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5: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政市场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政市场调研报告

篇1

家政服务业主要是指卫生清洁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婴幼儿看护、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养老服务、病人看护、护理孕妇和产妇、家务管理等以家庭成员为服务对象的行业,它是由家政服务员、雇主、家政公司三个方面形成,他们构成了家政服务市场的供给、需求与桥梁的三个方面。

一、我区家政服务业的现状

目前,我区有x家正式注册成立的家政服务部。最早成立的是三替服务社。成立于xxxx年,因为处于区中心,经营状况良好。但店主看好搞家政这一行业,于xxxx年转入xx市成立家政公司。其余一家成立于xxxx年,三家成立于xxxx年,一家成立于于xxxx年,这x家注册的家政服务社由于各方面原因,都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而随着我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成功再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机会较多,家政服务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且相对于我区妇女来讲,思想不够解放,大都也没有意识真正走出来。通过调查也了解到,我区绝大多数用户都要求家政服务员必须是知根知底的本地人,在对人的品行上有一定要求。现在,每天通过电话、经朋友介绍等方式寻找做家政人员的家庭也不在少数。家政服务行业在我区正成为有一定潜力需求的市场。

据对市妇联“xxxx”等服务中心咨询,各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经过最初的积极授课、培训等方式直到最后自愿成为家政服务员的妇女越来越多,她们主要由城镇下岗女性和农村失地女性组成,诚实善良、吃苦耐劳是她们的优势。因此,从总体上看,家政服务正在发展成为一个新型行业,家政服务业也是下岗人员和农村剩余妇女劳动力再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目前家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家政服务业还没有产业化。

人们还没有从塑造一个新兴产业的角度来看待家政服务业,家政服务业还不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正式职业,因此市场管理就有种种不正常的现象,家政服务员、雇主、家政公司三方的权益也得不到很好的维护。

二是旧观念的影响依旧影响择业观。

家政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起来的新行业,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从事家政服务职业,受“侍侯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被社会上一些人看不起,有些没有得到用人家庭应有的尊重,也使一些劳动者特别是下岗职工产生自卑感,不愿去从事这项工作。

三是家政服务员素质亟待提高。

不少家政服务员自身素质较低,有的接受文化教育少,有的因种种原因没有参加过培训,服务质量低,甚至出现事故;有的还在职业道德上出现问题等等。

四是家政市场亟待规范。

我区家政服务业零零散散,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对服务质量也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市场价格不统一。据调查,一些家政服务中介机构较零散、不规范,缺乏后续服务。在介绍人员质量和保证家庭安全等方面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发展家政服务业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我区家政服务业目前情况,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我区家政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应为:以促进劳动者就业和满足用户需求为宗旨,以政府扶持和典型示范为引导,以政府办公益型和社会办效益型相结合,鼓励妇女组织、企业或个人成立家政企业,待有一定的市场和规模后,再进一步走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道路。

(一)认识我区发展家政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进我区经济发展。

当前,我区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务消费在全部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家庭对社会家政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服务层次将进一步提升,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产业化程度将不断提高,家务劳动正逐渐转化为现实的gdp,将日益彰显对我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是有利于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区家政服务业虽然已有五六年的发展,但出于多方面原因还未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只有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岗位,使人民群众充分就业,实现最广大群众的安居乐业,以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明确扶持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1、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家政服务业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扶持、树立一批管理先进、服务一流的家政服务业先进典型,提高家政服务业的社会地位,引导家政服务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家政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特别要向农村妇女、下岗女工宣传就业形势,动员她们自觉摒弃家政服务“低人一等”、“伺候人”等陈腐观念,积极参与家政服务活动,鼓励她们到家政服务领域寻找就业岗位,实现再就业。

2、家政服务业具有部分公益性,初始阶段仅靠企业自身发展远远是不够的,政府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我区的家政服务社大多数靠自身的力量来发展,不具备规模,只是联系到活后找几个人来做就可以了,还未完全走上产业化、社会化的道路。政府应当根据家政服务业的特点实行税收政策扶持,制定促进我区家政服务业的发展财政政策并根据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灵活就业的特点,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加以落实。

