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模型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对于那些纷繁复杂事物的研究,首先就需要抓住其主要的特征,而舍去那些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种经过抽象概括了的理想化的“模型”,这种以模型概括复杂事物的方法,是对复杂事物的合理的简化。对模型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分析,掌握模型的基本规律后,就相当于掌握了一个模块,利用一个一个这样的模块,就可以构建复杂的物理问题,反之,复杂的物理问题也可以由此得解。因此,无论问题情景多么新颖多变、或是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生熟悉的物理模型。比如:运动员的跳水问题是一个“竖直上抛”运动的物理模型;人体心脏收缩使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可简化为一个“做功”的模型等等。由于物理模型是同类通性问题的本质体现和核心归整,长期以来,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一直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随着形势的发展,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其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实施新课程理念,必须在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课堂教学应该做到“化知识为德性,化理论为方法”。在新课程视野下,物理模型的教学的内容和功能也应有相应的的调整,它不能仅仅是一个传授物理知识的简单过程,更应该是一个贯穿物理思想方法的过程,教材中蕴涵的丰富的模型依然是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方法教育合适的载体,我们要重新审视物理模型的功能,开发物理模型新的功能及在新课程中的应用。
目前,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虽已重视了物理模型的教学作用,但许多教师还只停留在单纯地利用物理模型进行物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层面上,典型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先由教师总结归纳出一些物理模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去理解,并辅以大量机械性训练。这样的课堂教学完全由教师主宰,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往往只会识别已接触过的模型,不会辨别未遇到过的情景,更不会自己建立模型、解决问题。这造成了学生不重视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更多的是运用形象思维方式,只记住物理模型的静态结论,生搬硬套。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现实意义就是:改变物理模型脱离学生认知规律和新课程要求的状况,把物理模型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放到一定的情景中,由学生感知、体验模型的建立过程,使物理模型在课堂中灵动起来,为学生提供探索物理规律并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模型教学”是本课题组成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创立的教学式样,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典型物理模型的引入、构建、应用串联高中物理主要课程内容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以下特点:打破了原先以书本知识单一线索发展的学习模式,在“物理模型”的平台上有机地综合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引导探索掌握”、“自主学习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通过这种综合,使物理教学凸现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突出了物理学习中应有的体验与感悟过程,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模型教学”还有助于学生体会众多像“简谐运动”这样简单、和谐、统一、对称的,充满美的物理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物理内涵的领悟。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1、物理“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国际教育改革的探索中,建构主义的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认知主义中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同时又吸收了人本主义的一些要素,成为后现代思潮中教育理论和实际教学的指导性理论,物理“模型教学”正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基于建构主义的“模型教学”对教和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例如:一是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二是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三是要求教学过程使用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应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前者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通过各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去主动建构物理模型;后者则是注重模型建立的过程,强调模型的立体面,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掌握物理学主要思想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现在国内有关物理模型的研究范畴和着眼点更多地局限于单一知识板块,如发表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上的论文“子弹打击木块的模型及其应用”、“两个模型同一规律”、“汽车启动两个模型刍议”等等,这类研究已涉及到众多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被许多一线物理教师用来整合学科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但各物理模型呈现出无序状态,没有形成系统,学生只是照着老师的模型去简单套用,以致出现条件一旦有所变化时无法识别模型。在总结与对比的过程中,我们逐渐确立了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完善物理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建立一种扬长避短的模式——物理“模型教学”,努力做到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优化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根据物理学科的教学任务、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典型的物理模型串联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在已结题的2003年市重点规划课题“用物理模型链接物理知识、规律和能力”研究基础上,构建串联整个高中物理的系列典型模型。
2、寻求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运用物理“模型教学”提高物理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出具有较强建模能力、创新能力、物理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群体。
3、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实践和科研的机会,培养提高年青教师教学业务能力。
4、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教科研成果,包括教师论文、高中物理模型素材、实验研究报告等。
(二)研究的内容
1、收集大量有关的素材,为模型教学设计基本能覆盖高中物理课本的课堂教学案例。选取2012级高一年级的部分班级作为实验班,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模型贯穿于课堂教学。做好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积累实验过程的各种资料及总结。
2、构建“建立基本模型—重组模型—创新模型”三个教学层次,形成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实践体系。
物理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加强对常规模型的分析、探讨和挖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而创造性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迁移和应用,不断激发灵感、探索方法,是创新能力的特质;升华、建立新的模型是“模型教学”的最高目标指向。当然,在高中物理教学阶段,受学生知识和能力、身心发展的限制,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前两个层次进行,对于第三个层次“创新模型”,我们会安排充足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综合实践活动加以实践。
