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试题范文

时间:2023-04-06 20:0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乐理试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乐理试题

篇1

A、减四度 B、增四度

C、减五度 D、小七度

2.倍减七度与下列哪个音程互为等音程( )。

A、倍增六度 B、增六度

C、大六度 D、小六度

3.下列关于增十一度音程的转位说法不正确的是( )。

篇2

一、“阅读超市”的环境创设

阅读环境直接影响着阅读的心境与阅读的效果。传统的“直线+方块”式的图书室阅读环境缺乏变化,不具新颖性,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可设计出一种别致的“阅读超市”,比如将摆设书籍和报刊的书架设计成妙趣横生的动物形象或卡通形象;将“高高在上”的书架降低至方便学生使用的高度;一改桌椅传统的摆放样式,变成平行四边形、菱形、五角星形等,并可自由组合拆装;四周墙壁可张贴读书名言、名人画像;可预留学生读书自由交流栏……在学生阅读时,还可播放轻柔舒缓的轻音乐,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二、“阅读超市”的流程优化

近年来,我们通过实践,摸索出“五环式”阅读组织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 读。这是“阅读超市”活动开展的基础环节。从阅读时间上看,学校可安排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让学生自主阅读;从阅读内容上看,既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篇目、必背诗文,也有学生自主选择篇目;从阅读指导来看,各班语文教师既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也是学生阅读实践的指导者;同时,学校在“阅读超市”常设一名“坐市指导教师”。“坐市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收集阅读信息,指导学生阅读,或推荐新书,或释疑解感,或交流心得……

2 评。这是“阅读超市”活动组织的重要环节,也是把学生读书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并引导学生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文字、写作特色等多方面进行阅读评价。

3 演。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可将一些文章改编成话剧进行表演。演员的台词可依据文章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改编,其基础就是研究性的阅读。

4 说。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说”阅读活动,如可举办低年级的“赛诗会”、中年级的“三国故事会”、高年级的读书报告会等。

5 写。不动笔墨不读书。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批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阅读超市”的实践思考

1 “阅读超市”的环境创设要体现人本思想,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满情趣与人文关怀的“阅读超市”环境,能唤醒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激发学生活跃的阅读思维,强化学生丰富的阅读体验,无疑能极大地提高阅读效率。

篇3

一、基于学生阅读教材的现状分析

传统教学突出了教科书是教师实施教的主要材料,而忽视了教科书也是学生学的主要材料。一般数学教学由教师对数学内容处理后去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这种处理会有即时效果,但减少了学生与教材直接接触的机会。若每堂课都如此,是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及阅读能力的提高的。

笔者在近十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发现,所教学生对数学阅读材料的认识和持有仅限于教科书和教辅资料,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教辅资料也只是一个习题答案册或例题集。笔者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一学期学习结束后,把班里的一部分学生叫到面前问他们刚刚学过的数学教材一共有多少章?每章有多少节?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回答不出来,这个事实说明了目前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阅读数学教材是不够重视的。许多学生只是把数学课本当作习题集,上课时翻翻,下了课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再翻翻,平时基本上没有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根本就没意识到数学课本的重要性。加之教师也没有很好地强调阅读数学课本,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数学课本,数学教科书也就丧失了它另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对学生面前仅有的数学阅读材料,如果再不加以重视,在提倡“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趋势下,连课本这点“源”都没有,谈何“高”于课本?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老师的教,也就会渐渐失去它们的意义。所以,重视数学教材的阅读是数学阅读的开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手段。

二、教师要充分发挥对数学阅读的指导、示范作用

要使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教材精神的诠释者。教师长期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阅读经验。这些经验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传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防止回避课本,一讲到底的倾向,要使学生看到教师是怎样钻研课本、发挥其潜在的知识因素的。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给学生做读书示范时,教师应注意选择合适的题材,特别要把那些看起来平淡,读起来易懂,但学生易犯浅尝辄止毛病的内容选出来做读书示范,这样对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说服力。教师还要通过示范,使学生学会在阅读时做记号,画重点,提问题,做笔记,从而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把精力放在习题训练上,片面追求一节课的训练密度,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以讲代思。即使有些教师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也没有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思考空间小,阅读能力得不到发展。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片面强调授受的教学方式,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信息较多、题目较长、关系较复杂的题时,教师要让学生经常经历这样一个阅读过程:先对文字阅读,同时进行信息加工处理,通过对语义的图式分析,建构起相关的思维表象,在这个过程中,经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方面的分析与综合,在它们的相互作用下将问题内容进行比较、组合、转换等等,最后把问题成功地转化成数学模型。学生经常经历这样的阅读理解过程,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不断地提高,数学思维也会不断地发展。

三、对数学教材的阅读策略

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例题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要重点阅读。阅读时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有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要理清知识点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读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才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深刻理解所学内容。

1.对概念、公式、定理的阅读

概念是反映客观对象的一般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在整个数学学习中处于基础和支配地位。在阅读概念时,应要求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①概念中的关键字、词是什么?②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③它有什么作用?④该概念的定义是否有其他等价形式?⑤运用概念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例如,在函数单调性概念的阅读中,你要关心以下几个问题:①概念中的关键字、词是什么?②函数图象具体体现了什么?③概念的等价说法是什么?④概念的用途有什么?⑤概念能否转译为其他说法?

具体的解答为:①关键字词:“x1,x2∈R”“任意”、“都有”;②图象中直观体现为上升或下降;③概念等价于■>0(或

学习数学离不开公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而在阅读这些内容时要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明确其适用范围,然后尝试自己证明。阅读时要求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①推导的总体思路是什么?②条件是否可以减弱,结论是否可以推广?③是否还有等价变化的形式?