3、加强家政服务业的规范化建设。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扶持建立家政服务业员培训基地,开展家政服务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我区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快发展我区中、高级家政服务员队伍,并逐步实现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家政服务的经营者应与消费者订立书面家庭服务合同,坚持员工上岗前的培训、体检制度,及时接处消费者的投诉,严禁采取欺诈手段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金融危机中小企业网购

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一)法律规章日益健全

中国电子商务经历了从无到有,而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国家政策的监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北京为例,2008年,加大对电子商务的监管力度,北京工商局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加强电子商务监督管理意见》,并逐步在全国推行。2009年,对电子商务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其中北京市工商局把网络打假作为日常工作之一。在政策的正确引导下,电子商务才在不断的发展壮大。2008年,中国网购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200亿,国家的法规为网购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财政上的支持

国务院40000亿元投资计划出炉后,支持发展以电子商务等为特点的现代服务业正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新方向之一。最新消息显示,浙江、广东、四川、天津等地均已针对中小企业加速实施大规模电子商务工程,以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寒流中,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横空出世。这无疑是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而这次4万亿救市计划出台后,地方政府史无前例地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目光投向了电子商务,大规模实施电子商务工程。

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对电子商务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中国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在2008年曾表示,伴随着全球电子商务日趋活跃,中国电子商务也已逐步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商务部决定于2009年10月主办第二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博览会,展示十年来电子商务应用发展成果,促进电子商务在中国实现新飞跃。蒋耀平说,电子商务不仅大大降低了传统商务流程的人力和物力成本,突破了时空限制,令交易活动更加便捷、效率更高,同时因其开放性和全球性,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多贸易机会,电子商务现在已是世界各国增强经济竞争实力,赢得全球资源配置优势的有效手段。

二、从商家的角度来说,更多的中小企业取暖于电子商务

自08年第三季起,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很多企业开始削减成本,由原来的传统营销模式转向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成为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救命稻草”。金融危机下,中国未来可能出现的新一波中小企业倒闭潮不容乐观。

然而,所谓“危”、“机”相生,眼下波及面越来越广的金融危机,也在提供一个难得的契机,促使中小企业在经营销售上借助互联网的普及创新。客户资源少、推广很难有效触及目标客户以及成本增加是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电子商务由于具有覆盖范围广、低成本、高收益、效果直观等明显优势,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网络推广零售,可让广大企业降低成本,塑造品牌,并拓宽销售范围、增加销量。

艾瑞市场调研数据显示,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前后的变化中,67%的企业认为合作伙伴增多,业务渠道更宽;58%的企业客户增多、销售额增加,56%的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有关调研显示,65%的线上中小企业有信心和能力渡过经济难关,而线下企业拥有相同表态的还不足10%。即使金融危机使企业经营困难,但中小企业通过B2B电子商务贸易活跃。B2B电子商务在提高企业采购、交易效率的同时,大大缩短了原有渠道长度,降低采购价格,大幅拓展自身的市场活动空间,拉近企业贸易中的空间距离,相比于传统贸易,因距离而产生的成本降低了80%。去年中国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规模接近2亿元。在未来一两年内,中国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还将保持着20%左右增长速度。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1000多万家企业成为或正在成为电子商务的用户,中小企业网络接入率已接近90%。因此,随着中国中小企业加入电子商务,并将在未来几年内保持稳定增长。中小企业采用电子商务来面对金融危机不仅仅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选择。

