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管理条例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无线电管理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 为了加强无线电管理,维护空中电波秩序,有效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保证各种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使用无线电频谱资源,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研制、生产、销售、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使用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无线电监测以及相关的管理活动。
军事系统的无线电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无线电管理应当坚持科学管理、保护资源、保障安全、促进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全省无线电事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全省无线电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无线电工作的部门(以下统称无线电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无线电管理工作。
其他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无线电管理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无线电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宣传无线电知识,引导、鼓励和支持提高无线电频谱资源利用率的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促进无线电频谱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第二章 无线电频率管理
第七条 省无线电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无线电频率的统一划分和频谱资源规划,以及全省无线电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全省无线电频谱资源规划。
第八条 使用无线电频率,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无线电频率划分和频谱资源规划、省无线电频谱资源规划;
(二)具有明确的用途和可行的技术方案;
(三)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施;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使用无线电频率,应当向地级以上市无线电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但是,中央驻粤、省直属单位使用无线电频率,以及跨地级以上市行政区域使用无线电频率,应当向省无线电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 无线电主管部门受理无线电频率使用申请后,应当根据国家和省规定的审批权限,在二十日内作出是否指配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作出不予指配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和依据。
第十一条 对用于经营性的无线电频率,可以依法采用招标、拍卖等方式指配。
第十二条 无线电频率申请人应当在获得频率使用权之日起六个月内办理设台(站)使用手续;逾期未办理的,由原指配频率的无线电主管部门收回频率;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办理时间的,申请人应当在限期内向原指配频率的无线电主管部门申请。
第十三条 无线电频率使用期限不得超过十年。在无线电频率使用期限内,使用者终止使用所指配的无线电频率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原指配的无线电主管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四条 未经无线电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转让无线电频率使用权,不得扩大频率使用范围或者改变使用用途。
禁止出租或者变相出租无线电频率。
第十五条 取得无线电频率使用权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无线电频率占用费。
无线电主管部门收取的频率占用费,应当及时上缴财政,不得截留、挪用。
无线电频率占用费的减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省无线电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可以分配部分公众无线电频率,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并向社会公布。
使用公众无线电频率的,免缴频率占用费,免于申领无线电台执照。
第十七条 已经指配的无线电频率,连续两年未使用的,原指配的无线电主管部门应当予以收回。
第十八条 无线电频率使用期届满,如需继续使用的,应当在届满三十日前,向原指配的无线电主管部门重新提出申请。
变更使用无线电频率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原指配部门提出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无线电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九条 因国家修改无线电频率划分,或者因公共利益的需要调整或者提前收回已指配的无线电频率,给使用无线电频率的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补偿。
第二十条 因国家决定实施国防动员,需要征用已指配的无线电频率的,由指配无线电频率的无线电主管部门的同级人民政府依法征用。被征用的无线电频率使用完毕,应当及时返还。因征用造成直接损失的,依法给予补偿。
第三章 无线电台(站)的设置和使用管理
第二十一条 地级以上市无线电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无线电事业发展规划、无线电频谱资源规划编制无线电站址资源规划。无线电站址资源规划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
第二十二条 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取得无线电频率使用权;
(二)符合无线电站址资源规划;
(三)具有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无线电发射设备;
(四)具有熟悉无线电管理规定、具备相关业务技能和操作资格的人员;
(五)具有科学可行的无线电网络设计和发展规划,符合相关要求的电磁环境;
(六)对其他无线电台(站)不会产生有害干扰;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设置、使用广播电台、雷达等大功率台(站),应当符合电磁辐射防护的有关限值规定,并满足电磁兼容要求。
设置固定大型无线电台(站),其规划布局应当符合资源共享的管理要求。
第二十三条 中央驻粤、省直属单位无线电台(站)的设置,覆盖和服务于两个以上地级以上市行政区域的无线电台(站)的设置,由省无线电主管部门受理和审批。
各地级以上市市属单位覆盖和服务于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无线电台(站)的设置,由地级以上市无线电主管部门受理和审批,报省无线电主管部门备案。
通信范围或者服务区域涉及两个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涉及境外的无线电台(站)、其他因特殊需要设置的无线电台(站),由省无线电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报国家无线电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四条 无线电主管部门受理设置无线电台(站)申请后,应当根据审批权限,在二十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和依据。
第二十五条 设置、使用临时无线电台(站),应当向当地无线电主管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使用。
在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紧急情况时,可以临时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并及时向所在地无线电主管部门报告。紧急情况解除后,应当停止设置、使用该无线电台(站);需要继续设置、使用的,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六条 船舶、机车、航空器上的制式无线电台(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领取无线电台执照。
第二十七条 无线电台(站)设置、使用者应当在无线电台(站)建成后三十日内,向原审批部门提交书面申请,领取无线电台执照后,台站方可正式投入使用。无线电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后七日内审查核发无线电台执照。
禁止伪造、变造、转让、出租或者出借无线电台执照。
第二十八条 无线电台执照中所核定内容需要变更的,应当向核发执照的无线电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重新核发无线电台执照。
第二十九条 无线电台(站)的设置、使用者,应当对发射设备和天线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和管理规定,避免对其他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
第三十条 禁止使用无线电台(站)发送、接收与其台(站)用途无关的信号;禁止利用无线电接收设备非法截取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者公共安全,以及单位和个人的信息。
第三十一条 国家规定应当使用呼号的无线电台(站),必须使用无线电主管部门指配的呼号。
省和地级以上市无线电主管部门根据台站审批权限指配呼号。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批准,不得编制、使用无线电台(站)呼号。
第三十二条 无线电台(站)停用或者被撤销的,其设置、使用者应当在停用或者被撤销后三十日内,向核发无线电台执照的无线电主管部门办理注销手续,交回无线电台执照。
无线电台执照被依法吊销的,持照者应当自被吊销之日起三十日内,交回无线电台执照。
无线电台执照注销或者被依法吊销的,无线电台(站)的设置、使用者应当及时拆除无线电台(站)的天线、电缆及其附属设施,并向原审批的无线电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处理情况。
第四章 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
第三十三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未经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型号核准或者未标明其型号核准代码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使用或者维修无线电发射设备,不得擅自改变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性能和主要技术参数。
第三十四条 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无线电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后,到海关办理相关进口手续。
第三十五条 生产、销售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可能严重影响电磁环境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当登记产品的数量、批号以及购买者,并向所在地无线电主管部门备案。
前款规定需要向无线电主管部门备案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目录,由省无线电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六条 研制、生产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当采取措施有效抑制电波发射。需要进行实效发射试验的,应当经省无线电主管部门批准。
第五章 无线电安全
第三十七条 工业、科学、医疗设备、电气化运输系统、高压电力线、信息技术设备、机动车(船)点火装置以及其他电器装置产生的无线电波辐射,应当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国家无线电管理规定,不得危害公民身体健康,不得对无线电业务产生有害干扰。
