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经验交流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5: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经验交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见,激励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激励的形式,或是语言,或是情感,或是榜样,亦或是物质等等,把它们有机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会增强孩子的自信,激发孩子的兴趣,开发孩子的潜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汉字是人类不离不弃的挚友,是人类精神的精粹。”“人生聪明识字始。”因此,打好坚实的识字基础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终身受益的事。而低年级是识字的最佳时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引导孩子们认识更多的汉字。识字方法有很多,关键是找到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例如,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识记形声字。识记“柳”时,孩子们知道它是一棵树,我相机板书“木”,用这一基本字认识木字旁,并带字识字:木-柳。孩子们学会了“柳”后,我进一步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知道的树木名称,继而识字“槐”、“杨”、“梧桐”等等,引导孩子们了解带有木字旁的字与树木有关,并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帮助这些幼稚的童心打开识字的大门。
写字是一种枯燥的学习,笔画的写法、字的间架结构、书写规律等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孩子而言更是抽象枯燥的,书写过程就会出现众多问题。比如:孩子的写字姿势不端正,我自己或找一个坐姿较好的孩子做示范,让孩子们跟着学;握笔方法不正确的孩子,我会耐心地手把手地教他们改正,并鼓励说:“如果把笔拿好的话,写出的字会更漂亮的。”间架结构把握不准的孩子,我会拿着他的手耐心地带写,然后抚摸着他的头说:“相信自己,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来的。”再如,检查孩子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时,我采用适当的物质激励。我发现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卡通人物贴画,因此,每当看到书写工整而且正确无误的孩子的作业卡时,我就会投其所好给他贴上一张贴画,以资激励,孩子们的心很容易满足,视这种荣誉为珍宝而收藏起来,以后孩子们你追我赶,为争取更多的荣誉而热衷于写字。因此,孩子们掌握生字的情况特别理想,并且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写字习惯。
抓好字词句段是教学时阅读教学的根本。因此,低年级字词句段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字音读不准,用词说话不通顺,句子段读,感情体会不出来等。面对种种困难,我总是耐心地指导,激励孩子勇敢地去克服。
篇2
关键词:基因突变;研究性教学;遗传学;经验交流
Experience Exchange of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Classroom Experience in Animal Genetics ——Teaching Methods and Design about Genetic Mutations
Abstract: Surrounding the gene mutation,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how to lead and inspire students to study in the light of research, grasp knowledge and cultivate scientific interest in the concrete teaching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gene mutations. It also involves that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correct attitude and motivate their love to life by learning the cause of gene mutation, as well as understanding the normal teaching materials between parent and offspring, child and the child through genetic recombin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students’ mastery of the basic concept of genetic mutation, to deepen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enes and then cherish their life.
Key words: Gene mutation;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Genetics; Experience exchange
1 引言
大学生开展一定的科研活动,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了解学科前沿,激发科研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养成职业所要求的信念、意志、性格、气质、情感等重要品质,进而提升就业能力。自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推出面向全体本科生的UROP项目以来,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年开始,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也实行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践表明,它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简称 SRT)是专为在校大学生设计的一种项目资助计划,旨在鼓励和支持本科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对促进我国素质教育开展,丰富素质教育内涵(杨尧忠,2005;陈爱萍,王玉祥,201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李杨帆,朱晓东,2011;李香花,赵于前,2012)。随着大学生科研训练的不断推广,如何有效促进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开展,提高科研训练效果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并对我国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现在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段徐,章燕棋等,2007;岳长涛,王英国等,2009;乔思辉,2011)。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大学生科研训练,探讨国内外科研训练效果差距产生的内部与外部原因(杨慧,俞安平等,2003),基于当前我国教育体系现在与大学生科研训练实施手段,识别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影响因素,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训练也达到了深入研究(李俊龙,夏德峰,2009;董大勇,史本山,2012)
本研究在借鉴以上研究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科差别对科研训练的影响,从不同学科学生对科研训练认识出发,针对大学生科研训练不同环节对学生能力与专业学习影响角度出发,基于实地数据调研,分析大学生科研训练及不同参与环节对专业学习的影响。
