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09:38: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论文

篇1

但凡对尼采超人哲学有些了解的人,一定对这个名字不陌生——查拉图斯特 拉,这个被德国人称作“zarathustra”的人,其实就是古波斯圣者琐罗亚斯德.

琐罗亚斯德约于公元600——前520年创立了以天神为信仰的“琐罗亚斯德教”.

[1] 琐罗亚斯德教以代表光明和正义的阿胡拉·马兹达为偶像,奉行经典《阿维斯 陀》.

从创教之初到信者甚众,再到从创教百年后曾遭受沉重打击,到重登“宝座” 并向欧亚大陆迅速传播,琐罗亚斯德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传教过程:早在波斯阿 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前330年)被奉为国教;到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的希腊化 时期(前330-前144年),该教势力削弱;在帕提亚王朝(前141-224年)得以 恢复;至萨珊王朝(224-651年,相当于中国的三国至唐代),它重新被奉为国 教,进入强盛时期.

[2] 大约就是在这个时期,琐罗亚斯德教传至古代中国.

因其崇拜火与光明,人称“拜火教”;因其是经过改良的崇拜胡天神的波斯 马兹达教(对胡天的崇拜也就是对日月星辰的崇拜),“祆,从天”,故在古代中 国也称之为火祆教或者祆教。wWW.lw881.com陈垣先生在《火祆教入中国考》中认为,祆教传入 中国当是在南朝梁和北魏时期,但限于当时的条件,这种说法并不足采信。后王 素先生在《魏晋南朝火祆教钩沉》中认为:其实,早在公元226年萨珊王朝建立 之前,火祆教就已经在中亚一带盛行起来了;且伴随着陆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佛 教僧侣和商人们的往来,很可能成为祆教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和传播主体,也即 此,中国大陆才对祆教有所知悉.

“祆”字出现在汉代之后,其在《说文解字》中并未被收录,而直至隋末唐 初才出现。宋·徐铉《说文新附》中,对“祆”做如下解释:“祆,胡神也。从 示,天声。”;而徐铉的弟弟徐锴在其《说文系传》中,又对其做如下补充:“祆, 胡神也。从示从天。”;而清代的王玉树在其所著《说文拈字》中讲到:“祆本番 俗所事天神,后人因其涉神加示耳。”至此,我们才可以明确的相信,祆字是与 天神确切相关的.

祆教尊崇善恶二元论,即善神与恶神两个体系,对世界的认识也是建立在“善恶二元”这样的基础之上的。该教认为火是善神的儿子,象征着神的绝对和至善.

因此,礼拜圣火是教徒的首要义务。祆神,很多当代学者认为是琐罗亚斯德教的 最高善神阿胡拉·马兹达。但是,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祆神似乎是一个拥有 更多变相的神明,而未必仅限于这位最高的善神。在古老的琐罗亚斯德教神系中, 就有众多的善神,且有时每个善神又有众多的变相;并且在经由中亚的传播过程 当中,人们还将当地的诸多传统的地方神祇加入进来,从而呈献给古代中国的琐 罗亚斯德教祆神,必是一个庞大的善神体系。而古代中国人不可能把这些神们, 分个清清楚楚,很可能是把该教所崇拜的神都视为祆神。这在敦煌文书中有云“火 祆庙中有素书,形像无数。”所以,我们与其把阿胡拉·马兹达一个人视为祆神, 不如把祆神看做是古代中国人对琐罗亚斯德教众善神的泛指.

古代中国的祆教传播,主要经丝绸之路进行传播,因此也必定经过敦煌、河 西走廊直至汉中地带。另外,我们知道,宗教的传播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上层建 筑,往往是借助美术或者建筑作为手段和载体的,祆教也不例外。所以,今天我 们发现的地上地下的祆教美术遗存也多在这些地带发现.

