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国培计划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5: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国培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国培计划

篇1

一、通过国培计划,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

课程标准是各科教材教学的依据,只有熟悉课标的内容,才能有效地指引各科教学。国培首先是对教师进行课标培训,了解课程标准内容、理念、设计思路、教学建议等。教师在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钻研课标,进而结合所教教材,熟悉整个教材的编排体系,从而在教学中找准课标在教材中的要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平时教学,撰写了一定数量的教学经验文章,开学后,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新学期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二、通过国培计划,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在远程培训中,地处偏远农村的中小学教师,依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网络平台,共享国家级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足不出户即可实现与专家面对面交流互动、点评和答疑,实现与发达地区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步,并通过广泛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在国培教育里,通过视频专题,了解课堂教学目标确立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掌握课堂教学过程;感受到远程资源在教学的作用,开学后,自己在原来会用课件的基础上,能够进行自行收集素材编制课件,把本校的一些实地资源通过照相、摄影,渗透于平时教学组织活动中,提升和拓展了教学资源,丰富了课堂活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通过国培计划,优化课堂教学组织结构

课堂教学组织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而新课导入、情境设置、活动设计、教学评价等共同构成了一堂课的主旋律。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都需要教师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及能力。通过国培教育,掌握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及方法,通过向优秀教师学习,结合自身,查漏补缺,吸取他们优秀的部分充实自我,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四、通过国培计划,加强教师教学自我反思

平时教学中,我们需要也有自己的教学反思,但这些都是比较敷浅,而通过国培教育我们认识到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重视反思,及时反思,深入反思,有效反思,并持之以恒,坚持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提升品味的必由之路。在撰写教学反思时,我们一般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学生创新、教学困惑等方面去反思。抓好反思工作,真正地做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真正地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到科研型、智慧型教师的转化。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成长的阶梯,它记录着我们曾经的迷茫,见证了我们洒下的汗水,更奠定了我们坚实的脚步。

五、通过国培计划,促进教师自主参与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学校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工作,国培计划实际上是对进行教师业务培训。我校有一小部分教师还没完全学会网络,通过国培促使每一位老师通过自觉及请教掌握从开机的操作到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学会运用一些常用的应用程序,如:word、excel编辑,如何搜索、收集整理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使教师在纷繁复杂的网页中能找到自己所需,以及IE操作和具体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如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操作,FLASH动画的操作,媒体播放程序的操作。国培教育唤醒教师自主学习,克服等待和依赖的惰性的想法与习性,迫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的同时,依据自身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积极主动地参与远程培训、校本研修等活动,自主选择,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师教育资源,促进专业的自我发展和成长,持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六、通过国培计划,可以更好组织和管理好学生

我们经常说现在的学生难管、难教,通过国培教育,我认为学生的管教,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我们的课堂魅力,你一节课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合作去探究学习,是否引导去感悟、去体验,如果有了这些,那么一堂课也就是生活,生活处于实际中,那么课也自然好上呢。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在上每一节课时,在课堂上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适时评价,这既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有利用于活跃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七、通过国培计划,可以更好加强学校各项工作管理

篇2

所以,十分荣幸我能作为一个普通教师能够在这个醉人的秋天,在美丽的江城XX,这样一个有着沧桑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浓厚的人文情怀的古都,参加“国培计划”XX省中小学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项目XX师范大学班的学习。在为期十二天的培训学习中,我们既聆听了江苏省内有名的专家教授的报告,又有机会到XX的一些名校听名师讲课,可谓是受益颇多。

首先,我们心灵受到一次洗礼。听了XX市中语会会长,XX十三中学特级教师曹XX的报告我明白了作为教师要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面对社会现实,只一味的牢骚满腹的人,永远不会取得成功。老师要吹响理想主义的集结号,做一台除尘器,擦掉孩子心灵上的灰尘。让课程走进对孩子生命的构造。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那种敬业精神,民主思想,以及在教学改革中做出的有益尝试,都让我敬佩。他主持学生们时事演讲活动很让我受启发,真的是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了。践行了他的“必须让语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理念。

特级教师、教授级语文老师王XX老先生,虽然已经退休了,依然声如洪钟,老先生一口气讲下来中间不休息,可是一点也不显累,更重要的是我们听的人也不累,而且是意犹未尽,大家都被他的激情所感染。他讲完以后大家都报以长时间的掌声。讲到教育上存在的种种弊端,老先生痛心疾首,讲到教育的改革,他语重心长,讲到作文的教法,他如数家珍。我和老师们交流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老先生是中国教育界的良心:他的教育民主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次,我们学的了很多的新的教育理念和具体的教法,例如XX学院的龚XX教授的散文教法强调叫出作者独特的个性,XX市鼓楼教研室的曹XX语文教学要回归语言,回归文本,是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反思。XX外国语学校特教博士徐红漫,语文学习主编冯XX,XX市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徐XX等都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报告。

篇3

**

短暂的十天国培学习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已结束。在这些天里,有着充实,有着快乐,也有紧张忙碌之后的想家!尽管不适应、想家、困惑、疲惫,但常常还是能感觉到紧张后的充实快乐!说实话我本身就是抱着求真向上的态度来参加此次培训的,既然抛夫别子孤苦伶仃的来到这里,就应该克服困难,珍惜机会,学有所收获。一天一天,我被这些老师吸引着,推动着。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感染着我。我为我末走进国培而庆幸,我为我在国培班结识这些专家型的教师而感到庆幸,我为我是他们的学生而有点小小的骄傲感。所以我用眼睛注着他们,我用笔记录着他们,我用心采撷着他们。这次给我们任课的教师全是

