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经过我国工程审计管理系统相继部署成功过后,有关账目手工审计形式开始朝着电子账目形态有机转换,同时完成无纸化办公调试目标,其间单位工作效能和审计回复质量空前高涨。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必要信息在被审单位建设管理层面规范功效十分显著,但是对于政府投资项目造价控制与投资绩效执行上缺乏系统指示引导。毕竟政府投资项目成本数额大且建设周期无限延长,尤其是经过人力、物力资源成本数据交互穿插影响下,使得传统信息化审计结构难以针对政府具体投资项目进行明确解析,使得后期施工周期和结构稳固效率不尽可观。因此,需要尽量科学地提升审计作业水准,借以规避一切不良产业风险滋生结果。
2涉及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策略分析
政府进行特殊建筑工程投资过程中,必须事先联合财政联网审计资料库、利益相关方数据库、法律法规校验工具以及年度审计档案材料进行综合对比验证,同时借用审计信息数据库作为核心支撑平台,完成后期指导经验共享和工作动态衔接绩效指标。
2.1投资工程造价联网综合审计数据库
计算机网络通讯、信息高级存储和异质化软件程序交互应用,一时间令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实现不同施工主体材料、人力管理状况观察,并且运用库手段将工程定额数据库、工料机市场价格数据库与造价软件审计程序充分融合,使得审计工作人员能够从中进行精确查询和有机筛选,避免设备和材料价格分析出现任何错误,严禁任何工程承接主体遗留偷工减料、虚增工程量想法,进一步修订造价审计精准报表,将过往人工算量和对量程序合理替代,最终大幅度提升既定工作内容交接完善效率。
2.2财务联网审计资料调研系统
因为政府进行特殊工程投资前期必须进行适当预算评估审核,作为高新技术应用基础上的审计部门,主要任务内容便是顺利执行预算审计职务。作为财务联网审计资料调研系统,可以快速为政府预算程序执行提供较为稳定的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经过与财政预算评审中心合作交接过后,稳定电子数据高速传送和采集效率,进一步及时被财政联网审计资料系统整编保存。整体工序相对地节省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投资项目数据搜集时间,并且经过系统平台精准搜集存档过后,形成财政审计专属资料并发中心,确保内部工作人员能够在此基础上完成数据宏观对比分析任务,及时提升审计综合效能。
2.3法律法规校验工具
法律机制建设工作可说是审计部门职务拓展的保障,经过免疫系统功能发挥过后,使得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余规范性文件更加齐全。经过此类工具沿用过后,审计工作瞬间方便许多,内部工作人员只有经过法规条文审定,就可以发现施工现场出现的成本计量问题,避免审计期间滋生任何与法律冲突行为模式,尽量维持处罚决策的公平效应。
2.4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
其具体由两大单元构建形成,首先是最近阶段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案例信息,其次便是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汇总结果。其中,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案例主要包括各年度实施审计的政府投资工程的相关情况,包括项目相关的立项性文件、证明性文件和结论性文件等。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主要依据审计过程中的审计工作底稿和最后的审计报告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类录入,存入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另一方面,在实际信息化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人员渐渐熟练掌握AO系统与OA系统的交互,并能在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中应用造价联网数据库对电子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具体就是能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计方法模型的构建等。
3结语
篇2
一、继续提高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李金华审计长在2004年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当前“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寻求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加快审计事业发展,实现审计工作现代化,必须不断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近些年来,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和审计人员对审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对如何运用审计信息化手段,如何更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以适应和促进审计信息化进程等问题上,依然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并导致了各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克服阻力,树立起适应新形势的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新观念。
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路,要从过去的各自独立开发,分别应用,转变到全国总体规划,优化结构,整体推进。在评价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水准时,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是否具有自行开发软件的能力为衡量标准的观念,确立重应用,重发挥信息技术对提高审计效率、质量和作用的观念。在审计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方面,要确立全国审计系统“总体规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分工协作、加强指导、分步实施、勤俭节约、严谨细致”的方针。
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路,要从过去单项业务和局部管理的需求驱动,转变到要符合信息化建设的整体需求和审计工作的规律。过去审计软件的开发,主要是依据单项业务和局部管理的需求来决定,或是依据新的单项业务和局部管理的需求来决定。这种建设思路造成了业务之间不能协同,业务和管理之间不能融合,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最终造成了重复开发,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的整体需求,按照能适应信息化的新型审计方式和审计管理方式,来确立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审计信息资源的利用,要从过去局部的、地域性的,转变到能在国家审计系统总体范围内乃至与国家电子政务之间实现共享。目前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地区,信息资源的利用也还只是局部的。在各级审计机关的纵向和横向之间,以及审计系统内外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也还很低,甚至是空白。当前,我国国家审计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审计工作面临的主客观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不灵、资源不活的状况已经对审计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充分挖掘和利用信息资源,全力建设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实现全国各级审计机关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审计信息化的人才建设,要从过去重少数人培养,转变到改善国家审计机关的整体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提高全体人员信息化知识的素养。在信息化硬件环境基本完善之后,培养一批既精通审计和审计管理,又掌握信息化技术,具有信息化思维能力的审计人才,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注意防止实行“精英化”策略,防止只注重培养个别尖子人才的倾向。事实说明,这种做法是权宜之计,不能解决长远问题。近来,这种做法的弊端已经显现。因此我们一定要转变思路,在提高大部分审计人员和审计管理人员信息化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业务骨干,使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和审计事业发展有一个比较坚实而且长效的基础。
