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控体系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质控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质控体系

篇1

[关键词] 护理质控体系;前移;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a)-0131-02

护理管理的核心是护理质量,而护理质控体系是确保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传统的三级临床护理质控体系为质控员、护士长和护理部三级,为了提高所有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本院将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形成新的三级护理质控体系,为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和护士长三级[1]。通过护理质控体系的前移,可以充分调动所有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以达到人人参与质量管理,最终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实施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后的护士26名,作为观察组,均为女性护士,年龄18~55岁,平均(28.69±12.67)岁;护龄1~37年,平均护龄(8.89±1.54)年;学历:2名为本科,16名为大专,8名为中专;职称:14名为主管护师,6名为护师,6名为护士。同时随机选择2009年1月之前采用传统质控体系时的护士26名,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护士,年龄18~54岁,平均(28.96±11.84)岁;护龄1~36年,平均护龄(8.46±1.39)年;学历:2名为本科,17名为大专,7名为中专;职称:13名为主管护师,7名为护师,6名为护士。两组护士在性别、年龄、护龄、学历、职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方法

1.2.1 质控体系前移与职责 科室的护理管理按照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责任护士负责相应患者的治疗,病房内环境的管理,执行护理组长开具的护嘱以及对所负责的患者护理文书进行质量检查;护理组长负责患者的评估和分配,根据患者的病情分配合适的负责护士,并且亲自负责科室内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对责任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全方面的监控,并对发现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同时协助护士长完善科室内的各项护理工作;护士长负责对科室内的护理工作进行整体的质量监控,并对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护理工作。通过前移的质控体系,将所有护理人员纳入到质量管理工作之中,各尽其职,互相配合,护士长是科室内护理质量的最终负责人。

1.2.2 护理组长的培训 对科室内的护理组长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强化培训,理论结合实际,以核心制度为主要的理论培训,以质控方法为主要的实践培训。护士长亲自指导护理组长进行交班以及查房的培训,并指导护理组长掌握通过查房以及交接班工作中发现科室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护理组长的质控是常态工作。

1.2.3 加强预防性质控 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全程护理工作,包括患者的基础护理、病房的管理、填写护理文书、管理好科室内的急救物品等,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在科室内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医德医风以及核心管理制度的学习,增加护士在工作中的责任心,并增加护理工作的核对工作,及时发现科室内护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向护理组长进行报告,同时进行自我分析,避免相同的问题再次发生。

1.2.4 完善问题处理机制 责任护士在发现护理问题时,首先要进行自查,然后及时将发现的问题报告给护理组长,护理组长再上报给护士长,并协助护士长提出解决问题的处理措施。护理组长每周向护士长上报一次,并分析原因和修改质量体系文件,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开会,让所有人员了解各项改进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体系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由护士长对两组护士的基础护理情况、安全管理情况、病房管理情况、消毒隔离的情况、护理文书的质量以及急救物品的管理情况等进行评分,每项分数为100,护理质量评分=总分数/病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各种护理工作的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士(P < 0.05),见表1。

3 讨论

传统的护理质控体系中,未做到人人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弊端:科室内的护士认为质量管理与己无关,认为质量管理是质控员以及护士长的责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许多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护士缺乏自查自纠的精神[2]。仅仅依靠质控员和护士长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使很多问题存在很长时间而被忽视,严重地影响着科室的护理质量;资深的护士在发现年轻的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为了私人关系而不愿将问题上报,导致问题的掩盖和忽视;护士长为了维护科室的对外印象而不愿意将全部问题上报,导致问题解决得不彻底;传统的三级质控由护理部负责,制定的各种措施在科室内的落实情况不佳,从而导致护理质量问题的常年存在,反复出现[3]。

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可以让所有护士参与到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中来,充分发挥每位护士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互相督促,共同进步,使科室的护理质量得到了保证[4];护理组长作为二级质控人员,可以更加及时准确地发现护理工作中的各项问题,并及时上报给护士长,及时地进行解决。可以有效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改进;有效地增强护士长的管理水平。护士在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具有更大的主导权力,可以有效地加强各项改进措施的落实,确保科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平稳运行[5-6]。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护士的各种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士。

综上所述,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提高临床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莲,周春梅,肖平香. 三级护理质控网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 全科护理,2010,8(3):719-720.

[2] 陶翠莲. 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效果分析[J]. 现代医院,2011,11(5):119-120.

[3] 李惜华. 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效果探讨[J]. 护理学杂志,2010,25(19):52-53.

[4] 傅慕君,诸惠萍. 质量控制组织在精神病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5):57-58.

[5] 王立侠,夏同芳. 基层医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体会[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5):25-26.

篇2

【关键词】护理质量控制体系;门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51-02

门诊在医院总体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形象[1]。它是医院接触较多患者的地方,也是开展各项治疗、提供服务保障之地。在门诊中应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有效保障护理的质量、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提升患者的满意度[2]。本次试验通过对比门诊应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前后两组病人的满意度情况,对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20l1年5月-2012年5月门诊收治的75例病人作为实验组人群,选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门诊收治的96例病人作为对照组人群。门诊于2011年5月开始应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对照组病人就诊时未应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1.2 方法

1.2.1建立健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门诊于2011年5月开始应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由1名科护士长、3名护士长及2名质控人员组成,定期对门诊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定考核,并做好反馈、督促完善等工作。

1.2.2做好培训工作 定期举行护理操作的示范工作,以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对于门诊中的护理新手,应注重岗前的培训、教育,帮助其迅速熟悉并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对于护理工作中的优秀人才,宜着重培养。

1.2.3转变护理模式 改变传统护理模式中以疾病为重的模式,重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本,以适应医学模式的新发展。

1.3 效果评定 对门诊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客观评分,并对就诊病人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表1、表2的数据采用X2检验。当P<0.05时,数据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 结果

2.1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应用前后的护理质量评价 应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前后的护理质量评价情况见表1。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2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应用前后的病人满意度评价 应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前病人的满意度为74.7%,应用后病人的满意度为90.6%,明显高于应用前病人的满意度。具体的病人满意度调查情况见表2。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3 讨论

门诊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是门诊建设、提升门诊的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决定着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善,人们对护理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给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际的门诊工作中,病人更加注重自身需求的满足,并注重以人为本的实现[3]。这就需要在门诊中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是指建立质量控制人员及构架[4],对门诊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定期评价,并及时做好反馈、督改等工作。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应用,是护理质量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它可以改进护理工作的程序,增强质量控制,提升服务的质量,并可以协调医患关系,提升就诊病人的满意度[5]。

本次试验旨在对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应用于门诊护理中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对应用门诊护理前后门诊护理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并对应用前后就诊病人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以对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应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之前,护理质量得分为81.75±1.45,患者满意度为74.7%;应用后,护理质量得分为92.37±2.30,患者满意度为90.6%;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较应用前有明显提高。因此可以认为,应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增加门诊的软实力,在门诊护理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瑞康.浅谈医院门诊就医流程的优化[J].安徽医学,2009,30(3):210-213.