三、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网民网购意向有所提升

金融危机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随着购买支付力的下降或有意压缩,消费者迫切需要找到新的高性价比通道来完成购物消费,而电子商务就成为首选之一。目前,网购对中国居民日常生活的渗透正在不断加深,网络购物便捷、成本低等优点,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成功吸引了更多普通消费者的眼球。尤其是那些传统零售业布点无法到达的二三线城市及偏远地区,网络零售业更成了有效撬动消费需求的一根杠杆。2008年,淘宝网的总交易额达到999.6亿元,与2007年的433亿元比较,增长了131%,约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这一数据相当于2008年每一个中国人在淘宝上平均消费了80元。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对互联网行业而言,影响更多体现在投资层面,也就是说过去依靠风险投资过活的企业会遇到一些危机,在互联网领域从业的人员会面临就业或失业的压力。但对网民而言,上网需求并未减弱,网民并不会因为金融危机的到来减少上网时间。据监测,中小站点由于运营成本低,而且也不靠风险投资过活,危机对其影响很小,因此数量并未减少,相反电子商务类站点之所以会出现繁荣景象,主要是因为危机促使众多网民选择积极尝试性价比更优良的互联网电子商务来降低消费成本,例如网民可以在家借助淘宝、当当、易趣等网站轻松实现网上订货,成本比现实购买更低。

尽管发展十分迅猛,但总体来看中国网络零售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目前中国拥有网民2.53亿人,居世界首位。但参与网购的网民比例仅占26%,而在欧美、日韩等国这一数据已接近100%。2007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网络购物仅占0.68%。而在互联网相对发达的韩国、美国和英国,这个比例分别为8.65%、3.72%和4.5%,

可见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潜力巨大。

四、结束语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是一次挑战,对中国电子商务之路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然而,就在全行业发展处在下坡时,电子商务却发展迅猛,逆势飘红。第23次互联网发展报告的数据表明,迄今为止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仍高于其他网络应用,年增幅达到60%,高于网络游戏的49%的增幅。由此可见,这场危机对电子商务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天时地利的环境让电子商务磨刀霍霍向明天。

参考文献:

[1]2008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发展数据报..

篇3

——题记

艺术管理专业最早是在20世纪西方艺术教育中提炼出来的,这与西方国家政府的艺术政策和管理体制密切相关。自从美国的耶鲁大学戏剧学院1966年成立研究生剧团管理专业,创办了西方国家第一个艺术管理的大学专业后,许多西方的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如加拿大的约克大学、英国的伦敦城市大学、南澳大利亚大学等。①目前,美国的艺术管理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艺术管理专业教育内容由最初的艺术教育领域发展为与艺术相关的多学科领域教育,如:艺术娱乐、传媒管理、艺术法律研究、艺术行政等。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相继有部分高等院校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但正处于起步阶段,就本学科教育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而言,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一、艺术管理教育的必要性

艺术管理既包括艺术行政管理又包括艺术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对艺术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要满足艺术产品创作者的需求,只有达到二者的相对平衡,才会使整个艺术生产过程达到最优化。

1.艺术生产理论决定了艺术管理教育的必然性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认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定的基础。”②艺术生产过程是艺术劳动者的劳动与艺术生产资料相结合,创作生产艺术产品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是艺术生产力与艺术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在人类的生产劳动中,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要遵循最根本的生产规律。

对艺术生产过程进行专业化的管理,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艺术理论知识基础上,遵循经济规律,按照管理理论对艺术领域的精神产品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因此,需要培养艺术理论与经济管理理论相融合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2.艺术市场的高度专业化要求专业的艺术管理人才

面对竞争激烈的表演艺术市场,专业艺术团体的管理应是将艺术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和机制,不应成为“体制改革”的对象,因为艺术院团亏损大多是经营性的亏损而非体制性的亏损。如能先解决好院团的管理问题,那么体制改革的绩效也就充分地体现出来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艺术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组织发展潜力的大小,甚至决定其生死存亡。

目前表演团体的管理人员主要由专业艺术工作者转行担任,由于缺乏必要的现代管理知识(特别是营销方面)的培训和实践,院团管理人员缺少必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对管理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管人、管事”层面,对现代管理的战略意义和基本内容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了解,无论在对内的财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方面,还是对外的市场开拓、公共关系方面,都难以承担起推动整个院团发展的重任。

无论是表演团体还是演出经营机构,艺术管理人才都是其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

二、艺术管理教育的特点

作为我国新兴学科的艺术管理专业具有自身的教育特点。在结合艺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将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融合,充分利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两个平台,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艺术管理人才提供最广阔的发展空间。

