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建设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建设的问题

篇1

贵州群山起伏,峰峦重叠。东有武夷山横亘,南有苗岭绵延,西有乌蒙山巍峨,北有大娄山险峻。农民祖祖辈辈生活在“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隔山能讲话,握手要半天”的山沟里。因为没有路,辣椒、茄子、西瓜烂在地里,卖不出去;因为没有路,青山、碧水、翠竹美在农家,无人欣赏……

冲出大山,走上柏油路是许多农民长久的梦想。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村村通油路”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从2003年起至今,全省建设农村公路1.5万公里,为近2000个行政村铺通油路和水泥路。

但是,乡村公路建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就乡村公路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几点对策:

1面临的困难

1.1建设资金筹措困难。按全乡交通建设规划,油路建设需要一大批资金,只靠目前的乡村公路资金筹集机制,很难筹集到这笔资金。乡村公路的建设主体是当地镇(乡)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一般情况下,县级以上政府投入资金很少,只是实行“以奖代补”,奖励少量资金。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后,对公提留和义务工全部取消,镇(乡)政府已经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乡村道路建设。受“一事一议”政策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村民自筹资金难度加大。

1.2建设管理不规范。由于乡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公路建设点多面广,缺乏有力的管理手段和相关的技术支持等问题,造成乡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比较混乱,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不能完全获得群众信任,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投资积极性。

1.3养护管理难度很大。乡村道路养护应由镇(乡)政府和村委会自行养护,没有专业的养护队伍,养护资金、技术、物质、人员缺少。有些乡村道路建成后根本就没有养护过,“重建轻养”情况相当普遍,乡村道路完好率很难保障。乡村公路两边的违章建(构)筑物较多,致使乡村公路的路产、路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对策

鸡场坪乡乡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工作,要按照乡镇领导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通达、通畅、通村工程,贯切实行党的十全面完成乡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全面打造农村公路网络。

2.1切实加强对乡村公路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好乡交通建设领导小组作用,认真履行好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职责,定期不定期地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乡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以镇(乡)政府、村民委员会为主体,多元投入、共同建设的乡村道路建设机制。重点发挥好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发挥好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总结提炼乡村公路建设“七仙精神”和“金山经验”,强化宣传学习,营造乡村公路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发挥好财政资金的作用,乡财政每年在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村公路建设,兑现“以奖代补”的资金,提高村民修路的积极性。三是发挥好目标管理的作用,将乡村公路建设纳入目标管理,严格进行考核,对乡村公路建设实施重点督查,定期通报情况,确保每月有进度、每季度有进展。

2.2多渠道、全方位筹集乡村公路建设资金。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三力并举”(即用足公共财力、聚集民力、广借外力)和“七个一点”(即向省市要一点、乡财政补一点、对口单位帮扶一点、镇〈乡〉政府筹一点、村民自己集一点、社会各界人士捐一点,一年筹一点,一年修一点)的办法,共同解决乡村公路建设资金难题。一是争取国家、省、市公路建设各种补助、上级政府财政拨款、企业和个人捐款等直接投资,重点是编制好项目,加大同省市联系,积极争取资金以及项目的支持,同时通过资源开发等协助企业和个人投资乡村公路建设。二是加大以工代赈,减免各种税费等间接投入力度,将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列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乡村公路建设。三是进一步发动群众,重点发挥好村民委员会、农村专合组织的带动作用,加大“一事一议”筹资力度,促进乡村公路建设。四是由乡级领导牵头分片包干,乡区级各部门分别联系各个行政村,对乡村公路建设实施“联帮扶”,帮助解决镇(乡)乡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困难等问题。

2.3严格乡村公路建设管理。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和公路质量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如果资金管理不规范,公路质量不过关,将极大挫伤农民集资修建公路的积极性。要切实加强对乡村公路建设的管理,有效保护群众投资修路的积极性。一是根据鸡场坪乡的实际,制定出台《鸡场坪乡乡村公路建设技术规范》、《验收标准》、《处罚措施》等,认真进行贯彻实施,确保乡村公路规范、健康发展。二是针对公路建设工程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管理者专业素质不高等具体实际,加强培训和指导,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到各镇乡、村组,对乡村公路设计、施工预算等进行指导。三是认真落实质量责任追究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依法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进行科学、有序、高效的监督管理。四是设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民主财务小组,负责修建乡村公路资金的管理使用,并定期公布帐务,消除群众疑虑。

篇2

在对资金使用及其效益的审计过程中,发现有些问题需要及时地协调和解决,以达到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首先,发现有些已上报批复了的路段,尽管资金已争取下来,但由于受城市规划的影响,相关路段可能要调整或取消,造成这些路段迟迟难以开工,资金不能及时下拨。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乡村公路”承建与地方城市规划的工作是分割开来的,而不是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整体规划,地方城市建设缺乏统筹管理。

这个问题该如何回避呢?笔者以为,政府在城市建设工作中,应加强各部门工作的协作性和整体规划性。交通部门在上报城郊的“乡村公路”之前,应先上报规划部门,以避免城建工作中一些项目的冲突;对于需要调整的路段要及时上报调整,积极将资金拨付到急需要建设的乡村公路上,而不是将资金迟迟滞留在账上,失去其原本意义。

其次,层层政府地方配套资金太少,无形当中造成最基层政府财政压力,且易造成一些潜在的隐患问题。

对于每个乡村公路项目,其资金筹集基本来源于五个方面:中央、省级、市级、区级、乡级政府,但在审计过程中,除了中央拨付的资金外,地方配套资金少之又少,省、市两级几乎没有相应的配套资金,区级财政只是象征性的配套微乎其微的资金,配套资金重任实际落在申报项目的最基层政府上。

