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意识形态风险点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意识形态风险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意识形态风险点

篇1

体育与健康学院党总支贯彻落实《关于报送2020年第四季度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形势分析研判报告的通知》,学院领导班子对学院内的意识形态风险点进行分析和排查,切实维护学校的安全维稳工作。

一、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对自身的心理体育与健康学院的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相对于学校内的其他学院有特殊性,因学生均住于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在师大校园内进行阵地建设较为困难。但在广西师范大学的协同管理之下,学生受安全防范、生活指导等方面的教育宣传程度能保持与广西师范大学学生保持同步。在线上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方面,学院每学期按照学校要求进行新媒体平台信息登记,和学生进行询问排查有无在校园内出现一些不良的微信、QQ群。

1、新媒体和自媒体平台管理

形势研判:在师生及舆情员的监督下新媒体和自媒体平台出现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问题的威胁可能性小。

风险点:学生加入一些传播不良信息的群聊,受不良信息危害。

解决办法:定期通过学生舆情员了解学生近期思想动态。

2、学生参与社团的管理

形势研判:学生参与漓江学院各社团的情况较其它学院数量较少,部分学生会参加师大的社团活动,出现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问题的威胁可能性小。

风险点:学生参与师大的社团,学院缺少了解和监管。

解决办法:目前体育与健康学院在汇总统计学生在师大参与各类社团及成为学生干部的情况。指派社团联干部与团总支学生会成员协助关注该部分学生群体。

二、师生教育教学管理

体育与健康学院把安全维稳工作实抓细抓落地,按学校规章管理制度做好师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1、对于教师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形势研判:目前教师教学管理出现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问题的威胁可能性小。

风险点:外聘教师的监管问题、新入职教师监管问题。

解决办法:体育与健康学院每学期定期召开外聘教师交流会议,同时严格外聘教师任课资格审查,各教研室定期开展查课活动,每学期开展学生交谈会议,了解老师上课情况。

加强党总支委员对新入职教师的沟通工作,指派党总支委员一对一了解新入职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促新进员工较好的适应工作,了解述求。

2、对于学生教育管理方面

形势研判:学生管理工作时刻不能松懈,随着冬季到来,学生宿舍内的违纪行为照以往会上升,需进一步加强学生宿舍的管理。

风险点:学生不服从管理在师大雁山校区违纪,给漓江学院带来不良影响。

对策措施:辅导员通过周末晚例会,每周各年级统一主题开展教育活动,从2020年6月份至今体育与健康学院在符合广西师范大学及疫情防控的要求之下,一直坚持每周线下课堂晚例会,对于毕业班学生每周一直坚持线上晚例会,做到学生日常教育的全覆盖和重质量。

三、对于特殊群体的管理

体育与健康学院建立《特殊关注及跟踪人群台账》,对可能引起和发生问题的学生或已经发生问题的学生情况进行记录,提醒辅导员定期关注该部分学生并谈心谈话,对于已发生处理的事件问题对处理办法进行记录,吸取成功经验。

形势研判:目前体育与健康学院特殊群体中首要需要处理的是“赵凤娇”事件。赵凤娇于2020年6月份在上课时被同班同学的铅球砸到腰部,该生哥哥在向学校索取赔偿,赔偿金额加医药费约为2万,并且该生哥哥认为此次事件为校园安全事故,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教师在上课时已做好安全提醒,砸人学生未按老师要求砸球,并且出现脱手。

风险点:赵凤娇及其家长因在校被铅球砸伤来学校引起冲突和社会不良影响。

对策措施:目前体育与健康学院正在积极的和砸人和被砸学生及家人沟通,已通过党政事务部与法律顾问,在赵凤娇的和解协议上进行修改完善。在处理这一事件上如能和解是最好,如果被砸学生不支持和砸人学生的和解协议,则下一步走法律诉讼程序。

四、对于舆情的管理

建立《体育与健康学院舆情事件台账》。自2019年5月份起,体育与健康学院对每月学院发生大小舆情事件进行记录,了解事件处理办法、引起原因、造成后果,不断的在事件中吸取经验,加强学生舆情管理,同时设置各班级年级舆情员,舆情员教师,学生舆情员为各班各年级心理委员,舆情员教师为郭时骏。

形势研判:体育与健康学院发生重大舆情事件的可能性较小,但小范围的舆情事件发生可能性较大,近期需要多方面关注、了解学生生活学习。

风险点:体育与健康学院教职工目前处于两地办公的情况,学生与辅导员、老师之间的沟通较其它学院来说有一定不便,学生突发舆情事件的反应可能会较慢,在酝酿、发酵中的舆情事件可能不易发现。

对策措施:继续发挥宿舍党小组作用,了解学生宿舍生活。同时结合辅导员查寝,班级舆情员关注、宿舍长QQ群,多方面、多渠道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

五、转设期间的焦点问题

体育与健康学院相对其它学院师生对于专设的关注度明显较高,主要原因为体育与健康学院学生均住于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大量外聘老师来自广西师范大学,专设问题更加密切的联系到了学院内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生活。

形势研判:对于学生方面,各年级辅导员已经收集了学生的问题,辅导员们统一口径对于能回答的问题进行了统一回答,学生目前尚未有发生不良舆情和行为的趋势。教职工方面,目前教职工对于转设的关注度较高,但尚未有发生不良舆情和行为的趋势。

风险点:教师因转设而离职,学生因转设发表负面言论。

对策措施:学校方有对转设下发的新信息新精神做好传达工作,和师生传递“转设只会越转越好”的积极心理,收集师生转设意见和疑问。

篇2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教育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一个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息息相关的特殊场域。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3月,中国网民数量约为9.04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64.5%。庞大在中国的网民群体中,大学生已经成为主力军,成为网络空间环境中的最主要群体。数据显示,在9亿多网民中,按照年龄结构来看,20-29岁的人群占了21.5%;按职业结构来看,学生群体所占比例达到了26.9%。上述数据突显以下两个重要问题:一是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二是大学生作为网络空间中的主体,一方面其价值观念的形成深受网络空间信息、观念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行举止,又对网络空间环境进行着重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一方面是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必然举措,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塑造一个有利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空间环境。本文在分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