二、搞好审计信息系统的规划和立项
审计署组织编制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指导书》(全书三册,共180万字,已印发至地市以上审计机关,以下简称《指导书》)提供了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规划、金审工程一期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的简本和范本。其中,审计署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各地审计机关要认真贯彻执行。在做地方金审工程立项工作时,可参考使用《指导书》所列各类立项报告。
各地审计机关要按照审计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搞好本地区的审计信息化建设规划。审计署组织的金审工程二期建设立项报告完成后,以及国家关于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的新规定出台后,将及时提供给各地审计机关。各地在使用上述文件时,要根据审计署的统一规划、设计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做好与本级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搞好信息系统的规划和立项工作,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工程。
三、搞好工程建设的政府采购和招标工作
《指导书》提供了金审工程的工程、货物、服务的招标和评标范本。各地审计机关在参考使用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本级政府关于政府采购和招标工作的有关规定,参考范本提供的内容和样式,侧重注意政府采购和招标工作的法定程序、招标书的商务和技术要求、评标的纪律要求和技术设计,确保各项政府采购和招标工作做到公开、公正和公平。同时,要根据招标项目的需要,确定咨询、设计、集成、监理、工程和服务等供应商的资质,确保各项招标的质量和工程、货物、服务的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四、搞好工程建设的方案设计
《指导书》提供了中央金审工程的应用系统和网络系统(安全系统待发)的总体设计方案、系统集成方案(简本)和单项工程的设计范本,各地审计机关在实施工程建设时要参照执行。
中央金审工程的应用系统和网络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以及系统集成方案,是2002年工程启动时的版本,其内容在实际建设中有所调整。各地审计机关要按照总体设计框架和主要内容,规划设计好本地区的审计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审计机关的局域网组网设计方案、网络布线设计方案和计算机房设计方案,是审计署对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实施局域网建设的指导意见。各地审计机关在参照执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其中,省级审计机关建设计算机机房时,要从功能和面积上考虑到:审计内网、审计专网和审计机关门户网(因特网)的需要;审计内网、审计专网与审计署和下级审计机关的接入网的需要;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联网审计的接入网的需要;网络监控、系统运行、数据中心、数据分析室、备份中心和各项保障措施的需要。
计算机机房的保障措施包括:供电系统、消防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新风空调系统、监控系统和门禁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建设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计算机机房的楼板承重,以每平方米不低于500公斤为宜,特殊部位还要适当增加。
网络布线的设计方案、线路材质和施工工艺,要按照国家关于和非的要求来严格实施。网络布线的信息点设计,要综合考虑岗位需要、“三网”需要和公共信息点需要,并根据适当冗余原则来搞好数量和布局的规划设计。计算机机房和网络布线的基础设施,至少要考虑满足10年的需要。地市级审计机关和有条件的县级审计机关应参考省级审计机关的设计方案,但可以适当简化。
中央和地方审计机关网络对接方案,是根据目前国家电子政务网络规划和审计机关之间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在与省级审计机关协商基础上编制的,各地审计机关要参照执行。省级审计机关在做审计内网(网)和审计专网(非网)规划时,要考虑与上级和下级审计机关的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的需要。我们建议,可以设计小的审计内网(部分人员使用)、大的审计专网(本机关全体人员使用),以便有效地与审计署的信息交互,与下级审计机关非信息的资源共享。中央和省级、省级和市县级审计机关网络对接、信息共享方案,将通过试点建设、总结经验、完善制度、逐步推广。
地市级与县级审计机关的网络对接方案,建议采用《审计管理系统》“1拖N”方案,即系统设置在地市级审计机关,县级审计机关部署远程终端,以便减少县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和管理成本。少数省级审计机关(如)和计划单列市审计机关,也可采用《审计管理系统》“1拖N”方案,地市级审计机关部署远程终端。审计署将根据《审计管理系统》“1拖N”方案的试点建设情况,适时组织交流,以推动基层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
篇3
世纪之交的南京,一场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发应用展示会,兴起了信息化建设第一个浪潮。在江西准备起航时,兄弟省市已逐浪远去。2012年,迷人的哈尔滨夏天,以信息化为主题的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新一轮浪潮再次掀起。面对兄弟省市百舸争流、誓夺第一的逼人气势,江西能否挥桨直追,后来居上,将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命题。
挥桨直追,需要历史的担当。多年来,我省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一直受金审工程建设瓶颈制约。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与第二个十年交叉点上,江西审计决策者及其同事们以历史的担当作出了迎难而上,加快推进金审工程建设的正确决策。实践证明,有了近几年的奋起直追,我们才能从容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才未失去现代审计的主导权。今后,我们依然要坚决克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轻言放弃的畏难情绪、一曝十寒的懈怠情绪、小进即满的自大情绪、不以为然的无所谓情绪、不思进取的“等靠要”情绪。以强烈的使命感,以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挥桨直追,需要冷静的把握。江西审计决策者及其同事们的科学决策和强力推动,让我们以后发优势,跻身兄弟省市信息化建设方阵,为我们今后发展赢得了弥足珍贵的时间。但是,离审计署的要求,与先进省市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一段距离,还需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忧患意识长期坚持。实践证明,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前进的步子慢了就是停滞,发展的步子慢了就是倒退。今后,我们的信息化建设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国家治理要求相衔接,既着眼长远发展,又立足当前实际,扎实走好每一步,不懈怠、不动摇、不折腾,始终如一地抓下去。
挥桨直追,需要科学的谋划。在信息化建设上,当我们还未启动金审工程一期时,绝大多数省市已全面推进金审工程二期。江西审计决策者及其同事们认为:如果信息化建设仍按常规进行,亦步亦趋,我们将再次失去发展的机遇。只要谋划好,后发也可以先至。实践证明,金审工程一期与二期同期部署,国产化审计管理系统率先建设的决策,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少花了许多费用。今后,我们要在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地的现实条件和实际需求,统筹规划,分类实施信息化建设。同时,要通过不断完善培训考核奖励机制,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能力。
追逐浪潮,挺立潮头,才能竞显风流。期待不久的将来,在第一方阵上,有江西劈波斩浪的风采呈现!