篇2

提出愉快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对初中生人文素质不断培养,起到了整合、贯穿、渗透的作用。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美术的学习让学生的右脑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个受过良好美术基础教育的初中生,对于事物的观察是比较敏锐、完整、细致的,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很大的帮助。

二、在初中美术实施愉快教学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部分都在做应试教育,片面的追求学校的升学率,对美术教育和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初中的美术课程是义务教育的必修艺术类课程,起到的是开发学生智力和优化学生品德的作用,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学习到了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增强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方式和创造力都有积极的作用。美术教育也起到了净化人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习是一个人个性发展的重要的转折阶段,这个时期学生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迅速的发展,并且处于一个不稳定、不平衡的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的愉快教学,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和学习兴趣,日渐积累变成了一种持久的兴趣。兴趣的浓厚,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可以彻底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倦感和紧张感。初中生在愉快中充满学习欲望,全神贯注的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觉得学习是快乐的。美术的教学活动越具有趣味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所以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三、初中美术的愉快教学

1.想象在愉快中创造升华

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多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任何的美术活动其实都离不开想象的推动作用。对于美术而言,没有想象,就没有任何的艺术创造。根据想象自由发挥,多鼓励学生自由的纵横驰骋,遨游飞翔,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为故事、诗词、歌曲插图配画。悠扬的歌声、动人的故事,都会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2.情感在愉快中体验彰显

美术是内心活动的一种表现。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情感的彰显在愉悦教学中很重要。学生被生动的感情所打动,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理状态,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善用情感的力量去启动和牵引学生,拨动学生的感情,让学生在美术的情况中进入一种“乐学”的状态,深刻理解美术愉快教学。

3.享受在愉快中兴趣浓厚

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审美享受,引导学生多去生活中观察、体验、从自然到社会之中多汲取灵感,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参观美术展览、欣赏世界名画,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让学生学会美的享受,美的刺激,鼓励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去想、去看、去投入、去体验、鼓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审美感观,并享受整个过程。在愉快的美术体验中增强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理解在愉快中凝聚加深

篇3

【关键词】装饰变形 装饰绘画 基本类型 基本形式中国有着悠久的装饰艺术史,从原始时代的彩陶到秦汉的青铜艺术,壁画艺术,再到明清时代的文人绘画,直至当今艺术界,艺术作品都不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再现,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既来自客观生活,又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和文字素养培植出的一种再创造。有人说;西方绘画是坐着看世界,中国绘画则是转着看世界。此语未免过于自大,但却客观地体现出中国绘画中的一种主观意味。因而可以说中国绘画是一种装饰的艺术。变形又是装饰绘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艺术中,装饰变形是创作形式美的有效手段,如;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艺术;夏商周战国时期的青铜艺术;秦汉时期的大型兵马俑和墓碑石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唐代的壁画泥塑;宋代的山水人物,无一不闪烁着装饰变形的奇异光彩。

一、装饰变形的基本类型

1.依物变形。通过写生,观察或者记忆默写所搞得变形,即依物象为根据的装饰变形,它是装饰变形的第一种形式。这种变形一般变化的幅度比较小,结构和动态受自然形态的约束而较拘谨,但是,作为学习的过程,它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wwW.133229.cOM

2.依情变形。这种方法随意性比较强。俗话说:“得意忘形”,“情动形移”,讲的都是依情而变。这种变形一般幅度都比较大,可谓随心所欲,甚至无法无天。但它仍然是具象的,具有与物象本质基本一致的形体和结构,这可以说是装饰变形的第二阶段,比依物变形又高了一个层次,这种变形的难度比较大,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练习和艺术修养,否则,就会破坏物象本质性联系,成为无目的无内涵的“乱变”。

3.主观意象变形。它不是依物或者依情变形,而是依据主观意象的发挥,它并不注重物象的形态和结构,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对物象加以歪曲改变,这种变形多用于寓意和象征的艺术处理,艺术家所表现的主要不是物象的外貌形态,而是画家自我情感的表白和发泄。

4.抽象变形。抽象变形分局部和全面抽象两种,这种抽象变形,大多都是由物象的引发而出现的,因此,抽象并不一定完全与物象无缘。艺术家采用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意念和情感,有时把客观物象用非具象的写意手法来表达。这种抽象变形的手法,在现代美术设计中采用的非常普遍,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二、装饰变形的几种形式