用于防治无线电电磁辐射污染的设施、设备应当保持正常运行,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第三十八条 建设产生无线电波辐射的工程设施,可能对无线电台(站)造成有害干扰的,其选址定点应当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无线电主管部门协商确定。
因工程建设需要搬迁无线电台(站)的,建设单位应当对因此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
第三十九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划定电磁环境保护区域。任何设备对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内需要特殊保护的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第四十条 依法设置的无线电台(站)受到其他无线电有害干扰时,可以向所在地无线电主管部门投诉。无线电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内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
第四十一条 因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省人民政府可以依法无线电管制命令,实行无线电管制。
决定实施无线电管制的,应当在开始实施无线电管制十日前无线电管制命令,明确无线电管制的区域、对象、起止时间、频率范围以及其他有关要求。但是,紧急情况下需要立即实施无线电管制的除外。
无线电管制命令由无线电主管部门会同相关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在管制区域内任何使用无线电发射设备和辐射无线电波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管制规定,不得拖延或者拒绝执行。
第四十二条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立电磁空间环境保障应急机制和城市应急指挥无线电通信网络。
政府投资建设的无线电网络和地铁、机场、港口、核电站等重要区域建设的无线电指挥调度网,应当与当地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通信网络实现互联互通。
第六章 无线电监测和监督检查
第四十三条 各级无线电监测机构应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下列工作:
(一)监测无线电台(站)的操作情况;
(二)查找无线电干扰源和未经批准使用的无线电台(站);
(三)测定无线电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
(四)检测非无线电设备的无线电波辐射;
(五)进行电磁环境测试、分析,为无线电主管部门进行频谱规划、频率指配和审批无线电台(站)提供技术依据;
(六)无线电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事项。
除前款规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无线电波监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线电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职责,对使用无线电频率,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研制、生产、进口、销售和维修无线电发射设备以及使用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应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十五条 无线电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可以进入相关场所进行现场检查、取证,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材料和文件,询问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实施必要的技术性措施,制止或者阻断非法无线电发射;
(二)查封违法设置、使用的无线电台(站)或者暂扣无线电发射设备。
第四十六条 无线电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当事人或者相关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回答询问,提供与检查有关的资料,不得妨碍、阻挠无线电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十七条 无线电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箱。
无线电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投诉举报后十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对决定受理的,应当及时组织调查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举报人;对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四十八条 无线电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无线电台(站)设置、使用不具备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应当责令设置、使用者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不符合要求的,由原批准的无线电主管部门收回无线电频率使用权。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无线电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无线电电磁环境监测和评估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无线电电磁环境状况。
无线电监测机构应当对无线电发射设备定期进行分类检测,出具检测报告,为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依据。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擅自扩大频率使用范围或者改变使用用途的,由无线电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可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吊销无线电台执照。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未按照规定缴纳无线电频率占用费的,由无线电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并按照规定收取滞纳金;逾期不缴纳的,收回无线电频率或者吊销无线电台执照。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三十七条规定,超出电磁辐射防护的有关限值规定,危害公民身体健康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处罚。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无线电台(站)没有取得无线电台执照投入使用的,由无线电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伪造、变造、转让、出租或者出借无线电台执照的,由无线电主管部门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渔业船舶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渔业主管部门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处罚。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非法截取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者公共安全以及单位和个人信息的,由无线电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予以查封或者没收设备,吊销无线电台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未按照无线电主管部门的指配使用呼号,或者擅自编制、使用无线电台(站)呼号的,由无线电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使用未经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型号核准或者未标明其型号核准代码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由无线电主管部门予以查封或者没收设备,没收非法所得,并可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渔业船舶上的制式无线电台(站),使用未经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型号核准或者未标明其型号核准代码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由渔业主管部门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予以处罚。
销售未经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型号核准的或者未标明其型号核准代码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擅自改变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性能和主要技术参数的,由无线电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查封或者没收设备。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生产者和销售者未按照规定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报当地无线电主管部门备案的,由无线电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对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内的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的,由无线电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查封或者没收设备,并处两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无线电波监测活动的,由无线电主管部门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没收设备,并可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一条 无线电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在无线电监督管理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条件、程序批准指配频率、批准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发放无线电台(站)执照的;
(二)利用职权收受、索取财物的;
(三)对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四)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无线电频率划分,是指将某个特定的频带列入频率划分表,规定该频带可以在指定的条件下供一种或者多种地面或者空间无线电业务或者射电天文业务使用。
(二)无线电频率指配,是指将无线电频率或者频道批准给无线电台在规定条件下使用。
(三)无线电台(站),是指为开展无线电业务或者射电天文业务所必需的一个或者多个发信机或者收信机,或者发信机与收信机的组合(包括附属设备)。
(四)无线电干扰,是指由于一种或者多种发射、辐射、感应或者其组合所产生的无用能量对无线电系统的接收产生的影响,其表现为性能下降、误解、或者信息丢失,若不存在这种无用能量,则此后果可以避免。
(五)有害干扰,是指危害无线电导航或者其他安全业务的正常运行,或者严重地损害、阻碍、或者一再阻断按照规定正常开展的无线电业务的干扰。
(六)无线电台(站)呼号,是指以若干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或者特定符号组合,由无线电主管部门指配用于识别不同地区、不同无线电台(站)类别、空中无线电波的发射标志。
(七)无线电发射设备,是指开展无线电通信、导航、定位、测定、雷达、遥测、遥令、广播电视等业务中各种传输、发射无线电波的设备,不包含可以辐射电磁波的工业、科学和医疗应用设备,电气化运输系统、高压电力线、机动车(船)点火装置及其他电器装置等。
第六十三条 本条例自20xx年2月1日起施行。
