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开头范文

时间:2023-04-07 23:44: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秀作文开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优秀作文开头

篇1

1.在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在公司领导的全面支持、关心下,本着一切为客户服务的宗旨,围绕优化服务、拓展xxx和xxx的宣传和信息的功能,从客户的利益角度服务、业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利益最大化,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年的工作。

2.回顾这半年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主要反映于xx及xxx的风格、定型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尤其是网上的公司产品库充分体现我们xxxxx和我们这个平台能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商机和快捷方便的信息、导航的功能发挥。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各项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3.光阴如梭,一年的工作转瞬又将成为历史,***年即将过去,***年即将来临。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决心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一定努力打开一个工作新局面。在***年,更好地完成工作,扬长避短,现总结

自***年工作以来,我认真完成工作,努力学习,积极思考,个人能力逐步提高。伴随着公司的发展,我所工作的xx作为公司的一个设计部门尤为重要。所以,我在实际工作中,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小慎微。

篇2

一、标题新

不论阅读什么样的作文,我们的眼睛只会在感兴趣的地方停留,仔细阅读,从而留下深刻印象。标题新颖就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什么样的标题才算新颖呢?可以用下面两个标准来衡量:一是能否煽动阅读者的情感;二是能否给阅读者想象的空间。如《收购老鼠尾巴》《假如给我两千个亿》《天空那一抹轻云》等都能调动阅读者的兴趣。

二、开头奇

所谓奇,就是要给阅读者以奇妙的感受,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巧设悬念,吸引读者。巧妙地设置悬念,能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往下读,急于了解谜底。如滕刚的《新微型小说》就以“这篇微型小说的结尾是:农历正月十六凌晨,庄家发现孙女小红死在后院的茅坑”开头,这一开头很奇异,先告诉你结局,吊足胃口,让你迫不及待地去寻找原因,然后再引出一个相对离奇的故事。所以说,巧设悬念的开头独具吸引力,是吸引眼球的好方法。二是借用修辞增加亮点。用修辞句开头,便于抒写作者心中的感悟,激起读者往下读的兴趣。三是铺陈景物,渲染气氛。恰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思想感情,衬托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从而打动读者。如《他们》这样开头:“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把半边的天空映得通红,如血色般笼着,这个城市即将步入它璀璨而丰富的夜生活。”这段描写衬托出农民工把城市建设美了却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现状。

三、题材小

由于中学生接触面相对较窄,素材的来源不够丰富,作文宜选择自己熟悉的小题材。写人可以从熟悉的师生、朋友、家人、邻居人手;记事可以从趣事、难事、心事、郁闷事人手;状景可以从郊游、听雨、赏艺、看风景人手。这些人、事、景、物融入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是他们的生活,有真挚的感情,这样的题材容易把握。但如选陌生的题材,就会难以驾驭,不易写好。

四、立意高

立意高就是不要人云亦云,大家不知道的事要写出自己的见解来,大家了解的事要写出新的主题来,大家都熟知的事要写出新的高度来。要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思想,这就是大家所说的“立意高远”。有个中学生从家里所用的电脑、出门电梯中的提示、书店书目种类以及小孩子日常口语中大量涌现英语的现象出发,看到了母语被侵蚀的现状,发出了救救母语的呼吁,主题就很新,立意就很高。

五、结构巧

清代袁枚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作文没人愿读,作文的结构是有讲究的,可以娓娓道来,涓涓如流;可以曲径通幽,一波三折;还可以层层设疑,勾人心魄。全在于作者匠心独运,精心筹划。《大自然三章》就是以片段结构的形式,将自然中的“鸟的心事”、“蓝天的担忧”、“鱼儿的规劝”这三部分组合成文,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望。构思巧妙,情节曲折,具有新意。

篇3

我们认为,当作学的前沿理论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中小学教学实践。犹如基因图谱存在于人体一样,赋形思维同样存在于中小学作文写作之中。高考作文其实就是通过重复和对比,展开文章主题, 强化文章思想,从而增强阅卷教师对文章中心的鲜明印象,使文章更感人,更服人,更打动人。

本文结合高考优秀作文,试从开头落笔、结构安排两个方面分析赋形思维的操作路径,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开头落笔的重复与对比

高考优秀作文整篇层次的结构运动规律(开头――中间――结尾)宏观层次分为渐进层次和并列层次。无论哪种层次,具体来说都是通过重复与对比的赋形对立意进行渲染或反衬。通过因果联系法、概括联系法、类似联系法、问答联系法、接近联系法、对比联系法等就能够把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气贯通的文章之树。从赋形思维角度来看,前五种为重复渲染,后一种为对比反衬。运用赋形思维开头行文,关联开头的主题基调,或与标题的情调重复、渲染,或与标题的情调进行对比、反衬,就具有了较强的可操作性。

(一)通过因果联系法进行赋形

文章的“开头”“结尾”与“中间”部分是一种结果与原因的关系。议论文的绪论、本论、结论就是这种因果逻辑关系。一般来说,文章的开头是“果”,中间部分是“因”。通过原因分析、功能分析、措施分析、背景分析等因果思维把“果”进行确证。如《致质疑者们的一封信》(2015江西)的开头:

小陈举报父亲的事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也引发了一些质疑。质疑的内容无非是老陈是小陈的父亲,小陈是否应该举报父亲。我以为小陈是勇于揭发错误的人,从各角度来说,这种举动都是正确的。

文章开头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下文从“理”“情”“法”三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

有时记叙文、抒情散文也运用“倒叙”手法,实现内容上的因果联系。如《走进香山之中》(2015广东)开头:“北京的香山就是一个小小的自然圈,秋天的它是那么的美,如同一处火的海洋。走进其中,就如同走进自然。”运用因果联系法,形象地写出了香山的美,渲染了对香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文章主体部分从几个角度点明香山美的原因,从而有机地联系了全文。

(二)通过概括联系法进行赋形

概括联系法就是在文章开头对文章要表现的主要内容(中间)进行概括总结或综述,或指出一个事件,或评价一个人物,或表达某种感情,或指出具体措施等。如《带您去看花海》(2015广东)的开头:“昨日之时,你教长莺飞,细雨朦胧。今日之时,我教你细数花名,测天看云。”通过富有诗意的凝练语言浓缩概括了下文,下文又是对这两句话的细节化、充实化,从而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又如《三管齐下,不可偏废》(2016吉林)的开头,化笼统为具体,提炼观点,概括有力: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时代要求人们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以谋求发展,同时也要求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以提升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那么,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如何提升语文素养呢?我认为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并且要三管齐下,不可偏废。

