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推荐意见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就业推荐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就业推荐意见

篇1

甲方:XXXXXX学院( )授权培训中心

乙方姓名: 年龄: 性别: 民族:

身份证号码:

常住地址:

联系电话: 家庭电话:

一、培训专业:

二、培训时间:自______年___月___日开始,预计至______年___月___日结束

一、甲方权利与义务:

1、 甲方保证按照XXXX课程体系教学规范的要求传授乙方实用技术,提升乙方的工作能力。

2、 甲方负责为在XXXXXX学院( )授权培训中心一次性学完八个月长期班培训课程,并通过结业考试合格的学员推荐工作,在一年内提供三次推荐就业机会。

3、 甲方根据乙方的学习情况、求职意向、技术专长、性格特征及爱好,依据学员与企业双向选择的原则,为乙方提供就业推荐服务。推荐工作的方向是: XX企业或相关企业的岗位。

4、 甲方有责任和义务在乙方就业前,为乙方提供免费 “就业准备培训”、“面试技巧培训”、“职业规划培训”、“简历的制作培训”、“模拟面试”等,以提高学员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5、 甲方根据学员毕业时间,不定期地邀请企业到中心举行现场招聘会或举办企业代表来中心演讲等活动,使企业和学员可以面对面的进行交流,提高就业效率。

6、 甲方在安排乙方面试前,提前告知乙方应聘企业的背景和职位要求,甲方将会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指导乙方对简历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乙方就业的成功率。

7、 甲方对中心优秀学员(包括班长、各类活动获奖者、全勤奖获得者、结业考试一次性通过者、结业考试前三名)优先推荐就业,并且获得校长、学术主管、教质部主管、任课教师、班主任共同提供的就业推荐书。

8、 为了保证乙方在已就业企业的长期发展,甲方在乙方成功就业后会继续跟踪回访乙方工作情况。

9、 甲方有权利无偿使用中心推荐就业学员的作品、肖像、事迹等进行宣传。

10、 甲方不负责学员个人特别指定地区、指定单位、指定公司的就业推荐工作。

11、 乙方没有通过结业考试,或在结业考试前自行就业,甲方将不再负责乙方的就业推荐工作。

12、 乙方本人联系的聘用单位,甲方可以根据乙方的需要协助出具推荐意见或评语。

二、乙方权利与义务:

1、 乙方应保证遵纪守法,学习期间严格遵守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2、 乙方在保持身体健康情况下,学习刻苦努力,按时完成完美动力课程体系的各项教学要求。

3、 乙方结清所有培训费、书费、结业证书工本费等各项费用后,一次性学完八个月长期班培训课程,并通过XXXX结业考试,完成合格的个人简历和毕业作品,方可享受甲方就业推荐服务。

4、 乙方学习结业时,如未能按照XXXX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完成毕业创作,甲方暂缓为其推荐工作。待乙方毕业创作通过后,甲方继续为乙方推荐工作。如乙方在结业后半年内仍未完成规定的毕业创作,甲方不再为其推荐工作。

5、 乙方在毕业前应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在任课教员与就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明确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和求职岗位。

6、 乙方在校期间要爱护学校的各种设备和公物,如由于人为造成设备损坏给甲方造成经济损失,由乙方负责照价赔偿。

7、 乙方应积极配合甲方的就业推荐工作,重视甲方为其提供的面试机会,积极做好面试前的各项准备。

8、 甲方通知面试时,乙方有责任无条件前去面试。乙方电话在面试期间要保持畅通。

9、 为了更好的为乙方服务,甲方会不定期的对就业学员进行跟踪回访,乙方有义务及时的反馈工作情况,配合甲方的就业跟踪服务;在不影响乙方正常工作情况下,乙方有义务协助甲方开展一定的活动。

10、 乙方顺利就业后,如果就业企业有新的招聘信息,乙方有义务及时的反馈给甲方。

11、 乙方不得指定

甲方为其推荐任何地区或单位的工作。 三、 其它:

1、 甲方为乙方推荐工作,且企业同意接收,视为甲方推荐成功;乙方自行联系聘用单位,由甲方出具推荐意见或评语,并确立劳动关系的,视为甲方推荐成功。

2、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协议无条件终止,甲方不再为乙方推荐工作:

1) 乙方自身出现特殊原因(如有遗传病史、传染病等)被用人单位拒绝接收 ;

2) 甲方通知乙方面试后,乙方已经确定参加面试,但无故不到;

3) 乙方在参加面试时,衣冠不整、行为恶劣,给面试单位造成不好印象;

4) 甲方安排乙方就业的公司已录用乙方,乙方由于自身原因放弃机会;

5) 乙方在未与甲方就业部取得联系的情况下擅自离开甲方为其安排的公司;

6) 违反中心规章制度,无故迟到、早退、旷课在整个学习期间包括(事假、旷课) 累计超过10次的(每次只限一天);

7) 乙方在校期间参与制作的甲方项目,所有权归甲方所有。

8) 在甲方所安排就业的公司里,乙方给公司造成各种损失、严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 度而损害了甲方声誉,甲方不再为乙方提供就业推荐服务,并有权追究乙方的法律责任;