无线电的频率无线电频率
无线电波含有迅速振动的磁场。振动的速度就是波的频率,以赫兹(Hz)为单位。1赫兹等于每秒振动一下。一千赫(kHz)等于1000赫兹。不同频率的波段用来发射各种不同的信息。
无线电频带
无线电按波长和频率分
长波:波长1000,频率300KHz-30KHz
中波:波长100M-1000M,频率300KHz-3000KHz
短波:波长100M-10M,频率3MHz~30MHz
超短波:波长1M-10M,频率30MHz-300MHz,亦称甚高频(VHF)波、米波
微波:波长1M-1MM,频率300MHz-300KMHz,无线电按用途分:民用、商用、军用。
民用:一般指我们听得无线广播,一般没有这样高的波段
篇2
一、工作目标
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实效,深入开展宣传月活动,不断增强人们自觉遵守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观念和依法设置使用台站意识,维护良好的空中电波秩序。
二、宣传主题
以“合法使用无线电频率,依法设置无线电台站”为主题,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实施20周年,提高全社会公众自觉遵守依法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的觉悟。
三、宣传对象
全县无线电管理机构、行业部门无线电管理机构和军队电磁频谱管理机构;各级党政军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及相关领导;无线电频率资源使用单位,设置无线电台站用户,生产、销售和使用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单位及个人;社会公众等。
四、宣传时间
2014年9月1日至30日。
五、宣传内容
(一)法律法规内容。
1、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卫星固定业务通信网中设置使用移动平台地球站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中涉及无线电管理的内容;
2、宣传《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规范管理我省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的通告》和《省国家保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加强移动通信干扰器使用管理的通知》。
(二)科普知识内容。
1、无线电基本常识;
2、无线电频谱资源知识;
3、无线电新技术、新应用知识。
(三)主要宣传标语。
(1)良好电波秩序,需要你我共同维护,请自觉遵守《省无线电管理条例》;(2)有效利用无线电频率资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3)无线电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4)净化电磁环境,从我做起;(5)保护频谱,人人有责;(6)加强无线电管理,维护空中电波秩序;(7)无线电频率资源属国家所有,任何人不得私自占用、转让、出租;(8)研制、生产、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当报省无线电监督管理机构备案;(9)依法缴纳无线电频率占用费是每一个频率使用单位或个人应尽的义务。
六、宣传方式
(一)新闻媒体宣传。
1、电视宣传。宣传月期间,在电视台陆续专题报道无线电应用和无线电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2、网络宣传。宣传月期间,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宣传无线电相关法律法规;
3、报刊宣传。宣传月期间,在今日报刊专题报道无线电技术、应用以及无线电管理的发展历史、相关知识、重要性和作用等。
(二)手机短信宣传。宣传月期间,约请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向手机用户发送无线电管理公益短信。
(三)横幅宣传。
1、宣传月期间,在县城及乡镇主要街道悬挂横幅开展宣传,扩大无线电管理的影响。
2、宣传月期间,利用电子显示屏播放无线电宣传标语。
(四)开展专项活动。宣传月期间,开展无线电管理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宣传、进农村、进酒店、进宾馆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巩固和扩大宣传成。
七、组织机构
为保障宣传月活动的有序开展,成立黎族苗族自治县无线电管理宣传月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全县开展无线电管理宣传工作。
八、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宣传月活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提升宣传工作水平,确保宣传工作有效落实。
篇3
(一)按照市无委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通过认真分析、周密布置认真对照目标管理情况,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值班制度、行动安排、管理重点。做到了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增加了可操作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加大了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今年以来,我办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全年共向设台单位散发无线电管理条例30余册,圆满完成了无线电宣传工作。一是通过信息公开网站向社会各界宣传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当前对无线电管理的目的、任务、要求,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无线电专用频率安全使用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各界对无线电专用频率安全使用的关注,共同维护空中电波秩序的自觉性;二是利用召开培训会等形式开展无线电法律法规和无线电科普知识宣传。
二、加强行政执法,规范管理市场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我县无线电台的设置使用情况,加强无线电安全,保障各种无线电业务的正常工作,根据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要求,抓住今年对全县十个乡镇电子政务检查指导的契机,对我县范围内各乡镇无线电台站进行实地查看。一是为了切实做好我县无线电台站管理。二是严格按照市无委要求进行检查。
三、努力学习,进一步提高无线电管理工作水平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随着无线电设备的应用普及,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领导组认真应对,积极开展各类学习培训。一是随时收听广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二是加强对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重要内容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加强无线电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执法水平;四是加强相关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五是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市无委无线电培训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了我县无线电委托行政执法的执法水平和工作能力,做到了学法、懂法、守法和规范执法。
(二)科学规划、增强服务意识
无线电管理工作是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科学规划和使用,使有限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经济、有效的使用,为经济建设和人民日常生活服务。我办无线电管理工作人员积极转变管理方式,强化服务意识,以公开和高效便民为目标,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管理工作水平,积极配合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做好全市的无线电管理工作。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2009年,我办在加强无线电管理上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2010年,我们将加倍努力工作,力争在工作上有较大的起色:
(一)存在问题
1、工作主动性不够;
2、管理力度还有待加强;
3、业务知识学习不够;
4、还需加强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宣传。
(二)下步打算
1、更加重视无线电管理工作,配合市无委认真开展无线电管理相关工作;
2、认真抓好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和制度建设三个关键环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3、进一步强化无线电管理工作。严格管理无线电台站的设置和使用,加强对对讲机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省无线电管理条例》权威性,依法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保证各种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进行。
篇4
为切实加强对手机屏蔽器购买、安装和使用管理,维护我市空中电波秩序,确保公众通信安全畅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及国家相关规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手机屏蔽器使用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市无线电通信业的迅速发展,移动通信已成为重要的通信手段。与此同时,一些单位为了自身利益,违犯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擅自购买和安装使用手机屏蔽器,干扰了正常通信秩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创建文明和谐的高度,提高对加强手机屏蔽器管理的认识,切实加大管理力度,努力维护我市良好的空中电波秩序。
二、严格管理,规范购买、安装和使用手机屏蔽器行政审批程序
根据国家保密局、原信息产业部《关于国家保密标准BM139.1-保密会议移动通信干扰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和保密会议移动通信干扰器安装使用指南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国保发〔〕20号)和原信息产业部《关于禁止非法研制生产和使用无线电干扰设备的通知》(信部无〔〕439号)精神。手机屏蔽器的购买、使用权限仅限于保密单位,保密单位购买手机屏蔽器必须向市级以上保密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按批准的设备型号和数量向国家保密局授权的企业购买。在规定的场所安装使用手机屏蔽器必须向无线电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办理安装使用的相关手续(不收取频道占用费)。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持有和使用手机屏蔽器。保密单位已购置的手机屏蔽器必须到保密主管部门补办相关手续。未按照规定补办手续或不具备持有资格的单位必须将手机屏蔽器上交无线电管理部门,否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予以处罚。
各类大型考试和保密会议临时使用手机屏蔽器,必须提前向无线电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无线电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规范安装和管理。无线电管理部门对安装使用手机屏蔽器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篇5