2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不同学科、专业的在校大学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7份,有效回收率89.17%。调研对象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文史类29.91%,理工类23.36%,农医类13.08%和经管类33.64%。同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访谈。
3 分析结果
在107人中约有37人参加过大学生科研训练,70人并未参加过相关训练,但这并不影响本次调研结果,在对参加过的学生进行分析的同时,对未参加过的70人进行进一步询问。
(1)对科研训练的认知与参与动机
统计显示,66.6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科研训练应该与自己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仅有25.64%的学生期望能够学习、了解专业之外的相关知识,并认为科研训练是否与专业相关并不重要,甚至7.69%的学生认为应该不相关。通过对学科类别与学生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认识进行交叉分析,结果显示:
从被调研者整体角度来看,约有68.2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科研训练应该与所学专业密切相结合,56.07%的学生认为应该是学生自主选题,然后是配合老师完成课题,约占被调研者的31.78%,仅有少数学生认为科研训练会占用自己的学习时间,该类学生约占被调研者的17.76%。
从不同学科角度分析,经济管理类学生更期望大学生科研训练与所学专业密切相结合,其次是理工类的学生,分别占学科被调研者的72.2%和72.0%,比较之下,农医类的学生更期望科研训练是自主选题,约占该学科调研学生的78.6%;其次是经管类学生,约占该学科被调研学生的63.9%;另外,很大一部分学生参加科研训练是配合老师完成课题,在所调研的文史、理工、农医以及经管四个学科中,该类学生分别占21.9%、44.0%、14.3%和38.4%。
对于有过科研经历的37个被调研者,仅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是自愿参加科研训练的,该比例为35.90%,多数学生是在专业老师的鼓励甚至强制下参加,约为38.46%,还有是部分是迫于压力和硬性规定,分别占比为10.26%和15.38%。结合参与目的,完全自愿与老师鼓励下的学生更多是源自自身的科研兴趣和提升专业素质需要,而在压力迫使和硬性规定要求下,学生对科研训练则是随大流的态度,仅有少数学生参加科研训练的目的是获取报酬。
(2)参与类型、环节及收获
通过对学生参与环节与科研训练收获交叉分析,发现无论学生参与哪些环节,其团队意识、创新思维、专业能力等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参与资料搜集与数据处理环节更能提高各方面能力,其次是参与问卷设计环节和课题设计与组织等环节,相比较而言,报告撰写环节与报告答辩环节对各方面能力提高相对较低,如表3所示:
同时,通过对不同类型科研训练与科研训练收获交叉分析,结果显示: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认为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的设计与撰写更能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其中所有学生认为有利于提高科研能力,分别有85.7%、77.8%、73.1%和72.2%学生认为通过参与社科类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设计与撰写,其学术论文撰写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团队意识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另有71.4%的学生认为该训练拓展了其专业知识领域,其次是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撰写,主要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拓展了专业知识学习领域和增强团队意识,分别占具有科研训练经历学生的41.2%、28.6%和26.9%;比较而言,科技发明类对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最弱,但其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专业能力仍有很大帮助。
(3)科研训练对专业学习的影响
结合大学生科研训练与专业学习,对于有过科研训练经历的学生,有部分学生认为科研训练占用了其专业学习时间,但对于科研训练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可。在所调研的大学生科研训练五个环节中,学生认为问卷设计与调查、资料搜集与数据处理对专业学习促进作用最大,学生通过参与两种环节,81.8%的学生更加明确了专业方向,分别有78.9%和73.7%的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得以拓展,另有72.7%和63.6%的学生加深了对本专业的认识;尽管66.7%的学生认为在课题设计与组织环节占用了大量的专业学习时间,但通过此环节的训练,分别有59.1%、50.0%、47.4%和45.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认识、创新能力、拓展专业知识面以及专业方向认识得以提高,比较之下,报告撰写和答辩环节对专业学习影响较小,但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认可其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
进一步设置参与环节对专业学习影响的分值,对于促进作用的为正,负面作用的为负,通过学生打分,所有学生均认为科研训练对专业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并未阻碍或者产生负面影响,其中认为课题设计与组织环节促进作用很大的学生占比达到45.5%,有较大促进作用的占比为47.8%,认为问卷设计与调查环节促进作用很大和较大分别占63.6%和65.2%,而资料收集与数据处理环节分别占比为63.6%和60.9%,报告撰写环节分别占比为63.6%和30.4%。较大比例的学生(66.7%)认为报告答辩环节对专业知识学习没有什么影响。
4 对策与建议
基于以上调研数据和分析结果,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且随着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国内高等学校都将会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科研训练计划项目。但调研同时显示,大学生科研训练还并未真正深入到每一名学生具体学习当中,在参加科研训练的学生当中,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课题来源与老师的项目或者课题,真正自主选题与自主设计的不足50%,为充分发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高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大科研训练宣传,增强科研训练意识
调研发现,约有66.6%的学生对大学生科研训练知之甚少,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仅有1.39%的学生认真了解过大学生科研训练。正因为学生了解甚少,才致使科研训练参与不足,科研训练意识不强,对于未参加过的或者具有科研训练经历的学生,29.03%的学生期望学校能够举办专门的咨询会,以详细了解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相关内容。因此,为强化大学生科研训练意识,应加大科研训练宣传,过发放相关资料、现场咨询、举办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让学生对大学生科研训练有一个全面了解,充分理解学校组织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目的,让学生从自我发展的角度结合自己学习实际,决定是否参与、如何参与、参与环节等,增强学生参与的自觉性。
(2)建立参与激励机制,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学校实施大学生参加科研训练计划的目的是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本次调研发现,达学校鼓励、老师引导下,仍有20%左右的学生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态度是随大流,甚至是为获取一定报酬,因此,在大力宣传的基础上,应当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对高质量完成项目的学生应适当给予学分奖励或者物质奖励,并在综合测评方面给予适当鼓励,在保研、考研方面应优先予以考虑,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创造条件,满足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实际需求
