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市场研究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3: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市场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程市场研究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常见桩;特点分析;施工工艺

一、建筑工程常见桩特点分析

在建筑工程中有一些桩体是经常使用的,一般来说,按常见桩的柱形承受力可以分为摩擦形桩与端承型桩。摩擦形桩包括摩擦桩、端承摩擦桩,端承型桩包括端承桩、摩擦端承桩。按桩身材料分类则可以分为砼桩与钢桩,砼桩主要有预制砼桩与灌注砼桩这两种。在这些常见桩中,预制桩与灌注桩最为常用。

1.1 预制桩的特点

预制桩的单位面积承载能力比较强,这主要是因为预制桩属于挤土桩,打入预制桩之后,桩体周围的土壤被挤压严实,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但是会造成桩体周边的地面土壤隆起,甚至引起附近的桩体上浮。预制桩的质量较高,检查起来也较为方便,能够用于水下施工,预制桩的混凝土密度比较大,因此具有较高的抗腐蚀能力。预制桩的施工工序比较简单,能够节省大量的施工时间,但是预制桩的建筑成本比灌注桩高很多。预制桩里钢筋的配置是根据搬运、吊装和压入桩的承受能力进行设计的,钢筋含量也比较高,所以承载力远远高于正常的工作负荷。预制桩不适宜在城市建筑物比较密集的地区使用,因为预制桩施工时一般要使用锤击法或振动法,这就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办公环境,在操作过程中一般要将施工方法改为静压桩机施工法。预制桩的长度还受到起吊设备的影响,一般长度要控制在十米左右。长桩在接桩的时候,接头处比较薄弱,如果桩长的垂直程度得不到确定,就会降低预制桩的承载能力,极有可能在打桩的时候造成桩身断裂。另外,预制桩的坚硬度比较低,难以穿透一些比较坚硬的地层,如果还存在软弱层,就需要使用预钻孔的方法来加以辅助施工。

1.2灌注桩的特点

灌注桩的应用范围较广,可以适用于不同软硬度的土层。灌注桩的长度也没有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控制长度,且没有接头,能够节省额外费用。当灌注桩只承受轴向压力的时候,就可以在灌注桩内减少配置钢筋数量。还可以根据工作承载力的大小来配置钢筋笼,以此来节约钢筋材料。灌注桩的承载能力较强,在一般情况下,与预制桩相比,灌注桩更加经济,成本更低。但是灌注桩的质量难以控制,如果操作不当,就极有可能发生桩身断裂、钢筋暴露出来的现象。灌注桩的直径较大,沉积物难以清除干净,所以承载能力易受影响。此外,灌注桩一般不用于水下施工,但是在一些大桥的桥桩施工过程中也会使用水钻灌注桩。

二、建筑工程常见桩施工工艺

2.1预制桩的施工工艺

建筑设计人员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在分析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的基础上,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或制定一套施工方案,在施工方案中详细分析入桩所受阻力与地基承受能力,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静压桩机的型号和预制桩的施工工艺,为施工做好准备工作。研究入桩的阻力大小首先要分析桩形、桩身长度、接头样式、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等因素,在此基础上选择适用的静压桩机器设备。施工现场地质土壤结构、埋入地层的深度、预制桩之间的距离、总数等因素都影响到入桩时所受的阻力。一般来说,入桩阻力主要由桩身侧面受到的阻力与桩尖受到的阻力构成,这两者的阻力比例并不是定值,会受影响因素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在分析入桩阻力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分析。其次,要能够选择适用的桩顶垫材。垫材的使用能够提高打桩的工作效率,保证精准度,而且能够有效避免桩帽受到损坏。在压桩的时候,垫材能够缓解桩机对桩体施加的压力,将压力均匀地分散到桩帽上来。在一般情况下,会使用硬度较大的木材作为桩帽,例如橡木、桦木,并按照纵纹受压的方式来减缓压力。

在压桩接桩的方法上也有规定,在使用静压法沉桩的时候,一般采取分段压入的方式;接桩的时候则要采取逐节接长的方式,焊接法与浆锚法是接桩时常用的方法。接桩的时候要能够稍加注意,检查下一节桩顶是否完好,如果存在损坏的现象则要能够立即修复,保持桩顶的清洁,同时要能够保证上下两个接头处无杂物。如果发现预制桩存在变形的现象,就需要及时加以修理,再有监理单位进行检查,检查合格之后才可以投入使用。在沉桩的时候要能够保持机器持续击打,切忌中途长时间停止击打;另外,要能够根据工程实际要求,在考察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压桩顺序,一般使用打桩效率比较高,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压桩顺序。

2.2灌注桩的施工工艺

在使用灌注桩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建设施工人员要能够在分析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现场地质报告、地下管道图及周边的建筑物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首先要将妨碍施工的地下管道线路进行迁移,扫除施工现场的障碍物,搭建临时施工设施,检查、调试施工机械等等,做好场地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根据灌注桩的柱形设计来选择合适的成孔工艺,确保该工艺适合设计要求。在制作钢筋笼的时候,要确保钢筋的型号、规格、种类、间接等都符合设计标准。对于比较大的钢筋笼,要能够在内部设置支撑,以防止在搬运的时候发生钢筋笼变形现象,另外需要在钢筋笼的下面加上一层混凝土垫块。在安放钢筋笼的时候需要保持垂直,缓慢地将钢筋笼放进孔内。对于那些比较长的钢筋笼,则需要采用逐节加长的方式,必须要保证钢筋接头不在同一个平面里。安装完钢筋笼之后,要做好清洁工作。在灌注桩制作过程中,混凝土的材料选用与配合比要以实验室的配合比为依据,在施工过程中,要能够制作样品,进行性能测试。在灌注混凝土的时候,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孔内有水时要采用导管法;孔内无水时采用串筒法;孔内水能够疏干时使用短护筒直接投料法等等。在施工结束之后要安排人员进行检测,适当地采用加固措施,以此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陆琳.建筑工程常见问题及施工技术管理措施.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04

[2]梁传栋,曲桂春.预制桩与灌注桩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科技咨询导报.2007,20

[3]王希波.我国建筑用常见桩的特点及施工工艺.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离不开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系统的支持。因而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致力于管理系统的完善,才能为整个施工现场的管理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如何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作出以下分析和探究。

1.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系统的构成

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系统的构成元素来看,主要有人员、机械和环境,在施工现场加强质量管理,就必须对三者进行有机的协调,以促进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而从管理系统的形成阶段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可行性研究阶段;二是项目决策阶段;三是工程勘察设计阶段;四是工程施工阶段;五是工程竣工验收阶段。但同时也存在五个因素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存在较大的影响,一是人;二是材料;三是机械;四是方法;五是环境。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完善这一系统,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基本原则,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工作态度,还应具有强烈的质量和安全意识,明确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重点和范围,从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范围来看,主要是有原材料质量的监控、关键部位的施工、各项施工工艺技术的参数、施工工序、新工艺技术以及材料的应用、产品质量的监管和质量问题的控制等等,从施工现场的监控重点来看,主要是对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施工图纸的会审、以及关键和薄弱部位的施工等环节的监控。与此同时,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系统离不开人的支持,因而施工企业还应选派专业的人员为整个系统的运行做支撑,以项目经理为首,以各施工管理人员为主体,以全体施工全员为成员,为整个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1]。

2.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几点浅见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系统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这一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呢?

