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住宅建筑设计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5: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住宅建筑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其中住宅建筑行业表现较为突出。目前住宅建筑设计主流趋势以及设计理念,仅仅围绕生态建筑开展。我国不少地区出现了生态住宅小区,深受广大住户的青睐。加强生态理论的应用探究,注重自然条件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正确处理生存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为生态环境建筑创造良好的条件,凭借生态建筑结构充分发挥其功能已成为未来生态建筑的趋势。
一、生态住宅建筑概念
生态住宅建筑追求多维、立体空间的同时,更加注重环保,并且在设计之初就将经济实用、环境保护和现代科技良好的融合,并将其建设在自然生态平衡环境之中。这就要求生态住宅适应原有环境,在保持原有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更加注重节水、节能等内容,以达到减少建筑周围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目的。将生态、环保居住环境和自然平衡发展相统一,最终人们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二、生态住宅小区的特点与功能
1生态住宅小区的特点
生态住宅小区最大的特点是除了体现居住舒适、健康外,更加注意协调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发挥最大经济效益,为住户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它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1.1提高绿化度
生态住宅绿化并不是单纯的栽种花草树木,而是注重利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和建筑学、地理学、美学等原理进行有机的融合,从整体角度出发对住宅小区环境进行规划,并妥善处理人们生活和生态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的发挥绿地作用:
1.2 节约土地资源
住宅建筑设计另一个较为重要的特点是重视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应用。选择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结合施工的实际条件,以达到充分发挥|土地价值、节省用地的目的,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3 节约水资源
目前生态环境的恶化,使我国淡水资源受到严重威胁,因此节约用水不仅是普通建筑设计考虑的重点,更是生态建筑设计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有关雨水收集、处理、再利用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为了实现生态建筑的目标,不管是住户还是建筑的设计、施工单位都应未雨绸缪,将节约用水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建设活动中去。
1.4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生态住宅建设单位应采用相关措施,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建设施工的各个环节中,结合实际住宅功能引入生态系统,并注意保持原有生态系统平衡和结构不被破坏。同时保持生态循环和生态能源的稳定性。比如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太阳能和热能的收集,以及使用节能灯具等,在降低建设成本的同时,又能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益一举多得。
1.5 垃圾分类处理
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虽不是住宅建筑设计的重点内容,但是通过垃圾分类、处理再利用,能够节省能源,对环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这样以来生态住宅设计对垃圾分类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2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作用
生态住宅小区作用很大它不但能够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以及循环性,而且在调节当地居住环境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态住宅建筑设计注重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主要包括生物物种、遗传多样性等诸多内容。整体来看它既能保持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又能保持其完整性。将有利于营造良好居住环境的生活物种集中起来,提供现有的居住环境质量,为生物物种正常的生存和繁衍奠定基础。
2.2调节气候,减少污染物
生态住宅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建筑结构,营造绿色生活环境。比如在阳台、墙面等处栽种对环境有益的绿色植物,不但美化了原有建筑结构,而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诸多有毒气体,净化生活空问空气质量,调节环境温度:另外,绿色植物还能起到阻挡城市噪音,隔离粉尘,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优质、舒适的环境。总之,生态住宅设计不断提高绿化面积,不但能够体现住宅小区的美,还能最大限度的改善生活环境质量。
3现代生态住宅建筑设计构思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钢筋混凝土似乎成了城市的主要标志,随之而来的室内装饰材料中的甲醛等诸多问题有毒气体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严重的威胁。人们在享受社会进步成果的同时,对现代建筑环境的营造越来越重视,很多人更加渴望居住在环保、绿色住宅中,这成为新的都市情节。因此现代生态住宅建筑设计应将生态理念融入其中,创造清新、自然的生活环境,不断促进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组成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是“绿”、“水”,其中绿色不仅仅是单纯的颜色概念,而是现代社会环保的代名词,代表着天然、环保的设计理念。水在维持生命上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除此之外,它和空气相融合成为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所目前生态建筑设计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成为建筑设计企业主要考虑的设计方向。
3.1对人与环境的思考
人们的生存和自然环境密不可分,人们的存在和健康状况都来自于自然环境的给养,反过来自然环境参与到人们的活动中去,才能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要素。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平衡造成严重的影响,其主要目的并非是改造自然那么简单,而是带着较强的功利目的。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应清楚的认识环境在人们生活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从事住宅建筑设计活动时,应最大限度的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们自身的生产发展理念。
3.2从现代生态住宅建筑设计角度看可持续性发展
从目前生态住宅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看,居住环境设计包含诸多方面,并且更加注重设计的系统性。比如环境的整体布局、自然条件的利用以及各种空间元素的拼接等,进行这些因素设计时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整体结构的厚重感和层次感,注重实际住宅和建筑风格的协调性,认真对待各个细节的处理,比如使小范围的绿色植物和住宅彼此映衬等,充分发挥绿色在生态环境的作用。比如,防止噪音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住宅建造要考虑的内容更加广泛,总的来讲应以保护生态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还应对住户的需求做充分的了解等。
3.3 自然再造环境
部分住宅建筑企业对生态住宅的认识不透彻,认为生态住宅就是人造自然环境。其实人工打造的住宅环境生态系统不管从生态结构上,还是生态组成要素上看和自然生态环境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自我净化能力弱等。让生态住宅小区具备自然再造功能是生态住宅设计应考虑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因此,设计时应注重分析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契合点,从而使两者相互依存。比如,可以将活水引入到住宅小区内。
篇2
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住宅;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最近几年许多业内人士着手研究对生态和可持续性发展更加有利的途径和诸多方法,如今,建筑设计的主流趋势以及设计概念都紧紧围绕着“生态建筑”而进行,因此,我国诸多城市大量涌现出环保生态型住宅小区,也受到了购房者的青睐。
掌握生态学的科学原理和使用方法,充分利用好自然条件和改造可再生资源,平衡好生存发展和自然环境,更好地维护生态建筑环境,结构与功能相结合,这将成为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和未来发展趋势。生态住宅建筑具有多维、立体、环保的特点,特别是建筑设计一定要秉承经济实用、环境、科技含量高的原则,可以建筑在自然生态平衡的环境中。
既然是生态住宅就要适应生态环境,不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建筑设计中要重点体现出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通风和采光等方面,使建筑周围的污染情况降到最低,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把科学、环保、生态的居住环境与自然平衡发展,和谐共存。
2 生态住宅小区的特点与功能
2.1 生态住宅小区的特点
生态住宅小区不仅要着重体现舒适度、健康状况外,还应该注意生态效益,为居住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协调好彼此的关系,其中主要特点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2.1.1 提高绿化度
所谓的环境绿化不仅仅是种花种草那么简单,环境绿化是通过生态学的原理并且与建筑学、美学、生物工程学、地理学、水资源等学科合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对小区环境进行科学的规划,妥善处理生态与人居的平衡关系,充分利用好绿地建设。
2.1.2 节约土地资源
建筑单位要高度重视建筑材料的选择,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可以节约土地,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创造出无限的价值,把更多的生态环境留给后人,造福社会。
2.1.3 节约水资源
水资源不仅是普通住宅在建筑设计中所要考虑的内容,更是生态住宅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我国水资源还不是很丰富,俗话说“:水是生命的源泉”,关于雨水和水资源的收集以及再生利用,远远赶不上西方国家和发达国家。据相关专家预测,全球水危机会在 2025 年爆发,无论是人民还是建筑单位都要做到未雨绸缪,不要等到预测成真的那天后悔莫及。
2.1.4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建筑单位应该把生态理念引入到建筑住宅设计当中,因为不同的生态系统都有属于各自的结构特征和相应的方式方法,正常情况和状态下,生态循环系统和生态能源都应该具有稳定性。例如:充分利用太阳光和热能,在进行设计时采用具有节能功能的灯具,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这样不仅降低了工程成本,又能开发出更多的生态利益。
2.1.5 垃圾分类处理
虽然垃圾分类处理不是住宅建设的相关内容,但垃圾分类可以产生再生资源利用,也是绿色环保、物力管理的工作范畴。
