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的近义词范文
时间:2023-03-30 17:3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协调的近义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语义韵律理论汉语近义词搭配语义
一、关于语义韵律理论
语义韵律问题,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语言学界尤其是词汇语义学、词典学研究比较重视的一个新课题。语义韵律又叫语义协调,是英国学者Sinclair,Louw等从英国语言学家弗斯的语音学中借鉴来,运用到词汇语义学和词典编纂中的一个概念。语义韵律是一种特殊的搭配现象,它是指某些词语由于经常同具有某种语义特征的语言单位共现而产生的一种语义特征。语言中所有的词语都被限制在一定的搭配中,一词语总是和其他某些具有特定语义特征的词语组合,处于一定的形式和语义的结构式中。理解韵律结构的构成部分及其关系,对于把握语言词汇和结构的深层语义信息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弗斯的音位分析理论外,语义韵律的研究还得益于语境理论搭配研究的深入发展。语境研究和搭配研究是英国语言学家在语义研究方而取得的宝贵成果,与严格区分形式和语义的观点相对立。
英国语言学家重视文化和社会的背景。伦敦大学波兰裔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对原始文化调查时认识到语言同社会、文化息息相关,需要重视语言的功能和意义。他认为,词是工具,意义是工具的使用,语义与所指的物质特征没有关系,而与词的功能有关系。他还提出了“典型语言环境”的论说,提出在分析典型语言环境时要注意以下因素:篇章本身的内部关系、语言环境的内部关系与环境的特殊组成成分之间的分析性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弗斯不像马林诺夫斯基那样只注重词语的功能和应用,他不仅分析了词的所指意义,而且说明了词语的搭配意义,词的一部分意义取决于搭配。将词语的搭配意义的分析提到研究视野之中,不能不说是一种非常可贵的进步。
搭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描写语言的一种新方法。搭配研究语言单位与其左邻右舍的语言单位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类范围较小的语境,是语言系统范围内的语境,是一种对词语等语言单位的语用分析。
语义韵律是一种搭配现象,它是指某些词语由于经常同具有某种语义特征的语言单位共现而产生的一种语义色彩。这种语义色彩可能是积极的、令人愉快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让人否定的,但大多数的词语是中性的。语言中所有的词语都被限制在一定的搭配中,一词语总是和其他某些特定的词语组合,处于一定的结构模式中,合乎所说的“习语原则”或“熟语原则”(习语原则是语言中存在的处于近乎固定形式的组合,其中各构造成分具有单一选择性,但是它们又可以分析为不同的成分)。语义韵律研究通过语言单位间的组合关系来探讨语言单位之间语义的相互影响,从而可以为确定词汇语义和用法提供某种启发。语言单位是一个包括许多类别的概念,包括语素、构词词素、词、固定语甚至语句中的构造成分。共现并不仅仅指某一词语与其他某些词语或其他语言单位在文本中的习惯性出现,它还指该词语与具有某种语义特点的语言单位习惯性出现的情形。共现是一种搭配,搭配根于语义,搭配的双方是语言中已经组合在一起或能够组合在一起的不同的语言单位。
二、运用语义韵律理论辨析汉语近义词
语义韵律是一种搭配现象,它是指某些词语由于经常同具有某种语义特征的语言单位共现而产生的一种语义色
彩。语言中所有的词语都被限制在一定的搭配中,一词语总是和其他某些特定的词语组合,处于一定的结构模式中,也就是我们说的固定搭配。下面我们看看在这种所谓的“固定搭配”的支配下的近义词是如何搭配的,是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固定”的搭配。
1.我希望老师每天不留作业。
离开故乡三十年了,爸爸渴望早点儿见到我的爷爷奶奶。
2.大家都在教室里说话,很不安静。
老王退休在家,过着清静的生活。
3.这次代表团的到来主要是为了考察工厂的生产条件。
对于造成事故的真正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4.她怕家里的人知道这次考试的结果。
酒后驾车必然后造成不良后果。
5.对不起,我们不能采纳你的建议。
领导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对这两个人分别对待。
上面五组十个句子,分别选取了五组近义词,在不同的句子里只可以选择甲词语而绝对不可以使用乙词语,除了词语本身的细微差别,我们从语义韵律学的角度分析下这些所谓的固定搭配。
“渴望”和“希望”都有“想要”的意思,但是意义的轻重有区别。“渴望”程度较高“十分迫切”语义较重,我们常用“渴望爱情”“渴望幸福”等,在这个句子的语境中,三十年不见的父亲母亲,必然是一种十分迫切的态度,所以选择了“渴望”。“希望”则是一般的想法、意愿、要求,和渴望相比程度较低,我们常说“希望破灭”“充满希望”“饱含希望”等。可见,在连贯的语言环境中,语义的轻重对于近义词的选择有着重要作用。
“清静”与“安静”都有形容词用法,但语义侧重不同。“清静”侧重于不嘈杂、无干扰,更多用于人为状况的描写,强调的是人整个身心的感受;“安静”侧重于没声音无吵闹,多用于自然环境的表述,如“考场、教室”等。前一句中“大家都在说话”已明确教室很吵闹,所以用“安静”,而后面一句退休以后的生活,是一种老王的追求,含有人为因素,所以选择“清静”。在这组固定搭配中,不同的语义侧重点在词语的选择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考察”与“调查”都表示“为了一定的目的,深入实地,仔细查看”。但“考察”适用于相对比较重大的事物,目的是探求事物的本质,带有科学研究的性质,使用范围较窄,像“科学考察”“资源考察”等均属“考察”之列;“调查”是以弄清事实,查出事情的来龙去脉为目的,适用于各类事物和人,使用范围较大,比如“进展情况”“人口数量;“客观效果”等都要用“调查”。在连贯的语句中,由于近义词适用范围的不同造成了这两个近义词的不同搭配。
“结果”“后果”都有“事情发展的最终状况”的意思,但感彩不同:“结果”泛指最终状况时,可以指好的结果,也可以指不好的结果,是中性词,“考试”“比赛”“化验”“检查”等都用“结果”来表述。而“后果”在指事物发展的最终情况时,则侧重指事物发展的不好结局,多用于消极方面,如“事故”“战争”“饮酒”“谎言”等。语义色彩的不同在词语的搭配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语义色彩的不同完全符合语义韵律学的概念。
“采取”与“采纳”都有“选取”的意思,但二者的语境搭配不同。“采取”强调的是“取用和实施”搭配的对象常是“措施”“行动”“态度”“方法”“手段”等;“采纳”强调的是“接受”,搭配的对象常是“意见”“主张”“建议”等。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王泽鹏.语义韵律理论[J].上海: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VOL16,(4).
