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培养计划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5: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工程培养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为工业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我们分别对美国、台湾、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著名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国内较早开设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的部分高校如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的课程体系做了深入的分析,并与学校工程类学科建设的大环境作了相关分析,旨在通过对比研究构建一套国际化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1、国外及台湾高校的IE课程体系特点
纵观美国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其课程体系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重基础方法的培养。涉及IE的基本课程主要是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数学原理及基本方法,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机械、制造、设计、力学等工程类基础学科以及建模、数据处理、计算机知识等基本方法。第二,广博的选课体系。由于IE旨在培养工程类的管理人员,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设立多门限选课或任选课,使学生有充分的空间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课程,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如密西根大学通过设立多样的IE类或非IE类技术课程,使学生能通过选择某一系列的课程,确立不同的专业方向。第三,管理和工程技术有机结合。纵观本科课程体系,我们发现每个学校均会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管理和工程技术结合的课程。较普遍的有人因工程、工程经济、质量管理、物流工程等管理和工程制造技术的综合课程。
2、沈阳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改革
第一,确立新的培养目标。工业工程专业面向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并结合本院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以面向装备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国际化工业工程人才作为新的培养目标。其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方向针对性强。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精”或“博”,而是“精”“、博”兼顾。针对我院的办学特色、优势和东北地区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发展优势,确立“面向装备制造业和物流业”作为培养方向大大地提高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二是人才培养面向国际化变革。人才国际化是工业工程发展的新要求。新的培养目标旨在通过国际化的培养制度、培养过程造就懂得国际惯例、适应国际变革、参与国际交流的创新性人才。这一点可以从新制定的培养规格中体现出来: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技术理论与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第二,建构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设立上,我们充分地借鉴了国际知名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培养体系的特点,即“重基础、重信息基础应用、重实践环节、广博的专业课程设置”。新的课程体系继承了原有的利于创新的通识教育的课程,在学科基础课的设置上加大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分比重,增设了若干管理类的基础课程,调整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使其更与国际接轨。
二、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英语授课方法研究
英语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占据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计划选取一系列工业工程的专业课程作为全英语和双语教学的试点课程,如《人因工程》、《项目管理》、《管理学》等课程,摸索出“语言交流技能、知识获取、教材和考核”的英语教学模式。在对这一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求我们的授课教师都是具有较高英语沟通能力的;在教学环节上即课堂教学、课堂讨论、课外作业、课程设计、专题讲座、课程考核采用各种方式督促、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沟通。虽然全英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专业知识的传递效率,但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的。
三、建立以仿真为核心的国际化数字化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实验体系
工业工程是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设置、评价和改善的一门系统工程学科。IE具有综合利用自然科学和实验技术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实验、分析、设计、评估等功能和属性,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IE课程的实验特点是具有想象力、创造力,还需要大量的数字信息,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其需求。以仿真为核心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实验体系具有实用性强、高起点、有特色、投资相对少并适应多门课程要求的优点。
1、实验体系结构
根据IE专业教学实验体系的设计功能和目标,同时考虑各门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采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可以将整个实验体系划分为四个大的模块,分别为虚拟工厂模块、人因工程模块、物流工程模块、先进制造模块,通过各模块之间的联系来体现企业的物流互动、信息共享等,并通过不同的实验类型和实验方式来体现IE的系统规划、设计、评价和改进等功能。
2、实验体系的特色及效果评价
从教学实验体系的结构看,工业工程专业实验项目多,涉及面广,则该实验体系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第一,处理好不同类型实验之间的关系。学生在IE专业课程开设之前还有其他制造类实验、实习和计算机应用实验,而且一般教学实验、综合设计型教学实验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安排实验时,既要考虑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又要考虑实验设备、同时开出组数和实验学时等限制。实验设计尽量设成柔性可调,即根据不同学期和不同培训对象的不同情况,可以在开出各个单项一般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再开综合设计型教学实验。第二,不同实验方式的结合运用。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实验体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IE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多种实验方式必须结合运用。打破“实验”必须在有仪器设备的实验室完成的传统做法,主要采用计算机模拟、运行演示等实验方式。对于调查分析、方案评价、战略研究等实验,可结合课堂教学和作业,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第三,充分利用科研环境和网络环境。实验体系以仿真、网络化为主要特征,集设计、制造、控制、人因工程等为一体。大力拓宽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凭借着仿真和网络化技术,真正使学生在教学实验中就能体会现代先进制造模式及其运作方式,为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服务业需求的工业工程人才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可操作的环境。
四、国际化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与国外大学,尤其是有一定知名度和悠久办学历史的相近层次的大学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吸纳国际先进的办学经验,开发一套面向制造业的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人才的新途径。通过借鉴国内其他院校的合作办学经验,我们认为这种模式的成功展开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系列严格保证培养质量且又灵活的培养制度
第一,以学分为纽带的学位制度,国内的学分可以纳入到国外大学的课程学分体系中,即学分的互相认可。第二,系统的课程质量监督机制。为确保课程质量,采用一系列评审和监察工具:委任督导监察课程、建立统一的模块学习评审标准体系和毕业论文评审标准。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意见,适时修改课程内容。
2、设计内容丰富的教学过程
第一,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围绕基本理论及其应用,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课堂集体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重点突出。第二,紧密联系实际的高水平教学资料。每一个模块都需要独立编写一个针对当前该领域最新动态,紧密联系实际,理论框架完整的讲义,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讲义的编写以教师的授课思路为主线,重点突出、表达直观,大大地降低了因语言障碍引起的理解困难。第三,基于现实工业管理的声像资料。针对讨论的问题播放一些声像资料,使学生对讨论的问题的理解更直观深入、接近实际。第四,推荐一系列国际上该领域畅销的书籍,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该领域的应用情况。
篇2
关键词 卓越计划 环境工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22
Abstract The "excellent engineer program" is to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theory teaching, which puts more emphasis on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ability. Selecting the major of envrionmental enginneering of our school as research object, we systimatically analyzed its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quirements and problems, then investigated the inevitability, basis and measures of application of "excellent engineer program" into the major of environmental enginneering. Based on the reform and compensation of the present teaching class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foundation in various fields, we realized the cultivation object of our school and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cultivation talents. The obtained results provides a case for the study of "Excellent engineer program".