2.对例题的阅读

课本中的例题是经过专家的反复斟酌编写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所以,对例题的阅读很重要。阅读例题时,要理解题意,明确已知、所求,然后试着自己找出解题的思路,并尝试写出解题过程,若能写出,与课本的解法相比较。掌握课本解题的书写格式,每一步的依据。对于“易证”“同理”等处,要动笔补充完整,同时领会定义、定理、公式在解题中的作用和解题的思想方法,尝试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以培养创新思维。除此之外,例题还会是某个重要结论的体现,在解题的同时还要记忆结论。

3.对对话框的阅读

新教材的亮点之一就是多了许多对话框,有探究框、“?”框、“钥匙”框、注释框等,这些对话框的添加目的很明确,就是让数学课本更具有可读性。这些对话框可以引导学生一步一个层次地深入阅读理解课本内容。反过来,对这些对话框的认真处理,实际也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人教版必修5第44页的“?”框,旨在让学生在学习完公式以后,再次体会公式可以变形,从而把等差数列中的“知其三必知其二”了然于心。

叶圣陶有一句名言:“讲是为了不讲,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但又要坚持凡是学生能看的让学生自己看,凡是学生能想的让学生自己想,凡是学生能做的让学生自己做,凡是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自己说。

参考文献:

[1]厉小康.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04(5).

[2]丁霞.初中生数学阅读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04).

篇4

A friend of mine named Paul received an expensive car from his brother as a Christmas present.On Christmas Eve when Paul came out of his office,a street urchin was walking around the shining car.“Is this your car,Paul?”he asked. Paul answered,“Yes,my brother gave it to me for Christmas.” The boy was surprised.“You mean your brother gave it to you and it didn’t cost you nothing?Boy,I wish...” He hesitated.

Of course Paul knew what he was going to wish for.He was going to wish he had a brother like that. But what the boy said surprised Paul greatly.

“I wish” the boy went on,“that I could be a brother like that.” Paul looked at the boy in surprise, then he said again, “Would you like to take a ride in my car?”

“Oh yes,I’d love that.”

After a short ride,the boy turned and with his eyes shining,said,“Paul,would you mind driving in front of my house?”

Paul smiled a little.He thought he knew what the boy wanted.He wanted to show his neighbours that he could ride home in a big car. But Paul was wrong again. “Will you stop where those two steps are?” the boy asked.

He ran up to the steps. Then in a short while Paul heard him coming back, but he was not coming fast. He was carrying his little crippled brother. He sat him down on the step and pointed to the car.

“There she is, Buddy, just like I told you upstairs. His brother gave it to him for Christmas and it didn’t cost him a cent. And some day I’m going to give you one just like it...then you can see for yourself all the nice things in the Christmas windows that I’ve been trying to tell you about.”

Paul got out and lifted the boy to the front seat of his car. The shining-eyed older brother climbed in beside him and the three of them began an unforgettable holiday ride.

注:urchin 顽童 hesitate 犹豫 neighbour 邻居crippled 残疾 cent 美分

1.The street urchin was very surprised when ________.

A.Paul received an expensive car

B.Paul told him about the car

C.he saw the shining car

D.he was walking around the car

2.From the story we can see the urchin ________.

A.wished to give his brother a car

B.wanted Paul’s brother to give him a car

C.wished he could have a brother like Paul’s

D.wished Paul could be a brother like that

3.The urchin asked Paul to stop his car in front of his house ________.

A.to show his neighbours the big car

B.to show he had a rich friend

C.to let his brother ride in the car

D.to tell his brother about his wish

4.We can infer(推断)from the story that ________.

A.Paul couldn’t understand the urchin

B.the urchin had a deep love for his brother

C.the urchin wished to have a rich brother

D.the urchin’s wish came true in the end

5.The best name of the name story is _________.

A.A Christmas Present

B.A Street Urchin

C.A Brother Like That

D.An Unforgettable Holiday Ride

阅读理解二

“Cool”is a word with many meanings.Its old meaning is used to express a temperature that is a little bit cold.As the world has changed,the word has had many different meanings.

“Cool”can be used to express feelings of interest in almost anything.

When you see a famous car in the street,maybe you will say,“It’s cool.”You may think,“He’s so cool,”when you see your favourite footballer.

We all maximize(扩大) the meaning of“cool”.You can use it instead of many words such as “new” or “surprising”.Here’s an interesting story we can use to show the way the word is used.A teacher asked her students to write about the waterfall(瀑布)they had visited.On one student’s paper was Just the one sentence,“It’s so cool.”Maybe he thought it was the best way to show what he saw and felt.

But the story also shows a scarcity(缺乏)of words.Without “cool”,some people have no words to show the same meaning.So it is quite important to keep some credibility(可信性).Can you think of many other words that make your life as colourful as the word “cool”? I can.And I think they are also very“cool.”

1.We know that the word “cool” has had ________.

A.only one meaningB.no meanings

C.many different meanings D.the same meaning

2.In the passage,the word“express”means“________”.

A.see B.show C.know D.feel

3.If you are _______ something,you may say,“It’s cool.”

A.interested in B.angry about

C.afraid ofD.unhappy with

4.The writer takes an example to show he is ________ the way the word is used.

A.pleased withB.strange to

C.worried aboutD.careful with

5.In the passage,the writer suggests(暗示)that the word “cool”________.

A.can be used instead of many words

B.usually means something interesting

C.can make your life colourful

D.may not be as cool as it seems

阅读理解二

The students were having their chemistry(化学)class. Miss Li was telling the children what water waslike. After that, she asked her students, “What’s water?”No one spoke for a few minutes.Miss Li asked again.

“Why don’t you answer my question?Didn’t I tell you what water is like?”

Just then a boy put up his hand and said,“Miss Li,you told us that water has no colour and no smell.But where to find such kind of water?The water in the river behind my house is always black and it has a bad smell.”Most of the children agreed with him.

“I’m sorry,children.”said the teacher,“Our water is getting dirtier and dirtier.That’s a problem.”

1.The students were having their _______ class.

