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医疗市场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5: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端医疗市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端医疗市场

篇1

文/中品

耶鲁大学斯彼若教授的研究表明,12%的消化不良患者6年后会患上十二指肠溃疡,10年后这一比率会增加到30%,消化不良引起的疼痛很常见。

人们把基本的、常见疼痛引起的病变解释成局部组织病变,其实有些起因就是脱水。斯彼若教授仅用水就治好了3000多个因消化不良引起疼痛的患者。增加饮水量后,他们的病情全都好转,临床症状也随之消失。

有一个年轻人,20多岁,几年前得了消化性溃疡。他曾接受过常规治疗,被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服用过很多药。

一天,斯彼若教授看见那个年轻人,他疼得厉害,蜷缩着身子不停。吃了三片甲氰咪胍和一整瓶抗酸剂,却一点作用都没有。消化不良溃疡病人服用如此大量药物仍不见效,一般人会怀疑他溃疡穿孔。穿孔病人的腹壁很僵硬,斯彼若教授摸了摸他的腹壁,腹壁很柔软,但疼得不能碰。他给这个年轻人两大杯水,喝过水15分钟后,他的疼痛缓解。接着他又喝了半升水,几分钟后,疼痛完全消失了!

这是因为人的胃黏膜的腺体层面上有一层黏液,位于最里层。黏液的98%是水,另有2%的固体是吸附水分的“架构”。这个叫做黏液的“水层”是天然的缓冲区。脱水状态下的身体,其黏膜保护层作用低,引起疼痛。含水量充分的黏膜保护层可中和试图通过黏膜的胃酸。水是防止胃酸侵害的惟一天然手段。

人体内有“饥饿疼痛”信号,也有“缺水疼痛”信号。在一些病例中,消化不良性疼痛是脱水的信号,即使同时出现了溃疡。只要饮水后,疼痛就能减轻,再有足够的饮食,溃疡会在一段时间内自动康复。

老年女性常吃全谷食物益心脏

文/萧华

国外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食用全谷类食物的女性在晚年死于心肌梗塞的危险性较低。

研究人员通过对35000名绝经后女性进行调查发现,每天至少吃一顿全谷食物者,在9年中死于心肌梗塞的危险,较很少食用全谷食物者减小大约30%。

医学专家推测,多吃全谷食物有利于预防心脏病、癌症等慢性病。因为全谷类食物含有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酚、植物雌激素等营养素,有利于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

反应快慢能衡量寿命长短

文/孝文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人做出反应的时间是最好的长寿指示器,比通过血压、锻炼量或体重来预测寿命更加准确。就过早死亡的可能性而言,反应迟钝的男人和女人比反应迅速的人高出两倍多。

他们的研究成果证实了“健康的心理等于健康的身体”这个俗语。研究人员指出,人的反应时间是衡量他们智力的一个标准,而智力又是人体“系统完整性”的指示器。

他们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反应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和智力有关。”研究人员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智商更高的人更长寿更健康。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因于生活方式的差异。

吃得咸,血糖也高

文/唐大寒

篇2

身份再界定

低端市场的数字化医疗被锐珂看做是品牌重置的关键。

2006年,为偿还一笔高达11.5亿美元的债务并为柯达数字化转型战略提供资金,柯达CEO彭安东将旗下四大主营业务之一的医疗影像业务以25.5亿美元出售,自此“柯达医疗”更名为“锐珂医疗”。

虽然这笔重大交易没有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改变母公司的命运走向,然而却也让“柯达医疗”逃过“劫难”,归零之后,他们开始品牌再造。

锐珂足够幸运,接盘者为世界500强公司ONEX。ONEX总部位于加拿大多伦多,在全球各地从事医疗、服务、制造和科技行业,2012年整体营收高达370亿美元。ONEX有着“刁钻”的眼光,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并挖掘那些极具潜力的公司,通过并购,注入资金、技术和资源,推动他们完成新的战略转型。

今天看来,相比当年25.5亿美元的收购价,ONEX做了一笔合算的买卖。2012年,锐珂全球销售收入24.06亿美元,其毛利高达9.58亿美元。

在收购完成后,ONEX全力维持公司运营平稳,根据锐珂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刘杰回忆,从管理层、业务部门到公司行政,有将近97%的员工选择留下,这让他感到相当振奋。

承袭百年柯达在影像领域的技术沉淀,持有超过1000个医疗和牙科成像系统以及信息技术的专利,锐珂在医疗影像设备、医疗用胶片、医疗IT解决方案等领域形成了一定技术优势。然而,柯达大厦的轰然倒塌,也让这个曾经被迫遗弃的 “孩子”心有余悸。“我们未来的转型目标是全数字化,现在数字化业务上升到近50%,未来5年会占到70%-80%左右”。锐珂为自己重新定位时,“数字化”成为首要标签。

第二个定位的标签则是“技术平民化”。刘杰表示:“我们在高端市场份额占有率已经较大,能够向上发展的空间已经有限。”2007年刚刚被柯达出售的时候,锐珂高端产品数量占到全部产品70%,现在占比下滑到50%左右。销售收入方面,高端和中低端产品目前大致开,锐珂希望未来稳定在四六开的水平上。

俯身中国

向农村出发,锐珂想要抓住未来中国最大的市场。

向新兴市场开进,拓宽“基层医疗”的蓝海市场规模,在研发上从高端延伸到中低端产品,锐珂战略转型的路线愈发清晰。在他们的眼中,中国市场尤为特别。

金融危机之前,全球最大的高端和中端市场分别为美国和日本。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总量约为4000亿元,在中低端产品线已然跃居成为全球最大市场。目前,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但只占医疗总市场规模的14%,与全球42%的平均水平有着不小差距,加之政府财政投入持续加大,潜力巨大。

对此,锐珂已有准备,正加快步伐。

首先,锐珂从研发着手,加大本土化布局。最初锐珂的中国研发中心仅有两三个人,辅助美国进行产品研发,如今团队已扩张至400多人,占全球研发力量的46%之多,中国拥有大量成熟、低廉的IT人才,未来比例可能进一步提升。此外,锐珂将加大非核心部件的本土采购,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锐珂在华奉行“适宜技术”的战略,产品定位为便宜、皮实、好用。在研发、生产、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全部聚焦中国市场之后,2012年,锐珂医疗中国业务营收超过4亿美元,首次超越总部所在地美国本土营收。

其次,锐珂抢先一步将战略重点转向基层农村和城市社区医院。2007年,锐珂与当时的卫生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同开展了“农村医疗信息化试点项目”。同期,共有三个试点项目一起展开,最终,只有锐珂坚持并且完成了实验。与政府的深入合作也使锐珂获得更多信任和机会。

最后,坚持深耕细分市场。在刘杰看来,若成立一家医院,有三样设备必不可少:化验产品、超声波还有普通X光机。GE、飞利浦、西门子三大巨头在超声波、CT、磁共振胶着拼杀,而锐珂则牢牢瞄准医改中最大蛋糕之一的“普放”市场。原本百万元级别的设备,锐珂通过“高端技术平民化”的商业运营,以几万美元的价格提供给中低端市场。