精英”这些老师学历高、经验丰富,每个人都有特别之处。他们的课堂不但全面,而且细致,有对教材的精彩解读和分析、有课堂实录、还有耐人寻味无穷的经验之谈。每天能倾听他们对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思想方法,让我感觉到不是一种学习,而是一种享受。常常能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有艺术的教师是大师。大师的分析总是充满灵动与启示;大师的课堂总是充满了智慧与情趣。给我们这70名学员授课的专家、教授中,基本都是大师。他们全身闪耀着大师的光环,却无法因这耀眼的光环而遮挡住自身的才华、韧性、探索求知的的渴望。

篇4

关键词:“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方案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9-070-03

教师是进行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力量,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与素质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已成为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国培计划”是《纲要》确定的重大项目,也是第一个落实出台的项目。为做好“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培养一批“种子”教师,同时也为探索生物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我们在相关的培训需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从研修目标的构建、课程内容的设置、研修方式与培训机制的创新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方面进行培训方案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一、依据“国培计划”要求和学科特点,确定研修目标

“国培计划”的目标要体现“骨干、引领、示范”的作用和培养“种子教师”的宗旨。研修目标在整个培训方案的设计中具有纲领和指导作用。从根本上说,教育目标反映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主观上的一种要求和愿望,具有主观性的根本特点,它决定着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和价值实现。

对于生物学科而言,我们在对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纲要》精神为依据,确立了以新课标为学科基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原则,突出先进性、针对性与实效性,立足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实际,引导、激励、帮助培训对象在现有起点上持续发展,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与拓展能力,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使其在当地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改理念和培训教师中发挥带头作用,真正起到“骨干、引领、示范”作用的总目标。

为进一步深化总目标以便能够顺利实施,我们将其细化为如下七个目标:第一,通过课程研修,帮助高中生物教师扩大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了解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深入理解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中出现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第二,通过研修使受训教师能够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新教材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能够正确使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新教材,并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理清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教学思路。第三,通过研修使受训教师能够正确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校本研修中,并在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中起到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第四,通过正规化的教育科研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与写作水平,提升教育科研成果质量。第五,通过参与式和体验式的学习,能够了解国内不同地区生物课程改革及教学的最新动态,认识差距,主动探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一步研究和把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践活动,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第六,通过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线索的任务驱动式、互动交流式、经验共享式研修,使受训教师积极参与到研修活动中。在研修中开发并形成一部分优质课程案例资源和优质教研课题案例资源。第七,通过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验和科研方面的培训,使学员具备相当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能在当地生物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根据新课程标准和骨干教师需求,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内容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课程设置应当注重于更新知识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拓展实验技能和促进专业发展等方面;同时根据“国培计划”的要求,培训中要培养一批“种子”教师,全面提高生物教师素质。因此,我们将研修课程分为六个模块,这六个模块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体,相互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培训课程。

1.注重更新知识,强化生物学专业基础理论与科学发展前沿动态

“生物学专业基础理论与科学发展前沿动态”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完善高中生物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结构,让学员了解生物学科最新发展动态,这样有利于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中学生物教师专业成长

根据“国培计划”的要求,“种子”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还要学习如何培养青年教师的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新课程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年轻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生物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这也符合“国培计划”的“引领示范”的宗旨,对促进生物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价值。

3.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教育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育理论与方法、教学与创新教育”模块以受训教师为本,以促进受训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以受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以教学案例为线索,以受训教师的发展为目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生物教育教学的问题。

篇5

在这个学期里,我有幸参加了由乐山师院组织,资中县语文教研室具体承办的“国培计划(2017)初中语文送教下乡”第一轮培训活动。

这次送教下乡培训活动中,李享彬老师强调再三,希望我们从文本入手去理解课文,去揣摩课文的内涵。望我们能自己先去领悟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东西,同时揣摩编者这样编辑教材的目的。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能考得起试,答得了题!

在聆听12位老师同课异构的教学中,我更是感慨良多。他们不仅教学能力突出,学习能力更是一流。头一天李老师与同仁们指出了问题,他们第二天绝不再犯。在教中学,学中教,真正能达到教学相长。

在培训中,我也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经过“国培”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历练,让我增添了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收获,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自身素养得到了提升。

总之,这次国培,非常感谢各级领导给我们创设了共同交流学习的平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定当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篇6

短期集中培训项目

河南师范大学班培训工作

简 报

二一年第五期 (总第05期)

河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办 2010年11月20日

目 录 【媒体关注】

河南电视台:“国培计划”:河南农村教师进高校接受培训…………2

【专家 名师 讲学】

洛阳市直第四小学安继辉教师为音乐学院“国培”学员授课…………4

【督导检查】

督导检查组到相关学院督导检查工作………………………………5

【结业典礼】

音乐学院“国培计划”小学短期培训班结业联谊活动在音乐厅举行…5

【媒体关注】

“国培计划”:河南农村教师进高校接受培训

11月8日,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聚焦中原栏目对我校承担的“国培计划”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以下是节目的文字剪辑—— 河南电视台 记者 冯波 摄像 赵钧 导语:

近日,由河南师范大学承担的“国培计划”——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和“国培计划”——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正式开班,来自全省100

多个县市的50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将在此接受半个月或三个月不等的培训。 解说:

记者来到河南师范大学的时候,正赶上国培计划的第二期短期培训班开班仪式,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村中小学的教师们将在这里接受来自国内学界专家的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这就是国家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基础教育发展而实施的一项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那么,什么是国培计划呢?