A.English B.ChineseC.chemistryD.maths

2.Miss Li was telling the children what ______ was like.

A.waterB.air C.earth D.weather

3.A boy said,“The water in the river behind my house is always ___.”

A.white B.black C.cleanD.clear

4.Most of the children _______ the boy.

A.agreed withB.wrote to

C.heard from D.sent for

5.The water in the river has colour and smell because it is getting ____.

A.more and moreB.less and less

C.cleaner and cleaner D.dirtier and dirtier

key

一:1.B 2.A 3.D4.B5.C

篇5

教育管理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4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20世纪初,受科学管理理论影响,美国教育界注重研究教育管理中的效率问题。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1916年出版的《公立学校的行政》一书,作者是

A.泰勒 B.卡伯利

C.斯奈登 D.佩恩

2.教育管理活动中,各个要素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和层次,要明确各个层次承担的不同的任务、职能及权利范围,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的

A.目的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层次性原理 D.效益原理

3.教育管理活动中,有效管理最关键的是

A.提高管理效率 B.不断调整各要素的关系

C.师生员工的参与与发展 D.明确各管理系统的职责

4.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这是指教育管理原则中的

A.权变性原则 B.有效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5.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认为,人的积极性的引起源自

A.认识 B.行为

C.情感 D.需要

6.教育方针中最重要的内容是

A.教育性质 B.教育理念

C.教育策略 D.教育目的

7.对乱收费等违反法律规定的各种行为,除法律另有规定的特殊情况之外。一般均可由教育行政执法主体依法做出处置决定,违法者必须服从,否则可以以一定形式强制执行,这体现了教育行政执法特征的

A.国家意志性 B.法律性

C.强制性 D.单方性

8.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具体包括交流制度、工资福利保险等方面的制度的是

A.选才制度 B.用才制度

C.养才制度 D.识才制度

9.学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

A.执行体制 B.监督反馈体制

C.领导体制 D.咨询体制

10.通常认为教育预测的中心环节是

A.确定预测目标 B.选取适合的预测方法

C.搜集预测所需的数据和资料 D.实施预测

11.现阶段,我国教育经费分配在考虑国家财力与个人受益的情况下,国家财政拨款应向

A.基础教育倾斜 B.高等教育倾斜

C.个人教育倾斜 D.学校教育倾斜

12.教育事业费在国外有“教育消费费用”之称,在我国也叫做

A.教育经常费 B.基本教育费

C.教育专项费 D.教育基建费

13.教育行政信息活动中,如果机构简单,要求下达命令迅速、准确,信息沟通一般采用

A.树形沟通的途径 B.星形沟通的途径

C.辐射沟通的途径 D.轮形沟通的途径

14.以下各项不属于教育督导的职能的是

A.监督 B.评价

C.反馈 D.规划

15.提出教育评价行为目标模式的学者是

A.泰勒 B.斯塔费尔比姆

C.斯克里文 D.列文

16.因为学校管理目标具有激发学校成员内在积极性的一种驱动作用,所以说学校管理目标的作用之一是

A.控制作用 B.驱动作用

C.激励作用 D.协调作用

17.学校目标管理过程中最提倡的一种控制形式是

A.逐级控制 B.关键点控制

C.计划控制 D.自我控制

18.德育质量管理重点要把好两关,即

A.标准关和控制关 B.标准关与制度关

C.制度关与控制关 D.标准关和评价观

19.德育环境的构成包括两大部分,主要指

A.德育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B.德育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C.德育的文化环境和精神环境 D.德育的设施环境和精神环境

20.因人择事,首先考虑的是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根据人的兴趣和特长安排工作,可以真正做到适才适所,胜任愉快。因事择人首先考虑的是工作,根据工作

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人去做,人似乎只是一件做事的工具。从教育人事行政原则的要求来讲,组织求才应做到

A.因人择事 B.因事择人

C.先考虑人后考虑事 D.工作和人同等重要

21.在学校管理的客体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关键性作用的是

A.人 B.财物

C.时间 D.信息

22.在学校管理过程的四环节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环节是

A.计划 B.执行

C.检查 D.总结

23.教育决策依决策影响的范围和规模可划分为

A.风险性决策和竞争性决策 B.宏观、中观和微观决策

C.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 D.确定性决策和非确定性决策

24.对教育管理机关和教育管理人员是否有效的实现管理目标和决策,出色完成管理任务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

A.功能测定法 B.费用计算法

C.标准计算法 D.因素分析法

25.教育领导的效益,就是对教育管理结果的

A.产出比较 B.目标监测

C.社会评价 D.效果检验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教育管理原理

27.教育行政执法

28.内差异评价

29.教育领导艺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0.简述教育管理学产生的标志及原因。

31.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应用系统理论应注意哪些要求?

32.贯彻执行教育政策要做好哪几项工作?

33.教育行政信息具有哪些特征?

34.目标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应做到哪些要求才能够使自己的指导有效?

35.学校总务后勤工作的任务主要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O分,共20分)

36.如何认识教育行政执法的地位?请联系实际进行分析。

37.结合实际分析教育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修养。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38.某校决定采取“满勤奖”的制度加强管理,出满勤者当月有奖,缺勤一次则全部取消。这一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勤、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病请假两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却被扣发了奖金。李老师过去经常小病大养,实行“满勤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教学效果虽然差,但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迟到两次,在他看来这月奖金已经没有了,又何必一定准时来上班呢,因此也就不能按时到校了。

问题:(1)该校“满勤奖”的激励方式有效吗,是否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

篇6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是英语教学要完成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更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步骤。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致力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课外无意识阅读和课内有效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化为对英文素材的一种兴趣阅读,在阅读中培养英语语言习惯,掌握阅读技巧,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正如哥德曼(K.S.Goodman)所说:“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又相互有区别的信息,即形符、句法和语义的信息进行处理的一种形式。”阅读不仅是吸收和理解书面信息的必要途径,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体验一门语言文化精髓的金钥匙。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必须重视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积极着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当今高中生英语阅读现状