3、挖掘物理模型的综合功能
物理“模型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物理思想和方法,通过实践开发以物理模型为平台的探索性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等新的学习及体验方式,为学生生动主动地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环境。
例如:在“单摆”的教学中,教师先用“引导探索总结”方式引导学生对影响单摆物理过程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单摆的结构特征、动力学特征、运动学特征和能量特征,建立起常用的基本模型。这个过程要组织学生对基本模型所涉及到的物理量、物理过程、物理规律、物理方法深入讨论,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及规律的认识,同时也再次应用了圆周运动的模型。在后面的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辨别单摆模型在各种情景中的具体表现,使学生对此模型建立起更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头脑中的物理模型不断进行修正和建构,使这一模型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和深刻性。
当然,对学生这种能力的要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模型教学”正是把这种建模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重视思维程序的建立和训练,循序渐进地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逐步熟悉并掌握“物理模型”这种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使构建物理模型的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与习惯,让学生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和能力的自洽。
4、利用物理模型开发课程的隐
科学对真理的追求同时也是对美和善的追求,所以物理课程也就有一定的拓展功能。利用物理模型教学可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渗透了美育与德育。物理之美非常抽象,当我们在构建物理模型的时候,就使学生在头脑里构画了美丽的物理图景,而借助计算机模拟可以将物理模型描绘得更加直观这些图形本身就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将这些物理之美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帮助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去热爱美、追求美。
四、实施方法
1、学习法
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即将来临,作为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育思想、转变观念、主动探索新的教育教学规律。
2、调查法
调查研究学生的完成初中学业后,对物理基础知识及基本方法(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数学方法)掌握到何种程度,评估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情况及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3、实验法
本课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实验法为主,探索实践有效的教学方法。
五、研究的操作步骤及人员分工
1、准备阶段(2012年7月-9月)
(1)召开相关教师座谈会,确定课题研究方向
(2)查找相关资料,收集各种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请专家论证本课题的可行性,起草本课题的实验方案,申报课题
2、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
(1)按计划实施本课题研究方案,边实施,边研究、边小结、边调整
(2)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学习、取经,请专家指导,使本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定期开设观摩研讨课,推广总结本课题的经验及反思
(4)积累相关素材及资料,包括典型教学设计、优秀课堂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
3、总结阶段(年7月-10月)
(1)整理归类相关资料
(2)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3)邀请专家鉴定研究成果
4、人员分工:
丁萍:中学物理高级教师主持本课题的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校长助理兼教科室主任负责实验班实验任务
王莉红:中学物理二级教师承担物理模型的整理和完善工作负责物理模型课件制作
王慧萍:中学物理二级教师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初期研究成果
本课题负责人于年进行了市重点教育规划课题“用物理模型链接知识、规律和能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年顺利结题并获奖。在此课题中我们已调查、积累和总结学生学习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和易错处,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知识背景建立一系列对应的物理模型,在课题组主要成员多年教学积累的基础上系统地整理、编写出物理模型讲义一册,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由于用物理模型贯穿高中物理教学全过程,链接各知识点、规律及能力,将物理知识及能力形成了一个网络,避免了以往教学中学生学习象猴子掰玉米,掰一个,掉一个,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解题策略,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篇2
为了更好地了解盘锦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指导和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帮助和解决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盘锦市教师进修学院高中部于2004年3月末到6月初对我市七所高中进行了调研工作。
本次调研活动采取了听课、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及座谈等方式。目前,全市七所高中使用的教材均为2013年修订的人教版思想政治课本。这次活动促进了我们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相关疑难问题的思考,使我们对下一阶段工作更有了针对性。
1.课程实施的困难、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关于高中起始阶段的政治教学问题。在调研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忽略了对初高中教学衔接的调查和研究。因而在授课过程中只按高中教材按步骤授课,未能建立起初中知识体系与高中知识体系的衔接。
从我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际来看,初中阶段思想品德与历史合为一张试卷,总分为100分,思想品德和历史各占50分。这种实际情况就导致了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政治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只是在中考前临时死记硬背,搞突击。
高中的新课程一开始,教师在高考的压力下,都采用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方法。一开始就用上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的词汇和内容,给学生当头一棒,致使相当一部份学生由此丧失了学习政治课的信心和兴趣。
1.2 关于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这次调研教研员听了数百节课,总体来说授课老师基本具备良好的教师素质和驾驭课堂的基本功。
从整堂课的环节来看,表面看来是环环相扣,无懈可击。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没有实际的收获,教师的信息输入量与中等及其以下的学生的实际接收程度不成正比。整堂课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可学生所获不多,仍然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被动前进。
教师只是在追求纯粹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但并不明确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这些问题的本质是教育理念问题。说到底还是为了追求课堂形式完美,而牺牲学生体验,对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缺乏深刻认识。在课堂上真正会回答问题的只有少数优秀学生。这种课堂行为说到底还是没有面向全体。面向全体学生不能以是不是全体学生都有没有参与课堂活动来衡量,要看是这种课堂活动对他们是否有效来决定。如果长期都是这种课堂模式的话,我们的学生就不可能有扎实的政治嗅觉和思想意识,更谈不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正确的学习策略。
