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

篇1

关键词:课程运作;课程咨询;课程咨询机制

Abstract: The setup of the consultative mechanism of curriculum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for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curriculum. According to the scientific procedures and methods, this consultative mechanism helps policymakers to predict and analyze some situations, optimize policymaking aims, draw up possible programs for policymakers to choose so as to avoid the mistakes in making policies,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technological guidance for policymaking. Som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better consultative mechanism in China based on analyzing the functions and operational methods of the mechanism.

Key words: curriculum operation; curriculum consultation; consultative mechanism of curriculum

一、为什么咨询

现代咨询制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主要在军事和经济领域,开始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设立咨询机构、引入咨询制度,以保证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的咨询制度逐渐开始在各个领域运用,非官方咨询机构的地位开始得到认可,涌现出一批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咨询机构。20世纪80年代以后,度过一段停滞期的欧洲国家开始迎头赶上,现在的欧洲决策咨询业形成了以英、法、德为中心的格局,开始与美、日三分天下。

当前随着社会的转型,公共决策越来越具有民主化、科学化的特征,它要求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迅速、准确地作出应对,因此建立咨询机制就成了各个国家的必然选择。课程领域也不例外,目前许多国家,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咨询已经成为一项制度。

通过对一些国家的课程咨询机构的了解,我们发现,虽然课程开发的行为最终落实在政府层面,但是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不同国家的一致的选择,就是通过尽可能地向不同群体进行咨询,让各种利益群体参与到课程开发过程之中,为课程改革出谋划策。当然由于各国的教育行政体制不一样,咨询机构的主体和职责权限也不尽相同。概括而言,课程咨询方式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其一,由国家专设的一些咨询机构负责,负责咨询,为课程决策提供建议,如法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其二,依托一些专业的咨询组织,收集信息,辅助政策决定,如德国、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家;其三,吸纳一线教师参与咨询和课程决策,如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等国家;其四,听取父母和社区的意见,如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其五,让股东及工商界人士对课改发表意见,如斐济、印度、美国等国家。

1978年以来,我国的决策咨询开始发展起来,目前已经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规模化轨道。就我国目前的课程咨询机构而言,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其一,国家专设的一些研究机构。例如,以往承担课程咨询的机构主要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央教科所,以及省市的教科所、基教处、督导室、教研中心等等。在这次课程改革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加大咨询力度,教育部设立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作为国家级课程改革的常设组织机构,并组成由课程专家、学科专家、教育专家以及教育实践工作者共同参加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为课程改革的国家决策提供研究咨询意见,负责新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新课程实验的指导。其二,高校以及地方研究院。以往这类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专家、学者通过自己的理论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间接的指导。在这次课程改革过程中,国家进一步赋予这些机构课程咨询的权力。例如,教育部在部分师范大学建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承担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课程改革任务,开展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验,进行课程研究人员及实验教师的培训,提供课程研究信息和咨询服务。目前,这类机构已经达到18个,他们在推进地方课改试验,修订国家课程改革方案过程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其三,各类学术团体,例如中国教育学会及其下属的课程论专业委员会以及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等,为推进课程改革,作为一个专业团体,他们利用自己的理论特长,从不同层面,提供建议,出谋划策。就我国目前的课程咨询而言,虽然比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课改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修订意见,那将是很危险的事情。因此,为了保障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咨询机制,发挥课程咨询的功能。

二、课程咨询的功能

(一)有利于促进课程决策的民主化

“社会逐步信息化,人民群众对重大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咨询的过程,就是走群众路线,发扬民主,宣传民主的过程。决策咨询机构的重要职责是为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服务。”[1](21)2001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个基本的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凸显学生的个体价值。在这种定位之下,课程决策更多地开始关注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这次课程改革的蓝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出台,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先后历经了27稿的修订,仅2000年就举行了上百次的研讨会。在此基础上,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发布了《纲要》的征求意见稿,在全国广泛征求意见,并召开了有多方面专业人士参加的咨询会议。这次课程改革之所以得到各阶层人士的高度心理认同,就充分体现了课程决策的功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目前的课程咨询已经完美无瑕了,我认为至少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当前的课程咨询缺乏一个透明的反馈与公开机制。我们在课程决策的过程中已经有咨询的意识,但是我们并不清楚民众意见,尤其是第一线教师的意见是否被充分反映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在课程决策之中。其二,当前的课程咨询缺乏一个制度化的程式。课程咨询应该是一个经常性的工作,而不仅仅是偶然为之,可有可无的点缀。完善课程咨询制度,仍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课程咨询才能真正促进课程决策的民主化。

(二)有利于加强课程决策的科学性

在现代的课程决策过程中“完全理性”的决策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在政府的授权下,仅仅依靠某些人或某个机构进行决策虽然可以保证其权威性,却不一定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真实的需要,现代决策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在决策的过程中,必须有课程专家参与咨询,专家团体所具备的知识基础和理论素养能够为决策提供更合理、科学的建议。目前西方国家的“思想库”与“智囊团”正是这一需求的产物。有学者称“思想库是现代国家决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思想库卓有成效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就会在公共政策上束手无策。在美国,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思想库的研究成果,决定着美国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思想库已成为现代公共决策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思想库的成熟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公共决策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2](87)“思想库”的一个总的特点就是利用集体智慧,研究公共政策问题,为决策者提供最优的理论指导、政策措施和解决方案,以保证决策的科学化。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思想库”“智囊团”参与公共决策已经成为政府决策的一个重要途径。譬如,仅在美国形形色色的“思想库”就有1600多家,其中起影响作用的大致有300多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库”当数“兰德公司”,兰德公司是一个相对独立于政府的中介机构,有理事近30人,其中1/3为政府官员,1/3为企业界人士,1/3为本公司成员。人数虽少,但是因其拥有先进的理论与技术,近些年在美国公共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的系统工程。运用咨询顾问方法进行课程管理,能够发挥各学科人才优化组合的“思想库”的智能优势,为管理决策提交可供选择的多种设计方案,使管理决策更趋科学合理;能够发挥咨询顾问专家独立研究、客观诊断的长处,管理者可以听到各种意见和建议,特别是相反的意见,使管理者能够发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及时采取调控改进措施,保证课程实施的正常运行”。[3]

(三)有利于增加课程决策的可行性

在课程决策过程中,由于广泛吸收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咨询,专家、学者运用知识和智慧为决策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而且通过其研究与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扩大影响,使课程政策较快地为公众所接受和认同。此外,专家、学者的独立地位,使其能够客观地审视政府与民众的利益冲突,进而通过其影响,使决策者有意识地、合理地进行决策序列设计和安排,求同存异,谋求共识。再次,决策咨询机构还可以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对发展趋势作出进一步的科学预测,研究相应的应变保障措施,提出修改、变更决策的建议,从而增进教育行政决策执行的效力。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法、管理策略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程度的变革,作为这么一项庞大的工程,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争议和分歧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决策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课程咨询的功能,慎重地对待改革中的不同声音,理性地作出决策,只有这样课程改革才可能在其预定的轨道上顺利前行。

转贴于 (四)有利于保障课程决策的现代性

在公共决策领域,咨询有利于保障决策的现代性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决策咨询要以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为基础。人类通过长期社会实践,已经掌握和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形成了知识体系,主要包括感性和经验知识、科学知识以及哲学知识。但是,现代社会实践越来越丰富,空间活动范围越来越大,时间变化越来越快,层次结构越来越复杂,效果和影响越来越深远。特别是以建立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第二次信息革命的到来,给人类的实践活动带来了全新的观念。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以及整个人类知识体系所提供的知识,采取现代化研究手段,增大咨询的科技含量,能够研究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复杂性问题,实现决策的现代化。”[1](22)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性工程,其决策过程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许多专业的咨询机构拥有比较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分析工具以及大规模的信息资源库。在课程决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这些咨询机构的作用能够保证决策的现代性。目前我国在课程咨询过程中,仍然停留在经验阶段,还没有相对独立的课程咨询中介机构。今后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咨询机制,增加咨询的技术含量,强化咨询的专业特性,在课程咨询过程中,注重运用电子计算机、缩微胶片、表盘和全息图片、数据库等强有力的工具,充分体现课程决策咨询的现代性。

