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行业市场需求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竞行业市场需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竞行业市场需求

篇1

以下为报告详细内容:

中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2.3%

2017年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4.91亿部,相比2016年下降12.3%。上市新机型1054款,4G手机占比94.1%。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智能手机市场覆盖率提高,市场需求已渐趋饱和。

人工智能方兴未艾 投资将趋于理性

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研究高速发展,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在多个领域有较好发展,初步的应用场景得到实现。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展开,资本投资也将趋于理性。

智能投顾规模扩大 大数据助力市场发展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众互联网理财的观念渐渐普及。智能投顾运用大数据及算法模型等手段,对理财用户进行合理分类,提出针对性投资组合,辅以传统投顾加以分析咨询建议,让投资更理性,更全面。

无人货架便利性强 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相比其他无人零售模式,无人货架更加贴近消费者,便利性也更加强,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如何解决规模化配送问题和拓展商业盈利模式,成为企业发展首要问题。

小程序依托微信社交性 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小程序电商最大的优点是利用微信的社交性来降低获客成本,其次把电商的技术平台格式化,降低了卖家的技术门槛,减少了开发和维护成本。小程序电商可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吸引实体店铺加入,进一步扩大小程序电商市场规模。

移动母婴发展潜力大,服务品类拓展成关键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基于人们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移动母婴有较好的发展机会。在备孕,怀孕,生产,产后的过程中,移动母婴厂商可结合不同阶段的特征,充分挖掘商业机会,进行服务品类拓展,在胎教,产后保健等众多可关联产业形成对应品牌,形成全周期服务体系,提高用户粘性。

鲜花市场消费升级 供应、配送为发展关键因素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升级,鲜花消费需求提升,鲜花电商市场受到了资本追捧,行业竞争加剧。强化供应链管控,提升配送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和品牌格调是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

知识付费时代到来 知识内容专业性增强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移动支付解决了知识付费的工具问题。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普及,高素质人才增多,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对内容进行消费的观念逐渐养成,知识付费发展基础良好。各行各业对于知识的专业化要求提高,未来知识付费将继续发力专业化内容生产。

移动电竞职业化 VR/AR促进行业发展

移动电竞市场处于发展黄金期,产业链不断升级,众多移动电竞厂商先后加入,移动电竞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预计2018年中国移动电竞市场规模达461.5亿元。随着移动电竞的职业化、国际化,电竞赛事方兴未艾,与VR/AR结合技术不断探索,未来的移动电竞行业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短视频商业变现能力强 优质内容争夺战开始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4G网络进一步成熟,为短视频行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短视频集合了视频播放、拍摄、编辑、分享互动等功能,承载内容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了用户碎片时间。优质内容至关重要,是提高平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内容应往多元化、垂直化、精细化发展。短视频商业变现能力强,未来商业模式还需进行更多尝试。

市场格局基本定调 提高管理效率是工作重点

2017年是共享单车市场角逐激烈的一年,多家共享单车倒闭,行业市场格局基本定调。随着共享单车市场往二三线城市扩张,用户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2019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达2.76亿人。未来随着用户增速逐渐放缓,后续市场竞争将围绕用户体验打造及企业车辆运营管理效率提升进一步展开。

行业喜获资本青睐 盈利能力有待提高

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的风口转移到共享充电宝上,共享充电宝市场获得资本投资后急剧升温,市场竞争格局仍不稳定。当前市场针对共享充电宝业务盈利模式仍抱有保留态度,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仍有待市场校验。

儿童智能穿戴设备发展放缓

随着儿童智能穿戴设备技术进一步成熟,80后、90后群体逐渐晋升为家长,对新型产品的认可度高。儿童穿戴设备市场持续受利好因素刺激,在过去两年用户规模保持高增长率,现进入缓和期。

智能音箱发展潜力大 智能技术为核心竞争要素

篇2

客户服务的价值在于客户需求的满足,如何满足客户对数据的需求,将数据工作与客户服务相结合?带着这个疑问,我参加了由慧聪邓白氏主办、《都市快报》联合主办的《数据助力经营细致成就管理》的培训。经过培训,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客户精准营销的数据服务

目前,客户越来越讲求精准营销,以迅速地掌握市场需求,准确地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通过可衡量、可调控、可量化的数据指标,进行精确的市场定位。

对于客户来说,在上市产品大规模投入的前提下,无需支付费用或者支付很少的数据费用,就可以掌握市场进行精准营销,是极具诱惑力的。如果我们能够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和分析,比如对长春市民的房屋、汽车、家电等消费品的拥有状况、消费偏好、需求计划以及市民关联性和连续性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提供给客户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客户根据分析结果,针对不同的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在建立稳定的忠实顾客群的同时获得新顾客,从而保障企业的长期稳定高速的发展,那么我们的数据服务一定会得到客户的认可。

客户实力见证的数据服务

各媒体对慧聪数据的利用,通常是将有利于自身形象的数据进行展示,借以宣传实力和影响力。以第三方的名义进行的调研,并且经过专业团队的分析提供的数据,更具说明力和见证力。本报的广告监测数据库,经过近九年的积累和沉淀,已具备一定规模。通过我们对长春平面媒体广告投放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各行业历年广告投放量排名在前的客户,大多拥有公认的品牌,具有良好的市场氛围,其产品、服务和质量也是名列前茅的。我们可以对广告数据进行整合,挖掘数据所体现的内涵,使广告数据分析,能够在客户投放广告的同时,成为客户实力和影响力见证,使客户得到增值收益。

客户广告策略的数据服务

商业客户广告投放具有一定的节点性,更重视节日、店庆日的广告投放;汽车客户更重视新品上市前的广告投放;建材行业的广告量受房地产广告量的影响……由于产品特性或者客户群分布等原因,各个行业广告投放皆具有一定的特点。对于客户的市场营销策划和品牌管理来说,更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同类行业及产品广告的投放特点和发展趋势,是非常必要的。本报进行监测的26个行业的广告投放情况,经过长期的年、季和月度性的数据分析,相信可以为客户提供相关行业及产品广告投放的时间、周期和力度的数据支持,为客户制定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营销计划、预算分配提供借鉴。

针对性客户的数据服务

准确掌握行业广告投放的特点,行业记者在做客户维护、攻关和经营活动策划时会有的放矢。一方面,我们的数据可以更快速更及时地了解各行业、各客户广告投放的细微变化,协助行业记者掌握各个行业、客户广告投放时间、投放产品、广告形式、投放费用和规格等多个指标。另一方面,客户进行产品广告投放前期,希望了解竞品广告投放的规律,根据我们的数据,行业记者可以为客户提供竞品广告投放媒体差异、投放量差异、投放周期差异等信息,为客户决策提供借鉴。行业记者对广告市场的掌控力和对针对性客户的服务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篇3

产品定位:创造自己特有的优势

雪洋食品有两大主业,一是赖以起家的饮料产业,二是与饮料季节互补的方便面产业。但不论是哪种产品,雪洋公司都在努力创造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早在2000年,雪洋公司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发现了很多人喜欢吃羊肉或喜欢羊肉风味的食品这一市场需求,针对这一点,雪洋公司集中研发力量,并通过重金聘请食品专家等方式,积极调试该产品,经过一系列的攻关努力,具有韩国风味的红焖羊肉面和香辣羊肉面终于面市了,由于该产品口感独特、香味浓厚,包装具有较强的异国情调,因此,该系列产品一经上市,消费者立刻好评如潮,市场重复购买率非常高,产品不但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而且也让企业获得了较好的利润收益。

2004年,就在瓶装水产品被称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甚至有人说是“穷途末路”、整个行业一片萧条的时候,雪洋公司顶住恶性竞争和价格战的压力,“逆流而上”,针对市场上550ML*24瓶箱装的产品特点,果断地推出了创新性的产品:塑膜装、规格为550ML*12瓶装的纯净水,由于该产品市场空档,且产品水源为嵩山脚下400米以下的山泉,口感清甜、甘冽,加上塑膜装节约了产品成本,价格优势非常明显,因此,该产品的快速上市,给毫无生机的水产品市场吹来一股清新的风,由于该产品利润设定合理,物流配送及时,因此,产品受到了各级通路的热烈追捧,产品仅郑州市区日需求量就达到4——6万件,迫于市场的供求形势,雪洋公司又OEM了另外两家水厂,市场需求才得以缓和。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营销思路的求异以及产品的准确定位与不断创新,让雪洋公司夺得了市场的主动权,从而使该厂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价格定位:走高价位的“上层”路线