1.3 部分必要的教学环节的缺失。在跟踪听课过程中,教研员发现有些年轻教师的课多数都是老教师的翻版和模仿,使用的课件也是老教师的,并没有其本人的教学想法和思路,没有看到"用心备课"的地方。有一个年轻教师在一节新授课上,居然用了30分钟复习提问然后批评学生,(批评的内容是学生为什么只数理化?而不补政治?)到最后下课前的5分钟才开始讲新课,结果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就没有完成,教学环节缺失了。还有,跟踪中听课过程中,教研员发现了许多年轻教师存在知识点的错误,并及时纠正过来。
2.对高中政治教学与教研的意见及建议
2.1 要正确适度地使用多媒体辅助系统进行教学,目前教师的多媒体应用很广泛,效果也是不错的。但如何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仍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将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
(1)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政治学科是一门和时事紧密相关的学科,教师在展示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图片、数字等的时候,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不可替代的。政治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大量的观点上交流,才能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功底。在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及时更正学生知识点上的错误,以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2)注重课件风格和教学风格的一致性。教师通过课件按照自己设计的逻辑进程,选用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有效地组织教学。因而课件必须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为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所以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应亲自创作或有取舍,自然地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到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能让学生容易接受。
2.2 教师要鼓励学生遇到与经济、政治相关的现象和问题时积极思考,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从电视、互联网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丰富自己头脑和视野,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处理各种经济、政治现象。
篇3
一、基本情况
自20**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乡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共投入资金2324万元(中央专项资金1**8万元,省级配套资金679万元,自筹617万元),完成建筑面积27241平方米,撤并小学187所,初中5所,撤并了8个乡镇教育总校,初步实现规模办学。今年将再撤并小学9所,撤并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3所,撤并后有各级各类学校85所,其中小学6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初中5所(包括实验中学),幼儿园10所,普通高中1所,职教中心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目前小学在校生14189人,初中在校生6025人,高中在校生2038人,职中在校生2137人。
20**年,我县对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进行了重新规划,准备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拟在全县设立柴沟堡第一、第二,左卫、怀安城、头百户、渡口堡六个学区,全县初中整合为6所(包括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不包括实验中学),小学整合到30所左右,实行学区化管理。其中柴沟堡第一学区,辖柴沟堡城内(人口5.05万),设初中一所即柴沟堡二中,生源为柴沟堡镇城内学生,规模约1800人,设小学5所。柴沟堡第二学区,辖柴沟堡镇城外(人口2.42万)、西沙城乡(人口1.03万)、西湾堡乡(人口0.87万),设初中一所即世恩中学,规模约1000人。设小学6所,即西沙城、西湾堡每乡设小学2所,柴沟堡城外设小学2所。怀安城学区,辖怀安城镇(人口3.18万)、王虎屯乡(人口1.4万)、第三堡乡(人口1.43万)。设初中一所即怀安城中学,规模约1500人。设小学7所,即怀安城镇设小学3所,第三堡乡、王虎屯乡各设小学2所。左卫学区,辖左卫镇(人口4.23万人)、第六屯乡(人口0.96万)。设初中一所即左卫中学,规模约1000人。设小学4所,即左卫2所,第六屯2所。头百户学区,辖头百户镇(人口1.59万)、太平庄乡(人口1.03万)。设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即头百户中心学校,规模约1000人。设小学4所,即太平庄乡2所,头百户镇2所。渡口堡学区,辖渡口堡乡(人口1.6万),设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即渡口堡中心学校,规模约800人,设教学点(1—2年级)3个。
二、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我市其它先进县区相比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家长对学校布局调整的认识不到位
学校布局调整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调整前,绝大多数村均设有学校,学生上学较为方便。布局结构调整后,撤并了部分村级学校,学生不得不到外地就学。由于学生年龄小及经济等方面的原因,造成部分家长不理解,担心孩子上学的安全和经济负担加重。同时部分家长还对学校的学生管理、饮食卫生等方面产生诸多顾虑。孩子上学远路上是否安全,在外吃饭学校伙食是否卫生,在校是否能照顾好自己等方面造成家长的不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的布局调整。
2、经费不足制约布局调整进程和质量
中央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以来,给县级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开支压力。虽然上级每年给义务教育拨付一定的专项资金,并制定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但一些学校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学校办公经费只限于学校正常运转所需,部分学校经费入不敷出,负债运行,根本没有能力进行自身建设。同时布局调整后,大量的学生涌入中心学校,中心学校的校舍、教学设施难以及时得到扩充和完善,大部分寄宿学校无浴室,没有安装暖气,房舍也不同程度存在一定问题,给寄宿学生的生活带来困难,影响了整体布局调整的推进和布局调整质量的提高,全县中小学校标准化和规模化办学水平还不高。
3、寄宿制学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使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办学规模扩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很大地改善,但在学校的管理上出现了新的问题。寄宿学校的生活教师和相关服务人员不在国家定编之列,学校无法配备专职生活教师,寄宿生的管理只能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兼任,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又不利于学校的管理。由于缺少必要的管理人员,学校无暇全面顾及学生的饮食起居、卫生、安全、防疫等工作,容易造成不安全和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同时,学生往返学校途中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学生休息回家时,自行车、摩托车、农用车等混挤在一起,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对接送学生的车辆需进一步加强规范和管理,寄宿制学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师资队伍建设需进一步优化
对现有的师资队伍如何进行优化组合也是学校布局调整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历史等原因,现在的城镇师资水平明显高于农村,部分农村学校仍存在开不全课的情况,特别是英语和音、体、美等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同时农村教师老龄化现象也较为严重,年轻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难以得到及时补充,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利用学校布局调整这一机遇,对全县的师资队伍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组合,已成为提高全县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当务之急。
三、对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布局调整的认识