2.1利用管理系统确定施工现场质量监控目标

为了更好地提高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效率,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利用管理系统确定施工现场的质量监控目标,明确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范围。具体来说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1加强施工图纸的会审是施工质量监控的第一要务

施工图纸作为施工任务有效开展的根本前提,因而作为施工企业必须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对施工图纸进行认真的会审,以更好地掌握设计意图,通过施工图的会审,为整个施工现场的质量监控明确目标,从而为各项施工任务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

2.1.2加强原材料和半成品的监控是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根本前提

原材料与半成品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为了更好地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作为施工企业必须对各种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并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保管工作,通过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为施工质量的提升注入强劲的动力,从而确保整个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系统得以有效地实施。

2.1.3加强关键工序和薄弱施工环节的质量监控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注入动力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关键工序质量的监控,还应对薄弱环节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首先,关键部位的施工必须结合工程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严防工序质量失控,对于薄弱环节,则应总结经验和教训,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施工现场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监控,并在整个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对其进行控制,从而确保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得到有效的管理[3]。

2.2利用管理系统对施工现场质量进行监控

一是加强施工技术的复核,例如对于放线定位、标高引测等技术必须做好再次复核,从而确保各项施工技术得到有效的管理;二是加强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对于各种隐蔽的工程项目必须对其进行全程监控,以确保各项隐蔽工程得到有效地管理;三是对于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尤其是应对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四是在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对于每一道施工环节的质量必须进行严格地检查,只有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确保整个管理系统安全高效地运行。

2.3致力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系统的完善

建筑施工现场的有效质量管理,必须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系统的完善性。因而为了对其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确保其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在完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所有因素,例如上述的五点影响因素,必须在上述五个阶段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控;二是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要建立施工质量跟踪档案,与工程监理人员密切配合工作;三是于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图纸更改,应当通过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组织有关方面研究,确认其必要性后,由监理工程师变更指令方能生效予以实施。通过健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系统,对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进行有效管理,时时掌握建筑工程质量情况,确保高质量的完成建筑施工,交付合格的建筑产品[4]。

3.结语

综上所述,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必须致力于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系统的完善,利用管理系统确定施工现场质量监控目标,加强施工图纸的会审,加强原材料和半成品的监控以及关键工序和薄弱施工环节的质量监控,利用管理系统对施工现场质量进行监控,以全面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系统得以不断的完善,从而更好地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并为工程质量的提升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单兆江.浅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11,01:100-101.

[2]王超.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J].现代商业,2011,17:144.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社会效益;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约束条件;施工质量

1引言

从广义上讲,安全就是预知人类活动各个领域里存在的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并且为了消除这些危险所采取的各种方法、手段和行动的总称。从狭义上说,安全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科学和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能的危险所产生的人身伤害和损失问题。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发生事故、灾害,不造成损失、伤害。

2建筑施工项目及特征

2.1惟一性

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都有其明确的功能目标和效益目标。建设具有特定功能的工程,生产特定产品或提供特定的服务是其功能目标;在项目生产运营期获得相应的回报是其效益目标。在诸多建筑施工项目中,即使是同类建筑施工项目,因项目建设的时间、地点不同,项目建设的资源条件和约束条件不同,建筑施工项目的具体内容、项目建设的过程和项目所能达到的功能目标和效益目标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总是惟一的,不可重复的。

2.2长期性

建筑施工项目从投资到资本回收,从破土动工到形成产品,需要经过几个阶段的工作,如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销售阶段等。整个过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普通建筑施工项目需要2-3年的时间,规模稍大的综合性项目需要4-5年,而一些大型项目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

2.3时序性

尽管建筑施工项目是一项涉及面广、比较复杂的经济活动,但是实施过程具有严格的操作程序。这不仅由于政府的行政管理,使许多工作受到审批程序的制约,而且也与建筑施工项目这种生产活动的内在要求有关。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的实施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使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协调进行,以缩短周期,降低风险。

2.4整体性

一般建筑施工项目是由多个单体工程组成,彼此紧密相关。通常在总体设计之下,包括主体工程、配套工程、辅助工程和公用设施。只有各类工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才能发挥建筑施工项目的整体功能。

2.5固定性

建筑施工项目的固定性是项目建设成果的固定性。建筑施工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包含有一定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项目建设成果必须固定在某一固定地点,受当地资源、气象和地质条件的制约,受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受当地政府的行政管理。这就是建筑施工项目的固定性。

2.6复杂性

建筑施工项目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项目涉及面广。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协调本身就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二是工程技术的复杂性不断提高。三是社会、政治、经济和市场环境对实现建筑施工项目目标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复杂。

2.7动态性

建筑施工项目处于不断变化中,在项目不同阶段其对项目投资、进度控制、合同管理、对外协调等工作都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建筑施工项目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建筑施工项目的动态是绝对的。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变化。

2.8风险性

与一般项目相比,建筑施工项目根本特征是投资巨大,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集巨额资金是有风险的。由于建设周期长,很多因素有可能变化,也会给建筑施工项目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项目在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充满着竞争,激烈的竞争增加了风险。此外,建筑施工项目受宏观经济形势和有关经济政策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建筑施工项目建设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行为。

3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特征

建筑施工项目生产建造和施工安全生产与一般工业生产不同,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法和施工中的每道工序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尽管有的施工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受施工工艺、施工时间、施工场地、施工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变化很大,建设产品的固定性、多样性和施工生产的多变性、复杂性,增加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给施工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多事故隐患。建筑施工项目生产建造和施工安全生产具有的特征。

现代安全管理强调在生产中做好预知、预防工作,尽可能地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就是要处理好安全与危险并存、安全与生产统一、安全与速度互促、安全与效益兼顾的关系,要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管生产同时管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目标管理,坚持动态安全管理,坚持过程控制,坚持持续改进。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通过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不同的生产要素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

4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4.1安全管理内涵

安全管理是指管理者对生产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从管理的范围和层次上看,安全管理包括宏观安全管理和微观安全管理两部分。宏观安全管理是指国家从思想指导、机构建设、手段(包括法律、经济、文化、科学等)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保护工人的安全与健康进行的活动。实施宏观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机构;微观安全管理是指安全生产主体(企业及其相关部门),根据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所采取的旨在保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的行为。