2.2 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作用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不仅可以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循环性、多样性,还可以调节当地居住环境的气候,而且把污染物降到最低,其中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2.2.1 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主要内容含盖了生物物种、遗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设计生态住宅建筑既能保证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又能保证自然生态的连续性,减少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生物物种分散,改造现有的居住环境,同时为生态生物提供最佳生存和繁殖环境。
2.2.2 调节气候,减少污染物
在建筑设计生态住宅小区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好墙面、窗台、阳台等空间,适当的种植一些对环境有益的花草树木等绿色植物。这样可以通过自然条件吸收二氧化碳和甲醛等危害物质,很大程度上净化空气,自动调节室内的温湿度,改善气候;还可以大量减少城市的噪音,吸入尘土的作用,为人民居住创造出更加舒适的环境。换句话说,建筑设计生态住宅小区的绿化程度越高,就越能提高生态环境,还有利于提升住宅小区的设计美感。
3现代生态住宅建筑设计构思
伴随着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钢筋水泥构架俨然成为了一种主流,过多的甲醛,过多的质量问题,使人民已经对这种所谓的现代建筑感到担忧,物质文化的提升让人们更加渴求生态建设的发展,更加渴望住在绿色环保的住宅,这是一种新的都市情结。
居住环境应该本着生态住宅的设计理念,用一种全新的生态住宅建筑设计取代钢筋水泥构造,创造一个自然的生活环境,这样也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发展。“绿”“、水”是生态环境中最基本的两大要素,绿色不仅仅是色彩的定义,更是环保标志的象征,以及生态意识,它代表着天然的设计理念。水是生命的源泉,它除了与人类建立起特殊的协调作用外,还与空气相融合,所以在环保中也是不可替代的。在生态住宅建筑设计中将生态与自然融合是每个建筑设计单位的设计方向。
3.1 对人与环境的思考
人类所赖以生存的根本就是环境,人类的存在和健康状况的体现都依赖于自然环境的给养;与此同时,把自然环境加入到人类的生活当中,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生活要素。建筑活动已经变成破坏生态平衡发展的元凶,它已经不是过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那么单纯的想法,因为它有着明显的功利目的,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避免发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人与自然平衡发展,在住宅建筑设计活动时,必须要从生态的角度考虑,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发展。
3.2 从现代生态住宅建筑设计角度看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住宅建筑设计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与功能,它是否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要看起到关键性资源消耗的影响,还有可能因为过荷所发生的衰退。从现代生态住宅建筑设计整体规划上看,居住环境需要从很多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例如:整体布局、各种空间的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绿化等,这些因素都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起点和最终目标。
在设计的过程当中,不仅要考虑到绿化布局测层次感和厚重感,还要考虑到整体建筑风格与实际住宅是否能互相辉映,小区内各种绿色植物也应该与住宅互相衬托,充分发挥绿化在生态住宅中的重要意义,例如:防止灰尘、防止噪音等危
害。住宅的建造则要考虑的更加广泛些,以自然和社会生态的需要为基础,然后节省能源,了解居民对自然环境的需求。
3.3 自然再造环境
有些建筑单位对生态住宅存在思想偏差,他们把生态住宅理解为人造自然环境,这样利用人工打造的生态住宅并不能从实际中解决生态环境状况。怎样让整个小区具备自然再造功能是生态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另一个重点,通过人文环境将自然环境融入其中互相共存,因此,设计者常常会利用自然的地理环境,把活水引入到小区内创造自然的再造功能。
4 结论
综上所述,生态住宅是结合了不同的科学技术,它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体现,生态住宅建筑设计应按照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同时也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正确引导。在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人才相互合作,把建筑学、生态学以及其他与生态住宅相关的学科综合运用起来,对技术、经济、环境、能源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考虑,系统地对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更好的设计出生态住宅,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
篇3
关键词: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绿色环保
生态住宅又称“健康住宅”,生态住宅的居住区总体布局、建筑单体的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和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
一、生态建筑的设计
1.生态建筑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是在满足功能和空间需要的同时,强调实现资源的集约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生态建筑强调资源和环境,强调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要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条件下利用适当的技术,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物质空间。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系统,考虑节能节水、方便美观、适用等因素,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建筑生态系统,将建筑设计成为和谐、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
2.生态住宅建筑设计要点
2.1住宅区风环境设计
建筑物布局不合理,会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高层建筑由于单体设计和群体布局不当而导致强风卷刮物体撞碎玻璃的报道屡见不鲜。很多事例提醒规划师和建筑师,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宅区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事实上,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风速太大时不会在住区内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还应该在炎热夏季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规划设计中仅仅考虑对盛行风简单设置屏障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
2.2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
住宅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同时还和住宅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宅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热岛”现象在夏季的出现,不仅会使人们高温中暑的机率变大,同时还促使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加重污染,并增加建筑的空调能耗。合理地建筑设计和布局,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2.3日照、遮阳与采光
太阳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遮阳问题是指由于建筑物的外形设计、特别是凸凹变化的外型而引起的建筑围护结构(墙和窗等)实际按受的太阳辐射热量减少的问题。相应的,互遮阳则是指由于建筑群布局而影响到建筑物实际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减少的问题。自然采光有利于人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我国北方冬季对自然采光就有严格要求。在住宅区规划与单体设计中需仔细考虑遮挡和自遮挡对自然采光乃至建筑物的热环境的影响。
2.4护结构布置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布置,体型系数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反映护结构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复杂影响。实际上,对于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由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渗透情况的不同,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相差很大,接受的太阳辐射随着时间变化而千差万别,夜间背景辐射状况也不相同。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利用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建筑物能耗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
2.5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
住宅区规划应有效地设计防噪系统,如将住宅区和主要交通干线相隔绝,防止主要交通干线的噪音传过来。污染控制问题也需重视,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不好,一定是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而通过有效的绿化、有效的组织建筑周围气流流动,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在设计初期,技术人员就应该深入现场进行调研和测试,检验当地的噪声或污染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不能满足要求,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居室噪卢超标,可考虑采用错开设计的双层玻璃窗,既能有效降低噪声,又不影响自然通风的利用。
二、生态住宅的实现策略分析
1.追求舒适和健康是生态住宅的基础
生态住宅首先要满足的是人体的舒适性,例如适宜的温度、湿度以满足人体热舒适。此外还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有充足的日照以实现杀菌消毒,有良好的通风以获得高品质的新鲜空气,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心理方面,生态住宅既要保证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安全性、私密性,又要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交往等要求。健康还有另外一层很重要的含义,是指住宅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住宅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2.追求高效是生态住宅的核心内容
所谓高效,是指尽可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我们知道,建筑业以及与建筑业相关的其它产业(如建材生产、运输等)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而生态住宅正是要杜绝这种粗放、浪费的模式,以最低的能源、资源成本去获取最高的效益。