要从“科教兴县”的战略高度出发,努力做好学校布局调整的宣传发动工作,把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水平”上来。教育部门、各乡镇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要站在群众的位置上考虑,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入手,转变群众观念,消除他们对学校布局调整的片面认识和不理解,引导他们关心和支持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确保学校布局调整的顺利进行。
2、加大投入,快速推进学校布局调整
一是要继续确保政府性投入。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县、乡政府的管理职责,建立各级政府合理分担的教育投入机制,在安排财政预算上要优先安排教育经费。二是要合理处置学校闲置资产。按照市场机制,对不能直接用于教育的闲置校产进行处置变现,用于合并后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经费支出。三是继续向上级争取扶持资金。近年来,中央、省、市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必须紧紧抓住这种机遇,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帮助和支持。四是要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教。本着“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宗旨,通过广泛宣传,鼓励引导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助教,利用社会力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3、统筹规划,突出学校布局调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规划是学校布局调整的龙头,没有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就会造成重复建设和投资的浪费。因此,学校布局调整必须做到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确保调整一所,达标一所。一是要坚持“城乡一体化”规划理念。全县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应按照“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向中心乡镇和中心村集中,与优势资源整合”的思路进行规划,努力实现学校布局科学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和教育管理规范化。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各乡镇的经济条件、人口数量、地理位置及道路交通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合理制定调整方案。合并新建寄宿制小学,要充分考虑学生住宿、饮食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尽可能让学生吃得好、住得满意,减轻家长负担。要充分考虑到寄宿制学生年龄较小,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自控能力较差等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三是要与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不断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中小学布局调整不仅仅是空间分布的变化,也包含着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因此,学校布局调整要与清退代课教师、实行教师聘任制等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大胆尝试招考一批能够定向长期服务农村小学教育的师资,切实将素质高、精力好的年轻教师充实稳定在农村教学第一线,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篇4
摘 要:该研究针对不同相互作用类型、强度和距离的高分子物理凝胶体系(如:网络尺寸均一与非均一的物理凝胶、聚电解质凝胶和高分子/无机纳米杂化水凝胶、双网络增强水凝胶等),重点发展静态与动态光散射、小角中子散射、固体核磁共振谱、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微流变等方法,在不同尺度上研究物理凝胶化过程中分子链与链段由平衡态的各态历经向平衡的非各态历经转变,理解物理凝胶的多层次结构及其动态结构多样性的物理本质,明晰分子链“捕获”和束缚溶剂在物理凝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分析物理凝胶形成过程中力学响应规律,不同尺度上认识高分子物理凝胶化机理及其结构与性能的调控机制。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尺寸精确可调的微凝胶,研究分子链在受限空间下的物理凝胶化机理和动态结构多样性本质,结合在片(On-chip)包埋技术,为制备具有潜在应用前景、具有特殊环境应能力(如:对光、电、磁等的响应)的多功能微凝胶材料提供科学依据。发展动态Monte Carlo、分子动力学、耗散粒子动力学和动态密度泛函等模拟方法,研究高分子物理凝胶及物理微凝胶模型体系的溶胶-凝胶转变过程,认识物理交联网络几何拓扑结构演化与凝胶化的关联和体积相变的物理本质,明晰微凝胶颗粒在体积相变过程中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以及体积相变的尺寸依赖性,理解高分子物理凝胶特殊环境响应性的物理本质,拓展高分子物理凝胶化的理论模型。在实验与模拟结果相互佐证的前提下,借助物理凝胶的刺激响应性和可逆性,通过调控高分子物理凝胶多层次结构和相互作用,实现特征松弛时间和特定结构尺寸的控制,为智能高分子凝胶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指导。
关键词:高分子物理凝胶 凝胶化 机理 结构 功能
Abstract:Physical gelation of polymers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capture” of molecular chains in a certain time and space scales, the formation of physical crosslinking between molecular chains, and the transition of molecular chain movements from ergodic to non-ergodic. There exists large difference on the structure size obtained from dynamic rheological and the neutron scattering,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hysical gel of polymers has the structural multilevel property, this property leads to the completely different behaviors of the gels on different relaxation time or mechanical response. Thus, to understand the physical gelation mechanism and the essence of its dynamic structure diversity are significant to the design of polymer gels. The present project aims at physical gel systems with interac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strength and distance, the project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methods to study the transition of molecular chains and segment from ergodic at equilibrium state to non-ergodic at equilibrium state during the physical gelation process at different scales, to understand the multilevel structure of physical gels and the physical essence of its dynamic structure diversity, to clarify the function of the “capture” of molecular chains and bound solvent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physical gels, and to analyze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laws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physical gels to know the gelation mechanism and ways of adjusting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y of gels at different scales. On the basis of the certifiable results between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 the controlling of characteristic relaxation time and structural size could be realized with the stimuli-responsibility and reversibility of physical gels and by adjusting the multilevel structure of physical gels and interactions, which can provide the guidance to the design and preparation of intelligent polymer gel materials.