其问题的根源在于未将配套资金比例具体划分到各级地方政府上,如此各级政府对此便是堂而皇之推到下级政府,最后以至将此压力完全落在实施建路的政府上。

我们知道,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为配合这些地方的基础建设,改善其各方面的环境,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加大这一地区的投资建设,本来是中央帮助地方一同扶持贫困地区建设,但由于地方配套资金没有具体划分,反而变成中央与贫困区的合力建设,而基层政府由于财力有限,将有限的资金用到了修路工程上,于是出现越筹集资金越穷的现象。基层政府又想建路又想少花钱,于是造成工程质量欠佳等一系列隐患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规划部门、建设部门应“根据乡村公路实际使用性”来确定其实用的建设标准,而不是一脉的去套取哪级公路标准,这主要是因为乡村公路的使用度是与城郊公路的使用度有着一定的差异,相关部门应根据乡村公路实际情况和规模来确定其承建资金;根据核定的资金对各级政府要明确相应的资金配套比例,并将配套资金计划数落实到级级政府,哪级政府没有配套到位追究哪级责任,从而避免责任不清、互相推卸责任的问题,保证乡村公路承建工作如期如质得顺利开展。

篇3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问题;措施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巩固农业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本质要求,也是维护全党工作大局,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们通过走访座谈、分析研究、全面思考,对当前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全县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一些群众还存在封建落后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因此加强全乡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1 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乡风文明”建设主要也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等方面。它既有物质文明层面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又有精神文明层面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还有政治文明层面的“管理民主”。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它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质量。

2 乡风文明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滞后

由于缺乏有力的组织和有效的机制,农村文化活动无法实施起来。在农村农村普遍存在着缺乏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设施设备不齐全的现在,因此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乡镇文化专业人才缺乏,有些农民自发组织的业余文艺演出队得不到经费保障,更缺乏科学筹划和专业指导。

2.2 农民缺少业余的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

虽然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却得不到保证,农村文化生活整体上“投入少、活动少、渠道窄、形式旧”。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显得单调而贫乏。

2.3 农村社会风气缺乏强有力的正确引导

部分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产生错位,有“恨人富,愿人穷”现象。特别是部分青年农民的艰苦奋斗精神、勤劳致富思想、守法经营的美德比上一辈有所弱化。崇尚科技文化知识的氛围不浓,少数地方存在“读书无用”的观念。

3 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乡风文明长效机制

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及时总结乡风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常规程序,制定较为完备的指标体系,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逐步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3.2 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在新农村建设中,紧紧围绕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这个主题,扎实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以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利用村民学校、墙报、宣传栏等形式,组织农民群众学文化、学科技、学法律,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移风易俗,养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3.3 加大农村文化基本建设的力度

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的,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完备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3.4 加大村容村貌改造的力度,促进村容整洁

改变乡村面貌,实现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大项目区植树造林的力度,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发展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大力推广生态种养新模式和秸秆还田等资源循环利用新技术。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带动农民美化生产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

3.5 搞好试点,培养典型

篇4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文化;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248-01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如何化解城乡文化冲突,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农民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归宿感是目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的瓶颈

农村文化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城乡一体化建设对农村文化环境带来巨大的冲击,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现象和问题。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文化发展面临着来自于城市文化、外来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如何调和冲突,兼容并蓄,使文化由冲突走向和谐,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瓶颈。

(一)现代化商品经济理念冲击,造成农村核心价值观错位。农村文化是人们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积累的知识、道德规范、习俗和价值观。但是城乡二元结构已经在城市和乡村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环境,一旦相互流通,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最开始显现的就是城市文化、价值观对农村核心价值观的冲击和破坏。这种破坏实质上是农村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与城市相互融合的过程。但是,当城市文化,尤其是现代化商品经济理念,对商品价值的攀比和追求,造成原有的农村传统文化模式不能有效地规范农民群体和个体行为时,就出现农村核心价值观的错位。世代流传的朴素的乡里伦理文化,例如睦邻、亲邻、乡党文化,抵挡不了城市文化的冲击,逐渐没落,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加深,信任减少。

(二)迅速暴富和城镇化,产生文化空挡。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工业化改造农村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使一部分人迅速富裕起来,农村贫富分化加剧。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土地或资本入股,实行红利分配,具有土地或资本优势的农民将获得更为丰厚的回报,加剧农村贫富差异。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使城镇周边的农民脱离土地,改变了以土地为核心的生产生活方式。城镇一体化改变了农业收入分配,按劳分配的一般规律,提高了农民生产效率,出现了更多空闲时间。经济的迅速富裕,文化发展的相对落后,使一部分农民很迷茫,部分地区低俗文化、赌博斗富占领乡村,由此可见,农村精神文化世界的空虚。

(三)网络文化迅速流入,淹没农村原生文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将孤立的农村世界通过网络、贸易直接与世界连接在一起,农村文化同时受到城市文化、外来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农民逐渐脱离乡土文化的束缚,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农村文化、小农意识、封闭意识逐渐被淘汰,农村原生文化面临涅重生的考验。

二、完善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

以家族制文化为核心的农村原生文化、以勤俭简朴为美德的优良传统、以顺应自然为规律的生活方式逐渐蜕变,亟须建立新农村文化体系,捍卫农村传统文化精神家园。本文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完善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通过主流文化融合地方特色乡村文化,形成具有农村地域、传统、风俗及农业、农民特色的新文化。