篇2
关于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是行测部分考查的重点,具体考查内容有:(1)词语的理解方面主要考查词语的语境义,即“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2)词语的运用方面主要从词语的恰当搭配和组合的角度考查;(3)词语的感彩的变化和关联词语的使用;(4)近义词的区分;(5)正确的使用成语。
知识要点:
1.词的构成和分类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词的分类主要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种。
单纯词是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可分为连绵词、双声连绵词、叠韵连绵词、非叠韵连绵词、叠音词、拟声词和译音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可分为复合式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和附加式合成词。
2.词义的性质和分类
词是音和义的结合体,词义包括词的词汇意义、词的语法意义和词的色彩意义(感彩和语体色彩)。
词义的分类:
(1)从词义的多少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其中多义词的意思包括本义、基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
(2)从词义的远近程度分为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3)从词义的感彩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词义的古今变化包括词义的扩大、缩小,词义的转移,词义感彩的变化,名称说法的改变,单音词变为复音词。
3.近义词的辨析
近义词是选词填空中常见的题型,这个问题的把握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这是近义词的重要差异。名词同义词的侧重点区分往往在所指事物、现象的特点方面。
动词同义词的区别往往在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
【2014年广东省上半年行测真题第25题】
将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下列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人人都有心中最值得()和喜欢的地方,或许是城市小巷,或许是山林大川,总会有个地方值得你去向往。
②他不顾刺骨的寒冷跳进河中,救上三名落水儿童,全体师生都在()他英勇救人的事迹。
A.留念传诵B.留念传颂C.留恋传诵D.留恋传颂
【答案】D。解析:留恋:非常舍不得,非常眷恋,非常想永远留下来。留念:留做纪念(多用于临别馈赠)。传诵:流传诵读。传颂:传播颂扬。则留恋和传颂更能符合题意。所以选D。
(2)词义的轻重不同
如:“处罚”与“惩罚”,“显著”与“卓著”等等。后者要比前者的词义重一些。要注意的是,在词义相近时,双音节的词常比单音节的词义要重一些,比如“瘦”和“消瘦”,“假”和“虚假”,“奸”和“奸诈”等等。
【2014年湖北省行测A类真题第9题】
一个八岁的小孩子()能够把《论语》背下来,这真是一件啧啧()事情。
A.竟然称道B.竟然称奇
C.居然称道D.居然称奇
【答案】D。解析:“竟然”和“居然”都是副词,都表示由于事情的结果因与原来的预期相反而感到意外的语气。“竟然”侧重表示“不该这样而这样”,语气较重;“居然”可以表示“不应该或不可能发生的事成为事实”,也可以表示“不容易这样而竟能这样”,用于前一种情况时语气比“竟然”轻,用于后一种情况时语气比“竟然”重。“居然”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本句表示的是“不容易这样而竟能这样”,故用“居然”。“称道”:称赞,夸奖。“称奇”是称赞奇妙,比“称道”语义重。根据句意,本句填“称奇”比较恰当,故本题选D。
(3)词义的范围不同
有些同义词指称同一事物或现象,但所表现所指的范围大小不同。
例题:新闻发言人说:SARS给全国人民带来了生活不便和健康威胁,最紧要的任务是加大宣传力度和积极防治。(现时现实)
【答案】现时。解析:“现实”与理想相对,指客观实际;“现时”指当前。“现实”要比“现时”词义的范围大些。
词义的范围不同,还表现在有的词是指事物的集合体,有的则是指事物的个体,前者如“河流、书籍、树木”,后者如“河、书、树”。
(4)感彩不同
近义词可以从它所表达的爱憎的感情和褒贬的态度上区别。词从感彩上可以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
例题:文莱旅游发展局总监赛贾玛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局将组团巡访各国,宣传2014文莱观光年。(大事大肆)
【答案】大事。解析:大事,大力从事;大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大事属于中性词,大肆属于贬义词。
(5)语体色彩不同
即口语与书面语的不同、普通话与方言的不同。
例题:如果不彻底转变旧观念,没有一种创新精神,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道路上,我们就迈不开前进的。(步子步伐)
【答案】步伐。解析:“步子”指脚步,多用于口语。“步伐”指行走的步子,多用于书面语,因此,应填“步伐”。
例题:最近几天,美英两国政府高级官员频繁,共同磋商伊拉克战后的重建事宜。(会晤会面)
【答案】会晤。解析:会晤:会见,书面语;会面:会见,口语。
(6)语法功能不同
词义上相近或相同,但词性却不同,在句子中的成分也不同。如“勇敢”和“勇气”,“勇敢”属于形容词,可作定语、状语、补语,作谓语时不带宾语。“勇气”属于名词,多作主语、宾语。
(7)适用对象不同
【2014年浙江省行测B类真题第30题】
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相关部门多次派人来这个公司的财务工作,发现了许多问题。
②在我结婚的那天,妈妈拿出一个翡翠镯子给我,说那是祖上下来的。
A.检查流传B.检察流传
C.检查留传D.检察留传
【答案】D。解析:检查:为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检察:检举核查、考察,特指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依法定程序进行的法律监督活动。流传:传下来,传播开。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8)词的搭配习惯不同
如“保持”与“维持”,两个词都有保持原状,不让改变的意思。但轻重程度和搭配习惯不同。前者侧重于不使事物因时间延续而消失或减弱受损,常与“清洁”、“作风”、“传统”、“水平”、“联系”等词搭配。后者侧重于使事物在一定时间和限度内不改变,并使继续存在下去,常与“纪律”、“现状”、“生活”、“秩序”等词搭配。
注意:无论是做近义词填空和选词填空必须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角度入手,正确使用语境中的词语。把握一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词”。
4.成语和熟语的复习
成语和熟语类题型近几年出题次数逐渐增多,对于此类题型的把握需要大家正确的识记和运用。在备战考试时,如何正确使用成语和熟语:
(1)弄清成语和熟语的意义
运用成语和熟语时必须掌握其确切意义和用法。不仅要弄清字义,重要的是理解它的整体意义。成语一般来源于古代典故和历史事件,可以从成语本身具有的特征去记忆,掌握本义和比喻义的差别。
例题:我生来性格倔强,心直口快,决不赞成你这种似是而非的态度,也不做你这样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
解释:“似是而非”是好像对而实际上并不对,不能用来修饰“态度”,应将改为“模棱两可”。
熟语包括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熟语通俗易懂,口语色彩较浓,熟语的识记需要了解其出现背景,联想其语意。
(2)弄清成语和熟语的感彩
成语有褒义的和贬义的,感彩非常鲜明,使用时要加以辨析,不能乱用。如“自食其力”与“自食其果”,一字之差,褒贬不同。熟语中惯用语大多带有贬义,因此要注意适用的对象和场合。
【2014年四川省法检行测真题第21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不能有丝毫大意。