清晰的概念界定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要厘清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首先必须理解和把握“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安全”的本质。意识形态,从其本质来看,可以概括为是一种观念的集合。每一个社会群体由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特征以及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会形成一套完整的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群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种种认识观念和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就可以看作是这种观念的集合。在政治领域和社会文化领域,意识形态有其特定的功能。具体而言,意识形态主要为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秩序提供思想观念层面的合法性阐释和支持。正是意识形态所具有的这一重要作用和功能,使其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禀赋、制度体系以及文化观念,是构成现代民族国家的三要素。文化观念从国家构成的角度来看,就是指意识形态。自然禀赋是国家的物质基础,制度体系为国家的正常运转提供了规则和秩序,而意识形态则是将一个国家不同群体粘合起来,形成关于统一国家认同的“黏合剂”。因此,意识形态安全,从宏观上来讲就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群体对于国家、民族能够形成稳定的文化价值认同;从中观角度来讲就是对政党制度、发展道路等等制度、文化、法律等等具体观念、制度能够形成相对统一的认同;从微观角度来看,就是在面对具体境遇和观念冲击时,有相对稳定的立场和清醒的判断。意识形态因其往往涉及思想观念、价值的特性,其安全往往有着自身的脆弱性,极易受到外界舆论场域、观念和具体事件的冲击和威胁。随着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的延伸,人们客观上已经进入了一个虚拟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空间叠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现实社会中的事件、观点和价值观念往往能够借助网络空间迅速传播、发酵,从而在网络空间形成一定的舆论场;同样的,网络空间当中形成的舆论场,因其所引起的巨大传播效应,又反过来对现实社会形成客观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如上所述,特定价值观念通过网络,对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力。这就揭示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即网络空间价值观念等构成的网络空间环境,不会对网络空间中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主体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构成威胁;反之,则可以说网络意识形态处于不安全状态。

二、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进入大学阶段学习的大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和知识层次特点,在摆脱中学阶段应试教育导向下的填鸭式知识学习阶段后,进入到了一个知识的自由探索阶段。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体验,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网络世界的遨游,在此过程中,思想教育是否发挥了实效,个体自身科学理性思维是否形成等因素,决定了大学生认知自己、他人、社会以及国家的认知结构和特点,也决定了大学生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去认知发生在自己身边和所处社会空间中的事情。另一方面,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在整个社会结构当中,属于拥有高级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来看,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骨干力量之一;从社会进步角度来看,拥有相对较高素质的大学生群体,其所展现出的价值观、理想信念等,在推动社会文化价值观念进步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发展来看,大学生群体所形成的意识形态结构特点,则关系着我们事业的成败。正是基于上述两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课通过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力图强化学生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认同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学生成为网络空间主体这一客观事实,大学生已不再是过去被关在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群体,而是与校园围墙之外的社会时刻发生联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甚至是治理的年轻群体。与已经发生巨大现实变化相比,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已经出现诸多局限性,影响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忽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当前高校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仍然主要通过思政课程来完成,即主要通过课堂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来培养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形成。然而,课堂教育有其难以逾越的局限性,如课堂教学时间总是有限的,即使一趟课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在离开课堂后,学生更多是被网络空间中的世界所包围。极有可能发生的是,刚刚在课堂上初步构建起的主流意识形态,转眼就会被网络空间中的热点事件以及围绕这一事件所形成的舆论场结构。从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模式来看,只有极少数注意到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缺乏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措施、手段。随着网络空间对大学生群体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对大学生的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才能在网络空间达到相对良好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效果,绝大多数的高校并没有清晰的认知。第三,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相对滞后。网络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的各个角落,成为网络空间环境的一部分。在这其中,不乏大量的谣言、抱有特定目的的价值观宣传以及网络营销宣传等,涉世不深的人生阶段特征以及信息的不对称,使身处网络包围中的大学生难以辨别信息真假,很容易受到错误的引导。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但在实践当中,受限于诸多主观、客观因素,高校此方面工作的开展和实效都难以尽如人意。

篇3

如果我吃饼干的时候总觉得饼干不干净,这就构成了像我们交往人一样,总有提防的感觉,这个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就说明一个牌子想要得到认可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但是一般一个品牌在得到认可以后,要想让人忘掉也是不太容易的。这同时也需要时间上的沉淀和质量上的保证。所以我总结出来两句话:让人从心底里喜欢的东西就叫做品牌;第二,在此基础之上,你能用各种手段强迫人们不得不想起你的产品。有些人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让人们不得不想起你,就像我,你即使不知道我的名字,但是我往这儿一站,久而久之你也就记得我了。

我把品牌分为了“四品”:第一个叫品质,是一个质量的问题。第二个叫品位,也就是你的定位问题。第三个叫品行,一个人有品行就是这个人从形象行为上来说很正面。第四个是品格,品格是不管别人怎么欺负,我都不去欺负别人。对于企业来说,一个有品德的企业,你把什么东西交到他手里,他一定不会做出格的事。我住过青岛的海景花园酒店,它在青岛的名声是很好的。比如说我放了一颗感冒药在桌子上,打扫人员发现了,晚上就把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端来。这就是有品德的服务意识。一个企业的品质、品行、品位、品格这四点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我做“新东方”做了16年,单是靠市场运作、靠打广告是做不出品牌的。教育必须靠一个长时间的积累。所以我认为“新东方”16年依然太年轻了,因为它的教育积淀还不够。因此,那些刚成立的两三年的教育品牌就打出“全国教育第一品牌”之类的广告语是非常荒谬的事情。当然,我可以理解他们可能有风险投进来之后的压力。我看到这样的教育机构,大部分都面临了很大的困境。

我发现教育领域中的兼并需要一个很大的前提。一个教育品牌没有理念是做不成的,所以教育领域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自己培养的人才最好用。另外,教育品牌本身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就是要和某些教学的领军人物相结合。比如我的名字是和“新东方”结合的,而就是和北大联系在一起的。当然我不能和相比。也就是说教育品牌的成立需要有教育品牌一批重要的人物出现。比如说我们对厦门大学的关注是因为易中天,而北师大知名度的提升和于丹有很大的关系。这意味着什么?教育机构对于品牌人物的塑造比教育本身对品牌的塑造更加重要。

我认为培训领域中教育品牌的建设有几个要素:第一个要素就是必须有明确的品牌战略结构。第二,一定要建立自己良好的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和形象标识体系,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你是干什么的。第三,请记住在教育培训领域中间有两种方式可以做,一种是循序渐进形式的;还有一种是猛打猛冲型的。后者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你已经有了良好的教育产品、良好的师资队伍。这些条件具备了,去猛打猛冲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因为如果你像我一样再去做16年,那时候新东方已经30多年了,那你怎么和新东方竞争呢? 我认为在这个领域里有几个危机。第一个是很容易出现教育领域的道德危机。首先是个人的道德危机。比如我个人出现了重大的道德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新东方”的形象,这在中国是必然的,在西方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其次还有机构本身的道德问题。如果教育机构本身出现了道德问题,那是很复杂的一件事情,而且远不止问题的本身,还包括你手下的老师。第二个是教育机构会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危机,就是你的老师包括你本人,如果说话在意识形态方面出了问题就会很麻烦。第三个是知识产权的危机。