Keywords excellence schem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改革项目和重要举措,旨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输送大量创新型的工程类人才,进而实行强国富民的目的,这将对国家全面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①②本文以安徽建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改革为例,探讨在本校开展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在全校乃至全国的全面开展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将从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性、改革的基础、改革的具体实践等几个方面展开叙述。
1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是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必然性
1.1 国家人才的需求
传统经济不顾环境健康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的环境危害事件频繁发生。因此,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全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形势尤为严峻,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现状,国家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社会对环境工程学科专业研究及应用型相关人才的需求将急剧增加。③作为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面对日益严重且更为复杂的环境污染现状,需要通过不断改革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求,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1.2 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和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问题将日益突出,我省所颁布了《安徽省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④实施重点目标为将我省基本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家园舒适、生态文化繁荣的宜居宜业生态强省。因此,不仅要培养环境工程专业方面的人才,更需要培养创新型、高端的环境工程工程类人才以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才能使人才培养真正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2 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基础
篇3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训练;课程改革;参观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237-02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由教育部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其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山东理工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高校之一,“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山东理工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三个专业之一。山东理工大学在2010级、2011级“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每届160名学生中各挑选了40名学生组成一个班,进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试点。《工程训练》是山东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本科工程型“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中的第一门实践课程。
二、《工程训练》的培养要求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特点和山东理工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制订出适合于我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班用的《工程训练》课程的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机械制造企业,实践《工程训练》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确定考核标准,建立运行机制。《工程训练》是学生培养工程意识、学习工艺知识、进行工程训练、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的实践活动,是感知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过程,是获取工程师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工程训练》涉及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热加工和冷加工、现代数字加工等众多内容。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教学了解现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和基本知识;熟悉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所用的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机构、刀具、夹具、量具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初步建立机械制造的工程概念;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在现代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具有初步对简单零件选择加工方式和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在某些主要工种方面应能独立完成简单零件的加工制造和在规定工艺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建立以现代工程材料与制造工艺为基础、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为媒介的工程概念,培养学生熟悉图纸、加工符号及了解技术条件的能力,培养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机械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工程训练》实训时间为四周。
三、《工程训练》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工程训练》课程内容要求,制订了教学大纲,确定了实训内容。
带着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制订的培养计划和所有需要在企业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到企业走访,联系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实训的事宜。企业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都很赞同,也很支持,但对《工程训练》实训这个项目提出了异议。现代机械制造企业专业化程度都较高,热加工企业没有冷加工,冷加工企业没有热加工,或有热加工,但工种不全,没有一个企业具备《工程训练》实训大纲所需要的全部工种。而且企业是以产品生产为主的,让企业停止生产,拿出设备训练学生是不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生产,学生对设备性能、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危险因素等均不熟悉,稍有不慎,容易出现设备、人身安全事故,而且学生的操作技术不熟练,加工出的产品质量不高。这样,企业的管理人员提出:产品的质量是否能够保证?出了产品质量问题找谁负责?造成经济损失怎么办?等实际问题难以解决。故《工程训练》实训在企业进行是行不通的。
四、解决问题的途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采用在学校内进行实训的同时,到专业化生产程度高的机械制造企业进行参观实习的方法,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星期六学校休息,而企业不休息的时间差,在课外安排了四次企业参观实习。
五、做法
选择到距学校100公里范围内专业特点强的“淄博格尔齿轮有限公司、胜利油田胜利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四机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潍坊盛瑞传动机械股份公司”四企业参观实习;租用公交公司的客车,早上出发,在企业上班时间后半小时内到厂,企业晚上下班前出厂,当天晚上返回学校。到淄博格尔齿轮制造股份公司实习了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弧齿圆锥齿轮、蜗轮等的大批量机械加工,和热处理加工。了解了滚齿、插齿、剃齿、珩齿、磨齿等直齿圆柱齿轮轮齿的制造方法及加工设备的名称、型号和工作原理,了解了刨齿、铣齿、磨齿等弧齿圆锥齿轮轮齿的加工方法和设备名称、型号及工作原理,了解了齿轮齿端倒角的作用、加工方法、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到潍坊盛瑞传动机械股份公司参观实习,了解了内燃机连杆、凸轮轴等零件的制造生产过程;了解了棒料毛坯的工频感应加热,连杆毛坯的滚锻、膜锻、切边、校型、余温淬火等工艺方法;凸轮轴毛坯的楔横轧工艺方法,了解了感应加热设备、滚锻机、曲柄压力机、摩擦压力机、链式输送机、楔横轧机等设备的名称、型号和工作原理。参观了连杆加工生产线、凸轮轴加工生产线,看到了立式回转台铣床、立式回转台磨床、立式拉床、金刚镗床、连杆铣端面—镗孔—倒角加工组合机床,消磁机、刻字机、凸轮轴车床、凸轮轴磨床等在学校实训中心看不到的加工方法和设备。了解了连续铣削、精密镗孔、平面拉削、刮削去毛刺、连杆与瓦盖配对刻字等工艺方法。到胜利油田胜利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实习,参观了600KW燃气内燃机的机体、曲轴等的加工,了解了大型内燃机的机体的平面铣削加工、瓦盖槽波形面的成形刨刀刨削加工、汽缸孔的镗孔加工、气门孔的铰孔加工、曲轴轴颈的切削与磨削加工,看到了大型龙门铣床,大型龙门刨床,单臂刨床,大型曲轴车床、曲轴磨床,落地镗床等大型加工设备。到济南四机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实习,参观了M14320A万能外圆磨床;MGB1412高精度半自动万能外圆磨床的床身刨削加工、主轴的精密磨削加工,床身导轨与工作台导轨的刮研加工,机床的装配、主轴的回转精度、工作台直线运动精度的检验等制造工艺、检验方法与产品的装配过程。
六、结语
