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市场前景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4: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核电市场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国内外高温超导电缆发展情况
目前从事高温超导电缆研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等。
1.美国1996-2010年,美国出现多次大面积停电。排除人工操作失误和天气因素外,停电的主要原因是系统故障和设备老化,美国每年停电造成的损失高达250亿~1800亿美元,停电已经危及到国家安全。美国政府意识到超导输电的先进性,在1988年创建了超导计划,并在1993年底制定了SP(ISuperconductivityPartnershipInitiative)计划,该计划联合了高校和企业进行超导技术的研发,SPI计划一期投入资金8435万美元,二期投资1.17亿美元,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积极参与,使得美国的高温超导电缆技术水平走在了世界的前列。2003年美国能源部提出了“Grid2030”设想,把发展超导电力网络作为解决美国输电瓶颈问题的重要措施,该设想计划在2020年实现高温超导电缆的长距离应用,2030年实现国家电力主干网、区域互联网和地方小型电网的互联。目前,美国的Southwire公司和Pirelli公司已分别实现了三相30m、12.5kV/1.25kA和三相130m、24kV/2.4kA高温超导电缆的并网运行。
2.日本日本在1987年专门建立了Super-GM计划,致力于高温超导电缆等超导产品和技术的开发。由于政府的积极态度以及对企业的支持,日本很多企业都积极参与了高温超导电缆的开发,如住友电气、古河电工、东京电力、昭和会社和富士公司。2002年日本东京电力和住友电气合作开发了三相100m、66kV/1kA高温超导电缆,并实现了并网运行。由于政府的长期支持,日本的高温超导电缆制造水平已走在世界前列,多家企业已掌握了高温超导电缆及其制造的核心技术。2011年10月17日,日本古河电气成功收购了飞利浦旗下的SuperPower公司,后者致力于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制造,日本古河电气自身在高温超导电缆方面就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通过本次收购,大大提升了竞争力。
3.韩国2001年韩国政府启动了“应用超导技术发展先进电力系统”,即“DAPAS”计划,并把其作为“21世纪高科技前沿计划”,韩国LS电缆公司、韩国电力研究院和韩国机械与材料研究院均积极参与了该计划。
4.中国我国对超导的研究最早源于大学和科研院所,随着国家“智能电网建设”、“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和“中国新兴战略产业”等政策的推出,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高温超导电缆及其技术的开发队伍中来。2004年4月,由北京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云南电力集团、国家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等投资的三相交流33.5m、2kA/35kV高温超导电缆在云南普吉变电站实现了并网运行;2005年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研究开发了75m、10.5kV/1.5kA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并在甘肃白银市超导变电站实现并网运行。部分高温超导电缆项目情况见图2。
二、我国发展高温超导电缆的必要性及相应举措
高温超导电缆的开发不仅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更是全社会的客观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电量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用电量在不断增长。2006年全国用电量为28248亿kWh,2011年时全国用电量已达47000亿kWh,6年时间里用电量增长达66.4%(图3)。用电量的高速增长,要求电网的容量和规模也要不断增加。据报道,2011年全国装机容量已达10.4亿kW,除了传统的火力发电外,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新能源也在不断开发。但即便如此,每年的“用电荒”还是会如期而至,部分企业在用电高峰期不得不停产,某些省市区甚至出现了拉闸限电的情况,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现有电力线路损耗大
据测算,在电力输送过程中,由于线路电阻原因,约有8%左右的电能以热能的形式白白浪费了。截至2011年11月,全国发电量已达41939亿kWh,如以8%的损耗计算,每年的电能损失为3355.12亿kWh。2010年三峡大坝发电量约为1000亿kWh的发电量,比较即可知,现有电能输送方式造成了巨大的电能损耗,如采用超导电缆输电,由于超导材料的“零电阻性”,则可大大减少电能损失。
3.传统电缆出现短路故障电流几率增加
用电量的持续增长,导致电网容量和规模不断增加,随之带来了短路故障电流几率的增加。短路电流对电气设备有很大的危害,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电力系统的崩溃。如采用高温超导电缆输电,利用超导材料的“失超”特性,则可以有效地限制短路电流,在短路电流排除后,高温超导电缆又可主动地恢复“超导态”,具有“智能化”效果。除了以上优势之外,使用高温超导电缆作为输电载体,还可以有效降低火力发电带来的污染问题。总之,高温超导电缆的一系列性能优势是传统的铜、铝输电电缆无法比拟的。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发展高温超导技术,“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专门设立了“超导材料与技术专项”,高度重视超导技术;在“十一五”期间,设立了新材料领域“实用化超导材料制备与超导工程化示范应用技术”专项,并在此期间取得了重要进展。现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出台,关于发展超导技术的具体举措有:①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提出,要推广应用输变电节能、环保技术,注重降低输、变、配电损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②“‘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部分,明确提出要发展超导材料;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出将“高温超导技术”作为优先项目予以重点发展;④“智能电网”的建设。我国电力发展的目标是:以三峡电站为中心,建设东、西、南、北4个方向的联网和送电线路,在2020年左右建成全国互联电网,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首次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2011年3月“智能电网”正式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支持发展大容量储能系统、智能配电与用电技术以及大电网智能调度与智能输变电技术。“全国电网互联”和“智能电网”的建设为高温超导电缆的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将有力推动高温超导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高温超导电缆及相关技术作为高温超导强电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将直接受益。
篇2
1 “全员全过程精细化合同管理”内涵
全员,是指企业及其全体员工参与,强化全员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全员合同知识素养、营造全员合同信用文化,将与员工职务行为有关的合同风险预防与控制变成为员工自觉行为。
全过程,是指合同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它既包括合同形式的确定、主体资信审查、合同谈判、审核会签、合同履行、合同变更、立卷归档、合同评价等过程,还包含着公司对于各式各样合同的整体梳理和规范以及不同部门和员工的分工和职责。
精细化,是指在合同管理中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力争在管理的每一个执行细节上都可以做到数据化、精确化,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并且持续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2 “全员全过程精细化合同管理”主要做法
(1)通过对合同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监控,全面认识面临的合同风险。对公司涉及到的各种类型的合同进行梳理,逐项分析各环节可能遭遇的风险,找出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风险分析,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等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提出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并持续不断的监督和改进。
(2)加强对潜在签约人资格的审查。合同主体问题决定着合同的成立和效力问题,主要看潜在签约人是否具有主体资格、是否依法成立、有无营业执照、营业执照是否已年检,合同签署人的资格是否具备等。特别注意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重要工业产品要有生产许可证制度,压力容器、锅炉、电梯等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实行特别许可。
(3)加强潜在签约人履约能力的调查。主要对财产状况、生产能力、经营能力等内容进行调查,而且对确需与分公司签订合同时,还就分公司的上级公司(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履约能力)的情况进行审查,因为在分支机构无力承担责任的情况下,其上级公司还应承担补充责任。