3.追求美观是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相和谐的完美境界
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相和谐不仅体现在能量、物质方面,也同时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生态住宅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生态住宅立足于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这两大课题结合起来,所关注的不仅包括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和利用可再生洁净能源,还涉及节约资源(建材、水)、减少废弃物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材料的可降解和循环使用等,因而它所占据的视点最高,所关注的领域也最广。
4.与生态住宅完美结合的相关处理
一是能源的再处理。要尽可能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并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等无污染型能源。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场地因素。如朝向、方位、建筑布局、地形地势等。尽可能利用天然热源、冷源来实现采暖与降温。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空气质量、降温、除湿。材料的无害化、可降解、可再生、可循环。建筑材料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
二是水的循环利用与中水处理。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雨水收集、中水处理、水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特别是对于水资源匾乏的地区。结合居住区的情况(规模密集、区位、周边热网状况)采取最有效的供暖、制冷方式。加强能源的梯级利用。结合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来布置室外绿化(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和水体,以此进一步改善室内外的物理环境(声、光、热)。使用本土材料、降低由干材料运输而造成的能耗和环境污染。在技术成熟、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住宅的物理性能。注重不同社会文化所引发的生活方式上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住宅设计的
三、结语
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渴望回归自然,希望更多地与大自然接触。但住宅建筑仅有绿色还不能说其具有生态性,住宅的生态型是以绿色为基础涵盖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理念;而生态建筑这一称谓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已存在,但在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目前,建筑界普遍认同生态建筑应是可持续发展的。
参考文献:
[2]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9
篇4
【关键词】住宅设计;住宅建筑;绿色生态;生态设计
对于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虽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笔者理解应包括以下几层涵义:①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地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住宅建筑与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②拥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满足人们工作生活所需的舒适环境。人与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能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③ 在住宅建筑精神上既要体现时代性,也要反映地域的历史与人文环境。
一.绿色生态设计概念及特点
1.绿色生态设计的含义
绿色生态设计是以绿色生态技术作为依据以净化环境为目的所进行的设计。它要求在设计时必须按环境保护的目的选用合理的原材料、结构和工艺,在制造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不产生环境公害,有利于拆卸和回收,回收的材料可用于在生产。
绿色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科学所持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广,包括建筑是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师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师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它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从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设计,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的说,绿色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
绿色生态设计理论是新的设计价值观的体现,他将设计建立在生态学有机整体的基础上,用有机整体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观察研究设计对象。要求设计师面对单个的设计对象时,应该将其纳入人与物、人与自然的整个系统中来考虑。这一新兴的设计观念改变了以往设计师们仅仅在产品外观上标新立异的传统观念,而自觉地纳入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思想中,将设计的重点放在真正维护人类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中。
2.绿色生态设计的特点
(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我国的资源国情:资源总量大,资源类型齐,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均资源占有少,是一个资源小国;开发利用不合理是实际存在的状况,从总体来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为止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不容乐观;保护环境是随手可做的小事,在建筑设计中要注重对资源的合理使用,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2)加长了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
现阶段许多住宅建筑花费了大量金钱建设但是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绿色生态设计有4个阶段:修理、精炼、重新设计再思考。日本政府通过绿色生态设计使资源的利用率提高4倍甚至10倍,有效地减少了资源和能源的使用,降低了生态环境的干扰。建筑材料的可靠性、高耐久性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因为材料的再循环使用或者处理均需要再次消耗能源,因此,延长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3)遵循了生态平衡规律
生态平衡又称为“自然平衡”。即指生态系统中,在一定的时间内,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相对平衡状态;也就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长期地保存稳定,这种平衡状态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中的有机体种类数量大、生物量和生产力也最大。比如一个池塘,水质好,生物茂盛,鱼儿欢畅时,处于生态平衡状态。比如人们使用绿色生态的环保材料,经过可回收利用,既不能影响动植物生长又不危害人类健康。
二.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
1.合理利用绿色植物
将先进电脑控制技术同住宅建筑构造技术相结合,把生态建筑同绿色生态体系移植到住宅建筑内部,从而利用内部植物环境为住宅建筑内部提高一定气候调节作用,利用植物改变住宅内部生态环境。此外,利用绿化植物,注重人和植物、建筑物同植被的关系,实现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打造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空间环境,建设绿色生态建筑。
2.充分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典型的绿色能源,同时也是地球上所有能源的来源。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取代传统能源,从而降低住宅建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在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太阳光线设计为从屋顶进入,将反射构件、光线收集等应用到建筑屋顶上,从而提高建筑室内光线环境。太阳光线进入室内,为房间内部提高日照,同时对太阳光进行收集,反射引导进入建筑内部,从而降低室内热量损失。利用被动采暖设计基本原理,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季节的太阳辐射和直射能量,来减少住宅建筑采暖能源消耗;利用遮阳的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减少夏季阳光直射,从而降低室内制冷能源消耗。
3.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设计
绿色生态建筑的主要部分就在于护结构的能耗部分,对于护结构的节能是保证生态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这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建筑的隔热保温作用,对于保温隔热材料的选用我们也要多加考虑。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与地势来选用不同种类的保温隔热材料。具体来说,我们常常将保温能力高的材料用于一些在北方气候寒冷地区的建筑,这些建筑的结构中我们通常都是采用具有隔热功能的保温材料,大大减少了外界的冷空气对建筑内的影响。同时,国内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引进并采用了很多国外先进的技术,复合墙体就是其中一个较好的突破,建筑师创新性的将保温材料融入到墙体之中,一方面增强了墙体的承重能力,更在最大限度上让建筑的保温效果变得更加明显。
4.减少空气的热交换,降低能量损失。
住宅建筑设计时要保持空气在建筑中具有适当的密封度,外墙不能自由开启,内庭要封闭,确保空气的有序流动。此外,利用地源热交换系统,将夏季进入建筑的气体进行冷却,将冬季进入建筑的空气进行加热,利用土壤一年四季具有稳定温度的特点,冬季作为热泵供暖热源,将高于环境温度的地底热能供给到建筑室内采暖,在夏季将土壤作为自然空调的冷源,将建筑室内热能抽取释放到环境温度的土壤中,利用土壤环境温度均衡的特点,减少建筑周围空气的热交换,降低能量损失。同时,还可以对热量排放进行再利用,通过空调热回收系统将排出建筑室外的热空气进行回收,实现建筑供暖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绿色生态建筑是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主要方向,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贯彻绿色生态理念,坚持生态建筑设计基本原则,采用合理设计策略,逐步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加大绿色生态技术的使用,促进住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毅夫.基于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分析与思考[J].中外建筑,2010,(8):150-151.
[2]时铭,高艳苹,姜春燕等.浅析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
[3]王秀芬,丁新海.关于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5):198-198.
