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4-08 10:1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丽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美键词:诗剧;诗歌;艺术魅力
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与众不同是富有画意的篆形文字。诗歌与其他语言也有很大的差别,是一种极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用汉语写成的诗仿佛天生就是为吟唱而作,或闲庭人低吟,或仰天长啸,皆可击节绕梁。因此,中国人把诗与歌视为一体。在诗歌创作中又十分讲究意境,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我们诵读杜甫的诗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前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眼前就会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样,在观赏齐白石的“十里蛙声出山泉”的画作时,那几尾顺溪流而下的小蝌蚪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十里蛙声、山泉叮咚的律动,这种音、诗、画的交融创造了东方艺术的典雅和另类。其实中国艺术之瑰宝――戏曲,就是这种交融的产物。音乐、诗歌、舞蹈、华丽的服饰的结合所创造的“再现主义”手法倍受外国艺术家的推崇。
诗剧,也可直译为书案剧,意为只供阅读而不适合演出的戏剧,其中场景和对话都是用诗写成,甚至一些幕前幕后的介绍都是诗意的语言。“诗剧”是用现代的理念把音、音剧作为独立的元素有机兼容,进行重新构架,突破了过去诸多剧种的框架,给体现主题较大的空间,给作品结构更大的自由度,它以诗为主线,叙述了一个详细的剧情,既可以展示宏大的场面,又可以刻画细节,在轻快的台词中展示歌句的内容,而不使人感到仓促和单调。
我团在2009年创作演出了诗剧《城市之光》参加泰州市文艺大赛获一等奖,后又代表泰州参加全省城市管理文艺调演又获一等奖。在近十分钟的时间内讲述了城管人员的耐心、周到与热情,又讲到了城管人员的无奈与艰辛,同时也叙述了平民百姓对城管人员的怒恨和期盼,这本是一组纷繁复杂的主体,但经过作者、导演、演员的努力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诗尉所具有的特征应是有浓郁的诗意和抒情性。对白和叙述都是诗体。一部优秀的诗剧,表面语言已不能容纳其实质,更多的是靠语言的延伸和张力,抵达深层次的感受和思考。
篇2
2、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
3、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
4、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
5、历史是不能容纳谎言的
6、历史是人类的过去的知识。
7、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
8、历史是用激情和痛苦创造的
9、历史是说过和做过事情的记忆。
10、历史是知识分子文化活动的结果。
11、历史又可教我们以智慧和价值的相对性。
12、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
13、历史睡了,时间醒着;世界睡了,你们醒着。
14、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
15、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16、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17、历史不应该仅有消除偏见,它还应该孕育热情。
18、历史是严峻的。历史并不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19、历史对事业的是否崇高,是以它的结果来评定的。
20、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
21、历史不能长久被欺骗,正像民众不能长久被欺骗一样。
22、历史的第一页是从互相猜忌、搞阴谋和耍手腕开始的。
23、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死者的生活。
24、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
篇3
1 与学生过于“亲密”终酿苦果
在我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面对自己的第一批学生,总想着自己也才刚从学生转变成老师,所以要亲近他们,融入他们,与学生打成一片。让他们喜欢我,从而喜欢上我的课。事实上,我也的确这么做了。
