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创新思维;实验创新;自制教具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4(S)-0027-2

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是使教学直观化和形象化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要充分实现实验的教学功能,就必须根据教学实际来进行创新。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 通过改进演示手段,演示方法或演示技巧进行实验创新

当前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的现状。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所进行的,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学生也就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这样的做法很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比如,在演示力的合成实验中,很多老师的做法都是在一个方木板上固定三个滑轮,如图1所示:在P点固定一条橡皮筋,橡皮筋的另一端固定两条细绳,分别通过B、C两滑轮悬挂三个和四个钩码,画出拉力方向。然后只用一根细绳通过A滑轮悬挂五个钩码。这样就证明了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我认为这种做法,效果不太好,可信度较低,思维有局限性。可将这些缺点列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改进的方法。我在做这个实验时,在黑板上边缘相隔一定距离的地方钉了两颗铁钉A、B,直接将两条橡皮筋分别悬挂在铁钉上。然后叫两组学生(每组两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做一次实验,如图2、3所示。F1和F2是两把弹簧称拉动皮筋时的读数大小和方向,F′是一把弹簧称将橡皮筋同样拉到O点时的读数大小和方向,引导学生利用力的图示作出F1和F2的合力F,最后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由此得出结论: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利用自制教具创新实验器材

自制教具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自制教具本身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科技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想象能力,活跃思维,让学生真正体味到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平抛运动是学生接触曲线运动的第一个实例,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的,但水平分运动的情况课本上是通过频闪照片分析而得,在课堂上是无法演示的,因此我做了如下图4所示的平抛运动演示仪应用于课堂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演示器材结构如图4:右端上、中、下是三根完全相同的斜槽轨道,它们由两块竖直铁片固定。斜槽轨道底端水平,这是为了使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在斜槽轨道右端相同位置固定三个电磁继电器,三个电磁继电器的接线端用并联的方式连接在两根接线柱上。底端也是用两块铁片固定在水平轨道上,并在铁片上标出刻度,刻度的零刻线在斜槽轨道末端,其目的是为了能直接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而水平轨道左端向上弯曲,则是为了防止小球在运动中运动得太远。

在平抛运动的授课过程中,竖直分运动是由两颗小球在同一高处分别做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来演示。实验时让两个小球同时开绐下落,由于它们同时落地,可知平抛运动竖直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但水平方向的运动如何通过实验来完成呢?

首先将两根电线通过一个开关接在电源上,闭合开关,将两颗小球放在中、下两斜槽轨道上,让电磁继电器吸住。然后断开开关,两小球同时下落,并在水平轨道上相撞。由于两小球通过斜槽轨道末端时速度大小是相同的,只是上面一颗小球做平抛运动,下面一颗小球离开斜槽轨道末端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两小球相撞就说明它们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是相同的,即证明小球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这是不是一种巧合呢?我又做了一次,只是这一次我是将另一个小球分别放在上、下两个斜槽轨道上,也就是改变了两小球间的高度差,两小球最后还是相撞了。因此充分说明了平抛物体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另外,由于水平铁片和竖直铁片上都有刻度,由刻度可知上、中两斜槽轨道的高度差为H1:H2=1:4。引导学生思考:只用一颗小球能否证明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呢?答案是可以的。其做法是先将小球置于中斜槽轨道,让小球运动,由水平铁片上的刻度直接读出小球的水平分位移S1。然后再将小球置于上斜槽轨道,让小球运动,由水平铁片上的刻度直接读出小球的水平分位移S2。因高度差H1:H2=1:4,故可知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T1: T2=1: 2,因此,只要读出S1:S2的值就可知道,如果比值等于1:2,则也可证明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 打破常规,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定理、定律都是通过实验得来的。在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旧存在着注入式教学模式,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去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打破常规,多角度思考,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熏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如伽俐略的理想实验;牛顿推导万有引力定律时的“月――地检验”实验等。他们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打破常规,通过逻辑推理而得出的结论。

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已知加速度去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那么,我们能否反过来思考:在不计一切阻力的情况下,能否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呢?

总之,教学中要充分实现实验的教学功能,就必须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创新。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具体而生动的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实验教学在整个物理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2

【关键词】创新思维 软装饰设计课程 创意亮点 教学方式

软装设计是新时期人们对于提升生活品质、丰富精神生活强烈追求的反映。软装设计的进步不仅能够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与状态,为我们创造一个高尚、舒适、和谐的社会氛围。室内设计的专业细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室内设计专业中开设的软装饰设计课程与陈设设计课程,既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设计能力。在这些课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创新型思维能够为软装设计打开新的视觉冲击与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市场也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型思维的从业者来推动软装饰设计的发展,传递设计精神。