篇5
关键词:生态建筑 设计 环境 文化 特色
1 引言
建筑设计特别是生态住宅建筑设计是一个地区的产物,它总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地形条件以及地形地貌的制约,这是造成住宅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我们设计师应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地形地貌的要求与地段环境相溶。自然环境是生态住宅建筑的背景与组成因素,因此在住宅的选址方位上要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状况,依势而建。其实在建筑选址上,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风水理论便有了体系阐述,它强调建筑所处环境的好坏对人的生活与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2 生态型住宅建筑的基本特征分析
生态型住宅的环境要有洁净的空气、水源与土壤,不受到不良自然环境的危害,也不易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基本特征如下:
⑴建筑物要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防风、遮荫,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重视室内空气质量,保持新风在室内的流动。重视人文景观的保护,建筑物附近有价值的古代文化或建筑遗址应予保留并妥善安置。
⑵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和其他消耗至最低程度。建筑物应该充分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尽量利用清洁能源(如地热与太阳能、水能、生能和风能),保护与改善自然环境。在满足人们的健康、舒适、安全使用的情况下降低消耗、节省资源。
⑶建筑物应有合理的朝向布局,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建筑物的形体布置合理,应减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以减少采暖与制冷能耗,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应该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构造,并具有良好的自然采风系统以及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建筑物内的房间设置、布局恰当,既满足使用舒适度,又节省能源。
⑷回收并重复使用资源。从旧有建筑物中拆除的建筑材料,如砖石、钢材、木料、板材和玻璃等,尽可能保护好,根据不同情况,力求回收利用,做到建筑材料- 建筑- 建筑材料- 新建筑的良性循环。并积极利用其他工农业废弃物料,使用先进技术,降低建筑运行管理费用。在结构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不要拆除旧建筑,应对其进行改造以适应新的使用功能,节省建筑造价。
因此,现代生态型建筑是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亲和自然、舒适、健康、安全的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3 生态型住宅建筑设计要点
生态一般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型建筑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同时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这主要指对自然资源的少费多用(包括节约土地,在能源和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生资源等原则)。又要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包括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对小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建筑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 以人为本,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在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决不是“人类中心论”。建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健康、无害、舒适的环境。我们强调高效节约不能以降低人的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但也不能只强调人的健康和舒适,而不顾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建筑应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利用自然条件创造优美的外部视觉景观,改善室内环境品质,提高舒适度,降低环境污染。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才是绿色生态建筑的基本内涵。
②使用洁净能源,降低能耗,保护自然资源及绿色生态
建筑要通过优良的设计、优化工艺和采用适宜的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改变传统建筑产业的粗放、浪费污染型的生产工艺,实现清洁生产、工艺生态化。要尽可能提高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积极采用洁净能源,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如自然通风和通风道技术),减少废弃物。把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两大课题结合起来,以最低的资源,最少的污染获取最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③ 循环、有效利用资源与能源
循环使用建筑材料,废物再生利用,水循环使用,能源的多级多层次利用,使用高效率的设备和控制系统。扩大代用、再生利用材料资料,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有用的经验转化为标准、规范条文,以利推广。
④ 保护利用环境,尊重历史、自然设计与地方相结合
利用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保留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湿地和自然水系,保持绿色空间,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使建筑空间布局充满活力。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⑤ 整体优先,全寿命设计
设计必须从整体出发,经济性应从全寿命周期通盘考虑。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适宜的建筑技术和绿色建材的集成,增强其性能及灵活性,延长建筑整体系统的使用寿命;通过技术进步和转变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建筑工业化、现代化水平;提高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积极发展智能建筑,提高设施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
⑥ 保护生态系统调控城市气候
创建舒适健康、高效清洁、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的生活追求。这要求设计及规划采取合理的城市结构与绿地系统布局,考虑建筑通风与遮阳,控制污染,合理处理与建筑相关的垃圾及工业废弃物,广种乔木并用当地杂草绿化(节约水资源)改善城市气候,铺地尽量用可渗透性地砖,以利于水和植物的生长。
4 基于地域特色的现代生态型住宅建筑设计的思考
建筑特别是住宅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它总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地形条件及地形地貌的制约,这是造成住宅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设计师应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地形地貌的要求与地段环境相融。自然环境是生态型住宅建筑的背景与组成因素,因此在住宅的选址方位上要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状况,依势而建。其实在建筑选址上,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风水理论便有了体系阐述,它强调建筑所处环境的好坏对人的生活与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具体思考如下:
① 加强现代住宅建筑空间结构与材料的生态设计
对于生态住宅建筑的空间结构与材料运用方面应尽量运用下面几种生态设计方法:
一是生态住宅建筑空间中的少量化设计。我们可以运用多种设计手法与技术条件对材料及其它组成部件最大限度的利用,以减少物质与能量消耗。如在结构造型上以采用简约风格为主,从而减少复杂造型结构造成的材料物质消耗。另外建筑所用材料的本土化也减少了材料长途运输所带来的能量消耗。
二是生态住宅中资源再利用化设计。住宅建筑空间中的装饰与结构部件应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的设计与运用实现其可拆卸、可替换、可重新组装,以此来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三是生态住宅中流动空间的运用。现代建筑技术与材料的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与改造打开建筑传统的封闭围合面,使室内外通透一体化,也可以通过这些面的开合设计使空间产生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
四是生态环保型与天然材料的运用。生态环保型材料由于生产的洁净化和产品的生态化使其生产和使用过程都不对环境产生危害,更新的旧材料也易于降解与转化并可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
五是组成物质世界中最基础的一种,不论是对于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来说,土既是作为结构的基础又是一种提供支撑的源泉。土的物理和化学特征使得它成为被动式气候设计的一种非常好的起点。基于它良好的热惰性作用,用泥土或石头为建筑材料实现的住宅建筑体,通过减弱热量的传导从而使室内达到湿热平衡。
讲到光,我们的设计师善于利用人工照明,以至于忽略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阳光的存在。阳光是所有有机物的能量来源,同时心理健康和感觉也离不开阳光的作用。在我国传统的乡土建筑中,太阳方位是人们布置居所的指导因素。在西方公元前36 年Varro 就认识到面向东南的山坡是建别墅的理想位置。建筑玻璃框架部分面向东、南两面,可得到充足的日照,挡土墙、卧室上的庭院、室内地面与石质场地在冬季晴天能够直接接受阳光辐射,太阳能以热量形式存储在石材
质中,并辐射出来给房间加温,结构材料上合理的遮阳与通风设计也能够在夏季提供清凉的场所。
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悠久的园林与建筑环境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水作为一种特殊的设计媒介可以利用其固有的性质降温,具有增强环境象征意义和愉悦感官的功能,还可以创造诸如宁静、运动、声音、光亮等艺术效果。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人工设计,将高地的溪流水源引导经过住宅建筑的玻璃屋顶,薄薄的水层沿东面的泻水屋檐泻下形成水幕,通过流水渠迂入江水中,循环的水层减弱了较强的辐射热,光影班驳的折射光使空间内弥漫着自然的绿,流水声与鸟语花香共同在这里创造动态自然居住环境。
② 生态型住宅建筑应表现出其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与内涵
对于住宅建筑来讲,人的本体存在状态和精神层面的获取与满足状况较其它类型建筑和人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生态型住宅建筑还应表现出相应的精神生态内涵。
生态型住宅建筑的生态内涵基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态型住宅建筑要表现出它的时代性。在历史时序的标轴上,不同时期人的物质、精神生活状态存在差异,住宅建筑的物质形态也应与时序中其应处的点段同步,以满足居者实际的供需关系。时代性体现着生态住宅建筑的精神与发展。再次,现代住宅应体现其所在地的地域文化,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人们长期生活所决定的历史文化的传统。我们应在地区传统中寻根,发掘有关“基因”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
合,使现代生态型住宅建筑地域化,地域住宅建筑现代化,使居者在精神上获得亲切感。生态宅建筑在注重其现代特征的同时也注重传统文化内涵的溶入,建筑空间的流通性、室内设计的灵活性与简约作风、家具的实用性与装饰性、书画印章等造型饰物的象征性等都体现了中国建筑空间设计的永恒特色。因此,住宅建筑的生态性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反映,地域文化是其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其建筑内涵的品位。
5 结语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应从空间角度去关注人们的生活,生态宅建筑更应如此,要在现代住宅建筑的基础上从更加宏观的环境与资源角度关注人类生活,它将住宅与环境资源及人类活动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它在注重空间使用效率的同时,更强调发挥环境和资源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周浩明,张晓东.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M].2002.