篇4

一、内容质量意识

图书特别是占整个出版码洋很大比例的教辅图书,内容质量是否过关,给图书造成的影响很大,而其实际影响已不止是图书本身。

(一)对于内容审查的责任意识

图书特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属性,决定其不能等同于一般商品,编辑必须要有责任意识,而责任意识强弱的体现首要就在于对内容审查的把握是否到位。责任编辑对内容的审查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学术、思想、社会价值等。

教辅书虽面对青少年学生,内容是围绕着学生学习及提高素质等进行组织的,并以升学考试为主要方向,但由于各科涉及的学科面较广,不可避免地触及某些政治、宗教、民族、历史等出版中的敏感问题。如思想政治这门科目就是研究政治的学科。而地理科则是当前最易使相关教辅“出问题”的科目,它需要大量的地图,以此来设题、辅助讲解、考查识图理解等,地图的认识和使用、理解是这门科目的特征之一。由此,就难以避免地使地理科、地图和复杂的地缘政治、时事政治产生交叉。地理教辅中出现的地图如不能切合变化后的实际,标示的语言、符号不当,造成的后果可能相当严重。事实上,、南海诸岛地图等的绘制和公布已上升到宣示国家的层面,作为相关教辅的责任编辑,怎能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认真处理这样的地图问题?此时,责任编辑的责任意识尤显重要,强烈的责任意识能驱使责任编辑认真审查,查找和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避开大的出版风险。

(二)对教辅内容组织安排、内容策划的责任意识

编辑不是书稿的写作者,但往往是书稿乃至整套丛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作者写作之前,编辑已在全盘构思,安排架构,做好基本框架了。特别对于丛书而言,策划编辑是先于主编的指挥者和组织者、策划者,作者则是一本本书具体的直接写作者、执行者,编辑和作者共同对书稿的内容作出贡献,也应共同承担书稿的责任。有些辅导书因有了强力的渠道,而把经济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和唯一的考量因素,不顾书的内容是否切合学生使用的实际状况,大干快上,粗制滥造,使内容平庸,无重点,无梯度,无层次性,不能针对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甚至于编写时对新课标形势下的课程改革也缺少了解,内容脱离目标学生最基本的使用教材,这些书浪费了学生的宝贵学习和复习时间,令人厌恶。这样的书虽博取了一时的利益,造成的恶劣影响却是长远的,对于费了大量心血而打造的渠道也是一个大的伤害,以后这类书再次进入同样的校园,自然会遇到阻力;对出版社的声誉也有破坏作用。

二、对于读者(学生)学习的责任意识

(一)对学生学习提供帮助的意识

教辅对于学生的学习必须要有帮助作用,对学生无用或用处不大的教辅不应当出现,它们只会白白消耗学生的精力、时间和有限的金钱。各种教辅基于自身的特点,对学生的帮助作用可以说是各不相同的,或富于针对性,或创新性强,或突出能力的训练提高,或有利于考试复习等。从另一方面看,这为教辅的编写和进入提供了多方面的角度和切入点,也为出版社提供了相当宽阔的出版空间。

(二)打造强实用型教辅意识

需认识到,教辅不是或不仅仅是为学生修身养性准备的,它有着天然的实用价值,即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考试。因此,编辑须树立为学生学习、考试负责的意识,应以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丰富学生知识,增强学生能力等为己任,与作者一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造出对学生有益、有利的精品教辅。

三、文字质量意识

对学生负责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好文字关,不能以“无错不成书”来为自己开脱。对于处在成长期、文化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还不够高的青少年学生而言,教辅图书就是除了教材以外的标准,教辅上的错字、病句、错解乃至知识性谬误等,都很有可能被学生全盘接受。因此,书稿上的一字一句都应当细致认真地审校,不但责任编辑要认真审稿,“三校一读”也必须坚持,对于问题较多的稿件,需要进行四校、五校甚至六校、七校,以最大限度地消灭差错。

四、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助手和补充意识

首先要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是对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主渠道,它不可取代;再好的教辅都达不到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前提下的因材施教效果。其次,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前提下,需要正确发挥教辅的辅助功能,使其能有力地配合课堂教学。教辅对教学应有正面帮助作用,一本成功的教辅,既能有利于学生自学、自查、自审、自我提高,又对老师的教育、教学起到良好的助手作用,从而受到学生和老师两方面的欢迎。作为此类书的责任编辑,理应具备为教师教育、教学做助手,为教学提供补充的意识,只有这样,所编辑的教辅才有可能具备上述期望中的良好品质。

五、对作者的责任意识

编辑要对作者负责,这是一切图书编辑需共同遵守的,它表现在多个方面:物色和组织有能力和有责任心的作者,培养作者,为作者做好服务,及时为作者排除写作之外的干扰,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及时地依据合同足额核发稿酬。值得一提的是,及时给作者稿酬相当重要,这不仅是给予作者应得的物质利益,更表现出对作者劳动的尊重。一些出版社“店大欺客”,或稿酬一拖再拖,或借故克扣,极大地挫伤了作者积极性,无形中为日后的作者队伍流失埋下伏笔,从而削弱了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现在的教辅图书编写过程中,常出现作者为图省事,随意在网上复制内容用于自己所编图书的现象,这使得图书的法律风险增加。对此,编辑应时刻保持警醒,注意为作者纠偏,帮助作者树立版权意识,使作者和出版单位免于陷入可能的法律困境;而从另一种角度看,这也是一种为作者负责的表现。

六、对于著作权、版权的责任意识

(一)对于内容应有责任意识,出版的教辅不能盗用别人的智力成果

对他人署名权等版权法规所规定权益的要求和维护是题中应有之义。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著作权、版权纠纷而进入诉讼程序的官司巨量增加,名人非名人的此类事件层出不穷,而作为出版方的出版社、作为该教辅图书的责任编辑,常需与民营等机构合作研发和出版教辅,对合作方版权、作者著作权的监督检查和确认是责编乃至出版社需要做的重要工作。实践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做,以作者授权委托书方式确认就是其中之一。

(二)对于其他出版社版权的处理也要有责任意识

近年来,出版社自身的版权意识也有新的提高,本版的教材已被视为该社的重要智力成果、优秀的出版资源,其他出版社使用和引用出版相关配套教辅通常须取得授权,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拥有较强教材资源的出版社等两三年来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维权行动。因此,教辅责任编辑须改变过去配套教辅出版不用取得相关教材出版社同意的做法,关注新的形势,以著作权法和相关出版法规为准则,富有责任意识地处理与其他出版社的版权问题。