通过在学校实训中心内的实训,学生们对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所用的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刀具、夹具、量具等有了初步了解,初步掌握了部分工种的操作技术,对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机械制造的工程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通过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使学生们对机械零件的加工制造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学到了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先进制造方法和技术及设备知识,对机械制造企业规模化生产的程度和特点、各工种的发展程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学生对规模制造企业的认识,对学生工程素质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卓越计划 现状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2.026
2010年6月13日,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批准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为第一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实施高校,揭开了我国工程教育历史的新篇章。“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从2010年由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试点,正式启动“卓越计划”。目前我校除上述两专业外还有资源勘查工程(原地质工程)、石油工程、化学工艺与工程三个专业设有“卓越计划”班。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校“卓越计划”班从选拔到培养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相对于传统培养模式还属新生事物,总体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研究“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进行研究。
1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现状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收“卓越计划”班学生,每年招收一个自然班,大约30人左右。目前第一届招收的学生已经进入大学四年级,正处于毕业设计阶段,该专业已经基本完成了一个培养周期。下面就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卓越计划”实施情况做以简单介绍。
(1)领导重视,管理制度完善。为保证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计划”顺利实施,在学校组织的基础上,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成立了资源勘查工程“卓越计划”领导小组,建立了相应保障体系,①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及学科骨干教师。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卓越计划”选拔淘汰办法、培养方案,负责协调“卓越计划”班课程安排、师资配备、经费、实验实践场地等工作,为“卓越计划”实施提供了组织与制度保障。
(2)因材施教,制定特制培养计划。针对“卓越计划”的总体要求,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专门制定了符合培养出口要求的“卓越计划”培养计划,强化工程实践设计能力,②在培养计划加大了实践类课程学分比例,培养计划中实践课程比例为21%高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普通班的19%,并设定了企业实习实践环节。同时对学生实行“3+1”培养模式,即三年基础理论教育和累计一年的工程实践教育,加大了工程实践培养力度,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更具备工程特性。
(3)重点培养,配备优秀师资队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除了为“卓越计划”班制定专门培养计划外,在课程安排和师资配备方面都进行了政策倾斜。“卓越计划”班学生课程基本都是小班授课,任课教师多为教学经验较为丰富、授课效果好的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授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专业课程都采用研讨式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4)建立选拔淘汰机制,实行开放式管理。2014级以前的资源勘查工程“卓越计划”班是在学生大学一年级刚开始的入学军训期间在本专业内部根据学生大学英语分级成绩、数理化综合成绩,经专业面试后确定进入“卓越计划”班学生名单。2014年为加深学生对“卓越计划”班的了解,也为增加其它专业学生进入卓越班的机会,学校调整了“卓越计划”班学生的选拔时间和选拔范围,即等大学一年级下半学期根据大学期间成绩在全校专业进行选拔。为激励促进“卓越计划”班学生学习,对于进入“卓越计划工程师”班学生每学期成绩出现必修课一门不及格或选修课两门不及格的情况的学生将予以淘汰到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普通班。这种开放式管理方式为保证“卓越计划”班的优质生源提供了保障。
2 资源勘查工程“卓越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特点
资源勘查工程“卓越计划”班今年拥有了第一批毕业生,通过第一批毕业生情况可以看出“卓越计划”班学生较普通班培养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工程实践特点鲜明。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学习的学生,具有鲜明的工程实践特点。该班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有一年的学习是在企业完成的,因此,能够做到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均能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有了工程实践的直观印象,在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我校参赛人员卓越班学生占有大部分,并且每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与“卓越计划”班学生实践能力突出密不可分。
(2)班级凝聚力好。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的过程中,班级同学统一住宿、统一活动,增加了同学的接触时间与机会,对培养同学感情非常有帮助。增加了班级凝聚力,与其它班级相对,“卓越计划”班学生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更活跃、更团结,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氛围更浓厚,在学校的优秀班集体评比中,每一届都有 “卓越计划”班。
(3)工作适应能力增加。由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与企业实践接触得多,学习内容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所以该班学生在工作之后进入角色将会更快,在找工作过程中该班学生更受用人单位欢迎,在石油石化毕业生整体就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卓越计划”班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偏爱”,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3 资源勘查工程“卓越计划”学生培养的思考
资源勘查工程“卓越计划”班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该模式刚刚开始几年,所以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思考与改进。
(1)加强校内教师工程素质建设。高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毕业生直接到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对工程教育思想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足够的重视,③由于教师工程素质不高,造成指导学生过程与现代工程技术脱节,资源勘查工程“卓越计划”班在导师指导学生过程中便发现存在类似问题,这不利于高等学校教师对“卓越计划”班学生进行引导与指导,因此有必要通过培训、校企共建设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中教师的工程化背景建设,为“卓越计划”班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
(2)完善导师制度,更好指导学生。“卓越计划”班学生培养方式与普通班的差别,使导师配备方面也产生了不同,目前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的导师配备情况是2~3名学生配备一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导师,这样的导师配备方式,虽然增加了对学生的单独辅导的机会,但导师之间的差异及导师对政策了解把握程度的不同,导致对学生指导的不同,为消除这种影响,在给学生分别配备导师的同时,应该配备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卓越计划”班的班级导师,加强对学生专业指导。在企业实习阶段采用“双导师”制,学校和企业分别指定人员为学生班主任,分别负责学生企业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和业务学习,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如果派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校内导师,这些教师的教学、科研、行政事务较多,不可能在学生在企业期间长期驻于企业,但如果派年轻教师担任校内导师,虽然时间上能够保证,但也存在经验不足、指导学生力不从心的状况,如何完善“双导师制”,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做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3)加强专业国际化发展。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于2014年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毕业生所获得的学位,可以在“华盛顿协议”国得到认可,即可以在相关国家就业。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过,只是为本专业的毕业生获得了通向国际的通行证,如果要使学生能够真正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还要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目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已经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对培养计划做了调整,要课程设置与内容方面做了很大改进,但在英文课程教学方面还有待加强。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程教育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资源勘查工程“卓越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企业、教师及学生的一致认可,但也发现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有相关的政策制度的支持,相信在企业、学校、学院、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资源勘查专业“卓越计划”会让更多的企业与学生受益。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石油高校的地质类“卓越计划”培养方式研究
注释
① 陈翠华,丁枫,董树义,程文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3.2:44-49.