[2] 秦蕴新,王敏杰.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68-69.

[3] 王瑞霞.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门诊的运用[J].求医问药,2011,12:323-324.

篇3

关键词:智能立体车库 人机交互界面 Qt Linux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c)-0000-00

0 引言

截止2015年底,我国的机动车数量达到2.79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达3.27亿,给城市交通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机械式立体车库应运而生。在立体式车库的设计中,人机交互界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用户体验车库的主要方式,其展示结果将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

目前,我国大多数机械式立体车库的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都过于简单,或是直接采用机械式操作和非接触式刷卡存取车。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些设计方式不利于对车库用户信息的日常管理,满足不了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种种需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Qt语言实现了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管理员和用户均可以通过此界面对各自的信息进行管理,随时查看自己车位的使用状况。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管理员可以通过该界面第一时间与用户取得联系。在使用的过程中,系统会以语音的形式引导使用者更好的操作该软件系统。本设计还支持手机移动端的操作,以短信的形式,通过GSM模块发送特定的内容到该软件系统,该系统就可以向下位机发送相应的数据进行存取车操作。

1 软件总体框架

本软件实现的功能主要是创建多个操作界面,并根据不同功能完成各个界面之间的跳转;在对界面进行操作时,通过配置串口、GPRS/GSM完成和下位机、手机APP的通信;搭建数据库,对管理员、用户和车位的信息进行存储,在数据的录入中,可以随时调用软键盘进行输入[1];软件在运行时还可支持中文的显示,并在操作车库的同时进行语音提示,使车库的使用更加便捷。本软件的总体框架图如图1所示。

2 软件整体工作流程

软件在启动时,应先对数据库、车位信息、串口等进行初始化。运行的过程中,始终对下位机串口、手机APP串口和软件自身界面进行监控。当有数据传入,即刻将收到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验证成功方可进入系统。进入系统后,若操作车位,则向下位机发送数据;若联系用户,则向手机APP发送数据;若操作数据库,则在对比验证成功后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具体流程图如图2所示。

3 软件功能实现分析

3.1 界面切换

本文中采用了大量的信号(signals)和槽(slots),它们是Qt中的典型机制[2]。在本文中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Connect(发送者sender,信号函数SIGNAL,接受者reciever,槽函数SLOT)信号与槽主要对按下(QPushButton)事件进行捕捉,实现界面与界面之间的调转切换,完成该按键按下时相应的数据操作。图3为软件界面的调用框图。

3.2 串口通信

串口通信是本文实现的重点,它是连接下位机和手机APP的通信桥梁。在Qt语言中,提供了第三方类Posix_QextSerialPort对串口进行操作[3],Posix_QextSerialPort类打开串口及对串口进行初始化的主要代码如下所示:

uartCom = new Posix_QextSerialPort("/dev/ttySAC0", QextSerialBase::Polling);

uartCom->open(QIODevice::ReadWrite);

uartCom->setBaudRate(BAUD115200);

uartCom->setDataBits(DATA_8);

uartCom->setParity(PAR_NONE);

uartCom->setStopBits(STOP_1);

其中,uartCom为Posix_QextSerialPort的类对象,通过构造函数操作Linux系统/dev/路径下串口0的驱动程序ttySAC0。在Linux系统中,Posix_QextSerialPort对串口的操作只能采取轮询方式Polling,即定义一个定时器,每隔一段时间对串口进行扫描,查看是否有数据的操作。在以读写方式打开串口后,定义串口的通信方式。本文使用的串口0和串口1的通信方式均约定为:波特率115200,8个数据位,无奇偶校验,1个停止位。利用Posix_QextSerialPort类提供的write(const char *)函数和readAll()函数完成对串口数据的写入与读取。

3.3 GPRS/GSM短信接收

上位机与手机APP的通信主要通过串口控制GPRS/GSM模块完成[4]。GPRS/GSM模块内置了TCP/IP协议,只需往该模块中写入AT指令即可实现收发短信和拨打电话的功能。表1为本文中用到的基本AT指令。

在通过串口往GPRS/GSM模块写入AT指令时,需要在写入的字符串后面加上“\r”,Linux系统中“\r”为回车标志。收到手机APP端发送的短信后,要提取发送者的号码以及发送的信息内容与数据库中的内容进行比对,才能正确的将相应的命令发送到下位机。经过多次测试,接收到短信时串口会收到并读取带有“+CMTI”字符串的数据,每次读取到的短信数据中,发送者的手机号码在“+86”(移动卡)或“"86”(联通卡)字符串后面,收到的短信内容位于“+32"”后面。根据这些数据,就可以将字符串中的号码和内容截取出来。

3.4 数据库搭建

Qt中支持多种数据库语言,本文选用最基础的sql语言搭建存储管理员、用户和车位具体信息的数据库[5]。本文调用QSqlDatabase的addDatabase函数创建了名为database.db的sql数据库,并通过QSqlQuery对象的exec()在数据库中创建了两个表格(userinfo和managerinfo)分别存放用户信息、管理员信息和车位信息,其中用户信息和车位信息如表2所示。

在上位机软件的编写过程中,会多次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比如密码验证、密码修改、添加删除用户、车位选择界面的显示等。

3.5 数据共享

在程序的编写过程中,经常出现多个类调用同一个对象的情况,为此,本文使用定义全局变量的方法来实现数据的共享,其中定义的全局变量如表3所示。

其中,user为停车位选择界面类的对象,在用户操作界面和管理员操作界面都要调用该对象,将其定义为全局变量,方便引用;gprsCom为操作GPRS/GSM模块的串口类对象,在欢迎界面、联系用户界面都使用同一串口,故定义为全局变量;uartCom为与下位机通信串口的类对象,在欢迎界面、管理员操作界面、用户操作界面都会使用该串口发数据,定义为全局变量;closeParkingFlag为bool型变量,当其值为true时,任何界面都可以调用它来关闭本界面。

