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机构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机构调查报告

篇1

一、发展现状

目前,县的微小农村金融组织仅有县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及县小额贷款公司两家,分别成立于2013年1月和2013年2月。至2013年6月末,两家小额贷款公司的各项贷款余额15386万元,占辖内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的8.1%,全部贷款均为正常,不良率为零。

二、成效明显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机构,以其灵活、快捷、高效的运作模式赢得了客户的青睐,增加了对微型企业和农村金融需求的有效供给,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居民的融资困难,引导民营资本流向农村,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小额贷款公司发挥了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满足小额贷款需求、丰富“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积极作用。小额贷款公司与农村地区其他金融机构并存,改善了农村金融环境,激活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市场,增加了“三农”和其他经济组织获得贷款的机会,对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手续简便,获得贷款的时间较短,担保形式多样,贷款期限灵活,满足了“三农”和小企业流动资金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贷款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为民间资本提供金融服务提供了有效路径,促进了民间借款行为规范化、阳光化。小额贷款公司按照规定发放贷款,将民间借款行为纳入规范管理,既可以使民间借款行为得到法律保护,也有利于加强监管,促进民间借款有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金融秩序稳定。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不健全,存在风险隐患。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成立时间不长,投资者往往只重眼前收益,忽视风险的存在。诸如贷前调查不充分、贷款资料不全、有些抵押物未办理抵押登记、单笔大额贷款超比例等容易滋生风险的违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给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带来风险隐患。

(二)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少高素质的熟练业务员。从调查情况看,辖内两家小额贷款公司的从业人员除高管及个别人员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经历外,大部分都无金融从业经历,业务人员素质不高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稳健发展。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资金来源单一,发展潜力受制约。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主要靠股东出资,渠道单一,与旺盛的需求相比,资金紧缺是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业务的良性发展。

(四)经营成本大,负担较重。小额贷款公司不同于银行金融机构,不能享受同等待遇,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利息收入要交纳接近30%各种税费,对仅靠贷款利息收入盈利的小额贷款公司来说,税负负担较重。

(五)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对象,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三农”为主,多为信用等级较低、风险评估难的对象,由于没有纳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无法通过信贷征询系统查询企业、个人信用状况,导致风险防范滞后,同时,由于损失补偿机制不健全,小额贷款公司未按规定计提呆账,无法用呆账准备金来覆盖经营过程中形成的风险,影响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六)经营范围狭窄,发展后劲不强。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办理放贷业务,其利润来源主要靠贷款利息收入,单一的经营模式束缚了小额公司应有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能力,制约其持续稳健发展。

(七)监管工作跟进不到位。目前,地方政府是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和风险处置的第一责任人,承担小额贷款公司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责任。但从调查情况看,政府自身太多的事务性工作,加之缺乏专业监管人才,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日常监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银监部门和人民银行也未被赋予监管权利与责任。据了解,辖内两家小额贷款公司成立至今,政府部门还没有对其进行过任何形式的检查,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基本处于真空状态。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监督管理,促进稳健经营。地方政府应切实履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管责任,并采取有效手段和方法做好监管工作。一是由当地政府牵头,成立由银监、人行、工商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设立专门的检查小组,负责日常的监管工作,督促其完善内部管理。不定期地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检查,规范其操作行为,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稳健发展;二是建议审计部门每年定期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一次全面审计,掌握其经营情况;二是聘请中介机构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外部审计,对各项指标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做好相关的信息披露。

篇2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男|33岁(1983年5月21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82********(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3年]

公 司:XX公司

行 业:项目担保

职 位:担保业务经理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经济学专业

学 校:上海财经大学

自我评价

具有扎实的经济学专业知识基础,熟知经济学原理和金融业务;已有7年担保公司从业经验,同金融机构和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熟悉账务财务管理,掌握担保相关知识和操作流程、风险防范措施;了解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特点,融资需求,反担保措施设定和操作要点;具有良好的计划、协调和控制及数据分析等能力;谈判能力强,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文字处理能力良好。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项目担保

目标地点:上海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融资租赁经理

工作经验

2010/7—2013/7:XX公司[3年]

所属行业: 项目担保

业务部担保业务经理

1.对项目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初审合格后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2.完成项目评审工作,实地考察后补充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3.完成调查报告编写,提交项目部经理审核,审核通过报风险管理部进行评审;

4.与客户谈判并协商合同条款,制作项目合同,通过审批后与客户签署,并按合同条款执行;

5.银行业务办理完毕,整理所有项目相关资料,移交风险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6.担保业务办理完毕后定期进行保后跟踪,填写调查表格,作为项目资料共同存入项目档案。

2006 /6—2010 /6:XX公司[4年]

所属行业: 项目担保

业务部 担保经理助理

1.协助融资经理完成客户尽职调查、收集资料、编写授信调查报告;

2.协助经理设计融资方案、设计结构融资产品,设计融资模式;

3.完成公司与银行、信托、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关系拓展、建立、维持等工作;

4.协助经理进行租赁项目风险审查,并对租赁资产进行有效管理,有效避免损失;

5.积累了良好的管理经验,善于规范业务内部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业务规范流程和制度。

教育经历

2002/9—2006 /6 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专业本科

证 书

2003/12 大学英语四级

篇3

在市场调查中,依调查资料来源及资料搜集方法来分,可为(1)文案市场调查(Desk reserach)及(2)实地市场调查(Fields reserach)两类。

文案市场调查,乃市场调查执行人员充分了解「企业实行市场调查目的之后,搜集「企业内部既有档案资料及「企业外部各种相关文书档案研究报告及公布报告资料,加以整理,衔接,调整及融会之后,以归纳或演绎等方法予以分析,进而提供「相关市场调查报告及市场行销建议,以供企业相关人士决策之参考信息。故一份出色文案市场调查执告,其效果将不亚于「实地调查之市场报告。

成功文案市场调查报告端赖市场调查人员的:

·「对所调查行业之市场行销有所认识及「掌握市场问题关键点能力

·「广泛搜集,整理及有效分析所需资料之能力

·「明确市场概念及「系统观念,得悉并披露信息中所隐含之意义及衍生之新机会。(以下简称文案调查)