篇5
关键词: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系统方法论
作者简介:刘美(1967-),女,广东廉江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教授;廖晓文(1977-),男,广东梅州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自动化系副主任,讲师。(广东茂名52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BKZZ2011041)、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201139277)、201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项目(21412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52-02
工程是人们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工程教育界认识到该时期美国工程本科和硕士的培养计划多是为博士研究准备生源的。这种教育模式必须改变,大学的工程教育和工程应保持密切的关系,工程本科和硕士计划应明确着眼于培养实际的工程师。[1]基于此目标,美国工程教育学会发表了《面对变化世界的工程教育》,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大工程观与工程集成教育》,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表了《重建工程教育:集中于变革――NSF工程教育专题讨论会报告》,这些报告集中体现的思想就是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要使现在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工程教育回归其本来的涵义。[2]
我国教育界长期形成的以传承知识为中心的观念使教师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工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满足于知识的学习和记忆,注重模仿和重复,应付考试,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缺乏必要的工程应用能力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机械世界观下的理论教育
在信息与控制技术出现以前,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主要是以经典自然科学为基础的机械方法。机械方法把自然或人工系统看作互不联系的各个部分简单相加的总和,把系统的运动看作是一个个孤立过程的总和。这就是机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机械的世界观决定了工程教育的内容就是工程世界的机械模型,具体体现在机械地根据教育部1998 年颁布的专业目录[3]中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把工程教育分解成一门门孤立的课程和实践,然后通过简单的相加,以期获得工程教育的目的。
而在国外教育发达国家,相关专业随着信息和控制技术向各种传统学科渗透,相应的传统工程和创新工程专业的教学思想都已经完成了从机械的方法论向系统的方法论的转变。系统的工程教育方法论决定了工程教育内容必须是以工程系统为对象。
2.实验实践教学欠缺系统化
检测与控制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系列课程,其中检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检测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等课程内容。控制包括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工程、智能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内容。传统的检测与控制实验都是以模拟实验箱和数字仿真实验等实验为主,具体的局限性表现在:首先,实验教学没有明确的实验对象,各门实验课程联系不够紧密;其次,实验偏重于演示及理论验证,缺乏应用性的并能与实际工程对象相结合的系统化检测与控制工程实验,导致学生在学完相关的课程并做完相关的实验后仍旧对工程的本质内容缺乏系统的理解,对知识缺乏融会贯通,因此,更不可能具有综合应用检测与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电气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使用系统方法论指导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4]
测控技术作为主宰自动化系统行为的普遍原理,必须与具体电气测控系统相结合才能体现其作用。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中有关事物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很好例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总是体现在具体的系统当中。系统方法论的观点就是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各个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实验放到某个具体的、典型的电气测控对象中进行,而不是分割教学、分割实践,这样通过多门课程同时实践一个典型电气测控对象或研究系统,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掌握和理解单门课程知识的同时掌握系统工程的方法。
专业教育作为整个工程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应遵从工程教育的一般规律与方法,而且只有站在整个工程教育的高度来全面系统地思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育改革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改革的本质问题。
三、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具体措施
采用系统的方法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改革,使学生既能了解基本原理又能了解实际测控方法和对象,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主导工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整个专业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广泛适用于电气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电一体化、工业自动化等方向的就业需求。
面向大一学生的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基础工程教育,认识电气工程测控系统:通过简单和典型的电气工程测控系统的认知或拆装,了解电气工程测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同时了解一些复杂的电气工程测控系统。
面向大二和大三学生进行专业基础教育。结合典型的电气测控系统设计,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传感器技术、检测技术、电气控制、信号分析、测控电路、PLC技术及应用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单片机系统原理及DSP技术)等课程教学融入工程训练过程中了解过的典型电气工程测控系统中,学生通过亲自设计、焊接、调试和组装系统中的典型模块(软、硬件组装)完成系统控制,全面掌握工程电气测控系统的建模、分析、控制器设计、软硬件设计和调试等方法。
面向大三、大四学生的专业教育和综合创新教育。通过给出有一定工作量的与生产实际贴合紧密的电气测控系统设计课题,使学生掌握的科技知识、人文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得以集成化,工程意识、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系统训练,实现工程实践综合化,同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四、实践效果
在以上前两种措施的基础上,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2004~2007级的部分学生中进行了相应的试点实验。让大二的学生较早接触两个较典型的电气测控系统:“基于S3C2410B的微弱信号检测与采集系统”及“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控制系统”。这两个系统比较好地集成了模电、数电、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测控电路、电磁兼容及PCB设计、信号分析、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工程等课程内容。
参与试验的学生均体现出较好的就业优势,就业一年后均成为专业技术骨干,甚至有学生在跨国企业当研发组的组长。
五、结束语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培养一个工程师大体需要7~9年时间,一是工程科学知识的学习,二是工程实践的训练,三是工程经历。[5]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主要进行第一阶段,其他两个阶段要放到企业中去完成。经过调查,企业大多不愿意在新员工培训上花费过多的精力与成本,学生工程经验太少,严重影响就业率。作为理论与工程结合紧密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要舍弃“科学化”的情结,建立工程教育的主体意识,理直气壮地认定工程教育就是“工程专业教育”,而不是“科学教育”,也不是“科学教育加人文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作为一个设计工程师的能力与自信,尤其要重视密切联合企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各种行业卓越后备工程师。[6,7]另外,本文所探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践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避免因注重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而偏离了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正洪,陈正刚.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与工科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2]国家教委工程教育赴美考察团.“回归工程”和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1996,(3).