(4)建立符合公司特点合同系列范本。合同条款是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关系具体体现、合同履行的依据、合同管理的核心。在参考国家示范文本的基础上制定了合同系列示范文本,做到合同内容明确,条款准确清楚。示范文本涵盖了目前公司涉及的合同类型,业务部门签订合同时,以该示范文本为基础,依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大大减少了合同签定过程中的随意性,对减少合同纠纷,维护公司合法权益,提高合同审查效率,降低签约风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实施合同审核会签,把风险堵在源头。将合同的审核会签作为合同生效的必经程序和主要环节,,从合同初稿的拟定到最终合同的签订,形成以合同承办部门和财务、审计、合同、法律部门以及公司领导三级合同审核会签网络。审核会签人依照各自的职责权限,对合同的可行性、经济性、技术性、严密性等进行把关,凡是对合同条款存在异议的情况都会及时沟通,集中评审,或重新修改,把风险堵在源头。当各方在合同评审过程中出现不同意见时,公司会召集相关人员对合同条款和业务风险进行梳理分析,掌控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并制定流程控制措施,要求各层面人员在执行过程中落实
(6)实施重要合同交底制度,实现全员参与。对于重要的合同,在合同正式生效后,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实施合同交底,使合同相关人熟悉合同的全部内容,并对合同条款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了解自己权利的界限和义务的范围、工作的程序和法律后果,摆正自己在合同中的地位,有效防止由于权利义务的界限不清引起的内部职责争议和外部合同责任争议的发生,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
(7)加强合同动态监控,掌握合同履行情况。我们在实际管理中,进一步规范存档合同台帐,对合同编号、名称、对方单位名称、金额、签订时间、承办人和履行情况进行登记。加强合同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合同进行清理,要求合同承办部门要向合同综合管理部门通报合同履行情况,对合同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控,掌握履行情况,使得能够及时发现影响合同履行的原因,以便随时向各部门反馈,排除阻碍,防止违约的发生。对于已经履行完毕的合同制作履约报告书归档,形成管理闭环。
3 取得的效果
“全员全过程精细化合同管理”在公司的应用,破解了合同管理的难题,不但减少了合同纠纷,降低企业运营和交易成本,实现公司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且强化全员风险防范意识,营造全员合同信用文化,增强了全员依法维权的意识,提高了公司正确认识、判断和化解企业经营管理中法律风险能力以及企业应对法律纠纷能力。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3.1 构筑起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合同风险防范体系
对合同管理实现了全过程动态监控,形成了合同综合管理部门统一归口管理、承办部门各负其责、相关职能部门分别把关的闭环管理的体系。
3.2 提高了合同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化解了合同纠纷的发生
在合同管理中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在管理的每一个执行细节上都可以做到数据化、精确化,堵塞了管理漏洞,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并且持续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有效化解了合同纠纷的发生。
3.3 全员合同素养和风险防范的意识逐步提高
全员的合同风险防范意识逐步提高,自觉遵守合同的约束,按照合同要求规范自身的经营管理,依照企业内部制度办事、诚实守信的契约意识,依合同维护自身权益意识均得到了加强。
篇3
【关键词】核电;视频检测技术;在役检查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Video Inspection Technology in Nuclear Power Station In-Service Inspection
ZHAO Wei LI Xin LIU Bo CHEN Shu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TD In-Service inspect Center, Wuhan Hubei 430223, 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expansion of china nuclear power market and the performance of “nuclear power go out strategy”,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nuclear security. Video inspection combines video technology and visual inspection. It has the advantage of intuition and high reliability and is widely used for inspecting the equipments and components in nuclear power station in order to inspect its surface condition, the structure integrity and leakage trace. It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insuring safety of nuclear power station. Progres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ings great-leap-forward advance of the video inspection equipments’ performance, therefore video inspection technology will be surely used widely and has broad prospect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Nuclear power; Video inspection technology; In-service inspection
0 前言
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及其对气候与环境的破坏性益发受到各国重视,开发利用新能源将是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核电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被诸多国家优先发展,核电地位提升,以至于核电市场进而扩大化,核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视频检测技术是科技前沿的视频技术和目视检测相结合的一种检测技术,其借助于光学照明技术、先进的摄影技术和辅助仪器设备,在不损坏、不改变被检测对象理化状态下的情况下,对被检测表面的表面结构、性质及状态进行高可靠性和高直观性的检查,借以评判被检对象的连续性、完整性、安全性及其他性能指标。作为一种有效的检测技术,视频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各个领域。
核电无损检测不同于其他行业探伤,具有作业环境复杂恶劣,部分区域剂量率水平高等特点。由于视频检测技术可对容器和泵壳内部、管道、紧固件、支撑件及人员不可接近或高辐照区域进行远距离检测,因此核电站设备广泛采用视频检测技术,用于检测表面缺陷和不连续,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内表面、反应堆压力容器下封头外表面、顶盖内表面及CRDM贯穿件、蒸汽发生器一次侧和二次侧水室、稳压器内部堆焊层、主泵内部蜗壳、堆内构件、燃料组件及其它容器或支吊架的内外表面等。通过对表面发现的缺陷或不连续进行跟踪,并加以对比分析,可以作为评价核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一种有效手段,以便更好地保障核设施安全可靠运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评价核电安全性能的检测手段之一的视频检测技术,其技术能力也得到了不断升级提高。
1 核电在役检查标准对视频检测的要求
目前国内核电站参考标准主要有美国的ASME标准、法国的RCCM标准及俄罗斯的标准,不同类型的核电站对役前和在役检测时视频检测技术要求的被检对象及范围、灵敏度标定及验证、照明要求、记录标准和验收标准有所不同,下面按三种类型的标准来阐述对视频检测技术要求。
ASME规范第Ⅺ卷IWA-2211、IWA-2212、IWA-2213中描述视频检测对象包括被检设备表面的不连续性和缺陷,如裂纹、磨损、腐蚀和侵蚀;在进行系统压力试验时承压设备的泄漏痕迹,以及检测设备和其支撑件机械和结构状况,如间隙、紧固、实移;还有如螺栓或焊接连接处的完整性和损害、零件松动或丢失、碎片、腐蚀、磨蚀或侵蚀等不连续和缺陷。还包括会影响阻尼器、恒荷载和弹簧类型支撑满足可运行性和功能要求的条件检验。
ASME规范第V卷第9章T-953要求视频检测的分辨能力至少应和直接目视检验相当。在ASME规范第V卷第9章T-941规程要求,可以采用一条宽度等于或小于1/32in.(0.8mm)的细线或人工伤或一个模拟工况,使其位于被检表面或其他相似的表面上。模拟工况或人工伤应位于被检部位中最不利于辨认的位置,并以此来验证视频检测的分辨能力。ASME规范第Ⅺ卷IWA-2216要求视频检测系统应有能力辨认和区别适合于进行VT-1和VT-3设备检验要求的颜色。
法国RCCM规范要求检验对象范围为焊缝和堆焊层表面状况,以及结构件、支撑以及连接件的完整性,MC7132要求视频检测系统的分辨能力至少应与直接目视相当。MC7133要求被检制件与(表面试样或基准标准以外的)对比试样进行比较。
俄罗斯规范中的焊接接头和堆焊的检验规程ПНАЭΓ7-010-89描述了视频检测被检对象为母材表面的裂纹、夹层、卷边、不允许的压痕、气孔、龟裂、夹渣及其他不密实性的裂纹;焊接接头表面的裂纹、烧穿、未焊满的弧坑、针状气孔、咬边、未焊透、缩孔、焊缝表面的气孔和夹杂物。目视检验ПНАЭΓ7-016-89规定中,视频检测必须能正常显示缺陷。无损检验光学方法OTC2349-79规定中,视频检测系统应保证缺陷图象质量(亮度,颜色,反差,尺寸,分析时间),制造带一定缺陷的样品来验证视频检测系统的分辨能力。
美国CFR50.55a法规中要求,检验对象和条件基本要求满足ASME规范,但分辨能力必须要求检测出1μin.(0.0254mm)细线或人工伤。
纵观世界主流规范中,视频检测对象大部分为焊缝及设备内外表面,检测对象的材质大部分为不锈钢,少部分为碳钢,作业环境包括水下作业和水上作业,及容器内表面和外表面两大部分。ASME规范对验证分辨能力和颜色要求最细致,俄罗斯规范要求严格程度最松,但是必须至少能检测出表面缺陷和不连续性。美国联邦CFR50.55a中要求的检验能力最高,至少分辨出0.0254mm的细线或人工伤,是目前世界上分辨能力要求最高的法规,当前视频技术能力包括理论、设备、检验技术及应用上已完全能满足该项技术要求。