· 「擅于表达事实之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及书面表达。

· 熟悉,耐心与细心于「资料内容分析( Content Analysis )。

「资料内容分析就是平日勤于收集各种相关资料并加以系统研究分析,以「归纳法及「演译法,得到各种有关结论。美国中情局曾利用此法收集德国各地报纸,研究德国纳粹情况。作者就是利用收集报纸的报导资料为整理出一份市场同业竞争资料,作为公司拟定竞争策略的主要参考资料。

文案调查之资料来源,可分为:

A 企业内部档案,诸如企业各项财务报告,销售记录,业务员访问报告,企业平日剪报,同业资料卷宗,照片及影片等等。此类资料之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市场行销问题之发掘和营业成果之衡量评估。

B 外部机构调查资料,诸如政府机构之统计调查报告;金融机构之金融相关资料;学术研究机构或民间机构发表之市场调查报告。

C 外部刊物及索引类资料,如工商名录,外贸协会之贸易机会等。

D 专业书籍及杂志 二、文案调查之功用

文案市场调查报告之制作,提供市场信息,以供企业:

·拟定未来市场行销策略参考。

·洞悉行销活动得失利弊及改进建议。

·市场发展趋势及市场新契机提示。

·为未来实地市场调查奠定基础。

1 明确指明实地调查应调查问题。

2 节省实地调查费用及时间。

3 协助鉴定实地市场调查资料之准确性。

文案市场调查虽然有上述之功用,但先天上却有下述之限制,有待调查者努力克服:

· 使用之资料均为静态且为第二手资料,故不能满足企业对市场现况之动态,提供必要之资训。

· 收集资料易有遗漏或力不从心之感。

· 仅能作叙述性之市场调查。 三、文案市场调查之作法

文案市场调查之作业程序:

· 确定市场调查之基本目的。

· 拟定详细市场调查计划及相关人员之训练与工作分配。

· 展开相关资料之搜集。

· 评估资料可用性及作必要资料之摘要。

· 各种不同资料间调整,衔接及融会贯通。

· 调查报告制作及提供。

兹将各阶段工作要点分述为下:

1 确定市场调查之基本目的及必要之调查内容。

在此一阶段主要工作,应是:

·「调查报告使用者与「调查执行者深入沟通之后,双方对于调查目的,旨意及内容涵盖范围,必须建立目标共识及共通语言,以避免日后调查结果不适用。

·明确地,适切地订立市场调查目的,必要时应限定调查范围,避免调查问题订立错误或失之笼统,导致调查方向失之精准或贸然投入之缺陷。

·在双方晤谈之时,市场调查人可能缺乏企业该行业之有关知识及相关之常识,为使调查目标圆满完成,应主动要求必要资料之提供及其它必要之协助。

·又调查者应自我要求,对应有之该行业基本常识,作必要之自我充实,方能做深入调查,以得到有内涵有价值之结果与报告。

· 市场调查员必要时,应主动要求对方指定业务连络人,以协助调查时突发事件之处理。

·提交调查报告之最后期限。

企业实施市场调查之目的,一般不外有下述几种:

(1)  市场环境及产业状况研究

·社会变动情况分析

·经济变化分析

·技术进展,导致市场机会或威胁之增加研究

(2)  市场研究

·市场潜在消费容量分析

·市场习性及特征调查

·市场竞争情况调查

·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

(3)  企业行销策略评估

·产品研究

·行销通路研究

·商品促销研究及广告研究

·产品定价研究

(4)  其它

·未来时间市场状况之预测

·产品可能新市场之探讨

·其它相关市场调查事项

上述各项调查可依企业情况之需要,逐项分别作深入调查研究与分析依企业之调查目的及调查范围大小及深入程度,以决定资料搜集方向。

·了解「市场调查性质,为「叙述性调查抑为「验证假设问题之调查?以确立调查方向及应使用之手法。在文案调查时,以「叙述性调查为主,对「验证假设之调查作用不大。

·自由发挥「自身想象力,以展开并记录调查工作相关思潮,进而过滤及排列静思结果,以系统捕捉「调查目的及「构成调查骨架

·市场调查人员宜将「调查框架及轮廓与其它相关人员交谈,借助他人客观地评价,以「确定自己概念正确并补充遗漏之项目。

2 拟定周详调查计划及相关人员之训练

·详列各种调查目标并排列优先级。

·详列各种可能使用之资料及其来源。

·详列各类协助调查人员及具备学识能力。

·预计使用时间及最后完成日期掌握。

为能适时完成调查任务,必须妥善排程。通常使用方法有二︰

a.甘特图

b.PERT流程图

·调查成本之估算与控制,避免无谓浪费。

·调查人员之训练及工作分配。

3 查明可资利用数据文件内容及其资料来源,积极主动展开资料搜集。

在此一阶段主要工作,应为:

·从各种可能供应资料来源之处所,依其索引寻找可供利用资料及档案

·数据文件之来源处所有:

a 企业内部档案

b 书局杂志及报社

c 图书馆

d 数据库,如政府及学术单位数据库,加值网络,工商数据库

·搜集资料之基本方法:

a 从「一般性相关资料收集,逐步延伸至「专门性资料收集

b 先求「相关资料数量充足再求「品质完美。

·必要时主动函索资料

函索资料应有态度:

a 营造良好企业形象

b 清楚说明需要资料缘由及资料类别

c 函索数量适可而止

6 调查报告制作

·将融合整理后之资料,以「归纳法及「演绎法之手法,活用已整理完善资料,依其资料脉络显示趋势及重要内容,作成「调查结论,「具体得失检讨及「放眼未来之前瞻性建议。

·结论依重要程度顺序排列。

·报告内容应力求简明且与题目有关,避免行话及不必要之修饰词汇。

·仔细核对全部有关数字及统计资料,务必准确。

·在作成结论之时,应注意之事:

1. 一切有关实际情况及调查资料是否考虑了?

2. 是否有相反之结论也足以说明调查之事实?

3. 结论是否符合一般情理?

4. 立场是否公正客观?是否前后一致?是否严谨﹑细腻?

