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事档案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人事档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人事档案

篇1

一、中学教职工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事档案内容不全。尽管目前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已经有所提高,但是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人事档案内容不全、所包含的信息量较少是其中的一项主要的问题。中学阶段的人事档案包含很多内容,包括人物自传、基本信息、考核资料、职评材料、职务信息、个人奖惩等内容,内容包含的信息不全,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档案中涉及的教学情况较为简单,个人教学能力的描述,职务内容和个人的技能专业等情况描述的很少,这样就会导致学校对教职工的信息了解的很少,在利用教职工时缺乏参考依据,给学校的人事管理带来不便。

(二)学校对人事档案管理缺乏专业性,管理分散。一般情况下学校的人事档案不是单独管理的,而是由上级部门统一管理和收集,有些中学将人事档案依据管理职能的不同分配到不同的部门,比如教务部门的人事档案包括教职工的业务能力,获奖情况和教学的内容等,科研部门的人事档案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确定,论文的发表等内容,行政部门的人事档案则主要是负责人员的招聘和选拔,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这样的人事档案管理不但无法综合利用,而且会导致档案管理过于分散,很容易使学校的人事档案丢失。

(三)人事档案的管理还存在着硬件滞后的特点。目前中学的人事档案管理的方式比较落后,还是纸质的形式,管理的手段和技术都落后,缺乏创新。还有一些中学的人事档案在计算机里,没有进行分类整合,查询和利用起来比较困难和繁琐,一些人事档案的查找只能够人工查询,信息落后,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还有些学校储存档案的环境较差,档案储存室的门不严实,经常有外人随意进出。或者是档案处于潮湿的环境,容易受到损坏。

二、中学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优化措施

(一)加强档案归档制度,使学校的人事档案更加完善。人事档案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很强,从实际情况看,需要专门的部门、专业的人员、用专业的手段来管理。为此我校成立了专门的档案室,负责全校教职工的人事档案管理。其次是制定档案室的管理制度,明确人事档案的归档范围,杜绝范围外的材料进档或范围内材料漏档的情况发生。学校人事档案中制定教学登记表,登记表中记录教职工的详细情况,包括教师的教学情况,工作能力,教师的学术研究内容和情况,这个登记表可以准确反映出教师的个人能力和教师的学术水平等。与此同时,还应该增加学校教职工的奖惩情况以及培训情况,充分了解教职工的业务能力。此外,为了提高人事档案的实用性,增加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学校应该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促进人事档案地位的建立,为学校对教职工的评价工作作出铺垫,使教职工有竞争的压力,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的竞争意识,促进学校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及时更新人事档案。根据学年安排,及时更新完善教职工档案的信息,补充相应的数据资料,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利用先进的软件对人事的信息进行登记和采集,个人信息的登记要完整、及时、有效,能够真实反映教职工的个人情况,而且根据教职工本人确定需要定期更新的信息和数据,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和设备,在学校的网站上更新内容,学校应该指派相关的人员定期审核,必要时设置访问权限,防止数据的任意篡改和删除。将静态管理变成动态化管理,使学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内容能够及时定期更新,使人事档案管理的数据库更加标准,保证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人事档案“好用、管用”。

篇2

(一)管理投入不足,硬件滞后

体现在人事档案保管的硬件条件不能完全符合人事档案安全保管的要求,如档案库房多是普通的办公用房,没有配置档案保管所需的“八防”设施,与档案安全保管差距甚大。

(二)人员配备不足,素质不高

档案室很少设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多数没有经过档案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的,且变更比较频繁;兼职人员无法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从而导致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建设滞后,档案管理工作只能在低水平的层面上进行。

二、改进中小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档案意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制度建设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要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从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保密和利用等各个方面都要得到各级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的重视,形成上上下下都有档案意识的工作氛围。当然,这必须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在落实上下功夫。因此,要建立健全学校人事档案的收集补充制度、转递制度、移交制度、检查核对制度、保管保密制度、查(借)阅制度、档案人员管理职责等。做到制度造册上墙,簿册与日常管理工作同步,人事档案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台账清楚,责任分明。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人员素质

做好中小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有一支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作风、业务能力等方面过得硬的人事档案工作队伍。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要重视和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要重视对新《条例》的学习。要通过学习使自身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要求淡泊名利,忠于职守,踏实工作,提高为档案事业建功的责任心,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要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满足人事工作的需要。在培训形式上采取集中培训与以会代训相结合,也可安排外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第三,要有较强的服务观念。人事档案工作的宗旨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因此说人事档案工作服务性较强。这就要求人事档案的工作人员树立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观念,时刻从大局出发,为全校的管理工作做好服务。