国内核电在役检查标准把视频技术归结为目视检测,ASME规范中称为间接目视,RCCM规范中称为远程目视,俄罗斯规范中称为视频检测,对视频技术的技术能力上强调了光照度、被检表面及分辨率三方面,从而衍生出分辨率试板,Jaeger等测试分辨率的工具,视频技术作为一种方法,对记录标准,验收标准没有任何影响,记录标准和验收标准 只与被检对象有关,对检测范围却有非常大深的影响,视频设备小型化、轻量化、多样化及高分辨率化,配以辅助的照明设备性能提高,以前视频检测设备不能达到的区域变成可达区域,反向推动在役检查标准加快更新,提出新的标准与新的检测技术水平相适应。
2 核电视频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
当前国内视频检测应用各类型核电站,依据ASME、RCCM、俄罗斯标准建立的各个堆型,根据核电主设备的役前检测和在役检测要求,衍生出稳压器、蒸汽发生器、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主泵蜗壳、反应堆压力容器底部外侧、燃料组件等视频检测系统,形成系统的视频检测项目。视频检测系统由前端采集器、信号传输线、后端显示及编辑分析系统组成,前端采集器一般为分辨能力不一的摄像头,信号传输大部分采用电缆传输,后端显示各种分辨率的显示器,编辑及分析系统为安装编辑和分析软件的计算机。以下为视频检测涉及的主要技术:
1)灵敏度。验证灵敏度大多采用18%中性灰度卡上的细线,基本以0.8mm细线为准,水下标定采用鉴定后固定不同线径细线的标定试板,各个电站根据被检对象不同要求也不同。
2)传输方式。根据前端采集器的输出信号格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传输方式,目前主要为模拟信号,采用同轴电缆传输,但其传输距离较短,且体积和重量大,不利于转运。进行信号转换后,通过光纤传输,增强其传输距离,体积和重量极大的减少。
3)视频格式及后端显示。图像存储格式一般采用压缩式的RMVB、AVI、MPEG-2等通用的视频格式,主流后端显示为CRT,由于LCD技术革新,显色能力和亮度与CRT相持平,但LCD体积小,重量轻,适合于现场作业,现已替代大部分CRT显示。
4)存储方式和编辑方式。存储方式和编辑方式分模拟数据的盒式磁带和数字数据的光盘存储,视频编辑软件是主流的非线性视频编辑软件,如VEGAS、EDUIS、Pinnacle等。
5)视频检测的载体。根据载体结构分为,长杆夹持和多轴机械臂,按载体功能分为水上载体和水下密封载体,按被检对象分为容器内作业和容器外作业,由于核电站设备和管道具有多样性,环境复杂性等特点,视频检测载体呈现多样性,专一性。
现有的视频检测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国内各种类型核电站,但是因核电站的特殊性,视频检测技术存在一些不足和限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背景反光和表面眩光,颜色失真等问题。核电站内主设备材料大部分为不锈钢,表面光滑,直射时产生反光和眩光,色温达不到要求值,图像不能显示被检对象及真实颜色,目前尚未解决此问题,因检测设备的特殊性,决定了光源的结构,进而影响供电电压、灯源及辅助设备选择等,不能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产生柔和均匀的光。
2)辐照噪点。辐照水平高的环境,如在乏燃料水池作业时,对燃料组件进行检测时,前端采集器CCD或CMOS,在高辐照电离射线轰击下,图像形成大量雪花点,影响图像质量,不能准确判断和分析,高辐射区域还有反应堆压力容器底部,主泵内表面,燃料组件等。
3)缺陷的三维观察及精确测量。可疑显示及缺陷的判断,如果缺少三维立体的观察和精确测量,则无法进一步对可疑显示和缺陷进行准确评价,受到前端采集器的尺寸结构和视频载体的结构双重影响,国内主流视频检测设备还未具备多摄像头检测能力,三维立体还需进一步开发,精确测量还未精确到毫米级别以下。
4)图像后期处理技术。在难以达到或者光照条件不足的情况下,采集得到的图像难以满足分析,后期对图像进行对比增强,改进图像细节等发面还未具备。
5)实时自动分析。目前视频检测技术的图像自动分析还未具备,图像的建模及运算算法都处于初步研究状态中。
国外核电发达国家视频检测技术开发早,技术成熟发达,已研制出应用各种检验对象的专用视频检测设备,如专用于检测CANDU堆型内的上部Feeder管的英国OC-Robotics研制的SAFIRE,见图1所示,具备32个电动马达的蛇形机械臂,前端搭载摄像头,在狭窄的支撑架中检测各部件的完整性。
图1 SAFIRE
法国AREVA的HawkEYE如图2所示,西班牙TECNATOM的浮游视频检测设备如图3所示,美国Westinghouse的DUIT视频检验设备如图4所示,专用于反应堆压力容器水下视频检测。
图2 HawkEYE 图3 浮游装置 图4 DUIT
俄罗斯DIAKONT的PRV-Robotics如图6所示,瑞典Ahlberg的Four-Faces-Fuels检测设备如图7所示,用于检查核一级设备,在摄像头及载体上的研制已达到成熟。
图5 PRV-Robotics 图6 Four-Faces-Fuels
国外核电检测技术已趋于成熟,视频检运载体呈现多样性,在耐辐照、水下密封、辐照照明系统及后期分析处理等方面层层递进,功能性及可靠性已产品化,并逐步向新兴核电市场拓进。
3 核电视频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因视频检测技术的直观性、可靠性及易操作性,视频检测技术广泛应用核电站内,从微型的阀门管道至体积大的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从常规岛到高辐射剂量区域,是核电“外科医生”无损检测人员的重要工具,视频检测技术已成为核电站安全保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检测手段,随着我国核电机组数量的不断扩大以及运行年限的增加,视频检测项目几何级别增长,核电视频检测技术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应用范围和应用程度的扩大。随着应用的场合扩大,运行年限的增加,缺陷的产生几率增加。周期性役检的检验范围以及自主检查范围增加也将导致视频检测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
2)设备载体多样化。视频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进一步衍生出更专一,更多样化的检测设备,从水下浮游设备至狭小空间运动的蛇形机械臂,从高剂量环境的耐辐照设备至容器底部的多轴悬吊式检测设备,从低照度环境的搭载照明系统的多功能PTZ摄像头系统至精度极高的柔性机械臂。
3)高清视频技术的普及。与以往的模拟信号技术不同,高清视频技术传输的是数字信号,分辨率比传统的模拟视频技术更高,细节更丰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设备载体的自动化与仿真模拟的自动化更进一步结合。
4)非接触式高精度测量方法的应用。对微小尺寸的快速精确测量,在核电领域,尤其是核一级设备无损检测中亟需应用。目前,国内在此方面的短缺尤为明显,市场需求也极其强烈。
5)缺陷自动识别及分析。缺陷识别和自动分析技术一直未能得到在核电视频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主要原因是识别的精确度满足不了分析软件的要求,而图像的分辨率则是影响识别精确度的主要因素,视频技术的飞速发展,分辨率已提升至1080P,识别精确度的提高,图像分析运算算法的进一步创新,相信不久的将来,自动识别及分析技术能广泛应用,甚至能达到检测人员的分析水平。
6)高速视频检测技术。对高速转运的燃料组件的视频检测还处于初期阶段,远未达到在高速运动中精确测量的程度,且燃料组件环境中单相及双相热水流产生的热扰流及辐射噪点问题亦是一个难点,高速视频检测技术也是需待加强的一面。
7)360度全景视频技术。环视成像技术,360度实时视频检测,对检验对象实施更全面,更直观的检测,适合于狭窄,人员难以到达的地方,更未应用至核电领域,尚属空白。
8)光场视频技术、立体视频技术等先进的视频技术都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还未应用至工程阶段,但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上述方面大部分还属于实际应用初级阶段,从核电站在役检查来看,需着重发展高清和耐辐照视频技术,集中了高清和耐辐照两种特点的视频技术适合燃料组件、控制棒及二次中子源棒等燃料相关、反应堆压力容器底部及外侧、反应堆吊篮及堆芯等高辐照剂量、检验人员不可达区域或对象,且是核电站最重要的部件。从应用环境和检测要求,对高清耐辐照视频技术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如图7所示。耐辐照能力中的累积剂量至少达到105 Grays以上,高清分辨率满足720P的标准,达到25米水下密封, 辅助照明1米内达到1000Lux,具备Pan & Tilt功能,长时间工作保证功能正常的稳定性。
图7 高清耐辐照视频技术特点
Ahlberg公司(如图8所示)和MIRION公司(如图9所示)的耐辐照高清视频技术已发展多年,理论,设备,检验方法。应用于燃料转运、储存等过程监控,堆芯相关组件,如吊篮、筒体、围板、构件等。
图8 Ahlberg耐辐照摄像头 图9 MIRION耐辐照摄像头
目前国内仅有中科院光电研究所研制出一套应用于观察水下堆芯卸/装料期间的燃料组件外观,图10所示,因其功能单一,还未大规模应用其他视频检测项目。
图10 耐辐照视频系统
国内尚未完全掌握高清耐辐照视频技术的核心,可喜的是已对该技术储备多年,针对该技术进行立项研究不在少数,在未来的三年内,国内完全掌握核心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是可以期待的。
4 总结与讨论
随着世界核电及中国核电的蓬勃发展,市场日益拓展,其核电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核电无损检测则是核电安全最重要的保证,作为最直观和最普遍应用的视频检测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视频技术及其新的功能的应用带来的检测能力升级更能保障核电安全,为核电安全进一步增加安全系数。在核电行业追求安全稳定的大前提下,推动视频检测技术发展正是未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检测行业更高的要求。
在中国核电全球全面出击的背景下,国外核电技术也进一步走进中国核电市场,随之引入新的视频检测技术,对中国视频检测技术领域产生冲击,带来竞争,让中国的视频检测技术呈现多方角逐的混战局面,然而对视频检测技术领域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革新时期,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视频检测技术将是飞速发展的时期,技术将日新月异,针对视频技术的相关标准也相应的提高技术指标,为核电站的安全运行,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ASME 2005版[Z].
[2]RCCM 2002版[Z].