1.理性培养与感性培养的统一

艺术是感性意识的融合,管理是理性思维的归纳,若想将二者有机结合,就要运用理性思维去客观认识感性的艺术及艺术形态,在理性、客观、规范的管理体系中融入艺术的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抽象化的表现形态,这样才能在感性认识基础上附加逻辑的理性规范。艺术管理专业恰是将感性的艺术与理性的管理相交叉,找到二者的相交部分,在共有的知识内容下寻求针对艺术市场的动态、规范、秩序的管理研究体系及教育体系。这就是艺术管理专业所要研究的内容之一。在艺术市场运行中,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策略、管理程序等施之于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使得整个项目进行得专业、合理、有序、规范、系统,这就是艺术管理教育所要完成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

2.管理知识与艺术知识的融合

在我国,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信息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领域的教育教学逐步与国际接轨,将其最前沿的管理知识带入了中国的管理教育中。艺术管理专业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管理的理论融入艺术的知识领域里,不能按部就班、生搬硬套,更不能张冠李戴、不懂装懂,以管理领域的资深学术资格充当艺术管理的学科前沿专家。艺术管理学科要有一定的艺术专业鉴赏与研究的理论深度,同时要成为能够统筹、管理、组织、计划、领导、控制各种艺术活动的管理人员,这才能真正做到管理知识与艺术知识相融合。

3.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平衡

这个学科特殊之一是因为它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特殊之二是因为它仅通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理论知识只是艺术管理专业学习的一个必备基础,社会实践的广泛参与和学生组织与策划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才是其教育的关键所在。实践教学通常是辅之以课堂学习,但艺术管理专业却是并驾齐驱、双管齐下、缺一不可。因此,有可能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就会让他们去体验艺术市场,感受那种个性的竞争和形态的多元发展。实践与课堂教学始终是两条并行轨道,在艺术管理教育的探索之路上不断延伸、不断拓展。也只有在这种双轨支撑下前进的学科才能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真正通向国际化的教育平台。

三、对艺术管理教育体系的架构分析

艺术管理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从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需求出发,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开放的思维、科学的视角,构建艺术管理教育体系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意义重大的任务。笔者以为,艺术管理教育应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实战派艺术管理人才为目标,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 构建以艺术类公共基础课为主体、以管理类经典版专业课程和经济类经典版专业基础课程为两翼的理论教学体系,强化实践、实战,着力培养组织协调、营销策划和项目管理三大能力。

第一方面是理论教学。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中,应牢牢把握艺术管理专业本身的特性与本质。在这里,可以将艺术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分为三大类。

1.艺术类

这是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公共基础课程。艺术的领域很广,可以根据不同院校所针对的教学方向而定,如:音乐表演艺术、绘画艺术、舞蹈艺术、传媒艺术等。而后在各自领域再开辟新的分支课程,增加史学类研究、鉴赏类评论和美学类认知等。

2.管理类

这是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专业课程,也是所有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必修的通识类课程,包括:管理学、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企业文化学、战略管理学、营销策划学、项目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

3.经济类

这是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经济学原理、文化经济学、艺术经济原理、文化筹资学、资本运作、财务会计、统计学等。

这三类学科是一个整体的循环体系,在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基础上,根据学生各自发展方向的不同再进行散射性的延续。

第二方面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分为实践写作和实践管理两方面。实践写作包括:项目策划书、计划书、可行性报告、调研报告、商务议案、财务报告、融资策划书、演出合同、协议拟定等方面;实践管理则包括表演团体调研、演出场馆调研、演艺机构调研、演出市场调研等方面。

实践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发挥作用确立的好坏。找到学生研究方向与实践载体相吻合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不容易的,因此,要通过长期的揣摩和历练,才能探索出符合研究方向且有利于教育教学本身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

艺术管理专业正在蓬勃发展,在英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艺术管理教育也有其渊远的发展历史,植根于整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沃土中。现在,我们国家刚刚种下了稚嫩的种子,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专业的教学滋润、特色的艺术滋养,这一粒粒种子将会厚积薄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磅礴的发展态势。