中国新医改正在推进过程中,锐珂所有一切的战略布局,都意在抓住由此而生的巨大市场机遇。

锐珂转型

锐珂未来的转型目标是全数字化,现在数字化业务上升到近50%,下一个阶段则会占到70%左右。

2007年,刚刚被柯达出售的时候,其高端产品占到全部产品70%,而现在大致是50%,销售收入上,高端和中低端产品大致是开,锐珂希望几年之后可以稳定在四六开的水平上。

篇3

华平最初以医疗领域的投资起家,已经在全球投资了140多家医疗健康企业,总投资额达到180亿美元,华平多年来一直在中国寻求投资高端医疗服务企业,美中宜和也成为华平在中国投出的第一家医疗机构,“国际化的医疗服务理念、可供复制的管理系统”是华平所看重的资质。

在政策的持续驱动下,在2006~2011年,中国的私立医疗遇到发展的黄金时机,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今年的《投资中国医疗服务行业》报告显示,近几年来,我国私立医院的机构数每年平均增长16%。

但美中宜和却并没有急于扩张,反而花了5年时间,沉淀出标准化可复制的管理系统,通过规范的体系对抗人为的失误,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也将美中宜和的“家庭式生育”体验固定下来。

这些年来,美中宜和的品牌价值开始发酵,业务规模持续高速发展,2006~2013年门诊和住院量年增长都维持在70%以上,2013年5月在美中宜和诞生的婴儿已经超过1万名,营业收入达到3亿元,同比增长50%。在2013年北京的高端私立妇儿医疗市场中,美中宜和已经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 定位于“中高端”

2004年,已经在美国取得医学博士和MBA学位的胡澜回到国内。

公共医疗资源的压力和中国人对于多样化个性医疗服务的需求成为胡澜眼中的市场机会,她避开技术壁垒较高的肿瘤、神经、脑科等领域,转而选择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妇产科,“为中国提供人性化、有尊严的妇儿专科医疗服务”是胡澜与合伙人创办美中宜和最初的想法。

美中宜和在北京私立妇儿医疗市场上并非最早建院,这个市场上已经有和睦家在高端人群中拓展出自己的市场空间,但美中宜和却在所有妇儿医疗的客户需求中,分流出自己可以服务的人群,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高端医疗服务。美中宜和并没有定位于外籍人士抑或最高端群体,胡澜将“基础人群之上的中高端群体”视为自己的目标客户,“如果将中国人群分层,那么美中宜和所服务的则是上层中产阶级”。

这些年里,美中宜和时常会被客户推荐给自己的朋友,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它较高的性价比,以北京私立妇产市场上的中等价位提供着高端医疗服务。对于“高端医疗”,胡澜有自己的定义,“高端医疗首先是医疗技术高端,然后与非医疗的服务并行”。

对于医疗技术,美中宜和选择遵循医学领域中已被证明最先进的诊疗理念,或者说是在医学实证的范围内寻求医疗的高端。例如在医学领域已经证明30%的新生儿肺炎感染源于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i,GBS)链感染,如果在产检中检查出来则可以进行医疗干预,因此美中宜和在产检流程中会设有“B链检查”一项,这在公立医院中是很少做的一项检查。

医院的医疗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所拥有的医疗资源,与大多私立医院医生资源“非老即小”的团队组合不同,在美中宜和,95%以上为全职医生,他们来自于3家抑或专科二甲医院,并呈现橄榄形结构,40岁上下的中青年医生构成了团队的主体。

美中宜和注重为医生设置良好的职业上升通道,也已在华平的协助下,与哈佛大学医学院下属的Beth Israel医院开展合作联盟,保证医生技术时刻处于领先水平。 家庭式生育体验

“家庭式生育”一直是美中宜和希望提供给客户的独特体验,甚至放弃了传统的医疗程序并给予重新设计,个性化的操作方式成为一种固定的系统。

客户做完检查离院之前,只需要在休息区等候,会有药师将药送到客户手中,而且会为客户说明使用注意事项,客户检查完毕之后走的时候再交钱结账。在美中宜和的医疗流程里,传统医院里“挂号”、“收费”、“取药”等环节都被取消。

每次做完产检的孕妇都会带走一张彩页,上面记录了胎儿发育情况,孕妇身体变化情况,日常运动、饮食注意事项等,在整个孕期检查完以后,将所有彩页钉起来就成为一本孕期回忆和记录。

孕妇在做34周产检的时候,则需要与医生共同讨论制定一份分娩计划书,可以依照每个人的个体需求定制相关服务,例如在每间病房和手术室里都有一台CD播放机,孕妇可以选择生产时的音乐,灯光的明暗,生产过程由谁陪产、断脐,胎盘及脐带血如何处理等,这份计划书在生产时会由助产师与孕妇核对。

在服务设置以外,美中宜和也更在意家庭式的硬件环境,独立病房都为待产、分娩一体化的LDR产房,每个房间内都配置一台iPad,孕妇可以在住院期间查看生产过程、产后护理等所有注意事项。住院日志会贴在病房的外墙上,住院期间的安排用卡通的形式表现,医生、护士和孕妇自己都需要在每天做的事情上面打勾,孕妇和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及相互监督也变得有记录可查询。

篇4

高端市场:“洋货”独步天下

在我国的医疗市场,可以说,高档医疗设备基本上是“洋货”独步天下。

据统计,我国每年都要花费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国内有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已被发达国家公司瓜分,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通用医疗集团、德国西门子公司和荷兰飞利浦公司手里。以放射诊疗设备为例,CT是美国通用医疗集团的占优,核磁共振成像装置主要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把持,血管造影设备则大多使用的是荷兰飞利浦公司的产品。

纵观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省市一级的三级医院除了一些常规消耗性产品外,其他医疗器械是“洋货统治的世界”;即使是县区级的二级医院,也有三分之二的医疗器械采用进口货;只是在乡镇、街道一级的一级医院才多用国产货。

有关专家认为,造成医疗器械高端市场“洋货”一统天下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国内一些医疗机构迷信国外产品;二是国产医疗器械自身有着不可否认的薄弱环节。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新品开发滞后、行业分工合作不尽合理,在与国外产品竞争中只能“俯首称臣”。

低端市场:市场空间诱人

据了解,今后我国将把建设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为医改的“重头戏”。2007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突出抓好医疗卫生工作。着眼于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主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三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药品生产流通秩序。”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未来五年,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将有长足发展。到2010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2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央筹集约70%,其余部分由地方配套。

实际上,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从2004年就已起步。业内人士透露,当年中央投资10亿元用于试点,2005年又投资30亿元以扩大试点工作,但这些资金基本上用于房屋基建。从2007年起,中央财政开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的设备更新和添置。在未来五年中,近200亿元的农村卫生投入主要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及东部贫困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其中包括县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县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而乡镇卫生院则成为支持重点。