(一)熟悉教材、以教材为基础和出发点的意识

教辅的特点之一就是要以教材为依据,不同版本的教材决定了教辅的不同特质,而当前各地的教材版本累计有十五种以上,不同版本的教材课程设置不同,对同一知识点的要求常常不同,连一些常用词的写法也不一样,作为以编辑出版教辅为专业的编辑,要有以教材为基础的意识,熟悉教材,使教辅尽量与教材一致,不使学生在使用中造成混乱。

(二)提升职业素养、具备职业资质的意识

出版作为一种特殊的、与意识形态紧密相关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职业素养。国家近几年也不断严格对出版人职业资质的要求,2012年正式规定,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在总署系统有备案的,才能担任初审和责任编辑,这意味着没有中级资质,连审稿意见表上都不能署名,更不能在出版物上署责任编辑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取消了不合条件者做责任编辑的资格。另外,评定一二三级出版单位、能否获得教辅全资质出版资格等也与此挂钩。因此,编辑要积极学习,补充不足,提高职业水平,遵守规则,努力取得中高级职业资质,这也是对自身、对出版社和对所负责的图书责任意识的表现。

篇5

个人极端事例不等于治安恶化

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并非中国独有。例如,美国有哈桑发动的福德堡美军基地袭击案,欧洲有挪威的布雷维克枪击事件。与中国今天的个人极端暴力事件不同,它们都有极端意识形态作为支撑。而我国的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多出于个人利益或精神健康方面的原因。

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发生突然、手段残忍、后果严重,令公共安全部门的防范、打击十分困难,中外概莫能外。目前,我国个人极端事件的频发并不能说明总体治安形势的恶化。与此同时,也反映一个事实: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生命价值更加珍视,对政府公共安全服务供给能力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社会转型期,人心变冷硬

这类事件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而且分布不均衡,很可能会造成人人自危的社会后果。这种所谓的不安全感弥漫,让人都感到他人有威胁。

这是因为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公众社会心理不断走向开放、进步,但同时公众社会心理中一些病态心理、深层次的问题也强烈地凸显出来,如暴戾心、浮躁心、自我膨胀等等,做事越来越不择手段、不计后果,有社会观察者说“社会变狠的趋势正在加剧”,还有人说“变狠正成为中国人的社会性格”。

在过去,中国是一个讲究人情的“熟人社会”。人们常常认为熟人才好办事,陌生人间交流遇到障碍就认为遇到了刁难,因而产生了敌意、愤怒、怨恨。这种“熟人社会”遇到了社会转型期,社会的规则、秩序还没有完善,社会信任感被挤压破碎。

极端事件的制造者情商低

根据现有的报道,极端事件的制造者往往存在一些严重的人格障碍或者精神障碍。极端事件制造者常有爆发型人格障碍,就是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出非常强烈而又无法控制的愤怒情绪甚至暴力行为。其次是型人格障碍,这种人内心体验与外在行为违背社会常情和社会规范,为人自私自利,缺乏起码的同情心,无视社会道德规范,缺乏罪责感。

此外极端事件的制造者往往情商低下,就狭义心理学上说,构建情商的一个最重要能力就是克制冲动的能力。因此,情商低的人很容易成为极端事件的主角,让自己沦为激情的奴隶。

看待极端事件要理性

“极端事件”不能只看到破坏性,也应当看到极端事件已用另一种方式促使社会进步,比如说孙志刚对于废除收容方面的法规所起的作用,近期的极端事例发生提醒人们注意社会安全漏洞。社会文明就是要化解那些天然的、社会生活中避不可免的大大小小的敌意。这些事件从某一角度也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公平公正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根本上减少消除病态社会心理形成的土壤,也就可以减少极端事件的发生。

在高度透明的时代,事件经过媒体报道后很容易导致恐怖情绪的广泛传播。这就是风险的放大效应。这同时也鼓励大家理性思考,客观冷静对待这些事情。完全没必要自己吓自己。风险社会确实有很多安全风险,但没有渲染的那么可怕,不要被那种负面的情绪所感染。理性的公民能够客观地看待媒体的报道,得出正确的结论。

抚平内心的戾气

当下的社会图景太复杂了:有备受争议的“校长开房”,也有车祸中舍身推开学生的教师;有对“小悦悦”漠然的过路人,也有伸出双臂救坠楼儿童的最美妈妈……因此,对于社会的判断不能仅仅停留在表象上,而必须结合我国社会的种种深层变化来判断当下的社会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在社会极端事例之外,“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等系列引起热议,体现出百姓在不约而同地树立自己心目中的道德典型,反映出人们的道德自觉,这说明整体上社会的道德水平是积极向上的。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投射和认同的说法。当极端事件所传递的怒气投射到个人身上时,这个人内心足够强大,并不认同这种做法,那么这件事就不会影响到他。个人在受到负面思潮影响时,提高自控能力,拥有充实的生活内容,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让内心滋润平和,洋溢着快乐之情,这无疑能抚平内心的戾气。

篇6

【关键词】学校管理;创新;策略

创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种不竭的动力;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是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学校要发展,需要管理创新,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学校才能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发展。

1. 传统学校管理的四大弊端 审视与检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优缺点具有重大价值。这不仅可以继承和发展学校管理中合理、有益的经验,而且可以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因此,抱有直面而不是回避各种问题和困难的态度和意识,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找到许多有效且有益的办法。目前,我们的学校管理存在以下四大弊端:

(1)封闭性。按照现代组织学的观点,学校管理的结构应是开放的。随着人们教育观念变化和参与学校管理意识的增强,学校组织的边际不断扩大,原来狭隘封闭的学校藩篱正在打破。“破墙办学”不仅仅是推倒了物理意义上的围墙,还要推倒办学者心理上和学校管理制度上的围墙,建立一种开放办学的有效机制。

(2)单主体。学校管理只看重校长与主要行政人员的作用,忽视或无视学生、教师、家长的主体作用,造成“目中无人”的现象。这是因为许多校长只是将学校仅仅看作是自己和部分行政人员的私人领地,神圣不可侵犯。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有效机制,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纳入学校管理的大框架之中。

(3)单向度。目前的管理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管理,这有很大的弊端。学校民主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它应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师生交往中,体现在有组织的师生活动中,体现在学校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凡是与学生、教师有关的事情应交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在这些方面,校长要大胆放权,要充分相信教师和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负起完全责任。

(4)低效能。许多学校注重硬件的高投入,忽视软件建设,致使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调,教育浪费现象严重。如何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社会效益是一个重大课题。经合组织的研究结论是:一所学校是否具有高效能,取决于教学的组织性、有效的学习时间、学校氛围、评估、激励、学校领导能力、家长的参与等十多个因素,而不仅仅是学校物质特征或硬件设施。这个结论与我们日常的判断基本一致。

2. 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观念 面对学校管理中的四大弊端,我们要以一种积极有效的态度来进行改进。就是要按照学习型组织的观点,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改善心智模式。这需要确定三种改革观念和六种教育意识。三种改革观念是:

(1)整合观。目前的教育改革应是一场“绿色”教育革命。它与以往改革的关系是继承与扬弃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否定与抛弃关系。因此,目前的改革必须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之上的一种升华、提高和发展,它是一种生态的表现。并且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建立新旧改革的有机联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2)融合观。学校管理改革与创新是基础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应将学校管理创新放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整体背景中来进行,其直接结果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和社区的文化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磨合观。目前有关学校管理及其改革的理念、学说、观点非常之多,既可能推动学校管理改革实践,但也会造成混乱局面,让大家无所适从。因此,需要正本清源、理智对待、避免追风,谨慎处理好学校管理改革的“路”的问题。

六种教育意识包括:第一,服务意识。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职责是提供教育服务。第二,质量意识。第三,市场意识。校长和教师眼中要有市场,这包括生源市场、师源市场和其他教育资源市场。第四,竞争意识。学校要确立一流目标,参与教育市场竞争。第五,规则意识。遵循约定的学校竞争规则,认真履行承诺。第六,风险意识。学校将会遇到影响学校发展的各种生存问题。

3. 学校管理创新的策略

(1)注重学校品牌管理。一般来说,品牌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独创性是学校品牌的活力源泉;稳定性是学校品牌的信誉保证;持续性是学校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思路。

(2)订立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的宗旨,一是就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提供综合与协调的措施;二是为学校的长期发展设计短期的管理目标;三是可以提高教师的信心和士气;四是提高教职员工的发展质量;五是发展规划要关注教育目的,特别是所有学生的学习和成就。

篇7

    社会环境变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

    我国目前GDP正处于这个区间,贫富不均、城乡二元、环境恶化、就业困难、公共服务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环境变迁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就挑战而言,我国目前正处于发展风险期,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盘根错节,这些矛盾在社会上形成不同的认知,引发不同的论争。这些论争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助推下可以形成“蝴蝶效应”,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成冲击。比如,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进城市,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劳动力,但也无法吸纳、安置和消化,只能实施城乡二元管理,这样就形成“农民工”这个阶层。“农民工”阶层的存在,又产生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春运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在深层次上是我国社会环境变迁造成的。但是,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对我国社会阶级的分析仍然停留于原来的分析上:剥削阶级已经消失,社会新阶级是由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共同组成。这些简单化的表达已经无法解释我国新生阶层的存在。但是,新媒体却从反面异常关注社会环境变迁中的新阶层、新问题,热衷于暴露社会热点问题、热点难题,从而掌握了这些领域的话语权。当新媒体的某些观点在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中形成了先入为主的效应时,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传统权威就受到了冲击。从我国发展的现状来看,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各种新问题、新矛盾、新风险确实层出不穷,这既给大学生形成了压力,也给教师带来了困难。从辩证法的观点来看,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所以,我国正在发生的社会环境的变迁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正能量,只是,这些正能量并不是主动呈现出来的,而是需要老师积极地挖掘。从总体上来把握,我国社会环境的变迁在本质上是社会发展中呈现的问题,而不是社会倒退中引致的问题,这就有理由相信,办法总是比困难多,正能量总是比负能量多,机遇总是比挑战多。更具体一点来说,国家发展了,更有能力和实力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比如说,我们正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目前社会出现的贫富分化问题,以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弱势群体的生存空间问题,以和谐社会的建设解决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的问题等等。针对新媒体出现所引发的意识形态冲突问题,我们现在也在研究。我们目前对网络信息的掌控,对网络文化的引导,对虚拟空间的利用等等都有了很大进步。这些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

    提高大学生自我调适能力,应对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

    无论我国社会环境如何变迁,都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初级条件下所发生的变迁,我们并没有而且也不会离开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其次,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社会环境必然发生变迁,这不可逆转,也不可能超越,只能最大限度减少风险、防范危机、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只有让大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才会明白,在社会环境的正常变迁中,需要个体自我调适以适应变迁中的社会环境,而不是希冀社会停止变迁来适应个体的发展。第二,提高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必须借鉴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陆续出现了对大环境心理适应状况与个体调适的研究,从成果来看,大体还属于“西学东渐”的阶段。对大学生自我调适的研究,主要借鉴和运用现代教育心理个体调适的丰硕成果,如马斯洛的基本需要五层次说。马斯洛认为,爱与尊重也是基本需要之一,人总是要有社会团体归属感,如果这种归属感不正常,需要会多方寻求满足,否则个体将丧失安全感。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将“发展咨询”逐渐代替“障碍咨询”。作为心理疾病预防咨询的主要途径,这些咨询内容广泛,涉及学习困扰、职业和学业选择困扰、社会生活困扰、人际交往障碍,以及学校生活的适应等等。与此相关,西方部分学者又将主体的适应性细分为认知适应性、交往适应性、社会角色适应性、职业适应性。这些认识和经验,都值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和借鉴。第三,提高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必须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施方案为基础,实现立体性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主张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主体性教学、体验式教学、开放式学习和专题式学习等教学模式,且鼓励专门教学研究,如高等技术和职业教育院校和二级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等。从一门新课程的设置来看,其教学理论从一般性教学理论出发,到具体应用性教学研究,再回归到教学理论与教育理念的提升,这正是一种抽象—具体—抽象的思维过程。所以,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要走向实际教学,要回归课堂教学,要走进社会生活。也即是:实际教学的探索应该面向以社会大环境为条件的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多课程交叉教学,并以此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特色。由此可见,新课程已经重视对大学生个体调适问题。但是,具体方式、方法还有待于深入探讨,尤其是如何面向社会环境的变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顺应这种变化,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等等,这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第四,提高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心理上的走偏在许多情况下首先是世界观、价值观的走偏。我国在社会现代转型过程中,价值观呈现一种多元态势。因此,一元主导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党的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次作了概括,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教师若能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然对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起到关键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环境的变迁会逐渐加快步伐。这一过程不可避免会对大学生形成心理和思想上的震荡。只要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科学地进行疏导,帮助他们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必将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

篇8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个人投资理财发展前景一片良好。在“全民理财”“草根理财”的时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也加入了个人投资理财的大军。然而大学生的理财教育相对理财市场发展滞后。由于缺乏理财知识和风险意识,不少大学生陷入非法校园贷的陷阱。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理财意识觉醒和角色转变的重要时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财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是新金融时代的重要课题。

1982年“理财教育”由安德森(Anderson)首次科学系统提出,理财教育就是使得受教育者学会设立理财目标,认识个人收入基础,制定详尽可达到目标的理财计划,应用、调整理财计划,评价理财目标和理财过程的一系列环节[1]。之后,罗伯特?清崎(Robert T.Kiyosaki)1999年出版的《富爸爸穷爸爸》提出财商的概念,为理财教育的深化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商成为继智商、情商之后影响大学生成才的另一重要因素。智商是活动成功的前提条件,情商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而财商是活动的结果和制约因素[2]。