一、软装饰设计的特点决定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1.居室空间需要新的创意亮点

现代的都市生活,人们都希望居住空间更加舒适与具有个性,不论是怀旧版生活,还是意境化生活方式,都需要创意点亮生活。这样的软装饰并不需要把整个房子都做得离奇古怪,只要一两件富有创意的时尚家品,就可以提升整体家居的独特魅力,营造趣味性、艺术性以及独特性。从现在的设计来看,很多设计师在选择设计元素甚至有的时候是在自己创造这些元素,他们意识到这些设计元素需要混合多元文化的元素在里面。

2.商业空间需要创新亮点打动受众

商业空间中的软装更需要创意来吸引眼球、打动受众、传递信息。人们对商业展示物的观赏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因此,“最短时间传递最大的信息量”便成了现代商业展示设计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如何在短时间内给观看者留下深刻印象呢?创意设计让直觉成为震撼,并给观看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从经过变为逗留,产生关注、欣赏等心理方式。让设计把握住瞬间审美效应,使受众受刺激所引起的情感反映,融入商业空间成功地俘获受众。因而,商业空间中的创新思维尤为重要。

二、室内软装饰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教育的重要性

无论在软装饰设计的任何角度都能看出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因而我们在培养机制中就应该将创新思维的教学培养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设计师,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推动软装设计前进的步伐。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树立室内软装饰教学中创新思维教学的培养目标

我们首先应该在教学培养目标中明确创新思维的培养方式。其次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确立创新思维的目标。例如,教学内容中,应结合市场特点、学科特点以及学科前沿性特点来组织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就是根据软装设计的特点,从软装的设计元素着手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设定同款家具,进行创意设计、主体设计等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2.建立室内软装饰教学中创新思维教学的方法

(1)教学团队的多元组合与教学模式的调整

软装饰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课程,要培养学生在该课程的创新思维能力,就需要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入手,通过大量实践教学方法的介入,建构理论学习、情景学习、实践体会、种子教学等多维度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师结构中形成以教师为首的包括家具设计师、工艺师、产品设计师、制作人员、零售商等团队,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自主学习、研发创造。

(2)课题设计与主体相结合

只有将课程设计为主题设计或者课题设计的方式,才能让学生真切地参与到现实设计中来。在课题设计中去揣摩,去思考如何让设计产生亮点与创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课题设计可以是虚拟课题,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思维的天空,完成各种概念设计、创想设计、前卫设计。另一方面,可以以主体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让设计过程成为一个序列。完成一个从思想构思——实体创作——最终传达的过程。展现一个作品从孕育到创造到结果的全过程。在过程中去体会设计、完善设计、学习设计。

(3)企业与市场的合作与参与

除了运用多种实践教学模式以外,加大市场调查、参观、实习、企业参与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企业运作方式与市场发展的动态,接触新领域的相关案例,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设计。增强学生的社会体验感。为日后在从事设计工作中提出更高的设计思想。

三、创新型思维的培养在软装饰设计课程中的意义

首先,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模式,将软装饰课程中的实践性内容与市场理论相结合,有利于教学环节与市场环节的更好接轨,形成人才培养与市场发展的无缝对接。

其次,引入创新思维培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同身受,有利于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学习兴趣激增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课题设计与主体设计能够真实有效地创造出符合自然规律和人自身需求的设计成果,让设计产品具有前瞻性的概念设计目标。

创新型思维培养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市场适应能力,在充分了解专业市场运作和市场发展动向的前提下,为其自主创业打开了合理的未来发展平台,而不是让创业成为不切实际的一种空想和冲动。

结语

室内软装饰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只有运用主体参与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学会在设计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未来室内设计必将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引领行业向新的高峰发展。因此,在室内软装饰教学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去探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去思考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这些未来的设计师为人类创造出新锐、时尚、便捷、舒适的生活方式,传递人类设计文化。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张大清.素质教育观念精粹[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3]欧阳国慧.主动参与教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篇3

Abstract: Innovative thinking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quality education. Training the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in quality education,we should correctly grasp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ful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ve thinking in the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practice, we need to guide students to set clear goals, inspire and develop the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思维;培养能力

Key words: quality education;creative thinking;training capacity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020-01

0引言

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来表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创新不仅是科技界和高等院校的任务,也是职业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创新思维又是创新活动的基础。因此,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教师和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1正确把握创新思维的念义

创新思维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凡是用新的方法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的范畴。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是开拓人类认识和实践新领域,创造认识新成果和物质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增加了人类知识的积累,对已有知识进行新的分解与组合,实现认识信息量增殖的活动,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成果。

2创新思维对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创新思维对教师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创新思维可以为素质教育实践开辟新的领域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已渗透到教育界的各个方面,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素质教育最强调创新思维,而与创新思维相伴随的是勇于探索和开拓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的优良环境,激励学生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中未被认知的领域,不断开拓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