B.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生,浪费了青春,痛惜不已。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答案】D。解析:选项A中“每况愈下”是情况越来越差,形势越来越糟糕的意思,与句子所要表达的交通好转的意思不符;选项B中“纸醉金迷”是用来形容奢侈豪华,腐朽享乐的生活,与句子所要表达的赞扬的意思不符;选项C中“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与句中的大学生不符;选项D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意思是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却一团糟,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相符,所以,本题答案为D。
(3)弄清成语和熟语的使用对象和场合
成语和熟语的使用同词语一样,都有适用的对象和场合,适用于一定的语义情境。尤其是成语,有它紧密的结构形式和完整的概括意义,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此,要规范运用成语。
【2014年重庆行测真题第16题】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血汗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之功。
A.来之不易
B.开天辟地
C.翻天覆地
D.筚路蓝缕
【答案】:D。解析:来之不易: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开天辟地:比喻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形容事情闹得很凶。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所以选D。
5.关联词语的辨析
关联词语的辨析在选词填空和阅读理解中较为常见,把握关联词语需要明确其前后语句关系及其使用方法。关联词语的结构较为固定,适用对象和场合明确,需要大家日常的积累和识记。
【2014年江西行测真题第17题】
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坚持不懈地奋斗,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我们一定能够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就
B.只有才能
C.只要就
D.倘若也就
【答案】C。解析:从句意分析,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关系的复句,应该选C。B显然不正确,“才能”和“能够”重复,句意不通顺。A、D代入也不通顺。常见近义词:
沉湎:沉溺,指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
沉浸: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
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约束。
协调:配合得适当,多指抽象的内容。
协作:若干人或若干单位互相配合来完成任务,多指具体工作。
系数:科学技术上表示某种性质、程度或比率的数
指数:表明经济现象变动程度的数。
评估:评议、估计。
评价:评定价值高低。
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作客:寄居在别处。寄居在他乡。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
表现:表示出来。
兑现:(1)凭票据向银行换取现款,泛指结算时支付现款:这张支票不能~
(2)比喻诺言的实现: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
奉行:遵照实行。
执行:贯彻施行;实际履行。
标识:表明特征,用以识别的记号。
标示:显示
剔除:把不合适的去掉
排除:除掉、消除
局面:一个时期内事物的状态。
格局:结构和格式。
偏激:指意见、主张等过火
褊急:指性格而言,气量狭小,性情急躁
消逝:包含一个事物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复存在的意思,强调结果。
消失:指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强调从存在到不存在的过程
品位: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品味: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
启用:开始使用:~印章/~新秀
起用:⑴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⑵提拔使用
关切:强调关心
关注:偏重重视
熟习:对象常是某种技艺、技能
确立:稳固的建立或树立
爆发:多用于抽象:战争
暴发:多用于具体:山洪
敦促:催促
督促:监督催促
鉴别:辩别(真假好坏)
鉴赏:鉴定和欣赏
损坏:使失去原来的使用效能
损害:使事业、利益、健康、名誉等受损
款式:格式、样式
款识:①钟鼎等器物上所刻的文字②书画上的落款
裁定: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就某个问题做出决定。
裁断:裁决判断。
抵牾:矛盾。
抵触:跟另一方矛盾。强调双方之间的矛盾关系。
诉讼:检察机关、法院以及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等在解决案件时进行的活动。
申诉:特指个人或团体向原机关或上级机关提出自己的意见。
申明:郑重说明。
表明:表示清楚。
标记:名词。
标志:此为动词
披露:发表。
透露:泄露,显露。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
偶尔:间或,有时。
贯注,一般+抽象概念
灌注,一般+具体对象
侵吞:暗中非法占有“金钱物资”等。
鲸吞:多用来比喻吞并土地等。
迄:(1)到迄今
(2)始终、一直(用于“未”或“无”前)
讫:(1)完结收讫付讫验讫
(2)截止起讫
籍:狼藉狼籍慰藉
藉:书籍籍贯党籍国籍
反复:再来一次或多次,但已不定按原样。
重复:按原样再来一次或多次。
庇佑:一般指神灵保佑。
庇护:袒护,保护。
施行:①特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②执行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
增值:资产价值增加
增殖:①增生②繁殖
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
简捷:①直截了当②简便快捷
误解:理解不正确
曲解:故意解释错误
甄别:(1)审查辨别(优劣真伪)
(2)考核鉴定
鉴别:辨别(真假好坏)
漫游:随意游玩
周游:到各地游历;游遍
夺冠:不能带宾语
问鼎:可带宾语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敬赠:给对方(财物)
墙脚:墙根,基础
墙角:两墙相接形成的角。
搁置:放下;停止进行:事情重要,不能~
搁浅:(1)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
(2)比喻事情遭到阻碍,不能进行:谈判~
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
贯穿:穿过,连通
培植:扶植(势力)使之壮大
培育:培养幼小的生物,使它发育成长
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囊括:把全部包括在内。
抵御:着重于抵抗
防御:着重于防备。相同点:抵挡、抵抗
整合:着重于几种关系的调整、组合
整治:着重于整理、修理
沟通:使两方能通连,如思想、文化、大桥等
勾通:暗中串通、勾结贬
违反:不符合法则、规章等,轻
违犯:违背和触犯国法,重
大肆:无顾忌做坏事。贬
大事:大力从事中性
屯聚:聚集(人马等)
囤聚:储存聚集(货物)
损害:多指利益
伤害:多指对身体或心灵
抉择:挑选、选择,多用于书面语
搜缴:缴获东西
搜剿:指剿除
废弃:抛弃不用
废止:取消,不再行使(法令、制度)
筹办:筹划办理
筹措:设法弄到(款项、粮食)
授权:把权力委托给别人或机构代为执行。