现在,我国艺术管理学科已向国际化看齐,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在专业的学术研究支撑下,培养学生的统筹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计划安排能力、甄别分析能力等各方面。相信在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里,艺术管理专业定会整合资源、构架合理学科布局、建立专业学术梯队、搭建一流教学平台,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注释:

篇4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 国际商务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119-02

一、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信息或是商品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在对外贸易中被广泛应用。跨境电子商务减少了传统供应链,降低了中间环节成本,提高了外贸企业的利润率。借助跨境平台,企业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目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已成为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动力。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3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约3.1万亿元;2014年交易规模约4.2万亿元,同比增长33.3%;2015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19.5%。跨境电子商务已成为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重要的新渠道。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了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我国陆续出台《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政策,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保驾护航。2015年商务部也制定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鼓励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态度,提出用“互联网+外贸”的模式实现产品贸易优进优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打造新经济增长点。

二、跨境子商务发展的人才需求分析

(一)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大量业务线上操作,使得对传统的外贸专业学生的需求不断减少,而对具备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外语等复合型知识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大增,并面临巨大的缺口。阿里研究院通过对300多家企业调研形成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指出,高达85.9%的企业认为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口“严重存在”,招到的人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比率高达82.4%。德勒与Payoneer公司合作撰写了《2016年度跨境电商行业人才管理趋势调研报告》,认为从整体上看65%的企业均认为行业专业人才在数量上的匮乏及质量上的短板是亟须解决的最普遍问题。企业人才来源一大途径是高校,但跨境电子商务属于交叉性学科,既有国际贸易的特点,也有电子商务的特点。而目前结合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学科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高校寥寥无几。目前,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毕业生主要来自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外语以及国际商务专业,由于缺乏符合跨境电商企业需求的复合型知识储备,企业认为大部分毕业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68.4%的企业需要具备跨境电商操作技巧和实战训练的人才。

(二)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需求岗位及其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分析

对表1的岗位需求和知识能力需求进行归纳总结可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主要如下:一是具备熟练的英语口语、翻译、写作水平,能用英语等外语与客户沟通,进行产品讲解和翻译工作。二是能熟练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图片处理等基础知识和技能。三是具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操作、运营能力,以及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等技能。四是具备外贸、跨境物流、支付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五是具备海外营销推广技能,熟悉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占内外推广工具和方式;了解不同文化之间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语言、习惯、法律等知识,熟悉海外客户的消费需求、消费理念和网络购物习惯,能根据国家、文化、消费对象、产品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营销策划。六是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能对营销数据、交易数据进行分析、提高产品转化率及销售额。另外,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商务环境,因此还需具有灵活应变的处事能力、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与积极合作的团队意识等职业素养。

三、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开设跨境电子商务相关课程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市场已经成为外贸企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为了适应这种需求,为外贸企业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所需人才,国际商务专业要调整课程设置,开设跨境电子商务相关课程,如跨境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网络营销、跨境物流、电商数据化分析、跨文化交际、图片处理等,作为专业必修或选修课。作为涉外专业,要强化学生的英语听说写能力。另外,根据地方特色可以开设有针对性的小语种课程,比如与东南亚贸易往来密切的广西,可以设置越南语、泰语等课程。

(二)加强校企合作,开拓校企合作新模式

要培养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国际商务人才,就要加强校企合作,并开拓校企合作新模式。除传统的与外贸企业或跨境平台开展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资源、企业人员到校任兼职老师、接收老师挂职锻炼、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等常规合作外,还可以开拓校企合作新模式,例如给学生提供货源,让学生通过敦煌网、速卖通等跨境平台进行实战运营并在运营中给予学生一些指导。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营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合作企业的产品开拓市场、提高销量,同时优秀学生也可以成为企业后备人才。另外,企业和学校可以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引企入校”,将企业的资源与学校的团队、场地相结合,校企共建项目。