3.6 语音提示

为了使人机交互界面更加人性化,本文加入了语音提示功能。在Linux系统中,madplay是一款通过命令行控制的音乐播放软件,只需将madplay移植入Linux系统中即可。完成madplay的移植后,需要单独创建一个线程来播放语音,否则会导致系统界面运行崩溃。在程序中用system()写入命令就可以实现语音播放功能。如下所示:

system("madplay /music/addok.mp3");

3.7 中文显示

QT/E-4.7.1支持中文显示[6],格式为wenquanyi,在main函数中定义QFont的对象,使用该对象的setFamily()函数设置此格式,具体代码为:

QFont font;

font.setFamily(("wenquanyi"));

a.setFont(font);

4 系统测试

把编译好的可执行文件移植到嵌入式系统中[7],上电开机。设计的软件系统界面运行流畅,语音提示清晰,支持中文显示。进入管理员或用户操作界面,输入密码进行验证,密码错误报警提示,密码一致则正确跳转;对车库用户进行管里,在信息表中可以看到数据库运行正常。用USB转串口线与电脑连接模拟与下位机的通信,存取车时均发送了正确数据;进系用户界面,成功给数据库中的用户拨打电话和发送短信,用手机给软件系统发送数据,成功接收并向下位机(电脑)发送了相应数据。经过多次测试,整个软件系统运行稳定,效率高,使用方便。

5 结束语

本文采用Qt实现了友好的智能立体车库人机交互界面,可方便地移植到Linux嵌入式系统中使用;引入数据库存储车库的数据信息,符合现代社会的大数据发展趋势;通过触摸屏完成存取车的操作,操作过程中伴有语音提示,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 谢芬,潘丽,刘守印.基才QT/E的嵌入式Linux系统的软键盘实现 [J].电子设计工程,2012,20(5):177-179.

[2] 丁林松,黄丽琴.Qt4图形设计与嵌入式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78-489.

[3] 陈静.基于Ubuntu13.04系统下QT串口通信设计 [J].电子世界,2014(18):244-244.

[4] 白洁.基于ARM的嵌入式GPRS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44):44-46

[5] 梁隆恺,韩改宁,王晓妮.嵌入式Qt下的数据库程序设计与开发[J].办公自动化,综合版,2014(11):58-61.

篇4

[关键词]巷道支护 西石门铁

[中图分类号] TD35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320-1

1项目介绍

1.1项目概况

西石门铁矿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境内,矿床主要赋存于闪长岩~二长岩与奥陶系中统磁县组第二段灰岩接触带处。矿体顶板为灰岩,底板为透辉石矽卡岩或矽卡岩化闪长岩,部分为蚀变闪长岩或蚀变二长岩等。西石门铁矿分北采区、中一采区、中二采区、南一采区和南二采区等五个采区组织生产。

采场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绝大部分为残采采场,备采矿量多存在采场内悬顶冒落、民采破坏及采场稳定性差等问题,矿山安全生产受到严重威胁。

1.2矿区地质条件

西石门铁矿位于太行山中段东麓,东接华北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景观由西部的中高山,过渡到低山丘陵,往东直到华北平原,西石门铁矿一般海拔370~275m,地形起伏不大。

本矿床属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与中奥陶统灰岩接触交代成因。矿床位于西石门NNE向挤压带上,由于受矿田构造影响,矿床的构造极为复杂,以褶皱为主,断裂构造次之,并控制了矿床的形态、产状及空间位置变化,分布在矿床或挤压带东西两侧三条断层。

F1断层:分布在南区矿体的西侧,断层南部被闪长玢岩侵入充填。断层走向NE25°,倾向NW,倾角70~80°,属高角度压扭性正断层。

F2断层:分布于矿体的东侧,向南通过矿山村,走向呈NE5°~15°,倾向北西,倾角80°,为高角度正断层。

E3断层:分布于矿体西侧,走向呈NE10°~15°,倾向NW,倾角75°,为高角度压扭性逆断层。

1.3矿床特征

西石门矿床为大型隐伏矿体,按空间赋存位置,分为规模不等的28个矿体。其中,Fe1矿体为主矿体,储量占总储量的95%以上。Fe1矿体主要赋存在闪长-二长岩与中奥陶统各段的接触处。矿体长轴延伸5020米,平均宽度360米,平均厚度15.13米,矿体埋深10~491米,标高278~ -186米,北区集中在40~160米,中区主要在40~120米。

1.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西石门铁矿为大型隐伏矿体,赋存标高:北区278~-173米,中区252~-106米,采用地下开采。

北区的顶板岩石:顶板灰岩重结晶颗粒大,结构比较松散,受褶皱构造影响,裂隙和节理发育,加上地下水活动,岩溶发育,岩石多破碎。

中区的顶板岩石:局部顶板矽卡岩化强烈,层理、节理发育,岩性硬度不均,总体比北区好。各区矿层致密块状、浸染状矿石,结构紧密,稳定性好,但矿体下部,多为稀疏浸染状,含矽卡岩矿物较多,结构松散,稳定性差。

北区的矿体底板:底板以矽卡岩和蚀变闪长岩为主,矽卡岩多以透辉石、绿泥石、金云母矽卡岩为主,稳固性差。蚀变闪长岩,结构紧密,但节理发育,稳固性一般。

中区矿体底板:矿体顶板主要为矽卡岩,少部分为蚀变闪长岩,矽卡岩稳固性差,但闪长岩稳固性好。

2问题分析

通过对西石门铁矿中一、中二和北区等井下巷道变形破坏的典型区域的调查,发现西石门铁矿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西石门铁矿受采动和民采空区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围岩应力集中现象已经非常明显,多条巷道顶板发生局部片帮、剥落、颈缩、底臌等现象。特别是在中一、中二区,由于应力集中程度高,已施工巷道塌方严重,无法正常推进,支护用的U型钢架部分折断扭曲。中北运输巷等位置进行了二次返修支护,随时间推进,这些位置仍然出现较为严重的巷道变形破坏等现象。目前西石门铁矿支护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支护效果差

中一、中二采区主要以U型钢拱架支护为主,属于被动支护,将随围岩变形而不断产生破坏,未能起到有效支护作用。管缝式锚杆主要靠与孔壁的摩擦力发生作用,而围岩暴露条件下整体较破碎,锚杆无法形成有效支护阻力,支护效果较差。

(2)投入费用高

随着开采深度加深以及民采空区的存在,井下地应力越来越大。开拓和采准工程都需要大量的U型支架支护,部分地段还需要二次甚至多次支护,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1-6月份,西石门铁矿就投入U型支架12340架,超计划4340架;加之矿岩界线变化,巷道围岩稳固性变差,相应要求支护数量、等级提高,投入加大。