(三)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

档案工作经费做到年初有预算安排,特别是对档案库房的维护、档案保护和抢救、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所需费用要予以重点保障,要有专项预算,各个学校要按标准按要求建设好规范化的综合档案室,购置必备的档案柜,搞好通风、防光、防盗、防虫、防潮、防火等配套保护措施,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添置空调、电脑、扫描仪、监视器等设备及档案管理系统软件,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确保档案资料不丢失、不损坏,又保证档案信息不失密、不泄密。

(四)加强信息化,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篇3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 学校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232-01

人事档案是记录和反应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以及德才表现得情况,学校的人事档案由学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收集、整理和保管,以备查阅。在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事档案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信息基础,同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1 信息的保存和提供

人事档案的首要目的既是对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信息的记录和保存。人事档案记录着学校教职工的基本信息,如职称、专业、学历、年龄、履职情况、健康状况等,还记录着教职工教学活动的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奖惩情况、福利待遇、职位变动等教学信息。这些基本信息一方面可以帮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其基本信息进行行政职务的评定,一方面可以帮助可以进行教学科研技术性职务的评定。完整的人事档案,不论是对于人事部门、教师管理部门和科研部门,都可以为其人才管理提供基本的、完整的、可靠的信息。

1.2 人事关系变更的凭证

人事档案,还是学校人员流动时重要的人事关系变更凭证。当学校的教职工出现工作的变迁时,需要把人事档案同时带到新的单位,人事档案的传递是保证流动人员工资等待遇关系的重要依据。人动时,新的工资待遇等关系的落实,都需要以人事档案所记录的时间、年龄、单位和工作年限等信息为依据,是关系到流动人员切实利益的重要文件,如果出现人事档案丢失或者不完整的现象,新的单位就无法兑现对流动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待遇,直接对教职工产生很大的影响。

1.3 人员素质的证明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学校的特殊性,学校招聘教师、辅导员、职工,特别是招聘学院院长、新专业的带头人、技术性强的专业教师等,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规任务。学校招聘对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在进行人才的选择时,人事档案既是重要的依据。如在招聘专业的技术人员时,在经过考试等选拔后选出初选名单,但对于一个人是否具有职业素养、责任心等很难考察,这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人事档案记录的任职情况、教学情况、科研成果、获奖证书以及原单位领导的评价等情况进行判断。人事档案虽然存在一定的弄虚作假成分,但还是可以较为准确的反应一个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学校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1.4 教职工信息的核实

在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常需要进行教学评价、职务晋升和资格评定等任务,这些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都对教职工的年龄、工作时间、学历等要求严格,常会出现有的人因为记忆不清楚、填写错误、人员流动频繁甚至故意的弄虚作假,导致档案在年龄、教学科研成果等环节与实际的情况不相符。做好人事档案管理,既是对这些信息进行确认和鉴别,保证教职工信息的准确性,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效、可靠的管理信息。

1.5 人事档案有助于学校进行人力资源的科学预测

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可以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数据的支持,可以分析学校当前的人力资源结构是否合理,人力资源的引进和培养等是否符合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通过人事档案的分析,可以对学校当前的人力资源结构做出全面的了解,对人才的需求进行预测,从而加强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计划,优化学校的人力资源结构。

2 当前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2.1 单一性向多元性转变

人事档案是对人力资源进行评价的重要的依据,其收集的信息不仅要包括教职工的姓名、年龄、工作经历等基本信息,还要包含有有助于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多元化信息。如收集其个人才能、价值取向、学术观点等,为学校进行人才录取、岗位设置和竞争上岗等提供信息支持。在现代学校建设发展的环境下,传统的人事档案内容以难以满足形势的需要,学校要根据不同的教职工岗位进行认识档案的编制。如对教学人员,要注重对其教学成果的记录;对于教辅人员,要注重对其管理水平的记录;对于科研人员,要注重对其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记录。此外,多元化的人事档案甚至可以包括对教职工能力特长、思想心理活动等方面信息的记录,满足新时期的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2.2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也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靠纸质的档案和档案室等进行管理,工作重复、效率低、容易出现人为操作失误。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可以实现将人事档案的数据化处理,对于人事档案的保存、检索、转移等提供高效可靠的服务。现代化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对学校的人力资源结构和需求在大量的数据基础上做出分析和预测,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2.3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加强