受权: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
试行:实行起来试试。
整合:着重于几种关系的调整、组合
调整:改变原有状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不含合并。
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和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体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
开脱:推卸或解除(罪名或对过失的责任)贬义
解脱:摆脱。不能带宾语
全力:全部精力或力量。
鼎力:大力。敬辞,多用在表示请托或感谢。
中止:过程中停下来
终止:最终的停止
形迹:举动和神色/礼貌
行迹:行动的踪迹无定
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
浮浅:浅薄
篇3
【关键词】复习记忆遗忘定序控制重点精抓
有人说"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是很有道理的。有记忆就会有遗忘,这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因此语文总复习需要认真遵循记忆遗忘的原则。只有科学合理地安排记忆活动,才能实现高效复习。现代考试大多以能力考查为主,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较少;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了总复习中对基础知识的记,因为基础知识的积累正是能力养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语文总复习中,现代汉语的字音、字形、近义词的辨析、成语的意义、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等等,都离不开下苦功夫的识记性积累。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有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而"保持"阶段就是同"遗忘"作斗争的重要环节。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和回忆。对此,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一条"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而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学生一旦掌握了有关遗忘的科学规律,需要记忆的很多知识就会长久、清晰地保存在大脑中备用,考试时自然不会顾此失彼,也不会思维短路了。
一、深思熟读,抓住重点精读,就是要透过课文的语言材料,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用字、词、句、篇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分析问题、进行思维的方法。阅读时,要摸清作者的思路,透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并从中积累知识,加深理解,锻炼记忆,积累词汇,丰富语言,进而开拓思路。对精彩的范文,应多读几遍;第一遍得其概要;第二遍掌握其结构层次;第三遍体会哪些字、词、句用得准确、鲜明、生动,进一步加深对全文的理解。
深思就是以"眼到、口到、心到"听字音、辨字形、明词义、析句子、理思路、揣摩表现手法。例如:用换词对比的方法体会课文运用词语的精当;反复吟诵一些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句,以便精心领会;对全篇文章,要把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要这样写结合起来思考,从中探讨选材立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规律。精读还须深思,这样才能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吸收语言精华,学到写作技巧。
二、归类练习,举一反三考题并不是照搬书本的,因此,不要机械地复叙课文内容,死记硬背段意、中心之类,而要着眼于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读写能力,通过知识归类,反复练习,以迭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当然,归类多练并不是多多益善,陷于题海而不能自拔。应以大纲和教材为依据,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目的、有重点,有系统地去练。
练的内容要选择精当,步骤要循序渐进。
1.字,词、句的复习要抓重点,突破难点,归类辨析,注意运用。近几年的高考答卷,突出的问题是错别字多。因此,要学一些汉字结构的知识,了解形、音、义的特点,把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归类辨析,读准字音,记清字形,辨明字义。对词的掌握,难点在从古汉语中吸收过来的、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词语(如"缥缈""觊觎"之类),要在复习课文和平日阅读书报时注意积累。要确切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了解构词方式,分清感彩。复习时,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以便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巩固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读多了,练多了,就能逐步娴熟于心,把文章中的词语,句式、表达方法逐渐消化、吸收。写作时就会涌现于笔端,考试时也可增强语感而得心应手。反之,脱离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去死背字、词,必然事倍功半。
2.文言文复习的重点是,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借助复习范文,了解古今汉语的差异,掌握古今异义的文言词语和特殊的文言句式。了解一词多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特点。作翻译练习,一定要忠实于原文,以直译为主,不可随意增减或引申。译文的文字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对古文在语法上的省略,应作必要的补充。
三、定序控制。所谓定序控制,就是指对进入流动过程的信息在程序上进行科学组合,它是优化学生思维流程的重要手段。高中语文复习特别是高考复习,不但要有宏观上的总体安排,还要有微观上的局部操作程序。比如作文的复习和训练,就要全方位地规范化地进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都要练;命题作文要练,材料作文也要练;整篇文章要写,片断训练也要搞,甚至文章修改也不能放松。要用一定的课时来进行审题训练,并努力提高作文讲评课的质量。同时,对书写训练,要经常提醒,不断检查。这不仅是为了高考,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样,有利于克服写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利于高考,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4
我们要凭真本事奋斗出一片新的天地,决不能靠裙带关系去攫取不属自己的东西。关于词语本事有哪些是可以摘抄的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词语本事造句,供大家参考。
一、本事解析本领。
二、本事近义词工夫 [ gōng fu ]
三、本事造句1、事实上,反而可能会隐藏他对自己欺骗妳的本事感到自豪的感觉。
2、我们欢迎那些有雄心有本事,立志过上更好生活的移民们。
3、这是意料中的事。
尽管杜鲁门政府想要防止再一次出现珍珠港事件,但在政府里,那个时候真的没有人有这种本事。
4、你看,她天生有多大的本事用那些普通的花朵来装扮自己啊!