·文案调查资料不可能会完整的,因此调查报告之结论不可苛求十全十美。

·在报告制作之时,切忌:

a 过份自信,失之夸张。

b 失之保守,结论显之无力。

c 报喜不报忧,失之乐观。

d 失之琐碎,只见树木不见树林。

e 使用难懂之文字与语言。

f 缺乏自我创见。

g 书写格式及内容潦草恶劣。

在文案调市场调查书面报告,其内容通常为:

1 题目:

市场调查题目,报告日期,为谁制作,撰写人。

2 调查目的:

简洁说明调查动机,调查要点及所要解答问题。

3 调查结论:

·对调查目的贡献。

·调查问题之解答。

·可行性建议提供。

·调大发现及因对之建议。

4附录

·资料来源

·使用之统计方法

为了表现调查者对调查内容之热诚与用心,要为「调查报告书穿上美丽的外衣,以增加调查报告之价值。

7 必要时,由市场调查主持人提出口头报告。

在口头报告之时,应有之作为:

·内容简洁扼要,抓住重点,有效地传达调查发现及建议。

·尽量使用浅显语言传达讯息,最好以行业通用语言。

·以热诚之表情转达思绪。

·运用活泼简洁的动态数据。

·热心讲解并澄清可能误解。

·鼓励质询,并作充分沟通。

8  市场调查主持人于报告递送之后,应继续作必要的接触,了解报告被采用的程度和采用后产生的实际成果﹔对报告内容或有不明白之处,做详细解说﹔从旁协助计划执行人员进行建议事项实行﹔如此,市场调查工作方告完成。 四、持续性进行文案市场调查

企业建立信息库(Data Base),平日有系统有目的勤于收集各类市场资料及档案,定期制作文案市场调查报告,以提供企业不少珍贵市场信息,以供决策者决策参考:

·企业在不同时期之业绩成效比较。

·企业在不同市场之业绩成效比较。

·市场变化之预警效果。

·企业在市场行销活动改进建议。

·提供市场可能之新契机。 五、文案市场调查适用范围

1 工业产品,以「资本财及「主要原料之厂家,它可利用「文案市场调查佐以「顾客购买动机调查之深入访问交互配合,可得精准结论。

2 高级特殊品,诸如高级汽车,高级音向之类市场行销调查。

3 国际贸易之出口企业对于进口地区之市场了解。

4 实地市场调查预备调查。

5 企业经常性市场调查。 六﹑文案市场调查之实例(略) 七﹑结语

企业经由丰富专业知识之市场调查人员精心策划,建立企业自身文案市场调查体系,以「耐心,「恒心,「细心及「主动创事精神,随时收集整理,分析各项市场信息,定期提供经营层相关市场行销报告,将是企业制定有效行销策略,改进市场营运得失及寻求市场新契机时不可或缺信息。

﹙1﹚ 资料内容是否适当?

a. 资料内容对所研究之市场调查是否适当?

b. 谁制作本资料?何时完成?为谁而作?

c. 如何摘取其有关资料内容?

d. 本资料是否支持本调查?原因何在?

﹙2﹚ 资料收集方法之检定,资料是否正确可用?

a. 资料制作人是否以公正立场制作本资料?

b. 资料是否经过适当编辑及分析?

篇4

从2007年至今,NCR连续4年针对消费者对自助服务技术的认知和态度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是由NCR委托市场调查公司Buzzback进行的。Buzzback于今年3月开始在全球9个国家、针对4570位消费者开展调研。该调研覆盖了501名中国消费者。

调查还发现,分行的排队问题依然是中国消费者的主要难题之一,高达60%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会选择排队时间更短的分行,并希望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在分行办理业务。

虽然服务渠道选择日趋多样化,数字化功能也日益强大,却仍然有45%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很难从多种渠道获得一致的信息,这一比例高居9个被调查国家的榜首,而56%的人表示在某些渠道获得的信息,在其他渠道却缺失。

中国消费者期待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化的服务,从而让他们更宽泛地选择金融服务和产品。67%的中国受访者希望能够以个性化的方式从包括网上、ATM、电话客服中心等多种渠道获得服务。

65%的受访者希望,金融机构能够通过他们喜欢的渠道提供客户化信息,如通过邮件、在线、短信或者印刷品的方式提供对账单和到期日期提醒服务等。63%的受访者希望能够确保在最需要的时候及时获得相关的产品信息,如透支提醒以及在ATM取款时能够享受更多服务选择。

篇5

20xx国内地板市场消费调查报告出炉

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走访了省会级市场12个,地级市场65个,县级市场106个。通过一线的消费市场调查数据,并依据国家的大方针、大政策,以地板消费市场的当下情况,做了以下分析。希望通过有利的数据,和合理的分析,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并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

品种选择

在我国,由于区域跨度大,形成了在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及生活习惯上的本质差异,从而带来了因为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和生活习惯等众多的区别。这就对木地板选择也有了很多不同特点。但随着人们对木地板的逐渐清晰认识,在消费选择中也由原来的盲目变的越来越明智。但也由于经济和发展的不同,使各个地区又呈现了各自的消费特点。因此,对于消费者喜欢的地面材料,我们在调查中主要列出了两类:传统地板和新实木地板。

调查结果部分数据如下:

1、市场表现

省会级消费市场的消费选择比例为,新实木地板占40%,传统地板35%,另有一部分消费者,会选择瓷砖等其它地板装饰材料,或者是选择传统地板和新实木地板混合搭配铺装。

地级消费市场中,消费者对传统地板和新实木地板的认知度都不够高。所以在选择上,与市场导向有着直接关系。调查数据比例为传统地板为55%,新实木地板则为45%。

在县级消费市场,我们更感觉到宣传力度大的地区相对购买选择比较集中。导向力弱的地区,消费者选择比较平均。所以综合数据是50%对50%。

2、群体分析

年收入50万的消费人群,多为高级消费品的中流砥柱。他们追求生活品质化,对地板的消费需求已经不仅仅存在于实用上,他们更多是要体现品味化的家居环境,满足更多感官愉悦和个性追求。因此,选择传统地板的人数比例是40%,而选择新实木地板的人数比例是60%。

年收入在20万的消费群体,在选择中大都有追随高档消费的心里,却又不是坚定的支持者,他们更多的是选择主流产品。也有一部分有上升潜力的人群,与高档消费人群选择是一致的。因此,对传统木地板和新实木地板的选择比例,是45%对55%。

年收入在10万元的消费群体,是大众消费群体中一大部分。他们大多对新产品的反映比较慢,不是潮流的浪尖人群。对传统地板的选择居多,人数占60%。

年收入在5万元的消费人群,是普通消费人群。他们对新实木地板抱有很高的期待,但受制于各个方面的原因,他们大多还是会选择传统地板,人数比例是70%。

3、特色选择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分列出不同规格、不同花色以及不同风格的地板。消费者对这些不同特点的地板也表现了极高的热情。