人事档案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出现了档案造假、错误、泄露甚至丢失等问题。因此,要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完善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和保存制度,建立档案保护、借阅和保密制度,建立档案的分类、统计制度,标准化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发挥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的有效保证。

3 结语

人事档案管理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其改革要与学校的教育改革等同步进行,才能在新形势下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促进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力资源管理,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数字化的重要中间环节,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做好文书处理工作则是实现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日益丰富的工作实践表明,虽然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由于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所以,两者又是文档工作流程中紧密相关的工作环节。因此,我们要强化系统思维意识,树立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与档案工作规范化同行的工作指导思想。

相近公文的重复与立卷组合的无序是阻碍人事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的最大问题。实现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和案卷完整化、检索利用便捷化。“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工作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关键性工作。“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即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这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而没有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二是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以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三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这样在提高档案利用价值的同时,使立卷归档后所形成的档案既完整,又不庞杂,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所依赖的计算机软件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较快。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得以正常运行来源于所依赖的与之相匹配的相关设备、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等,这也是人事档案数字化信息在读出和检索等方面的技术基础。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日新月异,计算机升级速度不断更新,从而致使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之间不断的出现不匹配的问题,可能会让存储在u盘和光盘上的信息无法读出,有时新的操作软件和原来的操作软件没法有效转换等等问题,使得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面临着较为严峻的问题和挑战。

针对这样的问题和状况,在对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操作系统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该系统在技术方面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以及是否具有前瞻性。

首先是安全性。即选择操作管理系统时注意该系统相关信息和数据在进行转移的过程中,安全性是否可靠。由于现代人事档案信息在运行的过程中,不同的存储载体的特性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这将会对原有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该系统的操作技术必须要能够考虑安全方面的因素,避免产生数据丢失或者数据失真的问题。

其次是可靠性。即选择操作管理系统时注意该系统在进行更新的时候,必须是安全的和可靠的。操作系统会因其他原因而进行更新,在进行技术更新换代的同时也会因为新的操作系统不稳定和不成熟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从而造成数据被窃取的问题。所以,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要有一个十分完善的操作技术才可靠,避免人事档案信息外泄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篇5

【关键词】档案工作;学校;创新;思考

档案工作是学校资政、育人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完整、准确、真实的档案资料能够反映学校管理的全过程,作为检查、评估等各项重要工作的依据,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这并不代表每个学校都重视开展档案工作,事实上,档案工作在一些学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开展学校档案工作有一定的难度,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问题

(一)“硬件”投入不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有了大幅度地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学校对档案室建设的“硬件”投入相对滞后。

少数学校档案库房简陋,“八防”设施不能到位,库房、办公、阅览也未能实现三分开,现有档案设施、设备陈旧老化。

(二)“软件”建设滞后。大多数学校的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编研、利用和统计工作等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手工操作,效率低下,效果不显。

档案服务工作仍然停留在档案的借与还上,很少从事有“知识含量”的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对档案的内涵挖掘和加工远远不够。

档案服务的能力与教职员工对档案工作的要求明显不相适应。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也带来管理效能的低下。

(三)档案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许多学校的档案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大多为兼职,且还身兼数职,由于工作繁忙,造成他们业务钻研不够、不深。他们中不少人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二、原因分析

(一)学校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与定位不高。学校档案是学校历史、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学生学习等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记录,是学校教职员工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学校教学工作方针、政策、方法、效果的真实记录,学校档案反映着学校的管理、办学水平,是学校综合能力的体现。

档案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对学校档案工作树立正确的定位和地位。

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对学校档案工作认识不足,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方式跟不上学校整体发展的潮流。

应该明确,提高地位的目的,不是为了待遇,为了声誉,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取得更好的业绩。地位的提高又只能依靠实际工作中的作为、业绩,所谓“作为决定地位”。我们要一改传统的档案工作人员“按时上下班,待遇一般般;从来不出差,寂寞人一枚”的形象,努力让档案和档案工作“活”起来。

(二)学校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偏低。受学校资金的限制,为档案室专门配备的扫描仪、电脑、打印机等设备未能配足配齐;对日益增长的档案资源,在保管条件、整理编目与开发利用等工作经费投入上严重不足。

应该加强对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切实“把档案信息化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同步实施,确保档案部门实现对电子文件形成、积累和归档的全程监督指导。”

(三)学校档案人员创新能力不够。学校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认识不足,特别是对档案人员有“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没有针对档案专业人员成长和工作特点,来营造一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信息理解的良好环境;档案人员自身也不善于学习,对新形势下特别是信息时代档案人员职业形象重塑和创新能力提升没有紧迫感,造成融合专业理论和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困难。