9) 恶意诋毁甲方声誉或诋毁甲方工作人员,造成恶劣影响的。

四、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一致,自愿签订本协议,共同遵守本协议的条款。

五、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自完成本协议约定推荐次数或出现本 协议第三条条件之一的或出现其他终止情形的,本协议终止。

六、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XXXXXX学院( ) 授权培训中心 乙方:

篇2

近几年来,该市高度重视城乡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工作部署,在扎实做好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同时,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积极探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建成覆盖全市城乡就业工作体系,制定了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的扶持政策,并提供免费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初步实现了就业工作由重城镇、轻农村向城镇、农村并举,由单纯地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向有组织地转移农民就业,由单一地提供职介服务向提供就业、培训、维权"一条龙"服务转变。目前,该市已有16万农民外出务工和在城乡企业就业,占农村劳动力40%,取得的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主要做法如下:

一、高度重视农民就业问题,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早在"十五"初期,该市就提出来要"公平对待农民进城就业"。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围绕实现"两个率先"(即到2012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8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力推进农村劳务输出。为此,专门成立了市农村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服务和劳务输出工作的意见》,每年由市政府向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分解下达目标任务,同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一同部署、考核。从*年开始,为适应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形势的变化,该市把农村劳务输出指标改变为农民转移就业指标下达,并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用5年左右的时间,向非农业领域和城镇转移农民就业8万人,以形成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工作的新格局。

二、建立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完善农村就业服务网络。为把农村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年,该市按照城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标准和要求,在18个乡镇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要求配备2-3名工作人员,在部分村设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要求配备1名工作人员,专司农民转移就业工作。与此同时,投入624万元,实施了城乡劳动就业信息联网工程,改造、扩建区县劳动力市场,在乡镇和村设立信息点,与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联网,把城镇就业信息传输到农村,实现了城乡就业信息资源的共享。积极发展农村职业介绍、培训机构,先后建成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基地3个,职介服务机构5个,就业服务网络覆盖到全市农村。

三、制定完善扶持政策,大力促进农民转移就业。近几年,该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收、支持"三农"、农村劳务输出、农民转移就业等文件,初步形成积极地促进农民就业的政策体系。一是实行免费就业技能培训。规定凡各类培训机构培训进城务工农民并合格的,按人均300元给予补贴,职业指导培训按人均10元给予补贴。*年,该市在再就业资金中,专项安排了400万元,用于被征地农民、务工农民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务输出。二是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取消了农民进城就业服务收费,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为农民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推荐就业服务。三是鼓励企业招用被征地农民。凡外来企业招用被征地农民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1000元就业安置奖励。四是支持被征地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被征地农民可以到各区创业元、再就业一条街创办实体,符合条件的,给予小额贷款扶持。

四、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在三个区建立农民培训基地,组织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年,该市金家庄区组织了1500多名被征地农民进行"订单式"培训,对口安置到苏宁电器、港务局等企业就业1311人;雨山区率先建成农民职业培训中心,对2107名被征地农民进行了技能培训,对口安置到新建的安民农贸市场、企业等就业的1962人;花山区根据被征地农民失地后就业的实际,在凤山村建立了苗木花卉培训基地,培训被征地农民1200多人;市技工学校根据农民住居分散、集中不易的特点,专门开通了就业技能培训"电视课堂",传授家政服务、编织等实用技能技术,受到农民的欢迎。

篇3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创业就业、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按照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实效,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目标任务。大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企业职工都得到一次技能提升培训,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参加一次创业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和“创业一人带动一批”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5万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0万人,创业培训400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1万名,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技能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初、中、高之比为25:45:30,基本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发展需求。

二、大力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

(三)健全职业培训制度。适应城乡劳动者创业就业需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加快实现培训对象的全覆盖。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重点开展初级技能培训;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重点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对职业院校学生,重点开展“学历+技能”、“外语+技能”培训。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对在岗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对企业新录用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对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以及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者,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建立职业培训结业与技能鉴定同步实施制度,凡享受政府职业培训补贴并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在培训结业时均应参加技能鉴定,并取得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四)创新职业培训模式。根据劳动者就业需求,建立健全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灵活采取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方便劳动者参加培训,提高劳动者培训积极性。根据市场需求,全面推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模式,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委托培养,鼓励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或实训中心,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工艺改进、咨询服务等,提高技能培训的实效性。根据创业者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着力完善创业培训与创业实训、创业见习相结合,与创业扶持政策、创业服务相衔接的培训模式,提高创业成功率。

(五)整合职业培训资源。进一步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和学校类别界限,组建多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重点培育一批专业有特色、办学有规模、就业有市场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打响“职教”品牌。加强各类职业培训基地建设,依托省技师学院及其它重点职业院校建立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世界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依托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建设1个国家级、2个省级和20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5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校,5个省级、20个市级和20个县级创业培训基地,10个县级公共实训基地,认定和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就业实习(见习)基地和定点培训机构。