1.平面变形。首先把物象从三度空间移到二度空间里,这是个创造性地魔变的过程,很多装饰变形首先从这里开始,平面化本身就意味着变形,一般采用把物象展开,压平,用线在平面上展示出物象的平面结构和景象效果。

2.立体变形。立体变形虽然自西方立体派绘画产生之后才明确提出来的,但在中国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中早已出现过。这在民间剪纸、民间玩具、木版年画、皮影的造型中都可以找到。立体变形是透过几何学的基本形态来分析分解对象,并把获得要素构成新的空间,通过缩短及透视,将表现的物象变形,

3.夸张变形。夸张变形是装饰艺术的造型基础之一,是创造形式美的一种手段,夸张变形要有艺术独创,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的敏感,古人说:“情动形移”,变形是主观情绪的热烈抒发,是情绪影响视觉的结果,想象力与变形关系十分密切,变形就是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认识的结果。缺乏想象力的变形是空洞的变形,因此,夸张变形既要有情又要有理。

篇4

就目前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生兴趣不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你听我讲”式的教学,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总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第二,教学方法落后。在课堂教学中,部分老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其三,学生的绘画能力不高。服装美术设计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目前教学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重视度不高、教学方法不恰当等),导致学生的绘画能力不高。

二、提高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

针对目前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才可以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1、转变角色

在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中,老师应当转变角色,从课堂的主导者逐渐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之前的“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结合学生的特点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分析学生的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比如有的学生比较喜欢动漫,那么老师就可以在网上找一些动漫人物,让学生分析其服装搭配特点,并指出其不足之处,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服装美术艺术设计基础的学习兴趣。

3、加强师生互动

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不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仅有的互动也只是提问学生,而且学生大多不愿意被提问,故而互动效果不明显。为了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不断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与学生养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或者是与学生做朋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和提问。当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表示质疑时,老师不能一味指责,而是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然后再详细讲解,实现良好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知识的理解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中,教师自身要转变教学观念,紧跟时展的步伐,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作为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服装美术设计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设想,通过多种形式(比如时装画、款式图等)。因此,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黑板和粉笔式教学),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其独特的优势,比如丰富的图文信息、多样化的视频资料等,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理解色彩搭配的不同效果、图案构成等多方面的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小组合作教学法

在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促使他们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此外,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还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学生绘画基本功方面的教学

1、重视人体结构教学

服装设计的服务对象是人,所以要想保障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重视人体结构方面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构造,为学生的服装设计提供重要的帮助。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将重点放在人体结构、比例等方面,然后结合具体的人体实例,讲解服装与人体结构的联系,让学生善于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设计出合适的服装来。

2、加强素描教学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对学生绘画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训练学生的素描能力。但是,由于素描的技术强、要求高,对于那些美术功底比较差的学生,刚学习的时候会觉得比较困难。教师可以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比如先让学生进行临摹,然后再逐步鼓励学生独立写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素描能力。3、加强默写、速写方面的教学在绘画教学中,默写和速写是其主要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人物动态、结构等,提高服装设计的质量。教师平时要向学生讲解默写和速写额重要性,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此外,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灵活安排训练方式,比如让学生在室外练习、学生轮流做模特等。

三、结束语

篇5

关键词:逆向思维;美术;创作

1.逆向思维的涵义及类型

所谓逆向思维法,就是指人们为达到一定目标,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中引导启发思维的方法。[3]在面临新事物、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进行分析、研究,以求解决问题。

逆向思维方式一般分为四类:

1.1结构逆向思维:从已有事物的逆向结构形式中去设想,以寻求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思维方法。一般可以从事物的结构位置、结构材料以及结构类型进行逆向思维。

1.2功能逆向思维:从原有事物相反功能方面去设想寻求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思维方法。