(三)通过类似联系法进行赋形

在文章的开头选择与中间部分的事物有某种类似的特征、性质的事物进行描述,从而形成整篇文章的内在联系。可描写一个比喻体,与文章的主题、立意形成一种相似关系。如《喷泉精神,泉水人生》(2015湖北)的开头:

泉水默默流淌,汇成小溪,聚集江河,终奔流在广阔大海,喷泉骄傲喷涌,每滴水珠在空中折射灿烂阳光,构成一道绚丽的彩虹。人生路途,或有人像泉水默默前行,或如喷泉闪耀自我。

开头对喷泉精神与泉水人生进行议论,找到了喷泉、泉水与人生的相似点,思考有深度。文章中间部分表达了自己的思考。

《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2016江西)亦 如此:

漫画中,第一个孩子先因考100分得到一个吻的奖赏,后因考98分得到一个耳光的责罚;第二个孩子先因考55分被赐一个掌印,后因考61分被赏一个吻。看罢漫画,不禁深思,仅因一时分数升降便或奖或罚,实在失之偏颇。其实,孩子就像正在成长的树,他取得的成绩就像一片片的叶子,实在不必因孩子之树上长出一片好看的叶子而欣喜若狂,更不必因长出一片不太好看的叶子而全盘否定甚至大打出手,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四)通过问答联系法进行赋形

可以在文章的开头和中间部分采用设问和解答的流动语言形式,使文章一气呵成。因为问与答是人与人的直接交流,思路一致,时空一致,从而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体。如《共享一杯香茗》(2016四川)的开头:

如若是你,费尽心血,苦心研制,才得以推出花茶新工艺,自己还没有从成功的喜悦中回过神来,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便泼了你一盆冷水,你会怎么办?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将他们一网打尽,独占市场?

作者紧扣材料,以问句开篇,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与下文浑然一体。

再如《远近结合,感受自然》(2015广东)的开头,通过一个问句,引发思考,与下文有机联系起来:

看春光云影,能y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

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

(五)通过接近联系法进行赋形

接近联系法即开头与中间部分在时间、空间上比较近的事物形成联系。记叙文开头写人物活动的环境、器物,从而引出人物的出场。如《王大爷的早餐店》(2015江苏):

我住在一个有些年头的小区里。住在老小区的好处就是――你知道哪个店铺里的东西好。

我知道王大爷卖的早饭最好吃!

以描写环境开头,描述文章写作对象的存在空间(背景式空间)。如《朽木的栀子花》(2014江苏)开头:

小城深处有条老巷。明晃晃黄曛曛的光蔓延一路,点亮了一个城市的古老温情。

相熟的板车,起伏的吆喝,一路的[蒜,噼噼啪啪的煎油声,勾着所有途经的味蕾,而女人的店也在其中。

(六)通过对比联系法进行赋形

开头和中间部分进行对比,使文章产生内在的联系,还可以将今与昔、动与静、爱与憎等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使文章形成反差,更具张力感。如《“量小”非君子,“无读”不丈夫》(2016吉林):

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仅凭语文课堂上的接受、社会实践中的习得是远远不够的。这两种途径固然有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但比起课外阅读的作用还是星光较之月辉,不能相提并论。课堂学习重在知识积累,生活实践重在言语交际,只有课外阅读才更能提升语文素养,而且是“量小”非君子,“无读”不丈夫。

二、结构安排的重复与对比

当代非构思写作学认为,重复与对比是结构思维的第一原理,篇章结构的生成原理,是生篇的写作思维操作模型,也是段句行文的第一规律。如果说标题是主题立意的浓缩化,那么,结构则是主题立意分形的外形化体现。高考作文能得优秀者,在结构安排上很多也是运用了“重复”与“对比”(“渲染”与“反衬”)的赋形(足文)思维操作模型的。

作为赋形思维模型的“重复”与“对比”,在写作中制约着材料的生成和凝聚、结构的安排,与话语(语段)的生成。(马正平《高等基础写作训练教程》)如何运用重复与对比(渲染与反衬)的赋形(足文)思维操作模型进行结构安排呢?这些高考优秀作文给了我们些许操作路径实例。

(一)议论文结构思维路径

从高考优秀范文中的深层结构分析,议论文作文结构安排大同小异,其实都是对赋形思维分析最优模型的“起、承、转、合”的变模,对“重复”与“对比”的思维操作的灵活组合。它们的开头――中间――结尾宏观结构上都是运用重复与对比(渲染与反衬)的赋形(足文)思维操作模型的典范,只不过进行重复或对比时所采用的思维路径有所不同。

文章在开头部分为“引”,或引述材料提出论点,或开门见山引出中心论点,对文章题目立意进行重复渲染,这是“起”。中间部分为“议”,分析材料拓宽思路,通过“因果分析”与“相似综合”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进行分层次分析,层层深入。其中分论点的展开过程,就是对主题立意进行重复说理、渲染的过程,这是“承”,从理论方面进行重复渲染。后面为“联”,联系实际,展开分析论证,这是运用相似思维,从现实层面对前面理论部分的重复渲染,这还是“承”。结尾部分“结”,总结升华,对前面理论和现实内容的重复渲染,这是“合”。

中间部分的“议”,是通过哪些路径思维方式实现重复与对比的赋形呢?因果思维操作模型能够有效解决议论文写作的深刻性问题。通过这种思维模型,针对作文立意,围绕构成分析“是什么”、原因分析“为什么”、措施分析“怎么样”、功能分析“会怎样”四个问题进行思考,或从某一方面,或从某几方面展开,或由果溯因,或由因求果。从这几个角度,依次挖掘、提炼,渲染成文,充分论证。