 采访河南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 处长 尹洪斌 解说:

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两项内容。“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

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示范性项目。由中央财政支持实施,每年投入5000万元。“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为重点,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支持中西部省份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对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 采访新乡市教育局师训科科长 郝跃 解说:

河南师范大学此次承担的“国培计划”任务有音乐、美术、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等9个学科。“主要采取名师授课、专题研讨、案例剖析、观摩考察、交流

反思等多种形式实施培训。通过学习,参加培训的老师觉得他们这次培训获益匪浅。

 采访河南范县城关镇中学老师 白秀娟

解说:

据了解,这次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中有一个子项目是置换脱产研修,即在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从河南师范大学即将毕业的大四的优秀毕业生中

选拨学生,到培训教师所在的学校进行顶岗实习,一方面解决了老师空缺的

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 采访河南师范大学大四学生 熊健 解说:

河南师范大学曾于200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承担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任务的高校,并于今年1月承担了“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400人的培训任务。得到了

上级主管部门和参训学员的普遍认可。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实施经验,为下一步做好国培计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采访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 黑建敏

【专家 名师 讲学】

洛阳市直第四小学安继辉教师为音乐学院“国培”学员授课 11月16日上午,洛阳市直四小小学的高级教师安继辉老师来我院给“国培”学员授课。安继辉老师在音乐学院五楼多媒体教室给此次参加“国培计划”的150名短期集中培训班学员做了关于说课及课例赏析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共计3个学时,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首先,安继辉老师从怎样看待一节好课开始讲解,认为一节好的音乐课首先是离不开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教师除了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外还要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在上课过程中,安老师还举例音乐公开课中的精品课

程《孤独的牧羊人》、《雨中》和《竖笛声声》来说明只有用心去教学的教师才能上好一节好课,教师也在上课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提升。

其次,关于说课,安继辉老师从什么叫说课、说课的意义、类型、内容以及说课及说课的评价五个方面来讲述。说课意义主要有五个方面:1、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2、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5、没有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说课的类型主要包括实践型和理论型。说课的内容主要有说教材、说教法、和说过程三个方面。最后,关于说课评价,可以从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智能训练及反馈和优化教学手段四个方面来衡量。

最后,安继辉老师又现场展示了自己制作的两节课《哆来咪》和《田野在召唤》的课件内容给学生欣赏。在这次为期半天的学习中,安继辉老师简洁流畅的说课稿、精美的课件和丰富的音像资料让在座的所有学员大为赞赏。

【督导检查】

督导检查组到相关学院督导检查工作

11月18日,继续教育学院武军会院长、石磊副院长和文学院时花玲副院长、政管学院赵海山副院长等到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文学院、政管学院等承担“国培计划”任务的学院进行督导检查。督导检查组听取了各学院工作汇报,并及时召开了学员座谈会,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协调解决。

【结业典礼】

音乐学院“国培计划”小学短期培训班结业联谊活动在音乐厅举行 11月18日晚,音乐学院2010级“国培计划”小学短期培训班结业联谊活动在音乐厅顺利举行,副院长王晓坤、国培办主任张伟、班主任孙小文及2010级小学短期培训班所有学员参加了本次联谊会。

此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由副院长王晓坤教授讲话,王院长祝贺短

期班所有学员圆满结业,并且希望学员们把在师大培训期间学到的知识能够很好的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当中去。同时表示学员们以后有什么好的意见也可以反馈到师大来,彼此之间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纽带,还表示“国培计划”的工作是我院第一次承办,难免有些不足的地方,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谅解,最后寄予大家美好的祝福,结束了讲话。

其次,由音乐学院国培办主任张伟给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最后是2010级短期班学员们的毕业晚会时间。学员们在平日的课余时间自发组织了这场晚会,有独唱《精忠报国》、豫剧《沁园春〃雪》、异域舞蹈《阿拉伯之夜》等很多精彩的节目。很多都

是学员们即兴上台表演的,这也展示出了学员们的多才多艺。学员们在学习

期间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彼此之间都留下了美好的友谊和深厚的感情,很多学员都对即将来临的分别表现出不舍,并表示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和这次学习期间认识的同学经常联系。

主 编: 武军会 石磊

责任编辑: 蒋宇光 聂君涛 张务花 编 辑: 刁桂梅 赵海涛

呈 报: 河南省教育厅、“国培计划”——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

中培训项目办公室

报 送: 河南师范大学党政领导

发 送: 河南师范大学相关职能部门、各教学院部 印 数: 50

篇7

笔者首先逐字转写了访谈录音,并总结了背景信息。数据分析主要有三轮:第一轮,仔细阅读了数据,根据论文的中心内容围绕“师德”与“国培计划”做了初步的编码;第二轮,对第一轮的内容进行了改进,进行二次编码;最后一轮是对数据进行重新组织,再次仔细阅读编码内容,确定需要的材料。笔者在分析全过程中撰写了备忘录。

二、研究结果

1.教师职业倦怠对师德的影响。

面对各种压力,很多老师都产生了职业倦怠。L这么说:有的人老说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学习压力,其实我们做老师的也有来自工作、领导和家庭的压力。当提到如何去处理这些倦怠和压力时,L提到,有时候一定要学会给自己放个假,同事相劝啊,自己想一想,这些事情就会慢慢淡定下来,这么多年了,也学会如何去控制负面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情。但对于新手教师而言,其把握能力可能有些欠缺。W提到,会把事情先放一放,冷静下来,如果一堂课下来感觉不在状态,自己会有很大的挫败感。

2.师德对教师教学方面的影响。

从受访者所谈到的他们所教的学生,我们了解到师德对教师教学方面有影响,进而影响着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各个方面。这就说明了教师要从“台上圣人”sageonthestage改为“身边向导”guideontheside。(秦秀白2005)教师其实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外语教学尤其如此。交际化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首先都是平等的交际人和参与者,只是教师多一种责任和功能,需要时给学生指点和帮助。

3.“国培计划”开设师德课的必要性。

受访者认为“国培计划”开设的师德方面课程是有必要的。受访者W这么说:师德虽然天天在提,学校也经常提到师德,但是由于老师每天巨大的工作量,可是工资却很低,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所以需要经常的敲打一下,从思想上来引导教师,师德课程还是有必要的。(本文来自于《校园英语》杂志。《校园英语》杂志简介详见)