一、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频谱资源配置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长期以来对无线电频率资源的管理和指配基本上采用行政手段,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智能化产品越来越多,对无线频率资源的需求也迅速增加,资源的稀缺性和需求的多样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只有积极探索频率资源分配市场化的方法和途径,才能不断满足新兴行业和领域对频率资源的需求,切实增加无线产品的供给,发挥无线电频谱资源在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增强资源意识,超前开展改革频率分配方式的研究。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管理体制,当前,全面开展无线电频率资源分配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尚不具备,但无线电管理机构要增强资源意识和市场意识,充分认识到部分频率资源市场化分配是大势所趋。要加强对少数频段和使用状况的深入调研,掌握各用频单位的利用效率和存在问题,提出调整的思路或建议,为进一步开展频率资源分配方式改革做好理论储备和措施储备。
加强市场监管,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要进一步落实《江苏省无线电管理条例》关于对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市场进行监管的规定,加强与工商行政部门联合开展执法行动,对未经许可的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执法检查,打击违规设备销售行为,维护合法企业和经销商市场利益。
强化协调服务,更好地发挥无线电频率的重要作用。服务“宽带中国”战略,在国家统一规划下,为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化商用提供频率资源保障,同时,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电磁环境问题;服务移动通信发展,进一步加强3G网间干扰协调查处力度,积极为4G频率需求研究对策;服务三网融合,推动广电系统700MHz黄金频段高效利用,为电信和广电业务双向进入提供公平公正的频率资源保障。
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按照“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无线电管理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努力打造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机关。
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升服务企业能力。积极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梳理和简化无线电管理行政审批事项和流程,实现行政许可事项100%进驻省级机关行政服务中心。以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审批为切入点,以无线电发射设备特性检测服务为着力点,扶持新型无线产品研发,推动江苏无线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改进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审批流程,在2013年已经取消初审环节的基础上,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审批――外网反馈的全程无纸化网上办理,进一步压缩企业申办时间。加强无线电发射设备发射特性检测实验室建设,扩展检测产品范围,提升检测服务效能。
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激发行业协会活力。按照省编办的进度安排,继续做好江苏省无线电监测计算站参照公务员管理后的各项后续工作,重点做好内部职能优化和人员配备,进一步理顺技术支撑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坚持政社分开、行业协会去行政化,充分发挥省无线电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可以通过规范的程序,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协会开展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公众的服务工作。
配合省直管县改革,完善工作组织架构。按照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部署,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昆山、泰兴、沭阳3个试点县(市)的无线电管理职责,探索授权试点县无线电管理工作人员行政执法问题,更好地发挥县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在设备属地化管理和当地违法违规设备查处中的积极作用。配套制定县(市)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行政执法证管理措施。
健全数据统计体系,服务宏观调控需要。在现有无线电频率台站数据库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数据项和数据内容,提升应用软件数据深度挖掘应用功能,积极探索频率台站数据与无线电发射设备核准数据关联应用的方法,逐步实现无线电台站细分数量、区域分布、同比(环比)增长率、发展态势、新技术采用率等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为江苏科学开展经济宏观调控提供专业数据参考。
坚持权责一致原则,优化专项资金管理。按照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积极适应“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转变,坚持无线电频率占用费专款专用的规定,加强专项资金支出的项目规划和预算申报。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依据工作量和完成情况,确定对各省辖市的资金转移支付规模。
三、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大力推进依法行政
按照“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要求,大力提高全省无线电管理机构依法行政水平,构建更加完善的依法行政体系,为加快建设法治江苏做出无线电管理机构应有的贡献。
完善无线电管理政策法规体系。2014年,国家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进行修订。全省无线电管理机构要及时跟踪了解,超前对当地无线电管理的地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对与当前无线电管理现状和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条款和内容,要提前制定修订方案。力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颁布后,用较短时间完成地方配套政策法规修订工作,使无线电管理工作衔接有序。
构建完善无线电管理依法行政体系。健全法律顾问制度,按照政府法制部门要求做好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工作,做好典型处罚案例审核和经验推广工作。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做好行政执法培训。探索行政指导的方法和途径,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对无线电设备违规使用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采取宣传、告知、警示、建议、劝告等行政指导措施,采取柔性管理措施提前化解矛盾。
篇6
督促各部门工作,抓好政务公开
办公厅是信息产业部负责日常行政工作和协调、服务各司局的单位。首先会加强对部里2006年重点任务的分解督办,将整个信息产业部今年的17项工作重点归纳为12个方面,分配和督促各个司局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由于2005年中办、国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信息产业部的政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设在了办公厅,所以,办公厅今年另外一项工作重点是持续抓政务公开的工作。今年,办公厅将健全政务公开工作制度;拟制定《信息产业部政务公开内容目录》;拟制定《信息产业部政务公开暂行办法》;继续改进政府网站的栏目设置、信息数量及更新周期、行业特色、公众互动、在线办公等项目。
新闻宣传和展览工作一直是办公厅的工作重点。今年,信息产业部单独以部名义主办的全国性展览会有1个,参与主办的有11个,作为指导或支持单位的有4个,如:中国国际通信设备及技术展览会、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等。而今年部里最重要的展览工作是组织参与并协助香港筹备世界电信展。
综合规划司司长王建章
做好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所以综合规划司也将在今年做好“十一五”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综合规划司司长王建章说,今年综合规划司将完成信息产业“十一五”行业规划的修改和报批,组织全行业开展“十一五”规划宣贯。
另外,综合规划司今年还有5项重点专项工作,包括: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的建设,依托基地、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国内产业布局。年内完成首批国家产业基地的滚动调整工作;深入推进数字电视产业相关工作,配合推动接收终端设备、机卡分离标准出台,并做好标准后续产业化推进工作;完成第三代移动通信二期工程的前期组织,力争年内启动;不断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商用化能力;配合部内司局做好2006年度集成电路产业研究开发专项资金指南的制定及项目的评审工作。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工作也属于规划司的工作范畴。王建章说,今年规划司要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和交流,继续深入开展大湄公河次区域、上合组织的各项工作,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做好行业利用外资的工作,引导外资投向集成电路、软件、基础元器件、设备仪器和关键材料等核心基础产业,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和质量。
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郭福华
两法两条例,建立法规制定思路
政策法规司是信息产业部研究制定政策法规的部门单位,副司长郭福华介绍了今年政策法规司的工作重点。由于2005年政策法规司研究提出了《电子信息产业法制建设指导意见》,为电子信息产业法制建设提出了较为科学的立法设想,并推出了以两法两条例为架构的制定思路,即《信息产业促进法》、《信息化法》、《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和《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今年政法司的工作重点也将围绕这两法两条例的研究、提出、制定工作展开。郭福华说,政策法规司今年要做好《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起草审查、指导督促和修改完善工作,组织做好相关专题研究和论证工作,做好《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起草审查、指导督促和修改完善工作,组织做好相关专题研究和论证工作;而对于《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重点要做好立项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在条件成熟时上报国务院法制办,争取列入国务院2007年立法计划。
除了政策法规的制定工作外,加强对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的研究也是政法司的今年工作重点。由于“自主创新”对于信息产业全行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年政法司将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地区进行深入调研,研究为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与法制环境。郭福华说,政法司要多听取地区企业的意见,以典型企业、跨国公司等作为重点,调研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摸清创新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政策法规问题。
科学技术司副司长韩俊
