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建设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3: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健康教育建设

篇1

关键词:中职院校 心理健康社团

学生心理健康社团活动有助于普及心理知识,开展心理实践服务,有利于中职院校形成良好的心育环境和心理保健氛围,对中职院校学生心理产生着重大的影响。[1]

一、问题提出

1.中职生生源状况

由于职业院校实行登记入学,生源大多未经遴选,学生中学习困难的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多,行为习惯不良的多。

2.中职生常见心理问题

生源状况决定了他们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常见的心理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自信,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无心向学,不能较好的适应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2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易兴奋冲动或愤怒悲观;挫折承受能力弱;情感压抑冷漠,易对社会,对身边的人和事不感兴趣。

2.3部分学生因成绩欠佳,家境不好,读的是职业学校,而产生自卑心理,自认“低人一等”,出现逆反敌对,标新立异,自暴自弃等消极表现。

此外,技校生人际关系心理、性心理、择业就业心理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

3.中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日趋丰富,但从现实的情况看来,目前中职院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数量仍然不足,大多数心理老师为兼职心理教师,人员配备的不充足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繁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成为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充分认识建设学生心理健康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1.缓解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压力。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社团是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很大程度上,社团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既成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群体,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主体,这种“自我教育”、“互相教育”的模式能切实缓解由师资不足带来的压力。

2.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多以教师授课和咨询室咨询、讲座为主要模式,而社团活动则形式多样,更贴近学生。如心理剧演出、心理游戏、团体训练等,这种以活动为载体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指向,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与情感体验,改变了刻板模式,更为中职院校学生接纳和喜欢。

3.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激发潜能。心理健康教育中有一个原则是:助人自助,即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学生心理健康社团活动则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学生的互相交流中可培养学生民主、团结、协作的能力。

4.营造和谐、良好的心理氛围。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社团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方案、开展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性的活动中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高能力、增长知识,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活动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社团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立两支干部队伍

中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模糊,甚至有“心理有问题的人才需要加入心理社团”这样的错误认知。所以为了能更贴近学生,开展好活动,个人认为应该建立两只队伍。一支是社团干部,一支是各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均属于心理社团干部,统一归社团管理。

2.加强指导,完善管理,明确职责,

社团指导教师在遵循学生为主体,尊重心理社团活动自主性的同时,要加强对活动开展的指导帮助,对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使社团能够真正开展一些有创意、有意义、有效果、有影响的活动。

社团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良性循环。社团干部、心理委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分工。社团干部做好社团日常管理、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开展各类常规活动和主题活动,定期举行团体辅导活动;并与各班心理委员密切配合,共同开展各项工作。心理委员要组织班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在班级定期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活动,并组织本班同学参加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另外,如若发现在心理上有疾病的处于痛苦中的同学,要帮助、劝说、陪同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介绍心理老师做出相应的咨询和危机干预;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同学、有可能有偏激行为的同学,要迅速做好信息反馈,以便学校做出有效及时的应对措施。

3.进行专业培训

为了保证各项活动的实效,必须对心理社团的成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类的专业培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有专门的、针对心理社团成员进行的专业培训,要让心理社团的成员明确专业培训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要通过专业培训加强社团成员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会和掌握有效使用的心理机能,为心理社团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4.开展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心理社团活动,

首先,从本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校情设计活动。

其次,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兴趣以及参与的积极性。举个例子,当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观看热播的角色互换节目《变形计》,交流自己的观后感,有不同观点的可以进行友好的探讨,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对亲子关系、青春期问题等方面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思考。

第三,一花独放不是春,要增强与其他社团的联系合作。比如说,可以联合戏剧社共同来组织心理剧演出,拍摄;与漫画社合作开展心理漫画征稿、“关爱心灵LOGO大赛”等。

第四,社团活动开展要灵活。活动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到校外。在保证学生安全、活动有意义的前提下,活动形式和方法不比太拘泥。[2]

成熟的心理健康社团建设需要师生长期不懈的努力。希望通过努力,能让心理社团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一个有效的载体。

参考文献:

篇2

论文摘要: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结构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与兼职相结合;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的要求应包括:专业强、观念新、心理素质好;军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目标包括知识与理论、技能及理念的培训,重点是理念的培训;培养方法包括校本培训、远程教育、体验反思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后两者为重点。

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是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结构如何、有什么要求、如何培训,这些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的结构

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普及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

(一)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师资力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6 000~7 500名学生中至少应该配有1名心理学专职人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专职的学校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教师,在美国叫"学校心理士"(school psychologist),在日本叫"心理专家"或者"学校心理相谈家",属"心理学专业技术工作者"范畴。

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优化学员的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帮助学员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开发个体潜能,促进学员全面健康发展。因此,作为专职的学校心理辅导教员或心理专家主要承担两项工作:一是心理教育,即通过必修课、选修课、讲座等形式对学员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这就要求他们具备心理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二是心理咨询,即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协助学员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同时对心理问题严重者进行鉴别诊断,以做到及时转介,这又要求他们掌握相应的心理诊断、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活动和训练理论,熟练运用心理咨洵和心理活动技巧。

(二)心理健康教育兼职师资力量

在专职心理健康教员之外,军队院校还需聘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员。兼职教员是指学院正式聘用的,能够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要建立一支比例合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这既能够有效补充专职教员队伍的不足,又能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

二、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的要求

要保证军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良好发展,必须拥有一支专业硬、观念新、心理素质好的教员队伍。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的要求应包括:

(一)专业强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首先必须具备深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包括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心理统计等基础学科知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式方法、技能技巧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还应了解一些医学心理学、精神心理学、治疗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其次是自如运用心理学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包括心理教育、测量、统计、咨询、调查、研究的能力。另外也包括一些非专业能力,如言语能力、沟通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调控能力等。

(二)观念新

知识和技能之外,对教育教学实践有重大影响的是教员个人头脑中的"内隐理论",即理念问题。它随时随地会以无意识的方式影响着教员的教育教学思维和课堂教学策略。教育家阿瑟·阔伯斯说过:"影响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也许莫过于教师他自己相信什么。"这充分说明了教育观念对塑造教师行为的重要作用。因此,一个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在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的同时,更要加强对教育观念的重塑。具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具有的观念是:

1、充分尊重学员的观念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员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开发者,学员学习过程的帮助者、调控者和评价者。在此过程中,首要的是接纳与尊重。要采取真诚、同情的态度,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接纳、理解对方,这样才能建立信任感与安全感。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讨论、反思等方法,帮助学员自我探索,做出符合自己内心意愿的判断和选择。

2、最大限度地保护来访学生的利益的观念

要严格坚持保密原则。在不危害别人和当事人的前提下必须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不经当事人的同意,不得将其情况向任何人透露(法律规定除外),这是对当事人个人权利和利益的最大尊重,也是心理咨询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同时还是咨询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3、致力于来访学生的自我成长的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是助人自助。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员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整个教育过程都要致力于调动学员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其自我反思、自我改善、自我实现的能力,最终促使其在教育过程中学会成长。

4、提倡个性发展的观念

著名教育家、博士生导师钟启泉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个性发展"。个性,是一个人得以区别于他人的标识,是一个人最为宝贵的心理品质,是创造力的原始力和心理依托,也是判定一个人是否真正拥有自己的尺度。我们应尽力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应尊重学员的个性和人格。学员需要有发挥其能力的自由环境,以便激起更充分的探索和思考。

(三)心理素质好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员自身应具有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心态;具有豁达宽容的包容心;具有调节控制表达情绪的能力;具有理性客观全面看待问题的认知能力;具有知难而上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具有真诚、友善、开明、合作的人格;具有亲切、热情、宽容、善良的个性品质。这样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较好的处理与学员的互动关系、引导学员理性看待问题,同时也作为榜样潜移默化学员的心理状态。

三、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的培养

(一)培养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教育培训,不是学历教育或学位教育,而是一种职业技能培训,因此要将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技能教育相结合,同时重视心理健康教员基本教育观念的重塑。

一是知识和理论的培养。包括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理论。二是技能的培养。主要包括心理诊断、心理测量、心理统计、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技能。三是理念的培养。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培训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不仅需要解决知识和技能层面的问题,更要解决观念、信念层面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涉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作用、内容、对象、方法、途径等的认识。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就会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和行为。同时,理念还包括对人对事对生活对工作基本的观念。若持一种开放、通达、包容、理解的态度,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甘于奉献,尊重学员的人格和意愿,便有利于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以及积极的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

(二)培养方法

培养方法主要包括:校本培训、远程教育、体验反思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其中,校本培训主要依托本院校相关资源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远程教育主要借助远程网络上的相关资源和机构进行远程培养。重点是体验反思式培训、参与式培训。

体验反思式培训和参与式培训是对传统培训的创新和发展。传统的培训是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中心,以"专家讲授"为主要模式,以讲解和讨论为主要方法的一种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传递知识和培训技能,但难以重塑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不仅需要解决知识层面的问题,更要解决观念、信念层面的问题,所以仅靠传统的培训模式是远远不够的。

所谓体验反思式培训是指以受训者为中心,让受训者先体验心理辅导活动、先实践行动研究,再在心理辅导与行动研究过程中,让受训者以自己的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的理念、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提高受训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心理辅导能力发展的培训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创造一种真诚、民主、合作、共情的环境,引导和帮助学员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活动。所以心理辅导理念的培训中确实要突出教员的自我探索和自我体验,从自我探索和自我体验中不断进行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尊重接纳他人,建立真诚信任的人际关系,相信他人有积极向上的潜力。参与式培训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参与式培训强调受训人员的参与、体现出以人为本、注重多向交流资源共享、充分尊重受训者、受训者体验的是平等和温暖的人际关系。其特点为:第一,通过需求评估,确定培训内容。第二,受训人员参与培训活动。不但在内容制定上而且培训活动的组织上也让受训人员参与,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和发挥其积极性。第三,全员参与。除了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的专业性之外,还要进行学院教员全员培训,要走普及化的道路。第四,多维评估。要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评价,要将自评与他评、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总之,在培训中,一要加强培训目标的人本化;二是实现培训内容的综合化,突破以往只重理论指导或只重技能训练的片面性,同时重视教师基本教育观念的重塑;三是注重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可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体验游戏、个案分析、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丰富培训手段、增强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冯铁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及政策建议[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

[2]廖全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08,(1).

篇3

民办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属于高等教育生源最底层的,录取分数低,很多学生存在较强的高考挫败感,入学以后因为学习基础薄弱和高昂的学费等原因也容易导致其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而民办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投入是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既要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又要符合民办高职院校投入少的实际情况,平衡两者关系,切实制定出一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

随着网络报道的各类高校学生死亡、失联事件频率的增加,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加强危机干预体系的建设,但高职教育和民办机制的特殊性等原因导致了在心理健康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仍存在种种困难。因此在正确认识和了解民办高职院校性质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探讨推进这项工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建设的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领导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基本停留在“不要出事”这点上,只要保证安全和稳定即可。所谓的重视也只是在口头上重视,只要在迎接检查的时候,提供的各种材料符合要求即可。而事实上,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且具有隐蔽性,因此对学生心理问题难以做到量化和及时显现,这也导致学校对这块工作总体重视不够。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且学院的重点工作是招生和教学,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则属于边缘化的工作,在有些学校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工作。

2.心理健康组织、机制、队伍不健全

辛自强2012年的研究发现,25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在逐年提高,说明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那些985、211重点大学,国家资源的倾斜,大量的投入、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改善为学生心理健康创造了良好的背景。而民办高职院校的收入全部来源于学生的学费,这种企业性质就导致招生是院校发展的生命线,而教工往往一人多岗,像心理健康专职老师这样的岗位往往是由学生处职员担任的,鲜少有民办高职院校有独立设置的心理机构和人员配备。随着国家和省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民办高职院校也在政策要求下制定了各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案、三级网络制度和危机干预制度等,也组建了校内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但实际运行效果不甚理想。