三、课程咨询的运用方式

第一,问题界定。不管是授权性的课程咨询还是创意性的课程咨询,首先是从问题开始。在咨询的过程中,需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的性质、问题的价值,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明晰问题的结构,澄清各种影响因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二,收集信息。课程咨询的目的之一是为课程决策提供预测,信息的准确性与全面性至关重要,所以在课程咨询的过程中收集信息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目前我国的课程改革过程中也比较重视信息收集,在改革方案出台前后我们都通过问卷调查、调研、评估等手段,了解各方人士对课程改革的态度和意见。为了推进课程改革,专门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评价研究”项目组,负责调研方案的设计,在调研工作中与各标准组、大学中心和有关实验区保持经常性联系、沟通信息并获取调研资料,在此基础上汇总、分析,向各标准组提供反馈意见和建议,向教育部提交调研总报告。这些举措确实为课程决策提供了比较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目前大家对课程改革的高度心理认同,可以说和我们咨询过程中广泛的意见征集密不可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使用的方法,还稍显简单,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在许多发达国家信息收集已经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做法,比如,特尔斐法、环境预测法、头脑风暴法。其中兰德公司创立的特尔斐法在咨询过程中运用比较广泛。特尔菲法是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向与所预测问题有关领域的专家分别提出问题,使专家们在互不知晓、彼此隔离的情况下交换意见,而后将他们回答的意见综合、整理、归纳、匿名反馈给各个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加以综合反馈,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循环、技术处理,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且可靠性较大的预测结果。特尔菲法的具体工作程序是设计意见征询表;确定专家名单,组成专家调查小组;在预测小组的领导下,发出和收回意见征询表;统计结果分析。[2](546—548)这套方法因为有比较规范的程式,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能够更客观、准确地反映问题,因此比较受咨询者青睐。

第三,方案设计和论证。这是课程咨询比较重要的一个任务,课程咨询作为课程决策的辅助手段,在方案设计和论证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制定,就充分发挥了课程咨询的这种功能,《纲要》的出台是在教育部党组的直接领导下,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负责同志及有关的课程专家学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经验总结、专题研讨、比较研究、文献研究、社会咨询等方式,经过达一年多的努力形成草稿,并经反复推敲修改,由教育部领导亲自审定,报经国务院同意后正式形成。在这一过程中,咨询者直接向决策者提供知识、技术的支持以及具体的决策建议。这一过程有助于估计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论证客观性及供需关系,确定选择的条件和策略,核算成本与效益,明确执行决策时的行政责任等,从而使出台的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四,参与政策评估并反馈信息。课程咨询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随着课程决策的出台,咨询机构还有责任对决策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并进行评估决策,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反馈调整。这样有助于决策者知道如何最佳地执行当前及今后的决策,保证决策质量。目前我们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已经开始关注这一环节,配合课程改革,我们于2002年建立了教育部义务教育监测系统,当然目前该系统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县初中生辍学情况监测、县学校公用经费现状监测、县中小学生变动情况监测等方面。但是随着该系统的不断完善,我们觉得它应该逐步担负起课程决策执行情况的监测工作,及时为咨询机构提供信息,成为课程咨询有力的工具。

四、完善我国课程咨询机制的策略

第一,强化课程咨询意识。课程咨询作为课程决策的辅助性环节,是避免决策失误的有效措施和手段。这就要求课程咨询要有批判和质疑的特性,它要对课程决策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甚至决策立论基础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和建议,而且课程咨询作为课程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常规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后才可能正常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课程咨询意识,使咨询真正在课程决策过程中发挥参谋职能。

第二,健全课程咨询制度。课程咨询涉及面广、业务性强、效用较大,这就要求课程咨询机构必须得到政府的授权与认可,即通过立法或制度化的形式保证其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这样它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目前在公共政策咨询领域,已经有学者提出这方面的呼吁。他们建议“把咨询纳入决策的正常程序,要求重大决策实行先咨询、后决策,重大建设项目实行先研究、后审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先论证、后投资,重大合资项目先评估、后确认等,确立公共决策咨询的法律地位,明确决策者与咨询者的义务、责任和利益,保护知识产权,真正落实行政论辩制度。建立咨询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认定注册登记制度、信息服务和咨询业统计报告制度、咨询成果评估及奖励制度,制定独立咨询机构财税优惠办法、外商投资项目的咨询和代理办法等,为公共决策咨询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2](23)课程咨询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同样迫切需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化予以保证,这样才能使课程咨询走向一个良性化的发展道路。

第三,完善课程咨询机构。我国课程咨询机构通常包括三种类型:官办的咨询机构、半官方的咨询机构以及民间的咨询机构,从形式上而言,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咨询机构体系。但是,由于我国的课程咨询还处在起步与探索阶段,各种类型咨询机构的职能、权限定位还不是非常明确。我国目前官办的课程咨询机构是决策咨询的主要力量,目前已基本上形成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自上而下的庞大体系。在这次课程改革过程中,它们确实为课程决策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权威性不够高,它们之间的协调合作有待加强;职能发挥不全,或者是从事比较抽象的理论研究,往往局限于搞一些“论证式”的咨询。[4]半官方的咨询机构主要是指由政府拨款或通过接受政府资助来研究政策问题。在我国,半官方的决策咨询机构主要包括部分高校成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以及一些学术委员会。当前这类咨询机构在我国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其研究成果受到政府机构和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这类咨询机构过分重视理论研究,而对于现实的需求状况了解不够,在提供的方案和建议方面理想化色彩比较浓,而现实针对性不够。至于民办的课程咨询机构,在我国目前发展比较缓慢,至今还没有出现类似“美国兰德公司”一样的课程咨询机构,根据我们对国外咨询机构的考察,正是这类咨询机构因其相对独立性和专业性,在咨询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影响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培育“中国的兰德公司”正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四,改进课程咨询途径。决策咨询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探讨,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查资料、看数字,闭门造车,而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总结新经验,发现新问题。同时,应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咨询技术和手段。在发达国家,咨询业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手段更新快、发展速度迅猛的行业,其先进的理念和方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国外的教育决策咨询,咨询者通过调查研究以及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预测,为决策者提供未来教育发展的信息和分析报告,及早发现未被决策者认识的问题,考虑决策者没来得及思考或未仔细思考的问题,向决策者提出建议,以供决策者甄别问题,准确地确定决策目标。咨询者还根据决策者的目的和要求,提供经过科学分析和可行性论证的若干方案,并且提供非本咨询机构对方案的评估审定意见,以便使决策者收到兼听则明的效果。在决策开始执行后,咨询者还可协助决策者设计和调整教育决策实施的具体行动计划,客观、适时地进行反馈,遇到意外情况,及时拿出应变或备用方案,以便决策者果断、及时地予以矫正”。[5]在课程咨询的过程中,除了以上的途径以外,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拓宽咨询的范围,建立专家咨询、民众咨询和雇主咨询等多种咨询形式,力求保证课程咨询的权威性、民主性和现实性。

参考文献

[1]曹益民.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决策咨询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1,(1):21—23.

[2]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75.

篇2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1.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2.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3.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4.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5.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6.认真做好全省51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7.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8.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9.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10.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11.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12.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13.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14.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15.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16.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17.做好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18.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19.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1.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2.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3.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4.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5.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6.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篇3

一季度,我们教育局围绕市政府上半年工作目标,结合教育工作实际,主要做了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总结,深入调研,确定全局2003年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形成并下发教育局年度工作意见。

二、做好学期结束工作,指导学校师生寒假生活,组织开学跑面,确保各级各类学校秩序的稳定。

三、召开开学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下发教育局下半年主要会议活动、检查评估项目书和干训、师训计划表,规范项目管理。

四、切实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常州大学城、北郊中学新北校区、少年科学艺术宫二期工程等按序推进,教育招商引资积极拓展。

五、认真展开教育布局调整、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制度改革等方面的调研论证,初步形成了教育局“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意见”和“2003年中考中招工作意见”。

六、及时总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及时调整课改实施策略,为秋学期课改扩面做好准备。

二季度是我们本学期主要的教育教学时段,招生考试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着力压减会议活动、规范检查评估,突出重点、确保中心、确保稳定,在此基础上,加快事业发展,稳妥推进教育改革。主要工作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积极稳妥地做好招生考试工作。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今年小升初、中招工作方案;细化操作程序,严密组织中考体育考试、文化考试、单招考试和全国高考,确保万无一失。