2.2 创新思维可以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认识世界的水平和认识能力素质教育本质上就是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创新思维能推动学生的认识向未知领域进军,不断拓展学生的认识范围,从而使未知领域转化为已知对象,极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知识总量,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从认识论的角度讲,素质教育中许多全新的问题,需要学生用新的思维方法、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独创性地用创新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去有效地分析认识素质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素质教育中遇到的新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师和学生对素质教育领域的认识能力。

2.3 创新思维的成功会激励教师和学生去进一步进行新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会帮助人类感知新的事物,认识新的世界,推动新的发明创造。成功的创新思维可以给学生带来无穷乐趣,不断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实践的信心,从而激励他们用更大的热情和勇气去进行新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活动,极大地提高他们的知识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影响和制约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环境的因素,也有内部环境的因素,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但主观方面的因素居重要位置。我们应创设开放多维的校园环境,营造有利于发展创新思维的和谐氛围,开掘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潜在因素,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1 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确立明确的目标,激发学生能动的创新思维任何创新活动都是追求一定目标的行为。目标是激发创新思维的主要因素。一个人终生追求的目标我们称之为长远目标,近期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近期目标。长远目标能够形成持久不衰的动力,激起人持之以恒的创新欲望,激发人不断创新和探索。近期目标能够激起人向目标冲刺的欲望,使人在短时间内充分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潜在能力,极大发挥创新思维的功能,从而获得空前的突破性的成果。素质教育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刻变革,其最终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对于素质教育这个新课题,我们正处于探索阶段,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素质教育的研究,明确自身的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勇于涉足新领域,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3.2 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意志,激发和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 意志是影响创新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素质教育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创新问题,而创新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复杂而艰巨的意志活动。创新活动中,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抑或会遭受严重挫折。在这样情况下,坚定的意志对创新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创新思维的意志表现为自觉性与顽强性的有机组合,体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

3.3 培养个人对素质教育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强烈而高尚的兴趣往往使人在创新思维的活动中处于不知疲倦、如醉如痴的状态,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望。在实践中,教师在培养自己兴趣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正确引导发展学生的爱好,不断提高个人在素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兴趣,本着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去研究探索已知和未知的新领域,从而进一步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3.4 强化竞争机制,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素质教育要快速发展,必须引入竞争机制作为“催化剂”。要把竞争机制由压力变为动力,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活力,刺激人的创新思维高效运转。在素质教育中引入和完善竞争机制,有利于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他们产生饱满的激情和进取心,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增强智力效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和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数学解题过程 激发 创新思维

敏捷性、灵动性以及创造性是人类创新思维的三个最主要的表现特征。而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数学解题过程的本质体现。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处于待开发状态,因此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便变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理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必须给予小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得以激发后,能够充分地了解到更具有实质性效果的数学解题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在运用科学有效的解题方法及时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体会到活跃的创新思维能给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1.激发小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数学是我们进入学校后一门必修的重要课程,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涉及到很多原因,但主要原因大致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否良好或者完善;另一方面是小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是否良好。目前,大部分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有些小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都很强,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只要教师稍微指导就可以很快掌握其中的解题方法;另外有些小学生则表现为不但在课堂上无法掌握基础知识,在自我独立学习过程中也显得极为吃力,他们没有形成很好的创新思维,因此导致在数学解题过程中遇到种种瓶颈。面对小学生这两方面的差异,深刻地说明了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激发小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创新思维的特征

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学创新思维与知识、技能相融合;二是判断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创新思维能力;三是创新思维能够体现出综合素质水平。

2.1数学创新思维与知识、技能相融合

数学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与知识、技能相融合。教师在解题过程中不但需要给小学生传授好的解题方法,还需要充分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为会有一些知识点是难懂、难以理解的,就算小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对知识点本身认识上也会存在明显的缺陷。

2.2判断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小学生自身的判断能力。教师需要充分掌握数学领域里各类型的知识点,根据一些重、难点知识向小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进行判断,以此激发小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

2.3创新思维能够体现出综合素质水平

创新思维能力强的小学生通过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自己完全理解并掌握后会归纳、总结并反思,进一步形成自己的一些想法,以此扩展自己的视野。鉴于此,创新思维能够体现出综合素质水平。

3.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激发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常听人说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教师应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进一步地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者少百分之几的问题"求解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制定教学目标,进而充分掌握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创设情境法与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彻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为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下了良好的铺垫。

3.2对数学问题进行优化和精心设计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他们擅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并对此抱着健康积极的心态。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疑问,则能很好地让小学生产生创新思维。另外,通过提出疑问也能够明确小学生学习的目标,小学生会根据疑问逐渐在创新思维的形成中把问题一一解决。这样在无形之中激发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在数学问题设计方面,教师应该对数学问题进行优化和精心设计,这样可以让小学生在短时间内充分发挥出良好的思维想象能力。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第二课时"求三角形的面积"中,我们知道上一课时学了"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平行四边形=底(a)×高(h)。而三角形的面积求解公式为:S三角形=1/2底(a)×高(h)。于是,在解题的时候,通过分别演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求解,从而引发学生对两个图形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的思考。

