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的性质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室内设计的性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室内设计的性质

篇1

一、高职设计教育要重视传统文化传承

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这些元素恰好能够对当下高职教育的一些不足之处作些补充。室内设计本身就是建筑设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深入理解不但能直接作用于室内设计本身,更有益于传承和发扬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在西方文化和观念盛行的今天显得尤为有意义。高职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取得很大的进步,与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但在快速的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的问题。笔者觉得在高职室内设计教学中对技能要求的教学完成得相对比较好,对于高职教育来讲这样做也是无可厚非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建设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但在教学中往往片面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而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这样就造成高职毕业生刚到室内设计企业时会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的弊端就会逐渐显现出来。由于在学校文化素质的学习不够,他们所设计的作品缺乏文化的底蕴,大都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想要把空间设计演绎得好,要能解释出设计作品的内涵,直到呈现给业主,无不渗透个人的艺术文化素质修养。不具备相当的审美能力、丰富的艺术文化积累,是不可能完成的。

二、高职设计教育要重视基础课的教学

为什么要重视基础课的教学,它对提高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审美水平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高职艺术类基础课一般安排的课程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空间构成、美术鉴赏等。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早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就十分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与设计素质的培育,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他们建立了“艺术与技术统一”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设计课、理论课及与建筑相关的工程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出大批既有艺术修养,又有应用技术知识的现代设计师。包豪斯是现代设计教育的开端,其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体系至今还影响着世界设计教育。到了21世纪的今天,反观我们的高职设计教育,和其他教育项目一样变得急功近利,学校的一切都是围绕着招生与就业,学校已经变成生产毕业生的工厂。只要学生毕业能够就业就万事大吉,完成任务,忽视了高职教育本来具有的意义。高职教育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而我们当前在高职设计教育教学中重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基础的教学,设计基础教学被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课时被大量压缩。这样的结果就是学校好似社会上的培训班,室内设计专业变成绘图员专业,学生人人能熟练操作各种软件,效果图打印出来真是“效果”不凡。但到了实际工作中基础薄弱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连个简单的草图都画不出来,更不要谈设计思想、创意了。这样的学生不仅不能适应设计公司的工作要求,更令人不安的是,由于基础薄弱造成这些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十分困难。设计素描是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与传统素描一样,设计素描同样也是运用线条、明暗和各种不同的工具来体现设计师的思维,是设计师创作之初的首要表现语言,是设计艺术的基础。不重视设计素描的教学,一方面是学生的手绘能力达不到要求;另一方面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对于设计师而言,思维与创意是灵魂,没有了思维与创意设计师就是个空壳,哪里谈得上设计呢?设计色彩与构成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汉斯•霍夫曼曾经说过:色彩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表现力量。色彩是设计语言中最为感性的形式要素,是视觉艺术中最具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它的性质直接影响和作用于我们的感情。在室内设计中色彩关系到设计作品整体的色调与感觉,而构成是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必修课,这在设计学界早已形成共识,从包豪斯设计学院开始构成与设计就已经密不可分了。学习构成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理解及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得到提高,以新的角度来解析事物,能够掌握和运用形式规律的抽象表达和应用,建立新的思维方式与造型理念。设计色彩与构成是如此的重要,是一切设计的基石,不敢想象一个没有色彩与构成修养的学生将来能够胜任艺术设计的工作。所以说,在高职室内设计教学中一定要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审美与创新思维的设计师才是真正的设计师,而不是绘图员,那是社会上美术培训班做的事情。眼光应该看得长远一些,要符合教育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职室内设计人才,才符合国家高职教育的要求。

本文作者:于新建工作单位: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篇2

>> 室内微小模型飞机的设计与制作(8) 室内微小模型飞机的设计与制作 室内微小模型飞机的设计与制作(4)飞机性能分析 室内微小模型飞机的设计与制作(6) 室内微小模型飞机的设计与制作(7) 室内微小模型飞机的设计与制作(5) 室内微小模型飞机的设计与制作[10] 室内微小模型飞机的设计与制作(13) 电动模型飞机动力系统的配置(8) “胖妞”的故事――设计制作一架运20模型飞机(上) 模型飞机与“机库” 用PS板制作轻质弹射模型飞机 好飞易做的室内橡筋模型飞机 适合小学生制作的纸木弹射模型飞机 浅谈遥控精准特技模型飞机的器材、安装与调试(2) 浅谈遥控精准特技模型飞机的器材、安装与调试(1) 浅谈遥控精准特技模型飞机的器材、安装与调试(4) 浅谈遥控精准特技模型飞机的器材、安装与调试(3) 浅谈遥控精准特技模型飞机的器材、安装与调试(5) 8月8日的世界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picindex=1,小型手工折纸室内模型滑翔机的演示及制作视频为。

(2)风筝气动设计

风筝是一种系留的风动力飞行器,其设计、制作背后饱含了丰富的空气动力学原理。有风筝制作经历的人都知道,任何风筝都不可能随便一做就能成功上天。它涉及到风筝的形状与大小、重量与重心、迎角、风向与风力、系留绳的布置与连接位置等诸多因素。说得更深点,就是要把握好风筝拉力、升力与阻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受到空气扰动后横向与纵向的回复力矩。其中,风筝拉力、升力、阻力间的关系直接决定其是否能够上天,而横向与纵向的回复力矩则直接影响其在空中飞舞的稳定性。课程中,让学生使用Kite Modeler气动软件设计风筝,就是希望大家能更深入地体会到这一点。

Kite Modeler气动软件内建有7种风筝构型(图4~图10)。它们分别是盒子风筝(Box Kite)、三角风筝(Detla Kite)、雪橇风筝(Sled Kite)、钻石风筝(Diamond Kite)、双陷阱风筝(Twin-trap Kite)、双盒子风筝(Double-box Kite)和风滚草风筝(Tumbleweed Kite)。上期已对相关内容做过简要介绍,若仅想亲手设计并制作一架能飞起来的风筝,只需再结合相关图片即可完成。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风筝设计背后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建议登陆美国NASA的相关网站仔细研究。

(3)超级电容自由飞模型飞机

超级电容是一种新型静电型高密度能量储存器,以附有活性碳膜的金属薄片作为正负电极。它比普通电解电容器储存的电能要高得多,一般可达后者的1 000倍以上。由于超级电容的充电时间极为迅速,仅需几十秒至数分钟,因此已在数码产品、掌上电子产品、电磁阀的应急供电及精密仪器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而用超级电容做电源的自由飞模型飞机实际上几年前就已出现。在一些航模论坛中,网友们分享过不少自己的超级电容自由飞模型制作经验;甚至个别中学的科学课也将它纳入其中。

作为无动力模型飞机与遥控电动模型飞机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老师将超级电容自由飞模型飞机的制作首次纳入课程体系,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亲身体会模型飞机操纵面偏转与其飞行姿态间的关系。超级电容自由飞模型制作简单,有一定的滞空时间。因其滞空时间、飞行姿态可分别通过电容充电时间与尾翼迎角(偏角)等进行调节,故更具趣味性(图11)。

(4)遥控电动卡通模型飞机

在课程作品展上,同学们自行设计制作的12生肖卡通模型飞机成为一大亮点。这12架卡通模型均为固定翼,翼展和机长在300~400mm。除“飞牛机”外,其余几架均呈盘状。在设计中,12组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12生肖动物的形态,将动物的卡通形象融入各自的模型飞机中。所有的模型均采用2.4G无线遥控及6通道微型接收机,遥控范围约数百米,适于室外飞行。这些可爱的动物卡通飞机个个形象逼真,图12~图16是其中的几款,有的张牙舞爪、有的可怜伊人、有的神态张扬。12架卡通模型飞机的布局构思也不相同。“飞牛机”的三角形机翼上是一幅怒气冲冲的公牛图案,牛角为模型的升降舵与副翼;“飞虎机”以卡通虎的形象作为盘形机翼,用老虎夸张的尾巴作为机身;“飞猴机”的机翼则是一个顽皮的披着斗篷的小猴,机身巧妙地用其尾巴和香蕉构成…