(3)后期施工难,维护费用高

巷道变形破坏以后,原巷道尺寸不满足要求,围岩极度恶化,返修施工难度高、施工风险大,部分区域已无法重新返修,需要绕道重开巷道,造成后期开掘和维护费用过高。

3方案浅析

通过对西石门铁矿井下巷道变形破坏状况及巷道支护方面存在的问题的调研分析,此矿区围岩体是在民采空区、采动、施工作用下的自身比较破碎、强度相对较低的高应力工程软岩。由于工程软岩本身所具有的大变形力学特性,决定了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的复杂性。因此,单一的支护形式难以满足工程软岩巷道工程支护的需要。

通过对与西石门铁矿围岩情况相近矿山的巷道支护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多套支护技术和配套装备。结合西石门铁矿的现场情况,初步可以确定有关巷道的支护对策和技术。西北运输巷的全断面变形+非对称底臌类巷道可初步确定以锚网索+底脚锚管的支护方案;北区新开富水破碎岩体巷道可初步确定以锚网索+钢带的整体支护方案;南区深部高应力破碎岩体巷道初步确定为以锚网索为主体的联合支护方案。巷道支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前期工作才能确定最为优化、合理、适用性的巷道支护技术。

参考文献

[1]苏锡安, 褚军凯,五矿邯邢矿业公司残矿回收综合措施[J],金属矿山2012 年第 11 期.

[2]贾宝新,采动影响下沿空巷道变形破坏与锚杆支护[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3]王贤来,姚维信,韩斌金,川矿区高应力破碎岩体条件下的巷道支护技术[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4年03期.

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3-0100-02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割术是常用于泌尿外科的一种术式,接受该术式的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身体耐受能力低下,需要充分考虑手术的安全性,临床护理也需要注意,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手术风险[1-2]。经过研究,术中的冲洗液温度可能对患者的心率及血压造成影响,控制适宜的冲洗液温度可能对患者有利。本研究采用对照观察的方式,观察术中冲洗液温度对患者心率及血压的影响,旨在探讨适宜的冲洗液温度,本研究还总结围术期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31日-2014年12月31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割术患者11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年龄60~82岁,平均(70.8±3.6)岁,平均手术时间(59.8±9.9)min;对照组56例,年龄60~81岁,平均(70.7±3.5)岁,平均手术时间(59.7±9.9)min。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冲洗液温度控制方法 在手术间内要保持相对的恒温温度,温度保持在23 ℃~25 ℃,冲洗液流量控制在450 ml/min。观察组此时可以采取恒温水箱将使用的冲洗液进行加温,加温至35 ℃~36 ℃;对照组冲洗液则不进行任何特殊处理。

1.2.2 护理方法 患者在术前很容易紧张,担心手术是否成功及预后等,因此要与患者聊天,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方法、手术的缺点及优点、手术成功案例等,协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同时要将耻骨附近的毛发剔除,保持皮肤清洁,多喝水进行排尿,避免发生尿潴留,对饮食进行调整,禁辛辣的食物。术后要保证患者去除枕头进行平卧,保持6 h,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待患者的血压平稳,可以选择半卧位注意保暖及清洁,术后给予高纤维、高维生素、高蛋白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注意用药护理,严格遵照医嘱给予患者用药,注意用药反应,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缩短或者延长。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多喝水,要坚持使用4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要避免剧烈的运动或者提重物,避免创面再次出血,若出现异常,要及时入院进行复诊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术前、术中20 min、术中40 min、术毕的血压及心率情况,采取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护理人员温度控制情况等,满分60分,非常满意:45~60分;满意:30~44分;不满意:0~29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专业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血压及心率情况比较

两组术前血压及心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血压高于对照组,术后血压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割术是常用的术式,虽然发展至今,等离子电刀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减小手术并发症,但术中仍然可能发生血压及心率波动,由于接受该手术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因此需要着重考虑安全性,术中低血压的发生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危险,因此利用特定的方法降低并发症发生十分重要,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3-6]。

篇6

庞晴:女,大专,主管护师

通讯作者:黄秋鹏,女,本科,主任护师,护士长

庞晴 黄秋鹏 何霁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临床护理分组质控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6月在我院住院的6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质量管理,2012年7~12月在我院住院的60例患者实施分组质控后的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对比两组实施临床护理分组质控前后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分组质控后患者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及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分组质控,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关键词 护理分组质控;护理质量;满意度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53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ouping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PANG Qing,HUANG Qiu peng,HE Ji(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 Nanchong637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rouping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Methods:Previous routine care quality management that implemented from January to June in 2012 were included as the control group,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that carried out by the quality control grouping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from July to December in 2012 were includ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Every care quality indicator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GCNQC was compared. Results:The responsibility of nurses and the nurse care quality were enhance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ouping care quality control(P<0.05).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as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as improved, the care quality was enhanced, the harmony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was also promote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Nursing quality control group;Quality of nursing;Degree of satisfaction

护理质量控制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内容,其内容涉及到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1]。而护理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的有效性,也依赖于护士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监控组织的参与[2]。为了更好地推进临床护理工作,进一步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充分发挥各级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切实提升护理质量,推动护理管理,稳定和激励护理队伍[3],我科开展了护理小组质控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编制床位60张,开放床位80张。护士27名,年龄20~45岁。职称: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7名,护士9名,助理护士5名,规培护士1名。学历:本科5名,大专22名。设护士长、主班及总务护士各1名,其余24名护士均安排在护理责任小组。实施临床护理分组质控前后护士人员无变动。

本研究所收集的病例来自于2012年1~12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患者120例,按实施护理分组质控的时间为临界点,2012年1~6月实施前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6±11)岁。2012年7~12月实施后组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5±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施前采用常规的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即全科统一实施护理质量管理:以科室为单位进行绩效考核,个人绩效按岗位系数领取,考核结果无档次无差别。

1.2.2实施后实施护理分组质控措施,其具体内容如下:

1.2.2.1成立护理分组质控小组根据本科实际情况成立2个护理质控小组,各设护理组长1名,组长由临床经验丰富,专科技术水平过硬,具有一定管理能力与沟通能力的护师或以上职称的护士担任,全面负责小组护理工作质量控制。护理人员按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学历、工作能力进行均衡分组,实行APN排班模式动态排班,中午和夜间保证2人或2人以上护理人员值班,同时兼顾护士意愿。每日质控组长根据病房患者总人数、各组病员人数和病情、当班护士人数灵活调整,确保为患者提供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