5、假如他辞去工作,跟艾薇塔私奔,万一她今后对他厌倦了——他是一个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人,没什么本事,英语又不好——他怕自己会变得一无所有。
6、曾几何时,在美国你必须有一个看家的本事才能成为名人。
7、您还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能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
8、弗里德曼非常羡慕那些极权主义国家能够无视其子民欲求的本事。
9、奥巴马不会变魔术,没本事把古希腊的诸神的财宝,拿过来改变现状。
10、然而,前不久有人发给我一条信息,纠正了我的观点。
对方指出,蹒跚学步的孩童不但不是坏榜样,而且简直具备管理上市公司的全套本事。
11、协调和信念一样重要。
有些保守党员怀疑撒切尔夫人是否有本事使不同意见的阁员服帖。
12、海伦还有个本事,据说只要她愿意,有个陌生人从她面前过,15分钟后她连人家外婆家的门是朝南还是朝北都能搞明白。
13、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通灵的本事,而这种本事也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开发。
14、这是他仅有的几项可以炫耀的本事之一。
不过就像其它那些本事一样,这并没给他带来什么好处。
15、有一天,我想打一个这样的电话,看看到底有多容易就能搞到一张假证件,他们到底有多大本事。
16、有本事的作者知道要给读者一个通透的感觉体验,你必须去刺激每一位读者的神经。
17、他没啥本事,等黔驴技穷时,我再出手将他降服。
18、要经常学习,仅靠现有的那点本事,日后会感到黔驴技穷的。
19、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20、我们学会了辨别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的本事。
21、他看问题很深,有一种洞幽察微的本事。
22、你有本事就去找个旗鼓相当的对手,不要只会欺负弱小。
23、他纵有孙悟空呼风唤雨的本事,也难逃出我的手掌心。
24、这个活神仙自称他有借尸还魂的本事。
25、这人本事不高,却又大言不惭,真讨厌!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整合;灵活
2011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和提升,课程标准中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一提法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的尴尬:有的综合性学习课变成了品德课,有的干脆直接转化为综合实践课。综合性学习无论怎么“合”,首先一点,必须实现语文学习的目标,再完成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于是,笔者作了一些肤浅的研究,认真思考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性,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综合性学习姓“语”
语文综合性学习,自然在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语文这个大“指挥棒”,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叙事的、写景的、还是说明的,内容大多非常精彩,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教材,善于从课本中挖掘,就能发挥教师的作用把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综合性学习姓“综”
新课程标准中,数次提到要与其他课程的综合,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应以语文学习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点,运用各科资源、网络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综合性学习与其他学习不同的最鲜明标志就是: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因此,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时候,要记得首先达到语文综合目标的完成,比如五年级下册练习2“语文与生活”——表示看的词语的相关练习,让孩子们先举一些近义词的例子,然后进入文中创设的情境:父女对话,通过父亲的话语,引导孩子们自己想想看的意思的词语,再进行选词练习,引出汉语中存在的“意思相近,说法不同”这一现象,从而让学生逐步领悟只有准确选用表示行为的词语,才能较为贴切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包括想象、表达、积累、理解等,锻炼了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培养了语文实践的能力。看来,要想综合性学习姓“语”,语文综合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
三、综合性学习姓“活”
1.“活”在实践性
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综合性学习就非常明确地突出了语文的这一特点。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动手能力、创新团结精神,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和也容易操作了很多。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相并列的一个项目,也必须与学生生活结合。
2.“活”在创造性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因此,教材中的综合性活动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有学生自己进行创造性的延伸和拓展。这要强调的不光是教师的教要富有创造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综合性学习有创造性。这就需要我们引导、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多向思维,从多角度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比如进行六年级下册“练习5”中“语文和生活”——“风的认识”时,从“风成偏形树”到看见风会想到那哪些词语,再到见过哪些风,风速歌,等等,始终让学生的学习在自己的创造之中,自然学的也轻松,记得也牢靠。
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对于语文学科本身来说,其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我们的老师,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不把综合性学习的“经”念歪,不让综合性学习流于形式,那么,孩子学的快乐,活动的愉快,成长的幸福,我们,不是同样满足吗?
参考文献:
[1]201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刘光江.《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6期
[3]张传燧.《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7期
篇6
一、直观法,让词汇教学变得真实
所谓直观法,其实就是结合一些实际物件(比如图片、模型、幻灯片等)来引导学生掌握词汇,展开教学。在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中明确指出,一些名词、动词,乃至形容词的学习和教授都可以通过直观法来实现。一般情况下,这种直观法的特点在于,它可以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并有激发兴趣和培养想象力的作用。在这些作用的推动下,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和记忆都会得到加强。比如讲解名词sun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出太阳的图片,并在图片的中间呈现“sun”的字样。
利用直观教学法能让所学知识变得真实化和生活化,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生词产生直观印象,这样一来,单词便脱离了朦胧虚幻的桎梏,变得实际起来,而学生不仅可以快速有效地理解词汇、记忆词汇,同时他们更可以结合相应的词汇去认知新的词汇,以此来实现学习的延伸目的和拓展目的。
二、解释法,让词汇教学变得易懂
英文词汇数不胜数,而且彼此的相互关联更是多种多样,结合这一特点,利用学习其他词汇的方式来提高对某些单词的认知和记忆,这不仅满足了发散性思维的锻炼需求,同时也达到了知识延伸的目的。而在这一基础上,指导学生对新学词汇的对应词汇加以认知、温习,这在满足以旧推新的同时,更符合了以新忆旧的目的。基于此点,便衍生出了解释法这一教学方法。
所谓解释法,就是结合学过的单词来阐述生词,利用同义词、反义词,或者是近义词来加深对新词的理解。这样做不仅可以起到听力训练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让词汇的学习变得简单易懂。比如在讲解单词like,height,big的时候,便可以通过对单词tiresome,short,small的回忆和巩固来实现教学目的。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除了学到新的词汇,那些他们已经学过的词汇更会在他们的记忆中盘根错节、根深蒂固。
三、构词法,让词汇教学变得系统