价格是角逐市场的关键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因此,根据市场竞品的价格,合理设定自己的价位,不盲从,不畏难,坚持走自己的路,有时也能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雪洋食品在价格的制定上,就是坚持但丁的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具体表现就是高价位、高促销策略多方位的全面贯彻实施,主张“厚利多销”,不提倡打价格战、消耗战。2002年,雪洋公司曾经推出了差异化的方便面产品:好兄弟108系列。其中最为畅销的是90G*20规格的产品,该产品出厂价为10元/件,但公司要求开票价却为12元/件,每包价格为0.6元,价格之高,为当时市场所没有。同时,公司还要求一批出手价必须要为12元/件,但公司针对这2元的差价,却通过返利、促销、人员推广支持等方式,对市场予以大力度的辅助。该产品虽然价格很高,但由于此类产品市场空缺,且此种预留操作空间的推广方式别的厂家所没有,因此,再加上产品包装袋很大,很能迎合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并且各级经销商皆有钱赚,通路拉动持久、有力,产品得到了较好的推销,很快,该产品就在一些区域市场成为主销产品,引领了当地双面块产品的消费潮流,仿冒产品也随后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该产品在市场上得到了较好发挥与表现。

价格虽然是营销要素之一,但市场操作却可以通过科学的利润空间设定,合理的推广手段,来弱化价格对市场的影响,只要通路顺畅、拉动有力,价格往往不是阻碍消费者购买的核心因素。

渠道定位:避实就虚,另辟蹊径

销售渠道是产品到达终端消费者所经历的所有环节及其通道,由于现行流通渠道各厂家的产品“货满为患”、互相挤压,造成通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产品“堵车”、“堵塞”现象严重,在这种形式下,探索新的销售通路就成为各厂家顺利突围的必然选择。

雪洋食品近年来一直在渠道的开拓方面,屡出怪招。早在2000年,就率先推出网上招商、网上订货、网上洽谈等别开生面的渠道拓展活动,通过“摸着石头过河”,倒也取得了不菲的业绩。其次,在各运作的区域市场,对于城区、乡镇等竞争较为激烈的传统批发渠道,采取“釜底抽薪”、迂回包抄的战术,实施直逼终端、断其后路的手法,通过走“基层”、走“群众路线”,从侧面对竞品进行包围,然后,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农村包围城市”,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从正面对竞品进行拦截和出击,取得了异军突起、快速占领市场的效果。再次,雪洋食品还通过建立市场联销体的模式,简化渠道环节,层层保证联销体各成员的切身利益,本着责权利相结合,挑战和机会并存,风险与利润并担的原则,把各级联销体成员牢牢“捆绑”在一起,互惠互利,建立了大量“根据地”市场与战略区域市场。此外,雪洋公司还通过开展团购、直销等营销模式,积极拓展和扩大销售渠道,让产品更方便、更快捷地推向市场。

销售渠道的避实就虚与另辟蹊径,让雪洋食品避开了与强势品牌正面交锋并惨遭打击的风险,从而既保全了自己,又扩大了自己的“地盘”,起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市场铺市与覆盖效果。

促销定位:连环促销,环环相扣

促销是拉动产品销售的关键环节,当新产品“闪亮登场”或有效地狙击竞品的大举入侵时,促销的作用就会得到明显的体现。但促销的定位一定要能“脱俗”,即促销的出现不仅要能不同凡响,而且还要一“促”惊人,一“促”骇俗。

雪洋食品的促销方式,向来出手不凡,还以好兄弟108方便面产品系列为例,90G*20包产品出厂价10元/件,但开票价却要定为12元/件,中间的2元差价怎么处理?那就要“玩”促销。怎么“玩”呢?雪洋的促销是这样设定的:0.8元为经销商利润,0.6元为促销品预留,0.3元为终端抽奖或箱内设奖等,还有0.3元设定为分销商年终模糊返利。终端抽奖或箱内设奖的方式,拉动了消费者的购买,而0.6元的促销品力度和0.3元的年终返利,刺激了下游分销商的推销积极性,而0.8元/件的产品利润,已属小件产品的高利润了,这更能调动经销商推销和配送的积极性。特别是雪洋公司对促销品灵活多变“求新”、“求奇”、“求异”的要求,以及“销售雪洋产品,让您家庭现代化”口号的提出,都让雪洋的产品拥有了“温馨诱人” 的促销“光环”,受促销的“诱惑”,很多消费者成了回头客,很多的分销商成了专卖户,雪洋的产品炙手可热便也不足为奇了。

雪洋公司就是这样以促销激活市场,以市场反哺促销,二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不断地让市场“鲜活”起来,从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销售热潮,促进了整个销售工作的健康、稳定而持久、快速的发展。

传播定位:多种形式,持久有效

定位营销的传播定位是要结合具体的区域与市场,要充分考虑到传媒受众的接收媒介与接受度,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传播的媒体要能持久高效。

雪洋食品为提升公司及产品形象,曾在2003年,针对中上收入的消费人群,在河南卫视不惜耗费巨资播放广告,引领消费;配合空中“轰炸”,地面“部队”也开始了四处出击:1、大规模地举行免费品尝活动,通过免费品尝,提高口碑传播效应。2、在黄金路段,遍设“形象店”,通过统一门头广告标识、统一店内装璜等形式,导入VI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强化产品辨别力、认知度,不断强化视觉效果。3、在所有发放的促销品上,不论是大型家电,还是小型促销品,都统一印制公司标志,无论这些促销品放到哪里,都能起到广告的效果。4、在农村市场,通过墙体广告、文艺演出、放电影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因地制宜地进行产品宣传,通过视觉(看)、味觉(尝)、听觉(听),多渠道、多方式的灌输产品及品牌印象,不断加强其记忆,为产品的顺利推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篇4

我国电视剧从1958年起步到现在经历了创始、停滞、复苏到成熟四个发展阶段,现在正沿着规模化、市场化方向逐步改进,虽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电视剧呈现出多样化、高收益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不小的问题。“我国每年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比为5:3;近年来电视剧审批数目和已播出数目比为10:1”国产剧多而不强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相较于韩剧、美剧的成功,国产剧的境地显得十分尴尬。不仅如此,“截止到2014年12月中旬,卫视前10剧目收视率比2013年下降了16%,降幅在扩大。”收视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电视剧的质量和发展前景,所以国产剧收视低迷的现状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国产剧收视低迷的经济学思考

影响国产剧收视率不佳的因素有很多,不是单单外国剧目的冲击、电视剧质量差能解释了的。现在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总结出几条国产剧收视低迷的原因:

1.国产剧市场份额不足。市场份额也称市场占有率,它是指企业的销售量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所占的比重,这里是指国产剧的收视率在市场同类电视剧收视率中所占的比重。影响国产剧市场份额不足的因素有:

1.1替代产品过多,竞争力太强。现在,国产电视剧的竞争压力不仅来自美剧、日剧、韩剧等外国电视剧在中国市场走红的冲击,还来自电影、微电影以及网络剧的竞争。近几年,网络剧以其轻松、幽默、诙谐的特点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而且网络剧制作成本和发行成本都比较低,播放量也很乐观。一定程度上,分流了电视剧的受众。

1.2作品雷同严重,出现“啃老现象”。近年来,国产电视剧创新性不足,一直在“啃老”,主要表现在:(1)翻拍经典剧目。比如我们的四大名著,不断被搬出来翻拍,单单《西游记》就有六小龄童版,张卫健版,陈浩民版等等加上动漫版要七八个版本。(2)拍续集。现在我们很多电视作品在热播之后都会接着拍续集。单今年初上映的《隋唐英雄传》已经是这部剧的第五部续集了。(3)翻拍热门游戏、小说。由于很多人热衷于网游和小说,电视传媒人员就直接拿来改编成电视剧,以为凭借网游、小说超高的人气就能带来高收视率,殊不知拍出来的作品往往不尽人意。这一系列的“啃老”现象不仅使国产电视剧失去了创新力,还使观众对国产剧失去兴趣,甚至失去信心。