为了减轻重量,所有卡通模型飞机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3mm厚的D板(Depron泡沫板)制作;电池选用7.4V锂电池;发动机为9g微型无刷电机,可提供约80g拉力;发动机架用3mm厚的层板制成。

全动伞翼机与

3D打印微型模型旋翼机

本届课程中,有一组同学的任务是将一架翼展1.5m的三角形风筝改装成遥控全动伞翼机(图17、图18)。这项任务不仅仅是在风筝上增加一套机身、动力、起落架和操纵机构那么简单。要使改装后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除了考虑模型的动力与阻力、重力与升力之间的匹配关系外,还要考虑整机的重心与稳定性。值得一提的是,这架伞翼机有别于普通的伞翼机,采用了全动伞翼控制技术,即仅通过伞翼的俯仰和侧倾就能实现对整机飞行姿态的控制。这样可以减少模型飞机的舵面数量,从而提高可靠性。

另一组同学的任务是研制一架微型3D打印模型旋翼机(图19、图20)。目前国内外采用3D打印技术直接研制模型飞机并试飞成功的并不多见,而3D打印模型旋翼机就更是闻所未闻了。为此,该小组同学先试制了一架常规碳纤杆结构的微型旋翼机,随后参照它以及3D打印技术的特点进行计算机建模,进而得到3D打印旋翼机的骨架模型。接下来,打印出整机的骨架,并装上一对直径6mm的614空心杯微型电机,以提供拉力。通过2.4G无线电遥控这两个微型电机,即可控制模型的升降与航向。特别是航向控制,由两个电机的差动即可实现。在机头顶端,加装了一根直径1mm的细碳杆轴以支撑直径200mm的旋翼,并为模型提供所需的升力。整机的能源来自一个3.7V微型锂电池(重约2g)。目前,这架3D打印模型旋翼机已完成了初步试飞。

巨型“飞人”模型飞机

2014年7月31日清晨,在同济大学南校区操场,“飞人”组的同学们成功放飞了一架奇特的模型飞机(图21)。整架模型的轮廓为人形,高约3.5m、臂长1.6m,个头约为普通人的两倍,十分惊人,堪称此类模型飞机中的巨无霸。同学们在实验室里组装调试时,它只能平“躺”着。因为天花板高度只有3米,巨型“飞人”根本无法“站”起来(图22、图23)。

这架巨型“飞人”机体材料为5mm厚的KT板,从正面看是一个双手下垂的男子模样。“飞人”的小腿及脚外侧设置有两个操纵面,采用副翼与升降舵混控模式控制整机的横滚和升降。“飞人”的身体和双臂为主升力面,“掏空”的胸部用于安装发动机、锂电池组及其它载荷。

由于整架“飞人”体型庞大,而KT板相对较薄,容易变形,因此同学们对它的手臂及胸部等部位使用碳纤管及轻木条进行加固。这架巨型“飞人”动力系统配置为:1个大功率4250无刷电机配直径250mm的木质螺旋桨、6S/22.2V锂电池、60A电调,遥控设备为天地飞2.4G遥控器及6通道接收机。整机总重量约3kg。

总结

新一届课程使航空专业学生亲身经历了一轮微缩简化版的飞机设计、研制、试飞全过程。看似是在教学生制作会飞的遥控玩具,但这种‘玩具’的设计、制作却与普通模型爱好者完全不同。它除了要求学生制作、试飞成功微小遥控模型飞机外,更强调气动分析、推力测试、CAD建模等飞机的设计环节。而将动物卡通形象融入飞机设计,则主要是为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同时对工科学生的科技艺术修养来说也是一次小小的挑战。

总体来说,同济大学2014年的《微小飞机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开展得非常成功。然而受资金、课时及课程经验等因素限制,一些细节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具体可概括为:

1)风筝设计虽已成为课程的一部分,但制作环节一直未能引入,存在遗憾。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外还出现了一种“动力风筝”。这种动力风筝的设计、制作技术一旦发展成熟,也有望引入课程之中。

2)本届课程中首次加入了超级电容自由飞模型飞机制作,但主要以仿制为主。基于动力系统性能测试与飞机气动性能分析的超级电容自由飞模型设计仅尝试性地投入了少量人力、物力,定量设计尚未全面引入。

3)课程中,遥控模型飞机采用了集中试飞的模式,即请有经验的飞手在指定时段与地点试飞,统一检验模型飞机的性能,解决了同学们在模型飞机设计、制作完成后的“后顾之忧”。然而,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大部分同学始终没有机会接触模型飞机的遥控操纵。因此,遥控模拟飞行有待引入课堂,以使同学们在电脑上练习操纵模型。

篇3

将色彩应用到室内环境设计中,能够让人对整个空间的空间感、舒适度、使用率以及环境气氛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人的心理、生理发挥很大的影响作用。当人们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的时候,色彩往往是最先闯入人们的视觉感官的,同时色彩也是最能感染人的元素。在上一部分中,我们已经简单地介绍了不同的色彩能够引起人们产生不同的轻重感、冷暖感、软硬感、距离感及时间感,所以创造一个好的色彩环境,能够使人们在和谐悦目的色彩中充满对美的遐想,进而超越室内环境自身的局限性。同时,色彩也是室内环境设计中最为实惠、经济,同时又最具有设计效果的设计元素,换句话来说就是,我们只用花费相对比较少的钱,就可以使室内环境产生焕然一新的改变;但如果没有对色彩进行很好的搭配,即便花费了同样的金钱,却会使室内环境的色彩变得压抑晦涩或是杂乱无章。色彩搭配的好坏除了能对视觉美感产生影响外,还能影响人的情绪以及人的工作的效率。色彩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将其具体的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色彩对生理反应的作用

由于人的眼睛是一种生物的器官,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生物体的生理特征的限制。人眼对于光与色彩的感受同样也是直接受生物机体结构的影响的。一般说来,不同的色彩能使人产生出积极或消极的情绪,正如暖色能够让人兴奋,而冷色能够让人沉静一样。同时,色彩也能够对人们的精神状态、身体状况产生直接的影响。实验表明,如果办公室的颜色是橘红色的时候,人们在工作时则容易产生血压升高、心跳加速的情景,与此同时人的脑波也会变得比平常更为的活跃,能够刺激人工作更加的快速,但是犯错的机率也会随之而出现先对增多的情况,当长时间的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容易出现疲倦的感觉;而将橘红色调运用到餐厅的色彩配置中时,这样可以使人的食欲大大地提高。德国的一家研究机构调查发现:紫色能够使孕妇的情绪安定;淡蓝色能够对发烧患者起到治疗的积极效果;赭石色能够促进低血压的病人血压上升;而绿色则可以帮助患者消除疲劳。医学界已开始利用色彩与人的生理之间的联系,设立了专门的色彩治疗室。所以在设计师对不同色彩能够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了解之后,针对性地将色彩运用到室内设计之中,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

(二)色彩对心理联想的作用

人们对色彩所产生的不同的感受,主要是由于色彩的色相所起的作用。不同的色相能够引起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联想,例如:绿色代表着生命,能够给人以平和、安宁的感觉,同时由于绿色对于人的眼睛的刺激很小,同时又能使人心的情平稳,所以成为了医疗及教育空间常用的色彩。当医生在做手术的时候在看到大量的鲜血之后,再看到绿色能够让眼睛得到色彩的平衡,不容易出现疲劳的感觉,所以现在的医院常使用灰绿色做为墙面的颜色以及医生服装的颜色。我国剧场在早期多采用蓝色调来进行装饰,会使观众对音乐剧产生冗长、乏味的感觉,在改为红色基调之后,观众的情绪由于受到了色彩的影响,容易保持在兴奋的状态,从而也能对音乐产生荡气回肠的感觉。所以在进行色彩的选择时,应该对色彩所具有某种特殊象征与含义进行具体的分析,而不能随心所欲地使用。