1.词根。词根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可以单独使用的,比如see;第二类词根是不可单独使用、不具备特定含义的,比如vis。当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类词根进行有效掌握之后,学生不仅可以快速记住新词汇,同时他们还可以结合词根衍生出新的词汇。比如在“vis”的后方加上“ible”,便可以组成单词“visible(看得见)”;在“vis”的后方加上“it”,便可以组成单词“visit(参观)”。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引导学生成功掌握一个词根,便会让他们对一组词汇的印象加深。这种教学方法不仅灵活有趣、通俗易懂,更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词缀。根据上述所言,在词根的前后添加相应的词缀,会衍生新的词汇。不过有趣的一点是,前缀会让词汇的意义发生变化,而后缀则会让词汇的性质发生变化。比如前缀“bi”,在它的后方加上相应的单词便可以生成新的单词,比如“bicycle(自行车)”;后缀“able”,在它的前方加上相应的单词,便可以让原本的单词性质发生变化,比如“peaceable(和平的)”。
四、游戏法,让词汇教学变得有趣
兴趣是带动学习的最好方法,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那么即使教学策略再好,也是徒劳。在课堂中适当地开展一些可以引发学生思考、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游戏活动,可以充分调动起课堂气氛。这样,教学便不再枯燥无聊,而是变得生动有趣。
游戏的方式是多样的,配合游戏的教学媒介也是多样的。比如多媒体、剪纸画、卡片等。结合这些媒介,将游戏引入教学中,学生不仅会积极参与,同时他们还会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有时甚至还会对他们的口语表达和听力起到促进效果。
篇7
一、引言
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主流引导下,我国正逐步加强对外的沟通联系,“走出去”成为我国当今重要的外交策略之一。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政治类文体出现在翻译领域,政治文本的翻译质量对于我国政治宣传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本文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结合功能对等理论,主要从句子层面浅谈相关的翻译认识和方法。
二、功能表对等理论概述
功能对等理论最初是由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的。所谓的“功能的对等”其实指的就是译入语和源语言之间在语言功能上的对等,而不仅仅拘泥于具体的语言形式。这里奈达所讲的功能对等主要强调两种语言之间词汇、句法、篇章、文体的对等,并且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功能对等理论把读者的心理感受作为判断是否对等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可以与源语言读者产生相类似的理解体验。
尤金·奈达的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更加注重读者的地位,把读者的理解和读者所处的语言环境作为翻译的重要参考标准。这就促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更加注意语言表达的地道、流畅、自然以及语言风格的对等重现,避免翻译中的生译、硬译。
三、政治文本句法层面的翻译技巧
1.添加主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大量无主语的句子结构,这在汉语政治文本表达中经常出现。如果直译过去会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住汉语注重意合而英语注重形合的特点,根据上下文语境添加主语,补充意义,实现语言功能的对等。
(1)继续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改革的重头戏。
分析:在这句话中主语缺失明显,根据上下我们可知这里缺少的主语意义可用“我们”来代替,这里需要将其添加进译文,实现文本衔接表达的流畅和意义的补充。
We have continued to give the central stage in reform to streamlining administration and delegating more powers to lower-level governments and to society in general while improving regulation.
2.被动语态转换。英语中被动语态用的比较多,而汉语则主动语态用的比较多。“汉语中虽然也会用到被动语态,但相比之下,要小的多,许多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在汉语中是用无主句或判断句等句式来表示的。”
因此在政治题材文本的汉英翻译过程中遇到判断句或者无主语句时,我们要有意识地考虑两种语言语态相互转换的问题,这样就更能实现文本在句法和表达习惯上语言功能的对等,最终更贴合译入语读者所理解的意义,实现意义的传达。
(2)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
分析:这句话属于汉语中的无主语句子,在这里可以添加主语或处理成被动语态。被动语态相对较为简洁客观且能更好的突出所强调的主题、避免句子头重脚轻,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在这里处理成被动语态更好。
Progress was made in developing infrastructure and promot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mong regions.
3.调整语序。英语是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而汉语是非屈折语(non-inflectional language),“英语高度形式化、逻辑化,句法结构严谨完备,并以动词为核心,重分析轻意合;而汉语则不注重形式,句法结构不必完备,动词的作用没有英语中那么突出,重意合、轻分析。”
鉴于英汉语言这些差异,我们有必要对语句结构进行拆分、重组、移位。
(3)地方政府对应当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力,要彻底放、不截留,对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要接得住、管得好。
分析:该句并不长,但直译过去并不符合英文的语法行文习惯,也不能很好地向译入语读者传达语义,为了译入语读者更好的理解,需要将语序进行拆分重组。
Local governments must completely let go of powers that should be delegated to the market or society, and properly exercise the power of review over all items that have been delegated to them by higher-level governments.
4.词语转换。在政治类文本中会出现大量相同或意义相近的词语重复。从英语句法和语法层面上讲,这种重复是不值得提倡的。因此在很多时候我们要将重复的词语进行灵活转换,或用不同的近义词替换或省略重复的词语。
(4)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开发利用页岩气、煤层气。
分析:在这句话中“发展”一词出现了两次,在翻译时候我们需要用不同的词语进行表达。
In China, we will put great weight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wind power, photovoltaic power, and biomass energy, work actively to develop hydropower, stress safety in developing nuclear power, and exploit and utilize shale gas and coal seam gas.
四、结语
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要把译入语读者作为翻译的中心,一切翻译都要建立在意义传达的基础之上。
因此,在处理诸如政府工作报告之类的政治文本之时,我们一定要摆脱汉语具体语言形式的束缚,综合考虑读者所处的文化、语言,思维环境,灵活使用各种翻译方法实现源语言意义的传达。
篇8
[关键词] 交往学习;对话;互动;支玉恒
交往学习是在学习过程中,以语言符号作为媒介,学习主体交换载有精神价值的信息,以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情感和态度的共识、共享和共进。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在某一方面拥有更多的信息,更高的认知水平,作为进步文化的代表与学生进行交往。因此,交往学习并不是盲目的。
一、交往学习的条件
虽然交往双方在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只要进入互动过程,平等相待是重要的前提。只有在民主开放的条件下,交往主体才能感到自由、安全,高效的交往学习才能产生。
在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的课堂上,民主、开放的氛围十分浓厚。以下是支老师在上小学语文《古井》一课的时候的教学片段:
生:我不懂“歉意”是什么意思。
师:请你把那句话读出来。
生:(读文)“‘日子长着哩,俺们不能总让大家白出力气啊。’老俩口带着歉意说。”
师:你用“歉”字组个词。
生:道歉。
师:对呀!你读的这句话是讲老俩口在做什么?