Key Words:Polymer physical gel; Gelation; Mechanism; Structure; Function
阅读全文链接(需实名注册):http:///xiangxiBG.aspx?id=49013&flag=1
篇5
>> 中职学校图书借阅调研报告 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评价教师调研报告 对中职学校民族声乐教学的思考 浅谈中职学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 中职学校女教师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中职学校青年教师现状分析调研报告 中职学校校园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调研报告 中职学校声乐教学问题研究 优质学校发展内涵的调研报告 舟山市乡村学校英语启蒙教学的调研报告 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声乐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路探索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声乐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中职学校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现状调研 浅谈中职艺术学校声乐教学 谈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改革 关于预防学校楼道拥挤踩踏事故的调研报告 上海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中职学生对学校团活动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某县乡镇中心小学校长在校园修缮过程中职务犯罪问题的调研报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中职学校声乐教学的调研报告 中职学校声乐教学的调研报告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通过调研中职学生学习声乐的基本情况和老师的教学技巧,探索适合中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声乐教法调研 一、调研的目的:
了解学生学习声乐的基本情况,学习不同老师的教学技巧,从而总结出更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系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二、调研对象: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和教师。三、调研内容:
歌演唱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喉头的稳定、歌唱的咬字、吐字歌唱的气息、歌唱的共鸣四、调研的主要方法:经验总结法 对比研究法五、调研的步骤:(一)声乐课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声乐课,无论在授课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相对落后,硬件设施也不够完善,导致大多数学生缺乏听课兴趣,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对声乐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目前,主要存在这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不合理的发声方法破坏了发声器官及协助发声的肌肉配合,这种不协调久而久之,便会引起发声器官的病变,尤其是喉病。第二个问题:吸气时不能扩张胸腔和肋骨,而是提肩抬胸,发声时昂头,颈部用力,气息短而浅,唱得“脸红脖子粗”,胸闷憋气,然后越唱越浅,越唱气越提,挤捏着发声,致使声带边缘粗糙、声带出血。第三个问题:方言:唱歌时咬字吐词不准确,归音不当,方言味浓。第四个问题:站立姿势不正确如:低头、仰脸、哈腰、鼓肚、伸脖子等机械不协调的姿势
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使用正确的演唱技巧演唱是现在要做的一项最为紧迫的教学工作。(二)问卷调查
随机抽查了我校11级和12级的四个班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让学生回答以下4个问题:
1.你认为你自己具备歌唱的基本能力吗?
2.在歌唱过程中你认为你自己存在以上几个问题吗?
3.一般的声乐课是不是老师把知识讲的很清楚?
4.平时大多数课中,你是练习的时间多,还是老师讲课用的时间多?
分析:从以上的调查情况看:声乐教学其基础还是很薄弱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对声乐课感兴趣的比例较大,学习的欲望较高。这就首先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声乐基础能力的训练与艺术能力的培养。 (三)声乐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有关理论研究1、稳定的喉头:(1)不发声,张开大嘴缓慢地深吸气,在吸气时注意体会喉结随呼吸下沉、下降的活动感觉。 (2)在歌唱发声时,用“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感觉来唱,是稳定喉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3)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当旋律音高上行时,歌唱者可以在心理的想象中,感觉喉结随着气息一道往下沉。(4)歌唱者在歌唱发声时,喉结不能跟着音高的变化乱动,应该有一种相对稳定的感觉。这种稳定的感觉,是在“吸着唱”的感觉中建立起来的。2、歌唱的咬字、吐字技巧: (1)咬字与五音:所谓咬字,就是指字头部分声母的发音。咬字时,按照咬字器官着力部位所起的作用归纳为“五音”。其名称是:①唇音,②齿音,③舌音,④牙音,⑤喉音。咬字在歌唱语言的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咬字的着力点要准确、短促、真切而清晰,字要咬得正,要咬而不死,唇、齿、牙、舌、喉灵活有生气的动作,是咬好字的基本条件。 (2)吐字与四呼:吐字是指字腹和字尾部分韵母的发音。字腹是一个字最响亮的韵母部分,韵母是吐字时发挥音响共鸣作用的中心。音韵学中,把吐字过程中口腔变化形态归纳为:“开、齐、撮、合”四种类型,即“四呼”。快速咬字后,要立即吐字,吐字要遵循“字腹延伸不变形”的原则,要注意保持母音口形不变,气息不断,使咽腔等共鸣器官受到气流振动而引起共鸣。
3、歌唱的气息
人的呼吸由两组肌肉群组成.一是管吸气的肌肉群,主要包括腰部周围及后背肌群,歌唱的吸气要求鼻子和嘴并用.配合好深口吸.另一组是管呼气的肌肉群,这组肌肉组织很发达,但唱歌时并不需要很强的作用,只要吸气肌肉的自然动作就够用了,在唱歌中,我们主要加强吸气肌肉的训练。吸气时要注意:吸的快、吸的深、吸的柔而轻,动作敏捷自然。4、歌唱的共鸣
第一阶段 以中声区训练为基础,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调节和锻炼肌肉以适应歌唱技术的需要。无论哪一个声部,都应该从中声区开始训练。第二阶段 在中声区的基础上,适当扩展音域,加强气息与共鸣的配合训练,练好过渡声区,为进入头声区的训练打好基础。第三阶段 高声区的练习可以在比较巩固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加强音量音高的训练。练声注意事项 :1.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适当地练唱。2.在没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练习,每次练习应有新鲜感,精神集中。3.练习时要多用慢的、短的乐句作为最初的练习。4.声乐训练特别需要时间,奇迹是没有的。
篇6
一、调研目的:
为了真正掌握XX中学2013届高一新生数学学习的基本情况,X月27日至X月30,我真对高一12各班,622名学生的四次月考数学成绩进行了调研,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和了解,并对成绩进行了细致的数据分析、表格整理,此外还有和高一年级八名数学教师进行座谈沟通进一步了解当代学生学习数学所呈现的特点,形成本次调研报告。
二、调研对象及方法:
1、调研对象
(1)XX中学高一622名学生四次月考数学成绩分析。并随机抽取班级进行详细分析。
(2)针对全体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看法及自身成绩,学习方法等方面。
(3)抽取高一七班学生每人进行了谈话,了解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与看法。
(4)高一8名数学教师针对每个班级学数学的情况。
2、调研方式:调研问卷,成绩查询分析
三、调研内容及调研结果分析:
(一)学生成绩调研及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1、根据新中分班情况,四次月考中数学成绩进行多方面比较,首先是在几类班级中的比较,领军班四次平均分均在100-110之间,重点班平均分在70-80之间,而平行班集中在40-50分,及格率不足90%,差距较大,学生整体数学成绩有待提高。
2、然后是个人成绩的四次月考学生的成绩变化比较,整体看来增长率不高,学生进步幅度基本无较大变化,个别学生进步较大300名左右,但是也有退步较大的。
3、参与问卷调研的,在数学教学课堂上,57.5%的学生大部分内容都能够听懂,37.5%的学生都听不懂,一些学生认为数学老师讲课能够放慢语速。
4、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38%的学生愿意向任课老师寻求帮助,其次是向同学寻求。而剩余的32%则认为会视情况而定。