3.心理健康工作各项保障和落实不到位

民办高职院校在上级政策要求下,在形式上是符合心理健康工作检查要求的,但在实际上却相差甚远,主要体现在:民办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的投入不够,经费、人员、场地、制度等软硬件均不能保障和落实。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条件保障,能开展基本的工作,如有专职人员、有咨询室,但缺乏经费投入,很多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条件都不能满足。笔者试图在这种投入不够的情况下,探讨一种投入少,又切实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模式。

4.教师缺乏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局限,行政岗位中层以上领导大部分是公办退休领导返聘来的,职称发展也艰难异常,在这种教师缺乏发展空间但却承担着比公办院校教师更重的工作量时,教师如何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二、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建设的建议

1.完善校-院-班三级网络建设,制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制度的建立可以明确责任和分工,也可在学院范围建立一个工作网络和预警网络。一级网络是心理健康中心为主,负责指导和开展心理健康工作,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咨询、团辅等工作;二级网络是院系这一级,主要由兼职心理老师、心理辅导员、辅导员为主在学生管理的一线中处理学生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和上报学生危机事件;三级网络主要是班级心理委员、学生骨干、学生党员、寝室长、心协(心委会)学生干部等组成,他们往往是学生危机事件的最早发现者,同时他们开展的朋辈辅导活动可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三级网络的基础上,加强危机早期预警和识别,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周报制(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和系部月报制(系部心理健康工作台账),一旦发现危机现象立即启动危机干预程序。

2.做好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做好心理健康档案管理

充分利用每年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的机会,筛选出有心理障碍和自杀倾向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对心理异常的学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建立危机干预档案。利用心理测试软件的危机干预功能一方面可以筛选出需要干预的对象,另一方面可以在软件上为学生建立危机干预档案,从而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各系院兼职心理老师或心理辅导员也可以将系院中发现的需要干预的学生情况在软件中上报,既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又能留下完整的档案材料。

3.加强兼职心理老师培养和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

民办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工作的队伍一般是由专职人员带领兼职人员组成的,兼职人员往往是辅导员担任的。因此在带领和指导这些辅导员开展工作时,首先,让其对自己的职业进行一个规划,帮助辅导员向职业发展性的方向引领,这不仅有利于兼职心理老师可以更好的配合开展工作,也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加强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业务水平培养,如校内培训、网络培训、省市级的心理健康培训等,让其参与到心理健康课程、团辅、各类心理健康活动指导等,在实践中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第三,督促和帮助兼职辅导员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费用由学校和兼职辅导员共同承担。通过这三步培养,兼职辅导员可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助力,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不仅仅帮助他们自身提高心理健康发展水平,通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可以让班级心理委员有效地去识别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危机事件,及时上报。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群众基础,指导其在班级开展各类朋辈辅导活动。

4.开设心理健康慕课必选课、心理健康公选课并配套主题教育活动丰富第二课堂

利用慕课不占用教室、课时和师资的优势,可以大范围低成本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于有进一步提升需要的学生,可以再选修心理健康公选课,有针对性地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利用主题教育的活动形式,由心理辅导员组织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心理健康专题后进行相应的拓展学习——团辅、素质拓展、辩论、心理剧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课程,又在欢乐的氛围中提升认识。

5.在个体咨询的基础上加强团体咨询和团体辅导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有咨询的需求,但往往不敢迈出那一步,因此开展团体咨询,团体辅导活动,可以较好地解决那些有求治意向但缺乏动力者。

6.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

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不仅可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也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多参与活动还拓展人际圈子,夯实了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7.专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要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培训

心理危机干预对专业要求非常高,专职心理老师除了要加强学习以外,一旦遇到学生自杀等事件可以向所在地区的心理学会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寻求专业帮助,由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师来协助处理危机事件。对于危机事件的预防教育以及危机事件的发现、预警、干预、转介和后期跟踪要制定成预案,还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

三、总结

近几年生源急剧下降,民办高职院校处于相对比较困难的时期,对心理健康方面的投入有限。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最根本的是运用好心理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这两支队伍,普及心理健康慕课和各类主题团辅活动,立体化运行三级网络,及时处理各类上报危机干预事件。

作者:王琴 王绍福 邹艳星 袁晖 周萍 单位: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过正达.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6):93-96.

[2]王珊.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45-47.

篇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这一模式的最大受益者,它让这一学科在“校际互动中,实现了师资的共同提高;在借助平台、信息交流与备课中,实现了资源共享;在课题联动、齐参与共研究中,实现了全面发展”。

一、校际互动,共同提高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的追求越来越重视。一项国外的调查显示,几乎每一项体现社会福利的客观指数都在增长,但转至人们的内心,幸福指数不但没有增长,而且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口比例却一直在下降。幸福感的缺失、抑郁、焦虑成为现代社会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如何让自己在享受相对优越物质生活的同时,获得内心的幸福感受,实现身心的和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异常重要。它不但影响着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学校整体的发展。过去,各个学校虽然有了这种认识,但都只是各自为政、闭门摸索,怎么开展,从哪里入手,没有一套符合科学发展的思路,效果不理想。有了“学区管理”这个机构后,校际联手,共同研究,尤其是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开展得比较有成效的学校,如中山二路小学、铁一小学发挥了龙头作用,让学区心理健康教育在晴空下又展出了一抹彩虹。

通过与专家交流,我们认识到,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会有健康的心态对待学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很难会有恰当的教育方式。心理健康教育要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于是第一学区确定,立足学校实际,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校际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专业素养。

1.合作培训促提高

过去,学校没有条件把教授请到校园办培训班,现在有了解决的机会。借助学区,几校联手把教授请到校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共同参加培训。如东山实验小学与五羊小学、铁一小学、中山二路小学等共同组织多校教师一起参加心理健康C证培训班;铁一小学与中山二路小学一起组织教师参加B证培训班,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学区内的教师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提高了,紧迫感增强了。教师在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同时,还对“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该开展怎样的教育活动”“该怎样帮助学生学会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进行情绪调节”等问题有了较明晰的认识。可以说,这种合作培训为学区内各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夯实了持续发展的基础。