有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一个天气炎热的夏天,学生都兴高采烈地在到办公室邀请我和学生周末一起去游泳。我当时很开心的回答说:“好啊,老师太开心了,你们放假还不忘记邀请老师参加你们的活动。”当时我与学生一起在水里上玩,我认为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在和学生的交往中,我常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朋友,完全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实施“零距离”与学生交往,而忘却了我是他们的老师。平日里与学生“亲密无间”,课后经常一块唱歌、一块吃饭、一块爬山……总是打打闹闹、说说笑笑。学生在课后都叫我姐姐或喊我昵称,当时我还自我感觉良好。
慢慢地,我发现问题来了。学生逐渐把我当作是他们的“朋友”,跟我建立“平等”关系后就开始“没大没小”。上课时,学生我行我素,课堂纪律很难维持;布置作业时,学生哇哇大喊大叫,有的学生甚至讨价还价;批评教育时,学生毫不在乎、视而不见。
一个平时在我眼里还不错的男生,跟我关系也挺好。上课时,我发现他的座位时空的,便寻问他的同桌,只见班上学生在偷偷地笑,眼神都瞟向教室后面。我带着疑惑走到最后一排座位,发现这个学生竟然睡在地上!我忍着怒气把他叫醒。教育他时,该学生也只是笑嘻嘻,充耳不闻。那一刻,我如当头一棒,我知道这是我与学生太过“亲密”酿的苦果。学生给我“上”了难忘的一课。 我深深地认识到这种“零距离”交往的危害。
2 “距离”过远负面影响更大
在经历了与学生太“亲近”不可取,我就尝试着刻意和学生拉开距离,我在对下一批学生时非常严格,经常站在讲台上训斥学生。全班学生都很害怕我,在他的课堂上连最调皮捣蛋的学生都不敢有一丝“放松”。可是尽管如此,全班的成绩也并未有所提高。他与班上的学生也少有交流,学生有事,反而更愿意找其他科任老师。
在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时,班里的学生经过思考决定大家自己动手制作了教师节礼物,为所有的老师的老师送上祝福,当他们兴高采烈地将礼物送给我时,我以为他们想趁机想把拉进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我担心和他们走得太近,就以他们没有心思学习为由把他们都教育了一顿,结果他们很沮丧地走回了教室。
临近毕业,学生约好一起找我留影纪念,结果通通失望而归。学生的 “毕业晚会”,我作为班主任自然也是缺席了。学生不禁大吐苦水,连连直说自己遇上了最怪的班主任,没有人情味。就这样,学生带着遗憾毕业了。
我后来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了学生对我的评价,让我很苦恼,通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我充分认识到师生之前的距离如果拉得太远,学生会觉得老师高高在上,像“老鼠见猫”一样产生畏惧的心理,师生之间隔膜如路人。这样会比上述第一种情况带来的负面效应更大,更不利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 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
过于“亲密”和“距离”过远二种教学态度的实践后,我认为,要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人和动物都有对距离的优美舒适感,距离超过一定的限度,都可能导致彼此的反感或攻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很微妙的,过近则会戏虐之忧,过远就会有生疏之感。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有隙”且“有度”,适当的距离产生美。
3.1 要恰当地把握好情感
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教师当然可以与学生交朋友,但老师毕竟是老师,不能与学生划等号,理应让学生尊重。但这种尊敬不是一种“敬畏”的恐惧,而应是一种“敬爱”的喜悦。教师平时要保持个人神秘感,不能把自己生活中的一面完全公开给学生看。平日要有意识的注意不要随意与学生开玩笑。在与学生交流时,尽量多谈公事,少谈私事。让学生意识到你是老师,是一个管理者。在与学生交往中,应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与位置,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真诚地与每位学生交流。对他们合理的需要和正当的要求给予满足,让他们明白地感受到教师的爱是公正的、无私的,而不是盲目、泛滥、没有原则的。
3.2 要体现适当的权威
篇4
在家属住进丽都饭店的同时,一大群记者也闻讯赶来,他们首先做的,不是安慰家属,而是将照明设备统统开启,将刺眼的光线打在家属脸上,将一两个家属包围,询问着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你的家人在飞机上面,你难过吗?”“你的家人在飞机上面,你现在的心情如何?能谈谈吗?”我也想问问一些记者:“你们认为在这种场合问一些明知故问的问题,合适吗?你来这里难道仅仅是想抓拍家属悲痛欲绝时伤心扭曲的表情吗?作为新闻媒体,一个针砭时弊的正义群体,你们应该做的就是这些吗?”更有一些记者,镜头都快贴在家属的鼻子上了,还觉得不够近。整个丽都饭店,大都是记者们按下快门的声音,只有少数几个有良知的记者站得远远的,关掉闪光灯,关掉快门,用适当的距离贴近家属的心,共同感受那一份不安与焦急。甚至有些记者让人感觉他们是如此冷漠无情:在采访完一个家属后,一个来迟的记者因为没听到采访内容不甘心,居然对那个家属说:“我没听见,你能再说一次吗?”多么荒唐可笑的请求!就在这时,一个外国记者走到那个家属身旁,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对她说:“我们并非有意来打扰你,请你坚强起来!”