那么,如今我国乡镇卫生院的情况如何呢?在我国的四万多家乡镇卫生院中,仅有三分之一医疗设备情况较好,而其余三分之二情况差强人意,个别卫生院还处于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老三件”当家的状态,这些医院急需改变目前医疗设备窘迫的处境。这些问题将在“十一五”期间得到解决与改善。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置的提升,将催化医疗器械低端市场的蓬勃兴起。这对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

中外企业:“贴身肉搏”难免

毫无疑问,医疗器械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尽显尴尬之态。在中端市场,跨国医疗器械巨头则早已虎视眈眈,与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争夺市场。

由于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国内医疗器械低端市场长期以来基本上是国内本土企业的天下。然而,随着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扩容,过去在医疗器械低端市场可以“睡太平觉”的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如今也不能高枕无忧了。在第56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秋季博览会(医博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展览会上,美国通用医疗集团渠道销售总经理胡海说:“随着中国医改速度的加快,我们早早做好了加大对中低端市场覆盖力度的准备。今后国内外厂家不免会来一场贴身肉搏战。”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权威人士认为:“以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集中在大中城市,这种失衡不但造成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也制约了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空间。如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必然会促进医疗器械的采购,九亿农村人口需求足以反映该市场潜力巨大。国家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众多医疗器械企业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更看到了发展契机。”

有鉴于此,跨国巨头纷纷把目光瞄准中国的医疗器械低端市场。早在2004年6月,荷兰飞利浦公司就与我国东软集团合资成立了一家医疗设备研发与生产机构――东软飞利浦医疗设备系统有限公司。该合资公司生产出的医疗器械,今后主要销往中国的西部地区或农村市场,而这也将成为飞利浦医疗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此外,美国通用公司亦表明将加大2007年在中国医疗设备的采购量,从2006年的17亿美元上升到22亿美元。持同样观点的还有爱默生,采购的品种也从原来的低科技、低风险产品向高价值产品方面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中国作为他们的采购基地,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

很显然,跨国巨头并不满足于中国医疗器械高端市场的霸主地位,还想蚕食中低端市场,进而全面瓜分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

当然,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并不会轻易让出长期以来在低端市场经营的“大本营”。更何况,很多国内企业往往不考虑太多的盈利因素,而从薄利多销的方面着想,以形成多份额、广覆盖的优势。同时,一些嗅觉敏锐的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也看到了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即将扩容而蕴藏着的潜在市场,正在为迎接新的挑战作准备。

面对医疗器械低端市场中外企业难免开展的“贴身肉搏”,有关专家提出:

篇5

现状和前景

目前,这个巨大的市场仍由公立医院高度垄断,市场化程度较低。中国私立医院占38%,整体而言规模仍较小,服务量少。在2011年,仅1%的私立医院为三级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量仅占总量的9%。而公立医院的三级医院数量则达到10%,提供了91%的医疗服务量。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普遍存在软硬件水平不高的问题,难以和公立医院相抗衡。

近年来,私立医院增速迅猛,也不乏一些高水平的民营医院出现。2008年至2011年私立医院的机构数增速达16%,床位数增速达19%。考虑到政府提出的2015年私立医院服务量占比20%的目标,私立医院从现在至2015年的年均患者量增长率会高达32%,这也意味着比2011年要整整多出4亿年诊疗人次。

随着国务院《卫生事业的“十二五”规划》、58号文《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和其他相关配套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医疗服务市场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这其中包含两大重点方向:一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包括解决体制问题、扭转补偿机制;二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包括放宽准入条件、优化市场环境。

德国、美国和印度等国家也曾开展类似从后付制到预付制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其中。这些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医疗服务行业的私有化进程,加速了产业竞争和整合,从而涌现出像HCA、Asklepios和Max Healthcare等医疗服务航空母舰。反观中国,我们预计目前的改革政策,在长期内也将推动中国医疗服务行业走向更加市场化的竞争,并出现更多的私有化和整合趋势。

最佳入行时机和细分板块

相较于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往往具备更高的运营效率和灵活性,拥有更好的服务质量,并能较易提供更高端的医疗服务,这些都是潜在的差异化发展方向。目前,有六大类医疗服务投资板块正逐渐浮现,差异化优势各不相同,包括:

*高端医疗:提供高端医疗服务,价格较高,针对迅速崛起的高收入人群,通常集中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不依赖医保,单体规模较小。如和睦家。

*私立专科连锁:专科医院,通常采用连锁模式。其特点是技术壁垒低,风险小,较易标准化和迅速复制,通常针对公立医院不太重视或对医保依赖度低的科室。私立专科医院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或更低的价格与公立医院竞争。如爱尔眼科和慈铭体检。

*私立综合医院:由私人资本从无到有新建。其特点是所有权清晰,但营建周期较长,需要较强的资金、人才资源和管理能力的支持。如厦门长庚医院和西安高新医院。

*公立医院转制:在政府允许下将公立医院转制为私立医院,多数为综合医院。其特点是抓住医改的政策红利,由于其前身是公立医院,具备现成的品牌、病源、医师资源和医保定点资质。如宿迁市人民医院。

*医疗产业链延伸:聚焦医疗产业链延伸,满足新兴细分市场需求。如月子中心、养老中心和检验诊断中心。

*医院集团:由多个综合医院组合而成的医疗集团,也可具备一定的专科特色,甚至包括不同级别的医院。其特点是主要靠规模优势和协同效应取胜,目前市场上还不多见,可成为综合医院的一个长期演变方向。如同仁医疗产业集团。

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的演变,各时期私立医院差异化发展的重点和条件也会随之变化(见下页图1)。

各板块的成功要素

在把握各医疗服务板块的整体发展趋势之后,深入了解各板块的行业需求特性和竞争格局并把握关键的成功要素,是帮助找寻、筛选合适商机的下一个关键步骤。

高端医疗。现有的高端医疗机构往往规模较小,集中在一线城市,这主要是受到一些行业本身特点的影响。高端医疗定位的目标顾客为高收入人群和外籍人群,群体数量较少,且主要依赖商业保险而非国家的基本医疗保险,规模过大会导致床位和资源利用率过低。

私立高端医疗的直接竞争对手主要是公立医院的特需病房。特需病房头顶公立医院的品牌光环,背靠公立医院通过大规模普通病源积累而打造出的强大医学实力,使得小规模的高端医疗机构很难直接在医学专业能力上占到优势。发掘高端的内涵所在,建立高端的文化理念,深入了解高端客户的需求,并进一步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品牌、服务和人才建设上,是高端医疗制胜的关键。

私立专科连锁。标准化的模式、强大的品牌以及综合性的人才培养体系,是私立专科连锁医疗机构发展的核心要素。标准化是连锁复制的扩张基石,品牌是加快扩张的重要资源,而人才培养能力则是实现扩张的必要保障。此外,也可根据行业特性寻求自身的差异化发展方向,打造相关优势。在扩张过程中,审慎的战略布局以实现“跑马圈地”和“夯实内功”的平衡,将会成为连锁医疗机构的新课题。