(二)与学生座谈调研结果分析
1、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薄弱,导致没有数学兴趣
2、36%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时候的课堂纪律也会影响到数学成绩
3、数学较难,理解耗费时间长,作业效率低,课上掌握较少,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也是成绩较差的原因。
4、部分学生课上难以集中精力,课下练习较少,不敢问题。
5、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不能真正的举一反三。
(三)与数学任课教师座谈调研结果分析
几位任课教师都认为学生数学成绩较低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1、在12个班中,领军班1班和重点班2、3、4班数学成绩较好,而在平行班中的学生对成绩不是很重视,学习成绩较差,数学基础薄弱,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程度不一。
2、对于学科本身而言,数学的理论性较强,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抵触心理。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
3、对于教师而言,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或许部分学生无法适应。
4、被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5、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6、不重视基础,好高骛远。
四、调研总结
篇7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意愿;需求分析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意愿
新生代农民工较老一代农民工来说,首先在就业意愿上就显示出极大的不同。老一代农民工就业的目的基本上是为了打工赚钱、回家盖房、娶亲养老、供养孩子上学等;新生代农民工则完全摆脱了为最基本的生计而外出奔波的宿命,与之替代的是“从学校刚毕业,出来见见世面,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积累社会经验”、“不愿待在农村务农,到城市中享受城市人的生活”、“到外面学点技术”、“实现自己的梦想”等等。可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追求、自我发展的意识格外强烈。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在2010年6月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就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行业分布呈现明显的“两升一降”特征,即在制造业、服务业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在建筑业中呈下降的趋势。《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则显示,2004年农民工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中的所占比重分别为33.3%、21.7%和22.9%;而国家统计局2009年的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的比重分别为39.1%、25.5%和17.3%。通过对比可以发现:5年间,农民工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上升了5.8和2.6个百分点,建筑业则下降了5.6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相对于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显露出了行业倾向性,开始偏向于劳动环境和就业条件更好的行业。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分析
(一)受教育水平
按照国家统计局2009年公布的数据分析,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占到了26%以上,其中21-25岁年龄段的比例则达到31.1%,远远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就显示:在上世纪80年代从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中,小学教育水平的比重分别高于半文盲、文盲、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而从90年代开始, 则是初中教育水平的比重成为最高。所以,与上一代大多是文盲半文盲受教育水平的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数人都已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这不仅使得他们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也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报刊、书籍以及网络来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来为自己利用。
(二)职业技能水平
通过上述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分析也可以看出,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是初中刚毕业就选择外出打工。因此,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就成为决定他们前途的重要因素。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达到了36.9%,高出老一代农民工14个百分点;而对于从农村走出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务农这项基本的生活依靠也可以是他们最基本的技能,而调查数据则显示: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从事农活,37.9%的新生代农民工则从来没有务工的经验。虽然新生代农民工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教育水平为主、职业技能水平相比老一代农民工有较大的以高,但是,他们目前的职业技能水平仍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意愿中的工作岗位的要求。
三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政策导向
(一)市场需求
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网公布的信息数据来分析,2009年城市劳动力市场对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需求占到总需求的60.2%,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的需求仅占39.8%。而当前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还不到30%。同时,劳动力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受过专门职业教育、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专、职高和技校水平的劳动力,这部分需求占到总需求的56.6%,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这部分人也只有20%左右。所以,在市场国际化、竞争激烈化以及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背景下,知识和技能逐渐取代以简单体力劳动而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选择标准。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如果不能有效的提高,就很难满足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求。
(二)政策导向
由于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供求失衡,这就需要相关政策的介入对其实施积极的干预,促使劳动力市场从失衡转变为供求平衡。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主要从技能水平上下功夫,目前针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主要分为三类: 1.委托模式,即政府委托各类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学校进行常年培训;2.定点模式,即劳动力输出地与输入地两地政府牵手,有目的进行培训;3.订单模式和联合模式,即政府和企业联合,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由政府牵线搭桥,对企业用工进行培训。此外,政府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同时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回乡创业等。从而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四结束语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乃至我国整个社会结构变化的重大问题。从新生代农民工主体角度出发,对其就业取向、素质技能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政策的导向,有助于全面深入的研究其就业问题。总的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仍然十分严峻,无论从其自身还是企业、政府都应积极寻求各种有效的措施来最终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篇8