(六)提升职业培训能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建设2-3个市级职业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十二五”期间,培养20名省级教学名师、100名专业带头人、1000名“一体化”教师,职业培训专业课教师“一体化”比例达70%以上。深化职业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课程体系改革,加强示范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快开发培训计划大纲和培训教材。推进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建立职业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公布承担政府补贴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并进行动态管理,对参训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三、着力构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

(七)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加快建立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内技能评价和院校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服务体系。大力开展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社会化考评工作,贯通劳动者技能晋升通道。探索建立企业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办法,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注重从生产服务一线发现拔尖技能人才。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积极推行职业院校毕业生“双证书”制度。

(八)健全高技能人才选拔机制。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各地区、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丰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内容,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快推进职业技能竞赛规范化和制度化,每两年开展一次市级职业技能大赛,每年举办一次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积极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参加省、国家及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全国一类技能竞赛前三名、省级一类技能竞赛第一名获得者以及参加世界技能竞赛的选手,在市内职业院校任教的,可按规定程序优先招录为事业编制工作人员。

(九)健全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鼓励支持行业、企业充分发挥生产、服务一线优秀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为他们开展相关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活动创造条件。推行首席技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采用企业建设为主、政府适当补贴的方式,在企业班组、工段、实训(研发)中心等关键岗位设立首席技师,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创新、技术开发等活动,发挥技能大师“传、帮、带”作用,带动企业技能人才水平整体提升。

(十)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政府奖励为导向、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高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对在职业培训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引导企业建立并完善职工凭职业技能资格等级、业绩贡献大小确定收入分配的激励制度。用人单位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与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工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创业等方面享有与高等院校毕业生相同的政策。技工院校高级班毕业生到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试用期、见习期工资待遇及定级工资均参照高等教育大专学历毕业生待遇执行;技师班毕业生各项待遇按照本企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有关待遇执行,经用人单位聘为技师、高级技师的,其待遇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四、切实加大职业培训资金的保障力度

(十一)增加职业培训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对用于职业培训的各项资金要积极整合、统筹使用、提高效益。确保各项政策性资金安排到位。统筹安排省财政补助经费和市、县财政应承担的经费,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机制,建立按生均安排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财政经费制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调整市、县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在按规定给予各项职业培训补贴的基础上,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公共实训基地、创业培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就业实习(见习)基地建设。用于职业教育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应不少于20%用于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规范提取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企业要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市、县政府可统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0.5%,用于本地区职业教育培训,并划出一定比例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教。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职业培训提供资助和捐赠,企业、个人通过国内公益性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资助和捐赠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准予在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前扣除。

篇4

Abstract: With the pushing of China’industrilization, industry withdrawing in some fields is becoming common. The paper analyzed problems about industry declining such as inherent law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s, then put up with the game model of industry withdrawing and gave its competing way, some suggestions in making policies of industry withdrawing through analyzing two provinces textile industry as example and how to set up a mechanism to help withdrawing industry were put forward.

关键词:衰退产业;博弈;产业结构

Key words: recessional industry;game model;industry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4-0098-02

0引言

衰退产业指市场需求逐渐萎缩,并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下降的产业。对于衰退产业有两种调整措施:一是利用先进技术对产业进行改造,或开辟新市场,创造新需求,设法增强竞争力;二是通过资源转移,使其平衡的、部分的退出产业结构这一经济系统。处于不同地区的衰退产业所采取的退让政策也是不同的。各地区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资源状况、生产能力等因素,确定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式,采取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退让政策。然而有些衰退产业,从整个行业来看,出现了困境,但其出口创汇和上缴利税的能力仍然是可观的,部分企业的退出,意味着留存企业的竞争状况可能得到改善,原来的亏损企业可能因此而获利,我国的纺织、家电等行业正是这种类型的产业。对于这些产业而言,部分企业的主动退出,意味着:一方面,这些主动退出企业要承担起资产专用性所导致的埋没性费用,劳动者解雇和改行所带来的费用以及生产的损失等等;另一方面,他们也为持“观望”态度的企业减轻了竞争压力,使原来亏损的企业可能因此而获利,从而起死回生。正因为如此,各级地方政府,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往往都不愿意本地的企业率先主动从这一类产业中退出。但这种“僵持局面”对本己陷入困境的行业更是“雪上加霜”,必然会加剧该行业现有的市场疲软的状况,最终也会损害到各级地方政府的利益,且这种“僵持局面”并不可能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各级地方政府终将面临作出抉择。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最优的抉择,本文以博弈论为工具,探讨衰退产业是否退出产业结构,并为地方政府选择衰退产业退出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1衰退产业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1.1 衰退产业博弈模型建立在衰退产业调整策略的博弈模型中,决策主体为在竞争中不愿意主动从某一产业中退出的各级地方政府,为简化分析,我们假定只有地方政府A以及地方政府B参与此项博弈。其支付矩阵可以表示如下:

假设Ua为地方A持观望态度,地方B退出该产业时,地方A所获益Ub为地方B持观望态度,地方A退出该产业时,地方B所获收益F(Ka)、F(Kb)分别为两地均不退出该产业,各自所获收益。在本模型中,其值为负,表明了两地若是均不退出该产业,都将损失一定的金额。其中Ka、Kb分别为这两地该产业各自的竞争优势系数,我们认为,竞争优势系数同一个地区在某一行业获利的能力或亏损的额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1.2 博弈模型求解采用划线法寻求上述支付矩阵中的纳什均衡,我们发现存在着两个纯战略纳什均衡。在此博弈模型中,两个纯战略纳什均衡为当地方A选择对某一产业持观望态度时,地方B的最优策略为退出该产业;而当地方B对某一产业持观望态度时,地方A的最优策略为退出。为符合实际的情况,将使用混合战略的纳什均衡来解释该博弈问题。

以混合战略的有关理论对此进行研究。在两个地方政府面临对某一产业进行“退出”或“观望”的策略选择时,地方政府A并不知道地方政府B的实际策略选择,只知道地方政府B会以一定概率选择这两种策略中的一种;地方政府B对地方政府A的了解程度同样也是如此。可将两者作出决策视为同时(时间也上也许有先后,但两者互不知对方的决策,仍可视为同时),由于在该博弈中,两个参与者的决策内容不是确定性的具体的策略,而是在一些策略中随机选择的概率分布,与这种混合策略相伴随的则是收益的不确定性,因为一个参与者并不知道其他参与者的实际策略的选择,此时,参与者更为关心的则是期望收益。我们以V(a)来表示地方政府A的期望收益,以V(b)来表示地方政府B的期望收益。

假定: 地方A以p的概率退出某一产业,以1―p的概率观望;

地方B以q的概率退出该产业,而以1―q的概率观望。

由支付矩阵,我们分别可以求出地方A及地方B的期望收益如下:

V(a)=(1-p)qUa+(1-p)(1-q)F(Ka)

V(b)=(1-q)pUb+(1-p)(1-q)F(Kb)

求解这样一个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我们可得:

=(-1)qU-(1-q)F(K)=0=(-1)pU-(1-p)F(K)=0

由此可解出:

p*=

q*=

所以,即为该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解。

纳什均衡要求每个参与者的混合策略是给定对方的混合策略下的最优选择。因此在该博弈中,,是唯一的纳什均衡,这个均衡结果的经济意义在于,在均衡情况下地方政府A以的概率退出,以的概率观望;地方政府B以的概率退出,以的概率观望时,对于双方来说,是一个最优选择。

由均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地方A退出该产业的最优概率的表达式中含有两个参数Ub、F(Kb),分别为地方B在选择不同策略时所获的效用;地方B退出该产业的最优概率的表达式中的两个参数Ua、F(Ka)分别为地方A在选择不同策略时所获的效用。这也说明了对于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而言,一个参与者选择不同策略的概率分布,不是由其自身的收益决定,而是由其对手的收益决定。但我们说,一个参与者选择混合策略的目的是为了给其他参与者造成不确定性。这样,尽管其他参与者知道他选择某个特定策略的概率为多少,但他们并不能猜透他实际上会选哪个策略。

本模型针对的产业是指全行业出现亏损,但产业本身仍具获利空间的产业。因此对于均衡结果中出现的四个参数Ua、F(Ka)、Ub、F(Kb)可通过一定的方法粗略估计。

2实例分析:陕西省纺织产业的调整策略

利用陕西省和浙江省选择纺织行业退出策略进行分析。设:产品的市场容量为Q。某年陕西统计年鉴上查出陕西省纱布生产量为7.40亿米,浙江省纱布生产量为71.28亿米。对于我们研究的纺织产业来说,显然Q〈78.68亿米。

假定Q>7.40 ,Q> 71.28,在产品单位价格P以及单位成本C一定的情况下, 陕西省与浙江省若选择的策略为{退出,观望},或者是{观望,退出}时,可计算出Ua=7.40(P-C),Ub=71.28(P-C)。若地方A与地方B所选择的策略为{观望,观望}时,市场上该产业产品供过于求,在市场容量有限的假设前提下,地方A与地方B各自的亏损额F(Ka)、F(Kb)同其自身的产业竞争力有关,假设全行业的亏损总额为过剩的产量同产品单位成本的乘积,则可认为:

F(K)=(7.40+71.28-Q)•C=0.674(78.68-Q)•C

F(K)=(7.40+71.28-Q)•C=0.326(78.68-Q)•C

上式说明:亏损额的大小,取决于对方产业竞争系数,如果对方产业竞争系数大,则亏损严重;如果对方产业竞争系数小,则亏损较轻。

参考文献:

[1]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陆国庆.产业调整壁垒及其克服途径[J].经济评论,2001,(l).