4.“国培计划”对参训学员师德的影响。

受访者认为“国培计划”对他们师德方面有影响。受访者W认为:师德方面对教学能力还是有提高的,一旦教师把师德深入到脑海,自己无形之中会有一种责任感,有一种促使自己提高教学的热情,就是说,我今天应该如何很好的完成这个教学任务,如何把这个工作做好。受访者C针对“国培计划”开设的师德课程的案例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她认为教师不应该是蜡烛这样凄凉的角色。老师不应该做蜡烛而应该做灯光,既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虽然甘愿做蜡烛的精神值得嘉奖,但是把自己牺牲了的同时,有没有想到其他人的感受呢?受访者认为面对一些学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与关爱,以说教与行动来正确的教导学生。通过对受访者们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师德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自我认知、道德素养有着巨大的影响。“国培计划”开设的课程和讲座对农村小学教师师德的提高有很大影响,是非常有必要,而且效果很好。

三、讨论

通过这次访谈,笔者了解到,对于教师师德这一点,大部分的教师都知道,但是对于他们如何看待师德的重要性却是存在差异的。“国培计划”虽然对小学教师师德方面有影响,但我们还不确定的是影响的程度大不大、维持的时间长不长?因为“国培计划”集中培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其中开设的关于师德方面的课也并不多,所以此项研究还有一些欠缺之处。

篇8

【关键词】交叉学科 ; 高等教育 ; 人才培养 ; 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344-02

随着传统学科的不断融合和渗透,新兴交叉学科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科学新理论、新发明的产生和新型工程技术的出现,往往都是在学科的边缘或交叉点上,因此交叉学科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200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协会经过全面系统调研, 发表了《促进交叉学科研究》的报告,明确了交叉学科研究的定义、特征和推动力,提出了研究人员、学术机构、资助机构、专业学会等促进交叉学科研究的建议。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也积极倡导文、理、工学科间相互渗透结合,纷纷建立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的各类跨学科计划、项目和研究平台。随着学科发展的深入,如何建立有利于一流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尤其是作为科研主干力量的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现状

1.国外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培养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创新型交叉学科人才,德意志研究联合会推出了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和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如今取得了巨大成功。德国博士生院是高校用来培养科研后继人才的临时性机构,由各州高校向德意志研究联合会申请,经评议、复审等甄别程序后建立。每所高校可以申请多个博士生院,但每个博士生院都必须由相关交叉学科共同组建。博士生院不仅可以是由德国高校内部、高校之间、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申请组建,也可以是由德国某一高校或者科研单位牵头,由德国境外伙伴单位参与组建。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对批准建立的博士生院资助,并定期进行项目评估和考核。博士生院不是一个长期机构,德意志研究联合会规定最长可资助年限为9年,资助期满以后,无论效益和成果如何,该研究生院必须撤出,重新寻找新的交叉领域和合作伙伴。[1]

美国的学科专业目录在2002年最新一次的修订文稿中,单独设置了“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2个学科群,占所有学科群的比例为7%。如美国密歇根大学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交叉学科专家委员会, 向学校提交了《对交叉学科发展远景的建议报告》。南加州大学在2006年公布了《美国南加州大学交叉学科研究发展规划建议》, 它们在设立交叉学科专家委员会、通过学院内或跨学院的联合聘任教授、完善交叉学科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交叉学科激励机制、建立经费保障措施、促进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等方面均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实践。[2]

2.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重要文件中,对交叉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均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国内众多高校等近年来纷纷成立了横贯生物医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如北京大学成立的跨学科类组织机构:元培学院、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分子医学研究所等,清华大学成立的交叉信息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成立的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这些交叉学科研究所或研究中心集中了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等不同学科专家的智慧以促进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并进行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教育。[3] [4]

二、上海交通大学在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道路上的探索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一直将发展医工交叉、医理交叉科学作为主要战略之一,于2007年11月成立了主要从事转化型医工(理)交叉科学研究的Med-X研究院,该研究院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丰富的临床医学资源和强大的理工科优势,以解决临床医学问题为目标导向,进行前沿性医学科学研究,开发高尖端领先性医疗技术产品,同时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1.完善课程体系

Med-X研究院依托“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着力培养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中具有开展交叉研究能力的有创新精神的交叉学科人才。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领域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医学影像信息学、生物医学仪器、生物材料、生物力学、组织和基因工程、康复工程、系统生物医学、神经科学与工程等,这种鲜明的交叉与复合特性需要学生能综合应用物理、材料、化学、信息、工程等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解决生命科学问题,因此原先单一学科的课程体系和研究方式已无法使交叉学科人才满足“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广博专一协调统一”的专业要求。

Med-X研究院在结合学科领域建设设置专业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夏季小学期、学术讲座等阶段邀请众多兼职教授参与授课,其中既有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又有国际知名学者,建立起一支医、理、工高水平师资队伍。同时利用附属医院的临床资源,建立与基础课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训练,培养动手操作与创新研发能力。学院也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选课,逐步实现本硕博课程贯通模式,以满足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探索研究生课程质量考核和控制体系,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尝试建立适合于本校的研究生课程质量保障办法和系统,并聘请国内外专家评教,对授课教师给出指导建议和意见,定期召开研讨会。

2.建立制度保障

由于受僵化学科模式的影响,我国长期以来传统的单学科观和学科分类体制占据着主导地位,为突破现有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制不完善的缺陷,上海交通大学做了一系列改革。如针对中国现有的研究生招生名额问题,上海交通大学自2012年起在博士生招生计划中依托“生物医学工程”和“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单独设立了支持交叉学科博士生招生培养的专项招生指标,为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导师提供生源保证。另外,为了避免交叉学科课程的临时性和拼盘性,真正实现学科的融合,Med-X研究院成立了多个临床交叉平台,如国家教育部数字医学工程中心、Med-X-瑞金医院小动物PET/CT研究中心、Med-X-仁济医院临床干细胞研究中心;Med-X-第九人民医院生物材料转化医学中心等,实现以问题为中心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项目模式。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让研究生作为项目参与人或研究助手自然地进入到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一个学科跨度大的科研项目,项目实施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科交叉和培养人、训练人的过程。[5]