从研究结果来看,对于未参加过的或者具有科研训练经历的学生,37.90%认为学校应该向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学生推荐优秀的导师,29.03%的学生期望能够设置有关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相关课程,并期望能将专业训练与兴趣相结合,进行自主选题。因此,在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中,合适的选题、充足的经费、高水平的指导教师是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离开了这些条件,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将无法开展。因此,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教师积极性,尤其是鼓励拥有科研项目的教师积极承担大学生的科研训练任务,以满足学生参加科研训练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 杨尧忠. 大学生科研训练与成功素质教育[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122-123.
[2] 陈爱萍,王玉祥. 探讨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意义[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10): 171-172.
[3] 李杨帆,朱晓东. 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 2011(04): 24-25.
[4] 李香花,赵于前. 基于科研训练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222-223.
[5] 段徐,章燕棋,应美丹,等.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调查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03): 58-59.
[6] 岳长涛,王英国,谢君. 中国石油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现状调查与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23): 195-197.
[7] 乔思辉. 我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评析[J]. 中国电子教育. 2011(01): 6-11.
[8] 杨慧,俞安平,恢光平,等. 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比较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3(05): 65-68.
[9] 李俊龙,夏德峰,吉东风,等. 大学生参加科研训练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南京农业大学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业教育. 2009(03): 16-18.
[10] 董大勇,史本山. 影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实施效果的因素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2012(01): 65-68.
作者简介
申强,男,(1979-),河南辉县人,管理学博士,北京农学院 城乡发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管理系统优化与物流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先后在《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中国管理科学》、《农业技术经济》、《科技管理研究》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与国际会议上14篇。
篇3
一、立足本质,热心服务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我们小灶食堂是为全市正处级以上领导提供就餐服务的场所,也是机关局一个重要的服务窗口。从我们小灶食堂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处理好与就餐领导的关系,在周到服务上下功夫。因此,我们把服务当作天职,经求领导对就餐的意见,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了解他们的身心状况,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力求做到服务好、态度好、质量好。为了开好每一餐,每天早晨,我们五点钟就进入灶间,煮粥做菜,晚上延长开饭时间,一般都到七点多钟,不管领导什么时间来,什么时候都能有饭有菜。大年三十,有领导值班,我们也不休息,给领导包饺子做饭菜,让领导在节日当中也能吃的好,集中精力去干工作。平日里,有的领导开会或外出回来的晚,为了能让晚来的领导吃上热饭热菜,我们就给重新热一下。有时领导去外地为了赶飞机需要提前吃饭,我们就提前准备好。夏天天气非常热的时候,我们就准备一些冷饮放在冰箱里。到了冬季饭菜容易凉,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在装菜的餐车上设计一个水槽,派专人值班,保持餐车的水槽中总是热水,以保持饭菜的热度。还随时准备几种炒菜,以备不时之需。我们还尽力美饰美化环境,养些花草,为就餐领导提供舒心的就餐环境,让就餐领导满意。我们深知,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服务对象都是领导,他们责任重大,所以在就餐服务工作中格外认真。
二科学合理配餐,讲究营养价值
发展观既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又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总的方法,是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我们以食堂为家,十几年如一日地辛勤工作,最大的目的就是让领导吃饱,很少想到吃好的问题。现在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吃饱就不是主要问题了,主要应该让就餐领导吃出营养、吃出健康。所以我们把科学配餐作为追求的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先学营养知识,购买了一些膳食营养的书籍,如:《家庭营养师》,《中国保健营养》等,书中凡有值得借鉴之处,我们都把它运用到实际配餐工作之中。首先在烹饪原料的选择上,多选营养丰富的原料,并根据领导工作特点及营养需求的特点,多挑选一些芝麻,大枣,芹菜等可以调节人的睡眠,还有消除疲劳的饮食原材料。其次在烹调方法上,不墨守老一套,尽量采用电视、报刊推行的新的科学烹调方法,如掌握好火候、油温,避免营养素的损失。还有在配菜上,也注意不同食物的相宜相克,注意食物的特性,过去习惯做的青柿子炒土豆片等,现在不做了,因为二者在一起炒容易产生不利于健康的元素。现在我们把十多种不能混在一起炒的原料,都贴在了我们小灶走廊的墙上。我们经常看,经常记,就餐的人员有时也看,增强了大家的科学就餐常识。
三强化节约意识,降低经济成本
篇4
坚持教育三个面向方针,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校本培训与教学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新课程理论,并及时发现,解决课改中的问题,以教研促教改。校本培训和教研要面向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别是要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需要。
二、学校校本培训与教研领导小组
组长:丁盐生
副组长:汤昌珍(语文组)刁以东(数学组)
成员:丁江华丁明芳丁荣康招君汤新萍黄瑞萍丁莉丁法龙丁荷平丁桂华钟有娣等
三、工作的整体思路
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阵地,是教学教研的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因此,要搞好校本培训及科研,就必须立足本校,依靠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在充分学习课改理论的基础上,加强课堂教学的自我反思,要切实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群众讨论,共同研究解决办法,逐步形成专题研究。