当你吝于说出一些安慰人的话时,就请不要靠近他们,最起码请不要打扰他们。相机本是一个好东西,它可以记录一切美好的事物,让人们永远怀念;也可以记录一些庄严的时刻,让人们敬畏;时光留不住的东西,都能通过相机留住。但在某些悲伤的场合,我们是否能正确使用它,别让人对相机留下阴影,使原本动听的快门声成为一种梦魇……
著名摄影家卡帕曾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一些记者似乎错解了句意,一张照片,一张能够震撼、鼓舞、唤醒人心的照片,一定不是最贴近人的,而应是最贴近心的,用真心去拍摄,用真心去感受被拍摄者的内心情感,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才会是好照片。也许作为一个记者,包围被采访者,是一种习惯,也正因为这种习惯,使他们忘记了所处的环境以及被采访者的感受,但是,在人性的面前,是应该做一名“合格”的记者,还是做一个真正的人?
篇5
1 美丽的气泡总是易碎的,荷兰的ODDNESS工作室,让这种易碎的美丽定格在陶瓷表面。它们看上去深浅不一,形状各异。偶然的随机组合,使这些器物看上去自然清新。
2 丹麦品牌HAY和时尚品牌COS再次合作推出2016春夏家居系列。HAY原有的一些配件被蓝、绿、粉重新演绎。这些色彩都是今年非常流行的。
3 极简的磨菇形灯出自伦敦的Industrial Facility设计工作室。蘑菇头的圆盘灯罩下有一根极长的灯柱。两都之间的对比充满了轻盈的现代感。
4 纽约的女设计师Kim Markel使用再生塑料和树脂制作这些桌椅、镜子、花瓶充满了甜蜜的女性气质。打磨后的手工感更加强化了这种糖果般的梦幻感,在炎炎的夏日有上前一口的冲动。
6 西班牙的设计工作室Lagranja,推出的这组陶瓷茶具包水壶、茶罐和可加热的无线感应底座。木质的把手和底座边缘与白色的瓷身搭配有着东方美学的温婉简洁。
7 被废弃的透明瓶子常常被扔得到处都是。米兰的设计师Libero Rutilo通过3D打印技术,给这些瓶子套上了蜘蛛,钻石般的黑色外罩。让废物再次利用并得以展现美。
8 9 美国的设计师Louie Rigano不竟会做出透着树影的窗帘。他还利用波璃纤维板做出了桌子。桌子不同面之间像积木一样相互拼接,有着微妙的光影变化,很轻盈。
10 迈阿密的mathieu lehanneur从火山喷发中获得了灵感。由手工吹制的玻璃灯罩与粉红色玛瑙柱组成。巧妙的展示了灯光的细微变化,发光的灯蕊仿佛是被泡沫包裹的内脏。诗意的脆弱惹人怜惜。
11 阿姆斯丹的Nina Sajet从自然的植茎叶片中脱模,制成了这些陶瓷艺术品。这些汤匙都是独一无二的,链接处的黄金镶嵌工艺,使这些汤匙华丽非凡。平凡的美感被得以提升。
12 这不是家里常用的风扇,它实际是一个绿色植物盆栽装置。它的概念来源于宇航局留下的想法,当初是为了解决在太空中种植时,水会因无重力作用而到处乱飞的麻烦。它的底部有一个储水池,随着圆轮的旋转上面的植物均有雨露均沾的机会。中心的LED光源意味着,你可以把它放置在无光的卫生间里。
篇6
梅花是电视剧《梅花儿香》里的人物,《梅花儿香》是由郑军执导,原雨、荣蓉、李竹、刘娜萍、李修蒙等主演的都市情感剧,该剧讲述了都市女性自强奋斗重获爱情和事业的故事。
剧中的袁梅花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为了照顾女儿和婆婆,她放弃了工作,然而一场变故,让原本和睦的家庭濒临崩溃。梅花为了挽救家庭忍辱负重,但还是以离婚收场,生活的变故并没有击垮梅花,她靠自己的努力,在朋友程有信的帮助下,开始重新创业。
后来梅花和程有信不但把生意做好了,还在合作中萌生爱意,当程有信和梅花的前任都想复合时,梅花突然听到程有信准备和前妻回美国,于是赶往机场向程有信求婚,两人为爱情而守候,为事业而奋斗,梅花的善良自信和果敢坚定,让她不但拥有了成功的事业,还她收获了幸福的爱情。
梅花的扮演者原雨1988年4月19日出生,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春秋鸿文化投资公司签约艺人,2009年,主演了原创都市时尚喜剧《娱乐没有圈》,2011年,主演电视剧版《天下无贼》,2015年,加盟主旋律《红色钧官窑》的拍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唐诗在经历了盛唐和中唐两个发展以后,正面临难以为继的局势。崛起于晚唐前期的李商隐,以他极富独创性的诗歌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新境界。尤其是他的咏物诗计百余首,构成了其整体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人相比,李商隐咏物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表现的事物受摧残,人生有价值的东西遭毁灭的悲剧美。