[3]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 深圳市德普施科技有限公司.测控专业创新实验室体系整体解决方案[EB/OL]. 省略/xsyd/show_down.asp?id=1410.
[5]杨琳.大工程观背景下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工程素质的培养[J].江苏高教,2006,(2).
[6]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征求意见稿)[Z].
篇6
〔关键词〕陶瓷装饰刷花工艺传承
传统的陶瓷刷花装饰工艺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演变,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性,具有地域性差异,并且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类别。现如今,社会变革发展,时代变迁进步,陶瓷刷花工艺作为最具特征的艺术形式,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传承和发展已经落在了我们的肩上,坚持传承古文化、古艺术,对陶瓷刷花装饰工艺进行发掘、整理和继承,已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我们要研究传统刷花工艺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继承和学习传统工艺的优点。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吸收传统,汲取前人的经验,不断丰富艺术形式,创新刷花装饰工艺,继承总结文化艺术遗产,使其保持艺术魅力,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大放异彩。
一、陶瓷刷花装饰工艺创新技术
陶瓷刷花装饰工艺代表着我国陶瓷装饰艺术发展的新成就,是陶瓷艺术的经典遗存,它的艺术性和魅力传承特征被人们所熟知。进入新时代以来,传统的陶瓷刷花装饰工艺已经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如何做好陶瓷刷花装饰工艺的传承,坚持创新,在保留原有艺术特色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形式,使其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已经成为了广大陶瓷技术者探讨的重要命题。科技的发展和设计理念的革新,奠定了陶瓷刷花装饰工艺不断进步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传承,陶瓷刷花装饰工艺形成了新的艺术特点和风格样式,具体而言如下:
(一)素坯装饰与雕刻结合法。素坯直接装饰法即在坯体上釉和烧成之前于坯体上进行装饰。这种方法从原始陶器出现时就开始被采用了,是一种最古老的装饰工艺。在今天我们运用刷花工艺去诠释一种新的装饰方法,在素坯上直接刷花,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可以想象把它和浅浮雕结合一定会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浮雕的主要手段有捏、印、刻等方法,利用刻制有图案的模印,通过错落有致的合理排列,产生丰富的装饰效果,二者的结合一定可以产生一种新陶瓷装饰视觉审美。
(二)釉上平面刷花。传统的刷花技法是釉上新彩的重要装饰手法之一,一般是指用笔刷蘸相匹配的新彩颜料,隔着铜丝网筛涂刷,使色料通过铜丝网以雾状笔触附着在瓷面上,待刷完整个画面之后,细节部分用料笔勾线装点而成。现代平面刷花在技术上有了新突破,如民国晚期的程大有,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刷花技术,规范了刷花技术的操作过程,首度开创薄刷法的表现技巧,为陶瓷釉上刷花装饰开辟了创新表现空间,今天的釉上刷花综合了喷花、刻花等工艺,增强了作品的综合装饰意味,提高了装饰效果和工作效率。
(三)高温颜色釉彩绘和低温刷花结合法。高温颜色釉彩绘法是指把各种颜色釉当作颜料使用,在坯体上进行点彩或绘画的装饰方法。如景德镇的传统名瓷高温颜色釉,发展到现代已经不再局限于以前的装饰方法了,更多的是进行绘制,所出现的艺术效果有其他装饰手段不可比拟的地方,烧成前后的效果艺术家是没有办法完全控制的,有很大的偶然性。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高温颜色釉的最后烧成效果不会以艺术家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或好或坏。低温烧成的刷花工艺相对来说就好操作和控制,因此二者的结合堪称完美,高温颜色釉的缺陷和不足可以通过刷花装饰来做很好的弥补和完善,二者之间不同的艺术效果会感染每一位欣赏者。
现代陶瓷刷花工艺突破了原有的以新彩材料局限,将高温颜色釉彩绘法融会其中,可以根据不同产品及坯件大小、厚薄和釉料性能,充分考究釉色的烧成特性,利用现有釉色装饰效果,以刷釉和喷釉的形式,将不同釉色叠加,形成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效果。
二、陶瓷刷花装饰工艺的继承
工艺的传承是陶瓷刷花工艺能够保留完整,经久不衰,深入人心的非常有效的对策。需要注意的是艺术的传承需要保留其艺术魅力,保留它的美感和特性。因此,在传承的过程中也要按照相应的原则实施继承,必须要保有它自身的特点,符合时代的精神。