篇4
谭建生介绍,今年3月24日,中方参与投资建设的欣克利角C项目进行了核岛廊道第一罐混凝土浇筑,项目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英国核电项目将把中国资本、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中国经验、中国服务全面带出去,助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广核在核燃料、新能源等板块获得了重大突破,核电站数字化仪控、非动力核技术等领域“走出去”均取得积极进展,创造了中企走出去“八个最”:中国在英国及欧洲最大的投资项目――英国核电项目、中国在非洲最大的实体投资项目――湖山铀矿、马来西亚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者、中国在爱尔兰投资最大的企业、孟加拉国最大的独立发电商、埃及最大的独立发电商以及比利时最大的陆上风电场。
“目前中广核国际业务已分布在20多个国家,海外收入占比已经超过20%。”谭建生介绍。
互利共赢开发海外铀资源
为响应我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三个三分之一”的资源保障策略,中广核近年在海外铀资源开发方面收获颇丰。
中广核与哈萨克斯坦原子能公司(简称“哈原工”)共同开发位于哈萨克斯坦南部的伊尔科利铀矿和北部的谢米兹拜伊铀矿。2016年12 月,中广核与哈原工合资建设的中哈核燃料组件厂正式开工,推动了哈萨克斯坦核燃料产业向上游的升级,也为中国带来至少2万吨金属铀的资源储备。
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志平表示,“中哈核燃料组件厂是哈原工和中广核实现具备燃料组件生产能力的战略性突破,堪称中国‘一带一路’和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的标志性项目。”
“目前合资组件厂主要进行设备采购,以及相关生产准备,预计在2019年底项目能够建成投产。”余志平告诉本报记者,“第一期规模是200吨铀,主要面向中广核国内外市场。中广核和哈原工正在积极谋划第三方市场。哈萨克斯坦本身也规划建核电站,这个组件厂也取得了哈萨克斯坦规划建设中核电站燃料的优先供应权,未来运行方面会有很好的安排。”
就纳米比亚湖山铀矿,余志平介绍,该项目已于2016年12月31日生产出第一桶铀,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湖山铀矿项目建设期间可提供约 6000个就业岗位,生产期间可提供1600个就业岗位,并使纳米比亚出口增长约20%,GDP增长约5%,有望使纳米比亚成为世界第二大天然铀生产国和出口国。
据了解,结合{米比亚工业基础薄弱、所需技能不足的实际,中广核一方面引入了五家中国企业参与建矿,另一方面,投入2亿多纳元用于当地员工培训、技能提升,以本地化作为实现国际化。
“湖山矿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建设’方针,成本、进度控制良好,成功开创了投资、建设和经营的 ‘湖山模式’。”余志平说。
海外新能源在运装机超900万千瓦
作为中广核重要的产业板块,新能源业务覆盖风电、太阳能、水电、气电、热电联产、生物质能及燃料电池等多种清洁能源类型。
2015年11月,中广核通过国际竞购,收购了马来西亚埃德拉全球能源公司下属的电力项目,拿下埃德拉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5国的13个电力项目,控股在运装机容量662万千瓦。13个项目分布在马来西亚、埃及、孟加拉、阿联酋、巴基斯坦五国,以天然气发电为主。埃德拉项目的收购,使中广核成为埃及、孟加拉国最大的独立发电商,马来西亚第二大独立发电商,也是中国在海外装机容量最大的能源企业之一。
在欧洲市场,中广核已经崭露头角。“2014年6月,中广核在法国成立了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经过四年多发展,该公司目前已成为欧洲第七大新能源运营商。” 谭建生介绍,“中广核目前拥有比利时最大的陆上风电场项目,并成功中标法国及欧洲范围内首个漂浮海上风电项目――格鲁瓦项目,这也是中企首次进入漂浮海上风电领域。2016年12月,中广核收购了爱尔兰杜凡风电项目,这是中国企业迄今在爱尔兰最大的投资项目。”
中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林坚在会上表示,中广核的海外新能源业务覆盖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控股在运装机容量超过900万千瓦,占中广核新能源业务装机总量的比例约40%。
今年3月,中广核正式获得马六甲224万千瓦燃气联合循环项目开发权,该项目将引进全球最高科技和最高效率的“H级”联合循环燃气机组。“该项目是中广核收购马来西亚埃德拉项目后,获得开发权的首个新项目,是中广核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信心和实力的再次展现。”
自主装备拓展国际市场前景可期
在核电装备和非核动力核技术产业方面,中广核势如破竹。
谭建生介绍,中广核旗下的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技”)今年3月初成功向印尼出口了一套工业用电子加速器及X射线辐照系统,这是印尼国内首台配有X射线转换系统的工业用电子加速器系统。
2016年,中广核技还实现向美国出口电子加速器“零的突破”,成为国内首家打入欧美市场的加速器制造商。此外,中广核技在印度非动力核技术市场的占有率也排名第一。目前,中广核技已进入美国、印度、泰国、韩国、巴基斯坦、巴西、印尼等7个国家,累计出口18套加速器。
中广核旗下广利核公司总经理江国进表示,该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自主知识产权核级DCS通用平台――和睦系统走出去。“在和睦系统研发之初就对 ‘走出去’作了考虑,和睦系统先后通过了功能安全认证机构德国TüV和ISTec,以及IAEA等多个国外权威认证机构的评审和认证,为进入国际市场拿到了通行证。”
篇5
关键词:能源;核电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032-02
1 核电产业发展现状
1.1 从全球看,发展中国家核电产业潜力巨大
1.1.1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
自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开始寻找新能源替代品。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世界上已有430多座核反应堆电站并网发电,核电总装机容量已达3.5亿千瓦以上,约占世界发电总量的17%。世界核电产业形成了以美国为首,世界各地竞相发展的格局。法国紧居其二,日本位居第三,德国和俄罗斯紧随其后,成为世界核电产业的5大强国,引领世界核电产业的发展。其具体规模如表1所示:
表1 2009年世界主要核能国家核电情况
排序国 家
运行机组
台MWe
1美国104101119
2法国5963473
3日本5346236
9印度173779
11中国118587
资料来源:2009年6月1日世界核协会更新公布的全球核电站统计与预测
从世界核电产业的格局来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核电产业的发展相差甚远,发达国家的核电装机容量占世界核电总装机容量的86%,而发展中国家占的比例不到14%,并且技术水平、核电发电量在国家总发电量的比重方面,发展中国家也落后于上发达国家。
1.1.2 核电产业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核电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际间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北美,欧洲的核电技术日益成熟的过程中,亚洲地区的核电容量也将有大幅度增长。据世界原子能机构的统计,未来65座正在兴建或正在立项的核电站中,2/3分布在亚洲各国。中国目前运行核电机组11个,核电装机容量 900万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比例为1.9%,计划到2020年提高到1亿千瓦。印度运行核电机组17个,核电比例为2.6%,计划到2020年增加20至30个新核电机组。从世界核电的发展趋势看,亚洲远东地区尤其是中国将是传承世界核电发展的主战场。
1.2 从全国看,核电产业快速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1.2.1 我国核电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发电量迅速增加
我国核电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3个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我国核电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自主设计建造了秦山核电站,并引进法国设备与技术建设了大亚湾核电站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4年,我国核电产业进入小批量发展阶段,相继开工建设了四个核电站项目:秦山二期核电站、岭澳一期核电站、秦山三期核电站和田湾核电站。
2004年至今,我国核电产业迈入加速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应正在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一个瓶颈,核能在我国能源可持续供应中的重要地位逐渐成为共识。
总的来说,我国核电产业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1)核电规模迅速扩大。90年代初,我国只有两大核电厂,秦山核电厂和大亚湾核电厂。经过不到十年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我国现有已建电厂5个,已运行机组11个,在建核电机组14台、装机1493万千瓦,预计在建项目到2013年可以全部投入商业运行,我国近期在建的核电站如下表所示:
表2 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运行和在建核电厂情况
状态核电厂名称堆型额定功率(MW)开工日期(拟)商业运行
在建
福清核电厂1号机组二代加10802008-11-212013
阳江核电厂1号机组二代加10802008-12-162013
方家山核电厂1号机组二代加10802008-12-262013
台山核电厂1号机组压水堆17502009-9-12013-12
(2)发电量和利润快速增长。2008年我国核电发电量增长较快,总发电量达684亿千瓦时,比2007年同期增长8.8%,。与此同时,2008年1-11月,中国核力发电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28.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13%;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2.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15%;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05.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8.86%。
(3)政策大力扶植。国家政策支持发展核电国家发改委的《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要求,未来必须实现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自主运营,全面建立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对于国家确定的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和国内承担核电设备制造任务的企业,核电投产后的销售环节增值税也将先征后返;对于进口用于核电设备生产的加工设备和材料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1.2.2 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朝“自主化”方向迈进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中指出,在核电自主化方面,要实现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自主运营,全面建立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形式比较完整的自主化核电工业体系。我国高度重视核电自主化发展,百万千瓦级核电关键设备国产化是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之一。二代加核电技术装备的国产化布局全面推进,第三代核电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已经启动。
1.2.3 核电产业基地朝沿海城市发展
从空间布局上看,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上海、东北、四川三大核电设备生产基地。然而广东作为最早建设核电站的省份之一,广东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使核电设备在广东配套生产成为可能,一个围绕以核岛、常规岛重件设备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核电装备制造相关企业逐步向广州南沙聚集,中国西电集团公司建设南沙高压输变电设备基地,省内拥有数十家企业参与核电站设计、安装和部分备供应。广东逐步迈向继上海、东北、四川之后的第四个核电设备生产基地。
2 核电产业面临的问题
2.1 市场空间广阔,但竞争激烈