1.2.2.2分组质量控制标准根据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及考核细则制定本科护理小组主要质控指标,实行加减分管理。质量考核标准主要由临床护理质量和个人素质考核两部分组成,临床护理质量内容有病区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病历书写、健康教育等,个人素质考核内容有工作量、业务能力、劳动纪律、仪表仪态、工作态度、满意度调查、等。

1.3评价方法(1)护理质量。采用医院护理质量控制考核管理方法及本科护理小组主要质控指标建立积分考核表,比较分组质控前后考核得分情况。每项分值100分,每条按评分标准加分、扣分,每周2次由护士长或护士长指定专人对各组进行检查、计分,每月末进行两组的质控指标评比,在绩效管理中奖励得分高的护理责任小组和责任护士,使护士清楚地认识到绩效考核的差别,起到激励的作用。同时,护士长将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问题提出来进行分析、讲评,并在下一次质控中重点检查整改完成情况,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2)满意度。根据我院护理工作管理规范标准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每月不定期调查,总结质控前后满意度差异。调查表由10项内容组成,满分100分。每月不定时对患者及护士进行不记名调查,按满意(≥90分)、较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实施护理分组质控前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实施临床护理分组质控前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比较(表1)

2.2实施护理分组质控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表2)

3讨论

实施护理分组质控,增强了护士工作责任心,使护理工作更主动、更有预见性,克服了以前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以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助于实现护理安全,减少工作遗漏和失误。有效保障患者就医安全,杜绝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的发生[4]。同时,鼓励每一位护士拓展思路,勇于引进并吸收国内外先进护理理念的护理方法[5],为患者提供真心、真诚、真实的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供了保证。

激发了护士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分组质控,使护士主动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充分调动了各级护士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自身的整体素质和团队精神。同时,充分挖掘护士潜能,使护士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最大程度的利用,满足了其自我实现的需要[6],从而提高了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效率,护理质量不断加强提升。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为了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7]。质量管理的任务不仅是发现问题、消除员工差错,更重要的是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建立更为安全的管理体系[8]。护理分组质控的实施,改变了护士长以往一人管到底的工作模式,细化了分工,充分发挥了护理质控组长的骨干作用,加强了环节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梁艳萍.实施分组护理的效果及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2,8:2704-2705.

[2]陈红,李继平,尹曦.护理岗位评价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603-605.

[3]罗章梅.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研究[J].心理医生,2012,10:248.

[4]吴谦瑜,李华.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79.

[5]关晋英,艾艳,朱世琼,等.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2,24(11):2219-2220.

[6]邢映影,卢玉贞.谈“人本”管理中的激励艺术[J].现代护理2006,12(22):2078-2079.

[7]何瑞琼,易继贞,田潇飞,等.急诊危重患者的交接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29-530.

[8]戴晓娜,叶志弘.JCI评审体系下的护理质量改进实践[J].护理与康复,2009,8(9):787-788.

篇7

关键词:综合干预 护士 技能型遗忘

人为差错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了可以接受的界限,研究表明80%以上的事故由人为差错导致或与人为差错有关[1]。在医疗行业,对于人为差错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注人为差错其目的并非要责备个人,而是希望通过了解人为差错的类型、规律从而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从而减少患者的安全健康风险[2]。Kang等[3]研讨了护理人员人为差错,严莉等[4]在Rasemussen的SRK行为模型(Skill,Rule and Knowledge-based)的基础上引入Reason的遗忘、疏忽、错误分类框架,将护理人为差错分为技能型遗忘、技能型疏忽、规则型错误、规则型疏忽、知识型错误5种基本类型。技能型遗忘是指护理人员面对常规的任务场景,但没有执行任何动作,是5中类型中最低级的错误,也是最容易纠正的错误类型,相关研究也探讨了护理人员技能型遗忘支持类似推论[5]。我科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护士技能型遗忘错误的发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拥有编制床位1086张床位的地市级三甲医院,我科共40张床位。有86名护士,其中男性6名,女性80名,年龄20~45岁,工龄1~27年。学历:本科45人,大专38人,中专3人。职称: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1人,护师50人,护士23人。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进行护理工作,每月由科室质控小组和护理部质控督导组对护理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后进行反馈、整改。

1.2.2 观察组:

根据科室前期质控检查结果对护理人员常见技能型遗忘的发生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针对性的采取以下干预措施:(1)制定护士工作核查表,根据岗位职责并参照科室常见护理缺陷类型,制定护理人员工作核查表,要求护理人员在交接班前核查当班工作是否完成。(2)制作提示牌,对护理人员技能型遗忘高发项目,通过制作提示牌的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提醒。(3)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建立由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三级质控体系,把质控工作纳入到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中,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指导下,设6个工作小组,每组设1名护理组长,下设10~12名责任护士,另设置两名白班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负责分管患者治疗和护理文件质控;组长负责统筹管理人员分工,根据患者危重程度及护理人员的能级确定每名护士的分管床位数,对责任护士的工作进行监督,及时查漏补缺;白班组长对前一天护理质量进行动态督查;护士长负责全病区护理质量控制,进行终末质控把关。各层级质控人员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至科室微信群中,并在科室留言本上留言,方便护理人员及时整改。科室每月对存在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1.3 观察指标:

采用四川省统一的护理质控标准由专人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科室护理质控得分和护士技能型遗忘发生情况,计算技能型遗忘日均发生人次。采用汪慧等[6]编制的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测评量表对科室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a'sα为0.917,包括6个维度、20个条目,采用Likert五级计分法,由完全不赞同—完全赞同,得分别一次为1~5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表3 两组护士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     下载原表

表3 两组护士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质量监测指标进行对比:

观察组质控平均分为91.22%较对照组提升1.33%。

2.2 两组技能型遗忘各项目发生情况:

见表1。技能型遗忘对照组发生346次,观察组为117次,明显减少。两组护士技能型遗忘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观察组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技能型遗忘发生情况比较(例次)     下载原表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技能型遗忘发生情况比较(例次)

表2 两组护士技能型遗忘发生情况比较     下载原表

表2 两组护士技能型遗忘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护士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

见表3。观察组工作满意度各项指标(工作本身、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工作回报及组织管理)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技能型遗忘是护理差错事件中的常见类型,影响着患者安全和护理安全。

技能型遗忘是一种常见的人为差错,其在护理人员差错中占比43.06%[7],为主要的差错类型且为可通过宣教、制度及管理指导改变其发生可能的情况,在护理实践中可以积极预防并产生较大影响。其类型主要有漏执行护理活动,如患者风险评估、治疗、风险标示等,漏写护理记录,如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评价,漏行关键物品或信息交接。这些差错严重的影响着患者安全和护理安全。这些差错事件的原因多与护士有关,所以避免这类事件发生的关键是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本研究显示我院重症医学科护理技能型遗忘一般情况下以医嘱漏执行风险为主,强化防范并执行预防措施后以医嘱漏签为主,且发生例数在对照组和观察组具有明显变化,观察组明显优化。