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材料往往局限于课本和一些与考试相关的阅读理解材料,这无疑造成学生的阅读范围局限,学生视野狭小,思维逐渐僵化。由于文化差异及考试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今高中学生对英语阅读通常有误解:即认为阅读课文仅仅是为了学习英语基础知识,而课外的短文阅读只不过为了提高解题能力,这不仅仅使得学生在阅读前无形中添加了心理压力,使得英语阅读变得枯燥乏味,而且在阅读时对文章的理解也会停留在表面,过多地重视语言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的理解,因而缺乏了自主阅读吸取信息的主动性,更谈不上欣赏。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毫无兴趣,阅读理解将很难进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和感受阅读英语文章的乐趣,同时让学生拥有很强的吸取信息的愿望和信心,阅读理解才能很好地进行,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提高。

二、多角度多方位入手,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渗透英语文化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英语阅读是读者利用自己的语言背景知识,对英语材料所进行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有很多,如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认知技巧、个人理解模式等各种主客观因素。其中,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有着种种深刻、广泛的差异,而语言和文化通常是不可分割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英语学习的障碍是多方面的,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语言表达习惯上,更体现在思想理念、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把握有关阅读材料的思想内涵的难度。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更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体会西方文化,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得体使用语言,在领略风格迥异的异域风情中激发自己阅读的兴趣。例如,1.对待关怀的态度上,汉文化中主张“群体”,而英语文化中强调“个体”,因此,中国人推崇关心集体,关心他人,而英美人强调自立、自我承担责任,过多地给予劝告或建议会令许多外国人感到不快。坐公交车时中国人往往会说Mrs Smith, why are you standing there? You are so old.Take my seat please。这样则会引起英美客人的不快,他们会说No.I don’ t think I am that old.I’m strong enough.2.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以跨文化研究为主题,适当地介绍英美文化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小课题,如“美国的饮食文化”、“英国的婚俗”等。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电影和视频等方式进行了解和分析,并最终写出report进行交流。3.利用西方的一些重要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举行英语晚会,举办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文化演讲、小品表演等,使学生了解西方习俗文化。

(二)拓展英语阅读空间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现行英语教材选材新颖,题材丰富,知识面甚广。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这些文章都是采用精读方式。精读是学生掌握语言技能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仅仅精读课文达不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同样是语言学习,大部分学生在课后会乐于翻阅一些汉语言读物,而对于英语读物,如非老师要求,通常不会出现在学生课堂之外。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无可厚非,但其中最重要之一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从小就养成了对汉语言文字的阅读习惯。如果学生也能将英语阅读变成一种习惯,那么,阅读英文读物将会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枯燥的学习任务。

作为英语老师,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培养英语阅读的兴趣。通过课外广泛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增加知识面,拓宽视野,提高人文素养,无形中还能培养英语语感。在初始阶段,可为学生选择一些难度适中,兼顾知识性、趣味性和时新性的文章作为课后阅读泛读材料,不预留题目,不预设压力,让学生真正体会阅读英语美文的乐趣,培养课后自主阅读的习惯,体验英语语言文字的魅力,逐步培养出阅读英文读物的兴趣。稍有成效后,可鼓励学生自己去找材料阅读。例如,1.在班级中设立英语角,放置各种设施的标志牌,同时使用中英两种文字;班级墙报里开辟“英语专栏”,提供适合本班学生的英文报刊杂志。2.订阅一些英文报刊杂志、购买名著简写本(书虫系列),成立班内小图书馆,每人贡献一本进行共享,让学生有空即可翻阅;有条件的同学也可网上阅读(如:英文阅读网enread.com),随时鉴赏英语美文、阅读英语故事、分享英语笑话、了解英语科普、共同朗诵名人名校励志演讲等。经过一阶段后,可让学生阅读后摘抄好句并进行仿写,如学生读了Voltaire的名句“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写出了“I am not sure of my success in the near future, but I will struggle to the death what I have faith in and what I am pursuing” ;其次,让学生写book report或读后感。不同的的阶段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任务设置,让学生梯级地得到训练,有所提升。

(三)激发学生主体思维,引导学生有效阅读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课后的阅读习惯,使英语阅读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还要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即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英语阅读技能不仅是最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阅读技能不是一教就会的,阅读技能的培养也不能简单地依靠量的积累,而是在阅读、理解和积极体验中得到提高的。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而英语教师则是激发学生主体思维的指导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技能和策略的指导,引导其将这种技能和策略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明了阅读的目的是要获取书面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看到生词就查字典,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句子结构和语法,而是要快速完成素材的阅读,抓住大意,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例如,读到这样的句子:What if your child has trouble making friends? This can cause enormous anxiety. Maybe your child seems upset by a constant lack of friends… 学生对于enormous不理解,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学会从上下文的信息“seems upset”进行猜义,为降低难度可设置成选择:A. a great deal of B. a small amount of。这时学生就不难理解其意思,也明白不是生词就非得靠字典。

其次,课堂上阅读的方式要多样化,如个人默读、分小组轮流阅读、集体朗读;对于课文及课堂上需要集体阅读的材料,英语教师应针对阅读材料的题材和体裁,以及语篇行文的风格,设置不同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思考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更高的语言层次上,学会从宏观上把握文章,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例如,教模块一Unit 2的project “Growing pains”时,引导学生速读篇章、学会浏览后, 与学生一起讨论文章的主旨与细节后,总结出:

Part1:(p1—p2)Many teenagers feel lonely and are going through many changes, which are a part of adolescence..

Part2:(p3—p5)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nges happen inside teenagers. They become confused and want to know how to fit in the society.

Part3:(p6)Growing pains does not last long.