2、风格选择:由于近年来家居装饰的日益发展,人们对个性的体现也有了很多很好的表达凡是。地面装饰作为整体家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体现的风格,是直接领导整体家居的主题思想。我们结合时下的潮流,分列出:复古奢华、简约现代和清馨田园三大类。

由于新实木地板所呈现的复古奢华和清馨田园受到了大众的普遍好评。因此,这三类的选择比例为55%、20%和25%。

3、花色选择:我们从实际出发,把花色调查分为暖色系、冷色系和中性色系。在此项调查中,花色的选择就直接和被调查者家居空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了。暖色系大多为大面积居室的首要选择,比例为35%。冷色系就是小居室的必备,占40%。中性色系是二次改造的主要选择,因为原有家具和室内摆设的制约,中性色系是最安全的搭配,占总比例的25%。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消费者对木地板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很多消费者能够做到理性消费。同时,我们也感觉到,消费者对于地板的期待值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耐使而已。更多的消费者是为了个性家居,从体现主人的整体品味出发,选择更有特色的地板作为地板装饰材料。

此次调查,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环境影响,很多消费市场的消费人群呈现不均衡状态。但也正是由于这种环境,消费者的消费目的更明确,要求也更直接。这就是我们此次调查报告的可贵之处。

名词解释:

传统地板即传统的实木地板、多层实木地板和强化地板。此类地板,多存在性能不稳定、铺装繁琐、花色风格单一和特点模糊的缺陷。也由于人们对传统地板根深蒂固的认知,让它们在改进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新实木地板其采用新技术,将传统地板的优势有力继承,并对传统地板的缺陷做了全部改良。花色更逼真,规格款式更适合现代家居装饰。也由于新实木地板多个有别与传统地板的特点,使其在消费者感官和信任度上,从一开始就高于传统地板。

篇6

—、财务审慎调查的概念及其与审计的区别

(一)什么是财务审慎调查。财务审博调查,是委托方委托独立的中介机构或者由其自身的专业部门,对某一拟进行并购或其它交易事项的对象的财务、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调查、分析。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常见的财务审慎调查有以下几种:

1、为融资目的而进行的财务审慎调查,企业举债往往采取担保、抵押或信用等方式,在信用方式下,金融机构一般要对企业的财务现状、财务前景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论证,以确保款项的收回。在担保方式下,担保方则要求被担保方提供诸多背景资料,以对其投资前景作出理性的判断。

2、收购、兼并中的财务审慎调查。在并购正式实施之前,往往要求对被并购方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这种调查往往分为三个方面进行:(1)商业调查。即对收购对象的市场现状、市场前景的调查。商业谍查经常涉及到收购价的确定方式,一般由专业的咨询公司来做。(2)法律事务调查。法津事务调查涉及到被并购对象一切可能涉及到法律纠纷的方面,如并购对象的组织结构、正在进行的诉讼事项、潜在的法律隐患等,该项工作一般由律师事务所来进行,(3)财务方面的调查即财务审慎调查。财务审慎调查往往不会涉及到收购价的确定,但是,只要是并购方委托的事项,如了解被并购方的内部控制、或有负债、或有损失、关联交易、财务前景等,都可以成为财务审慎调查的范围。这些调查结果会对并购的进行与否有直接的影响。

3、由于出售目的而对自身进行的财务审慎调查。对于一家拟出售的企业,若买主尚不得而知,则为了让潜在的买方感兴趣,卖方一般会请专业机构进行财务审慎调查,以便在对方需要时提供调查结果。

(二)财务审慎调查与审计的区别。对受托进行财务审慎调查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说,虽然可能担负着并购对象的常年会计报表审计任务,或者可能在并购交易完成后对并购对象实施审计,但是这种审计很难满足委托人在进行并购交易时对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的需要,审计与财务审慎调查的主要区别在于:

1、目标不同。审计是一种鉴证服务,是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对象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的规定,会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发表意见。而财务审慎调查则属非鉴证服务,是对委托人所指定的对象的财务及经营活动进行调查、分析。其工作的性质和程度取决于委托人的要求,调查的结果是出具一个财务审慎调查报告(在特殊情况下,财务审慎调查进行当中,如果委托人认为已经达到了目的,也可能不要求出具正式的报告),在该报告中,注册会计师需要从专业角度对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但是不需要也不宜对交易的应否进行提出建议。

2、委托人的出发点不同,企业之所以进行审计,主要由于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一种强制。而之所以进行财务审慎调查,是自愿的,是出于了解交易中可能涉及到的事项,以减少变易风险、最大限度地从交易中获得利益的需要。

3、工作结果导致的后果不同。审计因其具有鉴证作用,故审计报告一发出,注册会计师便要对审计报告的真实件、合法性负责,对所有可能的报告使用者负责。而财务审慎调查报告只对委托人负责,并且,只对委托人指定的事项的调查、分析结果负责,如果由于调查结果严重失实,则要对由此导致的后果负责。但是,由于财务审慎调查并不对委托人所拟进行的交易应否进行提出明确的建议,故只是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好所委托的事项,一般情况下很少会引起法律纠纷。

4、报告结果运用的范围不同,审计报告呈送给委托者后,后者要提供给投资者、债权入、税务机关等,公开上市的公司的审计报告还要公之与社会公众,而财务审慎调查报告则严格按照委托人指定的对象范围、只提供那些委托人认为应该了解调查结果的人士阅读。

二、委托方如何做好财务审慎调查

目前,在我国大陆的并购实践中,收购方很少在实施并购前对收购对象进行财务审慎调查。失败的并购案例中很多是因为收购方对收购对象的财务情况知之甚少,对其复杂性预计不足。本文以为,拟实施并购的企业(即委托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财务审慎调查:

(一)选择有实力的中介结构,并购方往往并无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去调有所需了解的财务事项。即使有,也很难保证独立、客观而带有某种倾向性。而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中介机构)属第三方,独立于交易双方,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客观、公正,提供不带有倾向性的调查、分析结果。