1.从构成分析“是什么”的角度生成结构。

对话题或现象的构成、过程、要素进行多维描述,采用构成分析――类型分析、结构分析、层次分析将文章结构化、秩序化,进行说明性展开。如《阅读的三重境界》(2016天津)作者运用构成分析,将阅读分为消遣型阅读、充电式阅读、精神性阅读三重境界,并指出其主要特征分别为打发时间、现趸现卖、修养身心,生成文章主体部分。《我有我的阳光范》(2015天津)文章主体部分运用构成分析,认为活出自己的阳光范儿就是“怀有一颗乐观向上的自信心、坚强心”“承担生命的重量,重视自我价值”“勇敢追求梦想,不抛弃不放弃”,从“自信心”“承担精神”和“追求梦想”三个层次重复渲染,表达了对“阳光范”的认识。

2.从原因分析“为什么”的角度生成结构。

对话题或现象的原因、前提、条件进行分析,运用因果分析弄清事件产生的背景及原因,进行多维分析、多层次分析,充分展开思维,生成文章结构。如《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2014广东)主体部分就是如此。从“数码技术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多样的照相需求,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个点点滴滴”及“它与网络的双向性,它能随时将照片上传至网络与人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情感的充盈,获得愉悦的享受”两个方面,分析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的重要原因。

3.从功能分析“会怎样”的角度生成结构。

对话题或现象的结果、功能、影响进行分析,对现象进行前瞻性的预见。如《分数背后的隐忧》(2016河南)立意精准,认识到家长将分数作为评价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的错误,由此引发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主体部分从“加重孩子心理压力”“影响孩子个性发展”“损害孩子道德修养”三个角度分析“分数背后的隐忧”,揭示出过度重视分数的不良影响和危害,思想深刻。又如《尽赏自然,尽得清欢》(2015广东),中间部分是运用功能分析――亲身感知自然的途径所获得的结果、意义行文:一方面能获得心灵的洗礼与灵魂的丰盈,另一方面,用心感知、触摸自然,更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高致的精神美学。文章层层深入,重复渲染。《科技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2015广东)中间部分则运用构成思维把科技的作用分为“科技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和“科技总能把我们带入另一个‘时空’”两个方面,运用因果思维中的功能分析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进行重复渲染。

4.从措施分析“怎么办”的角度生成结构。

对话题或现象原因、功能分析的价值判断或应对措施,给出“怎么办”的独到对策来解决问题。如《莫拿分数论成败》(2016河南)认为“以分数论成败式的教育方法,急需改弦易辙,回归正途”,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阐述解决问题的办法――“用智慧浇灌个性花朵”“用理性培育飞翔的翅膀”“用责任培养担当情怀”。

5.从相似思维“像什么”的角度生成结构。

通过联想挖掘出两个独立的事物、人物之间的相似性质和特征,如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从整体上贯穿全文。如《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2016江西)中心论点“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让人眼前一亮,比喻贴切生动,说理形象而透彻。《起伏的波浪才更具有力量》(2016广东)善用比喻,通过比喻论证使说理更加形象生动。由漫画内容到漫画寓意,通过分析两个孩子前后两次成绩及所处境况,提出“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的观点。

6.从“类”“因”“法”“果”综合的角度生成 结构。

所谓“类”即构成分析,“因”指因果分析,“法”指措施分析,“果”指功能分析,即从上述方面综合运用,生成结构。如《张开双臂,拥抱自然》(2015广东)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运用了因果思维中的原因分析:“人类是大自然的儿女”“古人为我们做了表率”。第4自然段运用了因果思维中的功能分析:“拥抱自然,为的是收获一份恬淡,感受一份幸福。”点明感知自然的目的,感知自然的效果。第5自然段还是运用因果思维中的功能分析“感知自然的好处 ―― 悦目舒心”,对前面内容从功能分析角度进行渲染重复。

对于证明性议论文,则是通过空间化的重复与对比,在相似思维操作模型下进行放射性吸附凝聚,从而生成事实论据、事理论据。如《素养,源于实践》(2016甘肃)作者在论证中心论点时,采用古今中外的事例,逐层深入,展示了广阔的视野。事例的论证如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寺里的小和尚、知青、毕淑敏、巴金、实等,使内容丰富,文章饱满。而这些素材所运用的就是重复性的赋形思维,通过具体事例进行吸附凝聚,有力地印证了文中观点。

在议论文中,文章的结构、行文过程主要是运用路径思维,但是文章内容的展开,所选的论据以及对所选的论据的安排又要运用赋型思维来进行。在“引”“议”“联”“结”方面的结构思维方式基本是大同小异的,有所不同的是中间部分“议”的思维路径,或原因分析,或措施分析,或功能分析,或构成分析。有的作文侧重于“是什么”(“有什么”)的解剖,有的作文偏重于“为什么”(原因、本质)的思考,有的文章偏重于给出“怎么办”(措施、办法、建议)的独到对策,有的文章偏重于“会怎样”(意义、影响)的预见,从而实现了作文的多姿多彩。因此,在高考作文中,思辨式议论文可以通过逻辑化的重复与对比――因果思维中的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影响分析展开,或进行剥笋式分析,或多角度多侧面分析。不同的优秀作文,对观点展开的方式格局不同,其实是对上面各种分析项目的取舍,以及对每个项目的量的多少的处理不同而已。

(二)记叙文结构思维路径

记叙文的结构思维同样可以运用重复与对比的赋形思维,只不过具体操作方面有所差异。在高考优秀例文中,作者安排结构运用“渲染”“重复”的写作思维模型来渲染文章中心,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路径:

1.通过重复与对比生成记人记叙文的结构。

即通过具有内在相似性或异质性的材料、形象、情节的复制、聚合,从而渲染或反衬主题。如《带您去看花海》(2015广东)作文总体结构是重复的结构模式,而在内容方面又运用了对比,全文结构浑然一体。开头部分第1、2自然段快速入题,分别写“昨日之时感受自然”“今日之时感受自然”,重复渲染对自然的感受。正文部分的结构仍是重复性结构。第3、4自然段详写“我”幼时被外婆带去“感受自然”,第5自然段写“我”长大了带外婆“感受自然”,是对文章主题立意的重复性展开。第6自然段用议论、抒情总结前文,渲染重复文章主题立意。结尾部分,即第7自然段扣题点题作结,再次重复文章主题立意。在内容方面,“我”与外婆年龄的对比,对自然感知多与少的对比,离荷塘远与近的对比,都拓展了作文的张力空间,提升了作文的价值。