篇5

【关键词】大连市 农业信息化 政策建议

一、引言

作为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内容,农业信息化的是我国“三农”问题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推动农业信息化有利于转变我国传统农业的运营模式,降低农业从业人员获取信息的成本,提高农业从业人员参与市场活动的竞争力和积极性。在信息全球化浪潮之下,如何推动我国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我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和重点。十的胜利召开为我国农业信息进程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契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将是我国政府未来几年工作的核心内容。大连市共下辖7个涉农区市县,全市设114个乡镇(涉农街道办事处),其中有66个乡镇、48个涉农街道办事处,917个行政村。拥有农业人口227.0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584.8万人的38.3%。针对大连市现阶段农业推广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本文主要从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引进农业信息化人才,壮大一线科研队伍;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确保信息畅通等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推进大连市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二、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水平

对农业从业者进行教育是农业信息化的根本与关键所在,这样可以使其掌握多种农业技术水平,比如:农作物杂交、生物技术、病虫防范等农业技术。第一,信息技术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要同时进行,这样才能更加促进农业信息化的进步。农业从业者基本上都是农民,他们的文化素质文化素养决定着农业信息化的成功与否。如果农民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将会对农业信息化大力支持,推动其前进步伐。从自身找出路是大连市的首要任务,它应该加强农民学习机构的建设,因地制宜的对农民进行各种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如农业职业技术学校以及技术的相关培训机构等等,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农民进行学习教育,定期开讲座、发资料、解疑惑等,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带领农民到田地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原则,并且要进行到企业中去与到农民中学习这样双教学的模式。第二,要多建立农民和企业双交流的平台,这样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需求也是千变万化,客户始终是我们的上帝,我们只有了解他们,才能产出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建立了农民和企业的交流平台,使农民能够更接近社会,了解农业产品的最新走向,进而为农业生产指明方向。第三,要在农村传播科学理论,信息技术理论,改变农村知识贫穷现象。由于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我国农村大部分还是小规模生产种植模式,与发达国家农业技术相比,我国还远远落后于他们,不论是农业技术还是思想都没能跟上步伐。因此在我们推进农业信息化先进技术时,必然会与农民传统的技术和思想发生摩擦,所以我们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缓慢推进,让农民在逐渐了解的基础上接受新技术新思想,这样将会稳定农村发展,建立农村社会新风尚,逐渐除去保守封建残余,促进农村农业信息化的大发展。

三、引进农业信息化人才,壮大一线科研队伍

科技兴农,人才是关键。无论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还是加快成果转化应用,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网络硬件设施,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重中之重。人才无论在任何地方都是发展的关键所在,推进农业的信息化人才的重要性同样如此。农村由于自身的原因,一直缺乏人才,也留不住人才,如何解决人才缺乏问题将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一道难题。因此我们可以从当地农民着手,重点培训他们,让他们掌握现代农业新技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使其能够运用各种渠道自我增值自我学习,这样将能缓解人才压力,打破人才留不住和没有人才的两难境地,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铺平了人才道路。各个乡镇农业合作社和农业推广站是大连市人才引进的重点,做到每个站点至少有一名以上的本科以上学历的农业信息化人才,这样才能保证农业信息化的及时传播和促进,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同时,我们还要通过不断的培训,提升知识业务能力较差的基层信息收集者水平,引进企业激励机制,不论是通过薪酬还是职位晋升,让从业者对从事的工作充满信心和希望。

四、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确保信息畅通

大连市已经建立了农业信息化网络体系,在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逐步发挥了作用,不过还是有着自身的不足存在,与其他同水平的地方相比。在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有着分散的信息资源、分散的用户群、数量小的数据库数据以及覆盖面小的农村网络,同时还有着较弱的市场分析能力、不足的政府投资力度、使用率低的信息网络以保护较弱的信息安全问题等等,这些都还困扰着农业信息化的推进。为了减小农业信息化落后的差距,人才建设、农民文化教育以及网络的配置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投入。要想打赢一场仗,粮草是必须先行的,所以要想缩小差距,必须加大对网络的建设,拓宽其覆盖面积,加大农村使用网络电视,使用固定移动电话的人数,为此要对他们进行各种优惠,如降低收费标准等等,让农民真正享受到网络带来的便利和利益。

参考文献

[1]陈兴华.农业信息化的演变和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9(7):437-438.

[2]王振,张越杰.关于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经济纵横,2009(5):42-44.

[3]王淑琴,丁玲,段建军.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探析[J].现代化农业,2009(9):36-37.

[4]廖进球,安森东.中国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构建与选择[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52-58.

[5]李华锋,章颖.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J].世界农业,2012 (6):93-94.

篇6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关系;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对比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而言,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以及发展力量却是不可小觑的。我国自2004年以来开始大规模、大范围的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第一批试点行业包括机械制造行业、高位化学品生产行业、冶金行业、以及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等。经过6年的发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10年提出并颁布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p t9006),这一规范的颁布与实施意味着我国广大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通过制度标准的方式加以了规范。为了进一步推动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促进其良性发展,笔者认为:通过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其加以引导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推动措施展开详细阐述。