四、校本培训与教研的主要内容
校本培训内容:
基础教育科研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体系研究;评价体系研究;综合课教师的培训;经验交流;对策研究。
校本教研
1、要重视研究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中实际问题,加强教学反思,对教学中的问题及时交流讨论,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
3、教研组要切实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重实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效率作为主要标准。
4、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5、重视校本教研,综合实践等薄弱课程的开发研究,力争使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成为我校课改的新亮点。
6、加强学科评价研究。
五、主要措施
1、各教研组要根据本组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本组校本培训和教研计划,计划要突出实际研究。
2、教师本人要突出本学期个人校本培训及教研计划,分析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确定自己本学期教研的主要活动。
3、集体备课以教研组为主组织管理,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开始试行多人备课。多人备课是多人智慧的结晶,在使用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做必要充实完善,反对不切实际,不加修改的懒汉作风,教师对多人备课的再创新,以此为教师教学质量评定的主要依据之一。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研究和比赛活动。骨干教师每学期要上1-2次示范课。每个教研组每月组织集中业务学习一次。学校组织开展教学比赛活动。
5、大力开展十个一活动,每位教师在一堂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6、开展全方位的学科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评价形式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7、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分类指导。
六、工作历
三月份
1、随堂听课。
2、教研组长会议,教研组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3、开展教研活动。
4、改革备课方法,试行多人备课制度。
5、推荐教师参加乡中心小学组织的课堂教学大赛。
四月份
1、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2、推荐教师参加教案设计大赛。
3、开展学生兴趣学习小组活动。
4、认真实施“十个一”教育教学活动。
5、师生共同开展评教评学活动。
6、教学经验交流会
五月份
1、参加乡中心小学举行的业务理论考试。
2、认真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3、第一届课堂评优决赛。
4、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
六月份版权所有
1、收集学科论文
2、对课题实施情况、校本课程开设情况进行评价
篇5
一、指导思想:为了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布的课程计划以及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关于课程计划的调整意见,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确保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研活动的开展,通过教学研究活动,提高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全镇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个人发展。
二、工作要点:
1、对全镇信息技术课程教研活动进行统筹安排。由于各校信息技术教师人数不多,难以真正地开展校本教研,因此,需要将全镇信息技术教师组织起来,开展教研活动。结合我镇实际,本学期小学教研活动将采取片、区结合的形式开展。组建片级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分片教研活动,在片级教研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镇级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全镇按区域分为四大片:西河、滑石、鹅塘、大石,相关区域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参加相关片的教研活动,时间定于每周五上午。全镇教研活动间周一次,主要内容是进行了信息技术学科教材教法培训、教学经验交流及先进教学理论的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老师以全镇教研活动为主,每两周一次,周五上午进行,主要内容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培训及主题教学研究活动。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较少,因此,小学教师的教研活动与初中教师结合在一起开展。
2、坚持深入基层下校调研活动,到信息技术教学现场进行调研,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以便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使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更有针对性。本学期下校调研范围将由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扩大到全镇各级各类学校,以求全面了解全镇信息技术教育的状况,并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进行相应的指导,制定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常规规范。
3、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的研究。与教科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携手,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在镇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的基础上组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为原语文中心组成员),每月开展一次教学研究活动,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探索,并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逐步将学科整合研究范围推广到其他学科。
4、积极开展网上教研工作。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网上教研是一种非常有效教学研究新途径。本学期,我们将建成全新的信息技术学科网站,该网站将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信息、教学理论、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成果展示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全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了教学资源共享和网上教学经验交流。
5、组织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参加省、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组织信息技术创新与初中活动。
6、逐步组建各校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是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学生信息技术特长的重要阵地,各校要建立本校的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利用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课外活动,组织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进行培训,使这些学生的特长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信息技术竞赛培养人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