围绕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今年信息产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科学技术司的工作更是如此。科技司副司长韩俊说,今年科技司将制定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为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创造环境、提供指导。
今年科技司将集中力量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支持数字电视、半导体照明、汽车计算平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开发应用配套集成电路的研发;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加大对以Linux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支持新型显示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下一代网络、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家庭网络、智能终端、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内容等领域技术突破。
为了加快实施标准战略,支撑产业自主创新和发展,配合“电子强国”战略,科技司今年还将支持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推进粤、港、澳三地快速通关的RFID标准研究和应用。加快推进珠三角音视频产业开发、湖北武汉二维条码产业开发和安徽合肥中文语音识别产业开发与标准研究、制定和应用有机结合、互动发展的试点。
另外,配合一些法案和条例的实施工作,科技司还将配合《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加快电子产品安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电子信息产品关键环保材料、电子信息产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电子信息产品清洁生产等标准体系的研究,以及相关标准的制定。积极参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加快推进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应用、预警和服务工作。继续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今年的重点是要大力推进企业(包括国有、外商外资、民营企业)的软件正版化工作。
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司长周子学
扩大经济调节手段争取国家扶植
经济运行司每年会负责统计我国信息产业各项工作情况。2006年,我国信息产业的调控目标为:工业增加值:11000亿元,同比增长22.17%;销售收入:46600亿元,同比增长21.32%;利税:1850亿元,同比增长6.2%;与国家增长15%的目标一致,不断改善贸易结构。
在这样的调控目标下,今年经运司的工作重点是建立统计法规执行检查制度,健全经济运行统计分析网络系统,提高行业统计分析水平,完善软件统计体系,以游戏软件为突破口,形成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的综合统计体系,做好电子信息产品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制定工作。经运司司长周子学还说,今年,经运司将扩大经济调节手段,加强国家政策扶持。具体说来,经运司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研究协商,推动国家扩大出口退税率17%的产品范围;研究提出电子信息产业税制改革的建议方案,争取增值税转型率先在产业试点;对大企业研发给予重点扶持,争取国家财政设立专项扶持资金。
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
加强产品管理
作为和终端产品关系最为密切的产品司,在2006年的工作中,会继续去年产品司在软件和集成电路行业的推进工作。产品司副司长说,今年,产品司将积极推动《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促进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的起草工作;进一步完善支持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有关政策;研究出台《关于支持电子基础产品发展的政策建议》;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研究拟订有关信息技术产品的政府采购、反信息技术垄断、信息安全产品测评和审定等管理办法,推进《税控收款机产品序列号管理办法》和《电子游戏机产品管理办法》的制定和颁布实施。
而在一些具体的领域,产品司还将推行产用结合,推动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这其中包括:继续支持和推进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建设;推进金卡配套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推动IC卡的广泛应用,积极推进电子标签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组织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模块和读写机具的研发、产业化和应用推广;配合国家税务总局做好“金税三期”的实施工作,做好税控收款机生产企业的资质认定、监管以及产品序列号的分配和管理工作。
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谢飞波
加强管理监督
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谢飞波说,今年无线电管理局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加快无线电管理法制建设,积极推动《无线电管理条例》的修订出台;加强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的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积极进行超宽带(UWB)、宽带无线接入等新技术、新业务频率规划工作;加强无线电技术设施建设,加强无线电监测,维护好空中电波秩序;加强对对讲机、业余电台的管理工作力度;开展水上无线电业务专项整顿,保障重点无线电业务使用安全;加强频率占用费的管理力度等。
人事司副司长王耀光
做好职业培训
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人才缺口严重,人才出现“断层”、供需不对口的现象,人事司今年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人事司副司长王耀光说,今年,人事司将继续会同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积极组织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教职成[2003]5号);会同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国专家局,认真落实关于加快软件人才培养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03]10号);积极配合劳动保障部组织实施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努力加大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的实施力度(劳社部发[2003]26号);密切配合人事部组织实施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大力开展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国人部发[2005]73号)等人才认证工作。
信息化推进司司长陈伟
信息化建设新农村
篇7
第一条为保证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业务的正常进行,维护广播电视播出秩序,加强对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业务的管理,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制
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以下简称无线传输覆盖网)包括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差转台、收转台(站)、微波站、节目传送台(站)、广播电视卫星、卫星
地球站、监测台(站)等部分。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业务是指利用无线传输覆盖网传送广
播电视节目信号的活动。
第三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负责全国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的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的发展需要,负责组织制定全国无线传输覆盖网规划,审批广播电
视节目无线传输覆盖业务,指配广播电视专用频段的频率(以下称广播电视频率),并对全
国无线传输覆盖网进行管理。
地方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无线传输覆盖网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无线传输覆盖网由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建,并应确保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的安全和质量。
第五条无线传输覆盖网的工程选址、设计、施工、安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并由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工程建设和使用的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应当符合国家
标准、行业标准和有关规定。
第六条国家对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业务、使用广播电视频率、购买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以及迁建无线广播电视设施实行许可制度。
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期限办理有关许可事项。
许可证由广电总局统一印制,严禁伪造、翻印、涂改、出租、转让。
第七条国家严禁在无线传输覆盖网中传送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禁止的内容。
第二章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业务
第八条利用地面无线、微波、卫星等方式从事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业务的,须按本办法规定领取《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
许可证有效期为四年。有效期届满需继续开展业务的,应于届满前六个月按本办法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手续。
第九条下列机构可以申请《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
(一)经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
(二)经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的广播电视影视集团(总台)及所属机构;
(三)具有无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能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机构。
第十条申请《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符合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的总体规划和业务要求;
(三)具有必要的设计文件或技术评估报告和基本建设资金、稳定的经费保障;
(四)有必要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安全可靠;
(五)如申请地面无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业务,还应符合地面广播电视覆盖网的技术规划要求;
(六)传输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来源合法。
第十一条申请《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的,应当提供以下文件:
(一)申办机构的基本情况、法人资格复印件;
(二)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业务申请表;
(三)拟采用的传输覆盖方式、范围、服务区域和节目内容;
(四)技术方案和技术安全保障机制;
(五)资金保障及来源;
(六)合法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来源、传输方式、传输范围的证明;
(七)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开展业务的文件。
申请经营国内广播电视节目卫星传送业务的,还应提供下列文件:
(一)合法广播电视节目来源、传输方式、传输范围的证明;
(二)确保广播电视传输安全的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卫星的轨道位置、转发器编号、极化方式、符号率、频率以及入网测试情况;
(四)安全播出、运行维护制度;
(五)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情况;
(六)经费保障情况、工作环境情况。
第十二条下列业务,由申请单位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逐级审核后,报广电总局审批,领取《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
(一)中、短波广播;
(二)调频、电视广播(使用发射机标称功率50瓦(不含)以上发射设备);
(三)调频同步广播;
(四)地面数字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
(五)多工广播;
(六)利用微波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且覆盖区域涉及两个(含)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的。
第十三条广电总局委托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批以下业务,申请单位应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逐级审核后,报请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领取《广播
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
(一)申请利用微波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且覆盖区域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
(二)使用小功率调频、电视发射设备(发射机标称功率50瓦(含)以下)进行广播的。
第十四条开展广播电视节目卫星传输业务的,应当向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后,报广电总局审批,领取《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
第十五条为保证广播电视传输安全,广电总局指定国有广播电视机构根据广播电视卫星传输覆盖的总体规划,统一用于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卫星转发器租用或使用事宜。任何未
取得《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的单位不得擅自租用或使用卫星转发器传输广播电视节目。
第十六条为保证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安全,广电总局可以要求更换或关闭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卫星转发器。
第十七条《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应当包含实施传输覆盖业务的方式、主体、传输覆盖的节目内容、传输覆盖的范围、技术手段、工作频段等内容。持证单位应当按照许可证载明的事项从事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业务。
第三章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频率的使用
第十八条具有《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的单位,申请使用微波、卫星非广播电视频率等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向国家或者省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频率使用手续。
第十九条具有《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的单位,申请使用广播电视频率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应提供以下文件:
(一)广播电视频率申请表;
(二)申请使用的广播电视频率涉及修改和调整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的,提供技术评估报告和与相关部门或单位的协调文件;
(三)相关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审核意见。
第二十条依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至五项取得《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业务许可证(无线)》的单位,如需申请使用广播电视频率,应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经逐级审核后,报广电总局审批,领取《广播电视频率使用许可证(甲类)》。许可证有效期为四年。有效期届满需继续开展业务的,应于届满前六个月按本办法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手续
。
第二十一条依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项取得《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业务许可证(无线)》的单位,如需拟申请使用广播电视频率,应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经逐级审核后,报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批,领取《广播电视频率使用许可证(乙类)》。
许可证有效期为四年。有效期届满需继续开展业务的,应于届满前六个月按本办法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手续。
第二十二条获得《广播电视频率使用许可证》的单位,如需设置无线电台,应向国家
或者省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电台执照。
第四章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订购
第二十三条持有《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广播电视频率使用许可证》的单位,如需购买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应当向核发其《广播电视频率使用许可证》的机关申领《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订购证明》(以下简称《订购证明》),并提交以下文件:
(一)订购证明申请表;
(二)《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广播电视频率使用许可证》复印件;
(三)相关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核意见。
第二十四条无线传输覆盖网中使用的发射设备必须具有国家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和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证书。
第二十五条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订购证明》所载明的技术参数生产和销售发射设备,并在设备上加贴《订购证明》编号,同时将《订购证明》回执寄回核发《订购证明》的行政机关。订购证明作为企业生产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凭证存档备查。
第二十六条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安装完毕后,设置该发射设备的单位须在二十日内向核发其《订购证明》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由相应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或其委托
的机构负责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发射设备方可投入正式运行。
第五章无线广播电视设施的迁建和保护
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保护广播电视设施的义务。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
管理部门负责所管辖的广播电视设施的保护工作,并采取措施,确保广播电视设施的安全。
第二十八条因重大工程项目或当地人民政府认为需要搬迁无线广播电视设施的,城市规划行政部门在审批相关城市规划项目前,应事先征得广电总局同意。迁建广播电视设施,应具
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国家有关规定;
(二)满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
(三)满足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业务要求,避开各种干扰源;
(四)周围环境符合国家有关环境电磁波防护标准;
(五)确保广播电视设施的各项效能的要求。
第二十九条申请迁建无线广播电视设施的,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设置无线广播电视设施的批准文件和申请迁建的理由;
(二)城市规划部门的意见;
(三)当地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
(四)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评估报告。
第三十条申请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逐级审核后,报广电总局审批。
第三十一条迁建工作应当坚持先建设后拆除的原则。迁建所需费用由造成广播电视设施迁建的单位承担。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的,依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处罚。
篇8
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局:
根据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局《关于开展无线电管理宣传月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的安排,结合《全国无线电管理宣传纲要(20xx~2015年)以及《20xx年全国无线电宣传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xx市无线电管理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了一系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无线电宣传活动,对普及无线电频谱资源科普知识,营造公众关心、重视无线电频谱资源,支持无线电管理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良好社会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将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局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详细制定了xx市无线电管理宣传活动计划,确保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现将xx市无线电管理局宣传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无线电宣传组织领导
为使本地区无线电宣传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管理局高度重视,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本地区无线电宣传活动,并结合我局实际,成立了无线电宣传领导小组,管理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指定专人为无线电管理宣传具体负责人,明确了宣传活动的工作目标,落实了活动的重点内容和工作职责、任务。
二.现场宣传