我们经常提到劳动保护这个概念,一般来说,安全管理和劳动保护管理的含义大体相同,在我国两者是通用的。但在欧美各国,一般将安全管理或劳动保护称为职业安全与健康。这主要是我国和欧美各国安全管理内容的差异所致,目前我国是将生产安全和卫生健康分开管理,而欧美各国大多数是将生产安全和卫生健康综合在一起管理。为了更好地对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健康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与国际接轨,对职业安全与健康进行综合管理将是我国未来的努力目标,也是必然的趋势。

4.2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内涵

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绝大部分的事故与各种管理因素有关,可以说,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是建筑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在建筑领域的具体应用,它主要是指直接参与对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包括建筑施工企业、业主或业主委托的监理机构、中介组织等对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它是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以及标准指南的体现,是直接的、具体的微观管理。

4.3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特点

(1)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流动性

(2)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复杂性

(3)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法规性

(4)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渐进性

5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准则,是保证人民生命安全、社会安定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问题历来倍受社会关注。建筑安全既是建筑业的基础,也是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篇4

关键词:现场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决定了离不开高空露天作业、多工序立体交叉作业的环境,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使施工现场的人、材、机、场所的有机结合,最终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项目现场管理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工程实体的质量,关系着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工程造价的整体水平,同时它还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顺利进展及投资效益情况。

一、施工现场管理中的难点

1、 施工现场的劳动力调剂较为困难

如果遇到工程期较短或者是需要进行外地施工的项目时,施工单位就会遇到施工人员调剂的问题,由于人员的调剂牵扯到许多因素,因此,施工现场的劳动力调剂便出现了很大的困难,有些甚至会影响到施工合同的工期承诺。因此,处理好施工现场的劳动力调剂问题,是实现施工现场科学、有效管理的重要部分之一,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2、 施工现场的劳务工资具有不确定性

对于一定规模的工程施工企业来说,为了有利于内部的管理,需要企业的有关部门制订出一套既有利于企业内部统一又有利于与当地的市场相接轨的施工人员劳务工资的指导线,从而避免施工企业内部出现劳务抬价现象。此外,有些施工企业还缺少一些科学、统一、规范的施工人员劳务工资的管理办法,我们知道,由于施工人员的劳务工资大多是由工程的包工头统一发放,而工程的包工头有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在施工环节偷工减料,从而导致施工项目的管理人员在劳务工人的管理方面缺少权威性,有可能影响到施工项目的质量、工期、安全以及目标的实现。

二、目前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准备不够

施工现场管理是工程施工阶段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它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之中,俗话说的好“不打无把握之仗”做工程也是如此,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是管理好施工现场的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施工准备工作被认为可有可无的,就是准备也是敷衍了事,应付而已,例如:工程要开工了,而内业资料的开工报请却跟不上;还有开工前需要报审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技术方案需要施工企业的技术总工程师进行审核,施工单位总是慢半拍,程序上要求的施工单位总是有种种借口;再着就是开工前需要提前做的混凝土级配、钢筋的试验、材料供货商考察工作不充分,进而影响工程的顺利进展。 

2、现场施工人员操作问题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现场施工的工作人员会比较多,施工过程又比较复杂,而大多数的施工人员都来自农村,施工人员的素质都普遍偏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工人对施工现场的操作和作业流程不了解,上岗前也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在加上管理的不严格,导致他们在工作时常常会因为违反操作规定而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

3、现场管理化水平低的问题

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的质量和进度,现场管理水平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期,全面的现场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施工时间和提高工程收益,因此,提高现场管理的水平势在必行。

4、现场安全管理水平问题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建筑行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很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缺少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人。正因为轻视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致使事故频繁发生。这样不仅给企业和国家带来财产的损失,同时还给伤亡人员的家属带来沉重打击。企业因此降低资质影响投标。

三、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1、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思想和素质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太多种的技能和工作人员,企业要采取多培训、多学习、多实践的安全学习方法,广泛深入的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意识。相关领导要不断完善挖潜提效奖惩考核机制,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提高施工组织协调效率。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同时,可以安排工人去学习技术以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工人的思想素质,增强工人的工作责任心。

2、建立自检机制

所有现场管理人员都必须牢记“质量第一”的观点,在施工过程各个工序、各个环节,坚持严密的科学态度,实行“数据说话”的原则,分部、分项工序都严格遵守有关操作程序和技术规程和规范的要求,成立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质检员和各工区负责人组成的质量保证机构,建立工区质检员初检、项目质检员复检和由总公司质量质检员负责终检负责的三级检验制。不能让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隐患,做好预防措施,把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制定严密的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在施工时,必须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要树立安全的施工意识,只有保证施工安全才能保证施工质量,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要不定期的检查各种安全措施,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规定,也可以采取奖惩制度,激发全体工人重视安全施工,既要保证安全生产,又要经济合理。

 4、健全管理制度

根据文明施工需要按专业、岗位、工区等分片包干,分别建立岗位责任制;依据相关人员的文明施工职责列入到经济考核中一同检查与考核;工地每月由组长或副组长牵头,综合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两次综合检查,按专业、标准工作面全面检查并制定相应表格,填写检查结果,张榜公布;制定相关奖罚细则,坚持奖罚兑现;施工现场所有工作人员一律填写牌号,持牌、持证上岗。

5、安全管理

为确保安全施工,维持正常的施工秩序,坚决贯彻“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保证规范施工场所的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坚决治理施工人员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做到岗位无隐患,个人无违章。工程施工期间在工地现场安全科,由专职的安全科长和保安人员负责管理工地的安全生产工作。成立工地安全领导小组,由项目管理成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工区负责人组成,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提出安全生产目标,并针对安全员在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通报,并确定消除隐患的方案。

6、建立质量创优机制

落实创优领导责任制,各级领导分级负责,逐级保证,把创优成效作为考核领导业绩的内容,达不到创优目标的主要领导,两年内取消其晋升资格。强化创优意识教育,在职工中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观点,对施工人员进行对口培训,做好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项目部主要领导组织有关人员每旬对工程进行一次检查,检查分内业和外业两部分,内业由分管部门对口检查各项记录、报表、台帐、签证、检查证、分部与分项工程的验评资料等是否完整、齐全;外业按部颁标准对结构外观、各部位尺寸、中线、水平进行实地测量,做出记录。经过讨论评议后做出创优质量评定结果,对每一次检查合格率达不到100%的,提出警告,限期整改。

四、结语

现如今的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残酷,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效益,施工单位需要对已有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优化与更新,由于我们现有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困难重重,所以我们更需要完善目前的项目管理制度,要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及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加强对现场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及安全,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现场管理人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 玺.小议施工现场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4).

[2] 赵宏利.小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0,(19).