在教学案例中,这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让小学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并理解透彻这一知识点便是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主要目标。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会通过自我思维的独立性思考,从而把这一重、难点问题彻底解决。

3.3注重沟通交流环节

"良师益友"在一定程度上告诫我们,教师与学生不应该仅仅只是师生关系,还可以是朋友关系。所以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主动地跟小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与交流,全面性地了解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存在疑问的知识点教师理应积极地帮助小学生解答。帮助小学生解答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从而让小学生掌握良好的数学解题方法。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数除法"一课中,很多小学生学得很模糊,教师首先应该通过分析"分数与除法"两者的内联系,指出除法与分数各自的基本性质等。在沟通交流后,结合有效的解题方法,让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完善的、系统化的解题思路,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

4.结语

本课题介绍了激发小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进而分析了创新思维的特征,其主要特征有:创新思维与知识、技能相结合;判断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够体现出综合素质水平。最后,就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激发小学生创新思维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其主要策略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问题进行优化和精心设计和注重沟通交流环节。通过对本课题的深刻探讨与研究,充分认识到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玉平.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J].考试周刊,2011,09(75):11-19

篇5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240-01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需要创新思维作为支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美术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最有效的科学之一。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注重美术技法和知识技能训练的传统小学美术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美术教育的需求。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培养学生美术创新思维能力十分的重要。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多年来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就小学美术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进行了必要分析。

一、小学美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美术学科的丰富新以及教学的灵活性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十分的有利,同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灵感想象能力等能力的提升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美术教学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创新意象,从而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视觉化心灵美,对于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美术教育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能够切实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动机。首先,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意向的形成。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其离不开对形态的把握,这就意味着学生想象力成为了主要的来源。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记忆和概括之后所产生的一种东西,很多创造性思维就是借助形象和抽象相结合的才得以产生的;其次,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的多样性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和练习,从思想意识、动手能力以及逻辑意识等方面能够切实得到提高。

二、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原则分析

小学美术教育培养创新思维应该遵守相应的原则,只有充分遵守相应的原则,才能保证教学有效地开展。小学美术教育要结合美术学科的创造性和只有民主的特点,营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环境,保证教师和学生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进行美术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的实行鼓励教育,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发展都不是很成熟,对教师的言行和举动都十分的敏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和学习,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将创新教育和美术基本知识以及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分析

1.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美术教学环节,需要教师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精神,不断探索和学习。保证学生在进行美术实践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标新立异的看法。在教学中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的创作能力和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多给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的时间。在课堂上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训练,启发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的去观察,去学习,给学生以打破常规的激励,对所观察到事物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2.构建有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情境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究学习的平台和机会,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教学时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去想象、去联想,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教学关系,消除学生心理的学习障碍,保证学生没有负担的进行学习,这样对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帮助。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全面意识到兴趣是学习好美术的第一要素,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欲望和兴趣,全面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保证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十分重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一个肯定的表情或者一个鼓励的语言都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会因为教师的否定而丧失对学习美术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科学的评价,摒弃陈旧的、单一的学生评价方式,对不同的学生采用,在学习过程中的不断的进步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保证每一位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都能充分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切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结语

总之,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学校生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在创作和创造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艺术气息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陈倩.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02)

[2]王学芳.小学美术教育的误区及其调适解决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10(06)

[3]倪娜.环保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0(26)

[4]顾薛娇.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J]. 美术教育研究. 2011(09)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一、创新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1.创新思维及其特征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对于现实世界中的数学现象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通过独立分析和思考,以数学思维从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最终将其解决。创新思维具体包括求异性思维、探索性思维以及开创性思维。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人,都十分重视人才所具备的素质,对于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优质人才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而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传统的数学教学通常采用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的教学方式,以背诵、抄写加深学习印象,以习题练习实现知识的运用,以考试检测学习成果。学生们常常是处于被动式学习状态,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机械性的学习,学生很难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力。再者,高中数学由于知识的深度、广度较之初中数学而言具有明显的不同,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应教学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学大纲也做出了相应调整,在新课程教学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创造精神识和革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近十年来,全国各省市数学高考在考试内容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只是在能力方面,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为“实践能力”,加大了对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要求;增加了对学生“个性品质”的考查,即考查学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试题设计理念上加大了应用型和能力型试题,以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也是对发展教育事业的配合。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在选用人才的过程中更倾向于选用具有创造精神和革新能力的人才,高中阶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为了符合当前社会的用人标准,向社会不断输送具有创造精神和革新能力的人才,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3)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环节,这种逻辑思维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因此,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学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具体方法与策略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在培养学生一般性思维的基础上完成对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系统性研究,一方面,可以从一般性的数学问题中发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数学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分析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这样多方面的综合入手,可以使得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更加丰富和全面。