篇4
Abstract: 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networking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anagement systems and the demand for audit information, it has higher demand for the internal audit of grid company. In this paper,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internal audit of the grid enterprise is introduced, the audit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uditing portal development, auditing data center, field operating system audit and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design studies of online audit system is discussed from the informatization of audit management and audit tools two aspects, success factors of system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intelligent and automated audit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udit informatiz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关键词: 内部审计信息化;审计管理系统;在线审计
Key words: internal audit information;audit management system;online audit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212—05
1 研究背景
电网企业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行业之一,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成效显著。电网的技术变革,特别是智能电网的发展,对电网的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关系着电网企业的主营业务发展和生产安全。内部审计所涵盖的财务、工程、科技项目和大修技改等领域涉及的资金流大、人员众多,审计信息和审计数据庞大。信息传输数字化、信息交流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化,客观上迫切要求审计的作业方式必须及时跟进,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电网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针对重点电网工程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审计,同时还开展了效益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创新型审计,极大地促进和保证了企业的依法经营。然而,电网企业内部审计普遍面临着人员少,任务重的局面,在电网企业信息化急速发展的今天,内部审计部门只有紧跟建设步伐,通过信息化提升审计效率,丰富审计方法和手段,才能更好地实现审计职责。由于审计信息化起步较晚,相对电网企业其他业务部门,审计领域的信息化总体水平较低。审计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审计信息化对增强审计部门在计算机环境下查错纠弊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在规范财经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因此,电网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具有一定的迫切性。
2 电网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规划
审计信息化建设关系和影响到电网企业内部审计的核心竞争力。加快电网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关键是要做到提高信息化认识,并深入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实践,身临其境地研究和认识审计信息化的内在规律和具体内容。在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思路上,要由各级公司独立开发转变为全网审计系统的总体规划和整体推动,并由过去单项业务、局部管理的需求驱动转变为符合全网审计机构审计业务管理的整体需求驱动。
篇5
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要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目标,结合医院总体信息化水平,借鉴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验成果,首先建立医院内部审计信息门户网站和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然后再不断扩展其他审计系统建设,以满足审计管理需要,使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有序进行。具体思路如:
1建立内部审计信息门户网站,实现医院内部审计信息资源共享随着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拓展,审计的信息量急剧攀升,审计手段逐渐丰富,审计成果也日益丰富,这就需要一个信息共享和交流展示的平台,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更好地体现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职能。审计信息门户网站具备完善的用户权限控制,保证内部审计信息和浏览的安全性。该网站还具备信息搜索、访问和分析功能,让使用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而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一个学习、研究和交流的平台,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2建立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医院内部审计业务全过程信息化为实现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根据审计项目操作流程,建立医院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以审计业务管理为主线,以内部审计流程和组织架构为载体,对财务审计、物资审计、药品审计、工程审计等审计项目,从审计计划制定到审前准备、从审计项目实施到审计报告出具、从审计整改到审计项目归档等全过程实施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审计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在规范审计人员操作的同时,为领导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3建立内部审计软件系统,实现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与高效率目前,医院使用的审计软件主要有两种,市场通用审计软件和医院独立开发的审计软件。前者往往注重软件的通用性,具备数据抓取、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基本功能,但经常存在数据接口不一致及与业务系统对接困难的问题,在内部控制测试、预警系统、财务分析等较高层次审计时,无法完全适用于医院的实际情况。后者能较好实现与医院财务和业务软件对接,但是对技术力量要求较高,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后期维护的任务繁重。因此,建立适应医院需要的内部审计软件系统,充分发挥审计软件在财务审计、工程审计、物资审计等审计数据资料的收集、归纳及处理,实现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4建立实时在线审计作业系统,发挥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监控与预警作用建立实时在线审计系统,是内审部门围绕医院业务发展要求,实现事中审计的关键手段。随着医院HIS系统的不断完善,实时在线审计的条件逐渐成熟。通过建立标准的信息系统接口,将医院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与关键的业务系统,如财务管理、物资管理、药品管理、科研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信息系统联系起来,实时在线查询各系统相关的数据,把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预警融为一体,构建内审实时在线监控网,提高内审监督的主动性。审计人员根据预警的触发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准确迅速地确定怀疑目标,提高审计效率。
5建立内部审计信息数据中心,提升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度建立内部审计信息数据中心,将行业内有关的法律法规、操作规范、风险防控等资料收集分类,把不同的历年数据存储起来集中处理,可以规范内部审计部门对数据的管理和利用,提升对审计结果的总结和提炼,提高审计项目质量,促进审计模式的创新,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全过程监控功能。利用这个信息平台,既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又避免了审计要素的随意性。
二、加强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提高对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在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审计监督在维护医院经济安全中的作用,对内部审计部门要明确授权,对医院所有信息系统享有充分的查询权,使内部审计流程与医院的业务流程、财务管理流程、实物管理流程等紧密联系起来。