在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时,应注意其专业胜任能力,财务审慎调查必竟不同于审计,它需要有专业经验的、高素质的人员,若受托人不能及时地完成,则有可能使交易贻误有利时机,而如果调查、分析结果与事实有较大的出入,则由此而作出的决策可能会给委托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二)明确进行调查的范围、完成时间。在签订委托协议书时,必须明确调查的范围、完成时间,所委托的调查、分析事项,应是委托人尚不明确、但有可能对并购交易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有时,并购方可向其财务顾问或进行财务审慎调查的会计师事务所咨询拟调查的范围。不明确调查范围,受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无法开展工作;调查范围过小,则可能不足以达到预定的目的,而调查范围过大,则必然意味着调查的工作量和成本的上升,并且可能会导致交易决策不能及时进行。事实上,会计师事务所在调查过程中,可能会不断发现委托人事先未考虑到的事项,根据其反馈意见随时调整财务审慎调查的重点,可能会对正确作出交易决策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三)正确运用财务审慎调查的结果,并购方必须将对并购对象财务审慎调查的结果与商业调查、法律审慎调查的结果综合起来考虑,以决定是否进行该项交易,不做调查或仅仅从其中某项调查的结果就作出决定难免有轻率之嫌,难以对股东作出负责任的交代。

三、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做好财务审馆调查

就接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委托的条款。在开始工作前,受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与委托方就双方的职责范围达成一致,签订委托协议书。协议书应包括调查范围及委托目的、委托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受托方的工作时间和人员安排、收费、财务审慎调查报告的使用责任,协议书的有效期间、约定事项的变更、违约责任等。

应该说明的是,受托方如一开始就确知己方并无足够的人力或专业能力、或者无法在委托方限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委托事项,则不应冒然签署委托协议书。

(二)选派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工作人员。与审计相比,财务审慎调查是一项高收入的业务,这是因为其报告与委托人所拟进行的交易有关。该交易可能导致收购或兼并的对象的所有权或资本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而给收购或兼并的一方或双方带来巨大的收益。按照西方惯例,从事财务审慎调查的会计师事务所,除正常收费外,还可收取一定比例的“成功费”。没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决不能胜任调查、分析任务的,所以应注意选择熟悉交易对象的行业特征、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工作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并应确定至少有一位事务所的高层领导负责该项业务,以保证工作的质量。

(三)及时、高效地完成委托事项。财务审慎调查一般分为计划、调查与分析,报告阶段。

1、计划阶段。在计划阶段,财务审慎调查的项目负责人应根据与调查对象的有关负责人的交谈、查阅有关介绍性的资料来制订书面的工作计划,并获得事务所相关负责人的批准。在此阶段,应特别注意要进行项目风险评估。对项目风险的评估一般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选派。项目风险越高,则越应派经验丰富的人员。通过项目风险的评估,还可能会建议委托人扩大或修订财务审慎调查的内容,从而涉及到委托协议书的有关条款的变更。

2、调查、分析阶段。此阶段实际上可细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事实调查。是指运用观察、查询等取证方法,来搜集充分、适当的资料。应尽量避免搜集的资料过多或者不完整、不准确,避免遗漏重要的资料。

第二、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在搜集了足够、相关的资料后,应运用专业手段、方法,将其整理成为委托人易于理解的形式。因为财务审慎调查报告的使用者往往并无足够的时间、精力去看会计师所搜集的所有资料。分析的重点应是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以突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财务数据的分析,应让委托人了解到近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金变动情况。

第三、解释。如果说分析的目的是将所搜集的大量资料以分析的方法整理成委托人易于理解的形式,解释则更多的带有会计师的专业意见,以给委托人提供有意义的指引。其目的在于,使委托人对并购对象的业务性质、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思路、金融和市场背景、并购中可能会遇到的重大问题等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为此,需对拟并购的对象的总体情况发表意见,对拟进行的交易从正、反两方面发表意见(但不应比较正、反两方面说明交易应否进行,这应该由委托人管理层来决定),对交易双方在谈判期间可能会涉及到的问题发表意见;对拟进行的交易完成后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发表意见。解释工作一般由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承担。

篇7

退休,你准备好了吗?这个问题可能会令你的回答有些迟疑。虽然憧憬退休生活,但可能还未将退休规划工作做好。

投资市场前景不明,通胀预期不期而至,房价重新持续高涨,子女教育费用负担不断加重……多变的环境,令国内不少中产阶层颇感困惑,对于未来的退休生活准备更是心中没底。

模糊的退休规划

不仅很多个人对于未来退休生活表示关注,一些国际金融机构也在关注着国内中高端收入人群的退休规划情况。

7月中旬,汇丰集团(HSBC)、法国安盛集团(AXA)相继在全球范围内了“未来的退休生活”、“生活信心指数调查”这两项年度调查报告。同时,他们通过汇丰银行和金盛保险在国内调研报告。

汇丰的调查显示,仅有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对退休生活做了充分的准备,这低于13%的全球平均水平;3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退休生活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划;而其余59%的受访者虽然认为自己或多或少有一些计划,但当被问及退休后的财务状况时,他们之中90%以上的人表示没有清晰的概念。汇丰的报告得出结论:虽然很多受访者视退休为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但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尚未为退休做好准备,对退休后的财务状况也没有清晰的概念。

安盛的报告则显示,15%的受访者表示“退休规划还很遥远,还未考虑过”,32%的受访者表示“还未仔细考虑,但已有想法”,29%的被访者“仔细地考虑过,但不知道如何行动,所以还未采取行动”,只有23%的被访者“仔细计划并且已经有所行动”。安盛的报告分析认为:“受访者对退休规划的意识较2007年已提高了8个百分点,但很多人只是停留在计划阶段,并没有付诸实际行动。”

退休规划是刚性需求

事实上,退休生活作为人生的一种刚性需求,同样缺乏财务弹性。对于退休规划,不可能因为来日方长而慢慢地考虑,准备工作必须在恰当的时候就开始,比如30岁,35岁,或者38岁,也就是在壮年之际就开始“未雨绸缪”。但在中国,大部分人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作为人生最重要的理财目标之一,“退休”被排在了住房、子女教育等理财目标之后。

汇丰的调查发现,中国内地的受访者中,为孩子进行储蓄的比例高达41%,是所有参与调查的15个国家和地区中最高的;而以退休为目的储蓄的比例仅为14%,低于23%的全球平均水平。

安盛的报告则显示,中国中高端消费者对潜在增加的家庭财务负担,尤其是子女教育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影响了他们对自身退休规划的关注度和投入度。

安盛报告还显示,相比2007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中高端消费者的个人资产也缩水了,在退休准备上,2007年有32%的受访者表示已经开始了退休规划的实际准备,而到了2008年,反而只有23%的受访者将退休规划付诸实践了。看起来,大家的退休金准备度更低了,退休规划可能被推迟。

如何为退休做准备

那么,退休规划既然如此重要,应该怎样准备为妥呢?可以有哪些途径和工具来为退休生活提供财务支持?