1.3状态逆向思维:指人们根据事物某一状态的逆向方面来认识事物,引发创造发明的思维方法。

1.3因果逆向思维:从已有的事物的因果关系中,变因为果去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寻找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思维方法。如在电的发明史上,从奥斯特的电能生磁到法拉第的磁能生电,它们之间就有着因果逆向思维的联系。其他如爱迪生发现送话器听筒音膜有规律的振动到发明留声机,近代的无线电广播的播放与接收,录像机的发明与摄像机的发明,这些都属于因果逆向思维的成果。133229.CoM[3]可见,因果逆向思维也是进行发明的有效方法。

2.逆向思维对美术创作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左思右想”,说话时“旁敲侧击”,这就是逆向思维的形式之一。在美术创作思维中,如果只是顺着某一思路思考,往往找不到最佳的感觉而始终不能进入最好的创作状态,这时可以让思维向左右发散,或作逆向推理,便可能得到意外的收获,从而促成美术创作思维的完善和创作的成功。[3]在一定的情况下,逆向思维能够起到拓宽和启发创作思路的重要作用。

逆向思维是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之一。当你陷入思维的死角不能自拔时,不妨尝试一下逆向思维法,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反其道而行之,便可开辟新的艺术境界。古希腊神殿中有一个可以同时向两面观看的两面神。无独有偶,我们中国的罗汉堂里也有半个脸笑、半个脸哭的济公和尚。人们从这种形象中引申出“两面神思维”方法。依照辩证统一的规律,我们进行美术创作思维时,可以在常规思路的基础上作一逆向型的思维,将两种相反的事物结合起来,从中找出规律。也可以按照对立统一的原理,置换主客观条件,使美术创作思维达到特殊的效果。如埃夏尔的作品《鸟变鱼》,这个作品打破了思维定势,将天上飞的小鸟经过渐变的处理手法逐渐演变为河水,而白色的天空逐渐过渡为水里的游鱼,鸟和鱼是图地反转的关系,画面自然和谐,耐人寻味。[4]

因此,一切艺术活动都具有“想象创造”的特点,在美术创作中,要使思维扩散,激发起创作激情。如何产生灵感并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关键在于从原有的创作思路中提炼精华,开拓新的思路。

3.逆向思维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美术创作的目的是确定对象的形式和性质,利用各种手段,创作出符合人的审美目标,并能展示时代特征的产品。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可谓日新月异,但是有很多习惯却留在潜意识里。美术创作者应该勇于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常规的观察角度,摆脱习惯的定势,避免被束进框子;[2]要在相对固化的传统的思维模式之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则必须打破固定模式,寻找新的突破点,发现新的联系。

我们认为,要创建新图式、新面貌,就必须打破原有的模式。思维方式的改变会产生飞跃性的变化,它可能使你从习惯的思路和无激情的操作中解脱出来,出现新的亮点,启动你的创造力。如何把逆向思维运用在的艺术创新上,以中国画为例,石涛所言“笔墨当随时代”,石涛的观点指的是不同朝代之创作各不相同,而非指那一时代的作品必须符合统一模式标准。又曰:“夫画者,从于心者也”;“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5]说具体点,就是手随心动而非受时代左右。

中国画走向现代需要具备三方面的胆识,一是继承传统,二是师法自然,三是借鉴创新。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所处正是中西艺术对立、西风东渐的时代,从“五四”前后发端的“美术革命”,到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美术主流,至50年代西洋画压倒中国画,山水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黄宾虹从未动摇,一直深入研究历代山水画的传统技法并寻求突破。1950年,先生在浙江省人代会上说:“中国千百年来之绘画,虽未尽善尽美,取长补短,可于后来创造突出前人,非可放弃原有而另寻蹊径。”可见,黄宾虹不但不随时代,而且超越时代。黄宾虹的超越时代表现在他实现了古典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转型,成为中国画走向现代的带路人。观赏黄宾虹的作品,可以领略到我国河山的自然美,又可以发现大师吸收油画、水彩的某些技法,熔传统于一炉,其独到的风格与某些照搬西画技法的中国画家大不相同,可见黄宾虹更是一位不随时代的创作大师。