(三)色彩对室内空间感的调节作用

由于色彩还具备一定的物理效应,能够使人们对空间的面积与体积的视觉感上产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对室内空间实际存在的不良进行一定的改善。例在对一个相对比较狭长的空间而言,如果能够在空间的顶部运用一些颜色较强的暖色调,再在墙的两边采用色彩较亮的冷色调,就能对这种狭长的感觉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虽然色彩并不能对室内环境的温度起到实质上的改变的效果,但我们可以利用不同色彩以及搭配来对人们的温感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即对人们对于室内温度的感受进行改变。例如在一些比较寒冷的地区,我们应该采用一些暖色调的颜色来进行室内的装饰,可以适当的对色彩的明度进行降低;而在一些温度常年较高的地区,则可以选用蓝紫或蓝绿色的色彩搭配,同时应对色彩的明度进行适当的提高。此外由于气候会根据地域和季节发生循环的变化,所以还应该注意在进行色彩方案的选择时,要对当地的温度常态进行因地制宜的考虑。

二、室内环境中色彩的组成部分

构成室内环境的色彩包括了主体色彩、背景色彩以及点缀色彩这三个部分。

(一)主体色彩

室内环境的主体色彩包括了环境当中可以被移动的织物、陈设物、家具等等的一些面积中等的色彩,它们构成了室内环境色彩基本元素,色彩的基调也是以此为基础。我们要设计一个以红色或黄色作为其主体色调的室内环境,那么在环境内的家具覆盖的面料或是床罩、窗帘等织物的面料则一般需要采用红色系或是黄色系。如果需要构成一个对比色调的室内环境,同样也是通过主体色彩的选择来完成的,但在设计对比色调的室内环境时,需要注意对两种对比色彩的面积大小、纯度浓淡、强弱进行控制。如果想要利用环境陈设装饰品来构成环境的主体色彩,在设计时同样也需服从室内环境主色调原则。

(二)背景色彩

室内环境的背景色彩包括了环境当中的固定的地板、墙壁、门窗、天花板等建筑设施的大面积色彩,占室内环境色彩的较大比例。背景色彩的选择处理是室内设计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在进行室内环境的设计时应该充分的发挥背景色彩衬托的作用。在进行墙漆、壁纸、装饰材料的选择时,要对这一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应选择彩度较弱的,最好选用含有灰色的沉着的色彩。

(三)点缀色彩

室内环境中的点缀色彩是指环境中最容易改变的小面积的色彩,它的存在十分活跃,但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发挥着装饰、对比、美化的作用。举例来说,在室内环境中的摆设品、靠垫等,常常就是采用的最为强烈、突出的色彩,充分的发挥出了点缀色彩的点缀功能。室内环境离不开点缀色彩,但在应用的同时应该要注意点缀色彩的造型、纹理的优劣,品味的高低,摆放的位置,同时还应该注意与其他的中面积、大面积色彩之间协调的关系,才能够使室内环境的色彩更加的温馨、和谐与完美。我们应该注意到,对于点缀色彩的应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该采取一种随机应变的方式来将点缀色彩应用到室内环境的色彩中去。

三、室内设计中色彩艺术设计应用

色彩是室内环境氛围营造的最活跃与生动的元素,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色彩也是一种最有效的装饰手段。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于色彩的运用必须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和规律来进行,从而才能达到一个最好的效果:

(一)注重整体的统一在进行室内环境色彩的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遵循的是色调与空间上的整体统一规律,对室内环境的主旋律做突出的体现。同时在这一过程之中还应该注重色彩运用的节奏感。在室内环境设计的实际过程中,需要将各种色彩运用到空间之中,因此必须要使色彩间和谐,并在空间的气氛营造上注重色彩间关系的处理。要实现色彩的协调需要注意三个要素,即色彩的纯度、色相及明度,要使色彩色这三个要素彼此间相互靠近和统一,但是同时又要注意不要使色彩表现得过于的单调和平淡。因此,在色彩的统一和谐方面,要使设计实现室内环境色彩的调节、变化与统一。

(二)注重空间的和谐由于不同的室内空间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而不同的使用功能对于色彩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功能的区分同时又必须要兼顾到空间的和谐。首先室内环境的气氛营造上,可以充分的运用色彩的明暗来实现空间的和谐;同时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明度高的色彩能够体现室内环境的光彩夺目,而明度低的色彩则可以给人温馨、隐私的感觉。在个人住宅的设计中,可以运用一些纯度较低的灰色在卧室和书房中,以此来营造一种安静、舒适的氛围,而客厅则可以运用一些纯度较高的色彩来营造一种愉快、欢乐的空间气氛。

(三)注重色光的运用色彩在室内环境的运用中,还需对色光的问题进行考虑,要结合具体的环境、光照的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色彩运用。例如,以室内采光来说,若环境的自然光线条件不理想,则可以利用色彩来对室内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房间朝北,常会给人以阴暗、沉闷的感觉,我们可以利用明朗的暖色调,使室内的光线趋于明快。朝向南面的房子则具有的明亮光线,这时则应该利用中性的色调或是冷色调为宜。朝向东面的房间,光线在上、下午会出现强烈的变化,这时可在迎光面运用低明度的冷色调,而在背光面使用高明度的冷色调或中性色调。西面的房间光线的变化则更加强烈,且光线的温度也相对较高,故在西面房间的迎光面则应改用明度更低的冷色,且最好整个房间都以冷色调为宜。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新形式下;师德建设;内涵;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5(C)-124-01

在推进学校校风建设中,师德建设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由于长期以来,关于校风建设的主要内容,被界定在学生的学习作风方面。因此,对于师德的建设未能得到相应的加强。近年来,在社会上、在网络中有关师德失范的事件不断被曝光,造成教师的整体形象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式下,在营造和谐校园的要求下,有关师德建设的要求进一步被强调。

具体而言,师德建设本身就体现为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包括:氛围的营造、标杆的树立、制度的建立,以及相应的监督机制。限于篇幅原因,本文着重就师德建设活动的内涵与长效机制进行探讨。

一、师德建设的目标导向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见,师德建设的核心在于形成教师“身正”的内在规定性。然而,正如上文指出:师德建设本身就体现为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本文将目标导向确定为:积极的教学态度。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本质工作,是体现教师价值的直接表现。关乎学生的崇敬、社会的尊重,无不与教师的教学态度有关。评价教师在教学态度上是否满足了教学的要求,需要从整个教学过程中来考察。即,教学准备、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对教学反馈信息的处理。由此可见,师德建设的目标导向,就自然被细分在上述三个重要教学环节之中。

(一)教学准备。教师在准备新课程时,是否按照教学大纲的实施要求,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对教案进行设计。这便从教学的准备阶段,评价出教师教学态度。(二)教学活动的实施。教学活动的实施又分为:导课、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三个环节。从目前反映的信息发现,许多教师并未完整的实施上述三个环节,必然就使得授课较为随意。由此,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态度。(三)对教学反馈信息的处理。这个环节可以被具体的理解为:学生作业的批改;在学生反馈信息中,对在教学中的缺陷进行及时的纠正。

综上所述,本文确定“积极的教学态度”作为师德建设的目标导向。其中,需要从教学的整体活动中,进行具体的把握。

二、师德建设的内涵探究

内涵体现为,师德建设的本质规定性。上文已经确定了本文关于师德建设的目标导向。因此,从“积极的教学态度”上,去探究师德建设的内涵便成为必然。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也可以理解为是教师岗位的要求使然。这是教学岗位本身所蕴涵的内在规定性。当前各级学校都在进行绩效工资改革,其制度本身就是从激励机制层面,对教师岗位要求进行了评价。同时,将积极的教学态度植根于教学岗位要求中,也从教师行为准则方面,对师德建设的内涵进行了补充。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从动态的角度规范着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

(二)教师社会角色的内在要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这是社会给予教师应有的待遇。然而,事物总是相互的,并且在内部矛盾的作用下向前运动。即,教师若都能形成积极的教学态度,这将从教学的精神面貌上放映出来;也将从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上表现出来。这一系列的表象,又作用于社会对教师的看待与评价。因此,师德建设是教师社会角色的内在要求,其中的相互作用推动着师德建设的内涵需要与时俱进。