篇5

[关键词]主体结构;质量;现场

中图分类号:TU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108-01

一、检测方案的制定

1.样本空间的确定

监督实体检测是随机的,是监督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制定其检测方案时应在相关规范、标准的指导下遵循一定的原则。特别是在确定样本空间时应有针对性,最大数量不应超过相关规范的要求。监督人员或委托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时,除了结构外观、尺寸检测以外,其他的实体检测均应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并告知施工、监理单位;在采取可能会影响结构质量的局部破损检测时还应征询设计单位的意见。由监督机构进行的检测应由监督小组或监督机构相关部门制定方案;如已委托给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则应由专业检测单位提供检测方案,并经监督机构认可。

监督实体检测与质量验收时的检测目的不同。前者是随机的抽查行为,因此在制定相应的方案时必须明确检测的目的。在选择检测方法是必须采用操作方便、科学可靠的手段,通常情况下应选用监督小组可在现场独立操作的方法。当采用一般方法不能展开检测时或?由一般方法检测的结果有异议时,才采用可靠度更高的需由具备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完成的检测。对于常规检测,尤其是对有质量疑议的构件或无法通过现场的质量控制资料有效反映其质量的构件进行检测,取样部位必须有针对性,同时以达到科学发映况为原则,不能任意扩大范围。

2、抽样

合理选择抽样数量是经济科学评判构件质量的关键。基本原则是结构检测应选择同类构件中荷载效应相对较大和施工质量相对较差的构件。根据监测目的不同可以分类确定抽样空间。

2.1一般质量行为的抽查,应根据结构的形式、材料的类型列出抽查计划。第一级可按结构类型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第二级可按构件类型分为梁、柱、墙三类;第三级可按材料类型划分。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方案确定,尽量选择监督小组能独立完成的检测方法;不能由监督小组完成的,应注明由专业检测单位进行。

2.2对有疑义的构件的抽查,根据检测类别和所选定的检测批的容量来确定样本容量

不但监督机构应该对构件进行抽查,而且现场的责任单位也应通过委托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来论证有疑义的构件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监督机构的抽检不应低于总抽检数的10%,第三方委托抽检的检验方案必须交由监督机构审核,监督机构有权对方案进行修改。根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的分类,在日常的监督检查中可将所有的检测对象都定位“一般项目”进行抽检,设定检测类别是,可以定位为A类,当对有疑义的构件进行检测时,可以将检测对象定位“主控项目”,检测类别定位B、C类。这样划分既考虑了监督工作的特殊性,又兼顾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的基本精神。

二、现场结构检测要点分析

1、钢结构检测

工程检测分为普检和优检,再对钢结构工程进行检测的时候按照《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法》(GB11345)或者《钢融化焊对接接头射线器照相和质量分级法》(GB3325)的规定进行现场检测,优检的应该对设计要求全焊缝的一级焊缝抽取百分之五十,二级焊缝抽取百分之十进行抽样检测。

2、砌体结构

在检测砌体结构的时候,检测指标和项目为砌体结构的砂浆抗压强度。在进行第一次检测的时候对优检查和普检的选点密度和要求类似于混凝土结构,可根据上文的选点标准进行检测,复检时也要根据普检参检数量的两部进行检测和选点,其初复检要求以及整体选点和混凝土结构相,在此不再做赘述,可根据上文所述进行选点。选择时要可能的覆盖所有的类型和结构,同时,对于地下室,必须要对顶层和首层几个重要结构进行选点检测,在初检时未达标的构件,在复检时更要详细仔细的对其同批次及同类型的构件进行抽样检测.选择部位也要考虑到威胁砌体结构安全,根据这一方向做出合适的选择,所有的砌体砂浆强度等级必须被已选部件涵盖。最后,要把整个检测过程的检测数据和遇到的问题做出详细记录,以备质量监督部门的随时检查。

3、混凝土检测

在检测混凝土结构时,一般将检测项目定位为:混凝土结构实体的抗压强度。优检时,每两千平方米建筑面积都要抽取一个样本构件;普检时,一般都是按照每一千平方米建筑面积抽取一个构件;在复检时,一般则是根据普检的两倍进行选点取样,在进行选件时,必须囊括所有的强度等级,并且要遵循在混凝土结构潜在有隐患的部位活着安全存在隐患进行选择。工作人员在选件时应当注意其选择的范围要可能覆盖到整个构件的类型范围,针对地下室,顶层和首层等关键位置必须要优先进行选点。监督机构在对构件进行选点或者检测时要尽量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尽可能的避免整体建筑结构损坏或是构件损坏。最后,在复检时应该将在第一次检测中没有达到检测要求的部分构件,与其同批次、同类型的构件进行重点加倍检测,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4、检测结果的分析处理

每一次检验组都是一个样本空间,可以依靠《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中的一次或二次抽样判定表格判断每组的检验结果。目前《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中采用的统计法判定原则是由样本的结果推定整体检验批的情况,推定中设定了错判概率a和漏判概率β,一旦确定了检验批空间,后面的取样、判定就可以直接参照该标准进行。

异常值是指数值明显偏离其所属样本的其余观测值的个别值。对这类情况可参照《正太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GB4833处理。目前异常值包括两类:(1)总体固有的随机变异性的极端现象,属同一总体;(2)条件和方法的偶然偏离,不属同一总体。当出现异常值时可采用Nair检验法或Grubbs检验法进行判断。

三、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的前景展望

1、开发新的检测手段与检测项目。更加准确、减少损伤、快捷方便无疑是检验检测试技术改善和提高的目标。开发新的检验项目,使检验测试技术更加完善则是其发展方向。

2、发展检测理论。检测方法改善和提高的前提是检验理论提高和检验数据分析方法的改善。合理确定检验数量、布置检验位置、减小检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充分利用检验数据等,是所有结构检验与测试工作面对的问题。

3、改良检验仪器

检验仪器和设备在结构的检验与测试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检验仪器设备在总体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性能不稳定、功能少、寿命短、体积大等方面。

4、新技术的开发

坚持引进与研制相结合的原则。光传感技术、声发射技术等都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先进技术。这些技术在大型建设项目施工段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监控和结构安全性现场实荷测试等方面,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科学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保障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主体结构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于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平时的生产生活里,我们应当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检测,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坚实的生活保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对策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常见问题

1.1施工图纸以及施工方案存在不足

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存在着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水平不高和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涉及广泛,若在施工的整体过程出现对成本的控制管理、管理施工配合方面的问题,都将会对工程成本、施工进度甚至工程的质量等造成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目的就是建造出高质量的建筑物,而施工工程图纸发挥着将建筑物整体规划以达到指导施工的作用。因此,设计是建筑工程的精华所在。如果建筑工程离开了设计,其施工将变得无从入手;如果不严格按照图纸的施工,可能会扭曲整个设计意念,最终影响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只有施工人员通过对设计图的理解并且严格的执行按图施工,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目前,有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没有施工图或者施工图极其简单,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而实际上大部分的项目都是没有完整的施工图纸,或者其施工图纸不能明白的将意思表达出来,仅仅只是用文字简要的进行说明。这种只有方案图和平面图的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会出现很大的随意性。