(一)构思传承。构思创作是陶瓷刷花装饰工艺众多复杂环节中的第一项,它属于一种逻辑思维,与艺术的功能性、经济特征相辅相成。在构思艺术的传承中要保留传统艺术的抽象性,以直观科学的概念构建出一条纵向的、生动具体的美丽画卷。构思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只具有随意性和偶然性,它是人的审美、逻辑思维的传承,表达着一定的情感。在陶瓷刷花装饰的构思设计过程中要以整个装饰艺术为基调,做到全面设计,精心安排。
(二)创作传承。创作是陶瓷刷花装饰工艺在继承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它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创作不是漫无目的的创作,也不是完全照搬照抄的创作,陶瓷的创作应该具有多元化特征,表现形式要求精细精美,注重艺术传承、适用、经济,使气质与艺术境界完美融合。
首先,陶瓷刷花装饰工艺的传承要具备实用型、经济性和美观度,能够与现代人的全面要求相适应。陶瓷装饰不仅仅是家庭摆设,还要具备实用造型功能,结构形象和所处的环境必须一致协调。其次,民族性、时代性、历史感是陶瓷装饰艺术的表现特征之一,在艺术传承的过程中也势必要将其特色保留下来。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个时代陶瓷装饰艺术品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表达着当时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情感。在现代化传承过程中,陶瓷装饰艺术也要具备这一特征,保留各地区、各生活习惯人们最具特点的艺术,将色彩、情感结合在其中。
(三)人文修养的传承。人文修养是陶瓷刷花装饰工艺最具特征的感受,创作艺术作品的人们大多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在艺术传承的时候,也必须将丰富的生活体验、完善的知识结构、专业的技能融入其中,将对美的看法柔和在内。例如,餐具、茶具的装饰要简洁且恰到好处,不宜用太过主观的装饰进行渲染,作品必须大方、时尚,能够体现较高的人文修养,而且还很实用,不会因为要美观而牺牲实用功能。
三、陶瓷刷花装饰工艺专业人才的培养
陶瓷刷花装饰工艺作为我国晚清、民国最具代表性的陶瓷装饰工艺技术之一,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是保留传统文化,使陶瓷刷花装饰工艺不会遭到中断的最有效的对策。陶瓷刷花装饰工艺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就业、实践及传承等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不仅要符合时代特征,能够真正体现陶瓷刷花装饰工艺的魅力,还要保证专业人才能够学以致用,做好艺术的传承工作,找准自身的社会地位。因此,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以教育教学工作为前提,专业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坚持区域经济建设原则,研究陶瓷市场的发展趋势,培养出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才。
第二,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并重。我们强调教育要突破“学科本位”而回归“能力本位”,要求既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又注重知识面的拓宽,加强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设计方面要由满足上岗需要拓展至与岗位变化、职业转换和创业发展相适应,由突出实践技能转变为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
第三,注重陶瓷刷花的传承性。我们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不仅要体现创新,还要抓好继承,培养全面型、实用型人才,将人文素质引入其中,将科学素养涵盖在内。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一定要突出回归传统的本真思想,不能没有继承的创新,将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核心。
结语
综上所述,陶瓷刷花装饰工艺代表我国陶瓷装饰工艺较高的艺术水平,是具有阶段性历史特色的艺术瑰宝。社会的发展和艺术创作理念的革新,要求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坚持创新,且这种传承应具备经济性、适用性,保留民族特征和人文修养,并以此为目标培养出专业能力强的学生,从而促进陶瓷刷花工艺在现代陶瓷创作设计中绽放新光彩。(责任编辑杨建)
参考文献
[1]赵越清.唐山陶瓷产业科技创新与陶瓷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5,01:43-46.
[2]冯四东.高职陶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中国陶瓷,2006,07:5-7.
[3]胡习珍.试论宋代瓷器的装饰艺术[D].重庆师范大学,2007.