【关键词】精神文化需求;新特点
一、数据统计与分析
根据课题的设计思路,本次调研在廊坊域内共发出调查问卷150份,实际收回145份,回收比96.67%,其中有效问卷117份,有效比80.69%;无效问卷28份,无效比19.31%。其中,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对本课题有较强研究价值的62份,价值比52.99%,是本调查研究报告的主要的立足点和着眼点,调研分析也是围绕着这62份主要问卷展开;研究价值不大的55份,价值比47.01%不作为具体分析的研究对象,仅供粗略参考。统计图如下:
客观选择题第一至第三题为单项选择题,第四题为多项选择题,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业余生活,情况统计及分析图如下:
按年龄段统计:18岁以下4份;18―30岁份28份;31―40岁15份;41―50岁8份;51―60岁5份;61―70岁1份;71岁以上1份。主要调研对象集中在18-40岁中间。
按文化程度统计:小学 1 份;初中5份;高中(包括中专及技术类学校)21份;本科(包括大专)30份;大学本科以上(包括硕士、博士)5份。
按职业统计:学生9份;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11份;工、商业工作人员12份;农、林、牧、渔业劳动者3份;其他27份。
按“业余时间做什么”统计:参加各种社交活动17份;看书21份;看光盘、听讲座9份;上图书馆3份;上书店6份;看电视或上网45份;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如:书画、音乐、舞蹈等7份;其他(请列举)7份。
二、结语
很高兴的是,本次调研有很强的全面性,不仅各个年龄阶段人都有参与,而且不同工作岗位也都有涉及,可以全面有效的反映当前廊坊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篇9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8-0767-02
【关键词】 营养不良;肥胖症;近视;龋齿;学生
保障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降低常见病患病率,是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策略。龋齿、视力不良、营养不良和肥胖等疾病的防治一直被卫生部和教育部列为学校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1]。为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笔者于2008年9-11月对重庆市沙坪坝区和大足县8所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校7~18岁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和大足县城市及乡村8所普通中小学校7~18岁汉族学生共12 197名,按城、乡、男、女和年龄分组。其中男生6 109名,女生6 088名;城市学生5 958名,乡村学生6 239名;小学生(7~12岁)6 224名,初中生(13~15岁)3 197名,高中生(16~18岁)2 776名。
1.2 方法 采用现场检测的方法,检查方法按《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2]的要求进行,龋齿只检测7,9,12,14,17岁5个年龄组。营养不良和肥胖学生的筛查使用修订后的“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标准[3]。
1.3 质量控制 使用统一仪器,并在有效检定期内,测量前进行校正;参加体检和质量控制的人员均参加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持证上岗,每天对体检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身高、体重按5%进行复测,复测结果误差率全部低于5%,符合测量要求。
1.4 统计分析 使用《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系统》1.2版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检出率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重庆市7~18岁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76%,肥胖检出率为7.33%;近视检出率为47.68%;龋齿检出率为18.96%,龋均0.53,龋齿充填率为8.29%。由表1可见,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肥胖检出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近视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市学生肥胖和近视检出率均高于乡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营养不良、肥胖、近视和龋齿检出率在小学、初中、高中3个不同学习阶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3 讨论
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是青少年最突出的营养问题[4]。超重和肥胖将导致成年期心脑血管等疾病发病率增加[5-6]。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市中小学生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肥胖问题: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76%,高于高廷海等[7]的调查结果,其原因可能是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学习负担比小学生重,营养素需求量增加而摄入量相对不足,另外还可能与女生的生理特点有关[8];肥胖检出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城市高于乡村,男生高于女生,与有关报道[8]一致。营养不良和肥胖不但影响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及将来就业。因此,加强对学生和家长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低龄学童的肥胖问题。儿童期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还是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9]。
重庆市学生近视的情况仍较严重,且检出率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而增加[10]。青少年近视率升高与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和计算机的普及导致用眼过度有关[11]。因此,预防近视低龄化是当务之急,这就需要规范学生用眼习惯,减少看电视、玩计算机等视近工作时间,增加户外活动,并尽量减轻课业压力,改善视力状况。各地应将防治近视工作提高到保障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质量来认识,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教体艺[2008]7号)进行落实,并将防治近视列为学生常见病的重点工作[2]。
学生龋齿患病率为18.96%,而龋齿充填率仅为8.29%。青少年由于抗龋能力较弱,易受龋病侵袭[1],应加强口腔疾病的防治力度,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力量不断宣传防龋的重要性。龋齿充填率是评价口腔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12],因此要扩大学校口腔保健覆盖面,每年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结合氟化和窝沟封闭预防,大幅提高龋齿充填率,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纳入考核、评价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13]。
笔者认为,学生常见病的防治,需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各区(县)和学校应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响应WHO号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在那些经验不足、资源缺乏的地区和学校,应以专项常见病防治为重点开展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2]。
4 参考文献
[1] 赵宏艳,刘敏,吴立欣,等.唐山市监测点校学生1999-2003年常见病患病情况.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67-68.