三、几点思考

(一)更新观念是学校档案工作创新的重要前提。要开拓学校档案工作的新局面,必须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学校领导要坚定树立档案是宝贵文化财富和重要知识资源的理念。

在此基础上,首先,学校领导应该充分重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要把档案工作当成一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落实。

其次,档案工作者要摆正位置,调整思路,变被动为主动,从多种途径争取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关心支持。

再次,档案工作者要加强宣传,使每一位教职员工树立起强烈的“我为学校创业绩、学校为我留痕迹”的档案意识。要充分运用积累的工作经验、档案利用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并运用多种形式和多种媒体开展档案宣传工作。

(二)改革档案管理模式是新时期创新学校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学校档案管理模式应从传统手工型向现代智能型转变。随着计算机档案软件的出现,大大缩短了档案归档时间,使过去找一份文件,少则几分钟,多则几个小时,缩短为点击鼠标,输入一、两个关键词,几十秒钟甚至更少时间内就可把所需的有关文件找出,从根本上消除了找文件难的问题,为利用者提供了更为直接、便捷、高效的档案服务。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档案工作重点应当放在信息化建设上,力争在短期内建立档案目录与全文数据库,改变原来的一个人、一间房、一堆检索工具的传统管档用档模式,努力实现档案检索与利用现代化。

(三)深化服务内容是学校档案工作创新的根本目的。学校档案服务要变传统服务为知识服务,助力学校科技创新。

学校档案人员可以紧紧围绕学校和教育的改革与建设需要,开展档案资料研究,出论文、出专著;可以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中短期规划,进行档案资料深度挖掘,借助于网络等传播手段,为学校和社会提供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的信息服务;还可以结合学校和社会的重大庆祝、纪念活动,举办各种各样的专题展览等。力求将原有的存量档案转化为有科技含量的知识信息,变“死档案”为“活资料”。

(四)加大档案经费投入是学校档案工作创新的财力保证。学校要加大对档案工作的资金投入,为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标准加快改造或新建、扩建档案库房,进一步提高档案库房的安全防灾标准,采用先进的安全保密技术、设备和材料,改善档案保管保密条件,确保档案安全保密。”

要在档案的收集征集、安全管理、开发利用等方面给予经费保障,按现有馆藏每卷2元标准列入年度预算,并随着档案保管要求的提升以及服务方式的改进而相应增加;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学校档案工作,重点用于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重要档案征集、珍档保护等工作;按要求配备档案工作的专门库房和必备设施,购置标准、统一的档案装具等。

篇6

一、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方面,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相符合,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突出特点便是动态性,因此必须要第一时间对其内容予以更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果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过去那种人工操作阶段,是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我们唯有把工作的突破口放在信息化建设上才能够实现教师人事档案的高效管理与利用。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求我们要逐渐促进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信息化是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作为一种原生信息资源,档案材料信息化管理属于国家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重要一环。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即是应用各种现代化、智能化技术来强化对中小学教师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开发以及利用等各环节工作。它可以说是一种数字化的过程,也属于一种信息检索、存储、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过程,《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明确规定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与主要目标。因此,推动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管理模式较为陈旧。过去的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制约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当档案材料需要利用的情况下,很多时候都需要经过上级审批,如此便会影响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这样的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当我们在需要用到人事档案的情况下,不但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同时也耽误了办事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事工作改革的推进与发展,也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明显不符。其次,档案管理工作的软硬件设置不齐全。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应当存放于管理科学、环境良好的地方,但实际上因为档案工作的资金投入存在明显缺陷,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的设备设施相对落后,甚至部分地区根本没有设置单独的档案室。同时一些档案管理人员满足于现状,或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了解不足,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来促进自身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再次,过去的纸质档案存在非常严重的漏洞和弊端。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收集归档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出现档案材料丢失的情况,加之手工查阅档案次数频繁,纸质档案中的内容会逐渐变得模糊不清,很容易在读取信息的过程中存在误差。部分早期的档案材料用纸质量不好,随着查阅次数的逐渐增多很容易存在破损的情况,难以长时间保存,因此必须尽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后,档案管理专业人员明显不足,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有待提升。现阶段很多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其思想观念依旧停留于过去传统的管理工作中,没有积极更新自身知识结构,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与发展。