篇6
关键词: 绿色住宅 建筑设计绿化
Abstract: the new type of green ecological residence in the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at present is ascend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also inevitable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s. In this paper, the ecological residential planning, design and technology strategy this paper expounds in detail,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the green house building design afforestatio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住宅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成为人们追求的主流。绿色一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住宅理念的核心。规划设计以绿色为主题,利用有限的空间为人们创造一个绿色的舒适和自由的家园。
2生态住宅的规划设计
绿色生态住宅规划的目的就是努力寻求环境建设自身的内在因素,促成环境更健康、协调和持续发展。
小区规划要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立项申报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规划程序,合理地选择住宅建设用地,避免有害环境对居民的影响和干扰。
2.1 小区的选址
小区选址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鼓励使用废弃土地作为主要用地,保护用地周围的自然环境,继承发扬文化传统的精华,突出地方特色,选择已开发且具有城市改造潜力的地段,使旧城不断地完善和优化。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选择适当的容积率和建筑覆盖率,保持建设用地和绿化用地等各项用地的平衡。在规划设计中,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质、地形条件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
2.2 小区的策划
小区策划是住宅规划设计的核心。充分的市场调查是小区开发定位的前提,作为一个建筑师有责任为开发商了解市场的信息,市场信息的正确与否是决策成败的关键,了解周边小区的定位、目标客户、小区环境、住宅户型等,注重技术与质量标准公建配套、价格定位、建筑风格等对小区的开发定位都十分重要。
2.3 降低噪声、提高空气质量
对于小区内公用设施、设备的噪声,交通噪声,应尽量增加噪声源与受声点的距离、种植树木、设置水体来吸收噪声;对于商业、娱乐、学校生活和建筑施工噪声必须采取防噪消声措施,在规划时进行分区布置、综合治理,减少co2及其它大气污染物与废弃物的排放,提高小区的空气质量。
2.4日照与采光
在满足建筑容积率的基础上,尽可能让每户拥有合理的日照和采光。
2.5小区的道路与绿化
住宅小区与外界公共交通应便利,区内停车设施完备、住宅入口与最近车道之间的距离应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有计划的组织车流和人流的道路,尽量避免外界车辆误入小区。为了小区行人安全,道路走向要便捷,通而不畅,曲中有直,优化区域交通网络,减少小区内外机动车造成的环境污染。小区的绿化要因地制宜,结合小区的地貌特征合理规划,利用植物、水体、地形和园林小品、休憩空间等构成有特色的小区,绿化系统的设计应注意层次结构,根据住区中心绿地、组团绿地及宅旁和庭院绿化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树种搭配方面宜多栽一些释放有益气体、减少尘埃、增大树荫面积的树种,为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室外空间,同时满足小区生态环境、休息活动、景观文化功能的需要。
3生态住宅的技术策略
节地、节能、节水、节约资源及废弃物处理是生态住宅设计别关注的技术内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住宅涉及的技术体系则更为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绿色建材系统等,介绍如下:
3.1 建筑主体节能
建筑主体节能要求在保证舒适、健康的室内热环境基础上,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降低建筑全年能耗,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能源的需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因此,在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场地因素,如地区、朝向、方位、建筑布局、地形地势等;应根据不同供暖空调方式来设计外墙的热工性能;寒冷地区的围护结构设计要考虑周边热桥的不利影响,同时应注意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在夏季炎热地区,应充分考虑屋顶保温、遮阳、夜间通风等隔热降温措施的使用;此外,应充分利用天然热源、冷源来实现采暖与降温,如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空气质量、降温、除湿等。
3.2 常规能源的优化利用
必须符合国家当前的能源政策;应合理地选择确定整个建筑中各设备系统的能源供应方案,优化建筑中各设备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结合居住区的具体情况(规模密集、区位、周边热网状况)采取最有效的供暖、制冷方式;并加强能源的梯级利用。
例如对于小区中的采暖系统,在城市规模、市政管网设施等条件适宜的地区应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等大型采暖方式;在有合适的低温热源可以利用的地区可考虑采用热泵等采暖方式;对以电为主要能源的地区,电力峰谷差大的地区宜采用蓄热技术;泵、风机等动力输送设备宜采用变频技术;集中供热应对热网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并加强保温;对于集中供热的采暖末端应设有热计量装置和温控阀等可调节装置。
3.3 可再生能源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要尽可能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并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等无污染型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能源系统中的比例,同时要注意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效率。
3.4 水的循环利用与中水处理。
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保证安全的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和娱乐景观用水,制定相应的节水、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和回用方案,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对于沿海严重缺水城市应考虑海水利用方案。努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和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量。
3.5 室外环境设计
应结合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来布置室外绿化(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和水体,以此进一步改善室内外的物理环境(声、光、热)。可利用园林设计来减少热岛效应,改善局部气候,保证小区内的温度、湿度、风速和热岛强度等各项指标负荷健康、舒适和节能要求;应注意为硬质地面和不透水地面提供必要的遮阳;地面铺装材料设计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反射率;应设计一定比例的有植物覆盖的绿色屋面;应提高基地的保水性能,减少透水地面的比例;规划设计应使得人的活动区有舒适的室外风环境,方便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应仔细协调建筑的规划布局和单体设计,以处理好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冬季防风的问题,同时保证夏季或过渡季建筑物前后有一定的压差,促进自然通风的进行。
篇7
关键词:生态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得以快速的发展,由于在经济、环境和能源发展问题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使各方面得以协调的发展,国家分布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从而引导未来住宅应向生态住宅的方向发展。生态住宅设计中需要从多个角度对住宅室内外的环境进行有效的评估,所以需要各专业人员的协调配合,从而确保能够设计出优质、高效的生态住宅。
1 发展现代生态住宅的必要性
1.1 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战略,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可持续发展即是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的,所以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是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生态环境质量是息息相关的,只有确保生态环境的质量,才能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增加动力支持。现代生态住宅建筑的提出,是使人们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舒适和和谐的环境中,从而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1.2 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需要
目前在我国社会的总能耗当中,住宅建设的能耗还是占据较大的比例,这不利于节能目标的实现,所以建设生态住宅,通过对项目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建筑体系的科学化,从而提高土的使用率,增加建筑的容积率和使用寿命,而对于建筑材料,生态住宅所需要的都是节能型材料和可再生资源,所以对于能耗大的建筑材料进行淘汰,实现能源和资源的节约。
1.3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生态住宅的建设,可以更好的满足当前人们对生活环境舒适、健康、美观的要求,由于生态住宅是建立在保护环境美好的前提下的,所以居民区的废弃物可以做到再生和循环利用,尽量做到零排放和零污染,充分减少了居住环境受污染的几率。生态住宅利用自然的原材料,避免了有害建筑材料对人们的伤害,可以使人们居住环境更为舒适和安全。
2 生态住宅设计要点
2.1 住宅区风环境设计
风环境是生态住宅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因为长期以来在进行住宅设计时,设计人员往往考虑更多的是住宅平面的功能、美观和空间利用设计,而对于风环境对人的影响考虑的较少,这就导致在风速较大时,人们要受到风的侵袭,而当夏天天气炎热时,室内通风不畅,不利于居住的舒适度要求。所以进行生态住宅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高层及高密度建筑群中的风环境所对人带来的影响。确保室外具有良好的风环境,使人们居住的更为舒适。