装备制造企业因核电装备市场的巨大需求迎来了空前的商机,但同时也面临着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除了上海、东北和四川三大核电设备制造基地之外,黑龙江、辽宁、山东、浙江、江苏、湖北、河北等地也纷纷建立起了核电装备产业园区或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包括规划中或已投产核电装备产业园区近20个,仅常州市就有30多家各类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在广东省内,也有广州、深圳、台山等城市上马装备产业园。这些产业园如全部建成投产,至2012年我国就可能出现明显的核电装备产能。巨大的产能必将引发空前的竞争。
2.2 核电技术装备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但高端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短缺制约核电装备产业的自主创新进程
上世纪90年代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一期核电站的绝大部分设备由国内研制,国产化率达70%以上。此外,通过大亚湾、岭澳一期和二期核电项目的建设,我国已初步掌握了第二代及改进型核电技术,并具备了批量化建设百万千瓦核电站的能力。但在核级阀、主泵等关键领域,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差距,无法自行生产或产品达不到质量要求,特别是核电设备研发、维修人才培养的建设长期滞后于核电项目的发展。由于人才的培养到适用过程较长,也导致了我国高级技术人才的不足。随着我国对核电等清洁能源的需求量不断扩大,我国的核电设备技术人才的缺口将越来越严重,尤其是高端的技术研发人才。
2.3 拥有一定制造基础,但关键核电设备仍依附国外,自主化程度不高
在我国核电装备产业各环节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还落后于国外核电发达国家。中国虽然较大比例地实现了核电设备的国产化,形成了一定的核电设备供给能力,但是关键核电设备和配套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国内仍无法制造,或者国产的核电配套设备品种、质量、性能尚不能完全匹配于核电产业发展的需要,仍然需要依赖进口。更需看到的是,核电装备产业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特点,基本上可以把国民经济中的所有行业门类和学科内容囊括进来,这也正是其具有战略地位的重要体现,我国核电装备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既受制于自身因素影响,也受到其他相关学科门类发展缓慢的影响。
2.4 核电装备产业资源能力分散,尚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我国核电装备产业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有限的资源分散无法形成合力,将极大限制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核电装备产业组织结构松散、集中度低,无论是设计研发或技术服务都缺乏专业化分工。由于没有形成公开透明、公平合理、专业分工、有序竞争的整体环境,核电产业链条不够细化,资源能力分散,不同环节间竞争性不足,也导致核电装备产业内部发展不够平衡,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还不够高,无法形成集聚效应。
3 核电产业发展对策
3.1 明确方向,错位发展
在我国迎来新一轮核电装备产业热潮,产能可能过剩的形势下,各地核电装备产业的发展,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紧扣市场走向,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外部条件,在科学的产业政策指导下明确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合理配置资源,从自身劣势中挖掘出相对优势,推动企业错位发展,使核电装备产品多元化,产品之间更具有互补性,从而避免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
3.2 培训人才,提高技术
建立核电装备人才培训体系,增设核电技能培训机构,增大人才培养效率。充分开发核电装备产业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加快培养研发精英、高级管理人才和大批高素质劳动大军。支持鼓励核电装备企业与国内外大学、核技术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核电装备业产学研创新联盟、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和创新平台,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启动计划等,集聚产业、技术、人才资源,支撑核电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3.3 加强合作,自主开发
加强政府间的国际合作,尤其是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与美国能源部、核管会协调,消除政治障碍,营造国际合作氛围,为项目合作提供条件;加强企业间的国际合作,用中国自身核电市场的优势,吸引国际核电供货商与国内核电装备企业合作来共同开发我国未来先进核电站,通过技术转让、人员培训等方式快速提升中国核电装备企业的技术水平;加强国内各核电装备产业基地间的区域合作,统筹各地生产能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同时,依托国家重点核电站项目工程,把精力集中于当前国内核电装备的薄弱环节,突破关键设备的技术瓶颈,实现自主化开发;重视标准和认证工作,注意了解国外的技术标准体系,使自主开发的新产品及时取得认证。
3.4 整合资源,培育集群
加强核电装备产业链纵向整合,充分发挥产业链条各环节比较优势,按照市场需求,根据资源优化配置原则有机组合,形成二三家集研究、生产和成套供应,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核电装备集团,使其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加强核电装备企业之间的横向整合,形成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支撑、中小企业跟进的产业集群,通过基础设施共享和专业化分工降低投资费用和使用成本,通过信息共享降低经营风险,促进创新成果和技术在企业间、模块间转移与扩散。
参考文献
篇6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必要性
电网调峰稳定运行,需要建设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
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特点,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电源建设仍将以燃煤火电为主。火电机组调峰方式主要是常规的出力调峰方式和非常规的开停机调峰方式,满足不了系统负荷急剧变化的要求,易发生设备事故,对电网的安全运行有一定影响,而且调峰运行时发电煤耗上升、厂用电率高、设备损耗加大、检修费用增加,发电成本高。常规水电机组开停机迅速,运行灵活,具有较强的调峰能力。但是水电机组出力受季节和水库水位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水库调节性能差、水库库容小的水电站,参与调峰受到很大限制。
抽水蓄能电站是世界公认的运行灵活可靠的调峰电源,国内外已投产运行的抽水蓄能电站均为电力系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抽水蓄能电站不仅是良好的调峰电源,还能够承担电网调频、调相和旋转备用任务,给电力系统带来可观的动态效益,有效地改善火电及其他类型机组的运行条件,延长火电机组的使用寿命,减少燃煤机组的燃料消耗,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和运行安全。
对于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系统内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虽然比较大,如果调节性能好的水电站较少,没有足够大的调节库容,其调节性能会受到限制,丰、枯水期出力变化大。在汛期常规水电站经常处于弃水调峰状态,而枯水期常由于出力不足,满足不了电网的调峰要求。如豫、粤、赣、湘、黑、浙、闽、晋、琼、陕10省,在这些地区修建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不仅可以弥补电网调峰容量的不足,增加系统运行的灵活性,也可使水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我国正在兴建的湖北省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和湖南省的黑糜峰抽水蓄能电站,通过深入的分析论证工作,表明在水电装机容量相对较大的地区,建设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是也是合理的、经济的。
风电、核电等新能源的大力发展,需要建设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
风电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核电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型能源,风电和核电的大力发展,对实现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风电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累计安装风力一发电机11600台,总装机容量12153MW,目前共规划了新疆哈密、甘肃酒泉、内蒙古东部地区、内蒙古西北地区、河北、吉林、江苏沿海地区和山东沿海地区共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00MW。风能是一种随机性、间歇性的能源,风电场不能提供持续稳定的功率,发电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差,这就给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实时平衡、保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同时风电的运行方式必将受到电力系统负荷需求的诸多限制。抽水蓄能电站具有启动灵活、爬坡速度快等常规水电站所具有的优点和低谷储能的特点,可以很好地缓解风电并网给电力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
国家在能源发展政策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水电,适度发展核电”,在核电技术方面提出“采用先进技术,统一技术路线”,到2020年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核电机组运行费用低,环境污染小,但核电运行的安全性一直是全社会公众甚为关注的热点。核电机组所用燃料具有高危险性,一旦发生核燃料泄漏事故,将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的后果,核电站机组出力一般要求在平稳状态下运行,承担电网的基荷。而且核电机组单机容量较大,一台机组的容量可达1M00MW甚至更大,一旦停机,将对其所在电网造成很大的冲击,严重时可能会造成整个电网的崩溃。因此在电网中必须要有强大调节能力的电源与之配合,建设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配合核电机组运行,对核电站的安全、经济运行以及电力系统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核电一般带基荷运行,不参与调峰运行,而风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反调峰等特点,当系统中核电、风电、太阳能的并网规模较大时,会增加系统的调峰压力,甚至会影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随着大核电、大风电的建设,使得系统调峰面临技术挑战,迫切需要建设大容量储能装置,解决系统调峰问题。
抽水蓄能电站是电力系统最可靠、最经济、寿命周期长、容量大、技术最成熟的储能装置,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配套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可降低核电机组运行维护费用、延长机组的使用寿命;有效减少风电场并网运行对电网的冲击,提高风电场和电网运行的协调性以及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发展,需要建设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正在推进“一特四大”的电网发展战略,即以大型能源基地为依托,建设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构成的特高压电网,形成电力“高速公路”,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将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发展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的无功平衡和电压控制问题比超高压交流输电系统更为突出。利用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双向、平稳、快捷的调节特性,承担特高压电力网的无功平衡和改善无功调节特性,对电力系统可起到非常重要的无功/电压动态支撑作用,是一项比较安全又经济的技术措施,建设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对电力系统特别是坚强智能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建设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