(三)打造专业的跨境电子商务师资队伍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需求的人才具有复合型特征,这对师资团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师资团队,一是要鼓励教师参加跨境电子商务师资培训,获得跨境电子商务基本理论知识及基础操作技能;二是安排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在真实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环境中提升跨境专业技能和素质;三是利用敦煌网等免费平台,开设跨境电子商务店铺,进行实战研究,丰富课堂资源,提高授课效果。

(四)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创业实战训练

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行业门槛相对较低,如敦煌平台免费且可零库存,并且允许个人注册,给学生创业带来契机。因此,可鼓励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组成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团队,在免费电商平台开设店铺,完成市场调研与分析、选品并寻找货源、产品上架、对产品进行运营与推广、处理询盘与订单、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完整的跨境电子商务流程。从中,进行全真的跨境电子商务操作,与真实的生产厂家进行真实的贸易,面对真实的国外客户,获得真实的订单,产生真实的利润,切实提高学生创业和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毛娇艳.跨境电商发展给高职外贸人才培养的启示[J].当代经济,2015(34)

[2]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EB/OL].(2016-08-25)[2017-01-16].http:///content/16/0825/06/33774963_585728265.shtml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面向中小微外贸企业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桂教职成[2015]22一般-5号);2016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院立重点课题“‘互联网+外贸’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162101)

篇5

[关键词]教师社会实践考评体系

[作者简介]黄锦棠(1964-),男,广东台山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学、高职教育;何进军(1965-),男,湖北罗田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学、高职教育。(广东江门529000)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065-02

教师企业实践考评是依据一定的实践价值观或实践目的,运用可操作的科学的技术和手段,系统收集教师企业实践各方面的信息,并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师实践及其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过程。高职教师下企业实践是高职院校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但对于如何加强管理,建立切实可行的考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实践探索。

一、高职教师社会实践考评的价值取向

1.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要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其要件之一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内培外引、专兼结合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建设的特色和重要路径。

2.是丰富教师实践知识,提高教师职教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教师实践知识与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有利于促进教师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与更新,甚至超越;有利于为学生成长提供发展性空间,并加强自身的专业成长。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青年教师居多,其重要举措就是通过教师的社会实践,增加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丰富专业知识,从而改变了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不匹配的现状。

3.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教师下企业实践也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与有效途径。要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一方面,企业需要学校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组织科技攻关,解决企业在产品研发与技术更新和改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建立产学研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师生参与企业实践。学校以校外基地为依托,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校内专任教师。教师进入企业实践,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现场最新的生产经营动态信息,特别是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新标准的应用,真实体验企业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的实际过程,收集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与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这种校企合作的程度越深,双赢的利益越大。

二、高职教师社会实践考评的依据与内容、指标

1.考评依据。(1)以国家政策为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2)以职教理论为依据。终身学习、社会学习与建构主义理论表明,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及其广泛应用,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只有通过培训学习与实践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方能与时俱进,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各方面的要求。(3)以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为依据。我院制定了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和“双师素质”教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各专业教师要到行业企业顶岗实践。专业教师选择相关行业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时间每学年不能少于1个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第一年参加社会实践时间不少于2个月。(4)以教师社会实践内容为依据。我院《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可以选择以下任意一种形式:到企、事业单位或生产服务一线顶岗实践;到企、事业单位或生产服务一线从事课题研究或产品研发;为企业或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带领学生到企、事业单位或生产服务一线实习。

2.高职教师社会实践考评的内容。要确定教师社会实践的考评内容,就应该明确教师社会实践的目标与社会实践的内容。从社会实践的目标上讲,主要是丰富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提升教师实践操作能力,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改善教学行为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从考评上讲,要关注实践教师在企业的表现,更要关注实践过后在教学上的各种表现以及对专业与课程建设的贡献。从社会实践过程本身上看,教师实践的工作内容是考评的重要内容依据。

作为考核主体的学院,要考察的主要内容为:对实践的认识态度,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与专业的相关性;是否有明确的工作要求、到岗时间;是否参与项目开发,其层次、质量如何,有无记录资料;独立承担了工作任务;目前所在岗位技术含量;专业调研;本岗位对专业、课程建设、实训实验室建设与教学工作所提出的要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教学行为改进状况等。