2.2 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居住区热岛现象
住宅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同时还和住宅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到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宅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热岛”现象在夏季的出现,不仅会使人们高温中暑的机率变大,同时还促使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加重污染,并增加建筑的空调能耗。合理地建筑设计和布局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生态住宅不等于简单地提高绿化率,如果住宅区绿化仅仅使用大规模绿地而不考虑与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不能充分发挥林地在改善室外热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还会把大量的金钱浪费在绿地浇灌上,可谓得不偿失。
在绿化系统设计中除了避免以上误区外,还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和水景设置,要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协调起来。二是设计中要以人为本。
2.3 日照、遮阳与采光
建筑的自然采光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冬季,对自然采光更有严格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建筑设计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到遮挡问题,遮挡主要来自于建筑外型所导致的建筑围护结构实质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会对建筑物的热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在设计时对于建筑的凹凸变化进行注意。
3 现代生态住宅的建设设计方案
3.1 建筑山墙
能处理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小区地形特点,住宅西山墙较多,因此如何解决西晒问题是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比如某办公建筑的主入口为西向,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西晒成为建筑生态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防止西晒,采用缓冲层的概念设计,即在西向主入口处建立一面大尺度的防晒墙,这是一面与建筑完全脱开的混凝土实墙。在炎热季节,可以最大限度地遮挡西晒的直射阳光。同时,防晒墙与建筑主体之间宽达4.5m的空隙具有较强的拔风作用,利于室内外空气的互动。
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仿照“双层表皮”原理,在西外墙上做构架处理,即从每层圈梁上挑梁与从地面升起的柱一起形成一道西外墙构架,在每层构架上设置连梁,沿梁柱构架种植爬藤类植物,可形成西山墙的一道绿色屏障。该绿色屏障与西墙之间又形成通风井,这加强了西外墙的散热性能,并且可以从立柱侧为构架上的爬藤植物浇水。这种应用在住宅中的“双层表皮”做法造价较低,既降低了夏季热辐射对西墙的影响,又改善了室内热环境,美化了建筑。
3.2 建筑外墙保温
建筑外墙需要做成节能墙体,即内保温墙体和外保温墙体。长期以来,内保温节能墙体应用的范围较广,但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内保温墙体极易形成冷桥现象,影响了保温性能,同时由于内保温是在室内墙面进行的,不仅占有室内的空间面积,而且内墙面发生虚鼓时也不利于二次装修的进行。所以目前的建筑进行保温墙体选择时,通常都会利用外保温墙体,尽管外保温墙体在经济性方面不如内保温墙体,但其有效的规避了所有内保温墙体的不足之处,具有较好的热效率,而且无论是新建设房屋还是节能改造建筑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性能上更为优越。
3.3 水资源循环
水环境建设是现代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水环境在住宅小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住宅内要有室内给水排水系统,以供给合格的用水和及时通畅的排水,住宅小区内要有室外给水排水系统、雨水系统。大面积的绿地及区内道路也需要用水来养护与浇洒。这些系统和设施是保证住宅小区优美、清洁、舒适的重要物质条件。其中,雨水回收利用是水环境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节约水资源、补充地下水、改善小区环境的途径之一。
3.4 太阳能利用
目前各种清洁能源开始发展起来,而且也开始进行广泛的应用。这其中最为成熟的当属于太阳能技术,太阳能热水技术、太阳房、太阳能光辅发电等,目前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技术还不完善,处于起步阶段,而太阳能热水技术已最进入成熟阶段,所以在住宅设计时,可以在屋面统筹上对太阳能热水系统进行考虑,避免出现二次投入的问题。
4 结束语
现代生态住宅的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人类住宅的发展趋势,所以在设计时要具备以健康环保、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思想,从而在设计上确保生态住宅更能满足人们宜居的需要,实现环境与人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王立红.绿色住宅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篇8
1.前 言
“小住宅”通常是指二、三层的低层住宅,其中应包括村镇低层住宅和城郊别墅。以独立式为主,也有双拼或联排等形式。小住宅因为良好的采光通风、使用方便灵活以及能够与自然环境密切结合而被看好。据统计,有73.7%以上的村镇居民把小住宅作为理想的居所。
所谓生态小住宅,是指可以通过组织住宅建筑室内外的各种物质要素,使物质、能量在建筑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从而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对我国的村镇小住宅而言,生态的设计应符合节能、节地、节水的标准,应能适应家庭未来在居住成分方面的各种发展与变化。同时,从技术角度讲,依据我国国情,宜以适用技术为主,令广大居民经济上能够承受,施工上易于操作。
对于生态小住宅设计,本文笔者就一些具体的设计实例来说明其设计要求,并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2.生态小住宅的设计要求
生态小住宅作为村镇和城市居民理想的居住建筑,其房屋构造、自然能源利用、节能措施 、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设施的设计,都必须以提高人的生活环境、生存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
生态小住宅设计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2.1 面积和体量适宜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许多住宅设计为节省面积,客厅小得只能做过厅。到后来乃至现在,又矫枉过正,二三口之家住房面积动辄 100 m 、200 m ,客厅大得可开 PARTY。增加经济压力不说,户型偏大会导致建筑的高耗能,且使用并不方便,清扫也费力。
那么小住宅面积究竟多少才合宜?
现时我国对住宅并没有明确的面积上限规定。我们可参考发达国家在经济发达程度与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相近的时期的情况,以及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相似 的新加坡 、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或发展目标,每套住宅平均面积在 100~120 m 左右较为合适。
最近几年,村镇小住宅面积也在逐年增长,许多人觉得这就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但其实农村居住条件的提高,不是面积一味地扩大 ,而是面积达到一定水平后,以提高建筑质量和完善配套设施、改善生活卫生条件为主。国家并不提倡无限度地增加民宅基地面积。
小住宅一般有两到三层,常见做法是客厅、餐厨放楼下,楼上作卧室。每层面积应该控制在 100 m 以下。考虑停车和家庭作业要求 ,总面积最好不超过 300 m 。
每套住宅中面积分布应合理,除了考虑一些地方标准及规范要求 ,还要考虑住户的需求。一般的情况是:厅卧不宜太大 ,厨卫不宜太小,交通联系空间尽可能少占面积。
此外,小住宅层高亦不必太高,在满足最低空间使用净高条件下,一般不超过 3.3 m,净高以2 8 m为宜;进深以不超过层高的 1.5倍为宜。保证集热面积与房间面积之比不小于
30% 。
独立住宅,三开间做一层,四开问以上做二层为宜。层数不必太多,一般不超过三层。体型以正方形和接近正方形为宜。
2.2厨房和卫生间可考虑放在南面
厨房 、卫生问在小住宅中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在欧洲一些国家小住宅的设计中,家庭主妇在住宅中的 日常活动是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 ,而在主妇的家务劳作中,三餐的准备、食品的晾晒、腌制、饮食器皿的清洁、整理 ,差不多 占了家务的一半。因此厨房和餐厅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客厅。在东南亚卫生间设计是住宅设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考虑我国以煎炒为主的烹饪特点 ,厨房设计不能完全参照国外。但随着商场上无油烟锅等产品进入生活中,以及饮食结构的调整 ,少数的家庭也可设计开敞式厨房,让准备饭菜的过程轻松 自在。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饮食 、卫生与健康的重视在住宅设计中,除了增加厨房和卫生间面积,对其采光和通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大部分地区夏热冬冷,且北风盛行 ,而厨房一般放在北面,不便晾晒器具食品,且倒灌风严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厨房可放在南面。国外就有很多太阳能住宅厨房餐厅均放在南面。
卫生问里面常放置拖把、毛巾等,需要经常洗晒,且多设置浴缸,有的还兼做化妆室,对温湿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条件允许时,也宜设在南面。
2.3因地制宜选用材料
在我国新建住宅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已经超过砖木结构。2002年我国农村新建住宅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分别占新建住宅面积的 35%和 59%,合计达到93%。可见我国农村新建住宅结构变化明显,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比例明显提高 ,农村住宅已处在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发展阶段。
提倡现代化的乡土建筑 ,保留地方人文特色。