2加大对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审计信息化本身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人、财、物的大力投入和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没有领导的支持将举步维艰,难以主动推动这项繁重复杂的工程。在审计软件的研发上,需要由卫生主管部门或行业内部审计协会统筹规划,借助专家小组力量,根据医疗行业的特殊性,研发适合医院专用的内部审计软件。
篇6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审计;风险;内部控制
1引言
在宁夏电力公司系统全面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审计工作如何结合本专业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科学的精神,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体系,是实现电网企业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的迫切需要,而审计信息化建设,无疑为实现电网企业审计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前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曾高瞻远瞩的指出,“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能不能在这场革命中掌握主动权,直接关系今后审计事业的发展”。国网公司的审计工作“十一五”规划中也将审计信息化工作作为今后—个时期审计工作的重点之一。可见公司系统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迫在眉睫,也至关重要。笔者就宁夏电力公司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谈谈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点浅见。
2宁夏电力公司系统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公司系统审计信息化建设依托于国网SG186工程项目,由中电普华公司开发的一体化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及用于现场审计工作的审计作业工具两大平台。一体化审计综合管理系统是国网公司总部审计管理横向集成、纵向贯通到网省公司、到地市公司的信息高速公路,主要管理国网公司系统审计决策、重点、计划、统计、日常事务等事项。在制度的约束下,大量审计工作在平台上运行,起到信息共享,规范审计流程,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提高审计现代化水平的作用。审计作业工具通过对多种财务数据的采集,实现对财务数据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达到快速锁定审计方向、把握审计重点并形成完整审计项目资料(记录底稿、审计报告)的作用。通过系统的应用,审计部门领导可以通过软件,科学地进行审计计划的编制,评估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可以在统一的计算机系统内,利用软件的各项特定功能,建立一个关联的整体,满足了公司审计业务管理要求。软件通过不同审计项目搜集、分析、加工、筛选后得到的企业信息,按企业名称分类存放到审计软件的中心数据库中,审计人员可以方便地查询并获得被审单位各方面的详细资料,以提高工作效率。内部审计是企业控制制度的再控制,内部审计部门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否,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管理成效。使用软件进行内部审计作业和管理,加强了企业对内审部门的工作规范化控制。审计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软件系统提供的功能权限的控制,对不同职能岗位上的人员的操作功能加以限制。结合目前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基本满足宁夏电力公司审计业务的信息化应用要求。审计作业工具基本达到100%的使用频次,但审计综合管理系统的登录频次偏低,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偏弱。这些都暴露出审计综合管理系统还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在督促厂家完善的同时,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和考核的实施,也是审计信息系统使用效果的有效保障。
3ERP实施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宁夏电力公司ERP系统的全面上线,对审计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RP系统可以让审计人员快捷、深入地了解业务流程与控制体系,并在业务抽样、正确性复核等方面提高效率。如何有效的利用ERP数据、信息的高度集成,实现多样化的分析,审计穿透快速方便以及信息实时,在线监控能够实现等特点,与审计工作实现有效地对接,无疑是现阶段公司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笔者有幸对上海电力公司和浙江省电力公司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浙江公司和上海公司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浙江公司审计部2002年起,分阶段、分模块地开发了审计信息系统,经过近4年的不断改进,在2006年就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和集财务、工程、用电营销各种数据源接口软件为一体的审计信息系统。2008年浙江省电力公司用于审计信息系统建设的资金达到200万元。上海电力公司结合SAP系统实时在线业务审批和监控功能以及权限的设置和记录,为强化上海电力的内部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帮助上海电力规避内部营运风险,并且为内部审计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和依据。这些好的经验无疑为公司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4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及其对策
在国网公司系统全面倡导内部审计转型的大背景下,积极开展以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为导向的管理审计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趋势。通过评价和改进财务会计控制、经营管理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的有效性,促进提高内部控制能力和水平,帮助组织实现目标。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以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先进的内部控制为基础,以准确的风险识别和完备监测评估体系为前提,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严密的控制措施为核心,以严格的审计监督和客观的评价体系为保障,以强大的信息系统和畅通的沟通渠道为支撑的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就要求我们对内部控制实施审计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各个个功能要素进行孤立的审计,而要站在全局和系统的高度,对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活动和相互作用的效果进行审计,要从总体上对内控能力进行动态、系统的审计评价。这样,只有依托信息化条件,审计人员才可以利用计算机决速、准确的特点,积极开展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效益审计,扩大审计面,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使得内控审计成为可能。因此,实现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审计手段必须从手工操作向信息化、自动化转变。这是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内部审计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5内部审计技术发展与审计项目管理
5.1审计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技术有了新的突破。笔者认为审计技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从原来的手工对帐审计到现在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最后应该发展到以审计项目管理信息化为核心的系统解决方案。
5.2审计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审计的信息化,也对审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管理主要是利用审计项目管理软件,完成对审计项目的管理、对审计成果的管理、对审计人员绩效考核的管理等功能。从审计项目的立项到审计项目的实施再到审计项目的终结和归档,审计管理系统都可以进行全程跟踪,实时监控。对于审计成果,审计管理系统能够方便的进行存储、检索和维护。审计管理系统还可以对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审计项目完成的情况等进行考核。
5.3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作用
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应当包括综合管理系统、作业辅助系统、决策分析系统、力公门户系统,各系统的怍用如下:
5.3.1综合管理系统
通过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整个企业年度审计计划的申报与审批、审计文书档案的管理、业务台帐的统计汇总和基础报表的自动生成,并完成人力资源综合管理、审计任务的资源调配、审计人员履行职责的考评等。通过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库、审计专家库、审计案例库、审计对象库)基础数据资料支撑,为整个审计应用系统提供完整、有效的审计-基础佶息支持。在公司目前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中,现有的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基本能满足以E需求。