2.国产剧市场需求潜量不足。所谓市场需求潜量就指在既定情况下,当行业营销努力达到无穷大时,市场需求所趋向的极限。或者说在某特定市场定义下,能够进入该市场的消费者的最大数量。在电视传媒领域是指电视剧潜在受众的最大数量,而影响国产剧受众不足的因素主要体现在:

2.1电视作品的可获得性。2014年湖南、浙江、安徽、江苏等具有收视优势的传统电视剧卫视受到了北京、山东、东方的冲击,甚至云南、重庆这两个以往收视率不容乐观的卫视其收视率竞进入了前五名,这种现象反应了卫视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当然,这也有恶意竞争的嫌疑,有的地方卫视为了保证自己的收视率,会将几个收视率极高的卫视屏蔽掉,这样当地受众就无法观看那些卫视的节目了。受众无法选择自己想看的电视剧会转而向网络剧等。

2.2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很多受众不去看某些国产剧,也因他们并不知晓。这说明这些电视剧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尤其是在农村。好多人喜欢看电影,除了电影本身的吸引力外,还因为电影的宣传力度比较大,一般电影在拍摄前就会有相关的消息传出,上映前更会有预告片,精彩剪辑、片花等视频挂在网络,而且在各大电影院都有海报宣传,观众能第一时间得知有哪些电影上映,与电影的宣传工作比起来,电视剧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3.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分析——以韩剧为例。大量外国电视剧的涌入,给国产剧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而外国电视剧的竞争力的大小也决定了国产剧在国内市场的优劣位置和收视情况。我们以韩剧为例来探讨一下韩剧这一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如何。

3.1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理论。从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角度来看,韩剧在中国国内的需求是一种差异产品需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作品的品味和档次,差异化产品的供给可以更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例如:《来自星星的你》播出后,剧中男女主人公食用的炸鸡啤酒便成了一种差异产品,引来许多人的追捧。对于差异化产品,我们生产的成本太大,短时间内也不会产生规模经济。所以,在这一方面,韩剧是占优势的。

3.2消费者偏好及重叠需求理论。在我国有大批韩剧的粉丝,韩剧的进入和不断创新满足了喜欢韩剧的消费者的需求,而且,韩剧也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去韩国旅游。从重叠需求理论看,韩剧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促进了其旅游业的发展,当然喜欢韩国产品及喜欢去韩国旅游的人们也成为了韩剧的潜在受众。这也使得韩剧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变得很顺利。

篇5

陕西电视台作为一个位于中西部的省级媒体,在近些年的竞争态势中主动出击,立足市场角度,从细化服务入手,致力于提升客户的销售力,在构建增值和个性化服务方面均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以整合、提升自身资源来保证最大化地满足企业投放的市场需求,实现广告的增值,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营销体系。

增值性、个性化服务的探索

2008年3月,广告中心进行了机构调整,确立了以广告价值链、广告品牌链、广告产业链为核心的管理方略。广告价值链是指以注重锻造媒体自身广告销售为核心,展开经营销售与个性化服务。广告品牌链是对媒体品牌实现品牌升级和对客户的增值服务。随之成立的品牌推广部正是这样一个为打造媒体品牌链为核心目标的部门,致力于从媒体价值、整体策划、客户服务的角度去提供完善的细化服务。而所谓广告产业链则旨在开辟电视广告产业之外的新产业群,其中户外广告资源、大型营销活动的拓展更是直接针对服务营销的重点内容。这三个链条互为依托,交互促进发展。

细化服务体现在具体工作的探索中,就是要从把握服务对象的差异化特点与市场需求两方面入手,实现差异化的服务营销。为此,我们通过缜密的策划与研究,独创性地将政治资源、传媒资源、平台资源高度整合,并以此奠定了客户与媒体长期合作与共赢的基础,提升了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同时,早在2005年前,广告中心就开展了对所在区域市场不同行业的消费行为和广告投放策略研究。目前,我们已经建立起了饮料、药品、酒类、数码通讯、化妆品等五大行业的基础数据库,并制作成“行业口袋本”,丰富了业务员的营销信息和本地营销网络资源,这些基础工作对于客户进入本地市场、了解区域状况、掌握销售渠道,起到了一把“金钥匙”的功能。这些从客户需求出发,提供深度服务的各种方式,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和积极反响,也更进一步延伸了广告价值链策略。

个性化服务的实践

培养客户忠诚度

产品策略( product )、价格策略(price )、通路策略(place )、促销策略(promotion )作为市场营销学经典的4P策略,已经发展成4C策略,即把产品搁在一边,考虑消费者需求(customer );忘掉价格,考虑满足消费者需求所要付出的成本(cost );忘掉通路,考虑如何给消费者方便(convenience );忘掉促销,考虑如何与消费者更好地沟通(communication )。这一营销策略的转变体现了从满足客户需求出发,更好地与之沟通,提供便捷的操作模式,控制成本成为营销活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广告客户对新的广告投放模式兴趣日益高涨,对策划的更高要求,都成为我们细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从前期投放到中期跟进,再到事后效果评估,要求每个服务人员对业务的每个步骤都了然于胸,全程跟踪、服务客户。这种深度参与,为我们根据自身频道特点,结合现状与市场发展趋势开发出独特的合作形式提供了准确的切入点。比如:在与拉芳企业的合作中,经过前期的多次沟通与研究,我们决定在陕西卫视为客户量身定一档日播节目――《幸运搜索线》。该节目已于2008年7月1日在陕西卫视开播,虽然时长仅2分钟,但采用以企业品牌冠名的方式,以介绍精彩电视剧为主要看点,并采取对参与的幸运观众提供奖品的方式,赢得了三秦观众的热情参与和关注。在合作过程中适逢北京奥运会,对此我们专门设计了“拉芳走进社区”的崭新形式,将“拉芳”这一品牌的宣传活动扎根于城市广大社区。用拉芳集团负责《幸运搜索线》项目专员的话讲:这样一个小节目的推广方式,植入式的广告形式,实现了直接与终端消费者面对面的接触,以较为新颖的形式、活泼的宣传氛围,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而陕西电视台也通过个性化服务营销策略在取得稳定的收视成绩的同时也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达到了客户与媒体的双赢。

此外,2008年5月,我们在北京、杭州开展了两场行业性会议,重在与客户进行近距离沟通,根据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有价值的进行推广。北京是针对汽车行业的推广会,此种类型的推广,摒弃了以往单纯从收视数据角度的资源推荐,而是具象到陕西整体的汽车市场、消费环境、消费潜力、公路建设、西部大型汽车主题博览会等方方面面进行重点营销,同时结合参与公司的汽车品牌,有针对性地与频道资源相匹配,取得了良好的反馈效果。这些细化服务措施的实践,都为更好地拓展广告价值链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一些基础性的服务工作,比如:固定的工作收视月报、效果评估、剧排、覆盖等服务内容早已成为了我们的服务习惯,这保证了我们深化服务、细化服务真正落到实处的能力与信念。

科学解读细化服务

成就服务营销

细化服务工作离不开科学的解读工作,以各项专业数据为依托,分析和研究,沟通与创新,使业务的后续工作不断有新的开拓。在吸纳新品牌方面,我们通过数据对该品牌所在的行业进行高度解析,分析消费者形态,制定出严谨的竞品分析报告,寻求突破点。在对频道资源的整合方面,从具体细节去研究收视数据,争取最大限度地利用收视特点,真正萃取频道的品格,力求做到产品与频道资源的对接;在活动推广方面,理解企业的核心理念,并将理念融入于活动当中去,在保证客户传播价值的同时,拓展自身的品牌链。

篇6

六个“现代化”,打造中国食品饮料企业“革命根据地”

地域特点多样化、市场需求多元化、消费结构层次化……,决定了以口味为购买主导因素的食品饮料行业的样板市场打造,需要“量体裁衣”,需要符合中国市场复杂多变的特点。从样板市场的选择、样板市场的渠道建设,到品牌传播、营销武器、公关活动和终端形象六个方面着手,以此成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样板市场。