对于乡土建筑的建造,琳恩 •伊丽莎白、卡萨德勒 •亚当斯著有《新乡土建筑》一书。结合新技术可用土、木等天然材料也可建造美观耐用且舒适的小住宅。
2.4 提倡简易节能设计
根据 目前全面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的要求,我国今后将大力推广节能住宅,新建住宅都将按照节能标准和要求建设。小住宅也不例外。
现代住宅不可避免要考虑空调的布置,但为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应尽可能少用。在农村住宅中最好不用。考虑到普通住宅,即使处在很好的自然环境中,也有最冷最热的几天,若采用完全生态设计 ,且利用国外最新的生态技术,可 达到较高的舒适标准。但建造 的成本远远高于运营一二台空调的费用。并不容易被普遍接受,因此可考虑一 台空调的布置。
3.适应不同地形经济型生态小住宅方案简介设计探索
3.1方案简介
本设计方案为一例经济、适用、节能、全阳的现代小住宅 , 旨在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全明房、动静分离,多个卫浴 ,使用方便,以改善生活卫生条件为主。各房间的开间进深尺寸满足使用要求,采用砖混或砌体结构均可 ,房间结构合理 ,不穿套。设有农具库、车库及储藏室。并为子女和有阅读和收藏习惯的主人设计书房(见图 1至图4)。
图l 适用于南高北低地形的I型住宅平面图
图2 II型住宅平面图图3 Ⅲ型住宅平面图
本方案设计 的小住宅所有户型均可有南北两个入口,出入方便 、人车分流。住宅尺度宜人,外观精美秀丽。在设计中不拘泥于民族特色,坡屋顶适用 ,平屋顶同样也可形成优美外观 (图 5、图 6)。颜色也尝试突破传统 的白黑、灰,采用紫、红、蓝等亮色。
3.2 设计和创新
本住宅为生态住宅。除在设计中要求墙体尽量使用石材、木材、砖材或生土等本地天然材料外,尚有以下独特之处 。
3.2.1节地
平面紧凑,布局合理,各型住宅占地面积 90 m 左右最多不超过 100 m ,不包括地下层,每户建筑面积约 16m 。一般适合于富裕地区农宅,或郊 区,小镇住宅。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只建两层。
3.2.2 节能
(1)对太阳能的利用:厨房餐厅在南面,卫生健 康利用卫生间墙面设置太阳能集热水管,为农户提供方便 的洗涤用卫生热水,达到合理利用太阳能的目的。设有阳光间,种植爬藤植物夏天遮阳冬天接纳满室阳光,使餐厅成为四季如春的交流场所。(2)对风能的利用:卧房空气对流 ,通风 良好,并通过在北向植常绿树木和南向种落叶树木等绿化手段达到利用自然资源来调节气候变化,少用或不用空调,所以只在部分住户考虑空调的布置。 (3)在建筑出入El采取以下措施 :设人 El玄关;出人口设阳光间;增设供冬季使用的辅助出入口。
3.2.3较强的适应性
可在山区或平坦地区建造,有较强的适应性。尤其适应于山区农村,稍加变动为南低北高和南高北低的 I、Ⅱ两种户型,以及适于平坦地形的Ⅲ型。可成批建造,并列或联排布置,也可设计成独立别墅。联排住宅可分为错开和对齐两种组合方式。
为节能起见,可按不同的组合形成联排住宅,各种组合方式均适用于不同的地形。
篇9
【关键词】环境;建筑设计;环保;经济
前言
人类最初的建筑只能算一个藏身之处。《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远古人类常常就地取材,利用原始而实用的建造技术搭建栖身之所,这样的建筑针对各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状况有不同的适应方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技术特点中实用合理的因素渐渐形成固定的模式传承下来,加上各不相同的建筑形式,形成带有浓厚原生态色彩的地域建筑、传统建筑。中国传统民居在材料,空间组织及其形式上都与地方气候环境、地理状况和资源利用等因素密切相关,从而取得良好的生态效果。具体设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地取材
民居素以就地取材为主,在其诞生初期,人少地多,森林稠密。木材与石材相比,易于加工,搬运便利,具有轻盈灵活之气,滕然升空之势,有很强的造型潜力。另外,木材作为可再生资源,其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之小,对人类居住环境的污染之微也充分体现其生态性。当然,除木材外,丰富的石材、黏土、竹子等也是古人采用较多的就近且环保的建筑材料。乡土建筑在材料运用上注重就地取材。材料来自大自然,废弃时再回归自然循环,不污染环境,建设过程中也节约了运输成本。自然材料在使用中常表现出多方面的生态功能,即使经过加工,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反映自然的特征和满足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和大自然融合的心理要求。丽江古城的传统天井铺地材料是以瓦片、卵石、碎砖,以其石嵌成各种图案的面层。这种面层缝隙多,透水性强,可以使阳光和雨水迅速渗入,使大地保持很好的生态特性,利于草本植物生长。夏季地下的湿气也能快速蒸发,使地面温度降低,调节周围的微气候和温、湿度环境。
二、因地制宜
因山就水,顺势随形,村落的大小分合,房屋的前后高低等都与环境条件相关联。民居集落体现了一种自然延展的生长体制。平地上的民居,多构图集中,秩序井然;山地民居则高下起伏,重叠错落;高差较大的地方还产生了一半悬于山外的“吊脚楼”。可见,民居对“礼”的遵从是有选择的,条件苛刻时则随遇而安,并不遵守矫揉造作的一定之规。分析历史上村落的衍变过程,会发现北方平原的村落多成团成簇,扩展趋势有一定的任意性;而江南民居则沿海呈带状发展,这就在无形中最优利用了地形,节约了建筑材料,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
三、重视选址与环境
我国有许多流传久远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形象地反映了先民建村时对“土地肥沃”、“水草丰美”、“花木繁茂”、“鱼跃鸟鸣”等自然条件的挚爱,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水”。水是生命之源,是村落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桃花源的出现,线索也正是浙江人所缘之“湖”,“渔舟容易如春山,仙家日月闲,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江、河、池、湖、井,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河理水,也就成了聚落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选择时就会选一些山清水秀、花木繁茂之所,为人居环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气候调节地。
四、设计结合气候策略气候因素是所有生态建筑设计都必须重视,在设计和取材上还是采取因地制宜、设计结合气候条件的设计原则。
(一)炎热地区
各地区多利用空间组织和特殊的建筑构造增加室内的空气流动速度;结合建筑的造型防止太阳光线直射室内以降低室温;选择当地储热性能较高的构造材料和结构以隔热。例如,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大多为竹、木结构,屋顶挑檐深远,形成大片阴影使下部房间阴凉,底层架空和带缝的木楼板,使底部室外空气渗透到室内,空气自然流动带走热量,使室内较为凉爽。又如,重庆地区的吊脚楼民居多采用地方建筑材料和相应的施工建造技术,使其依山就势、顺坡附岩、挑悬奇险。独特的建筑形式造就了大量的吊脚楼下及吊脚楼之间的中介空间、狭窄空间、阴影空间,夏季有效地避免了阳光直射,同时利用不同空间的气压差异形成良好的通风,为人们提供了宜人的环境。
(二)严寒地区
广泛利用地方材料的导热性以充分吸收太阳热能,并采用某些遮蔽手段以抵御寒风的侵袭。例如,黄土高原上利用条条冲沟、块块坡地挖掘而成的黄土窑洞,既不占耕地,还可防止水土流失,同时泥土良好的储热性使洞内冬暖夏凉,适于人的居住要求。
(三)温带地区
即使设计策略基本相同,建筑形式也会随地域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如院落和檐廊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民居平面布局形式,但在寒冷干燥、日照较少的北方,表现为建筑南北向较长,院落空间开阔,以得到充分的日照。而在湿热多雨、日照较长的南方,建筑南北向相对较短,院落空问较小,建筑的阴影正好投射于院落中,形成阴凉舒适的小天井。
五、经济性
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技术特征体现在经济性方面:首先,建造成本低。除了建造技术简单,还注重建筑材料的重复利用和回收利用。例如,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民居中,对砖的利用,除了普通的用作砌墙外,还作为铺地材料,与鹅卵石等组拼成丰富多变的图案,其透水特性较好,既便于雨水渗透,又利于植物生长;而室内的青砖铺地,其平整和洁净以及拼砌的纹理,令人备感舒适清爽。其次,边角料还可以用于拼砌花漏窗,即使是破损的砖也能敲碎了作为三合土用于地基材料中。其经济性还体现在低能耗上,传统民居建筑几乎完全利用建筑构造形式、空间组织、材料使用来维系室内外的气候平衡,较少采用额外的空调系统,同时除了必要的水、电、气外,几乎不需要更多的能源来维护运营。
六、环保性
一般建筑物的兴建往往对该地的植被保护、水土流失、山体开采等造成负面影响,而传统民居建筑由于在建造过程中注意与地方的自然条件密切结合,因而很少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大规模的破坏;在建筑使用过程中,地方性材料由于其有机的特性对自然环境污染较小;即使在建筑生命周期完结之后,建筑材料也可以作到“来自自然,还于自然”。
因此,中国传统民居具有很好的环保特性。传统民居除以上建筑过程中,有对生态的具体要求外,其构造形式的生态观念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式构造常常呈现出有机而自然的特征。以我国传统的木构建筑为例,在三方面含有朴素的生态观念。
(一)整体结构的仿生特性中国乡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木材具有柔性和弹性,木构架中的节点又都普遍使用榫卯构造连接,如同动物的骨骼关节能在一定程度伸缩和扭转,地震时能通过自身的变形吸收和消耗地震的能量。这种结构是我国传统建筑仿生柔性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建筑哲理中“顺应自然,以柔克刚”的思想。
(二)构造标准化、模数化在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中,均详细地规定了各种部件模数的关系和做法。在施工中,穿斗式木构件被暴露出来,梁、枋、柱、檩受力明确、脉络清晰,没有可有可无的构件,表现了极强的结构逻辑和技术美学,十分类似于现代的高技派建筑。
(三)开放式结构木构建筑由立柱、横梁、檩条、椽子等结构构件组成,某个部件损坏了,可以替换而不影响整个结构。围护结构的门窗、屋面上的瓦等构件可以随时更换,使传统乡土建筑易于维修,可以持续使用。现代的轻质高强材料和预制装配技术也是致力于建立这样一种开放式结构,组成的部件可维修、替换、搬迁而不影响结构体系,围护构件也可以维护、更换,而且是与外界交换能源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开放构件,使建筑功能可持续发展,建筑成为开放式建筑。
篇10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的环境及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人在选择住房时会更加关注居住环境的生态环保。此外,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断地推进,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理念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不仅为购房者提供现代化的居住环境,更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的发展。现代生态住宅建筑具有环保、立体、多维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及经济性,并且科学技术含量较高,有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前进。