4.在创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

想象和联想思维在美术创作思维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是决定艺术创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美术创作思维的领域中,艺术的创作总是强调标新立异、不落于俗套、不断创新的。想象和联想思维,是艺术家们在美术创作中一个非常独特的思维方法。当艺术家在创作中看到、听到、接触到某个事物的时候,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思绪向外拓展,让思维超越常规,找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思路,赋予其最新的性质和内涵,从而使作品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意境都表现出作者独特的艺术见地。

艺术家的想象力除了天赋之外,后天的训练也是举足轻重的。因此,要让艺术家积极地开动脑筋,针对艺术创作中的主题、类型、手法、思想内涵、形式美感和色彩表现等方面,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艺术创作的想象能力,不拘束于个别的经验和现实的时空,而让自己的思维遨游于无限的未知世界之中。[3]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与科学一样,没有想象力的艺术创作,是不可能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

参考文献:

[1]李来源.论逆向思维在创意设计中的巧妙运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95-136.

[2]林木.美术创作思维训练—侧向与逆向思维训练[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75-200.

[3]熊熊.侧向与逆向思维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3-98.

篇6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影产业也逐渐开始凸显商业化和产业化的特点,电影的欣赏者和制作者对于电影自身的艺术水准开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部电影要想取得艺术和票房的成功,就不能离开电影美术的精彩演绎。

色彩、光影的完美演绎。电影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摄像师对于光线和色彩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部影片是否能够成功,是电影艺术创作中的重要艺术元素,电影创作者可以通过对色彩的把握和对光线的选择形成统一基调,而这些基调也可以成为表达感情的一种无声语言,是电影感情产生张力和电影剧情发展的有效表达手段,电影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始终离不开电影美术的一把各项,电影美术的属性也是评价整部影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步优秀的电影艺术作品制作过程也就是该片电影美术的整体设计过程,由电影创作者前期对剧本的理解、阅读以及基调的确定和造型的确定,都必须有电影美术设计师根据自己的技巧和美术修养去展开电影的创作。电影的后期制作也需要采用美术手段来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效果,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就是将美术在电影表现中的作用真正发挥到极致,为电影形象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人物造型以及命运发展。在一部影片当中,人物造型实际指的就是服装和化妆,也就是电影美术设计者对于电影剧本当中文字通读之后,根据服装效果和人物形象设计将想象中的一些人物转化成具体的相关人物形象,人物化妆必须要和角色身份、性格以及年龄等特征相吻合,作为人物造型当中重要的手段,服装设计是剧中人的情感、生活境遇、地位和身份最直接的反映,人物的造型设计也能够直接反映电影的情节变化以及发展,能够对情节发展的趋势起到很好的暗示作用,一旦对人物服装和化妆的把握不能到位,就会使得剧中的人物不能符合其自身的身份特征,产生不和谐,引发观众心理上的反感。以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为例,美术设计者张叔平巧妙利用了张曼玉服装的变化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在整部影片当中,张曼玉自始至终都身着旗袍,伴随着背景音乐不断变换各种造型,真正通过旗袍的造型变化反映了其人物多变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无奈以及渴望。

篇7

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对美术教学中有关绘画部分进行定格处理或反复显示,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内容,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加深幼儿对所画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幼儿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如,在绘画活动《狮子》时,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狮子与其他动物的不同特点,然后让幼儿仔细观察表现狮子威武、凶猛的牙齿、眼睛等,突出绘画过程中的注意点,这比教师对作画步骤重复讲解效果好得多。然后在绘图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不同狮子的神态,让学生准确把握其共同特点,显示于自己的画笔中,让幼儿进行观察、讨论,使幼儿对狮子的认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画出形态逼真、生动有趣的作品。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能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创作精神