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关系分析

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了面向我国广大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该要求自2012年2月1日其正式实施,主要作为对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与标准化规范。GB/T28001当中最大的特点在于:与质量体系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等相关标准规范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突出了健康在整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价值;增设合规性评价。实质上,GB/T28001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这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在运行原理、管理基础等多个方面存在极大的相似之处。这也正是以GB/T28001为标准,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工具,助力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所在。现针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从相同点的角度上来说,GB/T28001下与安全生产标准化两者在运行原理、管理基础、管理理念、以及实施方式这几个方面均存在紧密联系:首先,同GB/T28001引导下的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样,安全生产标准化也以PDCA戴明模型作为运行原理,且管理基础也是建立在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之上的。同时,GB/T28001当中所遵循的预防为主,事故防范的管理理念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而言同样适用,且两者的实施方式均是通过企业构建体系,申请外部评审的途径达成。

但,GB/T28001下与安全生产标准化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比如说,从要素层面上来说,GB/T28001是在框架限定范围内加以执行,而安全生产标准化则将规范划分为了人员、设备等多个要素,针对性更加突出;同时,GB/T28001当中的审核以自愿为基本原则,这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不适用,而需要体现国家的强制性达标。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GB/T28001下与安全生产标准化两者在体系建设以及审核过程方面基本一致,可以通过对以上经验的应用,助力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同时,可以以对PDCA戴明模型的遵循为切入点,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2 分析如何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对于现阶段绝大部分行业领域的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还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安全管理方法,在建设方面,企业大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标准化的经验参照,也缺乏成功案例的规律可循。因此,为了促进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面的质量与水平,笔者认为:现阶段已发展成熟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当中有很多值得借鉴与参考的地方。具体而言,值得企业采纳并应用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机构方面:结合GB/T28001下的相关经验来看,要求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建设工作的过程当中,以企业负责人以及分管领导、下属部门责任人为核心,构建工作小组,推动建设工作的开展。实际工作中,可以借鉴GB/T28001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模式,以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作为小组班底,以企业负责人为小组主任,以分管领导以及责任部门负责人为小组副主任,积极展开有关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工作。

(2)人力资源方面:在GB/T28001的要求下,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当中,多是通过培训考核内审员工作队伍的方式,为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人力支持与保障。这支工作队伍具有丰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经验,同时在安全生产知识以及安全操作技能方面掌握度高,因此,可以通过对该工作队伍的再造与改编,形成能够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供动力支持的工作队伍。

(3)文件体系方面:企业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过程当中,要求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能够在政策法规当中发挥支撑价值的文件体系。而同时,在GB/T28001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当中涵盖有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以及作业文件在内的文件要素,形成了可靠且稳固的文件体系,对企业安全生产反应的主要责任,各个工作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当中,以上文件内容的合理提取,再适当补充与完善的基础之上,形成支撑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文件。

3 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对于企业前期所构建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而言,在以GB/T28001为依据,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建设与规范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对于企业在展开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面也是同样的。为了能够在尽量控制资源消耗的同时,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质量及其效率,就需要以发展成熟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工具,借鉴其中的系统架构以及基础要素,参考成功的案例及实践操作经验,在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可靠性的同时,节约能源消耗,减轻企业负担,促使效益最大化发挥,以上也正是本文展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相关问题分析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1] 赵慧,杨振宏,田彦清等.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调查及模式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7(12):163-167.

[2] 李传华,钟江平,秦杰等.大型环保企业“4全-3S-2E-1H”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39(8):90-92.

[3] 王凌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安全文化建设结合实施模式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4):161-165.

篇7

围绕转移促就业,着力强化几项工作

(一)强化劳动力转移的工作机制

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市和各县(市)区都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在128个乡镇(街道)、406个居民委员会设立了的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同时,各行政村还设立了由村支部书记、会计和文书兼任的劳务信息联络员,目前的联络员队伍已经发展到4500人,初步形成了市、县(市)、乡、村四级服务网络。比较健全的基层平台实现了职业介绍延伸到乡镇(街道),有序化、组织化转移率达到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同时,该市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目标责任体系,各县(市)区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奖惩制度,作为各级政府全方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有责任、人人有任务的工作格局。另外,还建立健全了协调联系制度,加强了维权保障工作。该市所属的商河、济阳、历城等县区与劳务输出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民工及其亲属之间建立了定点联系制度,并实行跟踪管理和服务。政府职能部门每年都派人到输出人员集中的地方看望、慰问劳工人员,定期到用工单位回访,协调劳资关系,确保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强化就业服务的体制创新

按照劳动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要求,市和各县(市)区劳动就业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就业服务工作措施。*年1月起,市职业介绍机构开始对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实行免费求职登记、免费职业介绍、免费职业指导等一系列免费服务,同时,实行就业、培训、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劳动仲裁、劳动监察的"一条龙"服务。章丘市在所属的8个乡镇都安装了劳动就业信息电子大屏幕,实现了"职业介绍到乡镇"。天桥区劳动保障部门还将开展的"春风行动"活动延伸到乡镇,先后在大桥镇和桑梓店镇现场开展职业介绍活动,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

