喉炎表现频咳、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等;心肌炎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慌气短、乏力多汗;如果患儿表现为嗜睡或烦躁、头痛、剧烈呕吐甚至惊厥昏迷,可能并发了脑炎。如出现上述并发症及时给予相应护理。
八、要做好心理护理 根据不同年龄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婴幼儿需要亲人的、触摸、拥抱,护士可以抱起患儿,、触摸、拥抱患儿,调节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学龄前儿童,情绪反应突出,护士宜用儿童语言,多接近、逗引,要多关心体贴、鼓励和表扬,消除他们对医务人员的戒心,还可以用玩具、布偶等来演示护理内容,使他们得到安慰;学龄期儿童,患麻疹后容易紧张、恐惧,担心自己的容貌受损,害怕皮疹色素沉着,同时害怕麻疹传染给家人,应与患儿沟通,告诉患儿单纯麻疹的预后好,皮疹退后一般1周左右脱屑,无色素沉着,使患儿消除恐惧感,适当采用看书、绘画、讲故事以及做游戏等活动,耐心地与他们交朋友,使他们对治疗及护理产生信任感。
参考文献
[1] 叶春香.儿科护理学[M]. 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 冯丽娟. 成人麻疹的特点及护理. 浙江实用医学. 2006.2
[3] 李凯.汪文芳. 小儿麻疹的护理.黑龙江医学.2008.8
篇9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类型,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3930例FFA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930例发生不良反应185例,占4.71%。其中,一过性恶心伴胸闷123例,占总例数的3.13%;恶心、呕吐40例,占1.02%;荨麻疹13例,占0.33%;晕厥3例,占0.08%;腹痛3例,占0.08%;胸闷2例,占0.05%;过敏性休克1例,占0.03%。结论 尽管FFA比较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不良反应 护理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rescein angiography, FFA)是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在眼内血液循环时发出荧光,利用照相机连续拍片,动态观察和记录眼底血管的微细结构及血管的血液动力学和血管生理病理改变,对眼底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荧光素钠也会出现一些如恶心、呕吐、荨麻疹、晕厥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而死亡[1]。现将我院行FFA检查的3930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和类型以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3年4月~2007年12月共完成FFA检查3930例,其中男1935 例,女1995例,年龄7~84岁,平均62.89岁。所有病例均为眼底病或可疑眼底病患者。造影前患者情况:高血压病史350例;心脏病史78例;心情紧张1015例;恐惧感96例;其它药物过敏史(青霉素、磺胺等)26例。
1.2 方法 ①造影前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和方法以及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消除病人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造影工作,同时予口服异丙嗪25mg,维生素B6 20mg。②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在20/12kPa以下,心脏病史者近期无发作。③全部病例经0.5%托吡卡胺或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瞳孔扩至7~8mm,从肘静脉或手背静脉注射过敏试验液(20%荧光素钠注射液0.1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ml),观察5min无不良反应后在同一部位快速注射(4~6s内)20%荧光素钠注射液3ml,小儿剂量按15~30mg/kg注射。④观察造影过程中及结束后30min内所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和类型。⑤不良反应判断:据Yannuzzi分类法[2]。轻度:恶心、呕吐、喷嚏、瘙痒等;中度:荨麻疹、晕厥、血栓性静脉炎、发热、局部组织坏死等;重度:累及心脏、呼吸和神经系统;死亡:注射后24h内出现症状,48h内死亡应归因于静脉内荧光素注射。
2 结果
3930例发生不良反应185例,占4.71%。其中,一过性恶心伴胸闷123例,占总例数的3.13%;恶心、呕吐40例,占1.02%;荨麻疹13例,占0.33%;晕厥3例,占0.08%;腹痛3例,占0.08%;胸闷2例,占0.05%;过敏性休克1例,占0.03%。在不良反应病例中有高血压病史者16例;心脏病史7例;心情紧张45例;恐惧感5例;其他药物过敏史1例。