生:他们在向乡亲们道歉。
师:为什么道歉?
生:乡亲们老给他们挑水,又不要报酬他们觉得白让大家干活,心里觉得对不住乡亲们,所以就道歉。
师:那么你说的“心里觉得对不住乡亲们”是他们的什么?
生:歉意。
师:明白了吗?(生答明白了)既然明白了,请你用带着歉意的语气读一下老俩口那句话。(学生读文)他读得像在道歉吗?(生答不像)你今天迟到了,半路推门进来,影响了大家学习。为这件事你向同学道个歉,要表现出“对不住大家”的心意。
生:我今天迟到了,打断了同学们的学习,对不起大家。[1]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支老师并没有表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将“歉意”的含义灌输给学生。而是在一问一答中,采用启发和表演的方式来探讨“歉意”的意思。在这样一种民主、开放的环境中,有效的交往学习便产生了。
二、交往学习的过程
交往的主要方式是互动和对话,知识和经验的获得是在相互切磋中生成的。通过对话,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认识是否片面,是否漏掉了关键信息。在教育中,对话与互动的在本质上是相互关联的。“教育中的对话主要是指师生或生生之间以语言或体态(如眼神、表情或身体动作)为中介所发生的精神交流、沟通和互动。教育中的互动主要是以语言或体态为中介而发生的符号性互动或心理互动,对话是其主要形式。”[2]借此,我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的个性。一个人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了解他人,走入他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和对话具有以下三种作用。第一,营造竞争的氛围。“对话具有激励、鼓舞参与者更主动、更积极、更投入地与对方进行交流和互动的动机作用,如向对方提出挑战、努力说服对方、回应对方的问题等。在辩论、争论、讨论等对话方式中,学生往往表现得比平时更加主动和积极,更有热情和激情。”[2]第二,使学生学会协调。对话和互动的目的是双方的观念能相互融合、达成一致。如何学会承认自己的错误,通过协调找到自己和他人都能接受的观点,这些能力都可以在交往学习中逐步获得。第三,开拓学生思维。双方经过碰撞会生成预设之外的解答,而这些对教学具有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如何诱导学生一步步达到这些目标考验的是教师的机智。特级教师支玉恒便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以下是他的一个教学片段:
(教师指名学生板书课题后)师:“古井”,“井”就可以了,为什么还加一个“古”字?
生:因为这是一口古代的井,不加“古”不知道。
师:古代的井?秦始皇喝过它的水?
生:不知道……不一定(笑声)。
师:我要说这口井是一百年前的井,行吗?
生:可以。
师:那一百年还算古代吗?
生:一百年应该……不应该算古代,不够太古。(笑声)
师:这样说,把“古井”解释为“古代的井”就有点不太合适了吧?怎样解释?
生:我觉得应该说是一口古老的井。[1]
支老师在与学生的对答中,发现学生对“古”字的含义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于是,支老师抓住这一教学契机,运用举例的方法,以幽默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通过引导,使其很轻松地掌握了“古代”和“古老”这两个近义词的区别。
三、交往学习的结果
由于交往双方相互借鉴和调节达到了认知上和情感上的融合,增加了个人的信息储量。通过参与者的相互作用,自身的心理结构在他人的影响下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新的视野。因此交往学习具有个体独立思考不可比拟的优势。
四、结语
纵观交往学习,它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充分参与其中,但却能使学生在民主、开放、合作的氛围中发展自我意识,丰富心理结构,形成社会性素质。
参考文献:
[1]支玉恒.《得失寸心知——阅读教学方法拾萃》[J].名师同题文,2004(11)
篇9
【关键词】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制约因素
0.引言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最具生命力的精髓要数价值理论和符号理论。其中,“价值”是一个枢纽型的概念,它应承“符号”,以“关系”为载体,借“同一性”,引导出“系统”的核心概念。在费氏的理论里面,价值不等于意义,意义产生于价值。价值是一种关系,一种对比,是系统的产物。索绪尔(1966)指出,“任何一个语言事实都是关系,除关系外,别无他物。”而这种关系具体到我们的语言系统,语言事实中就是语言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语言系统中,“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释义是:语言各项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差别都是在两个不同的范围内展开的,每个范围都会产生出一类价值,这两个范围就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也叫做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索绪尔已经把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阐述的非常透彻,他首先解释了句段的概念,他认为“在话语中,各个词,由于它们是连接在一起的,彼此结成了以语言的线条特征为基础的关系,排除了同时发出两个要素的可能性。这些要素一个挨着一个排列在言语的链条上面。这些以长度为支柱的结合可以称为句段。所以句段总是由两个或几个连续的单位组成的。一个要素在句段中只是由于它跟前一个或后一个,或前后两个要素相对立才取得它的价值的”。关于联想关系的概念,他阐述为在话语之外,各个有某种共同点的词会在人们的记忆里联合起来,构成具有各种关系的集合。它们不是长度为支柱的,他们的所在地是人们的脑子里,我们管它们叫做联想关系。句段关系是现场的,它以两个或几个在现实的系列中出现的要素为基础。相反,联想关系却把不在现场的要素联合成潜在的记忆系列。
1.1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是以符号的线性为基础的,这些要素一个挨着一个排列在语言的链条上面,它涉及到在一定的序列中前后连接的语言要素之间的关系,侧重针对语言的基本结构方式而言。换言之,组合关系是指出现在言语中,建立的线性基础上,排列在言语的线条上面,各个语言单位的横向关系。从词汇层面的角度看,横组合关系就是词汇的搭配。从语法的角度看,组合顺序被理解成一种“结构”,是语言成分的组合排列。作为一个轴,横组合关系决定哪些单位能结伴,以什么顺序结伴,而这个轴是链条性的。
1.2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是通过心理联想构成的语言要素的集合,它的特点是没有确定的顺序和数目。聚合关系在语言体系中可能出现在同一位置上,功能相同的单位之间的垂直关系,也叫纵向关系。从词汇的角度看,聚合关系是一个“词汇集”,这个集享有一定的语义特征,集合里面的成员具有共同的搭配模式。从语法的角度看,聚合关系包含的是具有相同语法特征的词类,该语法特征决定了在横组合关系中,某个词或某些词可以出现在哪些地方。
1.3组合和聚合的对立和联系
关于组合聚合之间的对立,从两者的概念上我们不难看出,组合是出现在言语中的,聚合是出现在语言中的,组合是过程,聚合则是一种系统结构,组合是显性的,而聚合则是隐性的。组合是各个语言单位的一种横向的关系,而聚合则是各个功能单位的垂直关系,是一种纵向关系,所以组合是横向的,聚合是纵向的。组合和聚合之间的联系,实际上,组合和聚合关系可以在语言结构的各个层次和各类要素上实现的。正是如此,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这两种价值的实现方式就变成了语言结构的经纬线,也因此才有了索绪尔的经典论断“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质”,这句话的意思是,语言是形式关系的总和,而不是实在的物质,而所谓的“关系”就是指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这与“在语言状态中,一切都是以关系为基础的”说法相呼应。
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中的制约因素