大家达成共识,虽然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有烦恼甚至痛苦,但最终We will become healthy adults.

再次,引领学生加深和拓宽对阅读素材人物刻画、主题表现的领悟,深刻理解阅读材料的内涵,激发他们去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输入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有效阅读的良好习惯。

总之,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和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英语老师,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和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喜欢阅读英文读物,从而自发主动地去找英文素材阅读;引导和鼓励学生养成自主性阅读的良好习惯,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从被动阅读英语课本转为对英文素材的一种兴趣阅读,感受英语阅读带来的乐趣,进而在日常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英语语言习惯,掌握阅读技巧,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Goodman K. S.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M]. Journal of Reading, 1976.

[2]Anderson RC. Frame Works for Comprehending Discourse [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1997,14: 369.

[3]Sack, A and Yourman,J.100 Passages to Develop Reading Comprehension[J].College Skill s Center Baltimore, Maryland,1983:30,55,28

[4]廖道胜.中国学生英语阅读中的文化障碍[M].外语教学, 2001,(4):73-77.

篇7

患者,女,42岁。因“阵发性肢体痉挛7个月,左眼视力下降4个月”入院。病人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痉挛,表现为各个关节的屈曲,每次发作2~4秒后缓解,约半小时发作1次,昼夜均有发作,无不醒人事及大小便失禁。在当地医院治疗(具体不详)无好转,4个月前又出现左眼视力下降,无复视,呈进行性,同时出现右上肢的痉挛,偶尔左上肢亦有类似表现,且伴有与痉挛同时发生的左下肢烧灼样疼痛。病情逐渐加重,痉挛频率增加,几分钟1次,持续时间延长,lO~20秒/次,左眼视力进一步下降直至失明。3个月前,又出现步态不稳,到当地医院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给予甲泼尼龙240 mg/日,6天后改为泼尼松30 mg/日,以及γ-氨基丁酸(GABA)和卡马西平治疗,症状明显改善,步态不稳好转,痉挛减少,但左眼视力无变化。出院后症状又加重,再次治疗用甲泼尼龙、“德巴金”等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断治疗收入我院。20年前曾患肺结核,经治疗已愈。10年前因“异位妊娠”行手术治疗,有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过敏史。其父亲患“风湿病”多年。

体格检查 体温36.1℃,脉搏6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70 mm 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四肢皮肤有红色小皮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脊柱、四肢无畸形。神志清晰,言语流利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判断力基本正常。左眼失明,右侧鼻唇沟略浅,吞咽无困难,饮水无呛咳,伸舌居中。四肢肌肉无明显肥大或萎缩,右下肢肌张力略升高,四肢肌力V级,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均欠准确,右侧肢体阵发性痉挛,全身感觉未查及异常,腱反射亢进,吸吮反射阳性。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120 g/L,红细胞6.34×1012/L,白细胞13.2×109/L,中性O.66,淋巴O.25,单核O.09;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4 mm/小时,血钾3.3 mmol/L,血糖6.9 mmol/L。脑脊液:无色透明,细胞数O个,糖4.3 mmol/L,氯化物13l mmol/L,蛋白3.25 g/L未找到新型隐球菌和结核菌,细胞学检查见中小淋巴细胞2个,单核细胞1个。

入院诊断 阵发性肢体痉挛、左眼失明原因待查:①多发性化?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第一次查房(入院第5天)

进修医师 汇报病历如上。

住院医师 该病人有如下特点:①中年女性,亚急性起病;②以反复的阵发性肢体抽搐和左眼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③体格检查左眼已经失明,右侧鼻唇沟略浅,右下肢肌张力略增高,右侧肢体阵发性痉挛,反射亢进,吸吮反射阳性,共济运动差;④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增高,ESR 4 mm/小时,颅脑CT未发现异常,X线胸片见有钙化灶,脑脊液检查正常。该病人症状反复出现,累及部位较多,有视神经受累,有锥体束受累征象,我认为应考虑以下几种疾病。

多发性硬化 经典的诊断标准是具备时间及空间上的多发性,该病人左侧视神经受损,锥体束有损害,空间上具有多发性,反复出现的肢体痉挛,用药后又缓解过程,病灶逐渐增加,由原来的一侧肢体发展到双侧,因而,可以说时间上也具有多发性,且曾经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应该想到此病的可能。但是,多发性硬化病人多数在CT中会发现存在于中枢的白质的脱髓鞘改变,而出现肢体痉挛或癫痫发作者很少见,不支持该诊断。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的检查、神经电生理,尤其是视诱发电位的检查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可考虑进行。

继发性癫痫 病人右下肢痉挛呈阵发性,每次发作持续2~4秒,自行缓解,后发展到多个肢体,且伴有烧灼样疼痛,随病情加重,发作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曾经在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应用卡马西平、GABA和德巴金,痉挛症状缓解,支持癫痫的诊断,但仅用癫痫无法解释视力问题,可能是某些疾病伴发了癫痫,但目前应尽力寻找能完全解释所有症状的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人受累部位多,病灶较弥散,辅助检查有血白细胞计数的升高,X线胸片见钙化灶,提示以前有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可累及脑神经,并出现脑内局灶性的损害,故该病人应考虑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尤其是结核性脑膜脑炎的可能。但脑脊液无异常,颅脑CT亦无改变,目前不是很支持该诊断,但应注意鉴别。应该进行有效的辅助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反复多次的脑脊液监察等。

变性疾病 多于中年以后发病,可累及多个系统、多个部位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病情多进行性发展,辅助检查中各项均可无异常表现,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时可以短暂缓解,该病人有多种临床表现,目前的检查除血象偏高外未发现异常,但在变性疾病中,累及脑神经尤其是视神经者并不多见,且变性疾病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一般诊断时应首先排除其他可治疗的疾病后才考虑这种疾病,目前暂时不考虑该诊断。