3.2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技能型遗忘的防范工作。

护理缺陷的管理需要组织保障,护理管理者的重视和组织建设在缺陷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金环等人[8]研究指出影响技能型遗忘的形成因子,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精力、工作态度、知识、工作数量及工作时间。另外,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管理行为的认可,继之积极执行各项管理措施,进而主动参与管理,是护理管理的良性循环[9]。本研究建立风险防范体系,调整护理工作模式,质控前移,人人参与质控,由原来的单维度质控转为多维度质控在减少技能型遗忘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技能型遗忘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较少改变。所以提示管理者从这几方面入手进行制度、流程再造和完善,进行持续有效的监控,通过各级质控改善护理人员的行为,降低错误的发生。

3.3 建立多重护理差错防控方法。

护理差错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者应依据其类型制定防控措施。做好人员的培训,建立差错防控制度,通过自检、他查及时发现问题,探索多重防控方法和措施,如借助信息技术建立防错、纠错程序和软件,不再单单依赖护理人员的自我管理。同时应根据科室的差别,专业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预防新措施,以求个体化防范护理差错的出现[10-11]。根据科室前期质控检查结果对护理人员常见技能型遗忘的发生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针对性的采取以下干预措施:(1)制定护士工作核查表。(2)制作提示牌,对护理人员技能型遗忘高发项目。(3)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建立由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三级质控体系,把质控工作纳入到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中,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指导下,设6个工作小组。责任护士负责分管患者治疗和护理文件质控;组长负责统筹管理人员分工;白班组长对前一天护理质量进行动态督查;护士长负责全病区护理质量控制,进行终末质控把关。各层级质控人员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至科室微信群中,并在科室留言本上留言,方便护理人员及时整改。科室每月对存在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俞彦.“瑞士奶酪模型”对血站人为差错控制的启示[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7,28(6):180-182.

[2]Roche F.Human factors and non-technical skills:Teamwork[J].JPerioper Pract,2016,26(12):285-288.

[3]Kang E,Massey D,Gillespie BM.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nontechnical skills performance of scrub nurses:a prospective study[J].J Adv Nurs,2015,71(12):2846-2857.

[4]严莉,肖明朝,贺世春,等.基于SRK模型的护理人为差错类型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8,33(2):65-68.

[5]Kahriman?,?ztürk H.Evaluating medical errors made by nurses during their diagnosis,treatment and care practices[J].J Clin Nurs,2016,25(19-20):2884-2894.

[6]汪慧,钱宇,王小合,等.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测评量表的研制及验证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3):14-17.

[7]严莉,文进,贺世春,等.护理人为差错与行为形成因子的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9,36(1):96-98.

[8]金环,喻姣花,王玉梅,等.非计划性拔管中行为形成因子与人为差错的定性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8,33(4):52-54.

[9]李维瑜,刘静,余桂林,等.知信行理论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杂志,2015,30(6):107-110.

篇8

关键词:护理病历;质量;措施;效果

护理病历是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是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资料之一;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护理文件,是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1];不仅反映了护士的业务素质,也是维护护患双方在护理活动中合法权益的法律性文件。针对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护理文书中存在的一些缺陷,护理部依据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对护理病历文书的书写格式、记录原则、内容要求做了详细的规定,制定了《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本科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使2009年5月~2009年8月出院护理病历甲级率为96.29%,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09年4月对本科出院护理文书进行质控,发现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护理记录方面,存在涂改,时间位点与医嘱不一致,缺乏个性化护理记录,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及连贯性等。护理文书涂改,皮试和输血无双签字,代签名,无证护士无有证护士签名,漏页等单项否决项目。根据评判标准,发生单项否决项目的即为丙级病历,90分以上的即为甲级病历。2009年5月后采取改进措施对2009年5月~8月护理文书进行质控管理,发现单项否决项目明显减少,护理记录质量也较前提高。

1.2  方法

1.2.1 进行护理病历书写培训:对科室护士进行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的培训,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的有关内容,逐字逐句理解和记忆、熟练掌握和运用护理程序,提高各级护理人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全科护士掌握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标准,并要求按标准来进行护理病历的书写;对护理病历文书的书写格式、记录原则、内容要求按《评估标准》做详细的规定要求。

1.2.2 制定护理文书缺陷登记本:制定护理文书缺陷登记本,采取护士自查自纠,通过平时工作中人人来发现问题,起到互相督促、互相纠正、与此提高护理文书质量为目的。平时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登记在缺陷本上,并给以高护理文书质量为目的。平时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登记在缺陷本上,并给以评,对非共性的针对个人具体实例进行导督[2]。

1.2.3 护理文书质控体系的建立:建立多重护理质控组织,实行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到终末质量的三层四重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按个人自查——责任护士分床质控——终末病历质控护士进行质控,同时护理部文书质控组采取每月抽查运行期病历的方式进行。个人严格按照书写规范进行文书书写和自查,从个人环节杜绝文书缺陷。按床位将病历分配到个人,每人分管3~4个患者,并负责相应病床的护理病历及健康教育的落实情况;责任护士定期对护理文书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登录到护理文书缺陷本上,以备相关护士进行修改及完善;出院病历由主班护士对病历终末质量进行检查,完善,最后由护理文书质控护士具体负责护理文书终末质量并督导工作,对督导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点评、指导、限期整改、已达到质量的持续控制[3]。护士长随时检查指导,督导护士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1.2.4 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同时加强科内护士的业务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坚持每周一次业务学习,每月一次护理查房与护理讲课,定期进行“三基”和专科知识的考试。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成人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项目的学习,使护士在专科理论及应用上有所提高,为提高护理记录的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保证护理病历文书质量的关键,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反映了护士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护士缺乏护理病历书写的基本功,会影响对患者信息采集和治疗护理措施描述的准确性。根据科室特征制定专科护理病历模板,为科室护士提供较为直观的参照借鉴范本。

1.2.5 采取奖罚并进措施:为有效督导护士正确,及时完善护理文书,责任护士按时质控病历及健康宣教,科内制定了相应的奖罚措施,细化到每一项每一条给予评判及奖罚。护士相互检查登记于护理文书缺陷登记本上的问题,做到及时整改,及相应的奖罚。对发生单项否决(含有易导致医疗纠纷的病历缺陷内容)的护理文书的书写责任人及责任护士,除经济处罚外还应加强《评估标准》再学习,知其错误所在。对评选为优秀护理文书的给予奖励并作为范本让科室人员学习交流。