5.3.2作业辅助系统
通过审计作业系统辅助一线审计人员完成审计项目,实施电子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的采集转换,运用丰富的各类审计工具完成审计抽样和数据分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标准化的审计程序引导与控制规范了审计作业过程,降低审计风险。层层归集的基础信息及统计台帐通过系统接口与审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无缝集成并实现现场审计作业数据与远程公司审计部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共享。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公司系统的审计现场作业仅限于对财务数据的转换和查询,与浙江、上海公司拥有的财务、工程、用电营销等较为完备的审计作业工具系统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也是公司系统审计信息化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5.3.3决策分析系统
通过决策分析系统辅助领导全面掌握审计项目进展情况,监控审计项目的工作进度。提取审计管言息系统、审计作业系统的相关数据,提供有价值的汇总缬:计信息,为领导宏观决策分晚基础。以公司目前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必须要结合公司系统ERP上线,财务管控系统的实施,充分利用这些系统中的数据库资源,与审计信息系统有效地对接实现业务流程追踪、数据采集分析、系统配置审核等诸多功能,才能使公司目前的审计信息化进程得到质的飞跃。新晨:
5.3.4办公门户系统
通过审计办公门户平台系统,将公司内部管理的内容,向下属各分公司及直属机构有选择的进行公开实现信息实时共享。
篇7
以阿里地区审计局为例,该局计算机审计的初次尝试是在2006年县财政局的财务审计中,由上级审计机关专业人员将县财政局业务数据导入审计人员计算机中,阿里地区审计局审计人员利用专门设计的软件对导入电子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并针对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审计验证,填补了阿里地区审计局计算机审计空白。但由于阿里地区审计局对审计业务干部信息化应用培训严重不足,信息化审计意识相对薄弱。日常审计工作都是基于查看手工账表,如果被审计单位是电子账表,就用被审单位打印出来的账本为基础进行审计。
二、边远地区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审计习惯和思维的桎梏
一是存在着用传统思维方式看待信息化审计,缺乏推进信息化审计的信心。二是对计算机审计持观望和等待的态度。认为边远地区会计电算化程度低,信息化审计没什么大的用场,还不如手工审计快。三是存在着技术困难和理念困惑,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化审计对审计思维和方法的深远影响。
(二)审计力量薄弱
阿里地区审计局在职职工24人,一线审计人员只有10人,而审计任务却非常繁重,2014年审计项目有34个,其中包括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等18个重大项目审计,还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小金库”清理、财产清查等临时性工作任务10多项,同时因为阿里地区地处边疆,维稳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审计人员身兼多职,显得力不从心。
(三)信息化审计培训亟待加强
阿里地区审计局审计任务繁重,致使审计人员忙于应付项目,无暇安排系统的计算机知识培训,使得很多审计人员对计算机审计的认识与应用仍停留在用电脑打字、制表上,即使使用AO审计软件,也只是用来填写审计日记、审计底稿、审计证据和生成审计报告初稿,而对数据的采用、分析、查询则很少应用。
(四)专业单一,复合型人才缺乏
阿里地区审计局现有的审计业务人员从事财务审计人员较多,而金融、计算机、工程预决算等专业人才很少,其信息化审计基本处于空白状况,工程预决算审计要依靠聘用相关专业人员来完成。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学习不够,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缺少“一专多能”复合型审计人才,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
(五)审计业务经费不足
阿里地区审计局地处西藏自治区西北部,与印度和尼泊尔接壤,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财政收入极其有限,绝大部分靠中央转移支付,很难保障审计业务经费,制约了局机关业务培训、审计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的开展,至今未能实现审计业务人员人手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办公地点也很紧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
(六)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程度较低
阿里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审计对象绝大多数是行政事业单位,仍有部分单位是手工记账管理。这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中只能利用AO审计软件编制审计底稿、审计日记,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审计。在实行电算化管理的单位中,采用的基础数据库也各不相同,所以,采集数据比较困难。
此外,阿里地区审计局截至目前没有建立OA管理系统,审计项目不能进行交互管理,同时由于基层审计机关没有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较低,对建立被审计单位信息库的认识不够,普遍忽视了对被审计单位信息库的建设,也影响了信息化审计管理效果。
三、推进和深化边远地区信息化审计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全面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要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审计,首先要转变观念。近年来,审计人员对开展信息化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已有一定认识,但还不够全面深刻。要加大信息化审计知识的学习、培训力度,形成我要学、人人学的氛围。建立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规章制度,并在优秀审计项目评比中,采取对应奖励办法,调动积极性,加强审计项目中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二)着力于队伍建设,增强审计力量
一是严把审计人员准入关,通过择优录取等方式吸引高素质人才到边远地区审计队伍中来;二是建立审计人员学习、业务培训制度,对现有人员要普遍轮训,特别是计算机、金融、工程预决算、审计知识和AO系统操作培训,激励审计干部走上专业型、知识型和复合型的成长道路,以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增加审计编制,优化审计干部队伍,把地方优秀的财会人员和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充实进审计队伍;三是加强审计队伍绩效管理,严格考评和奖惩。
(三)强化培训,提升信息化审计能力
把计算机审计普及性学习、计算机审计骨干培训与计算机审计高级人才的培养相互结合,打造一支素质较高、梯次健全、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需求的审计队伍。在强化人员培训的基础上,培养审计人员树立信息化思维方式,创新信息化审计方法。积极引导其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与审计业务有效结合,在审计中活学活用,真正体会到计算机给审计工作所带来的便捷和效率,从而提高信息化审计水平。
(四)多方筹措经费,保障审计发展
现行财政体制下审计机关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利用阿里地区是河北陕西两省援助地区的优势,多方筹措经费,解决审计机关经费不足问题,建立相对固定的经费预算和拨付制度,使审计经费制度化、规范化、刚性化,创造条件加快信息化建设,上级审计机关也应加大支持力度,促进边远地区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加快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步伐
要借助“金审工程”的实施,逐步建立OA审计管理系统等,发挥信息化审计的全部作用。逐步建立被审计单位基础数据库;被审计单位管理职能、人员编制等信息通过人事部门采集利用;被审计单位近年来无电子档案的审计文书通过扫描、拍照等手段进行采集;对AO审计软件收集、转换过来的财务、业务电子数据,包括审前调查获得的各类数据,审计结束后统一移交建立数据库。
篇8
一、问卷调查情况
(一)问卷调查样本情况 2013年4月,为了深入了解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能力建设状况,笔者制作了40份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深度问卷调查表和40份调查统计数据表,向四川省40所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了现场调查,共收回40份,因民办高校2所未设内审部门,有效调查表38份,有效统计数据表38份,问卷有效率95%。此次调查高校涵盖“985”2所,“211”高校4所,省属高校30 所,市属高校4所、民办高校2所。从此次调查高校类型来看基本涵盖目前我国高校所有类型,调查样本代表性较好。
(二)问卷调查基本内容 此次调查分为深度访问调查表和问卷调查统计数据表。问卷调查统计数据表主要用于调查高校内审人员专业化基本概况,共分为:人员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和专业背景3个大类32个属性进行统计,其中对人员专业背景中计算机背景划分为5个属性进行分类统计。而深度访问调查表共分为5个部分,分别为:高校内审机构设置情况;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能力建设现状及举措;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能力建设主要问题;制约推进审计队伍信息化建设问题的主要原因;加强高校审计队伍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重点和主要途径。