目前诊断上不十分明确,应进一步进行检查,治疗上只能对症处理,待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再对因治疗。

第二次查房(入院第10天)

住院医师 上次查房后进行了一系列检查,现将结果汇报如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合物(PPD)试验(-);血免疫球蛋白:IgG 0.014 g/L,IgA 0.011 g/L,IgM 0.007 g/L。再次脑脊液检查结果为压力1 kPa(10 mmH2O),无色透明,蛋白质3 g/L,糖3.9 mmol/L,氯化物110 mmol/L,未找到结核杆菌和隐球菌。颅内感染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否能肯定是脱髓鞘疾病呢?目前诊断不明确,请主治医师帮助分析。

主治医师 大家忽略了本病例体格检查中一项重要体征――病人四肢皮肤有红色小皮疹。目前,病人病变的定位可能比较明确,主要是视神经损害和左侧大脑半球的损害,但定性比较麻烦,大家考虑到的脱髓鞘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我就不再赘述了。根据病人临床表现和目前检查结果,我认为还应该想到2种疾病。

多发性大动脉炎 该疾病多见于青年女性,是累及大、中动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可多种多样,早期常有发热、乏力、关节痛、纳差和体重减轻等中毒症状,数周或数月后主动脉弓及其大分支受累,产生脑和上肢供血不足的症状。病人常有ESR增快,轻度贫血、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阳性,病程进展缓慢,部分病人可无神经系统表现。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最传统和有效的方法。该病人发病以来,有轻度发热,皮肤有多发性的红斑,视神经有明显损害,有局灶性中枢性损害,白细胞增高;发病以来应用糖皮质激素曾一度缓解,应该考虑有无该病的可能。进一步的辅助检查应注意病人免疫功能和血管的检查。如ESR、风湿“八项”、血管炎“四项”、免疫“七项”,还应检查血管彩色B超,必要时可行心脏和大血管的CT检查。

肿瘤 病人以肢体抽搐为首发症状,病情逐渐进展,逐渐出现左眼视力下降直至完全失明。发生于眶上部的颅内肿瘤,有时可以出现一侧视神经的萎缩,而另一侧有局灶性损害,但是该病人无明显颅内压升高的表现,无头痛、呕吐和视神经盘水肿,当然有些人可无此种表现,且糖皮质激素治疗也可以部分缓解肿瘤病人的症状,故为排除肿瘤可行头颅CT检查。

这两点大家可能没想到,因此治疗上比较被动。依我所见,除对症治疗外,还应用一些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对于上述几种疾病均有一定效果,可以试用,进行观察,同时应该进行上述检查,尽早明确诊断,更好地治疗。

第三次查房(入院第l 7天)

住院医师 上次查房后,按照主治医师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栓查,现汇报如下:ESR 48 mm/小时;风湿“八项”:C反应蛋白(CRP)20.5 mg/L,明显升高,抗SSA(+);血管炎“四项”:抗心磷脂抗体(弱阳性),P-ANCA(+),C-ANCA(+);免疫“七项”:补体C3、C4下降,C3 0.78 g/L,C4 0.16 g/L;血管彩色B超示颈总动脉和髂总动脉壁增厚、粗糙,可见条索状强回声,血流阻力指数较高,符合大动脉炎的表现。根据目前资料,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现在想请教授就大动脉炎诊断标准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作以介绍。

教授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典型的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并不困难,早期表现为低热、体重下降、肌痛、关节痛等病毒感染症状,后期由于血管狭窄或阻塞造成病变近端高血压和远端缺血,症状随受累动脉而变。可通过血管彩色B超和CT来辅助诊断,典型的CT改变为动脉壁增厚、新月征和钙化。

其治疗应分为活动期和稳定期2个阶段。活动期治疗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主要药物有四类:①糖皮质激素类:是最经典和首选的药物,在早期可抑制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在后期可抑制纤维细胞增生,减少胶原生成,防止动脉壁瘢痕形成。一般采用口服给药用药3个月后或病情平稳后2周可以逐渐减量至停药;若糖皮质激素无效或停药困难,可应用免疫抑制药,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巯嘌呤或甲氨蝶呤等。②血管扩张药物:在控制炎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给予地巴唑等以扩张血管腔,改善缺血症状,但对于已

经狭窄的血管腔可能扩张作用微弱;③降低血液黏度的药物:可以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④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双嘧达莫(潘生丁)、阿司匹林等药物可以作为辅助用药。这些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发热、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缓解。

在病情稳定期,可考虑手术治疗的问题。发生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产生严重的脑、肾、上下肢等不同部位的缺血而影响功能的病人,应手术治疗。一般手术应在病情稳定后半年甚至1年、脏器功能尚未消失时进行。手术方式有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动脉内膜剥脱术和自体大隐静脉补片成型术。

最后诊断

多发性大动脉炎。

篇8

关键词:英语阅读 实践 能力

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阅读就是读者利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去解读包含一定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的阅读材料。阅读能力则是指通过阅读,吸收和获取英语书面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文中较多的复合句,能够大致猜测文中未学过的单词,短语的意义,并推断出文中未予言明的内涵等。

然而,在阅读实践中,学生普遍存在着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1、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单词,缺乏灵活的记忆方法2、词汇量小,无法满足阅读的要求3、缺乏阅读技巧4、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偏重语法和词汇,而疏于对篇章结构和阅读技巧的讲授。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克服种种困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呢?