2.通过逻辑化重复与对比生成记事记叙文的 结构。

记事记叙文事件的形成是由若干事件的因果关系链条连接起来的。正如马正平老师所说,记叙是不尽的因果思维推想描述。记叙文的结构思维其实是对事件进行的全过程的因果分析――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如《王大爷的早餐店》(2015江苏)为了写出老大爷的生活智慧,通过原因分析,整体介绍了早餐店热闹非凡的原因――王大爷懂得满足,希望顾客陪伴说说话,通过背景分析点出了老伴去世,通过功能分析点明了老大爷早餐店不提价的影响,人满为患,温馨和谐。文章主题含蓄蕴藉,令人回味。

3.通过空间分析的重复与对比生成以描写为主的记叙文的结构。

当作者对文章的情思来源于景物时,主要\用构成分析对景物进行描写,实现赋形。《走进香山之中》(2015广东),作者行文时从宏观“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角度,运用了“渲染”“重复”的写作思维模型来渲染文章中心、主题、立意。本文始终贯穿的是作者对香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是赋形展开的基础。作者不断地摄取香山的事物,反复渲染的是以香山为代表的大自然的美。本文有一个清晰的时间进程,整篇文章实际上是运用了过程分析的路径思维。各种景物以场景形式呈现,是以构成分析展开,并进行重复性赋形思维。从段落关系看,开头、中间部分都是运用了“渲染”“重复”的写作思维模型,结尾则运用对比的写作思维模式来反衬文章的立意。

上面的记叙文运用了赋形思维,结构至简,浑然一体,在文章结构章法上对主题、立意、情调进行不断重复、渲染。通过空间化、逻辑化的重复与对比,辐射性吸附凝聚材料,进行结构、 行文。

总之,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写作的启示。高考优秀作文,无论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在“重复”与“对比”(“渲染”与“反衬”)中生成文章之“树”。在结构安排方面,可以运用“重复”与“对比”(“渲染”与“反衬”)的赋形(足文)思维操作模型,对作文结构进行重复渲染,形成主题化的结构或结构化的主题。重复与对比――高考优秀作文写作思维之道。我们可以用当代最先进的作文教学理论非构思写作学指导我们的中小学作文实践,从而使作文教学往前再迈进一步!

篇4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此文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简洁明了。

2.逆――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如2005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掬水留香》之开头:

有时候我们会像小孩痴迷一件玩具一样,朝着自己的梦想奔跑,看着美丽的光球,不停地加速,到眼前才发现那原是海市蜃楼。于是,后悔了,后悔在跑的过程中错过了欣赏风景的机会,想要折身返回,却发现风景已逝,无可挽回。其实,人在跑的时候,不要只顾着深邃的蓝天,我们的脚下还有广袤的大地。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起点,也会有一个终点。快乐的人在奔跑的过程中会享受沿途的风景。

为了说明“快乐的人在奔跑的过程中会享受沿途的风景”这一论点,此文先论“有时候我们为了所谓的目标,错过了沿途的风景”,起到了引人深思的效果。

3.引――引名言名句打头。如2005年高考福建卷高分作文《张扬与内敛》之开头:

布莱尔曾说过:“一个人年轻时若是保守党,就太没有心肝,但一个人年老时若是自由党,就太欠成熟。”或许,张扬属于年轻人,内敛属于老年人。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清照低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或许,张扬属于男子,内敛属于女子。

此文开头引用布莱尔、苏轼、李清照的话,引出张扬与内敛的辩证关系,使文章极富雅韵。

4.喻――用比喻开头。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作文《拣出记忆里的沙子》之开头:

人生若是采摘,那么记忆就是陈酿。采摘幸福,陈酿甜蜜;采摘痛苦,陈酿苦涩。如果你在记忆中尝到了苦涩,那么请你忘记;如果你在记忆中尝到了甜蜜,那么请你铭记。

此文开篇用比喻的方式确立了文章的主旨――如果你在记忆中尝到了苦涩,那么请你忘记;如果你在记忆中尝到了甜蜜,那么请你铭记。形象生动而极富吸引力。

5.释――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如2005年高考湖北卷优秀作文《出乎其外入乎其内》之开头:

篇5

龙凤小

五年级

张焰

今天,我带着高兴的心情来到辅导班。

刚坐到教室,教室里乱糟糟的,叫人看了就心烦。过了一会儿,贺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检查作业。”有的同学很惊讶,有的同学却若无其事.。

当老师检查到第六个同学时就说要拿给大家一起欣赏,读到一半时同学们议论纷纷,因为他们感觉那位同学写的非常“好”。这时信心十足的我,有些害怕了。话音刚落,教室里出现了一股笑声,那是会心的笑、佩服的笑。轮到我了,老师拿起我的作文读了一遍,教室里并没有笑声,此刻我提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这是刚开始了,好笑的是有一位同学写给“母亲洗脚”,它开头写的是:我先倒了一盆水,然后把妈妈的脚放进去,用毛巾擦了擦。读到这里老师说:“把一块干毛巾都擦脏了。”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哄堂大笑。更可笑的是,一位同学开头写的是“买爪子”读到后来才知道是“买瓜子。”同学们有的笑弯了腰;有的敲着桌子;还有的笑的前俯后仰。还有一位同学把“炒鸡蛋”写成了“抄鸡蛋”教室里顿时像炸开锅一样,捧腹大笑。

最后检查完作业,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笑。

有的说:“错别子太多了。”

有的说:“句子写的不通顺。”

最 后 老师说:“错别字太多了,选材没有真情实感,不符合实际。”

是啊!写作文最重要地是要真情实感,我一定要好好写作文,就像夏雨同学一样得到同学们得赞扬。

贺老师点评: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检查作业进行,取材真实,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可读性强.。

辅导老师:贺艳芳(吕梁市离石区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优秀作文

辅导讲师)

本文作者:吕梁市离石区  龙凤小学 五年级

篇6

一、开门见山开头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通览以上三篇文章的开头,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干脆利落,直接入题。即我们常说的开门见山。《白杨礼赞》,大作家茅盾借用“白杨树是不平凡的”,出语即点出白杨树的不同凡响,让人觉得赞美它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海燕》这篇散文诗开头首先交代了海燕勇敢高飞的战斗环境,接着从“色”“形”“神”三个方面,显现了海燕迅猛高飞的战斗英姿。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开篇点题,为下文写寄寓深挚父爱的“背影”设伏。运用这种方法,能给人以直截了当、爽快畅达之感。