二、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能力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内审人员信息化能力建设情况分析
(1)计算机专业背景人才匮乏,制约信息化建设进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内部审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实现契机,信息化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高校内部业务活动以及审计环境产生较大改变,要充分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参与其中。但从此次调查统计情况来看,统计总人数307人,其中审计、财务专业人员占比63.6%,金融、财经经济类专业占比9.3%,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类专业占比14%,计算机专业占比仅为5.6%,统计数据详如表1。在目前以财务、审计专业为主的人才结构下,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缺乏,更新速度太慢,跟不上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减缓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急需优化。
(2)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较高,但专业化应用层次不够。收回的38份调查统计数据表分析显示,被调查单位共有审计人员307人,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97%,其中无职称25人,初级职称34人,中级职称156人,高级职称92人,通过职称计算考试人数比例为92%,由此可见目前高校内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较高,所有人员能够应用计算机开展日常辅助办公,具体统计数据如表2。
此外,在此次调查过程中,笔者就目前高校内审人员计算计专业应用能力也进行了初步考察。调查显示,计算机办公自动水平较高,与目前高校教师学历及职称情况相符,而掌握计算机编程开发人员仅15人,掌握数据库专业人员为14人,数据分析挖掘人员比例为不到1%,由次可见目前高校内审人员计算机专业应用程度较低,具体统计结果如表3。
(二)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分析 信息系统是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能力建设的基础,是开展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手段或工具。根据此次调查显示目前我省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呈现两大特征。一方面,高校内审部门已经充分认识信息系统对内部审计业务效率及质量的重要性,信息系统是高校内审部门由传统手工审计迈向信息化审计必经之路。另一方面,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进程缓慢,此次调查38所高校,仅有2所已经开始利用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或内部审计软件进行辅助审计,所占比例极少。究其原因,虽然高校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投入较大,尤其硬件设施的投入占整体投入的绝大部分,而软件及信息系统投入少,信息系统及软件系统的作用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目前,审计软件信息系统虽然很多,但真正适合高校内部审计业务的信息系统却较少,高校内审部门没有充分利用高校计算机专业优势来进行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开发。
(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分析 假如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是信息化能力建设的基础,那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情况代表其信息化水平。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高校内审部门海量审计分析使用情况,笔者针对此项专门设计一个综合自评题目,1、代表缺乏信息资源利用知识,信息提取完全手工方式,2、代表对信息资源利用已经有初步知识,但审计操作仍然为手工方式,3、代表能够利用数据库,进行审计信息存储处理,4、代表能够熟悉使用数据库,进行辅助审计, 5、代表能够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使用审计信息。调查结果显示目前95%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面对海量审计信息仍处在前3个阶段,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具体统计分析结果如表4。
三、高校审计信息化能力提升举措
(一)转变高校内审职能,提升高校内审地位,促进信息化建设 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能力是提升审计监督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信息化建设不是朝夕之事,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能力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现有高校内审部门是不现实的。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需积极主动争取各方的重视。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宣传审计工作的意义、内部审计的理念,增强学校高层及各职能部门对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认识,明确内部审计根本目的是为学校增加价值、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服务。此次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内审部门地位不高,人员配置有限,甚至在很多高校内审部门并没有作为独立单一个体存在,而依附财务部门或者与纪律监督部门合署办公。其作用未得到充分认识,地位也不高。究其原因,隋晓宁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内审对象主要是财务资料,审计侧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随着高校审计环境的改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内审职能也应从传统的‘查错防弊’逐步向提供‘管理服务’的方向拓展。由传统的事后审计向事后、事中与事前审计相结合转变。实行内审和外审的相结合,可以使内审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事前、事中管理流程的分析和评价上,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审计监控方面”。只有改变目前高校内审职能现状,其在高校中地位才能够真正体现,高校内部审计地位不提高,其信息化能力建设也不会得到有效实施。
(二)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能力核心内审人员建设 胡雅萍认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使我们各级审计机关直面审计手段落后和审计监督能力弱化的严峻挑战,在如此紧迫的形势下高校审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核心是审计人员信息化”。近年来在我国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大潮中,高校对计算机硬件设施,办公软件,以及网络基础设备投入了大量资金,高校内审计部门硬件条件与网络环境以及其它办公软件系统也随着高校整体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大改变,但内部审计人才信息化能力发展停滞不前,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正如此次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内审人员虽然计算机知识普及有所提高,但专业化程度、深度不高,基本停留在日常办公状况,数据挖掘分析、软件开发、信息资源整合能力较差。其次,熟悉和使用专用审计软件的人员匮乏,目前审计软件价格昂贵,高校在采用审计软件方面所投入资金不多,大部分高校甚至未采用专用审计软件,因此熟悉审计软件机会不多。再次精通审计和软件编程、开发、具备分析能力的复合人才缺乏,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人才配置上也基本上以财务专业和审计专业为主,计算机等方面信息化人才难以进入高校审计队伍。(1)科学配置高校内审人员,从源头上提升信息化水平。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树立以内审人员为核心的思想,加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校内审人员专业背景是以财务、审计为主,计算机专业人才所占比例太低,既精通审计业务,又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人才更为匮乏。信息化审计环境背景下需要制定信息化总体战略,在海量财务数据环境中,获取审计所需数据,完成数据挖掘、分析、检验、整理、转换,这都需要具备必要的数据库知识、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能力以及熟练掌握软、硬件知识。因此加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以及服务水平,必须科学配置内审人员,从内审人员公开录用上,从源头来解决问题。此外,可以从高校内部人员岗位竞争机制出发选拔信息化人才,充实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力量。(2)充分利用高校学科优势,加大内审人员信息化培训力度。高校作为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机构,也是人类知识传承和创新基地,国民信息化素质提高也主要由高校组织实施的,在信息化科学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目前国内高校大多开设有信息化为基础的计算机专业,并且具有较高水平教师、学者和专家,他们都是站在信息化科技的前沿,相对企业、政府机构或其它事业单位有信息化人才储备优势、技术优势和学科优势。而此次调查结果却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效益不高,人员整体信息化水平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现实要求,这与高校整体信息化水平产生了“悖论”。因此,高校内审部门必须充分利用高校信息化优势,加强内审人员信息化培训。具体来讲,一方面,高校内审部门可以定期召开信息化专题研讨会,利用所在高校专家和知名学者根据内审部门开展工作的需求,针对性的拟定具体培训方案和课程结构来进行内审人员的集中培训。另一方面,建立及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沟通渠道。问题既是人们学习工作中不可避免障碍,同时又是提升能力、通向成功的阶梯。问题分析、解决是最好的学习培训方式。高校内审人员在实践中所遇到难题,可以通过这种有效途径迅速提高其信息化能力,同时又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高校内审人员信息化培训既可以通过专家集中培训,又可以及时排解问题来开展。