二、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常州大学城要按秋学期大学生入驻的目标倒计时推进建设;常州少年科学艺术宫二期工程将竣工交付使用;北郊中学新北校区项目争取破土动工;市二中改造方案完成前期论证。继续拓展教育招商引资渠道,积极组织有关项目参加市城建招商会。

三、出台并实施“常州市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培养意见”,做好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职称评审等前期准备;开展“双语教学”调研,制订“加快提高教师外语教学水平的办法”。

四、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深入调研论证,适应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需求,积极推进包括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在内的教育结构布局调整。

篇4

1.1对象

选取某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大四本科生共223人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在完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学习后,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教学的评价,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对教学和考核方式改革的建议。共发放22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23份,有效回收率100.0%。采用Epidata3.0录入数据,SPSS10.0整理、分析数据。

2结果

2.1对教学的评价

调查发现:72.2%的学生对学时安排满意,51.1%的学生对教学内容表示满意,40.4%的学生对理论课表示满意,38.1%的学生对实验课表示满意,52.9%的学生认为教学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帮助,64.6%的学生认为教学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思维能力。53.8%的学生建议授课教师年龄在30~39岁,68.2%的学生建议男教师授课,76.7%的学生建议教师的职称为副教授及教授,65.9%的学生建议教师的学历为硕士或博士,有38.1%的学生建议采用双语教学,82.5%的学生建议由1~2名教师授课。

2.2对教学改革的建议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56.1%的学生希望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进行教学,49.3%的学生建议减少理论课学时,65.5%的学生建议增加实验课学时,多达90%以上的学生建议增加讨论、案例、现场见习的内容。

2.3对考核方式改革的建议

对于考试形式的选择没有明显的偏好,选择闭卷、开卷考试的学生都在45.0%左右,60.1%的学生建议增加平时成绩,52.9%的学生建议采用撰写论文或学习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本文来自于《卫生职业教育》杂志。《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3讨论

篇5

几年来,我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如下办学理念:

1、学校办学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科学执教,严格管理,踏实、探索、创新、发展。

2、教师的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细节,做学生一生的良师益友。

关注学生的思想细节、生活细节、学习细节、行为细节,为学生打好人生的基石。

(二)办学目标

“以和谐求稳定,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求生存,以管理求质量,以科研求提升。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三)学生培养目标

1、总目标:

“文明的沈阳人、高尚的中国人、创新的现代人、发展的未来人”。

2、具体培养目标

(1)道德品质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进取、正直守信、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具有良好的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自尊、自律、树立环保意思。

(2)学习能力

学习兴趣浓厚、有好奇心,有求知欲,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掌握学习方法、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会计划与反思、能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善于在学习中总结与反思,听取他人建议不断改进。独立研究,够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探究的策略和解决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

(3)体质与健康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精力充沛,不断提升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健康生活方式,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没有不良嗜好,讲卫生。

(4)审美与表现

学会发现美、欣赏美、珍惜美。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和劳动,创造与表现美。

有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实现目标靠的是认认真真地思考,脚踏实地的工作,我们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要求是:“教育要有新理念,管理要有新思路,工作要有新举措,教研要有新方法”的工作要求。

以师生的生命成长为发展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力争在三年内把学校办成一所“质量保证、艺体见长”,在学生、家长满意,社会中认可度较高的教育特色学校。

学生的入学率为100%,辍学率控制在0.1%以下,完成率达到98%以上。

(一)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1、完善学校领导干部选拔聘任制度,建设精简高效的干部队伍。

干部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三年。选聘遵循党管干部、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效能的原则;以提高素质、完善结构、曾强活力为重点;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放在首位,把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组织领导能力,作为选拔任的重要条件。真正把那些有正确的办学思想,能驾驭全局,坚持民主集中制,胸襟开阔,廉洁自律,有群众威信,能团结同志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来。

加大对青年校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对德才优秀,业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年青干部,应及时推荐到校级领导岗位上来。

2、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廉政意识。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坚持从学校改革、发展和广大师生的利益出发研究问题,制定措施,开展工作。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及“官本位”重要内容,增强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3、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更好的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深入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

学校领导干部应当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要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认真学习“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深刻理解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具有较高的业务素养以及较丰富的现代教育管理知识,懂得办学规律,善于治校治教,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

加强学

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驾驭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领导班子必须改变重权力、轻能力,重传统、轻创新的思维定势,从权力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用先进的教育管理理论指导教育管理行为,凭职业能力管理学校,实现由“业务型班子”向“专业化班子”的转变。

要提高推进学校发展和深化改革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教科研、后勤管理、人事管理、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要坚持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把握工作全局,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学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个方面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维护学校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学校稳定。

要提高管理学校和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坚持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善于正确分析学校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经常分析并及时发现影响学校稳定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要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保持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学校的稳定。

4、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学校管理的长效机制。

(1)建立学校重大事项议事、决策制度

建立校务会议(行政会议)制度。学校办学目标、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重要规章制度、教职工聘任、人员流动、内部机构调整、招生工作、教职工奖惩、职称评聘学校内部分配方案、年度经费预算决算、重大经费开支、大宗物品采购、重大基建项目、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等都必须经校务会议(行政会议)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并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程序进行操作。

建立校级领导事前沟通制度。在事关学校改革发展重大政策方案及涉及人、财、物等重大事项提交校务会议(行政会议)讨论前,校级领导应预先进行沟通,对未达成一致意见的事项应暂缓提交讨论,待达成一致意见后再提交校务会议(行政会议)讨论。学校校级领导应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党组织要积极支持行政工作,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监督保证作用,对违反原则违背政策的事项党组织有权提出否决意见。

(2)健全校务公开制度

要结合实际,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抓住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突出办事权限公开、办事依据公开、办事纪律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标准公开、办事结果公开等关键环节,制定校务公开方案,建立校务公开的年度报告制度。

下列项目必须实行校务公开:教职工聘用、中层干部聘任、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事宜公开;学校财务预决算、财务收支及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公开;大宗物资采购事宜和学校基建招投标情况公开;教育收费项目依据和标准公开;学校招生事宜公开;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有关事宜(困难生减免学杂费)公开;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事宜(奖惩、福利等)公开。

(3)进一步健全学校财务审计制度。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财务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财务由校长负责审批,小额款项审批由校长授权副校长审批,校长对学校财务情况负总责,校长应每学年向教代会或全体教职工大会汇报学校经费收支情况。

学校应建立由党组织牵头,工会干部、教代会代表、财务人员参加的财务审查小组,每学年对学校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一次审查,并将审查情况予以公示。

(4)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学校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方案、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校务公开方案、经费预决算等都要向教代会报告,听取教职工代表的意见。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措施、方案、办法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方能实施。

全面落实教代会的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民主评议权。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座谈会,听取教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意见,加强学校领导与教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意见,加强学校领导与教职工的沟通。

(5)健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考核评价与奖惩机制。

校级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由市教育局进行自我述职,教职工民主评议,同时实行中层干部述学和述廉职制度。干部在年度述职时,除德、能、勤、绩外,还必须把述学和述廉作为述职的重要内容。述学,就是干部在述职报告中要将自己政治理论、教育理论及专业知识学习情况、参加培训情况、进行教育科研及取得成果情况作客观的反映。述廉,就是以上级关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其他要求和规定为基本依

据,重点对干部廉洁从政方面作出实事求是的反映。实行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教职工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制度。学校校级领导每年向教代会或全体教职工进行一次述职,并接受教职工的民主评议。民主评议工作小组由市教育局或学校党组织负责人、工会负责人和教师代表若干人组成,评议结束后向评议对象反馈评议情况,并将评议结果及时反馈给本人。

建立干部之间谈心谈话制度。学校要积极开展主要领导之间、副职之间、校级领导与中层干部之间的谈心谈话,相互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共同勉励,做好学校各项工作。

建立领导干部责任事故引咎辞职制度。校级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在担任现职的,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本人不提出辞职的免去其现任职务。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全校教师基本情况

专任教师90人,其中本科85人,专科5人,本科学历占专任教师总数97%。

2、教师培训

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制定学校师德建设考评方案,签责任状,建立教师个人师德考核档案,进行跟踪考核,开展文明办公室、文明教师评比,把师德教育同职称评定、工资晋级、评优等工作挂钩,并实行一票否决。

学校严格按区“十二五”继续教育方案要求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并为教师建档,每人一档。