篇7
为了加强我县畜牧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规范我县畜牧从业人员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我县农牧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今天县畜牧兽医局在这里举办夏河县农牧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班,这对推动我县畜牧产业发展,促进我县首位产业科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本次培训班的开班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本次培训班的上级业务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培训班学习的各位学员表示诚挚的问候!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畜牧产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
进年来我县畜牧业发展势头迅猛,畜牧业发展也成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最大亮点。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草原补偿奖励机制、种畜投放、人工授精改良等扎实推进,首位产业“三农” 政策性补助和建设工程相继实施并投入生产应用,并适时调整投资结构,将项目投资向富民产业倾斜、向首位产业倾斜,为首位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在全县畜牧业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举办此次培训活动,旨在农牧民尽快掌握产业发展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着力提高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努力提高经营技能,不断提高从事现代畜牧业的真本领,真正涌现出一批会管理、懂经营的畜牧业生产能手和带头人,兴起科学养畜的积极性,为我县畜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严格要求,扎实做好养殖服务工作
这次培训班我们邀请了州牧研所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从动物防疫应用技术,牲畜养殖、繁育管理技术、畜种改良,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合作经营、章程、生产管理模式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紧密结合专业合作社和养殖户实际工作。因此,我希望各参训人员在培训期间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思考,学以致用,在课余时间加强交流,互相学习,为畜牧业发展带来好的思路、办法,取得好成绩。
三、珍惜学习时机,明确学习目标
这次培训班时间紧、任务重、培训内容多,参加培训班的各位学员都应该珍惜把握这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因此各位参训人员要认真听取专家授课,遵守课堂纪律,勤做笔记,把我们所学到的知识用于今后的生产、生活当中,我相信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参训学员会有很大的收获,并对推动我县畜牧产业发展壮大也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篇8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专业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47-0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工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1-2]。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江西省与国防科工局共建的具有鲜明航空与国防特色的高等学校。在“材料加工工程”一级学科下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材控专业”)在2013年获批教育部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三批学科建设专业。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学科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材料力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塑性成形原理、锻造工艺学、冲压工艺学、模具CAD/CAM、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性成形设备及应用等。卓工培养计划对教学内外环境产生诸多变化,在材控专业本科教学中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完善和提高。
1.现行材控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材控专业课程教学中原本具有良好的工程教育基础,长期以合格的材料工程师、模具工程师或机械工程师为培养目标。但是,当前专业课程教学施行的传统的课堂与金工实习教学方式还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点的传授,缺乏工程思维的引导;青年教师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学生长期缺乏学习兴趣;企业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困难。
2.基于卓工培养计划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2.1 设立特色课程群
为了适应材控专业卓工培养计划的目标和标准,学校的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学位课程设置采用平台化和模块化的方法,分别为通识教育平台、工程基础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课程设置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注重工程系统的思维训练,协同企业一起参与。不同的课程模块还要求突出本专业的航空与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尽可能兼顾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2.2 具有丰富工程背景的教师主讲,创新教学模式
卓工计划对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卓工班任课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本科生的培养质量。目前大约有15位教师承担材控专业卓工班的专业课授课,其中一半教师具备两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学校鼓励教师以工程教育课程群组建教学团队,优先支持新晋青年教师到企业实习、攻读企业博士后、挂职锻炼和开展产学研项目等,不断积累工程实践经历。尽管多数材控专业理论教学内容无太大变化,知识体系相对稳定,但仍需要倡导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对某一类型的模具设计、加工工艺的制订从工程设计的角度进行观察思考和重构理论知识[3]。
2.3 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当前许多大学生存在厌学或急功近利的心态,因此如何提高学习积极性以及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过程的艰辛是很重要的。卓工班的组成采用学生自愿申请与材控专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选拔学生,最重要的是可以筛选出愿学者,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培养质量对卓工班还建立起了可进可退的机制。
为了让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的同时对材控专业及工程思维有一定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院系也在尝试在一二年级开设专业或工程概论这样的先导性课程,提倡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这些新颖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4 企业深度参与课程教学
在获批国家级卓工学科建设专业后,材控专业所在的塑性工程系与江铃汽车集团、广州毅昌科技公司联合实施卓工计划,分别设立了就业订单形式的“江铃卓工班”和“毅昌卓工班”,从大二起每年从材控专业选拔30名本科生进入卓工班学习。卓工班的培养方案和计划由双方共同完成,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大四一学年在企业的学习实践时间,达到教育部在卓工计划若干意见中的规定。
3.结语
依据南昌航空大学卓工计划培养标准,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以强化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解决企业与行业需求为宗旨,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着力推动在多样化学习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指引下可推广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在材料成型与控制以及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探索出一套提高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工艺设计、技术开发、生产与经营管理等工程实践能力的对策方法,以期培养出能更好地适应航空及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
[2]顾明远. 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7):1-6.
[3]扶慧娟,辛勇.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实践型工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155-158.
篇9
关键词:卓越计划;材料专业;就业适应性
一、“卓越计划”的实施背景和主要内容
卓越工程师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进而能够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服务。
“卓越计划。培养的标准体系包括通用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学校标准三个层面。
首先,要掌握扎实的工科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学科理论知识,能够对生产工艺、设备与制造、包装、工厂或工程进行设计,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政策、法律和法规。其次,应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及实践能力,即能敏感地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发现潜在问题,通过分析和思考,熟练运用各种知识、经验、专业技能,最终解决现实问题。
二、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适应性的因素
就业适应性也叫职业适应性,是指一个人对从事一种职业或特定工作时所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总和,是其内在因素和成长环境共同作用而造就和形成的。就业适应性包括诸多方面,可因职业不同而会有不同的要求,从目前情况看,影响学生就业适应性的因素有学校和学生两方面。
2.1学校方面的因素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工科类本科生教育多以知识传授为主,往往将此做法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而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多方面都可以看出,高校的教育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习惯被动、消极与盲从地接受老师知识的灌输,不愿意动脑筋,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况且,老师也可能在某些知识方面存有不足,如果一些学生不假思索地接受知识,就容易受教师主观臆断的影响。
2.2学生方面的因素
许多高校大学生虽然选择了现在所学的专业,但实际并不了解自己学的专业具体是做什么,对专业学习的意义也认识不足,加之易受社会浮躁和功利思想的影响,缺乏职业规划。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习惯考前“突击”,而忽视平时有关工程基本功的训练。还有的学生将精力过多地沉浸在各种课外活动或个人生活中,难以系统地学到专业知识,更谈不上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其结果,几年下来,学生对所学知识往往知之甚少,甚至道不出个所以然来,毕业后难以胜任工作的需求,进而导致学生就业适应性差。
三、“卓越计划”对材料专业毕业生就业适应性的促进作用