(三)加大投入力度,建设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 目前,高校内审效率与质量受到多方质疑,除了传统人员编制制约因素之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深,尤其是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尚处在初级阶段,现有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或软件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成为制约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能力的一个基本因素。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传播与普及,各行业信息化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行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也非常广泛,审计领域也出现了很多专门的审计软件或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也在提高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起到一定作用,而这些审计系统却存在显著行业应用特征,不同行业之间审计信息系统替代性、通用性差。高校内部审计主要职责是对高校学生经费使用、科研经费、教学实验馆楼设备、基建工程、日常行政教学等开支进行审计,其审计特征具有典型行业以及学校个性特征,现有审计软件或审计系统基本不能满足这种审计特征需要。因此,为了提高高校内审审计效率以及质量,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能力建设,解决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这一基本驱动因素,建设符合高校教育行政管理特征或者单一高校个体审计需要的信息系统成为高校内审部门着力解决的问题。而加大投入力度,建设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其一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业务外包。信息系统业务外包是一种常见开发模式,通常具有外包服务的供应商对不断变化的技术有更好的了解;能进行最准确的成本预测;能够提供更高标准和质量的服务等优点。同时一般情况下外包开发成本较高、后期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在核心数据外泄等风险。此种方式是一种质量相对较高、技术优势、短期见效快的模式。其二内部审计信息系统自行开发。此种方式目前是高校所采用的主要方式,其主要优势是成本低,可以充分利用高校信息化技术力量,但也存在开发周期过长、缺乏大型开发经验的弊端。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诸多限制因素选择适合的开发模式。
(四)重视高校内部审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内部审计人才信息化、信息化硬件投入以及审计信息系统开发是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能力建设的基础,而内部审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关键要素,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长期任务。高校信息化建设浪潮下,硬件投入以及审计信息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根据此次调查显示现有硬件设施与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尚未真正发挥效力,其根本原因在于面对海量审计信息,高校内审人员虽投入巨大精力,做了很多工作,但并未从海量数据信息得到有用信息,尤其是面对大量非结构化审计信息,传统因果分析作用收效较低。突出表现在于大量审计信息资源被闲置,或者审计信息资源利用有限,高校内审人员尚未认识到审计信息资源的稀缺性。开发与利用高校内部审计信息资源系统笔者认为首先是建立海量审计信息数据库,将审计项目信息学、已经审结历史信息、学校相关业务信息以及其它行业的信息存储到审计数据库中,同时可以通过高校合作,将各高校审计信息连接起来充实高校内部审计信息数据库。其次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可以利用各种分析工具在海量审计数据中发现审计业务、数据间关系,而这种数据关系又可以帮助高校内审人员寻找数据间潜在的关联关系,发现数据中被忽略的方面。
篇9
一、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尤其是财务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大部分财务系统软件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软件等,都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在网络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通过该类软件系统,审计人员得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实现审计目标。
(二)提高审计效率,规范审计工作
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的审计对象普遍为纸质材料,在进行审计时需要在相关部门配合的条件下,对这些报表材料进行搬迁、整理、分析,并要认真保管,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不利于审计工作的迅速展开。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对审计软件进行开发使用,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审计资料的备份、传输与共享,实现审计项目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更好地规范审计行为,节约时间和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三)开展全过程审计,降低审计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由传统的事后审计转向囊括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的全过程审计,才能真正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要对各单位部门进行约束、强化与管理工作,树立风险意识,在审计工作中要认真制定审计方案,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审计工作结束后,要积极进行审计质量分析,及时总结审计经验,对所有审计人员进行细致的考核奖惩,强化审计监督,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审计风险的发生。
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的特点及构架
(一)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的特点
审计信息化包括组织审计计划、开展审计项目、评估及确认审计风险等,涵盖审计管理信息化与审计实施信息化两方面内容,是指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单位内部的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以优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单位运营目标的全过程。与传统的审计方式相比,信息化的审计方式有着明显的特点:(1)审计技术的先进化与审计人员的高素质化。信息化审计时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必然要求更为先进的审计手段与审计方法,因此也相应地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自身素质能力建设和审计能力建设。(2)审计目标的宽泛化。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目标已由传统的财务审计扩大到对整个数据信息系统的客观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的审计,包括审计对象、审计计划、审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信息。(3)审计过程的复杂化。信息化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要参与到被审计项目的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阶段,对审计全过程有清晰的了解,能够及时进行审计评价与考核。(4)审计风险的扩大化。审计信息化更依赖于网络信息技术,也因此更容易受到网络故障、计算机病毒等风险的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的构架