3.加强学术交流

当今科技迅猛发展,新思想、新方法层出不穷,光靠一个教师指导学生是不可能使学生全面了解学科发展并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3],因此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中除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外,活跃的学术氛围和紧密的国际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上海交通大学Med-X研究院70%以上的指导老师具备在国外一流大学从教和指导研究生的经历,与国外高校和研究院所长期保持着合作关系,因此学院每周邀请本学科国内外知名教授做学术讲座,并建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徐汇-闵行跨校区讲座视频体系,介绍最新科研动态,鼓励师生交流,使研究生深入了解当前科研动态和研究热点,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热情。同时定期举办医-理(工)交叉学科系列学术活动,如研究生学术论坛、研究生学术日等,已形成了一定品牌效应,为研究生创新思维、科研前瞻性、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平台。Med-X研究院已与多所国外院校签订了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如与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美国Drexel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建立了双硕士、双博士学位项目。此外,为了解本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在国际本领域的位置及存在差距,2012起开始试点进行博士生学位论文国际评审和答辩,每份博士生论文邀请2-3名国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评审,每位国际评审专家的海外评审报告将反馈给相关导师和学生参考。

4.重视师资建设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很多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参与程度,导师的学术水平、综合素质、对学科前沿的洞察力以及与同行和其他学科学者交流沟通的能力对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3]由于交叉学科会同时涉及到两个或多个学科领域,所以单一学科的教师很难同时满足不同学科的需求,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学习的过程。[6]因此,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建设中要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与氛围,确保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7] Med-X研究院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引进国外知名教授和附属医院临床医生参与教学,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支持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到海外具有合作关系的学校进行培训,学习国际知名高校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起一支医、理、工高水平师资队伍。

三、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中的壁垒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交叉学科教育和科研尚处于起步阶段,以单一学科为基础的传统教育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问题。

1.现有高校管理机制的制约

我国高校中院系管理体制坚固,教学与科研人员的管理也在定岗定编制度的约束下严格地保持着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人事管理体制,师资聘用、职称评定、成果认定、业绩评价和资源分配等都严格地执行着所属单位责任制,人员在校内不同院系间的流动都难以实现,跨学校、跨部门、跨地区的流动更是难以实现,这种管理机制极大地打消了学者们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的热情和勇气。

2.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理念有待加强

大多数导师涉叉学科研究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个特定的交叉学科研究课题,且多来自不同学院的专业教师,因此他们对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投入时间和精力都比较有限,很少能有意识地去思考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也没有站在改善学生思维方式和能力结构的立足点上试图去改善传统教学方式。此外,鉴于国家和各高校纷纷推出各项鼓励措施以推交叉学科的发展,部分导师借以交叉学科的名义去争取更多的项目基金和学生生源,而并非真正从事交叉学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3.国内交叉学科领域划分尚未明确

美国的学科专业目录充分考虑学科的发展性, 在名称和代码设置上为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在学科大类中单独设有“交叉学科”,[2]其中包括生物与自然科学、和平与对抗研究、系统科学与理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老年医学、文理综合等22个学科小类。此外,在其他36个学科群中均设置了末尾带有“综合”或“其他”的学科名称。相比之下,我国交叉学科领域划分和学科专业设置尚未明确,在2011年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13个学科门类中,以及各高校的学科建设和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均未涉及交叉学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交叉学科的发展。

在高度交叉融合已成为当代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下,在此新的教育发展时代下,迅速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竞争力已成为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针对我国开展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合理借鉴国外高校促进交叉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经验,建立交叉学科的教师聘任和评价体系,引导和鼓励新兴学科研究与建设,完善交叉学科资助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文化氛围,从而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余同普 银燕 邵福球,从德国博士生院培养模式看创新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6),64-68

[2]赵文华 程莹 陈丽 刘念才,美国促进交叉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借鉴,中国高等教育,2007(1),61-63

[3]徐琴 叶明,对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认识与思考,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6),72-73

[4]郭圣文 吴效明,理工类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3,第30卷第2期,4084-4088

[5]李雪飞 程永波,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三种模式及其评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8),10-15

[6]吴俊 邓宏钟 罗强,论高等院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教师定位,科技创新导报,2011(38),255-256

篇9

关键词: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指临床、口腔、中医)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的办法,逐步统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内容和方式。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为我国医生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定量分析法、归纳演绎法、抽象概括法、理论研讨法等方法,考察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展示其特点和规律,分析我国可借鉴的改革创新模式,尝试提出二者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和具体举措,以期对我国医生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概况

(一)培养体系

美国医学院的医学教育一般是4年,学生要经过本科4年的学习并获得文学士或理学士学位后,提出申请并通过面试和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医学院学习。学生在医学院经过前2年学习并参加全美医师资格考试第一部分(USMLE Step1),考试合格后进入后两年学习,参加全美医师资格考试第二部分(USMLE Step2),考试合格后才能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

(二)培养模式

1.课程设置

美国医学院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临床技能、轮转实习和科研活动。基础医学知识学习和临床医学理论及技能学习互为补充、彼此渗透,而且加入了早期临床技能课程和实践的学习,便于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临床中的运用价值。大约到第3年开始轮转实习和部分科研活动,以耶鲁大学为例,“一般采取专科轮转学习/实习模式,约需48周,轮转专科有内科12周、外科8周、急诊2周、麻醉2周……必须参加4周的社区医学实习和3周的临床综合课程学习,……毕业时完成学位论文报告”。