三、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加强档案开发利用。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包含了统计报表、数据维护、系统开发、信息查询等要求,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与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维护是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必须结合实际需求进行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的开发,坚持以人事档案原始材料作为依据,将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都录入到计算机中,建立全面准确的信息数据库。现阶段,信息数据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档案工作也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彻底改变过去被动的档案开发利用状况,确保中小学教师档案信息得以更加高效地开发与利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目前的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予以改革与创新,转变过去的管理模式,从全方位多角度来收集整理中小学教师人事信息,不断充实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进一步优化档案信息查阅检索流程,以便于更好地满足档案利用者。

(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档案信息数据交流平台,让档案利用者能够在这一平台中更加便捷快速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应当积极开发符合要求的专门的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尽可能地配置和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匹配的软硬件设施,确保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另外我们还应当进一步提高科技开发人员的投入,更加科学地利用现有的科技人才,真正做好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工作以及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对于有条件的单位还应当将各种设备设施配置齐全,进而提升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率。

(三)主动树立安全意识。部分单位在推进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不重视安全问题,容易在档案管理软件或硬件设施维修过程中出现档案信息材料丢失会损坏的情况,对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和影响。基于此,在对各类信息数据的密级上应当予以严格界定,我们要科学应用计算机的加密技术,对教师人事档案材料进行数据加密,同时正确处理好保密工作与档案材料开发利用工作的关系,不但要确保教师人事档案材料的安全,同时也必须要确保利用者的权益得以保证,不能因为安全问题而影响到档案的开发利用。我们知道电子档案材料对保存技术的要求较高,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档案室的防高温、防潮、防病毒等工作,在认真对待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真正能够科学处理好其与档案利用的关系,确保教师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

(四)加快档案人才培养。确保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实现,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要重视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综合素质强、专业水平高、职业道德素质高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首先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应当积极树立较高的思想觉悟、法制意识,另外还应当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技术,能够主动地应用现代化技术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所以对于广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来说,必须要求自己更快地适应新时期对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让自己能够胜任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另外档案工作人员还必须要具备电子档案制作、维护的基本能力,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借助于组织讲座、研讨会等途径来不断提升其专业素质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保证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最终实现的坚实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更为高效、科学地开展档案工作,避免重复性的劳动。只有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我们才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实现档案资源的真正价值。

作者:黄梅菊 单位:福建省南安市教育局

参考文献:

[1]白敏.浅谈教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J].人力资源管理,2014(11):208.

篇7

一、强化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意识

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籍信息不仅对学生本人很重要,甚至对于学校和社会都意义非凡。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表现都反映在学籍信息中,而这些表现将影响学生的就业,因而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就业上。而对学校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学校制定和修改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师教学成果和学校教学就业质量如何,可以根据学籍信息来了解。此外,对于社会而言,学籍信息是学生通往社会的桥梁,也是社会了解学生的媒介。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学校应强化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意识,加强管理制度改革。在笔者看来,进行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目前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 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具有滞后性

大多数高校还在以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学籍档案信息管理,远远满足不了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的现实需要。在各大高校学生人数日益增长的今天,学籍档案信息管理要求也随之提升,过去的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全校学生学籍信息的一级管理模式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2.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守旧,管理流程不规范

近几年,部分高校还在使用过去的一套学生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缺乏规范性,随着学籍管理要求的提升,过去的管理制度难免显得落后,只有规范管理流程,才有可能提高学籍档案信息管理质量。

3. 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目前,高校使用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还是过去的,各项功能需要更新升级。尽管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被应用到了学籍档案信息管理虽然高校都在使用计算机技术及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但是许多高校的学籍信中,但是建立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滞后,学籍信息兼容性有待增强,与目前教育部及省级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相形见绌,高校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覆盖范围较小,难以实现全校学籍信息的统一化管理。

4.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高校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够高。目前,学籍制度日益完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技术不断提升,自然也将对学籍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过,由于大部分高校未加强对学籍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学籍管理人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管理素质较低。

三、“以人为本”创新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的对策

“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主体地位,所以,应着手于以人为本的理念,看清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现状,其中对于新建高校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环境与需要应特别关注。