1.在数学教学中应倡导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思考能力

所谓问题式教学,是指学生根据所学教材或者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思考问题,通过积极地思考和分析,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发现新定理、新公式、新方法,并运用新发现去解决问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我写你看、我教你学”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被归结为单方向的传递式教学,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减少了学生的主动探索过程,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问题式教学模式中,其核心环节在于:提出一个既有学习价值、又富有乐趣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这一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对于所提问题的设计,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有教学价值、有内涵、有深意,是对语文教学有帮助的问题;其次,设计的问题要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为出发点,既要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不能偏离数学教学的课程大纲,要掌握好平衡;再次,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要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探索、沟通和交流之后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最后,提出的问题要使学生能够抓住重点,明确本次课堂的学习重点。如在人教版高中教材的“对数计算”一节,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课程中,先在黑板上写下:lgtg1°・lgtg2°……lgtg89°这样一个式子,并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和结论,计算出这个式子的值,并在纸上做下记录。

2.组织学生进入研究阶段,通过讨论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研究阶段,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协同努力完成讨论和探索过程,从而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

由于班内学生各有优缺点,因此,应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和条件的不同,将学生进行分类和组合,从而在小组内形成优势互补,互相学习、彼此促进的学习氛围。在进行分组的同时还要设定组长,由组长明确组员的具体任务和分工,此外,还要制定角色轮换的原则,从而避免“优生赶车、劣生搭车”的现象发生。如在上述提到的问题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基础、能力等的了解,将学生分为A、B、C、D四层,再进行小组重建并由组员自行推荐组长,每个小组都包含每个层次的同学。如在上述问题中,分组之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根据之前独立思考的思路和结果,在组内进行自我阐述和集体讨论,小组内通过协商,确定一个“自我认定的方法易接受、计算较简单”的结果,并由组内成员之一作为代表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并阐明具体的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每个讨论环节结束之后都要进行角色轮换,并且每个组员都要有一次上台展示的机会。

3.培养学生大胆的质疑能力,敢于质疑也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环节

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只有敢于质疑,才能在质疑的思考中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而达到更好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在每组同学上台展示之后,教师将正确的计算结果写在黑板上,并对每组同学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评选,找出与正确答案一致的小组,从由同学评选出计算过程最为简单的一组同学选派一名组员作为代表上台再为大家做一次展示,详述具体的解题思路和理由。最后,教师要求各小组根据具体答案的证明过程和详述的理由再进行一次小组讨论,此次讨论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本小组答案的缺陷在哪,有何考虑不周的地方,为何导致答案的错误或偏差,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思考展示小组的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到底正确与否”,若正确是否还有更加简洁的计算方法,若不正确,错在什么地方。

三、结语

高中数学课堂的“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是对教学方式的丰富和改善,也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以及团队性的提升。本文从“在数学教学中应倡导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思考能力;组织学生进入研究阶段,通过讨论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大胆的质疑能力,敢于质疑也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环节”三方面提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及实际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49-02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个人的发展,创新是一个人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探讨了有关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是指在学习或者处理问题过程中,与他人不同的、带有创见性见解的思维,这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将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综合的一种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被作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能力目标,是有其积极作用的。

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就是其本身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但是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只是停留在表层的认识与理解,这样,并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而且学习的时间也会被延长。所以,要想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进行学习。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的,对提高学生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创新思维能力并不是只停留在某一个阶段,如果学生不断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那么将会养成运用创新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对于学生进入更高学府、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建议

现今阶段,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促使着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也要进行改革与创新,需要教师能够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综合学科,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来进行。这样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得到足够的放松,而且头脑中没有固定的框架,就不会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在进行数学习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指导与评价,教师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进步要给予赞扬;关心学生的思考方式,这样宽松的氛围,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有效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创新思维的潜能。曾有人说过:“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那么同样也可以这样认为: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潜能的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的潜能时,教师可以有效地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多彩的教学情境中,充分挖掘自身创新思维的潜能。

比如,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点斜式直线方程”相关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在直线方程的家族中,有这样一个成员,它的表示方法是y-y1=k(x-x1),我们叫它点斜式直线方程。那么大家根据我们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问题一:这个点斜式直线方程的斜率是什么?问题二:斜率的范围是什么?问题三:当你为斜率给定一个值时,会有什么情况发生?教师将故事情境与问题情境有效地综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灌输式”教学限制,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问题充分地思考,而且教师还设置了开放性的问题三,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与锻炼,并且在不断地思考中得到问题的答案。

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如果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他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将会受到限制;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与提问,那么他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得到很好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高中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必要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势必会进行提问,并在提问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同时,发展了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在探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时,教师完全可以将它作为一个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在思考“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就要思考两个圆形的半径R、r与两个圆形之间的距离d的关系,进而通过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两个圆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当d>R+r时,两圆外离,有四条公切线;当d=R+r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两条外公切线,一条内公切线;当R-r<d<R+r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当d=|R-r|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当d<|R-r|时,两圆内含;当d=0时,为同心圆。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数学教学阶段的重要教学目标,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才能促使学生将创新思维能力有效地运用到高中数学的学习与解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丽.高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1,(5).