三、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

如何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或者说如何实现教师积极教学态度的可持久性,便成为本部分的任务。长效机制的实现,来自于:教师本身的自觉性,以及外部的监督机制。因此,下面就沿着这个思路进行构建。

(一)教师自觉性的调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就在于,其教学准备与实施活动的努力程度难以评估。并且,若是反复讲授同一内容时,可能导致其努力程度的降低。这些都很难被学校主管部门所发现。但是,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而得到外在的体现。如,学校主管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座谈,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中获知各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而,客观分析各教师的教学态度。通过引入奖惩机制,对教师形成一种外部压力,来促使其自觉的实施积极的教学态度。同时,学校可以采取树立标杆的方式,通过先进教师的事迹来感染大家,也可以通过组织教学比赛动员教师积极参与,从而,在教师们的内心深处解决教学的态度问题。

(二)外部的监督机制。外部监督机制应该让位于教师自觉性的调动,这是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也是新时期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同时,建立一定的外部监督机制,对于保证教师积极教学态度的实现仍是必要的。学校教学督导部门,在学校有关制度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开展听课、与教师交谈等形式来监督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且,根据学校教学规定,不定期的检查教师的教学资料。主要考察:教师教学资料完备与否教案是否符合学校的要求;对于学生课后作业的批改情况等。通过部门组织、专人负责的正常形式,将有效推进教师教学态度的改进与保持。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潘英.论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J].经营管理者,2009(5).

篇5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学校主导;企业主导;校企共建

从学校和企业在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发挥的作用来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一、学校主导模式

学校主导模式是指学校以投资主体的身份,自筹资金,建设一定规模的教学实训场所,引进生产性设备,利用学校“人才、专业,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服务,进行产品加工或者技术开发,且与学生实训相结合,实现双赢。

1.筑巢引凤型。学校虽然投资引进了具有先进水平的生产性设备,但是缺乏高素质的技师,设备运行成本高。企业可提供原材料和技术指导人员,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和实训。学院与广州铁路集团总公司合作建设的铁路综合实训(培训)基地线路总长2000余米,使用全真实铁路线上在用设备器材进行教学化改造,其中通信信号基地是广铁集团在公司外与学校共建的惟一基地,可以满足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和城市地铁各专业的学生实训、职工培训及技能比武、考证需要。

2.技术服务型。由专业教师组织学生成立课题小组,钻研新技术、新工艺,并且把实用性成果推向社会,转化为生产力。我校不少专业课老师原来就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后转型到高校任教,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组建了多个攻关小组,力所能及的承担了企业一些简单的课题。

3.创业孵化型。我院是湖南省就业创业示范高校,依托株洲职教大学城,成立了湖南微软IT研发中心、大学生创业创客中心、“机器侠”机械创新中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做出了有益大胆的探索。

学校主导模式的优点是自主性强,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而且便于协调生产经营和实训任务之间的关系。不足是学校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的更新换代,跟不上行业、企业的发展速度。

二、企业主导模式

该模式是由高职院校有偿提供土地、厂房及生产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而企业则是提供设备、技术、人才等资源,在企业的主导之下开展生产,组织学生参与生产性实训任务。

1.订单培养型。以培养符合企业实际岗位需要的学生为前提,校企双方事先签署人才培养协议,企业到高职院校开办“订单”班,以企业名称命名,例如我院的机车车辆专业“乌鲁木齐铁路局新疆班”、运营管理专业“宁波地铁”班。

2.企业资助型。整个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以企业为主。学校通过帮助企业进行客户培训,优先为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校企互利互惠,实现共赢。

此种模式下,企业为实训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及实践师资的保障,产品还可以作为企业的订单产品,保证了销售渠道顺畅。但是,由于企业以营利为目的,注重生产经营,可能影响学校教学实训的质量。

三、校企共建模式

校企共建模式是由高职院校负责提供教师与用地场所,而企业则负责投入资金、设备及技术等,双方共同签署协议,运用企业的管理模式,创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合作完成生产与实训项目;同时建立健全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学生生产性实训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1.共同经营型。我院与中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试验线,是培养轨道交通未来人才的基地。与中国铁建、西南交通大学和肯尼亚铁路学校合作建设的肯尼亚国际铁道学院,是伴随“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培养东非铁路人才的基地。

2.优势互补型。学校在生产性实训基地中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避免自身资金不足或者设备缺乏的短处,由企业投入资金设备,利用自身优势,建设合格的校内实训基地。而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师资建成一定规模的企业培训基地,从而达到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学院牵头组建的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是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层次的职教集团。集团成员由广州铁路集团总公司、上海铁路局等路局,长沙地铁等20多家地铁公司,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大中专院校及铁路员工培训基地组成,是合作培养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专门人才的联盟机构,集团内实行教学师资、实训基地、教学资源等共建共享,是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的实体平台。

3.任务驱动型。比如将某个企业的产品设计要求作为案例,让学生开展设计与研发工作,如果教师发现有合格的设计方案,则将作品交给企业评定,一经采用,则支付给学生任务报酬。学校与与广铁集团合作探索人才培养培训新模式,组建“互联网+”高铁运行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充分利用校企双方优势资源,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协同创新。

校企共建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权责利明晰,可以充分获得各项资源保障,以满足生产实训的需要。学校的实训教学提高了效果,实现了教育和产业的紧密对接。企业通过最直观的方式选拔到真正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技术人才。这种模式的缺陷,就是合作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影响到合作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梁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3(7)

[2]马薇,赵建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29)

[3]陈章兵,严薇,等.高职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篇6

【关键词】机械制造;内部控制;解决途径

一、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机械制造业已经逐步形成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目前中国在机械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与先进发达国家机械制造业还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的技术来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管理水平。

机械制造业由于物料品种规格多,生产不连续,生产制造过程复杂,所以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比其他制造业复杂。另外,中国机械制造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组织模式,专业化分工没有像国外那样细,中国企业内部的管理相对国外要复杂,所以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是最复杂的。

中国机械制造业发展趋势已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竞争要求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价格低、产品质量高、交货时间快、售后服务好。这些市场竞争与企业管理的模式、管理方法、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手段密切相关。然而相当部分中国企业及人们的思想意识仍然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所以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内部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二、如今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意识差

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大多内部控制意识比较薄弱,大多数中国机械制造企业都是重视企业的生产和开发,基本上不重视内控制度,轻视内部控制的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管理机构都比较简单所造成的,企业经营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但是随着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大,这种管理结构不再能够满足企业,导致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

2.管理结构过于简单

大多数中国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结构都比较简单,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扩大,企业还会延续初期的直线式横向管理层划分模式,所有管理和监督职能还是都归领导所有,或者纵向管理层次划分过多,导致领导管理职能也不清晰,员工权责划分不明确,从而使得企业内控制度及其混乱,生产效率明显下降。这种内控混乱的产生是由于企业的管理没有随着企业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始终延续企业初期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生产和管理不再能够相互协调,最终直接导致机械制造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下降,员工生产积极性降低,所以机械制造企业内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管理应当具有严格的职能和权责划分,减小纵向管理的划分,这样才可确保企业在清晰的管理下进行有序的生产制造。

3.内部会计制度的失效

大多数机械制造小型企业,会计制度根本就不完善,没有审查精算和财务监制的过程,只有简单的财务核算,对于财务支出基本是财务人员听从领导的安排,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原则,核算系统失效或不完善,使得企业财务流通混乱,对于财务的流动方向也不够明确,导致了财务流动的不集中,使得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较弱,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计审查和核算体系。从而使得企业内控力度加强,进而提升企业的内控效率,只有内控效率的提升才能使得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因为一个企业的生产效率才是机械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中西方内控制度的对比

西方国家的机械制造企业的内控制度已经是很完善的,主要是西方传统以法律和规章进行内控制度的管理。所以西方内控管理系统是根据以法为重的企业文化、政府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设计开发的;比较重计划,以保证管理条例和职能权责为主线,以标准化为基础,强调管理的标准和责任的划分。