1、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
2、组织初中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
3、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研究中心组成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讲座。
5、下校调研(中小学各4所)
该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
十月:
1、组织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研讨。
2、组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研讨。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指导活动。
4、筹备组织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篇6
(马龙县王家庄小学云南马龙655100)
【摘要】观课议课是现行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活动,在职学习和提高的主要手段。通过观课议课活动,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合作、增进情感交流、促进教师间的互助协作精神。在观课议课活动中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从中获得教学技能和经验,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观课议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
The view lesson argument lesson is to promote teacher profession development of valid path
Peng Cun lian
【Abstract】The view lesson argument lesson is the main means that the current teacher carry on the activity, incumbency study and exaltation of the teaching research.Pass the view lesson argument lesson activity, can be better to promote a teacher the renewal teaching idea, strengthen a cooperation, promote emotion exchanges and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spirit of the mutual aid between teachers.In the view lesson argument lesson the activity the teacher is mutually study, mutually exchanges, acquire teaching technical ability and experience from it, be advantageous to an exaltation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promot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The view lesson argument lesson;Promote;Teacher profession development;Valid path
观课议课是授课教师和观课教师充分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彼此围绕相关信息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因此,观课议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观课议课是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合作性研究
首先,观课议课是教师的在职专业学习。由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未完成性、终身性,教师需要在职进行持续的专业学习,观课议课就是教师的一种在职学习,一种重要的专业发展途径。教师通过参与观课议课,可以加深对教育专业的理解和对学生学习的充分了解和研究,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其次,观课议课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有效合作研究方式。因为观课议课本身就是一种由分工组成的合作体,它为教师的专业合作提供了有效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借助于观课议课共同体,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探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同事间的互助观课议课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对教师的教学案例进行课后讨论,实质上就是案例分析,整个活动过程具有案例教学的作用。同事间的互助观课议课就是要通过观课议课活动在教师之间形成互助指导,使教师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得到切磋,使教师关注的问题得以进行案例分析,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同事之间的互助观课议课活动,双方都是抱着一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解决共同教学难题的心理来进行观课议课活动的不存在考核和评价问题。授课者重视发展与学习,而不是表现,在课堂上能够真正表现自我,展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使课堂能够保持自然性。观课议课者不是以评价者和考核者的身份进行观课议课,而是以学习者、研究者和指导者的多重身份进行观课议课,他会有针对性地进行观课议课,更多地指向提高课堂教学和其他课堂行为的有效性上;授课者也会勇于尝试困难的课题和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并且乐意向观课议课者请教怎样解决自己正在面对的困难,双方都以诚相待,能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从而共同受益,共同提高。
同事之间的互助观课议课活动,教师要做前期的准备工作,授课教师要与观课议课教师相互沟通、相互协商确定观课主题,共同合作设计教学,提出观课议课的焦点问题。观课议课教师要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等。授课教师面对变化不定的课堂教学情境,在适当调整计划好的教学策略的情况下,演绎教学过程。观课议课教师身临其境,准备充分,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和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表现,仔细观察,并与计划的教学进行对比、反思,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问题。授课教师通过课后自省,与观课议课教师共同讨论分析,寻求问题的答案。讨论的结果或达成的共识对改进教学和管理具有即时性和情境性,对于指导授课教师当前的教学富有时效性,对于观课议课教师具有教学借鉴作用,这无形中就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同事之间的互助观课议课活动,能够激励教师重新审视、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师已有经验是建构新能力的固着点,教师总是用已有的经验来同化或顺应新的理论,如果不对自己原有的经验进行分析和反省,新的理论和方法就不会被内化和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观课议课能够促进教师间的互助协作精神