学校制定统一的教师活动计划,要求各教研组统一备课,根据“新课标”编写教案,教研活动时间对“新课标”进行探讨研究学习。

业务学习:分骨干教师、新教师、全体教师三个方面培训,主要用“新课改”进行培训考核,对骨干教师进行新课程新理念方面培训,对青年教师进行新课程、新理念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提高对“新课标”的认识,并分别进行考核。

学校重视对骨干教师培养。通过校本培训和对他们考核,走出去参加各种培训,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带头做公开课、示范课,积极参加科研立项工作,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内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学校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新秀课、创新课、探索课,新老结对子拜师活动。青年教师在教教学中已成为中坚力量。

3、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随着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已经迫在眉睫,几年来,我校不断加强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成立了学校领导、信息技术骨干组成的信息技术教研部,以提高教师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要求45岁以下教师均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三)加强德育工作管理

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1、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学校校、德育处及团委、班级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

2、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学校制定了《德育常规》《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等,对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需要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地实施。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3、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4、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学校打造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活动室等,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开展“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的大型活动。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四)课程改革

1、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全学科、开足课时。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初三政治、历史、劳技,初一初二劳技实行大课小课穿插上,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上,小课主要从理论上学,大课主要结合实际观看录象片,购买各种教学光盘,组织学习观看,如:劳技课观看“装潢与布置”、“家用电器使用和保养”、“中国植物王国”,历史政治课组织学习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英雄儿女》、《校园军魂》、《百年叱咤》(丛网上下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前途、热爱劳动教育,不仅丰富学生文化知识,而且使学生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掌握知识,增长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兴趣,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验,为校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依据。

3、研究性学习

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在学期末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评奖活动,对于研究性学习成果显著的学生给与表扬。

4、校本课程的开发

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主要以艺体为载体,先后开发了体育方面的“篮球和健美操”,美术方面的“雕塑与装潢”音乐方面有“通俗音乐”每学期开课6课时。

(五)加强教学管理

1、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

(1)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开学前,制定学校教学、教研计划,各学科、各年级组再依据校级各类计划制定年级、科组计划。教师再根据学科组、年级组计划制定个人教学计划。各级各类计划制定时均做到有内容、有时间、有专人负责,有措施要求等,实现了计划的精细化,提高了计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保证了学校各级教学、教科研活动的有序进行。

(2)坚持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坚持双周备课,单周教研活动制度。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学目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学进度)。

(3)讲求实效作好作业布置和批改。各教研组教师在组内精心确定全批全改的作业类型,兼顾巩固和发展性作业,并按时按量进行批改。

(4)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

(5)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2、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1)开展各种讲座,加强教师理论修养、陶炼师德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观看各种讲座,既丰富了老师的理论修养,又净化了老师的心灵。

(2)开展“教师读书”、“教育开放月”“教学基本功大赛”“党员示范课”等系列活动。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总结。

(3)开展集体备课。以“问题——设计——行动——反思为主要模式,在诸多教研教学问题中选中一切入点,形成同一课题,促使不同教师对同一研究载体进行不同研究,提出各自看法,进行教育教学思想的交流及碰撞,不但强化了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而且使教师不断汲取他人长处,让教师不断在做中提高、做中完善。

(4)开展听课评课系列活动

我校认真落实听课评课制度。教师不仅在校内互相听课外,还外出听课听讲座等。听课活动的经常化、随堂化使课堂更开放、更有效,同时还给教研活动提供无尽的资源,加上听课后教师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评议活动,促使了群体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形成科研型的教师群体。

(六)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的关键所在。

1、强化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

一是细化教学管理,强化过程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常规要质量,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到实处。二是强化监督检查,要把常规管理工作作为考评教师的主要指标。加强质量监控,进行分析评估,对好的进行表彰,对差的进行整改,以促我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2、为了取得质量检测真实的、可信的效果,并为进行质量分析提供客观、全面、原始的理论数据,无论是平时还是期中、期末的质量检测,都能严肃、认真的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做到学校、学生、家长三满意。

3、几年来,我校初一、初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成绩一直居于全区上游,初三完成率和升学率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七)办学特色

我校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人性化与制度化的管理模式;2、坚持德育创新,3、科研促发展;4、艺体创品牌

⑴人性化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调动人的最大潜力,充分了解人性,一切从人发展和需求出发,学校大事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制度,这样群众就会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下发了教育教学征求意见表,全校教职工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在工作中逐渐修正。

⑵我们学校的德育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党员先锋岗、养成教育系列活动,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等都是德育创新的具体事例。

⑶我们学校__——__年,教育科研立项,国家级4项,省级3项,市级25项,区级72项,参加人数达95%。特别是教师个人立项,逐年增加,比如:李玲老师的《培养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学生古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⑷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美术、音乐、体育作为学校特色教育的品牌。以开展群众性的艺体活动为依托,丰富学校艺体内容,把校本教材的内容,融入到大课间、艺术节、运动会等各项文艺和体育活动中去。创建美好和谐的校园文化。

几年来的“德艺双馨”汇演,每年的校园体育文化艺术节,不仅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同时也吸引了社会与家长的关注。现在我们学校的大课间和间操在全区也是最有特色的。

篇6

本文仅从技术管理与技术进步这一侧面,做历史回顾、经验总结和前景展望。

一、历史回顾

自年在鞍山举办第一次技术管理研讨会以来,供电分会分别在郑州、汕头、太原、上海、温州、渭南、成都、武汉、广州召开了九次会议。由于会前充分调研准备,承办单位精心服务,与会代表深入研讨,会议结束认真总结,会后编印资料汇编。从而使13年的技术管理研讨交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对促进供电企业技术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得到广大会员单位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

13年来,研讨交流的重大课题,有以下十项:

第一、安全生产。鞍山会议上,总结和交流了鞍山电业局安全生产1000天的经验做法,为会员单位树立了样板,促进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汕头会议提出了以技术手段防止触电伤害、避免高空摔跌、防止低压对人身伤害以及带电作业的安全手段等一系列人身防护措施。从而探索了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安全生产新途径。

第二、供电技术管理。在汕头会议上总结了加强主网、主设备技术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供电企业总工程师应抓好主网建设,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运行和技术管理,搞好技术监督、专业管理、突出设备全过程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为总工程师抓好供电技术管理指出了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第三、供电设备检修体制。从1993年开始,供电分会就探索了以设备状态为基础的供电设备检修体制。并先后在太原、上海、渭南、广州、沈阳、宝鸡等多次会议中,就状态检修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十多年来,设备状态检修已经在大多数会员单位中实施。为规范这项工作的开展,**年着手进行《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指导意见》的编写工作。目前,已提出讨论稿。

第四、电网规划。在1996年温州和1997年渭南两次会议上,研讨交流了电网规划的内容、方法、手段。并由上海、昆明、鞍山、武汉、兰州、郑州等局向会议提交了示范本。对全体会员单位的电网规划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由于各会员单位普遍重视和抓紧了电网规划工作,为三年城网改造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时任渭南局的总工程师何晓英曾说:“供电分会组织的研讨会议,为我们提供了电网规划的范本,给我们三年城网改造的规划工作,以极好的启迪和指导。”

第五、配网改造建设。自1993年汕头会议开始,供电分会一直把纠正“重发轻供不管用”作为工作的重点,始终坚持把配网规划、改造、建设列为研讨交流的重要课题。其中,上海市区供电局的原总工万善良、南京局的原总工吴书强等几位老总,总结多年实践经验,连续发表多篇这方面的论文,对配电网的网架结构优化、设备优化、技术优化和管理优化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三年的努力,于2003年他们执笔完成了《配网优化指导意见》。他们的工作得到会员单位的赞誉,他们的贡献将载入推进供电技术发展历史的一页。

第六、10千伏配电网的不停电作业。这项工作不同于高压、超高压的带电作业。多年来一直是时进时停,起伏较大。供电分会自2000年以后,把这项直接关系到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工作摆上议程。以上海市三个局、烟台局、杭州局、鞍山局、厦门局、大连局、郑州局、阜阳局等开展较好的单位为骨干,组织经验介绍,研讨技术难题,讲清必要性和可行性,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组建配电不停电作业工作站以来,先后在杭州、厦门、上海组织三次会议。交流了经验做法,编印了技术资料汇编,现场演示了作业项目,研究了绝缘服试验方法,并在会员单位中印发了《配电不停电作业指导意见》。使这项工作得以健康有效地开展。