1.2钢筋结构不过关

现代的建筑大多是钢结构的,可想而知钢筋结构的重要性,它支撑着整个建筑工程,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如今,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谋求更多的利润,使用质量不合格的钢筋结构。这种只顾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去购买一些私人生产的不合格钢结构,甚至将已经过期作废的钢结构仍然投入使用的行为,使得钢结构抗拉抗压的强度严重不达标,从而给建筑工程质量埋下重大隐患和安全问题。

1.3模板存在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采用模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情况下,模板均采用木模。在梁木模的施工上,大多数部门都不会对模板进行设计。而相关负责部门也没有对模板的设计和施工进行严格的规定,所以在施工中模板的问题十分突出。在施工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梁的跨度十分大,但是宽度很小,下面用支柱支撑着。但是一旦梁的跨度超过了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时(一般在4m或4m以上),必须要让梁的底模起拱,这样就能有效的防止建筑的梁出现跨中下垂的严重问题发生。关于模板问题,除了梁模板还有柱模板。柱模板的断面尺度一般适中,但高度特别大。所以柱模板的安装需要着重考虑柱的垂直度和抵抗混凝土的侧面带来的巨大压力。但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一般会比较偷懒,疏于柱模板结构的设计与安装。因此,在建筑工程最后拆除柱模板时,导致混凝土出现严重缺陷,甚至出现结构构造不稳定的情况,严重影响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1.4混凝土的养护和质量方面

在混凝土的养护方面,存在着养护时间上不足、缺少浇水的过程等问题。

另外,在混凝土的质量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一般来说,混凝土在浇筑后未达到1.2N/mm2才能进行下一项施工操作,然而一些施工单位为追求工程施工进度,在混凝土未 达到该值,就进行下一步的施工,给混凝土层施加了很大的负载压力,从而破坏了混凝土内部的结构,进而影响到整个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以及使用安全;还有就是混凝土出现了少量的蜂窝以及麻面等问题,严重的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不利于整个建筑日后的使用,在安全和质量上存在着隐患。

二、建筑施工技术常见问题的对策

2.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施工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施工是否能够顺利展开。

(1)施工方需要选择合适的工程施工方案,尤其是要注意对建筑模板进行设计。同时施工方在满足建筑施工要求的前提下,严格按照模板技术安全规范设计出合格的建筑模板,从而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安全。

(2)选择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会用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因此施工方一定要做好建筑材料的选用工作。在选择材料时,施工方首先要考虑到材料的质量,其次需要考虑到建筑施工的具体要求,最后选择合适规格的建筑材料。另外在保证材料质量以及满足建筑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施工方可以选择价格较低的建筑施工材料,以减少建筑施工的成本。

(3)施工单位要组建一支专业的施工队伍,同时还要做好施工队伍的管理工作,从而减少因人工操作失误而造成的施工技术问题,进而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4)施工方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完善和创新,确保建筑工程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尽早竣工。

2.2做好建筑模板的施工

首先,在模板的问题上,相关部门应该作出明确的规定,保证对模板的正常施工。在梁的起拱高度上,跨度应该保证在10编至3编,这样才能充分保证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关于梁的模板的安装问题,应该先装好底模和梁的侧模,再将钢筋进行固定捆绑。这样能够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性,保证钢筋不易变形,从而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2.3做好混凝土质量控制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科学的配比是决定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就要配制出强度大、耐久性好、尽可能经济的混凝土,这要求施工人员充分掌握科学的配制方法以及不同施工条件下合适的配合比。

在混凝土施工中,必须确保混凝土完全干燥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施工操作,确保混凝土层的质量。混凝土养护时间必须在一周以上,在浇水过程中,保持混凝土足够滋润。为了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的完整性,可采取1∶2的水泥砂浆进行抹面整修。

2.4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工作

在竣工验收时,验收人员需要重点考察建筑施工质量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施工质量检测标准,建筑施工是否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同时验收人员还要考察建筑物能否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对于质量不合格或者达不到使用要求的建筑物,验收单位要督促设计人员或施工人员进行及时的调整修改,减少因施工质量问题给施工方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3.1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应用中,需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保证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在施工技术管理中,不断完善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有机衔接各个施工环节,确保形成有序的技术管理工作,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奖励分明的监督奖惩制度,加强各层级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和奖惩制度的紧密相关性,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推进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

3.2明确施工技术管理职责

施工技术管理不是一两个人单独就能完成的,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各个部门明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根据法律的规定,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体制。施工技术管理的人员也需要进行定期的专业操作培训,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务必保证管理的制度措施落到实处。施工技术管理的水平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的加强,不断的创新,要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注重人员素质的和能力的提升,从整体水平上使施工技术管理提升。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措施;对策

前言

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是对提高人员的技术素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而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等进行深入有效的、全方位的施工管理。对于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及具有吃苦耐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使工程项目的投资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内涵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是指针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复杂技术工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它是在遵循现场施工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通过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科技水平, 并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按照工程既定的项目目标对工程施工进行合理安排, 从而实现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的安全有序, 达到缩短施工工期、控制工程项目造价、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目的。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 可以有效确保工程的施工能遵循客观规律进行, 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现代化技术水平, 提高员工的现场施工技术素质, 能预见性地发现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而进行科学化的攻关排艰, 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和解决出现的技术难题, 消除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隐患, 保证整个工程现场各项施工工序的安全有效进行, 从而有效确保施工质量, 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效益, 实现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策略

1、抓好施工现场的人才管理。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三大要素是人才管理、材料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而现场管理的好坏标准在人才,施工现场的领导层(项目经理、工程总负责人、技术监督员)和职能管理层全员的知识水平、技术能力、管理素质、经验教训、组织能力等对施工现场管理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抓好施工现场管理层的人选是抓好施工现场管理的关键所在。

2、编制现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沟通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之间的桥梁.是指导拟建工程从施工准备到施工完成的组织、技术、经济的综合性技术文件,是现场施工获得实行科学管理的一个制度法规,因此,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按施工现场情况、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和施工要求进行研究和编制,对管理和施工人员、项目资金、工程材料、机械设备和施工方法进行科学的、合理地规划和安排,编制一个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给抓好施工现场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3、编制现场施工方案。(1)技术准备。现场项目经理组织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研究施工中的技术难点以及解决措施,按照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技术要求,共同编制施工质量安全操作的技术交底。(2)施工中所需的机械和工具、设备应提前检验进场。(3) 物资准备。集合施工技术人员,签订施工合同、劳务合同、质量安全操作技术合同,做好入场前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应声明的注意事项。

4、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施工顺序的三点要求:(1)技术合理,保证质量安全,便于成品保护;(2)注意经济节约,减少工料消耗,降低成本;(3)缩短工期。根据工程特点、现场施工条件、工期要求、技术水平等,一般采用流水施工方法,达到均衡和连续施工。