9月12日下午,我局全体人员分成两个小组来到全市各个居民小区发放无线电管理知识宣传单,在居民楼门口的宣传栏里放置了宣传单,我们的到来吸引了很多小区居民对无线电管理业务知识的极大兴趣,大家纷纷提出问题,我们的工作人员对居民提出的疑问都进行了耐心而又细致的解答,本次共发放宣传单600余份,走访了二十多个居民小区,同时在小区外的人多密集的地方我们的工作人员也发放了无线电管理知识宣传单,这样居民可以直接接触到无线电管理业务知识。通过这次宣传活动广大群众对无线电管理工作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宣传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媒体宣传
为了使更多人民群众了解无线电管理知识,熟悉无线电管理法规政策,我局积极联系当地电视台,从10月1日起在xx频道黄金时间循环播放无线电管理宣传知识口号,连续10天用字幕的形式播出“ 购买、设置无线电台,必须办理审批手续;严禁非法设台,保护电磁环境,促进和谐发展”等宣传标语。在今年我局正式挂牌之际,我局邀请了xx电视台、xx日报、通信运营商和二十多家大型设台单位前来参加,挂牌仪式圆满落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并在《xx日报》上进行了宣传报道。通过媒体宣传更好的贯彻了国家的法律法规,扩大了无线电管理宣传的覆盖面,提高了xx市市民对国家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的认知度,通过采用这种大众性宣传形式,使无线电管理知识宣传无处不在,深入民心,扩大宣传面,使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无线电事业,关心和支持无线电事业。
四.利用出租车显示屏幕宣传
9月初,我局还积极联系移动公司,在xx全市区1000多辆出租车上的led显示屏进行了无线电管理知识宣传,全天滚动播出宣传标语,覆盖范围广,大力宣传了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知识。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利用电子媒体,加强对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更大范围的扩大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影响力。宣传活动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日常性的工作,在今后将注重宣传资料积累,强化日常宣传,提升无线电管理认知度,普及了无线电法律法规。
五.网络宣传
网络是最便利快捷的宣传方式,是最现代化的通信宣传渠道,为使无线电管理宣传活动的影响力更加持久,我局积极更新部门网站的相关信息,刊登了大量无线电新技术、新业务、法规和科普文章,介绍在保护民用航空专用频率方面采取的措施,在政府网上刊登了我局在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普通高考、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医师资格、职称英语和计算机应用等各类考试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的情况;在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干扰查处、防范和打击利用无线电设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方面的典型案例。让更多的人从网络上了解无线电管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主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六 .走访设台单位和用户
目前无线电的使用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尤其在xx这座石油城市,无线电不仅使用在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广播、电视等社会服务上。在石油生产,安全等重要环节无线电有着更广泛的应用,为使新老设台用户及时了解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以及政策的变化。我局在日常业务工作开展的同时,到相关单位进行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对近年来日益增加的户外徒步、自驾游爱好者使用对讲机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并在无线电通讯设备销售处悬挂宣传页,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加深了对无线电管理的法律、法规、无线电频率申请和设台申请程序知识的了解,更好的促进xx市的和谐发展。
七、工作安排
20xx年无线电管理宣传活动在现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在电子媒体上的宣传效果使更多的群众了解了无线电管理方面的知识,无线电管理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下一步我局将对无线电管理宣传工作做如下安排:
1、联系xx客运公司在公交车内的led电子屏上播出无线电管理宣传标语;在本地有影响的报纸上发表专题文章;展开无线电业务知识竞猜等系列活动;对无线电业务知识进行更大范围的宣传。
2、计划通过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营商向其手机用户群再次发送无线电管理知识宣传公共短信。
3、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无线电执法案例,通过电子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通过生动的无线电执法案例提升无线电管理部门的知名度。
八、意见建议
以上几种宣传方式虽然可以造成一定的宣传效果,但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接触、使用无线电设备和对无线电有兴趣的群众对我们的这种宣传会有所关注,但和我们从事的工作没有相关联系的市民还是效果不大,因为他们认为和他们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关系,看到了我们的宣传也不会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希望:
1、18年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新形势,希望新的《条例》能尽快出台,
2、在国家最有影响力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里报道一些关于无线电干扰查处的典型案例,特别是在国家级考试中如何打击利用无线电作弊,保障考生公平、公正竞争的案例。
3、拍一些高质量的关于无线电管理的电视连续剧,把无线电管理工作以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广大人民群众。
篇9
1.1制定完备的规范性文件重大活动期间,大量无线电台站的使用将使局部地区的电磁环境十分复杂,给电波秩序的维护造成很大压力。因此,需要通过规范性文件,来规范频率管理、台站管理等相关内容,同时也能加强重大活动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工作,进一步做好重大活动无线电管理工作。如不采取针对性地特殊管理措施,一些重要用户的频率需求将有可能无法得到保证。规范性文件,一般是指法律范畴以外具有约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在重大活动无线电管理方面,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XX活动无线电管理规定》、《XX活动无线电管理方案》、《XX活动无线电管理工作总体方案》等。重大活动无线电管理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必须依据上层法律法规,均不能与现行的法律条款相悖。制定规范性文件主要的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涉及无线电的条款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制规定》、《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香港澳门记者在内地采访办法》、《台湾记者在祖国大陆采访办法》等法律法规。1.2构建高效的任务团队为保证重大活动顺利展开,需要多个部门协调。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无线电管理机构内部成立联席会议,统领无线电管理工作,并且与活动主办方、地方政府机构、公安、消防部门、电信运营商、广播电台、记者、参与活动人员、周边国家(如频率协调)机构等共同规划重大活动无线电管理工作。重大活动无线电管理团队主要负责频率指配、监测定位和干扰查处、设备和台站检测、执法管制、综合管理等具体工作。1.3分阶段部署和执行管理工作在重大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无线电管里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筹备阶段、临战阶段和实战阶段。每个工作阶段各个工作小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筹备阶段成立重大活动联席会议,制定组织构架,下设工作组,各组依据工作职责划分做好无线电管理相关工作:征集无线电频率需求;制定频率指配规划;受理活动频率申请;制定监测方案;对活动地区重点频率开展电磁环境测试和无线电监测,电磁兼容分析、现场模拟试验和频率预指配;对活动范围内使用的无线电对讲机、业余无线电台及广播、在用无线寻呼台(站)进行清理整顿,规范活动地区的无线电对讲机、业余电台使用;查找并定位非法台站,配合执法管制部门做好相关执法工作。临战阶段成立指挥中心,形成扁平化工作架构,更便于各项无线电管理工作间沟通协作,完成以下主要工作:基本完成频率指配和审批工作,做好应急频率审批和频率调换工作,解决频率冲突;做好活动频率预指配的监测工作,对重点管制区域开展电磁环境测试,对指配的主用和备用频率进行保护性监测,排查可能出现的干扰;对直接用于活动、在特殊控制区域内设置使用的固定或移动台站进行核查、测试和贴标,并完成监测网络的互联互通;对活动范围内无线电管理机构的台站数据库进行整理合并,形成活动范围内地区完整的台站数据库;编制无线电管控指挥调度通信系统工作方案,并将相关指挥调度系统和设备部署到位,有关调度台配发到各工作组。实战阶段各职能工作划分至活动场馆或具体管控区域,具体包括:进行无线电管制演练,固定和移动监测定位队对管制效果进行监测,对重点频段实施实时监测,并提出管制演练效果的评估意见;及时查处活动期间的无线电干扰,确保无线电安全和无线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2重大活动中的无线电频率规划
频率规划的目标是满足重大活动的频谱需求,尽可能保护其他频谱用户的同时保证重大活动服务区域的特殊用频需求。频率规划工作主要包括:审核活动无线电频率申请,梳理筹集活动举办地必要频率资源,协调举办地主场与其他部门、周边省市频率资源,制定活动的“无线电资源分配规则”,协助完成活动无线电干扰申诉处理相关工作,组织落实活动拟用频率电磁兼容分析工作,负责相关频率占用的收费工作,完成重大活动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等等。2.1频率资源的筹集针对重大活动无线电管理,做好频率资源筹措工作非常重要,首先要预计频率需求,然后对频率台站进行清理,还需要协调和整合现有频率资源情况。预计频率需求一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完成:一是向重大活动组委会征询需求;二是向公安、安全、交通和水电气热等部门了解需求;三是对已经举办的重大活动的频率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再进行预计。频率台站清理可通过对重大活动举办地点的所有设台单位进行了频率和台站的清理和登记,收回闲置频率、规范单位用频、重新登记台站数据,能使活动举办地的电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协调在用频率应以尽量减少对现有用户影响和保障重大活动必要的频率需求为目的。如有必要,还需建立频率协调机制,与广电部门及其他重要的用频单位进行协调。频率资源整合是对举办地可提供活动使用的频率资源统筹合并,建立频率资源数据库。在频率台站清理登记和前期协调频率的基础上,将频率资源进行整理、合并,建立重大活动可用频率资源数据库。2.2频率规划和指配重大活动的频率规划主要从频段、区域、时间和业务等方面,尽可能考虑实际使用情况来进行规划。规划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根据活动场馆分布区域考虑频率复用;根据活动场馆结构考虑频率衰耗;根据活动时间安排考虑频率时间复用;根据业务应用主要频段考虑频率分组和互调问题。频率指配工作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而且还是复杂的用户利益平衡和协调工作。为保障重大活动必要的频率资源,满足重要无线电业务的应用,同时兼顾其他频率需求,在进行频率指配前必须要对用户的保障等级进行划分。2.3频率审批频率审批的管理实际上是工作流程的管理,要求通过制定频率审批流程,规范频率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明确各工作岗位和工作要求。频率审批工作包括正常的频率审批工作以及应急的频率审批工作等。通常,在频率资源和电磁兼容容许的条件下,对网站申请、表格申请及因特殊原因直接提出的频率申请,可按照正常频率申请工作流程,在时限要求内完成频率审批。如果用户需要尽快审批频率,在频率资源和电磁兼容容许的条件下,用户提出的频率申请,按照快速审批工作流程进行审批。有应急事件发生,需要紧急指配频率、有重要临时频率申请时,在频率资源和电磁兼容容许的条件下,符合无线电管理需求的用户可进行应急频率审批。当活动场地已指配频率受到有害干扰,或场地合法无线电设备因技术原因无法在已制定频率工作时,频率指配部门可依据“场地使用和备用频率表”,并根据现场情况在备用频率内调换频率。场地频率调换超出场地备用频率范围,或场地以外区域的合法无线电频率受到有害干扰,或场地区域外合法无线电设备因技术无法在指配频率工作时,现场无线电管理人员可将情况报告联席会议办公室,由频率指配部门进行活动规划频率范围内的频率调换。