第七、配电自动化系统。这是近年来供电企业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供电分会从1995年上海会议以来,就将此项技术列为重点课题,深入研究,超前引导。组织供电企业、开发厂商等多方面的技术力量,起草了《配电自动系统功能规范》,指导供用双方的规划、制造、建设、运行等一系列的工作。特别是课题组组长、徐州电业局原局长毛传洲、淄博局原副总工施正毅等多位专家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进行了两轮深入地调研。总结了镇江、厦门、北京、贵阳市北、淄博等局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极具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引导此项新技术的有效开展。

第八、电能质量问题的治理工作。近年来,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系统稳态电压偏差和暂态电压扰动、非线性负荷和不对称负荷引起的谐波、三相不平衡、负序分量等电能质量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适应这一客观要求,供电分会将电能质量课题列为专题,由上海市东供电局总工王泉根、上海市东供电公司浦东供电分公司总工奚王旬任组长,组成了有哈尔滨、大连、苏州、常州等16家供电局参加的课题组,对电能质量的现状、面临的问题、解决的对策等一系列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调研报告,编写了“指导意见”(待审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第九、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工程起步较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存在着信息共享不够、数据信息不唯一、资源共用不充分、综合分析和辅助决策不到位。跨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不畅、维护管理复杂、低水平重复开发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反映了组织管理上的六重六轻,即重单项,轻整体;重开发,轻应用;重系统,轻数据;重网络,轻资源;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为解决这些问题,供电分会组织了深入的调研,提出了“关于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并交流了安阳、大连、哈尔滨等局的经验做法,使此项课题的研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十、提高城市供电可靠性。这一课题的研究,自年开始连续进行了9年。早在汕头会议,就研究了架空线路绝缘化和状态检修对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作用。以后又做了“供电可靠性指标浅析”,特别是在**年于上海召开了专题会议,会前进行了问卷调查,会议中,上海市区、北京、徐州、渭南、大同、大连、福州、潮州、长春、杭州、鞍山、西宁、赣州、咸宁、成都等15个局介绍经验做法。并就此课题分析了现状,认清了形势,取得了十方面的共识,提出八方面的建议和希望。会后又编印了资料汇编。可以说,在提高城市供电可靠性方面,做了一个全面的历史性的总结。对会员单位开展此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经验总结

(一)选题准确,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点。

我们在每次会议之前,都以问卷调查、会议讨论、个别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征求会员单位的意见,集中选出他们最为关注、最迫切解决的难点题目,作为研讨的课题。从而使课题本身适应绝大多数会员单位的要求。在题目选准的基础上,还把研讨的主要内容敲定,因为在内容的考虑上,如果不具有超前的指导意议,就缺乏引导作用;太超前了,也不能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做法。因此,把握好题目的准确性和内容的适应性,是抓好课题研讨的重要前提。

(二)紧紧依靠老总们的支持和参考,是提高研讨水平的保证。

13年来,依靠实践经验丰富、理论造诣较深,热心于此项工作的老总们的支持与参与,在每一次研讨会议上,都提出若干篇水平较高的论文,使会议的质量得以保证,会议的中心议题得以突出,会议的主导观点不偏离轨道。最早参与供电分会技术研讨工作的老总,如北京局的施更生、太原局的陈崇浩、上海局的万善良、南京局的吴书强、兰州局的杨士卿、长沙局的周玉清、大连局的赖庆波、广州局的林敦俨等,都在为这项工作呕心沥血,做出了极其宝贵的贡献。近年来,又有徐州局的毛传洲、上海市区局的王在滋、严健勇、张丽、咸宁局的刘剑辉、上海市东局的王泉根、张继忠、奚王旬、福州局的陈光捷、淄博局的施正毅、广州局的刘宝奎等多位老总和专家,成为这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顾问,这就使技术管理研究工作不断深化,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三)会前充分准备,会议结束作好总结,会后编印资料汇编,就能使技术研讨,有始有终,取得圆满的成果。

会前的准备,最重要的是围绕主题,做好调研,提出主课题的调研报告,并深入了解情况,选择先进典型单位做主题经验介绍,这样,就使主课题在两个方面展开和延伸。一方面,调研报告,可以把面上的情况,从整体上进行介绍,又能把主要的观点、做法和成效,给代表们做简要的概要论述。另一方面,典型经验介绍又把具体的做法和典型事例讲给大家。从而做到由点到面的结合,使会议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会议结束时的总结是十分重要的,“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会议的总结切勿讲空话、套话,要把会议的主要观点提炼出来,帮助会议代表形成有条有理的思路,以指导各自的工作。中、小型的会议总结,要在会后改写成会议纪要,从而把会议的主要成果,让全体会员单位共享。

会后的资料汇编,受到会员单位的欢迎,它可以把会议的成果集中编印下来,有利于会议成果的传播推广和继承。

三、前景展望

**年组建技术管理专委会和配电不停电作业工作站以后,依靠组织的力量,依靠高级技术顾问的参与,使技术管理研讨工作更加规范,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使这项工作更具有前瞻性和计划性。

在**年组建技术管理专委会的会议上,就确定“十·五”期间,将要以配网优化、状态检修、电能质量、信息化建设和配电不停电作业等五项重大课题为重点,承前启后、循序渐进,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从目前看,五项课题的研究都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

一是配网优化。已发了一个“指导意见”,重点放在网络结构的优化上。明、后两年将把设备优化和管理优化作为重点,深入研究;

二是状态检修。已起草《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指导意见》,尚待讨论审议。在这个“指导意见”完成以后,将要编写主变压器、断路器、架空线路和继电保护等四种具体设备状态检修的指导意见,这些工作全部完成,可能要到“十一·五”期间;

三是电能质量。已经起草了《电能质量问题治理的指导意见》待再次审查通过。“指导意见”完成后,将要以电能质量问题治理的实践经验交流为主,推动面上工作的健康开展;

篇7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课程改革

目前,在高中新一轮课改中,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于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笔者对高中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几点个人建议。

1.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1.1研究对象

鹤岗市下辖主要高中:鹤岗市第一中学、鹤岗市第二中学、鹤岗市第三中学、萝北县高级中学、鹤北高中、绥滨县第一中学、绥滨县综合高中、鹤岗市育才高中。

1.2研究方法

(1)观察法。笔者对市属几所高中进行了抽样听课,对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观察与记录。

(2)访谈法。笔者对市属几所高中的体育老师进行了抽样访谈,对各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情况、特别是课改情况进行了调研。

(3)问卷调查法。笔者对市属几所高中的在校生发放了调研问卷,调研高中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意见与建议。

(4)文献资料法。利用知网和市图书馆查询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从抽样听课效果来看,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还是走的传统路线,课程改革未见成效。

从访谈来看,各高中体育老师反应出目前体育课程的受重视程度是制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瓶颈。在高中阶段学生以及学校的主要精力是放在高考涉及到的“数、语、外、理、化、生”六门课程的学习与教学,因此这几门“主课”备受关注,而对于体育课程则是持有可有可无、因为国家要求才不得不开的观念。在高三阶段,一些高中为了提高升学率,有时体育课程还经常要给主课让路。

从问卷调查数据上可见,高一高二的低年级学生还是对体育课兴趣较大,喜欢体育课程的占86%;但是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成效的满意度并不高,仅为64%。高三学生,因为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下降,喜欢体育课程的仅为52%;对体育课程学习的满意度为36%。

在问卷调查最后的“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问答中,反馈出当代高中生的体育运动爱好比较多元化,男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主要有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散打、跆拳道、双节棍、滑冰、游泳、轮滑;女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主要有排球、乒乓球、游泳、健美操、交谊舞。

3.对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3.1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实行选修项目

为了满足高中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兴趣个性需要,可以在有条件的高中实行体育课程选修项目。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学习项目。提倡学生个性化发展,强调体育素质教育和运动意识、习惯的培养。通过选修改革,能够很大程度上的提高高中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满意度。对此,需要高中学校具备足够的专业师资队伍和场地、运动器材作为改革硬件条件保障。

此外,应该结合学校的地域特色和实际硬件条件,设计好体育课程运动项目,并据此项目结合国家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合理的制定出符合区域特色、学校特点的体育课程教学计划与标准。