2.共同研课听课促提高

近几年,学区内有多个学校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选和展示活动。每次活动,从备课到试听再到正式上课,学区内其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往往一起参与,共同出谋划策,共同提高。这些活动既充分发挥了各校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势,又让教师们逐渐探索并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能,逐步找到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效果很好。

例如,2009年4月铁一小学面向学区开展了心理健康课展示活动。杜荣辉老师上的《让心情靓起来》、阳萍老师上的《学会欣赏》、罗书冰老师上的《绿色上网》等课,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或采用道德两难法,或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或通过专业游戏的方式,让听课的教师、家长和学生深受教育,反响很大。这一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学区内其他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又如,2010年5月中山二路小学高、中、低年段的三个心理健康课例:《对沉迷上网说“不”》《一起来,更精彩》《情绪》,也给了学区内听课教师在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能上以很大的帮助。通过反复研讨课例,学区内所有参加这一研讨过程的教师都表示,自己在理念以及如何把理念转化为课堂行为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可以说,校际之间的教研合作,使教师在互动中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二、借助平台,资源共享

学区明确规定,学校要以校本发展为主体,整合学区教育资源,实现学区优质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学区教育均衡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在执行这一制度的过程中,巧借学区信息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

1.交流信息,知识共享

学区构建了现代网络教育信息平台,以信息化带动均衡化。学区利用信息化充分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效益,通过教育网络实现了心理健康教师之间互联、互助,校际之间教研活动、课件资源、教学经验交流;通过交流“讲学稿”,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共享,教改成果共享。这项工作受到了学区内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的热烈欢迎。

2.合作引领,优质共享

学区立足现代网络教育信息平台,创设了学区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在名师的带动下,学区与学区、学校与学校之间,加大了开展有效活动的密度。一校名师引领多校发展,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

心理健康教育名师林伟贞老师在经过实地调研后,借助信息平台,引领多个学区的心理健康教师参加针对学生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开展的理论学习,如学习了《学习心理辅导》《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等,非常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学区内各学校的心理及健康教育。教师借助信息平台,交流针对学生问题的解决方法,大家一起出点子、想办法,往往是一个问题的解决带动了许多教师的参与,也让许多学生受益良多。心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较好地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也较好地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

三、课题联动,合作发展

科研课题促学科发展,促教师发展,这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门目前来说越来越重要的课程。学校在上级相关部门及专家的指导下,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进行行动研究,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怎样参与课题研究才更有效?在学区建设中,我们也“因校制宜”,找到了一条合适的研究之路。

1.合作开题齐发展

2010年5月,区发展中心和越秀区铁一小学、中山二路小学及铁四小学,按照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十一五”课题开题工作部署,为进一步推进全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在中山二路小学联合举办了“广州市心理健康‘十一五’课题开题会”。应邀出席会议的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聂衍刚副院长对学区提出的四个子项目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修改建议,给了参加课题组的学校教师以及参加开题会的所有心理健康教师许多启发。这样合作进行的开题会隆重而有效,受到专家和教师们的好评。

2.合作研究共成长

课题正式开题后,各校在开展校际交流的同时,积极开展相关的课题联动合作研究工作。如铁一小学的课题《特殊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的开展吸收了中山二路小学的心理健康教坛新秀樊晓茹等几位教师一起参与,研究中结合了中山二路小学的学生情况;中山二路小学的课题《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的探讨》的开展吸收了铁一小学的心理健康中心组罗书冰等几位教师一起参与,其间结合铁一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实践进行了课堂模式构建的探讨。两校的课题组也定期将研究成果在学区内进行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之间的合作,促进了课题对更多教师的引领,也促进了更多教师的成长,从而使更多的学生直接受益。

今后,学区将沿着这个思路继续进行联动合作,开展研究,并继续合作召开课题研究的中期汇报以及结题会,继续邀请区内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以及参与课题的教师,使广大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中受益并成长。

篇5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素质扩展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意义

今年来高校大学生因情感问题、学业压力等原因选择轻生的报道屡见不鲜。由此可见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各高职院校大部分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在实际效果上并不明显。如何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

(一)教材内容实用性不强

从当前高职院校所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材来看,更多是以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介绍为主。教材内容涵盖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人格发展、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恋爱心理、学习心理、情绪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理论方面的内容居多,在实操性上较弱。与此同时,在教材的编写上没有突出高职院校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没有针对性,内容过于呆板,不仅达不到帮助学生构建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职业观、社会观、恋爱观的目的,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厌烦、排斥情绪,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单一

在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在教学方式上过于单一。再加上课堂中老师讲到的主要是学生排斥、不感兴趣的理论知识,学生就更加不喜欢上这门课了。

(三)师资力量缺乏

当前,根据教育部在2011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高校应根据学生的总数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与此同时,每个高校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得少于2人。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情况来看,不仅专职教师人数达不到要求,甚至有的高职院校仅仅用一名兼职老师来充数。师资力量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再者,有的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辅导员直接有思想政治课教师担任。思想政治课的老师并非心理学专业科班出生,自身对心理学理论不甚了解,在教学中只能照着教材念,带着学生过一遍教材而已,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中根本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一)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增强教材内容实用性

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增强了对本校学生心理特点的针对性。各高职院校均有属于自己的优势专业以及特色专业,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教学情况,对不同专业学生在校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并记录并分析各个专业学生毕业后的职位心理以及就业心理,更具分析结果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编写的心理教材。这样一来,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得到符合自身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实用性上得到增强。再者,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编写的心理教材,分析了各个专业学生毕业后的职位心理以及就业心理,对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在校学习的紧迫感。

(二)进行素质拓展,改变单一教学模式

在上文中提到,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在教学方式上过于单一。本人认为,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行适量的素质扩展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利用自然条件和环境来设计的水上、野外、场地等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是开发受训者心智、培养其团队精神的一种课外活动方式。它能够培养参与者克服困难的毅力、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挑战自我的勇气和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对高职学生进行素质拓展更有利于他们个人潜能的挖掘、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提升。