(一)改造农村原生文化,扬弃农村文化中糟粕。文化来自实践。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新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正悄然影响农村文化的内核。由于机械化、社会化、精细化种植模式的发展,与此相关的重视合作、注重人际交往、包容意识、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也会逐步深化。在农村生产、生活实践中,提倡新文化、批评旧思想,改造农村原生文化,扬弃农村文化中糟粕,这是理清文化冲突的第一步。同时,我们要尊重文化差异和多样性,不搞简单划一的“”,要从文化的根本入手,遵循文化的历史延续性和传承性,在前人积累的基础上,增添新元素,对农村文化进行改造和发展。

(二)以主流文化为引导,树立文化精神楷模。要化解农村文化存在的冲突,必须依靠主流文化的引导。当前,我们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符合我国发展的社会实践,也具有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意义。大量来自农村、基层一线的教师、医生、农民在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孝敬长辈方面得到社会的认同,成为我们社会的精神楷模。通过树立文化典型,传播先进事迹,具体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城乡文化的融合。

(三)将农村文化与主流文化融合,发展特色文化。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汇进而引发冲突,这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及农村文化自身的调整与创新,我们要发展新农村文化,在保持农村文化优秀特色的基础上,融合主流文化,发展各种文化形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文化。一是丰富文化的表现形式,发展地方文化艺术,通过戏曲、舞蹈、美术等多种方式促进新农村文化的发展。二是鼓励农村文化吸收新元素,形成新思想,并向城市逆输入。农村文化不是城市文化的复制品,有特色的农村文化要引入城市、走向世界,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稳步发展,城乡建设用地呈现同步增长的趋势,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决定的要求,也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实现城乡统筹,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但笔者认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成效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耕地、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为出发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优化用地结构和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其实质是“占补平衡”的政策延伸,也是目前破解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而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以下方面的成效。

(1)缓解了城市供地紧张的矛盾。当前国家对各地城市发展的年度用地指标有严格规定,导致各地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用地瓶颈制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在满足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下,将挂钩的指标用于城镇建设,既不占用用地年度指标,也不占用规划期内建设用地规模指标,有效缓解了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的压力,为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提供了用地支持。

(2)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农民习惯于自然院落形式分散居住,村庄建设大部分是农民自主建设。由于没有经过科学规划指导,村庄布局不合理,制约了农村的发展。通过挂钩项目的实施,可以使项目区分散的农村居民点从自然形态向规划形态转变,引导村庄聚并,将乡村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逐渐融为一体,促进集约节约用地,还推进了村镇基础设施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受农村土地及集体经济组织等方面法律法规的限制,农村土地所有权人主体的问题、运行管理问题、权益保障问题缺乏具体的政策办法,农村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尚不能充分实现合理的市场化价值,市场化流转还存在一定的障碍。而增减挂钩项目则通过合法途径对土地权属进行调整,对建设用地进行流转,对耕地保护提出措施,对农民权益进行保障,对低效使用土地进行整治,成为推动土地资源向土地资产、土地资本转变的一个重要抓手。这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对促进土地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提升农村土地资产的价值,让边远农村共享城市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果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对下一步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等方面具有重大促进和导向作用。

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项解决工业用地、城市发展用地供需矛盾的措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从开始试点就受到各地的普遍欢迎。但同时由于对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的具体评估缺乏统一规定和实施细则,也导致存在如下问题。

(1)挂钩项目的实施与相关规划缺少衔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前期申报工作必须强调统筹规划,即以科学规划为引导,严格按照土地使用规划,通过典型示范,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有序进行。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些地方为了尽快解决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紧缺的压力,在增减挂钩项目选址上只顾眼前,不顾长远,随意划地,导致挂钩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衔接,与城乡规划不协调,对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缺乏科学规范的引导和控制,使用地在数量、质量和空间秩序的组合方面面临错位、失衡的危险,难以实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新型城乡形态的战略目标,各种争地矛盾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2)项目实施的资金筹措困难。资金是挂钩项目实施中最关键的环节,目前各级政府最大的难题就是项目资金的落实。挂钩项目实施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投入和整合项目资金,社会资金投入数量不大。各部门支农惠农的项目和资金都由各部门管理使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的问题,造成整体项目实施中的不同环节各行其道、相互掣肘,导致资金不能得到有效整合,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加之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不足,对拆迁补偿的标准明显过低,预算资金安排较少,不能满足拆迁补偿的实际需要,给拆迁改造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3)拆旧区的选择和拆迁工作难度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必须遵循“先拆后建、先补后占”的原则,因此拆旧区的选择和拆迁是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和成功的关键。一方面,拆旧区的空间范围缩小,拆旧区选址困难。拆旧区主要由废旧农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组成,但是由于后者数量有限和操作相对简单,加上近年来已经进行的复垦整理工作,因而随着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作的开展,已经逐渐缺乏后续的发展空间,实际上拆旧区的选择空间就主要集中在废旧农村居民点用地。而这种项目区往往都比较零散,单体面积较小,实施和管理的难度都比较大。另一方面,拆旧区群众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群众支持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对拆迁挂钩的补偿缺乏明确的标准,所实施的挂钩复垦也没有一个可行的规则,各地只按照实际情况制定了地方的“土标准”、“土政策”,只注重政府主导,无视农民的主体地位,挫伤农民参与实施增减挂钩项目的积极性。