幼儿的美术课堂教学往往都局限于幼儿熟悉的图画,通过模仿绘画,往往让幼儿的思维比较固定于画纸上。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很多熟悉图画通过多媒体不同角度展示出来,可以让幼儿大胆猜想、自主绘画,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提高创作精神,在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例如,在《奇妙的动物世界》的绘画活动中,要求幼儿描绘动物园里各种各样的动物,但是由于部分幼儿并没有见过动物园之外的其他动物,他们的画笔下往往都是小白兔、小花猫、小山羊这些常见的动物,幼儿作品内容单调。这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为幼儿提供形象、直观的和谐画面:瓦蓝的天空、碧绿的小草、斑马、熊猫、羊驼、孔雀……画面色彩艳丽,丰富多彩,动感十足,仿佛幼儿置身于大自然中,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给幼儿一定的感性认知,在此基础上发挥幼儿的大胆想象,用画笔画出你心中的熊猫、孔雀等,并写出你想对它说的话……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往往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语言讲解,幼儿就能画出一幅幅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图画,让我们为之振奋。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能有效进行主题整合

篇8

[论文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教师教育教学过程

近年来,高师美术教育在“艺考热”、扩招热及火爆的艺术品市场推动下,其办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数高师院校打破了单一培养教师的传统,面向市场设置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一种办学模式多元化的强劲态势。同时,在基础教育新课改和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推动下,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学过程数字化两种趋势也十分明显给高师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培养目标趋于多元化

(一)设计艺术成为高师美术教育新的生长点

传统上,我国美术教育大体延续着美术学院工艺美院和高师美术教育三大类型并存的格局。其中,美术学院设置国、油、版、雕、史论等传统专业,培养专业美术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工艺美院以实用设计门类划分专业,培养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高师美术教育大体沿袭了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培养各级各类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为专业培养目标。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这种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社会对纯艺术类人才需求量不断缩小,中小学美术教师在大中城市也渐趋饱和,而设计类实用型人才需求量逐年递增。至90年代,设计类专业成了中国美术教育的热点。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都争相开办设计类专业,而高师美术院校也不甘落后,相继增设了“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WWW.133229.COM以教育部属六所师范大学为例,华东师范大学设有综合绘画、美术教育和环境艺术设计三大学科,并按“综合绘画和美术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招生;东北师范大学设有美术教育、油画、水彩画、中国画、雕塑、环境艺术与服装艺术设计、装潢艺术与电脑美术设计等7个系,其中只有美术教育系为师范类专业;陕西师范大学设油画、国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四个系,并按照美术教育、绘画、装潢设计三个专业培养人才;北京师范大学下设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专业,专门培养从事美术、书法、艺术设计教学、创作、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人才;西南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绘画及雕塑四个本科专业,只有美术学为师范类专业;华中师范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为非师范类专业;华南师范大学现有美术学、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三个本科专业,设有美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新媒体艺术等系,多数为近年来新兴的非师范类应用型专业。

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席卷全国的大学综合化总趋势的一部分。从高师美术教育的角度看,这种综合化趋势是从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美术教育的综合化。在以往,美术学专业有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之分在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师范类”被“教师教育”所代替。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而是为培养主体多元化开辟了道路。当前,不少艺术学院都开设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其在师资、科研、教学基础等方面的优势立刻显现出来,并对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形成了强劲的挑战。二是教师教育综合化。近年来,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1991年,在欧洲教师联合会上,由欧共体12个成员国60位专家共同提出了“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口号,认为“大学应该在教师培养和培训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我国,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工作,在有条件的综合高等学校中试办教育学院。2003年11月,全国一百多所非师范类院校召开会议,共同《非师范院校积极参与教师教育的行动宣言》,明确指出:“中国教师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从数量满足向质量提高转变的历史新时期。实现这种转变,鼓励师范院校综合化和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其办学经费充足、硬件设施先进、学校认同感较好等优势,他们的毕业生后劲足、适应性强,更加受到中小学校和同行的好评,这也成为高师院校实现培养目标多元化的原因之一。