国内对大学生理财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其中陈希(2008)对南昌,黄伟明、周源源(2010)对广东,耿黎晓(2012)对安徽,陈瑜(2013)对兰州,匡月(2013)对南京,刘禹辰(2015)对上海,劳小燕(2015)对广西,陈倩文(2015)对武汉,程力维(2016)对泉州高校大学生理财意识、理财能力、理财行为等理财现状进行了研究。不同地区大学生理财现状存在地区差异,但总体研究结果共性较大,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理财意识淡薄,理财认知存在误区;理财资金来源单一,资金量较小;理财渠道单一,理财环境受限;接受理财教育严重不足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对策建议。

二、高校大学生理财现状

为了解高校大学生理财现状,本文以无锡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线上问卷和线下访谈相结合采集数据。所有样本为随机调查,本次调查共1000份,有效问卷为946份, 有效率为94.6%。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发现高校大学生理财现状中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大部分高校大学生都缺乏资金,处于“无财可理”的状态;第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校园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等市场的冲击,大学生理财意识不断增强,但面对理财产品的时候缺乏辨别能力,缺乏理财知识和心理准备,处于“无从下手”的状态;第三,接受理财专业教育的经管类大学生大部分都处于理论状态,缺乏理财实践。

(一)“无财可理”:缺乏资金

从资金来源角度来看,76.56%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在1000元左右,86.29%的大学生资金来源于父母的供给,56.69%的父母都采用每月定期形式支付,可见大学生每月可用资金少,资金来源主要靠父母。剩余13.71%的大学生资金来源于各类奖、助学金和校内外兼职收入。调查发现学生兼职形式多样,兼职中除了传统兼职外,增加了直播、微商等新兼职形式,学生兼职比例高达80%。突出显示了大学生对资金的旺盛需求。和以往调查结果不同,54.8%大学生会进行预算,63%的大学生会进行记账,但仍有高达58.03%的学生没有结余,向朋友借钱弥补费用的比例为39.13%,43.12%的大学生会使用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等透支工具。观察大学生消费结构中86.92%为生活费,交叉统计女生在衣服、鞋帽、化妆品上、男生在请客吃饭、抽烟消费上消费比例高。

总体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可支配资金少,资金来源单一,除基本生活费外其他消费旺盛且多元化。大学生兼职比例高,兼职形式多样,出现微商、直播等新型兼职。同时随意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现象不普遍,大多数大学生会进行基本的预算、记账,使用透支金融工具,有一定理财意识。

(二)“无从下手”:缺乏专业知识和心理准备

部分学生对金钱和理财的认识存在误区,有19.51%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专利,钱少谈不上理财,13.90%认为理财就是单纯的买基金、买股票,甚至仍有6.73%的大学生理财可以让人一夜暴富等一系列狭隘的理财观念。

在对理财难点的调查中,60.72%的大学生认为是缺乏理财知识。深度访谈中,大部分学生认为理财的难点在于“不了解金融工具,不知道有哪些理财产品和渠道,不懂得如何理财,惧怕风险,觉得无从下手”。大学生缺乏理财知识和心理准备,处于无从下手的状态。

非经管专业学生接受公选课和讲座的人数却微乎其微,接受课程教育不足2.9%,讲座等形式占比也仅有4%。而大学生从图书馆借阅相关的书籍和报刊、网络渠道的微博、微信、理财节目等占据42.72%。由此可见,非经管类大学生接受的校园理财教育存在严重不足。

对每月结余资金利用上,69.5%的大学生选择将结余资金放入余额宝、微信钱包等货币基金中,有25.56%的大学生选择不做处理,以现金形式直接加入下月生活费。风险态度上,因大学生对抗风险能力弱,59.73%的大?W生属于保守型,追求收益稳定和低风险,36.29%的大学生属于稳健型,只有3.98%属于激进型的。可以看出,得益于移动支付、线下支付的便利,相对于现金,收益性和流动性较好的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成为学生主要选择,且和大学生的风险偏好保持一致。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有资金保值和增值意识。

调查还发现,71.6%的大学生父母无理财行为,父母的理财观念对子女理财意识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这部分学生缺乏家庭理财教育。

(三)“眼高手低”:缺乏理财实践

从理财实践调查的结果来看,80%的非经管类学生不知道余额宝是货币基金,不认为自己有参与理财实践。接受理财专业教育的经管类学生高达 62%没有理财实践经历,处于理论状态。有理财经历的大学生的投资理财实践主要在少量资金买卖股票,投资纪念币,购买短期国债,基金定投,薅各种P2P羊毛等。经管类专业学生在理财实践中能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自主分析的比例仅占2%,其余参与理财实践的学生存在羊群效应,选择听从别人的建议,选择跟随购买。突出显示大学生极其缺乏理财实践,非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理财实践因缺乏理财意识和知识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而经管类大学生即使接受专业课程学习参与理财实践的比例也不高,并且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理财的也少之又少,处于眼高手低的状态。

三、全民理财背景下高校校园理财教育对策

(一)开设理财专门课程,普及理财教育

大学阶段是大学理财意识形态形成和角色转变的重要时期,是大学生培养正确的理财意识、提高理财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开设理财课程是获得系统性理财知识最有效的方式[3]。国外很多高校都已经形成一套科学的理财教育教学方法体系,一些国家甚至通过立法来促进理财教育。学校在教授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应普及基本的理财教育,提高学生的财商。[3]普及理财教育应明确理财教育目标,确定理财教育内容,分专业分阶段开设理财教育课程。对于非经管类专业学生可以首先将理财教育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进行结合,做好前期基础的理财意识和理念的教育,后期可对非?管类专业学生进行传统的理财专业课程全校公选课程和新型校园金融O2O平台深入学习。

(二)以学校为纽带,进行“家校”、“校企”相结合的理财教育

1.“家校”结合的理财教育

家庭对学生的理财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中发现父母的理财意识和行为对子女的理财意识和行为呈高度相关,同时大学生理财障碍最大是缺乏资金和缺乏理财专业知识。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不仅包括大学生还要对大学生所在的家庭进行家校一体的理财教育。进行“家校”理财教育一方面是学校对大学生所在家庭理财给予关注,通过家校平台如QQ群或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普及理财知识,提高父母的理财意识,对父母进行理财教育。另一方面是家庭对高校理财教育实施给予支持,并配合学校积极引导和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参与家庭理财活动,了解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家庭理财目标,家庭理财规划。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兼职获得收入,并取得收入支配权,对学生投资理财给予指导和资金支持。