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电力系统负荷低谷将下水库的水抽入上水库,高峰时段将上水库的水放到下水库发电,本身不能利用一次能源产生电力。抽水蓄能电站本身耗能,没有产生节能和环保效益,其节能降耗和环保等效益,主要是通过不同燃煤机组间的煤耗差转换作用来实现,这些效益的产生体现在整个系统的火电机组中,如果没有抽水蓄能电站就没有这些效益。因此,抽水蓄能电站是为发电机组的节能降耗服务的,实现整个电力系统内发电机组的节能降耗是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静态功能。
抽水蓄能电站机组由于其灵活的调峰、调频能力,可以减少火电的调峰幅度,提高火电机组的运行效率,降低系统内火电机组的整体煤耗,相应减少COn、CmHn、NOx、SO2等有害气体的排
放量,达到减排效果。
发展地方社会经济,需要建设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
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带动电站所在地区其他工业、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给地方政府带来可观的财税收入,为当地富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前景
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是优化电源结构、建设现代化电网的必然趋势。根据相关资料,到2020年,我国抽水蓄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1300000MW以上,为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配置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势在必行。
抽水蓄能电站在电网中的合理比重,主要取决于电网负荷水平、负荷特性和电源组成等方面的因素。
考虑到目前抽水蓄能电站的在建规模,到2020年我国需要建设100000―120000MW的抽水蓄能电站。
多年来,有关单位曾对我国不同电网进行了电源最优组合的分析和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在以火电为主的电网中,配置8%~15%的抽水蓄能电站容量是比较合适的;为保证核电机组稳定运行,配置40%~50%相应核电机组容量的抽水蓄能电站容量比较适宜。从我国今后电源发展看,预计2010年我国的发电装机将达到900000MW,2020年将达到1300000MW以上。考虑目前抽水蓄能电站的在建规模,到2020年我国需要建设100000~120000MW的抽水蓄能电站。
从电网的需求和市场前景来看,抽水蓄能电站面临着新的难得的发展机遇。
电网对调峰电源的需求正在从技术需求向经济需求转变,抽水蓄能电站以其独特的调峰填谷能力和其不可替代的动态效益以及相对较低的工程造价,较好满足了电网对经济调峰电源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电网供电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厂网分开的格局已基本形成,电网公司直接调度部分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保证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手段之一,但现有容量明显偏小,目前正在抓紧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和前期工作;非电网企业等其它投资主体正在逐步认识到抽水蓄能电站的优良性能和较好的发展前景,正在积极投入到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建设中。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站址资源丰富,已经完成的规划选点覆盖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目前,有关单位正在对西北区域开展较系统的抽水蓄能电站规划选点工作。
目前,我国正在组织开展全国性的抽水蓄能选点规划,根据最近完成的规划选点成果,华北电网覆盖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省及西部)初步查明可能兴建抽水蓄能电站的站点150个,其中38个站址建设条件较好,列入了普查成果,规划站址有21个,包括:北京市的板桥峪站址(1000MW);河北省的丰宁(3600MW)、尚义(1000MW)、邢台(1400MW)、易县(1200MW)、抚宁(1000MW)、阜平(1400MW)、迁西站址(800MW);山西省的大同(1200MW)、交城(1600MW)、运城(1200MW)、太原站址(1000MW);山东省的文登(1800MW)、莱芜(1000MW)、海阳(1000MW)、泰安二期(1800MW)、潍坊站址(1000MW);内蒙古西部的锡林浩特(800MW)、包头I(1600MW)、包头Ⅱ(1200Mw)、乌海站址(1200MW)等。其中板桥峪已完成可行性研究,丰宁、文登已完成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
东北电网覆盖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初步查明可能兴建抽水蓄能电站的站点111个,其中29个站址建设条件较好,列入了普查成果,规划站址有17个,包括:黑龙江省的荒沟(1200MW)、尚志(800MW)、前进(12DOHW)和依兰站址(1200MW);吉林省的敦化(1400MW)、红石(1200MW)、蛟河(1200MW)和通化站址(800MW);辽宁省的大连I(800MW)、绥中(900MW)、桓仁(800MW)、大连Ⅱ(600MW)和清原站址(1500MW);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1000MW)、乌兰浩特(1200MW)、赤峰(800MW)和通辽站址(1000MW)等。其中辽宁省的清原站址已经完成了预可行性研究设计,桓仁站址已经完成了可行性研究设计;黑龙江省的荒沟站址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正在上报项目核准申请;吉林省的红石站址已经完成了预可行性研究设计,敦化站址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设计。
华东电网覆盖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上海四省一市)据初步统计抽水蓄能电站可开发站址131处,其中列入规划站址的22个,包括:江苏省的句容(1350MW)、竹海(1800WM)、连云港苏文顶(1000MW);浙江省的宁海茶山(1800MW)、泰顺(1200MW)、淳安(1200MW)、缙云方溪(1800MW)、建德乌龙山(2400MW);安徽省的绩溪(1600MW)、桐城(1200MW)、宁国青龙山(1200MW)、金寨(1200MW)、岳西(1200MW)、涂山(1000MW);福建省的厦门吴凤(1600MW)、永泰白云(1200MW)、宁德周宁(1200MW)、龙岩漳平(1200MW)、福州鼓岭(1200MW)、漳州长泰(1800MW)、三明碧溪(1550MW)等。目前,句容、淳安、缙云方溪、天台九龙、建德乌龙山、永泰白云等站址已经完成了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测设计工作。
华中区域电网五省一市中,除以水电为主的四川电网外,其余各省市均开展过不同范围的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工作,开发条件较好的站址资源有湖南省的玉池、弼时、平江、下龙潭,湖北省的喷雪岩、花园、城山、九宫山,河南省的天池、五岳、大坪、花园沟、大鱼沟、宝泉二期,重庆市的蟠龙、石滩、镇紫、龙泉,江西省的洪屏、柘林、云居山、社上、江上、庐山等。目前,河南的天池、五岳两站点正在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江西的洪坪正待核准。
西北电网地区抽水蓄能电站规划选点工作开展相对较少、起步也较晚。目前,有关单位正在对该区域开展较系统的抽水蓄能电站规划选点工作。此前的抽水蓄能电站站址资源仅有新疆的天池。
南网地区的抽水蓄能电站站址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境内,目前有深圳、清远、阳江、新会、新丰、党山、天堂、下坪、仙家垌二级、石曹、五华、朝面山、岑田、青麻园、昂天湖、三渡水等16个站址,其中深圳、清远两抽水蓄能电站
前期工作较深,清远电站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目前在南网地区已开展了海南、广西两省区的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工作。
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关于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能源[2004]71号文),以及其后颁发的“发改价格[200刀1517号文”和“发改能源[2008]759号文”两个文件,基本形成了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的现行政策框架。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体制有“电网控股、地方参股”、“电网全资”和“非电网企业投资”三种形式,其中主要以电网投资控股、地方投资公司参股为主。2004年,为了规范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和管理,促进抽水蓄能电站的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发改委颁发了“关于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能源[2004]71号文),其后又颁发了“发改价格[2007]1517号文”和“发改能源[200B]759号文”两个文件,这几个文件基本形成了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的现行政策框架。71号文规定:“抽水蓄能电站主要服务于电网,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和效益,抽水蓄能电站原则上由电网经营企业建设和管理,具体规模、投资与建设条件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严格审批,其建设和运行成本纳入电网运行费用统一核定。发电企业投资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要服从于电力发展规划,作为独立电厂参与电力市场竞争。”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仅靠电网公司全资或者控股开发,融资难度较大。
以国家电网为例,2015年至2020年国家电网内抽水蓄能电站新增规模约36000HW,按照抽水蓄能电站每千瓦投资3500元考虑,如果该部分抽水蓄能电站由一家投资主体开发,则需要筹集资金1260亿元。按资本金20%考虑,需要筹集资本金252亿元。考虑到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周期,为满足2020年抽水蓄能电站的规模,在“十二五”期间短短的5年时间内筹集252亿元资本金难度非常大。如果仅考虑51%的控股股权,那么需要筹集资金642.6亿元,资本金129亿元。资金筹措难度非常大。
目前有很多电源公司、民营企业已经进入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市场,有利于抽水蓄能电站市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国内抽水蓄能电站投资主体以电网公司或其下属公司为主。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国网区域由国网新源公司控股开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在南网地区由南网调峰调频发电公司控股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格局。
但近期各央企发电公司、各省属地方企业、民营企业纷纷介入抽水蓄能电站发电领域开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如湖南五凌电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黑糜峰抽水蓄能电站(1200MW);中国三峡集团公司投资建设内蒙古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1200MW);深圳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建设深圳抽水蓄能电站;河南蓝天集团(民营)与中华水电公司(外资)合作开发河南五岳抽水蓄能电站(1000MW)。多种资本进入抽水蓄能电站市场对抽水蓄能电站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开工建设的角度来看,多元化的投资方向更为有利。
篇7
关键词 水压试验泵;柴油发电机组;抗震要求;新增厂房位置;厂房布置
中图分类号TM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2-0173-02
1 选题背景
我国已经建成的二代核电站基本上全部采用的是水压试验泵汽轮发电机组。但近年来小容量汽轮发电机组市场前景不乐观,供货商的数量及其少,并且其工艺系统及维修操作相对较为复杂;而柴油发电机组的优点是热效率高、设备紧凑、冷却水耗量少、维修操作简单,尤其是其迅速、可靠,并且可以频繁起动的特点,很适合作为应急发电机组或备用发电机组使用。另外,其单机容量等级范围广,具有适用于多种容量用电负荷的优越条件。在经过功能、设计、安全性及进度等多方面论证,并参考国外核电站提出的柴油发电机组替代汽轮发电机组的设计思路后,最终确定将原来由汽轮发电机组供电的水压试验泵的电能改为由柴油发电机组供给。