李商隐的咏物诗:“楚雨含情皆有托”(《梓州罢吟》)可谓“自然的人化”。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说:“有人也。人之境遇有穷通,而心之哀乐生焉。……诗而有境有情,则自有人在其中。”李商隐咏物诗的悲剧色彩是与诗人自身的悲剧命运分不开的。诗人出生在一个破落贵族和低级官僚家庭,早年丧失父亲, 这种累世孑孤,贫寒无依的家世,使他从小在心理上就积淀了许多悲剧性因子,诸如对人情冷暖的特殊敏感,强烈的孤孑无依感和对前途命运的忧伤等。政治上受朋党积习和恩门观念很深的令狐陶及牛党中人的鄙薄与排斥,攻击他“忘家恩”、“诡薄无行”。悲剧性的时世、家世与身世,造就了李商隐的悲剧性格,气质与心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无题》)不妨看成他这种悲剧性格,心态的写照。他的性格中刚豪的一面,这从他因为民伸抑而得罪上司时辞官而去的行动和以击鼓骂曹的祢衡自况可以看出。但环境的压抑和命运的折磨使他变得内向,收敛,内心的矛盾痛苦无法公开宣泄,只能寄之于诗“夫君自有恨,聊借此中传”。这种悲剧命运,酿成了他悲剧的心态和气质,并从而形成特有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花下醉》)的悲剧眼光。他以这种悲剧的心态和气质去体察万物,以悲剧的眼光去审视万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李商隐所咏之物大多是一些纤细弱小而美好的事物。那嫩笋、衰柳、牡丹、野菊、寒蝉、流莺等无不是诗人悲剧命运的写照。那些具有巨大力量和崇高悲状感的事物,即使在传统咏物诗中象征贞刚品格的松柏,在他笔下,也是“孤秀植庭中”的小松。
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大家。和前代因物寓志的咏物诗往往表现士大夫群体类型化的“志”不同,他的咏物诗大都表现诗人独特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乃至精神意绪。李商隐的咏物诗在艺术表现上往往更多地运用象征手段,注重物与人的整体神合,而摒弃二者的简单比附;在形与神上,传神空际,不涉理路,极饶情韵。李商隐咏物诗运用比兴的方式,就物与我的关系来看,大致有几下几种:一是通体用比,寓我于物。二是由我及物,由物及“我”,“我”中含物,物我双写,比兴并用。三是触物兴怀,体物用赋,写“我”用兴,由物及我则为兴。四是由“我”及物,物中含我,写我用赋写物用比。
作者总将物与自已的悲剧身世和悲剧的人生体验联系起来,使读者在悲悯美好事物遭受摧残,毁灭的同时悲悯作者的悲剧命运。由于李商隐能咏之物多为带有悲剧色彩的纤细弱小之物,所以语言更多的是凄婉与哀艳。这些凄婉哀艳的语言反过来,又加重了所咏之物的悲剧色彩,更充分地表现了其咏物诗的悲剧美。
篇8
1.提高自身教育素质
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人才的使命,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日趋进步,教育本身也发展着深刻的变化。对于教育目标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课程标准的出台,使教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在当前社会发展变化之快的21世纪,作为素质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工作者,首先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提高自身美术教育系统,特别是作为中小学美术教育者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目标,而是以有组织地教具为材料,以审美为核心,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设施并独具特色的育人实践活动。而现代社会发展导致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内涵是双向的,它既是面向受教育者,又是面向教育者,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的素养包括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基本能力,美术教师在如今高科技的时代,更应坚持学习,刻苦钻研,还应加强文化修养,如能准确地分析艺术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艺术特点等再者要加强道德修养。试想一个生活懒散,不思进取的教师如何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如何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
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多给学生一些鼓励的眼光,多一些真诚的赞许,使学生多一分自信,进而增强创造的热情,启迪创造的智慧。让学生愿意参与、敢于表现、懂得欣赏,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在教学中,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彩的示范,一节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和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关注和激情,只有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才有可能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长久的保持下去。