汇丰的调查说,在如何为退休做财务准备的各种方式中,中国内地受访者首选的依然是缴纳养老金,约34%的受访者选择此项。这说明人们目前的观念中,虽然已经意识到要为退休做准备,但仍然希望政府在养老中扮演主要角色。

安盛的调查结果则显示,在中国内地,虽然长久以来人们依靠政府养老,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退休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退休不仅意味着养老,更意味着另一段高品质的人生。因此人们开始意识到,除了可以保障退休后基本需求的养老金之外,自己的财务准备也非常重要。

退休规划理财市场欠成熟

这两家金融机构的调查还同时发现,国人对于退休规划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不高、行动不够迅速,还与个人的金融理财教育度较低、专业的理财指导较缺乏有关。

汇丰的调查显示,在中国内地,人们对退休保障的金融知识和专业指引较为缺乏。有19%的受访者表示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基本金融教育,而39%的受访者表示从未接触过任何形式的专业财务指导。此外,人们对自己的长期财务需求缺乏清晰的认识,38%的受访者表示对自己的短期财务状况认知非常好,对长期财务状况心中有数的仅为28%。

篇8

一、金融行政处罚实体上严厉

在金融行政处罚目的的指引下,金融行政处罚主要针对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其具体处罚规定与其它领域的行政处罚规定相比要严格得多。

第一,处罚权只能由中国人民银行行使。《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这就表明,认定某一行为是否违法,是否需要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只能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而且中国人民银行不能委托其它组织进行处罚。

第二,处罚涉及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任职资格。《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依照本办法受到开除的纪律处分的,终身不得在金融机构工作,由中国人民银行通知各金融机构不得任用,并在全国性报纸上公告。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依照本办法受到撤职的纪律处分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一定期限内直至终身不得在任何金融机构担任高级管理职务或者与原职务相当的职务,通知各金融机构不得任用,并在全国性报纸上公告。”

这就意味着,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一旦被开除,便永久丧失在金融机构任职的资格,一旦被撤职,则在一定期限内或者永久丧失在金融机构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资格。

第三,对违法行为人的责任追究期限长。《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四条规定:“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离开该金融机构工作后,被发现在该金融机构工作期间违反国家有关金融管理规定的,仍然应当依法追究责任。”这一规定就排除了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两年时效在金融行政处罚领域的适用。金融行政处罚对追诉时效作了极大的延长,无论金融违法行为实施之后经过了多长时间,只要一发现,就会被依法追究责任,这就杜绝了违法行为人经过追诉时效而逃避责任的企图。

第四,有关罚款的规定详细而明确。在《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中一共有近30处关于罚款的规定,详细列明了需要处以罚款的不同情形,并明确规定了罚款的额度。其它领域的行政处罚则少有这样详细的规定。由于金融业的特殊性,金融行政处罚中的罚款数额较其它领域要高。从《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的规定看,罚款额最低为1万元或者违法所得的1倍,最高则可达到50万元或者违法所得的5倍。

二、金融行政处罚程序上严谨

与其它领域的行政处罚程序相比较,金融行政处罚的程序规定更为严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金融行政处罚的主管与管辖,《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以下简称《程序规定》)作了严密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实施行政处罚,实行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即由中国人民银行执法职能部门负责行政处罚案件的立案、调查,提出处罚意见。法律事务工作部门负责复核处罚意见的合法性与适当性,组织听证。而其它领域的行政处罚程序则往往不涉及主管机关内部的分工问题。

在管辖方面,不仅对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各分支机构的管辖范围作了明确规定,还对作出吊销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责令停业整顿、撤销金融机构的代表机构的处罚的管辖作了特别规定。

第二,实行行政处罚委员会制度。依据《程序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行政处罚委员会,由行长或副行长(主任或副主任、特派员)、主要执法职能部门和法律事务工作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行政处罚委员会的职责是对重大行政处罚作出决定;对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外的其他行政处罚决定,进行监督检查。对金融行政处罚组织的构成、职责范围等明确固定,这就为金融行政处罚的正确、顺利适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第三,规定了处罚决定作出之前的相关程序。中国人民银行执法职能部门负责立案以及调查取证,调查终结,执法职能部门写出调查报告,并制作《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连同相关证据及其他材料移送法律事务工作部门进行审核,并征求意见。经审核,法律事务工作部门提出意见,将有关材料退回执法职能部门,再由执法职能部门报主管行长或行政处罚委员会批准。在《程序规定》中当事人行使陈述申辩权以及申请听证权的程序也十分明确。这一系列严密的程序规定不仅保证实体行政处罚权的正确行使,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金融行政处罚的维护金融机构、其他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目的。

第四,在处罚的决定及监督方面,也有着严格的程序规定。一般的金融行政处罚由主管行长或副行长(主任或副主任、特派员)审查决定,对于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则要由行政处罚委员会审查决定。金融监管办事处行政处罚委员会作出的重大行政处罚决定,还应报分行批准。金融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后,还应按《程序规定》所提供的格式制作处罚决定书并依法送达。对于作出撤销金融机构的代表机构、吊销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处罚决定的,还应在《金融时报》上予以公告,以使机关公众和社会知晓。

《程序规定》赋予行政处罚委员会对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外的其他行政处罚决定的监督检查权。赋予法律事务工作部门对执法职能部门的立案、调查、取证等工作的审核监督权。这也是其它领域的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所鲜见的。

篇9

【关键词】金融危机 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一、金融危机中的会计准则

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银行家和国会议员将矛头指向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加剧金融市场动荡的罪魁祸首,强烈要求修改会计准则。虽然会计界断然否认这一指责,但在巨大的压力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不得不对会计准则进行修订。

2008年10月10日,FASB了针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的修订稿,明确说明公允价值应当反映正常交易,当相关市场可观察数据无法获得时,可以使用管理层关于未来现金流和折现率风险调整的假设,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可以对部分流动性较低的资产以高于这些资产当前市价的水平进行定价,减少亏损数额;10月13日,IASB了对《国际会计准则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金融工具:披露》的修订稿,允许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对某些原归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类别的非衍生证券进行重分类,并规定这一调整可追溯到2008年7月1日,这代表9月和10月由于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给银行机构带来的巨额亏损可以不在财务报告中体现;2009年3月5日,IASB了《增进金融工具的披露(对IFRS7的修订)》,要求增强对公允价值计量和流动性风险的披露; 2009年4月9日,FASB正式公布修改后的市价入账会计准则,新的准则解释了在市场不活跃时企业如何按市值对金融产品进行计量。

对会计准则的修订,是多方妥协的结果。IASB和FASB在没有放弃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前提下,对会计准则做了修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从公允价值之争到修订会计准则相关内容,还是可以引起我们一些思考的,如金融危机中的会计准则为何饱受指责?会计准则的修订过程反映出哪些问题?