·选择优势化

样板市场的选择是打造样板市场的首要环节。选择一个切合行业特点和产品特点的样板市场,能够为企业的样板市场打造以及后期的市场运作和招商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样板市场上,企业要从备选市场的地域特点、消费偏好(如南方与北方消费人群在口味、产品形态认知等方面的差异)、竞品情况、区域代表性以及企业所掌握的资源(地政、经销商)等角度出发,进行综合分析。

通常地说,企业一般选择该企业的所在区域或周遍区域作为样板市场,一方面,企业在该地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形成企业品牌带动产品品牌;另一方面,企业在该区域具有良好的地政关系和经销商资源并对该区域的地域特点、消费偏好等因素的把握相对到位。

上海光明乳业在样板市场的选择上,就是以企业“大本营”--- 上海为样板市场,利用企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地域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运作,稳固上海市场,为光明乳业快速进军全国市场提供了可复制的运作模式。纵观目前中国乳业市场上的领先品牌,无论是伊利、蒙牛还是三元、光明,其“大本营”所在地,均是其最稳固的“革命根据地”。

由此可见,食品饮料企业在样板市场的选择上,“优势化”原则首当其冲。

·渠道量身化

中国食品饮料市场的产品同质化、渠道单一化决定了企业在打造样板市场时,必须根据产品的自身特点和竞品情况进行渠道选择。无论选择哪一渠道,关键是要让产品以消费者方便和喜欢接受的方式接受。除了要关注对商超等传统渠道的选择与开发,还要注意“寻找”夜店、餐厅、网吧、KTV、酒吧等独特创新渠道。

家喻户晓的汇源果汁凭借餐饮渠道创造了中国饮料市场发展史上的“汇源奇迹”。汇源果汁在上市之初,面对国外果汁饮料企业的强势品牌、一升果汁几十元左右的价格,汇源避开与国外强势品牌进行大众渠道的竞争,而是选择了餐饮渠道。消费者最早认识汇源果汁大都是在餐饮渠道,在大大小小的饭店里,随处可见汇源果汁的存在,等到汇源在餐饮渠道站稳脚跟之后,在大中型商超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也正是汇源“量身打造”的餐饮渠道,成就了汇源今天重要的市场地位。

·传播集中化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再好的产品、再好的利益点,如果你不会“吆喝”,也很难进驻广大消费者的心。尤其是在消费频率快、周期短的食品饮料行业,面对昂贵的传播费用与无法预知的市场效果形成鲜明对比,如何将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达到最优,成为食品饮料企业一直关注的问题,也是企业在打造样板市场时所着重探讨和实践的。

传统的食品饮料企业往往一种是极其喜欢狂轰烂炸,玩烧钱游戏。中国食品饮料企业应该如何选择? 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要分清主次,集中一切资源,强化主流媒体,形成主流媒体和辅助媒体相配合、有层次性传播。

广州生命阳光牛初乳在“纯牛初乳不宜喂孩子”的市场逆境中,聚焦0~6岁婴幼儿免疫市场,运用聚集传播,选择全国知名的母婴刊物,如《妈咪宝贝》等杂志刊登品牌广告;选择当地的主流媒体如《楚天都市报》,以小版面、高频次的手法进行多翻轰炸,建立了专业专注的大品牌形象,打破了困局,迅速跨上发展新轨道!如今的生命阳光已经成为引领牛初乳行业的标志性企业!

·“武器”个性化

正如战场中需要武器一样,市场中也同样需要“武器”,精良的武器是企业在市场战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

目前市场上“武器”的类别主要有宣传手册、光盘、海报、单页/折页等,而随着消费者追求个性、时尚的趋势变化,更为个性、更为吸引消费者眼球,激起消费者尝试欲望的“武器”将是食品饮料企业决胜样板市场的法宝之一。

开创了“维生素糖果”新品类的雅客V9,自冲击糖果市场伊始,就注重营销“武器”的运用,最值得一提的是雅客V9的宣传单页,它将产品的基本要素通过精致、个性的产品宣传单页体现出来,对电视广告的内容进行深度演绎和补充,形成了电视广告、平面宣传和促销活动三者之间的呼应和互动,当消费者看到其中一种途径的宣传时,必然就会联想到其它途径的宣传内容,强化产品的宣传效果。

·活动影响最大化

近几年,中国食品饮料企业以公关活动拉动市场的营销手法愈演愈烈,这股“公关活动风”几乎席卷了整个食品饮料企业,各食品饮料企业纷纷开始“盲目”举办形式各样的公关活动。然而,活动办了是办了,由于缺乏前期铺垫和后期延续,没有后续的跟踪报道和持续跟进,使得众多食品饮料企业开始怀疑公关活动的必要性。

事实上,企业在启动样板市场的初期,以公关活动开局是很好的办法,它可以快速地占据消费者的“心智阶梯”。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活动本身不是目的,活动是为了传播!好的公关活动,需要作好活动的前期铺垫工作和后续的相关报道跟进,建立调查--筹备--执行--跟踪的系统化传播模式,形成公关活动与平面媒体联动,公关与地面促销联动,实现公关活动影响的最大化。

国内瓶装水巨头娃哈哈集团,在2003年推出新产品 ---“天生一对”之时,就是通过成功举办“王力宏北京歌迷盖印见面会”大型公关活动,迅速打开北京市场,并充分利用“纯净王子”王力宏的影响力,对活动进行前期宣传和后期“炒作”,联合电视、平面、网络、电台等强势媒体对此公关活动进行系统化传播,使得“王力宏北京歌迷盖印见面会”的影响力几乎辐射全国市场,充分实现了将公关活动的影响力最大化。

·终端建设维护专业化

一些食品饮料专柜,我们不免有这样的感觉:终端陈列杂乱无章、促销展柜形象“落魄”、宣传用品破旧损坏……,诚然,这与消费者购物时的乱摆乱放、商超的店面管理有关系,但作为各产品的“归属地”,终端建设和维护不到位,受损害的是食品饮料企业自己!

在部分食品饮料企业的理念中,也许认为终端形象维护是无足轻重的,于是,他们仅仅单纯地将货物铺入各渠道终端,很少或从不进行终端陈列的跟踪、管理和形象维护,殊不知,这些细节问题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的选择购买。

篇7

【关键词】手机游戏 智能手机 资本市场

游戏行业近几年出现爆发式增长,而且未来的发展潜力仍成为行业共识,吸引更多的资本陆续投入到网络游戏行业中。在资本的推动下,不管是经营游戏内容、游戏研发、游戏渠道、游戏发行还是经营游戏终端设备的企业都有出现雨后春笋般的增长,带动了品质好的游戏产品、游戏用户数及用户付费率的高速增长,共同推动游戏行业这块蛋糕越做越大。

一、手机游戏行业未来的产业发展机会

(一)政策支持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其网站上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督查整改落实进展情况》,提出将改进移动游戏审批工作,对无故事情节或者故事情节简单的休闲益智国产移动网络游戏,采用简易审批程序;对其他类别移动网络游戏,也将进一步压缩内容审查时间,提高效率。此次审批程序改进,游戏审批过程持续优化,审批时间与往期相比大大缩短,打击盗版也间接持续发力,将刺激行业创新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游戏市场,刺激移动网络游戏市场的发展。

(二)智能手机的支持

我国智能手机的普及率高,手机向大屏高清发展,手机机能的快速提升,这些都为中、重度手机游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手游的发展已经逐渐从轻度到了重度,用户已经逐渐接受了手机重度游戏的方式,大量页面游戏用户自然向手游迁徙,迎来了手游产品、游戏用户的大幅增长。

(三)移动网络环境的支持

2015年国家提出发展4G,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大幅提高网速。相对于3G网络,4G网络的下载速度回明显提升,整个下载速度会有5-10倍的增长,游戏用户在下载过程当中的感受会有飞速的提升。手机网络游戏对网速要求相对较高,尤其是大型3D网游,游戏依然是4G时代非常核心的应用。通过廉价的4G移动数据流量,以及高速的城市WIFI网络,移动游戏全国范围内的网络环境将会有质的飞跃,这也预示着移动游戏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随着流量改革的不断推进,端游中的组队大副本、团竞MOBA游戏等“重联网”玩法也将在移动端大放异彩,手机网游将再次迎来新的风口。