与西方国家对比,我国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哲理,这种管理由于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却忽略制度效应和条例管理,所以导致企业忽略制度的重要意义。所以导致企业管理重承诺,轻合约;重调度,轻计划;重情感,轻制度;随意性强,导致机械制造企业的效率低,生产没有计划。

四、结语

一个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是制造企业的立命根本,只有良好的生产才会在如今的社会经济体系下进行又好又快的发展,然而要想机械制造企业具有良好的生产效率,机械制造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以上重点分析了我国机械制造业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给予有关人士帮助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晓虎,浅析机械制造业现状和发展趋势[J];机电信息;2010年12期

[2]孙德志,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J];吉林农业;2010年05期

[3]何军,中国工业企业生产效率随机前沿模型分析[J];科技资讯;2010年10期

篇7

关键词:汽车内饰;感观质量;造型设计

汽车的内饰设计正在朝着更加精致细腻的方向发展,不但需要满足工艺、强度、安全、功能等传统的要求,更要满足感观质量,要符合人的舒适感受,包括触觉、听觉、视觉以及其他所有主观的感受。感观质量已经逐渐成为了影响一台汽车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感观质量的含义概况

(一)感观质量的含义。感观质量的含义是客户的所有感知特性包括了视觉、触觉、听觉等,好的感观质量需要车内饰造型与工程设计完美的融合,并配以柔和的色彩搭配,优质的材料享受,才能够让客户感受到汽车内在的美感,满足客户对舒适的追求,让客户得到最大程度的愉悦感,才能确保汽车的销量与企业的绩效。

(二)感观质量与客观质量的区别。客观质量是注重汽车本身的品质,从整车到各个零部件,其具有独立的检验标准,强调了零部件的客观性,并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感受而改变,也难以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做出调整;感观质量则注重的是汽车内饰造型的设计,是对汽车整体的舒适追求,更加的注重汽车客户的内在感受,可以为客户的感受而做出适当的调整与改变。

二、汽车感观质量的具体应用

(一)视觉质量分析。汽车内饰所涉及到的视觉质量分为颜色、照明与外观等方面,其中的颜色评估标准有颜色的均匀一致、协调性与连续性;照明评估分为车内照明灯、闪光灯、环境灯;外观评估分为面差、材质、光泽度是否一致;背光评估则分为亮度的大小、颜色协调性是否一致等。

(二)嗅觉质量分析。如今的汽车零部件已经不单单局限于金属和玻璃,塑料在汽车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然而塑料的缺点则是会释放一定的有毒气体,为客户带来不适的享受[1]。如果汽车内饰部件散发出了气味,很有可能会导致客户产生不悦的驾驶体验,从而影响了汽车的销售。汽车内部部件所挥发出的气体是否满足行业的标准,也是对消费者能否满意汽车舒适度的另一个评判标准。

(三)触觉质量分析。触感质量是消费者所关心的重点项目之一,包括了对汽车内部造型设计的直接接触,例如质地纹路、粗糙度等;另一方面是对产品操作的方便性的感受,比如能否稳定的把握方向盘、能否准确的对档把进行操控、安全带佩戴是否舒适等。如今汽车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人机交互、自动驾驶等技术越来越复杂且多踊,使得消费者对触感感观质量越来越重视。触感质量不单单是对舒适度的考量,更是消费者对汽车能否安全顺畅驾驶的评判依据之一,汽车的设计者与工程师需要对触觉质量有着更多的重视。

(四)听觉质量分析。听觉质量主要包含了汽车内饰所有能发出声音的感受,包括汽车在静止以及行驶过程中的噪音大小。听觉质量不佳将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购车体验与行车感受,因此汽车设计师可以通过各项降低噪音与控制异响的方式减少杂音、噪音的出现,同时努力的提升声音品质,以求得到更优质的听觉质量。

二、感官质量的流程分析

工程师与设计师在对汽车的内饰造型设计阶段,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各个环节的感观质量,应当拥有自己的理念,敢于创新,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上都力图完美,努力的设计出更加符合客户要求的汽车作品来[2]。如果缺少了感观质量的加入,那么汽车的设计将会存在很多的缺陷,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并对汽车的成本、项目的时间带来诸多的影响。

汽车设计师在对汽车进行设计策划阶段,会对汽车整体与内部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汽车的内饰造型勾画出具体的感观质量目标,从而对汽车的未来前景与市场的适应度进行比对;感观质量分为六大感官方向,设计师需要从第一印象、触觉、听觉等六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划分,并逐一的打出客观的评分,仔细的总结各个细节的优点与缺点;汽车内部的造型设计还可以进行细分,包括了对车内的造型连续性、内饰的可视空间与车型的相对面控制等进行评分;设计师需要综合以上的评分结果,初步设定出汽车内饰的造型概念图,并将感观质量标记在其中的目标区间;利用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扫描分析,寻找出产品潜在的问题与缺陷,经过多次的分析与总结,努力的找寻解决方案,最终得出项目的优势报告与缺陷评审报告。最后经过反复的微调与修正后,得到最终的方案,满足汽车对感观质量的要求。

三、结语

感观质量是目前各大汽车制造商所关注的重点项目之一,其包含了对车内饰的造型设计、工艺的装饰与工序的布局等,很多的汽车感观质量是围绕客户量身定做的。在汽车制造过程中,感观质量的加入可以起到节约成本与时间的作用,而消费者在购车与行车阶段,则会深刻的感受到感观质量所带来的舒适体验与感观的享受。优秀的感观质量可以提升汽车品牌的名誉度与销量,对汽车的整体销售与品牌的确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实训基地;生产性;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026-03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搞好实践教学是每一个职业教育院校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实践教学依赖于校内和校外两类实训基地,由于学校对校内实训基地有完全的控制权,因此校内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对实践教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搞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1],也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在实践性环节中,实训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高职院校的既紧迫又重要的一项工作。

教育部首先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根据区域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促进产学紧密结合,共同建立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加快培养大批现代化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及软件实用型人才,特别是各级各类高技能人才。2005年1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明确要求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时间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计划。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改善了职业教育中的许多瓶颈问题,比如说: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不高,对真实的生产环境适应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等问题。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是能够达到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保证理论够用、技能突出和培养综合能力,将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使学生经过实训基地的系统培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提前进入职业环境,保证行业企业需求,学校与企业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企业提供所需技能人才,并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服务。

一、相关概念

有学者认为实训基地即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训练场所,它可使学生接触受实训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要素,即技术、人员与设备支持[2]。也有学者指出“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以场所装备技术配置为核心能力,规模化、多样化、规范化实施全真或高仿真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训导等就业导向课程计划诸种实践教学资源有序整合的系统[3]。而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内涵则是“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的一系列要素的统一体,包括场所、设备、实践教学指导人员、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教材等,是实施职业技能训练的基础条件。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实训基地具有教学的功能,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和素质培养的场所,同时为社会和行业职业资格鉴定、高新技术孵化、技术交流等提供共享平台”[4]。对于生产性实训基地,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内涵有着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首要的是要突出“生产性”,即能够生产出真实产品或提供真实服务的实训基地,并且以开展实践教学、在真实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有的观点突出其“真实性”,即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尽可能真刀真枪地干,让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增长胆略[5],也有的观点强调“仿真性”,认为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教学基地都属于生产性实训基地[6]。也有学者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利用各种资源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通过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等生产经营过程,使基地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生产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性实训基地要通过学生的实训能够出产品,见效益;二是学生在生产性实训中,要提高技能,增强职业能力”[7]。

综上认为,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训场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职业学校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人才,这些人才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实现“零距离”对接,直接上岗服务。为了达到这一实践教学目标,院校对实训教学场所提出了严格要求,即实训基地要满足真实职业环境、现代技术标准、开放性好、通用性强等特点,同样可使学生接触受训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要素,即技术、人员与设备支持。实训基地的功能不仅仅在于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而是要以技能培训为中心,融理论教授与技能训练于一身;实训基地建设不仅要注重设备等硬件的陈列,还要注意配以相关的讲授设施,并且要把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作为高职教育的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及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场所,实训基地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具备功能