3.2实行男女生分班教学

女生和男生在体制上的差异,决定了其在运动强度和难度上的必然差异,因此有必要在高中体育课程实行分班教学,这样教师可以更好的贯彻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对男女生体育运动项目的不同要求与规定。此外,青少年学生在高中阶段具备典型的青春期特点,在以往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女生通常因为害羞,在参加体育运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不积极、不认真,而通过男女生分班教学则可以很好的回避这一问题。并且,鉴于目前已经在媒体报道过一些教育界师德师风败坏的丑恶现象,建议在分班教学中,男体育老师教男生班级,女体育老师教女生班级。

4.其他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首先需要学校和学生对高中体育课程正确的认识。高中体育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中贯穿始终的必修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各高中学校,应该高度认识到体育课程在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能将体育课程教学和高考升学率之间对立来看待,学校领导重视是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提。作为学生,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和课堂文化课学习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自身出发主观上树立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思想和意识。

5.结束语

高中教育需要回归教育本位,回归素质教育本质。从高中体育课程来看,应该推进教学改革,着重培养高中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的科学知识,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体育运动水平以及陶冶文化情操的基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宋振镇,张剑珍;用健康第一的理念构建篮球课程的实践[J];辽宁体育科技;2004年03期

篇8

1.接洽客户。 客户来源大致分为慕名而来、第三方介绍、 咨询组织自荐三种。不管以何种方式来源的客户,咨询组织都要用积极态度对待客户,尽快安排与客户的洽谈。在与客户首次接洽时,咨询组织应派出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高级咨询顾问或主要负责人与客户负责人接洽,并尽可能让客户多说急需解决的问题,他对该问题的个人看法以及要求咨询顾问应做什么等,以便了解客户的要求和意图,权衡受理能力,判断受理条件。经过初步洽谈,客户确有合作意愿,咨询组织就可要求客户提供"企业管理咨询委托登记表"和企业基本情况调查提纲,商谈预备调查的准备工作和时间。

企业管理咨询委托登记表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规模、性质、在册人员数、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委托解决的咨询课题以及希望咨询期限等:企业基本情况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发展概况,产品、生产销售概况,现行组织机构图,职工人数及分类,近3__5年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产品制造成本表等资料。

2、进行预备调查

(1)确定咨询课题。咨询组织接到客户的咨询委托书后, 只证明客户确认需要咨询,但对咨询课题的选择是否恰当,有时还需要通过预备调查,这是因为不可能保证客户对问题的感觉和描述都是正确的。因此,在正式确定课题之前,咨询组织还需要根据企业管理现状进行独立的问题调查,以求得到完整的、公正的信息,找出管理主要的、关键的问题。 最后共同确认课题。所以进行预备调查是很有必要的。这时的咨询组织机构需选择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调研组,对企业管理现状进行初步调查和分析,形成总体概念,根据紧迫性、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原则,对企业管理存在的各种关键问题分类排队,先在内部形成对咨询课题的统一认识,然后与客户领导交换意见,统一双方关键问题及咨询课题的认识,最终确定正式咨询课题。

很明显:预备调查的目的并不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而是确定和规划咨询任务或项目,为最终解决问题辅平道路。 (2)提供咨询建议书。一般来说,当双方确认咨询课题后, 咨询调研组要把预备调查的基本结论形成书面文件。它是提交给客户进行审批和决定的第一个重要文件,把拟议的任务做出详细说明。建议书的技术质量会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撰写有"说服力"的建议书是咨询成败的关键。咨询建议主要内容:

*客户单位咨询背景和经营状况初步分析。

*客户单位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确定的咨询课题内容及达到的目标。

*咨询课题进行步骤、方法和时间安排。

*课题咨询组成人员的背景介绍。包括职务、职称、咨询经历, 在课题中担当的角色。

*咨询费用初步估算。

(3)签定正式咨询合同。在客户确认咨询建议书后, 双方可进一步协商,签定正式咨询合同的目的。签定合同的目的是使双方合作有明确的定位,并且对双方利益起保护作用,它也是双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承诺。合同主要内容:

*合同双方(咨询组织和客户名称)

*委托任务范围和达到的要求

*工作成果和报告

*双方的义务和责任

*咨询费用与付款方式

*咨询费用包含内容

*终止与修正

*仲裁(处理争端的权利和程序)

*提交咨询报告期限

正式咨询合同签订后,咨询建议书作为合同副本同时有效。客户单位根据合同付款方式应先预付一部分咨询课题启动费用。 3、正式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当咨询合同生效后,咨询组织与客户单位都要做好进厂前的准备工作。

(1)咨询组织准备工作。

*组建咨询队伍。为完成咨询课题任务, 咨询组织要选好课题组成人员,明确课题领队(当有2个以上课题时)、课题组长及其成员, 原则上曾参加过调研组的人员,应是课题组的成员。

咨询课题组成立后, 应由领队组织召开咨询成员第一次预备会议,由领队向大家介绍客户的基本情况、本次课题的重点、达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课题组成员自我介绍本人的经历,自己最擅长的咨询领域或课题,过去曾咨询过的重点客户和担当的角色,便于在新的课题分工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由课题组长宣讲课题的调查计划和分工,计划应包括调查内容、目的、方法、对象、时间、责任人等。

*设计职工意见调查问卷。 为了深入了解职工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或与课题内容有关的评价,找出企业管理中的优势和劣势,特别是对战略课题、营销课题、人力资源和激励课题、生产和质量课题,都有必要听听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时进厂前应先设计好职工意见问卷调查表,问卷设计内容简单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使被调查者能作出肯定选择,也有利于统计分析。

(2)客户单位的准备工作

选好参加咨询活动的联络员,该人员应熟悉企业的全面生产经营管理业务,在企业中有一定威信,负责协调咨询组与企业专家管理部门的联系,提供咨询组需要的本企业历史资料,准备咨询组进驻的办公条件,约请咨询面谈对象等,并参

与咨询全过程的活动,及时向企业领导汇报咨询活动的进展情况,起到咨询组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作用。4、正式咨询

在做好准备工作后,课题咨询组即可正式进驻客户单位。 在预备调查的基础上,围绕咨询课题展开深入调查,以弄清问题的细节和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问题产出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正式咨询分为深入调查、原因分析和拟定改善方案三个阶段。

(1)深入调查阶段。任何咨询工作都应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凭主观臆断或凭经验估计而形成概念。每个企业均有其独特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同样问题在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必须调查清楚与课题有关的历史、现状、标准、管理模式、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各方面的资料,才能为下一阶段分析提供足够的有价值的资料。搜集资料是管理咨询工作最费神费力的工作,又是咨询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可以说一切咨询成败的关键,在于对事实的深入调查。

调查数据的来源,有各种会议记录形成的决议文档资料,财务报告和统计报表,现场观察记录以及有关的原始凭证和台帐,职工问卷调查和面谈调查所得资料等。对客户提供的资料数据,应经过审查和核对,力争数据真实可信。

(2)原因分析阶段。分析是通过对所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 归纳、分类、判断与推理的过程。分析问题的基本程序是认识问题__界定问题__查证原因,这是一个客观必须遵循的分析程序,通过这个程序,可以帮助咨询人员把握分析的过程, 并告诉他为了完成课题任务,应该掌握什么资料,还缺什么资料,并再进一步调查取证所需资料。因此,分析之前必须对所占有的资料性质、来源、可靠性进行核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剔除不真实的数据。分析工作要遵循企业的管理现状,以事实为依据,寻找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判断问题的性质,通过定量和确有论据的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从管理上找到产生问题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从观念体制或机制上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 尽管各个咨询阶段互有交叉,难以截然分开,但分步工作有利于咨询工作的条理性和思路清晰,切忌在问题的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还没有确切的认识和界定、所了解的情况还不足以说明事实的情况下,就匆忙提出改善建议。 (3)提出改善方案。

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根源设计方案,是咨询过程最后阶段的重要工作。改善方案的质量不仅影响咨询工作的实际效果,也关系到咨询组织的信誉。因此在设计咨询改善方案时,一定要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咨询课题组全体人员充分讨论和论证,集思广益,形成多个方案,然后根据先进性、可行性、效益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比较,最终形成比较满意的建议。