综合医院。综合医院的竞争要求具备全方面的条件和能力:首先,政策支持非常关键;其次,传统的品牌、人才和特色专科建设也十分重要;在不久的将来,优质的服务、科学的组织架构和管理、精细的运营和流程管理以及规模效应也日趋重要。

医院集团。在综合医院所需的全方位综合性能力基础之上,实现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的能力变得尤为关键,这其中包括品牌资源、管理资源、人力资源、专科特长、运营能力和患者管理等全方面的资源共享和整合。目前,该板块尚未起步,能够在这些方面真正实现协同效应以发挥规模优势的医院集团尚不多见。

医院集团的增长扩张模式不同于私立专科连锁医院。首先,私立专科连锁医院通常全国布局,网点众多。而医院集团往往集中在某些区域,数量也不多。其次,私立专科连锁医院的扩张速度较快,而综合医院受制于较高的进入壁垒、较长的开发周期以及不易复制的模式,医院集团的扩张步伐要慢得多。最后,医院集团的标准化程度也远低于私立专科连锁医院,主要原因在于综合医院的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其科室能力的打造要切实贴合当地市场的需求(患者特点和竞争情况等)以及相关人力资源和能力的可获得性。

医疗产业链延伸。医疗产业链延伸的内涵相当丰富,既包括医院服务的剥离(如康圣环球检验中心),也包括后端对患者服务的延伸(如月子中心和养老护理等)。医疗产业链延伸的核心竞争要素,既有与其他医疗服务板块类似的地方,如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标准化模式和可复制性,也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最关键的便是从医院获得稳定的业务来源,包括和医院签订外包各种服务合约以及由医院推荐患者转诊和配套机制等,这往往需要和多家医院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进入方式

目前中国的医疗服务行业有四类典型的进入方式:对于私立医院,可以选择新建或者收购;对于公立医院,可以选择转制收购或者托管。这些模式在进入时间、投资规模以及资产所有权方面各有不同。

对于新建私立医院而言,从申请营业执照、拿地建楼一直到开业,所需周期较长,且前期投资也较大,但其优势是产权明晰、投资者的控制力强。典型的例子有台塑集团在厦门开设的长庚医院,于2004年申办,2005年动工,2008年一期开业,总投资约17.8亿元。相比之下,收购一个现有的私立医院,在投资进入阶段的时间则会缩短很多,并且被收购医院往往拥有现成的医生团队和病源,无须从头开始打造。

转制收购公立医院和前两种模式存在许多不同之处。首先,从进入时间来看,一方面收购成熟的公立医院资产能加快投资者进入,但另一方面由于转制过程中当地政策和政府支持的不确定性,也有可能拖延时间。其次,由于被转制医院通常是当地政府或国企急于甩掉的包袱,或规模不大,因此作价可能较低,前期投资相对较小。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例如人员编制问题、政府或职工的保留股权)可能无法在近期内理清,从而导致投资者对医院的控制力不能达到预期,产权不明晰。例如,金陵药业在收购宿迁市人民医院时,就保留了原有职工的事业单位编制。

托管公立医院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投资者并没有获得医院的资产所有权,只是委托经营并收取约定的管理费。典型的例子有凤凰医疗集团于2010年托管北京门头沟医院。但也不乏先托管后收购的先例,如凤凰医疗集团在2001年托管了无锡新区医院后,于2005年将其全资收购。

投资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到底哪个更合适?其实两者各有利弊,更多的是要结合投资者自身的能力和目标来综合考虑。

投后经营

投资医院之后,如何做优医疗机构的业务和财务表现?我们认为,改善医院运营、提升投资回报可以凭借四大价值提升工具:

*企业化治理:建立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架构,重构医院董事会和管理团队及其运作机制,加强管理能力和文化建设。

*改善医院运营:改善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加强采购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IT等软硬件设施;实现医疗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的双重提升。

*产品组合战略:根据医院自身的能力和定位,结合外部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设置医院科室,并打造差异化的专科特长。

*整体扩张战略:打造地理扩张战略、整合并购战略,并提升相关能力。

公立医院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可以通过这四大价值提升工具加以改善。首先,受制于管办不分、政事不分的普遍现状,公立医院的治理机制较为落后,院长往往缺乏有效授权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化治理可以明晰权责,落实责任,改善医院管理机制。其次,医保支付机制的改革(如总额预付的推广)、取消药品加成等医改政策对公立医院的成本控制构成挑战,而优质高效运营则可优化诊疗处方、提升运营效率并加大成本控制。同时,优质高效运营也可以帮助改善人员冗余现状,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具竞争力的医疗服务,增强医院的竞争力。最后,一些医院也缺乏明确的科室定位和规划,需要重新制定产品组合战略,以找到适合其特色的市场切入点打造重点科室。

篇6

高端医疗服务是医疗卫生领域新兴的产业,与普通医疗服务有着很大的差异,与其相关的建筑设计也有许多特殊之处。文章就高端医疗机构的特征、现状、发展、服务需求等进行了论述,并着重对高端医疗机构的设计原则、设计理念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高端医疗?设计?服务

近年来,我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区别于普通医疗服务的高端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各种形式的高端医疗机构应运而生,已成为医疗行业的新景象。

一、基本特征

(一)个性化定制保障项目

高端医疗服务可根据保障区域的不同,以及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灵活选择各种保障方案。高端医疗服务一般采用预约就诊方式,由患者选择门诊治疗的时间。医疗过程开放、互动,客户的愿望和合理要求能得到满足,并在高质量的环境中得到及时、便利、可靠的服务。

(二)一站式医疗服务

高端医疗服务中,将医护人员、医技设备、信息及患者以一种最为有效的方式组织在一起,减少每次就诊所需的时间,简化所需的手续。检查、诊断、咨询以及相关的治疗等都在一个相对明确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着重于满足患者对于方位、安全、舒适、尊重等基本要求。

(三)健康管理会员制

高端医疗服务可提供一对一私密式健康管理会员制服务,建立健康档案资料,将患者的诊疗记录数字化,建立电子病历,以利于与其他医疗机构相互转诊,提供优质服务。

(四)舒适的医疗环境

高端医疗服务可提供家庭和酒店式的环境,温暖舒适,提供先进的医疗设备。

(五)国际链接

高端医疗服务在诊断、医疗运转等方面实现了国际合作,可提供远程医疗和国际转运服务。它为持有境外医疗保险的患者提供与保险公司间的直接结算,患者认可账单后签单即可。

(六)24小时多语言服务中心

高端医疗服务可提供全方位多语言医疗服务(一般以英语为主),24小时不间断的全球客户服务。无论身处中国境内或境外的患者都可以随时随地享有专业医师的医疗或健康咨询。

二、服务需求

(一)企业高管、外籍华人对高端医疗的需求

目前,很多富有人士及企业高管大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高端医疗满足了他们对医疗服务的高需求。他们和在华外籍人士一样,注重服务质量与私密性,不愿接受公立医院嘈杂拥挤的就医环境,因享有高端的医疗保险,他们能够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