(四)手机游戏用户的支持

近两年国内移动游戏用户规模约为3.66亿人,用户覆盖率相对稳定,市场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单位用户商业价值的提升。手机游戏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客户主要集中在学生、蓝领工人、军人和普通职员等相对稳定的用户群体。随着用户对游戏兴趣度的提升,登录手机游戏的频率越来越高,已经慢慢地摆脱碎片化的特征,开始成为日常的生活习惯,由碎片化转向常态化特征明显;用户的粘性和付费意愿高,游戏产品生命周期较长,盈利空间较高。

手游企业也逐渐从游戏数量向质量转变,提高单款游戏的存活时间与玩家增长成为目前手游行业发展的共鸣。手游玩家付费率在201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以MOBA、角色扮演等精品重度游戏为主的网络游戏,可玩性较高,并有较强的互动性,对玩家的吸引较为明显,其付费率明显较高,未来仍有大幅提高的空间。

(五)资本市场支持

手游行业的发展前景、高额的回报率、持续的市场需求、推动着一大批的热钱流入手游产业,加速手游企业的增长。2015年来,游戏企业资本运作已经逐渐由网页游戏向移动游戏转移,国内资本市场融资偏宽松,使游戏概念的资本运作明显受益;手机游戏公司不少成为资本争抢的对象。随着手游入门门槛提高,投入比加大,精品化趋势后,用户口味也被大厂“惯坏”,整个市场正充满着资本的气味,成为巨头们的游戏。腾讯、网易、畅游、百度在内的大部分海外上市公司,以及昆仑万维、游族网络、游久游戏等国内上市游戏公司。这些上市游戏公司也占据着国内手游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而其中,腾讯与网易拥有移动游戏市场的大半江山。

篇8

1、不懂品牌挺品牌,误己殃民

“国内某权威经济学家对国内中小企业老板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动不动就说做品牌,我问你口袋里有多少钱?有10个亿吗?”此话不管对否,但反映了目前很多国内企业对品牌的迷信与迷恋,“品牌救市论调”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日后的市场生存与发展来说是相当危险的。原因有三:第一,没有弄清品牌到底是什么就着眼于做品牌,反映出本土中小企业经营思路不够清晰,不够谙熟市场运作规律,营销成熟度较低,很容易在市场实践中碰壁;第二,没有弄清国外资本大张旗鼓推广品牌的真实目的,将导致本土企业不知道如何同国外资本进行有效的对抗,更很难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第三,由于洋品牌不断高举品牌大旗对中国市场进行“文化侵略”,使国内大众消费向品牌消费的转向越来越明显。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原因,本土中小企业又不能在很短时间内创建一个优秀的品牌,所以导致洋资本越来越主动,本土中小企业日益被动,反败为胜的成本也将越来越高!

2、点击品牌误区:误把战略当战术,误把手段当目的

品牌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即品牌在形成之前是一种长期战略投资,在形成之后是一种盈利手段。品牌的背后是“产品形象的定向原始积累”。没有一系列顶呱呱的产品长期被消费者享用和市场检验,品牌形象根本无从树立,也就是说,品牌的背后是系列产品的支撑,品牌成功的背后是产品设计创新的成功。宝洁公司在中国亏损了8年,一句“宝洁公司,优质产品”形象定向如一的宣传了8年,中国消费者使用了8年宝洁系列日化产品。今天,凭借设计优秀独特的产品,宝洁公司优质品牌形象终得树立,强大的品牌形象奠定了市场霸主地位,品牌真正成为她的盈利手段,其8年战略投资真正实现开花结果。

而8年后的今天,中国中小企业老板看到的只是宝洁创建已成的品牌,没有追溯其艰难、耗资巨大的品牌建筑过程,没有探索宝洁品牌背后的秘密,没有弄清楚品牌是一种高额的、长期的战略投资,而误认为做品牌轻而易举,误把战略当战术,误把手段当目的。其结果导致经营目标方向错位,大量资金打水漂,白白贻误市场战机。更可怕的是,国外资本根据中国人对品牌的迷信,把本来作为战略使用的品牌在中国直接作为战术来使用,以征服中国消费者,处方药“伟哥”在中国上市前的大肆新闻宣传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国外资本有实力也有条件这么干,但本土中小企业如果也把品牌当成战术用,最终必将是死路一条。为什么?中小企业没有品牌,更没做过品牌,拿什么当战术!其微弱的资金实力根本玩不起富人的品牌游戏。其最应该做的是虚心学习宝洁等跨国公司的起家经验,将经营目标回归到产品市场化设计上来,将每一分钱花到刀刃上,抓紧时间解决生存问题,脚踏实地的结合中国市场客观特点,通过系列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慢慢培育自己的品牌才是唯一的出路。 二、反对“草莽营销主义”

过往的10年间,中国大江南北涌动着一批“蒙古医药大军”,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三株”为代表的蒙古军团取得了令世人瞠目结舌的市场战绩。蒙派粗放式营销手法的特征是开发一个市场,炸开一个市场,炸干一个市场。他们之所以成功,是源于当时政策壁垒和技术壁垒比较低的客观市场环境。直到现在很多奉行蒙派营销手法的经销商坚决不做品牌,他们私下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做药品保健品,如果不犯点法,怎么能赚钱呢?这句话既能反映出国家在审批产品功能上的严谨与科学度问题和地方医药监管出现漏洞问题,同时也反映出本土企业创新乏力,缺乏战略发展眼光,没有认识到打法律擦边球还能打几天的未来严酷市场现实。

崇尚蒙派草莽营销主义对于本土中小企业也是相当危险的,原因有五:第一,重投广告轰炸市场,拔苗助长,产品市场生命过早被催熟夭折,长此以往,市场将越挖越浅;第二,国家法律监管日益严密,法律擦边球越来越难打,最后落个赚多少赔多少,原始积累不能完成;第三,不重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更不重视产品的创新设计,最终必将黔驴技穷而退出市场;第四,消费者被夸大其辞的广告所欺骗,造成其广告免疫力增强,好产品的广告宣传也跟着遭殃,给整个行业带来致命的信任危机。第五,失去人心的、无异于杀鸡取卵式的营销模式,必将逼促国内大众消费转向国外大品牌,无形中就给了洋品牌时间和机会,结果把自己圈到了绝路。所以,蒙派营销模式作为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其出现的种种弊端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道路的绊脚石,必须及早放弃而寻找创新之路。 三、坚持“实事求是,产品设计制胜”,才是市场正道

反对“品牌至上主义”,并不是说品牌不好,或者不做品牌,而是必须明确品牌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反对“草莽英雄主义”,并不是放弃短期盈利的市场机会,而是如何按规律运作市场,做到持续盈利,让市场得到持续的健康发展。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如何寻找一条既能快速赚钱获得生存与发展,又能为日后做成一个长线产品市场而迅速完成企业原始积累的创新发展之路呢?

答案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产品设计制胜”的发展硬道理。

1、意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意识决定思路。中国有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果让一个农民去思考国家领土统一问题,无异于天方夜谭。所以,任何创新必须源于创新意识的主动与出发点的正确。中国营销界这几年一直在探讨营销创新问题,但每年真正实现营销创新的企业和产品屈指可数。为什么?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弄清楚市场创新到底应该从哪里做起!