实施“卓越计划”的目标是克服我国目前严重的工科类教育与产业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改革现有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实现学校学习与校外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使工科类本科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能够有机协调地发展,从而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3.1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根据上述的分析,企业尚没有深入参与到教学中,具体表现在没有提供给学校足够的行业信息,很多学生没能到企业顶岗实习,很多教师也没有在企业任职的经历。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就业适应性差的原因。对此,“卓越计划”提倡企业深度参与到教学中,让企业的专业人士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中来,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并参与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为老师提供任职轮岗的机会等等。实践表明,企业深入参与到教学中,必定会给高校的教学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周期。
篇10
关键词 课程体系;机械工艺技术;职业能力;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4-0017-03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工艺技术专业,成立于1995年,在近20年的建设中,该专业充分贯彻学校“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培养“双证书、一体化”职教师资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2]。
一、机械工艺技术专业“一体化”职教师资的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规划、职业院校改革趋势,学校将机械工艺技术专业“一体化”职教师资的培养目标定位为: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拥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的理论素养和较高的现代机械行业岗位技能水平;具备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教研教改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的一体化职教师资。
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于实践的桥梁[3]。机械工艺技术专业以培养目标为根据,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增减等,构建了本专业的“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
二、师资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思路
(一)调研论证
课题组对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明确职业院校对师资的要求:一是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教授能力;二是围绕实践讲授知识技能的能力,在实践指导教学中将知识技能融会贯通传给学生,使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三是与企业专家携手合作的能力,具有为企业解决生产、营销和管理等问题的实际才能,与企业行业形成良性互动,使实践教学不会脱离社会实际需要[4];四是中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逐步提升,包括书写能力、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能力、沟通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等;五是不断自我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先进制造技术、设备、工艺等知识。
(二)确定能力标准
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将机械工艺技术专业“一体化”职教师资的能力标准确定为师范能力、专业理论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师范能力,也称教育教学能力,侧重职业道德教育能力、设计教案能力、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在教学中管理学生能力、启发引导学生学习能力、协调交往能力、安全教育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专业理论能力在于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制图、识图、工艺、控制、检测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与创造能力。
(三)确定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本课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培养机械制造领域“一体化”职教师资为目标,制定了机械工艺技术专业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与能力标准相对应,对应关系见表1。
设置师范类课程,即教师能力模块,该模块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理论课程包括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国学经典与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等;实践环节包括师范技能训练和教育实习,并安排师范技能展示月等竞赛活动。经过师范模块的理论和实践的系统化训练,学生在书写能力、表达能力、班主任能力、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能力、沟通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等方面基本达到了中高职院校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
按产品全生命周期设置专业课程。为培养专业理论能力,以产品作为项目,如数控机床的设计与制作,贯穿课程始终,让产品的概念深入学生脑海。以产品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装配使用维护等为主线设置理论课程。见表2。
建立机械类课程群、控制类课程群和计算类课程群,以满足培养出掌握复合型技术的职教师资。其中,以机械类为核心课程群,注重打好机械基础,掌握手工、计算机制图、识图技能;掌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原理及方法;谙熟机床、工艺、刀具、夹具、编程等常识。每门课程有实验、课程设计作为有效补充,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控制类、计算类课程以应用为主,弱化内部原理的讲解,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奠定宽基础。现代的产品多为机电一体化设备,所以机械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电学、单片机、PLC、液压与气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常识。课题组采用单片机、PLC开发了各种课堂教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理解力。信息化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重要发展趋势,课题组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计算机编程语言(C语言)、面向对象编程语言(选修)、机械CAD/CAM、逆向工程等课程构成计算机类课程群。如用可编程语言实现CAD/CAM中的平移、旋转等算法,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打通各课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的目标感,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设置课程设计、金工实习、钳工训练、数控车训练、加工中心训练、3D打印训练、整机装配训练、企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实践环节设置的特点是强化基本职业技能,突出职业核心技能,跟踪高新技能,引导复合技能,注重典型零件加工训练,融合工程意识培养。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再到技术技能应用的规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力求实训教学与生产实际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构建基础-核心-扩展三层次的课程教学内容框架,并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培养高水平职教师资。
职业能力培养着重帮助学生建立精度、系统、成本、环保意识,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职业能力训练体现在教师的教案、教学风貌等各个教学环节中。职业能力的培养也贯穿在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工程能力大赛、挑战杯、创新设计大赛、“新伟祥杯”比赛,参加机械CAD/CAM协会、机械创新协会等组织。
三、师资培养课程体系的特点
课程体系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操作技能训练、师范技能训练、教育实习、企业实习、第二课堂模块等。培养方案中的基础专业课程的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本功;课程设计、技能实训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文、师范类课程教师能力模块、教育实践模块、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综合能力;学习能力培养贯穿在整体的教学环节当中。该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课程组成层次不同的模块或课程群,课程之间紧密衔接,避免重复,设置适用性强、对应面广;二是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三是实训环节贯穿始终,在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基础上从数控车削技术技能、加工中心技术技能、综合技术技能、工程能力、实训教学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教学模块的设计,以提升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四是理论课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有机关联,相互融合;五是师范教育类课程或环节贯穿始终,形式多样化;六是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礼仪方面的小学时选修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七是第二课堂增加了机械产品研发的内容,即掌握机械产品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的构思方法及基本套路,并以完成产品样机为课程目标;八是毕业设计的题目均以开展各种设计、实际项目为主。
参 考 文 献
[1]赵巍,赵文平.基于能力矩阵的单片机课程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10):91-93.
[2]王金敏.机械制造工艺教育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4(10):61-64,72.
[3]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88-90.
[4]马跃华.职业教育须转为“围绕实践教知识”[N].光明日报,2014-07-07(2).
Abstract The competency standards and training programs for the“integr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cultivation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specialties i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demand research. Under the framework, the university has built and implemented the curriculum system with the standard of normal ability, professional theory ability,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and vocational ability. At present, the specialty’s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is fine, and the employment rate of its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is up to 95%.
- 上一篇:城市档案管理办法
- 下一篇:安全管理的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