2.“校企”结合的理财教育

理财教育不是空中教育,必须和实际经济活动相结合。校企合作的基础在寻找利益共同点,金融机构一般都有投资者教育活动,学校的理财教育可以和这些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让金融机构投资者教育进校园,对未来潜在客户进行投资者教育和新产品介绍和推广。金融机构可以针对大学生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的理财产品,从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客户忠诚度。另外高校通过和金融机构、财富管理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订单班、开展现代学徒制等形式,为学校理财教育提供课外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金融市场。

(三)构建校园金融O2O平台开展理财教育及实践活动

1.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在线教育平台等进行线上系统性理财教育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也随之进入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时代。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在线教育平台开展线上理财教育更加契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目前线上金融理财教育资源分散且不成系统,主要以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销售中介的官微、金融考试平台、知名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及简七理财、力哥理财、越女事务所、周知客等少数自媒体。高校可以整合金融理财专业理论与实训教学资源,教师微课资源,案例研究等构建系统性线上理财教育资源,为非经管类学生深入学习理财知识提供平台[4]。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发展情况;网络风险;技术应用内容

在信息技术和素质化教育全面结合的大环境下,我们国家对学校课堂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不再只是单纯的背诵一些学科的理论知识,而是重视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升级,这些有效的变化有利于学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并给学校未来的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复合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自身的优势,认真分析网络构建中遇到的风险和隐患,提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和关注。

1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主要内容

1.1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概念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是以专业人员的操作为依托的信息化管理,这也是高职院校建设中的一门专业科目。群众需要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特定的基础知识,这样才可以应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当下,高职院校也逐步提高了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安全教育的重视。在这一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就计算机的管理和检测来讲,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漏洞,这就导致许多不良信息和病毒的非法侵入,需要在未来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

1.2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涉及的范围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指的就是在一系列防火墙技术的阻止和拦截下,将各类有问题的信息和网页阻挡在系统之外的现代化手段。其自身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系统出现漏洞,抵御外来病毒的入侵,保证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这里,计算机信息技术安全包括物理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方面。物理设备需要定期的检查和维修,由此来排查潜在的不明信息和数据,高职院校也需要根据计算机的规模和性能展开定期的杀毒。目前,教育部也更加重视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情况和方法,也针对这一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推动了高职院校教学计划的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也需要酌情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水平,调整策略和方法。

1.3高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近些年来的发展

当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成为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操作也是群众追求的主要目标。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群众对计算机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上,许多偏远地区的居民也尚未接触到这一领域,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必须要进一步推广。同时,由于网络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和开放性,所以在执行信息操作的过程中也有可能携带诸多类型的病毒,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规范性管理,由此来为群众的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当下,高职院校也正是针对这一领域展开多个角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好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管理策略。

2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问题

2.1系统出现安全漏洞

尽管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发展范围已经扩大了,但在普及的过程中也必然存在着固有的系统漏洞,这些漏洞是随着系统设计和制作而产生的,是无法避免的。部分不法分子利用这些固有的漏洞攻击网络系统,严重威胁到计算机的安全和稳定。尽管大多数网络黑客不以盗取网络用户信息和入侵网络系统为目的,但很多不法分子仍旧会利用这些漏洞来满足自己的经济需要。许多计算机数据网站信息都因为黑客的攻击而被大幅度泄露,进一步威胁了高职院校自身的数据安全,也阻碍了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

2.2病毒的感染和破坏

除了基本的漏洞问题和黑客入侵问题,病毒感染也是造成高职院校网络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一旦计算机遭到了病毒的入侵,系统的运行也必然会受到更大的阻碍和限制,例如文件夹错乱、数据丢失、计算机硬盘无法正常打开等问题。同时,部分计算机病毒也具有明显的传染性特征。如果高校的某一台计算机遭到了入侵,那么就很有可能波及其他的系统。再加上,部分病毒的传染性强,而且传播速度快,能够通过文件下载或者是外部硬盘等途径侵入计算机网络内部,隐藏在群众的生产生活中,随时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就高职院校来讲,其自身的办学规模较大招生人数较多,所以内部的校园系统较为复杂,使用计算机的用户数量骤然增加,因此隐藏的网络病毒也多种多样。如果病毒入侵了高职院校内部的网络,也必然会影响师生的正常活动,严重时也会造成整个校园网络的瘫痪。

2.3不良信息的传播和网络资源的滥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的确给现代化课堂注入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但随之而来的同样也有危害和风险。一方面,计算机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课后生活,为学生的知识开辟更加宽广的途径。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他们学习积极性是有所欠缺的,自制力不强,注意力和精神也不够集中。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为了应付教师而进行探究,他们使用计算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查找学习资料,而是进行与学习完全无关的事情。例如用计算机下载游戏,下载娱乐软件,游戏和软件会带来特定的外部资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校园网内部的网络安全风险,让潜在病毒越积越多,最终导致不良信息侵入校园系统,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养成和身心健康发展,阻碍各项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3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内容

3.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高校网络安全管理中较为常见的手段,在整个校园网络系统建设中发挥的作用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该技术可以全面提高校园网络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最重要的还是技术本身就十分突出,不仅能够发挥出优秀的抗击打能力,而且还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抵御外界的干扰和影响。正是因为如此,防火墙技术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校园网和外部网之间合理的使用,能够合理地对外部网络的安全性进行检测和辨析,并给予内部网络资料保护,防止关键数据被盗取,阻止不良信息的入侵。防火墙技术在高校网络系统中的应用,可以阻止黑客入侵,能够限制不法人员强行突破电脑的行为,为校园网的运行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从根本上扼杀风险和隐患的源头。除此之外,防火墙还可以更好的控制工作人员对外部网络的探访水平,可以约束内部人员的思想和行为,防止内部人员作出不合理的举动来威胁系统的安全。防火墙在很多方面促进了校园网络的全面安全发展和有效建设,极大地减少了出现网络安全问题的一些概率。因此在以后的建设过程当中,高职院校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对防火墙技术的重视,预防信息泄露问题的产生,对相关网络数据展开全天候的监测和辨别。

3.2防范计算机病毒技术

尽管,网络技术发展不断成熟,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契机,但网络自身也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所以也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安全威胁。其中计算机病毒是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病毒的种类各式各样,传播速度非常快,影响范围非常的广泛,而且破坏力比较强,给整个校园网络的安全维护带来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技术性的防范,建立科学合理的计算机病毒防御系统。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网络安全管理人员也针对这一领域展开了探究,定期全面检查所有的电脑,只要发现入侵的病毒,就要全面使用防御系统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进行妥善的解决,避免病毒再一次出现较大规模的扩散。防病毒技术大致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能够进一步降低病毒出现的概率。病毒检测技术针对的是已经发现的病毒,能够分析病毒的特点、类型和传播形式,为后期的清除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病毒清除技术运用的目的是为了将病毒从根源上进行全面铲除,确保校园网络能够更加的安全和顺利运行。