要全面实现审计信息化,就要革新审计人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审计方式,利用先进的审计手段,改变固有的审计环境,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审计信息化框架,审计信息化的构架应主要由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审计知识库、标准规范和人才建设5部分组成。
1.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设备和网络系统,网络系统又分为内部网和外部网。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在网络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施审计信息公共服务。
2.应用系统。应用系统是行政单位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分,由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审计作业系统、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审计机构管理系统、审计行业管理系统、审计决策支持系统和审计办公自动化系统组成,可以辅助审计人员高效完成审计作业,展开审计管理和审计决策工作。
3.审计知识库。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信息化建设时,应建立一个专门的审计知识库,在该知识库中可以存储、共享审计指南、审计案例、审计法规等,审计人员要及时对知识库进行更新与完善。
4.标准规范。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标准规范,包括业务规范、技术规范与法律规范。业务规范是指审计人员必须遵循的审计标准和相关指南,技术规范是指相关的审计软件与应用系统,法律规范是指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法律约束。
5.人才建设。高素质高能力的审计人员队伍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行政事业单位应大力培养审计人员对现代信息技术和审计软件的应用能力,完善人才考核奖惩机制,才能加快推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及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审计标准规范,健全审计奖惩机制
一方面,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审计相关制度准则,整理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为审计人员提供充分的审计依据和法律规范,同时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理论研究,借鉴其他单位的成熟的审计经验,结合自身内部的审计实际,制定审计方案,切实落实审计工作。另一方面,要完善内部审计的奖励与惩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及审计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努力营造全员共同展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氛围,把审计信息化建设贡献力度列入业绩考核机制中,对表现优秀的审计人员进行物质与精神表彰,表现不良者进行适当惩处,尽快提高单位审计信息化水平。
(二)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化建设一直跟不上信息科技发展的步伐,硬件设备与软件投入远远落后于其他单位与行业,财务电算化水平远低于相关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弱化了审计信息化的监督职能,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应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不仅要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更要注重软硬件的投入,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事业单位应投资购入、更新网络服务器、电脑、打印机等相关审计工作设备,为联网审计、AO系统辅助审计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供良好的保障。同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审计设备和审计方法,尽快开发并推广审计软件与审计办公系统。
(三)加强审计人员培训,转变观念
我国目前缺乏大量的审计信息化人才,行政事业单位的老一辈审计人员审计知识老化,观念落后于时展,甚至部分审计人员不具备基本的专业审计知识与技能,对电子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足,不能够满足审计信息化的要求。为改变这种现状,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制定严密的培训计划,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出一批具有高度专业水平、高素质能力、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审计人员,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改变审计人员目前结构单一、业务水平较低的现状,从整体上推动审计信息化进程。其次,要转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者与审计人员的传统审计观念,使他们认识到进行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上至下,进行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工作,以此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
篇10
近年来,我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金审”工程一、二期实施进度,制定金审工程整体规划,精心组织施工,经过努力,按照“建成能够满足数据和视频传输需要的开放性多功能基础网络平台,实现联网审计”的建设目标,完成了对机房初步装修和网络布线系统建设,以及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项目相关配套工程建设,现已初步建成审计管理系统(OA)和审计现场实施系统(AO)网络系统,并拟与全省审计专网连接。同时,OA办公自动化、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统计管理软件(2012版) 等软件操作系统的逐步应用,使审计工作由就数据论数据,过渡到剖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梳理其主要流程阶段。目前,“金审”二期已实现市区联网,专网运行。具体项目实施也已完成手工操作,在审计项目中通过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和数据处理已经得到全面应用,联网审计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审计信息化建设开局良好。同时,我们积极聘请行业专家对审计干部进行技术培训、现场指导。注重骨干培养,加大“传帮带”辐射作用。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强化学习培训,着力提升计算机操作能力,夯实信息化人本基础
一是我局把计算机审计技能培训作为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一项硬任务,明确提出人才培养计划,坚持分层次进行,有条不紊,科学推进人才培养进程。二是抓好骨干、专项等培训。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现场组建局域网络、各种引进软件使用前培训等。按期参加省市举办初级培训班、中级培训班、骨干培训班。近年来,我局先后派出9名同志参加省厅举办的AO审计软件应用和计算机操作培训,6名同志通过了省厅考试,掌握了新审计情况统计报表制度、统计软件的总体框架和修订思路。三是通过日常业务学习,深化AO应用培训。我局在学习时间、内容上做了具体要求,制定了专门的学习计划,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软件上及时更新,特别是下载有关课件组织全员学习,派技术优秀的人员去省、市学习后作交流报告,迅速传授技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干部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二)强抓硬件配置,有效实现电子信息化审计,完善审计基础设施
一是购置设备,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我局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在2008年的基础上,连续几年呈现较快发展提升的良好局面。前后四、五年里,累计投资10多万元配置了一批专用设备(台式、手提电脑,路由器,交换机,网线,模块,线槽,水晶头等)实现了每人1部手提电脑,逐步改善了硬件不足的条件,基础设施配备也相对跟上。二是建立了局域审计内网,开通了审计专网,设立了基站,网络设施比较完善,实现了电子审计和基本数据的分析、汇总和筛选,基本适应了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需要。三是做好网络、设施管理维护工作。采取经常维护与随时维护相结合,保证项目审计、部门协同及与上级审计机关的联系随联随通,同时确保审务信息公开、与公众沟通、展示审计成果的重要渠道畅通。我局在计算机的管理、使用上实行统一管理,分散使用,各负其责的办法,以确保设备完好和网络稳定运行。
(三)强化制度创新,深化计算机审计应用,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是成立计算机审计攻关小组,扩大计算机应用面,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二是明确年度计算机审计任务。今年我局要求每个审计科要做好数据采集和入库分析,年底必须提交不少于1项的计算机审计项目。三是健全责任落实制度。推进计算机审计,需要健全责任落实制度,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用责任规范、促进计算机审计。四是建立奖惩机制。我局明确规定无论是自修、公修取得计算机操作资格证书或计算机审计等级证书的干部,局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同时,对于计算机审计取得重大成果和重要突破的,给予重奖。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