1.落实以人为本,健全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

一个大学以育人成果为荣,而并非以学校设施与招生人数来论好坏。在制定与完善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时,应着眼于高校组织的总目标,着眼于制度实施的育人效应的预见,努力朝人性化管理的方向发展。在高校的一系列工作中,高校学籍信息的管理工作显得难度更高, 高校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水平可以从学籍信息的准确性来判断,可见,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水平的提升有赖于学籍信息的准确性的提高。而只有完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才能帮助提高学籍信息的准确性。因此,一方面,高校应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以求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另一方面,还应适当调整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的操作流程,确保其规范有序。学籍信息的准确性随制度的完善和流程的规范会有所提高,学籍信息的管理工作质量也将随之提升。此外,高校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应做到人性化。“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以学生为本的核心内容。制度建设应以服务理念为指导,抛弃过去的管理理念,始终坚持育人原则,注重引导式管理,适当减少硬性规定,强化学生在校的主体地位。在管理过程中,学生应是占据重要地位的,应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管理工作围绕学生进行。90后的学生性格各异,追求个性,所以,高校在建设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时,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性格特征,关注学生的追求,挖掘学生的潜力,并且加强学分制等管理模式的宣传推广,深入制度改革。学籍管理制度文本应刚柔并济,中和硬性与柔性化规定,适当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再适时加以引导,践行素质教育,加强人文关怀,以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2.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转换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关注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工作

在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剧增的今天,学籍信息量也不断增多,加之各级领导及各部门对学籍信息要求的提高,过去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不足暴露无遗。对此,高校应一改传统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以二级管理模式取而代之,即由教务处、院系分级承担学籍档案信息管理。除转换管理模式以外,还应实现学籍信息的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学籍信息共享,建立一个面向全校的网络共享平台。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建设能够促进高校的发展,相应地,高校的发展能够强化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建设。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关系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职能,是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这一期间的管理。所以,高校应该对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建设不能只停留于制度本身的建设,还应将人本理念落实到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建设中去,并加强制度建设宣传工作。加强培养学生对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的认识,强化其学籍信息利用与维护的相关知识,从而协助学籍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强化全校相关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其管理能力,高校应该开办培训班加强组织其接受专业培训。其次,应通过张贴宣传单、印发制度学习手册、组织问卷答题和知识竞赛等各种渠道和方式来加大对学籍档案信息管理规定的宣传力度。

3. 建立学籍管理支持系统,提高学籍信息兼容性

拥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学籍管理支持系统是评价一个学籍管理体制好坏的标准之一,学籍管理支持系统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学籍管理自动化、信息化系统,也即在学籍管理工作中引入现代化的信息资料管理技术。利用计算机上设计一套学生学籍信息资料档案以实现登录、统计分析、查询检索、公开共享等功能,这套学籍信息资料档案和学校各系、综合档案室应该是相通的,为学生和教师的查询与管理活动提供方便。构建这样一个校园网络信息平台并非空想,毕竟我们已经实现了管理技术的信息化,并改变了过去学籍管理半人工半自动化的局面,不过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还只处于初步阶段,尚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首先是目前许多高校使用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在功能上有所欠缺,只能依靠学籍管理工作人员以手工操作代替。此外,高校使用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信息的字段名和字段长度与教育部的不同,未兼容教育部和省级教委电子注册要求的信息,影响学籍信息的管理质量。我校的学籍管理系统功能上也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学籍管理工作难以通过学籍管理系统来完成。北京市教委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平台是对外开放的,相比较而言,我校的管理系统的总体水平还有待提升,我校目前已经启动该系统的二期开发工作,届时将优化更多功能。

4. 以人为本,不断优化学籍档案信息管理队伍,提高学籍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素质

篇8

(一)教职工人事档案中的信息比较少。中学的教职工的人事档案中包括履历材料、鉴定材料、考核材料、职务职称工资材料、入党材料等内容,内容的信息含量比较小,缺乏实用性,无法满足当前中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人事档案中,教职工的工资变动、职称评审等材料比较齐全,而涉及教职工个人才能、政绩、个人的技术专业、获奖情况记录等方面的内容却少之又少,学校在利用档案时,也只能了解一些比较肤浅的内容,无法对教职工的培养、选拔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人事档案管理不集中、不专业。中学的教职工人事档案没有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有些中学还根据不同的管理职能,将教职工的人事材料分散到各个部门。教务部门管理的人事材料主要涉及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的任务以及奖惩情况等,而科研部门主要负责管理教职工的科研立项、等,人事部门主要管理教职工的社会经历、政治面貌等。这种管理模式导致教职工的人事档案资料管理不集中,容易造成人事档案的缺失。

(三)人事档案的管理方法滞后。当前中学教职工的人事档案管理仍主要以纸质的形式存在,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还有一些中学里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只是将教职工的人事档案资料录入到计算机中,却无法进行档案的检索、查询,人事档案信息的统计工作只能依靠手工完成,信息化水平比较滞后,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学校的档案室硬件环境比较差,有些中学的档案室位于教学楼中的偏僻位置,门窗等封闭不严,长期处于阴暗潮湿的空间中,档案容易出现破损。