(4)重前期申报轻中后期评估验收,对耕地质量的提高工作重视不够。按照国土资源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 国土资发[2008]138 号)文件的要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要严格按照前期调查评估、中期监督管理、后期验收评估等环节实施。项目实施后要进行严格的数量、质量评估验收。但目前部分地方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过程中,重前期申报轻中后期评估验收。虽然实现了面积上的“占一补一”,但补充耕地的质量难以达到被占用耕地的质量。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实优虚劣”。一般而言,城市周边土地相对平缓、肥沃,水源、地质条件较好,而偏远农村地区可能位于高原山区或土质较差的丘陵山地,同时又是原有宅基地、砖瓦厂或其他建设用地,复垦成为与城市周边耕地质量一样的良田相对困难,在耕地质量上有可能形成用质量较差的替换质量较好的风险。二是“实占虚补”。有些地方只注重“占”,不注重“补”,热心于新区建设工作,而拆旧区复垦工作滞后,导致被占良田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用地,而补充或新增耕地却得不到落实。这些问题的存在,与耕地占补平衡战略目标不相符。

3 科学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对策建议

(1)坚持统筹规划,健全完善项目规划管理机制。政府应当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地方城市发展需求水平、城市土地利用绩效水平、城市的战略地位等重要因素确定每年进行城乡建设用地挂钩的总量。按照统筹规划的要求,把拆旧区和建新区作为一个整体放到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中进行科学定位,统筹考虑区域城乡空间、产业布局和农田、生态保护,形成城镇和村庄相互衔接、架构合理的城乡形态。要分区域明确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复垦耕地标准、环境保护等要求,建立统筹产业发展、新区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文化保护等的综合规划评估体系。强化项目规划的实施与监督,规划编制、审查和监督要适当分离,以便规划严格执行。

(2)建立完善的资金保障体系,完善挂钩指标有偿使用机制。资金是否能够到位,是挂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而目前各级政府最为头疼的就是资金问题。资金筹措可以采取政府财政投入、实施单位自筹和村级投工投劳相结合的办法,同时要出台挂钩指标有偿使用政策,落实用地单位的“占一补一”责任。凡是需要使用挂钩指标的用地单位,均需按照标准支付指标使用费,收取的挂钩指标有偿使用费专项用于当地的挂钩复垦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挂钩复垦企业化运作,鼓励企业或者个人参与挂钩复垦出资,挂钩指标优先安排给参与投资的企业。

(3)创新新增耕地的收益分配机制和项目区的补偿方式,保障集体和群众的合法权益。农民最关心的是拆迁复垦的补偿能否到位,标准是否能够接受,新增耕地的利益如何分配。各级政府实施挂钩工程之前,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补偿标准和利益分配机制,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得搞强制拆迁,切实维护被拆迁户的利益;新增耕地的利益分配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新增耕地的再利用,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形成专门的利益分配机制,以便切实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实施增减挂钩项目的积极性。

(4)建立项目区招投标和规范化管理机制,切实保证新增耕地质量。在项目区挂钩实施过程中,严格依据条件实行项目区招投标管理。如在增减挂钩试点中对土地复垦整理可以采取项目法人制、公告制、合同制、招投标制和监理制等。严格控制周转指标规模,规范管理,不得违反规划扩大试点范围,避免借农村土地整理过快扩张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在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耕地的数量不减少,又要保证复垦后耕地的质量不降低,要做好耕地质量评估检查。对于耕地质量评估不达标的拆旧区,必须责令整改达标后方可启用挂钩周转指标。

总之,笔者认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有利也有弊,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不利的一面,使农村和农民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因此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处理好城乡统筹的关系,要重视农民的意愿,注意保护好农村利益;同时要避免为了取得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只注重耕地数量而忽视耕地质量的现象发生,以充分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Z].明电(2004)20号.

[2]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Z].国发〔2004〕28号.

[3] 柳思维,晏国祥等.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6).

篇6

(一)项目建设无计划,增加财政风险。审计(调查)发现,一些乡镇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根据项目建设的内容、规模等制定详细的计划、预算,一些项目建设往往根据实际需要或领导指示确定,不结合乡镇的实际,在乡镇财力不足情况下盲目建设,造成有的建设

项目受财力影响半途而废,形成集镇上的“烂尾楼”、“荒凉地”,影响集镇的形象。同时,盲目建设或超财力搞建设,在乡镇财力不足情况下,增加乡镇财政风险。

(二)项目实施不规范,增加廉政风险。乡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零散较杂,建设规模有大有小,项目实施中应按照相关规定程序组织实施,如项目通过立项审批后,按投资额的大小进行招投标或政府采购进行实施,而审计调查发现,一些乡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按照要求对投资额较大项目进行招投标,对投资额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项目实行政府采购,而是由政府或相关项目主管机构或负责人指定项目施工方,为规避责任以会议纪要形式加以明确,审计调查时解释为实行民主集中决策,不是个人行为。上述做法,容易造成工程建设方面的违纪违规,增加廉政风险。

(三)资金结算不规范,监管不到位。审计调查一些建设项目发现,项目资金结算不是按合同约定的进度付款,甚至一些项目施工方在项目未开工时先从项目实施单位以“白条”形式借、预支部分工程款。工程完工后,不进行竣工后的决算(结算)审计,而是由业主单位自己组织验收,验收金额与合同金额一致,对于项目应付多少、是否该付等一概不管。同时,在结算付款时没有开具建安票据,以“白条”形式支付工程款,造成漏缴各种税费。另外资金付款渠道不同,有的项目资金从财政预算拨付,有的从财政预算外支付,有的从政府机关总务支付,还有的从部门支付,造成项目管理不规范。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关监督机制的缺失,监管不到位所致。