“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极大推动力,只要有了兴趣,不管做什么事,就会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这样的思考是发自学生自身的需要、欲望,是自觉的,更是积极的,甚至有时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儿童要进行绘画创作,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创作的灵感和思维。如:让学生临摹一条鱼,如果教师不加引导只叫学生照着画,那么学生就会认为鱼就是这样画的,这个形象被固定死,以后只要画鱼,学生的头脑中就只会出现他临摹过的鱼的样子,不会有大的创新。这就影响了儿童天性的发展,使孩子的童真被死板扼杀,想象被临摹褪化。教师的范画在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但是教师是以成人的眼光去绘画,可在学生眼中是最好的,他们会去盲目地模仿,失去了儿童画的童真和创造。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创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3.自主性学习
篇9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行业报编辑;能力
报纸编辑是报纸出版的核心,报纸最终以什么内容、什么形式呈现给受众,需要编辑对版面的策划、选稿、加工、组版、编排等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编辑的质量代表了报纸的质量,编辑的水平体现了报社的水平。全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和读者接收方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对报纸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笔者认为,报纸编辑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较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扎实的采访写作能力、高超的策划能力以及积极创新能力。
1 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
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行业报的编辑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把握正确的导向。报纸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编辑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善于见微知著,明辨是非。如笔者在编辑讨论企业深化改革的理论文章和言论时,经常碰到一些观点不正确或语言偏激的稿件。文章的作者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有些论点过于片面或偏激,这种文章如果见报,必然产生负面影响,误导读者。因此,编辑在审稿上版时,必须严格把关。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就要求编辑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政治素养,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开展宣传报道工作。
报纸的版面数量和版面空间都是有限的,就需要编辑准确运用版面语言,体现出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一份报纸的内容和版面代表了所在媒体的立场、观点,通过这些信息的流露,引导读者的阅读。
2 较强的学习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当今全媒体的时代,新知识的不断更新,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使用,对编辑的知识结构、知识更新速度和知识储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编辑应该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储备,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作为一名行业报的编辑虽然不一定是专家,但要努力成为一名“杂家”。不仅对分管的版面内容和相关知识要熟悉,同时对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编辑需要关注电信产业、互联网企业和移动终端技术的更新等,熟悉社交网络和微博,微信,并积极参与其中,一方面有利于编辑自身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传统媒体的版面编排提供借鉴。