二、悬念开头

设置悬念是故意留下疑团,以激起读者心理期待的一种开头方法。开头设置悬念,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去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萧乾《枣核》)

“声乐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参加考试的200多名考生中,有一个20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视唱、练耳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轻而又有才华的考生却还是第一个,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何为《第二次考试》)

这两个开头是初中课文中悬念开头的典型例子。这种开头常用在有着激烈矛盾冲突或意外结局的记叙文中,它只客观描述事实,把问号栽种到读者心里,先在读者心中打个结,再慢慢将结解开,以造成极有吸引力的叙事效果。《枣核》一文,开篇就设个悬念,“再三托付”,用途却很“蹊跷”,究竟有何奇怪呢?读者的心一下子就被俘虏了。再说《第二次考试》,文章伊始说就“事情奇怪”:陈伊玲初试成绩“十分优异”,复试时使人“大失所望”,提出奇怪,不讲原委,设置悬念,抓住读者。这种写法,值得学习与借鉴,训练时多提醒学生学习利用。

三、抒情开头

以抒情性的语言开头,或咏物抒情,或融情入叙,最突出的特点是感人。在文章的开始便以强烈的情感紧紧抓住读者的心,为下文的进一步展开做了必要的情绪铺垫。我们以朱自清的《春》为例说明: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文章一开头,作者便用抒情性的笔调宣告春天到来,充满喜悦,从宏观上勾勒春天,画出春的轮廓,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的美好感受。

抒情开头在一些优秀作文中也经常出现。我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不忘对学生进行补充教学,引入优秀的抒情开头例子,如“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学习,倚着窗儿,望那深蓝的天空,疏星点点。月的清辉引出我多少遐思。老师,我似乎又看到了您!”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通过经常性的训练,使学生受益匪浅。

四、写景烘托式开头

这种开头方法有利于为人物的刻画和事情的叙述设置入情的意境和氛围。作为一种实用易解的行文技法,在中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可资典范的例子。如: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彭荆风《驿路梨花》)

本篇课文开头以对山的描写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如此大山,暮色又迫临,对行进在路途中的人,夜间的住宿确乎是一个必须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的心情该是多么焦急啊!由此可见,对小茅屋主人的猜度与赞美等一系列的情节展开铺垫,是为“写景烘托”式开头 。

“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叶君健《看戏》)

篇7

她有着水灵粉润的脸庞,恬淡明净的眼眸。她的目光像轻暖的风,柔和的水。

这个温和明媚的女孩叫廖丁瑶,是浙江省乐成寄宿学校高三文科班学生,多次荣获温州市级优秀学生、乐清市级优秀学生等荣誉。

温润如玉:

在明亮和温暖中成长

廖丁瑶有个好听的小名,叫浅浅。爱笑的她来自一个开明、温暖的家庭,从事文化工作的父母一直遵循自己特有的教育理念:给孩子自由的心灵空间,引导孩子正确的人生理念,鼓励孩子体验丰富的生活经历。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廖丁瑶,有着很多与一般独生子女不同的地方。她大气开朗,温柔淡定,平和谦让。廖丁瑶的妈妈曾这样介绍自己女儿:“无论住在哪个寝室,每天早上,她总是第一个起床,再把其他同学叫醒去上课。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她总是礼让别人。偶有同学心情不好,把气撒在她身上,她也不恼怒,而是温和地笑笑。她从来不说别人坏话。回家后,她抢着洗碗、晾衣服,帮家务。从小到大,她很少哭闹,每天笑声不断,口头语是‘都可以’‘没关系’‘好的’。”高二寒假的一天,廖丁瑶去商场给爸爸买生日礼物时,拾到一部价值5000元左右的全新苹果手机,她马上送到服务台,通过广播通知失主,并在原地等待失主半个多小时,将手机交到失主手中。失主忙不叠地感谢,并感慨说:“现在很少见到这么善良温和的孩子了!”

在父母心里,廖丁瑶的好心态是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就像廖丁瑶的爸爸说的那样:“成绩好只是人生一个阶段的一个方面好,品德好性格好心态好才是永远好。”廖丁瑶的妈妈则在博客中向其他家长“传授”教育心得:“好孩子是爱出来的!教会孩子爱,就是为孩子的人生涂上温暖明亮的底色!”

活泼如水:

在游历和爱好中丰富

同学眼中的廖丁瑶是个“生活家”,她热爱旅行、美食,喜欢戏剧、电影,擅长舞蹈、唱歌,玩转各项体育运动。从幼年开始,廖丁瑶每年都和家人出去游历两三次,足迹几乎踏遍全国各地。游历增加了她的见识,也丰富了她的眼界。

高一暑假,廖丁瑶和家人又外出游历了一大圈。在第一站山西,他们游历了历史沧桑而厚重的太原和平遥古城。让廖丁瑶感到特别震撼的是体现太原独特气质和景观的乔家大院,还有三步一长拜到五台山的老僧。喜欢美食的她在山西大饱口福,还写了篇《晋文化与美食》的调查报告。第二站是杭州,第三站则来到中国最大的都市上海。在那里,廖丁瑶报名参加了新东方英语夏令营。报到当天早上,她因肚子疼不得不赶去医院,被诊断为急性肠炎,第二天一大早,廖丁瑶仍坚持到夏令营参加活动。虽然妈妈很不放心,但她了解并相信廖丁瑶的独立能力,就让她独自呆在上海了。

虽然平时学习很繁忙,可廖丁瑶总是见缝插针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观戏剧、看电影、游泳、漂流……她的习惯做法是:学习时全心全意投入,休息时毫不含糊放松。