(三)引入优秀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扩大师资队伍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需求的局面,学校应该通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老师的福利待遇来吸引更多的优秀的专业人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教学环境,以便留住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在做好教师储备工作的同时也需要对现有的专业教师进行优化,为其提供研修培训的机会,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以便更好地向学生传授。对于兼职的心理教师和辅导员可以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提供机会让他们报考心理咨询师,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使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艳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人教育.2013(10)

[2]毛智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3]储丽琴.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篇6

关键词:普通高校;网络运用;思政教育;心理健康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网络在普通高校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被广泛的运用。思政课作为普通高校学生的必修课,除了针对、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外,为了培养更加适应社会的高素质全面发展型人才,对普通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也尤为重视。为了满足普通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全面发展型人才,利用网络的平台建立思政网成了普通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必要任务。普通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课以利用思政网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加以了解与辅导,并利用网络的连通性,建立起积极阳光的网络环境,从而解决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对高校学生一些错误的道德素质观念加以引导改善。

1.思政网对高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起到有力作用

(1)思政网对高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起引导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普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应当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需求不断的改革与发展,力求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全面发展型人才。在新闻中时常可见普通高校学生自杀、被杀和杀人的事件,可见当代普通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当被极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中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比重应当增加,并建立起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新型网络渠道思政网。思政网将互联网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以网络作为媒介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加以辅导,并且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化成了更具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式的网络交流辅导教学,这种一对一式的网络交流心理辅导所具有的私密性也更能为高校学生所接纳,从而接受这种新型的思政网思政教学,并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全面发展型人才。(2)思政网的隐秘性心理健康辅导更为高效学生所接受中国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师在课堂讲授学生在下面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是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从中发现问题的。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国的普通高校几乎都设立有心理健康咨询室,但是,学生都有自己的隐私心理,并且不希望自己的心理咨询被谣言成心理有问题,所以普通高校学生对于心理健康咨询室都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加上自身的虚荣心作祟,就算是真的思想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也不会自我承认去交心理咨询师解决。所以,思政网的建立不仅注重学生对于自己心理问题的隐私权,也是存进学生与教师对于心理问题沟通交流的一个理想平台,使学生能够在不受到谣言的侵害下勇于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接受辅导。

2.教育工作者针对思政网的传播功能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要对普通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让学生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以及其所具有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克服自己的抵触心理,正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通高校的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不仅仅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也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学生做出危害,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所进行的辅导教育。所以,普通高校内的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道德素质型人才为目标,全部教育工作者通力合作,建立起专门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政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加以宣传。学校也可以利用思政网心理健康测试,所有学生的测试结果保持隐秘,从中发现学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加以辅导解决。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网络已经成为人类互动与交流的新平台,人类生活的各个环节也越来越与网络息息相关。针对普通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也可利用学生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网络建立起思政网,创新思政教育的模式,不仅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加以宣传,也能针对学生所需要的隐秘性一对一的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教育辅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作者:张鸿佳 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思潮,它利用心理学较为成熟、完善的实验测量方法,研究人类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潜能等积极方面。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普通人的积极力量,提倡以一种积极的观念重新解读人的心理现象,并在该过程中挖掘个体在现有条件下获得幸福感受的各种因素。积极心理学相信人性的优点和价值,主张用积极的理念审视人的潜力与价值,使人的积极品质得到培养,人固有的正向力量得到激发,人格优势和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真正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与目标就是寻求人类的人文关怀与终极关怀,它以关怀全人类的福祉为宗旨,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作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吸收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要素,着眼于全体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一、以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为核心,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积极目标

课程目标不仅是课程建设的出发点,也是课程建设的归宿。课程目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方向具有规范作用,它指导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明确指出,能够时常体验到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帮助人们增进主观幸福感,获得幸福体验。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不仅仅是矫治心理缺陷、预防心理问题,更主要的是挖掘大学生的各种外显和潜隐的积极体验,并在实践中扩展和深化这些积极体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积极人格,使大学生能够学会以欣赏的态度对待生活,提升创造幸福的能力,增进大学生的幸福感。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发展性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目标设计从内容上来说应当达到知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统一。课程教学不仅需要传授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训练促进知识在个体身上的内化,使之养成良好的心理行为习惯。很多心理健康知识是浅显易懂的,关键是在学生现实生活中能否意识到,自觉转化为行动。只有心灵受到最真实的触动,才能做到知情意的统一。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人的发展,在于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人文关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精神,心理健康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设计中,尤其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以情感人,以情怡人,以情育人,发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感悟,实现情感的升华。

二、以积极、生动、实用的内容为主体,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

我们的一切教育、思考和知识,都以怎样获得我们本性所不断追求的幸福为对象(自然的体系)。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也是关于人的幸福、发展、快乐、满意的科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价值就是健康(health)、和谐(harmony)、幸福(happiness)。在3H的价值指引下,应该把握以下三个方面来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1.积极性。积极心理学以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组织系统为支柱内容,这就决定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中应该注重积极导向,应该更加注重大学生潜能的开发、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在课程内容选择中,要注重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将提升主观幸福感、塑造积极人格、创造积极环境融入课程中,如在课程中,如设置“学会感恩”“塑造乐观人格”“积极的情绪管理”“爱与幸福指数”等专题,介绍和行为训练内容。

2.实用性。调查显示,对于课程内容的设置,大学生普遍认为除了基本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以外,更希望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一些符合他们年龄和心理特点、更具有实用性的内容,所以,课程内容的设置必须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和现实需求,将那些能够帮助学生走出困惑,提高心理调适能力、优化心理品质,使他们能够快乐地学习和生活的内容都列入课程内容,如开设与每个学生密切相关的人际交往、情绪调节、自我意识等内容的专题学习研讨。

3.以学生为本。积极心理学注重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实现个人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达到身心健康、生活幸福的目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了心理学研究的返璞归真。欧美国家的学校心理教育理念正在从由“让学生适应学校”到“让学校适应学生、为绝大多数学生提供最有意义的教育”方向转变。以欧美国家的心理教育理念为借鉴,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根本,面向所有学生,选择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喜闻乐见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其自我教育能力,使之体会主观自我对解读生活事件的主控功能,培养其主观幸福感、乐观、自尊、希望等积极的人格品质。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发展阶段的群体,对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是阶段性、发展性的。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分层的教学活动,立足教育、重在指导,解决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比如,可以针对大一新生的学习适应、大二学生的自我意识、大三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恋爱、大四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创业等不同内容,开设有针对的辅导讲座。