要创新,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中国营销现实环境有清醒的认识。粗略说,2000年以前,中国市场营销主要集中在市场策略方面的创新,因为当时的市场环境是:各个行业含纳的产品刚刚进入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初级阶段,仅靠营销策略竞争的差异化就能很快取得市场成功。但当市场进入今天,我们发现营销策略创新越来越难,即使哪个产品取得了营销突破,也很快被竞争对手甚至其他行业的产品所模仿,市场出现了“行业内营销传播同质化”和“跨行业营销传播同质化”现象,而最终向企业和产品埋单的消费群却只有一个,所以这就是目前中国市场出现营销创新乏力的深层原因所在。

既然“营销传播同质化”情况出现,所以不能将市场创新重心放在单一的营销传播上,放在哪里呢?反观这几年本土出现的经典创新案例,如“农夫果园”、“海尔拉幕彩电”、“海尔氧吧空调”,无一不是源自产品设计的成功创新和与其相应的水到渠成的营销传播创新。在现阶段市场环境下,产品设计创新才是企业取得市场成功的根本驱动力,营销创新重心必须回到产品本身上来,先从产品的市场化设计做起,即产品设计是创新之根本,是现阶段企业的创新原点。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市场的竞争将是产品设计创新的竞争,市场竞争将转入“产品设计创新”到“营销传播创新”的整个营销价值链(狭义)的全面竞争阶段。

2、产品市场化设计,是企业的第一次营销

营销传播好比美女的外表,营销同质化好比每个女人都可以使用相同的化妆品来打扮。而真正让美女拥有美丽的是她的内在,真正让产品拥有极强销售力的是产品的内在,即产品通过创新设计所体现出的独特魅力。单纯的营销传播差异化很快就会被竞争对手所克隆,没有差异化的产品市场化设计做后盾,消费者永远不能感受到差异化产品的个性消费感受,产品就不会有旺盛持久的市场生命力。

产品设计差异化创新与营销传播差异化创新是互为依存的皮毛关系,产品市场化设计创新决定营销传播创新。产品市场化设计(狭义概念)包括产品选项设定、产品名称设计、产品形态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产品概念设计。产品选项决定产品是否能迎合市场需求,尤其是全新的产品,更决定着其日后市场生命周期;产品名称是产品的第一广告语,是不用花钱的广告,是营销传播的第一步;产品形态设计决定产品能否同竞品差异化,能否赢得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产品包装是产品的第一张脸,对于产品的品牌形象塑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品概念设计是产品前几项设计的综合体现与提升,决定着营销传播策略,这里的概念是指“概念产品化”后的概念,是先有产品概念,即先有策划而后有产品,并不是目前市场流行的“产品概念化”。如果先有产品,后有概念,营销传播将变成亡羊补牢!

产品市场化设计要建立在对市场深刻洞悉与消费调查基础上,每一项内容设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从而最终做到产品概念与产品本身浑然天成,产品概念物化为有形的产品,能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释放出产品的市场价值。产品市场化设计对营销传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产品没有设计好,营销传播将会很被动,会引发诸多市场问题,其概念真实性就是最大的问题。而经过设计的,作为产品设计综合表述的产品概念能让营销传播产生的市场效应落到实处,能让消费者通过使用产品感受到概念宣传的真实性。一旦拥有消费信赖,产品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市场拉力,市场就会获得可持续发展,久而久之,品牌形象即可得到定向积累,品牌自然水到渠成。所以产品市场化设计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第一次营销!第一次营销做好了,后面的市场运作就会步步顺风顺水;做不好,则步步难堪!

3、产品设计创新,决定市场启动速度快

产品市场化设计对于市场整体运作具有“杠杆效应”。从产品设计内容所包含的五项内容来看,如果产品市场化设计得好,产品市场价值的实现就会呈裂变式效应,市场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被启动,企业能在短期内实现盈利并实现一定的资金原始积累。也就是说,产品市场化设计决定市场启动速度和速度的质量。

第一,产品选项与市场启动速度

产品选项是企业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甚至是涉及企业生死兴亡的大事。产品选项单纯从市场角度讲要讲究三个“准”字:第一,对产品所属行业市场现状特点的把握要“准”;第二,对消费者需求心理特点把握要“准”;第三,对产品所属行业的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把握要“准”。产品选项的三个“准”字就是三股“力”,是产品在市场向前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通过对产品所属行业现状的分析,寻找到市场机会和市场切入点,力求以巧破开市场;通过对产品所属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能够宏观上把握住产品现在与未来的整体市场策略方向,微观上把握住全国各个区域市场的细分策略,从而决定产品的全国市场启动速度;通过对消费者消费心理特点的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传播策略,直接决定产品在市场上的动销速度。

产品选项是产品设计至关重要的第一步,选项选好了,后面的市场工作就能捋顺,就能保证不出市场战略方向上的错误;如果选错了,则后面的工作做的再好,也只能是朝着错误的方向高歌猛进,后果不堪设想。(下期文章将就如何进行产品设计进行详细论述)

第二,产品概念与市场启动速度

一旦产品选项确定,接下来最重要的是进行“产品概念”设计,即一定要先有概念后有产品设计,实现“概念产品化”。根据市场综合分析,制定出“产品概念”,一般要符合三个原则:第一,可识别性;第二;差异化个性;第三;攻击性。可识别性即产品概念要能看得见,要在产品形态设计、产品名字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上予以体现,能被感知,在此基础上还要与同类竞品相区隔,彰显出产品的独特个性,另外还要是消费者内心强烈需要的表达。

产品概念与产品定位是孪生的,产品概念反映出产品的定位,产品概念首先在产品各项设计中予以表达,并在营销传播中被经销商和消费者所认知和感受。产品名称设计、产品形态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为产品概念所衍生;营销传播策略要表达出产品概念,同时又为产品概念所决定。最终做到概念产品化设计和传播概念化宣传,让产品、概念、传播浑然天成。由于产品概念天生具有差异化个性,从而使产品本身具有较强的差异化竞争力,再通过传播让消费者感受到的是一个全新的个性化产品,更加具有市场杀伤力,其市场启动速度远远高于仅具有空洞概念的同质化产品。

第三,产品名字与市场启动速度

产品名字是营销传播的第一步,必须要设计好。好产品名字的设计要满足四个“要有”原则:一要有“传播力”,即产品名字读起来要朗朗上口,要好记,容易传播,如“娃哈哈”;二要有“个性”,要能反映出产品设计独特的差异化个性,能反映出产品的内涵,如“酷儿”;三要有“积极引导力”,要能使消费者产生美好的联想,对产品能够产生向往,如“农夫果园”、“脑白金”;四要有“穿透力”,读起来要音仄铿锵有力,每个字的读音最好不要出现平声,三声、四声为最佳,如“太太”、“旺旺”。

产品名字的设计并不拘泥于同时满足以上四个原则,主要根据产品本身特性而定。一个好的产品名字在终端能与消费者达成很好的沟通;在广告宣传中能得到快速的传播,能被更多的消费者记住产品,从而在整体营销策略的共同推动下,迅速使产品动销。产品名字是第一广告语,是免费的广告宣传,是营销传播的第一步,所以营销传播要从产品名字设计开始做起。

第四,产品形态与市场启动速度

产品形态设计是产品市场化设计最难的一个环节,因为产品形态是消费者感受最真实的一面,对产品能否快速达成二次回头购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真正好的产品形态市场化设计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几乎不增加产品的原始生产成本。

优秀的产品形态市场化设计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第一,要具有组合创新性,要与竞争对手形成区隔,减少市场进入阻力,如农夫果园的三种水果组合,其生产成本与单一水果汁的原始生产成本相比几乎没有增加;第二,要更加人性化,要体贴消费者,赢得他们的偏好,能够解决消费者的生活障碍,如感冒药白加黑,解决了人们吃感冒白天会瞌睡的困扰,短短3个月登上市场亚军宝座,创造了一个市场奇迹;第三,要能给消费者更多的附加值感受,实现多个拳头打市场,如脑白金的口服液和胶囊的创新组合,不仅能够与竞争对手相区隔,而且一个产品兼具润畅通便、诱导睡眠两大功效,给消费者超值的享受。另外,企业在进行产品形态设计的时候必须抱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要有扎实的市场调研工作为基础,要仔细研究消费者的微妙消费心理,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好产品,才能实现产品设计市场化。

产品形态设计才是市场快速启动的决定性因素。市场启动快慢不是以消费者达成第一次购买的速度来衡量,让消费者达成二次回头购买的速度才是有效速度的考核指标。产品形态设计创新成功,就能很快从竞品中脱颖而出。而后消费者通过真实的消费感受,会很快形成良性口碑传播,二次购买很快形成,市场迅速进入健康的持续发展状态。