一、大量识词,猜测词义

没有足够的词汇做基础,要获得和发展阅读技能只能是陆地行船式的空想。识词量是决定阅读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理解词义则是阅读的基础。学生在阅读中的词汇障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未学过的生词,再就是旧词新义。由此,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具体语境猜出相应的词性,词义。也可以用反义词的对比,或利用构词法知识来识词。例如:The firm market many types of goods.其中Market本意有“商城”,“经销”之意。联系上下文,Market在句中做动词,可猜出词义为“经销“。

二、语义阅读,克服逐字读

多数学生在阅读时都习惯于手指着逐字逐词的读。这样的阅读,人为的限制了视线的移动,不仅影响了阅读速度,也不利于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正确的阅读应是以意群为单位,同时通过过渡词等手段的连接而保持思维的连贯。实际上,文章中所传达的信息不会是同等重要的,跳过某些词甚至句子,并不会影响主要信息的获取。重要的是迅速抓住要旨词。如:My dear friend Mr Wang has a big black dog.”这句中,抓住了:“Wang has a dog”.就抓住了主要信息。所以,在阅读中,必须养成先视读词组,然后再逐步扩大“视读”范围,阅读句子和短文。

三、整体阅读,深层理解

词句的理解只是阅读的基础。把文章的思想内容连贯起来的阅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阅读。在阅读中,要重在以时空线索或逻辑线索从篇章的整体着眼,提高对语篇意义的概括能力,对语篇内部结构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对逻辑用语的有效把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篇分析和理解能力。比如:对于时空明了的文章,列出时空用语,对时空用语不明了的课文,可以列出一系列事实,找出相应时空。

四、扩大课外阅读量,讲究阅读技巧。

常言说:厚积薄发,熟能生巧。没有大量的阅读输入,就不可能有大量的语言输出。因此,必须把课堂内外的训练结合起来,不能只重精读而轻泛读,在抓好课文阅读的前提下,坚持每天一读,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充足的词汇量和基础语法知识。

随着大量的阅读,学生广泛涉猎,开阔眼界,学到新的知识,也娴熟地掌握了阅读技巧。如阅读时不出声,默读;不逐字逐词地读,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不一见生词就查词典,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习惯;由上文中已出现的语言信息,预测下文将要出现的信息;从标题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以及可能涉及到的词汇;带着问题从阅读材料中寻找答案,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查读,解决个别细节问题。

当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而是逐渐达到的,是长期进行不经翻译直接理解英语材料的结果。因此,阅读学习不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此外,还要多读关于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文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阅读中获得乐趣与知识,最终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

篇9

一、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任何人是替代不了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个主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内容,否则,无论教师采取哪种更好的教学方法,都未必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对此问题,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往往是知晓的、明白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往往要走进“死胡同”,陷入自欺欺人的境地中去,要么一味讲解灌输,要么把对文本的解读的结论原原本本地、一股脑儿地和盘托出,让学生根本不用对文本阅读“咀嚼”就能轻而易举地“下咽”。久而久之,就培养出一批“嗟来之食”的阅读懒惰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就是教师的观念陈旧,凭借经验去教学。那么,要怎样做才能改变这一状况呢?笔者认为——

(1)营造主体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这个主体意识是不是能很好地得到落实,关键的一点就是看教学中是否有主体氛围。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愉悦的阅读氛围,才能让学生尽快进入阅读角色,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宽松的、愉悦的阅读氛围取决于老师的营造,所以说,老师应该具备这种营造氛围的能力。比如说,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我很注意“调侃”地说:“同学们,今天我准备当一回导游,让我带领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美丽的小兴安岭去看看,看看一年四季景人的小兴安岭……”这样一调侃,可以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阅读氛围,学生阅读文本的“主人翁”意识就得到了认可,得到了强化,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2)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坚决摒弃“领导者”角色,做一个“服务者”角色,做一个“志愿者”的角色,提升“服务”水平。一要多学习一些前沿的教学理论,为自己驾驭语文阅读教学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这样就有可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二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一些情况或感受,为阅读教学作个参考。三要发扬民主,增强学生阅读文本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是自己的事,不是老师的事,从而增强阅读文本的自觉性。四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比如说,在开学初上阅读教学之前,我就征求学生的看法,提出一个问题:您对这学期的语文教学有什么看法或建议,希望您能提出来,供老师参考。没想到,这一问题一提出来,同学们情绪异常高涨,各抒己见,收到良好效果。

二、摆脱束缚,启迪学生多元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教学要“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没有“多角度”阅读,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就有可能存在片面性,单调、狭隘、乏力的阅读教学就失去阅读教学的意义。而“有创意的阅读”就要打破陈规,跳出一定的框框限制,才有可能有所“创意”有所“突破”,形成自己对于文本阅读的独到见解。教师是学生阅读文本的引导者,担负着启迪引导的责任。这种引导,不是越俎代庖,而是通过老师的“启”促进学生的“发”,让学生在老师的“启”之下去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的意蕴。比如说,在《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中,老师可以先根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的问题要素,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去思考、去琢磨、去揣测,在思考、琢磨、揣测中理解文本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当场进行“理解”,从而达到“理解”共享,知识互补,提高理解能力的阅读教学效果。这三个问题,我是这样呈现的——①老师在出示课题“地震”时,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两字,你想到了什么?②老师在出示“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有人再来阻止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这一句话时,提问: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③老师在最后一段文字的教学时,提问:同学们,是什么让父亲和儿子有这样坚定的信念?教师充分利用了这三个“空白点”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多元阅读,多元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体验,促进学生阅读感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如何激励、如何唤醒、如何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阅读呢?笔者认为,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比如说,《少年闰土》这课的教学目标是:感知少年闰土这一形象,体会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围绕这个目标,我注意创设合适的情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情景之中与作者、与人物进行情感交流,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雪地捕鸟”这一段落时,我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一部分的内容,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让学生来演一演、做一做闰土是怎样捕鸟的。学生通过一边做一边讲,对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在这堂课的收尾阶段,当学生学懂了闰土给“我”所讲的新鲜事,“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后,我出示离别图,引导想象:好朋友就要分别了,他们手拉着手,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我”会对闰土说些什么呢?闰土又会对“我”说什么呢?同学们反应积极,于是,在交流时,我又让他们演了一演。在表演、观看、评价的过程中,全班学生都感受到了“我”和闰土那种依依不舍之情,对文章中心的体会也就更深刻了。