作为学院委托的考察主体企业,考察教师的主要内容有:实习教师的工作态度,包括工作的兴趣、工作主动性;出勤情况;实习期间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情况;对生产流程、工艺流程和管理流程的熟悉程度;学生实习指导;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绩效情况等。

3.高职院校教师社会实践评价指标的确立。笔者认为,教师参与企业社会实践的评价指标,应体现学院教师管理与发展的整体目标,也要与教师企业实践的实际内容相一致,具有可检测性,能够正确评价学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并且能够引导学院办学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建立起能够与学院办学总目标和整体办学效果相一致的多方面、多层次有机联系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制定教师企业实践考评体系时,既要考虑我院的办学理念、办学层次、发展定位和培养目标等要素情况,还要考虑企业与我院教师自身的特点。通过对企业、校外专家、教育管理者与教师的访谈,整理分析相关评价指标的信息,并依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对“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的要求,确立符合高职特色的教师企业实践考核指标体系。因此,教师企业实践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实践态度、实践过程与任务、专业服务、教学建设、实践能力、研究开发和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构成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分别设置了细化的二级指标与相应权重系数,确定考察的主要内容。具体如下:

1.实践态度(0.1)。包含三个二级指标:主动积极性(0.2)体现为是否主动申请并理解服从学院建设和个人专业成长需要;工作计划性(0.2)体现为教师有无计划并提交学院与企业存档,计划中是否含有目的、工作方法与预期效果等完整内容;企业出勤情况(0.6)则可从是否达到学院规定实践时间要求、提供按月上班本人签到的原始记录及事假和病假书面原始证明等方面考察。

2.实践任务(0.2)。包含四个二级指标:生产线顶岗实践(0.3)主要考察教师对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岗位操作规范、员工工作标准与岗位管理制度的熟悉程度;对企业生产了解(0.3)主要考察教师对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现场工艺流程与产业发展趋势的了解程度;专业应用新情况(0.2)则是考察教师熟悉本专业在生产中应用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情况;工作量及质量(0.2)考察是否达到企业基本工作量及对本专业在生产中应用的熟悉情况。

3.专业服务(0.2)。包含四个二级指标:专业市场调研(0.3)主要考察教师参与专业调研、提交原始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以及调研报告的情况;专业人才方案制订(0.3)重点评价教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或修订的情况以及对专业岗位能力定位与课程体系、进程分析的贡献;专业实训实验基地建设(0.2)考察教师参与和个人所取作用情况;指导学生实习(0.2)主要评定指导学生的实习量、指导效果及学生满意度。

4.课程建设(0.2)。包含四个二级指标:专业课程调研(0.2)是评定教师有无专业课程调研报告及报告的可靠性与实用性;任教课程建设(0.3)包含结合实践进行课程(标准)设计并编写校本与实训教材、企业参与度、效果及成果资料提交情况的评定;课程教学改革(0.3)是考察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和效果;教学资源建设(0.2)则是考察教师开展网络资源和教辅资源的情况。

5.研发工作(0.1)。包含两个二级指标:企业技术服务(0.8)主要有参与或合作的项目立项、研发、改造与服务,核心技术涉及程度,项目层次、质量与成果,记录资料与课题联合开发、获奖证明等方面情况;企业管理工作创新(0.2)则是评定参与企业管理的层次、质量与记录资料等情况。

6.工作绩效(0.2)。包括七个二级指标:研究成果(0.1)包含研究论文、技术服务、讲义等成果与书面材料提交;反思总结与工作日志(0.1)是检查教师是否有工作内容记录与心得以及完整与具体情况,是否符合总结要求;专业技能掌握(0.2)主要考察教师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程度;借助教学督导、同行与学生评定考察教师教学行为改进情况(0.2);通过对实训学生技能的指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与效果评估考核教师的实验实训指导能力(0.2);课程教学改革方案(0.1)则是评定教师是否有新的课改方案、原有方案有没有改进、针对性如何;通过同行教师评定实践工作专题汇报效果(0.1)。