所有病例均在20%荧光素钠注射完毕后20s~10min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min内137例,1~5min 29例,5min以上19例。过敏性休克于注射后5min发生。
3 讨论
FFA是诊断眼底病的主要手段,荧光素钠因不参与肌体代谢和分解,具有无毒无害等优点而被选作FFA静脉内注射染料,进入人体后,大约60%与血浆蛋白结合,15%左右与红细胞结合,其余呈游离状态,最后经肝、肾排出体外[3]。尽管如此,但仍有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荧光素钠的不良反应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从造影前皮肤划痕试验、皮内试验、凝集试验到目前静脉稀释注射试验及口服抗过敏药和止吐药等均不能预知注射后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4]。
在FFA不良反应中,梁树今等[5]报道发生率为1%~15%,本组为4.71%,与单志明[6]报道的4.1%大致相近。本组不良反应中,除1例发生重度反应过敏性休克及3例晕厥和5例重度荨麻疹经药物治疗处理外,另有176例轻、中度反应未予任何药物治疗,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以促进体内荧光素钠的排除。观察30min后症状消失,体征消退。而造影检查前有心情紧张、恐惧、高血压病史、心脏病病史和其他药物过敏史者发生反应74例,占40.00%,其中,心情紧张所致45例,占24.32%。其原因可能是病人过度紧张、药物注射速度过快及静脉注射疼痛刺激后引起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应之故[4]。如既往有其他药物过敏反应者,应列为FFA的相对禁忌证,但在本组有其它药物过敏史的26例中,只有1例发生不良反应,占3.85%,且仅为轻度反应。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既往有其他药物过敏者,也同样可以接受FFA检查。
通过本组病例分析,除1例重度反应过敏性休克外,其余均为轻、中度反应,如何配合医生顺利完成FFA,护理干预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我们认为以下护理措施很重要。
造影前护理:①造影前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特别是造影剂过敏史。对高血压、心脏病、肝肾功能损害及过敏体质者慎做造影检查,如血压≥20/12kPa需降压治疗,符合要求后方能造影。②眼压在正常范围内时用0.5%托吡卡胺或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散瞳,并告知患者散瞳后会出现视物模糊、怕光等现象,约5h左右瞳孔缩回后可恢复。如眼压偏高要告知医生,待医生查看前房后再定是否散瞳。③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及配合,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完成造影工作。④造影前口服异丙嗪、维生素B6,可防止或减轻不良反应。⑤准备抢救药品及器材,确保医疗安全。
造影中护理:①缓慢静脉注射试验液(2min内),并观察5min,患者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其年龄、性别、体重等个体化调整20%荧光素钠的静脉注射速度,对年老体弱者可由正常的4~6s延长至8~10s,既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又不影响检查结果。②注意密切观察病人,并不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症状,以便及时处理。
造影后护理:①交待患者造影后全身皮肤、眼球结膜可出现一过性黄染,6~12h逐渐消退,同时,尿液呈明显黄色,一般持续24~36h[3]。嘱患者不要惊慌,要多饮水,以促进排泄。②如注射部位出现荧光素钠渗漏,疼痛严重者可冷敷,24h后改热敷或硫酸镁湿热敷。③检查结束后留观30min,无不良反应再离开。
一般不良反应的护理:大部分不良反应均为轻、中度,无须特殊处理。恶心者可嘱患者张口深呼吸,精神放松,休息片刻症状自行缓解。呕吐轻者暂停拍片,较重者可考虑肌肉注射胃复安。头晕、出汗较多者平卧,饮温开水。出现严重皮肤瘙痒及荨麻疹,可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或肌注。
综上所述,尽管FFA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但一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而检查过程不进行严密的观察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将会严重影响抢救时机,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参考文献
[1] 向方,张雷.荧光素钠静脉注射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2,18(3):220.
[2] 刘轶凡. 荧光血管造影并发症调查[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87,11:292.