(四)项目后期管理不到位,产权不明确。审计调查发现,一些项目完工后没有按要求进行结算、决算审计,部分项目尾欠工程款难以支付,项目长期搁置。由政府主导投资形成的资产没有明确产权,没有一个专业机构对资产进行管理,加之有的项目完工后竣工决算结算手续滞后,无法结转固定资产,使政府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长期搁置,资产后期管理、维护跟不上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针对目前各乡镇普遍存的上述问题,需要多方面采取得力措施加强监管,规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注重规划,科学落实项目计划。认真搞好项目前期的规划,研究提出本地区未来一个时期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加以推进,确保各项建设规划落到实处。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在乡镇财力允许的前提下,做到量入为出,防止出现不切实际盲目建设。

(二)严格项目操作规程,强化过程监督管理。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管理,项目立项审批后对投资额较大按程序进行招投标,对投资额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项目实行政府采购。有条件的乡镇政府成立独立的机构加强对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在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必须严格按照现行建设程序执行,认真落实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确保项目实施有序进行。在工程竣工阶段做好验收工作,及时办理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确保建设项目安全有效使用。

篇7

招标投标法是国家用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调整在招标投标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律之所以将工程建设项目作为强制招标的重点,是因为过去在工程建设领域发生的问题较多,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招标投标推行不力,程序不规范,由此滋生了大量的腐败行为。

目前,工程建设项目虽然大部分采取了招投标的形式,但在一些地方和区域仍有许多招投标工作未严格按“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行,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首先,在选择招标机构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细则》规定:“招标人有权自行选择招标机构,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为招标人指定招标机构。”“招标机构是依法设立、从事招标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招标机构与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不得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

现在,在一些地方的城建规划部门的负责人手中都掌控着几个招标机构,甚至根本就是他们本人以他人名义开办的招标机构。招标人首先被推荐选取这些招标机构。如果招标人有异议,也可以自己选择机构,但必须到这些城建规划部门备案。在备案的过程中,过于严格的审查,会让招标人自选的机构知难而退。所以,机构的选择与城建规划部门负责人的利益紧密相连,招标人的所谓自行选择也是在限定范围内的自行选择。

第二,关于标底的保密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细则》规定:“招标人不得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以及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招标人设有标底的,标底必须保密。”“投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送达投标地点。招标人收到投标文件后,应当签收保存,不得开启。”

当前的建筑工程市场,鱼龙混杂,招标人想要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工程,必须找一个自己认为可靠的投标人来承担施工任务。由于法律规定工程建设项目必须要进行招投标,所以为了保证自己选定的投标人能够中标,招标人会把工程的相关情况与自己选定的投标人进行仔细的研究,以保证合作的成功。

第三,投标人的行为必须合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细则》规定:“投标人少于三个的,招标人应当依照本法重新招标。”“投标人不得相互串通投标报价,不得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投标人不得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禁止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评标委员会成员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人,不得收受投标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

投标人大多数是在建筑市场上拼搏多年的企业,用一句社会上的话说:他们把与招投标有关系的部门负责人员都“喂饱”了。许多情况下,所谓的三个以上的投标人,都是已确定了的“真投标人”找来陪衬的,是用来应付相关法律规定,是来走过场的。陪衬的投标人也按规定上报各种材料,也有自己的标底,但是肯定不会中标。因为标底他们知道,他们的报价只会比“真投标人”的高,绝不会“喧宾夺主”的。

从国内的招投标市场来看,大多数工程项目特别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少,尤其是中央加强反腐力度之后,情况会有一定的改观。但是,地方的一些部门负责人,由于涉及个人利益和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一定时间内还不可能有太大的改进。

为了改进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使之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监督:

1.提高透明度、严格遵守公开原则。要求招标投标活动必须具有高度的透明度,招标程序、投标人的资格条件、评标标准、评标方法、中标结果等信息都要公开,使每个投标人能够及时获得有关信息,从而平等地参与投标竞争,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将招标投标活动置于公开透明的环境中,也为当事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提供了重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开是公平、公正的基础和前提。

篇8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利用;保护耕地;土地抛荒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一、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集约利用率的主要方法

1.统筹安排建设用地

加强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优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编制规划务必体现超前的规划意识和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发展各项事业的意识,从保护耕地、村容整洁、方便生活等目标出发,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新农村未来用地进行科学预测。

2.保护基本农田

健全和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进一步严格和规范涉及基本农田的建设用地审核、规划修改或调整,严格控制占用和改变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基本建设用地增量,努力盘活土地存量,强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努力提高补充耕地质量。

3.推进土地开发整理

依法收取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按规定划缴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资金,并依法依规专项使用。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出发点,加大基本农田整理力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结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继续推进以田、水、路、林、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复垦。加大灾毁耕地复垦力度,帮助灾区农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4.加强村民宅基地管理

村庄整治要立足于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防止因大拆、大迁而大量占用土地。要引导农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地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严格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批准宅基地,控制农村建设用地增量,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

5.推行集约用地

目前,用地指标紧缺,耕地又少,要保障发展的话,出路就在于节约集约用地。因此,要把每一块地都用好,要把好每一个项目的预审关,要千方百计地挖掘用地潜力,提高用地效率,要严格定额指标管理,严格限制投资强度、建筑密度。要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要多把丘岗地、荒滩、劣地利用起来。同时,还要组织存量建设用地的普查,要摸清底数,盘活存量,用好存量,要依法收回闲置用地。