3.3数据加密技术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高职院校的数据信息十分复杂,有很多信息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能够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发展质量,想要避免信息发生泄漏,出现一些严重的盗取行为,就应该积极地引进一些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可以使用链路加密,来全面提高校园网运行的安全性。节点加密主要针对的是信息的各个节点,而且也会对外部网络端进行防护,为信息的传输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防止网络问题的产生。

4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4.1强化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防护功能

虽然计算机生产和设计中的漏洞是不可避免的,但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来减少漏洞,甚至是将漏洞隐藏,由此来规避不法分子利用。对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要购置良好的计算机产品或者是配套设备,并且要把设备防护工作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责任人身上,采取针对性的应急手段,对设备展开维护和保养,从源头上保证每件设备都能够得到相应的防护。每个责任人都拥有相关计算机防护的密码,构建全方位的维护和防卫格局,最大限度地避免计算机遭到严重的破坏。高职院校可以分开管理计算机主机,针对不同的批次分配相应的管理负责人,相关负责人必须要具备相对独立性,强化密码的设置,要定时检测和维修光纤线路,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当进一步升级信息网络软件系统,安装特定的安全系统,抵御外部网络入侵带来的破坏。安全系统可以是文章中所提到的防火墙,或者是其他带有抵御功能的网络系统,有效地减少网络漏洞。高职院校也可以安装信息过滤软件系统,拦截不健康的数据,加大校园网络平台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避免不良的思想侵害学生的意识。

4.2完善网络安全制度

高职院校应当根据教师和学生计算机的实际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调研,完善现有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推动网络安全技术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保证每一个网络管理岗位都能够按照标准来执行自己的任务,履行自己的职责和权限。高校可以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实名认证的方式,统一网络用户的身份信息,排查潜在的风险和隐患。例如,可以建立健全相关网络管理机制,针对校园网络的运用情况,制定防卫制度。禁止不良操作行为的产生,并把这一制度延伸到教师和学生身上,教师根据制度的要求限制学生的使用行为,监管学生的网络活动,避免学生误入歧途。高职院校也可以采用实名制的方式,教师和学生在登录网络的时候,必须使用真实的身份信息才能够登录成功,身份信息可以是学生的身份证号或者是学籍号。同时,如果学生和教师的身份信息遇到了危险,高校就可以针对备份信息进行核查,追究相应的责任,防止不安全的网站给师生带来不良影响。

4.3强化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工作需要依赖人为主体来完成,所以也在新时期对技术人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壮大自身的信息技术队伍,培养出掌握高端技术的专业人才。推动技术人员经验的下放,把技术要点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提高信息技术安全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对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针对技术人员展开全方位的教育,让技术人员能够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用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学习新的理念,进一步优化校园网络的建设。

4.4强化教育和宣传

除了要在校园网络设备和系统上进行升级之外,高职院校也应当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针对网络信息的安全,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和教师能够深入了解,明确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和关键价值。学校可以定期召开网络专题会议,针对现有的网络案例作出进一步的讨论和分析,普及网络安全隐患的风险,探讨应对的措施和方法。另外,也可以开展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演讲比赛或者是辩论赛,让学生和教师能够明确地认识到网络的双面性,提高危机意识和自觉性,从根本上减少校园网络滥用的情况。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浏览器查找相关材料的时候,也要选择可信度较高的浏览器,要从根本上避免病毒入侵带来的安全隐患。

篇10

关键词;:政治备考 策略 强调 关注

面对新课程理念下高考新趋势,高三政治复习课教学应如何积极备考?按新课程考试标准,教师在上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的过程中就应按照学生实际在高二就要完成所学课程。一旦进入高三就需要大约8个月的时间复习,那么在这段时间里具体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此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浅谈高三政治备考以供同仁参考。

一、循序渐进、夯实基础稳步推进三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在这轮复习中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总的思路是夯实基础,构建知识框架。教师要带着学生走要以课本为载体、单元为板块,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自己对知识的了解作出学习计划,选择符合自己的复习方法。这一阶段是复习的关键。教师精讲学生精学建构复习知识模块具体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精讲课本,让学生了解高考考什么?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新课标让学生做到准确、清楚、全面透彻地理解教材的原理,明确复习范围和重点,坚持合理地选择教辅资料,坚持点多面广的原则针对复习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渗透培养学生对单元知识与教材整体知识的建构重组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第二,要以单元为板块的复习完成时要对学生进行测评使老师在复习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达到学一段巩固一段的目的。

第三,注意循环复习和各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针对复习时间比较长,学生学习了前面的容易忘记后面的,重板块而忽视单元与单元、课标与课标之间的联系。解决的办法是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安排一些综合性的探究性的训练题和高考模拟试题。

第四,当第一轮复习完成时,要明确告知学生巩固复习效果组织学生进行测评。但在这次测评中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实际,难度偏低类型又要接近高考材料的自编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让学生看到希望。

第二轮复习。这一阶段不能花费太长,时间应从三月初到三月底,这一轮复习中要明确重点、难点,这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的解题训练和有关原理结合材料的知识拓展培养学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在复习中要分时段地要学生做三次模拟考试,有针对性的填补弱项。在这样阶段专题训练和分类试题是最好的途径,指导学生挑着做,做自己掌握较差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第三轮复习。在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第三轮复习要求学生应做到三点:

第一,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了解新的考试大纲及时调整复习范围和助攻方向,避免出现复习空白和过多复习不考的内容。

第二,对学生进行知识专题讲座,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线热点要求学生做一些重难点内容的专题训练及分类练习题。

第三,在教师的指导下要适当的增加模拟练习的份量,特备是符合新课程考试大纲的试题和探究性试题。同时在这一阶段要重点开展政治热点专题讲座与同步专题想结合。

二、坚持六个强调和六个关注

(一)把握命题走向,坚持六个强调

一是要强调国家意志、牢牢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正确的意识形态功能,反映时代大趋势,培养学生分析党的重大方针政策、辩证思考、正面宣传,这既是政治学科对学生的教育功能,也是高考政治学科命题的是命和责任。二是要强调以《新课程新考纲》为复习指南。三要强调以课本抓主干,重基础原理的运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四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使其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如:物价与通胀,住房与房价,政治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着力培养学生讲教材的相关原理用来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是要强调学生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处理材料的信息能力和对教材知识的应对能力。六是要强调答题的科学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示范材料的分析,教会学生自己学会归纳不同题型的应答措施,提高得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