[3] 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6.
[4] 魏广川,孙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6):636-637.
篇10
到晚上我再次检查,发现所谓“大包”像我们成人平时身上的风疙瘩,总共出现了三处,两处在腿,一处在胳膊。
我心想,也许洗个澡就好了。
洗澡的过程中,乒乓没啥反应,洗得很舒服。之后让爸爸先抱他出去,我继续洗。谁知没洗两下,就听外面炸开了锅,乒乓几乎是哭喊着说:“好痒啊,好痒啊!”我迅速穿上衣服跑出去看,吓了一跳,乒乓整个后背,包括屁股、大腿已经布满了红疙瘩,脸上也有。见他还使劲儿抓头,我估计头发里也有。
这种情形我还是头一次见,当下特别紧张。虽然想到可能是荨麻疹,但不知道如何护理,于是当即决定去医院。当时差不多是晚上9点,出发前我电话咨询过洋洋妈(洋洋也得过荨麻疹),然后直奔儿研所。一路上,满脑子都在用洋洋妈的话安慰自己:“荨麻疹发病都是一阵阵的,一会儿估计就会缓解,也不用捂着。”
果然,稍后乒乓虽然还说痒,但是精神不错,而且居然半路就睡着了。
晚上9点多了,儿研所急诊科灯火通明,一点不亚于白天的喧嚣。医生说晚上没有皮肤科,急诊不接。我问护士:“不是说荨麻疹严重了会导致呼吸困难吗?”护士看了我一眼,建议我问问感染科,旁边正好有一大夫,说感染科也不接。我急了:“万一晚上更严重了咋办?”“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再来!”
我差点冲口要骂人了。偌大个北京城,就没地儿给孩子看病了吗?心中真是对西医又一次失望,当即就决定第二天早上带乒乓去看中医。
回去的路上,一边搭车一边关注手机微博,很多妈妈都给了回复与关怀,告知经验和应急措施,这些话都是我当时的定心丸,从判断到护理都给了我很大帮助。到家后,疙瘩已经不像刚洗完澡那么严重,晚上乒乓叫痒痒了,我就给他抹点本草芦荟胶,虽然一晚上睡得不是很踏实,但也算平安度过了。
早上起来,乒乓身上、腿上还隐约能看到一两个疙瘩,但他说已经不那么痒了。为了保险起见,我依然带他去了中医馆看大夫。经过舌疹、看手,然后听我描述病状和病程后,大夫确诊为急性荨麻疹。并说昨晚是因为洗澡水比较热,浴室温度高,浴室外温度较低,开着窗户还有风,这样对孩子身体而言,内热外凉,一下就激到了,引起全身性皮疹爆发。最后开了三副小药,几块钱,回家煎服。
当天就开始煎药,晚上也没敢给乒乓洗澡,只是洗了洗脸,之后脸上还是起了一片,不过很快就消退了,一夜平安。次日继续服剩下的半副药,正常送幼儿园,全天及晚上都没有再起。
至此,荨麻疹风波平息。
最后,我想对一些育儿作者吐吐槽:还记得那位护士奇怪地看了我一眼吗?她是被我“呼吸困难”的论调吓到了。可我也是从书上看到的啊!在此,恳请作者们下次写的时候能否明确一点,让我们知道何为严重,或者至少告诉我们“当荨麻疹长在呼吸道,而不是体表的时候”,才会“导致呼吸困难”?
否则,让我们这些本来是去寻求帮助的妈妈,自己先被吓得够呛,如何还能淡定得起来。
通过这次的经历,我也总结出一些小经验:
首先,荨麻疹怕风不怕水。仅是在密闭浴室里用温水冲洗是没问题的,关键要擦干晾干,逐渐降低浴室温度,与室外温度均衡后才出去,不要立马吹风。
- 上一篇:纪律作风的建议和意见
- 下一篇:如何提高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