(二)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高端医疗的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健康问题。一部分民众对医疗设备、环境也有了新的要求,他们希望得到更周到、更便捷的医疗服务以及更轻松、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这也带动了高端医疗的发展。

(三)高端医疗的保险产品日益丰富,拉动了市场的需求

高端医疗保险不限医院、不限就医区域、不限医疗服务、不限社保目录、直接赔付,成为在高端医疗机构支付、结算的主要方式。目前全国约有3000万人在享受高端医疗服务,而与此相关的高端医疗保险市场容量每年至少达到 200亿元人民币。

(四)政策的完善使高端医疗市场逐步成熟

(1)“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开放,使得盈利性医院能够获得公立医院的专家资源。

(2) 建立多层次医疗体系,鼓励高端医疗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创建高端医院,使公立医院能更好地服务中低收入人群。

(3)对境外资本投资设立医疗机构的政策门槛降低。

(五)医疗旅游将带动高端医疗需求

医疗旅游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发达国家居民会选择到医疗质量较高而价格相对较低的国家或地区接受医疗服务,同时进行观光旅游。从长期看,我国医疗基础设备好、医疗服务价格相对较低,未来的医疗旅游前景十分乐观。

三、发展现状

(一)高端全科医院(诊所)

国内已有多个高端医疗机构在运营,如北京的和睦家,上海的百汇集团等,他们的客户一般都是外籍人士。其经营方式主要有3种:

外资主导,建立独立的医疗机构,拥有独立的医生资源;

与公立医院合作,共享资源;

公立医院将高端业务部分独立,并委托外资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二)高端专科医院(诊所)

主要涉及妇科、儿科、眼科、体检科、牙科等领域。它的医疗团队相对独立,但是目前眼科、牙科、妇儿类专科医院较多地依赖公立医院医师资源。

(三)公立医院高端服务部门

公立医院高端服务主要分为3类,干部保健、国际服务和一般特需医疗。干部保健针对高级别的老年干部;国际服务主要服务大使馆外籍官员、来访外宾等;一般特需医疗针对普通患者,提供专家诊断和高质量服务。

四、功能需求的不同定位

高端医疗服务区别于普通医疗服务,由于服务对象不同,其功能需求定位也完全不同。

我国公立医院是普通医疗服务的实施者,以住院服务为主要经营方式。患者的大部分医疗费用都是在住院治疗中产生,而日常的健康养护投入很少。近年,虽大力投入医疗设施建设,但从总体范围上,医疗资源仍然紧张,难以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

积极加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扩充医疗资源,为民众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仍然是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在经济发达地区,普通医疗服务已经难以满足高端人群的需求。作为普通医疗服务的补充,高端医疗服务恰恰满足了这种客观存在的社会需求。

高端医疗以门诊服务为主要经营方式,设置很少的病床,提供日间病房、日间手术及单日住院服务。将体检、康复保健、妇儿保健等作为医院的主要服务项目,在各个方面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温馨的医疗环境。高端医疗在各个方面体现出高效的个性化特点,比如日间手术,针对患者在一到两个工作日内安排其住院、手术、术后短暂观察、恢复等,这在普通医疗服务中是难以实现的。

五、建筑设计

高端医疗的服务宗旨是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先进、便捷的医疗环境。一切以患者的需求为设计前提。

高端医疗建筑设计更加重视医患双方的环境质量,以保证医疗环境的独特要求。它追求在保证就医者隐私的前提下,使医患双方建立一种更为和谐的关系,不仅为客户也为其家属和朋友提供合适的空间。

高端医疗建筑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满足患者对舒适性的要求。诊室在规模上要比普通诊室大1.5倍,检查室的空间设计不仅要满足各种医疗设备的需求,还要预留设备更新所需的空间,以达到一站式服务的要求。病房设置为单人间,为医疗设备留有一定的空间,同时也要为家属活动提供空间。

第二,满足患者对环境的要求。患者在这里看不到公立医院嘈杂拥挤的环境,而是有来到酒店和住家的感觉。等候空间没有紧张的感觉,而是充满阳光和绿植。家具的材质选择柔性的质地,摆放的位置也经过精心地考虑。鲜花和艺术品的装饰营造出安心、安静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烦躁的心情。

第三,满足患者对效率的要求。公立医院的床护比为1﹕2,而高端医疗的床护比可达到1﹕5,甚至更高。这不仅满足了患者的就医效率,也节省了患者的时间,避免了他们在各个医疗部门间的往返。而先进的医疗设备缩短了医生诊断的时间,也简化了医疗流程;先进的信息网络的使用,为患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率的服务。

(一)日间医疗设施

日间医疗是多个学科的医生进行合作来满足广泛的护理要求,以便为患者提供所需的全方位服务。它是将传统的医院资源与独立诊治相结合,注重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并使就诊环境更加舒适的一种新的医疗理念。

日间治疗中心是为非住院患者服务的。这些患者能够自由走动,基本不需要太多的帮助。在入口处应有便于他们上下车的空间,这个空间要有顶棚遮蔽并设有残疾人通道。

日间治疗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各种诊断和治疗的信息。因此需设计这样一个场所,里面有图书、影像资料等,可以举办各种讲座。此场所应与其他公共场所分开设置,并与大厅、候诊空间有机联系。

引导系统也非常重要,让患者便捷地找到就诊科室有利于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因此,在这个系统中有许多细节需要考虑。例如,登记台和信息处应靠近大门设置,让人可直接辨识;利用自然光帮助患者确定方向,无论是天窗还是室外景观的窗户,都有助于患者记住位置;利用水体(养鱼池、瀑布或者喷泉)、工艺品(雕刻、油画、展品)等细部装饰作为内部的标识,帮助患者定位,增加他们的安全感。

日间治疗中心的环境设计对家具的布置要求也有讲究,可以选择布艺、藤制的家具,给人以温暖、柔软的感觉。在色彩的设计上,选择适当的低饱和度色彩,让建筑内部环境明快、清新。

日间手术室的环境设计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和温度等方面。医护人员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位置和姿势通常固定,因此应避免阳光或各种设施表面的反光形成眩光。也应限定人工光的区域和方向,避免产生眩光和明亮的白点。设置天窗引入可调控的顶部光线,以及设置彩色玻璃外窗或透过窗户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这些都是很好的设计。

(二)病房设计

病房设计的出发点是创造一个宾至如归的环境。良好的住院环境包括通道明确、注重隐私、联系方便,光线、声音和温度易于控制,患者有机会接触宁静美丽的自然风景。

高端医疗的病房主要是单人间。它既满足了患者对私密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也达到了医院更高的使用效率的目标,同时减少了交叉感染。设计时应考虑到病房是患者日常生活的延伸,宜配有电话、传真和因特网等。室内设置可黏贴的墙面或搁板,放置图片、鲜花或书籍。窗前设置坐席,患者透过窗户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声音和光线。病房的温度设计,冬天宜在18℃~22℃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病室内应有室温计和湿度计,以便随时评估室内温度和湿度。地面装修材料选择地毯,既可以减少噪音又美化环境。墙面色彩选择柔和、明亮、温暖的色调,如低饱和度的暖色调,给人以温馨、舒适、愉快的感觉。