二、关于农村大量存在土地抛荒现象的探究与解决方案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建设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的腾飞不仅仅带动了城市人口的就业,也推动了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打工,在农闲时农民进城,农忙时回农村务农。这个现象一直持续到现在,由于打工的收入远高于务农的收入,大多数农民已经成为了职业的农民工,开始整年都待在城市务工而把农村中的田地交给老人和妇女,而有些则干脆抛荒,闲置在那,使原本肥沃的土地变成杂草丛生的荒地。

1.田间道路不便或是田块距离居住地较远不便于耕作

因为主要是老年人从事农业生产,因此体力不足就使得老年人倾向于放弃水源条件差和道路不便的地块。不少老年讲到,“要是能通板车,我们就可以多种些,要是不通的话,还是肩挑背扛的,我们干不动,造业啊”。可以参加劳动的一个家庭中的两个老年人一般会选择种2-3亩田地,就要能够维持其基本生活就可以了。

2.村民觉得种不种地是自己的权利,自己可以进行选择

土地承包期限的模糊化给予了村民土地类私有化的暗示,这种暗示让村民觉得对自己的土地拥有绝对的权利,而没有什么义务。如今的村民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土地会被调整和调换了。村民都知道中央政府关于土地的政策不允许村干部调整土地了。正是这种对政策的把握和体会,村民自己在承包土地上的权力意识和主体意识明显增强,这种情况就是村民任意处置自己土地的一个基础和前提。

3.农业收入低,造成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

经过与多位村民计算农业生产的经济账目,我们发现种植一亩水稻的净收益为500—700元。这样的收益对于年轻人来讲也就是不到一周的打工收入,相比之下,年轻人外出务工的选择也并没有什么错。农业生产的弱势性质同样无法脱离市场经济对效率与效益目标追求。

三、关于农村土地抛荒的解决方案

1.要改善和整修村庄内的农田水利设施

加强农村水库的管理和给排水设施的建设,完善沟渠的通畅度,保证灌溉用水,可以每隔半年进行大范围的水利设施检修,政府和村里都需要拿出一部分经费保证这项措施的顺利实施。

2.要修建农田机耕道,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

建议可以将纷乱众多的狭窄的田埂进行合并,将其作为机耕道。或者是,由田块相连的农户自行商量和规划机耕道的位置与占地调整问题。因为农民对机耕道建设的呼声很高,所以协调起来是很方便的,在大量土地抛荒的情况下,少量的占用土地也不会引起复杂的利益协调问题。机耕道的建设将可以直接减轻老年人种田过程中的体力劳动,还可以扩大机械耕种的面积。

3.提倡农民自发的土地流转

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鼓励种田能手耕种更多的土地并采用适当方式对种田能手进行奖励。目前村庄里自发地捡拾其他农户土地进行耕作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捡拾是农户与农户之间自发协调的结果。捡拾耕种的行为缓解了土地抛荒的蔓延,但是还不足以让土地抛荒增长的趋势扭转,而让我们看到扭转这种趋势的希望则潜藏在种田能手的身上。

参考文献:

[1]王兰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利用问题[J].吉林农业,2011(05).

[2]刘谷生.农村土地抛荒问题及其治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05).

篇9

随着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的发展,工程规模日趋庞大,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增大。人们对工程建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工程监理工作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控制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工程建设中的违法行为,促进了施工单位规范化施工管理,维护了建设市场的次序。因此监理工作十分重要,但当前工程监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保证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的管理和质量,必须完善工程监理工作,加强监理工作的监督和控制,提高工程监理的水平。

一、当前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监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业主过多干预监理工作。监理作为业主委托,是独立于业主和承包人之外的第三方,应按照规范和法律公平公正地处理业主和承包人双方的利益。但业主有时绕开监理方直接指挥承包人或现场管理施工,对建设项目全抓全管。且监理费由业主支付,错误地认为监理是建设单位出资聘用只为建设方服务,是自己的“工程部”。业主的命令和要求直接下达给承包人,如何执行办理完全听命于业主,失去了监理应具备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如有的工程进度款由业主直接支付,成为业主的资金分配,违背了合格工程的计量原则,使监理工程师无法对投资进行控制。

2.监理市场管理不严格。监理机构组织不健全,往往几个人成立一个监理单位,然后挂靠在等级高的权威机构中承揽监理业务,有监理业务时就临时聘请人员,没监理业务时就各奔东西。在监理业务的承揽方式上,存在转包、挂靠证照、资质等级不符、一个总监同时兼任几个工程等现象。如某学校工程总建筑面积__ m2,属二类房屋建筑工程,监理企业必须具有专业等级为乙级及以上资质。根据《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发现该监理公司的监理资质为丙级,明显与该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不符。

3.监理工作现场管理不到位。方案上工程监理的名字和实际现场的监理人员不一致,空挂名的现象严重。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监督管理不得力,应检项目未检,应签证项目未签证。工程签证单,代签补签现象频繁,甚至有的看都不看,就签字属实。关键部位和工序需要旁站的未旁站。如某12层商住楼工程,应该从工程开工、地基验槽,到隐蔽工程验收、基础主体结构验收,再到工程竣工验收和工程结算都离不开工程监理企业的参与。但工程由于要赶工期,监理积极配合施工方,在第三层楼的钢筋混凝土柱浇筑完毕拆模后,发现其外观不仅蜂窝麻面严重,而且表面混凝土质地酥松,这种情况监理人员不仅不制止暂停施工,还边施工边验收,监理员基本变成施工员了,忽视了关键节点施工前的检查。