除此之外,美国的医学院也越来越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和科研能力培养。人文素质教育开设相应的人文课程,增强医学生有效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提升医学教育的人性化水平。以哈佛医学院为例,其人文素质教育“包括人文社科课程教学、专业训练中的人文渗透以及隐性教育等方面,人文课程设置包括职业导论、病人-医生、社会医学、卫生保健政策、医学道德与职业精神等八门必修课,……初级保健教育是专业训练中人文渗透的主要体现之一,……隐性教育指对医学生的价值观、工作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识等非认知领域的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方面,许多医学院都开设相应课程(如芝加哥大学《学术与发现》),将科研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体系中,并通过颁发奖学金、给予从事科研工作学生特殊认可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正如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所长William Gatey所指出的科研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希望通过提供这样的科研训练激发学生在将来适当的时候追求额外培训的潜质”。可见,科研活动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在本学科内的长足发展,而且为学习者今后在相关领域或其他领域开展学习和研究活动储备了批判性思维和阅读的能力、分析和整合大量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决断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拓展问题的能力,等等。

2.教学方式

以器官或系统为中心的模块式教学。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例,“系统地整合了基础、临床和社会科学的内容”,有效避免了重复教学和基础与临床教学割裂的现象,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医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目前,美国越来越多的医学院都在探索更好地将其运用在医学教育中。

以PBL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基本操作程序是,教师提出病例,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针对该病例,进行相关数据汇总和分析,提出初步处理方案,并形成与该病例有关的“学习问题”,即进一步研讨提纲,学生带着这些“学习问题”,在接下来的理论教学、实验课中通过讨论,自主诊断、自主分析,寻找答案,并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对该病例做出准确的诊治方案,同时对与该病例相关的“学习问题”给出较为全面的阐述,从根本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以点带面、相互关联的知识技能学习系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能和主动性,给予其极大的满足感和价值认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评价方式

美国医学院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注重综合能力考评,采用期末考试和平时小测验的方法考核学生对基础和临床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标准化患者、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迷你临床演练(miniCEX)、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法考核学生对临床技能和医学素养的操作和认知水平。通过考核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中的具体环节和实施方法,有效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不断提升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水平。

二、美国住院医师培训概况

经过医学院4年医学教育获得医学博士后,才能申请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可见,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和医学院专业学位教育衔接紧密,是培养合格医生的两个既不相同又彼此连贯的阶段。

(一)培养对象和目标

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对象是经过4年医学院教育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学生,专业水平和能力具有一致性,便于制定统一的培养内容和方法,达到能够行医的目标。住院医师培训合格后,即具有独立执业的资格,成为独当一面的完全意义上的医生。

(二)培养内容和方法

进入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后,学生要在相应的附属医院进行轮转培训,培训内容全国统一,根据岗位需求制定的培训内容全面又实用;培训方法是多样化和高强度相结合,常用的方法如查房、病例讨论和分析、学术研讨会、讲座、小组学习和互动等,每周工作时间80小时,没有周末和节假日,而且每年都必须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年的培训,不合格将被淘汰。

(三)考核方法和监管体系

按照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Wducation ,ACGME)要求的六大核心能力:医学知识(medical knowledge)、患者关照(patient care)、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改进(practicebased learning and improvement)、人际沟通能力(interperson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职业素养(professionalism)、基于大系统的实践(systembased practice),来确定考核内容和方法,主要有病案评估、综合评价、标准化病人考核、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全国统考、日常考核等,注重的是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考核主要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进行监管,是非营利性的专业实体,不隶属政府,能够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

(四)职业环境

“美国社会拥有成熟的商业医疗保险,其很好地协调了医院、医师和患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为住院医师培训提供了良好的职业环境,使培训中的医师能够专注于临床技能和诊疗水平的提升,乐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医患关系和沟通技巧,充分发挥人性化因素,给予患者更贴切适宜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三、对我国的启示

在对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培训现状进行文献研究和定性分析的过程中,始终贯穿与我国的比较,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 揭示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的内在规律以及美国成功经验对我国产生的积极作用,同时运用理论研讨法提出对策建议,展示发展趋势。

(一)统一准入标准

目前,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下简称“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院医规培”)的准入标准不一致。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招收的是完成5年医学专业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的优秀毕业生,而住院医规培招收的不仅是完成5年医学专业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也可以招收完成7年制医学专业学习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和完成8年制医学专业学习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因此,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规培的生源不同,其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差别比较大,势必给住院医规培计划和内容的制定带来困扰,也不利于各层次学生在住院医规培中达到收获的最大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培训的有机衔接中得到启示。建议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规培联合培养,即完成5年医学专业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并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被录取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同时进入住院医规培,这样二者的生源水平就可保持一致,有利于住院医规培培养内容和实施方案的制定。目前,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都启动了二者双轨培养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2010年首届联合招录研究生即规范化培训医师150名;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第一届双向接轨培养的毕业生有45人获得了住院医规培合格证书,占当年毕业生的58%。虽然部分高校试行了二者的联合培养方式,但还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也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制度来保障其实施。建议在试点高校经验总结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尽快出台详细、规范的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规培联合培养制度,形成全国统一标准和实施蓝本。

(二)改革课程设置

美国医学院医学教育前有4年能够获得文学士或理学士的本科学习,我国5年制医学本科中只有第一年开设了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因此,两国学生正式接触医学前的专业水平是不同的。其次,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规培的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有重叠,造成教学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所以,不能照搬美国模式,将美国医学院医学教育阶段等同于我国硕士研究生阶段。