2系统功能
每个核电机组都配置有一套系统水压试验泵柴油发电机组。两个核电机组需设有两套柴油发电机组。
在正常或设计基准事故工况下,本系统不执行安全功能;但在一个机组的两列配电盘LHA和LHB都不能供电的情况下(即超设计基准事故工况时),该单元机组的柴油发电机组可以自动启动,并通过水压试验泵房内的控制柜向水压试验泵提供应急电源,以确保给主泵1号轴封供水,从而保证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完整性。如果该单元机组的柴油发电机组起动失败,则另一台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自动起动,向水压试验泵供电。
另外,该系统在超设计基准事故工况下还负责为机组运行所需的仪表和水压试验泵房的应急通风机供电。
两套柴油发电机组互为备用,在任何一台停机进行维护和检修时,都不能影响到另一台柴油发电机组的运行。
3设备说明
3.1 柴油发电机组
1) 柴油发电机组容量
发电机端额定输出功率为200kW左右。
2)机组设备分级和抗震要求
本系统设计属超基准设计工况。在正常或设计基准事故工况下,本系统不执行安全功能,故本系统为非安全级,但其体系是安全重要的,设备及厂房均为抗震1类,质保等级为Q3。
3) 柴油发电机组组成及描述
柴油发电机组组成如下:
柴油机一台
柴油机辅助系统
发电机一台
发电机用励磁调节系统和保护系统,
仪表
测量
控制系统。
柴油发电机组辅助系统分为燃油系统、油系统、冷却系统、启动系统、进气系统和排烟系统。
由于机组功率小,油系统、冷却系统和进气系统的设备直接安装在柴油机上,连接管路全部为柴油机自带,自成体系。
燃油系统设置了设计容量为1500L的日用油罐,在无需额外补充燃油的情况下可保证柴油发电机组连续运行24小时。
每台柴油机都有两套可同时使用的独立的启动蓄电池。每套启动蓄电池能够连续独立启动柴油发电机3次。
柴油机排烟管道上设置由法兰连接的波纹管。排烟管有保温,以降低其辐射热,并使柴油机和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条件。柴油机排烟口消音器应选取合适的类型以满足规定的噪声级要求(声功率级)。
辅助系统的设计可保证柴油发电机组在收到启动信号后10秒钟内建立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
3.2 两个机组共用设备
两个机组共用设备有:
风机:一台
控制柜:一组
4 厂房布置
4.1 水压试验泵柴油发电机厂房的位置确定
新增的水压试验泵柴油发电机厂房与外部接口主要考虑消防水源和电缆通道的可实施性问题。新厂房位置考虑布置在靠近核岛厂房左上角的A系列应急柴油发电机厂房处,可连接其内的系统消防水和电缆进出线。进一步分析方案的实施,是与应急柴油发电机厂房处紧挨着,或者是与应急柴油发电机厂房拉开间距以作为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安装及检修通道。 A系列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是通过+0.8m标高层外墙上的安装洞进入厂房内的。由于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性能可靠,在40年寿期内不考虑大修时的整体拖出厂外,只需进行零部件的拆装更换,机组安装完毕后便将安装洞二次浇灌,因此无需在两个厂房之间留有设备检修通道。并且如果新厂房和应急柴油发电机厂房之间拉开间距,它们之间的管沟因为有抗震等级的要求,设计上会较繁琐,成本也会较高。由此确定新厂房紧挨应急柴油发电机厂房布置,中间设置伸缩缝,但需注意的是新厂房必须在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安装后方能施工,新厂房内的设备不多,稍后施工不会对核岛厂房的总体施工进度产生影响。
4.2 水压试验泵柴油发电机厂房布置
两个核电机组的两个水压试验泵柴油发电机厂房布置在一起,中间用隔墙连接,整个厂房外形尺寸为长10.1米、宽8.2米。由于机组容量小,所用机型的尺寸不大,辅助系统设备也不多,因此只需设置地上一层,在其内部布置有柴油发电机组、日用油箱、排气消音器、排烟波纹管及控制屏等设备和管道。
4.3 两个机组共用部分的布置
两个机组共用的风机和控制柜布置在NA396房间内,标高为+5.00米。这部分的布置不需要改动,可以与参考电站一致。
5 结论
水压试验泵柴油发电机组现在的技术已经很成熟,起动可靠性高,完全能满足系统功能要求。并且,核电站在选址时已充分考虑了地震和海啸(厂房地坪标高高于厂区防洪降雨量设计,满足外部水淹设计基准防护要求)的影响;柴油发电机组及设备的设计为抗震1类,有能力应对发生在本地区的地震和海啸,确保整个核电机组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叶晓丽. LLS系统柴油发电机组替代汽轮发电机组可行性论证报告[R].
篇8
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类,涉及的细分行业达百余种。对于新兴产业板块的投资而言,投资者应抱有流水高山心自知的态度,在种类繁多的细分行业之中,选出具备中长期上涨潜力的个股坚定持有,等待时间玫瑰的绽放。
细分板块市场表现
在过去的一年间,新兴产业细分板块表现普遍良好,大部分板块区间涨幅均超过A股平均涨幅和中小板个股平均涨幅。Wind数据显示,稀土永磁、触摸屏、高端装备制造等板块表现尤为抢眼,整体涨幅均超过40%。而三网融合、垃圾发电、合同能源管理、卫星导航等板块涨幅相对较小。
东莞证券策略分析师费小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兴产业个股从换手率的角度来看受到市场强烈关注,交投十分活跃,区间换手率绝大部分远超A股平均水平。而从目前的估值水平来看,新兴产业细分板块静态市盈率普遍在40倍以上,静态市净率普遍在5倍以上。由于市场对新兴产业较为乐观的预期,相关板块个股尽管在大盘走弱的时候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但估值水平依然居高不小,资金逢低介入的意愿较强。
从新兴产业细分行业财务同比数据来看,大部分板块2010年净资产收益率普遍有所提高,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有较大幅度提升。这也意味着近两年随着政策扶持力度日益加强,产品技术逐步完善,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利润也有明显的提高,为后续保持稳定的快速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成基金的研报显示,从过去五年(2006~2010年)市场走势数据来看,“两会”前后一个月市场表现要强于“两会”期间表现,尤以会后一个月的表现更为抢眼。从行业涨幅排名看,受益“两会”议题的行业在“两会”前的一个月及之后的一个月的表现均明显优于大盘整体表现,因而,近期可多关注受益“两会”议题的行业。
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及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政府工作的重点。日前,国家发改委近期要求加快推进节能环保等七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这意味着“两会”之后,一组由战略性新兴产业担纲的产业政策群将密集出台。因此看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节能环保产业中长期的发展;从长期来看,政府为改善民生而推出的收入分配、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将为生物医药及消费等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挖掘潜力较大的细分板块
对于如何选择2011年潜力较大的新兴产业板块个股,费小平认为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甄别:一、前期上涨幅度相对较小,没有过多透支未来业绩;二、行业景气持续时间够长,市场前景够广阔,年均复合增长率较高;三、具备潜在可能的技术优势,进口替代空间较大;四、政策面扶持力度可能超预期。
从新兴产业细分板块目前所属行业景气度来看,除了少部分如氢能、云计算等细分行业之外,大部分新兴产业均处于行业成长期。但触摸屏、高铁、合同能源管理、风力发电、三网融合等细分行业尽管仍处成长期,但其行业发展快速时期已经接近到来,该类行业的成长性较难超越市场预期;其次来看新兴产业细分行业预期年均复合增长率,部分新兴产业由于行业所属特性,较难维持快速增长,如垃圾发电、三网融合、建筑节能等。
篇9
关键词:能源结构;可再生能源;开发途径;利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 P7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能源问题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能源问题又十分的复杂和敏感。20世纪70年代以来,面对常规矿物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的逐渐恶化,世界许多国家将目光逐渐转移到了具备可再生、环保、可转化等优点的生物质能源上。提高对发展生物质能源重要性的认识,为顺利开展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有利环境。
一、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
我国所探明的一次能源中煤炭占93.44%,石油占3.65%,天然气占2.91%,由此可见,我国一次能源的结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我国的能源结构具有以煤为主的显著特点。我国的煤炭产量从1895年的7.67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30亿吨,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的70%,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30%,电煤消耗占煤炭产量的50%以上。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9.3亿千瓦,其中火电占73.7%,水电占22.5%,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占3.8%。
到202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规划容量为15亿千瓦,其中火电约占66%,水电占22.7%,核电、风电等新能源约占11.3%,火电比重随着核电、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增加而减少。到2020年前,我国以火电为主的电源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火电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主导地位。我国火电发展存在着电源结构不合理,能耗水平高,环境污染物排放大的突出矛盾。火力发电厂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达到1200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近一半,二氧化碳排放约30亿吨,占全社会总排放量的一半,占世界排放总量的十分之一以上。
火力发电的当务之急就是积极调整优化电源结构,关停高能耗小火电、推广各项节能技术、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热电联产、推进煤电基地的建设、提高机组参数由亚临界参数向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参数转变。
无论怎样提高燃煤机组的各种效率,但是仍然消耗的是不可再生能源,顶多在有限的时空内,缓解一下资源、环境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压力,从长远计,必须寻求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发展之路。
二、开发可再生能源的重大意义
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巨大挑战。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若按目前的水平开采世界已探明的能源,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供人类开采的年限分别只有40年、50年和240年[1]。
鉴于化石能源逐步开始耗竭,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引起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日趋严重,自21世纪开始,全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系统过渡的进程已经起步。21世纪上半叶,我国能源战略必须走减小化石能源用量、增大核能与可再生能源份额的发展路径,积极构建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而以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以及相应的技术问题探讨,使得这些可再生能源逐渐走向市场,正向人们展示美好的能源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前景。
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途径