2 结果

通过对护理文书质控实时新的改进措施后,自2009年5月以来,按照本院《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对本病区存档病历进行检查,2009年5~8月出院护理文书甲级率为96.29%。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2009年1月~4月与2009年5月~8月存档病历甲级率比较

比较项目

病历总数

甲级病历数

甲级率(%)

2009年1月~4月

366

275

75.1

2009年5月~8月

405

390

96.29

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对护理文书质控实施改进措施后,2009年5月以来,护理文书甲级率明显提高。

3 讨论

3.1  护理文书是医院住院患者医疗文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病情观察、医嘱及护理措施的客观资料;它记载了患者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映了病情演变的过程,护理记录起着重要的举证作用,是重要的法律依据[4]。实施当班护士认真书写,责任护士负责运行期病历质控,可有效发现护理文书中的一些缺陷,做到及时整改、及时完善、确保运行期病历符合要求,减少错误率,提高了护理病历的甲级率,同时也规避了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由于运行期病历质量得到保证,质控护士对终末病历的质控负担也得到了大大的降低。

3.2  通过护理文书缺陷登记本的建立,让广大护士,尤其是低年资护士,起到共同学习护理文书书写要求与规范,提醒 广大护士应该注意的问题,使护士们较为直观的了解自己所写的护理病历存在哪些问题和缺陷,同时也为护士长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

3.3  通过加强护理队伍的学习,提高了护士的整体专科理论知识水平,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既是保证护理记录质量的关键,也是职业素质的再提升;做到护理文书的正确、及时、客观、真实的记录,并为打造护理的精英团队奠定基础。

4 参考文献

[1] 陈彩芳,林庚声,陈惠英,等.护理病历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病案,2005,6(11):12.

[2] 李月琴.护理文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6):1678.

篇9

摘要目的:规范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质量改进追踪检查法对我院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24个科室380名护士,在血糖测试操作、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及管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存在问题,制定“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质量考核标准”及改进措施,通过全院培训、落实整改、追踪检查存在问题改进情况、评价改进效果的PDCA管理,并对改进前后调查、检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院24个科室改进后血糖测试操作、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质量合格率高于改进前(P<0.05)。结论:通过调查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室内质控及管理现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改进策略,认真有效改进,规范了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了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

关键词 便携式血糖仪;血糖监测;调查;改进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3.048

便携式血糖仪的临床运用,能及时了解病人随机的血糖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第一手资料。然而便携式血糖仪属于即时检验(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设备,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精准性不够、变异度大的缺点[1-3]。国家卫生部先后出台了《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等规范,对医疗机构血糖仪管理的基本要求、血糖仪选择、血糖操作规程作出规定,明确指出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是医院POCT管理的一部分,应严格管理。临床工作中护士承担了床旁血糖检测的任务,血糖仪的管理也就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更好地规范我院便携式血糖仪的临床使用,保障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2013年我们开展了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现状调查,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认真改进、追踪检查等PDCA管理,成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13年1月和6月,分别对我院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24个临床科室及38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及工作质量追踪检查。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及《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等对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及血糖测试的要求,设计“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及临床护士相关技能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血糖测试操作、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3个方面共16个条目,每个条目符合要求回答“是”,不符合要求回答“否”。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0。护理部组织各科室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小组成员对24个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科室进行问卷调查,2013年1月,调查了380名护士,回收问卷374份;6月份调查了350名护士,回收问卷350份。

1.2.2改进方法(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2013年3月护理部将全院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现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调查报告上报院长、分管副院长,医院要求医教处、护理部、检验科、设备科联合对全院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进行规范,针对存在问题认真实施改进措施。(2)建章立制。建立我院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质控体系,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血糖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等要求,制定“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质量考核标准”,建立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规程,包括标本采集规程、血糖监测规程、质控规程、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废弃物处理规程、储存维护和保养规程等,建立使用科室便携式血糖仪质控手册,开展便携式血糖仪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3)开展培训,认真落实。护理部与医教处、检验科协调合作,开展全院性便携式血糖仪使用及管理相关知识、操作规程、质控要求等内容的培训,做到使用科室人人知晓,人人正确操作,使各项规章制度及质控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护理部、医教处、检验科深入临床科室进行指导,开展检查及考核

工作。(4)改进效果追踪检查评价。2013年6月护理部组织大科护士长、各科室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小组成员,运用追踪检查法,对24个科室血糖测试操作、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3个方面改进质量,对照我院制定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检查、评价。

1.2.3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质量改进前后比较通过调查分析,针对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改进,纠正了血糖仪使用较为混乱的局面,确定一个科室使用一个品牌血糖仪,取缔血糖仪售后服务不到位的厂家。制定了“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质量考核标准”,建立了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规程,包括标本采集规程、血糖监测规程、质控规程、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废弃物处理规程、储存维护和保养规程等,建立了使用科室血糖仪质控手册,规范开展血糖仪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进行血糖仪使用科室医护人员血糖仪管理规程及相关知识培训,使各项规章制度及质控工作落到实处。详见表1。

1.3评价方法比较24个科室临床护士血糖测试操作、便携式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3个部分改进前后的质量合格率。其中血糖测试操作5条,血糖仪室内质控6条,血糖仪维护管理6条。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2013年1月调查结果显示,24个临床科室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中存在问题居于前5位的是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亟需健全完善;便携式血糖仪室内质控、室间质评亟需规范;有的科室使用2种甚至3种品牌血糖仪;有的厂家售后服务不到位,出现质量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影响临床血糖的观察;护士对血糖仪质控及维护知识亟需培训。

2.2全院24个科室血糖测试操作、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质量改进前后合格率比较(表2)