1.教学实训功能。教学实训功能是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首要功能,也是基地建设的根本目标。生产性实训基地应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教学条件。在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下,其教学功能可以细分为承担生产性实训任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参与实训教材开发以及训练学生职业素质等具体功能。

2.技能考核功能。技能考核功能是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功能的延伸。具备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是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基本要求,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作为评价和考核实训教学效果是比较科学的。凭借软硬件条件的优势,可以在生产性实训基地设立技能鉴定所,建立与职业资格鉴定项目相对应的试题库和考核办法,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职业技能考核服务。

3.社会培训功能。社会培训功能是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放资源、增强辐射能力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通过开放基地资源、创新社会培训教育教学方法,完全能够承担起面向其他院校学生、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员工、下岗转岗人员的以职业能力培训为主的各类社会培训。

4.技术研发功能。技术研发功能是促进产学研结合、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体现。教师及学生利用实训基地的设备条件和自身的智力资源,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和科技开发等活动。企业新产品也可在基地进行试验、技术推广和推销。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规模不断增大,也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由于高职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总体时间不长,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的有效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提升。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程度不高,基地的建设规划、项目设计和环境布置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衔接的程度不够,致使校内实践教学与实际生产管理的对接、教学过程和企业工作工程的匹配程度不够。(2)校外实训基地功能较单一,没有将专业实训、顶岗实习切实融入到教学中去,对企业实践任务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融合,校内外资源配置之间的衔接系统考虑不够,难以发挥和深化校外基地的教学功能。(3)基地建设滞后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基地教学组织与管理理念传统色彩浓厚,尤其是在软环境建设上不能保障“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实施,难以适应教学系统化和一体化教学的要求。(4)基地建设与产业、行业、企业的融合不够,社会服务意识淡薄,制约了基地功能的外延和拓展,削弱了基地资源的自我造血功能,学校尚未形成强大的整体服务体系。

四、建设内容

高职院校不断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践教学,努力形成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与顶岗实习有机结合的高职实践教学系统,真正做到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具体建设内容有:

1.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高职院校要应对实训室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成立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做好校内各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规划工作,做好实训室的总体布局,协调各部门在实践基地运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学院职能部门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各使用部门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完成教学基地各项管理工作的保障。高职院校要结合国家等有关方针政策,结合学院专业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了符合学院实际的管理制度。如《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实训基地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训基地安全管理条例》等,形成一套有效的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的规章制度,使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有条不紊。

3.不断探索建设模式。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化,是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深化和应用,能为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奠定重要基础,是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实训基地实行校企合作,共建共赢。企业能工巧匠通过实训平台培训直接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引企入校”到“引企入教”的升华,使实践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4.不断丰富拓展其功能。实训基地除教学实训这一基本功能外,高职院校还要努力拓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做出贡献。一是培训功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要多承担相关行业的新员工的培训任务。二是资格鉴定功能。三是技术服务的功能,向企业提供技术的咨询服务。

5.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业精神、熟悉行业、具有过硬的实践教学能力的高素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一方面从企业中选聘部分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另一方面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获得一线的实践锻炼经验。也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加大兼职教师队伍的比例有利于学生接触最新的来自社会实践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可灵活地弥补实训基地师资结构中的缺陷。

总而言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要达到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保证理论够用、技能突出和能力综合的培养,将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专业实际工作所具备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宝源,郭海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概念与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22.

[2]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Z].教职成[11]6号文件.

[3]刁瑜.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9):152-153.

[4]马文选,聂建武.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J].2009,(25):37-39.

[5]王俊,田万涛,徐鹏.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的类别及功能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2):163-164.

篇9

关键词:内隐社会认知;攻击性;良性竞争

中图分类号:G804.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0-1347-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内隐认知(内隐记忆、内隐学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以杨治良[1]等为代表的我国学者将研究触角延伸到了内隐社会认知,其研究成果揭示了社会无意识认知的心理机制,证实了与有意识的信息加工相对同样也存在着一个内隐的社会信息加工过程。既然如此,那么在无意识维度上是否同样也存在竞争的良性和过度两个维度,如果存在的话,他们的发生机制是怎样的?学校体育该如何培养学生良性竞争?本论文试图通过内隐社会认知视角,就学校体育对学生个体竞争性的影响进行重新审视,来试探性地探讨学生竞争机制的形成,及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良性竞争中的作用。该研究不仅有助于竞争性的理论研究,促进竞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而且也有助于该理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移植和内化,从而有效地指导学校体育教学实践。

1内隐社会认知视角下的攻击性

在心理学中,攻击性是指人类发起进攻行为的心理特征,即人格中所具有的产生攻击的内在可能性。对于人类,攻击性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攻击性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和束缚,就会表现出具有破坏性的行为――攻击[2]。

内隐社会认知是指在缺乏意识监控或在意识状态不明确的条件下,认知主体对社会刺激的组织和解释过程。作为社会认知范畴中的攻击性已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并很快被纳入内隐社会认知的范畴。内隐社会认知视角下的攻击性具有以下特征:

1.1攻击性具有内隐性在内隐社会认知视角下,社会认知存在着启动效应,而且认为社会认知具有更强的内隐性。Chen、杨治良等采用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对人类攻击的内隐社会认知的某些特点进行了探索,发现人类具有潜在攻击性[2]。研究表明,在内隐社会认知中,人的攻击性得以表露,然而在意识层面控制的外显社会认知中,攻击性没有充分表现,被试对被攻击者表现出更多的关切。究其原因,由于意识的监控,攻击性为同情心所掩饰或缓冲,从而被试能够与社会的道德要求达到一致。在内隐社会认知条件下,意识的监控被削弱,攻击性得到更多的流露。这也就说明人类攻击性具有更强的内隐性。

1.2攻击性是无意识的、自动的在内隐社会认知中,认知者做出判断的过程都是无意识自动进行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或行为受过去经验的影响。事实上,如果认知者意识到这一点或者知道自己的判断会受到某一经验的影响,那么就不会出现这种内隐效果,有时甚至会反转[3]。在内隐测验中,在攻击性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在外显再认测验中,由于认知者知道自己的判断会受到某种影响,因此在攻击性方面,女性要弱于男性,结果产生了变化。

1.3攻击性需采用间接测量方式内隐社会认知视角下的攻击性是间接测量的结果。譬如,在传统的外显测量研究中,所得结果与常识相符,即男性比女性更具攻击性,表露出更多的外显攻击行为。在用内隐记忆研究方法的研究中,发现男女的攻击性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内隐状态下,男性与女性具有相近的攻击倾向,女性并不具有受虐待人格特征。由此可见,由于社会文化道德因素的影响,以及法律、法规等的约束,通常情况下攻击性是被严格禁止的,尤其在一些特殊群体中更是如此。所以,采用间接测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对人类攻击性进行探讨,则更有利于我们认识人类攻击性的真实面目。

2攻击性与良性竞争的形成

2.1竞争的类型――过度竞争和良性竞争K Horney界定了所谓“过度竞争性”(hyper-competiveness)的概念[4],即个体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以维护或提高自我价值感,而不惜一切代价的一种无自制的需要,这类个体在大量情景中都具有操纵他人、攻击他人以及诽谤他人的倾向。这样一种极度夸张的竞争性对个体发展和个体功能会产生不利影响。Sampson也提出过类似概念,称之为“极端的个人主义”,他指出,有这种极端个人主义的人表现为对他人的共同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并参与到一些共同的探索活动中以实现而不考虑他人的生活。Sampson还提出了另外一个概念“整体的个人主义”他认为个体不是通过排斥他人来实现自我,而是热衷于在和他人的共同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并参与到一些共同的探索活动中以实现这些目标。在他看来,在这样一种过程中所形成的人格特质是一种良性竞争性态度,并有益于身心的发展,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健康的发展,对社会没有副作用。研究认为,过度竞争性态度和良性竞争性态度代表了与竞争相关的两种不同的心理特征。Ryckman通过“过度竞争性态度量表”和“个人心理发展竞争态度量表”的研究证明,竞争事实上包含了两个竞争维度,其一为过度竞争性态度,其二是良性竞争态度[5]。我国学者马爱国通过内隐社会认知方法,即采用Jacoby的加工分离程序(PDP)[6],对竞争性的两个维度(过度竞争性维度和良性竞争性维度)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贡献进行分离。实验结果表明,竞争性具有两个维度,即良性竞争性词语和过度竞争性词语都出现了启动效应,也就是说个体人格中具有竞争性,且这种竞争性不仅表现在一是层面上,也表现在无意识层面上(即内隐的竞争性)。而且,这种内隐的竞争性又可分为内隐良性竞争性和内隐过度竞争性。他的结论支持了Ryckman等人的论点,也与目前有关个体竞争性的量表研究结果一致[7]。我国学者李林[8]等通过改造过的“过度竞争性态度量表”和“个人发展竞争态度量表”对我国公民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文化环境,个体的竞争性同样具有过度竞争性和良性竞争性态度两个独立维度。个体的良性竞争态度与其性别、职业有关,而个体的社会角色可能是良性竞争态度的决定因素之一。