三、以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改进高校心理健康教学模式

作为学习气氛的重要调节因素,情感体验本身也是教学的组成部分,这一点在以体验为主、以自我教育为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有能够激发大学生的个人心路历程,并使他们在情感交融和思维激荡中产生强烈深刻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发展提高的课程目的,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课程。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改变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应采用互动式、体验式、活动式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情感体验、交往互动、反思领悟与行为训练,实现认识提高、反思建构、行为固化的统一。

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相对,改变了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对有关知识、情感、意志的学习主题,为学生提供生动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心理现象、寻找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案例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和生动性,它虽然不直接传授理论知识,但是却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为载体把学生引入真实的境界,引导学生认识现实、了解社会、融入现实社会活动中,鼓励他们自主参与,主动思考,扩展知识,提升现实生活经验,促进大学生自我心理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达到身心和谐。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引导、帮助和启发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重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互动性较强的课程,多数内容都需要学生参与互动才能完成。教学中,可以采用以小组分享为主的互动性教学形式,包括角色扮演、自画像、心理影片赏析、个案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分析反思自己,鼓励学生交流分享心得感受,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在感受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某一假定的模拟环境,学生扮演特定角色,通过观察、参与、体验、反思等过程,在实践中得以体验,在体验中得以成长,在成长中得以提高。体验式教学以活动为载体,用生动鲜活的体验、体会、感想、启迪说话,抛弃了传统教学的苍白说教,通过团体咨询、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体验,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内省建构心理健康知识,体验感悟知识背后的意蕴,通过体验与实践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四、提升教师的积极素质,创建积极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育主导者教师的素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环境因素,认为积极的环境对于增进大学生的主观体验、塑造积极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秉承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坚持以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品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是人类美德和优势的体现者和传承者,教师的言传身教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着有形和无形的强大影响力。教师要自觉提升自身的积极素质,积极开发自身的美德和优势,善于调整心态,不断增进个人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感、事业快乐感与工作流畅感,直接对学生施加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围绕着激发、大学生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而展开的自我教育课程。为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教育,教师就要打破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固着,以积极地展开教学,钻研教学技术,提升教学水平,采用多元化、活泼生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用个体的优势和力量感受生活,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面对未来。

教师要以积极的、欣赏的态度看待每一位学生,树立“每个学生都在成长、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的积极信念,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自我成长的经验、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用心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鼓励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将心理问题当做一个展现自我能力和挖掘潜在积极品质的机会,充分发挥潜能,将教育过程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求知行为,变成师生积极互动、心灵对话的过程。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导者、管理者,而是引导者、协助者、激励者,关心、接纳学生的精神世界,鼓励学生挖掘潜在的积极力量,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积极力量和美德,为心理健康教育开拓了新的视野,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回归本原,也促使大学生心理素质积极健康发展。我们要不断创新、深入探索,进一步构建完善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参考文献:

[1]K.M.Sheldon&Laura King,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

[2]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33(4).

[3]陈时见.课程与教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李高峰,汪明.对“三位一体”课程目标的解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

[5]杨钦芬.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属性及有效实施[J].前沿,2006(1).

篇8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作用分析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情绪不稳、学习困难、缺乏毅力以及抗打击、抗挫折能力不强等问题,能够使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适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1.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

有个成语叫做因材施教,现在的意思就是根据科学的道理,按照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去教育,示范,以身作则,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打动学生,给学生以激励,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因此,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此言不虚。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和习惯良好的人,用积极享受的情绪带动和影响学生。其次,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学生个体或群体出现的特征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采取相应措施,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进行恰当和有效的引导。

2.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1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而,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加强“学情”分析,特别是要通过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让学生愿意与教师交流,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心理教育更要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2.2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教师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特别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因而必须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把创造“和谐班级”作为重中重,鼓励、支持、引导学生树立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注重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对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谅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

2.3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种花须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现状的学生情感丰富,感性思维都比较强,因而教师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外在的表现往往反应学生内在的心理状态,教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学生的任何外在表现进行随时关注,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对应的心理健康辅导。

2.4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积极应用于教学中

教师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各方面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教学工作、班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有效载体,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3.提高教师心理咨询的意识与知识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对子女更有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个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建筑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的,“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比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来得大。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0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向于稳定。因此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心理健康知识。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心理学与教育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教师只有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适用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方法,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学生的个性,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再次,学校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通过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心理健康课题研究、撰写心理健康论文,介绍好的心理学方面的书刊杂志让教师阅读,让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从多渠道、多方面摄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营养,使他们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4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长年劳累,体质每况愈下。教师普遍责任心较强,很注意自己在学生中的形象,因而过分追求人格的完善,过分限制、约束自己,关心各种细节,常有自我责备、谴责的倾向,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4.1正视自我,悦纳自我

职业理想与信念是维持、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应努力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爱护和宽容学生。正视现实,不断奋进。教师职业的社会功效是潜在的,并非立笮见影、光辉耀眼。教师收入相对偏低,荣誉也相对较少,这就要求教师用辩证的态度看待社会现实,公正地评价自我,设置合理的目标,确立适中的期望值,平静躁动不安的心灵,用自身力量达到与外在环境的动态平衡。

4.2调整心态,正视压力

教师要正确认知压力,要认识到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压力及其反应不是自己的弱点和能力不足,而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教师要学会正视现实、自我调适,提高综合素质,养成乐观宽容、淡泊豁达的性格。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所承担的教育责任更加沉重,在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J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性,实现自身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完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考核指标;心理教师职业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2-0004-03

记者:姚教授,您好!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开展已有二十余年,今年是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十周年,经过十年的规范化发展,您认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体上有何特点?