二、会计准则为何饱受指责

纵观历史,似乎每次危机的到来都使会计准则成为众矢之的,引起会计准则的变化。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 ,证明了放任自流的会计实务是不可行的,要求建立一套规范或标准来约束自由放任的会计实务;20世纪80年代美国爆发的银行及储蓄机构和贷款危机中,暴露出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性,各方强烈要求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工具进行计量,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52号、80号和107号应运而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会计实务的发展令会计理论落后于实践,理论的缺陷在危机中得以充分暴露,客观上要求对理论进行改革或完善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如何在非有效市场中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是摆在会计学界面前的一个新问题。基于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2008年9月30日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了指导意见,允许在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定价,包括合理的主观判断来确定金融资产公允价值。2009年6月10日,法国财长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表示,IASB将在2009年底前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而对执行情况的审查结论必然会影响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可见,会计准则是随着社会实践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二)危机中的会计准则常扮演“替罪羊”角色

从根本上说,这次金融危机并不是由公允价值会计所引起的,金融界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并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泡沫,导致了金融危机。2008年11月召开的G20华盛顿峰会对金融危机的根源做出下列表述:“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资本流动性日益增长并且此前10年保持着长期稳定性,市场参与者过度追逐高收益,缺乏风险评估和未能履行相应责任。同时,脆弱的保险业标准、不健全的风险管理行为、日益复杂和不透明的金融产品以及由此引发的过度影响,最终产生了体系的脆弱性。”而随后召开的G20伦敦峰会重申了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金融业的重大衰退以及金融监管措施的重大失误。可见,无论是华盛顿峰会还是伦敦峰会都没有将公允价值列为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从某种程度上说,国会议员和银行家掀起的公允价值之争意在将公众的视线转向会计领域,转嫁自身责任。另一方面,会计准则本身亦具备扮演“替罪羊”角色的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越来越广,他们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会计信息已经成为判断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由于现实中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会计人员大量运用主观判断选择会计方法,而任何一种会计方法都会存在某种程度的缺陷,会计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对经济业务进行真实和客观的反映值得商榷。当危机来临,大量企业倒闭,信息使用者最先想到的是会计信息为什么没有及时预告企业存在的风险,而规范会计信息的会计准则对此又难以拿出充分的证据解除自身责任。因此,在外部环境和自身特点的双重作用下,会计准则难免成为“替罪羊”。

三、会计准则修改体现的意义

(一)准则制定者在“技术规范观”和“经济后果观”之间的权衡

理论界对会计准则的性质一般有“技术规范观”和“经济后果观”两种观点。“技术规范观”强调会计准则是一种技术规范,其必须是“有序、系统、内在一致,应能与可观察的客观现实相吻合;它们应该是不受个人所左右的、无偏见的。”(Paton and Littleton ,1940)“经济后果观”是指在不同的会计准则约束下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不同的会计信息将导致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同。作为一种纯粹的技术规范,理论上会计准则能够达到“有序、系统、内在一致”的境地,但因经济后果的存在,利益相关者为了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要对准则的制定过程加以干涉,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被采纳的往往不是最具公允经济后果的会计准则。只考虑会计准则技术层面,忽视经济后果,准则的制定机构必须要承受来自各利益群体的压力,在实施效果上也会大打折扣;而过分考虑经济后果,忽略对准则本身的质量要求,由此生成的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将遭受质疑。因此,会计准则的制定必然是准则制定者在技术规范和经济后果之间进行的艰难权衡。这可以从2008年12月30日美国证监会向国会提交的一份关于公允价值的报告中窥见端倪。该报告明确反对废除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但是提出了一些调整建议。一方面,从技术层面上说公允价值仍然是对金融工具计量最有效的方式;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准则没有对非活跃市场中公允价值计量作出相关规定,金融机构在市场价格已不能反映资产真实价值的情况下依然采用“逐市计价”原则,导致财务报表上资产大幅度减计,产生巨额亏损,致使诸如贝尔斯登、美林证券和雷曼兄弟等金融机构相继倒闭,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此外,从发展趋势看,准则制定者为了权衡两者关系,倾向于由表内反映改为表外披露,改变表内反映的程度,加大披露力度,使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需要,但是会计信息本身仍以反映经济业务实质为目标。如IASB的《增进金融工具的披露(对IFRS7的修订)》,要求增强对公允价值计量和流动性风险的披露,以及在此基础上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对财务报告准则第29号――〈改善金融工具披露〉的修订》,均反映了这一趋势。

(二)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一个政治过程

“经济后果直接导致了准则制定的最后一个标准,即政治色彩。”如前所述,由于经济后果的存在,利益相关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要对准则的制定过程进行干涉,准则的制定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各利益群体博弈的过程。因此,讨价还价、偏向于强势集团,这些都对最终的准则形成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葛家澍,1996)。从制定者的角度看,准则的制定就是协调各方利益冲突的过程。由于各利益相关方在经济利益上存在着固有矛盾,如何在这些关系中达到微妙的平衡,是摆在准则制定者面前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这次金融海啸中,从公允价值之争到准则制定机构对会计准则进行修订,都体现出了政治色彩。2008年10月1日,60多名议员联名致信SEC,强烈要求立即停止公允价值计量。2008年10月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投票通过修改后的7 000亿美元金融救援计划,该法案却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设置了特殊条款――要求SEC在2009年1月20日前提交相关的调查报告,此后国会有权根据调查报告投票决定是否中止该会计准则。2008年12月30日,SEC向国会提交的关于公允价值的报告明确表示公允价值不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但是提出了一些调整建议。此后,作为银行界和会计界代表的美国独立银行家协会(IBA)和FASB均未作出表态,公允价值之争暂告一段落。2009年4月2日召开的G20伦敦峰会提出加强金融监管,呼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尽快与监管机构进行合作,改进资产估计和准备金标准。在此之后,欧盟委员会(EC)、法国及德国纷纷向IASB施压,要求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有关资产减值的内容进行“松绑”。对此,IASB迫于各方压力,宣称要在2009年晚些时候修改会计准则。至于政治压力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会计准则的制定,这可以从金融危机咨询小组主席暨SEC前任委员Harvey Goldschmid的话语中窥见一斑,他说:“两大会计准则制定者所承受的政治压力远大于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压力,尤其是对IASB而言,这关乎国际会计准则的生死存亡。”