第五,产品包装与市场启动速度

包装是产品的第一张脸,好比女人美要美在脸上一样。包装设计出色,就能在终端抓眼球,就能在一堆竞品中跳出来,增加被选择购买率,尤其是女性产品。

优秀包装市场化设计要具备“三感”原则,即:看上去要有价值感,摸起来要有手感,使用后要有满足感。包装设计要能够在反映出产品独特个性的同时,赋予消费者视觉上的高价值享受,使其产生美好的联想和向往;消费者在被吸引后会拿起包装反复观摩,包装此时给消费者的微妙触感会给产品加分,对促使消费者达成购买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消费者购买产品后经过使用,如果产品功效与产品概念宣传相符,则会有一种满足感。精到的包装设计对于品牌形象的塑造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产品设计创新,短期创建“准品牌”成为可能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各行各业都有外资企业长驱而入和本土大企业的盘踞,中小企业面临着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如何进行成功突围?如何能在强大洋品牌的重压之下求得发展?答案只有一个,走有中国特色的品牌经营之路。何谓中国特色?即中小企业在一边解决资金积累问题和一边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品牌运作经验的同时,依靠优秀的产品设计,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先创立属于自己的“准品牌”,然后利用总结的品牌运作经验进行市场再投资再运作,最后完成从“准品牌”到“品牌”的成功跳跃。

中小企业能够在短期内创建优秀的“准品牌”存在其内因和外因。优秀的产品创新设计首先是与竞争对手相区隔的,同时又因概念产品化后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所以能够快速启动市场,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和企业的优秀,这是内因。再者,经过市场化设计创新而成的产品,其市场风险比较低,因为从产品本身到营销传播都是针对消费需求经过精心设计的,能够很快赢得消费者,产品的动销速度会非常快,不像单纯产品概念那样易被竞品所模仿和跟风抢食,所以中小企业能在自己所开辟的市场空间中,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得到茁壮成长,况且创新的概念化产品经过传播将第一个进入和占领消费者心智。所以,在模仿成本比较高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完全有可能在短期内创建起优秀的“准品牌”,待市场成熟后,转入品牌传播市场运作阶段,正式完成从准品牌到品牌的跳跃,此时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篇9

果敢担当 勇于亮剑

在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半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贵州中烟党组提出,要通过“贵烟·国酒香”品类的构建,充分展现“贵烟”品牌集各资源优势之大成的成果,传递品牌全力发展的信心,增强“贵烟”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这是贵州中烟在战略机遇期肩负历史使命的果敢担当。2012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贵州一系列发展思路纳入到国家层面,将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上升为国家战略。贵州中烟承担着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历史使命,必须加快转型,加速发展。加快转型与加速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创新驱动集中体现在品牌发展上。因此,增强“贵烟”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既是抓住战略机遇期的客观要求,也是肩负使命、果敢担当的集中体现。

这是贵州中烟在战略挑战期实现科学发展的勇敢亮剑。随着“卷烟上水平”的深入推进,卷烟工业企业大对大、强对强的竞争愈发激烈,在此过程中,中国烟草品牌由大趋强的发展路径愈加清晰。从“百牌号”到“两个10多个”;从“20+10”到“532”、“461”,一路走来的“贵烟”品牌处在了新的战略挑战期,要实现脱颖而出、异军突起,必须有过人的智慧、过强的素质、过硬的本领。贵州中烟在品牌发展中注重品类创新与带动,在品类构建中注重系统设计与集成创新,是敢于与强者竞、快者赛的勇敢亮剑。

贵州中烟的敢于亮剑,底气来自于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正确领导下,对“发展是硬道理”的坚持与推进。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奋力赶超和2011年的矢志拼搏,贵州中烟如今已初步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市场基础更加坚实、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优质原料获取能力大幅提高、基础管理不断加强、基层建设深入开展、企业改革持续深化。底气来自于在品牌发展中,对关键环节的突破和核心能力的不断提升。开展品类构建工作三年来,贵州中烟按照有支撑、成体系、能感知的设计理念,通过特征香原料、胶囊技术、生物降焦、特色工艺等多项新技术,有效强化了“烟酒飘香”的技术内涵,更加丰富了“烟酒不分家”的传统观念,完成了“贵烟·国酒香”新品类的构建。

彰显特色 体现突破

如何进一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品牌赢得更好的未来?贵州中烟提出:

要有一个基本认识,即精雕细琢,真正使“贵烟·国酒香”品类系列产品为“贵烟”品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要彰显特色。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援酒入烟”、“烟酒飘香”是“贵烟·国酒香”品类的最大特色,要从原料上强化保障,从工艺上强化支撑,从文化上强化融合,使“贵烟·国酒香”品类的特色成体系、可感知、更鲜明。

要体现突破。“贵烟·国酒香”品类系列产品是“贵烟”品牌集各资源优势之大成的结晶与成果,要在系统设计、系统创新上下功夫,注重结合,强化融合,在科技创新和品牌发展方面体现突破。

要丰富文化。做品牌,既要有好的产品,又要有好的故事。通过对品牌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对产品属性进行综合分析,对品牌特点进行系统设计,真正体现品牌文化的厚重感、时代感、鲜活感。

要展示形象。“贵烟·国酒香”品类是“贵烟”品牌系统思考、整体培育、全面推进的一次集中展示,要着力提升“贵烟·国酒香”品类系列产品的品牌形象,满足市场需求。要通过其带动作用,提升“贵烟”品牌的形象。

不仅如此,还要总结提炼品类构建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按照求新求变求异的要求,不断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

求新,即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坚持科技引领、创先带动。

求变,即研究市场的发展变化,不断提升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和水平。

篇10

中国的电动自行车行业,是在不需要国家一分钱投入,完全依靠市场需求和企业投入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在解决各地劳动力就业,为地方财政提供税收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具有良好成长性的行业,在发展与生存过程中,却总是不断遭遇来自各方的限制与阻碍。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也是一个资源穷国,在全球能源日益枯竭的当今世界,汽车消费升级已经遇到了能源供给贫乏的严峻挑战。

电动自行车作为城镇人口出行工具,以低耗能、少污染、方便快捷的先天优势,有可能成为我国传统代步工具自行车的升级换代产品。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小城镇进程的加快,作为个人自备交通工具,这一产品已显现出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和消费潜力。

2007年,我国电动自行车的产销量已经突破了2100万辆,形成行业总产值近600亿元。依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很快将取代国人曾为之骄傲的自行车产业,成为我国一个新兴行业的“蓝海”。

一个新兴行业的出现,需要规范,但更需要切合市场实际情况的引导和扶持。为此,《新财经》派出记者,对浙江、江苏、天津等地的电动自行车骨干生产企业和国家与地方行业协会进行了专访。对采访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没有进行回避,而是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以引导这个行业走向规范,向着一个大产业的方向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电动自行车长相古怪,本来是自行车,却把自己打扮得像个摩托。搞得似驴非驴,似马非马,从而把“自己”陷入了名分不正的旋涡。

有怪物的时代,必然产生出诸多怪现象,电动自行车在中国的崛起也不例外。由于这个“怪物”是典型的国产货,所以,这个行业的诸多怪现象,也就染上了明显的“中国特色”。

怪现象之一:阳光产业遇阴霾

2002年7月,北京市首开禁止电动自行车之风,各大城市随后跟进,福州、温州、南宁、海口、珠海等地也相继发文禁止电动自行车。2006年11月,广州市也向电动自行车发出了“禁杀令”。

虽遇各地拦阻,电动自行车却没有遇禁而止,反倒像野草一样呈现出顽强的疯长之势。从北京“禁电”的2002年到2007年,全国电动自行车年产销量从200万辆猛增到2100万辆,五年间产销量翻了近10倍。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年产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300亿元。

在油价飞涨、环境恶化、城市交通拥堵的今天,电动自行车无疑是城镇居民代步的好工具。此外,电动自行车价格适中,适宜广大中低收入人群消费,已逐渐成为老式自行车升级换代的替代产品。据测算,电动车使用者每天只需花费不到1元钱,就可以解决交通问题,充一次电可以行驶40~50公里。目前,其报废电池基本上可以完全回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很显然,这个产业是一个典型的朝阳产业。

与《新财经》曾经报道过的太阳能产业一样,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核心技术等,90%都在中国。同样是具备中国特色的节能环保产品,“太阳能能登大雅之堂,电动自行车车却备受打压。”浙江金华绿源公司董事长倪捷在采访中直言:自己有些想不明白。