5、现场施工技术保证措施。(1)严格按照国家施工规范,操作技术规程编制保证工程质量的施工技术交底,落实到班组和个人。(2)强调实行定岗操作责任制和“三检制”( 自检、互检、专检)。(3)严把工序的材料关和质量关。每道工序的完成必须经过专检和业主(监理)等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4)制定保证施工安全措施,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法规,加强安全教育,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用电,用机具及防火措施。(5)制定现场文明施工措施保证不占道施工和毁坏绿地,现场施工文明整洁,材料机具设备放置有序。道路畅通,减少噪音和环境污染 。

6、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严把材料关。目前投机商多,伪劣产品多,一些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厂,其产品质量多半是不合格的,有的甚至是劣质的。就是已经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建筑材料厂,其中有些厂家的产品质量也是不合格的,这些不合格的建筑产品充斥着建筑材料市场。材料购销中,运到现场的材料、配件与订货前的样品不符是经常遇到的事。在材料质量控制方面要掌握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性能、材料抽样、试验方式和施工要求。主要装修和建设配件到货后应及时开箱检验、不合要求,应及时更换或退货。主要材料,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料化验单,各种构件必须具有厂家批号和出厂合格证。总之,严格把好材料关,绝不能让不合格材料用在工程中。

7、施工现场的资料管理。现场施工技术资料是建设工程的永久性文件是建设单位在生产使用中进行改建、扩建时重要依据。因此对现场施工技术资料要做到随时搜集定期检查,如图纸会审记录,工程设计变更记录,工程放线记录,施工变更记录。工程分部、分项质量检验评定记录,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检查记录,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记录和施工日志等,施工现场资料管理员必须保证做到施工现场及时资料完整,部位准确、情况真实、尽职尽责地抓好资料管理工作。

8、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在施工管理中,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尤其是要针对文化素质水平低的的施工人员,要让他们树立起安全施工的意识,做到自动自觉地遵守安全行为规则和安全措施。另一方面,施工单位还要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的培训和讲座,全面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在施工过程中,很多建筑公司不遵守安全规定,违规操作,是造成我国安全事故出现频繁的主要原因。他们缺乏生产经验,又想获得最大利益,往往在安全成本的投入上比较低,对于那些企业公司,作为国家的行政执法机构要敢于执法,勤于执法,确保执法机构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9、把握工程质量的验收和评定。一个工程项目完工后,必须对其质量进行全面的、符合客观实际的验收评定,正式的验收评定,往往是短时间的、仪式性的、走马观花地看一下,真正的质量验收评定是在现场施工管理中进行,并且是以各分项工程的质量来综合鉴定分部工程的质量,以各分部工程的质量来鉴定单位工程的质量,因此,分项工程质量的评定是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对此,现场施工管理应认真、仔细、严格把关,对分项工程的质量保证项目、检验项目和实测项目应尽力进行检查,不合格的,督促施工单位返工,返工合格的方可签字,达不到合格标准的不能予以验收。这样,一方面控制了工程质量,另一方面又促进施工单位提高管理水平。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越来越快,对建筑企业的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业中,施工技术管理是生命线,它关系到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潘炎棠. 浅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1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控制

前言:

建筑的安全与人们的生命生产安全息息相关,施工企业对此一定要狠抓再狠抓,一旦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出现了质量问题,就必须查明产生原因,要相关负责人负起责任,及时解决问题,使得工程施工的质量得到多方面全方位的保证。通过发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通过合理的技术措施,使得阻力变动力,加快施工企业的发展,推动建筑施工行业的不断进步,使得企业在不断激烈的人环境,顶住压力,抓住机遇,使得建筑施工行业得到长远健康的发展。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作用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使用科学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不但能确保秩序,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期。提升技术人员在现场施工的技术提前发现和处理施工工艺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利进行。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工作的首要而对的问题,对建筑施工能否高效有利的进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前期需要对施工地区具体的自然条件进行调查,如气温、雨雪等情况,了解主要施工器械的使用情况。同时需要强化工序过程控制,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建筑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需要按照合同内的建造参数的要求,对参数子以实时控制,并对其进行严格监督。通过对现场技术管理工作的合格控制,使得实时的进度得到有效监督,从而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合理有效的确定施工方法以及充分利用有限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和充分提高参与工作人员的人员分工主观能动性,提倡各种创新举措,从而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

二、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控制

2.1建筑模板的支设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模板工程主要采用的木模版,由于建筑施工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许多施工单位只是一味想着谋取更多利益,节省材料资金,多次周转使用木质模板,最终导致模板因长期受力变形损坏,通过模板拼装的各种混凝土构件也会因模板的封闭不严等问题造成变形。这种模板拼接的梁、板、以及柱等混凝土构件质量也会存在很大风险。

针对上述模板支设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首先,在运用木质模板拼接混凝土构件之前,要对模板材料的规格进行严格检查,如出现变形或者受损的情况,应立刻停止使用; 其次,运用模板拼装好混凝土构件时要检查其密封是否严实,检查模板支架是否搭设牢固,如有问题,则尽快进行改正; 然后检查拼装模板内部有没有清理彻底; 最后,在浇筑完成之后要复查所拼接的构件的定位轴线以及标高,并在达到规定的成型强度和拆模时间之后按照标准顺序进行拆模,注意保证拼接混凝土构件的完整度。

2.2钢筋施工技术问题及对策

钢筋施工主要包括选材、钢筋加工以及钢筋作业三个方面。在选材方面,许多再生钢材常常在钢筋市场上蒙蔽建筑单位,但是再生钢材的抗压强度往往达不到设计的要求,自然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钢筋加工的过程属于繁琐的工序,如果加工不合格将直接导致工期拖延和材料的浪费; 钢筋作业的问题主要是在搭接布设混凝土构件的时候,出现错位或布设不均匀的情况,直接影响构件的强度。针对钢筋选材的问题,建筑企业需要重视并严格把关,通过正规的渠道获取材料资源,并严格检验钢筋材料的生产合格证,并见证取样、严格把关,控制好钢筋进场之前的质量。进入施工现场之后,为了确保钢筋加工的合格,要对钢筋材料进行力学试验的鉴定,如果出现力学特征不合格问题,一律停用。在施工现场中,首先要复核检查钢筋的绑扎规格、焊接规格以及搭接和布设规格,然后根据施工图纸严格设计钢筋搭接的锚固长度,同时做好记录备案,保证质量问题。

2.3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及对策

高层建筑大多为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因此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对建筑物后期的使用情况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现代化的运输混凝土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变化问题,由于长时间的搅拌,混凝土本身的水分和灰的比例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导致运输到现场的混凝土无法达到施工的设计要求。另外,混凝土振捣工作常常出现方法不合理、漏振、振捣不密实等问题,直接导致构件成形后的麻面、蜂窝以及空洞等质量问题。