总之,会计准则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依然没有逃脱被指责的命运。面对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准则的制定者最终选择了折衷退让,给予金融机构更多的自由来选择计价方法。然而会计界人士对修改准则后的前景依然担忧,正如更换温度计无法改变温度(低或高)一样,迫于压力修改的会计准则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缓和华尔街危机,问题的答案可以从以下事实中窥见端倪。2009年4月上旬,FASB宣布了三项对市价入账会计准则的修改决定,以完善公允价值使用指引和信息披露要求。该修改决定最早可于2009年3月15日的季报中执行。之后公布的2009年一季度业绩显示,美国核心金融机构大部分扭转亏损局面,开始盈利,但其股价不升反跌,核心资产质量下降已成定局。这表明会计准则并不是导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因此,修改会计准则自然也不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会计改革的效果还须拭目以待。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刘峰.从会计准则的性质看会计准则的制定[J].会计研究,1996年第2期.

[2]崔学刚,岳虹.会计政策经济后果:产生路径与应对策略――基于“华泰财险”兴衰案的分析[J].会计研究,2006年第2期.

[3]李桂荣.会计准则的性质基本质量要求及其在企业契约中的作用――利益相关者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07第3期.

篇10

动支付的情景已经不再需要任何幻想了。在电梯里短暂的停留中,不经意间,或许你就看到了拉卡拉那个“给你个人的专属银行”的广告。除此之外,预订机票,购买电影票,或是在味多美挑选美味蛋糕,如此种种,都可以不用现金,不用信用卡,只需拿出手机来,“滴”的一声刷机,轻轻松松就付完款了。

以“刷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消费形态,其背后的风光和支柱,正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科技改变生活的鲜活体现。

毋庸置疑,电商市场和移动支付正在经历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电商市场规模突破40.6万亿元大关。今年,国内电商市场的发展前景仍然相当乐观,易观智库近期的行业预测报告显示,2012年B2C市场规模将达4500亿元。据淘宝无线公布的数据,截至当前,登陆手机淘宝的独立用户数已经突破1亿,预计今年年内将刷新为2亿。此前支付宝数据则显示,每天使用支付宝客户端进行支付的用户已经是去年同期的6倍,并且以每天激活6万用户的速度激增。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一项重要应用,移动支付兼具方便、快捷、安全、时尚的特性,迎合了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正逐渐改变国内民众的消费和支付模式。中国互联网协会的中国网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手机支付已经成为2012年中国网民最期待的支付方式,有28.3%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在2012年使用手机近端刷卡支付。

据艾瑞咨询整理Gartner最新调查数据发现,2012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1715亿美元,较2011年的1059亿美元增长61.9%;同时,2012年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数量将达到2.1亿人,同比增长31.3%。预计到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移动支付产业正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时期。

政策引导:从封闭到开放

巨大的发展潜力,使移动电子商务进入国家政策所关注的范畴。今年3月,工信部《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推动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普及,同时加快推动移动支付、公交购票、公共事业缴费和超市购物等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示范和普及推广。业内人士表示,规划的指引,为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纵观我国移动支付的生态环境,一系列相关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正在引导、规范、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从封闭到开放,并逐渐成熟,成为其发展路径。

事实上,作为整个支付产业链的一部分,移动支付从诞生之初就带上了明显的封闭印记。早在移动支付发展初期,央行曾明确规定,经营支付业务必须有金融牌照。支付业务成为了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行业内“专属”业务,将通信运营商等其他非金融机构挡在了支付的门外。这使得萌芽于2001年的移动支付产业链始终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

2003年底,各大通信运营商开始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牌照优势,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广移动支付,一些企业或机构也通过直接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进入产业链,这第三方支付机构雏形初现。

2004年下半年以来,若干主要的第三方移动支付运营商的业务放量增长,使得移动支付产业进入地域性快速扩张阶段,包括终端商户、硬件厂商等产业链各方纷纷加入,产业链逐渐呈现出开放与合作的趋势。

2010年6月,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三方支付行业逐渐从“放养”到“圈养”,从在“灰色地带游离”到“走向阳光”。

2011年,央行发放 “支付牌照”,移动支付业务作为牌照包含的六大支付业务范畴之一正式授权给合规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牌照的发放不仅为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名,并且使得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范畴、监管等有章可循。业内人士表示,央行对于整个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的明确的支持让支付产业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据统计,从2011年5月第一张牌照发放,到2012年6月29日,央行一共发放了四批支付牌照,共有196家第三方支付行业获得了“通行证”。

市场驱动:走向融合创新

广阔的“钱”景,吸引了各路运营商、金融机构、终端厂商、系统厂商加入。德勤《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的调查显示,66.67%的受访者表示其公司已经制定了移动支付战略并提供移动支付服务,拥有战略但尚未提供服务的占到20.72%,两者合计87.39%。

在移动支付的蓝海中,产业链各方都想争夺话语权,尤其是作为核心产业的金融机构与运营商的博弈。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移动支付呈现出技术领先于市场的发展态势,足够规模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还没有出现。有专家表示,只有当技术和应用的激烈碰撞达到一定的融合程度时,才会诞生出引人入胜的模式创新和行业发展的新热点。促进移动支付产业快速发展,需要构建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驱动的共同创新、开放创新的应用创新平台,实现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的并驾齐驱,整个生态系统的建设应该以融合各方的商业模式,不断更新的规范和持续的平台整合为主线有序推进,实现这些,需要产业链各方以开放的心态来探索相互可能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