不同于国内一些语言学家对组合聚合关系的一味的阐释和描述,王铭玉(1988)在其论文《组合关系的制约因素》和《聚合关系的制约因素》中分别从“构成”以及“运用”的角度对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做了一些突破性的尝试性分析。首先他从“构成”的角度阐述了组合关系的制约因素,他认为各个要素彼此间在线型排列中的不同关系:邻接关系、结伴关系以及适应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合关系能否成立,与这三种关系相对应的,他提出三条组合关系的制约原则:协调原则、选择原则和共现原则。然后他从运用的角度对组合关系的制约因素包括词汇―语法因素、言语习惯因素、上下文因素和修辞因素进行了分析。王铭玉在《聚合关系的制约因素》一文中指出聚合关系的制约原则,同样是从构成和运用的角度,在构成的角度上看,他认为聚合关系的实质在于语言符号单位的要素有些是相似的,而有些则是相对立的。聚合关系的内在组织能否行成依靠于相似部分,而聚合关系的外在价值能否行成则依靠于对立部分。所以,讨论聚合关系的制约就离不开这两种原则―“相似”原则和“对立”原则。对语言词义的聚合的研究,王铭玉提出的制约因素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比如对语言中词义的同义词和近义词、等义词的研究就需要使用“相似性”的原则,而对反义词的研究就需要使用“对立性原则”。从运用的角度,王铭玉把聚合关系引入到了句子的研究。其中聚合关系的一种典型的体现是同义句,王铭玉王通过对同义句序列的动态选择限制发现了聚合关系在运用中的几种制约情况。王铭玉提出了四种制约因素。四种制约因素有包括:语义因素,句法因素,修辞因素及交际因素。
篇10
关键词:元认知;中职;英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8-0096-02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Flavell)于1976年提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元认知策略也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协调作用。对英语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英语教材和元认知策略进行教学,可以起到改善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作用。因此,研究元认知策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英语教学应用元认知策略的意义
中职英语教学应用元认知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教育观念,还能促进中职英语教学的发展。
1.帮助学生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对中职教师而言,除了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基本策略外,还要开发学习潜能,让学生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在今后的学习中终身受益;对中职学生而言,毕业后参加工作,面对社会上激烈的人才竞争,如何通过继续学习提高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也是即将面临的问题。元认知策略是实现学生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能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逐步培养独立学习的思想和意识,促进终身发展。
2.促进中职英语教学的发展。元认知策略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具有广泛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不仅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而元认知策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元认知策略的优势,可以帮助学生寻找对自己最有效的学习策略,并在学习过程中监控、调节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这样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和自我指导能力,减少学习的过失和困难,提高学习质量。
二、元认知策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介绍元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师要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安排教学任务时重点介绍元认知策略,使学生对元认知有个初步的了解。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能力强弱等采取因材施教的措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分析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和不足。教学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词根(root)、前缀(prefix)和后缀(suffix),借助近义词和反义词等,做到举一反三、联想记忆,自主完成新知识的建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
2.深化元认知,培养学生的监控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是深化元认知的有效手段。通过培养学生的监控能力,可以使元认知策略在英语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元认知监控是指人们能够积极自觉地对认知活动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它涉及三个环节――制定计划、实际控制和检查结果。例如,教师可通过小组竞赛和游戏活动复习本单元lead in部分的词汇,如skimming,scanning,extensive reading,intensive reading等。在实际控制方面,英语教学应用元认知策略可使学生已有的元认知知识得以具体操作并发挥作用。在应用元认知策略进行英语教学时,通过认知活动运行过程中的设问深化元认知,培养学生的监控能力。再如,在教授课文“The Olympic Games”前,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①How many events are there for the Winter Games?②Do you know when and where the first Olympic Games was held? Tell the story about it.Do you know the three words that show the spirits of the Olympic Games?③Do you know what the five rings stand for?让学生在不断思考、判断和适应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英语,进而采用有效的认知策略学习英语。
3.发展元认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这是应用元认知策略的最后一个环节。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因而中职教育应多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对中职学生自主学习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可通过设计中职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的调查问卷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如通过开展元认知策略的讨论活动,以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为榜样,促进中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并对学习元认知策略的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笔者认为,课前、课中、课后反思都很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后反思最为重要,它可使反思能力得以延伸。通过反思,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在英语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元认知的应用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元认知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郝红枝.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9).
[2]杨善江.元认知听力理解策略培训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01).
[3]刘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及策略培养[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