设计病房时还应考虑到具有灵活性和通用性,以满足各类护理和诊治的要求。确定合理的面积,保证各种床边治疗,配置各种设备,也是设计师不容忽视的。

(三)体检中心设计

体检中心是为客户建立专业的健康管理档案和一站式体检服务的场所,其对象为相对健康的人群,故应位于医院内相对独立的区域,设置独立的出入口。接待处位于显而易见的位置,采用预约体检经营方式,每天固定预约人数。为保证服务质量,采用一对一全程陪同服务。

体检中心具有高度的个人化特点,男女分区应明确。设计和布局要注意保护体检者的隐私。在公共和交通区域,将低压的卤素顶灯、壁灯和色调柔和的荧光灯组合设置,以产生照度良好、舒服的空间。在检查室内,顶部的荧光灯与两侧的壁灯组合要有最大的亮度但又不刺眼,还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设计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光线,照亮候诊空间。公共场所的台灯以及照射在艺术品上的灯光要能产生居家一样的效果。

(四)等候空间设计

候诊空间是一个过渡区域,是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休息和各种视听资料的地方,布置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好的候诊空间除提供优美的环境外,还应为患者营造出家一般的感觉。因此,充分引入室外景观和阳光,使用流畅的线条、温暖的色调、家庭化的设计,是每一位设计师所必须考虑的。

篇7

关键词:医药企业 国际并购 战略研究

一、迈瑞国际并购案例分析

1.并购双方的基本情况

迈瑞是全球领先的医疗设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美国纽交所上市企业,在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数字超声、医学影像等四个业务领域提供系列产品。早在2008年,迈瑞公司就以2.02亿美元成功收购美国Datascope公司的生命信息监护业务,这项交易被誉为“医疗器械行业的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案”。

美国Zonare Medical Systems 公司是全球高端放射领域中超声设备的领军企业,拥有顶尖的超声研发团队和行业领先的Zone Sonography核心成像技术,并连续多年排在美国高端超声领域的前五位。

2013年6月13日,迈瑞宣布以1.05亿美元全资收购美国Zonare Medical Systems 公司。

2.迈瑞公司国际并购的动因分析

(1)扩展海外市场。作为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生产企业,迈瑞在国内拥有超过4万家医疗机构客户和数千家合作良好的经销商,其设备得到95%以上三甲医院和各级医疗机构的使用,国内市场十分稳定。通过新一轮的国际并购,迈瑞可以进一步扩张国际市场。

(2)提高品牌知名度。迈瑞2013年的净营收为12亿美元,其中国际营收占54.6%,国内营收只占45.4%。从2007-2013年以来,迈瑞的国际营收都超过了国内收入。北美市场占全球医疗市场的份额最大,迈瑞要想在美国市场获得更高的品牌知名度,并购是不二之选。

(3)引进国外先进技术。Zonare作为一家世界高端放射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先进的研发能力。通过并购,迈瑞可以获得Zonare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多项行业领先的专利和知识产权,大大提升公司的技术水平,实现高端技术收购的目标。

(4)吸收国际化专业人才。迈瑞通过国际并购可以吸收大量优秀的国际化专业人才,从而弥补国内医疗行业不能很好吸引国际化人才加入的缺陷。

(5)搭建商业流通渠道。医疗产品要进入美国市场,非常困难,但Zonare旗下的超声产品业务覆盖了欧美主要国家,拥有完善的直销和售后网络,使得迈瑞可以在北美乃至全球高端市场搭建良好的销售渠道。

3.迈瑞国际并购的战略分析

(1)国际化战略有助于公司成长。自主创新和国际化一直是迈瑞的核心战略。迈瑞制定的五年规划表明,公司要争取在2016年实现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目标,所以迈瑞通过并购可以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帮助公司实现做强做大的战略目标。

(2)业务和战略上的互补。首先,Zonare公司存在新产品研发周期长、生产和技术投入大、产品利润率低等问题,需要利用迈瑞在发展中国家的高增长和高效的研发平台来获得更大的发展。另外,由于美国金融市场持续低迷,加之Zonare亏损严重,公司一直未能成功上市。在成功并购以后,迈瑞可以帮助Zonare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外包部分非核心环节,从而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逐步寻求上市的机会。对于迈瑞,Zonare给迈瑞带来专业的国际化人才,而且Zonare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直销渠道、售后服务网络可以覆盖迈瑞高效的研发和生产平台,从而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

二、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并购的战略建议

1.明确并购目标,制定正确的并购战略

开展并购工作以前,企业必须深入分析自身和国际市场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企业并购活动。我国医药企业对收购对象的评估往往集中在净资产等静态指标,使得并购和企业的产品战略不能有效地结合,最终导致产品研发和定位的偏差。因此,我国医药企业应将基于产品的并购作为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立足点。

2.分析目标企业的外部环境,合理选择并购投资区位

我国医药企业应深入、全面地考察目标企业所在地的整体环境,可从社会文化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技术环境等五方面着手。并购前,企业应当充分考虑东道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地理位置和国际市场规模等因素,慎重选择投资区位,避免承受经济和政治风险。

3.做好目标企业内部价值的评估

评估目标企业的内部价值,首先需要确认两者业务和长期战略目标的匹配程度,进而推测并购后的整合难度。除此之外,决定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目标企业的商品流通渠道。并购企业应尽量选择具有一定的规模、良好的品牌、稳定的营销渠道和健全的销售网络的目标企业。

4.关注并购后的整合和协调作用的发挥

在成功并购以后,企业要认真考虑并购后的整合问题,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整合。双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员工之间的对立情绪、管理层之间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就无法使双方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进而塑造共同的企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萍.国际医药企业购并动因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2:32-35

篇8

关键词:医疗器械行业 机遇 挑战 健康持续发展 自主创新 品牌意识 社会责任感

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猛。目前,我国常规医疗器械设备已基本实现自主生产,且部分产品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继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首次实现贸易顺差,201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大关后,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持续向好,并且进一步改善了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现象。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卫生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的消费和投入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朝阳性日益显现。

二、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朝阳性,必然伴随时代赋予它的发展机遇

1、市场潜力巨大:医疗器械市场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发展最快、国际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近几年发展迅猛,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二。尽管如此,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医疗器械与药品的销售额比例仅为1:10,而发达国家这两者的比例约为1:1。而医疗器械与药品是医疗的两大重要手段,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2、国内需求加大:虽然,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势头发展较好,但目前仍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疗服务市场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直接导致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加快,人们对于健康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再次,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院信息系统的普及、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医疗器械需求增长。3、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对医疗器械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新医改的,对于医疗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国家在逐年加大对于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未来几年二三线企业的县城将是医疗器械企业布局的重中之重,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深入,医疗器械行业未来发展之路会更加的广阔。