由于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主要工作场所是教室,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每个教师的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教师间往往缺乏沟通、了解和合作,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各自为阵,孤芳自赏的境地,不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更不利于教师间的团结互助。观课议课活动是人际间的群体性活动,它有着协调角色、沟通意见、融洽感情的功能。广泛的开展观课议课活动,能够有效缩短教师间的距离,通过观课议课活动教师间彼此真诚交流、平等对话、相互碰撞思想的火花、增强情感的交流、促进教师间的互助协作精神。同时,通过观课议课活动教师分享了集体的智慧,学到了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实现了优势互补,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得到不断更新、重构和迁移,达到了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增进友谊、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观课议课能够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篇7
一、指导思想:
依据xx区教育局颁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为创建“教育生活化”特色学校,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培训力争使我校教师具有以下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树立典型,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三、工作要点:
1、抓师德教育,树立师表形象。 “教育生活化”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重要的师德建设理论,陶行知先生本人又是实践师德理论的“万世师表”。学校将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将组织教师阅读《教师的师德修养》《陶行知生活教育丛书》、《陶行知论著百篇》等,使全体教师深刻了解“师爱”的真谛和生活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同时开展以“爱的奉献”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征文撰写等富有教育性的活动来发扬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来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崇高师德风范,自觉转变教育观念,不断促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
2、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即充分发挥我校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和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3、继续进行“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学校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4、做好“请进来”工作。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尽可能地邀请学科教研员、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5、围绕不同主题深入开展“同研一节课”活动。9月份,青年教师汇报课--寻找教育的遗憾,10月份骨干教师示范课--抓住教育的契机,11月份全员参与提高课--享受教育的幸福。着重进行案例研究,使教师从中获得启迪,开拓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式。
6、以学科为单位开展“交流日”活动,通过案例交流、经验交流、论文交流、教育教学日记交流等,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逐渐形成我校民主、开放、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格局。
7、组织任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大赛,如教学设计竞赛、课堂教学大赛、优秀论文或优秀案例评比、课后反思交流、课件大赛等活动,着力打造名师,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
8、立足年级组教研活动,大力开展校本教研。除“同研一节课”之外,各教研组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要围绕课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9、继续开展“读书工程”,采取必读与选读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读书沙龙,撰写随笔、畅谈感悟,注重培养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剖析的能力。
篇8
【关键词】有效教学理论;中学地理;教学
积极建构有效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科任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再现。笔者将从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堂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认同点三个方面对基于有效课堂的中学地理课教学构建进行探讨。
一、基本点:地理教师转变学生观与教学理念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从无效走向有效,首先就是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要转变,没有地理任课教师观念的转变作为支撑,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不具有长久性,这种有效是“假的”有效,影响中学地理教师如何教,教的效果怎么样的因素归结起来有内因和外因两点。
1.用好“外力”促进中学地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外力也即外因,是促使中学地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外因的范围很广,但是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外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各级教育主管在部门的相关政策是否有利于促使中学地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实事求是的制定符合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教育政策来促使中学地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例如不断调整新课程标准,使其动的“新”;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使教学观念先进的教师可以获得优先的晋升机会等。
中学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独特的素质教育价值,教师只有在适当的教学环境之下才能转化教学观念,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实现有效,发挥地理课的独特价值。例如,学校应定期开展校内各科任教师之间教育教学经验座谈会,使地理任课教师不仅仅可以同学科内的教师相互学习,更可以从其它课的教学中借鉴有效的教学经验;除了校内的教学经验交流,还可以将范围扩展至同一区县、市、省的学校之间;而且这种交流应该成为一种长期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效果。
2.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新课程时代的内在蜕变
有效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建构,应该是教师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引导,学生热情高涨的参与。