目前,生物质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世界重大热门课题之一,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关注。美国2000年通过了《生物质研发法案》,2002年制订了《生物质技术路线图》,计划2020年使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基产品较2000年增加10倍,达到全国能源总消费量的25%(2050年达到50%),每年减少碳排放量1亿吨。欧盟提出,到2020年,运输燃料的20%将用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替代[2]。世界经合组织(OCED)在2004年9月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各国政府应大力支持和鼓励生物质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减小它与传统原油及天然气产品的价格差距,以最终达到替代的结果。
根据中国中长期能源规划,2020年之前,中国基本上可以依赖常规能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能源需要,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将日益突出,届时需要可再生能源提供数亿吨乃至十多亿吨标准煤的能源。因此,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目的将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供给能力,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多样化,切实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
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状况
在目前的能源消耗中,生物质能耗占世界总能耗的14%,仅次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位居第4位。而在发展中国家,生物质能耗占有较大比重达到50%以上[3]。
可再生能源目前在我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风力发电。我国的风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内蒙、新疆以及山东沿海,近两年投运的的风电机组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是分布在内蒙、新疆风场中的机组,由于风沙大,气候条件恶劣,经常造成机组的故障,检修维护困难,位于沿海附近的风电机组由于空气中盐雾的腐蚀,也会经常处于不正常状态。风电机组最大的问题是对电网的冲击。
太阳能发电,在我国近年也有较快的发展,单晶硅、多晶硅的发电效率有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发电效率提高到百分之二十以上。但目前来说,尽管太阳能电池板价格下降得比较快,它发电的成本竟然是火电的五倍多,投入商业运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另外是沼气发电,这方面的技术研发在我国早已起步。利用细菌发酵产生沼气,燃烧后推动燃气轮机,发电效率较高。但是造价不菲,光一个发酵容器就需要很大的投资。并且发酵效率就不是那么高了,最好用半发酵的原料,比如用牛粪。国内有一些养殖场建有小型的发电厂,但是技术也主要是引进的,光菌种的使用专利,就是不小的费用。沼气发电最大的问题就是沼气转化效率十分低下,成本高昂。
生物质直燃发电方兴未艾,主要是直接燃烧生物质,例如秸秆发电,目前我国有很多小热电机组投产,效益不错。它的发电方式和常规火电差不多,使用的是链条炉排和振动炉排,燃烧技术日渐成熟。
五、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前景
5.1 生物质资源丰富
中国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现有森林、草原和耕地面积41.4亿公顷,理论上年产生物质资源可达650亿吨以上(在每平方公里土地上,植物经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有机碳量,每年约为158吨)。以平均热值为15000kJ/kg计算,折合理论资源量为33亿标准煤,相当于中国目前年总能耗的3倍以上。目前实际可以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主要包括秸秆、薪柴、禽畜粪便、生活垃圾和有机废渣废水等。据调查,目前中国秸秆资源量已超过7.2亿吨,折合约3.6亿吨标准煤,除约1.2亿吨作为饲料、造纸、纺织和建材等用途外,其余6亿吨均可作为能源被利用。薪柴的来源主要为林业采伐、育林修剪和薪炭林,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年均薪柴产量约为1.27亿吨,折合标准煤约0.74亿吨;禽畜粪便资源约折合1.3亿吨标准煤;城市垃圾资源可折合标准煤1.2亿吨左右,并以每年8%~10%的速度增加。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生物质产业的稳定资源。
5.2 解决“三农”问题的良好途径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对它解决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全国上下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生物质产业利用中国丰富的农林废弃物和非农田为原料和基地,生产出市场前景广阔、环境友好和高附加值的能源及生物化工产品,既帮助解决中国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能够实现农业和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据推算,只要利用中国50%的低质地,生产能源作物,发展生物质能源,就可以实现年产值约1万亿元,加上秸秆、畜禽粪便等,生物质产业就可以催生1000个生物质能源企业,带动500万农户,促进5000万农业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增收400亿元[4]。同时,生物质能源如沼气等还能为农民提供价廉、清洁的燃料,使4000万农户生活用能效率提高2~3倍。除此之外,发展生物质产业还能有效降低秸秆露地燃烧、畜禽粪便污染、石油基地膜等对环境的污染。
六、结论
综上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最大缺点是在电力系统中无法做主力机组,不能满足电力的大量使用,并且稳定性差。比如风力发电,尽管我国的风力资源很丰富,但是由于风力发电的不稳定性,它的电量经过潮流计算,大约只能占到总发电量的百分之十,如果机组过多,就会影响整个电网的稳定运行,因为风力是不可控的。太阳能发电和沼气发电成本很高,入不敷出。目前,生物质发电最为成熟可靠,但要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
[1] 王道金,姚建林.安徽应积极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J].安徽林业.2006,1.
[2] 吴创之,马隆龙.生物质能现代化利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
篇10
煤炭企业要大力实施多元化经营不仅是自身的需要,也是客观条件使然。主观方面来说,寻找有发展潜力、利润高、市场前景好、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显著的项目和产品,是每一个经营管理者、每一个经营实体的必然追求。客观来说,由于煤炭企业自身条件的制约,寻求多元化经营之道也有其客观必然。
1、煤炭行业属资源消耗类企业,煤碳企业的前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煤炭资源的储量多寡、开采条件、煤质状况等外在条件的制约。
2、煤炭行业开采成本的刚性制约。加大了成本控制的难度,利润目标不易完成。
3、煤矿安全的问题。无疑,煤矿安全管理难度极高。自然条件的变化多样以及开采难度的不断加大,生产、经营、管理极为不易。
4、煤炭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技术应用不是很普遍,在煤碳开采过程中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技术含量不高,客观上制约了企业的科研开发实力,企业在面对未来市场的竞争力不足。搞多元化可调整产业结构、资本结构、产品结构等等使之更趋合理化。
5、煤炭属高污染、高耗能产品,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水电,核电,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能源的大力推广应用,必然影响到着煤炭企业的前景。煤炭企业固然不是夕阳产业,也不是高利润的朝阳产业,因此煤炭企业脱离主业,大力开展多元化经营,开辟新的利润来源和经济增长点亦属必然。
6、煤炭企业搞多元化为富余人员的安置开辟了新的就业渠道,促进了转产分流、减人提效和矿区的稳定。
7、为衰老报废矿井培植起新的替代产业,为煤炭综合利用提供了契机,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还有诸如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国际行业动态等等不一而足。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搞多元化是自身需求也是客观所迫。煤炭企业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在煤炭主业之外实施多元化经营,其重要意义也不言而寓。
二、煤矿多元化经营现状
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多元化经营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的一种发展趋势。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煤矿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绝不能再走传统的单纯依赖煤炭粗发式生产的发展模式,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向现代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实现产业的顺利接替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经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环境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三、煤矿企业多元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1、多种经营缺乏总体规划
多种经营缺乏总体规划,各矿自成体系,小而全,大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2、多种经营效益差
由于煤炭行业长期以来走粗放型经营的路子,多种经营的产品缺乏竞争力,难以在外部市场上立足,只能靠内部互相保护生存,多种经营的效益不是很理想。
3、多种经营企业管理落后
多种经营企业未能按市场要求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它依附于煤炭母体,其企业管理仍然采用管理煤炭生产的方式,水平低下。
4、多种经营是在安置企业富余人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安置型、依附型、服务型企业。加之煤炭企业多数地处偏僻,区位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因素,致使企业很难吸引和留住多种经营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四、对策和建议
1、建立统一灵活的多种经营管理体制
要改革现有的多种经营企业的组织结构,对各单位的资产在全局(矿)范围内进行优化组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应当允许有实力的个人或者外商参股控股企业多种经营,发展多元化股东结构和法人公司,实现股权多元化,决策民主化,推动多种经营企业尽快进入现代管理体制。
2、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多种经营企业一定要克服过去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基建,轻技改的发展模式。煤矿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通过建立研究所研究中心、实验室,或采用股份合作的形式,组建产权明晰、权责分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权责对等的产学研合作实体,提高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速度。
3、建立健全用人机制
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用事业吸引人才,用政策和感情留住人才,建立有效的人才政策和机制。
第一,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上,彻底扫除管理层和普通职工之间的障碍,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技术人员实行技能与收入挂钩,把考核、定级、使用、晋升、工资升降、职称评定和待遇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第二,要设立优秀人才专项奖励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加快薪酬制度改革,实行骨干技术人员年薪制,并且允许技术人员技术入股,为企业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高级人才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