2.2良性竞争的心理机制――用攻击性来解释良性竞争攻击性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长期研究的热点,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开始,直至近年来的认知心理学,持有不同观点的心理学家均对这一现象进行大量的理论探索及实验研究。对于渴望竞争、拼搏、奋发、前进的人类来说,攻击性在与自然界其他物种甚至同类的竞争中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然而,攻击性是一把双刃剑,即因为攻击性的存在,可产生负面的过度竞争和适度的良性竞争。过度竞争的负面,是在攻击性本能的驱使下涌动血腥的暴力,导致对同类的严重侵犯。而适度的良性竞争,不但会给整个集体营造良好的氛围,而且会使整个集体乃至社会大环境不断向前发展。适度的良性竞争也是我们和谐社会应该提倡的竞争,它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我们应该去开发、刺激和培养社会成员的良性竞争意识和态度。就学校体育领域内的良性竞争而言,我国学者常璞等人的实验表明[4],内隐竞争性态度不仅存在,而且可以测量。这不但从无意识维度上丰富体育科学理论体系,尤其在体育文化、体育环境的社会功能方面,如体育对个体良性竞争性的刺激和培养、体育的迁移价值问题、个体人格特质的攻击性、诸多竞技体育社会问题等,有可能从无意识维度进行研究和控制。

3学校体育对学生良性竞争的培养

3.1学校体育是释放学生内隐攻击性的代偿性途径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大环境下,大部分当代学生也用不着为自己的衣食担忧,不再如几十年前的学生一样,需要边学习边参加劳动,甚至停课参加劳动。然而,在这个看似没有硝烟、安宁祥和的社会,其竞争程度远远大于从前,学生的学习任务与承担的各种压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远远胜于过去。于是,学校体育会无疑成为学生锻炼身体、缓解学习压力、释放内隐攻击性的代偿性途径。就大学生而言,他们不但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英语、计算机等必修课程要求也不轻,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也要学习、掌握。如果大学生成天被压在这些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很有可能会造成他们生理与心理的不健康。高校体育这一“安全阀”,便成为大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劳逸结合的主要途径。体育运动能使人产生欢快的情绪体验,能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和活泼愉快、健康向上的精神。目前,很多高校都实行“三自"制,即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体育运动项目、老师和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胜任学校体育的内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体育兴趣。体育运动能使学生不良情绪得到合理形式的宣泄,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达到平衡,从而消除他们心理上的焦虑、郁闷,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临床研究表明,慢跑、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对治疗抑郁症和抗抑郁效能十分明显,健身操等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对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起着积极作用。无庸质疑,学校体育中的攻击性已成为一种代偿性的攻击,成为学生释放内隐攻击性的代偿性途径。

3.2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良性竞争的重要途径尽管压力、竞争无处不在,但是,我们依然提倡良性竞争。科技愈来愈发达、分工愈来愈精细,过去那些学富五车、学贯中西的“大家”逐渐减少,凭借单打独斗得天下的景况也不再明显。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已成为普遍趋势。 我们培养大学生良性竞争,主要是希望他们视竞争对手为赶超目标,以实力和能力赶超对手,而不是通过诽谤、排挤、打压等非正当手段得益;希望他们能辨别哪些是大目标,值得全力以赴去尝试、竞争,哪些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顺其自然而不刻意为之。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会竞争的意义与价值,还可以使他们避免一些由于过度竞争造成的心理压力。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与竞技抗争的形式吸引学生。在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中始终贯穿着竞争与奋发向上的精神,甚至在体育游戏中,也充满着你追我赶、勇先恐后的情节。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竞争协作的重要手段。比如足、篮、排等球类及其它运动项目,由于竞争激烈,集体配合性强,不仅要发挥参与者的身体机能、技术,还需整个团队的团结与默契合作。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泥巴三个桩”,一个球队的胜利与否,不仅需要每个运动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而且需要整个球队的积极配合,共同协作。现代社会的神速发展,国际、国内环境的纷繁复杂,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与态度,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每个学生都必须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去应对千姿百态的复杂社会,应对社会上不同的人和事物。而学生一般都比较单纯、理想化,如果不培养他们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有可能一遇到与想象中不同的人和事物,就产生不良心理和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任务。在体育运动,特别是体育竞赛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形势状况,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但要掌握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还要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对自己的战术做出调整与改变。因此,大学生可以根据在体育运动中学习到的应对变化环境的能力,培养自己今后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关研究表明,体育专业以及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其身体、心理健康状况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4结论

1) 攻击性具有内隐性,攻击性是自动的、无意识的,它需要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2) 因为攻击性的存在,竞争存在着适度的良性竞争和负面的过度竞争;然后用攻击性来解释良性竞争,即良性竞争机制的形成。3) 学校体育是释放学生内隐攻击性的代偿性途径;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良性竞争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Shium Andrew Chen,杨治良.“攻击性"社会认知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6,2:75-79.

[2] 叶茂林,彭运石.内隐社会认知视野下的攻击性[J].心理学探新.

[3] 钟毅平.社会认知中印象形成的下列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4] 常璞,马爱国.体育对良性竞争内隐认知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80-82.

[5] 李林.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个体竞争性[J].心理科学,2001,24(2):221-222.

[6] 马爱国.现代体育对个体竞争性影响的内隐认知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5):26-29.

篇10

【关键词】锅炉;问题;结渣;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目前,锅炉在一般工业企业中的使用十分广泛。但是,锅炉结渣是困扰锅炉使用企业的棘手问题。锅炉结渣会产生十分严重的问题,处理不当将会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对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防止炉内结渣,应从锅炉的设计以及运行过程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我国运行机组的问题

在早期投运的机组中,几乎都经历了较长的“幼儿期”,通常为3年左右。在此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炉内结渣、过热器与再热器超温爆管、出力不足等,致使锅炉机组运行很不稳定,非计划停运次数多而时间长,利用系数平均为45%~50%,平均等效可用系数仅为60肌68%。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质量、运行操作和管理等,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最主要的还是设备(包括主要辅机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安装质量问题。

炉内严重结渣是锅炉正常运行的最大障碍,通过大量的设备改进、运行调整试验和加强燃烧管理等工作,经长达10多年的努力,直到1997年9月才通过了锅炉额定负荷600Mw下的168h运行考核试验,这种情况实属罕见。

三、锅炉结渣原因

1、煤质的影响

我们知道表示煤灰熔融性的三个特征温度,变形温度DT(T1)、软化温度ST(T2)、熔化温度FD(T3),一般ST<1260℃为严重结渣性煤,ST=1260℃~1390℃中等结渣煤,ST>1390℃为不结渣煤;t3-t1=100~200℃为短结渣煤,不易挂在受热面上,即使结渣也易脱落;t3-t1=200℃~400℃为长结渣煤,冷却较快,凝固后难以破碎,容易挂在受热面上,形成结渣。