姚本先:我非常高兴能接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的采访。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我觉得这二十年用6句话、18个字概括比较准确:起步晚、底子薄、水平低;发展快、成效大、势头好。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初期起步到今天非常好的发展趋势,证明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必须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从创刊以来至今有十年的历史,在推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全面开展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比美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正好晚了一百年。上世纪初,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之父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美国开展心理咨询的时间距离今天是一百年,另外美国学校心理学之父赖特纳・韦特默(Lightner Witmer,1867-1956)也是那时在美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指导诊所,并且深入开展儿童心理辅导。中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起步是上世纪80年代。有意思的是,台湾的学校心理辅导运动开始于50年代,香港是60年代,澳门是70年代,中国大陆是80年代,正好构成了一个链条。十年来,党和政府以及行政部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在政策层面和宏观指导领域给予大力的支持。从1999年至今,国家连续颁发了五个非常规范的文件,除幼儿园外几乎涵盖全部国民教育。所以,我认为党和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推进力度非常大,这也是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快速、高效发展以及具有良好未来趋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记者: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进行考核这一问题,您认为考核指标应该包含哪些方面?如何保证落实?

姚本先: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学校考核的指标之一,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考核可以直接检验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性开展,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学校进行考核时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的办学指标,进行规范化的考核。

目前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负担重,能力有限,接受方方面面的考核评比比较多,我个人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不要作为一个独立的考核,而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是非常有必要的。考核要具有可操作性。考核指标可分为两大部分: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考核应放在硬性指标上,即要考核能够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质量的指标。有四个指标要重点加强考核:人员、场所、经费和课程。人员指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人员,不完全是专业人员,但相对是在学校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相对稳定的人员。场所指要有相对固定的、符合要求的活动场所。经费指要有满足人员、场所、活动所需的经费,不一定是单项经费。课程指心理健康教育要进课堂。这个课程和我们平时所讲的学科课程有很大区别,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学生和教师的情况来定,灵活开展,避免纯粹的课堂化教学。其他方面,比如思想认识、态度、理念、领导重视、组织机构等也要进行考核。

关于怎样去保障落实,我认为这个指标应该和对学校的评估、检查结合在一起。比如学校的达标、示范学校的建设、特色学校的建立等等。无论是哪一类学校的考核都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来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涉及到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特色的检查、评估,都应该包括这一指标。因此,特别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在对学校进行考核评估时,能够从素质教育整体推进的思想和理念出发,贯彻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有效的开展。

记者: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博士曾提到,希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一职业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从事的职业,您认为什么样的机制能使这样一个职业成为大家愿意从事的职业?

姚本先: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优秀教师从事这个职业,二是优秀教师愿意从事这个职业。首先是这个职业需要优秀教师去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和学科教学的教师是不同的。学科教学的教师可能只是影响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这样的影响是有限的。比如语文老师、数学老师,是对某一个年级某一个班在语文和数学的学习范围内有很大的影响。这样的老师只要保证有足够的水平,足够的教书育人的素质,往往就能够胜任岗位要求。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更为全面,他要满足所有学生在学习、生活、身心发展方面的需要,否则就很难胜任这份工作。同时,这个职业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要求并非是为了改善学生的知识状态,而是要改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精神等整体状态。所以我非常赞成应该是优秀教师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目前,很难要求开展这项工作的学校去选拔优秀的教师,但从未来趋势来讲,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除了具有教师资格证书,还应该具有更高的职业准入资格,尤其是在个人的心理、精神、品德和专业素质等方面。

第二,优秀教师愿意从事这个职业。如何让优秀教师愿意长期从事,并且能够做好,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据了解,当前中小学有一部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他们工作的稳定性、长期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从而影响了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我认为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教师工作成熟度的问题,也有工作面临的挑战性问题,还有教师自身发展的专业水平问题。但从当下所遇到的问题来看,关键是教师的地位、待遇和专业发展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首先是地位。在中小学日常的观念里面,最有地位、最有影响、最有前途的教师是学科教师,甚至是主干课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有的学校可能是学校的教辅人员、管理人员,甚至是边缘人员,这就很难保证他在学校和其他教师一样拥有平等的地位,从而挫伤他的自尊心,打击他的积极性。其次,因为地位的模糊、边缘化,奖金、福利等待遇就会受到影响。再次是未来的专业发展。从学校目前的机制来看,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未来发展的资源不够、条件不够、空间也不够。这就使得这部分教师很难安心于本职工作。比如进修问题、继续深造问题、校内的提升问题等,都涉及到一个人的前途和专业发展。因此,若使这个职业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从事的职业,就必须要解决地位、待遇和未来发展的问题。

目前,最现实的办法是至少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放在“三同”的平台上,即同等地位、同等待遇、同等发展机会,这样就可以确保优秀教师愿意从事这个岗位,或者说更多的教师愿意从事这个岗位。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优秀教师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固然是好事情,这个岗位可能对于校内的教师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选择。但我们更愿意看到优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来从事这个职业。我认为,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模式、主要路径、主要策略是吸引更多的优秀应届本科和硕士毕业生来从事这一岗位,而不是希望其他学科教师来转任。转任有一个专业的认同、角色的转换问题,而优秀的学科教师不一定是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如果能够有所侧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性水准以及岗位基本要求。

记者:您刚才提到心理健康教育要走入课堂,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制定一个试行标准,您认为它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什么?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姚本先: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在中国是非常有特色的一个教育活动,也是必然趋势。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标准和其他新课程标准应该是一致的。课程标准实际上是国家课程的基本性纲领文件,它反映了国家的意志和意图,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它也规定了各个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评价的依据。在我国,只有基础教育才有课程标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目前还没有进入课程标准制定阶段。我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三句话,第一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主导,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健康”是一个整体健康的概念。第二句话:立足教育,重在指导。心理健康教育重在指导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来维护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三句话: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这三句话我认为是构成未来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的关键点。

参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我认为这个标准由五个大部分组成。第一,前言部分。主要讲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性质。这部分很重要,一要使大家避免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师在课堂上把一本教材的主要内容以灌输的方法进行讲解。二是阐述课程的基本理念,比如“健康第一”,可能90%的教师都不会把健康第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学校里发生着大量的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来换取升学率的问题,这表明教师和领导没有健康第一的观念。三是写明课程设计的思路。比如怎样体现立足教育,重在指导;比如有哪些重要的手段、媒介;怎样把课程的主要形式和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和学生的体验结合在一起。课程标准只是一般规定性的,不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思路是一致的,具体的教学内容由各地根据自己对标准的理解进行设计。