廖丁瑶聪明能干,能很好地把自己的爱好与生活结合,利用平时积累的见闻做到真正地丰富自己。她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主持演讲赛、到敬老院送温暖……无论什么事,她都做得有条有理,而且颇具创意。高一时,她参加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的竞选,报名40多人,经过笔试录取了15人。接下来经过演讲要评选出6个人,每个人都充满热情地做着以下准备:制做海报、写演讲稿、做幻灯片等。演讲当晚,廖丁瑶的妈妈去学校看她,廖丁瑶则带她去看贴在走廊上的竞选海报。廖妈妈一看,还真是与众不同。别的竞选者都是弄一张风光图片,放上自己的个人照,然后写两句格言。廖丁瑶的海报则是一张大奖状形式,内容为三行字:“经多年工作认证,表明廖丁瑶适合进入学生会工作,请广大有才之士给予大力支持。非常感谢!”简洁而醒目。演讲后经过投票,廖丁瑶竞选上了主席团成员兼宣传部长和广播站站长。

才情如月:

在文字和抒写中美丽

既不多愁善感,也不锋芒毕露,廖丁瑶却写得一手好文章。对于这一特长,她低调以待。

其实从小学开始,廖丁瑶就已经开始在杂志上发表过文章了。到了中学,廖丁瑶更是多次获得乐清市中小学生征文比赛一等奖,曾连续三年获得温州市中小学生作文现场大赛二等奖,在《温州日报》《乐清日报》《优秀作文选评(高中版)》等报刊上发表作文20多篇,多次被华考、开心作文网等转载,入选《中学生优秀作文》《中国青少年作家优秀作品选》等。

几年前《中国少年文摘》上有一个二百字的故事开头,让读者接龙。廖丁瑶由这个开头,通过周记写接龙,一次次地接下去,硬是接了十多篇。每次周记本发下来时,她的同学都抢着读。妈妈仔细一看,惊奇不已,这孩子分明是在写长篇科幻小说啊,那奇特的想象力,有趣的故事,生动的语言,并且还颇富有哲理。虽然她也看过廖丁瑶以前不少文章,但总觉得思想还显得稚气,情感不够细腻。但这个作品,让她对廖丁瑶刮目相看,赞叹不已。廖丁瑶笑着说:“其实我是写周记的时候没有东西可写,才随便往下编的。”妈妈说:“我都没注意过,你什么时候培养出来这么好的想象力了?”她说:“巨蟹座的人本来就是想象力最丰富的。”

大量的阅读,多彩的旅行,广泛的兴趣,这些都是廖丁瑶创作的基础。到了高中,由于课业繁忙,她写文章不如以前多了,但一出手就是佳作。一次,她在《乐清日报》发表了一首诗,不久后编辑打来电话说:很多读者纷纷来电话称赞这首诗呢!

文章写得好的廖丁瑶,学习成绩也十分优秀,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并获得学习之星、期末质量检测奖等荣誉。如此全面发展的女孩,三次被评为温州市级优秀学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节选自廖丁瑶散文《墙》

我听说在我家附近有一道柏林墙,每天都有好多人想越过,但都没成功,甚至还会有人被打死。

……

我朝柏林墙走去,很是坚定。渐渐地,我已经听不到周围人的议论声,他们都在看着我,神情复杂。那两个士兵也发现我了。他们冲我喊了一大堆我根本听不懂的话,紧接着,枪声响起。一排子弹朝我射来,我呆在了原地。马上,我听到一阵撕心裂肺的尖叫,一个女人发疯似地扒开人群,飞快地冲向我,一把抱起我,紧紧搂住。然后再向家里冲去。

从此,我便得到了足不出户的照顾。

我只记得那天妈妈一直在哭,爸爸一直在叹气。过了一会儿,爸爸摸了摸我的头,说了句:以后不要再出去了。

后来,我听说柏林墙前每天还是会有好多人聚集。

后来,我听说每天还是有人越过墙时被打死。

……

后来,我听说柏林墙倒了。倒的那会,这边的人冲到那边,那边的人冲到这边,还有人站在墙的废墟上相拥、相泣。

我顾不得没穿鞋子,撒脚直往那边跑。一路上看到一张张幸福的脸,想到待会儿能见到小表妹了,我真是开心啊!

……

篇8

关键词高考 议论性散文 写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1 句式灵活方能新意迭出

笔者结合高考一线的语文作文教学经验和反思,发现绝大多数的高中同学的作文句式单一、枯燥、缺少变化,基本上是一些常式句。这样,即使再好的立意也难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让人感觉形神剥离。句式的合理转换,将极大地增加作文的文采。

(1)常式句与变式句的转换。所谓常式句是指字词完全符合语法规定,主语加谓语家宾语或者补语的形式。这种句式的好处在于主谓分明,结构严谨,能够让人一眼分辨出句子的主干,因而也更明了句子表达的意思,不足是句式太单调,太呆板,缺少活力。而变式句的好处在于,能够将要重点强调突出的部分提前,或者推后,使整个句式从表面上看并不完全符合语法规定,属于典型的散文笔法,灵活、自由,充满动感和活力。

常式句:“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和情感有关。”(江苏考生《天平和七弦琴》2003年全国卷)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即入题,形象地点出了情感与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变式句:“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江苏考生《放下感情的叶片》2003年全国卷)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容易唤起你的共鸣?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

这几段富有诗意的文字可以说是哲思与想象的完美结合,而小作者正是在掌握灵活多变的句式下,既使用常式句,又使用变式句,在“审智”和审美目光的观照下,感情、理智、智慧都已经不是单纯的概念了,而是哲理的思考与审美的想像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感情和理智犹如水与火,智慧就是在情和理的交锋和融合中产生的。这样的感悟、这样充盈着哲理和诗的韵味的文字,令人读之感悟良深、遐思无穷。

(2)整句与散句交错,骈句杂句共生。整句(骈句)的表达特点是铺陈渲染,气势逼人如排山倒海,在作文当中适时地使用,将使文章气势恢弘。而散句的特点是句子简单,结构明了,在整句中夹杂着些许散句,就像万红丛中一点绿,让读者在获得阅读的时又能得到片刻的休娱和放松。

整句:“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湖北考生《学会历史的旁观》)

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和整齐划一的整句(排比句),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出了作者的睿智。

散句:滚滚红尘,不尽爱恨情愁,芸芸众生,谁能乘云归去?与其在俗世间滚爬,不如畅游山巅,共红日之沉浮。(此前为整句,笔者注)南山下的雏菊,映着一张沧桑而同样有花般笑容的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污浊的尘世,无尽的诱惑,金钱,地位,声名,然而,这些海市蜃楼般的期盼,谁又能真正看得清呢?有时,回头不顾,在青山外眺望着似云似雾的一切,也是一种勇气。(散句,笔者注)(2006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