二、中学教职工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优化措施

(一)健全学校人事档案内容。由于中学教职工的人事档案内容信息缺少,缺乏实用性,无法满足当前中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学校应在教职工的人事档案中补充教职工的个性材料。在人事档案中设立教职工的教育教学登记表,综合反映教职工的教学以及工作情况,增加教职工的学术研究情况,准确的反映出教职工的学术能力和地位。同时,增加教职工的进修以及奖励情况,了解教师的再教育以及社会地位。在教职工原有档案的基础上补充这些内容,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出教职工的工作、教育水平,为中学教职工评价工作的开展、教职工队伍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有助于提高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实现良好的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数据库。为了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果和质量,中学应积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人事档案的信息化数据库,中学的人事部门应按照学校的人事管理制度以及相关规定,利用信息化软件对教职工的人事信息进行采集、登记,建立人事档案的信息数据库。个人的信息要真实、完整,并由教职工本人以及学校的人事管理人员在规定期限内容,在学校网站上对人事信息进行补充和更新,学校进行定期的审核,然后限制访问权限,避免数据、信息的随意改变。学校应对教职工的人事档案资料进行动态化的管理,保证学校教职工的人事档案信息及时更新,建立标准化人事档案的信息数据库,为今后教职工人事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作保障。

(三)做好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工作。中学还应做好人事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出现威胁人事档案安全的隐患。要严格控制人事档案的知晓人员,特别是科研教职工的人事档案,禁止无关的人员接触人事档案。建立专门的人事档案室,做好防火、防盗、防霉等工作,储存人事档案信息的计算机以及硬盘等要定期杀毒、升级以及更新,保证计算机的安全运行,人事档案信息的网络要严格管理,禁止移动硬盘的外带,避免人事信息的泄露。

三、结束语

篇9

【关键词】高校;干部档案

干部人事档案是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后,民生问题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国家档案局于2007年12月制发《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档案管理机构把做好民生档案工作作为档案部门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来抓。自此,民生档案成为档案界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体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问题,民生档案是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的最基础、最原始也是最有力的凭证。

高校干部档案是记载高校干部经历、学识水平、德才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原始资料,是干部个人经历、活动、表现等成长过程的记录,是学校组织部门历史、全面地了解、识别干部和正确选用干部的基础。干部人事档案作为维护教职员工切身利益最基础、最原始也是最有力的凭证,也是高校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组织人事工作来讲,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高校组织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新形势下,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高校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飞跃,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对学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寄予更高的期望。高校内部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日益得到重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努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提升服务水平和层次已成为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面临的时代课题。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干部档案和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从个人角度看,干部档案作为个人成长历史的真实记录和成长过程的客观反映,关系到每位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和政治前途。从学校组织人事部门的角度看,干部人事档案是开展组织人事工作的重要依据,为了考察和正确使用干部,往往在查阅干部人事档案的基础,了解其学习、工作经历和德、能、勤、绩、廉等表现,是知人善任、选贤举能的重要依据。

二、强化管理,提升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一)夯实基础,保证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质量

现实性、真实性和权威性是干部人事档案的本质特点,因此,必须规范管理,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科学的档案收集、整理、鉴别、保管和利用工作程序,把好基础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保证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质量。

(二)建章立制,依法治档

针对干部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干部档案目标管理和审核要求,结合本校实际,适时调整、修订规章制度,严格按章办事,依法治档,保证干部人事档案的真实可靠和安全保密。

(三)与时俱进,推进干部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将干部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纳入学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档案工作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充分借助现代化信息和网络技术,努力探索信息建设和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结合点,切实提升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学校职能部门提供干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利用。

三、以人为本,努力加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政治过硬、责任心强的专(兼)职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强化业务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以浙江大学为例,近年来该校探索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长效机制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该校在各学院(系)、部处机关、直属单位建立了干部人事档案联络员制度,通过明确联络员工作职责、定期对联络进行精力培训、考察交流和考核奖励等措施,有效提高了专(兼)职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人员队伍的素质,从而为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四、开展编研,深层次挖掘和利用档案

开展编研工作是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高端形式。在做好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利用等常规性基础性业务工作的同时,探索深层次的编研工作,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的水平。首先,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编制检索工具,将人员情况按年龄、职务、职称、学历、专业、工资等分类编制不同的检索工具,方便利用;其次,围绕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有的放矢做好干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编研工作,为领导决定和有关职能部门利用提供相应的服务。