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从陈旧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大洲》第一节自然环境时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式,课前先给学生印发导学案,将教学知识点给学生进行梳理,并让学生结合实际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学生分组进行交流之后将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例如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举例说明亚洲的一些著名山川,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得出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构不仅仅限于课堂,其有效性还与于平时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有关系。地理学科的课时少,与学生接触也少所以要学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将自己对学生的爱体现在语言、动作、行为甚至眼神之中,例如中学地理教师通过组织开展地理知识竞赛、地理知识交流会、地理学习兴趣小组这些都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适合地理学科的教改是教师成长的立足点
1.遵循教学内容整体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时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连贯性,不能将本身为整体的教学内容分割开来。提问不能只是表层的问题,否则教学将显得十分浅显,例如;提的问题均是教材中的前半句,让学生答后半句,学生随着教材一串就答对了这样的提问毫无意义例如讲授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大洲》第一节自然环境时,有的教师就会以“我们生活在……”导入,这样的提问缺乏新意。
2.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师生互动
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在互动过程中切忌对话的繁琐无聊。教师可适当运用游戏法进行教学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世界的海陆分布》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对号入座的大洲大洋游戏。将班级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组一个代表上台分别演示多媒体展示的大洲和大洋名字,如果答对了,就会出现一个卡通人物弹吉他的图片和音乐;如果答错了,就会出现一个小青蛙吐舌头的图片和音乐。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同时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化。
3.把握学生学习地理课的认同点
地理教学内容本身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建构也将是有效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可利用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教授自然地理时,在对宇宙空间探索等知识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移民太空后如何解决的能源、食品、水源等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分享其讨论成果。这样一来,学生即可以运用源于生活和学习的知识经验解答问题,既提高了只是内化的效率,同时也是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了继续学习的兴趣。
总之,建构有效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要深刻领会“有效”一词。把握有效的范围既包含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职业满足感,同时也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发展,两者应该是高度统一的有机体,不能被分割开来,只有这样才能够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建构有效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林宪生《地理教学基本理论问题》吉林人民山版社2002年
[2]徐宇田《利用地理圈像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地理教育》2004.2
篇9
1.集中培训阶段的培训模式
1.1 学习-讲座-研讨。据当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发展现状、学员的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地安排了讲座。学员们结合讲座内容,与主讲者进行互动、研讨,以促进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专家讲座与研讨交流、学员沙龙和案例分析、实践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普遍性与区域性生物多样性特色教学、体验反思与训后提高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分享教学经验与智慧,着眼于提供专家与培训者互动的平台。
1.2 优质基地中学跟岗研修。到有特色的优质中学进行跟岗指导为特征,以参与式培训为主打形式,通过专家专题发言、学员参与式讨论、观摩课堂教学和以学科为载体的校本培训等形式实施,力求在参与互动中建构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研修中既注重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实践指导。
1.3 通过送教下乡活动,展示成果。针对兵团农牧团场中学生物教师对各类培训的需求,做到按需培训、送教下乡,努力解决农牧团场生物学科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学员献课、学员教学反思、学员专题讲座、学员组织参与式讨论、专家组评课及评估考核等形式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以展示培训研修的成果。
1.4 经验共享。通过“结业考核与学员经验交流有机融合”的形式,使学员之间交流分享经验。从培训内容的板块设计来看,各学科的培训形式基本上都包括以下三大板块:(1)学员交流。学员先分组交流自己近5个月来的培训成果、个人体会、教育故事和教学案例,再把小组交流中表现优秀的学员推荐到全班交流。(2)论文答辩。由高校学科教育专家和省、市、区教科所教研员以及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组成的论文答辩小组主持论文答辩。(3)提交丰厚的结业成果。学员需提交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期间的个人发展规划、培训总结、个人教育教学中的叙事小故事、优秀公开课教案、校本研修方案、公开发表的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优秀课堂教学实录(或视频案例)等内容。每个学员都将自己提交的培训成果装订成册,相关电子文本刻录成盘,并放在班上展览,以达到经验交流、智慧共享的目的。
2.分散培训阶段的培训模式
分散培训阶段,对返回工作岗位的学习、研究,我们注重发挥这些骨干教师在当地的辐射、引领作用。为了保证分散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采用的培训模式为:
2.1 个人课表学习。通过培训中心引导教师结合课程改革,设计教学生涯发展规划,指导学习者自主制定学习与培训的时间表,为学习者提供读书、讲授与实践活动的“菜单”供他们自主选择,设立开放的培训和信息资料中心,创造丰富的信息环境。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养成专业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鼓励兵团农牧团场中学生物教师与本师(市)城镇内市级骨干教师结对子,进行相互听评,个别指导和相互交流,并将结对子情况作为城镇骨干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促进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和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构建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等,建立良好的可持续跟踪交流发展态势。