3重大活动中的无线电监测定位和干扰查处
重大活动中无线电监测以无线电频率监测为中心,以活动开闭幕式为重点,提供无线电监测保障,快速准确查处干扰,维护电波秩序,创造良好的电磁环境,保证各类无线电应用安全、顺畅。监测定位和干扰查处涉及电磁大环境测试、频率监测、频率保护性监测、干扰查处及不明电台处理等相关流程。为做好重大活动无线电监测工作,需要做好监测资源相关筹措工作,监测技术设施除了借用活动举办地的无线电监测设备,包括固定监测站、移动监测站、便携式和可搬移设备外,如有必要,需要联合周边省市无线电管理机构相关监测技术设施共同工作。
4重大活动中的无线电设备检测和台站管理
做好重大活动无线电管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做好设备的检测工作,设备检测是从源头把控无线电安全的第一道关口。目前举办的重大活动使用的设备数量都非常多,而且类型也多种多样,如何保证大量的无线电设备集中在一个短的时期内进入场馆及特殊控制区域,如何保证这些设备的无线电安全,同时又要对各国媒体用户、新闻记者、安全保障用户、贵宾用户提供完善的服务,对设备管理工作是个巨大的挑战。4.1检测依据首先依据无线电管理机构的文件、通知以及中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若国内文件及标准找不到合适的检测依据,则依据国外相关标准化组织(如ETSI等)公开的标准建议;若国内外没有相关标准可以参照,则要检测人员根据以往的经验研究新的测试方法。4.2设备申报和检测受理所有活动中使用的无线电设备都要首先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技术指标说明。用户需提交使用区域、使用日期、设备生产厂家、设备型号、首选发射频率、首选接收频率、发射机技术指标、发射天线数据、接收机技术指标、接收天线数据、联系方式等信息。在设备检测申报获得批准之后,设备检测部门将通过专门渠道(网站、E-MAIL、电话等)受理信息,受理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检测地点、检测时间、检测方式以及送检时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4.3设备标签重大活动设备检测标签可以借鉴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无线电设备专用标签样式等进行标签设计。从时间维度上,标签通过颜色区分重大活动筹备阶段和实战阶段;在空间维度上,标签通过颜色区分重大活场馆及设备使用区域(如特殊控制区域使用的设备和区域以外使用的设备)。设备经检测合格并被粘贴上“无线电台执照”专用标签后,方可使用。经检测不合格的无线电台站、无线电发射设备将被粘贴上“禁止使用”的标签(红色),被粘贴上“禁止使用”标签的无线电台站、无线电发射设备,在任何重大活动期间均不得使用(见图1至图4)。4.4检测设施开展重大活动无线电管理的检测设施主要包括测试用仪表、工控电脑、测试附件、移动测试车、特殊测试场地等。在各固定检测点,可用GTEM小室代替电波暗室。对于没有射频口(天线不可拆卸)的设备测试将在GTEM小室中进行,此时还需要配置E-MI接收机,GTEM小室的尺寸将依据被测设备的大小而定。对于那些尺寸较大又没有射频口的设备,可以利用当地无线电检测中心或检测站的电波暗室进行测试。需要屏蔽室的设备也可以在两个备用检测点进行测试,以节省投资。
5综合后勤管理
后勤保障主要为重大活动无线电管理团队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综合服务,做好整个重大活动的行政协调、财务保障、通信信息服务、人事培训、文秘宣传、物质装备、材料起草、证件办理、会务等综合服务保障工作。总体而言,后勤保障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负责总体工作规则、情况通报、工作方案编制工作;负责人事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负责总结、表彰、奖励等工作;负责与周边省市无线电管理机构的联络协调工作;负责人员、车辆证件办理工作;负责会议会务、秘书、档案工作,规模较大会议的会务承办由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或北京市无线电管理局负责;协调财务事宜:各单位负责各自相关财务工作。涉及到住宿、服装、车辆交通等工作原则,可参考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做法。
6小结
篇10
[关键词] 信息化战争 电磁频谱 管理
当前一些外军评论认为:“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电磁频谱将是一种无形的战斗力,并且是可于火力机械动力相提并论的新型战斗力。”并预言:“21世纪将是频谱战的时代”,届时频率资源如同弹药一样重要,是作战的必需物资。因此,要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必须未雨绸缪,认真分析当前电磁频谱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电磁频谱管理。
一、健全和理顺电磁频谱管理机构,解决频谱管理不统一的问题
电磁频谱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受到了各军事强国的普遍重视,而且都设有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管理。而当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机构来担负电磁频谱管理职能。国家虽然在信息产业部设有国家无线电办公室,并下设省(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但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有的设在信息产业厅,有的设在通信管理局,还有的设在政府办公厅。军用和民用各自独立管理,中央和地方没有直接隶属关系,这种纵横交错,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极大影响了电磁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且时常出现各部门间,国家和地方之间,军地之间协调不畅的现象。战时极易陷入“频谱自扰、互扰”的困境。因而,要保证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用频主动权,就必须加强频谱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统一的电磁频谱管理机构。具体可将国家和省(市)的无线电管理机构纳入相应的信息动员办公室,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统一管理各级信息动员办公室。军队各级建立相应的机构,以实现对电磁频谱的有效管理并与地方的频普管理机构相互协调合作。军队和地方的无线电频谱管理问题通过军地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平时,各级电磁频谱管理机构保障正常生产生活和部队正常训练;战时,军地联席会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加强对军用电磁设备的频谱管理;保障信息系统和武器装备的正常工作;监测战场电磁环境,为作战部队提供战场电磁态势;综合检测测向数据和短波探测数据;进行作战频率的分配、指配和电磁兼容分析,为作战地域战场通信枢纽和台站的设置提供技术支持;综合采取空域控制,时域控制,频域控制,能域控制等方法,努力营造和维持有利于己的战场电磁环境。
二、制定完善的电磁频谱管理法规,解决频谱管理无法可依的问题
频谱作为国家的公共资源,除了有一部分划分给军队专用外,大部分都是军民共用。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造成地方之间和军队与地方之间相互干扰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将电磁频谱管理的各个环节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严格的管理法规势在必行,也是各国解决频谱管理问题的普遍做法。具体应完善以下几方面:一是制定完善的电磁频谱管理条例。明确频谱使用权限及批准权限;明确电磁频谱使用规范及违反条例的处罚措施等。二是制定军民电磁频谱协调共管规定。明确军地各级相关部门职责、组织、协调、指挥程序;明确军地频段使用和区域划分等频谱协调共管具体事项。三是制定战时电磁频谱征集动员规定。对电磁频谱动员的任务、原则、内容、方法、组织指挥等内容加以明确;结合各地区实际制定详细具体的电磁频谱动员规章;对电磁频谱动员时机、内容、方法、组织指挥、保障、职责分工、奖惩措施等具体问题加以明确。四是制定战场电磁频谱管制规定。着重明确一般情况下各级各单位频谱使用的一般秩序和特殊情况下频谱优先使用的原则、时机及具体规定等。
三、实施电子产品电磁频谱强制认证机制,解决电磁相互兼容的问题
现代战争使用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是由几十种武器装备、探测、侦察、通信、电磁对抗等分系统组成,由于电子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得各分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的电磁环境十分复杂。因而在电子信息装备研制之初把好无线电管理关,成为了能否发挥武器装备最大效能的关键。在这方面英军曾在英阿马岛战争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那次战争中,英军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担负航母群攻击阿军某机场时的警戒任务,被阿军一架战机发现,阿机当即发射一枚飞鱼反舰导弹,配有先进雷达警戒系统的谢非尔德号驱逐舰竟毫无反应的被击沉。事后经调查分析得知:谢非尔德号被击沉的主要原因是该舰研制之初,忽视了舰载雷达警戒系统与舰载卫星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导致两个系统同时工作时互相干扰,无法及时发现来袭导弹而采取相应对策。这种情况在我军的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中也时有发生。据悉:某研究所历时10余年、花费巨资研制的一种先进的电子装备,在研制之初未经无线电管理部门的审核,导致研制出的装备与民用通信系统相互干扰,无法实现电磁兼容而被判了“死刑”。另悉:某工厂研制的一种新型指挥车,各系统指标全部达到设计要求。然而,当有关部门对集成后的系统进行鉴定是,却发现各分系统间相互干扰,无法正常使用。最终,该指挥车首次鉴定未获通过。由此可见,若在未来作战中保证电子信息设备正常使用,必须实施电子信息产品电磁频谱认证机制,有效解决电磁兼容问题。具体应在国家电磁频谱管理机构下设一个电磁频谱认证专职部门具体负责该项工作。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明确凡是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制必须经过电磁频谱管理部门审批;凡是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特别是军事装备的定型生产必须经由电磁频谱管理部门强制认证。确保从源头上解决武器装备电磁兼容问题。
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电磁频谱管理人才队伍,解决管理力量薄弱的问题
加强电磁频谱管理,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夺取制信息权,取得战场主动权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电磁频谱管理人才队伍。当前我国、我军懂技术又会管理人才还十分欠缺,现在部队训练中,虽然在师级单位设置了专职电磁频谱管理员,在团级设置了兼职电磁频谱管理员,但是现有的管理力量远远不能满足未来作战的需要。地方这方面的人才就更少了,很难满足军地协调的需要。因此,加快电磁频谱管理人才培养是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必要举措。为此,应重点依托高等院校加强师资投入,设立相关专业,并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一方面,展开现职人员培训,尽快提高相关人员素质充实相应岗位。另一方面,进行电磁频谱管理专业的学历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源源不断地充实电磁频谱管理队伍,在电磁频谱管理领域尽快赶上发达国家。
参考文献:
[1]徐小涛.电磁频谱管理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研究[J].国防技术基础,200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