一、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的内涵
所谓生态住宅实际上指的是在坚持生态学的理论的指导之下,根据自然生态环境的状态,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将自然生态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为居民提供生态、环保的居住环境。生态住宅设计能有效地利用自然环境,并具有较好生物气候的调节功能,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安逸的、环保的居住环境,实现自然生态环境与建筑的和谐发展。此外,生态住宅与普通住宅相比具有多种优点,例如:环境污染小、节约资源,调节生态环境等,从而能够有效地延长建筑物的使用期限(提高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二、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的特点
(一)改善居住环境绿化状况
环境绿化不仅包括平常的种花植树,更应该是建立在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为居民营造绿色的、生态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应用多种学科,例如:建筑学、美学、水资源学及地理学等,从而对小区的环境进行整体的规划与设计,为居民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的居住环境。
(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建筑工程本身会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所以,应提高对建筑材料的选择的重视程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运用绿色的、健康的建筑材料,从而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充分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关系着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的质量。然而,我国目前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的程度较低。所以,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地考虑水资源的利用问题,采用相应的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四)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
在日常的建筑设计的过程之中,应将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中,每一个生态环境系统具有各自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生态住宅设计具有稳定性及统一性,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中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节约,为居民创造出一个自然健康、生态环保的居住环境。
(五)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中应做好垃圾分类处理的工作,通过将垃圾进行有序地分类,从而实现对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对绿色生态环境进行统一规划的必然要求,更是贯彻落实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外在表现。
三、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的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社会是以人为主体的,所以,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不应忽视社会效益,不能牺牲人们的生活质量,以谋求高效节能为代价。因此,为人们提供健康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是住宅的基本条件,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能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健康的、方便的居住环境,实现居住环境的开放性、灵活性以及自性地三者的统一。此外,居住环境的日照、安静程度以及私密等,都应满足人们的要求,为居民提供配套的社区服务环境,并恰当地组织好各种功能,为人们营造一个秩序井然、卫生洁净以及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始终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坚持生态和谐原则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应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提高燃油、煤等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可以适当地开发新能源,例如:太阳能以及风能等;要按照自然的发展规律合理地配置植被微生物以及动物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严格禁止枯山死水、硬质地表等违法自然规律的方式,为人们营造自然的生态的居住环境;此外,应选择绿色生态的建筑材料,即对人体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绿色生态的建筑材料,例如:最好选择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及可重复使用的建筑材料,并积极地应用高科技环保材料;最后,降低废弃物的排放,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通过水系统的应用对废水进行回收。
(三)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首先,在建筑设计时应对当地的水文、地形、地貌等进行充分了解,结合当地的建筑施工的情况及建筑材料的使用情况,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的和谐统一,兼顾好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生态效益。
(四)坚持整体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的工程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所以,应综合分析考虑气候、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因素,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例如,一旦窗户的热性能比较差,即使应用价格高昂的墙体保温材料同样无法实现对能源的节约,由于热能会经由窗户而进行迅速地挥发。所以,将保温材料在关键部位进行安装,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的意义
(一)促进对环境的保护
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理念是基于保护自然资源及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所提出的科学的建筑理论。随着我国的自然资源的逐渐地匮乏,提出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理念对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基于以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理念建造的住宅小区为人们提供了绿色的、生态的、健康的、环保的居住环境,提高了人们的居住水平。因此,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的理念的提出对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住宅设计应充分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自然环境及资源进行充分的合理的应用,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生态环保的居住环境,提高建筑的审美价值,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的发展,处理好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造福千秋万代的子孙。
五、促进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的策略
(一)转变建筑师的设计理念
建筑师应紧跟时展的步伐,充分地考虑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地理气候等特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强对建筑设计理论的思考,不断地提升综合素质,坚持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的理念,从整体上进行构思。
(二)建立生态建筑评估体系
建立起完善的生态建筑评估体系对促进生态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促进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更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所以,应建立起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生态建筑评估体系。
六、生态建筑中住宅设计未来发展趋势
(一)走向信息化
随着现阶段的住宅的信息日渐增多,加快了住宅设计知识更新的速度,信息扩散的速度逐渐地加快,因此,住宅设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住宅的技术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设计科技、设计理论及政策研究等。
(二)走向精品化
我国逐渐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及手法,产生了全新的设计观念及手法,因此,我国现阶段的住宅设计正在由粗放型设计走向精细型的设计,从而创造出精品的住宅设计。只有创造出精品的住宅设计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提高了住宅自身的价值,更提升了设计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三)走向开放化
随着我国的住宅设计的市场逐渐地开放,住宅设计逐渐走向了开放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住宅设计一直以来受到了地方保护主义制约,严重制约了住宅设计方面的创新发展,致使住宅设计一直以来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随着国门的进一步打开,国外的建筑设计理念纷纷纷纷涌入了国内市场,为我国的住宅设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加剧了住宅设计市场间的竞争,从而促使我国的住宅设计的水平进一步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