2.2 远程网络学习。培训中心利用E-mail、QQ、博客等网络通信开展的教研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起兵团农牧团场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以教研活动为支撑、以信息资源为支持的交流网络,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关注教学热点、难点问题,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贴近教师专业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让凝聚在基层教师身上的实战经验与各位专家教授的高度理论指导相碰撞、熔合。
2.3 课题研究形式。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的培训方式。指导教师选择适当的教育科研课题,并担任申报人,然后分设若干个子课题,组织学员分工承担研究或实验任务。其目的是使课题研究或实验的全过程成为培训学习的过程,从中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兵团农牧团场骨干教师基础较薄弱的情况,选择了贴近学员实际的小课题(具有近、小、真、准、高、深的特点)。
2.4 教学实践反思。这种做法是指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对自己的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要求学员分散培训时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培训模式。具体流程为:(1)实践:组内备课、上课,完成课堂实录;(2)反思:与所在学校教师一道对课堂教学细节共同进行研讨,结合案例研讨方式,赏析课堂的愉悦与困惑。借鉴他人创意,突显自我风格,完成新的实施方案;(3)再实践:组内教师对同年段不同班级学生,进行二度实践,完成第二轮课堂实录;(4)再反思,再调整,完成第二次修改方案。
2.5 特色式校本在研引领。通过与受训学员及单位的“手拉手”长效性培训机制,探索结对申报、资源共享、合作论坛、互访交流、对口支援、“捆绑式”评价、彼此促进的均衡发展模式,为学员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提供方向性与策略性的引领。推出一批新时期优秀初中生物教师的典型及初中生物教师工作的示范区。
篇10
为期两天的校本研修培训活动结束了。几天培训下来,感觉很紧张,也很兴奋,同时更有收获。说实在话,搞了几年的校本研修,到底什么叫校本研修,如何有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心里一直犯嘀咕。通过参加西安市教科所举办的“西安市教育局2013年校本研修培训者培训”,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以后,深感校本研修,是我们所有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明白了“校本研修”就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培训。它的宗旨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它将教学研究和培训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 程中老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它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它必须经历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到校本研修。校本研修的核心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校本研修不是简单的组织教研活动,它是以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策略研究为主线,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活动,共同探索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通过学校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师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达到改善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也是当前学校改革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那么如何去组织和管理校本研修?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关景双专家的讲座《主题式课例研修》,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修的专题讲座,使我对课例研究的目的有了进一步的明确,课例研究是为了改进教学,发展自我,为自己而研究,也是研究自己。它是老师在职学习的一种方式,将教师们的研究进修和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它研究的形式主要是以课为载体,研究过程中强化合作交流,研究的关键是要有主题、有基点、有方法、有改进。 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关景双专家给我们作了具体说明:第一,主题生成、 解读与示例。第二,行动教育、学习与操作。第三,课例研修、选择与持续。第四,用笔说话、表达与写作。第五,主题研修、价值传播。让我深知:校本研修要从事务布置到有主题的研讨,用教师的经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要把理念做出行为方法,把自我做出个性风格,用学习积累为师底蕴,用研修求证教学效益。最后他在给大家的建议中再次强调:学了就有思路,做了就有方法,写了就有底蕴。
吴积军校长的讲座《教研员如何组织校本研修活动》,讲了教研员在校本研修中的作用,给我们指明了道路,让我们明白了自己肩负的重任,明确了校本研修的重要性。他指出:教研员在指导校本研修工作中要心中有规则,手中有技术,脑中有智慧。要讲步骤,讲技巧。一定要围绕教学,聚焦课堂,让老师时时刻刻能够感受研修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和进步。
经过关景双、吴积军等专家的专题讲座和培训,使我更深一层的了解到校本研修不是简单的备课、听课、评课,而是要促使每位教师上好每一堂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教研员如何通过学科专业方面的有效引领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觉得自己应做到学习者、组织者、培训者、研究者多重角色的转换。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做到心中有规则,脑中有智慧,为有效指导作奠基。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支撑,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研人员是引领一线教师把教育理念转化成教育实践的带头人。随着新课程试验的全面开展,教研员与广大一线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对新课程理念的解读、对学科教学新理念的了解,及由此引起的课堂教学方式、学习评价方式等一系列的变化等都需要学习。因此自己要能够在学科教学上有的放矢地引领教师将新的课程理念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行为,就必须领先于基层教师一步认认真真地学习课程理论,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知识。学习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有效专业指导的前提。只有自己通过学习具有了比较深厚的理论,才能为一线教师提供对课程理论、校本研修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专业引领,使其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升其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 上一篇:孩子学习方法的培养
- 下一篇:纪律作风的建议和意见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堂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