(二)培养目标多元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专业的多元化根源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科专业的综合化。但在现有的高师本科教学模式下,学科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二者间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因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也是大势所趋。主要途径有:一是形成“大美术”的理念。今天,美术在人们的观念中除了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外,还有建筑设计、工业造型、服装设计、家具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设计、染织设计、装潢艺术、多媒体网页设计等等,在这些专业中还可以分出多个分支,它们都是美术的范畴。二是实行按院招生制度。当前,多数高等师范院校都撤系建院,并实行按院招生制度。学生入学后不分专业,统一进行基础教学,在充分了解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及就业形势之后,再由学生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少高师院校,已经开始试行弹性学制和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1)“2+2”的小学师资、“3+1”的中学师资培养模式。小学师资前两年学习基础公共课和主修专业,后两年进行辅修专业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学师资前三年进行基础公共课、主修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学习教育理论并进行教学实践。(2)辅修及双专业、双学位模式。许多高校都允许学有余力、并对教师工作感兴趣的学生选择辅修教育类课程,修读双专业并获得双学位,为其以后取得教师资格证打基础。(3)“4+x”的教师教育模式。其中,实行“4+0”模式者,学生毕业即就业;实行“4+2”模式者,学生本科毕业后再读两年硕士学位,培养目标是重点中学的骨干美术教师;实行“4+3”教师教育模式者,采取本硕连读的办法获取硕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美术类高校担任专业课教师。

二、教师教育趋于专业化

(一)“教师专业化”已经从理论走向现实

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职业意识更倾向于是一个画家而非美术教师。这种状况随着教师地位的提高,尤其是随着“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提出而有所改变。教师专业化理论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卡尔·桑德斯(carrsaunders,a.m.)于1933年提出来的。1986年,卡耐基公司和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的《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两份报告,指出公共教育质量只有当学校教育发展为一门成熟的“专业”时才能得到改善。在我国,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明确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000年,《职业分类大典》也将教师归人“专业技术人员”。从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全面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这些都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奠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教师专业化是针对其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不突出,以至于产生较大的职业可替代性提出来的,意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和专业地位。尽管与“画家”的名头相比,美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比较低。但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逐步加深,美术教育必将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职业而获得普遍的尊重。

(二)促进专业发展是高师美术教育的义务

在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从本质上看仍属于职业教育,其课体系基本上是参照美术学院绘画专业设置的,教师专业化程度很低。为此,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从三个层面来提高未来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一是加强专业课教学。教育部于2005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明确指出,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根据这一目标,《课程方案》从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五条规格要求并从课程体系中辟出一个专门领域——“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其中“中小学美术教学论”与“美术教育实习”为必修课,“中国美术教育史”、“教学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外国美术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为选修课,其目的就在于体现课程的师范性。二是增强人文内涵。多年来,我国的高师美术专业一直以培养画家、雕塑家和设计师为取向,注重专业技能课训练,忽视美术史论课学习,这种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这在美术课程观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在新课程方案中,美术欣赏课被放在突出位置。它不仅需要教师对美术实践有亲身体会,更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因而需要在美学、美术理论、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有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人。三是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一般说来,教师的知识可分成两类,即“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中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师美术《课程方案》中的实践性课程达20—22周之多,其中包括社会实践(军训、社会调查、就业指导、劳动等)、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答辩、艺术实践、艺术考察等,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专业发展。

三、教学过程趋于数字化

(一)数字化改变了人们关于美术的感知方式

一般认为,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艺术形象。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关于美术作品的感知方式越来越技术化了。上世纪90年代后,数字化的印刷、摄影技术高度成熟,大幅广告、精美照片、时尚杂志、网络世界、数码影像等,凡是能够吸引眼球的功能都被商家广为采用,以致导致人们普遍的审美疲劳。而关于美术创作的经典手法,也被数字化时代颠覆了。以前,从设计到完成一幅作品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对手绘技术要求很高。现在,人们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摆脱了铅笔纸张、直尺圆规、颜料调色盒等绘画工具限制。即使是一个没有受过专业美术训练的人,只要使用photshop等普通绘图软件,也可以制作出令人满意的图片来。不仅如此,数字时代还促生了以美术学为基础的创意产业,尤其是广播、电视、动漫、环境、设计、广告等新兴产业的迅速成长,对高校美术教育形成了强大的拉动。为适应这一需求,许多高师类院校都开设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艺术设计专业。比较典型的有;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三维动画创意及制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电影、电视、广告、新传媒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后期合成、电脑剪辑、特效制作以及影视作品技术处理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游戏动画设计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游戏制作领域胜任原型设计、模型制作、纹理制作、动画调试等岗位的工作,并进行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技能型人才,等等。这些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与传统美术人才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所从事的美术活动很难以传统的美术概念来界定与归类,但往往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也引领高师美术教育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篇9