五、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和层次

篇10

[关键词]档案管理;服务意识;强化对策;学校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开展其他工作的基本保障,对于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加强对人事档案服务功能的管理,促进其工作规范、科学、有效的进行,通过对人事档案的管理维护师生的共同利益,由于学生换届的流动性较大,所以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量也是十分巨大的,如何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服务功能,就成了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管理层对人事档案管理认识不够

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的管理者都把精力放在教学活动上,完全忽视了人事档案服务功能的作用,以至于在工作中存在很多的弊端,在遇到问题时才发现人事档案服务功能的缺失,导致这种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校的管理者不够重视,只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一味地看重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没有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放在日常的管理当中,事实上这一做法完全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基本利益,在出现问题时他们的合法权益根本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是领导层不够重视,导致在资金的投放比例上分配严重不均,在设备上难以保证正常的工作需求,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工作量大,就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长此以往,档案管理的服务功能逐渐被弱化,近而就形成了档案管理的混乱局面。

(二)学校人事档案管理者服务意识差管理水平落后

由于学校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所以在教师投放的力度上也比较薄弱,经常把一些二线的教师放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平时也很少组织教师培训学习,对于一些档案管理的先进方法根本不掌握,再加上其自身的专业不对口,对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较差,二线的教师本身年龄较大,对一些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所以难以掌握一些先进的工作方法,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只有教学活动是最重要的,这种思想意识更加导致了服务功能的弱化,难以适应学校其他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收集、归档意识差

学校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通常都会把大量的经费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在原有设备的维护,和新兴设备的购买,恰恰忽视了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学校的重视度较低,档案管理在制度上就缺乏有力的支持,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没有依据可循,这样就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散漫,对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不及时,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量,很多时候都把重要的信息档案放在个人手里,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学校其他工作的有效开展,因为个人在保存档案时通常会出现破损、丢失的现象,在发生问题时就会严重影响办事的效率,而很多学校的内部员工宁愿把档案放在自己手里,也不愿意交由学校管理,可见学校在管理工作上的不足。

二、强化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意识的对策

(一)加强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首先要在思想上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长期以来档案管理工作一直都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所以学校必须要在师生面前强调该工作的重要性,让其对这项工作形成新的认识,观念上的转变才是加强管理的首要前提,特别是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使其拾起他们工作的信心,让其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让其他部门协助好档案部门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通过加强教师和学生对这项工作的认同,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整个学校发展中的地位,改变传统思想的影响,树立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地位,告知各个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质性质,其是为教职工及学生储存重要信息的部门,近而加强各部门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邀请教授的讲座来增加说服力度,让大家主动的把档案交由档案管理部门管理。

(二)强化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中主动服务意识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中服务对象都是处于被动的状态,有人需要办理档案工作人员就会满足其需要进行办理业务,要想提高档案管理部门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首先要改变这种传统的工作理念,让工作人员形成主动地服务方式,提高人事档案工作人员主动服务的意识,因为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服务型的工作性质,以往的工作态度导致很多人都不愿意把档案交由他们管理,因为在查找的时候工作人员的态度很不积极,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树立工作人员主动服务的意识,为职工查找档案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这样才能改变档案管理工作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才能促进档案工作进一步的发展。

(三)强化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的社会背景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既面临机遇也迎来了挑战,档案管理数字化已经成为时展的需要和大势所趋。在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建立档案管理数字化系统也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才能建设成高效的人事档案管理数字化的系统。档案管理数字化系统包括档案数字化采集系统和档案数字化查阅系统以及档案日常管理系统,各个系统应当相互协调,相互适应。数字化采集系统不准确、不及时势必影响档案数字化查阅系统对信息的准确、快速获取;不能及时分类管理采集系统收集的档案也造成档案数字化查阅系统的使用效率。

(四)强化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服务接待水平

要做好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首先应当具备爱岗敬业、为师生服务的态度和决心。档案接待工作是学校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和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因此,要做好档案接待工作首先应当具备一颗热爱这个工作岗位的心。其次,在日常工作岗位中要用良好的仪表仪容和文明礼貌的用语服务教职工和学生,要耐心细致地解答师生的提问。学校的档案管理部门作为为学校师生服务的部门,应当高度重视档案管理中的服务接待工作,应当充分发挥档案接待工作的服务性质,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礼貌的用语,以及专业的档案管理服务,使师生能够在接触档案管理时感受到温暖和便捷。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要求正在逐渐提高,对高校的要求也是如此,由于升学量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所以档案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原有的工作方法已经不适合学校的发展建设,因此必须要转变管理观念,强化档案管理的服务功能,使其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白杨,孟繁英.关于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