(三)强化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

该市确立了"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促就业"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职业学校、技校和社会办学资源的作用,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一是加大培训资金投入,较有代表性的是济南市所属的章丘市曹范镇出台了《鼓励农民参加技能培训的实施意见》,规定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相应证书的农民学员,培训费1000元以下的由镇政府全额报销,1000元以上的,超出部分报销50%,最多报销2000元,走出了一条鼓励农民参加技能培训的新路子。二是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劳动保障和教育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尝试联合培训。教育部门抓招生培训,劳动保障部门抓就业安置,共同解决好"入口"和"出口"的对接问题。三是做好培训与就业的结合工作。培训过程中,以劳动力市场信息为导向,以农民工资源为原则,以就业安置为目的,面向企业开展定单、定岗式培训。四是培训与劳动技能鉴定相结合。对经过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培训的农民工,由有关部门进行技能鉴定,合格的发放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全市通过各类职业培训学校(基地)培训农村劳动力8万人,其中95%实现了转移就业。

(四)强化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

自1994年1月1日起,市政府就明确规定各类企业录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应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1996年1月1日起,该市规定城镇各类企业招用的农村户口从业人员,应当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纳养老保险费,并享受与城镇企业职工相同的养老待遇。市人大于1996年11月28日通过了《济南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明确"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城镇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对企业用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不再保留城镇工和农民工的区别做了明确规定,同时对用人单位违反条例的行为也做出了处罚规定。

篇8

1、教育或教育管理机构编制的推荐表。

这种类型的表格,由于是官方统一印制的,所以结构都是固定、统一的,但国家机关与各个院校自制的表格又有一定差别。我国现行的国家最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部编制的推荐表,其基本结构包括题目、正文和附文三大部分。它的题目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的普遍要求,题目就叫《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封面的题目下方分设毕业生、系别及专业、用人单位和学校名称四栏,在下面就是制表单位和印发单位,最后是年月日。具体形式如下(见附表1),在题目的背面,还有一个简单协议,由学校、用人单位和择业学生共做当事人,须各自履行自己的义务。

正文部分包括本人简历、家庭主要成员、在校主要成绩情况、在校期间奖惩情况、学生自荐书和毕业生情况及意见六个部分。正文部分共三面多一点,第一面包括四个栏目,结构形式如下(见附表2),第二、三面都是“学生自荐书”,第四面上部分才是“毕业生情况及意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专业、学历等基本内容,以及应聘意见(指是否遵守协议)、照片等。

附文包括系部学校意见、用人单位情况及意见以及通讯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等。

各个大中专院校自制的推荐表与国家统一编制的表格在结构上大同小异,略有差别。其总体结构也包括题目、正文和附文三个部分。题目部分也是直接命题,如《学校(学院)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或《学校(大学)年毕业生就业推荐表》,题目下面一般设姓名、班级、专业、填表日期四个栏目。

正文部分含学生基本情况、本人简历、家庭主要成员及学生自荐书四个部分。

附文包括系班意见、学校意见和用人单位意见以及联系人、联系电话和邮政编码等内容,有的还附有简单说明。

这种自制的推荐表与国家教育部的表格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协议部分和本人基本情况的结构位置的区别。

2、学生自己编写的自荐材料的基本结构。总的说来,自己编写的自荐材料,其基本结构是灵活多样的,但其中仍有基本的规律存在。一般说来,这种类型的自荐材料包括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正文、附文和附件。

(1)标题。标题在封面上占有显著的位置,起着主导的作用,它和直接表明材料内容和材料所属情况的文字一起构成统一的封面格式。如(见附表3),有的并不要主题式的标题,而是直接标题,格式略有变化,只要清晰美观,也是可以的。如(见附表4)。

(2)导语。它是自荐材料正文之前的导引部分。

(3)正文。正文包括毕业生基本情况、学业成绩与知识结构、科研成果、社会工作与实践活动、获奖情况、自荐信等项目。既可用表格形式来反映,也可用叙述形式来表现。一般自荐信可以使用叙述方式,其他项目用表格形式罗列。如

篇9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毕业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人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制表

按《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为维护国家就业计划的严肃性,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经协商,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签订如下协议:

一、毕业生应按国家规定就业,向用人单位如实介绍自己的情况,了解单位的使用意图,表明自己的就业意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用人单位报到,若遇到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报到,需征得用人单位同意。

二、用人单位要如实介绍本单位的情况,明确毕业生的要求及使用意图,做好各项接收工作。凡取得毕业资格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不得以学习成绩为由提出违约,未取得毕业资格的结业生,本协议无效。

三、学校要如实向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的情况,做好推荐工作,用人单位同意录用后,经学校审核列入建议就业计划,报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负责输派遣手续。

四、学校应在学生毕业前安排体检,不合格者不派遣,本协议有特殊要求,原则上应在签订协议前进行单独体检,否则,以学校体检为准。

五、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如有其他约定,应在备注栏注明,并视为本协议书的一部分。

六、本协议经各方签字、盖章后生效。三方都应严格履行本协议,若有一方提出变更协议,须征得另两方同意志违约,并由违约方向另两方各交纳违约金1000-XX元。

七、本协议一式四份,毕业生、用人单位、学院、学校毕办各执一份,复印无效。

毕业生情况及意见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

政治面貌培养方式健康状况

专业学制学历

家庭地址

应聘意见:

毕业生签名: 年 月 日

用人单位情况及意见

单位名称

邮政编码及详细地址

联系人联系电话

档案转寄单位名称、详细地址及邮编

用人单位意见:

签章

年月日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意见:

(有用人自主权的单位此栏可略)

签章

年月日

学校意见

学校通讯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

学院意见:

签章

年月日学校毕业生就业部门意见:

签章

年月日

注意事项

一、每名毕业生只有一套就业协议书,每套一式四份,用人单位、毕业生、学院和学校毕办各持一份。

二、就业协议的签订程序:

1.毕业生本人填写基本情况、签署应聘意见;

2.用人单位签署接收意见;

3.毕业生所在学院签署意见并备案;

4.学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签署意见并列入就业方案。

三、报考研究生的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书时,应将报考研究生的有关情况告知用人单位,双方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后,在备注栏中注明。

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如果另有其它约定,可在备注栏中注明,并由学校答章鉴证。

篇10

一、见习训练的目的和工作目标

(一)目的。经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认定的单位根据自身发展及生产经营需要提供适当岗位建立见习训练基地(简称见习基地),采取政府补贴形式,对未就业的*市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开展6个月的岗位见习训练;见习训练结束后仍未实现就业的,其见习协议可延长至一年。高校毕业生只能参加一次见习训练。通过对高校毕业生见习训练,为高校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创业就业能力创造条件。

(二)工作目标。2009年至2011年,在*市直建立8家示范见习基地,每年提供100个以上高校毕业生见习训练岗位。

二、见习基地的申请和认定

(一)见习基地的申请条件。

1.事业单位申请条件:

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事业单位。

2.企业和其他单位的申请条件:

(1)符合*产业导向且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管理规范;

(2)有人事劳资机构或专职负责人员,专门的带教人员,完善的见习训练计划及考核制度和管理措施;

(3)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和职业防护设施。

(二)申请程序和所需资料。

凡符合以上条件的单位可向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市普通高校毕业生见习训练基地申请表》,并提供下列资料:

1.企业营业证照或法人登记证副本复印件;

2.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3.单位行政介绍信;

4.单位情况介绍;

5.见习岗位的书面见习训练计划。

(三)见习基地的认定。

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对提出见习基地申请的单位进行实地考察,经审核符合条件的,认定为*市直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予以授牌并向社会公布。

三、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训练的对象及程序

(一)见习训练的对象。凡全日制普通高校*市生源高校未就业应届毕业生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的历届高校毕业生。

(二)推荐。需参加见习的高校毕业生,须带身份证、毕业证、户口本到*市就业管理服务局申请,经审查后,根据合理匹配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出具《*市普通高校毕业生见习训练推荐函》,高校毕业生凭推荐函到见习基地参加见习训练。

(三)签订见习协议。高校毕业生面试合格后,见习基地应在一周内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市普通高校毕业生见习训练协议书》(简称见习协议)。并将见习学员名单报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备案。见习训练期间,如双方协商一致签订劳动合同,应同时终止见习协议。

(四)证书发放。见习训练结束后,经考核合格的见习学员,由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发给《*市普通高校毕业生见习训练证明书》。

四、见习训练补贴的标准及程序

(一)见习训练补贴标准和资金列支渠道。见习单位应向在见习期间的见习学员发放见习训练补贴并为其办理意外伤害保险,见习训练补贴按不低于*市区最低工资标准由见习基地先行支付。见习训练结束后,见习基地即可申请见习学员的见习训练补贴,按照*市区最低月工资标准的50%给予补贴,在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提前结束见习训练的见习学员,其见习训练补贴按实际见习训练天数计算。

(二)见习训练补贴申请程序。见习训练结束后,见习基地可根据实际补贴人数与补贴月数,填写《*市普通高校毕业生见习训练补贴审批表》,次月向市就业管理服务局提出申请。提出申请时,应提供以下资料:

(1)《*市普通高校毕业生见习训练补贴审批表》;

(2)《*市普通高校毕业生见习训练推荐函》;

(3)《*市普通高校毕业生见习训练协议书》;

(4)《*市普通高校毕业生见习训练学员考核意见书》;

(5)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财政局需要的其他资料。

(三)审批和拨付。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受理见习训练补贴申请后,对符合条件的,应将见习训练有关情况进行记载,及时将见习训练补贴拨付给见习基地。

五、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一)见习训练期间,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应定期或不定期到见习基地检查见习学员见习情况和见习基地带教情况。见习学员和见习基地应积极予以配合。

(二)见习训练结束后,见习基地要根据见习学员的表现进行考核,并填写《*市普通高校毕业生见习训练学员考核意见书》。见习学员要根据见习基地制订的见习训练计划、带教等情况提出评估意见,并填写《*市普通高校毕业生见习训练基地评估表》。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根据日常检查情况及《*市普通高校毕业生见习训练学员考核意见书》,对见习学员进行评定。被评定为不合格的见习学员,不予颁发《*市普通高校毕业生见习训练证明书》,亦不再组织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