针对混凝土问题,首先要严格控制其现场的水灰配比标准,进过严格的配合比实验之后方可施用; 其次,合理把握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时间,注意严格控制添加外加剂的分量; 最后,在振捣过程中,要保证振动器直上直下的垂直振捣,并使振动器快速插慢速拔,同时保证均匀分部插点,避免漏点插。注意在震动过程中避免混凝土下沉,保证表面的平坦和密实,考虑留置施工预留缝等问题。

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要点分析

3.1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管理

对于临时用电电源线的布置,电力供应单位应当组织专业的作业队伍架设或者埋设电缆,连接至施工现场的配电箱。施工先用的开关箱、总配电箱以及分线箱应该做好防水、防御措施,并且做好接地接零保护。严格按照一机一闸的原则安装配电设施,对用电设施进行检查维修时,必须采取断电处理,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用电管理的安全。

3.2现场施工机械管理

首先,应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对于用于施工作业的小型机械应该由项目部质检部门组织验收,提升机等重型机械则应该由企业安全管理技术部门组织安装鉴定验收,塔吊以及施工电梯等大型设备必须有专业的安装单位组织安装拆卸。物料提升机应该做好与建筑墙体之间的刚性连接,形成安全稳定可靠的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严禁超载。塔吊的安装重点必须做好基础的加固,避免使用过程中发生倾斜或者是倒塌。

3.3模板工程安全技术管理

首先应该对模板系统的承载力及稳定性进行准确的验算,确保模板构造能够满足系统刚度以及稳定性方面的要求。其次,在模板的材料规格检查、模板接头防范、模板安装拆卸作业等方面,必须严格遵守施工设计图纸及技术规程要求尽心作业管理。再次,应该组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技术部门对模板的搭设质量进行仔细检查管理,确保模板工程的立杆、扫地杆、水平杆、剪刀撑的搭设、各部位扣件安装质量满足施工要求。

3.4高空作业安全管理

保证高空作业平台、脚手架、保护栏杆、跳板以及斜道等设施的安全可靠,并重点在电梯口、预留孔、窗口等临边洞口位置安装好全面的防护措施。严禁施工作业人员工作中在高处抛投,同时要求施工作业现场的工作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等防护用具,并设置必要的安全通道。

3.5基坑土石方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首先对开挖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并做好基坑及基坑周边土体的监测;其次在开挖过程中,应该完善基坑的开挖和临边洞口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程要求作业,避免出现基坑开挖坍塌事故。

结语:

随着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施工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机遇同时与挑战并存,施工企业要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确保现场施工技术的有效利用,并不断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从而确保企业预定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篇9

一、建筑施工工程现场的前期管理

1.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施工设计是后期施工的重要依据,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为了后期土建工程能高质量的完成,施工人员就该仔细设计施工,并制定切合实际的计划,在施工之前,要派遣专业的勘察人员对当地的各种环境进行数据整理,并根据施工过程的整体情况来设计,保证土建工程实施的科学性。此外,施工人员要对施工内容有深入的了解,以此来应对实际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施工材料管理

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管理也是很重要的。首先是材料的供应问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材料人员应当结合采购方案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详细的验证,如材料的合格证材料的数量等等,验证后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记录。此外,管理人员还应该科学地进行试样抽取,并借助相关的检测对材料进行验证,只有材料达标后才能够进入使用。接着是材料储存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对材料的存储方法有很多种,验证达标的材料应该入库验收,并通过材料仓库管理员根据指定的要求进行存储。其中需要对不同的材料选取涂漆挂牌等手段进行标示避免材料被混用、错用。而对于那些不达标的材料也要进行标示,把他们储存在特定的位置,防止把他们当成达标材料使用。最后是材料的发放,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发放材料有很多种方法,但是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材料发放要办理好材料领取手续填好领取的数量以及类别,材料领取人员应该获得项目相关负责人的同意,管理部门应该严格执行无计划,不发放材料原则,避免材料的错发以及浪费等情况发生。在领取材料的同时需要对详细的情节进行记录。此外,还应该定期开展施工现场材料核算,对材料的使用定期组织监控以及核算,尽量降低不必要的浪费,从而降低成本实现建筑企业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

3.施工过程中资料的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资料的管理是指施工阶段中间资料,终端资料的质量控制,只有其中的资料满足标准,才能够使得最终的工程质量符合标准。对资料的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点:基槽验收,开展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时受基槽开挖质量情况重要制约后期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我们应该将基槽开挖质量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对项目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确认,并检测相关的地质条件,从而对工程项目之后情况进行检测确认。隐蔽工程项目施工资料的管理,该项管理可以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资料过程中的整体管理,因此,应该在隐蔽之前开展验收工作。只有验收工作到位,才能为后来的工程质量提供保证。4.对相关人员知识培训管理各种不安全因素以及不规范管理是威胁公众生命财产和建筑工程质量的根源。所以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他们处理安全隐患的能力。从业人员能力的提升,需要施工单位进行相关的培训。施工单位可以开展相关的教育,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技能方面的培训,并提高他们处理问题和应对危机问题的能力。除了要加强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外,施工单位还应该有专业的安全监理人员,这些人员需要对工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一定的监督,这是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能够安全稳定的实施。

二、建筑施工工程现场的后期管理

1.创建健全的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施工后期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机构与制度,并严格实施,使建筑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们可以按照层层管理,相互监督的原则,依次建立各管理部门,各管理部门各司其责,并将任务准确传达给施工人员,各部门人员严格执行本岗位职责及各项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任务的准确实施。此外,管理模式应该一步步进行改革创新,改革后的管理模式可以是政企分开的,即作为管理的主体就不能担任经济主体的相关职位,并且不断的进行专业化、市场化的改革,增加其在市场上的参与力和竞争力。此外,建筑管理部门还应该进行人员方面的改革,招进一些专业素养知识比较高的员工,专业人员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这就更加确保了管理步骤的严格实施。

2.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需要按照一定的计划进行,建筑工程也不例外。所以在初期的建筑工程设计时,我们应该针对工程中的特征来将工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工程安全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采取技术与管理层面的技术防护措施,提前预防或者是减少这些以不利因素的发生。完善的法律法规通常需要健全的机构和人员的实施,所以建筑工程在施工前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的地质情况,并综合当地的气候,从而建立起切实可施的施工计划。建设单位需要对整个施工活动进行严厉的监督,并处理一些不规范行为,从而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建筑工程项目很复杂,人员分散,机械化程度高,所以管理难度比较大。但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确实是确保社会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加强建筑工程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在问题发生的时候,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解决。要不断总结与积累经验,增强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管力度,争取从根源上避免相关问题的发生。所以施工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用最低的成本来保证较强的施工质量。