此段文字是典型的整散句交错并生的句子,读来让人眼前一亮。用整句来起题,而用散句来论述,真可谓用心良苦,独具匠心。

2 长短段结合才能交相辉映

所谓长段是指字数较多,句子较多的文段,这种段落的好处在于容量大,信息全,一般多用于铺陈叙事,当然议论文性散文中也经常用此段落来举例和集中表现观点。而短段落在很长时间内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因为一提到短段落,我们似乎就会想起小时候的作文,小学的,初中的,然后在心里私自认为,高中作文肯定不能这么写,要努力摆脱那种模式。殊不料,在高中散文性作文中,适时地使用一些短段落,将能使感情表达更集中,更尖锐。

长短段落结合:

只要有爱,就可以雕琢出心中的天使。

你或许常常抱怨天公不作美,事事令你不如意。你或许责怪天使都忙着照顾别人去了,没有听从过你的呼唤,没有助过你美梦成真。

因为,你已经对着流星许过数百次愿了。

但是,请你别焦急,请你别等待。请你行动起来,用善良和爱,雕琢出你心中的天使。心中这樽“爱”的天使,会助你为善,会引你走向幸福。

只要有爱。

君不见照亮了苗乡的那位月亮般的姑娘,即使她没有翅膀,她依然是天使。为什么?就因为她用全心的爱,燃烧自己的青春点亮苗乡的路啊!用爱,她肩负起十乡八里的健康。

为了乡亲们的健康,她常常免费为付不起药费的病人治病。丈夫劝她离乡进城打工去,可她舍不得离开需要她治病救命的乡亲。乡亲们感激她。李春燕用爱雕琢出心中的天使,她是苗乡的“天使”,也是感动全中国的“天使”。

是的,只要有爱。(2006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这几段文字,没有过多的技巧,选用的材料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都是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的故事,但却判为高考佳作,究其原因,主要是采用了较为合理的段落布局,使整个文章显得张弛有度,松紧适宜。并且,短段落也能引发读者较多的思考空间。

3 标点符号也能表情达意

作为书面语言有机组成部分的标点符号,弥补了书面语言的不足,使有形的、散碎的、有限的语言,能最大限度地表现无形的、浑然的、无限的情感。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特定语言环境下的标点符号,揣摩它所负载的情感信息,玩索言语主体的心理轨迹。如:

“我……我……我丢了佛来恩节夫人的项链了。”

(莫泊桑:《项链》)

这是玛蒂尔德从夜总会到家后,发现项链不在时说的一句话。作者没有对人物的神态、情绪及心理反应作任何描写,但我们从两个表示语音断续的省略号中,不难得知玛蒂尔德慌张的神色、懊丧的表情、骤变的情绪、惊惧的心态。

由上述分析,我们不妨得出这样一结论: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情感信息的载体,它的表达作用是我们在语文写作中不可忽视的。

标点符号不仅能展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起伏、情绪的跌宕、态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借助某些标点符号去领悟作者或深沉或热烈的思想感情。

人们常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来形容浑然无迹的感情世界。书面语言中标点符号在此时就充分发挥了“意会”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阅读文学时,借助标点符号这个情感信息的载体,就能探求言语主体的内心世界这个“黑匣子”。

高考语文中,标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每位学生必需的能力,在前五道选择题和后面的语言运用中经常作为考点出现,但是,聪明的考生却将其化入了自己的文章中,让标点符号替代文字开口说话,显示出超强的语言驾驭感悟能力。而我们的作文,很多时候,通篇只有逗号,句号,或者干脆一逗到底,文章呆板,缺少表现力。请看下面的高考优秀作文。例:

我拒绝空白。我拒绝庄子。拒绝他“终身不仕”,愿化归于自然。

我拒绝空白。我拒绝陶潜。拒绝“守拙归园田”,“复得反自然”。

人生于社会,怎能逃避社会?

篇9

关键词:新课标 作文 教学 初探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就是一个衡量学生语文学得好不好的标准。笔者认为,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才能实实在在地推进素质教育。作文写得好不好对学生以后的写作、工作、生活交际等至关重要。在此,笔者就小学作文教学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积累语言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多数学生视学习为任务,为负担,但是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是他们的负担和任务,而是促使他们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努力的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饶有兴趣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其走向成功的向导。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内容和现象进行写作,这样做能以“趣”激趣。其次,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写作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再次,通过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成功来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语言以及创设情境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总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在课文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要求学生不能停留在表面,应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课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以便在自己作文中使用。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文章思想从学生平日及考场作文来看,作文中学生缺少对生活的描述和思考,很多学生更没有自己对生活真真切切的感觉体验。作文中的文字很多是凑出来的,很多作文常常是用口号堆起来的。作文,本来就是对所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才是优秀的作文。生活中有许多值得观察的物,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怎样使学生留心这些?笔者认为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外貌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这样才能避免一模一样的老师、妈妈、爸爸。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有学生经常留意身边的所见所闻,充分体悟生活,才会有所思有所感,才能写出好作文。也只有当学生的生活素材细致了、丰富了,有可写的东西了,才不会怕作文,才会对作文产生兴趣。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童趣的事屡见不鲜,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生活,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提高。

三、结合具体主题,加强基本方法指导

在以前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立题”、“立意”是最常规的指导,而现在好多老师为了保护学生的个性把这个教学指导步骤省略的没有了,学生拿到作文题目,便跟着感觉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文章纯粹是意识流。因此,在学生写作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理解作文要求。首先是审题,就是分析研究作文题目,让学生弄清题目的正确意思、要求和范围,由此决定作文的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等。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不至于跑题。为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启发,指导学生思考问题,展开思路,流畅写作。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感觉作文难,实际难就难在不会开头,不知如何下笔。笔者认为好的作文开头应做到简、新、美。结尾时应以文章的性质而定,一般要做到首尾呼应,点明中心。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将常见的作文开头归纳为“六式”:开门见山点题式,即开头第一句就开宗明义;从事情的结果写起倒叙式;开头总领全文总起式;开头引用名言警句引用式;开头就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待式;开头提出问题,造成悬念设问式等。当然这些开篇方式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且可以交互使用的。