针对上述问题,借鉴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课程设置和住院医师培训内容,建议将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规培三个阶段的教育内容作整合,尝试“1+3+2+3”模式。具体为,第一阶段开设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为正式进入医学学习奠定基础。第二阶段第一年开设基础医学课程,同时进入人文素养高阶段课程学习,并辅以每月一次以讲座形式开展的临床医学知识渗透,第二、三年开设临床医学课程,系统学习临床知识和理论,并加入早期接触临床,在临床技能实践中回顾基础和临床知识,同时安排每两月一次的小组讨论和累计两个月的社区见习,学习基本的保健、常见病诊治,并学习与患者的沟通、给予其人文关怀。第三阶段主要是通科轮转实习和科研活动,鉴于学生的临床技能还不完整成熟,建议这个阶段的轮转比5年制本科第五年48周的轮转时间少一半,只安排24周,并且加大病例分析、汇总、出诊断方案的讨论和汇报。同时听讲座、查阅分析文献,开展较大量的科研活动。第四阶段与住院医规培衔接,实际上,第三阶段第二年已涉及一些住院医规培的内容,为顺利进入第四阶段做好准备。安排大量的二、三级学科轮转、查房、病例研讨、学术交流等活动。

(三)运用先进的教学和考评方法

现阶段,我国不论是医学专业本科、研究生教育还是住院医规培,在教学方法上多理论课和实验课讲授,临床技能训练不足,较少安排病例讨论、互动交流等;在考评方法上多书面考试和简单的操作技能考核,较少运用标准化病人、综合能力考核等。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高层次临床应用型人才。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引入美国以器官或系统为中心和以PBL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社会科学有机整合,这个思路在前文提出的“1+3+2+3”模式中已有体现。以PBL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从这个模式第二阶段的后两年开始,一直贯穿第三、第四阶段,在教师讲授理论课时,加入更多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在临床技能培养时,加入更多的小组讨论、实验课讲解提问;在病例诊疗能力培养时,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分析诊断、自主给出综合汇报和诊治方案;在科研能力培养时,加大文献搜集和阅读量,提高大量信息分析汇总能力,增加学术研讨、讲座交流、论文汇报。同时,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考评时,多注重综合能力的考评,运用标准化病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计算机模拟病例考核系统、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法。

综上所述,我国的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工作还有待深入研讨和实践检验,应当结合国情,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做好医学教育和住院医规培,为培养合格医生、促进医疗行业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吴健珍,陶立坚.中美高等医学教育的比较[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11).

[2]洪流,柳金强,刘涛,等.浅谈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J].西北医学教育,2015(1).

[3]盛瑞,龚政,耿明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教学模式的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1).

篇10

在当今国际化发展的大环境下,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其机遇是十分难得的,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就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研究型环境专业人才的一些举措,作出了具体的阐述。其措施多样,能够全面的培养专业人才的能力,比如:开设全英文授课课程,国际交流合作办学,助推学生出境短期留学访问,建立健全学生实习基地,学生内部组织课题组轮转研究,学生自主参与课题组科学创新实践等。除此之外,复旦大学还进行了进一步的工作设想,比如开设研讨型课程,让学生自主思考和研究,增强自身的探索精神和能力。再比如对学生进行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使学生全面而完整的发展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通识教育研究型人才。

关键词:

环境科学;全英文课程;国际合作办学;实习基地建设;科创实践

实施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化视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前提是大学生接受了比较完整的通识化教育,而在复旦大学,这种前提已经完全具备,因为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已经贯穿了整个大学本科阶段。学校的整体通识教育理念统筹着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的顶层设计,因此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必定符合通识教育的发展目标。大一的学生除了要学习通识教育课程,还要学习基本的文理课程。自2013年起,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被编入自然科学的大类招生,进校之后暂且不进行院系的细致分类,与原系学生共同学习基础科目,只到大学二年级才开始进行具体院系的分类。在大二时让学生突破专业基础课,并在大二的下学期进行专业方向的分配,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和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从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在大三和大四的阶段中,学校将会按照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的专业分类来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的教授和培养。另外,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实践实习和科创项目也会贯穿始终大学本科阶段,以方便学生更好地将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习得相结合,更好的培养自己的能力,向着通识教育国际化视野的研究型人才方向发展。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近年来不断提升自我,从制度建设改革和专业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和创新,以此作为提高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质量的方法,并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改革措施。例如:(1)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了解学生和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意愿,并照此对于学生培养方案和教师教学大纲进行梳理,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以适应学生和人才培养与时代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发展。(2)明确对于教师从事教学的奖惩制度,通过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于教师的教学进行检查和反馈,以便严格把控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保证通识教育大背景下对于国际性视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能够顺利进行。(3)加强宣传。通过进行专业宣讲会、组织讲座、参观实验室、参观环保企业、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等方式对新生和低年级学生实施专业宣传,加强他们对于专业的认同感和热爱程度,激发他们在本专业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学习本专业的知识,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发展。(4)对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野外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一定要严格把控,力求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保证毕业生的专业素质。(5)完善导师制度,通过实行“寝室导师”等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互动,让学生和老师处于一个平等沟通和交流的状态,而老师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份与言辞,学会用自己的幽默和理解等品质发挥出自身的人格魅力,用自身的科学精神熏陶身边的学生,为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引导他们更加积极勤奋的学习专业知识。这些举措的实施使得巩固学生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等方面收效显著。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对于复旦大学的环境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探究和分析,从而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有四个大的方向:通识教育、个性化培养、专业训练和国际化视野,这也是复旦大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四大特色方面。本文在以下篇幅中将着重介绍通识教育背景和理念下的国际化视野(包括全英文课程教学,学生出境交流访学,国际交流合作办学)和研究型人才(野外实践与实习,学生课题组轮转,科创项目开展)。