[2]陈俊新.唯有“活”水明如镜——新课程下高中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刍议[J].考试周刊,2011,(9).

[3]杨玉忠.浅议高中数学的学法指导[J].青年文学家,2011,(2).

篇8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创新思维;大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9.21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12-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高等教育是催生高级人才、创新人才的摇蓝。怎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一直是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思考的重要问题。从人才培养的路径来看,任何培养模式都围绕着学生掌握和应用最新科学知识、获得先进科学技术而展开,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创新和突破。当前,许多教育工作者极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采取了各种合理的、卓有成效的措施来培养其创新思维。本文仅从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个方面――研究性教学入手探索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及对大学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

一、创新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创新思维,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人脑的一种综合性思维,是人的思维素质、思维心理、思维形式、思维环境和思维效果的系统综合反映。一般认为,创造力的产生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实现创造、达成目标的主干要素。与常规思维相比,创新思维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创新性

创新性是创新思维的典型特征,只有具有创新性才能谈创新思维,如果思维不具备创新性,那么这种思维明显就缺乏创新思维的典型特征。创新性主要包括两层含义:第一,独创性。表明创新性思维是区别于他人而存在的,完全没有已知规律和已有方法可供遵循;第二,新颖性。不论是过程方法还是实践结果,创新性思维都不宜与他人的研究成果雷同。创新思维是人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主观创造的过程,这种明显不同于以往的改造和制作对创新性提出了相当高的标准和要求,也就是说,创新思维得出的成果必须是原创的、前所未有的、从来没有被人类认识和认知的。

2.发散性

创新思维在自身形成的历程中需要有效地把思维客体的相关要素进行合理的联系和对接。这样,发散性的思维既可以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分析、解释和理解,进而辐射带动类似问题的理解并能够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并从这些问题中找到具有的共同特性,得出物质或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也可以将一个简单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层层剥离,步步深入,设定各种条件并提出新的假想,分析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并在现有基础上去思考这些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并恰当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创新思维具有发射性的这一特点,将会有效地促进某个问题灵活多样的思考,能够引导人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构架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研究同一个问题,最终将其融会贯通,进而达到思维方式的突破式进展。例如举世关注的环境问题就可以从生物学、化学、数学、物理学、医学、工程学等多种不同视角来研究,最终达到的战略目标殊途同归――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非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大学教学中常常被使用。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利用现有知识体系主动获取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教学旨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转为主动探求知识,这种教学方式重视并能够解决某一假设问题或实际问题。与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学方式相比,以探究为本位的研究性教学,需要以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知识构架为基础,通过持续的训练培养具有较为完整的人格、善于实践和创新、积极主动学习、敢于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思维性创造的人。研究性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问题性

科学研究的由来在于科学问题,任何科学问题只有悬而未决,才能激起科学研究的动力,并最终解决这一问题。问题性之所以能够成为研究性教学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特征,就在于问题是研究性教学的起点。在实际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然而选出一个合适的问题将之作为一个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这是具有相当难度的,也是相当关键的一个问题。只有选择了合适的问题,研究才会有意义、有前景。从目前高等教育经常采用的各类教学方法来看,问题教学法往往成为首选。

2.开放性

研究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收敛性不会被过多提及,反而开放性会成为研究性教学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研究性教学是以过程为导向而不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成某一结果,可能会采用许多方法和手段。由于所提出的科学问题的性质、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同、教师引导方式的差异、个人综合素养的不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性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必然呈现多样性,所以研究性教学必须“因材施教”,适用于小班教学、精英培养。

3.互动性

研究性教学必须有一个好的引导者和一个好的接受者。研究性教学目标明确,以解决问题为宗旨。当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应用性或创新性的问题时往往会很迷茫,这时教师正确的引导是相当重要的,不仅在学生学习阶段有益,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今后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另外,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可能需要团队合理高效地分工协作才能获得结论,那么既要在合作中表现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要善于与团队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在彼此的辩论和认同中获得突破性的知识成果。