第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应该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作为一门课程的所有目标,或者是分为中学、小学的所有目标。分目标涉及到具体各个年级,以及身心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目标。比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的系统教育,如何从幼儿园适应小学的系统化教育,如何适应小学的规范和要求,如何面临人际交往、伙伴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学习的独立性等是这一时期非常重要的目标。三年级的学生进入到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的相对独立期。自我意识发展、自我概念发展等这时要在分目标中体现。所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目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非常具体,具有适应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第三,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也是课程教学内容编制的关键部分。课程到底要教什么,学生到底要学什么等具体规定性的内容在这部分体现。比如,小学一年级第一课培养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应该列出这一课需要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第四,实施建议。这个实施建议主要是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管理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案例教学的建议。主要是建议如何实施课程,如何评价,如何考核,如何开发课程,如何编写教材等。

第五,附录部分。主要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术语的解释和说明。使用和实施这个课程标准的人可能差异性比较大,所以有必要给予一些专业性、学术性的指导。

针对课程标准的问题,可能大家还会关心课程标准是独立的还是综合性标准的一部分。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是独立的标准。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标准存在,但不是独立的,都是融合性的。比如思想品德、体育健康等课程大纲里面都有相关内容。我们理解的课程标准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标准,同时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的一个特色,也是有利于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没有必要把它们分开。

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标准,我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条件、机会比较合适的时候,可以启动一些前期的调研,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局部地区试行。我愿意和各位专家一起为此奉献绵薄之力。

记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创办近十年,您见证了它的产生和发展。您认为从哪些方面对杂志进行总结可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相结合,同时具有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姚本先:我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本杂志感觉非常亲切,也很有感情,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转眼十年之久,我是忠实的读者、作者和推荐者。我经常把它推荐给我们的老师、学生,特别是我的研究生。在此借这个机会,感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给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包括学生、家长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个阵地、一个平台,我也希望这本杂志越办越好。

篇10

【摘要】在校园文化建设、学科渗透、德育方法运用等方面都应该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为目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成功开设奠定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学校教育一条主线,贯穿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而心理健康教育课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具体做法

课程安排。由任课教师自主整合心理健康内容和思品内容。一年级至三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四年级以上将原思品课改为“心理健康?思品课”,每周一节。

教材运用。选择了中央教科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俞国良教授主编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平出版社),学生和教师分别配备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

师资配备。由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应组织班主任系统学习心理学知识,开展心理学知识读书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课教研活动,较大程度上来提高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技巧。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重点突出“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班级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以及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对教材进行分析、取舍,活用教材。对教材体系及知识点不作任何删改,以避免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教师为赶进度硬着头皮上课的不良现象;凡教师吃不透的内容或与本班学生现状不切合的内容予以删节,凡教师认为切合本班学生实际的内容予以拓展。同时,教学模式上要求师生互动,避免教师“灌注”,提倡教师以疏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剖析自己的心理状况,进行自我调整。教学方法上,以故事、游戏、演讲、个案分析,以及班级存在的问题分析等为主,淡化心理知识,重视学生实际心理。

教学评价。学校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喜欢程度来进行调查。设置“你对心理健康教育课老师喜欢吗”和“你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喜欢吗”两个问题,并分“特别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四种选项由学生选择。学校根据学生“不喜欢”率来评价教师。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结果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一、.全校学生“特别喜欢”心理健康教育课占53.3%,“喜欢”占33.1%,两者占86.4%;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课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在实施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选“特别喜欢”选项的男生占87.6%,女生占84.7%,经X2显著性检验,学生性别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喜欢程度没明显相关性。

三、.寄宿生“特别喜欢”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占66.9%,走读生占44.4%,经X2显著性检验,X2(1)0.05<X2(1)=4.50<X2(1)0.01,有显著差异,可见寄宿生比走读生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四、.父母职业与学生喜欢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关系。经X2显著性检验,无显著差异,父母职业与心理健康教育无明显相关。

五、.优生、后进生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关系。经X2显著性检验,无显著差异,优生、后进生与是否喜欢心理健康教育无明显相关。

六、.从小没跟父母生活的孩子,特别喜欢心理健康教育课占65.1%,跟全校学生选“特别喜欢”选项的53.3%比,经显著性差异检验,X2(1)0.05<X2(1)=5.375<X2(1)0.01,有显著差异,可见从小没跟父母生活的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通过对教师授课情况的调查,结果100%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对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完善个性、学会与人交往等方面,有指导作用。84.8%的教师认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帮助。例如:二年级一位小学生学了《爱惜生命》课后,“拯救”了一只受伤的小鸟;三年级一位小学生学了《克服嫉妒心理》课后,主动向教师讨教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四年级一位小学生平时心胸狭窄,自从开设心理健康课后,渐渐变得胸怀宽阔。

三、对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思考

正确处理好教材与课程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的目标,是使学生心理素质提高,而非传授系统心理学知识,这就要求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应该建立正确的课程观,将教材作为参考资料,将学生的心理表现、生活中的故事等作为课程资源开发,这样才可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课得到学生的普遍喜欢。

四、由班主任兼任比专职教师任教更有利

班主任作为思想工作先导者,他们直接与学生交流思想,能较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他们不仅是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第一位“医生”,也是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保健医生”。由班主任兼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好处:一是从学生实际问题出发,更有针对性;二是可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向课外延伸,结合班主任工作可对学生实施不断的“强化”措施;三是班主任工作中引入心理教育机制,使班主任工作更加生动有效;四是普通学校可全面开设心理健康课,避免苦等“专职心理教师”而坐失良机。

实践证明,班主任最懂学生心理,适当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学专业知识训练,完全可担当重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由专职教师兼任,有其优势,但最大的缺陷是与本班学生心理现状脱节,容易太专业化。对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过于专业化并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