(二)有机遇就有挑战,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存在挑战

1、医疗器械市场竞争格局日益激烈:一方面,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基本由美国、德国、日本公司的产品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受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强大吸引力,国外知名跨国医疗器械企业陆续在华投资,像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它们不但在华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占据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还组建专门的医疗服务队伍,并开发出针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器械产品。2、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存在不平衡: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国市场80%的份额。我国卫生事业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大中型医院集中了大量高新医疗设备和优秀医护人才,而基层卫生资源严重不足。

三、促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注重产品质量高于一切,讲求质量与服务并重

医疗工作强调安全和有效,医生及医疗领域对于医疗器械和产品的要求亦如此。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决定着是否有人愿意问津产品;服务则是企业的命脉,关系到产品能否畅销不衰。我在经营北京诚之盈贸易有限公司时,把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作为重中之重。因为,医疗器械的性能指标是否准确、可靠、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危,关系到医疗质量、医疗水平和医院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口碑。因此,我们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全方位的服务奉献给用户。

(二)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社会责任感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与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本着为病患、为人民、为社会负责的态度,才能促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树立企业形象,加强品牌建设,使中国的医疗器械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更要开启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将来走向国际、跻身于国际医疗市场的大门。就像当初我选择跟强生公司合作一样,一方面,是基于我与强生公司共通的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本着对所有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接受我们服务的人负责;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强生公司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三)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

医疗器械市场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虽然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中,高端医疗器械占整体市场的25%,基础医疗器械占75%,相对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们还有很大差距。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必须要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形成自有技术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我当初创办北京诚之盈公司强生医疗产品,也是本着在引进、推广国外先进医疗器械、造福病患的同时,希望我们可以在借鉴国际先进医疗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提高自有技术水平。

(四)加快完善我国农村医疗器械市场的建设

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占全国医疗机构总数的7%,但它却承担着全国近60%的诊疗数量,由于没有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其高额的需求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释放。伴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和国家对农村市场的网络建设,希望在未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二三线城市特别是农村基层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为更多处于边远地区的百姓带去福音。

(五)加强医疗器械专业性人才队伍建设

在医疗器械专业性人才方面:如一些高端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基本都是国外的技术,国内这方面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微弱,因此,国内这方面的高级人才缺口很大。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下一步的发展进程中,应注意加大对医疗器械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新医改 老龄化 产业升级 细分市场龙头 行业并购

一、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长原因

新医改政策

2009年4月初,我国出台8,500亿元新医改方案,8,500亿是医疗体制改革方案确定未来三年医改投入的总额。新医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公共医疗、城市医疗服务和基础医疗的报销。这几个方面将使中国医疗系统和观念实现“重治疗”到“重预防”的转变。首先这些转变带来的是对于基础医疗设备实实在在的需求,例如超声、X线机、生化仪和心电图仪这类 “基础设备”将会是中国政府集中采购的重点。在新医改政策的刺激下,基层医院“填补缺口”和“更新换代”的将促使相关基础设备市场迎来大幅增长,相关企业将迎来产能释放和业绩大幅增长的时代。

根据政策要求,2009 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 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同时2009 年开始,我国将在3年内重点支持2,000 所左右县医院建设。 而目前我国2,000 余所县医院装备配置在不同地区平均缺口率达到30%-50%。现有设备中有15%左右是上世纪 70 年代前后的产品,60%左右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亟需“更新换代”。

表1: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设备配置标准

替代进口

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高端精密仪器由于技术相对复杂,研发投入高,替代难度大,目前依然是跨国公司的天下,主要高端市场80%以上的份额被跨国企业占据,多数关键技术被发达国家大公司所垄断。短时间内不具备突破能力。而对于高端耗材,由于研发难度相对较小,同时很多新兴领域国内具有很好的技术实力,所以存在替代进口的机会。目前国内三家医疗器械上市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核心产品的替代进口,从而带动企业的高速发展。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医疗器械行业将继续受益于消费升级以及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行业增长。同时,在医院基础设备以及高端耗材领域将会有更多的企业高速增长,并实现IPO。

消费升级

伴随着GDP持续增长带动的消费升级以及医药市场的结构调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将长期保持15%以上的增速。一方面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 40%,而我国这一比例近年来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仍然不到 15%。另一方面我国人均医药费用虽然从2001 年的 140 元/人提高到了 2008 年的 378 元/人但与美国人均医药水平 319 美元/人、日本348 美元/人 依然有较大差距。消费升级动力依旧强劲。

老龄化

老龄化将带动医疗器械整体需求,尤其是伴随经济水平提升的对自我诊断需求的提升将大力推动家用医疗器械的高速发展。我国的 65 岁以上人口从1982 年的 4,900 万提高到了2008 年的1.1 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从1982 年的 4.9%提高到了 2008 年的8.3%, 预计到 2030 年这比例将达到25%。我国老年人口患有慢性疾病的概率超过80%,同时具有两种以上慢性病老人在60%以上。(数据来源:国家老龄委)

二、全球医疗器械市场

2008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约3360亿美元,比2007年的3000亿美元增长了12%。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减退,医疗器械行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总销售额约3864亿美元,年增长速度为15%。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医疗器械市场,其销售额约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33%。美国本土医疗器械产品需求巨大,高水平的医疗支出、3亿规模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欧盟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其销售额约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27%。欧盟26国人口达到了4 亿以上,成为该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另外,单一货币使得各国医疗器械产品的价格透明化,促使欧盟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地区,形成高度成熟的市场体系。日本医疗器械行业的销售额约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9%。日本医疗器械产业基本上能满足国内需求,很少信赖于进口。

2009年全球销量前10名的医疗器械公司。这 10家医疗器械公司产品销量都在数十亿美元以上,强生无疑是医疗器械领域的独孤求败,2009年的销售额达到235.7亿美元。而其它主要竞争者如西门子、通用和飞利浦虽为非医药企业,但是在医疗器械领域同样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知名的但以生产小设备为主的公司如美敦力和波士顿科学同样榜上有名。医疗器械巨头们的收入出现普遍增长的趋势。

三、中国医疗器械市场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处在整合发展临界点,专业化并购培育细分市场龙头,综合化并购催生行业巨头。从初级卫材为主的初创阶段到门类扩张的起步阶段,再到90 年代民营资本推动的结构性变化阶段,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完成了原始技术和资本积累,并初步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区域产业布局。2006 年新医改启动后,行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多元化战略诉求、激烈的行业竞争和资本力量成为行业整合的催化剂,在行业内生特性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集中度提升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形成。中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将通过兼并收购,推动行业走向集中。在综合化和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将涌现更多的细分市场龙头,并且催生未来的行业巨头。