在设计咨询改善方案的研讨时,应邀请客户单位有关人员参加,一方面课题组把调查的情况和分析的结论以及改善思路,向他们交流,广泛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避免片面性,使得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的结论更趋准确;另一方面他们能提出更好的见解和建议,丰富改善方案的内容,使改善方案更切合实际,有利于方案的实施。所以说任何一个好的改善建议,都是咨询组与客户共同工作的结晶。在形成比较满意的建议后,就可以向客户单位领导全面汇报(预发表),听取意见,修改完善,得到确认。

在正式形成咨询报告后,一般要组织课题发表会,参加人员与客户单位商定。报告会是咨询课题组向会议参加者汇报这次咨询的成果,提高企业人员对问题的认识,是推动企业变革的宣传会,也是实施方案的动员会。至此,可以认为本次咨询课题任务已经完成。如果客户单位还需在实施方案时,要求咨询组织提供帮助时咨询组织应责无旁贷承担起帮助实施的任务。

5、落实咨询方案

篇9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注重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周一夜学”等活动,把深入宣传和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强化教育执法行为,促进了我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深入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提高教育普及程度

一是大力开展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多渠道宣传教育,增强教职员工的法律法规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实施义务教育“免费”政策,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公平、公正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三是深入开展贫困生救助工作,完善贫困生助学机制,积极开展结对助学活动,确保我县适龄少年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

目前,中小学在校生28688人,在园幼儿7902人,全县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入学(园)率分别达87.01%、100%、99.86%、89.01%,分别比上年提高3.71%、0%、0.04%、5.71%。全年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1189万元;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和爱心营养餐工程,享受教育券的学生5077人次,资助金额达117.34万元;享受爱心营养餐学生12516人次,资助金额128.20万元;接受社会各界资助的学生951人,资助金额87万元;中职学生享受助学金达1575人,资助金额达120.715万元。制度的保障及社会各界的爱心资助,确保我县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实现十五年教育的基本普及。

(二)深入贯彻《教师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教师良好公众形象。积极开展““大爱至上””师德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集中网络培训、专题讲座、专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县教职工进行《师德乃师业之本》、《学习抗震救灾英雄教师的先进事迹》等专题培训,开展暑期师德培训学习体会评比等活动,不断推进师德建设。开展评选先进、树立典型活动,评出县首届师德楷模7人、模范班主任10人,县级各类先进232名,有34名教师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协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第24个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表彰了一批先进教师和尊师重教先进集体与个人。以此引导全体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发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使教师在师德修养、业务能力、教育水平等方面不断发展。二是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全面深入实施以“教师素质年”等活动为载体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点开展了“读好书、促发展,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活动、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的校本研修活动、新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中老年教师基本功升级活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规范”活动等。通过全员基本功大练兵,完善教师学习交流机制,加强创新精神、能力教育,重视现代教育理论、方法、技术等教育,促使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三是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和逐步完善“三个层次”骨干教师梯队培养机制,开展第六届县级名师、首届名校长、第九届教坛新秀、第二届教坛中坚和宿将评选活动,评出县级名师12人、名校长5名、教坛新秀51名、教坛中坚和宿将25名(其中市级“三坛”16名)。重视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实施“领雁工程”和实行教师支教制度,制订《**县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实施意见》,做好省市骨干培训对象的选拔,合理确定三级骨干教师培养人选。今年已完成省级骨干培训38名,完成市级骨干培训42名,组织实施县级骨干培训103名(委托省里、浙师大及温州大学培训),市局和本县派出支教教师67名,农村教师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四是加强教育科研建设,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我们以市级课题《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研究》为中心,集“课题研究”、“四项教学常规达标活动”和“加强教学管理有效性制度建设”三位一体,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2009年,我县教育研究课题市级立项17项,县级课题立项108项,课题成果获省市级奖11个;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获得国家、省、市奖(或发表)的有276篇,获得县级奖(或发表)的论文有450篇;有32位教师在省、市级优质课、说课评比中获奖。刊出4期《**教育》,为广大教师提供教科研工作交流平台,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带动了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深入贯彻《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

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稳步协调发展。认真学习贯彻《职业教育法》、教育部2009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转载请注明)议精神,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我县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加强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管理,完善职业学校资助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确保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就读职业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县职教中心创建在校生2000人以上的重点品牌职业学校工作,推动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今年职校在校生1497名,职业高中招生人数与普通高中招生人数比率1:1.1,比上年提高9.78%;全县153名职高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1.5%,其中61名教师获得高技能培训证书,比上年提高18.3%。职业教育逐步成为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的、支撑县域重点产业和区域发展的教育体系,步入全面发展时期。

二是积极扶持民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大力扶持民办学校做活、做大、做强、做优,为社会提供充足优质的教育资源。今年,在我们指导和支持下,树人学校通过市示范学校验收。9月,我们配合县政府出台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政策、资金、教师等方面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扶持。今年,我局已向办学上规模和社会效益良好的民办学校按比例调配带薪教师17名、业务副园长5名,部分民办学校教师已落实“五险一金”政策。《意见》的出台,有力推动我县民办教育的发展,逐步构筑了公办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积极履行职责,认真开展各项工作,推动教育科学和谐发展。

(一)重视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教育环境

1、注重教育软件建设。一是深入开展教育宣传活动。进一步完善**教育网,建成并开通了“**教育博客网”,建成并试运行“**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及时更新网站版面和上挂文件、信息;主动联系县电视台报导我县新课程改革、学校工程建设、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成果;制订《**县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实施细则(试行)》、《**县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审核制度》等,积极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历时8个多月编辑《一路浩歌——**县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图书,再现我县教育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经验,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和谐发展。二是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建设和谐社会读书教育活动、环境教育、民族精神宣传教育、文明规范养成教育、法制教育、雏鹰争章教育活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等,培养中小学生形成良好品行,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推向深入。一年来,共有8个单位获得省市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先进集体、文明学校等称号,有116人获得省市级师德楷模、德育先进工作者、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三是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校园安全工作责任制。大力加强安全工作的宣传与检查,努力提高师生安全防范和自救自护能力,以教育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为载体,多次联合综治办、安委办、文化、卫生、交警、消防等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学生接送车辆情况和食品卫生等工作的专项整治和突击检查,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落实好校园安全整改措施,长抓不懈地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和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县各中小学均制订安全应急预案,90%以上学校都举行过应急预案演练,100%学校达到“平安校园”标准的要求,全年未发生一起学校学生安全责任事故。

2、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危旧房改造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农远工程”和“教育资源共享工程”。共投入2371.6万元,竣工13个食宿改造项目,整修29所学校危旧房,改造13薄弱学校的校舍、运动场等37个项目,为24所农村学校配置了27套多媒体小平台、13个计算机教室和76套省、市光盘资源,全县中小学计算机达到3150台,生机比达9.1︰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县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教育环境焕然一新。一年来,通过市示范学校验收1所、省标准化学校验收5所,实行县城小学联片办学的创举、大峃镇小升格为实验二小,大峃镇、南田镇成功创成教育强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提升。

(二)坚持教学质量为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坚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多次召开全县教学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县中小学教学工作任务;制定《中小学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价方案》,加大对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力度,开展多层面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进一步激发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全面实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与实验教材,进一步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认真研究与新课程相配套的高校招生改革方案,建立我县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与教学水平检测体系。高考成绩总体上稳中有升,2009年高考上线总人数、上线率、上本科线人数分别比去年提高5.16%、5.31%、3.03%。认真组织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专项督查工作,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落实到位;积极开展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全面展示素质教育成果。学科竞赛和技能比赛成绩斐然,学生在国家、省市级各类学科竞赛和体艺文、科技比赛中屡获佳绩,如原百丈漈镇校、少体校学生蔡颖颖分别在云南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和在印尼举行的世界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中取得女子52公斤级比赛的冠军,实验小学林滢同学代表**赛区参加第八届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得银奖。

(三)狠抓政务校务公开,完善规章制度,推进教育行风建设

进一步完善局机关政务公开机制,加强局机关财务管理,严格审批程序和财务手续,实行民主理财,开源节流。规范运作县会计核算中心教育系统分中心,有效加强了教育经费监管,提高了使用效益。制订《**县学校乱收费责任追究制度》,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在全县开展非法办班和违规带生专项整治活动,制止办班点11个,有效杜绝乱收费等违规行为。设立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依法推进教代会和校务公开制度,在民办学校开展党建和组建工会工作,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加强教育纪检监察工作,扎实推进教育系统行风建设,树立教育良好形象。积极受理来信来访来电50件次,为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认真贯彻人大决议,及时反馈议案提案办理意见,努力提高教育公众满意度