由于近来煤种多样,以及运输,管理等环节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煤质差、灰分大、发热量低。煤质差、灰分含量大,使灰中各成分在加热过程中相互接触频繁,产生化合分解、助熔等作用机会多,使灰的熔点降低,实践证明煤中含灰分多时,较易结渣。

煤质差、灰分含量大,使煤粉所要着火热增加,着火推迟;煤质差,发热量低,相同负荷下需要的给粉量增加,给粉和转速升高,一次风压高,易造成一次风管堵,必须加大一次风量,也使着火推迟,火焰中心上移,使炉膛出口烟温上升,易造成前后屏过热器、对流过热器结渣。没有做好混煤、配煤工作、煤物管理及灰熔点分析。混煤时,灰渣特性会改变,一般结渣性强的煤与结渣性差的煤混合时,结渣会减轻。

2、运行调整

由于燃料与空气的供应不均、喷燃器缺角和一二次风速调节不当造成火焰偏斜,喷燃器出口风速或煤粉量分布不均,造成温度场偏移,使温度最高的一侧或一角产生结渣。低氧燃烧风量不足,容易产生还原性气体,使灰的熔点降低,增加了结渣的可能性。炉膛下部漏风、送风量过多、风粉配合不当,煤粉过粗等都会使炉膛出口烟温升高,可能引起炉膛出口处受热面结渣。一二次风率和风粉配比不合适,使燃烧不好,使炉膛附近产生还原性气体,使炉内灰熔点下降。

3、渣井及冷灰斗处设计安装不合理及运行设备存在缺陷

受热面结渣后,不断粘结烟气中灰分,逐渐增厚达到一定程度时,自己落下,一些粘度较大熔点低的灰渣,落在落灰斗斜坡上,并进一步加剧;而一些粘度小或熔点高大渣落下后,会卡在灰斗处造成渣井堵塞。

另落在灰斗处的渣,由于水封槽进水不畅,冷灰斗喷水头效果不好,及灰斗倾面长期磨损凸凹不平,使渣不能迅速冷却分解破碎,运行人员巡检不及时造成渣井堵塞。

4、热负荷高

由于煤种挥发分低、不宜着火,故设计时采用了热风送粉,集中燃烧方式,把中、下一次风集中配置,以提高着火区域温度。

吹灰不及时,造成水冷壁积灰,传热减弱,使炉膛断面热负荷增加。

四、炉膛结构设计中避免结渣的措施

1、炉膛客积热强度的选取

研究数据表明,随着锅炉容量的增大,炉膛容积热强度值相对减小.此外,近20年来北美和西欧环境法规的日益严格对锅炉燃烧技术产生极大的影响,低NOx燃烧原理与传统的燃烧热力学理论的矛盾,使网内外都有采用保守设计,适当增大炉膛容积的趋势。在燃烧一般烟煤时,410t/h锅炉的炉膛容积热强度约为110—150kw/m3,1000t/h锅炉的约为100~140kw/m3,而2000t/h锅炉则在80~120kw/m3之间。对于灰分水分多,发热量低及灰熔点低的劣质煤,该值更应选得小些。例如盘山电厂的500MW锅炉,其校核煤种软化温度为1190℃,设计炉膛容积热强度仅为88kw/m3。

2、炉膛断面热强度的选取

大容量锅炉炉膛设计中,炉膛断面热强度数值的选取比炉膛容积热强度更为重要,因为这一数值决定了炉膛形状,直接影响炉内的空气动力工况。与炉膛容积热强度相反,随着锅炉容量的增大,炉膛断面热强度值是相应增大的。研究数据表明,燃烧烟煤时,300MW锅炉的炉膛断面热强度约为3,8~5.0MW/m2,600MW锅炉在4.4~5.4MW/m2对灰熔点较低的煤种,则应选取较小值,以防止火焰冲墙造成燃烧器区域结渣。

3、辐射受热面的布置

随着锅炉容量、参数的增大,为了使炉膛出口烟温不致过高而引起严重结渣,大型电站锅炉炉膛上部都布置有大量的辐射式分隔屏过热器,而此处的烟气温度仍高于燃料灰熔点,这是炉膛内易造成结渣,积灰的部位.通常设计此处烟温不可过高,且采用较大的屏间横向距离(约1.5-3.0m)来防止屏区结渣形成搭桥。

五、燃烧器的设计

1、燃烧器功率的选择和布置

大容量锅炉的特点是燃烧器数量多,必须多排布置。近年来,特别受到NOx排放量的限制,趋向于采用单支热功率较小的燃烧器,因此需用燃烧器区域壁面热强度反映燃烧器区域火焰集中的情况。燃烧器区域壁面热强度随锅炉容量变化不大,数值大约在1.4~2.OMW/m2之间对燃用灰熔点低的煤,为防止运行结渣可将高度方向的距离拉开,使燃烧器区域的温度水平降低,例如盘山电厂的500MW锅炉,设计燃烧器区域壁面热强度取值只有0.9MW/m2,保证了运行多年而不结渣。

2、低倾向在受热面附近人为制造氧化气氛以减轻灰熔点降

采用直接燃烧器可在其上下端增设防焦风室。直流燃烧器还可采用低NOx同心燃烧系统(LNCFS)。偏置的二次风角度可推迟风粉混合时间,抑制NOx生成,同时可使煤粉气流位于炉膛中心,水冷壁附近为氧化性气氛,其效果可避免火焰冲墙,提高灰熔点。

采用旋流燃烧器应使每个燃烧器之间尽量不相互影响,尤其是靠近侧墙的燃烧器应与侧墙有足够的距离,以免侧墙结渣及发生高温腐蚀。此外还可在炉膛下部设计边界屏幕风系统,使下炉膛的炉墙表面形成一层氧化性的屏幕风,提高灰熔点防止结渣。

六、锅炉运行中避免结渣的措施

1、加强燃料管理

保证按设计煤种运行是电厂保持良好运行性能的关键因素。电厂燃料供应应符合锅炉设计煤质或接近设计媒质的主要特性(灰分,灰熔点,水分、挥发分)。严重不符合本厂锅炉燃烧要求的燃煤,电厂有权拒绝接收。煤场存煤要按不同煤质进行分堆,根据实际煤情况配制入炉煤。

2、加强锅炉运行工况的检查与分析建立正常的运行检查与分析制度

运行值班人员每班必须对锅炉结渣情况进行就地检查一次,发现有严重结渣情况,应及时汇报、处理。

专业工程师要定期分析锅炉运行工况,对易结渣的燃煤要重点分析减温水量的变化和炉膛出口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过热器,再热器管壁温度变化的情况。锅炉在额定工况运行时,若发现减温水量异常增大和过热器,再热器管壁超温,或喷燃器全部下倾,减温水已用足,而仍有受热面管壁超温时,应适当降低负荷运行和加强吹灰,如已采取降负荷运行等措施仍无效时,应立即停炉处理。

3、加强吹灰器和除渣设备的运行和维修管理

锅炉受热面吹灰器必须完善使用,运行各值必须严格按运行规程对备受热面进行吹灰。运行人员要加强吹灰器的现场检查,发现吹灰器因泄漏或卡涩故障或程控失灵,应立即手操退出,避免吹坏炉管和烧坏吹灰器。要加强吹灰器的缺陷管理和维修管理,出现问题及时消缺。经常安排少量吹灰器轮流大修,保持吹灰器高的可用率。灰控值班人员应加强对出灰情况的监视和分析,每班要检查冷灰斗观察窗,观察灰坑是否有堵渣现象。若发现渣斗内的堆渣超过斗内的水位,采取措施无效时,应停炉处理。出渣设备发生故障应立即修复,防止水冷壁冷灰斗中产生堆渣现象。

七、结束语

炉内结渣问题是目前大型电站锅炉使用过程中十分普遍的问题。明确炉内结渣的原因对症下药,针对具体的结渣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在日常管理中实时监控,科学管理,避免因结渣等原因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王正华,张珊.电站锅炉点火油系统节油技术应用展望[J].湖南电力,2009.

[2]孙志宏,柳晓,束文亮.燃煤掺配掺烧技术探讨[J].华电技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