考评指标包含对实践过程中态度、能力、表现进行评价,还包括对实践后在教学行为、职教能力、科研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评价。其中,企业考核占45%,学校考核占55%。学校可根据教师队伍建设的总目标以及专业建设要求和教师个体的特殊性、差异性,设置不同的业绩权重,确定教师企业实践的等级考核目标。对三级指标的评定采用优、良、中、合格与不合格五级评分法进行。

三、高职教师社会实践考评的方法

考评人员由院、系、企业管理者组成。考核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与业绩鉴定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定,具体做到以下几方面工作:

1.目标(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目标考核就是依据教师实践的任务的指标,如岗位实践内容、专业与课程建设、参与企业研发工作等,来衡量教师完成既定目标的情况。过程考核就是对实践教师在企业实践工作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与行为表现的评定,重在关注教师的实践工作过程,重视非预期的结果。目标考核要考虑不同专业、学科教师的实际工作内容,因为工作内容的各个方面并不具有同等可量化的特性,因此应用中要结合过程考核进行,并在主要指标及其权重做出适当的调整,以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实际操作中落实考核组织和程序的规范化,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2.企业考核与学院考核相结合。锻炼期满后,由企业和学

校进行双重考核。日常工作中,学校、教学系及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派出督查小组,进行不预告性检查,通过与企业领导、员工座谈及找本人谈话等方式,真实掌握锻炼教师的学习、工作情况。实践结束后,由学校与企业分别对教师进行相关考核。学校考核重在考察教师对专业、课程建设、教学能力与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进步情况;企业考核重在考察教师在企业的工作态度、在生产线上的工作质量,包括对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等以及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的情况。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的教师要在一定范围内与其他教师进行座谈交流,相关考核部门要详细检查教师实践锻炼工作材料。

3.重视效果评价。解决教师完成社会实践后对教师教学及行为产生的积极作用的评价,即关注教师实践后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避免教师为实践而实践。这也是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实质: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与效果的改善。

四、促进教师企业考核工作的措施

1.成立教师实践管理办公室,健全考核管理机制。为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对教师实践考核的领导,我院成立了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为组长的考核领导小组,专门组建教师实践考核办公室负责全院教师企业实践考核工作,由各系负责实训的人员组成,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全面负责教师目标管理的检查监督。

2.加强培训,提高考核的实效性。考核是落实双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如何落实考核工作,使考核工作具有实效性和客观性则是考核工作的关键。由于考核人员个性及判定分析、理解能力上的差异性,因此对开展考核的人员要进行培训,加强其对考核指标的理解,重视考核工作,加大投入,避免在考核中过于宽松或严厉,使考核失真。

3.强化过程监控,落实配套制度建设。为提高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的积极性,学院除了根据不同专业完善教师下企业实践的选派、质量管理等相关制度外,我院狠抓了考核制度的执行和过程管理,制定完整的考核制度执行文件,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动态管理与考核信息库,构建了自觉要求、自我检测、自我修正、持续改进的良性考核管理机制。

4.加强考核信息反馈工作,修正完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管理部门应切实深入到企业,指导、沟通、回馈考核指标体系的实施,及时解决有关实践考核指标落实的问题与难题。做好对实践教师、企业的解释以及与企业的协调与授权工作,收集信息,做好模拟考核与论证工作,对不合理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进行修改完善。

5.实践考核结果的合理使用。对教师实践的考核只是手段,使用才是考核的目的。对教师企业实践考核结果的切实体现和有效运用是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有效动力。要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制度,制订科学的配套政策,将教师企业行业实践经历及其考核结果同职称评审、评优推优、双师认定、绩效考核、访学进修、岗位聘任、薪金、福利、待遇等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起到绩效考核建立激励作用,使教师愿意和乐于到企业生产一线,变被动下企业为主动下企业。通过客观公正的实践考核与评估结果,运用各种手段实施奖惩,才能真正实现我院教师实践绩效管理的目标,形成自我驱动、良性运作的动力机制。

[参考文献]

[1]成军.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面临的问题及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11).

[2]刘红委.高职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现状和改进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