4、部分监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较差。有的监理人员未能正确履行监理职责, 不监而不理,监而不理,滥竽充数。有的监理人员不具备充分专业技术技能,未能正确指导工程建设投资、进度和质量安全。或利用监理签字确认权,虚报工程量,甚至串通被监理单位降低工程质量。有些监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只会用技术方法进行质量检查,不会用经济方法和合同方法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控制。

二、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监理的要求

1.明确业主和监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1)签订委托监理合同。业主与中标的工程监理单位签订委托监理合同,建立一种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行使各自的权利,承担相应的责任。要按合同的约定,在把握好质量和进度的同时,必须落实合同管理的措施与手段。

(2)业主的职责和义务。业主有权要求更换不称职的监理人员或解除监理合同,但不得干预和影响监理人员的正常工作,不得随意变更监理人员的指令。业主委托了监理,就应该由监理工程师实施工程建设的监督与管理。业主的意见和决策应通过监理工程师实施,应做好对监理的管理,而不是直接对工程项目承包商的管理。业主要认真学习《建筑法》、《招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等法律法规,掌握监理程序,使工程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监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工程建设监理的行为主体是监理单位,监理人不是业主在项目上的利益代表,必须依据工程建设监理合同、设计文件、相关法律法规对项目实施独立、科学、公正的监理。监理人员接受业主的委托,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与管理,对业主负责。要以监理人员的名义独立进行,在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做到不偏不倚、独立、客观、公正。

2.促进监理市场规范化。

(1)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投标。对选用建设监理单位,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公开招投标,选择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进行监理。对转包、挂靠的单位,要严格查实处理。

(2)建立各级岗位责任制。项目总监、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都要建立岗位责任制,考核制与奖惩制,杜绝监理工作中敷衍了事、弄虚作假。

(3)严格资质管理。资质管理是宏观调控监管市场行为、监理队伍规模的重要手段,是规范和制约监理行为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有违规行为的企业,要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要依法吊销资质证书。

3.提高监理的服务力和竞争力。服务力就是受业主委托后在工程建设中,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为业主提供技术性的有偿服务。竞争力就是监理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自己独特的资源,与其他企业竞争市场的能力。为适应工程全过程监理和咨询的需要,提高监理的服务力和竞争力,要注重选择监理单位资信高、技术及设备力量强,监理人员素质高、水准高的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为业主服务。监理单位不仅要配备工程技术人才,还应配备经济管理和合同管理的人才。监理人员应有高深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建设工程施工监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4.规范监理工作流程。

(1)监理单位应充分做好施工图纸的熟悉和审阅工作。在收到全套施工图纸之后应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集中对图纸进行审阅,领会设计意图,熟悉图纸细节,明确工程监理的关键部位。然后分解控制目标,编制分项工程的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

篇10

这些问题和矛质,使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差距拉大,而精神文明的滞后又严重影响市

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

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l王国胜(1962-),男,河南深河人,硕士,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河南郑州

450052)

一,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内容,在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农村

思想道德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核心是提高全体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当前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并没有

结束,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

多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一方面使精神文明建设与

物质文明建设差距拉大,严重干扰了党在农村各项

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一些农民精神空虚,没有精神

支柱,存在着"钱袋满了,脑袋空了,生活好了,人心

散了"状况;另一方面精神文明的滞后又严重影响市

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阻碍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进程.

第一,小农意识与公平竞争的矛盾.所谓"小农

意识",也称"小农经济意识",是一种与小农经济相

伴随的落后观念.生活在小农经济方式中的人们,常

常表现为满足于自给自足,缺少开阔的视野,远大的

目光,更看重眼前利益而难有长远打算.而我国建立

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在经济活动中的每个劳

动者,包括农民,在经济活动中处于公平竞争状态.

但由于小农意识作怪,农民普遍存在着害怕竞争,依

赖政府的思想.所以在当代社会,小农意识成了我国

农村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阻力.

第二,存在着小农观念,宗法观念,封建迷信观

念与大生产观念,集体观念和科学观念的矛盾.小农

意识,宗法观念和封建迷信限制了部分农民的眼光,

使他们习惯沿袭以往的劳作和生存方式,即使依靠

政策富裕了,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样扩大再生产,而是

满足现状,或在红白事上大操大办,或续家谱,修祖

101

矛.考S20__.5

坟,搞封建迷信活动.

第三,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队伍与农村实际情

况不相适应的矛盾.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面对的是千

家万户,农民分散及流动性大,再加上农村的封建宗

法等旧观念的影响,造成工作难度大.而一些地方思

想道德建设的队伍人数少,年龄大,文化低,素质差,

难以适应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情况,特别是少数

村组织涣散,甚至被宗法势力所把持,更给农村思想

道德建设增加了困难.

第四,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与市场经济负面

效应的矛盾.市场经济的某些消极作用,加之剥削阶级

思想残余的存在,对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一些不

良影响,影响着农民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得失观,义

利观的形成,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劲向,农民价值取向功

利化,引发道德滑坡.由于商品和货币交换原则的广泛

运用,在部分农民中产生了金钱万能,万事只讲钱的消

极落后思想,只片面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国家和集体

利益.