篇10

【关键词】教学实践 音乐生 声乐能力 演唱技巧 示范带唱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12-01

本人一直任教高三高考音乐班至今近二十年,在教学初期我并未能形成系统化的经验性教学,大约经过十年后教学上才逐渐成熟并摸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针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高考音乐生声乐科的能力,在此谨谈谈我的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一:

首先,我所教学的音乐生都是由当时高一级或高二级时才组织并形成30人左右的音乐班。音乐生中没有特招人才,刚开始连音符和节奏、简谱和五线谱都不会。同时学生受港台流行音乐的影响,基本上不太喜欢视听与学唱民族或美声歌曲,会唱美声或掌握一定演唱能力的学生很少,声乐基础普遍起点很低。

其次,学生由于文化科的学习压力,在高一、二年级真正能投入学习声乐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很是重要。

针对音乐生普遍声乐基础差,不会唱民歌与美声歌曲且时间紧的现象,我就每天上午以带唱形式让全班音乐生一起学唱大量的民族与美声歌曲,以余开基编著的《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为主,挑选一部分适合学生考试的歌曲,从易到难。每天最少学唱3至5首(泛唱形式,暂不要求背歌词旋律),在一个月时间里,音乐生基本上会演唱一百首以上的中外歌曲,这就大大开阔了音乐生的声乐视野,并逐渐培养学生的声乐兴趣,也给予学生对声乐歌曲很大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从学唱过众多的歌曲中选择自己喜欢演唱的、并且认为适合自己且有能力演唱的歌曲(当然,这要经过老师的引导),再开始精细练唱。

同时,在大量带唱教学中,对于每首歌曲的学习,我都会严格要求学生划着拍子先掌握好歌曲的旋律,把握歌曲的节奏,歌曲的表达情绪,熟悉歌曲的前奏与间奏。即通过学唱、练唱歌曲旋律来提高视唱能力,同时加强学生乐感与节奏感,实现了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视练等综合能力。

教学实践二:

经过近一个月的泛学泛唱,让学生轮流在课堂上练唱表演,我逐渐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声乐特点与音乐能力,便开始以能力层次来分组进行精细教学。分优级、中级、弱级,因教学时间所限, 30多学生中我以3-5人为一组,采用小组课与单独课相结合的方法,每个小组上课时间约2小时。

首先小组一起做仰卧起坐或数数下蹲等加强肺活量的练习,大约十分钟后,学生整个状态会兴奋且心态放得很开。稍作放松后开始小组进行有声呼吸练习15分钟左右,练声曲初以常用且简单为准,基本如下:

其次分别逐个针对性地强化练声大约20分钟。在练声过程中对学生演唱嘴形、口腔与牙关、喉头的放松等要点逐步引导,并让小组成员相互比较交流,不给学生空洞的理论宣教。杜绝在教学中嘲笑打击学生,力求保持幽默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采用一对一的指导教学方法,每个学生单独教学时间大约30分钟。老师要在教学上做严谨的示范带唱,即对歌曲分乐句、乐段甚至难度高的地方分一小节来反复带动学生学唱,直至达到歌曲的演唱要求为准。老师带唱学生跟随模唱,体会正确的演唱和技巧这一过程极其重要。经过大约半年的严格训练,学生是会有很明显进步的。

教学实践三:

选择适合学生演唱的歌曲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对于如何选择合适学生演唱的歌曲,我总结出几点经验:

一、如何选择适合学生演唱的歌曲:

1.大多数考生经常选择演唱的歌曲不宜再选。因为评委一天要听好多考生演唱同一首歌曲,心里会烦闷且感无新意的,同时评委很熟悉这些歌曲,容易在考生间比较,对考生打分很不利。譬如有5或6人连续演唱《我爱你中国》,之后有一考生演唱另一首作品,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分数就容易打上去。

2.新创作推出的歌曲不宜选择。这些歌曲未能经过时间的考验,艺术性与欣赏性难于被认可;同时不要选择过于偏的歌曲,这些歌曲很少流唱,很少人听过,有陌生感,初听会让人有晦涩生硬感,或作品本身不足,学生如在考试中演唱这类作品是很难表现得好的,也不易被评委接受。

3.尽量选择名家名作。名家作品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创作旋律符合声音演唱规律,作品结构自然,评委在心里上也比较容易接受,不要认为别人演唱得好听的歌曲自己也去跟着唱,因为先适合别人,但不一定适合你自己演唱。

4.尽量选择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声乐能力的作品。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声乐特点,老师要十分清楚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嗓音特点,了解哪些歌曲能力适合哪些学生学习和演唱。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歌曲中要力求扬长避短,尽量选择能掩盖缺点,能充分发挥学生声音优点的歌曲。

5.不选择超越自己声乐能力的歌曲。不要抱着搏一搏的心态,声乐能力有一个极限,超过自己的极限演唱就会力不从心,破音、失声、高音上不去等问题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所以尽量不要盲目追求演唱大歌曲,当然大歌曲演唱得好肯定能获得好成绩,但高中音乐生学习声乐时间过短,很多声乐基础还未能打牢,考试中演唱大歌曲往往吃力不讨好。

教学实践四:

学生声乐经过一年左右的专业教学,从泛学泛唱到精学强化,就临近专业考试的检阅了。

在考前要尽量多准备应考歌曲。我的做法是首先在考试三个月前,精选好约12首歌,经过强化教学,找出学生的不足或不适合点,在考试前二个月,从12首歌曲中再精选出约6首歌曲;再强化,再找差距与演唱缺陷,最后在考试前一个月,确定好3首歌曲,在以往的能力与熟练的基础上,再用一个月的时间强化教授学生演唱好最终选定的考试歌曲。

其次引导学生理解每首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不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那么演绎歌曲时就会出现情感空白做作的“别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