四、熟能生巧,加强进行片段练习

作文训练是由说话,写话,写片段,再向成篇过渡的。片段训练是低年级作文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训练对于高年级作文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进行片段训练首先是要让学生能够细致如实地描写生活中所见所闻,要学会写一个人物、一个场面、一个环境等,内容较为简单,但必须有条理地把内容写清楚,要做到言之有序。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在动笔行文时思考怎样表达,怎样叙述才能做到重点明确,中心突出,使人一看很清楚。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在作文教学中,如果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喜欢写作,就会主动地进行习作练习。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使他们树立自信,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做法有以下几点:(1)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交流活动能拓宽学生作文的思路,使学生明白细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作文的素材;(2)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向各种报纸和杂志投稿,让他们享受文章发表后的成就感;(3)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得不够精彩,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而是要多鼓励他们,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作文教学仍然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情况,从实际出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多阅读,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吐真言,重视作文评改,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相信只要我们多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他们一定会乐学作文、愿写作文,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谈学生作文教学》

篇10

一、标题好

标题即文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因为是网上阅卷,阅卷老师首先看到的是文题,好的文题能一下子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给阅卷老师留下好的印象,以达到获取高分的第一印象。取题是有技巧的,一般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巧用修辞法

巧妙使用修辞方法,让文题或生动形象,或含蓄有趣,或别致新颖,显得富有文采、精炼紧凑,例如《“诚信”喊冤》。

2.引用、化用法

将一些俗语、成语蜕变后可做标题;歌名、广告等大众娱乐传媒中的词汇凡是有思想性的、有哲理性的都可以借用而妙笔生花;引用诗词文赋,使文题儒雅庄重,例如《寻找自己的桃花源》。

3.反弹琵琶法

“反弹琵琶”,是作文创新的一个重要方法,运用它,可以使文章产生出奇制胜的艺术魅力,收到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反其道而行之,求异思维,使文题焕然一新,例如《感谢你――我的敌人》。

二、开头好

开头好能使文章增色,也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考场作文的开头要干净利索,不罗嗦,切入正题迅速。即使为了取得某种表达效果,在略加修饰后,必须迅速入题。开头常用这样几种方法:

1.直入法

直入法即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这是一种最常见也最适用的方法,此方法干净利落,简洁明快,易为阅卷老师接受。

例如,《不要轻易说“不”》的开头:人是脆弱的,经历太多的风浪,总有一天会慢慢枯萎,但千万不要轻易对生命说“不”,因为我们内心里潜藏着的,还有一种精神的力量,它支撑着我们在荒野中踽踽前行。

2.设疑法

文章一开始就设置疑问,能吸引阅卷老师注意,引起阅卷老师兴趣,想往下看,能找出答案或为考生此法叫好。

3.引用法

开篇引用一二句切合题意的名言警句,这对高三学生来说是小菜一碟,背了那么多名言警句,从记忆中提取一二句放在文章的开头,一方面可以突出主题,另一方面也能为文章增加文采。例如: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寿”。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属于海洋性文明的希腊文明,亦即西方文明,如同灵动的水,如同灵动的智者,追求变革,而属于大陆性文明的中国文明,却是一位长寿的“仁者”,是一座沉稳的大山,尊重传统,对“变”有天生的审慎。(《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

三、构思好

高考作文时间紧、要求高,每位考生都希望能考出最高水平。要做到这一点,下笔前的构思与作文的成功关系很大。那么,在考场作文中应该如何巧妙构思、出奇制胜、赢得高分呢?我在作文训练中教给学生三种方法:

1.角度巧妙

考场作文构思的精巧,常常表现在表现角度的巧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告诉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越是奇妙无穷,用何永康教授的话来说――“亏他想得出来”,所以作文时,可选择的角度很多,然而从常人不易想到的侧面甚至反面落笔,切入生活、表现生活,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让学生借鉴莫泊桑《麦琪的礼物》的构思。

2.思路独特

我将《荔枝蜜》这篇散文印发给学生,让他们整理出文章思路:开篇说不喜欢蜜蜂,之后又荡开一笔,写荔枝树、荔枝蜜,由香甜的荔枝蜜引出酿造它的蜜蜂,对蜜蜂的感情也因此发生变化――喜欢蜜蜂。学生明白独特的行文思路往往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人物形象的设计上以及人物的描绘等方面。

3.情节起伏

“文似看山不喜平”,要想作文波澜起伏,除了、结局可写得起伏跌宕,其它部分情节也应该组织起一些波澜,一波三折,从而增添作文的意趣,升华作文的主题。我经常播放优秀小品视频,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习波澜起伏的方法。

四、结尾好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精彩的结尾,能为文章增光添彩,从而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元人乔梦符认为,好的结尾应像“豹尾”,短小精悍,刚劲有力。我从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中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种方法,供学生借鉴:

1.点睛式结尾

这种结尾用凝练简洁的语句归纳总结,画龙点睛,揭示中心,点明文章主旨,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例如:

生命中的一瞬间的爱,竟赚取了我们活一生,对庞大的悲哀甘之如饴。是苦是甜,能品尝这一世,终无悔!

天空中不知什么时候飞起了风筝,寂寞的鸟儿围着它盘旋,我伸出手遮挡夕阳刺人眼睛的光线,仿若明暗相间的幻象,想起这一路跌跌撞撞,忍不住眼泪灼热地流淌下来。仰头喝下最后一口咖啡,生活的余香留于齿间。

伍尔芙微笑着说,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我于咖啡中看见》)

2.引用式结尾

用名言、俗语、警句、歌词、诗文结尾,收束有力,余音绕梁,使文章活泼而有文采。

3.抒情式结尾

结尾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表明观点、态度,拓宽意境,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排比式结尾

即用排比的句式表达情感,照应文题,揭示主旨,突出中心,其优点是结构严密且语势强烈。例如:

如果你曾读过鲁迅,读过他是怎样在黑暗中确定自己独特的坐标;如果你曾读过张爱玲,读她是怎样用自己诡谲的笔调为人指点一段迷津;如果你曾读过陈小邛,读过她是怎样在蚂蟥遍身的丛林中寻找门巴人;如果你曾读过青藏线上修筑铁路的汉子们,那么你可能会幡然醒悟:自己的天地最美,执着的追求最美,自己的金秋最美!(《自己的天地里收获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