一、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化视野

复旦大学是国际知名性大学,着力于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人才,并且,复旦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大都会选择大学毕业后进行研究生的考取或出国深造,而期间需要的资料查阅,科学研究和出境交流都需要用英语,大学中的全英文课程就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另外,复旦大学与国外高校联合办学,互相承认学分,也能够满足国际交流和交换生的需求。目前,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为本科生开展的全英文公共选修课包括“能源与环境”、“气候变化与能源”,以及专业选修课“大气化学”、“全球环境变化”“环境水文学基础”、“仪器分析”、“水环境化学”、“环境纳米技术”也使用全英文教学。而其中“能源与环境”获选“2013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的称号。而对于研究生的全英授课复旦大学也采取了中欧大气化学暑期学校和研究生课程“FIST”项目(FudanIntensiveSummerTeaching,暑期集中式授课)等形式。开设全英语授课课程对于师生双方都有很大的挑战性。国内老师的母语都不是英语,所以全英文授课备课过程是十分艰难而且必要的。而学生面临的挑战在于在课堂上要随着老师的语速快速的理解授课的内容并作出反应,若语言基础不够扎实,不仅课上提出疑问和探讨会受到阻碍,而且理解授课内容也将成为一项困难的任务。复旦大学积极接受海外留学的教师,鼓励他们开展全英文课程,并在课时上进行一定的计算和倾斜也是顺应了国际化程度提高,英语应用范围愈发广泛的大趋势。同时复旦大学也挑选英语水平高的研究生担任助教,帮助后进学生加强英语学习。经过不断的努力,复旦大学通识类全英文课程覆盖面不断扩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复旦大学在2009年和2011年与国外高校签署了环境科学与工程“2+2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即在复旦大学学习两年,在合作高校学习两年,累积够相应的学分就可以在毕业后得到两所高校的毕业证书。这个项目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促进了国际交流。同时为了培养本科生的考研意识,复旦大学也进行了研究生双学位和联合培养项目的探索。复旦大学为了开阔本科生视野也进行了本科生短期出境访学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在系内进行选拔,公派一定名额的学生出境,这样不仅在系内形成了勤学的风气,也使得出境的学生拥有更高的学识和品格,传播复旦大学的学风的同时也进行了国际间的交流。而对于入选的学生,复旦大学也做好了相应的接洽工作,保证学生的学分获取。

二、研究性人才的培养

复旦大学是一所研究型大学,也希望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激发出更多学生的创新和兴趣,培养他们成为研究型人才,所以为避免知识与能力的脱节,复旦大学也为学生们准备了许多实践性课程。复旦大学联系了多个生态基地和示范区,为学生的实践实习寻到了一个好地方。而学生们的实践实习内容也是多样化,可供学生自行选择的。实习内容包括统一讲解要求,实习讲解做法,实地采集数据和测量,样本分析,数据处理和实践报告等。最后还会有实结,方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提高,进一步了解实践研究和野外实习的区别,更好的将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以求将来更好的学习和工作。同时,复旦大学也根据学生的不同实习效果进行了更方面的总结,也为不同细致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适合的实习地点。为了更好的培养研究型人才,复旦大学在2014年起在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推出了一项全新的项目,即学生内部的课题组轮转研究学习。即要求学生在大学二年级时,在本系的四个课题组里进行研究实习,在每一个组的研究实习时间不少于一个月,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多个研究课题,进行多元化的研究实习,一个月的最低时间限度也可以避免课题组轮转而带来的研究不彻底,草草了事的情况的出现,保证了学生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每个课题组的研究实习活动。实习的内容也包括许多:开始课题研究前对于实验室安全规范的了解和学习,对于日常实践内容的重复和检验,对相关文献进行调查研讨,参加小组会议进行交流讨论,参与教师和实验室研究生指导下的部分辅研究课题等。在学生完成所有的实验室实习项目后,要针对自己的实验室实习过程与结果写出相应的实习报告,对于实习中的各个重要过程、环节和实习进展作出一个具体而完整的总结归纳,并详细阐述自己对于实习的感受,以便于日后的反思和经验的提取总结。复旦大学通过对学生实施课题组轮转的制度,培养了学生对于研究的感性认识,熟知研究型课题的过程与进展细节,培养了他们对于研究课题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在日后作出“双向选择”从事研究性工作,成为研究型人才。除了课题组轮转的制度创新,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也十分重视学生的科创实践活动。即学生进行自主的科创项目的申请书,并自我完善,在科创项目通过公开答辩后,就可以进入指导教师的课题组进行课题研究活动了。在课题进行过程中,会应用相应的中期考核和结题报告等形式对于学生的研究进行及时的监督和管理,并在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研究方法与技能进行指导,促进他们能力的提高,最后对于他们的科研结果进行评估,并给予指导意见。学生的科创项目有望道学者计划,曦源项目,团委科创项目,登辉项目,创新性实践计划等多个科创项目。除此之外,为了促进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本科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活动,从中发现顶尖人才和好苗子进行进一步培养,复旦大学还特意开展了“拔尖人才计划”,每年都在大学二、三、四年级中选拔出品学兼优,热爱本学科的2-3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重点培养和教导,在此期间对这些学生的能力进行提高,致力于将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的研究型人才。让学生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更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对于实践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也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基础,同时,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有利于老师观察每个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选拔出更好的人进行重点培养。在这种环境下,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就选择了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经过这些年的经验积累,在学生科学研究创新这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近年来复旦大学本科生的率在不断上升,更是有许多学生的论文在AppliedCatalysisB:Environmental、AppliedCatalysisA:General、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Industrial&EngineeringChemistryResearch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过第一作者论文。本科生科创活动对他们日后的发展方向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学生有三分之二都选择在毕业后进入更高的学府进修科研项目或者直接投身于科研项目的研究,这也是复旦大学实施各项制度活动的目的所在。

三、进一步设想和实践

除了以上措施,复旦大学也在不断探索着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一)在未来的教学中,复旦大学将会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课堂知识的传授,反转师生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调动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探讨能力,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指引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二)实行本硕博一体化培养,这样既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又可以在长期的培养中挑选出更适合的人才,分类培养,因材施教使得人才的能力得到更大的发挥。与此同时更可以检验此项制度的优点和漏洞,进行及时的弥补和优化,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人才培养。

综上所述,目前环境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今的出路就是不断进行创新,与国际接轨,在通识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研究型人才,不断发展通识教育,推进国内外交流,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

作者:刘涛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