[2]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6-108.
[3]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2-143.
[4] FERNADO SD, PARANAVITANE SR, RAJAKARUNA J, et al.The health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school children in two rural communities in Sri Lanka. Trop Med Int Health, 2005,5(6):450-452.
[5] WADDEN TA, BROWNELL KD, FOSTER GD. Obesity: Responding to the global epidemic. J Consult Clin Psychol, 2002,70(3):510-525.
[6] MCMURRAY RG, HARRELL JS, BANGDL WSI,et 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and obesity rural and urba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J Rural Health, 1999,15(4):365-374.
[7] 高廷海,薛刚,王晔,等. 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医师进修杂志,2004,27(S1):104-105.
[8] 孙中友,戴寿桂. 盐城市2003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94-695.
[9] 张世伟,马军,邬盛鑫,等. 北京市体重正常和超重肥胖儿童血糖血脂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 087-1 088.
[10]叶广俊,主编. 儿童少年卫生学. 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4.
[11]哈森高娃, 金秀平,肖剑岚. 通辽市城区2000-2003年中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866-867.
[12]季成叶. 中国学生常见病现状和动态趋势分析.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报告会材料汇编,北京,2005:121-127.
篇10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合作学习 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有多种,如何灵活地运用方法,对于化学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查阅相关问题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探索出几种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常用的实施方法。
1小组探索法
这种方法也称小组调查法,这种方法的一般程序是:选题―调查设计―调查设施―调查分析―调研报告―评价。首先,学生选择一个化学主题,然后设置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 再选择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然后对调查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得出调查结论,最后还需要对调查结论进行评价,这个过程实质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调查或访谈是搜集动态资料的一种方法,因为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调查的对象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设置问题进行研究,以弥补搜集静态资料所带来的不足。例如,在学习有机物时,可以选择“有机物对人类的影响”为主题,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和分析,形成调研报告,最后进行评价。
2小组成绩分工法
这种方法它倡导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依靠同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练习来理解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最后通过独立测验由老师按照小组成员的整体提高来评价小组。首先,需要进行准备工作,包括学习资料的准备、实验的准备和份组的准备等;其次是该方法的实施,教师需要像传统授课方式一样进行化学知识的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尽量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化学常识或用实验等进行直观教学,这一阶段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或纸质书籍等超越本节相关的研究,让后互相探讨,取长补短,把教师讲课的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重点是提供指导,提供技巧,以提高小组合作的效果和效率;再次是独立测试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是检验教师授课和小组合作的效果;最后是小组评定,其目的是鼓励优秀小组和帮助落后小组。
3探究学习法
在高中学校化学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自主地获取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从而在此过程中促进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首先,在创设情境中发现问题。情境是通过形象的手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因为感性认识是人类认识的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实质就是使学生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进而需要获得理性认识的过程中产生的疑虑。当然,如果缺乏现实材料来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达到目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等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动态的情景,从而更有效率地理解教材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形式设置情境,故事能够使学生感兴趣而进入思考的状态,故事情境具有直观性,易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其次,在自主学习中探究问题。通过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后,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教师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组织和合作,使学生领悟知识、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对于在探究中学生难以解决的,教师可以先讲清有关的概念、原理等,再通过组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对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允许不同的观点的存在,并引导学生相互争论和批判,争论和批判中促进知识的增长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最后,在交流反馈中衍生问题。探究问题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如果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而止于问题,那么虽然学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但应用知识的能力不一定有提高,因为缺少了反馈环节,不能形成普遍规律性的认识,也即是说不能对知识进行演绎。交流是获得新思想的一种重要途径,在交流中各方阐述自己观点,有时能引起顿悟、有时通过思想的碰撞后能转换新的视角、新的观点,也即是说交流能更有效地激活人的大脑,对学生的主动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交流发现新的问题,有利于把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从而拓展知识,甚至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当然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还有其它实施方法,比如切块拼接法、小组一游戏一竞赛法等,这些方法的实质是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辩证地看待教与学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实事求是、具体问题结题分析,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等来决定采用哪种或哪几种教学方法,绝不能盲目照搬。
参考文献
[1] 王坦.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析要[J].中学理科,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