战略定位决定未来发展,先行并扩张企业有望成为行业巨头。整合发展期,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将面临三种发展格局选择:1)专注细分市场,成就细分龙头;2)通过并购扩张,成为综合巨头;3)借助科技优势,实现医电一体化。专注和多元化都不可或缺,我认为多元化发展、积极进行整合扩张的企业更有希望成为赢家。迈瑞医疗、威高股份、鱼跃医疗、乐普医疗已经通过合资、并购走向多元化,成为整合的领跑者。微创医疗、康辉医疗、创生医疗、九安医疗、阳普医疗、新华医疗则是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产业升级大势所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从传统制造走向高科技发展之路。制造加工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基础,经过积累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产品体系,并在中低端产品领域建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医疗器械积极进行技术升级,争取内需市场和外部产业转移机遇。产品质量、技术结构方面的提升使得中国企业在监护、医学影像设备、临床实验室设备和微创介入治疗等领域获取了显著成果。创新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心电生理仪器、人工关节等将是下一步占领的制高点。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将维持快速增长。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成长性优于药品市场,未来将维持10~15%的复合增速。虽然发达国家占据了78%的市场份额,然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正经历着快速的成长,依靠成本优势和研发积累提升产业链地位。不断增加的医疗费用支出、日益提升的消费能力和健康意识将是推动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给行业发展注入额外动力,成为释放被压抑需求和打开未来潜在空间的诱发力量。资源配置再平衡、升级换代以及产业转移等内外部动力相互交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20-30%。到2009年底,全国医疗器械工业产值已突破900亿元。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占GDP比重为0.27%。根据医疗器械行业“十一五”规划的预计,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

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工业产值及其占GDP比重

行业性风险:1)经济衰退、削减财政支出可能抑制高端出口市场需求;2)人民币升值削弱中国制造产品的全球竞争力;3)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在各国都受到严格的监管,政策改变或显著提高制造企业成本;4)国外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内资品牌的价格竞争或导致竞争加剧,压低行业利润率。

四、中国医疗器械细分行业特点

篇10

因出演《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赫敏一角,而蜚声国际影坛的Emma Watson的巨幅海报在今春几乎塞满了北上广地铁和车站的广告席位。不过,Emma 并非真正的主角,海报上她精致的脸庞—— 或者说,欧莱雅集团旗下高端化妆品牌兰蔻的BB 霜才是。

近年来,大手笔营销在中国这个备受关注的新兴市场屡见不鲜。较为奇怪的是,兰蔻BB霜是2011 年推向市场,广告却迟至今年才大规模投放。无独有偶,2010年5月问世的雅诗兰黛BB 霜,直到今年才在大陆问世。

恰好,香奈儿CC霜在同期发售。这款与BB霜功效类似的遮盖形化妆品的命名可谓独具匠心:既可被理解为Chanel China的缩写,又可联想为香奈儿的经典Logo。

CC霜仅在中国大陆地区销售,另外两个高端品牌BB 霜又同期登陆,一个崭新的细分市场——中国大陆高端BB霜市场在2012 年启动。这款诞生于上世纪60 年代德国整容诊所里的医疗美容产品,终于在亚洲市场实现了彻底蜕变。

“伤痕保养霜”,整容业这样称呼BB 霜。最初,这款产品被用来促进疤痕痊愈、同时遮盖疤痕、给予术后肌肤保护。进入大众日常美容市场,是近十年在亚洲市场完成的商业转型。在韩国整形和裸妆时尚的助推下,集保养、遮瑕、隔离、美白等多重功效于一体的BB 霜,在整个亚洲掀起一场BB霜风潮。最先崛起的BB 霜品牌也多来自韩国,如JustBB、MISSHA 等。两年前,欧莱雅集团以美宝莲BB 霜开启了中国裸妆市场,包括妮维雅、曼秀雷敦等中低端品牌紧随其后,但在兰蔻们进驻之前,BB霜仍盘踞在中低端化妆品市场。

事实上, BB霜代表的裸妆时尚之所以在中国市场大规模兴起,与其市场旺盛的新需求紧密相关。

中国人乃至东方人素有“一白遮百丑”的审美倾向,乐于接受层层护肤,但拒绝略显夸张的彩妆妆容。而在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睡眠、饮食难有保障,各种皮肤问题频发的当下,“简单扮美”却日益遭受不少挑战。

“市场真的需要一种介于遮瑕和护肤之间的产品。”美容行业资深评论员Karen Zhang 认为,与其说BB霜是单纯凭借市场炒作闯入中国消费者视野,不如说它的兴起在迎合中国市场需要的同时,也在将裸妆的审美文化缓慢植入。

无论是欧莱雅集团,还是雅诗兰黛集团,一家大型跨国公司要针对一个单独市场进行大规模研发与营销投入,都会是个漫长的决策流程,更何况它们素在保养、彩妆领域见长。而这次专为中国研制自己不太擅长的裸妆产品,其动力到底为何?

“亚洲市场实在太耀眼。”Karen透露,对雅诗兰黛集团而言,亚洲市场已可与北美市场抗衡,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雅诗兰黛亚洲总部、亚洲研发中心相继落户上海,其品牌中国总经理晋升为雅诗兰黛亚太区副总。兰蔻和香奈儿等其他高端品牌,也在尽力将资源向中国市场倾斜。在这样的大战略背景下,“当发现消费者的确需要一种介于护肤和美白之间的产品,而还没有高端品牌介入时,为什么不去做呢?”

更何况,高端品牌的明星产品所开拓的市场早已饱和,“当老客户消费习惯固定以后,销售就会走下坡路,必须有新的消费刺激点、新的明星产品出台。”但抓住新的消费需求及群体,对高端品牌而言不是什么轻松的任务。

作为产品线非常完整的顶尖奢侈品品牌,香奈儿整体设计感强,但也相当奢华,对年轻族群来说,价格不占优。而兰蔻和雅诗兰黛分别承袭法兰西血统和美式经典,品牌形象过于成熟。兰蔻多年的玫瑰印象,和雅诗兰黛擅长的抗老产品,对年轻女孩来说,未免遥远。

某种程度来看,BB 霜或许是高端品牌为巩固品牌地位、刺激公众视野的好契机。

在欧美高端品牌进驻前,日韩品牌无论从审美观还是美容产品的普及上,都为BB霜的升级做好了前期市场培育。而且,BB霜从一开始就更贴近年轻人市场。

“所有大牌都在做的事就是抓住年轻族群,想尽各种办法。”Karen总结说。年轻女性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不仅消费观念前卫,同时也在朝向高端品牌的目标年龄成长,“这些大牌愿意在这些女孩最早期的时候——比如大学三四年级或者刚毕业——就抓住她们。”

借助BB霜,兰蔻一改其玫瑰形象,变身“轻盈羽毛”,伴随Emma Watson的年轻形象一同植入消费者眼中。相比之下,400至500元左右的价格定位,也更为年轻消费者所接受。

事实上,国际高端化妆品品牌做BB霜,与采用微博做营销、启用中国模特做代言、为产品命名“小黑瓶”“神仙水”等举措类似,目的都在于通过关注更多普通消费者的需求,树立自身高端又亲民的品牌形象,以进一步争取亚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