三、创新思维和研究性教学的关联

研究性教学与创新思维渊源深厚。研究性教学是创新思维的工具,为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培养夯实了基础;反过来创新思维的培养又将大大促进研究性教学的发展进程。创新思维和研究性教学具有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第一,研究性教学对创新思维的作用。人们常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事实上生产力就是一种创新,一种突破。那么,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怎样才能转化成为现时形态的生产力呢?实现的办法就是:通过教育的方式将科学知识传递和灌输给劳动者。从研究性教学规律来看,恰当的教学方式促进了人类自身思维的发展,以思维的发展推动了创新;从研究性教学模式来看,不论问题模式、发现模式还是引导模式,本质上都是以探索来实现创新;从研究性教学方法来看,无论是观察、实验、问题讨论,还是理论推断等都是通过认识未知事物进而达到创新这一目标。研究性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这样说,研究性教学从本质上提升了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第二,创新思维对研究性教学的作用。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对于任何民族和国家来说,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担任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在各种教学模式中,研究性教学熠熠生辉,那么创新思维的培养对研究性教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从研究性教学的培养目标分析,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其重中之重。因此,首先应当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构建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需要根基和土壤的,这就是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只有在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和接受后,学生才有可能利用已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和构架,充分观察、分析、比较、类比、归纳、综合、抽象、概括等要素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需假设、论证、分析、整合,这一探索过程恰恰与研究性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探索性活动的本质不谋而合。研究性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常常会推动教学自身的发展。

综上,研究性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对教育教学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研究研究性教学和创新思维时可以合二为一,促进两者有机结合,推动两者的共同发展,将之应用于大学教育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完善。

四、创新思维和研究性教学对大学教育教学的推动

创新思维能力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从对创新思维的分析来看,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以知识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必须有效改变;从对研究性教学的分析来看,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因为学生自身认识结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不同,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又逐步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叠加新的认识和感受。所以从研究性教学为主导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会出现100个学生解决同一问题很可能产生100种方法的现象,避免了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情况,这对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当然,这也意味着群策群力,每种方案都具有独特的视角,同一问题可能会有多种方案可供优化组合,从综合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再好不过了。在培养创新型或者是应用型人才的大学里,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研究性教学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所做的贡献及成果被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可,并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

然而,由于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自发的、有机的结合,这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真正付诸于大学教学活动时还有几个主要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并予以解决:第一,教师在研究性教学中的引导性不够,自身素质需要提高,教学风格需要灵活转换。第二,学生获取资料方式单一,获取资料内容杂乱,需要及早通过信息类课程培养信息素养。第三,过分追求形式,造成基础性和创新性的链条断裂,需要强化课程基础内容,在必要的学科背景和基础知识体系下开展创新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

2006,(2):71-75.

[2]王仁法.创新思维教育在高校的全方位渗透[J].高教探索,2006,

(5):72-75.

[3]王岚,刘赞英,张艳红,等.构建以研究为本的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J].江苏高教,2007,(4):72-74.

[4]刘伟忠.研究性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36-37,42.

[5]魏淑慧.研究式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68-72.

[6]屈波,程哲,马忠.基于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本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4):85-87.

[7]林健.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5):1-17.

[8]谢爱理.在结构化学教学中培育创新思维模式[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47-50,85.

[9]颜隆忠.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4,(6):12-14.

[10]杨宏郝.论创新思维的特征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2):230-233.

篇9

1.培养中低年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能用所学的语言灵活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他人沟通、交流。因此,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就要注重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而不仅仅是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死记硬背,真正应用时却手足无措。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在教授新词的过程中,不要单纯只教会学生这个单词怎么读,怎么写。还可以延伸一下,让学生联系起来记忆。比如,在教到tall这个单词时,可以让学生同时记住它的反义词short;又比如在教teacher这个词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记忆teachers,teach,等等。

(2)在句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教“Who is your math teacher?”这个句型时,除了让学生掌握这个句子之外,也要让学生创新思维,列举出更多句型:Who is your English teacher?Who is your Chinese teacher?…这样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谁是你的数学老师”这个句型,还复习巩固了其他学科的单词。

(3)在对话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在教授一个对话时,不能只是单单要求学生读熟或是背诵这个对话即可。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不能根据所学的对话仿写或是利用对话中的重要句型自编一个对话。让他们真正理解所学对话,并达到活学活用。

(4)在语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语篇教学中,不可以仅仅只是要求学生掌握语篇的大意即可。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在阅读后找出文章中出现的本单元中我们所学过的重点词汇、关键句型,并将之勾画下来。之后要求学生用重点词汇造句或是用文中出现的重点句型编写一个对话或是写一段小短文。借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作的能力。

3.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从中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要认为低年级的学生还小,只需要求他们会读、会背教师所教的内容就行。要知道,如果学生从中低年级起就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话,到高年级就更容易显示出他们学习语言的潜能。

(2)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基础较好,知识掌握牢固的同学可提高要求,比如让他们仿写对话、仿写作文。对基础一般的同学可要求他们用重点词汇来写句子。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求他们熟读对话,掌握对话或短文中的重点句型即可。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切不可急躁,急于一时。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耐心指导,不可一味打击、批评。否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

(4)英语学习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的环境。而合作小组的建立将会给学生营造很好的语言氛围。学生可以在课后自编对话并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以检测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合作小组的建立也为同学之间创造了相互帮助,促进同学感情的机会。学习好的同学多多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让整个班集体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争取大家共同成长进步。

综上所述,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交际水平的提高。我们相信,只要教师从低年级起落实好这一做法,学生到高年级的学习将会十分的轻松,并且会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刘文辉.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初探[J].甘肃教育,2013(3).