3讨论

3.1规范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应引起各级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视网膜、肾脏及神经病变的发生,同时在大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外周血管疾病也随之减少。美国糖尿病医学会(ADA)建议:血糖餐前控制在4.6~6.6 mmol/L,睡前5.5~7.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然而严格的血糖控制会增加严重低血糖发生的机率[4]。便携式血糖仪在临床的运用确实满足了住院糖尿病患者随时了解血糖变化的需求,指导患者诊疗方案的及时调整,确保安全降糖,平稳达标。然而临床使用过程中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尚未引起各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有文献报道[5],便携式血糖仪在临床使用中诸如一家医院多种品牌、一个科室多种品牌的现象不是个别现象,忽视不同品牌血糖仪测试结果的差异度,给血糖仪监测结果的全院性共享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系统误差,便携式血糖仪室内质控也未有效开展起来。国家卫生部先后出台了《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等,对医疗机构血糖仪使用及管理提出严格要求,保障血糖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调查结果显示,便携式血糖仪使用及管理亟需规范,对此医院高度重视,要求医教处、护理部、检验科、设备科联合对全院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进行规范,对照卫生部相关规范指南,建章立制,建立我院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质控体系,针对存在问题认真实施改进措施,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血糖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在医院的高度重视下,多部门参与,逐步完成了医院便携式血糖仪的规范化管理,表1所示改进成效明显,整个过程护理部起了积极作用。

3.2规范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质量管理,有利于保障血糖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郭风艳等[6]对300名护士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现状调查提示,在便携式血糖仪的选择、操作及管理、护士相关知识的培训均存在问题。本研究对我院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24个科室380名护士调查结果,同样发现护士在血糖测试操作、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存在质量偏差。通过对存在问题认真分析,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采取制定并完善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质量考核标准、血糖仪质控手册等,落实责任人,建立医院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质控体系,医疗、护理、设备、检验等多部门合作,加强培训、指导、落实、追踪检查、考核、评价PDCA管理;临床使用科室全面落实改进措施,全面规范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做到每日校正,专人负责,护士长督查血糖监测操作质量及质控结果,质控记录规范,确保了血糖仪的正确使用及血糖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6个月的改进,表2显示护士血糖测试操作、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与管理合格率高于改进前。规范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质量管理,既规范了临床科室便携式血糖仪的管理,促进了临床护士正确监测血糖、准确掌握血糖危急值及报告处理流程、知晓相关干预措施,也为患者的血糖值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数据平台,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保障了血糖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

4小结

通过调查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室内质控及管理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按照国家相关管理规范及要求,制定改进策略,建立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质控体系,规范了临床血糖检测行为及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并持续改进,以保障血糖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彭燕.建立快速血糖仪的系统评价体系及其在POCT质量评价中的作用[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 2009.

[2]王煜非.从国际认证角度谈医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N].健康报(寻医问药),2009-12-14(5).

[3]池胜英,袁谦,陈筱菲,等.医院内快速血糖检测质量管理的实施[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6):565-566.

[4]邱世钦.自我监测型血糖仪之最新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3,9(2):11-15.

[5]熊宇.快速血糖检测仪进行床旁检测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6):43-44.

[6]郭风艳,杨雪梅,张纪平,等.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0):75-77.

篇10

关键词:品管圈管理工具;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应用

QCC名为“品管圈”,又称质量控制圈、QC小组、质量小组等。依据目前品管圈活动的现状调查来说,它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近年来中医护理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得到认可,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3—2015年先后下发了52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我院在管理与实施方案过程中引入了QCC管理工具,经过两年的运行,使得中医护理方案得到有效落实,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11个病区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考核结果,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方法

成立“品管圈”组织,由护理部主任、各科护士长及高年资责任护士组成,护理部主任担任大组长,各科护士长担任小组长。2实践2.1确定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活动方法进行特性要因分析,找出以往方案落实考核存在的问题与要因。存在的问题中主要包括:①科室在中医护理方案落实上没有详实的管理要求;②应用过程中没有评价结果的核查;③护理效果评价缺少客观标准,依照病人主诉及护士的主观判断进行判定;④护理记录缺乏主症辨证施护措施;⑤对方案的掌握不能与病人病情相结合,机械地背记方案。主要原因分析如下:①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认识不足;②执行方案的落实措施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③质控体系不健全、缺少考核标准;④信息反馈不及时。

2.2针对问题要因,运用脑力激荡的方法,找出解决办法

2.2.1依据重点专科建设要求、三级中医院持续改进管理细则,制定工作目标和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工作要求,并围绕实施工作要求制定考核标准,满分100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下发的304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以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临床症状评估量表、症状分级量化标准,与医疗组共同研究制定33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效果评价标准及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判断标准。

2.2.2每个病房依据本科优势病种,结合方案内容,具体指定各单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考核质控员即组员,并制定工作要求、工作职责、明确工作方法。2.2.3QCC组员即是科室单病种方案质控员,须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每人负责一个病种的方案质控管理,为保证每份评价信息的准确性,质控员在病人入院次日、出院前日,与责任护士共同完成护理记录及评价表的核查。质控员对负责的病种按时间段或完成的一定数量,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并向小组长提出问题及整改意见。小组长每月对组员负责的病种病例进行抽查复核,了解方案落实情况。小组对科内执行方案存在的问题讨论后提出解决措施并整改。年终,小组提出各组方案的优化意见上报护理部。

2.2.4护理部作为大组长每月按考核标准对各护理单元单病种护理方案落实情况(运行病例、出院病例)进行考核,对存在的问题与小组长及组员共同讨论,提出解决措施。检查结果做到反馈、整改、复查,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科室考评指标之一。并不断规范和细化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增强患者对中医护理操作的依从性,提供独特的个性化中医健康指导,推进中医护理方案有效落实。

3结果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活动前后1年的资料相关项目进行统计分析,活动后中医护理方案落实情况检查缺陷明显减少,中医特色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活动后较活动前考核分数提高46.2%(活动后总分—活动前总分/活动前总分×100%)。

4结论

在管理活动中,要重视人的因素,一切管理活动均应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本。QCC管理方法能有效地挖掘护理人员的管理潜能,实现全员参与质量持续的改进。首先小组成员经过调研提出现存问题,经过QCC小组的讨论,共同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如制定工作方案、执行措施、考核标准,细化管理环节,做好环节质控、终末质控,总结出方案管理流程图。对方案落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评价反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并将方案管理与科室护理全程管理相融合。经过两年多的活动,各项评价指标均有明显提高,活动后较活动前考核分数提高46.2%。同时也形成了一套中医护理方案管理的三级质控体系,即一级质控-责任护士、质控员;二级质控-护士长、质控员;三级质控-护理部、护士长。

制定了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工作制度、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评价标准,各单病种中医护理评价标准,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判断标准,并优化中医护理方案30余条。护理团队是以基层人员为主,由一群工作性质相似的人组成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群体,这符合QCC对团员的要求。通过品管圈活动,增强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更好地落实中医护理方案,提高中医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石晶,程青虹,王子迎.品管圈在国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农垦医学,2011,33(5):458-460.

[2]王玉琼,郭秀静,雷岸江,等.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45-1946.

[3]孙秋华.中医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2-13.

[4]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971-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