3.对施工过程中环境问题的管理

篇10

【关键词】给排水工程;预防;处理;渗漏 堵塞

前言

给排水工程和建筑结构工程不同,在产生质量问题后经过原因排查后,可以截取存在问题的管道部分,及时地进行局部整改,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和工时损失相对较小。因此,在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主要表现为对施工流程的各个阶段质量技术要点严格控制,预防质量问题的产生,产生问题后对管道系统的排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针对给排水工程中的常见质量问题,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 管道渗漏问题的预防和处理

管道渗漏问题是给排水管道施工最常见的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也比较多,对这一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是给排水施工最关注的核心环节,对管道系统严密性的严格要求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1.1 管道渗漏问题产生的原因

管道渗漏的问题可以从材料、施工操作、环境三方面来分析。

材料方面的原因包括:管材和管件的强度不合格;管道和管件有砂眼;管道安装后被人为损坏。这些情况作者都接触过,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镀锌钢管的弯头;质量问题较多,这些劣质弯头的问题主要是外弧处的壁厚过薄或有砂眼,这些问题肉眼一般很难发现。塑料管材原材料的质量一般很好,出现渗漏的原因一般是安装后被其他工种施工人员作业时损坏造成。

施工方面的原因包括:镀锌钢管的螺纹加工不合格;管道接口连接不严密。这些也是常见的原因。排水管道接口出现渗漏的情况很少,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大都是施工马虎,管道连接时忘记涂胶水,插入深度不够。

环境方面是指由于温差变化较大,使得管材或管件损坏,特别是PPR给水管材对温差的敏感性较强,热胀冷缩,容易损坏。

1.2 管道渗漏问题的预防

1.2.1 严格控制采购过程,仔细检查。对于各批次的管材、管件的使用情况做好记录,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1.2.2 加强成品保护。管道安装后,应和其他工种的作业人员加强沟通,在管道和其他管道、设备交叉处注明管道的位置,避免损坏。定期检查,发现损坏后及时维修。

1.2.3 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交代技术要点,把责任落实到人。

1.2.4 对于PPR管材安装,应对其的伸缩性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可利用的技术措施有:

非直埋管道敷设时,应考虑解决管道热胀冷缩变形的技术措施。应尽量利用管道折角自由臂补偿管道的伸缩;当管道不能利用折角作自然补偿时,应采用其他类型补偿措施;水平干管与水平支管连接、水平干管与立管连接、立管和每层支管连接,应有管道伸缩时相互不受影响的补偿措施;布置横管或立管时应充分利用建筑空间,以“U”形管道做变形补偿。

1.3 管道渗漏问题的处理

出现渗漏问题,需要寻找漏水点,找到漏水点后分析原因。然后,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

更换不合格的管材、管件;施工操作不合格的一律返工,重新制作安装;由于热胀冷缩造成的PPR管材,截去一段管道采取上述的技术措施进行整改。

2 管道堵塞问题的预防和处理

2.1 管道堵塞问题产生的原因

管道堵塞问题也是给排水管道安装常见的质量问题,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隐患,可能有下列原因造成:

2.1.1 管道安装中断期间,没有进行有效的防护,其他工种作业时,如地面找平、

清扫建筑垃圾时,有水泥砂浆等杂物进入管道,遇水后聚积成块停留在管道的弯头、三通等处,堵塞管道。这种问题是最难处理的,必须截断管道后更换管材或管件。所以管道的防护很重要。

2.1.2 排水管道尤其是排放粪便的污水管道管径设计过小,导致管道内排水不畅,产生堵塞。作者经历过一栋四层教学楼的废水管道产生堵塞,发现问题是排水立管的管径只有50mm,虽然这根排水立管的用水点只是各层有一个洗手池,管径设计能够满足排水量的要求,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一旦有饭粒、菜叶、布条等小的杂物进入管道都有可能造成管道堵塞。

2.1.3 还有一类原因是施工操作不当造成的,尤其是镀锌管道的连接需要在接口处缠绕麻丝等填料,麻丝缠绕过多或不紧也会进入管道接口,造成堵塞。

2.2 管道堵塞问题的预防

针对管道堵塞问题的原因,应做好下列预防工作:

2.2.1 管道特别是立管安装中断时,在管道敞开的断口用麻袋裹紧缠好,管道井内的立管安装中断时,管道井的上方应盖上厚木板,防止大块杂物进入。

2.2.2 安装排水管道时,不仅要按图施工,还要考虑实际使用要求,对管径有疑问时提请设计变更。

2.2.3 加强对施工作业的指导和管理工作。

2.3 管道堵塞问题的处理

管道堵塞问题以预防为主,发生堵塞时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2.3.1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由于建筑垃圾造成的堵塞,截去管道更换管材、管件后重新安装。对于系统堵塞,需要分层分区寻找堵塞点。

2.3.2 使用过程中的堵塞,可以采用手工工具或专用机械疏通管道。

3 给水用水量和水压不足问题的预防和处理

3.1 给水用水量和水压不足,会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其产生原因如下:

3.1.1 设计问题,设计时对水力损失或用水量的计算错误,对于水泵扬程和给水管径的选择不当。由市政管网直接给水时,市政管网水压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这也是设计时对市政管网用水高峰时的供水压力估计不足。

3.1.2 管道内有杂物进入,使得管道内的横截面变小,通过此处的给水量变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3.1.3 水泵的扬程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或是水箱的高度安装位置不当,和用水点的高差所产生的势压不能满足用水点的水量和水压的需求。

3.2 管道堵塞问题的预防和处理

对于这一问题的预防主要是对施工图的认真审核,相关的数据可以通过对相邻建筑物的调查取得作为参照;另外就是对管道的防护,和对管道堵塞的防护相同,这里就不多说。一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这类问题,需要更换设备来对系统进行局部处理。

4 管道周围楼板和墙面渗漏问题的处理

管道周围渗漏的问题虽然和给排水专业知识没有关系,但在实际安装中却是密切相关的,它实际上是管道预留孔洞的填塞以及套管和管道之间缝隙的填塞处理不当造成的。

4.1 管道周围楼板和墙面渗漏问题的预防

4.1.1 对这一问题的预防首先是必须对预留孔洞和预埋套管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加强管理。

4.1.2 其次是在管道预留孔洞的填塞以及套管和管道之间缝隙的填塞处理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

4.1.3 在管道预留孔洞的填塞以及套管和管道之间缝隙的填塞处理施工后,需进行地面存水实验。即在管道空洞用砂浆围成一圈,倒入水,放置24小时后检查有无渗漏情况,无渗漏为合格,出现渗漏须重新处理。

4.2 管道周围楼板和墙面渗漏问题的处理

对于管道周围楼板和墙面渗漏问题的处理无非是返工重新处理。严格来说所有的施工空洞都应该由土建施工单位来施工,但是在管道周围孔洞的填塞实际上往往是由给排水施工单位自己处理的,施工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出现问题后责任就不明确,两个专业施工单位或施工队之间互相扯皮。所以在施工前就必须明确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