篇10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创新思维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有效的将科学与设计连接了起来,艺术设计在社会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了连接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重要桥梁。而创新在艺术设计活动中可以使作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对于艺术设计者来说,创新思维作为基础素质不仅十分重要,而且还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各界对艺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艺术设计类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求他们必须要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各大职业院校应该进一步转变传统的艺术教学模式,创新艺术设计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特点和重要性

1.1艺术设计中创新思维的特点

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通常是利用独特新颖的办法来实现的。相对于一般的思维活动来讲,创新思维对艺术设计者的要求更高,设计者要通过重建或者改组自身的经验以及知识将常规打破,从而促使新的成果的产生。想象的参与以及灵感状态的产生在创新思维中是十分重要的。艺术设计的内在与外在的联系以及本质属性都在创新思维里有所反应,因此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新颖性以及独特性等特点。艺术设计者要想掌握艺术知识,了解人类社会环境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必须要通过学习以及必要的实践活动,并以此为根据,进一步的探索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克服心理障碍,突破思维定势,从而更好地进行艺术设计作品创作。

1.2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1.2.1促进概念设计的提升

设计概念在艺术作品设计活动中直接决定着艺术设计的方向,与此同时,设计概念还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发挥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艺术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创新思维从不同的层面与角度考察与审视设计对象。所以创新思维的运用可以使固有认知的思维定势被有效的打破,设计人员不仅可以激发出灵感,还可以更全面的考虑问题。因此,创新思维可以促进概念设计效果的提高,还可以促进概念设计效率的提升。

1.2.2有利于优化设计方案

一件艺术设计作品的完成需要创新思维在很多方面发挥作用,艺术设计作品的最终效果往往取决于创新思维的使用。所以,要想进一步优化艺术设计的方案,必须要对创新思维进行选择。

2.当前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艺术类毕业生创新性思维的关注,很多职业院校都加强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但是,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艺术设计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现阶段,受中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依然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教课的主体,学生只是将教师所教的内容加以死记硬背,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对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具有一定作用,却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能有效的提高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在艺术设计学生的考核评价方面,很多艺术教师大都从个人角度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估,而且过分重视学生的最后设计作品水平,忽视了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提高。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培养艺术设计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可能会降低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兴趣。最后,在艺术设计学科的课程安排方面,课堂的动手创作大都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依葫芦画瓢,学生在闭门造车的教学环境下,难以将艺术设计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也无法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汲取设计灵感,对学生创造习惯思维的培养也成为一种奢谈。

3.培养学生艺术创新思维的对策分析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面对一个问题时,可以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转变看问题的视角,用更加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创新性思维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艺术设计创作过程中,设计的独创性是确保艺术具有较高价值的基础,因此对与设计者来说,利用创新性思维,形成新的思想和设计成果是极其重要的。对于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而言,要想不断提高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合作性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课堂上,大多数的艺术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教师的课堂讲课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合作性教学作为现阶段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各个学科中被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学生以4~5人一组的形式加以划分,让他们对于同一个设计主题加以讨论,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艺术设计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划分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激发每个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说合作性教学方式对提高艺术生的艺术修养、集体意识以及设计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注意对学生创造思维素养的培养,所谓创造性素养是学生创作思维的来源,也就是说,教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艺术设计学习中。创造性素养作为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对艺术设计人员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所以,艺术教师应该在确保艺术设计学生掌握艺术文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锻炼他们对周围新事物的敏感度,让艺术学生成为可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并具有较高创造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最后,艺术教师要想不断提高艺术设计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加强创造原理的教学。虽然艺术设计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是,理论知识依然是艺术设计实践的基础,对艺术设计创造性原理的学习可以让艺术设计学生更加了解艺术创作活动的操作程序,掌握艺术设计创造的方法和手段,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设计水平。比如,艺术教师在讲述某一艺术设计作品时,可以从艺术设计创造原理的介绍开始,让学生理解何为移植、变性、聚合、完满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提问、对比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原理和技巧,将艺术设计创作的品位提升。

4.结语

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在于向社会输送具有较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针对现阶段社会各界对设计人才创造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各大职业院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艺术设计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不断提高艺术设计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