第五,法制社会的构建与法制意识淡漠的矛

盾.农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普遍不强,对

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够熟悉,寻求法律

帮助的途径不清楚,当自身无法无力解决时,往往采

取托关系,找领导,上访或直接面对面动拳头的方

式,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近年来群众性集体上访事件

明显增多,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第六,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旧"

与"新"的矛盾.当前新形势对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在许多农村地区,仍停留

在一般号召和陈旧的形式上,缺乏针对性和创新

性.

另外,还存在少数精神产品不适合农民要求.农

村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等情况,直接影响了农村思想

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应采取的对

我们当前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需与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相适应.求利,自由,平等,公

正,竞争,等价交换,优胜劣汰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运

1981年创刊

作义理.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

思想道德体系,应当坚持在集体主义与"五爱"精神的

基础,用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

原则引导农民的经济活动和行为,确认市场经济活动

中合理利己,正当求利,勤劳致富,公平竞争等原则的

合理性,具体应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在总体目标上,必须大力培养农民的社会

公德意识,引导农民做到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尊老

爱幼,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当前的努力方

向主要是:一是要加强文明新村的创建工作,营造健

康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二是要对农民进行广泛的

科技文化培训,扫除迷信和愚昧,使得农民有知识,

懂技术,做到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

身的精神境界;三是移风易俗,用先进的,科学的文

化武装和教育广大农民,使得农民能不断认识封建

迷信的危害,自觉抵制各种陈规陋习的侵袭.

第二,在工作内容上,要做到"三个紧密结合".

就是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要紧密结合农村的现实,

紧密结合农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党的农村政

策.在"三个紧密结合"中,第一个结合是搞好农村思

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前提,因为只有紧密结合农村的

现实,思想道德建设才能落到实处,才能为广大农民

所接受.当前结合农村的现实,就是要结合农村的稳

定.而结合农村的稳定,当前最重要的是要理顺农村

干群关系,突出解决好农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

点"问题,为农村生产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二个结合是搞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现实基

础,因为只有结合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才会真正关

心,思想道德建设才会有感应力和影响力,也才会取

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结合农村的切身利益,最重

要的是要结合农民的增收.第三个结合是搞好农村

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因为我国农村工作的长

期实践告诉我们,党的政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和农

民脱贫致富的制胜法宝.所以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

必须紧紧围绕党的政策去做,要善于把提高农民的

精神文明水准与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统一起来,以后

者推动前者,以前者带动后者.这就要求我们农村的

思想道德建设不能脱离诸如计划生育,退耕还林,移

102

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风易俗,科技下乡等工作开展.

第三,在工作方法上,要做到灵活多变,常抓不

懈,坚决避免短期行为和形式主义.各级领导干部和

广大基层干部要随着形势的变化,随着新问题,新矛

盾的不断出现,积极研究和探索新时期思想道德建

设的新特点,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切实增强思想道德

建设工作的针对性,把思想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

上.要加强对农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要培育农民身边的典型,让农民直观地认识和辨别

善与恶,美与丑,正气与邪气,光荣与耻辱,达到潜移

默化,触及心灵的教育效果,变群众对思想道德建设

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为理解,支持,配合.

通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引导人,使广大农民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爱国敬业的新型农民.

第四,在现实规划上,要把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一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个人收人分配

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在农村市场经济

中,各类经济主体要自主地为着自身的利益从事经

济活动,必然要有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必然

要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是道

德经济,讲求公平诚信与利益共谋从而实现共同富

裕,也需职业道德来维护.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竞争

的公正原则不允许任何人以行政权力把一些经济主

体排除在经济竞争之外或让某些经济主体在较小的

范围内竞争.同时,又要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

用体系.所以思想政治道德建设的一个十分艰巨和

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重视农民的职业道德建设,使农

民在市场经济中,不管是生产者还是交换者都要做

到遵纪守法,公平竞争,诚实守信,文明经营.

第五,在个体构建上,要致力于建立新型家庭伦

理道德关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人从事一切政

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最初的,原本的"基地",它的

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成长和幸福,关系着特定

"区域"的文化变迁和秩序的稳定.在农村,家庭伦理

道德关系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生活与生产

秩序,同时也影响到新时期农民思想道德体系的形

成.所以,要采用多种形式在农村大力倡导社会主义

的新型家庭伦理关系,如开展"五好家庭","文明星

级家庭","模范夫妻"等多种形式的评比竞赛活动,

及时发现并妥善化解发展市场经济和物质利益强化

条件下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教育广大农民做到互

敬互爱,团结和睦,使千家万户农民家庭成为农村稳

定和谐的社会细胞.

第六,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中央根据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

出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长远的

指导方针,也是实际工作中必须落实的重要原则.所谓

以人为本,简言之,就是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一切以人

作为最终目的.人不仅是目的,而且是主体.人的价值

至上,人的权利至上.在现代中国,以人为本,就是一切

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

的工作,要把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融于和农民息息相关

的感情纽带上来,要真正体现人性化的关怀.要根据市

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自主意识增强的特点,农民思想呈

现多元化的现状,开展对农民的思想教育一定要人情

人理,人脑人心.同时要因人施教,将心比心,把研究

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鼓舞人,激励人作为思想

道德建设工作的永恒基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

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总之,我国农村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还处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的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传播等条

件差异较大,各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市场

经济的一些负面效应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影

响,使得农民的思想状况复杂而又参差不齐.这就决定

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决非旦日之功,我们必须长期重

视,并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时刻把握农村思想

道德建设的脉络,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才能

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了解新的间题,才能让先进文化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