同时,对于行业报的编辑来说,很多时候会遇到所在行业的专业术语和技术问题,如果不懂其中的含义必然力不从心,还会让业内的人笑话,同时影响报纸的质量。比如,笔者身处石油行业,关于油价的报道不少,提到油价时总是提到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为什么总是出现这两个名词呢?原来,这两者都是用来为石油定价参照的油种,叫基准油,不同贸易地区所选择的基准油不同。布伦特原油是出产于北海的轻质低硫原油,全球65%以上的实货原油挂靠布伦特体系定价; WTI是指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是北美地区较为通用的一类原油。由于美国在全球的军事以及经济能力,WTI原油已经成为全球原油定价的基准。很多时候我们在编排稿件的时候自己首先要把概念搞清楚,才能作为一名好的传播者为读者服务。作为一名行业报的编辑,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获取更多的专业技术知识,也要积极向通讯员和一线员工请教,和大家成为朋友,以便在编辑报纸时候能够更接地气。
3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扎实的采访写作能力
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重点是编辑策划的重要内容,很多媒体,采编不分家,一个好的编辑同时也是一名好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扎实的采访写作能力。尤其是行业报的编辑,要对所编辑采访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以便在新闻实践中,提高采访有效性,从采访对象那里尽可能多地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为后续的写作和编版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材料。
中国石油的一名记者在去山东烟台销售分公司采访的时候发现,该公司的加油员郝红业余时间卖苹果,经过仔细打听才知道原来郝红家在烟台栖霞农村,全家以种苹果为生,而几年前,她的父亲遭遇车祸左腿残疾,母亲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而她自己又被查出颅腔内有肿瘤,她在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病情还算稳定。然而就在2016年春节,她父亲突发心脏病住院,一场一场的打击降临在这个贫寒的农村家庭,而她家中还挤压着近4万斤的苹果没有卖出去,这是她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得知这个消息后, 春节过后,中国石油各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出报道,2天时间内就卖出了2000箱苹果,订单来自全国31个省区,随后,笔者所在的石油商报发出了 《爱心苹果为什么能创造奇迹》的评论,其中指出这些订单中既有天下石油一家亲的深情厚谊,也有石油员工家属和各界朋友的真情关爱。由此可见,只有多下基层,多深入生活,多倾听来自一线的声音,才能抓到“活鱼”。编辑平时也应该多储备一些采访写作的知识,才能在编辑稿件的时候,准确把握写作者的意图,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此外,编辑还要善于和通讯员交朋友。编辑深入基层与通讯员交流思想,讨论问题,向他们征求意见和建议等,都需要具有很好的沟通能力,这样既可以调动通讯员写作的积极性,又能够有意识地培养一些消息源,为版面多增加些供稿人。
4 高超的策划能力
编辑的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对稿件的修改和版面的编排上,在日常编版和组稿的过程中要对自己编辑版面的版性有充分的了解。一般编辑的邮箱中都会有大量的记者和通讯员稿件,在编版之前要对稿件有一个总体的分析和把握,是否每个版面都是围绕一个主题组稿,是否能够把相同体裁或者相似的内容来自不同单位的稿件都能在某个主题之下有所反映,这都需要编辑的提前策划。例如,笔者在近日对《石油商报》管道版的编辑中发现,在春节阖家团圆的时刻,工作在中国石油管道企业的员工因为工作的需要,有一部分员工要在管道运营的一线坚守岗位,与站场为伴,与设备一起守岁。于是,编辑在策划版面的过程中,提前向通讯员约稿,并把来稿分成两期分别从员工和员工家属的角度进行报道。通过对这些管道人在一线守岁以及他们与家属之间在春节期间发生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理解了管道工作的不易,也更体会到了管道人家属的艰辛付出。
提高策划水平需要编辑发挥主动性,并保持新闻敏感,善于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从最易于读者阅读的方式整体把握,提高报道质量。2015年正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和新疆油田发现60周年,中国石油在新疆召开 “央企责任――中国石油在新疆” 新闻会,笔者所在的石油商报社派出采访小组提前会一个月到达新疆,搜集中国石油在新疆的13家单位的情况,深入基层进行采访,掌握了许多关于企业发展、地企融合以及员工与当地百姓之间发生的故事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会后,策划了《石油商报》新疆特辑共8个版面,分别撰写了《携手同行60载 以油戍边共丹青》、 《建设“新疆大庆” 重振思路辉煌》、《和谐共建一家亲 唇齿相依不离分》等稿件,在新闻会当日,报纸同期出版,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5 积极创新能力