记者在浙江金华采访时,在宾馆看到当地某电视台在播放这样一条新闻,“近年来,由于新出现了大量电动自行车,引发了很多新的交通事故。”这大概就是否定电动自行车的一些社会因素吧。尽管它阳光,但它偶尔也会“咬人”。初听这条新闻,,似乎觉得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引发交通事故的还有摩托车、汽车,甚至是自行车。我国每年因汽车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高达数十万起,好像从来没有引起过社会的高度关注。

当然,对电动自行车的否定因素还有很多,比如不安全、电池污染、导致人们不坐公交车、长得像摩托车,难以鉴定其究竟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等等。至于安全问题和污染问题等,我们不能在此妄下结论,但相信科学的分析和论证是最有说服力的。

阳光产业遭遇阴霾,莫名背上了诸多“罪”名。此为第一怪。

怪现象之二: 企业大进大出,产业大起大落

2007年1月22日,天津娇子电动车公司因资不抵债,运营陷入困境,公开向供应商发出致歉信,请供应商前去核对债务,并拉回工厂仓库所剩的零部件。寒流袭来,娇子率先陨落。

悄然退市的“娇子”还有很多,许多势力较弱的企业在寒流来临前悄然死去。据悉,2007年,在我国2500多家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中,3/5处于亏损状态,1/3面临关门或转行,其中江苏板块更有近1/3的企业退出了市场。

而在2006年底,许多企业还为自己制定了百分之几十甚至百分之百的增长目标。但是,2007年的市场给大家泼了一瓢凉水。寒流突然袭来,企业猝不及防。行业全年增长仅10%左右,这与2006年55%,2005年60%的行业增幅相去甚远。

探究这次滞胀的原因,浙江金华绿源公司董事长倪捷认为,铅、铁等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是首要原因。经过这个“蝴蝶”扇动,加上行业信用过度透支、许多企业受控于经销商等,就酿成了这次企业倒闭高峰。

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学中则认为:行业标准滞后,使许多企业对发展前景感到迷茫,从而导致他们从电动自行车行业抽身。

一个产业群雄竞起,却又如此脆弱。一个小小的波动就导致全行业企业大面积破产,说明这个行业还很不成熟。短短几年间,中国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已达2500多家,仅2006年一年就新增了600余家,到2007年,又一下子都退了出去。

企业盲目跟风,大进大出。产业脆弱不堪,大起大落。是为怪象之二。

怪现象之三: 80%是“违规”产品

按照1999年颁布的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重量不能超过40公斤,速度不能超过20公里/每小时。按照这个标准检验,现在生产销售的电动自行车,80%都是违规产品。

工商执法部门当然很清楚这个情况。“他们蜂拥而来,扣车罚款,把企业当成他们的提款机了。罚款最多的项目就是‘超重’。现在的电动自行车有几个不超重啊。所以,他拿杆大秤就可以到企业随便提钱。”说到此,倪捷颇为气愤。

是企业错了?还是标准有问题?

金华绿源公司董事长倪捷回答很干脆:“标准的问题!”

江苏新日公司总经理赵学中也认为:“这个标准最大的伤害就是对行业发展导向的影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和老百姓需求的满足。”

由于法不责众,看好这个行当,并快速跟进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企业为什么要违规?因为消费者希望自己的车快点,他们喜欢“轻摩化产品”,“不超标就没人用你的车”。

正常的市场规范是:“标准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时,就应该按照需求改变标准。”

“黑市人口” 违规出生,市场需求产销两旺。成为行业怪现象之三。

怪现象之四:行业协会与企业窝里斗

2004年,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自协)向国家标委会上报了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由于标准的“非摩托化”倾向,引起了行业企业的极大不满。若按此标准考核,所有企业生产的车辆,绝大部分都是违规产品。

于是,全国110多家企业揭竿而起,国家标委会,要求国家标委会暂缓批准“新国标”的报批稿。国家标委会在标准前夕同意了企业的要求,“新国标”文本被退回中自协。

随后,行业协会与企业开展了标准制定的讨论,但一直是吵吵闹闹,内耗不断,什么标准也没制定出来。期间,以倪捷为代表的“轻摩化”派和以中自协理事长王凤和为代表的“反轻摩化”派,在各大媒体上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吵。

双方争执的焦点是:电动自行车的速度究竟该是多少?该不该限制车辆的重量?王凤和一直坚持摩托化的电动自行车就不是自行车了,好像不是自行车就不应该发展。其立论颇为荒谬。汽车刚开始产生时,还不是用马拉的呢,难道就因此要扼杀汽车的发展?

为什么王凤和会玩这样的文字游戏呢?倪捷认为对方是害怕损害自身的既得利益。因为电动自行车一旦轻摩托化了,就有可能不再归自行车协会管理。那它就不能再收费了。

行业协会本应是企业的代言人,为企业服务,为行业发展建言,但中自协却与企业大唱反调,还在内部往死里掐。

被称为“二政府”的行业协会,恐怕早就忘记了自己的服务职能,长官意识复活,与企业内耗争利。在中央倡导转换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进行大部制改革,收缩政府管理职能的今天,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确实需要认真进行定位和反思。

旧体制阻碍新产业的发展。此为怪现象之四。

怪现象之五:标准十年不变

按照我国的《标准化法》规定,技术标准至少五年要修订一次。但是,十个年头快过去了,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新国标依然是“孕而不育”。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几千家企业,只能顶着“违规”的帽子,在是非夹缝中生存。

十年来,我国的路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动自行车生产技术也实现了大飞跃,市场消费需求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行业生产规范,至今还依照十年前按自行车标准制定的法规来限定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无疑是削足适履。

倪捷和赵学中等企业代表曾多次呼吁,尽快出台新的标准。现实并未“辜负”他们,据悉,新国标今年可望出台,不过将实行分类管理。

江苏省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陆金龙表示,分类管理对电动自行车企业来说,是风险大于机遇。“分类标准的出台,将使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陷于进退两难境地。同时,也会给那些生产超标车的大中型企业带来震荡。”

对于即将出台的分类标准,企业明确表示反对。赵学中说:“分类管理是不合理的。这个标准对用户的影响更大,会让他们不能选择这种好的交通工具。分类管理后,现在那些所谓的超标车可能被逼上机动车道,这给使用者带来了巨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我认为国家是不会通过的。”

倪捷称,“如果实行分类管理,把速度上限提高到50公里/每小时,这是不切实际的做法,会造成很大的方向性错误。对于将部分轻摩化电动车划为机动车我倒没意见,我唯一有意见的就是不能走机动道。因为这样会造成生命代价。”

新标准究竟是怎样的?行业企业将如何应对?轻型电动自行车是从此获得更好的发展契机,还是被迫驶上汽车道?

行业标准不能引导行业发展。此为第五怪。

怪现象之六:新标制定无企业

为什么生产电动自行车的龙头企业,却不知道新标准的制定情况?

据记者了解,对于新标准的制定,电动自行车行业仅有江苏新日在标准制定后期参与了小部分边缘工作。那么,是谁在制定标准?标准又应该由谁来制定?

据悉,新标准主要由国家发改委主导,国家标委会、技术监督局等主持,委托上海摩托车研究中心、无锡国家电动自行车检测中心等参与制定。这次的标准制定,不仅电动自行车整车生产企业很少参与,就连协会负责人王凤和也被排除在外。

前些时候,据说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中心、摩托车行业协会也掺和了进来,准备趟这滩浑水,制定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的技术标准。

新国标的制定,各方角色粉墨登场,唯独缺少电动自行车整车生产企业。按理说,行业标准应该由行业协会根据行业和市场发展现状来制定,其中行业领先企业应该是标准制定的主力,因为他们最了解市场,最了解消费需求,最了解目前的产品技术现状。

赵学中表示:“制定标准,政府应该是引导而不是主导。”

陆金龙也提出了一些期望:“什么时候,让我们的企业在制定标准时,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什么时候,让我们的企业在决定产业安全问题上,有更多的自和决策权。”

这本不应该是一种期望,而是企业应有的权利。

制定产业标准,没有行业企业参加。此为第六怪。

乱象丛生,导演出一个怪事连连的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