认真贯彻省教育厅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教育整改意见视频会议精神,召开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教育整改意见专题会议,积极落实我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教育工作专项报告的审议意见》,把整改工作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各项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县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精神,遇到重大问题及时向人大汇报请示,及时办理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和建议。今年,我局共收到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议案和建议4件,收到政协第七届一次会议提案6件,内容涉及到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幼儿)教育、学科建设等教育热点问题。本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原则,我局对每一件议案(建议、意见)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与调研,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局党委会进行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后,由有关科室负责具体落实,并及时将办理情况反馈给各位代表。同时,对于每一位来访的群众我们都热情接待,认真倾听他们反映的问题及意见建议,能马上答复的问题,现场予以答复,对需调查情况后才能答复的问题,告知其限办日期。

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作风建设,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一是深入学习教育,抓好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大兴学习之风、不断改进学风。制订《中共**县教育局委员会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通知》,以集中授课、自主学习、观看电教片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及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等,带动局机关干部职工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我县教职工的思想认识,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提高驾驭教育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能力,切实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和改进工作作风。

二是强化教育职能,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及《关于在温州市教育系统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施意见》,制订《**县教育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9-2012年工作要点》、《**县教育系统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县教育系统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与全县各中小学签订了《2007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书》,强化党内监督力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对全县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使用和管理情况和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专项经费的审计调查整改、学校收费情况检查及积极受理来信来访等工作的开展,使教育系统保持了“勤政为民、廉洁为公”的良好形象。

篇10

广泛征求民意

近年来,随着一些学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许多薄弱学校生源开始日益减少,办学条件和师资状况也随之进一步恶化,已经“根本谈不上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上普遍出现了“择校热”现象,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这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分配不合理的状况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从而使教育连同住房、医疗并列为目前人民群众关注度最高的三个热点、难点问题。为了保证义务教育法的实施,结合义务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修订我省义务教育条例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义务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条例草案修订是很必要、及时的。”聂文权、杨绍明两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在修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从本省实际出发,根据我省现阶段义务教育的具体情况来修改,同时,他们建议将审议过程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让人民群众了解情况,积极参与。2008年7月30日,吉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吉林省义务教育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并安排一定数量的公民参加了旁听。初审对条例修订草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会后,主任会议决定将条例草案初步修改稿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2008年8月26日,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相继发表在《吉林日报》、《新文化报》、吉林电视台等省内主要新闻媒体上。仅过9天时间,就先后有340多人次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来信、面谈等形式,向省人大常委会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1000余条。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宪强深有感触地说:“广大人民群众对条例的修订工作给予如此高度的关注,更加促使我们应谨慎对待这部条例。”

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加深入、细致、扎实,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又同省教育厅先后在长春市和松原市召开了由中小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参加的座谈会,并到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9月9日,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专门召开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广泛征集的各方面意见,对条例修订草案的重点问题进行了统一审议,省教育厅的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根据常委会的意见,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向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省人大常委会有关办事机构,各市、州人大常委会和180位省人大代表发函,征求对《吉林省义务教育条例(修订草案)》的意见和建议,并很快得到了积极响应,反馈回修改意见和建议百余条。

立法过程公开

除了省内主要新闻媒体对条例修订审议情况进行连续跟踪报道外,邀请公民参加旁听并列席常委会审议,一直贯穿于条例修订过程的始终。“这样一件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休戚相关的法规,必须做到向社会公开、透明。”吴文昌委员说:“让人民群众都能参与到立法过程中来,使《吉林省义务教育条例》这部地方性法规的实施取得应有的效果。”

从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条例修订草案初审开始,在随后的二审、三审中,省人大常委会每次都安排数量不等的公民列席旁听,并在修订草案三审时专门举行旁听公民座谈会。会上,常委会秘书长、副秘书长与旁听公民面对面进行座谈,认真听取旁听公民对常委会审议条例修订草案过程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修订草案二审修改稿中关于“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的内容,有的旁听公民认为不宜单独进行规定;有的公民提出,草案二审修改稿中有些条款操作性不强,有的概念不好把握,应当删除。曾经担任狱警工作的傅景华老人提出,社会应该重视服刑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他建议条例应当对此有所规定……17位旁听公民踊跃发言,场面热烈,继而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感人情景。

把好审议关

一件地方性法规的审议和通过,前后历经三次审议,长达5个多月,这种情况在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实践中并不多见,其原因就在于常委会领导班子想更多地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科学、准确、严谨地修订好这部法规,使新修订的条例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修订草案进行二审时,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根据群众反馈的意见提出,草案规定中有些概念不清,不好理解,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好遵循和操作等,引起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高度重视,他们深刻认识到,对待这部条例的修订工作必须“慎之又慎”。

从征集到的1000余条意见和建议看,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学区划分的规定。各方面对“按校际中间线划分学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建议作相应修改;关于划分重点校和非重点校、教育收费问题的规定,有关方面提出,在修订草案中应该对重点校和非重点校划分、教育收费行为以及学校按分数对学生进行分类和评价等问题进行规范;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有关方面提出,应当重点解决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农村教师队伍、农村中小学撤并等问题,建议在修订草案中予以明确规定;此外,有关方面对关于学校及其教师在课余时间为孩子授课的规定、教师工资保障的规定、关于学校安全问题的规定、关于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在义务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监管职责等内容,也都表达了不同程度的关切,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对此,省人大法制委员会采纳了其中的部分意见和建议,并对一些条款作了修改、合并和顺序调整。由于条例修订草案尚存诸多争议之处,仍需继续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此,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本次常委会不提请表决,留待下次常委会进行审议。

11月24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对条例修订草案二审修改稿进行了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肯定草案二审修改稿的基础上,又相继提出条例应当在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资产收益、设置孤儿学校、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使用等方面作出相应规定。审议中,对广受社会关注的草案二审修改稿中,关于“学校、教师不得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的规定,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限定过死,不便操作。因为在特殊情况下,如遇有突发事件或者自然灾害时,应当允许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上课或者集体补课。省人大法制委员会经过研究后建议在草案表决稿中对该条款不作实质性修改,可按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修改为:“学校、教师不得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

为了使条例中的条款表述更加准确无误,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做到逐条把关,字斟句酌。如对修订草案二审稿第三十九条第四款“……并逐步增长”的规定,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均有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的规定,常委会组成人员经过仔细推敲后,分别建议“予以删除,以免引起歧义”、“依法和行政处分有矛盾,应当取消‘行政’二字,这样表述更准确”。

此外,对有些条款的内容不宜单独进行规定的,条款操作性不强的,条款概念不好界定的,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也提出了删除或者将部分条款并入其他章节的建议。经过三审的进一步修改,最后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修订草案表决稿。11月28日,新修订的《吉林省义务教育条例》获得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一致通过,一位多年从事立法工作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此予以高度评价:“条例三审获得通过,不仅体现了我们审议过程的严、谨、细、实的工作作风,同时也充分彰显了省人大常委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立法宗旨和立法理念。”

体现社会公正

对于今天绝大多数人来说,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依然是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出发,通过立法和不断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促进教育公平、公正,成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修订草案过程中的普遍共识。

尽管在过去的5年吉林省为九年义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努力,其中单是免除232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杂费一项就投入了3.2亿元,城市54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政府有关部门还提出,今后全省要用5年左右的时间,做到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学校之间的差别明显缩小,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现象将明显减少。但从条例修订草案公示后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响看,目前我省义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学区划分、重点校和非重点校划分、教育收费等热点问题,以及由于重点校和非重点校划分所引发的“择校热”被社会各界斥为“有失公平、公正和公理”。“要消除目前这种‘择校热’状况,政府部门应在对学校进行投入时,更侧重于对那些薄弱学校的投入,逐步缩小校间差距。”长期从事人大教科文卫立法工作的傅秀清委员建议,在师资力量配备方面,优秀教师、“名师”应该实行轮岗制,在校间流动,以加强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薄弱学校和农村师资队伍的培训。

审议中,针对学区划分、重点校和非重点校划分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条例修订草案中第十八条规定“按校际中间线合理划分学区,为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便利”的表述不够妥当,因为对城区和农村学区划分不能用一样的文字表述,建议科学划分、准确表述城区和农村的学区划分问题。同时,该条第二款中“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应按上位法予以细化。