1.专业绘画基本功存在不足。专业美术院校学生绘画水平参差不齐,绘画基本功不够扎实。自1999年我国高校采取扩招政策以来,短短的几年里,高校学生入学数量翻了几翻,在这种情况下,美术特长生的学生更是瞅准机遇,不少学生把学习美术当成了升学的跳板,学习美术便成为中等学生升学的重要途径,突击学习美术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同时,各地高校的美术学院或美术系也相继成立,绘画特长也是需要一定的悟性和天赋的,面对众多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们,给高校的美术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

2.专业美术理论学习的缺乏从宏观意义上讲,我国对美术理论的研究起步是相对较晚的,并且出现了美术理论与美术实践脱离的现象。这种现象即搞美术理论研究的不画画,搞美术实践的不学习美术理论。再加上目前很多高等美术院校更是在绘画实践的能力上比较重视,而往往在在课程设置上更是重绘画轻理论,这就导致了学生对美术理论基础知识存在一定的缺乏。这种专业的理论知识的缺乏现象,是教师和学生都普遍存在的现象。

3.不断培养学生艺术的创造力我国高等美术院校现行的教学体制,主要还是沿袭外国的一些美术教学模式,重点强调运用绘画语言的真实性,来再现绘画中客观的事物形象。虽然这种美术教学模式曾在美术教学史中引起了很大的波澜,曾经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照相技术与计算机图片处理技术的不断产生和发展,传统的绘画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现状。因此,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现代美术教学中,是十分至关重要的环节。

二、新时期高校美术教学完善性策略分析

1.明确“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明确并坚持“以人为本”的美术教育指导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体现在教育中,就是对学生的爱和责任。一方面,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从最公正的角度出发,带给学生正确的评价,不断的刺激学生的独立创作性和自主性意识,是对学生创新思维最好的激励。这种正确的指导思想,更加在培养学生情商的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学生的兴趣、态度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情绪,是学生的想象力和个性空间得到不断的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学生的需要得到尊重,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在“以人为本”这种教育下,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学生是学习真正的住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这是这种指导思想的真正意义所在。

2.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应注意突出重难点,遵循美术教育的基本规律,从高校美术教育的要求和实际出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美术教育的专业性和实用原则,合理明确地开设美术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讲授的重点应以学生将来的就业目标为基准,确保学生“学有所用”,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观,提升学生整体的美术理论素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对学习和掌握最有价值的理论知识得到最大化的了解。另外,高校的美术教育教材还要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以及注重配套教材和适宜教学内容的其他教材的选择。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做到循序渐进、有张有弛,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高校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通常常用的基本表达方式就是利用素描来培养和训练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比如所画线条的浓淡、粗细、宽窄等,这一系列的丰富的空间变化无不激发着画面整体的美感和层次感,给人想象的空间。同时,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要积极训练和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尽量使学生摆脱习惯性的思维发展模式,因势利导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扩展空间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及时捕捉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让他们善于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为自己美术功底的进步和提高带来帮助。

三、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美术、教师、素质

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对人民教育事业无限忠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有科学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方法。新的教育形势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美术教师的素质就表现得尤为重要。

一:课程开发意识

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拥有一套适合自己,适合学生,适合环境的行之有效的课程素材,才能更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趣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二:科研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现代教师要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要成为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为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能力,那种“教教材”的“教书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WwW.133229.Com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迫切地呼吁着教师的创新智慧。所以,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师教育对象是人,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同时,教师也是工作群体的一员,要有与同事融洽相处,合作共事的能力。教育是不仅涉及学校,同时还涉及到家庭及社会,所以教师还应具备有与家长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形成教育全面进行有效地工作。

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网络全球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势在必行。结教师必须迅速适应科学发展的形势,学习、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堂课”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五: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