创新既是报纸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编辑能力的一种表现。报纸是为读者服务的,读者的阅读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中,编辑也应该具有超前的意识和创新的思维。近年来,通过对读者调研发现,现在的读者更喜欢轻松的阅读方式,图表,图例更适合阅读。于是,石油商报推出“商报读图”版面,把《价格低迷全球油气产量仍在增长》、《中国炼油业如何转型》、《世界油气之最你知道几个》等石油行业的专业性较强文章用读图的形式表现出来,深入浅出,达到了舒适的阅读效果,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目前,已然成为《石油商报》的一个品牌版面,这其中,离不开编辑的努力。
篇10
一、“纯爱”主题对黑暗现实的消解
近年来的新韩剧已经冲破了传统韩剧中契约婚姻、灰姑娘情节、天妒英才等爱情模式①,而是将更为深刻的社会主题和矛盾冲突融入剧情当中,使故事情节更具悬念,引人入胜。《听见你的声音》中将女主人公设置为律师职业,将故事开头所叙述的车祸、陷害等矛盾更加集中化地聚焦在人物身上,同时也将律师职业作为切入点,表现了国选律师生存困境以及案件涉及的仇恨、不公等社会阴暗面。
种种情节和悬念的设置是该剧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但是该剧(同时也是其他许多新韩剧)叙事中的最大魅力,是“纯爱”主题对于复杂情节和黑暗现实的消解。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纷繁复杂,闵俊国对张彗星的极度仇恨,朴修夏面对报仇的执念和犹豫,徐度妍学生时代与彗星的恩怨,车贯宇对彗星的感情……种种矛盾的解决最终都归结于一个矛盾:修夏与彗星的相爱与否。种种矛盾都将这一“纯爱”主题推向故事的中心,使剧情集中且叙事鲜明,这些矛盾又在“纯爱”主题的尘埃落定中迎刃而解,使观众获得一种合目的性的②。在真爱的感召之下,彗星能够排除对自己当年出庭作证的选择的疑虑,坚持正义并永远站在辩护对象的一面履行律师的责任;与此同时,修夏也放下了对闵俊国的仇恨,反对邪恶;此前犹豫不决的彗星也接受了修夏与自己的爱情。
二、超现实主义元素化解剧情疲劳
剧中最具奇幻和超现实主义色彩的是男主人公朴修夏的超能力,当他看到别人的眼睛时就能够听到他人的内心。这一元素的设计使剧中主人公的形象更为独特,为剧情(特别是与案件侦破有关的情节)的展开提供了契机,为剧中人物心理的展现提供了途径,同时也为剧中悬念的揭示创造了剧情发展以外的表现手段。
剧中的朴修夏拥有着听见他人内心的超能力,再加上高中生的身份和清新明丽的人物形象塑造,呈现出细长、安静、俊美的柔化男性形象。这在一方面加强了男主人公对观众的吸引力,同时也与女主人公的粗线条形象形成鲜明的反差,这种反差也拉近了剧情与现实的距离。在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发展过程中,修夏通过彗星的眼睛听到了彗星对自己的感情,而观众对剧情的期待也是在这种女主人公不知情的隐瞒中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剧中许多与此相关的情节都扣动着观众的心弦,其中的一个情节讲述了朴修夏通过闵俊国的眼睛看到他内心恶意的挑衅并因此大打出手,但由于旁人的不知情使得他被误解而进了警察局,以及修夏通过超能力看到东姬在法庭上做伪证陷害高成彬,但无法找到能让所有人看到的十足证据,因此迟迟不能帮成彬洗清罪名。这些情节中超能力元素的加入使得观众与男主人公一同被置于知情却无法诉说的境地,“编剧恰当地运用艺术中的3S原则――使人高兴,使人忧虑,使人满足,让观众的心情随剧情的起伏而波澜”。
三、回忆与永恒瞬间的贯穿作用
剧中情节从修夏与彗星的爱情、车贯宇与彗星之间的情感、闵俊国的复仇与阴谋等多条叙事线路展开,男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也极为复杂,彗星对于比自己小十几岁的修夏始终难以辨别自己内心的情感,又对车律师的追求有所顾忌,同时加上对当年出庭作证这一选择正确与否的怀疑,对自己遭遇复仇的恐惧,使得她对修夏的感情更为复杂和难以给出答案;而朴修夏发誓守护彗星,却无法放下心中的仇恨,在车贯宇面前更加感到自己的幼稚,加之由于自己复仇心切而对彗星造成伤害的悔恨(修夏在与闵俊国搏斗的时候用匕首误伤了彗星),在复仇和原谅之间的痛哭徘徊,也使得他在爱情面前困难重重。
虽然故事发展过程中的脉络十分复杂,但却有着始终不变的情感线索贯穿其中,这一情感线索就来自于十年前彗星为修夏出庭作证这一关键性的事件,也是整个故事的源起。彗星勇敢出庭作证这一事件在全剧中被放大和延展,并以回忆的形式多次出现,以此强化人物内心的情感矛盾,加剧人物之间的情感冲突,在朴修夏遭到闵俊国的陷害,再次走上法庭受审时,这种过去与现在的呼应使得“永恒瞬间”的主题再次得到强化,也使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得到升温。在这里,“‘瞬间’变成了一种生命旅程的精神痕迹。当每个人的记忆丧失了整体性规划的时候,对于片段,也就是瞬间的流连忘返,呈现出令人回味无穷的记忆印痕意象。”③对于回忆和永恒瞬间的渲染,使得人物情感被不断放大,也使故事的脉络更加明确和清晰。
注释:
①李悦:《韩剧的文化传播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②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三联书店,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